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02 09:06: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1

[14]董亮, 张海滨. IPCC如何影响国际气候谈判: 一种基于认知共同体理论的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8): 64-83. [Dong Liang, Zhang Haibin. How IPCC Influences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Negotiation: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pistemic Communities [J].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2014, (8): 64-83.]

[15]Conca K. A Healthy Environment Is a Human Right [EB /OL]. The Guardian, 2015-10-01[2015-10-16]. . [Krupp F. One Belt and One Road Transfers Ecology Concept[EB/OL]. 2015-06-12[2015-8-25]. .]

[27]European Commission. Trending Scie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EB/OL]. 2015-10-22[2015-10-24]..

[28]Carr E 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Offer Something for Everyone and Will Not Work by Not Establishing Priorities, the United Nations Process Sets Itself up for Failure [EB/OL]. 2015-9-24[2015-10-28]. http:///article/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offersomethingforeveryoneandwillnotwork/.

[29]StaffordSmith M. UN Sustainability Goals Need Quantified Targets [J]. Nature, 2014, 513:281.

[30]Tollefson J. UN Approves Global Todo List for Next 15 Yea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im to Wipe out Poverty Without Wrecking the Environment [J]. Nature, 2015, 525: 434C435.

[31]Charles K. If Everyone Gets Electricity, Can the Planet Survive? The United Nations Has Set Conflicting Goals for 2030: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While Providing Energy to All. The Atlantic [EB/OL]. 2015-09-29[2015-9-26]. http:///international/archive/2015/09/energyaccesssdgsunclimatechange/407734/.

[32]王金南, 宁淼, 孙亚梅, 杨金田. 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努力建设蓝天中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与创新[J]. 环境保护, 2013,(5): 18-21. [Wang Jinnan, Ning Niao, Sun Yamei, et al. Improving Regional Air Quality and Striving to Build a China with Diamond Sky:Objective Mission and Creation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on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in Major Areas[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3,(5): 18-21.]

[33]王光辉, 刘怡君, 王红兵. 过去30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演替[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 30(5):586-592. [Wang Guanghui, Liu Yijun, Wang Hongbing. Success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n Past 30 Years[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5, 30(5):586-592.]

[34]蔡立杰, 王玲. 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谈判分析和前景展望[J]. 环境保护, 2015,(5): 51-53. [Cai Lijie, Wang Ling. The Analysis and Scenarios of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Negotiation[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5,(5): 51-53.]

[35]刘怡君, 王光辉, 王红兵. 未来15年“后发展议程”的目标选择[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 30(5): 593-601. [Liu Yijun, Wang Guanghui, Wang Hongbing. Goal Selection of Post2015 Development Agenda[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5, 30(5):593-601.]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in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World and China i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篇2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海湾国家的经济本质,最恰当的莫过于“一体化”。不管是否是因为石油资本,几个世纪以来,海湾地区对于外部大国来说一直是商业和战略上的一块肥肉。海湾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前伊斯兰教时期。回顾殖民时代,我们会发现海湾地区横跨了欧印殖民贸易路线。海湾地区的诸多部落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得益于广大的印度洋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形成的繁忙的跨洋运输网络。当地造船厂制造、当地水手领航的单桅帆船(dhows)和帆桁船(booms)每个季节都会从波斯湾驶向印度次大陆,或沿东非海岸线航行。随着区域内和区域间复杂多样的贸易方式的兴起,当地人用阿拉伯小马、枣椰和珍珠来交换大米、木材和棉花。直到今日,这张贸易大网仍在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创造着动力。

当前海湾地区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海湾发现了石油。海湾地区巨大而迅速的收入增长及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恰恰造成了如今海湾国家不可持续性的特征。令人欣慰的是,海湾国家认识到了这一短板,目前正在进行经济转型。比如,迪拜因已因成为金融服务、交通运输和物流服务的国际商业枢纽而名声大噪。尽管迪拜几乎没有石油资本,它仍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经济迅速繁荣。迪拜经济部国外投资办总裁法赫德·艾尔·卡尔卡维(Fahad Al Gergawi)公布的数据显示,输入迪拜的外国直接投资在2012年增长了16.6%,新增119家公司,新增投资额达42亿迪拉姆(约合12.2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主要集中在金融和商业服务、房地产、休闲娱乐、化工、食品烟草、保健和金属等行业。

笔者不会像其他观察人士那样,把迪拜的发展路径乐观地称之为“迪拜模式”或是“迪拜奇迹”,但可以肯定的是,海湾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金融一体化已为海湾国家所认可,这是脱离石油经济的一种途径。迪拜完全可以视为一扇重要的门窗,透过它人们得以了解海湾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贸易型实体经济

