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对外贸易经济分析

对外贸易经济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9 11:03: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对外贸易经济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对外贸易经济分析

篇1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对外贸易的各种间接利益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将表现在对本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上,因此称对外贸易的间接利益为经济增长效应。对外贸易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就业门路、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生产能力等渠道,促进一国经济的增长,当然也就能够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从对我国贸易现状分析入手,阐明新形势下坚持“以质取胜”战略的现实选择,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意识,改变低价格竞争策略,努力打造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从“我国制造”到“我国创造”的转变,就能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现有贸易增长方式呈现以下特征:

(一)以数量型扩张

我国对外贸易额连续多年一路上升,其基本特征是每年的出口商品数量显著上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年均增长超过同期世界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外贸出口规模扩大推进了我国在世界出口中的排名。1980年我国外贸出口181.2亿美元,仅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0.9%,在世界出口排名榜上列第26位。2011年我国外贸出口9690亿美元,跃居世界出口排名榜第1位。我国纺织服装、棉花、皮鞋、玩具等多种出口商品已连续多年雄居世界出口的首位。

(二)加工贸易为主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加工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曾一度达到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最高达到56.9%.1981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仅26.35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201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到8319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7.2%,其中出口5104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2.7%,进口3215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额的40.6%.加工贸易出口额在我国外贸出口额中的所占比率相对较高。

进入21世纪后,加工贸易已逐步取代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外贸中占主体地位的贸易方式。并且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加工贸易迅速崛起是与外商直接投资行为息息相关。

(三)“三资”企业成为出口贸易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对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特别是1992年对外进一步开放后,放宽了对跨国公司投资的限制,国外著名跨国公司相继进入我国,成为新一轮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外商直接投资急剧上升。1979年到1982年我国四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仅为17.69亿美元,而2011年一年就达到694.68亿美元,累计达到7039.74亿美元。

外资到我国的投资主要是看中了我国庞大的市场和低廉的劳动成本。外商投资企业采用了大进大出的生产方式,在国外采购原材料,在国内加工,生产的产品又出口。外资企业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50%以上。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的引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率逐步上升,使进出口商品结构出现了质的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三资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体,国有企业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的份额呈下降趋势。

(四)出口市场结构比较单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和其他贸易伙伴的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市场多元化取得较大发展。但前十大贸易伙伴在我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仍比较大,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一直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直到2011年才有所下降。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位次略有变化。2001-2003年,日本、美国和欧盟分别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2004年,东扩后的欧盟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先后被欧盟和美国取代,成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欧、中美、中日2011年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723亿美元、2626.8亿美元和2073亿美元。美国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仍然是我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生产要素的进口可以直接增加一国的要素供给对大部分国家而言,由于在资源察赋方面存在差异,都不可能完全拥有生产所需的全部生产要素,这时生产要素进口就成为经济增长的前提;对大部分发达国家而言,在其经济起飞过程中,无一例外都曾从欠发达国家通过进口获得稳定而便宜的工业原料,这些生产要素的大量进口,一方面弥补了国内相关要素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生产企业的利润率,这对维持国内的投资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不仅与发达国家一样,需要进口部分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生产现代机器设备的能力,通过进口从发达国家所获得的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企业缺乏科学管理,综合实力较弱;参与国际竞争的手段单一;产品非价格竞争力不强,缺乏自有品牌和营销网络;出口产品层次偏低,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粗放式的贸易增长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2.出口的发展可以“带动”国内外投资的增加

一国出口部门的要素收益远远高于进口竞争部门的要素收益。就是说,出口部门的平均利润率水平比进口竞争部门的平均利润率水平高。这样,就必然会“引致”一部分国内要素流入出口部门,在国内要素流动机制比较平滑的条件下,大量的要素流入意味着出口部门的国内投资大量增加叫。除带动国内投资的增加之外,出口部门的迅速发展还将吸引部分国外的投资者进入。外资作为资本形成需求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资本的形成,从而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快慢。外资的进入再加上国内配套资金的运转,从而活跃了整个国民经济链条,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诱因。

3.出口的扩张可以带动国内就业的增加

对外贸易对一国国内就业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像对我国这样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意义无疑是深远而重大的。美国经济学家安妮。克鲁格曾对此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克鲁格教授认为选择开放的贸易战略,会更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以高于GDP增长率的速度高速发展,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从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转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这时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出口增加要求增加产量,产量增加从而就业需求增加。克鲁格教授认为,与不同的贸易战略相配合的贸易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到所有产业的技术选择,从而影响到产业的资本/劳动比率。

因此,如果一种贸易政策会促使所有产业和企业选择那些劳动密集型的技术,这也会相应提高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这一观点恰为我国浙江温州及广东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选择加工贸易方式,从而扩大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一步步走向繁荣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我国广大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利用这种方式扩大就业的可能性和优势比沿海地区更明显一些。这是因为加工贸易的标的几乎全部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不高,这对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资源又相对丰富的西部地区来说,无疑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4.对外贸易能够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通常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亦即对外贸易不存在规模经济效应。然而实际上,这一假定与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是不相符合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R·克鲁格曼认为,在国家越来越相似,市场竞争越来越不完全的今天,规模经济已经代替要素票赋差异而成为推动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了。我们知道,许多产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降低成本,这一规模仅仅依靠国内狭小的市场往往无法实现。而一国大力促进产品出口,拓展国际市场,就可以为国内相关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创造条件。日本是这方面的最好例证: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日本在国内关键性的基础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的生产如钢、汽车、电视机、化学纤维等方面都实现了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而在这种规模经济的形成之中,日本的出口贸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汽车出口占日本小汽车总产量的40.7%,电视机占46.6%,合成纤维占71.3%.钢管占56.1%,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出口,上述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是无法实现的。

(二)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低价格竞争引起反倾销调查逐渐增多

据我国商务部统计,到2011年6月,我国受到其他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己达600余起。仅2010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就达51起,涉案金额17.9亿美元,已连续1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反倾销是针对倾销而言的,所谓倾销是指一种产品的出口价格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倾销行为一出现,就被一些国家认为是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并通过立法采取反倾销措施予以抵制,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根据《反倾销协议》,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件:倾销,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于我国产品普遍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使得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和贸易伙伴对我国产品采取防御性甚至进攻性的贸易措施,而反倾销就是最容易采用的手段。另外按《反倾销协议》规定,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在确定倾销的正常价格时,进口国一般采用“替代国”的价格作为基价。我国产品的许多贸易对象国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确定我国产品的倾销幅度时常常背离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选择其他“替代国”的价格作为确定该产品正常价格的依据。由于“替代国”制度的灵活性和不合理性,从而为进口国在确定倾销寻找替代国时滥用“自由量裁权”大开方便之门。

例如: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烧瓷锅,美国选择的“替代国”是瑞士,结果不但倾销成立,而且还被征了67%的反倾销税;我国出口到美国的鬃刷,选择的“替代国”是日本,结果被征了127%的反倾销税。

2.经济规模与社会效益严重失衡

目前我国有172种商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包括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电子产品和一般消费品。其中激光视盘机、拖拉机和集装箱占世界产量的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和收录机占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日用陶瓷占50%以上,彩电、笔记本电脑占40%以上,手机占30%以上。“我国制造”已经遍布世界许多国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许多国家消费者无法抗拒的产品。我国制造的规模迅速扩大,在世界制造业的份额快速上升的同时,存在着很多遗憾:从商务部公布的2011年主要出口商品的数量及价格中,可以发现出口商品总量最大的棉机织物、鞋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的单价分别是1.2美元、2.7美元和64.2美元。2011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塑料制品、一般机电产品(包括彩电、冰箱、空调)等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接近30%,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附加值低,价格非常低廉,扣除成本,利润非常低,有些产品甚至单价只有几美分的收益。美国出口一架波音民航客机就相当于我国20万-30万台彩电的出口额。

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停留在以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发展的模式上。依靠投入大量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世界第一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造成了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例如,我国的“羊绒衫出口第一大国”是以草场连年载蓄量超标、植被逐年衰退为代价,4只公山羊一年的绒毛产量加在一起才能织就一件羊绒衫;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食用菌生产国,香菇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香菇的出口也是以破坏性的资源消耗换取的,每栽培1250袋香菇,约消耗杂木1立方米,在香菇产量较大的地方,木材积蓄量正在急剧下降。粗放型的管理理念和任意排放的生产环境必然生产出低档次的、低卖价的“大路货”;“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降低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并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

