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技创新的论点

科技创新的论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01 10:01: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科技创新的论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科技创新的论点

篇1

关键词: 服务;服务科学;智能电网

Key words: service;service science;smart grid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022-030

引言

近20年,通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及应用在各行各业日益普及。然而,目前的电网是按照模拟技术设计的,适应不了数字化社会的需要;同时在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发展的今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将“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建设作为新的发展方向。

1 智能电网及其发展

1.1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基本思想就是期望通过一个数字化信息网络系统将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通过智能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和能源利用的安全性,同时降低能源利用的成本并保护生态环境。

美国将智能电网定义为七大特性:自愈、互动、安全、提供适应21世纪需求的电能质量、适应所有的电源种类和电能储存方式、可市场化交易、优化电网资产和提高运营效率。中国电力科学院有关专家认为,智能电网包括电网和变电站设备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和通讯系统与一次电力基础设施的高度集成;具有先进的报警和可视化技术、高度动态的实时调度、监视和控制系统;电网具有自愈能力;融合了需求侧管理技术、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应用了先进的表计计量设施等。

综合来看,智能电网实质上是以先进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和高级元器件等为基础,通过引入新的通信、自动控制和其他信息技术,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整合系统数据,实现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最终达到电力网络运行更加可靠、经济、环保的根本目标。智能电网一方面通过终端传感器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即时连接的网络互动,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整体性地提高电网的综合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整合,平衡电力供应缺口,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

1.2 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 随着世界电网向智能电网的方向发展,我国已经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现已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在输电领域,多项研究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配用电领域,智能化应用研究也正在积极探索。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年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宣布了建设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等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通过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实现多元化电源和不同特征电力用户的灵活接入和方便使用,极大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幅提升电网的服务能力,带动电力行业及其它产业的技术升级,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

目前的智能电网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的创新以及电网运营管理技术上的创新。然而,电力企业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企业,其主要目标之一应是向社会提供优质的电力和电力服务,智能电网所做的研究和工作应朝着更有利地促进提供电力服务的方向发展。

篇2

信息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正确使用电脑及电脑网络(目的在于德育引导,让学生改变观念,用电脑来帮助学习者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吕淑汀说:“课堂教学关键解决一个‘活’字”。课堂求活忌沉闷,同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精心营造教学情境、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吸引住所有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学生只有兴趣高了,才会积极参与、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造的舞台。

二、细心引导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的基本内涵是“信息处理能力”,即恰当地选择信息工具,主动地利用信息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让学生从不同渠道如图书、上网查找,主动采集当前的热点信息、焦点信息、时尚信息等,学生收集到生日方面的信息如:同学、父母、老师、朋友、祖国生日等;收集到节日方面信息如: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国庆节、中秋节、元宵节等;收集到爱心方面信息如慰问、庆贺、寄思、倡仪等。通过共同展示交流,共享信息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引出本课新知识:输入文字、文字工具的使用、文字的修饰。

三、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中强调: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方面,应突出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是否突出教学重点,成功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感性材料,形成一个活跃“思维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得以结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一门理想的学习认知工具,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学习、在线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课堂上,通过分组教学系统,及时而高效的反馈学生的自主提问通过这些方式,多途径学习,交互式学习,多维角度构建知识。在交互式课件设计中因材施教,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供学生选择回答,在资料库中,存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内容,让学生点击选择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人机之间、生生之间、师与一生之间、师与多生之间多层应用。在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体现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学习活动灵活多样性,知识可以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图形等多媒体表现出来。不单单实现对知识点的准确掌握,还能进行合理的知识迁移,对新知的运用做到触类旁通或是举一反三。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良好的知识的迁移能力。使新知综合运用于实践创新之中。

篇3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面向全体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的科技竞赛,它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也是集中展现我国中小学校园中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所取得的优秀成果的一种形式。创新大赛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有效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并能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从而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素质,激发学生的潜能;并能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整体技能与素质,进而有效地推进国家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 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内容

现有的科技创新大赛主要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两个板块。活动内容也主要分为:竞技类活动和展示型活动两个系列。

1.竞技类活动

竞技类科技创新大赛汉族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竞技类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因为有赛事结果为依据,所以有很多分类形式,主要包括如下:按项目申报人数分(个人项目、集体项目);按年龄段分(小学项目、中学项目、高中项目),其中小学中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通常会按研究学科分(生命科学、技术与设计、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等),中学中举办的科技创新竞赛则通常会按研究的学科进行分类(如数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物理学、植物学、工程学、微生物学、动物学、医药和健康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科技辅导员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通常会按照项目的类型来划分,大致分类如科技教育方案(科技教育教学以及科技教育活动)、科技制作类(包括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五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教制作项目)、科技发明类(包括外观设计项目、发明项目、实用新型项目三种)。

2.展示型活动

这类活动通常包括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以及科学幻想画展两大类。(1)科技实践活动:指青少年围绕某一主题,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的名义,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展开的、具有一定科普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综合、群体性的科技实践活动。(2)科学幻想绘画:指少年及儿童充分展开想象,畅想未来的科学发展状况,展望未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情境,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参与者常为5~14岁少年儿童参加。

