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8 14:27: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风险培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86-02
所谓儿科的护理风险因素即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危险事件。由于患儿不具备危险意识,无法进行自我保护,往往容易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1]。这对于护理工作来说,始终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护理人员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能够预知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确保患儿的护理安全。本文就本次研究的案例及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适宜的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儿科共计发生护理风险事件63起,自2010年开始制定并执行风险应对措施后,2010年3月-2012年1月共计发生护理风险事件11起。以2006年1月-2010年1月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定为对照组,将2010年3月-2012年1月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定为观察组。
1.2 研究方法
整理总结两组各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各项指标,通过比对两组间差异,总结探讨护理风险应对措施的效果及适用范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63起护理事件中,属于意外事件因素的为23起,属于护理失误的为28起,属于职业损害的为5起,属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为3起,属于抢救重症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的为4起。护理组11起护理事件中,属于意外事件因素的为3起,属于护理失误的为6起,属于职业损害的为1起,属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造成的为1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儿科常见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
儿科通常容易出现的意外风险伤害有:患儿跌倒;从床、车、窗等处坠落;烫伤、骨折、眼外伤、利器割伤、牵拉伤、气管及食管异物、窒息、重物砸压伤等。由于患儿身体发育尚不完善,平衡功能较差,同时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较强,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却缺乏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很容易模仿危险动作或接触到各种危险因素。若陪护家长同样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例如未随时监护患儿,离开时忘记将病床防护栏拉起,将开水等危险物品置于患儿能够接触到的位置,或与患儿挤睡等,容易增加患儿遭遇意外伤害的风险概率[2]。
3.2 护理因素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总结
护理方面的操作问题,如静脉穿刺无法做到一针见血,延误静脉用药,或患儿家属出现焦急、心疼等情绪,从而引发不满;在输液过程中,因药液速度过快导致患儿循环过重,或药液过慢未能遵医嘱完成用药计划;对药物的剂量计算出现差错,用药不足或过量,用药错误等造成护理失误;未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尝试,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导致药物浑浊或相克;因未能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未按轻重缓急进行抢救,或抢救不到位而未能及时抢救患儿生命;例行巡视或指导不到位而导致患儿出现各种意外伤害;监管不力使患儿擅自离开病室而发生意外;护理记录混乱不清,患儿出现病情异常时,采取了护理措施却未有护理记录,或记录与实际不符,无法发挥法律证据作用,或起到反作用;医疗设备未能及时检查,导致使用时因性能不稳定却无人察觉,导致患儿发生意外[3];或医疗设备不到位,当有护理需要时却无法及时使用;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不过硬,或团队精神缺失,面临紧急情况时无法冷静对待,正确处理,或同事间相互指责相互猜疑,导致护理工作出现意外[4]。
3.3 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方法
(1)完善管理制度。应及时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护理规范及风险应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从源头上控制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将完善的护理规范及风险应对管理制度作为全体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行为指南,将其作为工作准则,从而确保护理工作能够保持安全且高质量。(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首先应培训护理人员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定期地对护理人员举办各种护理知识及风险意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不断增强诚信度及工作责任感,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对、防范护理风险的业务能力[5]。此外,应将已发生过的意外风险事件制作成反面教材,具体形象地通过这些案例向护理人员宣导风险意识的重要性,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6];此外,护理岗位技能的培训也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应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展开岗位业务技能的培训,使全体护理人员都能够掌握护理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等内容,从而熟练操作、及时应对,降低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3)护患间应增强沟通。作为护理工作本身而言,始终是一种高风险、无法完全预见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建立起一个抵御意外风险的协作整体,而并非仅仅依靠护理人员[7]。因此,应全面、随时地与患儿家属沟通宣导,及时告知护理工作进度及要求,取得患儿家属的配合和理解,既明确了解护理服务,又能够对可能出现的潜在意外风险有所准备并能共同承担。就具体工作而言,护理人员应在护理时随时告知家属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存在的风险等因素,力求获得理解及配合,若需要采取特别护理或治疗时,应在实施前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必要时应做好签字确认工作,风险由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共同承担,从而建立起意外风险防御整体[8]。
综上所述,确保真正降低护理意外风险因素的发生率,关键在于对风险事件展开全面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方案,严格贯彻执行,同时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风险意识。相信通过长期的探讨、完善及执行,尤其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支持后,护理工作一定能够更加优质有效,从而确保患儿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彩云.儿科护理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5(7):190.
[2]张春侠.儿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397.
[3]林晓枫,张秀玲.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因素安全管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5(7):118.
[4]王玉枝.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1,17(7):969-971.
[5]香祝浓.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118-119.