三、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提高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出口商品的质量是民族精神的标志,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效益,而且事关我国产品的国际形象。为更好地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企业必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在商品的选择性、耐久性、美学性、功能性、可靠性、服务性、符合性、声誉性等方面全面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打造高价值的自主品牌,增强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提高出口产品非价格竞争力

提供能够满足目标消费者需求或欲望的产品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产品是能够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任何东西,在市场上包括实体商品、服务、体验、事件、人物、地点、财产、组织、信息和创意。营销大师非利普。科特勒认为产品包括核心利益、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五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增加了更多的顾客价值,构成顾客价值层次。从本质上说今天的产品竞争不在于企业在工厂生产什么,而在于工厂以外它们增加的形式,诸如包装、服务、广告、客户咨询、融资、送货安排以及人们所重视的其他价值。消费者一般从产品的特色和质量,产品服务组合和质量,产品的价格等因素评判他所接触的产品。

1.把握顾客价格心理,巧定商品价格

由于商品信息的非对称性,以及消费者购买的非专业性,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尤其是在购买自己不太熟悉的商品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价格同商品品质及内在价值联系起来,把价格作为衡量商品品质优劣和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他们往往认为,商品价格高,则意味着商品的质量好,价值大;商品的价格低,则说明商品的质量差,价值小。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便是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奉行的价格心理准则。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工艺的迅速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商品种类急剧增加,商品品质日益提高,消费者很难依靠传统经验,从使用价值来判断商品品质的优劣,也很难根据价格的理论构成来判断商品价值的大小。因此,在心理上把商品价格作为衡量商品价值高低和品质优劣标准的情形越来越多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和行为的诸因素中最具刺激性和敏感性的因素。商品的价格不仅表现着商品的价值,而且在某些消费者的自我意识中还具有反映自身社会及经济地位高低的社会象征意义。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可能通过联想与想象等心理活动,把商品价格的高低同个人的品位、偏好、社会阶层和生活方式等联系起来,有意或无意地进行价格比拟,让价格的高低来反映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个性特征,以满足个人的某种社会心理需要。如家用轿车的价格通常与主人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男西装、男衬衫、女用香水和女皮包等商品的价格也能显示其主人的身份地位。企业在正确制定价格策略时,一定要深入研究价格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把握其价格心理特征,不能随意采取低价格策略。印度尼西亚久负盛名的服装品牌巴厘克第一次在日本举办展销会时,吸引了各界社会名流和高级贵妇的光临。集精美、新潮、娟秀、华丽为一身的巴厘克服装让与会者赞不绝口,但展销会结束时几乎很少购买者。主要原因是举办方对巴厘克采取低价定价策略,而贵妇们认为穿一件便宜货在身上,脸上无光,会遭人讥笑。第二年再次举办展销会时,巴厘克的价格比上次高出了3倍,展销会结束时所有服装被抢购一空。价格是决定产品销路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产品跨越国界、走向国际市场后,价格制定的适当与否,常常直接关系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与所占份额,影响到企业所获得收入和利润的大小。

由于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因素很多,国际价值、一国货币价值、市场供求、竞争等对国际市场价格形成都有较大影响,因此国际市场价格具有复杂性、竞争性和多变性。盖洛普公司曾对我国消费者作过一次全国性的市场调查,他们在被抽调的3400名被访问者家中采访,5206的城市被访问者说,只要产品质量好,他们宁愿多付钱。这其中41%的人宣称,只要是名牌,他们不在乎价钱。我国出口企业在制定价格时需在综合考虑市场行情、竞争程度、购买者心理动态和市场营销组合的其他要素的基础上,选定好定价目标和定价方法,灵活选择、巧妙运用多种定价方法,使产品价格既能为消费者所接受,又能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2.制造顾客可感知的价值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产品的价格低于竞争对手,就能抢占更多的市场。论文格式诚然,价格是反映市场变化最灵敏的因素,对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市场占有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仅局限在工业经济时代,那时企业的任务是制造产品和销售产品,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任务已经变成制造价值和传递价值,企业的市场竞争转变为能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竞争而非产品的价格竞争。营销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顾客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顾客所期望的产品或服务,这些产品或服务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解决他们所面临问题的工具。现代营销学中关于产品的陈述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你卖的不是一个钻头而是一个洞”,意思是说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只是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特定需求的工具或手段,消费者购买的并不是你的产品本身,而是他的某一需求或利益满足。对消费者来说产品要能够满足他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激发他的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这样的产品就是好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真正吸引他们做出购买决定的因素并不是价格的高低,而是产品或服务能够为他们提供的价值的大小。消费者之所以喜欢你的产品,也是因为他们相信你的产品能给他带来的价值比同类竞争产品更大。如果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味地停留在价格竞争阶段的话,不仅会使企业利益受损,而且消费者也并不一定从中获得了更高的价值,因为价格竞争伴随的必然是低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也有损企业形象。以差异化产品、高附加价值服务、核心技术能力等进行竞争,所获利益要远比低价流血竞争来得优厚。企业能赚取丰厚利润,也要比低价争夺市场占有率更有意义。企业的成功应该是凭借实力,企业的利润也应该是来自对市场的价值,而打击对手从来就不应该是企业的目的。

企业在为顾客设计、创造、提供价值时应该从顾客导向出发,把顾客对价值的感知作为决定因素。顾客感知的价值可能是低廉的价格;可能是想从产品中所获得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付钱买回的质量;可能是我的全部付出所能得到的全部。能为顾客提供他所需要的价值,就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最高的产品质量、最佳的客户服务、最好的服务保障、最广泛的消费选择、独家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等,都可以构成产品非价格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优质服务、鼓励顾客参与、加强渠道管理、建立企业信任管理等方法创造并增加顾客可感知的价值。如工BM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对顾客的价值制造和传递,增加了自己的竞争能力。

(二)争取合理贸易利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我国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进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加工贸易是我国企业加入全球生产和采购链条的重要渠道,也是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实现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到2011年的8319亿美元,增长了333倍,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5.7%提高到48.6%.可以说近些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之所以能够持续地迅速增长,加工贸易是主要的支撑力量,它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加工贸易扩大了我国的就业规模,据广东省公布,1997年全省加工贸易在全国加工贸易总额中约占55%,吸收了约1000万人就业,估计全国借此解决就业的人数约近2000万。加工贸易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吸纳的大批就业人员,培养了大量能够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熟练劳动力,极大地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其次加工贸易带动了我国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家用电器就是从组装起步,后来成长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目前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家电、便携电脑等机电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国。2010年,99.9%笔记本电脑,99%的彩投影机和微型计算机,98%的等离子彩电,97%的DVD,窗体顶窗体底端96%的船舶均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十一五期间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9282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的70.7%,占机电产品出口的74.0%,较九五期间增长2.4倍,年均增长29%;窗体顶窗体底端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5438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的41.4%,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57%,较九五期间增长4.5倍。加工贸易不断向产业链的自主研发环节延伸,研发中心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底,外商已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超过750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近40家。

篇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玩具产业凭借国家对外政策,广袤的国土,稠密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经过多年的开拓与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玩具生产与出口第一大国。取代欧洲和日本成为世界玩具制造的中心。目前世界玩具市场上30 %左右的玩具都来自中国。中国生产的玩具中约70%都被用来出口。然而经历2007年召回事件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重创,暴露出我国玩具产业的弱点,近年来发展仍在继续,但举步维艰,我国玩具产业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一、中国玩具业出口概况

(一)我国玩具出口情况。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制造国和出口国。2010 年我国有玩具出口记录的企业有 6000 多家,300 多万人从事玩具行业。全球约有 76%的玩具是在我国境内制造的。即使是经历了 2007 年和 2008 年一系列的玩具召回事件后,中国玩具依然占据着欧盟 80%的市场份额,而根据美国玩具工业联合会统计,在美国销售的玩具仍有七至八成产自中国。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2011 年我国玩具出口价值达到 10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