巨大的石油收入令海湾国家成为食利国家。大多数国民都愿意在公共部门工作。公共部门的工资比私营部门至少高一倍。私营部门大多是外籍劳工,既有来自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国家的极低收入的流动劳工,也有主要来自欧洲国家或其他西方主要英语国家、收入较高的中高级管理层人士。市场流动性构成海湾国家经济的新特点。在海湾国家市场,看不到其他主要市场上见到的那种市场稳定性。海湾国家,以迪拜为代表,依靠20世纪下半叶积累的石油资本,正回归到其作为中转性枢纽的传统角色。作为商品和金融交易中心,海湾国家作为全球市场的关键枢纽继续存在,充满动态稳定性。

总的来说,海湾地区的未来在于其自由贸易港经济。从2005年开始,阿联酋航空公司(Emirates Airways)(迪拜)、阿提哈德航空公司(Etihad Airways)(阿布扎比)和卡塔尔航空公司(Qatar Airways)(多哈)迅速发展成为全球主要客运和货运航空公司。随着这三大航空公司的快速增长,迪拜和多哈成为“超级空港”,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只需在波斯湾中转一站就可到达。这些航空公司证明并加强了区域间贸易和交流航线的重组。其中,总部设在迪拜的阿联酋航空公司居国际航空运输量世界第一。截至去年3月31日,其年纯收入为23亿迪拉姆(6.27亿美元);而到今年3月31日,年纯收入则达31亿迪拉姆(约合8.45亿美元)。

发展可持续金融经济

篇3

二、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原因

(一)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的短期目标冲突国际贸易的生态化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就是经济上的生态化发展,也就是物质财富的提高,对供需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其次就是社会的生态发展与进步,其主要是对中国的人口问题进行解决,对社会的贫富分化进行缓解;最后就是环境与资源的生态发展方面,其主要是实现生态资源与经济的共同发展,以此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主张达到人们的生活要求,还应该保证环境的使用,为后代的使用与发展提供基础。在国际贸易的生态发展环境下,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人类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重视。所以想要对短期内的经济增长效果进行提高,就应该明确其与贸易生态化之间的差异。(二)WTO对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发展缺乏协调政策从客观的角度来讲,WTO对国际贸易的生态化与全球经济的发展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也就导致其重视程度严重的不足,没有相应的政策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在WTO的环境下,经济的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被弱化,没有重视生态化的引导效果与作用,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态发展中所具有的经济与社会方面内容,推动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同时,在这一观点下制定的WTO政策也就缺乏科学性与公正性,容易引发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生态化之间的问题。例如WTO的非歧视原则,其不仅实现全球经济发展,还对发展中的国家进行扶持与鼓励,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际贸易。但由于这一政策是在国际贸易生态环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既要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进行考虑,还应该对相应的环境税进行缴纳,这也就出现新的冲突。与此类似的策略还有很多,这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冲突,不利于其向着协调的方向发展。(三)发达国家在生态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方面有着双重的标准在出口贸易的方面,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并有效地对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等问题进行规避,就通过出口的方式或者在其他国家设立厂房进行生产,将污染与危机转嫁到其他的国家,这种方式在发达国家相对较为常见,例如日本为了避免支付环保的资金,就将其国内的高污染行业进行转移,放到周边的发展中国家或者地区,以此来获得高额的利润。据相关的调查表明,人口相对较少的发达国家所造成的有害废弃物量相对较大,占世界总量的77%,他们通常在发展中国家作为有害废气物的堆积场,通过向境外输出的方式来对毒废料进行输出,中国有很多沿海的城市也在为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有害垃圾的处理。在国际贸易的方面,发达国家为了对自身利益与经济发展状况的有效保护,就通过贸易壁垒的方式来进行。虽然有很多的绿色壁垒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的贸易壁垒只是通过生态化的借口,来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行限制。

三、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

(一)优化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的协调发展国际贸易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急功近利色彩,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想要保障利益的长久性,就应该保障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和谐发展。在未来的发展时间过程中,环保与节能将成为时代的主题,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指导。这就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来对经济进行发展,积极对各国之间的交流状况进行推动。还应该加强对贸易政策的掌握与应用,不断地为构建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的状况进行研究,重视对贸易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以此来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二)遵循国际贸易生态化与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则在对国际的贸易生态化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应该保障在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并需要完善的法律来对其进行约束与规范。做好规范的工作,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对不同国家的生态化发展状况与经济水平,以此来达到公平与公正的效果;其次就是通过统一的国际标准来对,保障各个流程的利益要求。各国在国内进行立法的过程中,应该对本国的国情与经济贸易的状况进研究与分析治理资源保护的重要法则,并对其进行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篇4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当前,气候变化成为了全球性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在经济与技术方面,林业都是有较大可行性的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正确认识、充分发挥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重大作用,以林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在“十二五”规划中,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建设中,要始终坚持节能减排的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林业经济的发展,不仅提供生产所需的木材,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其固碳减排和调节气候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林业的内涵概述

