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4 10:53: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医护理是我国医疗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内容相对较多,也比较分散,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难以掌握。传统教学虽然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较差。创新中医教学方法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基层中西医结合的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中医止血能力,培养学生对学生的认知[1]。为了探讨创新中医教学方法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在我科室学习的80名实习生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在我科室学习的80名实习生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实习生分为两组,实验组40名,男13名,女27名,年龄为(14~18)岁,平均(16.7 0.3)岁;对照组有40名,男8名,女32名,年龄为(15~18)岁,平均(16.4±0.6)岁,两组学生对其教学方案、教学目的等具有知情权,学生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方法如下:对照组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授课内容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的进行。
实验组采用创新中医护理,方法如下:以患者病证为中心,采取贯通法、辨证及辨证及治则,重点讲授中成药、针灸、推拿、拔火罐活艾灸等方法,让学生对中医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同时,实验组定期开展医疗扶贫体验活动,深入一线基层和农村,将典型病例作为教学的范例,让学生能够从实例中获得更多知识[2]。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知识宣教、沟通能力、心理压力、学习积极性以及患者的信任度等,了解学生的中医知识掌握能力。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
二、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学生知识宣教能力;沟通能力;学生能够承受压力能力;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取得患者信任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P
1 研究、探索“提高听说能力”的背景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英语教学难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需要。从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战略高度看,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特别是面对四、六级改革以及社会的新需求,原来的应试教育已暴露出各种弊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同时由于某些学校教师对四、六级考试认识不到位,把重点放到了片面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为考而教,为考而学,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提高,造成普遍的“聋子英语”及“哑巴英语”现象。英语教学费时多,效率低,所以各方面对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极为强烈。
因此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势在必行。如何提高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创新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研究英语听说能力新教学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英语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它还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在国际交往中,英语被广泛使用,已成为一种世界上相对通用的语言。因此,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针对大学英语的改革,研究提高听说能力的方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英语教学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其次,从人才培养角度考虑,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外语教学的目的也应该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应用能力。英语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学生应用语言的综合素质。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关心的问题。把握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提高听说能力的探索
3.1 提高听力能力 四、六级改革后,听力部分比例和题量大大提高,听力材料涉及对话、讲座、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形式更多样化,这充分反映了提高听力能力的重要性。听力是决定英文水平的要件,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英语交流能力。听的能力是在听的实践中提高的。任何理论的讲解都是辅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1)熟能生巧。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多听、勤听。(2)精听为主,泛听为辅,精泛结合。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有的材料要仔细听,注意用精听来提高准确率。(3)材料的选取要难易适度,并注意趣味性。(4)注重词汇量的扩大,尤其注意归纳一些词组、习语的用法;了解口语表达特点。(5)重视语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6)要学会区分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并忽略次要信息。(7)听力提高并非“听力”提高。它其实代表着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即发音、词汇、词组、习语、文化思维等诸方面能力的提高。(8)增加对英美文化的了解。(9)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同时又贴近生活的一些资料,既提高学生的听力,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
3.2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能力的提高也是这次四、六级考试改革的目的。衡量英语口语水平有四大要点:(1)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口齿是否清楚;(2)会话的流利程度;(3)表达当中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4)内容是否充实,逻辑是否清楚。
总的来说,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具体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文化导入,创造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2)学生要熟练掌握口语,就必须掌握范围广阔的、基本得当的日常用语,以服务于交流目的。(3)以主题为基础的训练法。这可使说和写的训练更为有序,目的更为明确。(4)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会话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的练习中,而不是被动的被老师提问。(5)注重话题的实用性与趣味性。(6)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7)复述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将听到、看到和读到的内容经过思维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达出来,进行口语实践。(8)教师还可凭借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像刺激,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因材施教,还应从教材中挖掘和创新,通过不同方式把课内外口语训练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中去,从而使语言学习变成真正有意义的语言交流。
参考文献
创新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因素,创新能力是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保持活力和生机的动力源泉。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涌现是科技不断创新、社会不断进步的基本保障。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重要且极具挑战的历史任务和使命。创新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等数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是理、工、农和经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探讨了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
一、高等数学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创新和进步取决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1]作为数学专业和非数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高等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高等数学教学具有强大的创新教育功能。高等数学内容是人类为探索未知世界所进行创新活动的成果,已渗透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工具,还是一门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课程。从人类文明进化史可以看出,将“数”和“形”完美结合所孕育出人的理性精神在数学中得到完美体现。数学以其概念的抽象性和准确性,逻辑推理的严谨性,结构的协调性,计算的规范性,构造的可行性,统计、模拟的广泛应用性, 技巧的灵活多变性等特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好的内容和途径。通过对数学中各种抽象概念的理解、思辨和推演等思维方法的运用,训练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心理基础;数学是美学的四大中心建构之一, 数学美是人的审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魅力在于化杂乱为有序, 化经验为规律, 寻求自然世界运动简洁、统一的数学表达。数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水平,造就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优秀品质。
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法
1.更新教育观念,做到因材施教
更新教育观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先决条件。随着高校连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规模扩招导致学生知识层次和质量下降,文化课水平差异变大。安徽农业大学有理、工、农、经和文等专业,有些专业文科、理科学生兼招,因此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很大。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必然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消化不了”。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特长和潜力都得到最大程度提高。[2]
2.发挥教材的创新功能,激发创新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传统的高等数学教材内容较陈旧,强调知识结构的严谨,有些地方并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掩盖了数学发现的过程,割裂了数学和现实世界的联系,也没有将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融入到内容体系中,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高等数学教材的创新功能,就必须改革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体系,编撰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新教材。在教材编撰中,既要保持数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又要将具有创新意识的素材、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融入到教材内容中。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工具。教材的内容需要具备严谨性,因此不可能做到适合每一位学生;此外,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未必相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兴趣的另一推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已有定义、定理和结论的教育方法, 设计合适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和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概念、定义的理解,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教师需要设置宽松、和谐和具有创新氛围的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和快乐思考。
3.引导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
数学学习需要运用逻辑、思辨和推理等思维方法,这种训练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启迪创新意识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比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1)训练学生归纳和类比思维的能力。归纳和类比思维方法是学习高等数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归纳和类比的思维方法,比较不同背景实际问题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例如,在导数概念的引入中,让学生思考“直线运动的质点瞬时速度”和“水平曲线的切线斜率”求解过程的异同,从而归纳出导数的定义。
(2)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是提出科学假说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数学中很多重要的数学猜想常常是某些理论向前发展和创新的方向。因此,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猜想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级数时,如何让学生明白有限和无限之间的差异,可用如下的例子:如果该班有女生,那么班级中的男生人数一定比全班人数少(直观,部分小于整体在有限中是对的);自然数一定比整数少吗?这一问题自然引起学生对有限和无限之间、直观和理性之间的思考。例如,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直观展示曲边梯形面积求解中的分割和求和(近似值和精确值之间的误差),以及如何利用极限达到两者相等(对极限概念的理性理解)。
(3)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实际问题没有“准确”答案,没有确定方法,因此,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灵活选择方法和工具。学生只有对实际问题进行认真观察、缜密思考,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给出比较满意或符合实际的求解方法。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对每位学生来说都是挑战,都锻炼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大众化教育下的必然产物。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校数学专业与非数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为创新强国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培云.把创新教育融入高等数学课堂教学[J].都江学报, 2001,13(01): 4―7.
