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1 02:16: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职业素养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对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向上的思考
理论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占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我们对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点。那么,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工作实践反思的是,我们真正认识到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了吗?如果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我们真正彻底贯彻了与之相关的教育了吗?从现实情况看,答案可能不容乐观。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下,存在着一些片面重视属于显性职业素养的职业技能,忽视更重要的隐性职业素养的“一白遮百丑”现象。其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在执行中没能全面、深刻的把握它的整体内涵,出现了将职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的错位现象,错误地导致了对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异化、简化,自觉或不自觉中忽视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高素质”这一前提,导致了隐性职业素养培养不到位。结果,偏重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等“软实力”。学生发展没有后劲,缺乏持续推力。学生即使今天就业,明天可能就会下岗。当然,我们强调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反对“为技能而技能”的片面思想,并不是强调“为素养而素养”,忽视技能培养,而是“为素养而技能”,否则,会走上忽视技能的另一个极端。因此,目前,要得到用人单位对职校毕业生的充分认可,职业学校应该着眼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全局,并真正回归到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的轨道上来。
(二)对把握职校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内容上的追探
1.独立思维意识一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人们的一切职业素养难以真正形成。特别是当今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性等消极现象,使人们往往产生浮躁的心理和难以辨别下的盲从。让学生建立独立的职业人格,学会思考、辨别,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指导他们职业成长愈发必要;二是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职业教育要以人为本。职业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让人能够简单的生存下去,而是让学生生成性存在,个性得到发展,且是可持续发展,具有创造性。可以想象,不培养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是很难真正贯彻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充其量,我们培养的学生只是无内涵的、一时的“高级工具”,只能是被动式生存,不可能去主动适应甚至是创造的人;三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动态递升的过程,精神需求是人类更高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在赋予学生生存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关注他们的精神建构,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
2.法治观念法律是基本的道德,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两者关系密切。职业道德是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所以,培养职校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观念开始。试想,如果一个人基本的法律职业素养不够,不能遵守法律这个最起码的社会规则,还谈得上遵守什么职业道德呢?又谈得上什么职业素养呢?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越大。再者,社会的进步需要法治,进步的社会则需要具有法治观念的公民。增强职校生的法治意识,就是增强他们的权利与义务观念,相应的就会提高他们作为职业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这无疑会推动他们良好隐性职业素养的尽快形成。
3.自我反思意识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反思能激活思维潜能,凝聚智慧力量,推动个人前进的自觉性。特别是在浮躁的、功利化的社会氛围下,学会静心反思,才能不断自我进步,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创新,避免盲目自大,眼高手低。教会学生不断反思,使他们具有一个高度自觉性的、高素质的灵魂,是促使他们长期保持良好职业素养的精神保证。
(三)对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机制的沉思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逐步形成、逐渐完善的过程,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性工作,而且,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该由三方共同协作,实现“三方共赢”。仅就职业学校而言,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是学校哪个部门举办几个活动就能建成的。因此,职业学校忽冷忽热的各类间断性、运动式职业素养教育活动是不可取的。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春风化雨、和风细雨、潜移默化,不能暴风骤雨。功利性下,若追求以一时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长期性,必然是短视和短命的行为。为此,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重在长期建设,贵在坚持,不能省力气。职业学校应改变工作上不系统,缺少统一规划、部门协助的做法,构建完整的培养体系和协作互动的良好机制,职业素养培养遵循从职校生到准职业人,从准职业人再到职业人的递进式建设路线,创建环境美、校风纯、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生态氛围,使学生把职业素养稳定在行,固化在心。
二、基于职业素养之上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则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高职校园文化则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根基与不竭动力,并且在形成高职校园整体凝聚力、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将职业素养中的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当前各高职院校所积极学习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就有:“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每年都会由学校或各系牵头,组织带领学生到嘉定区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向烈士进献花圈。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进一步认识,明确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组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校园里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并深入到嘉定部分社区为社区居民免费维修电脑,帮助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亲身践行雷锋精神,培养自己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2.将职业素养中的技能培养融入校园文化。