三 科技创新大赛的评审标准

1.“三项自主”的原则

第一,自己进行选题策划:即选题必须是由参赛者自己经历发现、筛选的过程,然后自主提出的。

第二,自己对选题进行设计和研究:参赛作品中的创造性的贡献必须是由参赛者本人进行构思,并自主完成。支持主要论点的论据也必须是参赛者本人通过有效的研究手段(观察、考察、实验)亲自获得的。

第三,自己完成选题的实践过程并撰写出来:参赛者本人必须参与到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

2.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

第一,新颖性:包括对选题的独创程度、先进程度、新颖程度的规范,以及技术水平与难易程度的要求。

第二,科学性:包括对选题及其成果的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其中包括科学理论的可靠性、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等。

第三,实用性:指该项发明和创新技术其中包含的可以预见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其中包括课题研究及该项论文的应用意义、影响范围以及推广前景。

四 教师如何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

1.指导学生自主选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关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选题应贴近现实生活,体现出创新的思维,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这样才能符合科学和社会发展需求。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改造学生身边的物品等废物制造活动,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在这种改装的过程中,一项项发明创造也就产生了。

引导学生多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提出疑问。青少年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找出原因,从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钻研的兴趣。

篇4

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学校提出的“善美立校求真育人”的办学理念,更好推动我校科技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法,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学校决定开展以“体验、创新、成长”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活动周。

二、活动目标和要求:

(一)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2、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践大教育思想理念。

(二)活动要求:

1.师生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又要注意参赛项目的数量、质量。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和个性特色。

3.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围绕活动主题,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

三、组织机构:

组长:林海燕

成员:全体科技辅导员及班主任。(具体工作分工见附件)

四、活动内容:

本年度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创新活动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科普宣传

1、让每一个学生读一本科普书。(每班一份手抄报)

2、让每一个学生看一部科普电影。(2张照片)

3、每个班出一期“科技就在我们身边”主题黑板报。

(二)科技实践

1、学校组织一次学生科普知识讲座。

2、开展一次我是小小科学家作品演讲(科技创新获奖学生)。

3、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每班3份)

(三)科技比赛

1、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每班4个作品)

2、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每班不少于5幅)

3、纸飞机距离挑战赛(每班6人,男女各3人)

4、趣味魔方挑战赛。(每班5人)

五、赛事及活动时间安排

(一)、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创新发明比赛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重头戏,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力争有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小发明作品不断涌现,尽可能爱护、保护、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忽视、冷漠、不以为然地看待学生的奇思妙想,真正做到开发学生潜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还要求学生之间必须有合作、帮助、协作、友爱的团队精神,并能保证学生在团队内各尽其才,各显所能,获得个人和团队的同步提高。

各班主任要对小发明、小创造有爱好,并且有较好创作基础的学生要做到针对性的辅导,让这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特别是对节约、能源现象)有更深的理解,在理解生活常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对现有的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

创新作品评审原则

将按照“三自”和“三性”原则进行评审。

1. 自己选题: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提出、选择或发现的。

2. 自己设计和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构思、完成。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

3. 自己制作和撰写:作者本人必须参与作品的制作。

4. 创新性:指项目内容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设备或工具的设计或使用方面的改进和创新,研究工作从新的角度或者以新的方式方法回答或解决了一个科学技术课题。

5. 科学性:指项目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的合理和正确性,依据的科学理论的可靠性等。

6. 实用性:指项目成果可预见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研究项目的影响范围、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二)、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

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内容应为少年儿童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利用绘画形式表现未来人类的生产、生活情景。参赛作品的画种、绘画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作品尺寸规格为4开。

评审标准:想象力:作品选题的新颖程度和创意所展现的想象力。科学性:作品主题思想与科学技术相关。绘画水平:作品创意的画面表现力,包括画面设计、色彩处理和绘画技巧。

(三)、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表格见附件)

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旨在鼓励青少年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用科学思维和创意设计解决方案,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作品要求

1.作品内容应是针对生活中或科学技术领域中某一个问题所提出的创新性科学设计或解决方案。

2.作品主要以文案形式说明创意,内容应包括对问题的描述、相关背景综述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的设计模型、解决思路、方案等。可附加设计图或图片。须包含图标或图注。

3.作品内容应为申报者本人提出,文案和设计图等应为本人撰写制作,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4.作品中内容不得仿冒、抄袭或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及著作权。

评审标准

(1)创新性:选题独创,设计构思新颖,解决问题的思路或策略有创新。

(2)科学性:解决方案或设计采用的是科学方法或选题属于科学、技术或工程问题。

(3)实用性:选题应有生活实际或科技发展需求。

(四)、纸飞机距离挑战赛。(规则另附)

(五)、趣味魔方挑战赛。(规则另附)

六、奖项设置

小学组一等奖10%,二等奖15%,三等奖20%

对于指导学生参赛获奖的老师,根据学校考核方案,给予相应的表彰。

七、人员及时间安排:

各班班主任要充分的利用十一长假,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八、器材准备:

1、50米的米尺,A4白纸、魔方、4开绘画纸。

篇5

在这里,我们介绍两种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一、归纳法的使用与例证

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更多的侧重于归纳法。

以2011年广东省高考试题36题为例。

材料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目前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原有竞争优势日趋弱化的挑战。如果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国或地区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10分)

运用归纳法具体解题方法和过程:

第一步:方法的定位和确定。试题的设问没有给定一个特定的(微观具体的或者中观类)知识要求,只是给予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因此,需要使用的是归纳法。