[6]李含芬,马树芬,黄婉云,等.浅谈儿科护士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7):944.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74―02
1 引言
在各种医疗纠纷中,骨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只有客观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实施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对策,才能减少和有效预防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本文针对常见骨科风险的成因,总结基本对策,并对骨科常见风险的管理方法和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2 骨科医疗风险因素分析。
2.1 风险因素常见的分析方法
关于骨科医疗事故风险分析的文献目前比较罕见,进行风险因素分析时候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总结归纳法、回顾分析法、根本原因分析法。
总结归纳分析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将风险按照一定的方法分类,总结每类风险的普遍特征,从而得出此类风险的形成因素。
回顾分析法是对已经发生的纠纷事件进行搜集、整理、并分析统计出风险的一般特点。
根本分析法是从宏观着眼,分析整个医疗系统的流程,对每个环节进行认真研究,从而归纳出客观根本的风险因素。
2.2 风险因素一般分类
根据现有资料对常见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归纳出因素的出现频率和基本特征,将风险因素的成因分为三大类:病患因素、院方因素和社会因素。
2.2.1病患因素
骨科病情相对比较复杂,由于个人体质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患者对于治疗效果的期望值和实际治疗效果间的差异,是形成风险的主要因素。手术费用比较高,术前术后强烈的心理落差是形成风险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2.2.2院方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人为因素是医患双方沟通不充分,院方服务质量存在一定问题,护理人员经验不足、知识不够、对由骨病产生的并发症没有足够的预见性而引发的风险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院方存在制度不严格,执行不完善,设施设计有缺陷等等引发的风险因素。
2.2.3社会因素是由医疗仪器存在质量问题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而形成的风险因素。医疗仪器比如内置钢钉、支架,一旦产生质量问题,或者会经受很大痛苦,势必会发生纠纷。社会医保制度的不完善和社会发展形成一种矛盾,这也是发生风险的一种因素。
3 解决骨科医疗风险的对策
3.1 制度的规范化
3.1.1制定并严格执行规范的制度
严格的规章制度,让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可以避免盲目创新带来的弊端。这就要求医院应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每一位工作者要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增加医疗风险意识。作为医生,规范的病例填写是很重要的工作,规范的记录病情,能够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并对其进行有效监控,一旦发生医患纠纷,也可以做到有证可查。
3.1.2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
所有风险因素中,人为因素占的比重比较大,因此,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措施。在人员培训方式上,要加化骨科专业知识,增强风险意识和培养医德。在医患交流方面,要改善沟通效果并进行一定的科普宣传。
3.1.3 医疗设备的管理
骨科病人长期卧床,对于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病房环境的要求都很高,改善医疗设备和病房环境可以满足病人多种要求,人性化的设施、环境也是避免发生纠纷的重要手段。;另外对固定器、内置物、手术用具等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监控,也可以减少风险因素的成因。
3.2 分析风险成因
对风险进行确实有效的分析,增加分析工具,可以更全面了解风险因素
目前总结分析法是应用最普遍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却又明显的缺点,很容易将比较重要的因素忽略掉,尤其在骨科,这种弊端显得更加明显。根本原因分析法( RCA)和失效模式分析法( FMEA),这两种国外成功的分析方法。
两种方法都对整个医疗流程进行分析。前一种属于事后分析回顾性质,寻找和事情有关联的成因、时间以及流程,将事情过程进行还原。
后一种是前瞻性的分析方法,在没发生问题之前分析以往工作中失去效能的参数和模式,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两种分析方法有明显优势,适合风险因素比较复杂的骨科,单一的工具容易造成失误,增加有效分析工具可以减少风险因素。
3.3 解决办法
经过分析我们了解到风险的成因,如何避免风险的存在,就需要在实践中加强医患间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医患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
3.3.1 医生要有告知义务,要认真履行。告知时要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不要对病情过于乐观,不要和患者承诺过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告知的条款要具体,内容要完整,包括费用、治疗效果、会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未来会出现的后果,都要详尽告知。这样可以减少患者顾虑,增加双方的信任感。
3.3.2 在护理时要服务诚恳,言辞真诚,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使医患关系变得融洽。
3.3.3 在恰当场合对病人进行科普教育,让病人如实了解病情,增加信任感。
3.3.4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医护素质。增强专业知识、责任意识的培养,树立良好医德,提升医护人员的个人形象。提高业务水平,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对风险因素的预见能力,及时对患者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都是减少风险因素的必要措施。
开展任何工作都要以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降低医患纠纷、减少风险因素要制定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每一项制度都要完善,每一项流程都要规范,如术前查体、用药流程等,并随时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形成一份完整的记录和反馈,并对骨科各种风险因素、风险事件经行总结和分析,得出经验和教训,及时将缺陷环节报告院方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风险因素,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医疗水平。
一、培训服务
培训服务是我们承保重大项目及重要客户后需要做的第一项防灾防损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使客户的各级部门都知道保险保了什么、怎么保的,如何理赔等基础信息。通过培训服务进一步与客户进行直接的交流,加深了解,介绍保险知识,合理有效的引导客户理解保险保障范围,提高客户对保险的认知度,减少后期发生分歧的几率。通常情况下防灾防损的培训工作包括日常保险培训、主要风险培训、项目特有风险培训、案例培训,具体如下:
(一)日常保险培训
日常保险培训由公司承保、理赔人员对重大项目及重要客户的保险负责人或相关部门,对项目的保险情况、出险后的报案索赔流程做细致的培训,确保客户清楚保险范围及理赔流程,以便在出险后能及时、准确的报案及办理相应的保险索赔工作。
(二)主要风险培训
主要风险培训对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将企业风险与保险保障进行有效结合分析,使客户充分了解不同类别风险如何购买不同保险产品来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最大限度减少由于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确定意外发生而导致的与企业预期目标的偏离程度。根据项目特点开展的针对性培训。
(三)项目特有风险培训
项目特有风险培训在常规业务承保中每一个项目面临的风险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自己的行业特点,哪怕同一项目在不同的阶段、不同季节面临的风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培训服务上应聘请专业人员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艺、不同的风险节点提供更具针对性、专业性的细致培训服务。
(四)案例培训
案例培训是对于重大项目、重要客户可以利用保险在同一行业内承保数据大量性的优势,收集整理同类项目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同类项目发生的赔案进行分析,总结风险管理教训,提出类似风险防范方法,以便协助客户总结经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二、风险巡查
除了培训服务,防灾防损服务的另一项重点内容就是风险巡查服务,一般有:雨季风险巡查、生产旺季风险巡查、控制性工程风险巡查、核心设备风险巡查等等,相关巡查都将形成巡查报告备案。通过细致、针对性强的风险巡查,有助于使承保人和客户更准确的了解项目的风险状况,保险人将从第三方的角度去发现风险,在充分体现保险服务的延伸价值,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公司自身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达到优化承保业务的质量。现阶段为重大项目及重要客户提供的相关服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日常风险巡查
日常风险巡查是保险公司将指派专业团队对承保项目长期入驻现场(日常风险巡查管理一般用于工程险业务服务),了解项目每个阶段安全管理要求,配合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共同进行日常性施工巡察、对安全隐患跟踪服务、对发现的风险点及时做出提示,并将日常风险巡查形成记录定期反馈到业主方,以便对项目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整改,避免发生管理性风险事故。
(二)雨季前的风险巡查
每年雨季是保险事故的发生频率都较高的季节,因此,对于承保的重大项目都将在每年雨季到来之前,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承保项目进行度汛防洪风险风险巡查,提出防灾防损的重点、编制风险巡查报告及整改方案,提示客户在汛期前消除风险隐患,并确保安全度汛。
(三)重要节点及风险点的风险巡查
每个项目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其风险点各不相同,所以在项目进展到某些重要节点和施工难度较大的部分,应有计划适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专项风险巡查,对客户的风险防范提出专业、具体、针对性强的建议。
三、风险提示函
风险提示函的作用一方面在于时刻让客户体会到保险的存在,提高对保险公司服务的认可度;另一方面也时刻提醒客户风险的潜在性,时刻提醒客户不能放松安全防范;此外,及时准确的风险提示工作也将为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理赔处理中争取一定的主动。
风险提示函应本着“日常巡查实时报送”、重点巡查专项报送“的原则,对于不同时期、不同节点的发现的风险隐患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报送,风险提示函具体可根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可能造成的损失情况对危险情况分级,在风险提示函中将简要的描述发现的风险点可能造成的损失、危险等级、以及预防建议,发挥保险“第三只眼”的参与作用,协助客户对相关风险点进行防护,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四、防灾演练及应急机制的建立
对于重大项目及重要客户,进行日常的防灾演练以及应急机制的建立也是重要的防灾防损服务,其中进行保险相关理赔演练及理赔应急机制的建立都能有效提高客户在保险事故发生后索赔的顺畅性,也有利于保险公司及时的进行赔付,提高整体理赔速度。此外,还应根据客户的承保风险特点,就发生重特大灾害如何应对建立紧急应急机制,帮助客户有效应对面临的重特大灾害。
五、防灾防损创新型服务
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保险公司应不断利用自身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为重要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强化公司在重要客户、重点项目上的竞争力。
(一)编制客户服务手册
为重大项目及重要客户有针对性编制服务手册,内容包括项目的承保条件,理赔流程,常见问题,常用保险表格、保险基本原则、服务人员联系方式等内容。这样的服务手册,通常制作成与手掌大小相近的尺寸,便于施工人员的携带。在项目承保后,保险公司将制作手册发到项目具体的安全管理部门,对于工程险项目将发到每一个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岗位,以便保险事故发生时协助当事人做出及时、正确保险报案、索赔、取证等相关事宜。
服务手册的制作和发放能有效的让被保险人在承保后及时、准确的进行保险理赔处理,有助于公司后期理赔的提速,体现保险服务的专业性和服务的细化。
(二)编制保险服务工作简报
根据项目情况及保险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风险巡查情况,定期制作保险服务工作简报,将一定时期内的风险巡查情况、案件处理情况、服务动态等信息向客户进行介绍。同时提出我们对风险防范的建议,建立保险与业主之间沟通的信息平台,交流分享风险管理经验。
(三)安全宣传警示牌
对于承保的重点项目或重要客户,在客户同意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制作安全宣传警示牌,一方面可以体现我们的服务工作,同时满足客户自身对于安全管理的一些需求;另一方面能有效的对公司品牌进行宣传。
(四)建立风险档案
对项目承保后的风险管理从计划、日常实施、定期反馈、客户整改效果保险公司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档案,清晰的反应保险公司对客户风险管理的全过程积极配合客户做好风险事故的原因分析工作,帮助被保险人建立风险档案,协助被保险人做好改进和防范工作。
(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联系会议制是重要客户协调工作的重要保证,一般根据客户需要,保险各方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保险联席会。就保险服务工作进行沟通协商,听取客户意见,改进工作流程,总结工作经验,寻找服务盲区,交流防范防损经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六)建立灾害预警
保险公司将充分利用公司资源及已有的防灾协作体系,与气象、水文、地震等部门建立了气象及地震灾害预警系统,为客户提供多方面的灾害防御服务。定期向业主通报气象信息预报,实时监控各种自然灾害,在获知暴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后,及时通知被保险人做好防灾防损工作。