2013年4月23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通信与电子信息系与英格索兰(中国)校企合作正是签约,一起培养“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的学生。英格索兰(中国)非常注重人才培养,致力于年轻学生的技能提升,这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实习平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这在全校范围内获得了积极响应。2014年9月,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2014上海电子商务技能训练营”,采用“全程企业授课、全课实操训练”的方式,开展电子商务的视觉设计、网页编辑、网络营销、网站运营等职业技能的培训与实际操作,在提高学生真实技能的同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商务流通系与上海云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零零狸网拍上海嘉定摄影基地”,开展网络营销、网站代运营、网站图片处理等服务外包业务,同时把真实企业任务引入正常教学环节,让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鼓励学生积累实践环节和管理过程中的职业技能经验。各系通过此类校企合作模式,既让学生在校园里积极储备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能在企业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学生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并将这股学习氛围带到整个校园。
3.将职业素养中的意识行为融入校园文化。
2014年6月18日,上海科学技术学院经营管理系与嘉定就业指导中心共同举办了“创业服务进校园———电子商务那点事”校园讲座,用生动活泼的方式、精练而幽默的语言为学生介绍了电子商务创业的有关知识,为学生传授电子商务创业理念、管理经验、创业技巧和流程,丰富了校园文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例如:在首届“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大赛”中,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通信系曹博蒙小组的“静音鼠标”、张波小组的“远程设备开度控制器”、机电系张玉涛小组的“两用两轮自平衡电动车”等,这些都激励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加上自身的实践技能经验,来培养创新思维及能力;在“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作品《谁来拯救失独家庭?———关于上海市J区失独家庭的调查与思考》荣获全国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教师除了日常课程的教学之外,还积极带领学生投入到如“红外光通信装置”、“简易照明线路探测仪”、“直流稳压电源及漏电保护装置”等与学生的专业职业密切相关的项目研发过程中去;在“2014年上海市大学生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大赛”的比赛场上,同学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扬团队分工合作精神,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按照赛场规则进行一轮轮的竞赛,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胜利的喜悦,更是坚强与自信,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和谐班级的标志
2.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学校的作用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内成长成才,学懂弄通各种文化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是要本。和谐班级就是要营造一种全员学习,相互学习,帮助学习的氛围,消除学生间成绩的差异,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均衡,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下形成比学赶超的热情,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每名学生都有极强的学习紧迫感。
2.2教师的管理威信度高
教师的作用即有教,又有育,学生的很多情感都是在学校和班级的集体内生成的,教师的管理威信度高,学生的成长就快。和谐班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师的威信度高,学生即能接受教师的管理语言,又能领会教师的教学内容。
2.3集体的团队凝聚力高
和谐出共识,和谐出共振。只有整个班级的思想是统一的,整个集体的意愿是一致的,整个班级的动作是协调的,才能称之为和谐班级。因此,和谐班级的核心就是团结,就是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3.班主任专业素养的作用
3.1做学生的主心骨
学生的主见尚未形成,做事缺乏责任感。因此,教师必须教育学生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又是不应该做的,学生遇到的事要有条有理的开展教育。
3.2做学生的知心人
学生最需要理解。要站在学生的一方,代表他们与家长对话,代表他们与学校对话,代表他们与社会对话,理解学生的短处,鼓励学生的长处,这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3.3做学生的变器压
学生的学习压力是不可避免的。班主任要做好调节工作,低压的要施压,高压的要减压,一张一弛之间保持学生褒有健康的学习心态。
4.班主任专业素养形成的要点
4.1相亲相爱一家人
教师要做学生的主心骨,与学生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团结一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要与学生交朋友。在班集体里,没有不能公开的秘密,选班干部要由学生选,选三好学生要由学生定,集体活动就是要集体参与,只有全员的参与与努力,才能形成集体的凝聚力。
4.2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灵魂,他们都应该得到尊重与关心。后进生也有独具的闪光点,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鼓励,给予关爱、给予引导,就不会出现学生间优劣的差异。有的只能是学生间智力上的差异,绝不会是人格上的差异,因此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特别是后进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4.3鼓舞士气,为学生减压
一方面可以利用班会轻松的形式,去讨论各种问题,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课间、中午、自习等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要加强对学生信心的培养,只要学生学习上有一点进步或其他方面取得点滴成绩,都要从有利于增强信心的角度给以表扬,不断增强他们的信心,减轻学习的压力。
