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乡村教师的自述

乡村教师的自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01 10:30: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乡村教师的自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乡村教师的自述

篇1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国家考虑到教育均衡,为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实施的一项惠师惠民的项目工程。其目的是针对边远山区教学点教育资源十分匮乏的现状,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而专门实施的一项惠师惠民的项目工程,但该项目在教学点具体运行的过程中从学校管理层面、教师教学观念、设备资源使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在教师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困惑,为此向教育管理部门、项目实施学校及教师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以提高项目实施的教育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全面提升农村教学点教育质量。

一、“全覆盖”项目助推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在临夏是2013年开始实施的。项目实施以来,通过电教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组织“县乡点”梯次培训教师、强化相关制度建设等多种形式,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的有效运行,不但弥补了临夏县山区教学点教师不足的短板,优化了课堂教育教学的形式,使没有接通互联网的37所教学点全部实现了课堂教学信息化,实现了全县16个乡镇教学点项目设备达到100%覆盖率和数字教育资源100%的利用率,而且为全县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教育的教育信息建设。

教师培训提升技能,应用资源弥补不足。通过州县、中心校和教学点进行梯次培训的形式,对各教学点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基础、项目设备使用和数字资源的教学应用等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了参训教师对设备的操作和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技能,所有设备配置及教育资源基本能满足于当前农村教学的需要。中心校网络管理人员定期有计划地推送优质资源到各教学点,定期用移动硬盘或U盘将中心校录制或下载的优质教学资源拷贝到教学点使用。经过近年来的学习及实践应用,项目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及时弥补了师资力量不足,开设了一些原来不能开设的音乐、美术课程,扭转了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教学点教师能自觉、正常地使用设备,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高效课堂教学。

为了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目标,教育主管部门建立“教学点全覆盖”项目QQ群,建立了中心校园网与教学点资源库的教学衔接和资源支持共享,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工作平台,弥补了教师信息化知识的不足和教学点分布偏远,交通不便的问题;积极开展针对教学点的中心校与教学点专项联合教研活动,引导、鼓励教师应用资源。

二、“全覆盖”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惑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极大地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对促进了教育公平,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农村地区教育和师资力量方面与城市有巨大的差距,该项目在具体的运行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和困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师资结构不平衡

农村学校的教师结构普遍趋向于高龄教师,对教学点资源的使用上缺少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不能顺利地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用。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调整、优化教师资源,把每年新录用的教师分配到农村学校,多为农村教学点教学考虑,改变教学点缺少年轻教师的现状。

2.教师使用资源的积极性不高

一些的农村学校(教学点)教师认识不到位,教育观念落后,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项目启用“三分钟”热度后又走上了沿用了几十年的“我教你学”“我讲你”的传统教学的老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教育教学与信息化建设不相适应。

3.不能熟练数字资源操作运用

很多农村教师因为没有学习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对数字资源的操作和运用上缺少技能,除了基本的开机、关机等操作,平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数字教育资源力不从心,比如下载资源和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时经常出现问题。

总之,甘肃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对农村教学点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农村教师分享名师的教学成果,实现农村教育均衡、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界同仁的不懈努力下,我相信农村教学点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会初步得到解决,真正实现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全应用。

篇2

1 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由于受周围环境等问题的制约,学生活动场地得不到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同时要让两千多学生都拥有场地和器材进行运动,是一个困扰体育教学的瓶颈问题。那么,如何在场地紧张的条件下合理、有序地安排体育教学和2+1课外活动,如何把体育教学内容和2+1课外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是体育教师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我校七年级1~8班。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Internet和手工查阅自1990~2009年5月期间我国的体育类学术期刊和体育教育专著,对涉及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内容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分析。

2.2.2实验对照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时数(30课时)相同。实验时间:2010年9月~2012年6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体育课教学整堂课按教师安排的内容、意图上课,不给学生自我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实验组采用“套餐”和“自助餐”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 研究过程

3.1采用的教学方法

我校课外活动时间以“自助餐”的形式开展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自助餐式”教学法,就是指以一个年级或整个学校的学生为对象,学生自主选择项目,按照授课体育教师的专业划分成几个固定的项目,按照固定的时间、地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场地、项目、教师进行上课学习。这样可以解决农村初中体育器材、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易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教学方法的实施

3.2.1确定“菜谱”。要确定有几个体育自助餐的“菜谱”。体育组有五位老师,分别设立武术、排球、乒乓球、篮球、跳绳五道“菜”,五个教学点。每个学期开设的自助餐的内容、考试标准、教学进度等要在上一个学期就及时向学生公布,以便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下一学期进行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

3.2.2编排“自餐式”教学计划。五位老师的课统一规划,以年级或学校的八个班为一单元划分成若干单元,实行“多师活班”的教学方法。所谓“多师活班”教学模式,就是指两个或多个老师任教在同一选项班级内,根据师生课堂状态、模块学习内容等情况灵活、即时地分班、组班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多样化师生互动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有效分班弥补模块分层教学的不足;通过全新的评价手段推动选项教学进程,以激发师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优化初中2+1活动选项教学。

每个单元五位老师同时上课,固定时间、地点、授课老师,排好课程表。

3.2.3合理“选餐”。学生上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场地、项目、教师进行学习,但不得在本单元的课中自由换项。一个学期必须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以期中考试为基准,前半学期练习项目1,后半学期练习项目2。

学生自助餐选择表

3.2.4及时记录活动情况。这种授课形式学生的活动范围大,给考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防止个别学生的旷课行为出现,可以让学生持卡上课,老师签字,下课后学生将卡交给本班体育教师进行登记。

课外“2+1”活动学生纪录卡

3.2.5科学合理的评价。一是课外活动分数评价占整个体育分数的80%,体能测试占20%。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特长的项目进行测试。

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表

二是进步加分按进步分值的百分之30%记分。比如一名学生的最高测试成绩80分,初始成绩70分,进步分就是:(80-70)*30%=3(分),学生的项目测试成绩最后得分为:80+3=83(分),比没有进步的仍然考80分的同学分数要高。通过进步分的设置体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是特殊加分项目。比如,有些学生本身很努力,但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而拿不到理想的分数,就由负责该项目的教师视学生表现情况定特殊加分。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测试结果

通过半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学校进行了测试,结果如下:

从中不难看出,实验组无论优秀率还是良好率都比对照组要好,而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则明显要低。因此,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中应用“自助餐”式教学法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自助餐”形式授课,考试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水平进行考试项目选择。由于学生考试的内容是自选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特长。虽然考试的标准较高,但学生的掌握程度也是很高的,这样,优秀率和及格率也会相应的提高。成绩较为理想,学生老师都会感到比较满意。

4.2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课满意度调查

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300份,收回295份,问卷回收率98.3%。数理统计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开展“自助餐”式的体育活动课,学生的各项满意度都大大增加,实验班学生较对照班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

4.3“自助餐”式教学的优势

4.3.1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自助餐”形式授课,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项目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学生有了自己自由选择的机会,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其中,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多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真正做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3.2学生的个体技能得以发挥。“自助餐”形式授课,有利于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学生在选择上课项目上有了自,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选择,有的是自己擅长的内容,也有的是自己不擅长的内容。这样在一个学期中,他们会接触更多的运动项目,掌握到更全面的体育知识、技术。

4.3.3增加了体育活动的容量。以“自助餐”形式授课,各个“餐点”的内容、学习的深度都会明显增加。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教师教同一项目,对自己专业更加熟悉。这种“自助餐”形式给学生带来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的容量就会比大纲上规定的内容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同一项目,学习的深度也会增加。

4.3.4更有利教师发挥教学特长。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设“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上课时也会游刃有余。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或专项,教师以自己的专业为“餐”点,教起课来更容易的掌握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上课,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样,上起课来就会显得游刃有余。

5 提出建议

5.1加强考勤

这种授课形式学生的活动范围大,给考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防止个别学生的旷课行为出现,可以让学生持卡上课,老师签字,下课后学生将卡交给本班班主任进行登记。有条件的学校,授课体育教师可以网上给学生注册,每个班的班主任通过网上查询,就会很容易查出本班的出勤情况。

5.2加强器材管理

这种组织形式必然会出现每个“餐”点的学生人数不均衡,增减幅度较大,导致教学器材的应用增减。老师在安排场地、器材上有很大的灵活性,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3

槁木的二十一岁!死灰的二十一岁!

