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地理教学的目标

地理教学的目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04 10:53:36

地理教学的目标

篇1

    一.              地理教学目标的确定

    初中地理学科,是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知识目标:包括地理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传授好地理基础知识,将为发展学生的智能智力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即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常用的地图.地理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即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国策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等。

    4.情感态度目标:即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趣等。

    二.              地理导标五曲

    地理教学中的新棵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益的关键一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象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的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

    新课的导语,可结合授课的内容,学生的智力,心理素质等具体情况,采用多变的形式。例如:

    1.开宗明义,直接导入。这是一种常用的新课导入形式,它具有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单枪直入,切入主题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国的铁路和公路》一节这样导入: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这值得我们骄傲;现代交通得到空前的发展,更新,我们同样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交通事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交通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也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国公路与铁路的发展和成就。

    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这种导入方式,要认真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导语成为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起上挂下联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南方地区》时,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1)讨论秦岭----淮河一线,除了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界限以外,还有那些重要特征;(2)讨论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在降水和气温(一月),农作物熟制等自然条件的差异;(3)复习北方地区的铁矿产地,全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以及我国几大油田;(4)复习北方农民的生活及爱好的体育运动。通过上述的复习,可达到两个目的,一为新课内容提供了知识准备,二是形成新旧知识的对比,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巧用诗歌,激发兴趣。这种导入方式贵在巧设疑问,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形成教学的高潮。例如:讲授中国地理《林业.牧业.渔业》一节时,先提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1)“三青水秀”的标志是什麽?想一想什麽可以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2)你想美味佳肴吗?它从何处来?这里所提的两个问题,其一是从林业角度发问,让学生思考林业的意义和作用;其二是从牧业和渔业的角度提问,让学生去体会牧业和渔业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和意义。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4.巧用诗歌,创造意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促进知识理解的一项根本措施。用诗歌创设意境,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授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一节时,先给学生朗诵北朝民歌《敕勒歌》,然后问学生,这首诗描写的是什麽地方?这为学生创设了北方草原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5.运用谚语,通俗易懂。谚语,往往是人民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它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以谚语导入新课,也能引起师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讲授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时,就这样引入新课:(1)问同学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这句话的含义是什麽?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见解。(2)在学生梢讨论后,教师指出:这句俗语强调了粮食的重要,粮食生产属于种植业,它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他不仅为人们提供吃.穿.用的生活资料,也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它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个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农业分解图进入新授内容。

    以上几种新课导入法,都有利于传授新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培养能力,起到画龙点精的作用。

    三.              组织达标的基本方法

    教学工作,不仅是一项科学事业,而且是一项艺术事业,方法的好坏至关重要。好的教学方法,能产生一种艺术魅力 ,可以给学生一种艺术感受。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成对学习目标的掌握,同时完成应有的能力训练。

    地理教学的组织达标,可采用下列一些基本方法。

    1.自学达标法。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名词概念,有不少知识点学生容易理解。对于这些地理知识,让学生自学课文,获取这些知识。在组织学生自学是时,教师提供一定的提纲,或适当的练习题,学生自学课文,独立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读图分析法。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在地理教材中,地图和图示很多,并且形式种多样,其知识容量很大。学生通过读图,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哦途径。例如:

    (1)通过一个地区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获得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可知道这个地区的.地势地形特点。还可以通过读图,知道这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结合地形特点得出此地区气候.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根据此地区的气候.资源条件,得出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学会图读这种图,就可以形成一个地区的地理知识体系,有利于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2)气温分布曲线,降水分布直方图,是学习气候知识的一种直方图。学生通过读图,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降水的季节分配等知识,总结出该地的气候特征。学生会看这种图,就具备了一种能力 ,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3.对比达标法。对于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地理区域的地理知识,运用对比法进行讲授或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比较相关的概念.相关.四区相关的地理事物的异同,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使学生较透切地理解某些地理知识。例如:

    讲授中国地理《南方地区》时,将南方地区同北方地区进行比较,得出南方地区降水比北方地区多,雨季比北方地区长,因而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是鱼米之乡,得出南方地区能源矿产比北方少,但水资源丰富,以电补充能源不足;同时南方地区耕地比北方少,多水田,因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与北方有所不同,农作物的熟制也不一样等。通过比较,既巩固了北方的地理知识,又便于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分析世界地理气候类型特征时将“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进行比较,对照两种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异同,达到理解两种气候特点的目的。

    4.活动练习达标法。现行初中地理教材,有大量的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完成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也是获取地理知识的有效手段。如果加上适量.恰当的练习作补充,就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5.纵向迁移达标法。进行地理教学,一是要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地理基础知识体系;二是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对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时,要指导学生善于联系旧知识去学习理解新知识,即从已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这样既可以利用旧知识学到新知识,反过来又通过新知识的理解旧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也要由原有能力迁移扩展到新的能力。