林业指的是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培育森林以取得所需的木材,以及利用林木的特性发挥其防护作用的重要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的生产是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资料,以森林为其主要的经营对象,对林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的生产部门。林业生产不仅包括育林、护林、造林、森林的采伐、木材加工等,林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还能保护环境、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保持水土,对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重要作用。

二、林业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和产业转型等,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的形态。全球经济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逐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环境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林业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林业属于我国大农业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林业是属于我国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一直以来是立国之本,农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稳定的需求。同时,林业是一个复合型的基础性产业,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相关部门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农业可以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林业可以为其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种木材,为加工制造业的生产提供各种优质的原材料,促进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林区财政的主要来源

我国有3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林业成为我国林区财政的重要来源,特别是重点林区,林业收入可能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收入。林业发展的好坏,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重要影响,对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也产生了重要作用。林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地方财政的收入,保证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林业的生态效益与防护效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林业的发展,不仅对经济建设产生直接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储碳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与工业减排方法相比,森林的固碳具有投资少、综合效益更佳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森林能调节全球气候变化,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重要作用。森林的储碳固碳作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进行调节,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再者,大规模的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在风害区设置防护林带,可以将风速降低30%左右。在农田建设林网,可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促进粮食增产。森林可以蓄积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自然灾害的减少都有重要作用。生态环境的改善,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林业的能源价值。林业“三剩物”和灌木可以用以发电,油料能源林可以生产生物柴油,以替代部分化石能源。森林资源仅次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是我国第四大战略性的能源资源,可再生,可降解,是一种潜力非常大的绿色能源,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国际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接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三、结语

总之,林业是我国农业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有着重要作用。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防护效益,不仅可以储碳固碳,调节气温,缓解温室效应;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林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能源资源,是一种绿色能源,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在“十二五”规划中,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建设中,要始终坚持节能减排的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林业的发展,不仅提供生产所需的木材,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其固碳减排和调节气候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林业的内涵概述

林业指的是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培育森林以取得所需的木材,以及利用林木的特性发挥其防护作用的重要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的生产是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资料,以森林为其主要的经营对象,对林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的生产部门。林业生产不仅包括育林、护林、造林、森林的采伐、木材加工等,林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还能保护环境、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保持水土,对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重要作用。

2 林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和产业转型等,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的形态。全球经济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逐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环境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林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2.1 林业属于我国大农业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林业是属于我国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一直以来是立国之本,农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稳定的需求。同时,林业是一个复合型的基础性产业,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相关部门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农业可以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林业可以为其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种木材,为加工制造业的生产提供各种优质的原材料,促进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2.2 林区财政的主要来源

我国有3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林业成为我国林区财政的重要来源,特别是重点林区,林业收入可能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收入。林业发展的好坏,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重要影响,对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也产生了重要作用。林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地方财政的收入,保证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林业的生态效益与防护效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林业的发展,不仅对经济建设产生直接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储碳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与工业减排方法相比,森林的固碳具有投资少、综合效益更佳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森林能调节全球气候变化,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重要作用。森林的储碳固碳作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进行调节,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再者,大规模的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在风害区设置防护林带,可以将风速降低30%左右。在农田建设林网,可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促进粮食增产。森林可以蓄积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自然灾害的减少都有重要作用。生态环境的改善,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林业的能源价值。林业“三剩物”和灌木可以用以发电,油料能源林可以生产生物柴油,以替代部分化石能源。森林资源仅次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是我国第四大战略性的能源资源,可再生,可降解,是一种潜力非常大的绿色能源,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国际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接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3 结语

林业是我国农业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有着重要作用。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防护效益,不仅可以储碳固碳,调节气温,缓解温室效应;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林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能源资源,是一种绿色能源,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增强,世界经济正朝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就注定了企业务必要靠创新才能够得到生存和发展,在此,我们就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问题进行浅略探讨。

一、目前我国企业市场营销所面临的现状

(一)营销观念陈旧,缺乏全面的营销策略

目前,尽管企业大都对市场营销给予了重视,但企业的营销方法和理念都有待改进。大部分的企业还都处于推销观念的阶段,仍以生产产品作为中心,未从用户的和消费者实际需求出发,而是期望通过扩大推销活动,在大量中取得利润。缺乏全面理性的营销策略,是很多企业在经营和运行中所存在的缺点。

(二)重视产品创新,忽略营销创新

大部分企业管理者都能够意识到创新是确保其生存的重要条件,因此其大都有着较强的创新动力,对创新有着很高的热情,因此,企业的产品在质和量上都有着很高的创新水平。但由于传统习惯的束缚和营销战略的匮乏,导致企业营销创新的能力不够,在对顾客的服务体系的创新上更是存在着严重不足。而市场创新则是有个企业能够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很多企业对此都不够重视,不能够获得自己可争取到的的新市场,进行合理的开发,也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三)营销资金和人才普遍缺乏