近年来,中国玩具在欧美市场遭遇的“质量门”事件不断。2010 年,CPSC发出产品召回通报 402 项,其中,中国产品被召回的通报为 222 项,占同期召回总数的 50%以上。而中国产品中玩具及其他儿童用品占 115 项,占比 51.8%。2010年,欧盟非食品类商品快速报警制度(RAPEX) 针对不安全产品共通报1,520 次,涉及到中国产品的有 855 次,占总数的56.3%,其中玩具产品的召回次数占总量的 55%,达到 467 次,几个数字均超过总数的一半,一方面说明中国产品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很高,另一方面也给出口企业的质量管控问题敲响了警钟。

(二)外来冲击对中国家具业的影响。

2007年以来,国的玩具出口经历了两次巨大冲击:20 0 7年大规模玩具召回事件和20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2007年 8 月 以我国生产的儿童玩具中的涂料铅含量超标为导火索引发的大规模召回我国出口玩具事件的发生,导致国际市场对我国玩具质量信 心大幅降低,虽然召回事件的始作俑者美国美泰公司事后向中国及中国的消费者表示歉意,承认在其召回并销毁9 6. 7 万件中国生产的童玩具中,多数产品都是由美方的设计出了问 题,与中国无关。但此事件引发的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玩具质量的信任危机却一直难以消除。受 2008年起的世界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玩具出口总额同比下降9.8 6% ,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减少4. 75 % 受这两次冲击的影响,2008年,我国有玩具出口记录的企业数量由 2007年的8610家减少至4388家,数量下降 49 %,破产淘汰的玩具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

二、我国玩具贸易出口困境原因分析

(一)玩具出口国的贸易壁垒政策。

2008 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已明显影响到世界经济,如欧盟、日本和加拿大等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形势严峻,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政策来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应用最为广泛。美国是我国出口玩具的最大消费国,目前我国生产玩具 60%销往美国。如果我国玩具出口,对美国这一单一市场继续依赖的话,必然会增加市场的风险率。因为一旦美国这个市场的玩具需求饱和,或者美玩具销售商,缩减了对外采购量,将导致国内生产的玩具滞销,出口企业将因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贸易壁垒一般可以分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两种。

1.技术贸易壁垒

所谓技术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的障碍。

我国玩具市场上的玩具主要还是以塑料、毛绒玩具为主,缺乏科技含量,所以市场上往往都是以价格取胜。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对玩具的安全性、高科技含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给中国的玩具出口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例如,前几年因为法国有一名儿童因为误食了由义乌生产的仿真水果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法国政府就禁止从中国进口此类商品。那些仿真水果的生产水平确实很高,很多产品不是拿在手上是分不出真假的。但就是这类“上等货”,仅仅因为在安全方面没有做到很完美,最终导致了出口受阻。美国则采取CPSC抽查和召回制度。这些制度非常有效地控制了进入其市场的玩具产品的安全质量。根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04年,该委员会公布的涉及具体产品召回的通报约258件,其中涉及中国大陆的为118件,约占召回产品总数的45.7%。

2.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又被称为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主要指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限制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它依据有关的环保标准和规定,要求进口商品不但要符合质量标准,而且从设计、制造、包装到消费等环节都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得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据了解,日本从去年8月开始禁止在儿童玩具中使用DINP和DEHP增塑剂;澳大利亚去年制定了玩具手枪的新标准;美国玩具协会和英国玩具协会要求其会员从2006年开始只能向已通过国际玩具理事会商业运作规范认证的供应商采购玩具。欧盟新普惠制方案今年7月1日实施,将彻底取消包括玩具在内的中国16大类、50种产品的关税优惠政策,税率增加令国内玩具企业备感压力。此外,8月13日,欧盟将启动《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规定称电子电气产品中交流电不超过1000V、直流电不超过1500V的设备必须报废,电子玩具又将受到冲击;明年7月1日起欧盟将施行的禁用物资指令则提升了对玩具科技含量的要求,成为另一个门槛。绿色贸易壁垒通过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由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科技含量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较高,他们对环境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均需符合环保要求。这无疑会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出口带来很大的障碍。

(二)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将造成我国出口企业换汇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优势丧失。例如原来出口 1 美元的商品可以换回 8 元人民币,而现在实际结汇只能换回 6.3 元人民币。即使国内物价未下降,企业每出口 1 美元的商品也会损失 1.7 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和玩具相关的原材料,例如 PVC 塑料、油漆、电镀材料等的价格一路上升,有些涨幅甚至达到 5%- 10%。原材料的涨价,使玩具公司与客户在价格方面出现了争议。在玩具行业中,返单的情况比较多出现,而客户通常在返单的时候会要求按照原价甚至更多的优惠来报价。这样,由于利润的减少,为了防止损失,必然要提价。结果不仅会削弱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还会导致成交额的下降,最终使玩具出口企业受损。

(三)国家标准化工作存在差距。

我国标准化工作与 WTO 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标准总体水平低;在国家标准体系中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低;制定标准前期缺乏研究和必要的经验。在我国已有的 19728 项国家标准中,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同时,企业在儿童产品的安全设计、检测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只是依赖检测机构对送检样品的检验。然而送检样品数量少,随机性大,即使通过了检测,仍有掩盖整批货质量问题的隐患。因此在出口后被进口国拒之门外或强制召回,遭遇技术贸易壁垒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玩具企业自身原因。

1.以加工贸易为主

“中国制造”的玩具在欧美市场上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其大多数都是靠低价和加工贸易来实现的,产品附加值低。与国际知名品牌玩具公司,如美国的迪斯尼、日本的“Tomy”、丹麦的高乐高等相比,中国玩具业长期以来忽视品牌建设,缺少技术支持、文化依托,使得玩具品牌的塑造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玩具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不强,无法摆脱大而不强的现状,阻碍了中国玩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质量不达标

5月24日,有关部门公布近期对市场销售的儿童玩具的监测结果表明:儿童玩具的11个样品小零件不合格,有些毛绒玩具上的塑料眼睛、鼻子承受力不够,容易被儿童拉扯下来误食,存在一定风险;还有5个样品的弹射动能过大,容易打伤儿童的眼睛和身体的其他部位。监督抽查中还发现有5个产品绳索不合格,主要涉及塑料拖拉玩具,智力串珠等;还有些玩具的标识不清楚,缺少面料材质的明示,未标注年龄组别和警示说明、电池安全使用说明,凡此种种,说明我国玩具在设计、制造等方面存在较多的质量、安全问题。

3.缺乏自主品牌

中国的玩具大都是以造型、塑料、填充玩具为主,玩具业缺乏自主品牌,高科技智力玩具出口较少。玩具行业的企业规模都相对较小,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比较落后,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营销理念和手段落后,品牌意识淡薄,设计人才缺乏,把握时尚欠缺。在不久前参加的一个玩具展览会上发现,一些外观设计新颖、产品质量较好的产品则多为外资或合资品牌。展会是中国偌大玩具市场的一个缩影,它揭示了中国玩具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自主研发、自主品牌。

4.技术制造工艺上的落后

目前,中国玩具行业很多是以手工作坊的形式发展起来的。而且他们的主要发展方向定位在做大,但是大而不强又是中国玩具业不争的事实。这些玩具企业在脱离作坊生产后,没有意识到高科技才是玩具行业发展的趋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些企业只在数量和成本上下功夫。这就导致了在制造工艺上的落后,所以使得中国玩具产业在世界高端市场中缺少竞争力。此外,玩具行业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中国的玩具行业发展得很快,但是关于玩具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却很少或者存在欠缺,这导致了中国玩具行业的混乱。在涉及到玩具的案件时,中国很难有相关的法律为其做依据。这对中国玩具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三、中国玩具贸易发展对策

(—)实现创意发展,重视玩具品牌。

我国的玩具工艺大多数是中低档传统产品,或是替国外大的玩具品牌打工,严重缺乏自主品牌。所以要实现从玩具大国向玩具强国的转变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实现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创立属于自己的 “金牛产品”。对于一个很喜欢买毛绒玩具初级消费者比如我,总会倾向有特定系列或明显标识的品牌产品。这样会有更高的质量保证,样子也会与众不同,最重要的是可以满足人的虚荣心。所以,要想玩具贸易更好的发展,首先要树立自主的品牌。只有有了名气很大的品牌,才会更吸引消费者,强占市场先机。“品牌效益”会挽救中国给外国打工的尴尬局面,让中国玩具行业不在起早贪黑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真正达到创收盈利。