[中图分类号] R541.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2-0151-04
Dose study o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warfarin use based on pharmacogenetics
FU Yongping1 ZHANG Ziyan2
1.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312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Hez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Shandong Province, Heze 2740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trengths of warfarin based on pharmacogenetics or defined by clinical indicators. Methods Either from outpatient or inpatient department, 220 patients who needed anticoagulative treatment by warfarin were recruited. These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arfarin use method of one group was determined by pharmacogenetics, specifically, CYP2C9 and VKORC1 genotyping were carried out to ascertain and adjust use dosage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nuclease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 As for the other group, therapeutic regimen was defined by the stable and qualifying time, the frequency of drug adjustment, absolute difference between initial and eventual dose and the proportion of anticoagulant overdose. Additionally, the severity and incidence of hemorrhagic events were closely observed during half year’s following up. Result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warfarin use regimen defined by clinical indicators,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pharmacogenetics, including the stable and qualifying time, the frequency of drug adjustment, absolute difference between initial and eventual dose, the proportion of anticoagulant overdose(1.8% compared to 16.4%), and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hemorrhagic events were unanimously better and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P
[Key words] Warfarin; Atrial fibrillation; CYP2C9; VKORC1
我国心房颤动患者数接近1000万,心房颤动的主要危害是脑梗死,而脑梗死的致残率高,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损失。抗凝治疗能够减少心房颤动的栓塞发生率,但由于医患双方对其出血副作用的担心,使用华法林抗凝人数很少。虽然有新型抗凝药物的出现,但新型抗凝药物价格昂贵,尚无针对性拮抗剂,在肾功能不全病人使用的局限性以及在瓣膜性心脏病应用的局限性,大规模应用新型抗凝药物并不适合我国国情。相比之下,华法林价格便宜,每日服药一次,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所以华法林在抗凝治疗中的地位尚无可替代。为更好地探索我国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使用剂量的个体化差异,本研究以门诊或病房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CHA2DS2-VASC评分≥2分以上需要华法林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心内科门诊或病房需要使用华法林抗凝的心房颤动患者220例。其中男123例,女97例,年龄35~97岁,平均(57.5±12.5)岁。入选标准:(1)汉族;(2)≥18岁;(3)心房颤动患者;(4)CHA2DS2-VASC评分≥2;(5)签知情同意书并能够配合临床随访观察。排除标准:(1)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或甲状腺疾病;(2)近期手术史;(3)急性心肌梗死1个月内;(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5)感染性心内膜炎;(6)必须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7)必须使用试验药物以外的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及溶栓药物;(8)恶性肿瘤;(9)处于妊娠期;(10)有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缺乏症;(11)不能定期门诊复诊条件或治疗过程中不能规律服药;(12)拒绝随访。
1.2方法
由专人收集临床资料和随访登记,与患者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药理遗传学组(110例):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提取基因组DNA,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片段长度的多态性(PCR-RFLP)给患者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分析,根据计算模型(http://)确定的华法林剂量用药,并进行调整。另一组为临床指标组(110例):根据临床指标确定的华法林剂量用药。华法林片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314,每片2.5 m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病史及合并用药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3 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分析材料与方法
1.3.1 试剂 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Taq DNA聚合酶、10×PCR缓冲液、10 mmol/L dNTPs、25 mmol/L氯化镁、DNA 标记物(采购自加拿大Bio Basic Inc.);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提供;限制性内切酶AvaⅡ、Nsi I、Msp I及琼脂糖(均购自美国Promega)。
1.3.2 仪器 HH-W21.420型电热恒温水箱(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DYY-6C型稳压稳流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多功能暗箱式紫外线分析装置(北京赛百奥公司);FerroTec基因扩增仪(杭州大和公司);LX-100手掌型离心机(江苏海门)。
1.3.3 基因组DNA提取及PCR扩增 取外周抗凝血液2 mL,使用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20℃保存。PCR反应的引物设计参考有关文献[1-3],VKORC1基因检测的正向引物为5’-GCCAGCA-GGAGAGGGAAATA-3’,反向引物为5’-AGTTTGGACTACAGGTGCCT-3’;CYP2C9 *3基因检测的正向引物为5’-AATAATAATATGCACGAGGTCCAGAGATGC-3’,反向引物为5’-GATACTATGAATTTGG-GACTTC-3’;CYP2C9 *2基因检测的正向引物为5’TACAAATACAATGAAAATATCATG-3’,反向引物为5’-CTAACAACCAGACTCATAATG-3’。PCR反应体系包括基因组DNA 0.2 μg,2.5 mmol/L,dNTPs 4 mL,10×PCR缓冲液5 μL,25 mmol/L的MgCl2 4 μL,10 μmol/L的引物各3 mL,5 u/L Taq聚合酶0.5 μL,加超纯水至50 μL。CYP2C9*2反应条件为:先94℃预变性5 min,然后94℃处理45 s,再50℃处理45 s,最后72℃处理1 min,共35个循环,接下来72℃延伸5 min;CYP2C9*3的反应条件为:先94℃ 预变性5 min,然后94℃处理45 s,再56℃处理45 s,最后72℃处理30 s,共35个循环,接下来72℃延伸5 min;VKORC1-1639G>A的反应条件为:先94℃ 预变性5 min,然后94℃处理45 s,再59℃处理30 s,之后72℃处理30 s,共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
1.3.4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 取用VKORCl、 CYP2C9 *2、CYP2C9 *3PCR产物各10 μL,然后分别加入限制性内切酶AvaⅡ、Msp I、 Nsi I各0.5 μL以及牛血清白蛋白0.2 μL和缓冲液2 μL,再加入超纯水至20 μL,37℃水浴4 h。酶切产物在2.5%琼脂糖凝胶电泳,最后紫外灯下观察条带。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达标稳定时间(从给予首剂华法林开始到INR值在达到治疗范围(2~3)且INR值稳定所需要的时间)、药物调整的次数、终点剂量与初始剂量的绝对差值、抗凝过量的比例(INR初次超过4的比例),并观察随访过程中出血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随访时间约半年。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计量资料均先进行单样本正态分布检验,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分析
药理遗传学的方法组共对110例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分析,CYP2C9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在基因编码区和非编码存在许多单碱基突变,最主要的有3种: CYP2C9*1、CYP2C9*2和CYP2C9*3, CYP2C9:*1型102例占92.7%;CYP2C9:*2型0例占0%;CYP2C9:*3型8例占7.3%。VKORC1发现有AA、AG、GG三种基因型,VKORC1:AA型81例占73.6%;VKORC1:AG型26例占23.7%;VKORC1:GG型3例占2.7%.