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

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

郁达夫发出的叩问,直到现在,仍笼罩在一代代青年身上。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青春,以电影的形式呈现,70后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80后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90后则有《小时代》(虽然不是很恰当)。在文学领域,青春叙事同样是符号化的呈现。

一代有他们的“组织部来的年轻人”,知青一代有他们的“遥远的清平湾”,大院子弟有他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农村的苦闷青年也有“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任何群体的青春叙事,带有强烈的时代痕迹,并影响了他们的时代,以及我们的时代。

我们也看到,对青春和爱情的书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的薄弱环节。恰恰是这个不大引人注意的缺失,使文学失去了大量读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价值观还是爱情观,无论是社会问题还是心理问题,青年是任何一个时代的风向标或晴雨表。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文学中的青年形象和青春气息逐渐黯淡甚至消失了,一种中年的甚至暮气的味道开始弥漫,我们很难在文学中看到青春的身影。新世纪以来,青春形象基本上是在网络写作中完成的,但网络中的青春形象大多比较模糊。这与网络文学作者大都年轻,缺乏历史记忆有关。

本专题选取70后、80后、90后的三位作家瓦当、张怡微、徐晓,分别讲述他们的青春记忆、校园记忆以及对文学和时代的思考。瓦当是当代70后作家的重要代表,魔幻与现实结合的写作道路,使他成为山东作家的一个符号;张怡微成名于新概念,书写80后一代人的青春和焦虑,近些年身处台湾,以不同的视角审视大陆和台湾;徐晓还是在校大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写小说,或者以小说家的身份写诗,其作品触及的尖锐的社会矛盾,让人看到了90后作家的厚度和广度。

篇4

本刊分期刊登,采用作者自述方式,讲述邱学华老师半个多世纪的数学教育研究历程,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尝试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把握其精髓。

邱学华,1935年生,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小学荣誉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常州大学尝试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代表性著作有《尝试教学法》《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中国小学数学四十年》《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等,荣获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为了解决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落后、耗时低效等难题,我不断深入课堂,萌发出“先练后讲”的教法,逐步形成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后发展成适合中小学的尝试教学法,并提升为尝试教学理论和尝试教育理论。应该说,尝试教学法是从小学数学教学中诞生的。

我做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及教科所的研究人员,几经波折,道路坎坷,但有幸的是,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小学数学教学阵地,一生都同小学数学结下不解之缘,追求和实现着我的数学梦。

一、从农村小学教师做起

1950年,我考取了省立常州中学高中部。当时,我的梦想是当工程师,做科学家。1951年,家庭发生变故,经济出现困难,无法让我继续读书。辍学后,我当过泥瓦小工,进过会计训练班。但一个偶然的机会,经人介绍,我去武进县胡庄乡塾村中心小学当了代课教师。那年我16岁,被安排教五年级的算术和体育、图画、音乐等。

当时,我既无专业知识又无经验,只能下决心从头学起。每次回常州城,我都会到新华书店买教学参考书,晚上在煤油灯下如饥似渴地学习,经常看到晚上十一二点。那时的冬天特别冷,我的脚趾都冻坏了。由于无法当面听老教师授课,我就站在教室外面,将他们的一招一式记在心里。

我会认真备课,仔细领会教学参考资料内容。我讲的课生动有趣,经常会穿插一些有趣的题目。再加上我不会骂学生,总是心平气和地说话。所以学生特别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课。中学读书时,我是篮球运动员,体育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打篮球,周末一起爬山做游戏。后来,许汉璋校长说:“别看小邱老师年龄不大,倒是蛮有办法的。”这样,我留下当了一名正式教师。

1952年,出人意料的是,许校长竟提拔让我当教导主任,当年我刚满17岁。现在回想起来,他够胆大的,竟让17岁的孩子当教导主任。也正因他的肯定,我挑起这重担,不断奋进。我一生都很感激他。

做教导主任,我的办法是嘴巴甜一点,手脚勤快点,排课时让其他教师先选,余下的我全包,所以小学各年级各门课我全都教过。我对算术课特别感兴趣,但遇到了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即不管教师怎么教、怎么告诫学生认真,他们还是会算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次,我买到了苏联普乔柯著的《小学算术教学法》。书中说,口算教学非常重要,加强口算练习可以减少学生的计算错误,并介绍了一种口算教具叫口算练习条,练习时挂在黑板上,各条的位置可以调换,组成口算题,省去教师书写小黑板或做口算卡片的麻烦。我照着样子在课堂上使用,效果不错,但使用并不方便,挂在黑板上,学生看不清,抬头看一题做一题,影响计算速度。根据教学实际,我大胆设想,能否将其改成一张表,每个学生发一张,照着表练习,既经济又简便。于是,我开始动手设计,边使用边修改,真有点儿废寝忘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张口算表诞生了。

口算表中第一行(阿拉伯数字)表示列次,竖着排,一共15列,双线以下是十行计算用的数字,左边用汉字表示10道题的题次。使用时将列次搭配,可组成各种类型的口算题。例如,1列+2列能有8+1、7+2、4+2…又如,1列2列÷3列,能有81÷9、72÷8、42÷7…当学生熟练后,列字可省略,如1、2+3、4能有81+93、72+84、42+77…也可组成两步计算题,如1、2÷3+4,能有81÷9+3,72÷8+4,42÷7+7…加、减、乘三种方法,教师可随意搭配,但除法不行,否则可能出现除不尽的情况,这就需要在设计时提前安排好。

这张口算表,可以组成上万道口算题,就可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进行大量练习,省去教师编拟口算题和写口算卡片的麻烦,特别是在复式教学中更能发挥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它的教学效果良好,促进了我校算术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受到县文教局的表扬。我的处女作《一张可以组成近万道题的口算表》,还被《江苏教育》(1956年第23期)予以刊登。第一次尝试的成功,激励我继续努力,走上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漫长道路。

当时,我有许多疑惑:为什么同一位教师在同一个教室中授课,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不及格?农村教师辛辛苦苦,为什么教学质量不高……这时,我对小学教育产生了兴趣,想报考大学,可对高中才读半年的辍学生来说,谈何容易?但我还是向县文教局打了申请报告,不过没有得到批准。1955年暑假,许校长调离,我被任命为校长,成为全县最年轻的中心小学校长,而且我仍坚持上两个班的算术课,教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课。

二、进师范大学教育系深造

5年的乡村小学教师生涯,对我来说很重要,确定了我一生的追求,也让我同小学数学结下不解之缘,奠定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实践基础。当时只有一本普乔柯著的《小学算术教学法》,我梦想着能写一本中国的《小学算术教学法》。苦于自己文化程度低,理论基础差,考大学谈何容易,工作忙,又没有进修条件,只好借来全套高中课本,在煤油灯下自学。

功夫不负苦心人,1956年年初,国家政务院发出通知,动员在职干部考大学,各单位不能阻拦。我看到希望,越发努力准备报考。报考大学填写志愿时,因我只想更好地研究小学教育,在招生简章中发现,唯有教育系专门研究小学教育,毕业后主要分配到中等师范学校当教师。我喜出望外,就在报名表的第一志愿填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第二志愿填上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第三志愿还是教育系。如果教育系不录取,我还会回到农村当小学教师。结果如愿以偿,我被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录 取了。

开学了,我拎着旧纸箱和铺盖走进华东师范大学,为眼前的景色惊呆了。雄伟的教学楼群,美丽的草坪,静静的丽娃河……我作为一个乡村小学教师居然能走进大学殿堂,不但不用交一分钱,每月还能拿工资津贴,对党和人民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深知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便如饥似渴地拼命学习,中午从不午睡,吃完午饭就到教室看书,就连星期天也是在图书馆看书度过的。几年间,我读遍了图书馆中有关小学算术教学的藏书和世界教育名著,学期考试,门门优秀。

当时教我们课的都是教育界的知名教授,印象最深的是沈百英教授。他教的小学算术教学法,是我最感兴趣的学科,也是我一进大学就确定的主攻方向。沈教授出身于小学教师,长期在商务印书馆编写小学课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编写教科书的经验,是一位没上过大学的大学教授。他授课时能密切联系小学教学实际,诙谐有趣,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受他的影响很深,我的讲课风格有点儿像他。大学毕业后,我当了他的助教,他成了我的指导教师,从各方面关心、帮助我,我将永远记着他。

1958年出现“”,也开展了教育大革命。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口号下,教育系提出由大学生编写大学教材。同学们知道我有算术教学法的专长,推举我当组长,领着大家编写师范大学教育系课本:《算术教学法讲义》。他们大多没有当过小学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许多任务落在我的身上,拟定编写提纲,分配编写任务,寻找参考资料,审稿修改,排版付印。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竟拿出一本30多万字的书稿,简直令人不敢相信。这本书编写成功,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许多单位来索取。我的编写一本《小学算术教学法》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篇5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京师范学院成立,罗炳之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后兼任院务委员会委员及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62年,任江苏省哲学科学联合会首届副主席,后任学术顾问。1961年,特邀参加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并参与制定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

他一生执着教育事业,潜心教育研究,坚持教学实践,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成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潜心研究,教育领域秉烛耕耘

罗炳之一生潜心教育研究,注重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在中外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行政、教育基础理论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1926年,任中学教师期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根据教学经验,写成了自己的第一部论著《普通教学法》,193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近现代最早的教学法专著之一。

1936年,在任河南大学教授期间,他整理了在欧美学习参观时的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研究,写成了《最近欧美教育综览》一书,对欧美教育进行了系统阐述。1938年,在西南联大文学院任教。由于战事原因,学校几易校址,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罗炳之一家住在郊外岗头村一农家的角楼上,面积小,光线差,楼下的牛舍猪栏更是臭气熏天。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先后完成了《教育学通论》和《师范教育》。两部著作1946年回到南京后,任中央大学教授兼师范学院院长,并负责重建了师范学院的附中和附小。

多年的教育实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造就了他在教育领域内的丰硕成果,在当时的教育界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为我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撰写教育论著20余种,论文100余篇,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学科,主要有《教育行政》《比较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大纲》《教育科学纲要》《教育研究指南》《实验教育》《最近欧美小学教育概要》《外国教育史》,等等。

著名教育家邱椿在读罗炳之的《教育行政学》时感慨万千:“中外流行的教育行政学的书籍何止汗牛充栋,但求一能兼用上述四种研究法而获得成果者,我自愧孤陋,尚未见过。”2002年,罗炳之被收入《当代江苏学人丛书》,书名为《秉烛沧桑——教育学家罗炳之》。

兼收中西,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罗炳之不仅阅历丰富,而且学贯中西。1928年8月至1931年8月,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先后入读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在此期间,他系统研究了欧美的教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比较教育”体系;他还利用空余时间去美国各大学和教育机构访问,积极探索欧美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教育。

1934年,为进一步探讨中国教育的出路,他再次出国,入读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专门研究教育学,并考察欧洲各国的教育情况。