    (1)在对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时,指导学生根据一条线索归纳互相联系的有关知识。例如:由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及季节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关气候的成因。这些知识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讲授每一项知识都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迁移联系。

    (2)对学生的读图训练,也可以根据一条线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迁移展开。如由等高线特点的认识-----学会看等高线地形图------看懂分层设色地形图-------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地形地势特征。以上就是一个地理能力训练体系。

篇2

一. 地理教学目标的确定

初中地理学科,是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知识目标:包括地理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传授好地理基础知识,将为发展学生的智能智力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即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常用的地图.地理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即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国策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等。

4.情感态度目标:即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趣等。

二. 地理导标五曲

地理教学中的新棵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益的关键一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象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的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

新课的导语,可结合授课的内容,学生的智力,心理素质等具体情况,采用多变的形式。例如:

1.开宗明义,直接导入。这是一种常用的新课导入形式,它具有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单枪直入,切入主题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国的铁路和公路》一节这样导入: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这值得我们骄傲;现代交通得到空前的发展,更新,我们同样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交通事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交通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也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国公路与铁路的发展和成就。

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这种导入方式,要认真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导语成为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起上挂下联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南方地区》时,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1)讨论秦岭----淮河一线,除了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界限以外,还有那些重要特征;(2)讨论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在降水和气温(一月),农作物熟制等自然条件的差异;(3)复习北方地区的铁矿产地,全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以及我国几大油田;(4)复习北方农民的生活及爱好的体育运动。通过上述的复习,可达到两个目的,一为新课内容提供了知识准备,二是形成新旧知识的对比,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巧用诗歌,激发兴趣。这种导入方式贵在巧设疑问,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形成教学的高潮。例如:讲授中国地理《林业.牧业.渔业》一节时,先提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1)“三青水秀”的标志是什麽?想一想什麽可以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2)你想美味佳肴吗?它从何处来?这里所提的两个问题,其一是从林业角度发问,让学生思考林业的意义和作用;其二是从牧业和渔业的角度提问,让学生去体会牧业和渔业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和意义。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4.巧用诗歌,创造意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促进知识理解的一项根本措施。用诗歌创设意境,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授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一节时,先给学生朗诵北朝民歌《敕勒歌》,然后问学生,这首诗描写的是什麽地方?这为学生创设了北方草原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5.运用谚语,通俗易懂。谚语,往往是人民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它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以谚语导入新课,也能引起师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讲授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时,就这样引入新课:(1)问同学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这句话的含义是什麽?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见解。(2)在学生梢讨论后,教师指出:这句俗语强调了粮食的重要,粮食生产属于种植业,它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他不仅为人们提供吃.穿.用的生活资料,也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它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个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农业分解图进入新授内容。

以上几种新课导入法,都有利于传授新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培养能力,起到画龙点精的作用。

三. 组织达标的基本方法

教学工作,不仅是一项科学事业,而且是一项艺术事业,方法的好坏至关重要。好的教学方法,能产生一种艺术魅力 ,可以给学生一种艺术感受。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成对学习目标的掌握,同时完成应有的能力训练。

地理教学的组织达标,可采用下列一些基本方法。

1.自学达标法。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名词概念,有不少知识点学生容易理解。对于这些地理知识,让学生自学课文,获取这些知识。在组织学生自学是时,教师提供一定的提纲,或适当的练习题,学生自学课文,独立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读图分析法。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在地理教材中,地图和图示很多,并且形式种多样,其知识容量很大。学生通过读图,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哦途径。例如:

(1)通过一个地区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获得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可知道这个地区的.地势地形特点。还可以通过读图,知道这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结合地形特点得出此地区气候.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根据此地区的气候.资源条件,得出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学会图读这种图,就可以形成一个地区的地理知识体系,有利于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2)气温分布曲线,降水分布直方图,是学习气候知识的一种直方图。学生通过读图,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降水的季节分配等知识,总结出该地的气候特征。学生会看这种图,就具备了一种能力 ,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3.对比达标法。对于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地理区域的地理知识,运用对比法进行讲授或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比较相关的概念.相关.四区相关的地理事物的异同,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使学生较透切地理解某些地理知识。例如:

讲授中国地理《南方地区》时,将南方地区同北方地区进行比较,得出南方地区降水比北方地区多,雨季比北方地区长,因而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是鱼米之乡,得出南方地区能源矿产比北方少,但水资源丰富,以电补充能源不足;同时南方地区耕地比北方少,多水田,因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与北方有所不同,农作物的熟制也不一样等。通过比较,既巩固了北方的地理知识,又便于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分析世界地理气候类型特征时将“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进行比较,对照两种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异同,达到理解两种气候特点的目的。