由于营销资金和人才的普遍缺乏,企业营销活动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它们无法进行促销活动或是产品宣传,导致产品信息不能有效及时的传递给消费者,致使企业的新产品在市场上也无人知晓,从而影响其销售。同时,一些企业内的营销管理者不是由专职的人员担任,他们缺乏专业的营销知识,也不具备营销管理的能力与素质。

二、就目前我国企业进行营销创新的必要性

(一)由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给企业营销所带来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由买方市场进入到卖方市场。在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企业仅仅靠模仿大企业的营销和生产做法就能赢利。但在买方市场中,由于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企业仅靠仿效他人的营销和生产则很难成功。只有坚持走创新的道路,打造自己特有的营销特色,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给企业的市场营销所带来的挑战

众所周知,全球经济正向着企业生存数字化、全球市场一体化、商业竞争国际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以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为重点的新经济体系得到迅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为我国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分工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让企业经营环境的风险加大。因此,国内企业应该要注重营销创新,不能仅仅依靠模仿国外企业的各种营销做法,而应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营销方式,以参与国际竞争。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给企业市场营销所带来的挑战

随着世界绿色经济发展浪潮的兴起,我国承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各个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则应该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应实现“净化”营销和生产,这就要求我国的企业必须放弃旧有的营销方式,探索新营销模式,进行营销创新。

三、我国企业营销创新的主要方法

(一)努力追求与当代经济相适应的营销模式

篇7

据了解,该报告建立在对全球3600名客户和消费者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由麻省理工学院、波茨坦气候冲击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机构的诸多权威专家联合德国邮政敦豪的众多专业人士共同编撰完成,富士通、汉高、惠普、联合利华、沃尔玛等也对该报告做出了贡献。

德国邮政敦豪(DHL)首席执行官安澎先生表示:“我们希望在降低碳排放上取得更显著的进步,尽己所能帮助实现低碳经济,而这份报告就非常有针对性地提供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洞察和建议。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德国邮政敦豪日常商业运作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我们企业战略的关键要素。世界各地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的需求正不断增加,这也恰好说明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德国邮政敦豪曾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明确的应对全球变暖、提高碳能效的节能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达到碳排放比2007年降低30%。

本次的研究报告称,物流业的特性及其在供应链中的定位决定了该产业对实现多数领域的全面减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3%的商业客户认为,物流将成为减少碳排放的战略手段之一。此外,物流在推动整个经济产业的碳减排上也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物流服务公司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环保、社会以及管理方面优秀的公司,其股价表现要比在可持续发展上做得较差的公司好8%。此外,物流将不再被等同于价廉制胜的商品。未来,行业领先的物流公司将是那些擅长于提供可持续服务的公司。报告还指出,即使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物流业仍有空间实现显著的碳减排。

“通过优化分发网、采用合理的运输模式以及更有效地规划承载能力与线路等手段,物流业也能在减少碳排放上取得显著成就。”安澎先生表示,“我们此项研究旨在激发业界更热烈的讨论,而这份报告则展现了商业创新和环保需求将如何引领我们逐步提高能效,实现低碳经济。”

此外,本次研究还显示碳定价机制将推动市场促成更多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一旦碳排放真正引入价格标签,环境因素的考量将成为投资决策中的重要一环。报告指出亚洲客户尤为甘心为环保买单。例如,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84%的受访消费者愿意购买价格略高的绿色环保产品,而在西方国家该比例仅为50%。在亚洲(中国、印度)等国家,人们对气候变化最为关注,70%的受访消费者视其为目前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过去几年内,德国邮政敦豪明显感觉到以上两个因素对其业务的影响。2008至2009年间,集团旗下的Go Green碳中和运输业务量呈五倍增长――由1.45亿激增至7.04亿。

链接

有关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数据

在环保、社会以及管理方面优秀的公司,其股价表现要比在可持续发展上做得较差的公司好8%。

63%的客户相信物流将成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2008年到2009年间,我们的GO GREEN碳中和运输业务量从1.45亿激增至7.04亿,几乎是原来的五倍。

消费品行业每年所使用的包装材料达2.53亿吨――纸张、塑料各占一半。生产这些纸张需要砍伐700万颗树。

仓库80%的能源消耗来自于照明。

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地区内,84%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接受价格更高的绿色环保产品,而西方国家这一比例仅为50%。

2012年1月,航空业将成为第一个进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运输行业。此外,欧洲航空一体化II系列措施预计最多可以使碳排放量减少12%。

