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30 10:17: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01-0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 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它具有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调节功能三大基本功能[1]。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 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1.彰显学生个性差异, 重视人文素养培养

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仅是极少数的优异者,还包括所有的后进生,没有后进生的教育是虚假的教育。因此,首先要用情感去填补师生之间的距离。每个学生中有着独特的个人潜力,而把这些潜力都挖掘出来就是教育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学校不仅仅只是学习和考试的场所,更应该是挖掘潜能的场所,并且使其能够得到发挥。教师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学习成绩都很好,但是可以保证学生要以健康的心理去走进社会。

教育本身就是人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文性就是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完整的教育分为人文教育和技术教育,而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是相对而言的。技术教育主要是指生产劳动方面的知识技能,这里所指的生产技术教育主要是指劳动技能教育,它包括技术的学习、掌握与应用等相关联系的活动方式方法。如果说技术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职业而进行的,那么人文教育就是教育为人的个性、历史性而进行的。在中职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科优势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自觉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正确对待社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正确对待他人,懂得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确对待自己。

2.运用生活生产实例, 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目前的中职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纯粹的理论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中职生的特点和以后就业的需要考虑,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大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根据需要适当对内容进行调整, 让学生感到知识是有用的, 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是离不了的, 这样才会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例子, 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产生愉和充实感。人的行为是由人的思想控制的, 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和活动, 对行为和活动具有支配、 指引、 维持方向的作用。积极的情感体验, 能对行为和活动起到维持、 增强的效能。当学生情感获得满足时, 不良学习行为就会自我规范与调整, 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3.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提升学生参与热情

"情"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如何将"情"用于教学中呢?首先,改变教学思路和固有模式, 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传统的实验都是教师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 学生直接操作, 所以有的学生说实验没什么难的, 导致他们失去兴趣, 可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又不能独当一面。而实际上理论步骤与实际操作还有一段距离,在实验中出现的细节, 自己不动手, 是不会发现的,理论步骤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尤其是生物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相比更具有一些不好控制的因素, 如实验过程中温度、反应时间、学生对实验终点的把握等都会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例如, ?酶的激活剂与抑制剂 实验, 以唾液淀粉酶为例说明氯离子对该酶的激活作用以及铜离子对该酶的抑制作用。实验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 有些学生在心理上就不重视。这时, 教师可对实验进行少许改动, 有些本该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留给学生来做,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其对实验内容理解更为透彻, 从而获得成就感。

其次,采用学生指导学生的方法, 增加教学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师生间的交往, 学生之间的交往并没得到很大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 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 实验进行的节奏就不同。节奏快的学生会无事可干, 以至于因无聊而影响教学秩序; 节奏慢的学生若全靠教师指导的话, 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会影响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所以, 教师可指导领悟快的学生去帮助慢的学生, 这样, 可使优秀生的知识掌握得更扎实, 程度差的学生也能完成学习任务, 避免了他们因吃不饱或接受不了而产生一些不良行为,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交往能力。

4.增加情感投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他的要求学生很容易接受, 他通过自身的情绪感染学生, 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而对学生的行为起着巩固、调整和矫正的作用。首先,爱是情感教育实施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情感教育中最基本的要素, 是情感教育得以在教学中实施的基石。教师必须学会去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疾苦与需要, 善于与他们交朋友。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 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期达到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其次,公平是情感教育实施的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 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教师必须在心理上平等对待他学生, 因人而宜地进行教育。再次,交往是情感教育实施的手段。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进行沟通, 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 关心他们所关心的事情, 对他们感兴趣的事也要关注, 融入学生的喜悦、 欢乐、 悲伤,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往,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总之,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它能够适应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智能进行系统地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情感观,那么必定会达到使得学生的成绩和素质得到同时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也谈中职生的情感教育[J].职业,2010(12).