4.4密切课任教师间的关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职业素养是完成和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意识、能力和知识的集合,反映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职业素养体现在职场上是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包括职业能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职业能力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而后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根据与我院建立长期合作的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对药学高职生工作情况的反馈信息,药学高职生的职业素养不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职业技能不专
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职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培养的最基本的技能,学生面向的是职业工作,注重的是动手能力,而根据企业对现实情况的反馈,部分药学高职生专业能力不突出,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等等,总体职业竞争优势比较弱,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
2.职业意识不强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我院药学专业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两年,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很多药学高职生在校期间的两年学习对专业了解不深,在第三年的顶岗实习中就有些手足无措,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还没有适应工作岗位和找准自己的定位。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职业意识。
3.职业道德不高
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学专业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提供药学服务的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具备药学服务相关的药事管理与法规知识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药学服务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尽量保证对病人的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且尽量降低总的医疗费用。但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只顾提升自己的营销业绩而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抛之脑后,偏离了药学职业道德。
4.职业态度不正
态度决定一切。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的等态度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药学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针对目前药学高职生存在的职业素养方面的诸多问题,找出正确的培养方式和方法,探索合适的培养途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已显得尤为重要。
1.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
我院药学专业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不断创新培养模式,现采用1.5+0.5+1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1.5即为期一年半的并行学习,0.5即为期半年的串行学习,进行岗前集中培训,最后的1即为期1年的在企业顶岗实习,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后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紧密对接,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工作现场,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共同不断加强药学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最终培养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中
专业教学是职业素养培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平台,在专业教学中,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不仅要重视课堂讲授的方法,更要重视通过职业活动来实现,这是由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决定的。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根据不同就业方向选择合理的课程体系,遴选教学内容。我院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对药学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做合一组织实施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将固有的重知识理念向职业教育重技能理念转变,以提高药学高职生职业素养,使药学高职生尽快适应技能型人才需求岗位。
3.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校园文化中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学院学生会、学院团委会、学院工会等不仅成立了中医药协会、粤语协会、登山协会、跆拳道协会等各种协会,增强了师生某一方面的特长和沟通能力,而且举办了如职业规划大赛、元旦晚会、迎新晚会、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中英文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我院秉承“励志、笃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弘扬百年办学优良传统,践行“育人为本,崇实重用”的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道路,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形成了具有职业素质教育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
4.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技能竞赛中
我院药学专业多次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比赛的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使教师将技能大赛的最新行业标准及时融入日常技能教学中去,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了药学高职生专业技能水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根本目的,就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进技能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当然,这种规模的技能大赛只有一项,若要真正全方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则必须举办各种技能比赛。如我院药学专业与益丰大药房合作每年举办“中药材展学会”评选出最佳解说员;针对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举办药物制剂不同剂型制作的技能比赛;举办药用植物鉴别技术中腊叶标本制作的技能比赛等,这些比赛不仅仅提高了药学高职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纪律观念不强。