在欧洲地区,卡车的碳排放量为16.2亿吨,其中约有四分之一是由空载卡车造成的(通常与法律规定有关)。

虽然卡车在德国邮政敦豪车队中仅占20%的量,但其碳排放却占集团道路排放总量的80%。

重型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空气阻力所造成的燃油消耗是总消耗量的40%。

38%的风险经理认为,燃油的供应情况以及供应价格是公司未来所面临的几大风险之一。

瞬息万变,携手共建未来

9月20日,联邦快递在上海世博会美国馆主办了一场名为“瞬息万变,携手共建未来”的论坛,关注货物和信息的连通性如何改变我们生活的世界。联邦快递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黄赓博士和博斯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分别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入手,剖析了全球经济当前正经历的变化,以及中国对商业世界所带来的影响。

黄赓博士认为,新兴市场的强势增长与出口导向型经济正在为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且影响力日益增强,其总量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篇8

中图分类号 X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5-0005-04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以下简称“环发大会”),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以下简称《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3项重要文件。会议期间,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进行了开放签字。《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明确了在处理全球环境问题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进行技术转让的承诺,制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行动计划、建立全球伙伴关系、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和开展国际合作等原则。为了系统总结20年来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征程上取得的进展、存在的差距以及积极应对新挑战,联合国决定在2012年6月召开可持续发展大会(即“里约+20”大会)。“里约+20”大会受到各国政府积极响应,国际社会也给予关注,我们期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有实质性推动。

1 《21世纪议程》的主要进展

20年来,国际社会为推动“里约精神”的落实做出了努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每年举行会议,审议《21世纪议程》的执行情况,为推动《21世纪议程》的实施发挥了主导作用;许多国家制定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的《21世纪议程》或可持续发展战略; 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相关国际组织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为主的活动也十分活跃。

20年来,人类把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作为行动准则,各国依据国情制定了促进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优先事项:如发达国家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侧重于维持已获得的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现有的消费模式,发展中国家则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确定为发展,优先项目的实施也主要围绕消除贫困、控制人口、发展农业、减少环境污染等。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使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积极进展。全球经济实现了大幅增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 2008年与1990年相比,发达国家GDP增长了1.39倍,而发展中国家则增长了3.66倍;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重由1990的17.1%增加到2008年的28.7%。 在消除贫困等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全球开始进入城市化时代。1990-2009年,每日靠不到1美元生活的人数已从13亿人下降到不足10亿人,全球挨饿人口的比例从20%下降到目前的16%。据世界银行数据,全球城市化率在2000年为46.7%,2008年达到49.9%,这标志着全球开始步入城市化时代。全球能源资源供应呈现多元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数据,1990年全球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0 032亿桶、125.7万亿m3,2010年进一步增加到13 766亿桶、186.6万亿m3。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风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垃圾发电)消费量由2000年的6.506×108 t油当量增加到2009年的8.377×108 t油当量。201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已经达13.0%。欧洲及欧亚大陆是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最多的地区,而亚太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在过去的20年里,按照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以3.1倍的能源消耗、 1.2倍的水资源消耗,支撑了7.9倍的GDP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了60.7%,单位GDP水资源消耗下降了84.5%。

20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滞后、贫困现象较严重背景下,承担了全球实施《21世纪议程》的旗舰角色。1994年,中国政府率先了国家级《21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以《宪法》为依据,建立了以有关资源环境法律为基础,以行政法规为主干,以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补充的基本的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为了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1986年中国政府开始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工作。环发大会后,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截止2011年8月,全国已建立11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40余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遍及全国30个省市区。从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共选择了178家试点单位。通过试点,培育出了一大批循环经济的典型。近年来,中国政府还在“低碳城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等方面积极开展试点示范。中国依据本国的具体国情,选择性地学习与借鉴,摸索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增加了世界可持续发展方式选择的多样性。环发大会20年来,中国GDP总量从全球第11位跃升至第2位,外贸总量由全球第15位升至世界第1位,人均国民总收入由不足全球平均的1/10升至1/3,现已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在控制人口增长、消除贫困、发展科技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防灾减灾、促进公众参与等社会发展和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碳汇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20年来,尽管各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积极行动,但 “里约精神”仍然尚未全面转化为行动,在相关国际承诺与公约的履行方面还需付出巨大努力:《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全球环境问题方面“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同时发达国家做出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进行技术转让的承诺。其中,发达国家承诺将GDP的0.7%作为新的、额外的资金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在《2001-2010十年期支援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中,发达国家承诺最迟于2010年将GDP的0.15%-0.20%用于最不发达国家。但遗憾的是,在资金援助方面,目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仅占其GDP的0.3%,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仅为0.1%,均明显低于承诺的水平。在技术转让方面,发达国家以知识产权保护等为名设置重重障碍,且目前国际间尚无促进技术转让的有效机制。