(二)加快玩具产业链升级。

中国的产业链条还不成熟,之间的配合也缺乏默契,无论是授权的取得还是衍生产品的生产销售都不完善。所以,进行产业链升级是玩具行业先下并经之路。一部 《喜羊羊与灰太郎》的热播恰巧给中国玩具企业一个很好的启示,玩具业是动漫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玩具业整合在动漫产业链中,才可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技术研发、动画制作与授权、市场的推广等各方面,打造一条完整的动漫玩具产业链。这样在国际玩具巨头纷纷抢占国内动漫市场之际,中国的玩具企业才能不被淘汰。

(三)采用高新技术,重视环保。

近些年来,各个国家都把环境保护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国际贸易全球化的今天,要想让玩具贸易的销量更好,必须高度重视 ‘环保’这个热门词汇。主动地熟悉采用国际标准,采用高新技术生产工艺,减少有毒化合物质使用,进行企业的节能减排。所以,努力让中国每一件玩具都是有档次够环保,才会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玩具贸易。

中国玩具企业曾经创下不少辉煌与成就,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 2007 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中国玩具业在国际玩具市场的地位开始动摇,国内玩具厂商纷纷相形见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应加快创新步伐,打造中国玩具品牌,整合资源的同时完善和升级产业链,积极培育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物流和产业温床,迎来我国玩具业“寒冬期”后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许敏兰,罗建兵.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的产业升级——基于中国玩具出口的经验研究[J].财经论丛.2008,(09).

[2]秦峰.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时代经贸,2008,(09).

篇3

在我国,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内贸与外贸是割裂的,不仅政府管理上是分开进行的,而且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也是割裂的。为了改变这种不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对接的内外贸分割的旧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打破了两者割裂的局面,内外贸开始逐步一体化。我国多年来在对内与对外贸易管理与经营上的分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因此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一、对外贸易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为了避免非平稳时间序列建立回归模型引起的谬误回归,在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之前,先对其进行单、协整检验,分析其间的协整关系,然后再建立虚拟变量模型。为了消除一定的趋势和异方差,指标在进行分析之前均进行对数化。这里分别采用对外贸易额(进出口总额)与对外贸易依存度作为量化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分别记为Zt、Wt和Yt。

1、单整检验

首先对对数化的经济增长指标国内生产总值lnYt和对外贸易指标进出口总额lnZt进行检验。用Eviews软件分别对经过对数化的1952―2006年的进出口总额(1978年不变价格)lnZt进行单位根ADF检验,确定滞后阶数的方法采用AIC最小原则。通过检验可以得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 lnZt~d(1)、 lnYt~d(1),因此,lnZt与lnYt同阶单整。

2、协整检验

采用Engle―Granger的两步检验法对对外贸易额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1nYt=0+11nZt+ut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 根据这一步的回归结果,通过计算得出残差,对残差进行的单位根检验,通过检验可以得出,在95%的置信度下,是平稳的,即~I(0),则lnZt与lnYt ~CI(1,1),即lnZt与lnYt为(1,1)阶协整,说明1952―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模型分析

根据上述检验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所以,可以建立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进一步量化其间的关系。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1nYt=0+11nZt+ut(1)

为了考察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是否产生了阶段性的影响作用,本文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以1978年、1994年、2000年为界划分为四个阶段,这里拟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虚拟变量。在加入虚拟变量之前,采用Eviews软件先对模型(1)以1978年、1994年、2000年为界,进行结构稳定性检验,采用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稳定性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模型(1)在研究期内,结构稳定,无须建立虚拟变量,对模型(1)直接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4.193+0.6521nZt

t(40.103) (41.716)

p(0.000) (0.000)

从模型可以看出,对外贸易额的增长对经济增长起着拉动作用,进出口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0.652个百分点,但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和贸易体制的改革下,其影响作用未发生显著的阶段性变化。

二、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根据上述对外贸易额与经济增长的分析,得出我国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没有显著性的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对外贸易额中的进口额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程度的负作用,抵消了一部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在模型中没有反映出对经济增长阶段性的促进作用。这里选用另外一个反映对外贸易发展的指标,外贸依存度记为Wt,进一步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

1、单整检验

本文对对数化的外贸依存度lnWt进行检验。用Eviews软件分别对经过对数化的1952年至2006年的外贸依存度lnWt进行单位根ADF检验,确定滞后阶数的方法采用AIC最小原则。通过检验可以得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lnWt为1阶单整,即lnWt~d(1)。根据前面的检验结果,lnYt~d(1),因此,lnWt与lnYt同阶单整。

2、协整检验

采用Engle―Granger的检验法对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1nYt=0+11nWt+ut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并根据这一模型的回归结果,通过计算得出残差,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检验可以得出,95%的置信度下,~I(0),则lnWt与lnYt~CI(1,1),即lnWt与lnYt为(1,1)阶协整,说明1952―2006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模型分析

根据上述检验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然后,建立我国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进一步量化其间的关系。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1nYt=0+11nWt+ut(2)

同样,为了考察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是否产生了阶段性的影响作用,这里拟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虚拟变量。在加入虚拟变量之前,根据上一章对对外贸易的发展划分的阶段,先对模型(2)以1978年、1994年、2000年为界,进行结构稳定性检验,采用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稳定性检验结果

根据上述模型检验结果,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以1978年、1994年为界分为3个阶段。设置虚拟变量di(i=1、2),模型如下:

1nYt=0+11nWt+2d11nWt+3d21nWt+ut

其中,d=1,1978≤t0, 其他,d=1,1994≤t0, 其他,ut表示随机误差。

对其进行回归,由于1不显著,其他回归系数均显著,故将其剔除。剔除后,回归结果如下:

=7.382+0.513d11nWt+0.259d21nWt

t值(108.364) (13.736) (6.164)

p值(0.000) (0.000)(0.000)

回归系数显著。分段模型如下所示:

1978年及以前:=7.382

1978年―1993年:=7.382+0.5131nWt

1994年及以后:=7.382+(0.513+0.259)1nWt=7.382+0.772

1nWt

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从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对外贸易的发展角度,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以1978年、1994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之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高对国内生产总值没有促进作用;1978―1993年间,对外贸易依存度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0.513个百分点;1994年以后,对外贸易依存度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0.772个百分点。可见,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我国经济体制和贸易体制的改革下,也是逐渐增强。

三、结论

贸易体制改革和内外贸逐步一体化措施的实施,不仅使我国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呈阶段性快速发展,在其影响下,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是逐渐变大,并且,内外贸易共同协调地促进经济的增长。可以看出,我国贸易体制改革和内外贸逐步一体化措施的实施是有效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大市场、大流通,提高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同世界贸易体制接轨的必要手段和内容。因此,加快我国内外贸一体化是我国贸易体制改革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范柏乃、毛晓苔、王双: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1952―2003年[J].国际贸易问题,2005(8).

[2] 高峰、范炳全、王金田:我国进出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7).

篇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深了各国间的相互往来与依赖。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取得经济的迅速发展,发展对外贸易对任何国家的经济增长而言都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等问题便自然而然成为贸易理论和增长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中国复关,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对外贸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安徽外贸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国内与国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一方面安徽经济在总体规模和对外贸易两方面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进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73,668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911,971万美元,年均增长高达52,394万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8.92%,同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90年的65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26,105亿元,年均增长为7,89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42%,同时经济的总体运行已经日益受到进出口贸易发展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安徽进出口贸易也开始面临着种种困境,如出口扩张难度加大、贸易摩擦加剧、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等等。因此,安徽经济要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作为对其有重要影响的进出口贸易而言,无疑任重而道远。

本文以安徽1990~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以进口和出口为自变量,GDP为因变量来研究对外贸易对安徽经济的贡献度。

二、实证分析

运用1990~2005年的数据,对GDP、进口和出口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其结果如表1、表2所示。(表1、表2)

从表1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检验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计量F检验值为73.531,其对应的概率为0.0001,说明两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十分显著。由R-square=0.9188以及Root MSE=440.4242可知,方程拟合较为充分。

从表2的参数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只有截距项的检验结果与0有显著性差异,而变量EXPORT和INPORT均不显著,所以模型需要改进。从方差膨胀因子可以看出,变量EXPORT和INPORT存在多重共线。

如果不对多重共线性进行处理而直接进行线性回归,根据表2结果可以写出以下方程:

GDP=508.422671+0.008139EXPORT+0.003224INPORT

检验统计量:(1.4720)(1.6720)(0.6160)