大学生活不象高中生活,管理没有那么严格,没有家长的督促,再加上现在科技的发达,单招生容易课上和课下沉迷于网络,造成手机不离手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和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3.自我意识强,喜欢标新立异。高职高专单招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喜欢穿时尚类的服装,喜欢参加社团的各类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但是由于父母的溺爱,造成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上涣散,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差,团队意识差和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4.职业意识普遍比较低,远远不能达到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笔者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走访、与在校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还可以,但是职业道德意识比较差。比如在职业选择方面,表现出对单位的工资待遇和工作地点的关注,进而出现高的工资待遇以及好的工作地点应聘者众多,而其他一些比较普通岗位却无人问津;在敬业精神方面,高职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意识也在不断下降,更在乎索取利益;在创业方面,高职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比较淡薄,其积极进取、吃苦耐劳、不懈奋进的精神在不断衰退。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特别是不愿意去农村和贫困落后地区就业。面对社会最需要且又适合他们工作的岗位无动于衷,甚至呈现一种消极抗拒、回避与漠视的态度。很多单招生是本着不得不来的想法进入高职院校的,对自己所学专业以及以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了解,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没有“职业”这个概念,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注重培养自身职业素养。因此,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高专单招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1.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理念,结合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群来改革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方案,形成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全面的考核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知识和能力目标,又要实现德育目标,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显性职业素养(即知识技能)的培养和隐性职业素养紧密结合起来。以酒店专业的酒店督导课程为例,酒店督导课程以酒店一线管理人员现实工作岗位环境为导向,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求设计课程标准,以行动导向为教学设计的原则,以“做中学,学中做”融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为一体的行动导向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专业能力,比如准确接受工作任务的能力;制订接待计划的能力;安排落实日常工作的能力;制订与落实培训计划的能力;与各方面人员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这样各个小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培养团队精神,掌握行业规范,分步骤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完成工作任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本课程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摈弃传统的以书面形式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形成教学过程、实际操作、理论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最终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⑴教师评定。主要从着装仪容仪表、程序完整性、情节合理、问题设置及处理、角色表演自然度、语言表达逻辑性、专业术语使用是否得当、组织纪律性强、灵活应对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
⑵组长评定。主要评定小组成员在模拟排练过程中态度是否端正、能否积极投入、踊跃参与,是否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⑶基础知识考核随堂进行。主要考查理论知识,注重基础知识与分析能力的考核。只有将职业技能训练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作为课程教学两条并行的主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将教书育人做到实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顶岗实习中落实职业素养教育
脱离了职业活动职业素养教育就像是鱼儿脱离了水,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成了“纸上谈兵”,很难有实际的成效。而顶岗实习无疑是在校生职业素养教育最直接和最高效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职业素养教育。我系拥有良好规范的三星级以上实体酒店三十余家,能够充分保证并满足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实训的需要。在校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酒店现场参与酒店的管理和运营,比如酒店的接待,摆台,人员安排,部门协调等,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等。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边工作、边学习,既提高了专业能力,又具备了企业工作经历,为今后工作缩短了上岗距离,提高了人才质量。学校教师会不定期地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促进共同进步,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把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实处,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改善护理人才结构
2.1提高学历医科院校应重视就业指导工作,鼓励护理专业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同时基层医院走进医科院校,为引进专业护理人才建立畅通通道。另外可定向培养贫困学生,也可借鉴WHO的措施,如有条件地定向招收有农村背景的学生,增加医学院校学生在基层实习的机会,为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等,引导我国的护理人才到基层工作。
2.2锻炼和培养年轻护理人员针对护士低年资人员多、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每月进行急救技术及常规技术操作等考核。同时鼓励年轻护士在工作中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判断性思维的能力。采用护理“老带新”的模式,新老护士加强交流,分享护理经验与体会,使护士道德素质和责任心得到全面提高。