2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构成的直接威胁加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沙漠化、持久性污染物累积等重大环境问题继续损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居环境,这些问题超出了单个国家的地域范围,极大地增加了解决的难度,国际社会至今尚未找到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人类自身健康和文明延续的自然基础受到威胁。据200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全球环境展望-4》,当前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速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在已经被全面评估的脊椎动物物种中,30%的两栖动物、23%的哺乳动物和12%的鸟类的生存受到威胁。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年鉴(2011)》,随着人类对塑料和含磷化肥使用量的增加,海洋塑料垃圾和磷肥入海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并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形成威胁。在所有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中,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最为严重。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过去30年的人为变暖可能已在全球尺度上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影响。未来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可能会升高1.6℃-6.4 ℃。在此背景下,很可能会发生一些突然事件或不可逆转的影响。一些岛国很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尽管对IPCC报告还有争议,但气候在变暖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事实。

生态超载背景下的发展空间争夺更趋激烈:据相关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就日趋步入生态承载力供不足需的边缘,并于1987年突破临界水平,进入超载状态。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0》显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经超出了地球生态承载力的50%。《2011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在西亚和北非地区,水资源用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可持续用量的阈限,南亚、高加索和中亚地区正在接近阈限。在生态超载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将面临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也必将加剧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自然资源消耗、碳排放等发展空间上的争夺。作为当今世界的主导者,发达国家为了维持其奢侈性的消费模式,在相关国际谈判中刻意淡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仅不履行承诺,反而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其发展水平和能力不相称的责任;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善民众基本生活和争取发展权,不得不与发达国家进行发展空间上的争夺。与20年前相比,这种斗争和博弈更加激烈,关系更为复杂。

全球性民生问题凸显,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社会风险加大:20年来,虽然全球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这种成就存在着巨大的区域不平衡性。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人文发展指数达0.955,低收入国家仅为0.423;发达国家100%人口享有卫生设施和清洁饮用水源,而低收入国家仅为39%和68%;在东亚,贫困率已快速降低,但撒哈拉南部非洲、南亚等地区却远远落后。本轮金融危机使全球性民生问题进一步凸显。在发展中国家,贫困与饥饿人数再次上升,实现所有人的充分就业和体面工作、提供基本卫生设施及服务、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及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等千年发展目标进展放缓;在新兴发展中国家,多年经济非均衡、非公平性高速增长导致的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和收入不平等现象更加突出;在经济发达国家,受困于经济低迷,就业问题和民众福利趋于恶化。不断加大的社会风险不仅将对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既有的发展成就发生逆转。

3 全球可持续发展展望

相关国际制度安排不断形成和完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向全球行动转化:《21世纪议程》框架下三大环境公约的签署以及《京都议定书》、《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十年期支援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蒙特雷共识》、《兵库行动框架》、《获取与惠益分享名古屋议定书》等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安排的出台再加上相关技术标准、贸易规则等的形成,推动全球范围内将可持续发展转为具体行动。“里约+20”大会把推动建立新的国际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作为两大主题之一。可以预见,全球将迎来一个新的、以“目标量化、规则细化、约束硬化”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制度环境,这也必将使全球可持续发展行动更加务实和具体。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推动全球向绿色发展转型: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伴随着一场科技革命;每一次当经济走向上升、走出危机的时候,技术的进步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怀疑和否定环发大会以来所依赖的以金融、消费为主的非物质性、虚拟性的经济发展模式,纷纷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航天等研发和基础设施投资,推进“再工业化”,试图以此促进经济复苏并在未来全球经济竞争中继续占据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在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下,也纷纷加大绿色科技研发投入。当前,科技在资源、能源、环境、防灾减灾、公众健康等领域的突破已见曙光。这些技术的突破和推广应用,必将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全球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

全球治理体系加快调整,新兴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兴发展中国家占了全球40%的人口,消耗了全球近30%的能源,没有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深陷金融、财政、债务泥潭,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复苏势头强劲,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国际多边活动中影响力加大,由此带动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球治理体系的加快调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开始提升。后危机时代,新兴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关系将呈竞争性合作:在全球化的时代,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仅凭本国之力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在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等重大全球性问题面前,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当前,国际上某些国家或集团为了自身发展空间或占有资源而对其他国家或集团进行的打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需要形成一种包容性、多样化的国际秩序,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和选择。但是,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近中期的趋势看,南南之间、南北之间、乃至北北之间在处理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竞争将持续,斗争也在持续,在某些领域可能更为激烈。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与国家、集团与集团的关系更加复杂,斗争的形式趋于多样化,比如围绕应对气候变化未来碳市场的争夺、围绕环境与贸易的博弈更加激烈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关系将逐渐呈现一种竞争性合作的态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伟中. 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比较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2-411.