对应概率:(0.1649)(0.1184)(0.5488)

R-square=0.9188

Adj R-square=0.9063

Root MSE=440.4242

上述方程中,常数项以及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对应的概率,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不显著的,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自变量EXPORT和INPORT高度相关,存在多重共线性。而这两个变量对GDP都很重要,为了保留这两个变量,以下我们将reg过程就两个自变量GDP分别做岭回归。岭回归所得到的岭迹图如图1所示。(图1)

由岭迹图可以看出,当k>=0.04后,岭迹曲线趋于稳定,说明k=0.04即可满足回归参数估计的均方误差较小的要求。由表3对应的岭回归估计得岭回归方程为:

GDP=651.2350+0.0063EXPORT

+0.0050INPORT

可以看出,经过岭回归估计后,此时多重共线的影响不再明显,岭回归的均方误差为443.6680,虽然比OLS法估计的均方误差440.4242有所增大,但是增加并不多。(表3)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GDP与进出口存在着较强的线性关系,说明进出口对GDP的增长存在一定的贡献。从岭回归方程我们可以看出,出口的贡献率比进口的贡献率还要略大些。由岭回归方程我们可以知道,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出口,可以带动GDP增长0.0063个单位;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进口,可以带动GDP增长0.0050个单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确实存在线性关系,安徽经济要发展,对外贸易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不仅如此,还应该通过加强对外贸易,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篇5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新的优势,影响着传统对外贸易烦琐的操作程序,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许多不必要的费用。电子商务技术对我国经济影响深远,是我国对外贸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将从电子商务的介绍入手,分析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从而提出我国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对外贸易中的对策。

一、电子商务的涵义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性活动,电子商务活动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人们之间的各种商务活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交易。电子商务帮助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使得商务交易更加简单、方便,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增加交易的成功率。

二、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推动了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

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下的对外贸易方式和原先的方式不同,很多公司不再花高额的费用去租办公室或者店面进行商品贸易,通过电子商务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多变的市场动态和消费需求,市场虚拟化应运而生,使对外贸易的经营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二)显著地降低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成本

企业在进行贸易时,产品和采购成本密切相关。电子商务是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减少中间环节亦节省一笔费用。买卖双方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增加了交易量。

(三)创新了对外贸易运输方式

随着对外贸易的运输方式不停发展,物流体系向立体化转变且每一个步骤都得到了高效率的管理,对外贸易物流系统可以得到电子商务信息的调节和控制,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开始变得个性化,创新的运输方式,以更高的要求来进行运作。

(四)电子商务提高对外贸易交易效率

对外贸的卖家和买家采用标准的合同和保险凭证,既节省了传送的时间,又保证了交易的效率。通过网上办理相关业务,可以提高办理业务的灵活性,为卖家与买家带来方便,大大地提高了交易成功率。

(五)促进了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

国际分工全球化不断地提高,也成为国际分工的基础。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国际货物贸易中信息产品逐渐代替工业制成品,国际综合电子化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

(六)加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电子商务有助于寻找国际上的合作伙伴,发挥企业的品牌效应,从而扩大企业的业务量,外贸公司利用网站上的海量信息,了解客户的相关信息和资讯,减少企业在信息量不足情况下的资源流失,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完善自身产品和根据市场节奏进行自身的革新,逐渐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然而,电子商务不仅能提高交易量,更能促进对外贸易方式的改变。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之所以所占的分量相当,是因为电子商务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地完善。电子商务能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与沟通,电子商务能够打破时间的限制,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关税与税收也造成了电子商务的一系列新的难题,我们只有不断吸收国外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技术,才能解决这些难题。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研究

(一)增进互信完善信息交互平台建设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对外贸易,利用国际通用的电子商务交流工具,积极推行国内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平台的升级工作,中国企业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积极学习海外知名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形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强调技术研发交换分享与平台开发的资源整合,积极地开展国外电子商务经济交流模式的引入合作,实现更加全面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创新。需要企业负责人运用网络营销的思维,并且积极寻找海外客户,开展持续性的营销活动创新,了解海外地区的市场情况和主要消费需求。

(二)倡导交易模式优化升级,拓展业务

在第三方担保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把握商机,实现互联和互信更好地提升国内企业的对外贸易环境反应能力,适应当今网络购物发展的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商业市场,并且实现商品交易信息的无缝传递。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需要有更具效率的货运公司的配合,进行销售信息的快速对流,实现买卖双方经济交往的对称性建设。

(三)电子化的商务实现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国际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企业网站为客户提供在线商品目录,转变了传统交易模式,为企业节省了在交易磋商期间所投入的各项费用。企业运用相关软件,突破了传统私人电子数据交换的局限性,实现电子化企业运作模式,降低企业成本和投资,但我国对电子商务运用处于初级阶段。

(四)突破实现战略思想和改变经营理念

篇6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0-0083-02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基础及现状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以年均约16%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为l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突破 4000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4383.7亿美元,增长34.6%;进口4128.4亿美元,增长39.9%,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55.3亿美元。如此大幅度快速发展,使得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论界的热点。对于这两者之间的讨论大致可分为几种,一种是讨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是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的增长带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一种是认可进出口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而讨论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本文的研究属于后者。

(二)相关文献回顾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中就涉及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他认为,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大的标志,市场范围制约着分工程度,而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因此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同样,剩余产品出口,是完全利用国内所闲置的生产资源生产出国外需要的产品,在无机会成本的情况下,在国内经济活动不受到影响的同时又因出口而换回更多国内需要的产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卢卡斯和斯文森等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把技术变动作为推动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因素。新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和海尔勃曼则认为,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一方面是由于贸易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来源于国际贸易可以通过促进国内资源在物质生产部门和知识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

那么,有人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研究结果对沿海一带的港口城市是否适合呢?港口城市的外贸行业势必比内陆要发达得多?当地政府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呢?

(三)宁波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的现实意义

带着上面提到问题,本文以港口城市宁波为研究的窗口,并对宁波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先来了解宁波经济的情况。

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上海、杭州。宁波港目前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200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5亿吨.名列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达 185.5万标准箱。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紧逼5000美元。高于国内平均水平80%。目前,宁波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另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进一步提高。在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都快速发展的宁波,如今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其中外贸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么,宁波作为一个较发达的港口城市,对外开放作为对经济腾飞的强大推动器,究竟对宁波经济增长发挥多大作用,下面就对外贸易对宁波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一些定量分析。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选择的基本考虑以及各项变量的确定

目前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从出口的角度评价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二是从净出口的角度来评价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宁波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模型框架

本文将采用增长量为研究角度,经过计算各年度指标的增长率计算得到(文中数据的选取均来自《宁波统计年鉴2006》)。

通过Eviews计量经济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线形分析,具体:以GDP增长率为因变量,出口增长率EX和进口增长率IM、进出口总额增长率TA为自变量构造三元线形回归模型,软件分析结果如下:

计算得到F=4.484745,给定的显著性水平a=0.05,查F分布表,得到临界值F(3,8)=4.07,其中解释变量数目为3,样本容量为12。则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t检验的临界值t(8)=2.306,不通过检验。

值得引起注意的有,首先可以看到表中1997年那一栏全部出现负增长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中国整个地区的进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宁波地区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进出口额的下降。1998年也是受到其中的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2000年净出口增长率历年来最大的,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亚洲各国的经济此时都得到了全面复苏的结果。

下面我们对1994~2005年的进口增长率、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统计数据分别回归分析,以求发现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三)进口增长率、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统计数据分别回归分析

1.首先对宁波1994~2005年度的进出口总额与GDP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用N1表示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并为解释变量;用GDP1表示GDP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当置信水平在95%的情况下,P值小于0.025,回归系数通过检验。F计算得到F=14.22111>F(1,10)=4.96。则通过检验。其中解释变量数目为1,样本容量为12。则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T的临界值是在样本容量为12下,则有t>t(10)=2.228,通过检验,这表明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回归系数为0.356503,这也就说明了N1每增加1%,GDP1就会相应的增加0.356503%,从而表明对外贸易增长对GDP1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由于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将进出口增长率再分解为出口和进口增长率两种因素。

2.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对1994~2005年度的出口总额增长率与GDP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用EX1表示出口总额增长率,并为解释变量;用GDP1表示GDP增长率,并为被解释变量。在95%置信水平的情况下,P值F(1,10)=4.96。则通过检验。其中解释变量数目为1,样本容量为12。则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T的临界值是在样本容量为12下,则有t>t(10)=2.228,通过检验,这表明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回归系数为0.347224,这也就说明了EX1每增加1%,GDP1就会相应的增加0.347224%。

3.下面我们对1994~2005年度的进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用IM1表示进口增长率,为解释变量;用GDP1表示GDP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置信水平在95%的情况下,P值F(1,10)=4.96。通过检验。其中解释变量数目为1,样本容量为12。则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T的临界值是在样本容量为12下,则有t>t(10)=2.228,通过检验,这表明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回归系数为0.350800,这也就说明了IM1每增加l%,GDP1就会相应的增加0.35080%.