一、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企业员工培训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容易对企业造成损失的潜在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员工观念突变、组织异动、技术问题、工作环境问题等,这些因素有可能对企业造成直接的损害或者潜在的发展影响,总体上来说,企业员工培训的风险主要就是指在培训过程收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之后对于培训结果所造成的不确定性的影响。
就总结出的培训风险概念来看,可以从风险造成的结果对于风险类型进行分类,即企业的内在影响和外在影响两类,内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培训的效果较低,其产生原因也有很多种,例如培训工作的安排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管理失效等,培训效果过低也会使得培训工作的成本产生浪费,会对企业造成直接的内在损失影响。而外在影响的表现相对较多,例如在培训之后员工的能力提升后不再满足于现有的职位而出现跳槽、员工将一些企业机密性技术或信息外漏、企业对员工能力要求的压力使得竞争对手争抢核心员工等等情况,
二、员工培训风险管理内容的认识
单就风险管理这项当前时代较为前沿的内容而言,其内容包含了风险的认识、对风险项目的预测、对风险的防范三个过程,因此具体的员工风险管理工作也可以分为员工培训风险的认识、员工培训风险问题的评估、对员工培训风险的防范方法制定,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对具体的风险进行首要的认识。
企业的员工培训的风险在上文中提到的主要分为两类,即内在和外在的影响两类,将这两类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细化,主要表现为使企业的成本投入扩大、培训的整体收益偏低、观念认识不足、培训内容的制定不足、培训制度的失调及人事影响。
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成本投入和收益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二者需要进行互为的参照。员工培训工作的成本投入是必然的,否则工作就无法开展,而只有预定的培训收益没有达成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员工培训工作的成本浪费,因此,二者之间的协调如果出现了问题,就会产生相应的风险。
观念认识问题也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管理者的认识不足和受训者的认识不足,这两类人群对于培训工作的认识不足会对培训效果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管理层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培训工作不能正确认识,例如认为培训只是对员工的一种奖励,没有认识到员工能力提升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积极意义;受训者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员工对培训的认识过于片面,例如认为培训只是企业的强制要求,因此自身对于培训的效果也没有过多的关注。
管理及制度上的问题产生的本质就是管理松懈及管理方式上的科学性,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应当是针对有潜力的员工进行的工作能力扩展的培训,因此在培训之前就要进行合理的人员挑选、培训内容制定等工作。选取适合的员工进行培训,以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力资源;科学的培训内容制定是为了保证培训工作投入的收益最大化。在培训之中要保证员工签订相应的协议,保证一些事关商业机密或技术机密的信息不被泄露。在培训之后还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验收方法,对员工的培训成果进行检测,进一步的稳固培训的效果。
人事风险主要表现为员工跳槽、竞争企业的挖角以及员工压力过大产生的辞职,这些风险的产生因素主要由员工的心理问题所影响,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员工的心理培训,端正员工的心态。
三、员工培训风险的评价及防范方法
在具体的员工培训风险评价中需要首先对上文分析的几类员工培训风险进行总结,将风险进行分类之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分析。在具体的评价标准制定中需要针对所有的风险制定一个总体量化标准(100分),针对每一项风险内容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指标(指标的比重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分类,并针对每一项指标的量化标准制定出安全范围标准,这样在总体的问卷结束后,可以对当前培训计划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判断,从而了解此次培训是否具有可行性;并且可以根据每一项风险内容进行评价,依据评价内容了解企业培训中较为普遍的风险问题,针对此项问题也可以进行合理的改善。
具体的员工培训风险防范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1)加强培训观念的落实,需要在管理层和员工中进行全方位的观念贯彻,管理层的认识高度决定了培训工作开展的顺利性,员工的认识高度决定了个人在培训中所能取得的成果高低,两者认识的提升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培训投入与效果的平衡;
一、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企业员工培训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容易对企业造成损失的潜在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员工观念突变、组织异动、技术问题、工作环境问题等,这些因素有可能对企业造成直接的损害或者潜在的发展影响,总体上来说,企业员工培训的风险主要就是指在培训过程收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之后对于培训结果所造成的不确定性的影响。 中国
就总结出的培训风险概念来看,可以从风险造成的结果对于风险类型进行分类,即企业的内在影响和外在影响两类,内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培训的效果较低,其产生原因也有很多种,例如培训工作的安排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管理失效等,培训效果过低也会使得培训工作的成本产生浪费,会对企业造成直接的内在损失影响。而外在影响的表现相对较多,例如在培训之后员工的能力提升后不再满足于现有的职位而出现跳槽、员工将一些企业机密性技术或信息外漏、企业对员工能力要求的压力使得竞争对手争抢核心员工等等情况,
二、员工培训风险管理内容的认识
单就风险管理这项当前时代较为前沿的内容而言,其内容包含了风险的认识、对风险项目的预测、对风险的防范三个过程,因此具体的员工风险管理工作也可以分为员工培训风险的认识、员工培训风险问题的评估、对员工培训风险的防范方法制定,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对具体的风险进行首要的认识。
企业的员工培训的风险在上文中提到的主要分为两类,即内在和外在的影响两类,将这两类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细化,主要表现为使企业的成本投入扩大、培训的整体收益偏低、观念认识不足、培训内容的制定不足、培训制度的失调及人事影响。
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成本投入和收益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二者需要进行互为的参照。员工培训工作的成本投入是必然的,否则工作就无法开展,而只有预定的培训收益没有达成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员工培训工作的成本浪费,因此,二者之间的协调如果出现了问题,就会产生相应的风险。
