时间:2023-11-28 14:43: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配音入门的技巧和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时代在发展,教材在更新,这必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改进。随着钢琴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双手最初都只在高音谱号的范围内弹奏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习要求,要想在初级阶段让学生感兴趣,首先要采用趣味的、形象化的教材导入,既注重在趣味中培养音乐爱好,又注重在训练中目的性较强地解决演奏技巧。笔者选择了在我国钢琴教学中应用较广泛和正在推广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参考和探讨。它们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
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拜厄在编写《拜厄钢琴基础教程》时,正是德国古典乐派最兴盛时期,也是浪漫派初期时代。
卡尔·车尔尼作为一名奥地利音乐教育家、钢琴教育家,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他在钢琴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在贝多芬时代和现代钢琴演奏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美国钢琴家、作曲家约翰·汤普森尝试运用简明扼要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对钢琴弹奏产生兴趣而出名。
美国钢琴家、教育家埃得纳-梅·伯纳姆编写的《天天练练》,以循序渐进的短小练习,达到手指坚实、有力、灵活,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喜爱。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编写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是他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博采众长的方式总结归纳写出的教材。
从教材的结构内容来比较
《拜厄》大致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入门知识,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强。例如:在学习等音时,运用键盘图说明,一目了然。第二部分为触键的准备练习。如:左右手单、双手触键练习,训练手指的独立性,与教师的联弹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第三部分为教材的核心部分,是技巧训练渐进的双手练习,逐步达到锻炼手指有力、灵活之目的。第四部分为一些基本练习和二十四条大小调音阶。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是车尔尼系列钢琴练习曲的入门教材,创作于车尔尼开始专门从事钢琴教学时期。斯特拉文斯基也提到:“车尔尼练习曲不但给我带来好处,也带来真正的音乐享受……”练习曲是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和各种技巧从实际应用中编写出来的。它基本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技术训练为主,与《拜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触键方法、音乐表达和应用各种表情记号及在调性变化、音色变化的分辨力上都比《拜厄》提出了更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歌唱性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等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训练内容。如第11、19、29、38、43、51、56、57、66、73、80、92课等,以右手的五指独立训练为主,左手伴奏为辅,一定要注意4、5指是否站稳,声音是否到底。准确使用指法、熟练转换和弦并合理利用手指的重量是弹好练习的关键。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俗称大汤普森,共五册,前三册以基础教学为主。这套教程的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进行简易改编,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此外一部分乐曲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汤普森在编完此教材后又为更年幼的孩子们编写了一套教材,共六册。俗称小汤普森,其特点与大汤普森类似,只是程度上比大汤普森安排的浅显一些。这里只就一二册加以比较分析。第一册的学习重点是:(A)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学习弹奏,注重感受音乐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引入;(B)从C大调开始逐步引进其他调性,在出现的节拍、全音、半音、音程、和弦及转位等方面都逐步引入并将有关的音乐常识和常用音乐术语恰当地加在练习曲中;(C)在一些乐曲中出现不同手位,培养学生的移调能力;(D)注重培养读谱习惯和识别音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培养弹奏音乐的流畅性与节奏,把握整体的结构感;(E)引入触键的不同要求,在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方面都引入较形象的乐曲,如《讨厌的啄木鸟》《布谷鸟》《钟声》等。第二册是在巩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循序渐进地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等,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乐曲的曲式结构前三册多采用单二部和单三部曲式,多采用近关系调、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同时引入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淡化技术概念,趣味学习,使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因此,此套教材很适合与《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搭配来进行教学。
《天天练练》共七册,是一组组的系列练习曲(每组十二首)。这里也只就较基础的前四册加以分析、研究。它们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以独特的短小练习为单位并配有形象化的标题和简笔画,让学习者很容易理解。这一点与汤普森较相似。开始,先作轻柔的慢练习,熟练后再逐步增加练习量,直到能正确地弹奏十二首为止。当学生能熟练而正确地弹奏第一组十二首时,再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其他各组。可将每一组练习在不同的调上进行移调练习,这对学生是很有裨益的。虽然练习短小,但训练内容极其丰富,在每一组(十二首)练习中都安排有不同的节奏、音型、音区、奏法等各方面的技巧训练,如:开始练习短音阶、分解和弦时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弹奏得慢、轻一些,然后逐渐地快、响一些;练习和弦时用中速,并用弱、中强、强等不同的力度变化来学习,逐步达到手指坚实、有力和灵活之目的。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分上下两册,上册按照技术课题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习者通过一本书即可学到较全面的基础弹奏知识,这是本教材的一个特点。下册主要是把适合初、中级教学的一些中外优秀曲目编辑成册,是上册的延伸和发展,但没有逻辑上的依赖关系。就上册进行比较分析,基本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钢琴弹奏基础;第二章,奏法与技法;第三章,综合进阶训练;第四章,手指快速跑动。它在开篇处和每一个新的技术课题出现处都作了详尽的教学说明,使教学进行的目的性和实际运用性得以充分体现。
以上五本教材在基础训练安排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但在入手上又各有所长。总体要求是开发手指的基本机能,强调手指的独立性及乐谱的基本知识。不同的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传统,在手指训练上缺乏灵活性、趣味性、音乐性,安排进程较平板;《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及《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结合识谱,开放式思路,不局限在一个音区,在训练安排上注意了音乐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使学习者有弹奏的兴趣,而不被枯燥的手指练习击灭学习热情。
从教材的进度安排来比较
《拜厄》在结构、进度安排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从手在键盘的位置上来看,是按五指顺序从C——G音开始的训练,逐步转移到G——D、A——E音。先是双手平行八度的进行,再发展成右手保持C——G,左手移至G——D位置,既拓展了双手弹奏的音域,又训练了双手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运用乐句的高八度重复以及音阶的引入使五指支配音域得到自然、合理的展开。其二,在时值的学习上是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从全音符到二分音符、从附点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从八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过程。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总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拜厄》同样不例外。其一,从开始学习就一直放在高音谱号上,直到第54首突然出现低音谱号。其二,将五指固定在五个音上,使手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键盘上的活动受到束缚,造成学习枯燥乏味之感。其三,没有专门的断奏训练,只有在少数的乐曲句尾中出现跳音和顿音。其四,音符时值的安排不太合理,如:八分音和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安排间隔太长。其五,教材的后半部分(从85—105)技术难度加深的不合理,有些过快了,学生往往学到此就立即反映出不适应。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在结构、进度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规范性,表现在:其一,NO.1—10以4/4拍为基础,双手全部在高音谱号范围内,少量出现三和弦的练习,五指位安排较平稳。NO.11—31左手多以各种分解的形式出现,其中N0.19是第一条弹奏一个八度内的音阶练习,N0.32第一次出现低音谱号,N0.33首次出现左手弹十六分音符,N0.36出现临时升降记号。其二,整套教材奏法丰富——N0.20、23、30、31、51、56、57、68、73、84等有跳奏、连奏、断奏、断连奏、双音、和弦、三、六度、半音阶、同音轮指、临时升降记号、音阶、琶音、倚音等等。其三,音乐性较强。在歌唱性乐句中对连贯性提出要求,如29、36、73、84等,在欢快性乐曲中对手指的弹跳性要求较高,如44、83、95等。其四,技巧训练循序渐进。断奏与连奏频繁交替,双音、和弦、大跳及双手交叉等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大。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根据前三册的结构内容来观察其技巧的发展与演进,可发现作者对教材作了系统的安排和持续的计划。其进度不像《拜厄》那样前松后紧,而是整体都比较紧凑。在读谱方面,也很有特点,每首乐曲都有标题及特别技巧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插图,对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教材从一开始引入大谱表,同时出现了全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表情记号和临时记号也较早就出现使用了;在手位安排方面,从平行八度的C大调五指音型手位开始,逐步延伸到G大调的五指音型手位,很自然地引出双手弹奏这两个调性的音阶,在第一册结束前引出了四个升号和四个降号以内的其他大调;在技术训练方面,一开始就学习双手弹奏单音连奏、双音与和弦练习及力度、乐句的要求,手腕的断奏训练也较早出现。在节拍节奏方面,常见的拍子(2/4、3/4、4/4、6/8)及附点和切分节奏在第一册就有出现,并设有专门的练习。此外,安排了较多的弱起节奏的乐曲。
《天天练练》共七册,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入门册以走路、单脚跳、右手拍球、左手拍球、翻滚……预备册以跑步、跳跳蹦蹦、双脚跳、大劈叉……第三册以深呼吸,第四册以醒来、双手伸展、刷牙、下楼、引体向上等形象化、生动简练的提示来进行学习。在练习进度方面第一二册从四分音符入手,以原位训练为基础,多种奏法并存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如第一册第四组的第10首就较早地接触同音无声换指的训练方法,目的是在短小精悍的结构下逐步完善技术培训。从第三册进入音阶、柱式和弦、分解和弦练习,打破常规的训练方式,让练习者开始训练就不畏惧在键盘上的远距离跑动,笔者认为此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每进行一组学习都在强化左、右手同步训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其他教材所不及的一个方面。从手的位置来看,教材从双手固定的五指位置开始,练习中有手位的移动和手指的扩张、收缩、穿跨。在读谱方面,不像《拜厄》《车尔尼OP.599》,而是在入门册当中就涉及到大谱表、临时记号、黑键等。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学习的进度安排方面是有意识地将各个方面训练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趣味的设计。从手指支撑这门课题开始,强调它在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入门阶段必须把落指的支撑训练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从分列的18个奏法与技法中体现了现代钢琴演奏需要的基础不仅仅是手指这一个“点”,而是一个更宽大的“面”的教学理念。从弹奏发音正确、清晰、均匀,到基本流畅,加强手指的挥动能力,增强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注重开放式的训练,纳入丰富的训练方法,增加音乐知识,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