2.3增加高级职称人数政府应在文件上增设基层医院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让基层护士看到希望。同时基层医院应加强科研意识引导和科研知识培训,鼓励撰写护理论文,建立健全科研保障制度,充分调动护士的科研积极性,为基层护士职称晋升创造条件,并提供晋升机会。
3减少护理人才流动性
3.1提高社会地位基层医院应转变观念,建立良好的护士管理机制。对护士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感受到在基层工作也可实现职业理想。组织优秀护士做现场报告,增强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
3.2提高薪酬待遇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护士薪酬待遇,真正实施弹性制的工资制度。重视护士的工作效益和态度,尽量消除聘用护士与在编护士的福利差距。增加对基层护士的补贴,特别在住房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护理人才。
3.3改善医疗环境良好的护理工作环境可使护理工作得到有秩序的开展,激发出更大的护理工作热情,基层医院应根据其服务职能、床位规模、服务人口数等合理规划建筑面积,增加绿化面积,合理规划和规范业务用房,增加制冷、供暖设备。通过自筹或财政补贴等措施购买先进护理设备。
二、目前财经类高职院校师资的现状
(一)缺乏教育理论的专业背景
大多数的财经类老师,更多的是在学习自己的本专业课程,对于教师岗位应该掌握的知识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尽管在取得教师资格证时,需要考《心理学》、《教育学》这两门专业课程,但是考试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行记忆,并没有经过真正的系统学习,在这一领域并没有专业技能。所以,对于学生心理、教学规律、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等专业知识方面都很欠缺。这种专业知识的缺失必然会影响与学生的沟通(这种沟通包括心灵沟通、语言沟通和知识沟通),这将直接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师队伍结构有局限
高职毕业的学生未来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于单位拿来就能用,工作拿来就能干。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学以致用。这样的就业要求必然导致教学要求的改变,教学要求的改变必然对老师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双师型”教师成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既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圆满教学要求。但现实情况是徒有“双师型”教师的名称是比较多,拥有专业的资格证书如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评估师等,但是大多数取得资格证书的教师,并不在相应的岗位上执业,因此,尽管是双师型教师但在实践经验方面还是非常欠缺。2013年北京高职院校做过调查,有专业资格证书的教师26.7%,有在企业从业经历的教师不足20%。教师实践能力的欠缺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教师工作热情不高
就目前招生现状而言,高职学生的生源较差。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自主性、学习认真方面比起本科学生有很大差距。俗话说“教学相长”这就导致教师在工作起来积极性较差。虽然身为是高校教师,但是比起本科教师还是很遭受歧视。同时,现在高校评职称时,导向是倾向科研,在教学方面中的教学课时、教学效果、学生评价等方面均不考虑。这样大多数教师为了评职称,埋头钻研课题、撰写论文,而在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很少,大家都不愿代课,都不愿当“教书匠”。很多学校都有课程排不下去的现象,学校纷纷花钱外聘教师。对于外聘教师而言,对于学生的负责程度就大打折扣了。
三、提高财经类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
创新型国家必然要有创新型教育,创新型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要与社会力量进行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平台,这样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走“产学研”的一体化道路。“产”就是建立在高校知识创新的基础上,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学”和“研”则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通过导师制聘请社会人士做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同时,通过科技孵化,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试验田。这样,学校和企业建立一个非常良好的沟通机制。
(二)加大培训力度
由于高职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有所缺失,学校要制定一个长期的培养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计划,让老师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鼓励教师多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培训让教师们由单一的教学型向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转变。考核是工作的指挥棒,要改变考核的风向标,考核体系多元化,充分调动老师上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样,老师真才实学才能让学生们真正受益。
(三)深化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在专业设计方面,应突破专业和行业壁垒,拓宽涉及专业,丰富知识结构,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形式方面,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外,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头脑风暴、专家座谈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除了本专业还可以讲解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来丰富学生的内心和知识结构。如:笔者在讲投资性房地产这一章的会计核算时,要给学生们讲解投资性房地产这一准则实施的背景,我国目前房地产的市场情况和与国外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为什么采用公允价值和成本计量两种共存的模式。在讲解无形资产中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时通过“研发支出”这个会计科目来核算时,先要给学生梳理,为什么准则要改变这一内容的核算。要给学生讲目前中国经济的现状,国家要实施创新型战略,要从“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产品的研发能力是未来一个企业、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在这样一个大经济的背景下,作为会计也要与时俱进。通过,这种形式的讲解学生不仅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也能够把所学到的各门经济课程融会贯通。我们在讲授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人文情怀。如:笔者在感恩节那天上课时,要给学生讲解感恩节的来历以及西方在感恩节的风俗习惯等。同时,还要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把第一课堂的内容有效的延伸到第二课堂当中,再从第二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中,融会贯通,达到完美的融合。