[2] 王军.生物探究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129-01

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其基本内涵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学生的情感理解、情感交流、情感表达、情感调控、情感实践的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

生物学作为一门和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自然科学,当然是充当我们进行情感教学的最好媒介,初中生物作为学习生物学的开门砖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更是加大了情感目标的比重,旨在通过对初中生物的学习,能够对生物学的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加强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提高学生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从中学习的能力,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层面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立作为新课改中学习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们教学工作者有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和高标准,这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一节课为例。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具体包括:树立水资源有限的,生产生活中要科学用水的概念,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通过水对植物分布影响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依赖于环境,培养学生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绿色植物、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等。

为了达到以上的情感目标,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进行如下操作:

一、通过形象的教具,带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

展示国家节水标志,引发学生思考节水标志的含义,即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白色部位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的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就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通过对节水标志的解读,引发学生深思,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同时使学生感觉到自身在这个社会中的重要性,小小的自己可以创造大价值。

二、强调每个学生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介绍绿色植物对涵养水源的作用,并介绍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和乱砍滥伐的危害,并展示图片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从而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鼓励学生可以分小组在节假日的时候进行植树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学生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并且有利于班级团队的建设,另外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在社会的价值,即只要留心,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而且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三、展示缺水地区人们的艰辛生活,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

在课堂的最后,向同学展示缺水地区的艰难生活,缺水地区人们用水的艰辛,更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节约用水的理解和共鸣,并设想一下如果是自己处在这样的一个生活环境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是这么的坚强。并让部分学生回答“为了让这些缺水地区的人们更好地摆脱这种缺水的生活环境,作为现实社会的小主人,我们应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做些什么”,教师会给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从而让学生感觉到什么样的做法是有利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做好节约用水的小强人。

四、动员学生做好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

让学生分组做关于呼吁保护环境的海报,从而提升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在生物学习中找到绘画的乐趣,让各个学科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这样更有利于以后生物课程的学习。

可以看出,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很好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同时,整个课堂也变得更加生动和充实。

总之,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润物细无声”是情感教育的一种境界。其中,教师又是情感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将积极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所以,作为未来的生物教师,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生物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注重情感教学,以情优教,致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容培.论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5):34.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12.

篇3

一、树立环保意识

在学习生物与环境时,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由于当前工业化发展和人口剧增,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灾害频发,使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我国近几年的地震、沙尘暴、泥石流、旱涝灾害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然界对人类不明智举动的惩罚。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加强环保观念的培养,提醒学生从身边做起,节约水、电、纸张等能源,培养低碳节能的环保意识,做有知识的文明人。

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通过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相信生命是物质的,统一的,逐步进化而来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尝试对恐龙灭绝,珍稀生物的逐渐消失进行探讨,加深学生对进化观念的理解和应用。针对社会上某些神仙和鬼怪的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反对迷信和宣传的立场,构建科学的世界观。

在学习饮食与营养时,学生提到家长买补品给孩子补充营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辩证看待补品的作用;学会从营养成分的角度出发,科学的思考和选择,逐步养成辩证看待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尊重生命,和谐共处的意识

自然进化后留下来的生物都有其适应环境的优势。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艰难而伟大的奇迹。在孕育过程中出现一点小差错都可能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教师可以借此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在生命起源和动植物的生殖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相关影片展示生命的起源及历程,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不易,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针对当前人们盲目追求山珍野味的不良风气,教师要提醒学生保持自己的立场,拒绝野味。通过学生举例讨论:鱼翅汤的代价,青蛙的悲鸣,象牙的恶意采集等,加强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树立与其他生物友好相处,共建和谐家园的观念。

四、培养合作和分享的观念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实验开展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在实验中,学生往往要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因此,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友好合作很有意义,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与人交际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合作时要排除个人偏见,友好平等的探讨实验方案,不论实验成败都会有所收获。

一次,我讲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褐藻胶的作用,顺便介绍了一个用其自制牛奶果冻的方法,建议学生自行尝试。后来学生用不同的原料进行实验,并且把自制的果冻带到教室,同学间交互品尝,交流心得,气氛十分融洽。同样,自制的酸奶和酒酿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交流经验。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分享的乐趣,还激发了学习兴趣。从物质的分享可以延伸到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分享,由此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习惯。

五、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书本实验的操作中,只要学生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总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生物实验可以带给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有学生不慎将碘液滴到白纸上,发现碘液变蓝,于是意识到纸张中含有淀粉。在这一设想被教师肯定后,学生很积极的去探寻其它材质中是否含有淀粉。这样,由点到面,形成了知识的拓展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在观察草履虫培养液时,细心的学生看到视野中还有捕食草履虫的钟虫,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移动装片仔细搜寻,还认识了变形虫、太阳虫、线虫等生物,成就感油然而生。在实验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的疑问和发现做出积极的回应,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六、培养关注身心健康的意识