从以上教材的比较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拜厄》从现展了的科学教学体系的角度来审视,总体来讲显得太单一、太局限了;《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之好一些,在训练上比《拜厄》进阶速度平稳、系统,但也是显得单一、局限了。《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总体来讲较注重实效,主张钢琴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要根植于启蒙教育,并要求在入门阶段就为日后更深层次的演奏建立基础,抛弃了“基础”仅仅是“手指”训练为主的较为陈旧而片面的观念,故它们的进阶链条是开放式的、综合性的。
从教材的音乐性来比较
《拜厄》是一个典型的手指性训练教材,它着重于技术练习,绝大多数作品是旋律加伴奏的主调性音乐形式,极少涉及到复调音乐(个别几首运用了一点复调手法)。旋律写作略显单调,和声运用多是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弦的终止式等,调式、调性变化不够丰富。在教材中虽然也选用了一些民歌,但在技术方面不太适合初学者弹奏。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偏重于技术训练,而对歌唱性训练有所忽略。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的内容以技术性练习为主,基本写作手法也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主调音乐形式,复调写作手法在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但在旋律的写作上具有较强的歌唱性,并在奏法的运用上也比《拜厄》丰富,如:装饰音的使用、临时升降记号及各种不同类型技巧的综合运用。和声写作方面,主要以大小调体系的功能和声为主,伴奏织体较简单。多数乐曲为活泼欢快性质,少量有进行曲风格的,如No.55,如歌的有No.71、典雅风格的有No.78作品等。节奏节拍写作方面,常见的节拍都有体现,节奏的写作变化丰富多样, 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既重视于技术训练又重视歌唱性训练。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基本是以风格各异的主调音乐为主的结构形式,节奏鲜明、形式多样的旋律为特色,乐曲情绪有欢快的、恬静的、热烈的、忧伤的等。从取材风格上来研究,尽管大多数乐曲是采用编曲的形式,但它从巴洛克风格到现代风格的作品无所不包。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简易改编为特征,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变化丰富多样,因而也成为一个教育性和音乐性结合较完美的钢琴教材。循序渐进的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音乐类型丰富多彩。同时引入了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内容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习者在趣味学习中把技术概念淡化,使学习变得趣味起来,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同步增长。
《天天练练》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赋予形象化的、较渐进的动机来创作的。除了在训练演奏技巧方面上的精心设计外,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做了精心的安排。形象生动的标题小曲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弹奏技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理解力。它注重鲜明的练习要求、体现表达音乐上的趣味性。形象的标题与插图不仅可以从视觉上加深对小品的印象,而且有益于激发初学者的想象力。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强调钢琴教育应把艺术教育放在首位,摒弃了基础就只是手指技术这单一的概念,对音乐生动活泼的体现加以强调。如把经典作品的主题移入初级教学中,注重把民族音乐注入教材等等。
时代在发展,教材在更新,这必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改进。随着钢琴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双手最初都只在高音谱号的范围内弹奏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习要求,要想在初级阶段让学生感兴趣,首先要采用趣味的、形象化的教材导入,既注重在趣味中培养音乐爱好,又注重在训练中目的性较强地解决演奏技巧。笔者选择了在我国钢琴教学中应用较广泛和正在推广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参考和探讨。它们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
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拜厄在编写《拜厄钢琴基础教程》时,正是德国古典乐派最兴盛时期,也是浪漫派初期时代。
卡尔·车尔尼作为一名奥地利音乐教育家、钢琴教育家,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他在钢琴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在贝多芬时代和现代钢琴演奏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美国钢琴家、作曲家约翰·汤普森尝试运用简明扼要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对钢琴弹奏产生兴趣而出名。
美国钢琴家、教育家埃得纳-梅·伯纳姆编写的《天天练练》,以循序渐进的短小练习,达到手指坚实、有力、灵活,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喜爱。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编写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是他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博采众长的方式总结归纳写出的教材。
从教材的结构内容来比较
《拜厄》大致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入门知识,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强。例如:在学习等音时,运用键盘图说明,一目了然。第二部分为触键的准备练习。如:左右手单、双手触键练习,训练手指的独立性,与教师的联弹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第三部分为教材的核心部分,是技巧训练渐进的双手练习,逐步达到锻炼手指有力、灵活之目的。第四部分为一些基本练习和二十四条大小调音阶。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是车尔尼系列钢琴练习曲的入门教材,创作于车尔尼开始专门从事钢琴教学时期。斯特拉文斯基也提到:“车尔尼练习曲不但给我带来好处,也带来真正的音乐享受……”练习曲是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和各种技巧从实际应用中编写出来的。它基本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技术训练为主,与《拜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触键方法、音乐表达和应用各种表情记号及在调性变化、音色变化的分辨力上都比《拜厄》提出了更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歌唱性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等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训练内容。如第11、19、29、38、43、51、56、57、66、73、80、92课等,以右手的五指独立训练为主,左手伴奏为辅,一定要注意4、5指是否站稳,声音是否到底。准确使用指法、熟练转换和弦并合理利用手指的重量是弹好练习的关键。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俗称大汤普森,共五册,前三册以基础教学为主。这套教程的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进行简易改编,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此外一部分乐曲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汤普森在编完此教材后又为更年幼的孩子们编写了一套教材,共六册。俗称小汤普森,其特点与大汤普森类似,只是程度上比大汤普森安排的浅显一些。这里只就一二册加以比较分析。第一册的学习重点是:(A)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学习弹奏,注重感受音乐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引入;(B)从C大调开始逐步引进其他调性,在出现的节拍、全音、半音、音程、和弦及转位等方面都逐步引入并将有关的音乐常识和常用音乐术语恰当地加在练习曲中;(C)在一些乐曲中出现不同手位,培养学生的移调能力;(D)注重培养读谱习惯和识别音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培养弹奏音乐的流畅性与节奏,把握整体的结构感;(E)引入触键的不同要求,在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方面都引入较形象的乐曲,如《讨厌的啄木鸟》《布谷鸟》《钟声》等。第二册是在巩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循序渐进地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等,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乐曲的曲式结构前三册多采用单二部和单三部曲式,多采用近关系调、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同时引入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淡化技术概念,趣味学习,使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因此,此套教材很适合与《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搭配来进行教学。
《天天练练》共七册,是一组组的系列练习曲(每组十二首)。这里也只就较基础的前四册加以分析、研究。它们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以独特的短小练习为单位并配有形象化的标题和简笔画,让学习者很容易理解。这一点与汤普森较相似。开始,先作轻柔的慢练习,熟练后再逐步增加练习量,直到能正确地弹奏十二首为止。当学生能熟练而正确地弹奏第一组十二首时,再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其他各组。可将每一组练习在不同的调上进行移调练习,这对学生是很有裨益的。虽然练习短小,但训练内容极其丰富,在每一组(十二首)练习中都安排有不同的节奏、音型、音区、奏法等各方面的技巧训练,如:开始练习短音阶、分解和弦时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弹奏得慢、轻一些,然后逐渐地快、响一些;练习和弦时用中速,并用弱、中强、强等不同的力度变化来学习,逐步达到手指坚实、有力和灵活之目的。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分上下两册,上册按照技术课题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习者通过一本书即可学到较全面的基础弹奏知识,这是本教材的一个特点。下册主要是把适合初、中级教学的一些中外优秀曲目编辑成册,是上册的延伸和发展,但没有逻辑上的依赖关系。就上册进行比较分析,基本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钢琴弹奏基础;第二章,奏法与技法;第三章,综合进阶训练;第四章,手指快速跑动。它在开篇处和每一个新的技术课题出现处都作了详尽的教学说明,使教学进行的目的性和实际运用性得以充分体现。
以上五本教材在基础训练安排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但在入手上又各有所长。总体要求是开发手指的基本机能,强调手指的独立性及乐谱的基本知识。不同的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传统,在手指训练上缺乏灵活性、趣味性、音乐性,安排进程较平板;《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及《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结合识谱,开放式思路,不局限在一个音区,在训练安排上注意了音乐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使学习者有弹奏的兴趣,而不被枯燥的手指练习击灭学习热情。
从教材的进度安排来比较
《拜厄》在结构、进度安排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从手在键盘的位置上来看,是按五指顺序从C——G音开始的训练,逐步转移到G——D、A——E音。先是双手平行八度的进行,再发展成右手保持C——G,左手移至G——D位置,既拓展了双手弹奏的音域,又训练了双手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运用乐句的高八度重复以及音阶的引入使五指支配音域得到自然、合理的展开。其二,在时值的学习上是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从全音符到二分音符、从附点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从八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过程。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总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拜厄》同样不例外。其一,从开始学习就一直放在高音谱号上,直到第54首突然出现低音谱号。其二,将五指固定在五个音上,使手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键盘上的活动受到束缚,造成学习枯燥乏味之感。其三,没有专门的断奏训练,只有在少数的乐曲句尾中出现跳音和顿音。其四,音符时值的安排不太合理,如:八分音和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安排间隔太长。其五,教材的后半部分(从85—105)技术难度加深的不合理,有些过快了,学生往往学到此就立即反映出不适应。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在结构、进度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规范性,表现在:其一,NO.1—10以4/4拍为基础,双手全部在高音谱号范围内,少量出现三和弦的练习,五指位安排较平稳。NO.11—31左手多以各种分解的形式出现,其中N0.19是第一条弹奏一个八度内的音阶练习,N0.32第一次出现低音谱号,N0.33首次出现左手弹十六分音符,N0.36出现临时升降记号。其二,整套教材奏法丰富——N0.20、23、30、31、51、56、57、68、73、84等有跳奏、连奏、断奏、断连奏、双音、和弦、三、六度、半音阶、同音轮指、临时升降记号、音阶、琶音、倚音等等。其三,音乐性较强。在歌唱性乐句中对连贯性提出要求,如29、36、73、84等,在欢快性乐曲中对手指的弹跳性要求较高,如44、83、95等。其四,技巧训练循序渐进。断奏与连奏频繁交替,双音、和弦、大跳及双手交叉等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大。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根据前三册的结构内容来观察其技巧的发展与演进,可发现作者对教材作了系统的安排和持续的计划。其进度不像《拜厄》那样前松后紧,而是整体都比较紧凑。在读谱方面,也很有特点,每首乐曲都有标题及特别技巧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插图,对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教材从一开始引入大谱表,同时出现了全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表情记号和临时记号也较早就出现使用了;在手位安排方面,从平行八度的C大调五指音型手位开始,逐步延伸到G大调的五指音型手位,很自然地引出双手弹奏这两个调性的音阶,在第一册结束前引出了四个升号和四个降号以内的其他大调;在技术训练方面,一开始就学习双手弹奏单音连奏、双音与和弦练习及力度、乐句的要求,手腕的断奏训练也较早出现。在节拍节奏方面,常见的拍子(2/4、3/4、4/4、6/8)及附点和切分节奏在第一册就有出现,并设有专门的练习。此外,安排了较多的弱起节奏的乐曲。