第二步:阅读材料,对材料进行分层,找核心词。

材料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讲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进。第二个层次讲中等收入陷进的表现。

试题给予的核心词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产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优势减少、经济增长缺乏新动力。

第三步:链接教材语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教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生产成本上升——教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和管理提高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耗向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劳动密集型优势减少——教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推动企业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缺乏新动力——教材语言: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

第四步:答题。根据上述链接自然生成答案。

二、演绎法的使用与例证

演绎法─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在演绎论证中,普遍性结论是依据,而个别性结论是论点。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相反,它反映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关系。

以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 2011年37题哲学试题为例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

第一步:定方法。(略)

篇6

一、新旧制度学派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二者关系的不同

理解

自从熊彼特( 1912) 提出“创新”理论为核心的动态发展理论以来,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制度经济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理解。

以凡勃伦等为代表的旧制度学派坚持技术变迁决定制度变迁的观点,将技术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动态因素。凡勃伦指出:物质环境( 技术) 决定制度,因而制度必须随着物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就其性质而言它就是对这类环境引起的刺激发生反应时的一种习惯方式。而这些制度的发展也就是社会的发展;物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制度同过去的环境相适应,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天天都在变化的环境( 技术):制度具有保守的倾向,除非是出于环境的压迫而不得不改变,一般总是无限期地坚持下去。凡勃伦强调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但他并不否认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他认为,制度的创新一般会促进技术的进步,商业制度导致新技术的引进,导致新技术在私人利益而非社会利益基础上的

利用。

诺斯1973年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认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当然,有效率的组织的产生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产权以便对人的经济活动造成一种激励效应,根据对交易费用大小的权衡使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实现经济增长,那就是因为该社会没有为经济方面的创新活动提供激励,也就是说没有从制度方面去保证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应该得到的最低限度的报偿和好处。”诺斯通过对经济史中两次经济革命的重新解读,对产业革命是技术进步的结果的论点提出质疑,认为只有制度变迁才是历史演进的源泉,充分论证了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以及产业革命的决定性作用,他强调改进技术的持续努力只有通过建立一个能持续激励人们创新的产权制度才能提高私人收益,产权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任何国家的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和进行技术创新时都离不开有效的产权制度。

同时,新制度经济学并不否认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的影响,认为技术创新对改变制度安排的收益和成本都有较大的影响。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技术和制度是由某些共同原因所决定的创新过程。

二、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的市场制度视角分析

就竞争性市场制度视角而言,市场制度在技术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纳尔逊十分强调市场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他认为市场经济的技术创新制度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力,它的多元化是对付技术创新内在不确定性的唯一有效办法。

我国学者柳卸林也指出,市场制度最大的功能,在于自发地培育创新,使技术创新成为一种自组织过程。他认为市场本身便是一个创新过程,它能够自动地使企业或个人甘冒创新风险,通过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市场制度的最大功能在于形成了一种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竞争环境,从而大大提高创新的效率。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国防工业很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国防工业进行市场化改革,首要任务就是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把国防科研生产单位转变为具有独立利益的市场竞争主体。实行军民融合,就是要建立军品与民品生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自成体系, 条块分割”的局面, 实现市场功能和计划功能的有机统一。军民融合,要求非军事专用的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把眼光转向更为广泛的市场,民用企业也可以更多地进入国防工业领域,与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展开公平竞争。这就要求在国防工业的市场化改革中,必须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国防工业科研生产领域,扩大军品市场的竞争范围和程度。竞争压力的增强和追求利润的动机会促使形成一个竞争性的环境, 大大提高创新的效率,从而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此外,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法人地位所带来的追求利润动机,还将促使其更多地将可以转为民用的技术通过自我发展或技术转让的方式应用到民用领域,而民用高新技术企业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蓬勃兴起,它们机制灵活、起点较高、重视高新技术的开发,可以将其比较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国防工业领域,及时有效地为军工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弥补军事装备技术出现的断层从而加速技术创新扩散,使技术创新的潜在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军民融合有助于国防科技工业市场结构合理化,有利于国防科技工业乃至整个国内产业界的技术创新。

三、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的产权制度视角的分析

以激励性产权制度视角而论,激励机制的形成,依赖于产权制度的安排。技术创新通过重新组织生产要素和生产经营系统,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供给或建立新的企业组织,这一过程的实现依赖于与创新有关的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从而离不开激励。正如布罗姆利所说: “任何一个经济体制的基本任务就是对个人行为形成一个激励集,由此鼓励发明、创新和勤奋以及对别人的信赖并与别人进行合作。”产权制度之所以最能够给创新者以刺激,在于它直接规定了创新者与创新成果之间的所有关系。因此,有关创新主体与创新成果之间关系的产权制度就成为激励创新主体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

目前, 我国国防科技创新的主体资源总量不足且结构单一,没有真正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由国家投资并所有, 军工企业、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和个人仅仅是国防科技创新的直接生产者,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没有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利益主体。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使产权结构由一元结构向多元结构演进,可以充分调动各级投资者与生产者的积极性,使国防科技创新资源植根于整个社会。成功实施军民融合的关键就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不断调整国防工业企事业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明晰责权问题,把军工科研生产单位转变为具有独立利益的市场竞争主体,提高军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从而提高国防工业的总体效益。国家依靠国防科学技术提高整体竞争力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国防科技的军民融合程度,这需要促进国防科技成果在国防科技创新主体间的交易和应用。由于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成本较高,国防科技面临较大的外部性。科斯认为在交易成本为正的情况下,初始的产权界定就会影响交易效率,也就是说明晰的产权界定可以降低外部性和交易成本。因此,包括有形资产产权、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在内的产权制度的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将给我国军工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根本而持久的激励,从而促进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持续提升。