4.活动练习达标法。现行初中地理教材,有大量的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完成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也是获取地理知识的有效手段。如果加上适量.恰当的练习作补充,就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5.纵向迁移达标法。进行地理教学,一是要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地理基础知识体系;二是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对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时,要指导学生善于联系旧知识去学习理解新知识,即从已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这样既可以利用旧知识学到新知识,反过来又通过新知识的理解旧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也要由原有能力迁移扩展到新的能力。

(1)在对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时,指导学生根据一条线索归纳互相联系的有关知识。例如:由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及季节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关气候的成因。这些知识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讲授每一项知识都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迁移联系。

(2)对学生的读图训练,也可以根据一条线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迁移展开。如由等高线特点的认识-----学会看等高线地形图------看懂分层设色地形图-------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地形地势特征。以上就是一个地理能力训练体系。

四.检测补救

在地理教学中,完成了地理知识的传授以后,并不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还要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评,考察教学效果,效果差的还要进行矫正和补救。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的测评和补救,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测评读图。抽学生说出需要识记的地理事物,简答表示的地理现象及地理现象存在的原因。

篇3

(附图 {图})

一、教学目标

编制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是依据教学大纲,以教育目标分类学 为参照系,将教材内容变成具体的、有层次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它可以凭借学习者结束学习时的行为变化 来体现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并且评价教学效果。因此,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目标教学 中起着导向和控制作用。各学科教学目标要有总的目标及各年级、各年段的教学具体目标。例如中学地理的总 目标就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 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地球、地图、中 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初步技能,初步懂得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人类 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总目标与具体目标是互相联系、互相支持的。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 ,教师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目标中不恰当的地方加以修改和调整,使之成为科学的目标体系。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的教学设计,要以系统科学理论作指 导,全面分析教学中诸因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教学媒体作用,控制教学活动,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 化。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要钻研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中包 含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智能训练。例如高中地理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阐明地球的宇宙环境,构 成地理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及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 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是了解分析学生状况。学生是教学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 学习中思想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坚持“教必有法,但无定法、重在选择、贵在得法”的原则,以 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认真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圆满完成教 学目标的实施。

三、反馈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或环节上,某些学生会产生学习误差。这些误差的积累会使学生成绩下降。如 果能及时地反馈,揭示学习上的误差,并及时改正,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馈信息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一是编制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单元、学期、学年的形成性测试卷, 以此分析达标情况,从中获取信息,开好矫正“处方”。

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反映及课后作业、练习等,及时获得教学信息,以此调整教师 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各种途径的信息反馈,使整个教学过程就处在了可控、可调状态,使教师把握了教学主动权,从 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补救措施

篇4

一、前提诊断

对将要学习的地理单元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检查、提示、复习或回答,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地理知识原理的检查复习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强化地理教学目标信息的形式,因而,学生通过地理检查复习可以克服暂时遗忘,充分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原理;通过检查复习,可以将之前所学过相对独立的地理知识构建成一个统一结构,使之系统化、可识别化;通过检查复习,可以消除知识中的缺错,辩析学习中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原理,为传授新地理知识原理造实一个良好根基。

二、明确目标

教师展示目标,让学生对新知识应达到的水平和掌握的范围做到心中有数。目标即结果,地理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地理教学活动,对学生要求应达到的程度。运用教学目标,实行目标教学,是地理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办法之一,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地理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科学准确的制定各部分地理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状况,优选教学方法,以期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和智力发展阶段组织地理教学,达到开发学生的智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我们强调:一方面对于即将开展的地理教学教师要有明确、科学、可控的系统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和学生对于教学目标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讲清楚新学地理知识原理应达到的要求、目标,新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所运用的教学方法等,让学生明白和明确哪些地理事实材料是要求“识记”,哪些地理原则原理要求“领会”和“运用”,哪些地理现象需要“分析”和“综合”,这样做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合作,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这正如布鲁纳所说的:“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节,逐步逼近目标,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另外,学生对教学目标清晰了然,有利于学生预习,提高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和线索,使地理知识学习处于兴奋中心,注意力始终指向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达标教学

通过教授、提问、练习或自学形式紧扣目标进行教学,力求让尽量多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在本环节中:1、除了地理教师精心讲授外,为了使学生及时吸收、消化地理新知识原理,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地理教师要紧扣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有“梯度性”的的提问、练习、自学等训练题,挖掘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达标训练可分为两部分,基础题:是对基本内容的巩固;能力题:是理论联系实际题或“一题多解”类型题,这部分可以让学生选做,通过训练做题来消化吸收新知识新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地理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2、要充分体现“全面性原则”和“全面发展”的原则,“面向全体”是指地理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又要考虑少数的“后进生”和“优秀生”,使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对全体学生都有积极意义,最终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精化的发展目标。地理教学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用地理图象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地理观点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应只是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一些零碎的地理知识。例如:在“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一节,课程标准有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识记“工业布局”概念,理解“工业布局的因素”,运用“布局因素”分析某一工业区的主导因素。我们认为首先应使95%以上的学生在课内达到“识记”和“理解”目标;其次,至少要保证70%的学生在课内达到“运用”要求,这样,“面向全体”的原则即得以体现。