《天天练练》共七册,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入门册以走路、单脚跳、右手拍球、左手拍球、翻滚……预备册以跑步、跳跳蹦蹦、双脚跳、大劈叉……第三册以深呼吸,第四册以醒来、双手伸展、刷牙、下楼、引体向上等形象化、生动简练的提示来进行学习。在练习进度方面第一二册从四分音符入手,以原位训练为基础,多种奏法并存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如第一册第四组的第10首就较早地接触同音无声换指的训练方法,目的是在短小精悍的结构下逐步完善技术培训。从第三册进入音阶、柱式和弦、分解和弦练习,打破常规的训练方式,让练习者开始训练就不畏惧在键盘上的远距离跑动,笔者认为此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每进行一组学习都在强化左、右手同步训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其他教材所不及的一个方面。从手的位置来看,教材从双手固定的五指位置开始,练习中有手位的移动和手指的扩张、收缩、穿跨。在读谱方面,不像《拜厄》《车尔尼OP.599》,而是在入门册当中就涉及到大谱表、临时记号、黑键等。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学习的进度安排方面是有意识地将各个方面训练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趣味的设计。从手指支撑这门课题开始,强调它在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入门阶段必须把落指的支撑训练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从分列的18个奏法与技法中体现了现代钢琴演奏需要的基础不仅仅是手指这一个“点”,而是一个更宽大的“面”的教学理念。从弹奏发音正确、清晰、均匀,到基本流畅,加强手指的挥动能力,增强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注重开放式的训练,纳入丰富的训练方法,增加音乐知识,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
从以上教材的比较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拜厄》从现展了的科学教学体系的角度来审视,总体来讲显得太单一、太局限了;《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之好一些,在训练上比《拜厄》进阶速度平稳、系统,但也是显得单一、局限了。《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总体来讲较注重实效,主张钢琴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要根植于启蒙教育,并要求在入门阶段就为日后更深层次的演奏建立基础,抛弃了“基础”仅仅是“手指”训练为主的较为陈旧而片面的观念,故它们的进阶链条是开放式的、综合性的。
从教材的音乐性来比较
《拜厄》是一个典型的手指性训练教材,它着重于技术练习,绝大多数作品是旋律加伴奏的主调性音乐形式,极少涉及到复调音乐(个别几首运用了一点复调手法)。旋律写作略显单调,和声运用多是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弦的终止式等,调式、调性变化不够丰富。在教材中虽然也选用了一些民歌,但在技术方面不太适合初学者弹奏。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偏重于技术训练,而对歌唱性训练有所忽略。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的内容以技术性练习为主,基本写作手法也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主调音乐形式,复调写作手法在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但在旋律的写作上具有较强的歌唱性,并在奏法的运用上也比《拜厄》丰富,如:装饰音的使用、临时升降记号及各种不同类型技巧的综合运用。和声写作方面,主要以大小调体系的功能和声为主,伴奏织体较简单。多数乐曲为活泼欢快性质,少量有进行曲风格的,如No.55,如歌的有No.71、典雅风格的有No.78作品等。节奏节拍写作方面,常见的节拍都有体现,节奏的写作变化丰富多样,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既重视于技术训练又重视歌唱性训练。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基本是以风格各异的主调音乐为主的结构形式,节奏鲜明、形式多样的旋律为特色,乐曲情绪有欢快的、恬静的、热烈的、忧伤的等。从取材风格上来研究,尽管大多数乐曲是采用编曲的形式,但它从巴洛克风格到现代风格的作品无所不包。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简易改编为特征,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变化丰富多样,因而也成为一个教育性和音乐性结合较完美的钢琴教材。循序渐进的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音乐类型丰富多彩。同时引入了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内容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习者在趣味学习中把技术概念淡化,使学习变得趣味起来,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同步增长。
《天天练练》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赋予形象化的、较渐进的动机来创作的。除了在训练演奏技巧方面上的精心设计外,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做了精心的安排。形象生动的标题小曲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弹奏技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理解力。它注重鲜明的练习要求、体现表达音乐上的趣味性。形象的标题与插图不仅可以从视觉上加深对小品的印象,而且有益于激发初学者的想象力。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强调钢琴教育应把艺术教育放在首位,摒弃了基础就只是手指技术这单一的概念,对音乐生动活泼的体现加以强调。如把经典作品的主题移入初级教学中,注重把民族音乐注入教材等等。
一、用PPT制作模拟开关闭合或打开的动画
开关闭合或打开是《电工基础》实操课的一个常用动作,如果使用flash等专业动画制作软件很轻松就可以实现,其实用PPT也可以很容易制作这样的一个动画。步骤如下:
(1)PPT标题栏选择“插入”――“形状”――“直线”工具,在PPT页面画直线,多次画直线形成电路图,电路图的火线用红色线表示,零线用绿色线表示,在电路图开关位置画一条倾斜的短线段表示开关。如图一所示。
(2)点击选择代表开关的线段,然后选择“动画”――“自定义动画”,在右边出现的窗口中选择“添加效果”――“强调”――“陀螺旋”。
(3)这个代表开关的线段就可以旋转了,但是是以线段中间位置作为中心位置旋转的,达不到我们的要求。点击选择线段,按右键复制一个一样的,把两段线段位置调整一下,拼在一起。
(4)选择新复制的线段,按右键选择“设置形状格式”,在弹出的设置里把填充和线条颜色的透明度都改为100%。
(5)按住ctrl键选中两段线段,按右键选择“组合”,完成后点击组合后的线段,选择“自定义动画”――“陀螺旋”,动画参数中设置“45,顺时针”,速度选择“中速”,就可以出现开关闭合的动作了,闭合后状态如图二所示。
图一图二
同理制作开关打开的动作,动画参数中设置“45,逆时针”,其它操作不变。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制作模拟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指针的偏转等类似动画。
二、用PPT制作模拟电流流动的动画
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非常抽象,学生很难想象出通电时电流的流动情况,如果用动画的形式把通电时电流的流动模拟出来,就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学生直观感觉到电流的流动,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用PPT制作开关闭合的动画动作后,接下来就应该出现电流流动的动画。制作步骤如下:
(1)画好电路图,电路图的火线用红色线表示,零线用绿色线表示。
(2)复制电路图中表示零线的每一条线段,复制的每一条线段颜色都设置为红色,表示通电后的状态。
(3)按电流的流动方向顺序逐一设置所复制的每一条线段动画,动画效果选择“擦除”。动画参数中可以选择擦除的方向,有“自底部”“自左侧”“自右侧”“自顶部”,根据电流在每一段线段的流动方向选择相应的擦除方向,速度选择“中速”即可。合上开关后,绿色的零线将顺着电流的方向逐渐被红色线段覆盖,看上去类似于电流的流动。
此外,还可以利用PPT提供的“进入”和“退出”动画功能模拟灯泡得电发光,当电流经过灯泡时,不发光的灯泡“退出”,发光的灯泡同时“进入”,即可实现灯泡发光动画效果。把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电流的流动、灯泡得电发光几个简单动画有机组合,就可以模拟一个简单照明电路通电过程,稍作变动即可制作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二个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灯等《电工基础》常见电路的动画。这些小技巧对于物理、电子基础、电力拖动等课程的微课制作同样适用。
三、用PPT制作电磁感应现象动画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和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是电磁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电磁感应定律第一次把磁生电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实现了电磁力向机械力的转换过程。但电磁感应现象比较抽象,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在电流表观察到感应电流的产生,但无法直观感受到磁通量的变化与所产生的感应电流之间的关系。把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拍成视频,再把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做成动画,将视频和动画放在PPT同一画面中同步展示,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电磁感应现象。
感应电流的产生常用的实验有两个,一是闭合回路的导体垂直切割磁感线使得磁通量发生变化,二是磁铁插入或抽出闭合线圈使得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两个实验连接在闭合回路的电流表指针都会发生偏转,说明有感应电流的产生。两个实验都可以做成动画,把看不见的磁感线在动画中模拟出来,使用PPT动画中的“动作路径”,设定要运动的导体(或磁铁)的始点和终点,即可模拟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的过程。再结合前面介绍的方法制作电流表指针在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发生偏转的动画,即可完成电磁感应现象动画的制作。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和动画演示,掌握感应电流的产生方法并理解其原理,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四、用PPT制作卡拉OK字幕
微课视频的配音如果能使用卡拉OK字幕,使得字体颜色与讲解同步发生变化,可以增加视频的演示效果,使得学习者观看视频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增强学习效果。制作卡拉OK字幕有专门的软件,但如果字体颜色变化与讲解同步要求不是很精确的话,用PPT也可以轻松实现。例如要使“用万用表欧姆挡检测电路的通断”这句话配音时出现卡拉OK字幕,字体原本是红色,与讲解同步逐渐变成绿色,步骤如下:
(1)输入“用万用表欧姆挡检测电路的通断”,字体颜色选择为绿色。
(2)复制“用f用表欧姆挡检测电路的通断”,字体颜色选择为红色。
(3)选择红色句子“用万用表欧姆挡检测电路的通断”,选择“动画”――“自定义动画”――“添加效果”――“退出”――“擦除”,擦除方向选择“自左侧”,擦除时间根据配音时间选择。
(4)按住ctrl键选红色和绿色“用万用表欧姆挡检测电路的通断”两句文字,在“格式”工具栏选择“左右居中”和“上下居中”将两者对齐即可。
五、把制作好的PPT课件转化为微课视频
">使用会声会影12制作片头
会声会影 特技二则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就可以下载许多免费的Flash素材,如图三。
图三
(2)为视频添加Flash动态边框。
导入的Flas可以放在视频主轨道或者覆叠轨道上。具体放在视频轨上还是覆叠轨上则根据动画的情况和使用者的需要而定。①打开会声会影X4,将视图方式切换为时间轴视图编辑模式。②将需要添加Flash动态边框的视频插入到时间轴视图的视频轨上,然后将准备好的Flash动态边框插入到覆叠轨上。③单击选中覆叠轨上Flash,此时预览窗口中会看到Flash四周有矩形控制方块,用鼠标拖动黄色控制方块使Flash尺寸到适合视频尺寸大小。④右击覆叠轨上的Flash,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速度 /时间流逝”菜单,在弹出的“速度/时间流逝”窗口的“新素材区间”出输入时间与要加边框的视频播放时间一致即可。
为视频添加其它的动画特效效果,方法亦如此。
2 为视频添加背景音乐
如果一段视频缺少声音,再优美的画面也会黯然失色。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和款款深情的配音,不仅可以为视频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更能使视频具有感染力,从而使视频作品更上一个台阶。
2.1 删除(或称分离)视频中的自带的声音
如果用户对拍摄的视频中的声音不满意(比如比较嘈杂或其它因素等),那么可以把它删除。具体的方法如下:
(1)打开会声会影X4,将视图方式切换为时间轴视图编辑模式。
(2)将需要删除声音的视频插入到时间轴视图的视频轨上,然后右击视频轨上的视频,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分割音频”这样视频中的音频就被单独分离出来,此时可以看到时间轴的声音轨上就多出了一段音频。
