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街巷环境卫生质量要求

街巷环境卫生质量要求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04 09:56: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街巷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街巷环境卫生质量要求

篇1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已经进入城市转型发展的生态文明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扩展。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能源、原材料重化工业拉动城镇化发展的传统模式,也开始转向城乡统筹、节约资源和建设生态低碳城市[1],这种转身变化使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面临新的课题。本选题通过对河南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朱仙镇的研究,在目前中部地区快速城镇化浪潮中,如何使古镇保护、发展与其人居环境相协调,是保证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现状问题分析

朱仙镇北距开封市区15 公里,属开封县管辖,历史上与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并称我国四大名镇,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古镇在保护现状与经济发展之间、保护原真性与建筑更新之间、社会结构延续与开发利用之间存在矛盾。

1.整体风貌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调研发现,朱仙镇历史上寺庙多达110多处,现在镇区仅存清真寺、岳飞庙、关帝庙三大寺庙;许多古街道和古民居也遭到了破坏;启封遗址、韩世忠墓、点将台等遗址缺乏有效保护,资源大多处于被闲置破坏状态。其他古民居零星分布于整个古镇镇区中,造成了古镇基本的空间格局虽未改变,但整体风貌遭到了破坏。最重要的是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新文化的冲击带来城镇的更新而遭受不可逆的破坏。

2.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现实和发展需要

调研发现,古镇内部街道狭窄,近年基础设施基本未进行应有的提升和改善。镇内道路交通缺乏合理规划和管理,连接开封市区和朱仙镇的省道S219,道路狭窄,缺少道旁景观陪衬,导致交通极为不便,居民出行困难;公厕、垃圾收集点、转运站等建设滞后,导致镇内环境卫生较差。缺少供给和排水管网,致使生活污水多就近排入水体,严重污染环境;供电、电信线路高架无序,严重影响古镇风貌基础设施的落后,造成居民生活不便,调查发现原有居民70%外迁,而城镇老年人居多,影响古镇的活力。

3.水体环境污染严重,河道景观失去载体

古运粮河镇是朱仙镇的“母亲河”,是朱仙镇的灵魂。调研发现目前古运粮河河面狭窄,河道淤积,面临干涸危险,河道环境急需改善。但由于自然原因和多年来缺乏治理,运粮河已与水系失去自然联系,基本丧失自净能力。此外,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运粮河成为居民污水排放、垃圾倾倒的场所,污染极为严重。运粮河水体的污染,使得构成古镇重要元素的水乡景色荡然无存,也使镇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难

调研发现,虽然朱仙镇拥有丰富的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却对其独特风貌的非物质形态元素重视不够。非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产指文化艺术、生活情趣、民间习俗、社会生活等人文环境特征,它是城市历史文化中富有活力的元素。但由于经济形态的改变、外来文化的传入,其“原真态”濒临变异和失传,技能降低,内容逐渐残缺,传承人、受众群逐渐散失,承载其产生发展的物质空间也逐渐丧失。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尚未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其保护资金来源无法保证,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传承都面临很大困境。

5.传统空间肌理现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生活

朱仙镇是早期商埠发展的产物,空间尺度、建筑体量、街道格局及各类设施自然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生产和交通方式、起居形态以及思想文化,很难满足大规模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现代社会无论是生活形态、交通工具、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出行方式、物流集散、信息传播,还是社会组织、文体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等方面,都与历史文化名镇传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与商埠繁华和早期工业化时代相比,生态文明时代的现代社会生活不仅需要开放性以及大尺度、大空间,更需要社会要素之间频繁的沟通互动。于是城乡规划建设必然会打破传统空间肌理固守自我的封闭性[1]。

6.保护建设性破坏较大

近几年对古镇部分地段进行修缮改造,但由于机构不健全、财力紧张等原因导致没有完全按照规划进行保护,保护过程中重新修建一些仿古建筑,但重建的建筑人为痕迹较重。古镇传统风貌特色有所消退。重要历史街巷胡同两侧私搭乱建,缺乏公共开放空间,不能满足防灾、市政等需要。这种破坏由于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与历史建筑落后的设施功能相矛盾,人们对历史建筑等进行人为的拆除、翻新、搬迁等行为。另外,古镇空间也遭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压缩和冲击。

二、 古镇保护转型策略

1.生态理念引导:打造可持续发展空间

传统保护规划侧重空间环境和建筑实体的保全和改造。根据生态文明的要求,古镇保护涉及到社会、经济、人文、物质空间等各个方面,生态视角下保护规划应基于复合多样、集约用地、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四个层面构筑古镇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因此,规划通过多维度的功能复合,满足城市的健康发展需求,对于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土地以提高单位用地效益,打造职住平衡的城市空间,降低通勤排放,设定绿色建筑建设要求,提高整个镇区的绿色建筑比例。

2.产业的转型:发展“两型产业”

根据朱仙镇的现有条件,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和木板年画之乡的定位,须要整合诸多资源因素,协调诸多部门,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古镇实现工业化阶段向生态文明时期引入,就是积极主动融入开封市整个区域环境,实现由“小城镇”向“城市经济”的转型。这意味着古镇产业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因此强调产业结构的退二进三的升级,达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强调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产业”,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来替代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同时强调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生态文化视角下,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多方共赢,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的发展[2]。