四、达标评价

通常不计分,答案由教师提供,方式可由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自评或互评。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地理教学目标是否都已达到,采用一套比较完整的目标检测体系对学生进行检验,以便了解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各知识点、各原理、各学习水平掌握的情况,这也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即时反馈,达标评价的形式应该是多样性、针对性、系统性、情境性、时效性的,学生按照教师所出示的尝试思考题逐一回答,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书面形式来完成,当学生答毕,教师可以即时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互评,对于分析性强、要素性多、联系面宽的综合问题还可以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民主热烈的头脑风暴自主寻求答案,最后教师再对各组得出的结论做逐一评析,这样学生对此类地理问题通常会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五、强化补救

根据评价反馈的信息,采取强化或补救性教学,以确保未达标者都达标。地理教学中的学生训练,一般应即时解决问题。学生完成训练,教师最好当面评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作出科学、明晰的调整,做对,可以强化正确的方法与技巧,做错,可以在错误尚未定型之前就给以否定,并重新输入信息进行修正。如初中生地理填图作业,容易混淆“东海与黄海”的位置。这时教师及时评改,强调二者各自范围,并突出“长江口北线做为分界”这一关键点,学生一定能牢固确立它们各自的空间位置。因为受年龄、阅历、知识的限制,学生回答问题难免存在偏差,教师应掌握良机,长善救失,做好指引和疏导,为学生的查缺补漏、纠错矫正、纵深思考创设基础性条件。

参考文献

篇5

任何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其教学的目标都是不同的,因为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任务都不同,此外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地理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特征。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设计地理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注意不同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效果。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与学生发展

通常,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某一项特定的教学任务设计出某一个层次和水平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教学目标的方式没有意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育背景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开展教学,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的学到课程的重点,这样也就使得很多学生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形成恶性循环之后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地理目标设计中,一定要对学生具体情况的差异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目标设计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这样才能和学生的发展相适应。

二、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的基本策略

1.梯度式设计策略

知识目标的创建。在《海洋的基本特征(一)》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对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影响因素加以充分的掌握,同时还要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原则有所了解。此外还要借助课本当中提供的一些信息来阐述海洋对人类整体的作用。此外还要借助海洋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探讨充分的展现出保护海洋的一种责任感,此外还要激发学生对海洋知识的探索兴趣。

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应该采取梯度式的设计形式来执行,在《海洋的基本特征(一)》当中,教学目标可以采用这样的设计方案:

(1)知识目标。第一,学生可以对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加以阐述,同时还要能阐述其变化规律出现的原因。第二,学生要能够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加以阐述。

(2)能力目标。第一,是学生可以借助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内容结合图标阐述海洋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第二,是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图表当中提供的信息,根据信息内容阐述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基本影响。

(3)德育目标。第一,学生在学习了这节课程之后能够列举海洋与人类关系的例子,同时还通过这些鲜明的例子增强爱护海洋环境的责任感。第二,学生要可以基本阐述海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不断地增强保护海洋的情感,此外,还要激起学生积极学习海洋知识的热情。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的教学当中,对教学目标可以采取以下设计的方法:

(1)知识目标。第一,学生要具备分辨内流区和外流区的能力,此外还要对区域内的河流加以判断,同时还要对内外河河流的基本水文特征加以阐述。第二,学生要掌握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内外河区域内部的一些主要的河流要能识别,并正确的说出河流的名称。此外还要能够阐述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基本水文特征,另外还要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加以阐述。

(2)能力目标。第一,学生要能够在图中标注河流的名称,同时还要能对长江和黄河的水温特征加以对比。第二,能够对主要的河流走向加以了解,填充河流名称,对南方和北方河流的基本水温特征加以比较。

(3)德育目标。第一,对我国的河流数量多,水资源总量大,但是开发还存在着一定缺陷的基本情况加以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认识到我国的河流治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并不是非常的乐观,虽然在总量是哪个占据优势,但是开发的力度不足,利用的合理性也比较差的基本国国情,激发学生爱护国家河流资源的情绪。

2.激励式设计策略

在地理教学中,制定教学目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以往的地理教学目标制定当中都采取以下的方式来阐述,这样的教学目标将学生放在了较为被动的位置,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不利的。