2.2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的差异
患者随访时间半年,半年后对两组患者在达标稳定时间、药物调整的次数、终点剂量与初始剂量的绝对差值、抗凝过量的比例、严重出血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药理遗传学的方法与临床指标组相比,各项指标均具有优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
表2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的差异(x±s)
注:药理遗传学组与临床指标组相比,各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分析结果
对所有抗凝过量和严重出血患者都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分析。出现抗凝过量共20例:基因类型为CYP2C9*1,VKORC1:AA共10例,有4例出现严重出血,基因类型为CYP2C9*3、VKORC1:AA共6例,有3例出现严重出血;基因类型为CYP2C9*1、VKORC1:AG共1例,基因类型为CYP2C9*3、VKORC1:AG共2例,基因类型为CYP2C9*3;VKORC1:GG共1例。10例严重出血患者的VKORC1基因型均是AA。
3 讨论
华法林在抗凝治疗中的地位尚无可替代。但华法林治疗窗很窄,而且用药的个体性差异和种族差异也很大,要达到相同作用效果,最大剂量与最小剂量相差可以达到10倍以上。目前发现影响华法林药效学的基因主要有2个,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2C9(cytochrome P-450 2C9,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华法林全部由肝脏代谢,CYP2C9是人类肝脏中一种重要药物代谢酶系统,是华法林代谢最关键的酶,CYP2C9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在基因编码区和非编码存在许多单碱基突变,其中研究最多也是最主要的有3种,即野生型CYP2C9*1、突变体CYP2C9*2和突变体CYP2C9*3,这几个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影响华法林药效,导致个体对华法林的敏感性不同以及华法林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出血的危险性,对华法林的使用剂量密切相关的两个等位基因分别为CYP2C9*2和CYP2C9*3。基因型CYP2C9*2和CYP2C9*3的患者所需的华法林治疗剂量小[4,5]。VKORC1是人体内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生成的限速酶和关键酶,华法林通过竞争性抑制此酶的作用而达到抗凝效果。VKORC1发现有AA、AG、GG三种基因型,AA基因型为华法林剂量敏感型,所需的华法林治疗剂量小。AG、GG两种基因型为华法林剂量抵抗型,所需的华法林治疗剂量大[4,5]。纳入药理遗传学的方法组的患者CYP2C9和VKORC1基因型见2.1。本研究中发现:CYP2C9基因型分布CYP2C9*1占92.7%,CYP2C9*2占0%,CYP2C9*3占7.3%。CYP2C9基因型分布以CYP2C9*1为主,与西方人相似[6-10],可见CYP2C9基因型分布无明显种族差异。本研究中:VKORC1基因型分布AA占73.6%,AG占23.7%,GG占2.7%。与文献报道我国汉族人VKORC1基因型以AA型为主,GG、GA型少见相符[6-9],而西方人以GG、GA型为主,AA型少见,提示VKORC1基因型存在人种差异[6-9]。已知CYP2C9*1、VKORC1-AA型基因的患者,所需华法林剂量减少,这可部分解释我国汉族人所需华法林剂量低于西方人群的原因。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间临床观察指标(表2)的比较,药理遗传学的方法组与临床指标组比较,稳定达标时间更短,药物调整的次数更少,终点剂量与初始剂量的绝对差值更小,抗凝过量的比例更低,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药理遗传学的方法组各项指标均具有优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
本研究中观察对象共发生抗凝过量例数20例,抗凝过量患者中基因型表现以CYP2C9*3或VKORC1:AA为多见,抗凝过量患者平均年龄(72.4±9.4)岁,也较大。观察对象共发生9例严重出血,其中严重出血病人中7例抗凝过量,另外2例并未出现抗凝过量,但年龄较大,提示抗凝过量和年龄是出血的重要因素[4,11-14]。严重出血患者的VKORC1基因型均是AA,VKORC1基因型表现为AG、GG的严重出血病例没有观察到。CYP2C9*3且VKORC1:AA的患者严重出血发生率较高,应重点关注此类患者。严重出血患者平均年龄为71.5岁,高于本研究观察对象的平均年龄。药理遗传学的方法能够及早发现这些出血高危患者,避免严重出血的发生。这也是药理遗传学的方法指导华法林使用剂量组严重出血发生率低的主要原因。
基于药理遗传学的方法指导华法林使用剂量比根据临床指标确定的华法林剂量用药方法使用剂量推荐剂量更加精确,剂量调整小而少,能更快到达INR治疗范围,而且严重出血发生率低,对患者更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磊,贾玫. CYP2C9 1075 A>C和VKORC1-1639 G>A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用药剂量差异的相关性及检测方法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11):1010-1015.
[2] YASAR U,ELIASSON E,DAHL M L,et al. Validation of methods for CYP2C9 genotyping:frequencies of mutant alleles in a Swedish population[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9,254(3):628-631.
[3] SC0NCE E A,KHAN T I,WYNNE H A,et al. The impact of CYP2C9 and VKORC1 genetic polymorphism and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upon warfarin dose requirements:Proposal for a new dosing regimen[J]. Blood,2005,106(7):2329-2333.
[4] Home BD,Lenzini PA,Wadelius M,et al. Phannaeogenetie warfarin dose refinements remai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genetic factors after one week of therapy[J]. Thromb Haemost,2012,107:232-240.
[5] Obayashi K,Aomori T,Fujita Y,et al. Influence of CYC2C9 and vitamin K oxide reductase complex(VK0RC)1 polymorphisms on time to determine the warfarin maintenance dose[J]. Pharmazie,2011,66(3):222-225.