(3)右击声音轨上的音频,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删除”,即可完成对视频中自带音频的分割。
2.2 为视频添加背景音乐或者旁白
如果在添加背景音乐或者旁白之前不需要视频原来的声音则先执行分离视频中的自带音频操作,然后再添加自己需要的背景音乐或旁白。
(1)将需要添加音频的视频插入到时间轴视图的视频轨上;
(2)在声音轨上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插入音频—到声音轨(或音乐轨)”即可。
如果需要控制插入的音频播放时间的长短(比如与视频播放的时间一致),那么只需要右击音频轨上插入的音频,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打开选项面板”,在右上方的选项面板中的区间处修改音频播放的时间长短即可。
3 为视频添加转场效果
镜头之间的过渡或者素材之间的转换称为转场。会声会影为用户提供了100多种转场效果。转场效果的运用可以让素材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平稳、完美,从而使制作出的视频作品更加绚丽多彩。
添加方法(以会声会影X4为例):
(1)在视频轨上插入素材,并调整好素材播放的顺序。
(2)单击“转场”选项卡,再单击素材库上方的“画廊”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全部”。
(3)在下方的“转场”素材库中选择喜欢的转场效果,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并将其拖曳至时间轴视图中的两段素材之间即可。
如果想要对转场效果进行更精细的设置,比如转场效果的过渡时间、边框等,只需要在选项面板上进行相应设置即可。
4 为视频添加字幕效果
可以用会声会影为视频添加诸如片头、片尾、说明性文字等美观的、动态的字幕效果。
添加方法(以会声会影X4为例):
(1)在视频轨上插入要添加字幕的视频。
(2)拖动预览窗口下方的导览面板上的“擦洗器”按钮到要插入字幕的具置,然后单击“标题”按钮切换至标题选项卡,此时在预览窗口中可以看到“双击这里添加标题字样”在此输入需要的文字。
(3)输入好文字后,单击拖动文字四周的矩形控制方块,使文字置于视频界面合适的位置即可。
如果需要对字幕进行更复杂的设置,比如字幕显示时间、文字格式、字幕动画效果等只需要在标题选项面板的“编辑”或“属性”选项卡中进行相应设置即可。
经过上述几步以后,即使是非专业的视频处理人士也就可以快速的美化了视频。
参考文献
[1].
[2].
[3]叶海燕.家庭DV影片处理典型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柏松.会声会影X4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刘志伟.基于会声会影的电子相册制作[J].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0(5).
[6]杨静远.如何在会声会影中应用好FLASH动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3).
一、给学生补好语音入门课
古语云:“磨刀不误砍柴功。”学好国际音标的发音及其书写形式对今后语音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通过大量的语音模仿和对比,能让学生深入感受英语的节奏规律和语调,然后逐步过渡到独立发音、独立朗读和用英语和他人自由交谈。如果不下决心落实这一步,将很难帮助学生树立讲英语、学英语的信心。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建立必要的知识基础,进一步发展自学英语的能力。这一过程影响深远,必然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将语音教学与听力、朗读教学相结合
语音教学事实上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其音素的发音技巧及其理论均可运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语音教学用在听力、朗读教学中,从一开始便让学生注意到发音与语境和内容的联系、注意到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音的敏感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对于一系列发音技巧更加熟悉。通过朗读,学生自觉地运用这些语音技巧对书面语言进行艺术加工,把视觉形象变作听觉形象,能准确生动地再现书面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语音与听力、朗读结合教学,能使枯燥的语音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能帮助学生抓住语言所传达的主要信息,克服只注意音素的准确而不注意连贯话语中发音技巧的“见树不见林”的问题;从而让高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正发音上的毛病,并学到更为地道的英语。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可谓一举多得。
三、丰富课余英语口语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讲英语、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
课堂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好好利用课余时间能有效弥补课堂的不足。口语训练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我们的班额也比较大,这给语音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果在课余举办一些口语活动,则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有助于学生克服喜欢“动手不动口”的坏习惯,让说英语的好习惯在校园里蔚然成风。例如,语音语调模仿大赛、演讲比赛、英语短剧表演大赛、电影配音比赛等活动是很受学生们欢迎的,精彩的表现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为他们学好英语的原动力不断加油。
四、采取“兴趣教学”法
所谓“兴趣教学”法是指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首先,在教学方法上,除应用了一些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方式及方法如演示法、对比法、手势法、辨音法、口形定位法等外,还增加使用了录音法、对镜发音法、英汉绕口令练习法、教唱英文歌曲和模仿电影对白等一些新方法。并使用了电视、VCD、电脑、录音机等音响、影像及其他多媒体设备。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不限于教材的内容知识安排,而是更多地利用网络、图书手段等搜寻一些适合教学的、实用性较强的影像资料与教本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说,英语是国际语言体系中重要的一种。学习英语,语音是第一关,纯正的语音和语音教学所包含的诸多内容是首先应该弄清的重要环节。以模仿、说明、比较和对比为主要手段的语音教学方法和技巧,在具体实践中奏效明显。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和相互作用的。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采取“分阶段,多手段”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大纲的编排、语音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包括以下内容:音素和单词音节、句子节奏、音变和语调。就音素这部分教学内容而言,可以采用对镜发音、口型传递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彻底掌握该部分内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所示:
......
T:Now let’s act,please Group 1:
第一组的学生在表演时,只是拿着课本读了一遍。
T:Group 2:
第二组,虽然有一位学生拿着铅笔说“Is this your pencil ?”,但是其他学生读得干巴巴的,毫无感情。
T:Group 3:
第三组的学生受到第二组的启发,也拿出铅笔,且加上动作和表情,表演非常棒。
这时,我们班最擅长表演的邢×站起来说:老师,Mike说的第一句话,不应该读得很平淡,应该是很疑惑。我听了以后,笑着说: “You’re very clever,you observe carefully. Now you act Mike.”这时他抓了抓自己的头,思考了一下,边摇头边说:This isn’t my pencil. 学生听了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T:Group 4:
第四组,学生扬长补短,借鉴其他组的优点及邢×的启发,表演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T:Now,which group wins?
Ss:Group 4.
T:Yes,group 4 wins.They act wonderfully.
……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精彩的朗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美的熏陶。但是对每个学生来说,朗读水平却千差万别。第一组的学生不会朗读,虽然第四组是最棒的,但是他们还是借鉴了其他学生的。值得表扬的是邢×,善于观察,会思考,会朗读。当然,出现上面这种情况是和我们平时的教学有联系的。由于自己没有好的、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为了节省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朗读往往成了我们平时教学中被忽略的环节,很容易一带而过,或者根本就没有执行。我记得在一次赛课上,我当时在备课时,对怎么处理朗读这个环节存在疑惑,所以,就让学生自由朗读。当时评委就指出,朗读的方法有多种,有跟读、小组合作朗读、扮演读等等,这样学生兴趣就更浓厚了,更积极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的二级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和短文。”可见,朗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如何让学生爱上朗读呢?
小学英语是起步阶段,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探索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
把学生比喻成大模仿家实在是很贴切,他们喜欢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甚至是配合英语朗读做一些小动作。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 5“Look at me” Rhyme time “Nice clothes”时,我是边领读边做动作,
Look at my skirt. (指着自己的短裙)
Look at my T-shirt. (双手指着自己的T恤)
Look at my cap and my jacket. (指着自己的帽子及做拉拉链的动作)
They all look great. (伸出双手的大拇指)
学生学得有声有色,甚至连男生也指着他们自己的“裙子”,很快他们就学会了,甚至有学生还会背诵了。但是有些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往往忽视朗读这个重要环节,以平淡不生动的语言和很快的速度草草过堂,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朗读,还会有激情吗?答案是否定的。
二、大声朗读
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大声朗读还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和记忆力的加强。声音太小或没有声音不能称其为朗读,当然也不提倡声嘶力竭的朗读,这样会影响注意力、体力,削弱记忆和理解,容易造成疲劳,不利于持久学习。
三、跟录音模仿朗读
录音磁带大多数是英美等外籍人士录制而成的,语音、语调相对比较规范、纯正,对于初学英语者,应尽可能地多听、多模仿,增强感性认识,感受不同角色语调、语气、音质和感彩等,把好语言的“入门关”,然而单纯地听录音跟读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一不小心注意力就不集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听录音的习惯。如,课堂上,我让学生看动画跟读,动画中不仅有动态的画面,还有字幕供学生认读;配音朗读。课外,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与孩子开展“我和妈妈比一比”的活动,激发学生听录音的兴趣,有些家长英语比较好,在听录音跟读的过程中可以指出孩子模仿时存在的问题,使孩子精益求精。有些家长虽然没有英语基础,可以让孩子做家长的小老师,这样他这个小老师就必须先读好,才能教他的“学生”,这样能激发孩子的自豪感,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用“心”朗读
用“心”读,首先要做到用“心”听,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是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一听到教师或录音的示范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但是往往发音不准确,还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因此,在英语教学时,教师要训练学生仔细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提醒学生边听发音边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型,然后再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之境界,要求口、眼、耳与心脑并用。最初可能达不到这个要求,可以先要求做到,“眼到―口到”,逐步达到“口到―心到”。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指读,指读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对单词、句子的有意注意。读到哪儿,指到哪儿,即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又训练了学生认读单词、句子的能力。特别一提的是早读,要充分利用朗读的这种好机会,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用“心”去读,边读边理解边记忆,才能很快体现学习成效。
五、利用chant,提高学生朗读的节奏感
目前,小学生朗读的最大问题就是节奏感的缺失,部分学生朗读英语拖音很重。“chant”是很好的改进学生朗读英语节奏的方法。“chant”是指在教学中有意将所教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可以提高趣味性,拓展课堂内容,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语音语调,提高朗读技巧。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4“Where’s the bird?”时,借鉴林丽老师的“On,in,under”的儿歌,我编了一个能够让学生一起做动作的Chant:
In,in,in the box,the pencil is in the box.