篇9

二、我国贸易贸易生态化及可持续发展中与国际贸易间存在的矛盾

国家经济发展及全球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利用基础上,来实现在各个国家区域之间资源与金融贸易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来满足各国人民的不同需求,使资源可以在全球各个国家中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实现对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应建立起生态化意识,采取相关生态保护措施。但是现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生态发展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进行的,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与生态化发展及可持续化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现今的国际贸易中,并没有考虑到地域差异,使得很多国际的经济和资源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国家之间的资源问题。尤其是我国,我国是资源出口大国,但我国实际自消耗资源量却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许多国家为了缓解本国资源压力,即出于保护本土资源的目的,采取以国际贸易的方式进口资源,很多发达国家虽然资源消耗量远远高出发展中国家,但多数资源来自进口,本土资源并没有过度的开发,而是储藏了起来。我国正是资源的主要出口国,这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过度开采本土资源而出口国外的现象,资源的过分开发,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这种做法并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经济活动的基础是自然资源,想要实现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与自然资源共同发展,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排放,减少污染,才是我国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资源的出口已经远远大于我国的自然资源供应,我国必须形成国际贸易生态化意识,国际贸易生态化不仅能实现自然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三、我国国际贸易生态化及可持续化发展优化策略

(一)国际贸易生态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策略通过以上分析讨论不难看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才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应在国际贸易中应将生态保护作为主流,把可持续化发展作为前进的方向。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只有尊重生态环境的产品才能站稳脚跟,将生态环保融入国际贸易当中,生态化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守经济与生态化共同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对国际贸易中的各个环境严格监管想要有效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法律规范适当的监督控制必不可少。我国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协调完善国际贸易生态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法律监督控制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制定相关规则,对国际贸易中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明确责任分配,加大对有害产品的流通控制,对有害物质进行严肃打击处理。维护我国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建设目的。另一方面,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加大对企业控制和监督力度,避免企业生产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适当控制资源开采目前我国在世界上属于资源短缺国,很多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过度开采,那么未来,子孙后代难以生存,想要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控制资源开采势在必行,过度的资源开采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破坏,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必须意识到这一点,适当控制资源开采,降低资源出口量。

篇10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3-0040-02

1企业营销的背景

对于经济的发展,企业起着带头的作用,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它们都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的营销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对于企业的兴衰与发展,毫不夸张地说,企业营销起着主宰的作用。改革开放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使我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三十多年以来,无论是从政治领域,文化领域还是经济领域,我们取得的成果都是有目共睹的。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在各方面的都比较落后,特别是在经济领域,起初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模仿西方先进国家的模式,但又由于我们国家体制与西方的不同,在某些方面又需要我们做出自己的判断,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经验,所以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但是随着不断地学习,我国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私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导着企业的发展,这里面最重要的也就是企业的营销策略和管理策略。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走的是模仿的道路,不可避免地有着很多弊端。进入21世纪,企业的多元化和一体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方向,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中国,经济涉足的领域不断扩大,不断有更多的因素注入,这就意味着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也才能使中国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就是瞬息万变,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多次经济危机也证明了这一点,最近的这次经济危机也使中国受到了影响,但是由于体制的不同,总体来说我们国家受到的危害要比西方如美国小一些,这也应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体现。对于大企业而言,无论是从资本、人才还是市场经验而言,都比小企业有着一定的优势,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小企业更需要谨慎面对,但是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在入世以后,中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也面对着更多的挑战。目前,中国的发展需要可持续,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讲,都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的指导方向,企业营销也不例外,如何在新的环境下面对挑战,创新企业营销管理的策略,是当前中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出发,研究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原则及策略,为企业的营销管理创新做出更好地指导。

2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原则

所谓企业的营销创新,就是要从营销环境出发,在企业面对一些困难时,根据自身的经营实力以及可利用的资源条件,在营销要素的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帮助企业实现变革的过程。我国企业要想在不断发展中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步伐,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然要寻求营销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营销创新也有着自己的创新原则。

21正确的创新观念

创新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创新意识。对于整个营销创新而言,创新观念就像灵魂一样,贯穿于营销创新的整个过程,如果没有正确的创新观念的指导,那么企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优势的营销创新策略,也就使得企业在面对竞争时,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对于正确的创新观念指导企业进行创新的案例有很多,如众所周知的海尔的斜坡理论,海尔以这个理论为指导,进行各方面的营销工作,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具有品牌竞争优势的营销管理策略。还有就是比较有名的SOHO现代城的案例,SOHO现代城是潘石屹在北京CBD的第一个SOHO建筑,它的成功运作充分体现了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面对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竞争,营销创新对一个企业发展生存的重要性,只有创新才能塑造自己的企业品牌,也才能帮助企业培养足够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22活跃的营销思维