四、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的市场困境和制度障碍

军民融合技术创新是在一定的制度背景下进行的,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军民融合不仅需要军民技术、经济兼容,也意味着体制兼容。然而,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军事科技资源、军事科研活动相关制度安排与民用科技资源、民用科研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反差,如产权制度、配置机制、价格机制、科研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因此,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是一项涉及多因子、多目标、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第一,背景的复杂性

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首先面临着制度层面的路径依赖。军事科技资源开发中的军民融合涉及到军队科研单位、民间科研单位以及政府的方方面面,相关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成为构建军民相容的制度安排的主要障碍。首先是军事科研单位由于在科研设备、科研项目、科研人才等方面的沉积成本和互补效应,军事科研活动更愿意在原有基础上投入人力与物力,而不愿改变让民用企业参与其中破坏原有的状态与平衡。其次是民间科研单位在市场体制下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民用科研单位未必能够迅速树立起军事科研的保密意识、质量意识、时间意识、服务意识。再次是政府在军事科技资源的军民融合上政府发挥着制度供给、决策规划、组织、协调、激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势必要求改变原有的决策方式、管理模式,打破原有的资源配置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

第二,主体的多元性

军民融合不仅涉及微观层面的军民科研单位,还涉及到宏观层面的政府与军队,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导致在制度变迁的目标模式选择上以及在制度的运行上难以协调一致,可能面临着较高的制度寻找成本、设计成本以及实施运行成本。在一定意义上军民制度相容的实质是彼此体制、管理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制度趋同,同时涉及军队和地方现行科研资源运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调适问题,即军队应借鉴、利用民间较为灵活高效的科技资源的开发、配置与使用制度,民用企业应能适应军事科研对保密、质量、服务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军民融合不仅需要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与调适,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需要修改或废弃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及时制定一些新的法律法规。

总之,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讲,军民融合就是要打破军民分割的技术创新体制,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军民融合的状况及其效率取决于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的效率。因此,军民融合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范畴,更是一个制度范畴,它涉及一系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以及它们的实施机制耦合而成的制度体系的变革。军民融合之所以能够促进技术创新,从根本上说,就是与军民有机联结相适应的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变革能够推动技术

创新。

参考文献:

[1]拉坦.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 载[美]R. 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J].上海:三联书店,1991.

[2]袁庆明.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分析[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道格拉斯·诺斯. 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9.

篇7

在五四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能力是运用理论知识,在科学、艺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创新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技能,大学生如何能更好的将自身的创新能力应用到实践中去,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来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可以具体从三条战线中出发。第一条战线即创新意识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前提和条件;第二条战线即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是判断推理敏捷,概括综合准确,分析思考深刻,联想想象新奇的高级智能思维方式,它是增强创新技能的核心;第三条战线即创新技能是指创新主体在开展创新活动时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包括信息加工技能、动手操作技能、运用创新技术的技能和表现,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这三条战线是层层递进、紧密联系而且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一、创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

在高等院校中,对于大学生学习期间学生自身创新意识的激发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所在,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教师只有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实现预期目标,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创新一般是指通过独特而新颖的思维,从而发现和产生前所未有的结果。

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独立思维而产生的思想、见解以及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只要对于本人是全新的就应该是创新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新问题、想法,推陈出新,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做。

对于教师而言,创新教育理念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展现学生个性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的求知欲;第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创建有利于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轻松的学习氛围。

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获取通过实践教学进行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课堂理论教学是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讲授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学科前沿的信息、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等。介绍本领域研究的重大意义和科学价值,借以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要营造一个宽松、愉快、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与辩驳。激励学生产生新意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授课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问题如何提出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有哪些,最终如何解决。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出具体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大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增强实践教学效果,使学生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自己摸索、推敲和推导,互相交流,相互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强制性”教学活动变为“主动参与型”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强化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和对科研创新的兴趣,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从而获得真正的创新意识。

二、完善教学体系,强化教师在实验探究上的导师作用,搭建学生的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高校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他们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过程和学生创新思维的搭建。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者,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的潜力,承认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因此,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教师,便成为当务之急。

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导师教授们要起到更大的作用,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还要使实践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应该以现有实验为基础,在导师教授们的悉心指导下,逐步形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多种方式共存的导师指导下的实践教学体系。特别要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层次,注重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减少传统验证型实验的比例,增加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将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先进性,形成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由导师们主导下的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实施以及实验结果与分析等完整流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导师们将学生推向实验的主置,由学生自主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教师们只提供实验材料,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设计性实验从根本上属于小的科研训练,教师们在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强化实际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科研实验的兴趣,从而使教师们的导师作用起到最大化的效果,最终极大地促进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加大对学科竞赛为主要平台的多元化实践教学的投入,增强学生创新技能

作为增强学生创新技能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应该积极广泛地参加以学科竞赛为主要平台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毕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 “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大赛等专业学科竞赛上,通过积极参加这些学科竞赛的科技创新活动,能能很好地激发大学生崇尚科学、勤奋学习、迎接挑战的主动性。

因此,在高等院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鼓励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对深入开展创新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更进一步的说,高等院校在此基础上更可以积极倡导大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建立和规范大学生科研立项制度,将科学理念尽早植入学生心田,让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拓展视野。在学生实施科技创新项目过程中,指导教师将自己丰富的科研经验传授给学生,并划出部分科研内容由学生自行探索,自行设计试验方案,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提炼和升华,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对增强创新技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必须营建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应该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并行,鼓励百花齐放。因此,实践教学要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院内与院外相结合、培训与竞赛相结合等不同途径,寻找多种实践教学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科技制作、项目研究。所以,切实贯彻和积极广泛的参加以学科竞赛为主要平台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真正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技能。

参考文献:

[1]刘兴亚.以市场为导向迎接大学生就业挑战t-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3,(3).