On,on,on the box,the pencil is on the box.
Under,under,under the box,the pencil is under the box.
Behind,behind,behind the box,the pencil is behind the box.
我先示范:伸出两只手,一只手作拳头状,当作pencil,另一只手作手掌状,当作box,把拳头放在手掌心里,表示in;把拳头放在手掌背上,表示on;把拳头放在手掌心下,表示under;把拳头放在手后面,表示behind。学生看得一清二楚,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这四个方位词的意思,在掌握了这首Chant的韵律后,边说唱边做动作,情绪非常高涨,为课堂增添了无限活力和光彩。当然,通过替换某些单词,学生又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又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 6“Colours”时,给了学生一个chant;
T-shirt,T-shirt,T-shirt,
What colour is my T-shirt?
Yellow,yellow,yellow,
My T-shirt is yellow.
配上有节奏的音乐,进行朗读,熟练以后,给学生已有的chant格式进行创编,
____,____,____,
What colour is my ____?
____,____,____,
钢琴即兴伴奏是在事先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伴奏者根据歌曲或乐曲的内容及风格特征,即兴配置恰当的和声功能和伴奏音型,积极配合歌唱者或合作者更好的完成乐曲的所有提示内容,同时注重积极推动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完成,使音乐作品的创作与表演达到高度的结合而展开的艺术实践活动。那么,我们怎样来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呢? 针对钢琴即兴伴奏的特点,结合笔者的一些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兴趣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原动力”
要保持对钢琴演奏及钢琴即兴伴奏的浓厚兴趣。毫无疑义,在所有促进我们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因素中,我认为爱好和兴趣是居第一位的。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可以说是人类发挥潜能的“原动力”。我们知道,钢琴在直观上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我们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大部分人一听到钢琴音乐就会从心底引起一股强烈的共鸣。所以大部分学生在步入钢琴音乐的殿堂时,对它抱有向往与热爱。但钢琴又是一件技艺很强的乐器,它涵盖的技术和技巧内容十分繁难,它积累的作品文献浩瀚如海!一旦步入钢琴学习就要持之以恒,付出艰苦的劳动。特别是在学习钢琴即兴伴奏过程中,如果不能注意保持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兴趣,而是一味地强压着自己去学,兴趣就会减退,练琴的效率也就会随之大大地降低。反之,如果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对钢琴和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兴趣,而且进一步培养这些学习兴趣,就等于在不断挖掘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这种“原动力”!
二、扎实的基本功是弹好即兴伴奏的基础
钢琴即兴伴奏是通过钢琴弹奏体现出在旋律基础上进行创意性的即兴伴奏条件过程的。因此较扎实的钢琴基本功和弹奏技巧是必备的。它与钢琴演奏的区别在于作为伴奏必须服务于歌唱及乐曲的需要,在歌曲旋律基础上,充分利用作曲技术理论知识即兴弹奏出伴奏织体。同时,要加强移调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键盘上熟练地弹奏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及和弦的连接,并快速移调,是钢琴即兴伴奏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而移调弹奏的能力是即兴伴奏中一项难度较大的技巧,所以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以便为即兴伴奏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钢琴学习和钢琴即兴伴奏两门课程协调沟通起来。基本的弹奏能力是钢琴即兴伴奏所必须的技术基础。我们从开始经过入门阶段的训练,掌握了正确的坐姿、手型及手指、手臂的弹奏动作要领。大致可以弹一些简单的小曲。下一步,掌握弹奏技术便成为主要的任务。只有掌握了基木弹奏能力,才能进入钢琴演奏及钢琴即兴伴奏的自由王国。而基本弹奏能力应包括五指技术、音阶与琶音、三度、六度、八度双音及各种大小三和弦、七和弦等等。
三、积累丰富的和声语汇,培养敏锐的听觉能力
音乐中的和声正如绘画中的色彩一样,对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掌握丰富的和声理论知识及具备敏锐的听觉能力对于弹好钢琴即兴伴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钢琴是一件和声表现力最强的乐器。凡在任何一个调性的大调或小调的自然音阶中,都有可以建立七个三和弦和七个七和弦,这样,在十二个调性上一共就有168个和弦。除去其音响结构相同者不计,可以归纳为不同结构的三和弦四种(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减三和弦),七和弦六种(大七和弦、小七和弦、半减七和弦、减七和弦、小大七和弦、增大七和弦),此外还有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复合和弦等。
四、掌握多种伴奏织体,并能恰如其分地应用
假如我们把编配即兴伴奏比喻成做一件衣服,那么选择恰当的和声色彩就如选择一块质地好、颜色好的布料,选择伴奏的织体就如挑选衣服的式样。只有布料好看,式样合适,才能做出漂亮的衣服。同样,弹好即兴伴奏也是和声与织体两者完美的结合,那么,究竟如何选择适合歌曲的伴奏织体呢?即兴伴奏的织体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分为和弦式、琶音式两大类,有时是两者的综合。和弦式主要包括进行曲风格的柱式和弦和轻快类或舞曲类的跳跃式和弦等;琶音式又称为分解和弦,包括半分解和弦、全分解和弦(短琶音及长琶音)等,主要应用于较缓慢、流动、抒情的歌曲。从伴奏音型层次的角度来看,又可分为带旋律伴奏和不带旋律伴奏;单层次、双层次、三层次伴奏音型等。
五、熟悉各种调式调性,具备移调的能力
我们知道即兴伴奏与正谱伴奏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中一大区别就是在于调的灵活性与多变性。正谱伴奏所使用的是编配音设计好的调,而即兴伴奏却可以将旋律应用于不同的十二个调。而且,伴奏者常常要面对不同的演唱者,他们由于声部特点、声音条件、演唱水平的不同,所演唱的调也各不相同,因此熟悉键盘上的每个调式调性对于任何一个想弹好即兴伴奏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欠缺了这项条件,即使你在其他方面都很出色,但由于只会弹C大调,那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调式主要分为西洋大小调式和民族五声调式。在键盘中每组音阶的十二个半音上都能构成一个大调、小调或民族调式(宫、商、角、微、羽)。因此,一共有十二个大调、十二个小调和十二种民族调式(十二个宫调、十二个商调……)。我们应如何掌握和熟悉这么多的调呢?
一般说来西洋调式可以根据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两种方法学习;民族调式可以根据同宫系统和非同宫系统两种方法学习。西洋调式中,关系大小调的学习方法是按照调号从少到多的顺序,如从C大调与a 小调开始,然后是G大调与e小调,或F大调与d小调,再到D大调与b小调……,依此类推,直到七个升降号的调。同主音大小调则可以根据十二平均律的顺序,如C大调与c小调、D大调与d小调……。民族调式同宫系统学习方法也是按照调号由少到多的顺序,如从C宫、D商、E角、G微、A羽开始,到G宫、A商、B角、D微、E羽……;非同宫系统方法有点象同主音大小调,如从C宫、C商、C角、C微、C羽开始,然后不断半音递进。这种方法比同宫系统要难一些,初学者较不适合,但对于调性基础好的人来说,是训练反应的一个好办法。
我们在基本掌握各调之后,就可以选择同一首歌曲在十二个调上轮流演奏,这样更能巩固对各调的熟练性。当然,要达到娴熟地在每个调上演奏与转调,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艰苦努力的学习的。
六、多实践是弹好即兴伴奏的重要途径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其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而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宜计算机教学,因为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成为了计算机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优势
1.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精心设计一系列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其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一是以任务为主线,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围绕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教与学,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同学讨论协作来完成任务,而教师则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三是有利于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除了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之外,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任务时,必须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相互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在合作交流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大致可分为创设情境、任务呈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4个阶段。
2.1创设情境
即由教师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把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18岁成人仪式的宣传片,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用PPT制作出来的,这样学生会思考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然后唤起学生制作自己18岁成人仪式MTV的欲望,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2任务呈现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任务,把大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例如:PPT多媒体效果的任务设计。如何制作MTV呢?笔者设计了3个学习任务:一是制作某位学生个人的MTV,要求现场录制,简单剪辑,有配乐;二是现场编写配乐词,要有艺术性;三是从某视频中截取一段,进行音效和配音的修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设计。
2.3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在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都由学生提出。教师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完成任务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任务。例如: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组长将教师布置的任务具体分配给每位组员,喜欢音乐、朗诵的学生开始准备素材;负责设计的学生开始构思,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熟悉技术的学生开始准备操作软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来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能动性。
2.4学习效果评价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教师针对每个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围绕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虽然每组作品的质量存在差别,但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一方面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学生获得的经验与教训。教师及时表扬与鼓励,目的是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完善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例如PPT多媒体学习效果评价:讲评内容为突出作品的主题和创意,展示各种处理技巧。操作方式是让学生自行演示每组的作品,解说作品的构思、布局、处理技术等,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在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或方法交流后,可进行小组互评,教师再进行提炼、概括和归纳。最后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得出小组总分,评出最佳作品。