只有通过正确的思维活动,企业人员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营销管理策略,所以说思维是人们对事物一般属性和内在活动的间接反映。现代企业营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好的营销思维才能制定好的营销策略。要从人们的实际生活切入营销创新的理念,就是要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建立起营销人员的营销思维,使他们时刻保持这种工作状态。

23规范化的营销制度

营销创新的规范化主要在企业的制度方面,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化的制度才能使企业的人员工作起来有章可循,形成一个精诚团结,充满活力的团队。因此,营销创新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也是一个企业凝聚力的体现。企业的凝聚力强,使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保障营销人员具有良好的创新观念与精神,激发他们的活力,使他们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

篇11

二、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金融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来临,金融行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金融行业的逐利性决定了金融行业发展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金融危机成为金融管理的头号死敌,而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扩展到全球经济发展领域,美国次贷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等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全球金融界对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人是越来越深刻,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对金融行业的客观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各个层面上都离不开金融行业的资金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金融管理必须针对金融行业的具体条件,打破传统的金融管理思维模式,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科学对待金融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从不同层面多视角、多角度地剖析困扰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找出金融管理中困扰金融行业资金良性循环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创新金融管理思路,在认真探寻金融管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全面促进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谋求整个金融行业利润的最大化。要善于抓住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节点,努力开创金融管理的新局面。竭尽全力掌握经济运行过程中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金融管理实践中按照金融行业发展规律全面改进金融管理措施,善于总结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总结和吸收世界金融管理发展成熟的、经过金融危机考验的管理方式,不断更新金融管理理念,以世界金融发展中总结提升出的先进理论指导金融管理的实践,在金融行业内部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流程的基础上,针对金融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利于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体制,保障金融管理的经济成果和社会效果。实现金融与社会、金融与经济、金融与环境保护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运转协调的法人治理机构,全面落实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运转协调的法人治理机构,全面落实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在金融管理机构保障方面必须采取的措施。对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金融行业的法人治理机构,法人治理机构是金融管理的大脑和神经中枢,金融行业是否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法人治理机构是否运转协调,能否适应金融行业发展的内部管理需求和外部发展环境的有效协调,直接决定着金融行业的有序扩张和健康发展。运转协调的法人治理机构有利于金融管理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有利于给金融机构带来巨额的利润,实现金融机构资金的良性循环、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现阶段,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又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抵御市场风险和金融危机的能力相对较弱,资金市场的运行尚不规范,民间高息借贷、食利者阶层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金融管理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金融行业更应该排除干扰,认真进行法人治理机构的健全和完善,规范市场运作和金融管理行为,不断提高金融管理的现代化程度和金融管理的水平,促进金融管理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不断优化金融管理内外部环境,为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不断优化金融管理内外部环境,为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是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环境保障方面必须采取的措施。首先,要实现金融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管理行业规范和管理流程,并监督金融机构严格按照金融管理行业规范和管理流程开展各种金融管理活动,并尝试大力发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多种类型的金融主体,丰富金融机构的构成,逐步开放金融市场,降低金融行业的门槛,规范金融市场行为,使大量有志于从事金融行业的资金拥有者拥有从事金融行业的机会,从而为金融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大量的资金,为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建立健全规范的金融管理体系,建设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各大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商业银行为补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小型金融性公司、中小银行为链条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各类金融性机构的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大力发展在农村基层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的建设,全面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深度和厚度,做好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的储备,确保我国金融管理的良性、健康、科学发展。第三,建立健全金融管理规章制度,并能够严格按照金融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各种金融活动,建章立制工作是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在制度建设方面的重要工作,这是一个长期的、相对灵活的、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既要从硬件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又要在软件上注入大量的精力,有效建立金融管理信息自动化控制平台,实现公共资源的共享。在具体的金融管理实践活动中,严格按照金融管理规章制度办事,将金融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到金融机构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和重要节点,实现有章可依的良好局面。第四,加强对金融管理的监督管理,虽然我国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着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但是,由于力量薄弱,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标准、风险控制措施过于程序化,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手段,致使一些金融机构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违规行为,给金融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制约着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运行。因此,必须参照和学习国际金融管理成功的监管经验和监管标准,结合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标准和相应的措施,加强对金融管理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三)加强精通金融业管理业务、了解经济发展知识的复合型金融管理人才的选用和培训,为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加强精通金融业管理业务、了解经济发展知识的复合型金融管理人才的选用和培训,为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金融市场的竞争,其实就是金融管理人才的竞争,我国金融管理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一项历史遗留问题,要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精通金融业管理业务、了解经济发展知识的复合型金融管理人才的选用和培训,大量培训复合型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充实到金融管理人才队伍中去,为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刘冰,周晓冬.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

[2]郑良芳.“十二五”规划,金融业肩负着历史发展的重任[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01).

[3]李富有,窦育民.中国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4]贾小雷,刘媛.国外金融产品监管的新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