篇4

情感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被广泛地运用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思想、信念等方面,通过有效的引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初中生物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好生物课与情感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生学习兴趣源自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如果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呆板、枯燥的,学生就会分散注意力,无法坚持学习下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兴趣、知识等,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让所学的知识生动地呈现出来。

其次,情感因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如果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没有产生积极的情感就难以想象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情感教育的推动。作为初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将情感渗透到生物课的知识中,让学生通过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感受到自身的责任感,从而积极地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国民,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为了实现“中国梦”学好生物知识的远大志向。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乐业爱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对教育工作付出大爱,乐于为之奉献。”初中生物教师要在教学中倾注更多的情感,多与学生交流,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强烈的情感。

首先,教师要做到爱无偏斜,平等地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源自学生的认同和尊重,同样学生也需要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教师的爱只有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学生的心灵,师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产生良好的情感互动,学生才能尊其师,信其道,产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激情和动力,提升生物知识水平。不可否认,作为一名教师,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关注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成绩暂时不尽如人意的学生,就容易忽视。其实,后者才更需要老师的特别关心和帮助。教师要通过和后进生的深层交流,了解他们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学习落后的原因,从而给予他们正确的启发和引导,让他们产生学习的信心,在不断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快乐。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有付出无私的情感,去关爱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提升,才能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其次,教师要增进与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师生情感的交流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呵护学生的情感。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要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做到因人而异,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积极合作,有效探究,能够紧跟教师的引领前进。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真情实感,设身处地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做到教学相长。

(二)通过巧妙导入渗透情感教育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一堂课开好头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思维保持在良好的状态,确保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在执教《远离烟酒》时,做了这样的导入设计:用PPT给学生展示了一组醉驾车祸、酒后斗殴等的照片,播放了吸烟的危害,如何劝戒他人戒烟的动画……最后呈现出一排黑体字:作为初中生,为了自身的健康,应当远离烟酒!这些触目惊心的照片,让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不需要教师再做过多的讲述,学生经过激烈的情感碰撞,已经充分认识到烟酒的严重危害,情感教育的效果也就产生了。

(三)创设恰当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认知能力等创设生活情境,以期让学生由生活情境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学习情境中。生活化的情境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生物奥妙的主动性。

比如,在执教《生物的变异》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莉莉和明明是姐弟俩,他们的爸爸和妈妈都是双眼皮,但是莉莉是单眼皮,明明是双眼皮,为什么呢?明明继承了父母的性状,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遗传。莉莉的单眼皮也是遗传吗?但是为什么不随父母是双眼皮呢?这是生物学中会学到的基因变异现象……通过生活实例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物教学的很多实验中,我们会用到很多小动物,如青蛙、白鼠、小鱼等。在用这些小动物做实验时,笔者总是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小动物都是珍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懂得爱护。白居易说:“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各种飞禽走兽都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尊重生命,保护生命。

(五)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笔者认为问题的设计是一门教学艺术,设计恰当的问题,可以引领学生深刻思考,积极探究。基于情感教育的考虑,我们的课堂提问还要更加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比如,在执教《生命的诞生》这节课时,笔者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我们从出生时的小不点,到现在长得这么高,这么健康,都是谁的功劳呢?”“父母从我们出生时就为我们辛辛苦苦地忙碌,现在他们仍然在为我们做着许多许多的事,哪位同学说说,父母都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呢?”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从自身的感受去思考问题,找到各具特色的答案,情感教育在此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六)通过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课堂评价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无论面对学生怎样的表现,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给予学生科学、公正、激励的评价,注意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即使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乐意接受和改正,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比如,笔者在执教《保护生物圈》时,对于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都提了很多想法,有的说“生活、学习用品要做到节约”“以后再也不吃口香糖和泡泡糖”“说服别人不要吸烟,减少空气污染”,还有的说“尽量减少纸张的浪费”“少用干电池,多用充电电池”……对于同学们提出的这些建议,笔者做了积极的评价:大家说得都很好,我们对如何保护环境也有了有效的策略。我们美丽的校园也是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保护地球从保护校园开始,让我们将每一个同学提出的妙计都运用到实践中去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生物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没有情感的教学缺少生机和魅力,成功的情感教育将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学生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5

受到“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我国的教育中一直缺乏民主、平等的人文主义情怀.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应当积极倡导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自由平等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首先,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生物问题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自主进行问题研究,允许他们犯错,并及时给予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分析问题错误的原因,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其次,生物课堂上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尽量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共同探讨生物问题.最后,学会换位思考,注重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防止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禁锢学生思维发展,限制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时间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教育生成的前提和基础.