3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教师要注意进行角色转换
一是要实现从讲授者向引导者的转变。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及时做好总结评价工作。二是要适时加强主导作用。中职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个性很强,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在教学任务下达之后,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度调控和指导。
3.2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用,但并不是每堂课都适用。比如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用LBL教学法效果较好。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也取决于教学环境和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大学生英文听力水平现状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无论是在改革前还是改革后,许多大学生对听力考试题都表现出很大的忧虑,这种情绪跟英文基础能力,英文实际交流技能以及日常听力教学等因素都有莫大的关系。从英语基础学习的角度来说,听力和朗读,口语是无法分割开来的,但目前,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还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英文发音都没有正式的教授和训练课程,许多学生,即便在大学以前已经学习了近十年的英语,但对英文的发音语调、元音辅音、重读弱读、连读省略、意群停顿等基本的语音知识极度匮乏,由于中国人不以英文为母语,所以学习第二语言的基础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另外,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中文发音和方言东西南北各异,也潜在的干扰了部分学生英文发音的学习过程。若早期学习的方法方式不对,一旦在英文发音上养成不好的习惯,就会对之后的英语听力技巧的掌握,听力四级考试应试造成极大障碍。现在,全国大部分省市中小学的常规英语课,仍然是综合性的语言教学,并没有专门将听说能力的训练与其他英文技能训练分开,虽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英语听说语言能力,但听说能力训练与课堂教学的统一性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几乎所有大学的公共英语都开设有专门的听说课程,许多大学英语教材也专门编写了听说教程,但受到学制、课时、学生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英语听说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听说训练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度,才能收到成效,如果学生学无所用,疏于练习,缺乏反复交流沟通,就很难植根于心,久而久之,便会忘记。即使所有的大学英语考试都包含听力题型,但日常听力课程中的练习并不能一定与四级考试题型的训练相一致,如此“学考脱节”,自然是无法帮助学生在四级考试的听力题中取得高分。对于一些对英语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在四级考试中还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其中紧张焦虑是最常见的。全国大学四级考试在许多大学生心中,虽然不是欣然认可,但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即使基础不好,许多学生在考前也会努力认真的复习备考,记忆大量的单词和练量的真题,但真正到了考场上,再简单的听力对话也可以难倒他们,而短文听写就更加无从下笔了。其实,听力文本材料的难度,如果作为日常阅读,难度并不太大,而由于复习训练方法的不得当,加上考试临场情绪的影响,就会不断打击到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不断给他们带来挫折感。
二、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题型特点
认真分析和研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听力题型的特点,才能对四级听力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进,帮助学生在听力考题上拿到更高的分数。根据新四级考试的总分和听力题所占比例来换算,听力题的总分是248.5分,题型包含三个环节:Section
A的长短对话、Section B的短文以及Section C的复合式听写。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放音只有一遍,第三部分可以听三遍。试题册是标明的听力答题完成时间是35分钟。在这个时间内高正确率的完成所有题目,不仅要语言基础扎实,还要掌握科学的应试技巧。第一部分(Section A)一共有25个题目,涉及短对话有8篇,长对话有两篇。改革后新增加的长对话题型,使得这一部分的整体难度也相对增加,对话内容的长短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信息量的接收量。至于长短对话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多半是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大学生活、学习家庭、日常交际等。第二部分(Section B)包括三篇短文(Passages),每篇文章的大约有200个单次左右,与第一部分的长对话相比,信息量又有所增加,难度自然加大。而且文章体裁不限,说明文、议论文比较常见。上述两部分由于只听一遍,对学生刚刚进入听力环节的英文敏捷度有一定要求。听力题型中,第三部分(Section C),通常也被学生认为是最难的环节,即复合式听写(Compound Dic
tation),听写短文的篇幅比前两部分的对话都要长,字数往往达到了约250个单词。考生需要通过听音完成文中的11处填空题,通常前8个空填写单词或者短语,后3个是听写句子。这样的题目涉及除了考察英文听力的识别能力,也考察学生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生对词汇量的掌握,这一部分听音三遍,第一遍和第三遍都是与其他听力题一样是常规放音速度,第二遍会在句子填空处给学生留有书写时间,这种出题安排也为学生的听力技巧训练提出了要求。
三、针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听力教学方法探究
1.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1)要善于运用标准的国际英文发音的教学资料。目前,许多英文教材都附赠有多媒体光碟,其中的课文都由专业的英国或美国广播人员进行阅读。有些出版社也单独出版非常权威的大学英语听力教程,比如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的《听力教程》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这些教材普遍被英语专业的教学采纳,实际上,初中级的部分听力教材,教师完全可以借用到大学公共英语课堂上来。借助权威听力教材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对标准语音的模仿、对比,来自主的找到自身的发音问题进行纠正。老师也可以推荐原版的外文资料,让学生在课后泛听,泛听的内容不局限于高等教育类教材,英文演讲、媒体广告、电影广播剧等都适合作为课外的兴趣学习,泛听的目的在于给大学生营造长期的英文语音环境。(2)大学英语教师在听力课堂上有必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听说互动活动,这也是对英语学习激情持续保险的一种方式。就笔者自身教学经历而言,在听说课程中,就曾让学生为熟悉的英文电影配音,节选一部经典的英文影视片段,如《玩具总动员》,在课堂上先让学生们先边看边听,然后将台词的基本大意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后将片段中的声音消去,请学生们对照英文字幕来练习发音和表达。这样的互动活动,学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还可以学习模仿原版英文角色的语音语调,教师如果在课前勤于积累、准备充分,还可以选择一些包含四级词汇、语速与四级相当的视频资料。(3)锻炼学生在英文听力过程中的心理素质。以往大量的语言学习理论都指出,对一门新的语言的学习,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程度既不能远远大于其为之尽全力付出努力的程度,也最好不要与自身的现有能力过于接近而缺乏挑战。在听力教学中,老师应当清晰的明确这一点,日常训练中针对四级考试所选择的听力资料,难易是否得当、放音速度是否适中,题目设置是否贴合考试题型、哪些适合精听、哪些适合泛听等。这些细节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心理,以及参加考试的心理预期。对于普遍英文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课堂,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幽默的听力资料,先引发他们的兴趣,缓解考级考试可能带来的压力,再将内容慢慢扩展到近似考试题内容,减少学生在日常听力训练中的挫折感,他们在参加考试时才不会有过多的紧张情绪,影响发挥。当然,上述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平时的课堂训练中,基于应试需要,老师也应适当选择难度略大于、语速略快于四级考题的资料来训练学生,使他们的考试难度心理预期适当加大,真正临场考试时,遇到比平时简单的考题,就能轻松作答。总之,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不能一概论之,老师只有充分熟悉和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才能“对症下药”。
2.针对四级听力考试的复习和应试技巧训练。(1)训练学生反复阅读听力录音稿,为应对听力考题奠定词汇基础。英语语言学习和各项考试,都是以词汇量为基础的。很多大学生在四级考试听力中,对所听内容无法识别,要么是对英文单词和句子不认识,要么是不够熟悉。这时,一个学生的英文文章的阅读量就多少就在考试中得以体现,实践中,笔者遇到很多学生抱怨,词汇量非一日之功,基础使然,他们往往在四级备考复习中寻找捷径,认为词汇积累和训练不属于应试技巧。这种想法存在很大误区。在四级听力考题中,占分数比例较重的前两部分都属于客观选择题,不需要考生对所听内容逐词书写,这也就提醒考生在针对应试的词汇量积累上,仍旧以读音和中文释义为主,而单词拼写,具备基本识别能力即可。那么,大量反复阅读的好处就在于,对常用单词和句型接触越频繁,对相应听力材料的识别度就越高。就四级考试应试来说,对四级大纲词汇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学生在复习时遇到的困惑就在于,大纲词汇不可能都出现在日常学习中,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四级历年考试真题的听力录音稿就成了极为宝贵的复习资料。考生在四级听力中,最常见的两大障碍就是,生单词和语法,也就导致了整句话的理解困难。而克服两大障碍,最好的复习方式就是反复阅读历年真题听力的录音稿。老师在听力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选择真题中的听力录音稿,简单讲解,带领学生反复阅读,特别是文中涉及到考点的生单词和句型。注意,这里的阅读并非我们在讲解课文时的简单泛读,大部分四级听力材料,在学生可看文本的时候,难度并不大,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多次精读后,最后达到脱稿听音理解,完成指定题目。这样才能从量变到质变,从眼睛识别到耳朵识别。阅读过程,老师除了让学生训练真题中的考题和考点外,也可以自己根据资料设计心的考点。另外,阅读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学习,因词性不同而出现的多音词(如record,present等)、同音而异义的词(如knight和night)、近音词(如reason和risen)等。目前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也有大量的略读连读,英音美音的情况,老师在学生的阅读中也有必要让学生有所了解。举例说明,2008年四级真题录音稿中,有这样一句话:“I may turn down an offer of that company.”这句话中出现的单词的末尾字母辅音音节和下个单词开头字母的元音音节可以产生连读现象,即“... down an offer of ...”中下划线的部分。如果在备考复习中,每次阅读录音稿时,加强技巧训练,多多注意类似上述的细节,必然会对四级听力考试做题的正确率有很大提高。(2)提高学生对关键词的敏感度,锻炼学生在听力测试中的预判和推测能力。所谓预判和推测能力,也同属于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些英文听力理论理解中被称之为“预期能力(Anticipation)”,即对尚不明确的信息,提前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能力。这种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在许多英语专业的听力教材中也被提到,例如《听力入门》(Step by Step),《高级听力教程》等。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英语听力的时候,让学生在听音前,提前浏览各题选项,从而熟悉某个题目的语言环境和背景,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学生预判力的训练。就四级考试听力题的细化训练来看,除了预先熟悉题目选项,在听音过程中对录音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捕捉也至关重要。