3.自然环境保护转型,复合型河道遗产廊道,以文化主导下的河道历史景观复兴

河道遗产廊道是集历史研究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多元文化价值以及滨水游憩价值于一身的复合体系,是承载着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有机整体。遗产廊道的构建是以协调人一一文化遗产一一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目的,强调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因此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自然生态的平衡和河流生态的修复两个方面。河道结合周边绿地环境可以对城市建设中对自然的破坏进行补偿[3]。

4.社会发展转型:和谐人居、居民共建、永续发展

自上世纪末,经济全球化深度影响,同时也带来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压缩”。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危机”,使得保护文化的地方性、民族性、多样性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困难【4】。历史城镇保护是一个需要长时期才能实现的社会工程。也是有人居住生活的动态空间, 所以保护措施必须得到当地居民的理解和协助, 保护过程是否能够保证有切实的居民参与,居民是否有真正的话语权, 是关系到保护规划成败的关键。

在历史城镇生活的居民是历史城镇真正的主人,历史环境的破坏给他们巨大的失落感。从城镇保护的发展来看,很多地区的原住民起到重要的作用。生态文明导向应该强调公众参与环节,尊重城市居民的意见。保留古镇原住居民及其传统的“生产、生活、生态”状态并使之传承,是实现古镇旅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于城镇生活和其中的居民而言打造低碳、生态、可持续的人居发展模式。

结语

本文以朱仙镇历史名镇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古镇保护在生态文明下转型进行论述,以期为同型古镇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以历史城镇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文化事业推进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在当代工业和城市化浪潮中保护为数不多的历史古镇实现生态文明的快速转型。

参考文献:

[1]曹昌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及对策[J].中国名城,2011,(3):20-23

篇2

一、正确处理好履行职能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城市管理涉及的范围很广。广义的城市管理指城市人民政府对整个城市的工业、商业、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公安交通、城建环保、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公用事业等各项工作的综合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的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以及城市规划、房地产等行业的管理。我局作为我市城市管理专业部门,肩负着城管监察、市政养护、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方面职能。职能定位规定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权限和范围。履行职能就是要在职权范围内把政府赋予的工作职责完成好,这是城管部门的使命所在。 以人为本是价值观的核心思想 ,是一种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 ” 的 “ 人 ” ,是具体的、现实的、从事社会实践的人,主要是指 “ 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 以人为本 ” 的 “ 本 ” ,是哲学价值论概念的本,根本的本。它要回答的是,与神、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 , 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 就城市管理而言,正确处理履行职能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就是既要履行好城管职能,又要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本,不能因少数人的利益而影响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合法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在履行职能时,要充分地考虑人的需要、市民的需要。因此,城市管理中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就是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人的合法权益,满足人的合理需求 。 坚持以人为本,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还要在履行职能时考虑社会效果,要体现在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城市管理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者是代表政府在城市生活中对人的活动行使监督、检查、协调、服务权,是执行法律法规的特殊人群,往往重视的只是加强表象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极易使市民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导致管理效果不佳或失败。 这从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城管暴力抗法事件以及群众对城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可见其一斑。 要 在城市管理方面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两种意识: 一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作为执法管理人员,既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城市秩序,又要努力避免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因而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尤为重要。 二要强化管理就是服务意识。 城市管理不是与市民为敌,而是为市民服务。要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消除以“管理者”自居和居高临下的心理,增进城管工作者与市民的“鱼水之情”;要大力实施“亲民”和“为民”工程,为市民排忧解难。近年来,我市率先在全省免费开放全部公厕,推出摇铃上门收运居民生活垃圾措施, 在城管执法中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有情操作等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

二、正确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充分利用行政资源的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 , 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 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之中的 , 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运用抽象思维的能力 , 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 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因此,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关键。辨证地看,事物 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城管部门和城管工作离不开外界的支持、配合。因此,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行政资源,调动一切外界因素来推动、促进城管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充分利用行政资源之间互为因果,城管部门只有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做到有为,才会有位,有位才能更好地利用行政资源。 发挥主观能动性 , 一要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促有为。 有为就是城管工作要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并达到领导和行业管理的要求。 二要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大力弘扬“不待扬鞭自奋蹄”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城管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奖勤罚懒激励机制,让想偷懒、混日子、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投机取巧、消极怠工者失去生存空间,为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职工打造良好平台、提供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城管队伍的创造力和战斗力。 同时,城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单靠城管部门的努力,仅仅通过发挥主动能动性还不能完全管好城市,还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行政资源,积极争取各级各界的支持配合。 一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 “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老大重视就不难。”要大力争取上级领导对城管事业的关心和重视,给予人财物力和政策等方面的倾斜。 二要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协调。 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利用他们的优势,借助他们的力量,形成城市管理的强大合力。