1.阅读在医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以及医学事业的发展,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同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样重要,是医学教育的题中之义。因此,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是医学教育者高度关注的命题。在探讨医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中,笔者认为,阅读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阅读有助于丰富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诚然,医学生的专业学习节奏紧凑,密度高、强度大,占据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容易禁锢思维,而且视野狭隘,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职业素养的形成。通过增加课外阅读,帮助医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同时,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之上,进行理解和推断,建构新知识并获取间接经验,从而开阔文化视野,扩展知识背景,从根本上改善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社会认知水平,引导医学生以辨证的观点、积极的态度对待从业环境、学业追求和未来职业的发展。可见,阅读对于丰富医学生知识、开阔其职业视野有着独特的作用。阅读有利于拓展思维,提高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从心理学角度看,阅读过程是一个思维加工过程,它使人原有的思维结构产生变化,进而形成高一级的思维结构,从而不断与外部世界相适应。可见,阅读有利于拓展思维,是培养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借助阅读训练,从根本上促进医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增强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这恰恰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过程中所孜孜以求的。阅读有益于颐养心灵,促进医学生精神成长,养成崇高职业境界。众所周知,医学生通过阅读,能更多地了解社会和历史以及人性的发展,间接地丰富人生经验,对社会与人性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更多思考和体会,从而增长智慧,促进精神成长,对理想有更多更高的追求,对现实更能明辨是非,逐步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就是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以及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各方面达到和谐发展,由此坚定职业信念,到达更高的职业境界。再者,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加之受社会功利性氛围的影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医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容易产生焦虑、功利、消极等负面情绪,影响其从医的职业态度和学习动力。而阅读是缓解焦虑情绪的一剂良方。正如科学家杨振宁说的,“读书不仅可以长知识,长学问,还可以防病,治病,养德健身。许多疾病源于不良情绪和行为,而读书是最佳的心理治疗。”通过阅读,颐养心灵,促进健康人格养成是十分必要的。综上所述,在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阅读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应树立坚定的信念,努力探索相关措施,使医学生通过开展阅读活动而终身受益。
2.培养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笔者曾经在本校针对医学生的阅读现状作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特别少,而且大部分都是浅阅读,收获不大。同时,多数学生都肯定了阅读会给自己带来美好的心灵享受。遗憾的是,多数学生反映,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很少在如何阅读方面给予引导。而这种现象,其实可以延伸到当前我国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的现状。因此,对医学生的阅读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旨在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和非智力因素工作能力,这是医学教育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强调优质阅读。在阅读内容方面,应包括涵盖各学科的经典书籍和优秀作品,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优秀作品。这类书籍能愉悦心灵、启发心智,有助于医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阅读方式方面,朱熹说:“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因此,应强调“阅读反思”,强调阅读者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自身阅读过程及自我的阅读理解进行再思考,同时提倡分享阅读体验,以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时间分配方面,应鼓励学生腾出更多时间进行认真深入的阅读并持之以恒。优质阅读使医学生能充分利用极少的宝贵时间获取更多的阅读收获。强调自主阅读。独立自主是医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成长过程中取得最大进步的前提。而保持阅读的独立自主,能确保思而不罔,学而不殆。因此,阅读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意识同样可以促使医学生获取最大的收获。学者何伟等人认为,阅读过程中,通过“阅读反思”,对自我理解的“批判”,能把握文本的深层次意义;通过“阅读批判”,对文本意义及其他批评者的“批判”,从而超越文本,更能体现创造性阅读的价值,在对自我经验超越的基础上,尽量能超越作品与作者,产生新见解,有效地提升医学生的思想深度和思辨能力。此外,在阅读内容选择、阅读时间安排以及阅读思考形式等方面,也同样应强调自主阅读。这能使阅读的功效事半功倍。强调开放性阅读。首先,学校有责任营造浓厚的阅读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纸质的和网络的阅读资源,创造安静舒适、随时随处可阅读的环境,经常组织专题讲座,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其次,通过树立新理念、采取新措施,倡导学生热爱阅读,畅谈阅读心得,围绕阅读开展交友聚会等活动。借助头脑风暴式的交流与碰撞,撞击出思想火花并取长补短,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收获更多有深度有广度的观点。这种开放性阅读,有利于促使医学生热爱阅读并蔚然成风,由此获益良多。
作者:邱秀华 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高教研究室
二、江西省儿童医院医疗医护人员执业环境的分析