这里所提到的关键词,笔者认为,有两类单词值得重视,一类是英文常见实词中所包含的的名词和数量词,这是因为四级听力题多半为信息类考察,比如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等。尤其是数据类的考察(包括数量、日期、具体时间等),是每年四级听力考题中必考的。日常听力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名词和数量词的敏感度,自然有助于锻炼他们提前推测英文信息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类关键词就是英文表达中常见的逻辑连词和逻辑副词(也包括一些短语),比如although、but、because、so、however、therefore、besides、furthermore等等。这些词语在文中出现,直接决定了该词前后表达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转折、因果、递进、假设等。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在听力中对关键词的敏感度呢?笔者认为在实际复习和训练中,“听写法”是一个值得教师们采纳的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听写英文短文,或者直接听写真题中的录音稿(包括对话和短文),起初不要让学生直接书写句子,一面给予太大压力,可以让他们先把所听内容中所提到的数量词、地点名词、身份性的名词等关键词写下来,然后慢慢的写出重要的逻辑连词或者副词。完成之后,老师也可以请部分同学在课堂上来猜测这些逻辑关键词前后的句子信息,甚至可以结合关键性的名词来推测这段对话或短文可能会提出的问题(question),我们都知道四级考试听力题中的question是放在一段听音最后的,需要考生听出问题作答,这样的训练必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避免考生在考试中,在所听信息和最后的问题之间,瞻前顾后,两者皆失。对于第三部分的复合式听写题型,预判和推测能力的训练显得尤其重要,考生在这一部分可以提前预览试题册上的文章,如果在平时听力教学中结合了前文提到的阅读录音稿的训练,那么考生在应试时预览短文而了解大意的能力将有所提升。而“听写法”本身的训练模式和复合式听写的考试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从关键词到短语,最后到完整的书写一句话。在各种技巧训练方法的指导下,持续而反复的练习,便会在这个部分斩获更多的分数。
本文结合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的特点,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听力考试应试技巧两方面,探讨了针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听力教学方法。但我们也知道,老师想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并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实现的;学生们想提高在四级考试听力中的得分,除了选择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以外,与自身的勤奋努力也是分不开的。所以,作为在一线从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教师们,应当积极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借助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勤于思考、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提高英语听力理解的语言能力,帮助他们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124
微课是当前在高职学院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微课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微课把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要点进行分解,把若干个教学知识点或者是技能进行制作成多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视频资源,每个微课资源的内容包括教学的引入、知识的讲解、练习和教学反馈。微课最早出现在美国,目前公认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学者McGrew所提出的60秒课程,短短的60秒课程包含了讲授概念引入、解释,并且结合了生活中的例子。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教学设计到David Penrose提出的。中国的高职教育已经有数量的提升转移到质量和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是当前各大高职学院的首要任务,通过教学改革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岗位能力,积极服务区域经济。会计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开设普遍,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了解会计相关基础知识,掌握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原理,学会处理会计凭证,掌握账簿设置,了解账户分类,掌握会计报表处理及了解会计工作组织与理财制度,在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诚信、严肃和谨慎的职业精神。
1高职会计基础课程运用微课教学的意义
1.1授课教师自我提升的载体
社会的发展给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讲授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网络经济时代,教师必须跟上时代要求。熟练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现代高职教师的基本要求,例如湖北省每年都会举办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手段教学大赛,有些省市在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晋升教师必须具有一定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和成果。高职教师在紧迫形势下,必须要积极学习信息化教学手段,微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微课的制作相对简单,电脑、网络和相关视频编辑软件就可以完成微课的制作。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高职专业课教师有机会反复试听自己的课程,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这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容易发现教学重点,在讲授过程中有没有错误的表达,有没有多余的话语,有没有知识点的遗漏等等,这些问题很难在课堂上自我发现。
1.2符合当前学生学习特点
智能手机和网络连接的普及,在移动互联学习时代,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海量的知识和信息。教育专家也指出,高职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45分钟内的前15分钟是有效的,随后的将近半个小时教学效果很差,每个微课的时间恰好在15分钟以内,微课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学生随身携带手机,微课也可以导入到在线学习平台,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难点,例如等车、排队时间都可以有效的利用,并且可以反复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也非常适合当前的“快餐时代”,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为碎片化知识的积累。
1.3有利于课程难点的讲解
会计基础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接触的专业知识不多,普遍都有畏难的心理,刚学起来有难度。并且会计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相对理论和抽象,通过教师课堂的讲授很难讲清楚,微课的出现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用微课制作资产负债表的计算操作步骤就非常突出重点和难点,通过微课把教师从反复讲解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借助于Excel的录屏视频,教师一边讲解一遍填写,课堂上学生在观看该视频的时候边学习边同步练习,教师和学生互动良好,提升了课堂教学气氛。
2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微课的设计
2.1微课设计的过程
一般微课的制作有7个重要的步骤,分别是: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素材,制作课件,实施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微课制作核心的环节是选题的设计。选题对了,教师才能围绕选题撰写教案,准备相关的素材和后期的课件制作。简单的问题作为主体很容易兜圈子讲解,没有创造性,失去了微课制作的本质,如果选取的问题过难,在微课10分钟内很难讲解清楚,在会计基础微课制作中应该选择那些典型、常见的知识点作为素材,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讲解如错账更正法是学生在会计基础课程学习一个难点。该知识点主要包括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的适用范围、账务处理和具体操作方法。在教学内容的体系中,错账更正法上承账簿登记方法等知识,这些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是会计实务操作中的重要核心内容,必须每个同学都要掌握,那么这些内容作为微课制作的选题设计是非常恰当的。
2.2微课制作实务――以资产要素为例
资产要素是学生学习会计基础的入门知识,微课可以非常生动的展示会计要素中的资产要素,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非常直观和生动的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把资产要素作为微课的选题是很恰当。为
了制作好资产要素的微课,在制作之前要撰写教案,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用途、知识类型、微课时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其中教学过程的内容可以制作成微课。资产要素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概念,熟练的说出资产要素的构成内容,提升学生专业敏感度,培养热爱会计专业的职业素质。教学用途:该微课主要用于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知识点的讲解。该微课的知识的类型是理论讲授型和讨论型。微课时间控制在10到12分钟内。微课制作最重要的是教学过程,资产要素微课的制作内容可以分解成5部分。导入新课、视频介绍、图片介绍、PPT演示和问题提出。在新课导入可以选取一些简单介绍中国会计和经济发展的小视频,老师可以配音,主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中国会计事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提升学习的学习兴趣。视频介绍可以选择一个公司介绍的宣传视频,最好是选择身边熟悉的企业,加深学习的印象。图片介绍主要是一些熟悉资产的图片,让学生直观认知不同的资产,通过总结思考得出结论,实现实践和理论总结的转变。PPT演示主要是教师讲解书面的概念,理论知识,阐释资产要素的概念。最后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在视频中出镜,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如超市的资产要素、饭店的资产要素等等。以上5个部分的时间分配为:1分钟、3分钟、2分钟、5分钟和1分钟。每一次课程完毕以后都做好教学反馈,主要是学生掌握该知识的效果,找出本次微课教学中的不足,为以后微课教学提供优化的素材。
3会计基础微课中注意的问题
3.1制度保障
会计基础课程微课制作是一个团队合作工作,不仅需要各部门的合作配合而且还要各种制度保障。一般说来和学院的教务部门和科研部门合作最紧密。教务部门主要在三个方面对该微课制作进行保障:课程改革政策、公共平台建设和教师培训制度。对全方位在会计基础课程实施微课教学的老师应该有一定的奖励制度的倾斜,如课时的补贴。为了更好的与学生互动,向外界展示教师微课制作的水平,学校应该在教务部门的牵头建设微课的公共互动平台。微课制作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为了全面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水平,教务部门应该多增加教师外出学习微课制作的培训班。
3.2技术保障
微课制作最简单的方式是录屏微课,也就是教师面对PPT讲解,视频内容为PPT和教师讲解的演示。随着微课制度的要求提高,技术要求较高,如虚拟课堂、背景制作、动画制作、各种视频编辑、公共平台的建设等等。学校应该选择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会计基础教师微课制度进行服务和指导。
4结束语
微课资源融入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在各大高职学院还处在起步阶段,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应该勇于承担课程改革的重任,学习微课制作技巧、钻研会计基础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本校的校园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飞.基于微课的基础会计教学构想[J].财会月刊,2015,(3):126-128.