二、挖掘教材资源,深入情感教育

高中生物教材中通常会采用文字材料或者图片图表的形式反映人类在生物科学实践中的思想感情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例如细胞学说的建立、遗传物质的探究、生物技术的实践等,都是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发掘、继承、创新、改进的结果,学生在了解这些过程之后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加端正自身对生物科学的态度.苏教版的生物教材中有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介绍,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关于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责任感,从一点一滴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隐性的情感素材,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的进出方式能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人类的基因组计划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以启迪学生珍爱生命,尊重孝顺父母等等.通过多方面对生物教材的挖掘,使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下子丰满起来.

三、丰富教学活动,实践情感教育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综合的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直接体会复杂的情感.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课外开展各种实验活动是必不可缺的,例如进行一些简单的解剖观察实验或者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辨认、研究校园(公园)里的各种花卉和珍稀树种,并挂牌标识这些植物种属和特性;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开展环境调查活动以及环境测量实验并定期进行养殖小动物或种植花草的试验活动;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走访环保局、工厂,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总结环境污染原因;大力举办生物的科普知识讲座,开办生物课外选修课等等.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经历过各种复杂情感之后,能培养自身坚韧不拔的品质,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生物知识,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结合教学实际,创新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创造性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包括思维的新颖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如果学生的这些思维特征得不到发展,就谈不上创造性素质的培养②.因此,教师要尝试在生物教学中创新情感教育.众所周知,学生在取得某方面的成功时会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产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定期举办制作生物卡片、创办生物报刊以及做生物生活小实验等活动,把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学生时,也要注重分层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不以传统的“一锅端”情感教育限制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科学的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其科学素养.它是我们生物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探究的问题,也是江苏新高考的要求之一.随着世界生物学科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情感教育问题等待我们去探讨.

篇6

1.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十分必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教学是新课改"以学生发展、学生为本"思想的具体要求。将情感教学贯穿到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情感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情感对人的行为有动力的作用,情感教学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促进初中生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和态度,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知识。初中生物教学涉及到日常生产生活、我们身边的动植物、青少年健康教育、环境保护、能源危机等。通过了解我国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可以培养初中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对大自然和生命发展的认识,可以提高初中生对人与环境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发展有正确的认识;而对生物发展规律的了解可以启发初中生对科学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和对真理的追求。这些知识的学习对初中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产生重大影响。

2.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 制定合理的情感教学目标。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注重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义务教育要求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通过积极有效的参与,学生以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法为中介,获得正确理解和运用生物学能力,在获得生物学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知识,并产生情感、激发想象、启动思维,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以生物知识为基点展开对科学知识、对社会、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形成自己健康的认知体系和对事物的积极情感态度,要通过情景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不懈追求探索科学。

2.2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是对于老师而言的,主要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情感维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装饰",在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全面的"吸收"教学内容发挥其所有情感作用。当然这个策略也包括在人们心中久住的认知策略,但与它不同的是,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含有较为理想的状况,那就是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可以在建立在认知维度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进行"装饰"后,再从自身的角度进行优化处理,两者相互联系的同时,还可以分开运用。

对于情感维度教学内容的"装饰",其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在情感为基础来发挥教学内容的主要作用,也就是运用情感来处理教学内容,它不仅可以带动情感因素内在的特有功能的同时,对教学的作用也可以充分发挥出来,这对于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其二是情感性处理所发挥的作用,不仅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情感知识,还全面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的角度分析,它不仅仅把知识和技能以及智力和创新能力传授给学生,还对学生的情操进行了培养,全面体现了教学育人的作用。

篇7

在生物课堂上灵活的融入情感教育元素,这会给学生理解很多内容开辟一扇新的窗口,学生对于很多具体问题的认识程度也会更深。教师在讲到一些相应内容时要善于从情感教育出发带给学生一些启示,让学生理解与看待问题的思路更加宽阔,对于问题实质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才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应有模式。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