1935年,他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社会教育社出席在英国牛津召开的第六届世界教育会议,介绍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社会教育社的概况,分发中国社会教育社的实验报告。期间他还顺便考察了德、法等国的学校教育,对西方教育制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以后从事外教史研究和教学奠定了基础。1948年,他被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并出席了当年秋季在南京召开的成立大会,并在会上就如何发展中国教育等问题作了专题发言。

出国学习考察的阅历和多年的国内教学研究,使他的教育思想既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文化,又融合了中国社会当时的教育现状。他的专著《教育通论》《师范教育》《教育行政》(上、下)被列为“大学用书”。

1955年,罗炳之代表南京师范大学出席了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师范院校教育史大纲的编写工作会议,并主持全国师范院校教育史教学大纲编写和出版工作。此后他又编撰出版了《外国教育史》,这是我国研究外国教育史学方面的第一部专著,也是外国教育史学科体系及教材编写的奠基之作。该书出版后得到广大师生和读者的好评,1985年获得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后被收入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选编》,作为优秀图书向国内外推荐。

罗炳之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教育的先进理论及教育实践成果,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对我国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严谨治学,教学实践精益求精

罗炳之严谨治学,对学问精益求精,始终坚持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他在自传中把自己的治学经验归纳为四点:一是博学:搜集资料,接触实际,参观访问,博览群书,善于抉择,做到“博学以知服”;二是深思:将搜集的资料分析研究,深思熟虑,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其规律性;三是存疑:不盲从,不武断,实事求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是求证:科学研究,重在验证,“无证不信”。直至今天,他的“博学、深思、存疑、求证”治学思想依然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推崇。

罗炳之从教70余年,对教学一丝不苟,对学生认真负责。从开始上第一课起直至退休,他始终认真负责,从不敷衍搪塞学生,每一堂课都竭尽全力,都要让学生感兴趣,学有所获。

他的学生回忆道:“罗炳之老师为我们讲授《教育行政学》,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有独特而精辟的见解,深受学生欢迎。我们毕业后都有较长时间从事教育行政工作实践,常常以罗老师所讲授的《教育行政学》和他所给予我们的教诲作指南,堪称收益良深。”

罗炳之认为,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应该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他除了传授正确的知识外,更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在回忆罗炳之治学的文章中总结道:“先生精通几国语言,同时又有坚实的古文功底,在研究讲授教育史学时,显得得心应手。他对孟子、荀子、王守仁、王夫之等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的分析与评价,都是在占有着丰富的古代史学、哲学作品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不人云亦云。”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把最有价值的研究精华传授给了他的学生。

为人师表,春风化雨

“为人师表,春风化雨”,这是罗炳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1924年,河南第一师范学校的一位先生,打算在暑期之后另就他职,而当他的学生知道这一消息时,即刻来恳请老师留下,学生形容自己如果失去这位教师便如“失母赤子,嗷嗷待哺”。而这位被挽留的教师就是罗炳之。

罗炳之一生以“为人师表,春风化雨”为训,既教书又育人,以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多年以后,罗炳之当年的学生在回忆他时仍然饱含深情:“先生的品格、为人、治学态度、奉献精神都是我们的楷模,先生在讲教育史时,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讲到夸美纽斯被迫离开祖国时,他面对祖国的方向,双膝下跪,在灾难深重的祖国前捧起一把热土,感人至深……”;“先生在湖北任教育学院院长时,学校农场将生产的蔬菜分送给教师员工,先生却坚持付钱,从未少付一分一毫;先生从不任用自己的亲属做学校的职工;就是打公用电话没有零钱,过后也一定要设法补交上4分钱的电话费……”

罗炳之也曾经说过:教师为人所尊就在于“必其人道高学博,径明行修,为学者树一良好模范,俾感化于无形”。罗炳之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获得了学生们的普遍尊重和敬仰。 “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师恩无尽处”,这是学生对他永远的怀念。

秉烛沧桑,一生倾注教育事业

罗炳之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为前清秀才,塾师兼行中医。他自幼随父识字,10岁父亲病故后,入乡间私塾和书院等教育机构就学。1918年,他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教育专修科,师从陶行知、刘伯明等教育界著名学者。1916年,从吉安县中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小学教师,这一年他刚刚20岁。他对教育开始产生兴趣,自此和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正如他自己所说:“当小学教师,原为解决个人生活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逐步感到当教师的兴趣,也觉得很有意义,这对我后来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罗炳之从教70余年,历经我国教育事业的兴衰起伏和发展变化。作为教师,他为维护师范教育的独立竭尽全力。20世纪30年代,新教育遭受挫折,师范学校被并入中学,成为高中师范科,乡村师范也被无形消灭,教育界有识之士纷纷起来反对。罗炳之与其他中学师范学院科主任联合进行抗议,并以联合会的名义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议案,主张师范独立,在《中华教育界》杂志上著文《师中合并之利弊及个人对本问题的意见》,在上海《申报》上撰文提出“整治全国师范学制”的建议,维护师范学校的独立,终于促成大学院发出通令,取消高中师范科,将其改为师范学校,并增设了乡村师范。

篇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由此可见,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中是举足轻重的。现代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书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

口语交际如此重要,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情况下的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因为学生很少,又都在同一个小范围内生活,家庭成员都是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的与孩子交流,制约了孩子口语交流能力的发展;其次是许多教师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把它看做是习作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匆匆完成,或者只把它看做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甚至是问答不能进行下去时教师一人的独白,几乎没有对话交流的机会和氛围,因此,造成学生听知和表达能力很差,不能迅速而准确的领会听知材料,说起话来,常常词不达意,不讲逻辑,罗嗦重复,语病严重。

如何在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中上好“口语交际”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如下探索。

1.教师转变观念,重视口语交际课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训练。因为课堂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科学有序的训练。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将口语交际课真正重视起来,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的口语交流,丰富口语交际的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听、说、交往的能力。

1.1 帮助学生收集资料。

农村小学的学生,生活范围狭窄,见识少,在进行一些有针对专题的口语交际内容时,需要提前收集资料,学生没有资料来源,无法完成资料的收集,这时候老师可以自己收集好资料,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做好交流的准备,增强交流的自信心。

1.2 营造宽松环境,让学生自由的表达。

小班额教学,由于学生人数少,教学环境更宽松,教师可以关注到全体学生。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更多发言的自由,不必拘泥于课堂秩序,让学生自由表达,谁想到了站起来就说。对于平时不敢表达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也敢说话了。

座位摆放可以根据口语交际教学需要随时调整,不一定非要摆成传统的秧田式,可以分小组摆放成“品”字形,也可以是“U”字形,只要有利于交流,怎么摆放都可以。

交流的内容不一定要跟着教材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农村学生虽然见识少,阅读量少,与别人沟通联系的机会也少,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温驯的鸡鸭牛羊、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可以到山林捕捉昆虫,到小溪里捕鱼捞虾,到村外捉迷藏,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师可以将教材中一些不适合农村孩子交流,孩子们无话可说的话题调整为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有了生活体验,交流起来就更容易了,交流的内容就更多了。

2.立足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能光靠单纯的“口语交际”课。虽然口语交际课发挥个例的示范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它仅能为交际提供单一的内容或话题,因此只抓口语课还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要为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讨论、朗读表演、复述课文、扩编或续编故事等方式参与交际实践。

2.1 挖掘教材,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口语交际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自由联想,表达自己要说的内容。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文中有一句“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口头练习:从“反复”、“多次”这两个词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伽利略可能用十磅重的铁球和三十磅重的铁球做实验,有的说他可能从不同的高度多次做这个实验,也有的说他可能在不同的环境里做这个实验。紧接着我又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伽利略为了得到一个真实的结果所以做了许多次,也有的说他的态度很认真。在这样的口语练习中,学生的思考和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教学《夜莺的歌声》等课文时,我发现课文中对话比较多,于是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挖掘学生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起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语言来自生活,生活又离不开语言。

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达的强烈欲望。根据口语训练内容,为学生营造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这种环境的创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的内容,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准确,更生动。

农村孩子,没有经历游山玩水的乐趣,但是他们的生活更贴近大自然,有着和城里的孩子不一样的生活经历,有亲手制作玩具的快乐感和亲自参加田间劳动的喜悦感。我们与其让他们介绍他们拥有的玩具,不如让他们说一说制作的过程,既动手、又动脑,还动口,何乐而不为!我们与其教他们要热爱劳动、爱惜粮食,不如让他们说一说亲身经历的劳动过程,说一说从种植到收获的艰辛。生活中的趣事总是学生最想表达的。只有关注学生的经历,才能让学生放飞语言的翅膀,乐于表达交流。

3.在学校生活的时时处处,开展口语交际训练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就是学生交际的源泉。课堂教学虽然能让学生掌握的口语交际的知识、技能。但单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应体现在时时处处,不能拘于形式,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3.1 适当设计口语交际作业。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还应该设计一些交际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大胆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口语交际的价值。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我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还布置了一项作业:以“蝙蝠的自述”为题向家长讲述你了解到的有关蝙蝠的知识。像这样,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联系实际,并在生活中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口语交际的实用性。而且每一次成功的交际都会给学生带来愉悦感、成就感,必然也会增强学生交际的自信。

3.2 抓好课前三分钟。

篇7

黄宗羲(1610—1695),号梨洲,是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教育家、思想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有着极高的历史和学术地位。黄宗羲不仅在政治、哲学、历史等领域造诣颇深,在数学、历法、天文等方面也是建树颇丰。的黄宗羲曾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创立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在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大背景下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教育见解,而其理念的开放性在封建社会实属难能可贵。