观念认识问题也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管理者的认识不足和受训者的认识不足,这两类人群对于培训工作的认识不足会对培训效果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管理层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培训工作不能正确认识,例如认为培训只是对员工的一种奖励,没有认识到员工能力提升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积极意义;受训者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员工对培训的认识过于片面,例如认为培训只是企业的强制要求,因此自身对于培训的效果也没有过多的关注。
管理及制度上的问题产生的本质就是管理松懈及管理方式上的科学性,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应当是针对有潜力的员工进行的工作能力扩展的培训,因此在培训之前就要进行合理的人员挑选、培训内容制定等工作。选取适合的员工进行培训,以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力资源;科学的培训内容制定是为了保证培训工作投入的收益最大化。在培训之中要保证员工签订相应的协议,保证一些事关商业机密或技术机密的信息不被泄露。在培训之后还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验收方法,对员工的培训成果进行检测,进一步的稳固培训的效果。
人事风险主要表现为员工跳槽、竞争企业的挖角以及员工压力过大产生的辞职,这些风险的产生因素主要由员工的心理问题所影响,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员工的心理培训,端正员工的心态。
三、员工培训风险的评价及防范方法
在具体的员工培训风险评价中需要首先对上文分析的几类员工培训风险进行总结,将风险进行分类之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分析。在具体的评价标准制定中需要针对所有的风险制定一个总体量化标准(100分),针对每一项风险内容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指标(指标的比重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分类,并针对每一项指标的量化标准制定出安全范围标准,这样在总体的问卷结束后,可以对当前培训计划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判断,从而了解此次培训是否具有可行性;并且可以根据每一项风险内容进行评价,依据评价内容了解企业培训中较为普遍的风险问题,针对此项问题也可以进行合理的改善。
具体的员工培训风险防范要从四个方面着手:1)加强培训观念的落实,需要在管理层和员工中进行全方位的观念贯彻,管理层的认识高度决定了培训工作开展的顺利性,员工的认识高度决定了个人在培训中所能取得的成果高低,两者认识的提升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培训投入与效果的平衡;2)在企业内部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制定培训内容的划分标准、培训计划中的保证及协议的签订标准、培训时间安排、培训人员的选定标准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价制度,总体上保证员工培训工作开展的顺利性;3)通过人事管理和法律手段加强对于员工的约束,并克制竞争对手的对企业造成损害的行为,人事管理中要制定严格合同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并通过相应的协议保证员工不会对培训当中的一些机密信息进行泄露,借助法律的手段对已经发生的机密泄露等行为的损失进行挽回;4)加强心理指导,降低员工的压力,提供合理的岗位提升流程,以此加强员工的信心,并进一步加强员工对于培训工作的认识,提升培训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胡亚妮,常勇.当前我国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53-01
护理风险是整个医院的护理管理的一方面,是存在于整个医院系统之中的;血液净化基本都是由护士完成的,由于人们对于医疗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血液净化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高责任性与高负荷都加大了血透室护理的难度与护理风险,现笔者根据我院世家情况来对血透室的护理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进行介绍。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室一共有护理人员6名,男性护理人员1名,女性护理人员5名,年龄为22岁到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岁(31.56±4.38岁);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1名。血透机5台,血滤机1台,日常透析病人为100~120人,月透析台数为600~800多台,我科开展的血液净化项目有:血液透析、血液过滤、血液灌流、血液净化、血浆置换等。
1.2方法[1、2]:将我科从2011年6月到2012年5月每月的质量、安全问题分析进行归类与总结,进而统计出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排名情况,然后通过实际情况来针对性的制定解决对策,并召集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学习与操作实践,详细情况见表1。
为加强对全县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联社成立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小组,联社主任同志任组长,联社副主任、监事长、各股室负责人、各稽核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风险管理部经理××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实施小组的任务是:
(一)负责全县信用社非信贷资产分类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具体实施。
(二)组织全县非信贷资产分类的培训,制订实施方案和措施,组织全县信用社非信贷资产分类工作的检查,确保分类工作有序、规范进行。
(三)整理、补充非信贷资产分类相关资料,指导信用做好主要法律文书、原始凭证和司法部门或相关政府部门文件的归档工作。
(四)全面检查和审核分类结果
(五)按期报送相关报表、资料
(六)总结工作经验,上报总结报告。
各信用社要成立以社主任为组长,主办会计、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社非信贷资产分类的组织实施。
二、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各信用社要充分认识作好非信贷资产分类工作的重要意义。非信贷资产分类是提高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预警能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村信用社建立审慎经营理念、动态、真实、全面地反映非信贷资产质量,发现和分析非信贷资产使用、管理、处置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为评价信用社经营管理能力提供依据。
根据省联社安排,我县非信贷资产分类的具体目标:一是在20****年5月11日前完成各信用社分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二是从5月12日到20****年5月31日进行账户清理工作,收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相关资料,做好资产的归档;三是在6月10日前完成初分工作;四是20****年6月20日完成初审、认定工作。