情感教育要找到相应的教学依托,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慢慢给予学生一些学习上的思维引导,让学生思考与看待问题可以有更为丰富的视角。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课本中相应教学内容中涵盖的情感教育元素,或者是没有及时挖掘与利用这些资源,这让知识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浅层次,学生并没有更深入的理解与领会一些内容。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有所改观,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从多方面、多视角来思考问题,并且要善于发掘教材中隐藏的一些情感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功效。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插图,这些都是与情感教育的结合点所在。在教材中,这些插图比文字更加直观和简洁,也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材中一些生动的生物史学图,诸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细胞学说的建立等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电影镜头,学生在观看这些图画时教师可以将此情此景的一些情绪和历程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这些生物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并逐渐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观。这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渗透情感教育的方式,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教材挖掘与利用的能力,很多课本中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情感教育渗透的依托,在这样的教学展开中还能够加深大家对于这些内容的领会程度。

二、在教学发散中引入情感教育主体

课本知识和容量毕竟有限,优秀的生物学教师会在课堂上结合课本中的知识点灵活的展开教学的发散与延伸,会引入一些和学科以及教学主题相关的课外补充资源,辅助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的理解掌握。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有效的融入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的教学发散过程可以将情感教育作为一个出发点,可以透过对于学生情感的激发来引导大家更深入的探究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态度来领会相关内容。这不仅是情感教育渗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个过程往往也能够给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提供新的视角。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认真总结教材,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情感因素进行有效联系。例如,教师在进行细胞分化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在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关于克隆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说明科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在具体进行生物科技应用的时候应该时刻保持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并学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教师在引导学生从这个层面来理解与看待克隆问题时,这既是情感教育的一种体现,这也能够让学生从这个视角来更深入的探讨科学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人类应当如何理性的利用这些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都是基于这个教学主题应当让学生有所思考的问题。

三、给情感教育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有些情感教育内容在渗透时,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作为依托,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置身于那种氛围中,领会到课堂探究的相关主题,情感教育的渗透力度才能有所保障。因此,教师在组织与安排教学过程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利用教学情境的营造来给情感教育的渗透打下好的根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教学工具来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来更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也可以播放相应的音乐来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创设情境是良好教学氛围营造的开端,也会辅助情感教育的功效更好的发挥出来。

例如,教师在进行食物链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可以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视频。通过观看这段视频,教师就可以将生物界中食物链的能量传递等进入一个简单易懂的讲解,并教会学生优胜劣汰的社会道理。这部分内容在知识上理解起来并不难,但是,其中涉及的情感教育内容却值得学生有所思考。此外,教师也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内容在教学中适当的穿插一些情感教育的内容,让实验教学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丰富起来,并且透过实验的展开带给学生一些更为深入的对于学科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淑丹.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归因及对策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5.

篇8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自然轻松,师生有一种自然轻松感,因而能够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二是信任,指的是人际交往的意愿,喜欢有趋向性,即喜欢听谁的,不喜欢听谁的,师生关系好,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畅通无阻地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是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力量;四是感染,师生关系好,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会给学生以好的感染。

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基本表情,应是从容微笑,微笑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扉,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教师的微笑是爱护学生,是态度友好的表示,它是一种比“好”,“对不起”之类的口语更微妙的非言语交流,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二、用趣味激发好奇心,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培养学习情趣

学习的刻苦精神和顽强毅力,来源于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名好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能只考虑认知过程,同时还要考虑情感过程,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于选择方法,把理论变成活生生的思想和情感,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以吸引学生喜欢生物,以调动学生的“心理场”。

如讲“生物的遗传”时,该内容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知识,深、难、抽象;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提不起学习兴趣,如果只是利用挂图,照本宣科地把那些空洞、抽象的知识搬给学生,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又不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个学习过程就成了囫囵吞枣,只有死记硬背,因此感到厌烦不想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采用趣味教学法,在讲新课之前,先提出“为什么子女像父母?”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顿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相继发表见解,正当同学们热烈讨论时,再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接着提出: 生物的遗传是怎么回事呢?待学生阅读课文、思索、议论后,利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生物遗传过程,并说明:子女像父母,这是由于亲代把复制的 DNA分子传给子女之故。