一、教书育人三十载,浙东学派领

黄宗羲生于浙江余姚一个世代书香家庭。其父黄尊是进士出身的东林党骨干。在反清复明运动中,黄宗羲多次被捕入狱,出狱后四处漂泊。后来他对混乱无为的反清复明运动彻底失望,遂将精力全部投入在著书立说上,成为明清时代一位博学多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并奠定了浙东学派的学术根基[1]34。作为思想家,黄宗羲以《明夷待访录》与《明夷留书》两部著作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深刻批判,是我国最早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宏著,具有思想启蒙的深远意义。作为学术大师,黄宗羲以《宋元学案》与《明儒学案》两本学术专著开创了学案体史书体例的先河,推动了史学研究的发展。作为哲学家,黄宗羲极力反对高谈阔论却不切实际的宋明理学,主张实践主义至上的实践哲学,并提出了公众合一与一本万殊的辩证哲学史观。作为教育家,黄宗羲倡导精研经史又经世致用的新兴学风,还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接连不断地讲学活动开创了浙东学派,其影响至今依然在延续。此外,黄宗羲在算学、历法、音律、地理、天文、艺术、文学等各个领域都造诣非凡,创作的各领域专著超过一百种,总字数超过两千万,极大丰富了我国历史文化传统财富。开创浙东学派是黄宗羲教育实践与思想的突出反映。这个在清代以地域名“浙东”命名的学派主要在绍兴、宁波等地形成。学派之所以能够创立,根本原因是黄宗羲在位于浙东的证人书院、郑仁书院开展的系列讲学活动孕育了一种独特而重要的学术思想。浙东学派与其他学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教育和学术的风格上。

第一,浙东学派主张经世致用的教育和学术方针。原本这个方针是源自永康之学和永嘉之学,但浙东学派坚持认为黄宗羲才是这一方针的创始人,因为黄宗羲不仅提出过“穷经以经世”的主张,而且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学史以应务”的观点,从而扩大了经世致用的外延。黄宗羲以经世致用为教育活动和学术开展的方针,被他的学生以及广大浙东学派人士所继承。

第二,浙东学派具有鲜明的史学研究色彩。作为开创者,黄宗羲在经史哲文以及自然科学方面向后辈传授甚多,而浙东学派的后人们日渐偏向于史学,并且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比其他领域更显著,因此浙东学派也被称为浙东史学派。在黄宗羲的教育引导下,浙东学派掀起了明末清初史学理论发展的[2]112。然而,代表黄宗羲民主思想的《明夷待访录》作为涉及史学理论研究的启蒙式宏著,却因朝廷对思想言论控制的强化没有在问世后立即被浙东学派继承发扬,一直到清代末年才被民族资产阶级挖掘出来当作反帝反封建的武器。浙东学派的兴起离不开黄宗羲的讲学活动,这是黄宗羲教育实践的主要方面。从五十余岁至七十余岁,黄宗羲曾在今天的浙江绍兴、海宁、宁波、桐乡等多地讲学。1668年,黄宗羲拿出多年积蓄创建了宁波证人书院,亲自担任书院主讲,授课长达八年时间。八年后,他应海宁诸多学者邀请到海宁讲学,一讲便是五年。黄宗羲的讲堂从来都是人满为患,一来是因为黄宗羲声名远播,二来是因为黄宗羲学富五车,可以讲授多种学科,只要对其中一门学科感兴趣都可以前往听课。教育实践的丰富也促使黄宗羲对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刻探索。他撰写的《取士》、《学校》等文章表达了对教育的独到看法。在他看来,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带动社会风俗转变的地方,甚至国家大事的议论也可以在学校进行。黄宗羲明确说“学校可公是非”,对封建君主制下皇帝一人决断的权威提出了挑战[3]79。这不仅是对学校教育理论的贡献,更是具有思想启蒙意义的社会进步论。分为上下两篇的《取士》对禁锢思想、埋没人才的科举制给予了强烈批判,反映了黄宗羲经史并重、人文自然科学兼顾的教育主张。此外,黄宗羲还强调老师的尊者地位,认为全社会都应该尊重老师这个职业。

二、全民教育尊师道,学有所获重务实

第一是尊师重道、尊道轻权。黄宗羲主张:朝廷每年的太学祭酒活动不能随便请个名士来担当即可,而要由当世大儒出面,其地位应与当朝宰相当;如果在祭酒活动之后还要进行讲学活动,那么场下所有人都要向讲学者行弟子礼。其中所谓的“所有人”不仅包括文武百官,还包括当朝皇帝。在地方教育方面,黄宗羲提出设置不隶属提学的学官,纯粹从教育而非政治的角度监督学校教育开展情况,而学官都应由当地有名的学者、老师担任。黄宗羲对教师的尊重实则是对知识的尊重,对于权力凌驾于知识、学问、教育之上的言行,他坚决反对。他曾数次当面警告地方官员:“决不可仗势欺压儒士,若此则方圆之内无实学之少年,无多才之士子。”如果比较偏僻的地方因没有老师而办不成学校,黄宗羲就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迫使地方官员前去临时充当老师的角色,并要接受本地学官的监督管理。第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提倡全民教育。在学校设置的规划中,黄宗羲不分城乡,也不分贫贱,而是兼顾城乡与全民,太学、县学主要在城内,蒙学主要在乡村。考虑到偏远贫苦的乡村没有条件办蒙学,黄宗羲还提议可以借用庵堂、寺观作为办学场所。他说:“学可在城,可在野,亦可在庵堂,学堂大可为书院,以经师教学,学堂小可为小学,以蒙师教学。”黄宗羲此言看似是简单的城乡教育安排,但实则是突出教育的普及性,强调国家应该对城乡教育一视同仁,让农村的孩子也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能够在五百年前即提出现当代人才普遍接受的教育观点,足见黄宗羲对教育事业的高瞻远瞩。第三是突出学校的教化功能。学校除了是传授知识学问的地方之外,还具有鲜明的教化功能优势。

黄宗羲自开办书院之初就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对于教化功能,黄宗羲具体解释为传播传统礼教、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如果学校没有老师专门负责教化工作,那么学官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要让学生懂得有关衣冠、丧服、木主、宫室等的礼教之制。学官还要对学校进行日常巡视,及时纠正那些不符合道德行为规范的言行。如果学校出现鄙语优歌、无益之物或不法之服等,学官有不可推卸之责任。此外,黄宗羲还建议,学校对小的违规行为可以在内部处理,如果违规行为比较严重、对其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则应该考虑在校外公之于众,让世人也能体会到学校的教化功能[4]184。第四是始终将学生学成之后的出路放在心上。为了解除学生在学校钻研经世致用之学的后顾之忧,黄宗羲坚决反对以科举取士。因为黄宗羲讲学所涉内容以及黄宗羲的书院所传授的知识绝大多数都超出了八股文的范畴。但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出路与希望,黄宗羲做出了若干举措:每隔三年便让学官在书院挑选优秀学生,将他们送到提学处,补考这三年的博士空缺之位;若是博士弟子在书院就读,也由提学直接将其推荐至礼部;科举落榜者若是书院平日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学可到书院补录;学历法者由礼部补录入钦天监;学医者由提学考之并授予行医许可。每年年终时,黄宗羲都会过问书院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并将他们分为三类,分别是黜之下等、行术中等、官之上等。可见黄宗羲办学有着非常清晰的务实思路。

三、自然科学不忘传,长江后浪推前浪

1647年,已经在化安山隐居的黄宗羲一边自学天文历法,一边向他的学生王中正传授自学而得的天文历法知识。在证人书院,除经学外,天文历法、九章六书等都是黄宗羲讲学的主要内容。在海宁讲学,黄宗羲同样不忘传授自然科学知识。正是在黄宗羲的教导下,才涌现出了明末清初数学家陈讦这样的数学天才。黄宗羲当年十分欣赏陈讦的数学才华,他说:“因吾一席言,陈讦速出勾股书,将空中数理于秋毫间显出。”[5]50从黄宗羲的这段自述可知,一方面他能够教授算学,另一方面他也非常擅于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算学潜能。在黄宗羲生活的年代,以自然科学为专业进行学习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得不到朝廷重用和社会肯定是主要原因。黄宗羲就极力提倡重用这些有科学热情的年轻学子们。他在“取士八法”中就专门设置了“绝学者之法”作为第七法,主要就是针对科学技术人才的重用问题,包括水利人才、火器人才、占候人才、测望人才、乐律人才、历算人才等。此外,在黄宗羲的书院,如前所言,专业学习医学、历算等自然科学的学生有望获得提学、礼部、钦天监、太医院的补录任职,这也是黄宗羲努力争取得来的。尽管名额非常少,但至少保留了相关学生对未来的希望。对于西方传入中国的科学技术,黄宗羲更是如获至宝。有史料显示,在书院讲学中,黄宗羲曾讲授过西洋历和回历。说明他很早就对西方历法有过研究。在黄宗羲之前,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在《崇祯历书》中就提到过回历,但并没有像黄宗羲那样在学堂上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黄宗羲不仅亲自传授自然科学知识,还撰写了不少相关著述,期望向更多的学子传播。例如他撰写的天文历法类著作《西历假如》、《授时历故》等,数学类著作《隔圆八线解》、《圆解》等,地理类著作《四明山志》、《今水经》等,乐律类著作《律吕新义》等,都在黄宗羲的书院内外广为传阅,既教育了学生,又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社会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黄宗羲.黄梨洲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邱椿.古代教育思想论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篇8

关键词 :吴然 儿童散文 创作特点

儿童散文出现在“五四”时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云南儿童文学迎来了繁荣,涌现出以沈石溪、吴然、乔传澡等为中心的“太阳鸟”儿童作家群。其中吴然的创作颇具艺术魅力,冰心评价到“朴素自然,我很欣赏。”[1]吴然作品常聚焦于儿童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简单、平凡的事物来描写云南诸多自然环境和各民族的风俗人情,在对自然、人文、爱的主题的表达中,营造出一个和谐、广博、充满爱的儿童世界,是献给小读者的一部部小百科全书。