三、工作安排和时间、质量要求
第一阶段组织培训
联社计划于20****年5月11日举办非信贷资产分类培训班,内容是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分类内容、操作程序、分类方法等。参训人员为信用社主办会计和联社稽核人员。
质量要求:全体接受培训人员要全面掌握非信贷资产分类的内容、程序、方法。
第二阶段账务清理、资料收集、整理(20****年5月12日至20****年5月31日)
责任人:信用社主任、主办会计
(一)账务清理。分类前,各信用社主办会计要进行会计科目核对,做到准确无误,即各类非信贷资产的账账、账表、账款、账实、账据、内外账务要审核通打相符,并组织对非信贷资产占款进行清理清收,对不符合核算要求的账户进行调整。
(二)收集整理资料。信用社主任和主办会计按风险分类要求,收集完善分类信息资料,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分类准备工作。
资料主要是:
1.背景资料。主要包括:非信贷资产的形成过程及现状;非信贷资产交易对手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履约意愿等,对资产有重大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非信贷资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以往资产处置、变现损失率等。
2.附件材料。指该项资产涉及有关资料的复印件,主要包括:主要法律文书;原始凭证和原始记录;司法部门或相关政府部门的文件;本机构已有的调查分析报告;原认定的风险分类资料,包括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记录、批复文件等。特殊原因造成权属资料不全、对手信贷不全等风险分类依据信贷资料不完整时,必须书面说明经过和原因,经有关人员签字确认后作为风险分类依据备查。
质量要求:账务清理要作到准确无误,资料收集齐全。
第三阶段正式分类阶段(20****年6月1日至20****年6月18日)
责任人:信用社主任、主办会计、联社工作人员
(一)初分(20****年6月1日至20****年6月10日)
信用社分类人员根据分类标准,对风险分类作出初步判断,提出,提出初分理由和初步分类意见,并按要求制作工作底稿和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
在制作分类工作底稿时,要对照工作底稿构成内容,按科目逐笔进行分析,落实责任,制定处置措施,确保分类理由充分、分类结果准确、处置措施得力。
(二)初审(20****年6月11日至20****年6月15日)
1.联社风险管理部对信用社上报的初分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是审核资料完整性、程序合作性、分类理由的充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2.对初分结果不准确或有疑问的,要逐笔进行核实,并形成风险分类核查报告。
3.确定初审结果。在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上签署初审意见。
4.上报初审结果。风险管理部将初审结果及相关资料连同核查报告一并上报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认定。
(三)认定(20****年6月16日至20****年6月20日)
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初审结果进行审核,在分类认定表上签署分类认定意见,确定认定结果。
第四阶段建账建制验收总结(20****年6月21日至20****年6月30日)
各信用社根据联社的最终认定结果,建立非信贷资产台账,填制非信贷资产分类汇兑表。(责任人:主办会计)
联社抽调人员于20****年6月20日至20****年6月30日对全县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逐社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面100%。(责任人:××)
各信用社于20****年6月30日前上报分类工作总结。(责任人:信用社主任)
联社于7月10日前上报分类工作总结,7月20日上报全县全县分类工作总结(责任人:)
四、工作要求
实行非信贷资产分类,是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是信用社建康发展的基础,因此,联社要求:联社有关部门、各岗位,各信用社要高度重视,上下一心,努力工作,按质按量地完成分类工作。
1.职业道德风险
会计岗位本身需要从业者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专业技能。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量加大,导致会计这一职业的考核相对松懈,使得会计队伍思想素质和技术技能良莠不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财产,或者在其他人授意下为其侵占财产提供便利,类似于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职业道德风险和财务管理人员主观意识有关,具有不可预测性,而且因为电算化实现了网络操作为资金转移提供方便,故该风险必须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电算化应用第一风险因素[1]。
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存在两种形式,一是财务人员主观故意出具虚假电子凭证、电子账簿,从中渔利。这种情况下会给单位审计造成影响,使其不能有效地发现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影响其“总结-评价-规避”的作用机制的发挥,即操作风险会导致审计风险的提升[2]。二是非主观故意而是操作失误导致的损失,比如在支付中打错了账户、数字填写中数字填错等。操作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不健全和培训的不到位,导致操作者精神松懈,技能低下。另外操作风险也可以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影响财务工作进程,严重地会导致单位违约,需要交纳违约款,给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失[3]。
3.制度风险
事业单位如果制度不全,会导致一部分人以权谋私。而电算化应用,让资金转移操作简单化。进一步说,制度点风险和电算化应用风险是彼此影响的,会导致单位处在较大的风险当中。比如关于资金、资产管理的制度不详细,导致会计人员帮助一些人做假账,以权谋私;收支预算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内部控制不到位,造成单位活动出现了资金浪费等[4]。总而言之,制度风险包括了制度不全导致的风险,也包括了监督不善导致的制度不能落地从而出现的一些风险,而电算化应用使得该风险扩大。
4.软件风险
软件风险指的是会计电算化软件带来的风险。第一,现阶段主要体现是,会计人员对电算化系统功能利用不全,主要在报账、收支预算管理方面应用较多,而对于其带有的财务分析功能等使用率低,而恰恰财务分析对于单位财务管理具有促进作用。即因为这一功能使用少,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第二,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存在漏洞,或者计算机软件系统存在漏洞,被病毒攻击以后造成信息泄露。事业单位掌握着国家一部分重要的信息,而这部分信息以财务信息为核心,如果其被黑客所得,对国家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5.硬件风险
会计电算化软件必须有相应的计算机硬件来支撑,如果硬件质量不足,或者硬件之间存在不兼容,就会影响软件功能发挥,从而降低会计人员工作效率。甚至于因为硬件冲突造成乱码,或者导致存储数据被毁。而被毁掉的数据需要采用专门的修复技术才能予以恢复,一般这种恢复要视信息重要程度而收费,不仅价格不菲,恢复后数据也不一定完整。最主要的是,修复数据过程中如果数据被拷贝,后果不堪设想。
6.维护风险