4.基本结论和回归分析评价。从以上的回归结果,得出:从增长率角度来看,在对外贸易各个方面的因素中,进口增长和出口增长都对宁波的经济发展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出口的作用更加明显。而且宁波自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强调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待GDP的构成时,可以看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口持续扩张,带动相关产业的增产,生产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应持续的调整。同时,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是从增加供给的角度表现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扩大进口也能促进经济增长。结合宁波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1)进口产品能够填补国内供给空缺,从而可以增加民间投资和消费,提升其结构,通过进口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想结合,使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2)通过进口,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减少资源的浪费,所以这种技术的引进带来明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3)进口可以加剧国内的竞争,能够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尽管增加进口的政策会限制国内产品的市场,但却带来了相应的高技术,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宁波的对外贸易对宁波的经济增长有很大带动作用。因此,作为宁波来说,应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注意适度的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增长率,充分发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动先进技术的进出口,加速经济增长的转型,引进和分享国外先进技术和创新结果,加快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同时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实现经济集约化增长。实施科教兴贸,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制成品的技术和资本含量。全面推动出口产品的创新,促使制成品出口产业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制成品的出口就将实现由低效型到高效型产业结构的升级,宁波出口的商品也将实现向高科技、高资本含量产品为主的方向跨越。这样,宁波的出口贸易增长才能真正通过刺激技术进步的机制,发挥对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篇7

作者:邹积军

自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远发展,对外贸易的总量持续稳定增加。但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却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中,自从二十一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得到健康发展中很大的障碍,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一系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自身的现状,找到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效益下降的本质原因,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现状及对策。

一、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都保持着十分迅速的增长,这也就从本质上为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和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额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开始,我国的对外贸易连续四年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速度进行增长,在2005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位居全球的第三位,在2006年中,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达到一万七千亿美元,和2005年相比,净增长三千三百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百分之二十三,实现了我国贸易顺差为一千七百亿美元,外贸的出口达到九千六百亿美元,增幅回落了一点二个百分点,进口达到了七千九百亿美元,增幅上升了二点四个百分点。在每一年,我国的商务部门都会对外贸易的形势报告,报告中会明确指出这一年度中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速和走势。

在我国对外贸易得到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必须要看到我国的对外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低收益、高依赖、高投入和高消耗等问题。面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美国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的冲击,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就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面临全新的挑战,包括一些新的隐患和问题,面对这些隐患和问题,应该怎么样将我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实现,对我国经济增长稳定的局面进行维护,这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课题。

二、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对策

我国的对外贸易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和隐患问题,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十分显著,为了保证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较快的增长,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以及隐患的时候,必须要对其进行研究,进而采取一些可行和积极的措施,最终为实现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快速发展扫除障碍。

(一)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要扩大内需

我国自身的消费率一直都比较低,甚至会比某些新型的市场经济体更低,同样低于很多发达国家,这一现象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所导致的。这也就使得我国经济对外需过度地依赖,而且对投资过度依赖。我国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将普通居民自身消费水平提升,进而将我国居民的消费率提升。在我国的内需市场中,存在着很多发展空间。再加上今天世界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这也就使得消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必须要将以内需带动外需,内需为主的发展方式进行推动,使得我国国民经济中,消费发挥自身重要的作用,进而有效保障我国经济得到正常运行,不会受到外来环境产生的干扰。

(二)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要优化产业结构

服务业能够降低国家对于外贸经济的依存程度,进而将国家贸易的竞争力提升,在GDP扩展经济规模的过程中,对一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贸易结构改善。因为受到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将制造业作为主要产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我国的服务业自身的起步比较晚,我国服务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人们必须要积极参与到贸易自由化以及区域合作之中来,对我国服务业存在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有效改善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比较滞后的情况,进而对我国的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篇8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近年来一直是国际贸易研究的活跃领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的关系理论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大致形成促进论、阻碍论、折中论。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作基础,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对某个地区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在其他地区不一定实用,所以对某个特定地区就要具体分析对外贸易对该地区起到什么作用。

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烟台市对外贸易额和GDP迅猛增长,不管是从总量上看还是从增长速度上看都要高于开放前的水平,所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某种促进作用,下面本文就运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并结合烟台的实际情况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回顾

最早提出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是亚当・斯密:他假定一国在开放前存在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剩余资源用于生产更多的商品出口,由此为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辟了出路,这样贸易就可以在不降低国内生产的情况下扩大出口,结果提高了经济活动水平。后来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学说,他认为比较优势决定贸易形式,给一国带来收益的不是剩余资源的使用,而是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出口使得一国能够在较国内生产更为有利的条件下购买进口品,同时,通过专业化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即使没有资源增长和技术变化,贸易也能促使各国生产最优化,促进经济增长。穆勒进一步指出,贸易的直接优势在于促进世界生产力更有效的利用,贸易的间接优势最显著的是市场的扩张带来的增进生产进程的趋势,生产的扩张会导致生产专业化,充分利用各种要素,并进行发明改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当代经济学家赫克谢尔和俄林创立要素禀赋理论:他们认为各国应输出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输入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使两国均获其益。纳克斯从需求的角度强调了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国内储蓄和资本形成不足,生产率低下,发展对外贸易能够启动本国经济摆脱贫困恶性循环实现经济增长。

二、烟台市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烟台地处山东东部,北接渤海,东北面与日本韩国相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对外贸易额与GDP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下面根据1999年到2006年的数据并用前述理论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分析。

1.定性分析。

(1)对外贸易促进了生产的扩大和资源的更为充分的利用。烟台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额由2000年的9.33亿美元提高到2006年的49.9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加工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贸易迅猛的发展也伴随着劳动力使用的大量增加,因为烟台劳动力非常充足,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大量吸收劳动力,使剩余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使用,从而生产出更多的出口产品创造更多的产值,提高了经济活动水平。同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烟台利用这个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扩大出口量,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交通运输、旅游、信息、餐饮、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活动水平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烟台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额从2000年的10.3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37.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出口需求的扩大导致了生产的扩张,从而导致了GDP的增加。

(2)对外贸易促进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导致了生产的扩张并推动了生产的专业化,使机器设备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使用,并为发明创造提供了契机,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其次,外商投资的增加给本地带来了更多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机器设备,这些要素与当地的土地及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会使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了国民收入。同时由于技术及管理的外溢性,整个地区的劳动生产率都会提高,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3)对外贸易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烟台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而产值却逐年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总体上升产值增加迅速,第三产业的产值也是逐年上升的。第一产业产值上升表明农产品在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经济价值在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出口提高了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使农产品的生产必须按照出口的要求进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会提高其经济价值,导致该产业产值上升,使其所占比重更加合理。工业品出口和外商投资的大幅增加要求二、三产业必须适应国际化的要求,搭配更加合理并能更好的发展。

2.定量分析。烟台市1999年~2006年GDP与对外贸易数据如下表:

数据来源:烟台统计年鉴GDP;人民币外贸及出口额:美元

用SPSS软件对GDP与外贸额进行回归得Y=538.219+12.707XY:GDPX:外贸额,样本决定系数R=0.997,常数的显著性检验:t=16.86>t(7)=2.36检验通过,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31.61>t(7)检验通过(显著性水平为95%)。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它们的线性关系成立。烟台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贸易额就增加将近十三单位的GDP,对外贸易对GDP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正如前面分析中所提到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会促进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使经济总体水平得到提高。再对外贸额与出口额进行回归得Y=517.603+22.376X1 X1:出口额。R=0.993 常数与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值分别为10.388和20.581远大于2.36,出口与GDP线性关系显著,并且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出口GDP增加超过二十二个单位,所以出口对GDP的作用更为显著。烟台在国内属于比较发达的地区,但与其主要贸易国日、韩、美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烟台出口贸易的作用如此显著,这正如纳克斯所认为的,不发达地区应积极发展出口贸易,促进资本形成并提高生产率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摆脱不发达状态。所以烟台应当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积极推进外向型发展战略。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前面的理论及实证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烟台市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强的促进作用,所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同时我们也应该创造有利条件提升自己的优势以使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更为有利。