一、和谐自然——儿童成长的天然花房

自然是吴然儿童散文关注的焦点之一。儿童对自然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感和好奇感,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和渴望在自然中奔跑、玩耍。吴然的散文营造出了一个和谐得可让儿童放飞心灵的自然山水世界,并用原生态的、隐含了作者甚至是全人类保护大自然的“完整性”[2]的愿望和态度。他从平凡之中取材,细微之处落笔,把自然比拟为一个个儿童形象,在孩子的感觉感受中呈现理想化了的自然。让这充满童稚、童趣的自然陪伴着儿童的成长,并表达着作者对和谐自然的追求,对纯真童年的追忆。如《珍珠雨》《翠湖》《一碗水》《高黎贡山的声音》《小凉山的风》《草地上的联欢会》等。最具代表性的是《珍珠泉》,他用充满色彩的语言饱含深情地介绍珍珠泉,其周围环境是清幽的,清澈凉爽的泉水从潭底冒出晶亮、饱满、五彩的水泡,在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的抒发中,将一个好奇于山水、想象力丰富的儿童形象塑造出来。

二、淳朴而多彩的人文——儿童成长的摇篮

吴然的儿童散文常在边地各民族的节日风俗民情、乡村日常生活的背景中,展露云南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淳朴善良,孩子们快乐和健康的成长,既抒发着浓厚的乡情和亲情,又呈现出独特的边疆少数民族异域风味。如散文《彩蛋节》《鲜花节》《尝鲜节》《火把节》等是直接以民俗节日命名的。有一些散文则把民俗情节自然穿插在故事叙述中,如《在美丽的大理》中的“葛根会”等。他以儿童的视角把孩子真切、生动的生活情境与那些古老的节日节庆场面结合在一起,描绘得生动而又独特。如红河哈尼族的“长街宴”,是经过一个有着成年人思维的少年形象“我”讲述出来的,通过“我”的视角,穿少年眼中的爱情——“我”的姐姐和阿迪哥的爱情,一种美好、淳朴的民风民俗悄然流露,让儿童在作品阅读中既获取了独特的人文知识,又满足了探寻新奇的阅读心理。

三、无私的爱——儿童成长的精神平台

爱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吴然散文创作关注的又一焦点。吴然是一位满怀爱心的作家,他以“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表达母爱、父爱,传达亲情、友情、师生情,使其作品有一份浓浓的爱意。如《妈妈教我一个字》通过儿童“我”的回忆来讲述母爱的伟大,读起来朴素亲切,字里行间满蕴着“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在《梧桐树》中儿童对梧桐树充满关怀和爱,感谢它夏天带来的浓荫、秋天带来的阳光;《爸爸的相册》里表达着儿童与同龄人、长辈之间愉快地交流沟通,萍水相逢时一见如故,分别时依依不舍;此外还有对年少读书时光的经久犹新的同学情谊的追忆(《老陀轶事》《铜墨盒》);有以温馨的亲情为主旋律的(《我捧起了珍珠》《玉》《书包》《走月亮》《女儿高考》)等。

四、吴然儿童散文的艺术建构——多元性

吴然就是一位充分发挥精神主体性进行创作的作家。他用仅属于自己的语言和修辞、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视角来构筑其散文世界,并在艺术方法上呈现出开放式的多元性特征。

首先,他将儿童视角、第一人称、故事性的叙述方式融合于一体进行叙事。第一人称的儿童叙事身份,使主人公与叙述者保持了统一,叙述者的“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交叉统一,并尽可能地使自己“回到”童年,使自己沉潜于儿童的心灵世界之中。《表哥家的燕子》开篇先以“我”的称谓向读者传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春天)和地点(表哥家),接着“我”开始了具体的描述,通过“我”与表哥的对话及和表哥看小燕子的事情,最终说“我记不得老燕一天来来回回飞多少次。为了它们的小宝宝,它们是多么辛苦啊!”[3]类似的作品还有《和花朵说悄悄话》《我的小马》等。这些作品和特定的读者取得了某种心理上的一致,拉近了读者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无形中产生的亲切感吸引着儿童的目光和心灵。

儿童散文的写作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吴然从儿童的感觉出发,注重对语言的锤炼,加上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的运用,在质朴的语言中透露着灵动。《歌溪》采用比喻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上着手,在神奇、俏皮、欢快的情感体验和优美朴素的描写里,展现出一个聪明、活泼的儿童形象,透露出对歌溪的喜爱、赞美之情。《学校旁边一条河》用反复、排比等手法,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三幅不同的画面,将西洱海的功能展示出来。《快乐的夏令营》中的“圆弧形的树冠,美丽如同一柱绿色喷泉……投下巨大的浓郁。”[4]一颗壮大、葱绿、挺拔的龙血树便立于读者眼前。《哭泣的昆虫》在毛毛虫们与人类的对话中融入了拟人、象征、夸张的手法。多种修辞与形象性的语言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使散文灵动、清丽、有趣。

吴然对儿童散文的艺术建构还体现在他糅合了诗歌、小说、童话等多种文体的写法。在《珍珠雨》中融入了诗的笔致,“天多明净,遍地阳光,珍珠般,一颗颗,挂在草叶上,挂在花瓣上,挂在柳条上……哦,下了一场太阳雨,下了一场珍珠雨呵!”既充满了诗意,又创造出鲜明欢快的节奏。类似的还有《三月,我们去植树》《春娃娃》《蓝色泸沽湖》等,这些作品充满了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诗意。而在《踩新路》中,有人物、情节、环境等小说三要素。《小霞客游记》突破了儿童散文的惯有格局,吸纳了小说创作的手法。他还师承郭风,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童话的写作方法。《哭泣的昆虫》则讲述了哭泣着的毛毛虫、蛇、蜻蜓与人类的对话,通过昆虫们的自述,传递出了作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虑,激起儿童对生命、对环境的一种思考,激发了儿童的环保意识。《伞花》《小鸟和守林人》等散文中也有童话的色彩,这是吴然丰富散文表现方式的成功尝试。他常在民情风物的描写中,插入神话、传说,这是他在创作上的一种超越和突破。

吴然从事散文创作已经20多年了,纵观他的创作就会发现,他一直在努力寻找“回到”童年的路,“回到”童年。吴然的儿童作品是用真、善、美孕育的:美丽和谐的自然、质朴善良的人类、精彩淳朴的民风民俗,儿童在作品里收获了爱,得到了理解与认同,满足了内心体验的需求,获得了精神的富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对真情的赞美,蕴含了对生态自然的渴望和呼喊,对纯真、明净的童年的呼吁,呼吁保护自然的“完整性”,保护儿童的“完整性”。

(指导教师:邓家鲜教授)

注释:

[1]曾扬:《浅析吴然儿童散文的美学特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1期。

[2]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9页。

篇9

简爱第三章读后感1小说女主人公简·爱出身贫寒,长相平庸,但有着不凡的气质和丰富的感情体验能力,她始终追求着道德的完善和个人的独立,追求平等基础上的爱情婚姻。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是一个女性世界幻想中的形象,他强悍而温柔,暴烈而睿智,在充满等级观念的社会中,他主动地寻求与简爱达到精神上的高度契合。简爱在个人情感与世俗观念的冲突中执著地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她的反抗,她的自尊,她的纯真,带给千千万万读者以持久的美感。

自幼失去父母的孤女简·爱从小受到收养她的舅母即其子女的歧视和虐待,最后被送进了带有孤儿院性质的洛伍德教会学校。在那里,饥饿、体罚、疾病和呆板的宗教教育使简·爱在肉体和精神上的积雪受到摧残。长大后,简·爱为了追求独立和自己的生活,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作家庭教师。她与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深深相爱,正当她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与罗切斯特步入殿堂时,却发现罗切斯特仍有一个活着的疯妻。为了平等的爱情简·爱毅然出去,乞讨、流浪,几经坎坷,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她拒绝了牧师表兄那桎梏人性的“爱情”,回到了被大火烧成废墟的桑菲尔德庄园,回到了她深爱的,已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的身边,找回了自己真正平等的幸福。

简·爱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获得幸福。文章起伏跌宕,色彩鲜明,使读者在阅读中精神世界和想象力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满足。

《简·爱》是一部自传成分很浓的小说,虽然书中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女主人公以及其他许多人物的生活,环境,甚至许多生活细节,都是取自作者及其周围人的真实体验。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人,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我们都不要轻易放弃,反而要努力去克服困难,那么我们就会得到一片精彩的天地。

简爱第三章读后感2《简爱》这个故事描写的本身就是单纯的男女之爱,两个人的事,别的也许可以看成爱情故事的道具布景。虽然也折射了一些社会现象,比如简爱蔑视那些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蠢,并不是作者在着力批判现实,更应该理解为那是为了显示出简爱自强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所搭建的一个舞台。再比如圣约翰去印度布道,也反应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但作者这么写也是为了突出圣约翰的人生价值观,即渴望一场以传播上帝光辉为终生职业的宗教人生。持有这样人生价值观的人,在盛行的西方出现合情合理。文学家有权利选择自己作品主题的内涵和外延,没有一定要全景式展示社会现实的义务。