[2]邓晓丹,孟桂云.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瓶颈与职业素质养成[J].高教研究,2007,(5).

[3]王章豹,刘光复,吴玉程.强化工科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11.

[4]水恒福,姚文锐。吕民.化工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fJl.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0一22.

[5]孟春,郭养浩.加强科研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化工高等教育,2006,(1):96-97.

篇8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网络环境下医学科技的查新质量,以提高医学科技查新工作质量。方法 从怎样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如何提高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技能,提高查新报告撰写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通过分析交流,可看该所出查新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均能够检索到最新的医疗资源,为自身发展及医学宣传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结论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大环境下,医学科技查新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信息咨询,它不但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而且可以强化社会的情报及技术创新意识。做好科技查新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提高自身素质,在自身素质过硬的基础上提高对于科技查新工作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医学技术选题、立项以及成果鉴定等可以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理论支持,并且可利用现有丰富网络信息,更加有力的推进医学进步及科技创新。

[

关键词 ] 网络环境; 医学科技;查新质量

[中图分类号] R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47-02

[作者简介] 杨艳(1977-),女,四川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互联网作为联通全球的一个巨大信息网,集合了世界范围内的丰富信息资源。医学信息作为网络资源的一个重要成份,数量大内容多。这些网络资源的共享在很大的程度上有力的推动了医疗进步[1]。医院的科技查新人员通过不断的查新学习,丰富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为了探讨网络环境下医学科技的查新质量特做此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服务的20名科技查新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在24~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2±1.4)岁,所有查新者查新经验均在1年以上,通过交流,分析现阶段的医学科技查新质量。

1.2 方法

从怎样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如何提高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技能,提高查新报告撰写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2 结果

通过分析交流,可看出该所查新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均能够检索到最新的医疗资源,为自身及医学文宣传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源。

3 讨论

3.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得到普及发展后,各种数据繁杂,各式各样数据库编程、五花八门的检索方式给查新人员造成了很多的困扰了一定困惑。因为专业分类不同,有很多的专业数据库在网络上分享,但是查新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也不能熟悉掌握各个专业的信息,因此会对其检索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具有关统计学显示使用率较高的万方、维普、清华同方等数据库医学信息重复率超过80%,所以查新人员要对各数据库有明确的了解,熟悉利用搜索引擎,做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充分发挥网上免费数据库的作用,作为专业数据库的补充[2]。

3.2 提高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技能

3.2.1 准确把握查新要点 在接到查新要求之后要对主要技术内容、目的、查新要求以及查新

关键词 等做好充分的了解,在领会查新课题的实质及需要的深度及范围后,充分使用各种网络工具,通过不断的与用户交流全面了解课题内容,完全理解课题的内容并吃透后找到课题的关键,利用高频词、

关键词 、主题词作为检索依据,提高检索准确率。

3.2.2 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搜索方式越来越多,现代医学数据库及网上的各类信息种类多,且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搜索方式,在使用这些检索工具进行搜索时,要对不同检索工具的编排、体例等有详细的了解,全面熟练的知悉其优势功能,操作特点及用法,在实践时可以选择同时使用不同的检索手段以充分的利用各检索方式的优势,快而准确的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医学课题较综合性课题查新更容易选择数据库,但是如果选择不适当也会给查新带来很多困难。所以在进行数据库选择时,要充分注意到学科的专业范围与检索课题相吻合。外文文献检索数据库有Meline/pubMed等,中文文献检索可选CNKI、VIP以及万方数据库等。查新内容如果与产品及成果类有关,则在可以参考课题的需要,查新时即可加选其他数据库,如专利成果类数据库、网络搜索等,使用搜索引擎与其他信息资源作为补充,扩大检索的范围,提高检索的准确度,防止漏检[3]。

3.2.3 在进行检索时要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 在目前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查新人员在进行数据库资源检索,对检索的方式及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检索时涉及的检索内容、手段、字段、结果等都不尽相同,所以这些复杂的条件就要求查新人员要对所查询的数据库的特点充分的掌握,针对所要查询的内容的不同选择与其相同内容的数据库,并按其所使用的数据库特点来做好检索计划。网络环境检索方式下何种检索策略能够优化检索的过程,对于检索的准确行及全面行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检索文献时,查新人员要做到对课题的中心思想充分理解,按照检索需求选定相应的检索词。在检索时要对用户提供的检索词进行有效的判断,尽可能使用医学主题词,若检索结果为零就需要对检索用词进行调节更换,充分利用同义词、近义词、相关词等进行检索。若仍找不到检索文献,就需要重新制定检索策略,对查找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看是否是因所选择的检索词不当或是组配不准确。另外在进行检索时可以使用逼近法,利用上位词将检索的范围进行扩大,延伸检索词的概念外延,之后扩大检索词组的范围同时缩小检索的结果设计范围,并参考检出的结果,不断对检索的方式进行调整。在使用逻辑算符时,要注意简化检索策略,通过其他组合搭配提高检索的效果。如果通过检索后未发现理想的在检索结果,就可以选择多种方式的组配,比如利用检索主题涉及到的