三、正确处理好提高城管人员素质与提高市民素质的关系 “打铁要靠自身硬”,提高城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城管工作的基础,城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城管工作水平的高低和城管事业的兴衰;市民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也是城市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市民的力量才能真正管好城市,从一定意义上说,市民素质高低决定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因此,提高市民素质与提高城管人员素质并重方能达到管好城市的目的。 当前, 城市化进程的急骤加速使 城市管理 面临的 挑战 越来越大, 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城管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发展也对城管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城管职工只有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法律素养和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城管工作需要。 今年2月29日,蔡晓明市长对我市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作指示时提出:“领导的品位,决定城市的品位,城市的定位,决定城市未来的地位;我们大家都要努力提高城市建设的素养,要博学多才,相融贯通,用心去琢磨这个城市,每位城建工作者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市长对城市建设者的要求同样也适合城管工作者。因此,城管部门要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一刻都不能松懈; 要大兴学习之风,大力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机关,抓好培训教育,鼓励自学成才;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选招思想好、文化程度高的人员进入城管队伍,不断给城管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城管人员素质提高了,对市民进行管理的过程也是宣传教育的过程。 与此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市民的良好习惯和文明意识,通过耐心细致做工作争取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市民协调一致搞好城市管理,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扩大城市管理的宣传面,使每个市民都感到自已是城管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分享城市发展和管理成果,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四、正确处理好纵向与横向的关系 纵向是指市本级与区、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目前市城管局上级业务指导部门为省建设厅;市城管局与包括章贡区和__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各县(市、区)城管部门无上下级业务关系。横向是指市直部门之间和本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关系。市直部门之间,目前我市主要是市城管委指挥调度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行城管职责,市城管委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负责日常事务;从本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关系看,我市城管部门与其他城市城管部门均为不相隶属关系。目前这种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存在“先天不足”,城管体制不顺、多头管理、职责交叉、利益上的各自驱动以及互相推诿,严重制约城管工作上水平。特别是随着中心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现有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越发显得滞后。为此, 一要理顺中心城区城管体制。 要按照有利于调动市、区、街、居各级积极性和重心下移、多数人参与、无缝隙管理的原则,以环卫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抓紧实施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二要强化市城管委和城管办的指挥调度职能及各城管部门的“大城管”意识。 要争取市政府支持,增加市城管局对各县(市、区)的业务指导职能和对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所属城管机构的指导、协调、监督、考核职能,并将__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市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市城管委研究决定城管重大事项,协调各委员部门、单位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等职能;强化市城管办具体调度考核的职能,加强对各城管部门和章贡区、__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检查、考核等工作,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履行各自担负的城市管理职责;强化城管委各委员部门的“大城管”意识,通过实行目标责任制等措施,促使各部门认真履行城管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三要主动加强与兄弟城市的联系。 学习他们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 四要主动加强与其他市直单位的协调。 部门之间切实做到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紧密协调。

五、正确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必然要求大量市政基础设施的及时跟进,而城管部门肩负着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职能,任务将越来越重。近年来,由我局负责组织实施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20__年 29 个项目,总投资约3450万元;20__年50个项目,总投资6000多万元;20__年将达到63个,总投资5.3亿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为了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市政热点问题和提升城市形象的节点问题。如果不讲速度,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滞后城市化进程,这样就满足不了百姓需求、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如果只追求速度,不注重质量,不尊重客观实际,不严格按科学办事,也难于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发展。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质量与速度的统一。 一要紧抓工程速度。 要按照上级要求和单位安排,按时完成工程进度。 二要紧抓工程质量。 要用好有限的每一分钱,使建设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均符合质量要求。 三要出精品、上档次、讲品位。 最近,潘书记就加强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作出重要批示:“一个城市的灵魂在于艺术的品位与经常的管理。”落实潘书记的重要批示,就是要辨证地把握建设和管理两方面,“艺术的品位”要靠建设,而城市的品位来源于每个细节的品位、每个工程的品位。定位决定地位和品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保持一定的超前性,使每个项目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六、正确处理好长效管理与突击整治的关系 城市管理工作具有经常性、反复性特点,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实 行长效管理。同时,城市管理突发性、随机性特点又决定了需要在长效管理基础上辅之以集中突击整治手段,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应急性、疑难性、专项性问题。突出整治和长效管理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长效管理是治本,突击式整治是治标。长效管理是标准化的管理,突击整治是随着季节等因素的变化展开的突击式、阶段性整治。突击式整治是解决难点问题的有效手段;长效管理是避免反弹、回潮,巩固突击整治成果的保证。虽然突击整治有其特有优势,也许通过一、二次突击整治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见成效,但稍不注意就回潮、反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力戒依赖突击整治,期望一蹴而就的倾向;同样也要避免因为长效管理是治本措施,放弃突击整治,致使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广大群众关心、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不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延误全局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做到以长效管理为主,以突击整治为辅,相互作用,互为补充。 近年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我市的城市面貌和环境卫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如何巩固成果、长效保持城市良好市容市貌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必须全面规划、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强长效管理;要重视法规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质量监督机制建设,加强经常性的管理质量检查考核,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要统筹兼顾,认真分析、了解客观情况,掌握城市管理客观规律,对一年四季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地统筹安排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