1.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培养技术型管理型人才。技术 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加快创新并提高产品的价值量,并能在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烟台的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部分所占比重很大,技术含量低, 产品附加值低,产品价值与外国同类产品相差很大,出口利润率低,出口产品的大部分利润被外国进口商获得。所以我们要加大对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并提高管理水平,以增强产品的资本、知识、技术密集程度,提高产品的价值增量,以赚取更大的利润。

2.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加大对第一产业的调整,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适合内外市场需求的农作物,使农业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以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对二三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增加其附加值,政府可以选择某些具有潜力的行业像信息、金融服务、新产品开发等进行扶持以增强其竞争力,让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在外贸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市场引导和政府参与相结合使本市产业结构更能满足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能促进经济更好增长。

3.合理引导投资流向提高投资效益。烟台市投资增长迅速,但重复投资严重,根据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重复投资的收益率要低于市场收益率甚至会出现负值,重复投资不仅会带来很高的机会成本也会失去发展机会,所以应避免重复投资。烟台近几年发展起很多新兴行业,他们目前利润较低,资金缺乏但非常具有前景,我们应该把资金引向这些部门,让其尽快摆脱起步阶段进入迅速发展期。投资合理会使产品能更好的适应市场,使我们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F620 [文献标识码] B

自亚当・斯密提出绝对成本理论以来,李嘉图、约翰・穆勒在他们的著作和模型中都把对外贸易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凯恩斯则进一步从对外贸易乘数的角度提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量化关系,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这些理论是否成立呢?我们以黑龙江省1980~2010年的统计数据为例,进行统计检验,来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黑龙江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对外贸易总额也大幅度增长。从1980~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亿元增长到1726.2亿元,其中进口贸易额从0.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24.1亿元,出口贸易从1.5亿元增加到1102.1亿元。

二、黑龙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对黑龙江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利用了黑龙江省1980到2010年的经济变量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运用Eviews软件对相关经济变量进行了ADF检验,并且对修正后的变量进行了协整分析,从而探讨各经济变量在长期是否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

(一)样本的选取

用黑龙江GDP增长率来反映宏观经济问题的变化,采用出口总额(E),进口总额(M)指标反映对外贸易状况,为避免价格变动对进出口额的影响,因此用不变价格的GDP和现价的GDP生成GDP平减指数DPI(1978=1),再用DPI对GDP、E、M进行平减,用RG、RE、RM代表实际的GDP、E和M。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关系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并能呈现出线性趋势,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所以对上述各变量作对数变换,分别有lG、lE和lM表示变换后的以1978年为基期的黑龙江省国民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

由图1的折线图可知,黑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均有随时间变化而递增的明显趋势,是典型的非平稳序列,需对上述数据进行平稳化处理。对上述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得到DLG、DLE和DLM,由图2可知上述各值的时间序列基本平稳。

(二)实证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经一阶差分后,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时间序列基本平稳。对上述数据进行ADF检验,从检验结果来看时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是平稳的。

由单位根检验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滞后一期的条件下出口、进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具有长期平稳的变动趋势。又由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进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显著。尽管如此,进口和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依然存在协整关系。

它表明出口每增长1%,则会引起GDP增长0.26%,进口每增长1%,则会引起GDP增长0.20%。

三、对策建议

从检验结果看,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存在双向促进效应,这与理论相符。但从量化分析的结果看,两者对黑龙江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体相当,且不大,与投资和消费对促进黑龙江经济增长的作用相比较弱。这充分说明进出口商品的结构还需要进行深层次调整。

今后黑龙江省除了提升传统出口产品的知名度,扩展国际市场外,还要加强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以实现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均衡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3-0067-06

一、引言

我国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随着安徽省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区”步伐的不断加快,安徽省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额增长迅速。但是,与临近的江苏省相比,安徽省的外贸发展水平以及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率等还存在很大差距。究竟安徽省与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多大差距?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距有多大?外贸发展水平存在多大差距?本文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二、文献回顾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对外贸易及经济增长的研究较多,庞英(2004)运用1992-2002年的数据,对内蒙古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内蒙古对外贸易对推动其经济功不可没,但是与全国相比,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存在很大差距。王滨(2006)根据1993--2004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分析表明,在最近lO年中,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挤出国内投资。吕立才、黄祖辉(2006)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和食品进口、出口和总贸易量与FDI之间皆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具有互补性。吴一丁、毛克贞(2006)研究表明,我国出口贸易通过不同路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出口贸易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贡献较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有限、对市场化进程及技术进步有一定的作用;出口贸易主要通过带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进(2007)根据1981--2006年福建省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福建省FDI流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福建省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FDI、出口和进口明显促进了经济增长。从短期看,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水平产生了偏离,但偏离误差修正的速度较快。康赞亮、张必松(2006)研究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有双向因果关系,但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我国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国家且外国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具有促进作用。姚远(2007)运用GMM估计方法,对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具有创造效应,对进口贸易主要体现为替代效应,进一步比较各区域,发现东部地区的创造效应和替代效应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钟晓兵(2007)在对黑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和省内生产总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等检验方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协整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单项的因果关系和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说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安徽省和江苏省1997-2007年的统计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分别比较了两省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三、安徽省与江苏省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部地区经济特别是临近江苏省的安徽省,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临近的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可以明显发现两省的差距非常大。

1.GDP的比较。安徽省GDP从1997年的2669.95亿元增至2007年的7 364.18亿元,增长了约2.76倍,年均GDP增长率约12.45%;而且GDP增长率波动较大,从1997年的14.14%跌至1999年的3.68%,然后又增至2007年的20.11%。江苏省GDP从1997年的6680亿元增加到25 741.15亿元,增长了约3.85倍,年均GDP增长率约13.83%。另外,江苏省与安徽省GDP的差距由1997年的2.5倍扩大到2007年的3.5倍(见表1)。

2.进出口贸易额的比较。安徽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97年的31.16亿美元增至159.31亿美元,增长了约5.11倍,其中出口贸易额从1997年的20.05亿美元增至88.21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年均增长率为21.61%;江苏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97年的238.77亿美元增至3 496.71亿美元,增长了约15.90倍,其中出口贸易额从1997年的152.18亿美元增至2 037.33亿美元,增长了13.38倍,年均增长率为33%。而且,江苏省与安徽省的差距由1997年的7.66倍扩大到2007年的12.79倍(见表1)。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较。安徽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997年的687.3亿元增至2007年的5 093.68亿元;江苏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997年的2 203.09亿元增至2007年的12 268.07亿元(见表1),江苏省与安徽省的差距由1997年的1 516.6亿元扩大到7 174.39亿元。

4。FDI的比较。安徽省FDI由1997年的3.85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35.71亿美元;江苏省FDI由1997年的92.71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527.07亿美元(见表1),江苏省与安徽省的差距由1997年的88.86亿美元扩大到491.36亿美元。

四、安徽省与江苏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分析

就地区而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由出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总额、FDI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反映。因此,笔者运用OLS法,采用Eviews5.0软件分别对1997-2007年安徽省和江苏省GDP指标与出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总额、FDI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R2和调整的R2都在0.9以上,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高;相关系

数R都在0.95以上,说明自变量都与GDP呈正相关关系。另外,F统计量、T统计量均通过了α为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回归方程的可信度高。

(一)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对GDP作用的差异分析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见表2),R都在0,99以上,表明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与GDP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就自变量系数而言,安徽省增加1个单位出口贸易可以使GDP增加4.6个单位;而江苏省增加1个单位出口贸易可以使GDP增加1.26个单位;安徽省增加1个单位进出口贸易可以使GDP增加4.6个单位;而江苏省增加1个单位进出口贸易可以使GDP增加0.71个单位。这表明安徽省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远大于江苏省,这主要是因为与江苏省相比,安徽省经济基础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安徽省要提升GDP总量水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应该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