《简爱》完全可以看成一部纯粹描写爱情的作品。从对爱的理解和诠释来说,甚至可以说是一部探讨爱情观的哲学书。基本上,书中的爱情观是以家庭为核心的。简爱和罗切斯特两人对爱的理解非常自然,甚至说是田园诗化的,所追求的既不是英格拉姆小姐那种装饰品似的炫耀性的“爱”,也不是圣约翰那种纯粹等于宗教义务附加产品的“爱”。归根结底说,两人内心都渴望一种普通家庭里夫妻相濡以沫的平静爱情生活。小说结尾处,简爱满足于一场安安静静的婚礼,满足于与罗切斯特“总是守在一起”,满足于“我们性格正好相合”,满足于“我象他的右手一样”……这样平静的爱情生活,甚至在宣布的时候简爱也不希望仆人们过于惊讶,因为她害怕自己的耳朵“先被尖叫刺痛,然后被一阵用滔滔不绝的言语表达的惊讶震聋。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文学作品里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的爱情观倒与这对英国绅士淑女的爱情观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追求温馨自然的家庭氛围。

这一点道出了人类对爱情的一种普遍追求。不仅仅是牛郎织女,其实很多男女对于真爱的渴望也和简爱与罗切斯特一样简单,那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论如何轰轰烈烈的开始,也许只有这种平静才是爱最后的归宿。小说结尾处,简爱自述道:”现在我们已经结婚十年了。我知道同我在世界上最爱的人一起生活,并且完全为他生活是怎么回事。我认为我自己极其幸福——幸福到言语都无法形容!“这就是做为一个妻子的简爱的爱情宣言。没有山盟海誓,没有山崩地裂,但是却于平和中蕴含着真正的生活的力量。正是这一点引起了后代无数男女的共鸣,因为这是每个人心目中所渴望的真爱境界。那些面临着婚姻危机,焦虑重重的现代人可以好好品味下简爱的爱情观: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爱情的堡垒,是波涛汹涌的爱情之河流入大海之后的宽广平静。

这正是百年以来简罗之爱魅力依旧的原因之一。当代婚姻爱情观正笼罩在种种危机之下:性解放、跟着感觉走、、包二奶现象越来越频繁,传统婚姻价值观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几乎人人都感受到了这股源自物质大潮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读一下《简爱》不亚于服下一副心灵的良药。可以说,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经典爱情,犹如一副清凉散,令人解酲。

简爱第三章读后感3在这一次的寒假读书计划书单中,我选择了《简爱》这本书。打开书架,取出爸爸送给我的那本《简爱》翻了起来。在朦朦胧胧的迷雾中,出现了一个弱小的身影,慢慢地走近了。

简爱的第一个身份是里德太太的侄女。她自幼失去父母,唯一爱她并领养她的舅舅又过早地弃她而逝。她从小受尽两个表姐和表哥的欺负,总是待人受过。而且“无论怎么讨别人的欢心,都有人从早到晚地骂我淘气、阴暗、讨厌、鬼头鬼脑”。这种强烈的不公终于在简的心中激起了她的反抗。她鼓起勇气教训了约翰,并且冲破了长期以来一直束缚着她的那个服从长辈的观念。她勇敢的站起来,诉说心中的不公平,控诉以恩人自居的舅妈的罪行。她一针见血地骂她是伪善的女人,把她斥责得抬不起头。面对强权,她开始反抗,也开始走向成熟。她学会了独立。

当走出舅妈的家时,简爱的心情是阴暗的。因为她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已经领悟到第二个住所——劳渥德慈善学校对她不可能会轻松。果然,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但她并没有下决心与全世界作战。她对谭波尔小姐和好朋友海伦彭斯都有极大的热心和热爱。在劳渥德,她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区别对待。这给她的反抗蒙上了一层是非和正义。她以别人对待她的方式对待别人,她成熟了。随着成长,简爱的反抗精神真正的散发出光芒。

简爱一生的转折发生之处便是桑菲尔德府。她来到这里,做了一名家庭女教师。而18岁的她,渐渐地与主人罗切斯特产生了爱情。罗切斯特家召开宴会,简爱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贵族的小姐太太们相处,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她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是炙热的,也是强烈的。但她决不会因此失去原则。当她误认为主人要娶一位贵族小姐,又要同时把她留在身边,使她成为无足轻重的人时,她愤怒地反驳了罗切斯特。在这个时候,她的愤怒的斥责,正是使我们感到敬佩的。

而命运似乎还要考验简。在她与罗切斯特的婚礼上,她才发现罗切斯特早已娶妻。她不顾内心的反抗,情感的痛苦毅然出走。她用法律的条款约束自己,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光明的天堂。她是自立而独立的。她为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华彩的乐章!

命运是公正的。简最后与罗切斯特获得了幸福的结局。而她的精神也如经久不衰的珍宝,永不褪色。

最后,伦敦的迷雾又加深了。那个瘦小但坚强的身影远去了。我合上书。19世纪的英国渐渐如一艘航船从思绪的海洋中退去。

简爱的一生,从幼稚到成熟;从柔弱到坚强;从懵懂到智慧,她改变了许多,成长了许多。而我们,也在成长,也在从幼稚变成熟,从懵懂变智慧。

简爱的一生,不变的是她的反抗,她的精神。而我们,让我们保留一点不变的精神,总有一天,它会像金子一般发出光芒。

简爱第三章读后感4《简·爱》是我读过的第一部外文小说,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书籍之一。我很喜欢小说中的女主角——简爱,她是一个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认识的女性,一个对自己的价值和情感做出了独立判断的女性,一个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追求的女性。在我的眼中,简爱就是坠落凡间长着洁白翅膀的天使。

简爱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不是因为她最终的爱情救赎,而是因为她有一颗从来都不被人性丑恶侵蚀而异化的心……世情百态,尝遍苦痛;尘世纷扰,我性依然。此种信念和力量,唯简独有。

简爱的童年是苦涩的,从小无父无母,被迫寄养在舅母家。少爷的专横,小姐的傲慢,夫人的恶意,仆人的偏见,都在折磨着她。然而这些还不够,随着舅父的去世,舅母把她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一所从肉体到精神对孩子们进行宗教束缚摧残的所谓慈善机构。在那里,冷酷的院长将她无情地隔离,对她进行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摧残。

在这黑暗的日子里,海伦是她唯一的阳光,简爱第一次感受到了爱的沐浴。不幸的是,海伦在院长的虐待中患上肺结核,最终死去了。简爱趴在海伦的墓上,向生命中的每一束阳光告别,从此她变得坚强、勇敢。

这是一种涅槃。简爱在罗沃德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十年,但是这也造就了她的坚强与刚毅。上帝总是公平的,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在这里她迎来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她的生活里有了音乐,有了阳光,有了温暖……

夕阳西下,霜雾弥漫。简独自散步,罗切斯特骑马而来,缘定一见钟情。然而当心目中的王子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简爱是勇敢的,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当幸福即将要来临的时候,罗切斯特的疯妻出现了,简爱并没有委屈求全,她离开了罗切斯特,去寻找新的生活出路。

时空像蛛丝一样交纵前行,因果轮回,面对曾虐待过自己的舅妈,简爱以德报怨,照顾她直至生命的尽头。当她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火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时,她又毫不犹豫地赶回桑菲尔德,留在他身边,照顾他,爱他。上帝用时光绘出了一幅幅浮世绘。多少人狠毒之极,多少人见利忘义,多少人以怨报德?

愈是物质空前凸显的时代,愈是要仰望道德的星空!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绽放的精灵。她的生命,有如彗星闪亮而美丽,她的信念,有如磐石坚韧而不移,她的所想所为所展现出来的力量,是生命的极善极美极爱。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大千世界的万般丑恶和罪孽,却用心里那盏永不息灭的烛光消融了人世冷漠的冰霜。

就让我们顺着这条爱的索道不断攀越,或许也会途径暗夜苦雨,也有雾霾寒冬,也有风沙遍野,但是请相信,千山万水一路走过,眼前的世界,一定是风光旎丽,春暖花开。

简爱第三章读后感5这部作品没有华丽的外衣、没有浮躁的激烈。有的是一份平实的真诚,而当代小说中的离奇的怪谈、夸张的描写、粗糙的情感、比比皆是。

“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9世纪早期英国偏远乡村为背景,用女主人公简爱的是交易记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受尽了摧毁凌辱的孤儿。如何在儿童的人间地狱的孤儿院顽强的生活下去。成为一个独立坚强自信的女性的成长故事,简爱是个孤儿从小寄养在舅母家中,受尽了百般欺凌,后来进了慈善学校洛伍德孤儿院,灵魂和肉体都受尽了苦痛的折磨。也许还是这样挽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志,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一种相互内的在人格力量。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羞愧,而是坚强正确的面对自己和他。

篇10

病例前几天,老王咽炎又犯了。他来到社区刘医生的诊所开了盒华素片服用。到家后,在服用华素片的同时他又加了上次犯咽炎时没有吃完的六神丸。老王心想,都是治疗咽喉的药物,同时吃两样,效果总要比吃一样好。但让老王没想到的是,服药第二天就并发了赤痢样大便。他急忙又来诊所询问原委。刘医生告诉他,这两种药虽然都是治疗咽喉炎的药物,但不能同时服用,否则毒性增强。

用药指导不少患者和基层医生与老王有同样认识,有将六神丸与华素片同时误用的经历。六神丸和华素片都是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病的常用药物。 六神丸由牛黄、珍珠、蟾酥、明雄黄、麝香、冰片六味药配制而成,因其功效神速而显著,故得名“六神丸”。药丸乌黑发亮,颗粒细小,形如芥子。别看它重量轻,却有着强大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特别是对咽喉肿痛、口舌糜烂、声带息肉、牙痛等疾病有着独特的功效。 而常用的消炎润喉药物,如碘喉片、华素片等,也常用来治疗咽喉炎、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声音嘶哑及口臭等疾病,主要是因为这类药物里面的活性碘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等作用;而六神丸中含有朱砂,朱砂中的二价汞能与华素片、碘喉片等药物中的碘结合,形成碘化汞类有毒汞盐沉淀,后者会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物性肠炎。 因此,二者不能同服用。