目前,依据国际公约,其成员国海关所采用的商品归类方法,都必须严格遵守《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简称H.S.)(以下简称《协调制度》)。《协调制度》是指原海关合作理事会(1995年更名为世界海关组织)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CCCN)和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主要国家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目录而制定的一个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从总体结构上讲,《协调制度》将国际贸易涉及的各种商品按照生产部类、自然属性和不同功能用途等分为21类97章,每一章由若干品目构成。每一种商品都有其相对应的归类编码。
可以概括地说,整个《协调制度》由三部分组成。其一,商品编码表:编码的前2位是“商品”所在的章;后2位是“商品”所在章的顺序号;前4位称为商品的品目或税目;第5位开始称为子目。其二,类注释、章注释和子目注释:它设在各类、章之首,是对构成商品编码的税目和子目所作的补充文字说明。其三,归类总规则:规则有6个之多。
六大归类总规则是归类的原则,也是方法,但遗憾的是《协调制度》国外制定的,虽在国内专家学者的努力下翻译成了中文,但基于“信”为基础的中译本仍然很晦涩。很多初学者包括外贸企业从业人员在遭遇商品归类时,都有点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为此笔者将归类总规则进行创新性诠释,并将归类技巧做了个总结。
二、商品归类的前期须进行“语言化”
(一)对所需归类的商品进行认知
对商品的认知是指对商品的成分、用途、特性、加工方式、加工程度、包装方式等相关内容的认识。显然,对于进出口货物的经营者来讲,对其所进出口的商品认知是应当的。但对社会实践、商品知识不甚丰富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太容易。
例1:“凡士林”。
我们可以先做如下货品分析:
成分:石油;
用途:医疗、、绝缘、防腐
货品特征:一种白色或黄色的油脂状石油产品
品名:凡士林(属英文译音)
在对货品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其为石油产品这一特征,将其试归入第二十七章,其标题为:“…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从而对应列名的税号2712.1000。
(二)用“商品归类语言”来思考
不要忘了,《协调制度》是中国的学者翻译过来的,学者在翻译的时候更多考虑的忠于原文,也就是英语翻译中所强调的“信”。所以,“商品归类语言”不太同于我们的“日常语言”,要学会把“日常语言”转化为“商品归类语言”,正如我们在学生英语时要“think in English”一样。如“电脑”应“语言化”为“数据处理设备”(8471),“手机”应“语言化”为“无线网络的通信设备”(8517),“自行车用的打气筒”应“语言化”为“手动或脚踏式空气泵”(8414)。
“商品归类语言”及“商品标识符号”(即税号,也就是代表某种特定商品的8位或10位阿拉伯数字税则编码)的正确选择,就是商品归类的正确实践。
三、归类总规则可诠释为六个字“列名、用途、成分”
根据《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商品归类的方法可归纳为四句话,即:有列名归列名,
没有列名归用途;没有用途归成分(不同成分比多少,相等成分要从后),没有成分归类别。这四句话也可归纳为六个字:列名、用途、成分。注意,顺序不能颠倒。
(一)有列名的归列名
“有列名”是指,品目条文或子目条文中列名具体或比较具体的商品名称,即商品表现出的特征与商品归类的语言基本吻合,也就是按照归类总规则一、二进行归类的商品。
1.归类总规则一:“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
规则一的意思是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不是归类的法律依据,不可因为某货品符合某一类、章及分章的标题,就确定归入该类、章及分章;归类的法律依据而应是税(品)目条文、类注、章注或子目注释。例如“针织女式胸衣”,似乎符合第61章的标题“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而可以归第61章,应该根据第61章章注二(一)、第62章章注一和6212税品目条文归入6212。但是为了查找方便,对21类、97章及分章的标题应该熟记。对重要的类注、章注应该掌握。如果按税品目条文、类注或章注还无法确定归类,则按其他规则确定。
例2:已冲洗并已配音的供教学用的35毫米电影胶片。
电影胶片归第37章照相及电影用品,已冲洗并已配音的电影胶片归3706,教学专用的应归入3706.1010(35毫米及以上的);若35毫米以下的教学专用的电影胶片则应归入3706.9010。
例3:规格及形状适于安装在船舷窗上的安全玻璃(钢化)。
玻璃应归第70章,钢化或层压的安全玻璃归7007,适合船舶用的归7007.1110。
2.归类总规则二(一):“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进口或出口时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款可作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的货品)在进口或出口时的未组装件或拆散件。可总结为:“三未产品”按完整品或制成品来归。“三未产品”是指不完整品、未制成品和未组装件或拆散件(成套)。
例4:缺少四个轮子的高尔夫球车,应作为完整的高尔夫球车归8703.1011。
例5:缺少鞍座的山地自行车,应作完整品归8712.0030。
例6:已剪裁成型未缝制的机织面料分指手套,应作制成品归6216.0000。
例7:高速摄像机成套散件,应作制成品归9007.1910。
3.归类总规则二(二):“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种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品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种以上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归类。”可总结为:加有其他材料或物质的物品未改变性变按原物品归类。
例8:加碘的食用盐(2501.0011)、加糖的牛奶(0402.9900)、加有着色剂的砂糖(1701.9910)、皮革制分指手套口上镶有兔毛皮缏条(4203.2990)等均按原来物品归类。
(二)没有列名归用途
没有列名,是指所需归类商品与品目、子目条文不相吻合,而章注、类注亦没有对其归类有所规定,应按用途归类的方法进行归类,即按归类总规则三进行归类。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已构成商品基本特征的各类商品,如动植物类、机器、电气、仪器、仪表类。
1.归类总归则三(一):规类列名比较具体的品目,优先于列名一般的品目。也就是说,如果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税品目可归时,首先应按“具体列名”原则进行归类,即具体列名优先于一般列名。
例9:“小轿车用安全玻璃”涉及7007的“玻璃”和8708的“汽车零、附件”,因7007的“玻璃”列名更具体,所以应归入7007。
2.归类总规则三(二):“混合物不同材料构成或不同部件组成的组合物以及零售的成套货品,如果不能按照规则三(一)归类时,在本款可适用的条件下,应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归类。”可总结为四个字“基本特征”。组合物或成套货品按最能反应其基本特征的商品归类。
例10:“由面饼、调味包、塑料小叉构成的碗面”,由于其中的面饼构成了这个零售成套货品的基本特征,所以应按面(1902)归类。
3.没有列名要归用途。
例11:盥洗用醋(美容盥洗用,带香味)。
醋及用醋制成的代用品归2209,但归第22章的“醋”只可用于调味或腌制食品,因此不能按列名归类。没有列名归用途,应归第33章。盥洗的目的是为了“护肤”,故应将其归入“护肤品”,即3304.9900。
例12:弦乐乐器弦(羊肠线制)
羊肠线归4206,但其子目没有“弦乐乐器用”,因此按用途归第92章,9209为“乐器的零件”,各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用弦归9209.3000。
(三)没有用途归成分
“归成分”是指当某种商品的归类语言无法与品目相吻合,既没有具体列名,且用途特征也不明显时,可按其主要“成分”进行归类,也就是按照归类总规则三(二、三)所示的规则进行归类。
归类总规则三(二)所表述的“混合物如果不能按照规则三(一)归类时,应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归类。”实际上也暗含了:不同成分比多少,按主要成分或成分多的材料归类。
归类总规则三(三):“货品不能按照规则三(一)或(二)归类时,应按号列顺序归入其可归入的最末一个品目。”即:成分相等,从后归类。
在实际操作中,可按成分归类的商品可分为二大类:
其一,由某种材料制的商品,如针叶木制、钢铁制、铝制、塑料制、纸制、化纤制等,应理解为完全由该类物质加工而成,或以该类物质占绝对比例的物质构成。
其二,按重量计含有某种材料与其他材料混合的制成品。如女式针织毛衣(按重量计,含羊毛70%,兔毛20%,晴纶10%);含铝99.9%、银0.01%、其他金属0.09%的精炼铝;按重量计含棉90%,化学短纤10%的棉纱线等。
在运用“成分”方法归类时,应按“列名、用途、成分”顺序使用,若不按此先后顺序选择使用归类方法,而优先选择按材料归类,可能会产生归类错误。
例13:豆油70%、花生油20%、橄榄油10%的混合食用油。
不能因为是混合物,且豆油含量最大,构成基本特征,从而按豆油归入1507,而应按列名归类,1517的税品目条文为“混合的食用油”,因此应归入1517。
例14:塑料制的中国象棋。
不能因其为“塑料制”而归入第39章,而应按“列名优先”的原则,作为文体用品归入9504.9030。
(四)没有成分归类别
《税则》中编入大量的“保险性”的子目税品目,即“其他”。“其他”所含的内容一定是与本品目所示商品的类别或子目税号相关联的内容。
1.由于“其他”的存在,使《协调制度》是万能的,世界上没有不能归类的商品。
例15:3604.9000―其他。
3604品目所示内容为“烟花爆竹、信号弹、降雨火箭、浓雾信号弹及其他烟火制品”3604.1000已有限定内容,即列名具体的“烟花、爆竹”。因此,3604.9000就可以理解为“其他”是指除烟花、爆竹以外的3604品目所示的其他商品及其他烟火制品,如抗冰雹火箭、抗冰雹弹、农用烟雾发生器、航拍闪光弹等。
2.“没有成分归类别”也暗含了“最相类似”原则,即归类总规则四的内容。
归类总规则四:“根据上述规则无法归类的货品,应归入与其最相类似的货品的品目。”
“没有成分归类别”的方法是在“列名、用途、成分”无法归类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并且必须与“用途、成分”归类方法结合使用。见下例题分析:
例16:高炮伪装网(化纤制)。
没有列名,尽管与武器有关,但不是武器,因此不能作为武器或武器的附件归入第93章,虽说明是化纤成分,却未说明是化纤长丝,还是化学短纤;是合成纤维,还是人造化纤;因此无法确定归入第54章,还是第55章。“没有成分归类别”,“网”属纺织品,第56章标题为“线、绳、索、缆及其制品”因此可试归第56章。5608品目为“线、绳或索结制的网料,纺织材料制成的渔网及其他网”,化纤制的渔网归5608.1100,化纤制的高炮伪装网与渔网同类,因此归5608.1900的“其他”。
(五)关于其他归类总规则
“列名、用途、成分”虽然没有直接关联归类总规则五、六,但并不是排斥的,而是包含的。
1.归类总规则六是任一商品归类时都应遵守的基础。
归类总规则六:“货品在某一品目项下各子目的法定归类,应按子目条文或有关的子目注释以及以上各条规则来确定,但子目的比较只能在同一数级上进行。除本商品目录条文另有规定的以外,有关的类注、章注也适用于本规则。可总结为:逐级确定,同级比较。”
例17:中华绒毛蟹种苗。
在归税品目0306项下子目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确定一级子目,即将两个一级子目“冻的”与“未冻的”进行比较后归入“未冻的”;
(2)再确定二级子目,即将二级子目“龙虾”、“大螯虾”、“小虾及对虾”、“蟹”、“其他”进行比较后归入“蟹”;
(3)然后确定三级子目,即将两个三级子目“种苗”与“其他”进行比较后归入“种苗”。
所以正确的归类(重点是子目)是0306.2410。
注意:不能将三级子目“种苗”与四级子目“中华绒毛蟹”比较而归入0306.2491“中华绒螯蟹”。因为二者不是同级子目,不能比较。
2.归类总规则五主要是界定商品包装归类时应注意的原则,规则五(一)是关于专用包装的,规则五(二)是重复使用的包装。
归类总规则五(一):“制成特殊形状仅适用于盛装某个或某套物品并适合长期使用的照相机套、乐器盒、枪套、绘图仪器盒、项链盒及类似容器,如果与所装物品同时进口或出口,并通常与所装物品一同出售的,应与所装物品一并归类。但本款不适用于本身构成整个货品基本特征的容器。”可总结为:专用包装容器不另行归类。但条件是:特殊形状专用;与所装商品一同进口或出口;适合长期使用。
例18: “与数字照相机一同进口的照相机套”,由于符合规则五(一)的条件,所以“照相机套”(4202)不用归,而只归“数字照相机”品目8525。
归类总规则五(二):“除规则五(一)规定的以外,与所装货品同时进口或出口的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如果通常是用来包装这类货品的,应与所装货品一并归类。但明显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可不受本款限制。”这意味着,重复使用的包装初外,虽然它可能也是特定包装,但仍将单独归类。
例19:“瓶装液化气”,“液化气瓶”虽是特定包装,但它是重复使用的,故应分开归。“液化气”归2711,“液化气瓶”归7311。
总之,商品归类应遵守《协调制度》的六大规则,因而,商品归类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活动,也是任何报关人在报关实践中不能任意发挥的活动。我们应对商品有所认知,用“商品归类语言”来思考归类。熟能生巧,我们将六大归类总规则诠释为“六个字”――列名、用途、成分,并不得颠倒次序。这样有助于大家都能简易入门,但如若想更上一层楼,尚需大量实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