这时,教师可在课本内容之外,添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同化新概念。

如果教学语言生动幽默,则有利于创造一种良好的情绪或气氛。生动,让人爱听;幽默,让人回味无穷。生动幽默的语言会使学生紧张而不拘束,严肃而又不失活泼。

三、挖掘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9

生物学教学内容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反映出它包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反映其文化价值。因此充分挖掘生物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灵感,是加强生物学科整体教育效果,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学生人格,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手段。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在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中学生价值观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情感教育目标中注重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生物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对教材进行情感分析、发掘,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生物教学中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之间许多科学家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通常这类情感素材以含情的语言文字材料或者直观的图片、图表等形象材料,或者以具体的人和事为情感载体,具有教育性导向作用,对我们产生深刻的情感刺激。据此,教师可以深入体验教材中的情感内容,不仅给以明示性的展示,准确地“传情”,也要善于用语言和表情表_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善于利用学生的表情来增强情感体验效果,从而对学生产生情感感染。

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情感教育的部分如下:

【案例1】 “杂交水稻之父”教材反映了袁隆平科学的不平凡的生物科学发展的历程,教育学生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给学生灌输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教师传授杂交水稻的知识,介绍该技术的贡献和意义。首先使学生感悟到我们在水稻杂交育种方面位于国际领先地位;其次,我国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进一步教育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产生民族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教材,并作一定的引导和设计,让教材发挥最大的效果,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自觉、自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多媒体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知识内容非常广泛,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逐步体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恰当结合使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大大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实现课堂的情感目标这样的抽象内容,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将会发挥更强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感教育的部分案例如下:

【案例2】 通过“受精作用”教材,进行了珍爱生命的教育,启示认识生命的本质,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尊重和感谢父母等思想品德,传授人文知识。教师结合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知识结构等,动态演示受精过程,让学生通过生动图文体验和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从而感受亲子代的联系,产生母爱伟大的情感;明白生物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案例3】 生态系统的成分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加速和形象理解形成生态学观点,感受生物界的奇妙,热爱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为了达到这个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课件中插入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动画影片,如动物的繁殖,互利共生的生物,捕食、竞争等场景、动画、视屏,运用图片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对常见生物现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发出“原来是这样”的感叹;惊讶地感受自然界的奇妙;使得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更加热爱自然,关注自然,进而提出各自赞同和倡导保护自然想法和愿望。

三、采用教学的知识、技能联系社会生活的科学教学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科学知识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因此,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完成科学探究的同时,也随之造就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好纯净的心灵。

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情感教育的部分如下:

篇10

一、中职生的情感特征

中职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此时期孩子的心理特征相联系,同时也带有社会历史和时代特征;既与中职学生多维度、多层次的情感需要息息相关,也与他们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等同步发展。

中职阶段,是人生从生理成熟向社会成熟过渡的阶段,是学生通过认知的发展,将知识、情感、意志整合成新的结构,形成一定的独立观念、信念和世界观的时期。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得到发展,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运用假设和推理形成情感价值判断、道德体验、审美意识;自我意识、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和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逐渐增强,积极寻求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理想;对人和生活的感受增强,尊严感和害怕挫折的焦虑同时上升。

二、中职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标

新课标设立了中职生物课程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目标有: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关心我国的资源状况,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在中职生物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目标构建

1.从高级情感培养上构建目标

(1)道德感的教育。道德上的满足感表现为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符合特定的社会准则的需要。在当代社会,道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如政治、阶级关系、国际关系、生态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以及私生活,进入物质生产、经济生活、精神创造、科学认识中,同时也发生在周围事物和个人对自身的态度上。道德感是人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建立一个评价尺度,将自我本体蕴涵着的向善的欲求转化为自己与外部世界建立关系时的合理需求。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产生满足、自豪感,反之,则会产生自责和内疚感。

通过中职生物教学,可以将社会对于人的行为的要求转入个人意识中来,逐渐变成人对于自己本身的要求,使这些要求作为道德义务进入情感体验中去。比如,通过“种间关系”中的互利共生关系的教学,引导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关系;通过“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教学,引导学生体验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以及爱地球、爱家乡等方面的情感教育。

(2)理智感的教育。理智感是在解决某种理论与实践的课题,获得客观现实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情感。理智感主要是以外在的客观尺度评价人对外部世界实践、认识和改造时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的感受。理智感的本质在于人在改变世界的创造性活动中发现人自身的目的、意义、价值和力量。比如“基因的表达”的教学,学生对基因表达的有序性与准确性可能表现出惊奇感;在“DNA指纹”的教学中,使学生对自身的独特的遗传信息和特性而产生自豪感等。