忽略服药细节 导致药效大减

病例 也许是由于天气过于干燥的缘故,村东65岁的王奶奶慢性咽炎又犯了。王奶奶早年丧夫,自己带着一个低智的儿子守寡过活。平日生活比较拮据自不必说,就说这慢性咽炎吧,她就从来没有正规服药治疗过,最多买几粒胖大海回去泡茶喝。这次犯病咽痛比较严重,王奶奶请刘医生给开点“好药”治治。刘医生就给开了两盒华素片,并吩咐“每天三次,每次两片”。王奶奶回家服完了两盒药物,可效果并不满意,她不得不来诊所二次复诊。刘医生这才想起没有向王奶奶说清这种药品需要“含服”,而不是像平常药“用水送服”。一问王奶奶服药方法,她果然是用水送服了药物。刘医生向王奶奶道歉:“都怪我,没有向您说明详细用法。我出钱再给您拿两盒,您含化服,保您效果不错。”一周后王奶奶的咽不再痛了。

用药指导对普通文化人来说,治疗咽喉病的含化药物也许没有必要强调吩咐需要“含服”,但对于很少服药、没有文化的老年人一定不能忘记吩咐这一点。这看似是一个非常小的细节,但却会使药效大减。含片不是口服片,也不是嚼片。使用含片的主要目的是使其在局部发挥药效,因此应将含片夹在舌底、龈颊沟或近患处,待其自然溶解。若把含片当口服药吞入或匆忙嚼烂,则必然失去其在局部产生持久药效的意义。有人对此专门做了研究,比较了含服和吞服华素片的疗效。方法是把415例慢性咽炎急性发作病人分为两组,华素片含服组207例,给予华素片二片含服,一天三次,连续一周。华素片吞服组208例,给予华素片二片,用水送服,一天三次,连续一周。结果含服组三天有效率为73.9%,一周为96.1%,吞服组分别为34.1%和8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

润喉片也不能随便服、长期服

病例 很多患者和基层医务人员都认为咽干喉痛不算什么大病,含几片润喉片就能解决问题。最近某村诊所张医生为此付出了五千元代价:慢性咽炎患者小李每次咽炎发作都是来张医生的诊所开两盒西瓜润喉片,服后效果不错,也没发现有什么严重不良反应。这次小李咽炎发作也不例外,又来诊所要张医生给开两盒服用。张医生最大的失误是忽视了这类药物孕妇不可以服用,而小李恰已有三个月身孕,结果小李服药后发生了流产。张医生赔了患者五千元不说,自己的医术声誉也受到极大损害,更是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了痛苦和悲哀。

用药指导润喉片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灭菌、润喉止痛、利咽祛腐等作用,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因其起效快、作用明显且经济实惠而被大家视为居家必备的良药。目前有很多人把润喉片当成清凉糖,当咽喉稍有不适就自行含服,甚至还有人把润喉片视为保健良药,常有事没事地含上两片,对于那些喜欢唱歌的朋友,更是将润喉片作为卡拉OK时的“法宝”,有些小朋友甚至把润喉片当糖块含。其实,这些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润喉片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西药成分为主的,如华素片等。另一类是以中药成分为主的,如西瓜霜润喉片、金嗓子喉宝、六神丸、复方草珊瑚、冬凌草含片等。许多朋友认为以中药成分为主的润喉片没有什么副作用,因此用起来也就比较随便。现已发现,长期随便服用这类制剂可引发很多不良反应。(1)加重炎症:中药类润喉片以中药成分为主,主要是通过刺激黏膜,来达到“生津止渴”效果。但是,它们不适合病毒性咽喉炎,因为病毒本身会刺激局部黏膜分泌,引起流涕、咳嗽等症状,而使用中药润喉片治疗病毒性咽喉炎,只会加重这些症状,不仅会使有害菌乘虚而入,而且还会使本来不致病的细菌也乘机兴风作浪,引起合并感染。(2)诱发溃疡:西药成分的润喉片,其主要成分是碘,比如华素片等,这类药物含有碘分子,虽然活性大、杀菌力强,但是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性也很大,长期使用会抑制口腔及咽喉内部的正常菌群生长,扰乱口腔内环境,造成局部菌群失调,从而诱发口腔溃疡等疾病发生。(3)引发过敏:对碘过敏的人如果服用含碘的润喉片,会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全身湿冷等症状。(4)导致腹泻:含冰片类润喉片本身有清热、通便的效果,而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非常容易引起腹泻。如西瓜霜润喉片、金嗓子喉宝、复方草珊瑚含片、健民咽喉片等,脾胃虚寒的患者在使用时应格外慎重。(5)导致流产:西瓜霜喷剂、金嗓子喉宝、复方草珊瑚含片、健民咽喉片等药物中含有冰片等孕妇慎用成分,所以孕妇,特别是有流产史、早产史的女性应禁用或慎用。再如治疗咽喉疼痛的良药六神丸,孕妇也不能随便含化。因内含麝香等成分,容易引起子宫收缩,孕妇忌用。(6)引起心脏毒性:六神丸中含有蟾酥,其水解产物类似强心甙,会引起心律紊乱,因此,心脏病患者不宜服用。(7)影响胎儿和乳儿发育:孕妇或哺乳期的妇女服用六神丸后,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幼儿的发育。(8)引起血糖变化:润喉片常含有蔗糖等辅料,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随便服用。

慢性咽炎不应常服抗生素

病例小张是一位乡村教师,是“靠嘴生活和工作”,因此,患上了慢性咽炎。他们中的不少老师也都患有这种慢性病。他们平时只要一感到嗓子不舒服,就要求乡医给开抗生素服用,像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是他们教师抽斗里的常备药物。但耳鼻咽喉科专家认为,很多患有慢性咽炎的人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

用药指导慢性咽炎多起于急性咽炎,在急性咽炎的发病期服用抗生素,会将致病菌杀死。但是,炎症消失后,一旦出现咽部黏膜充血、肿胀、淋巴滤泡增生等慢性的病理改变,抗生素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而且,慢性咽炎非细菌感染,如果长期、反复使用这类药物,不仅会产生抗药性,使作用降低,还可能导致咽喉部正常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药物对于慢性咽炎只是辅助治疗手段,除非有细菌感染,如咽部有脓点,出现发热等症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自我保健是抵御慢性咽炎的关键。慢性咽炎的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如戒烟戒酒,积极治疗急性咽炎及鼻腔、鼻窦、扁桃体的慢性炎症,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的刺激。当有咽干、咽痛时,可选用一些含片,如华素片、草珊瑚含片、西瓜霜含片等,以减轻或解除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慢性咽炎极易反复,症状常发生在疲劳、受凉、烟酒过度、进食刺激性食物、气候突变及吸入寒冷空气后,因此在平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劳累感冒才是预防的关键。

咽喉痛 也能要了人命

案例(这是本人亲自参加处理过的一起医疗纠纷)

老王是位走乡串户的农村货郎,下乡吆喝了一天,晚上到家后又累又饿。他让儿子先给他烤了个干馍,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馍吃完后他忽然觉得有点咽喉疼痛,他想可能是一天用嗓吆喝的缘故吧,加上刚刚又吃了一个干馍。到了晚上9点多钟,咽痛不见减轻,而且声音也有点嘶哑。好在家离乡卫生院只有2公里路,儿子骑上自行车带上老王来看医生。晚上值班的医生是刚从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的大专生小李。小李本想给老王详细检查一下,可不奏巧的是这天晚上卫生院又停电。小李根据老王的自述,给老王开了两种药物,一种是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CO),另一种是口含片。小李并热情地找来热水,让老王先服了四片SMZ.CO(首次倍量)。小李还宽慰老王:“不用担心,没什么大病,服了我给您开的这两种药就会好了。”服药后老王的儿子又骑自行车带着带他回家了。没想到不到10分钟,老王的儿子又急忙骑车把老王送回来了,只见老王这时胸闷、面色青紫、呼吸困难。虽经小李全力抢救,但最后还是没能挽救老王的生命。接下来是病人家属在卫生院搭起了棂棚,说是医生误诊误治造成病人死亡,要求卫生院赔偿10万元。县卫生局立即组织县医院的专家来卫生院做鉴定,但患者家属拒绝解剖。最后给双方协调,卫生院赔偿患者家属5万元。事后专家们在一起议论认为,患者可能是死于突发的急性喉炎。由于医生临床经验不足,加之当时条件所限,误诊的可能很大。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是磺胺药过敏(但磺胺药过敏引起突发死亡的报道很少见)。

用药指导急性喉炎常与急性鼻炎、急性咽炎同时发生或继发其后,表现为声带充血肿胀,声音嘶哑。嘶哑的程度视病变的轻重而不同,轻者则表现为发出的声音变“沙”,重者则可因音调漏气而嘶哑,严重的病者还可使声带失去振动能力或气流不足,不能振动而发不出声音,即失音。急性喉炎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让声带休息,忌大声喊叫;使用抗生素合类固醇激素,如用青霉素800万单位合地塞米松5~10毫克加入5%的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也可用头孢唑啉5克,加氢化考的松100~200毫克,静脉滴注。若同时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本病,效果更好、更快。还可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合地塞米松2毫克加入20~50毫升生理盐水,每天一次,雾化吸入,可迅速改善声嘶症状,缩短病程。在治疗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吸氧气。如果呼吸严重困难要立即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必要时气管切开。