通过国外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课堂的学习主要就体现在了成就的愿望上,这种愿望就成为了自我提升和努力学习的源动力。认知内驱力是学生充分的了解以及熟练的掌握的基础,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时候,所产生的求知动机因素,它通常就是改善自我的一个重要动力。地理课程的学习需要的是用智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目标采用激励式的设计形式,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成功愿望,而对于一些学习目标比较低的学生,教师在使用激励策略之后,在很强的成就动机之下,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三、发挥地理教学目标的促进发展功能

1.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突出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可以更好的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更具灵活性。在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或者是一项地理能力的训练当中都可以采用教和学有机结合的方式,将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和地理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多样性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对改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注意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集体教学能够更好的解决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而采取小组学习和个性化辅导的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教学中的个性和差异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预先制定好的目标来设计出一个符合集体教学的策略,同时还要对教学中一些需要开展小组学习的内容加以明确,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相同的学习机会。

3.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加以了解和指导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予以充分的了解,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就可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具互动性,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地顺畅,也更加地频繁,此外,地理教学中还体现出了非常强的完整性。

四、结语

地理教学在教育体系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学目标由于多项因素的影响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这种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活动”是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之一,是现行地理新教材亮点,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了解“活动”栏目的教学现状,深入研究地理新教材中“活动”栏目的教学功能,设计并应用科学的“活动”栏目教学方式和手段,灵活有效地进行“活动”栏目教学,对学生自主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实现“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活动”栏目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教学现状

现行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有活动、阅读、案例、读图思考、问题研究等五大栏目,而“活动”栏目在现行高中新课标教科书中占有很大比重,如高中地理人教版教科书必修I-III中的“活动”就多达91处。它把地理知识与学科能力要求以“活动”栏目的形式植入地理教材,以“活动”为载体说明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品质,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方面功能特殊,是新课程“改变学习方式”理念的具体体现,其内容与要求是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核心知识与各项能力要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实现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与有效途径。

然而,在目前大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活动”栏目教学的实施状况与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课程紧张”“条件有限”是许多教师不能完成“活动”教学的理由,往往导致不能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的正常序列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的把握不得要领,“活动”教学常常流于形式,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更有甚者把“活动”留给学生课堂自学或干脆将其置之一旁,使其成为教学盲区,为有效实现“活动”栏目的教学功能深刻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活动”栏目的教学应得到应有重视。

二、“活动”栏目的功能和作用

为形成重视“活动”栏目教学的思想意识,让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起来,思维“动”起来,在充分理解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新教材“活动”栏目设计意图的研究,新教材“活动”栏目的功能归纳起来如下:

1.“活动”栏目提供的素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知识载体

现行新教材“活动”栏目的形式多样,涉及思考、问题探究与讨论、资料的阅读与整理分析、调查访问与知识应用实践、归纳总结、案例研究等多种形式,但其在教学功能上都有明确的目标性,即通过教学栏目提供的“活动”素材和范例,让学生在教学中自主构建知识。梳理教材所提供的各种“活动”素材,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活动”在素材内容的选择上注重联系学生社会生活实践,注重选取隐含深刻地理规律、原理的典型事例作为案例。在问题设计上,注重设问的情境和问题的探究价值,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在实施与操作过程中,注重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全面理解掌握科学、系统的地理知识。

2.“活动”的过程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知识的获取必须通过有效的学习实践才能完成,而合理恰当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把课本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近年来在国际教育界颇得认可的“建构”学派也认为,知识不是受纳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经验构建的。新教材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重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活动”栏目的设计使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和外部刺激的简单反应者,而是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知识建构

者,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强了地理课的探究性和实践性环节,增大了地理教学的开放性,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是学生巩固和发展知识的重要途径及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

三、合理组织“活动”栏目的教学

对于新课标地理教材中“活动”栏目的教学,关键在于合理的方法设计与处理手段,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具体分析,要联系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灵活处理,运用师生对话、讨论、小组合作、分组竞赛、课外调查实践、表演展示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这样的活动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总之,新课标教材中的“活动”栏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教学中如果对这些“活动”的功能和重要性认识到位,设计并应用好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倡导学生不要把学习的目光局限于教材和狭小的课堂,要用自己聪明的大脑、明亮的双眼去观察自然,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张捷.引领高中新课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篇7

目前,推行“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得到个性发展,是教育教学的主流。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对我们教师来说,是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问题。在我从教十几年来,始终对提高课堂效率很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提倡的“目标教学法”,我认为是很好的方法,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我的作法与大家共勉。

1. 把好切脉、诊断,设计好诊断性试题

诊断性试题,能够很好地找到学生学习的“病因”,以便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为本节课做好铺垫。就拿《埃及》这节课来讲,我设计了3个问题:

(1)西亚、北非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2)西亚、北非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什么?分布在哪里?