1992年,我院担当了全省城市医院改革试点单位的重任。相继推出了专家门诊、优质病房、点名专家手术、点名专家会诊等改革举措,较好地满足了群众享受专家医疗服务的需求。2000年全院职工实行聘任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近年来,医院推出两项改革举措。一是改革门诊运行机制,实行上门诊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各专业科室派出,并适当扩大上门诊的专业技术人员量,以及实行专病门诊与专家门诊相结合的举措,使得各专业既有专家坐门诊,又有专科门诊,既满足了群众看专家的需求,又使一些专科疾患儿童得到专科治疗,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就诊需求,同时也为专科医师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二是引导收入分配向高风险领域、高技术领域倾斜。调整了急诊中心的分配和质量考评办法,增强了高风险领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医院现有31个临床科室(专业)、8个医技科室,有6个专业跨入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先进行列,2个专业列为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建设项目。截至2009年,医院有31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全省及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其中,研究发现的27种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被国家确定为世界首报核型,正式载入“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数据库”。我院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江西省儿童医院在岗工783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666名,占职工总数的85.06%,其中152名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名医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1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任南大医学院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有5名医学博士,25名中、青年科技骨干分别被省卫生厅、省人事厅等6个厅级单位确定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或被评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江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了满足江西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本省就医的需求,我院于2002年10月成立了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迄今为止,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实施先心手术2600余台,开展了20余项高精尖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达97%。全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应对冰灾、问题奶粉、抗震救灾、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我院上下顾全大局,挺身而出,果敢应对。尤其是在应对问题奶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面对每日数千人涌入医院检查诊治的紧张局面,全院职工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全力救治,圆满完成了问题奶粉患儿的筛查、救治工作,较好的维护了社会和医院稳定由于社会原因,当前的医疗环境较差,医疗纠风时有出现,给医护人员造成较大压力。由于没有限制挂号,门诊专家每日要接待患儿70至80名,病人多,医生很难做到也根本没有时间与病人细心交流沟通。有的病区经常出现病床使用率达200%,加床多,造成病区环境不好,病人难以满意,容易引发纠纷;而医护人员工作太辛苦,待遇偏低,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也时有不满意。
三、当前形势下医护人员思想状况及执业环境的改进举措
1.行风建设,组织、领导是关键
医院实行了行风建设责任制,健全一套完整的院、科两级行风建设领导机构。院一级有医德医风建设管委会,由党政工领导组成。由院长、党委书记任组长,设有行风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科室由科主任亲自抓,质控科经常检查、监督并处理群众的来访投诉,今年申请鉴定医疗事故二起,其中一起为三级五等事故,处理上访投诉事件20多起,办理率为95%。定期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工资,个人晋级升职,进修学习挂钩,与评比先进挂钩。建立了全院职工“医德医风档案”,每年对医务人员一次考核分析并及时通报。
2.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
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监督员所反映的各层面群众的意见,召开病人公休座谈会,征询住院病人及其家属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一面镜子,同时设立投诉电话,医德医风意见箱、举报箱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一旦有投诉和举报,即刻处理,给予满意的答复。实行明明白白看病,医疗费用一日清;推行病人选择自己满意的医生;院内杜绝药品回扣、红包,收受红包、回扣者将立即取消在本院的行医资格;并承诺:如有举报,一经查实,给予10倍的奖励。由于这一承诺,一方面是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一方面是对本院的医护人员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密切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取信于民,净化了医疗环境。
3、加强门诊建设,方便病人就诊
首先,在门诊大厅设立分诊、导医咨询服务台,病人选择医生宣传栏,就医指南,指示路牌,及医院各科室分布图。导医人员对年老体弱和急、危、重病人在就诊时有人陪医、陪检和帮助办理各种手续,保证病人能及时正确就医。其次,实行无假日门诊,做到节假日门诊各诊室不关门、不停诊,为病人提供优良服务。实行每个门诊病人必须书写门诊病历和首诊医师负责制,如三次不能确诊者即请专家会诊。增加挂号窗口,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简化划价、取药的繁琐环节,使收费更加准确。门诊大厅设病人接待中心,病人一到门诊,所有问题都可以由中心来帮助处理,答疑解难;建立全程服务和导诊制度;开设简易门诊,方便小伤小病患者诊治及时解决矛盾,有效地提高门诊服务质量。
4、重视急诊,急救工作
加强门、急诊工作的管理,由一名副院长专门负责门、急诊工作,配备1名副主任医师负责业务把关。急救中心医生、护士值班实行双班制,实行24小时应诊,如有急诊病人能够及时出得去、用得上,加强了院前急救工作,开通免费120急救电话,配备了较齐全的抢救设施,建全各项急诊抢救制度、职责,建立“绿色生命通道”提高了急救医疗反应速度,抢救成功率大幅度提高。做到接诊后5分钟内出诊,院内急诊会诊10分钟到位,使病人得到“快、准”处理。急诊实行先诊病、处置、入院,后挂号交钱、办入院手续的便民措施,确保急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5、向全社会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二、普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我校实行寄宿制,因此,调查表发放在晚自修时间由各班联络员进行发放和回收。除因病因事请假的11名学生未参加调查外,其他1024名学生的调查表均回收上交。课题组对回收的1024份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为更好地体现数据的准确性,尽量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实验班、普通班的分类统计。
三、结论与讨论
1.从意志品质和领导能力来说,实验班优秀率高于普通班。“决策能力”一栏,普通班A等为26.08%,实验班A等为30.43%,相差4.35个百分点;“抗压能力”一栏普通班A等为34.78%实验班A等为60.86%,相差26.08个百分点;“坚韧性”一栏,普通班A等为52.17%,实验班A等为56.52%,相差4.35个百分点。“决策能力”、“抗压能力”、“坚韧性”更多体现的是意志品质和判断能力、执行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班学生的优秀率数据更高一些并不奇怪,但差距并不大。学校在遴选实验班学生时,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诸方面有严格的要求。事实上,政教处、值日老师平时检查数据表明:无论是寝室教室的纪律、卫生、安全,还是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上,实验班学生整体上都高于普通班学生。因此这三个项目,普通班学生的自我评价低于实验班学生,即便数据略有偏差,也基本能说明问题.