慢性咽喉炎的食疗方法

鸭蛋青葱汤 鸭蛋1~2只,青葱(连白)数根,加水适量同煮,饴糖适量调和,吃蛋饮汤,每日一次,连服数日。

无花果冰糖水 无花果(干)30克,冰糖适量,煲糖水服食,每日一次,连服数日。

麦冬白莲汤 麦冬、白莲各12克,冰糖适量,加水炖后,代茶饮。

藕汁蜜糖露 鲜莲藕适量,洗净,榨汁100克,加蜂蜜20克,调匀服用,每日一次,连服数日。

百合香蕉汁 百合15克,香蕉两个(去皮),冰糖适量,加水同炖,饮汁食香蕉。

沙参桑果汁 沙参12克,桑果15克,冰糖适量,加水同煮,饮汁食桑果。

篇11

>> 29岁的遗书 16岁的校长 “29岁市长”的“成功标准” 29岁的中秋聚会靓丽妆 29岁前变富翁的秘诀 黄岗的乡村教育运动 慧心大师的网校情缘 互动的,才是好网校 中学校长遭勒索:背后是17岁女生那泣血的心 警惕“29岁现象” 职场女性29岁前变富翁的秘诀 王华东29岁陪唐岩敲钟的神人 29岁当上优衣库的大区经理 30岁清华校长的启示 丹阳教育网校的现状分析 “29岁综合症” 29岁婆婆与38岁儿媳的另类夺位之战 29岁的许志华在“匹克模式”打上自己的烙印 29岁英国军官与晚年慈禧的跨国恋 30岁前不要去在乎的29件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29岁的黄岗中学网校校长 29岁的黄岗中学网校校长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雨豪")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题记

他来自中国最大的村――农村;他早《非诚勿扰》十年开始频繁相亲活动;他明白天赋神力的终极解释就是:你要有梦想;他的弟子号称百万,他在2012年完成网络教育行业最大的逆袭:由商变成东家;我有信心他有资格名列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他是汪建宏,黄冈中学网校校长。 雨豪评述

这是一个标准的丝逆袭故事。站在今天的成绩上,他自信地宣称2014年度营收将超过10亿。他爱用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我想的更多些:有谁只是简单因为理想而成功?从误打误撞进入教育行业,到择名校、选福地,再到从全国众多的中脱颖而出,反客为主,把一个10多年盘根错节的网络教育公司带入了新的发展速度,仅仅是靠梦想吗?任何一种降服,我同意梦想是基本条件,但也仅仅是基本条件之一。品牌优势的取得,营销模式创新,用户体验的创新,你说在这个故事里哪个能少? 建宏说:“梦想其实是有力量的,只要你相信它、坚持它,不断思考,不断追求,你就会发现被一股神奇的力量牵引着。”好吧,我只是想牵引你先看完这篇文章。 汪建宏自述

我是在河南农村长大。农村孩子小时候受家里的影响比较大,我初中的时候,爸妈就经常给我安排相亲,因为担心长大找不到媳妇儿。一般来讲,村里比较有影响力的,才有资格到女孩家提亲,妈很担心,就带我四处相亲。5公里范围以内基本上好的闺女被人挑光了,就到5公里以外,但是从未成功,因为人家都看不上我们家。妈特担心,觉得这孩子长大肯定是完了!我当时就跟我妈说,农村的闺女咱也看不上,要找媳妇儿将来也要找个城里的。所以我的第一个正式的梦想是关于找城里媳妇儿的。

就从梦想开始说起吧。从我的经历而言,梦想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只要你去想它,想得越多,时间越长,达成的可能就越大,这是我经常给员工说的。正如白天经常思考的东西晚上容易梦到一样,娶个城里媳妇儿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了。在农村,最容易被羡慕的职业其实是学校的老师,那算是离得最近的“公务员”了。爸妈觉得自己是农民,孩子将来如果能当老师,祖上应该烧了很多柱香了,所以我妈从小灌输我长大后最好当个老师,我就跟我妈说当什么老师啊,要当就当校长。结果创业的时候一不小心又选择了网校,结果现在是全国300多所学校的校长,呵呵!这应该也是跟梦想相关的。

2000年,我在河南一所非重点大学读书,读到大三,选择休学和一个哥们儿成立了一家卖电脑配件的公司,这个事后来没干成。终结以后,还想继续折腾,没钱,跟我舅舅借,舅舅语重心长说,你如果结婚、盖房子都借你,但做生意,我们家根本就没这基因,还是算了吧。

没辙,我就选择去找工作,就找到北大青鸟,虽然我是学计算机软件的,但我选择了做招生工作。在宁波北大青鸟分校,整个销售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干上去的,营业额在我手里做到过千万。2005年的时候,我就萌发了再次创业的想法,不安分的心又活跃起来,于是就在宁波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当时我没有从事跟北大青鸟一样的职业教育,因为资质也比较难取得,还有品牌的问题,就转做中小学学生培训。折腾了一年多,从2006到2007年,差不多有两三百万的营业额,但是我觉得不是很行,同时宁波市场本身也比较小,我就想要突破自己,是不是应该找个大品牌做一做?后来,我找到黄冈中学网校,黄冈中学网校的创始人其实不是我,最早是TCL李东升下面的信息产业部吴士宏投资的,做这个网校。投资完了不到一年时间TCL要上市,就把那个信息产业部砍掉了,砍掉之后就跟黄冈中学终结了合作关系,那时黄冈中学网校就处于休眠的状态。

这块业务随后被一家叫太奇教育的公司接手,我选择了加盟模式和网校合作,并且重新选择了创业地点:深圳。我把在宁波赚的那点儿钱给网校交了加盟费,在深圳成立了学路公司,就开始摸索网校的运营方法。几个月之后,我请了搞教育的人吃饭,请了三桌人,这30多个人全都反对我搞这件事。这帮哥们儿跟我说,你最好从哪来回哪去,因为深圳根本就不缺少教育资源,更不缺少所谓的名师品牌,你这一套在深圳肯定不行。他们说,你现在收手的话还能剩点钱,现在不收手那点儿钱肯定全都亏掉。

可问题是我当时所有的钱已经投了,无路可退。我就不断地探索,到底怎么样能够让家长和孩子接受我们这种比较新型的辅导方式。我们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把黄冈中学的课件录好,放到网上去,买完之后回家就可以学习的那种,费用很低,理念很新,在2007年的时候辅导班都是大班,还没有小班和一对一,那个年代很多人认为网络教育是骗子。现在大家都已经认可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今年腾讯在收购传客,YY也准备进入教育。

通过2007到2008年的摸索,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好的方法,起名叫:共同成长。我们认为,一个孩子如果要考出好成绩的话,就必须共同成长,不但孩子自身要进步,家长本身也很重要,如果提供的不是最优质的教育环境,那么这个孩子不可能很优秀。我们提出让孩子、父母、家长,包括老师,联合起来共同成长。

我们联合了很多专家拿这个理念到学校里面去宣讲,基于这种方式,在2008~2010三年里,我们增长迅速,从深圳一个城市逐渐扩展到珠海、广州、东莞、佛山、汕头、揭阳,于是我们就成了黄冈中学网校最好的一家商。到了2011年,广东省被我们差不多布满了,有20家分校了。当时我们有点头痛,我们的营业额接近一个亿,而网校总部营业额还很小,只有一两千万元。经过谈判,经过学路公司的A轮融资,我们跟太奇公司以股份置换的形式合并了,共同运营黄冈中学网校。

2012年一整年,我们在全国建了差不多一百家直营分校,还有将近200家加盟分校。为什么我们能完成从商到运营商的逆向收购?我觉得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是信念,对我来说我真的把网络教育当成毕生的事业来做了,开始时候就已经没有退路,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另一个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通过2008年一年的探索,我们摸索出了一套体验教学的模式,就是我之前谈到的共同成长,也就是标准化的网络教育课件+地面体验中心。2013年,我们准备进一步拓展新市场,即将推出一款教育Pad/移动学习Pad。这个Pad打开摄像头,就可以跟黄冈中学的某个老师直接交流。我相信移动学习绝对是未来的趋势,不可阻挡。

关于黄冈中学。大家以为黄冈的奥赛很厉害,其实黄冈除了奥赛,它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也很厉害。它有好的传承,第一个是集体备课,我们今天上函数,就是由黄冈所有物理老师一起来备课,这就是集体智慧的体现,很厉害。第二个就是黄冈所谓的题海战术,它是让老师走进题海,让学生走出题海。什么意思呢?老师做千习题、写千字文,老师做一千道题从其中选十道题让学生做,写作文是老师自己先写,写完了自己觉得哪个点比较重要,再让孩子来写。

为什么黄冈网校能顺利完成2012年的快速扩张?首先是经过互联网技术打磨过的标准化产品。在教育培训产业,最难管的永远都不是销售团队,而是教师团队,销售可以靠提成激励、薪酬激励,但是怎么能保证老师把孩子的学习效果做好呢?这一定是靠产品的标准化,产品一旦标准化了,复制也就容易了。其次,到目前为止,我最大的管理心得是速度能够冲掉弊病。很多人认为,发展太快了管理一定跟不上,或者会脱节。我的认识恰恰相反,我认为平台够大、机会够多,员工的成长速度也会相应加快,积极性会更大,也就是说速度有时候会把很多问题给冲刷掉。比如去年的校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形成了良性竞争机制,当大区的区域经理彼此竞争的时候,管理不就变得简单了吗?

关于未来。我们希望未来是聚焦在怎么为培养创新人才而创新,是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让他成为创新型人才,这是企业新的使命。我们以前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这其实不对。提高多少分、考试得第几名,这些东西一定会过时的。 雨豪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