(3)本区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以上,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分之。

通过这3个问题,学生就能把已形成的知识体系显现出来。如果学生没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就用简捷的方法,在地图上引导同学们步入西亚、北非境地,介绍、述说使学生再临其境。然后引题: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是西亚、北非的一大优势,这个优势在北非的一个国家体现比较明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国家——《埃及》,这样通过诊断性测试,为本节课打好基础,引题自然流畅。

2. 展示目标,明确自学任务

常言说:“不打无准备之仗”。通过对目标的展示可以使同学们不走弯路,明确任务,把握重点。并能把本节课的要求、学习重点,让同学们心中有数,更好自学。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运用地图说明埃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尼罗河、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的影响。

(3)了解埃及著名的农产品长绒棉的生长条件,石油、运河、侨汇、旅游业收入在埃及的经济地位。

通过展示目标,使同学们对本节课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埃及自然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3. 通过谈话、问卷,完成达标过程

达标过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地理课对这个过程的实施用谈话、问卷法最好,引导学生自己看书、读地图、寻找答案,然后确定答案,解决问题,效果更好。例如:对《埃及》这节课我设计了八个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谈话,这样就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地处亚洲的领土叫什么?

(2)埃及的轮廓像什么几何图形?

(前两个问题能把埃及的地理位置、面貌呈现给同学们,有入临其境之感)

(3)埃及的沙漠面积占百分之几?城市人口分布在哪里?

(4)埃及的主要河流叫什么?发源地、注入海、长度、流向怎样?

(5)首都、海港的位置在哪里?

(6)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7)苏伊士运河在埃及的什么地方通过?沟通了哪两个海洋?有什么作用?

(8)埃及著名的出口农产品是什么?经济支柱来自哪些方面?

通过以上八个问题的问卷、谈话,使同学们对埃及的地理位置、各种资源有了深刻的认识,知道埃及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和它能够蓬勃发展的原因。

4. 查漏补缺,作小结,完成形成性测试

通过小结问话,才能知道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然后补充更正,查漏补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埃及》这节课,我用这样一段话作小结(形成性测试),既检验了学生,又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

地处三洲要冲,运河两海沟通;

气候炎热干燥,盛产棉花长絨;

世界长河纵贯,谷地绿色长龙;

世界文明古国,首都建在古城。

篇8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134-02

情境教学法是李吉林老师在1978年受“外语暗示教学”中得到启发后首次提出的。情境教学的理论在我国经历了30多年发展以来理论研究己日臻完善,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实践当中,特别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颁布试行以来,新形势下对地理教师在课堂中转变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情境教学开始成为落实“课程标准”的必经之路。情境教学也开始越来越多被运用与地理课堂教学当中。然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却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很多地理情境的创设多集中在开课部分,仅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之用;还有很多地理情境的创设大都流于形式,浮于表而。甚至,有很多地理情境的创设与所讲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反而成了教学设计的累赘。

一、基于三维目标情境教学设计的设计原则

地理情境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基于二维目标的架构而创设出来的具有真实、生动、具体、形象的场景或氛围,让学生能够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认识知识的本质进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因此,在进行地理情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教学情境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情境教学使学生养成能力的同时又习得方法,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二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运用情境教学首先是钻研教材,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特点二方而构思和优选途径进行整体设计。每课时都应明确教学目标,且目标应能带起这一课时的任务使情境教学中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二)真实性原则

真实情境具有真实性、生动性和丰富性等特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很容易利用白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引起顺应过程,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了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相较于关注书本知识,学生更乐于关注生活。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就越可靠,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三)科学性原则

知识的过程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也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创设情境应该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架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有梯度、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提供的教学情境,一定要合理可接受,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日趋完善。

(四)趣味性原则

情境创设要善于创新、富有变化,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的信息的刺激。在学生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新的情境,提出新的问题,对情境的内容、媒体的运用、组合的方式都应该富有新意,让学生感到进入一种情境就获得了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了一种新的发现。在创设情境时,要让新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好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二、地理情境教学设计

下而我们就以(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从导入环节入手设计

根据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在情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把情境作为整个教学流程的一条明线贯穿于教学始终,而二维目标则会成为一条暗线融合在具体的情境中。例如:在本节课的情境导入部分播放《大黄鸭结束纬港之旅,万人送别大黄鸭》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大家为什么如此迷恋大黄鸭及大黄鸭的来历?不仅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以情景故事导入,激发学生获取答案的欲望。然后,给同学们介绍大黄鸭的来历及其背后的地理知识。在本节课的结尾解决上课之初让学生们思考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很轻松的探讨了大黄鸭的惊险历程,而且学习了洋流的分布状况及洋流的分布规律等“课标”要求的地理知识。