参考文献、政府、行业协会网站等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总而言之,各种方式的检索只有一个目的,通过不断的选择检索方式,检索到最为满意的文献[4]。

3.2.4 注意提高检索的查全率与查准率,以增强检索有效率 医学查新的目的就是掌握课题的内容需要保持其新颖性及先进程度以为用户提供最为有效的参考。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是获得高质量的检索结果是对查新人员的基本要求。查全查准的前提,尤其是科研立项、专利等方面的查新更需要准确全面。所以在实际查询中查新人员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敬业、务实、探索求新,还需要对各种数据库有基本的了解,做到熟练各种检索,在对遇到陌生课题时,要积极请教相关专家,多与同行交流,平日里可注意收集各类新书、新刊信息。

3.3 网络环境对医学科技查新质量的要求更高

①高素质的查新人员因为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且知识面较广,同时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强,可以熟练的掌握检索技巧,可以有效的从纷繁的知识中检索出最为有价值的信息[5]。相对而言素质低的查新人员因为缺乏基本的素质,对文献的理解及判断力不够准确,且检索很难做全面准确。高素质的查新人员其能力也是经不断的培训及实践积累而获得的,其个人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整体提高也对于检索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经培训后他们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抓住文献的主要论点,在使用检索词进行搜索时可以很快的锁定

关键词 ,在查新完成写结论时可以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判断,并给与准确的定位,对查新的过程、结果及所得进行客观的论述。所以说,如果培养一群高素质的查新人员是提高医院查新质量的根本保障,不但能够提高查新的效率,而且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查新的准确率,提高查新的质量[6-7]。

②丰富的文献资源 文献信息检索是查新的基础和保证,它不但要求具备先进的信息系统,同时大网络环境下的丰富数据库资源也是查新准确的一个必要保证。如果没有大量的文献资源作为支撑,那么医学查新人员纵有再高超的查新技巧,也只能是巧妇难为。目前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连接四海内外,各个搜索引擎都相互链接,这样的现状给很多的领导带来的一定的错觉,他们认为只有有了网络就可以搜索到任何的信息,无需专业的数据库。但是虽然网络可以涵盖很多方面的信息,但是网络只作为一个搜索的平台,在进行专业的检索及查新时需要的仍然是网站及数据库信息的紧密结合。所以医学查新机构要及时准确的建立本单位的数据库,根据本单位的大体查新范围及目前的检索现状,通过购买或是创建专门的数据库信息,建立必要的镜像站,可以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帮助。若单位出现意外断电、或是断网等情况可以做到不影响工作进程。

③撰写查新报告 查新资源依靠的就是大量的文献资源,认真撰写高质量的网络查新报告是提高查新效率的一个重要基础。丰富的文献资料使得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相对应,很多查新报告的质量却并不理想。分析其原因为,查新人员不够谨慎认真,又存在一定的懒散心理。查新时文献的检索主要靠电脑,在撰写报告时下载模板,对材料进行分析时靠自己的经验。但是,一个高质量的查新报告并不是上述方式所能成就的,要写一个高质量的报告,查新人员要仔细整理检出的文献,对于相关的文献按照期刊论文、会议文献、成果、专利等几个方面进进行加工整理。对于联系紧密的文献,要根据其研究的范围、文献论点、技术方法、手段、研究结果等进行仔细的比对,分析它们之间所存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查新结论要总结归纳,对比分析关键的技术性指标,要客观、公证地反映查新情况,全面准确的给出查新结论。

总之,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大环境下,医学技术查新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信息咨询,它不但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而且可以强化社会的情报及技术创新意识。做好科技查新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提高自身素质,在自身素质过硬的基础上提高对于科技查新工作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医学技术选题、立项以及成果鉴定等可以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理论支持,更加有力的推进医学进步及科技创新。

[

参考文献]

[1] 黄玲.网络环境下提高医学科技查新质量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9):107-108.

[2] 孔梅娟,赵建,李风华,等.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医学科技查新工作质量[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3,27(2):15-16.

[3] 王叶宁.网络环境下医学科技期刊的发展初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7):123-125.

[4] 郑萍,王静,罗书练,等.网络环境下医学科技查新质量的探讨[J].海南医学,2013,24(13):1996-1998.

[5] 俞平,李小平,汪莉莉,等. 医学科技查新质量控制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8):56-59.