(3)美感的教育。美感是通过客观现实中的美的反映而得到的一种体验和享受,是人的一种思想意识和高级情感。美感的发生过程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理解、联想等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的有机结合。中职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从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挖掘生命系统所蕴涵的自然美,比如细胞分裂过程中在一个细胞周期里面所表现出来的染色体和 DNA的有序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和谐美;可以从人们所揭示的生命运动规律的成果和形式中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美。

2.从认知角度切入构建目标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51-01

情感主要反映的是具有某种需要及观点的主、客体间的关系,通常而言,凡是可以满足人的愿望及其需求,或者同意其观点的事物均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喜爱愉悦的积极情感体验,反之就容易遭到厌恶。由于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及其认知活动之间息息相关,因此,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是教学目标,更是教学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必须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对活泼好动的初中生应注意进行情感教育,以切实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1 情感教育的涵义

对于情感教育而言,其主要指的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以基础知识教学作为基础,同时注意从学生学习态度、信念及其兴趣等情感因素入手,促使情感教育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推动其能够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因此,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学习的自主性,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周围环境的思考能力,通过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推动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 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其必须以新形势及新发展为依据,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又处于一个热情、好奇且容易动感情的年龄阶段,因而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相当有必要。自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感教学不仅契合了新课改有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求,更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其好奇心,有效提高了其学习生物的兴趣。由此可见,情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同时,还为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其人生观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不断推动学生科学地探索知识,培养了其良好的探索精神及其态度,并使其充分了解了生物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由于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及生产过程、动、植物、健康教育以及环保和能源危机等等相关问题,因此,进行初中生物的情感教育过程中还应当多向学生介绍一些生物资源及其科学技术的研究状况,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其爱国情感,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其对自然及生命发展的认识,提高其对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的健康发展的认识,使其进一步认识科学,坚定追求真理的决心,最终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 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与实施

3.1制定情感教育目标,充分挖掘情感因素

情感教学时应进行目标的制定,首先,应当使学生了解生物体形成结构及其功能、局部和整体、生物和环境、多样性及共同性至今的辩证统一关系,除此以外,还应注意培养其爱国、爱家、爱社会、爱自然、爱生命、爱生物的意识,这样有助于其环保思想及道德感意识的形成,并初步规范自己的道德意识及其行为。其次,应当培养学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以及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再次,应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艺术审美标准进行正确的树立。

3.2以情施教,以理育情

初中生由于其思想、价值观还未真正形成,因而对于社会的认知相当肤浅。因此,教师应当将投入更多的情感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切不可将自身的情绪带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应以真情感染学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后还应多同学生保持交流,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想法,通过因材施教使其接受并容纳自己,从而真正构建一个和谐及融洽的师生关系。例如,在生物课堂中引入生物圈时,可导入这类话题:“我们的家园如此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既有绵延不绝的喜马拉雅山脉,还有“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更有鬼斧神工的东非大裂谷。”在这样热情洋溢的引导下,学生面前将会呈现出一幅幅美丽逼真的自然景观,并不禁产生万千感慨。这样,不仅激起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更激发了其研究的兴趣。

3.3营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师可针对于具体的情感教育目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寻找合适的情感切入点,并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为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有“感”、有“悟”,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可兼顾其他学科,通过引入优美的诗文,或动听的音乐,或历史奇闻轶事等来营造一个趣味的生物课堂环境,例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一课中可引用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并由诗句进入教学过程,使大家仿佛置身于浪漫的诗文中,以便激发其探究生物奥秘的兴趣。

3.4生物教学内容应同生活相贴近

作为内容丰富、贴近人类的一门学科,生物学科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充分发挥“人”这一重要角色,同动物及其他生物相比,人的情感更加丰富,因此,进行教学时应注意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使中学生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认知线及情感线这双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并实现初中生物学习效率的大幅提高。例如,进行“微生物与人类关系”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霉菌培养结果的展示时,可能不少同学会表现出厌恶神情,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其讲卫生、勤打扫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4 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过程是一个充满爱心及需要倾注感情的事业,缺乏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情感教育过程中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是千千万万中学教师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为了成功地实现初中生物教学过程的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倾注情感,确保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逐步完善自身人格的发展,以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