(二)从地理知识的构成属性入手设计

知识的构成属性即知识的形成机理,它是地理学家们根据自然现象,探寻地理规律,搜集大量的数据,经过反复实验最终归纳得来的。正因为这些知识是经过前人们高度总结概括出来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生涩难懂,枯燥无味。因此,在选择情境教学之前,应先进行“课标”分析、教材分析,然后梳理出这节课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分类,确定哪些是陈述性地理知识哪些是程序性地理知识,据此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的选择;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节课中,通过对“课标”分析和教材分析得出陈述性知识:洋流的概念;洋流的类型;寒、暖流的分布状况;程序性知识:运用“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图”说明洋流的成因,分析理想情况下洋流的分布状况并概括其分布规律;绘制“世界洋流分布图”,运用该图描述世界洋流的分布状况,并归纳洋流分布规律。然后,据此开始广泛搜集了相关的资料,最终发现“小黄鸭的故事”的背后蕴藏着相关的地理知识且极具探索价值,尤其符合科学性、真实性、趣味性的原则。

(三)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入手设计

从《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节课的内容上来看属于逻辑推理能力较强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根据这样知识特点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最好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就是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

如:小鸭子是如何到达世界各地的?小鸭子的运动轨迹是否是有规律的?是否是风吹的,顺着海水运动的?小鸭子的运动轨迹是否有规律?假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风,而全球风带的形成与气压带的形成是我们上节谋所学的内容,“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图”,利用已有的风带知识推导出理想的洋流分布模式,推导出洋流分布基本模式后,运用气旋、反气旋的知识以及通过观察,归纳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的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描述世界洋流分布状况,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利用该图概括出实际洋流的分布规律,与之前的假设作比较分析。这样学生之前建立的假设,在实践分析中逐步得到验证。最后,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篇9

案例1:“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利用地球仪认识经纬线并知道如何度量;阅读课本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基础知识。②分析“黄赤交角”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掌握节气的判断方法以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③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归纳并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各种图表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②联系生活实际,会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在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等方面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举例说出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无城商品房设计的合理性,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二、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细化单元目标,结合班情,优化课时目标,完善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并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补充和创建的关系。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制订的某一学段统一的基本要求,培养对象也是全国统一的全体学生,而各校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特征、迁移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方式等差别很大。因此,课程标准只能是制订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制订课时目标的依据。课堂教学目标针对的是某一具体班级的学生,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特征,研究单元目标,根据课时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拓展或补充必备的初中地理知识,形成适合本班级学生的具体目标。高中课程标准建立在对初中学生已有“三维目标”的假设之上,但是,由于初中地理知识薄弱或缺失,加上高中同时段某些相关学科新知学习滞后,例如,第1章第3节“地球公转轨道”涉及到数学中解析几何“椭圆”、第2章第1节“太阳辐射”涉及到物理学中“电磁波的波长”、“大气的水平运动”涉及到“力的分解与合成”等,这些内容在高中数学、物理等学科中学习的进度远远落后于地理。因此,教学目标制订要基于课程标准,再细化和分解相应的单元目标并建立一系列教学补充目标。如串讲相关学科新知、补充相关初中地理知识,进行资料阅读或课后自主学习,注重学以致用、少而精,不增加学生负担。可见,教学目标的制订不仅应依据课程标准,还要基于班情和教学实际进行适度“优化”和“创新”, 完善教学内容。

案例2:“常见天气系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②运用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图,识别高压脊、低压槽、高压中心、低压中心、冷锋、暖锋等天气系统。

过程与方法:①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②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③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上述教学目标设计成功地体现了整体性、可测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它是一种三维划分的目标设计。相应的内容标准有两条单元目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和“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教师在制订该教学目标时,不是直接使用课程标准内容,而是对单元目标做深入研究和思考,将补充相应学科知识分解并安排在前两节,解决本节教学难点过分集中问题,增强教学连贯性,避免教学“分神”而影响教学进度。同时,增加“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实际应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无意识而发生,巧妙地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给学生,这个目标的设计可操作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能够体会到。因此,将“育人”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讨论和探究过程中,能产生内心体验,有效帮助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以课程标准为主线,配合模块目标,以人为本,升华课时目标,完备复习内容

复习课的课时目标与平时新授课不同,内容往往涵盖一个或多个单元知识,信息量很大。学生对已学知识虽已有所遗忘,若教师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内容逐节复习,学生会感到乏味,无法达成目标。因此,复习课的目标制订应以课程标准为主线,融合模块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研究和理解课程标准行为目标的表述要求,依照这些不同认知层次的要求,把散落在各个模块中原本独立的知识点、能力点重新组合起来,对学生掌握在深度和广度上作出明确规定,以增强教学的确定性,并帮助学生构 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并形成一定的学科思想。