[6] dbSNP Short Genetic Variations. [2012-10-12]. http://ncbi.nlm.nih.gov.
[7] Maurice CB,Barua PK,Simses D,et al. Comparison of assay systems for warfarin-related CYP2C9 and VKORC1 genotyping[J]. Clin Chim Acta,2010,411(13-14):947-954.
[8] Choi JR,Kim JO,Kang DR,et al. Proposal of pharmacogenetics-based warfarin dosing algorithm in Korean patients[J]. J Hum Genet,2011,56:290-295.
[9] Zeng WT,Zheng QS,Huang M,et al.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VKORC1,CYP2C9,CYP4F2 in Bai ibetan Chinese[J]. Pharmazie,2012,67(1):69-73.
[10] Limdi NA,Wadelius M,Cavallari L,et al. International warfarin pharmacogenetics consortium. warfarin pharmacogenetics:A single VKORC1 polymorphism is predictive of dose across 3 racial groups[J]. Blood,2010,115(18):3827-3834.
[11] 何水波,郁水华,孟锐,等. 华法林预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风险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4):268-271.
[12] 李小鹰.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的出血风险、影响因素与预防[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285-288.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研究 现状
一、运动心理学在竞技体育中的研究进展
(一)运动认知
运动员在面临高难度的运动任务时,往往表现出反应敏捷,头脑聪慧的特征。这种聪
慧,主要表现在运动思维和运动决策上。梁承谋(1996,2006)认为,运动员的思维发展及养成必定有一种独特的、不同于一般思维的运动思维形式。面对运动任务时,运动员的问题解决与一般思维有三个明显的不一致:第一,在运动中,出现连续问题,这些问题连续性强、偶然性大,且没有间歇。第二,在运动中,关键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在非常短暂的瞬间进行,机会稍纵即逝。第三,大多数问题都解决,需手、脚、身体与脑并用,不容分离。
(二)心理训练
运动员心理训练领域进行了长期的、富有开创性的探索,去的丰硕成果。姒刚彦(2006)系统总结并详细阐述了传统心理训练范式在运动实践应用中遇到的困难及其原因。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传统的心理训练范式,从心理学角度来描述与界定理想竞技表现时,强调的是最优化原则,尝试做的便是对这种状态的追求,认为在“最佳”心理状态下运动员才会出现理想竞技表现,或者运动员的理想竞技表现本身就是这些最佳心理状态的体现。
(三)心理生理
近年来研究者将脑电图的应用研究与运动操作过程中心理状态的结合,从而来评价运动员心理竞技状态,不同水平运动员的不同区间值和最佳值。其他还有关于对脑像图、心理状态的生理生化评定、心理神经免疫等为竞技体育领域提供了不同的方法。
二、运动心理学在学校体育中的研究进展
(一)体育学习的心理动力
自我、成就目标动机和归因训练成为近年来学生体育学习心理和行为动力调节研究的热点课题。宋允清等运用教学实践法,通过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类干预手段,建立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方法体系,在体育专业学生田径挺身式教学课中实施,既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又显著提高了他们的技术动作规范、达标成绩、基本知识和教学能力。
(二)体育教学的心理建设功能
彭健民、黎杰(2004)研究表明学校体育能有效促进学生智丈与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德性修养,养成良好的品德;净化学生的情感,治疗心理疾病;公展学生的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缓解学生精神压力消除心理紧张的作用。
三、运动心理学在社会体育中的研究进展
(一)身体锻炼与心境状态
近年来,身体锻炼与心境状态的研究仍在继续探讨焦虑、抑郁、应激和积极心境与身体锻炼的关系。
(二)身体锻炼与认知功能
Kristine(2001)研究调查发现步行锻炼可以防止认知功能的下降,而且锻炼量与认知功能的下降呈负相关。Van Gelder(2004) 发现中低强度的锻炼更有利于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该调查还发现,锻炼时间和强度的降低会加剧认知功能的衰退。
四、小结
总的来说,在竞技运动领域,运动心理学在运动员认知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明显,发现了运员注意、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的一些特殊性。在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监测和评价,采用生理指标监测运动员中枢神经机能的研究有所增加,受到重视。关于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的提高,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较多,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明显进展。
(一)自我、成就目标动机、归因训练、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认知特点和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研究成果。运动心理学在学校体育中起重要作用,参加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自尊、气质、个性、智力等。
(二)大众健身的心理效益似乎更多地体现在情绪调节方面。研究表明,短期身体活动的情绪效益包括心境状态的改善、焦虑水平的下降以及应激和紧张的减少。长期身体锻炼还有与人的健康幸感有关;对焦虑、抑郁具有治疗作用;所产生的情绪效益较短期身体活动维持时间更长。
参考文献:
[1] 梁承谋.普通心理学原理[M].中国三峡出版社.1996.