篇9

众所周知,大企业之骨干创业者具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产业资源和行业经验,创业更容易捷足先登。在累计融资1000万元以上和被并购企业的创业者中,由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离职创业的人数分别占55%和59%,大企业骨干离职创业成为新形势下的创业主力军。

中关村“连续创业者”在融资或并购中独占先机

资料显示,中关村连续创业者占所有创业者比例为37%,其中创业成功再创业比例高达89%,创业失败再创业比例为11%。持续创业者获得融资或被合作的概率更高,33%的连续创业者获得融资或被并购,高出其他背景创业者近10个百分点。

中关村互联网创业者正在告别昔日之“硅谷崇拜”

随着创业者素质的日益提升,中关村互联网领域的产品和运营水准,已然等同甚至超过硅谷的创业公司,从而降低了对硅谷的心理依赖与崇拜。诸如“唱吧、陌陌、易道用车、车库咖啡……都是通过创新商业模式,由创业者自身发起设立和服务”,成为中关村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

中关村“三十而立”创业新贵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长江后浪推前浪”。在《福布斯》中文版2013年推出的“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中,中关村占到36%,其中“PEAK LAB”创始人季逸超成为国人首位入围20岁以下的创业者,创下上榜创业者年龄的新低。

中关村与硅谷两地创业者英姿勃发实现同台竞技

在北京硅谷两地同时举办的“首届中关村硅谷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200多家创业企业和团队报名,40家著名投资机构担任评委,20余家硅谷知名创投机构以及孵化器的权威人士参与,获得北京硅谷两地大赛12强的企业在中关村进行了互动交流、思想碰撞和经验共享。为中关村孵化器海外拓展铺路,也为硅谷创业领域增色。

中关村形成了活跃的“天使投资体系”谱写新篇

中关村活跃的天使投资机构占全国天使投资机构数量超过三分之一。中关村天使投资协会、中国青年天使会……在中关村开展天使投资活动,活跃了早期创新创业的氛围。红杉中国、启迪、戈壁等VC机构纷纷开展天使投资。雷军、徐小平等天使投资人续写“老兵新传”,林欣禾、王利杰、杨宁、王啸等成为新一代“明星天使投资人”。

中关村的初创企业成为持续创新驱动之重要力量

依托领军企业家、知名投资人等通过市场化机制,遴选出了一批技术水平高、商业模式新、持续能力强、创业团队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金种子企业”多达195家。诸如“十大海归新星”、“新锐企业十强”、“十大新锐品牌”中“金种子企业”占据重要地位。

中关村创业生态突破旧模式初步形成“新系统 ”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66-03

从2014年起,国务院总理在各种场合又提出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双创(本文给的简称)国家经济发展新理念。新双创是对于“双创”教育的一种传承和发展,也存在很多新的变化:双创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等院校的学生,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对象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3多亿人民;双创教育强调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人才的培养,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在目前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条件下形成全民积极创新和创业的新态势。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大众创业,教育先行;万众创新,文化先行。作为创新创业新理念得以顺利实现的排头兵,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高等教育各个环节应该如何通过革新教育观念,不断改革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合格人才?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与内涵

同志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开幕式上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当年11月,他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着力支持大众创业,使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培育经济新动力,打造经济新的发动机;期间在杭州会见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致辞提出:要努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年12月,总理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向中高端迈进,关键是要发挥13多亿中国人的智慧,把人的积极性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在2015年3月,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要把新双创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李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主要内涵是:通过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从而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同时,通过万众创新,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新市场和新技术,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大众创业,必然会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从而增加市场的活力、竞争力和动力。

二、高等教育如何呼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理念

创业的成功需要有创新人才的保证,如果没有创新的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创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缺少新双创基本素质、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的创业青年,如果进行盲目创业,尽管创业热情高涨,也必然会出现“全民炼铁,尽是废钢”的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悲剧场面。

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国家和社会不断输送高层次专门人才,有责任也有义务大力响应国家大的经济战略谋划,不断推进双创教育。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与国家经济发展大战略相呼应,培养一大批具有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和创造精神,且有能力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为了适应新双创的国家发展理念,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成为新双创浪潮的重要力量,同时为高校外社会大众新双创提供原动力,高等学校在教育的以下各个环节都需要逐步调整: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理念、能力的合格人才,与本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密切相关。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分工明确、培养职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具有新双创能力人才的关键。

要想培养出适应新双创要求的人才,需要具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包括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方面,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一支“以专业教师队伍为主、专业和兼职相辅相成”的新双创师资队伍。

校内专任的本专业教师需要加强工程实践的历练和培训,可以和相关企业合作,有计划地选送本专业的教师,尤其是新入职的年轻老师,可以委派到相关企业工作一至两年,以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报酬,要求他们承担部分专业课教学。同时担任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部分的指导教师。

(二)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就是创新教育的本质内涵;以开发和提高创业“基本素质、意识和精神”,形成初步的创业能力以及掌握创业基本技能的教育活动,乃创业教育的主体思想。为了培养具有上述两方面素质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从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向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大的转变,积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勇于探索和敢于实践,以培养出适应国家战略发展和经济社会新双创模式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国家新双创战略,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主”的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问题引导式、案例式、研究式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探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与研究活动。同时,开设一些“开放度高、探索性强、研究性新”的综合性实验课和实践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新双创意识、技能和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修订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团队合作科研活动和独立科研探索的机会,使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业素质、能力,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内容之一。

(三)优化培养机制,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切合新双创理念的培养方案,培养出满足国家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借助在线网络课程资源,加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为新双创的顺利实施奠定厚实的人文社科知识基础;拓宽专业知识口径和夯实专业知识基础,通过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结构,提高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和专业适应能力;通过新入学的积极引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确自我发展短、长期规划,设置新双创模块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开展新双创教育。同时,可以借助目前已经完成建设的大量网络课程资源,针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多开设一些和创业创新教育相关的基础性课程,给他们传授创业技能、理论、知识及方法。