2.普通班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自我评价过于乐观。在“责任心”一栏,普通班A等为82.60%,实验班A等为60.86%;“执行力”一栏,普通班为A等为52.17%,实验班A等为30.43%;“诚信”一栏,普通班为A等为86.95%,实验班A等为82.60%。这几个栏目,普通班学生的数据都明显优于实验班,优良率要高于实验班学生,平均高出14.01个百分点,而其他12项指标普通班优秀率也要高于实验班。普通班学生的职业素养貌似高于实验班,其实在乐观的背后,是普通班存在认知误区。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未来人生发展与当前职业素养联系的认识问题。对未来人生发展很少思考,认识懵懂,对自己现在的素养、学识等实际问题,很少会正视。由于很少理性思考过自身的职业素养、学识能力存在哪些缺陷,自然不知道应该重点培养自己哪一方面的素养。与之相反,对未来人生有过较深思考的学生,会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会着意培养。于是,实际表现比较低下的学生,认为自己做得不错;实际表现不错的学生,却认为自己还不够好。我们选取各项自我评价数据最接近普通班平均数据的207班,从政教处调取“勤学、卫生、纪律”三项竞赛累计表比照,发现其每月的三项竞赛都在年段中等偏下的位置,与职业素养自我评价数据明显相反。三项竞赛扣分的原因,基本集中在同学吵架、垃圾没有及时清除、上课睡觉、晚就寝聊天、忘记值日、没有及时关灯、床铺杂乱等。出现这样的反差,根源在于学生对自己的不同要求:素养越高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越高,自我评价更严格;素养不很高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自我评价盲目乐观。调查数据恰好说明普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急需我们正视,并设法予以整体提高。唯有这样,普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才有现实的可能。
四、面对现状,学校应该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有:声乐、器乐、舞蹈、创编和改编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等等。术业有专攻,音乐教师的特殊性就体现在他(她)的专业特长中,如果一位音乐教师对所教的歌曲不能完整的有表情的范唱,不能拨弄一两样乐器,不能组织课外艺术活动的话,很难想象,他(她)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立足,学生也很难信服这样的音乐教师。现代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如果盲目的依赖课件、音响等一些硬件设施,这就成了本末倒置的做法。音乐教学属于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教师生动的范唱、演奏、表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创设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才会在心中播下真正热爱音乐的种子。
(二)优良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笔者在课堂上曾设置过如下的教学环节:课前五分钟的才艺表演;让舞蹈、情景剧进入课堂;开设“流行风———流行音乐赏析”;搞班级音乐会;鼓励学生写音乐随笔,并将他们当中的优秀作品在音乐网站专栏上,歌曲创编等等。实践证明,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卓有成效的。
二、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修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在音乐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当你把所讲的内容巧妙的与时代背景、民族性格、风土人情等知识联系起来,再加上教师准确流畅的表述来分析音乐作品时,学生总是乐于关注的,同时,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例如,在欣赏《华夏音乐之光》这一课时,可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脉搏,衬托出民族音乐的时代特征。又例如,在学习《音乐和民族》单元时,从民族性格、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的角度来区分各地民歌。这样一来,通过比较的方法,学生不仅了解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还透过音乐开阔了思维,理解了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基牢易建厦,沙地筑塔难”。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专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良好的文化水平的积累和铺垫,音乐教师的艺术水准才能水涨船高。
三、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学习意识
有句话说的好:学生永远是新的,如果教师停步不前,必会遭到历史的淘汰。音乐教师需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学习兴趣,及时研究音乐教育的最新成果,参加各级各类的参赛课、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向同行和专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善于将新知识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要向同专业的老师学习,也要向不同专业的老师学习,例如在执教欣赏《音乐和诗歌》单元时,可以向语文老师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方面的知识。执教欣赏《音乐和时代》单元时,可以向历史教师讨教相关知识,如此给予学生宽广的视角和思维空间,方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善于向学生学习,这是一个能使自己“事半功倍”的教学资源。学生是一个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他们的思维可以讲是一种永不衰竭的“活性资源”。教师不妨将时间、空间适当的留给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从“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变成“一枝被点燃的火把”,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吸收到大量时尚新鲜的元素,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