[2] 梁承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编).认知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
[3] 姒刚彦.运动员心理训练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
交通运输本科专业是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技术科学于一体,涵盖内容十分广泛的工程应用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创新能力,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交通领域高级专门人才。[1]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学科的外延和内涵都发生着变化,交通运输的智能化、高速化、人性化及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主题,支撑交通运输研究方向的专业知识扩展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文理沟通。
近年来,伴随着高新技术在交通运输各个部门的应用,交通运输将发展成为综合运输的新概念和新模式——“大交通”。东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2001年创办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现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我国高等学校创造性教育的目标。[2]在我国“大交通”背景下,如何探寻一种理性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之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高校交通运输专业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心理解析
根据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是一个以目标为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重新改组和联合原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的组成成分,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问题解决通常有常规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两种类型,两者不是截然区分的,中间会有常规性或创造性的连续变化。常规问题解决是使用现成的方法或技术来解决,是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解决;后者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发展新方法、新步骤和新理论来实现的,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解决。创造问题的解决过程不是单纯的学生主体心理体验或内在操作过程,而是外部环境与学生主体心理体验相互作用的过程。外部环境作用于学生个体,影响其心理体验,并成为学生个体心理环境有机作用的过程。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个体做出创造性的成就,不良的心理环境则会使创造性的思想泯灭在萌芽中。从创造过程来分析,周围环境,尤其心理环境是影响创造性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起促进作用的心理场会对创造者产生积极的效应,能使创造者很快进入创造情景,处于积极亢奋状态,大脑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状态,灵感涌现,想象力丰富,逻辑思维迅速准确;性质相反的心理场,会对创造者产生消极效应,破坏创造者的情绪,使创造系统无法进行工作。没有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气氛的团体,即使一时达到较好气氛也不能有很好的创造效应,因为该团体中具有创造个性者比较少。因此,在一个团体中,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创造性心理场,它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气氛越来越有利于创造,而且个体的创造力也越来越强。
二、以行为导向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分析
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中,可采用行为导向教学理论,开展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是教师通过课程的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鼓励大学生的创造表现,激发其创造动机,促进其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方法。
行为导向教学理论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教与学、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应由传统教学方式中的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引导者和学习的辅导者。现代认知心理学把学生个体的知识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学生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知识的存在,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运用行为导向教学理论,可以有效地将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融合到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创造性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创造性教学不是独立于一般教学之外的教学活动,而是存在于一般教学活动之中,同一般教学活动相辅相成,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他们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特别注意提供自由、安全、和谐的情景与气氛,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养成其创造性人格。教师要经常用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产生大量的意见和构想;在教学评价上坚持正面评价为主,多表扬和鼓励学生,使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并且,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不立即评价,当意见都提出后,再共同评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是充满艺术性的教学,需要具有优良教育素养的创造型教师把教学安排得生动活泼,不断赋予教材以新意和活力。创造型教师自身应具有创造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宽容、理解和温暖的班级气氛,并且注重对创造活动过程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交通运输专业本科教学方法改革措施探讨
1.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努力培养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切实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搭建平台、加以引导,使其意识到提高素质与完善自我的重要性。首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灵活采用多种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例如: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其次,教学组织形式采取自我控制的独立作业、小组作业、演讲汇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具体采用何种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条件而定;最后,营造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教学环境,例如: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4]
2.突出理论环节和实践教学结合
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对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5]首先,打破教学周期安排,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环节一般都是在理论环节之后进行,这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对该课程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能更好地完成实践环节。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各个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实践环节引导,提前安排学生进入实践环节,使教学与实践同步进行,相对延长学生实践时间,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理论知识,更可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的习惯。其次,将实验内容纳入理论教学范畴。一个最直接地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办法,是将学生作品纳入教学范畴。课堂上引入学生实践作品,一方面承认学生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课后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这些,也符合心理学和教育学观点: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被重视的。
3.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交通运输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现象和问题的抽象性和难于理解,交通运输系统关键的组成及生产作业不能进行展示或实作,影响学生对其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因此,必须引入多种教学形式来辅助教学。首先,加强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很容易被丰富、具体的案例所吸引,而讨厌理论知识枯燥、简单的堆列;其次,针对核心、难点问题,开展课堂讨论。通过针对具体知识点的案例教学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融会贯通。在课堂上,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由教师主导,适当的时候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可以互换;最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内容表现更加直观,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应增加相应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参考文献:
[1]马驷等.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6).
[2]桂卫华等.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增刊).
在我国传统的医学观念里,疾病往往只跟身体上的病痛有关,但现代医学将心理问题纳入了医学范畴。具体来说,传统医学是关于生理特征的医学,主要研究生物的疾病原因及治疗手段。现代医院的不断发展,生理医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生理疾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而由于现代生活的诸多问题,很多人的心理问题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关注。心理学也被引入了医疗教育体系。
1 医学心理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的心理学课程开设已经有30年左右的历史,医学与临床专业中的心理学实验教学有数十年的历史。当前已经有很多医学院校有开设医学心理学的试验课程。而由于多种条件的制约,使得各校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对我国心理学实验课程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当前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对医学心理学教学的重视不足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是以生理医学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地位也导致了学校教学思路上也是以生物医学为主导,心理学被边缘化。医学院校在心理学的教学上,不仅课时少,不少院校将其作为考查课来进行教学,甚至有的学校根本不开设这门课程,这使不少医学毕业生对医学心理学知识完全没有概念。而开设了心理学课程的学校,却又往往只重视基础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验,对心理方面的评估和治疗实验则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医学毕业生到医院就业之后,无法有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开展工作,对"医患关系紧张"的现象也起到负作用,增加了医院心因性疾病的发病可能,也影响了生理疾病的恢复。
1.2医学心理学课程的开设时机存在问题 目前的医学心理学课程,一般被当做基础课程,在第一学年教授。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医学心理学是在生理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涉及到许多基础的生理医学课程,在第一学年与基础医学课程同步,不利于对医学心理学的理解。
1.3医学心理学课程与临床医学的结合不足 当前的医学心理学n程与临床医学的结合不足。医学心理学的操作部分,需要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比如一些疾病会导致一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大手术或需要长时间治疗的手术,对患者的心理压力就会更加巨大,也更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这些问题所产生的相关心理学的问题,都应该与临床的基础知识相结合进行学习。但是,当前心理学课程与临床课程开设并不同步,且在临床课程的教学中往往对医疗心理学没有过多涉及,这样对知识的融合与理解都是很不利的。
2 心理学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医学心理学课程不光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需要医学心理学和临床医学教学的融合发展,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好心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工作。