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集中体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是完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高等教育要从根本上适应国家新经济战略发展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充分重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革新: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实行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分层化和分段化。

为了为高校外的社会大众提供新双创所具备的知识基础,高校需要借助目前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借助“互联网+教育”的东风,加强建设类似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和慕课等网络课程,不断开放校内优质课程资源的社会化。

(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企业需要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一定是要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实干家而不是理论家。能力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创造性实践,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新双创人才的培养,主要借助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以及为以后创业储备必要的综合素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应加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

1.高校要注重校内实践实验基地和平台建设,建设一批能够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多层次、高质量的校内基地;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和各种企事业单位积极合作,建立一批有别于校内实践实验基础培养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高校各种专业高科技和高水平人才荟萃,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可为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提升科研力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大学生到合作企业中去学习、去锻炼和实践,能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对所学知识才能有更深刻、更真切的理解,这样,既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又巩固了理论知识。这样会在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双赢合作机制。

2.丰富多彩的创新型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如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工程案例和最新科研成果适时适当地融入教学;教师可以把教材中有关的学术论点、当前动态、争论性问题等,通过启发式、研讨式教学过程,向本专业大学生作引导性的讲解和介绍,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相互的争论;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学校的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和学术竞赛,在校园内形成重视科技创新,人人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

(五)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强化交流与合作

国家、社会、高校企事业单位需要共同努力,为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创新和创业大环境。在美国,为培养新双创人才提供了多渠道的教研经费来源,有各种类型的基金会,包括高校研究所在内的各种科研人员,可以向以上各类基金会申请自己感兴趣和具有一定工程实际意义的项目。另外,对于项目研制过程失败的宽容、通过信息公开让各个项目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等,这些理念保护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其不断创新和取得突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舞台。

要树立交流和协作意识,通过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借助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等平台,加强与国外相关高校之间的师资交流,通过一些科研项目合作等形式推进国际合作研究,同时在一些发展较落后领域加大吸引国际顶尖科技人才的工作力度,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广泛的机遇和平台。这些合作交流工作,对于“万众创新、人人创新”局面的形成提供更好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天津经济》课题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天津经济,2015,(5):28-35.

[2]邢善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山东高等教育,2014,(4):25-31.

篇11

一、揭示材料中心,直言事理。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个好的标题应该揭示作文中心,直言事理,突出论点。这类题目往往是对写作内容的高度概括,总领全文,切合题意。这种拟题方法,明白易懂,能够揭示作文材料中心,不仅能为考生写作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同时也向阅卷老师点明自己作文的主题,使阅卷老师快速准确评分。

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材料作文,许多考生拟写《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兔子学游泳不如学挖洞》等题目,直接点明材料的主旨。2009年宁夏卷作文,考生拟写《多做善事,给人温暖》、《有人欺骗,不能成为我们拒绝行善的理由》等题目,直言事理。这都准确地揭示了材料中心,直言事理,切合题意,受到阅卷老师的欢迎。

二、巧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标题应该讲究语言的锤炼,拟题要形象生动、醒目新颖,引人注意。恰当的运用对比、比喻、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拟题,题目新鲜活泼,言简旨远,美不胜收,自然能够取得较好的评阅效果。

面对2009年全国卷Ⅱ材料作文,考生运用比喻手法拟写了许多好的题目,如:《信心――低谷暗影里的阳光》、《风雨过后有阳光》、《创新让他们走出沼泽地》,这些题目灵动地显示出材料的内涵:即在人生与事业遭受挫折的困难时,坚定信心,不断努力,研究市场,研究产品,不断创新,最后才能取得新的成果。

运用反问修辞手法拟题,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如:《兔子为何要下河游泳?》(2009年全国卷Ⅰ)、《安能随意弃诚信?》(2009年宁夏卷)、《为何缺少同情心?》(2009年宁夏卷)、《人怎能没有善心?》(2009年宁夏卷)等;这些反问有力地表达了材料所蕴含的主题,即做人要多做善事,要有同情心。

三、化用诗词名句,典雅含蓄。

好的标题应该优雅,有文化品位。拟题时,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化用诗词名句,也能使题目生辉。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熠熠生辉,众多寓意深刻的名言警句给人启示和智慧。这些名言警句本身就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显得温韵典雅,言简意赅,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如2009年考生拟写的妙题有:《柳暗花明又一村》(2009年全国卷Ⅱ)、《诚信,直叫人生死相许》(2009年宁夏卷)、《常识――让人欢喜让人愁》(2009年广东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09年天津卷)、《各领数百年》(2009年天津卷)、《90后,欲语泪先流》(2009年天津卷)。化用这些名句入题,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和文化气息,还能体现考生的较好文学素养和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运用数学公式,新颖别致。

巧用数字、公式、标点,出奇制胜。给题目想一个恰到好处的符号,能帮助读者理解题意,增强文题的表现力,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读者等特点,起到文字难以替代的作用。

例如:《“新潮+大气+智慧=90后”》(2009年天津卷)、《伪劣产品+明星代言=巨额利润》(2009年辽宁卷)、《常识≠成功》(2009年广东卷)。

这些标题构思巧妙,醒人耳目,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辨的特点。考生结合作文材料,用精练的语言融哲理入题,精辟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给人以辩证的思索,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