事业单位采购电算化软件之后,会和软件开发者形成合作,后者要定期给前者提供维护,或者在前者要求下进行一些技术培训以及系统诊断。但如果对方人员少,便可能延迟提供服务,这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很可能造成损失。另外维护风险就是维护人员趁客户不备将电脑中重要数据拷贝销售获得不法之财。亦或者维护人员技术水平问题,导致系统问题更加严重。另外,还存在软件开发单位有意刁难不履行合同,或者而不进行售后维护的风险。
7.内控风险
内控风险即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内部控制风险。事业单位部门人多员杂,不能保证内部人员都是守法人员。如果财务人员没有给系统加密,就会导致其他人随意登录复制信息,造成单位信息外泄。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有几种:第一,单位制度不全,没有要求地重要信息予以保护;第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低,没有意识到内控重要性;第三,财务人员主观故意不予加密,导致的信息外漏。总而言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以上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联合存在而且彼此产生影响机制提升风险级数。如果不能正视这些风险,建立风险预测机制,必然会对单位造成损失。
二、规避会计电算化应用风险的对策
1.人力资源严把招聘关
单位招聘财务人员时,要对其思想品德、业务能力、操作水平等进行综合考评,择优入取。要在工作过程中,机动灵活地进行相关政策学习,提升其法律意识,使得会计人员能够端正认识,使其根除那些违法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利用电算化软件工作过程中,能够积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地发现管理的疏漏之处,减少单位损失,保护国家财产。
2.加强内部审计,杜绝违规操作风险
事业单位必须要定期内审,对财务工作情况以及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为了确保内审部门对财务工作的监督作用得到发挥,在部门架构设置上实行内审机构和财务部门并列。在工作中,需要内审部门对财务部门进行动态监督,对其存在的错误工作予以及时纠正,确保财务提供虚假记账凭证的情况得到控制。当然,审计部门也必须要精通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否则就是行外指导行业,难以达成监督成效。另外,对于财务部门操作风险,还需要技术部门配合,对其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5]。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针对财务部门工作予以规定,包括财务报表制度、财务岗位管理制度、财务绩效考核制度、财务收支预算制度、财务审计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报销制度、部门岗位奖金制度等,只有分门别类地细化制度,才能确保制度约束,降低会计人员以及其他主体违法操作,保护单位以及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另外,要将电算化应用和这些制度充分融合,从而打造财务部门信息化管理机制,对财务信息能够做到科学分析,找到资产、资金浪费之处,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4.科学升级系统培训
为了减少系统漏洞,保持软件高效运转,需要在开发单位指导下系统升级。每一次升级都需要对功能作用熟悉一遍,要进行系统培训。在培训中要充分明确电算化软件的优势和劣势。比如优势是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劣势是在使用初期必须要对一些命令功能予以学习,这对于一些年龄大的财务人员来说存在很大的压力。培训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和电算化软件培训,并能够耐心指导其使用,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答,确保其在短时间内熟悉系统正确操作,最终实现传统管理模式向电算化管理模式转变。鉴于操作风险对单位资产资金的影响,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对容易发生错误操作的部分进行充分讲解,提高会计人员对此的注意,做到有效规避。
5.做好硬件维护工作
按照会计电算化软件对硬件的要求来匹配各种硬件,使得硬件之间兼容性提升,降低蓝屏等故障出现次数。平时要轻拿轻放,不要强烈震荡,有效避免硬盘损伤,确保数据完整。要积极地清理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电脑主机内灰尘过多导致的散热不良。要确保单位内线缆通畅,从而为电算化形成数据传输提供保障。
6.定期维护
事业单位财务部要积极地联系电算化软件开发单位,对其进行定期维护,提高其稳定性,确保财务工作顺利开展。为了避免维护工作带来的风险,首先,要积极地拷贝数据,将其另存。其次,要选择技术高负责任的维护人员或者业务人员,防治维护中发生各种意外。要和维护人员搞好关系,这样可以在故障发生后,可以让其短时间到场,缩短等待期。最后,为了确保得到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和开发单位签订合同,以具体条文来规定彼此责任和义务,防止后期责任不清导致的维护不利。
7.加强安全管理内控水平
首先,要针对财务部门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识。其次,要将安全内控写入考核系统,使其和奖励挂钩,确保会计人员主动提升安全控制能力,比如设定电脑用户密码、文件密码。其次,人力资源要负责密码分配,对于内部公开的文件用统一密码,要求密码不可外泄,对于高度机密文件则需要专用密码。然后,要组建单位电脑维护团队,积极地建立防火墙,提高黑客入侵难度,保证财务信息得到高强度保护。另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监督力度不足情况,即上级对下级单位监控不足,其也属于内控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事业部门上下级之间应该实现软件系统对接,确保专款专用,减少国家财产浪费。同时也涉及到了上下级单位之间电算化报表的传输,故此需要对这些文件予以加密,防止泄露[6]。
8.建立风险测机制予以工作总结
具体风险预测指的是对导致风险的一些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比如软件质量、硬件水平、会计能力、制度内容等,并将这些影响因素予以评级,对威胁程度高的因素予以关注,并给出具体的预防措施。这样可以做到事前预防,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发生。而所谓的工作总结,则是要求财务部门就会计电算化工作予以阶段性总结评价,对工作效率、出现的问题等进行总结,从而有效弥补不足,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必须要谨慎,因为其掌握着国家的一部分资源、资产、资金,一旦误操作导致信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而且电算化工作还存在其他客观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彼此影响,会造成连带反应。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从会计人员为代表的主观因素、制度为代表的客观因素综合入手,形成系统的风险规避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建平.浅析会计电算化风险及防范[J].卫生经济研究,2003,(z1):63~63.
[2]田欢.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的风险与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6,(S1):54~58.
[3]刘文华.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J].中国审计,2010,(11):60~61.