2.1教学改革要从观念做起,认识到医学心理学的重要作用 由心理和社会因素而引发或与之有关联的疾病已经越来越多,其范围也越来越广,几乎与临床各个学科都有关联。而部分疾病,虽然心理问题不是其诱发因素,但是在疾病的发病、传播和治疗过程中,心理问题可能会对其造成较大影响。2003年的非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一些非典患者由于自身心理压力过大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而北京某医院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干预的培训工作, 其后续结果表面,引用了心理干预后,对患者信心的影响很大,多数患者食欲有所增加,与医生治疗的配合度也显著提高。
以上可以看出,心理学对生理医学有着重要的影响,生理医学的各方面都和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只强调生理医学而忽视心理医学是与医学发展规律相违背的。因此,教学改革要从观念做起,充分认识到医学心理学的重要作用。
2.2重视医学心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不少人对医学心理学的认知还比较浅显,只把它当做是一门基础课程,认为在课堂上有适度了解就行了,对医学心理学和临床实践工作的结合没有清晰的认识。事实上两者的相互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对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比较重视的学校,其学生到医院实习时,就会有所认识,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就会理解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并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践行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心理学的相关技术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通过语言行为来进行的心理辅助。因此,在学生日常的教学和实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重视语言技巧的训练,发挥语言的独特作用。使用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达到正面的刺激效果,促使患者与医生的配合治疗,提高医患的治疗信心。
同时,在教学过程的实践中,要避免出现不当的语言,特别要避免伤害性语言。因为这类语言,对患者不仅没有积极正面的影响,还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刺激,甚至通过皮层与身体的关联机制影响生理平衡,从而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通过上述的实践过程,不仅能提高医学实习生的实践质量,对医学心理学与临床专业相结合,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3医学心理学教改工作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 大学生也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医学心理学的教改工作中,可以尝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不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所助益,同时也能完善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工作。
如近些年的大学生自杀问题日益严峻,这需要得到学校的广泛关注。并在相应的心理学课程上有所涉及,大学生自杀是及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会给自身家庭、学习和社会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相对来说,大学生的教育程度较高,应该是比较理智的一群人,但研究表明,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大于一般青年[1]。虽然大学生自杀的总人数相对比例不高,但是,带给社会的冲击却不小,因此在心理学教学中应当对此有所涉及,对自杀的心理问题成因与防范有所探讨。
医学心理学教学工作可以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实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查工作,并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有效的干预机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进一步的疏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校园和社会环境等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所裨益。也对医学心理学教学工作有着完善和促进作用。而医学毕业生本身的心理健康,也能使其今后在实习和就业岗位上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2]。
3 医学与临床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
根据上述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需要做好各方面的问题,而下面我们将理顺实验教学中的关系,突出强化基础实验,着重培养技能的相关实验教学。
3.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教改 实验教改方式:医学与临床专业中,开设心理学实验课程的学生,分为普通组和实验组,其中,普通组按原教学进度教学,完成所有教学理论之后再开始实验课教学;实验组,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结合,实验课教学紧随理论后进行。一个学期后进行实践能力测试,并通过问卷征求心理学教学方法,以及效果建议。根据测试结果及后来的问卷调查,有超过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讲授心理学理论后,再安排心理学实验教学效果更好,对加深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很大帮助,且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3.2心理评估与治疗的实验教改 实验教改方式:医学与临床专业中对开设心理学实验课程的医学实习生,分普通组和实验组。普通组按原教学模式教学和实习,不对医学心理学在临床的应用做强调。实验组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按照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3]。一个学期后进行两组人的相互交流,之后进行问卷调查。
Y果显示,被督导应用心理评估和治疗的实验组,在与患者的关系处理中更加友好,且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康复情况更好。有超九成的学生认为,掌握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的相关技能,对做好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有着较大帮助。
3.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实验教改 实验教改方式:医学与临床专业中,开设心理学实验课程的学生,分为普通组和实验组,普通组一切照常,实验组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帮助中心,教师进行辅助的指导工作,应用医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一个学期后进行两组人相互交流,之后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帮助中心工作的相关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大大强于普通组。问卷显示,有接近八成的学生表示,参加相应的实践活动,对提高医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有较大帮助,对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有很大作用[5]。
4 结论
当前社会对医学心理学越来越重视,医学心理学对医学临床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日益凸显。当前医学心理学教学的发展,需要加快教改步伐,其课程要同医学的临床实践相结合,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不仅对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对学校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提供了很大帮助,更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有很大助益[6]。
参考文献:
[1]韩晓琳,吴福国,郭子林. 生物化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教改探讨[J]. 中国医疗前沿,2009,02:44+4.
[2]马肖容,张军,马延生,等. 在临床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改方法提高医学生实践技能的探索和评价[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8:90-91.
[3]钱丽丽,李振江,靳静.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教改探索[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06:655-656.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新教学模式;课程教学
一直以来,国家对高校发展高度重视,大学规模逐步扩大,部分高等医学专科学校被合并入综合性大学。随着医学模式的变迁和改革,临床医学对心理学的要求已经跨越理论的需求、观念的更新阶段,更多的要求解决实际问题[2]。我校已经将医学心理学作为选修课程纳入授课计划,主要针对临床、口腔等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但作为选修课纳入医学生的教学大纲实际上是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和社会的需要。那么,医学院将如何正确的开展心理学课程?怎样的改革才能紧跟社会“潮流”?
1明确心理学教学的作用,适度增加教学时数
在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是深化开展立德树人,高校改革、学科发展的重点分支。长期,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更多的侧重于对学生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培养,比较而言,对生命、患者、患者家属的人道主义的培养空间较小,社会道德、医患关系等因素重视程度低。以致少数医生渐离对生命的重视,医患关系紧张,各种矛盾频发。进一步深化学科建设,加大课程的覆盖面积,是引导医生关爱生命和患者的必修课程,也是向伦理、社会、法制的新医学模式变更的必要。医学在校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的基础医学、心理医学、人际沟通等价值观都融汇于教学当中。医学心理学可以辅助在校学生改变思维逻辑、情绪控制和沟通方式,让医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重视医患关系、缓解各方纠纷、和谐医疗环境。之所以,长期以来医学心理学的内容已被执业医师考试定位必考科目,是因为在综合新大学医学院的教育和社会对医生能力的需求医学心理学地位非凡。
2改革教学方式,构建形式多样的心理学实验课程体系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3]。但与医学相关的心理学实验在各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比例较少。因此,医学院校的临床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实践相融合,才能让医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理论学习、增强其动手操控热情和能力。心理治疗与咨询所接触病人属于非一般人群,治疗手段异于临床的基础医疗方式,多数案例只能一对一治疗,案例可用于课堂但不可实验观察教学,心理学实验能把各种案例直观形象的呈现给学生,提升医学生对心理学实际应用感触和理解,提高学生科研和创新的意识。心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多数人把它当成一门文科来学习,这和心理学教学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不进行实验研究有一定的关系[4]。心理测量、咨询、诊断各个方向的理论和实践,在当下的各种文献中也少有提及。这些实用性、灵活性很强的技能如果学生都可以掌握,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研究的热情和对医学和心理学的进一步认知,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关注你、我、他,从而更好的为自己和他人服务。教学方式的改革,采用展示、讲授、交流、实景剧、转换角色等多种学习方法,应用当前先进“个性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经典案例进行组合。另一方面以合理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改进教学。医学的实践技能与科学研究是相互依靠、同仇敌忾的。科研课题的辅佐,老师能够及时掌握专业的研究动态,把科研中各种成果和专利应用于教学研究,为理论与实践增添不同的“色彩”。大力提倡在校师生积极申请学校“各种课题基金”,老师申报的项目可带领部分学生进行研究,学生申请主持的课题要求选定教师在各方面进行学术指导。在一起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当中以学促教,学教相辅。既为科研学术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又可以多方面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添学生咨询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心理咨询技能
医学心理学的应用也就是利用心理评估与各种治疗手段的过程中,既学习书中理论也需熟悉对应的操作技能,即心理咨询、各种检测的使用。临床医学通用的心理测验包括应激及相关问题、人格、智力、心理与行为问题四类,其中自陈式量表可以指导来访者自行填写,而他评式量表需经过严格培训方可实施操作。在心理咨询中,学生要收集来访者的资料,学会初诊接待,然后掌握相关具体的咨询方法。学习如何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制定个体或团体咨询方案,并结合具体问题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最终评估咨询效果。各种咨询技巧,各种有效的方法主要要求训练者熟悉掌握训练放松和放松想象法;认知方面的疗法要求训练者适度把控相应的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明确突发事件、不合理信念以及不适的情绪和行为,领悟该理论,及时修通和再教育。
在今后的医学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中,提高医学心理学在大学课程的覆盖面,并侧重引导其独立进行实践、咨询的能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医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思维和针对性学习的热情得到很大的上升,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正符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通过培养的医学毕业生将更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和职业潜能,更能适应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畅栾树鑫李敬阳.“医学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8-8.