案例3:“常见天气系统” 复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运用各种图表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特点。②运用世界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分析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的天气特点。③结合我国雨带移动规律,分析“梅雨”、“副高”天气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篇10

1.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

系统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必须包含三个要素,即元素、相互关系、存在环境。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学本身可看作为一个系统个,其中地理学科内容、学科教学目标、老师、学生等都是教学这个系统的元素,相互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并且教学目标是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功能、实现最优化教学的前提。

教学设计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过程与操作流程,是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而其中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在教学中起到提纲的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为了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应该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是完成教学多元智能的基本保障,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前提。

2.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使得在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意识缺乏严重。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目标形式上的陈述不规范,教学目标的主客体混乱,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在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上,由于意识的缺失使得目标设计内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内容不合实际,过于空泛,无法准确的表达地理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教学目标体系不全面,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不健全;教学目标要求不合理,对学生起不到激励、引导、激发、合理评价的作用;教学目标缺乏个性、差异性、层次性,没有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使得教学目标的实施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2)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有些时候,虽然老师制定了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但在实施的工程中,由于意识、能力等方面的因素,造成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目标设计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不相符,导致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施与教学过程脱节,比如教学目标而没有教学环节,有教学过程而没有教学目标等。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使得教学目标的实施过于机械化与随意化,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并不能最初及时有效的反应,而是仍然按照此前设计好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进行,或者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课堂突发意外的发生而随意更改教学目标,或者盲目的添加教学目标,使得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偏离高中地理教学的总体目标。此外,高考带来的压力使得一些教学目标形式化、片面化。

(3)原因分析

在主观因素方面,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以及高考压力的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多数不愿在教学中做出改变,担心教学模式的改变会影响到学生成绩;多数高中地理老师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总是存在诸多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专业素养不够,短期内无法完全驾驭目标教学方法;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多数老师缺少更为深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这极大的阻碍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在客观因素方面,应试教育仍然是目前高中教学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升学成绩是决定教学评价的唯一指标,这就使得考试形式、评价制度成为制约搞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及考试评价方式的制约,使得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研究较少,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与实例借鉴;此外,大班模式的教学使得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存在较大困难,无法全面将所有学生,从而制约了高中地理老师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3.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策略

(1)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中,要遵循整体性、全面性、差异性、灵活性的原则,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内容、教学条件、学生情况等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一般为:(分解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使其具体化、细致化)(研究学生背景,使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个体性、高效性)(分析地理学习内容,确定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而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表述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实施策略

教学目标的实施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始终伴随着教学目标优化,时教学目标的实施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地理教学目标的实施要在课堂教学前呈现给学生,使其了解到课堂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教学内容需要掌握的程度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巧妙的设计地理相关活动,从活动中渗透教学目标。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要巧妙的使用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目标的实施。在地理教学目标实施中,教学反馈是监测教学目标质量与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是优化教学目标的依据,因此要强化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时了解教学目标实施的具体效果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曹书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及改进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5

篇11

教学设计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过程与操作流程,是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而其中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在教学中起到提纲的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为了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应该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是完成教学多元智能的基本保障,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前提。

2.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使得在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意识缺乏严重。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目标形式上的陈述不规范,教学目标的主客体混乱,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在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上,由于意识的缺失使得目标设计内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内容不合实际,过于空泛,无法准确的表达地理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教学目标体系不全面,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不健全;教学目标要求不合理,对学生起不到激励、引导、激发、合理评价的作用;教学目标缺乏个性、差异性、层次性,没有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使得教学目标的实施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2)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有些时候,虽然老师制定了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但在实施的工程中,由于意识、能力等方面的因素,造成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目标设计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不相符,导致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施与教学过程脱节,比如教学目标而没有教学环节,有教学过程而没有教学目标等。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使得教学目标的实施过于机械化与随意化,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并不能最初及时有效的反应,而是仍然按照此前设计好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进行,或者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课堂突发意外的发生而随意更改教学目标,或者盲目的添加教学目标,使得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偏离高中地理教学的总体目标。此外,高考带来的压力使得一些教学目标形式化、片面化。

(3)原因分析

在主观因素方面,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以及高考压力的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多数不愿在教学中做出改变,担心教学模式的改变会影响到学生成绩;多数高中地理老师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总是存在诸多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专业素养不够,短期内无法完全驾驭目标教学方法;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多数老师缺少更为深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这极大的阻碍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在客观因素方面,应试教育仍然是目前高中教学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升学成绩是决定教学评价的唯一指标,这就使得考试形式、评价制度成为制约搞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及考试评价方式的制约,使得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研究较少,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与实例借鉴;此外,大班模式的教学使得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存在较大困难,无法全面将所有学生,从而制约了高中地理老师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3.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策略

(1)教学目标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