(二)FDI对GDP贡献率的比较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R都在0.95以上,表明FDI与GDP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就自变量系数而言,安徽省增加1个单位FDI可以带动GDP增加19.4个单位;而江苏省增加1个单位FDI仅使GDP增加4.5个单位。这说明安徽省FDI对GDP的带动作用远大于江苏省,也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的促进作用潜力巨大。因此,未来安徽省应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外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带动作用的比较分析

从回归结果看(见表2),相关系数都在0.98以上,表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间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另外,就自变量系数而言,安徽省增加1个单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带动GDP增加1.08个单位;而江苏省增加1个单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使GDP增加1.8个单位。说明安徽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带动作用略小于江苏省,主要是由于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投资效益不够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不相适应,以及投资体制问题较多,民间投资不活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应改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活跃民间投资,尽力发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安徽省与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为了进一步认清安徽省和江苏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距,笔者结合以上基础指标(见表1),并运用与其相关联的衍生指标作进一步的分析。具体如下:

(一)指标及计算方法说明

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测度,本文主要是借鉴庞英(2004)的测算方法,主要指标包括:出口依存度、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外开放度、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出口依存度=当年出口额÷当年GDP

外贸依存度=当年进出口贸易额÷当年GDP

外资依存度=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当年GDP

对外开放度=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当年出口额一上一年出口额)÷(当年GDP-32一年GDP)

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GDP增长率

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二)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

笔者运用以上公式,分别计算了安徽省和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具体度量指标,计算结果见表3。利用表3的数据,运用Evlews5.0软件作图,分别对两省11年来出口依存度、对外开放度、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和直接利用外资能力的走势进行了比较(见图1、图2、图3、图4、图5)。

1.出口依存度的比较。据统计资料显示(见表1),安徽省1997年以来出口贸易和GDP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出口从1997年的166.4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7年的679.22亿元人民币,GDP从1997年的2669.9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7年的7 364.18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了4.08倍和2.76倍。1997年以来安徽省的出口依存度有所提高,但增长很缓慢,11年间的年均值仅为0.07。江苏省1997年以来出口贸易和GDP都有了飞速发展,出口从1997年的1263.1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7年的15687.44亿元人民币,CDP从1997年的668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7年的25741.15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了12.42倍和3.85倍。1997年以来江苏省的出口依存度提高迅速,11年间的年均值为0.36。就变化趋势而言(见图1),江苏省的出口依存度在逐年上升,呈不断增长态势,安徽省与江苏省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安徽省应加快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圈”的步伐,不断挖掘出口贸易的自身潜力,充分利用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2.对外开放度的比较。根据表3计算出,1997-2007年安徽省对外开放度的年平均值为0.13,其中外贸依存度为0.11和外资依存度为0.02;而同期江苏省对外开放度的年平均值为0.79,其中外贸依存度为0.65和外资依存度为0.14,就对外开放度而言,安徽省比江苏省低66%,表明安徽省进出口规模较小和吸引外资能力弱。

从11年的变化趋势来看(图2),代表安徽省对外开放度的曲线相对平缓,说明从1997-2007年安徽省的对外开放度增长缓慢;而代表江苏省对外开放度的曲线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1997-1999年与安徽省对外开放度曲线的距离不大,但是1999年以后两曲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明江苏省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相反则表明安徽省对外资和国外资本市场的利用程度严重不足。

3.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比较。据表3数据计算得,1997-2007年安徽省和江苏省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年均值分别为0.08和0.61,安徽省比江苏省低53%,表明安徽省的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不及江苏省。从趋势上看(见图3),两条曲线变化趋势基本同步,但是安徽省的趋势线波动较大,由于出口的不稳定使得1999年的出口额减去1998年的出口额后所得的出口增加额为负数,以致1999年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负值。另外,两条曲线之间的差距很大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说明安徽省和江苏省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距不仅不会缩小还呈不断拉大之势。

4.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的比较。从趋势图上看(见图4),安徽省的曲线较平缓而江苏省的曲线变化较大且上升幅度很大,两条曲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而且1999年由于安徽省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负值,导致其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为负值。另外,从数值上来看(见表3),11年间安徽省和江苏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的年均值分别为

1%和8%,江苏省比安徽省高7个百分点;而且2005年江苏省和安徽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分别为14%和2%,相差12个百分点,达到期间最高水平,表明安徽省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弱。因此,安徽省应借鉴江苏省的成功经验,改善出口结构,促进出口贸易增长,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5.直接利用外资能力的比较。利用表3的数据计算出1997-2007年直接利用外资能力的年平均值,安徽省和江苏省分别为0.05和0.36,江苏省是安徽省的7倍多;而且2003年直接利用外资能力江苏省为0.48而安徽省仅为0.06,相差42个百分点,是11年中差距最大的。另外,从趋势图上看(见图5),代表安徽省直接利用外资能力的曲线很平缓,表明其直接利用外资能力提升缓慢;代表江苏省直接利用外资能力的曲线高悬于代表安徽省直接利用外资能力的曲线之上,而且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2003年以后虽有所缩短,但总体而言两者之间的间距还是很大,表明与江苏省相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安徽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FDI所占比重较小,而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都在0.99以上(见表2)。因此,安徽省应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充分利用外资形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弥补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的不足。

六、简要结论

本文通过将安徽省与江苏省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做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篇11

引言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国的环境恶化。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地区之一,其贸易模式与全国的特点一致,集中在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等,产业污染的特点主要集中在水污染。

一 因素分解分析――经济学原理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一般结论为,一个国家将出口充裕要素密集的产品,进口稀缺要素充裕的产品。在本文的讨论中,生产要素简化为资本、劳动力、环境。

(2)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增加环境污染:生产规模越大,对应的排污量越大,对环境的损害越大。

规模效应减少环境污染大规模生产能够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迫使各级政府和企业减少污染量。

(3)结构效应。结构效应增加环境污染:污染天堂假说。该假说认为,发展中国家因更注重经济发展而承担了高污染的产业,使得污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结构效应减少环境污染:对外贸易增加地区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从而促进产业转型,由污染集中的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优化产业结构。

(4)技术效应。技术效应减少环境污染:第一,对外贸易促进国际间技术交流,有技术溢出,技术进步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第二,技术进步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为环境保护而进行的技术进步,如废水处理等;一种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进步,间接减少环境污染,如使用大型高炉炼钢等。前者更为直接,在环境保护方面效果优于后者。

二、因素分解分析――结合长三角地区现状

(1)比较优势。长三角地区的出口产品中,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三个产业为纺织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制品业、塑料制品业。

一般研究已经证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污染总体高于劳动密集型。赵细康(2003)的实证研究表明,李嘉图模型决定的长三角出口贸易模式中出口行业的污染密度在总体上低于进口行业。

但是。文献综述和社会评价大多认为,长三角的出口贸易行业对于本地区的环境,尤其是水域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环境要素的相对充裕导致我国所承担的产业部分的污染水平高于行业总体水平。

(2)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增加污染:长三角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地区之一,很大一部分长三角的中小企业的出口甚至超过在国内销售的比例。大量的出口导向生产大大扩大了总体产量,从而增加了污染水平。

规模效应减少污染:尚未达到作用的收入临界线。

(3)结构效应。结构效应增加污染:污染行业集中在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污染近于零,但是第三产业同时具有不可跨国境交易的性质,与出口量关系较小,主要的关联因素为产业结构调整,而非外国需求。

(4)技术效应。近年国家针对出台的多为专门的环境保护政策,在环保技术进步方面较为显著;我国对于长三角的污染控制集中于生产后的污染技术处理问题。

三 合理化建议

(1)环境规制与地区收入分配。由于各行业对环境规制的敏感度正负、数值大小均有较大差异,相同的环境规制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出口有不同的影响。以长三角为例,纺织业、皮草、塑料制品业均为负值或数值较小的正值,也就是说,较紧的环境规制虽然能够降低环境要素的比较优势,但是对部分地区优势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较其他地区大,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偏向性的负面影响,这在环境政策制定中应作为考虑的一个因素。

(2)环境成本资本化的途径的选择――征税,可交易排污权,排污标准。征税是环境成本资本化的主要途径。对于中国目前的管理条件而言,排污权交易是可探索可尝试的路径,但是难度较大,涉及过渡阶段中地方公平问题、地方保护协调问题、市场规范问题,在中国市场化还很稚嫩的现状下,应作为辅助政策而不能作为主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