医学心理学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交叉学科,也是高等医学院校公共课必修之一。此外,随着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生更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病人,即患者包含生物人、社会人和心理人三种属性。同时,医学心理学是培养合格医师的一门必要课程,也是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心理学学科之一。
20世纪70年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促进了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变化,国内医学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医学心理学课程。随着医学心理课程的开展和医学心理学教学不断探究,案例教学逐渐受到医学心理学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应用和青睐。本文着重探讨案例教学对医学心理学的意义,以及实施过程。最后,概述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案例教学对医学心理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案例引导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研讨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医学心理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也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抽象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如: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讲授中提出激励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应用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同时,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医学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实践相结合的契机,这在心身疾病章节讲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体表现为,通过心身疾病案例教学,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心身问题的思考,从而提高医学院学生在医疗实践中解决心身疾病问题的能力,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案例,让学生充分掌握发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从而培养医学院学生分析案例和诊治心身疾病的综合能力。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时往往会失去主动学习的激情,且较少地参与到老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中,然而案例教学的特征就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的学生可以对教师精选的教学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应激概念时,引入“911事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充分讨论和总结,继而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医学心理学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步骤
1.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在医学心理学案例教学之前,教学工作者应该对具体章节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案例教学部分的具体内容有:案例个数、案例时长、案例来源等。例如,在讲授精神分析的理论时,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一个教学案例,讨论时长约20分钟,案例来源为弗洛伊德的案例集等。
2.根据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案例
根据详尽的教学计划收集和整理案例,医学心理学的案例可以来源于医学和心理学两个主干学科,具体可以来自于教材、心理学期刊、医学杂志、心身关系案例等。案例数量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长,精选出来的案例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具体的教学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最终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与教学知识点紧密相连,同时,教学案例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其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的特征。例如,讲授心理学基本理论中的行为主义理论时,引入神经性恐惧症案例,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行为主义的典型案例。
3.课堂展示案例
案例的呈现是根据呈现的时长和教学内容决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为使案例呈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进度和节奏,对案例的时长和教学内容有足够的了解。教学案例呈现有多种方式:多媒体展示、文本发放、教师讲述等。例如,在情绪情感章节中,引入不同状态下的表情视频呈现,可以提高学生对情绪外部表现的感性认识,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对课堂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案例教学进行中,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案例分析讨论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入讨论的角色,在案例讨论互动中,学生和教师都应充分尊重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此外,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对案例讨论的热情,调动学生主动讨论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同时把握学生对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分析和讨论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在情绪与工作效率关系知识点的教学中,呈现学生考试焦虑案例,提出考试时紧张好还是不紧张好的议题,学生对其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分析,最终学生较好地掌握该知识点,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对课堂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点评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15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人,男29人、女46人;实验组77人,男30人、女47人,年龄在18-23之间,两组在年龄和性别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研究工具
采用的调查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由美国的德罗盖提斯(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该量表涉及情感、思维、意识、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饮食和睡眠)10个因子。每个项目为5级评分,0表示没有该症状;1表示自觉有该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不严重;2表示自觉有该症状,其程度为轻度到中度;3表示自觉有该症状,其程度为中度到重度;4表示自觉有该症状,其程度为中度到十分严重。此量表作为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而被普遍地使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方法
1.教学设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姚树桥主编的第六版《医学心理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选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医学心理学教学重叠的内容,作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的教学目标,结合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并在教学前通过调查了解高职医学生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困惑,以及对医学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期望等,制定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制定中,融入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原有医学心理学心理知识传授的讲授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心理活动的体验、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主要内容、目标及方法,详见表1。
2.教学的实施。对实验组进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教学时间为每周3学时(每学时50分钟),共计30学时。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医学心理学的教学。
(四)调查和统计方法
在教学前后一周,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测评,测评工作由任课教师严格按心理测量学原则进行操作。采用EXCEL整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教学前后两组SCL-90各因子分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干预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SCL-90各因子分进行组内比较。
二、研究结果
教学前两组SCL-90各因子分无差异(P﹥0.05),教学前后对照组SCL-90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实验组SCL-90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及其他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教学后实验组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的因子分低于教学前。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后,实验组SCL-90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及其他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的因子分低于教学前,与马定松等人的研究大致相同。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原因可能有: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整体医学观,掌握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方法,掌握应对和处理个人可能出现的人生难题的方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者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一致的。医学心理学内容中大部分与心理健康有关,如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心理干预、心理评估、异常心理等大部分章节均包含心理健康知识以及自我调适等方面的理论。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涉及的内容也包括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自我意识、人格、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与挫折、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两者的内容大部分是重叠的。因此选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医学心理学课程相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能有目的地引导医学生将医学心理学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调适方法,以及在课堂上获得的启示、感悟应用于自身的学习、生活中。同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用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自我体验等多样化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从自身出发,学会认识和调控自我消极情绪,提高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了医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使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1987年,卫生部规定医学心理学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必修课,医学心理学成为每一名高职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因此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通过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中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同时立足于医学角度,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充分发挥医学心理学的学科优势,建立高职医学生关于健康的整体观,使得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上述结果显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恐怖、偏执两项因子分改善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心理复杂多样,在30学时的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完全改善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受到一定局限的,因此未来还需要结合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探讨促进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要想更好地改善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应该多样化,如尝试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或者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给有特殊心理问题的高职医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各类活动,多方位、多样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进一步维护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盛立英,侯文,徐曼,等.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8)
[2]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S)
[3]马定松,秦竹,向泰.医学心理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
[4]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401)
【作者简介】黄辛(1978—),女,本科,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心理教研室讲师。
1.1 重视不够
生物医学模式统治医学院校时间太长了,根深蒂固,很难动摇。新的医学模式于1976年由恩格尔提出至今已30余年但在医学院校里医学心理学的受重视程度仍旧不高。医学心理学不仅课时少,而且大多数院校都把它作为考查课。医学心理学课程远远达不到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应有的地位。
在2003年出版的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中,将医学心理学分类为人文社科行为类课程,其中包括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医学法学、医学史、医学哲学以及文学艺术类课程等,这一安排淡化了这门课的医学和理科特征,也隔断了它与临床实践的联系。目前,大学基本都将医学心理学课作为医学基础课,在本科的大二或专科的大一开设。大多数院校安排36学时,有的五年制本科只安排30学时,比课时最少的《人体寄生虫学》的22学时只多出8学时,这么少的学时,很难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丰富的内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些专科则只将这门课作为选修课开设,而实用技术类专业如影像、眼视光、检验等专业则均不开设这门课,这意味着有些专科毕业的医学生将完全没有医学心理学知识。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的结合,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20世纪中期其理论体系已渐趋成熟。它的理论部分和操作部分内容都是非常丰富的,尤其后者(包括综合性医院常见的心理学问题、药物与心理行为、心理诊断技术、各种心理行为治疗、医学心理咨询、心理保健等等)更应让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并应用于临床。
30余课时医学心理学课程,充其量只触及了普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诊断学的皮毛,甚至在某种分支学科方面连皮毛也未触及;学校不重视,学生自然也不重视这些课程,相应学生到了医院也就不大可能积极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来开展工作,其恶果就是“医患关系紧张”心因性疾病、医源性疾病増加,同时也影响了许多生物性疾病的恢复。
1.2 开设时间不合适
许多院校将医学心理学作为基础课,在第一或第二学年讲授,这本身是不科学的,而且给教学带来难度。
医学心理学的理论是在解剖、生理、生化以及临床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脑的活动极其复杂,每一项心理活动都是一个有许多神经组织参与的复杂的功能活动过程。人的知觉、记忆、认知、运用、言语、思维、书写、阅读、计算等都不是孤立的功能,不是有限细胞的直接功能,故而很难机械地定位于一处的脑区,要阐述清楚这些内容就涉及到了许多基础课程。若第一学年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与解剖、生化、生理等基础课同步进行,该课程要承载的内容就太多了。
除理论部分外,医学心理学的操作技术部分也涉及大量的临床技术问题。如各种疾病的心理问题,尤其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器官移植中的心理问题、危重症者的心理问题、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等等,都应在有一定的临床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才容易接受。因而,这门课程与临床课程同时开设较为合适。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医学心理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増进学生对心身医学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将所学的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理论和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临床过程加以运用。
2.教学改革建议
医学心理学课程应该在精炼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増加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加大医学心理学教育与人文社科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的结合和融合力度,并着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1 促进对医学模式转变的影响
病因或促发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很多,几乎涉及到了临床各个学科。有些疾病如传染病等,其病因和促发因素可能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不大,但在疾病的整个发病与转归过程中,则可能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2003年S\RS(非典)流行时,许多住院病人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了疾病的加重或死亡。北京对进入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心理干预及与患者心理沟通的培训工作。专家在培训中建议医生,第一次见到病人要这样说:“我会以我最大的努力,以现有的最好条件,和你一起努力,我们共度难关”还要求医生,一定要注视患者一秒钟以上,得到患者眼神和语言的回应后再转移,注视的同时可以点头或用简短的问候与病人打招呼。抗SRSt,在心理干预、心理沟通方面,专家们总结出了最能对患者产生鼓舞作用的四种表达方式:①轻轻拍肩;②扶肩说话;③向患者伸大拇指;④向患者打V字手势。前两个动作可以拉近和患者的距离,表明医护人员并不害怕他们,而是把它们当作亲人、朋友。向患者伸大拇指,表示患者情况良好,这有利于稳定患者情绪,増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医生要离开病房时,可以向患者打一个V字手势,等患者有表示回应时再转身。有关临床医生在引用以上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心理沟通后认为:有92%的患者当医生轻轻地拍打他的背时,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正面感受,他们说医生的触摸像一股暖流,一道激光、一束射线,把SRS病毒驱走了。就是光用眼神和大拇指,也有71%的患者当天就増加了食欲。
许多疾病从发病到转归治疗都离不开心理学内容,只强调生物医学而忽视心理一社会因素是不符合目前医学发展规律的。
2.2 重视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在人们的习惯认识上,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基础课,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轻视它与临床实践的结合。笔者一再强调这门课应与临床课程同时开设,就是强调它与临床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到医院实习的学生,应该是已经学习过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程或正在学习,这样学生在与病人接触时,就会时时意识到医学心理学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并时时注意使用有关知识与技术。
心理学技术,归根结底都是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除大部分心理测验外)因此,实习时,应该要求学员重视语言技巧,与病人接触时有意识地发挥语言的治疗作用。如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分别选用安慰、鼓励、劝说等方式以提高治疗水平。
安慰性语言,可以使病人感到亲切愉快,改善心境。成功的安慰是不容易达到的,学员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以期达到真正的安慰效果。鼓励性语言,实际上是医护人员对病人心理积极一面的支持,对调动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非常重要。劝说性语言对医护人员来说更显重要,因为对病人劝说能不能达到目的,是对医护人员心理治疗能力的一个重要检验和评估手段。其次积极的暗示语言的运用,也能显示医护人员心理治疗的技艺水平。好的暗示性语言,可以使病人有意无意地在心理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刺激,有时还可以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还要让学员避免对病人使用伤害性的语言。因为伤害性语言是一种劣性信息,会给病人以伤害刺激,从而通过皮层与内脏相关的机制扰乱内脏与躯体的生理平衡。如果这种刺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久,就会加重病情。
通过以上临床实践不仅提高了学员对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深刻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习质量,所以说把《医学心理学》果程和临床课程同时开设,并重视这门课程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对学好这门课是有重要意义的。
2.3 医学心理学课程应结合大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充实内容
大学生群体不是脱离社会发展环境而孤立存在的,社会中的各种风气,都会在他们身上得到反映。为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实现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学校需要做许多方面的工作,丰富医学心理学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如近几年全国大专院校呈上升趋势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就应该引起重视,并在这门课中给予涉及。大学生自杀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相对来说,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比较理性、素质也比较高的群体。但有研究资料表明,在高校自杀率统计中,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研究生高于本科生;同时,自杀占到了20至30岁年轻人死亡原因的首位。
虽然大学生自杀的人数相对于大学生整个群体比例较小,但是带给大学生的心理冲击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却非常巨大。因而应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増加自杀专章或专节,论述自杀的病因以及预防和干预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