【Key words】 Nursing risk plan; Formulation; Tumor; Interventional ward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 信息技术水平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介入诊疗学也取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构建介入病房。国内介入诊疗的起步比较晚, 因应用范围比较广, 且发展也比较快, 所涉及到的内容也非常多, 对此, 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介入病房护理工作的难度[1, 2]。为提高治疗质量和护理治疗, 本院近年来在肿瘤介入病房的临床管理中, 基于规范化护理管理, 对护理风险预案的制定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研究, 现将研究情况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肿瘤介入病房自开放以来, 年均所收治的肿瘤患者上千。在本次研究中, 所选研究对象为10例护士, 年龄22~37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是女性, 其中主管护师1例, 护师3例, 护士6例[3]。
1. 2 方法
1. 2. 1 预案制定 ①回顾分析本院近年来肿瘤护理管理情况, 查阅相关资料, 结合有关文献来查找护理风险。肿瘤介入病房所存风险有:患者自身免疫力以及抵抗力低下、介入手术量较大、并发症较多、术后需要处理的各种不良反应、常规治疗、癌栓脱落或者实体性肿瘤体积较大容易破裂等[4]。②基于风险的识别与查找, 制定以预防为主的护理风险预案, 该预案应突出事件响应、事件善后、事前预警以及应急处置等环节应急措施, 构建护理风险预案管理专家组。风险预案所含内容主要有:化学治疗、职业的安全防护、介入手术、介入以后动脉留置管以及介入急性并发症等。③基于科室主任和相关负责人员的领导下构建护理风险管理队伍, 由护士长统一进行安排以及监督, 明确进行分工, 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各司其职。
1. 2. 2 预案实施 ①采取角色扮演或者情景演绎等方式, 对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实施护理风险预案的教育和培训, 所培训的内容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判断风险、处理风险的方法以及处理后相关安抚工作等, 由护士长来负责培训进程以及考核, 最后借助于典型案例自制考评的标准来计分考核, 其中合格为≥85分[5]。②培训介入专业方面的知识, 加强职业安全方面的防护, 构建急救网络。同时在介入手术之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和宣教工作, 根据品质管理循环(PDCA循环)要求对护理质量进行改进, 确保手术得以正常且顺利地实施,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③在介入治疗中, 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了解所用导管头端留置位置, 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泵注整个过程操作规范以及护理预案, 以免护理的不合理引起脱落移位等, 以确保安全。此外还应规范化疗, 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应熟悉科室所用药物作用机制、注意事项、剂量以及储存方式等, 采取责任负责制, 由护士长进行巡查以及督导, 以此提升护理内涵。
1. 3 疗效评定标准[6] 就科室护理质量的综合考评在全院的排序, 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 P
二、电力市场稳定性与风险管理措施
1、首先我们要坚定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我们知道,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我们现阶段在公司系统中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逐步建立基于闭环过程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既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我们实现安全“可控、能控、在控”的客观要求。通过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和教育培训,使各级人员弄懂学会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解风险管理的意义、作用、内容和流程,供电公司各项工作,我感到抓的特别紧也特别实,我们现在搞宣传培训,实际就是在做这项工作,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高我们自身安全风险分析能力和安全管理控制水平。
2、理清风险管理的工作思路。在这方面,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还要贯彻“分专业、分层次、抓培训、理流程、建机制、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奠定安全风险管理的良好基础。
3、建立分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按照各自管理职责和工作特点,不同管理层次负责控制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安全风险,逐级落实安全责任。一各部门有各部门管理的安全风险,班组长有班组长管理的安全风险,员工也即直接操作者邮资机的安全责任,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具体来说,在工作中要掌握好一个首要任务和一个目标,首要任务就是供电企业以防止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作为首要任务,重点防控大面积停电风险;目标是无论供电企业也好、还是基建施工单位都要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为目标,重点防控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供电中断事故风险;基层班组、工区、个人重点控制作业过程中的违章、误操作、人身伤害等各类作业安全风险。
4、建立分专业的风险防控体系。就是要发挥安全生产“三个组织体系”的共同作用。三个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安全责任体系,通过发挥三个组织体系的共同作用)形成专业配合并各负其责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各级安监部门牵头制定安全风险管理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和风险评估,监督落实风险防控措施;那么,调度、生产、营销、基建等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负责管理范围内的电网、供电、人身、设备等各类安全风险的辨识、分析和防控工作,落实各自职责和义务。前面是分层次管理,这条是分专业防控。
5、弄懂学会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要弄懂学会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作为每位员工来讲我们就要加强理论学习,正确理解安全风管理工作。因为它是对以往安全工作和现有安全管理手段的总结、提炼、延伸,是突出预防为主、实施过程控制、改进管理绩效的科学手段。通过学习并结合日常安全工作实际,学会并自觉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达到发现危害、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源是可以预控的。一般来说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显现的危险源,通过现场考察或认真预知就可以发现。例如:正因为人们知道电气作业会有触电危险,所以事先戴好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鞋,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登杆作业前,人们也会预感到存在的坠落危险,因此,上杆之后,小心地挂好安全带。另一类是潜在的危险,因此,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地辨识预控。潜在的危险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务,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人们就有能力去认识它和控制它,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安全理论学习,弄懂学会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40-02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是各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等方式,对工作中的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的处理,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目标的管理过程。急诊科作为医院工作的最前沿,面对的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数量不定性等特点,其工作任务重、应急性强,要求医护人员应具有很高的医疗水平、敏捷的思维、快节奏的工作效率,同时又承担较高的风险。本文就我院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与同行共勉。
1 风险存在原因
1.1 护士的主观因素
在对我院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由于护士自身的原因所导致的潜在护理风险和医疗差错、纠纷是所有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的主要原因,在护士自身的原因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1缺乏工作责任心,不热爱急诊护理工作 个别护士在急诊工作思想上不安心、行动上不积极,工作马虎,出现小差小错,从不吸取教训。
1.1.2服务意识不强 对患者服务中不能做到诚心、细心、耐心,有时甚至态度冷漠,即使护理服务不当,也从不赔礼道歉。
1.1.3护理规范意识淡薄 一些护士往往在工作量大时,抱着侥幸心理,自作主张削减操作过程,当工作轻松时,放松警惕,随意而为,把护理规范当儿戏,导致本不应该发生的差错发生。
1.1.4护理业务技术不熟练,导致操作失误 如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判断能力,影响前瞻性措施的落实;又如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导致静脉用药延迟等。
1.1.5 应急能力差 急诊的急救工作要求护士有良好的应急能力。往往由于护理人员没能完全掌握急救技术或虽有一定的技术,但一遇到实际抢救工作,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影响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
1.2 客观因素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除主要来自护士的主观因素外,还有次要的护士之外的客观因素,其主要来自于医院、科室和病人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2.1 规章制度不健全
护理操作程序不完善、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均是导致纠纷发生的隐患。
1.2.2 病人因素所致
一方面,急诊病人病情的复杂性、多样性,增加了护理的困难性,从而使护理风险增加;另一方面,病人可能出现一些意外事件,如躁动不安的病人可能发生坠床、撞伤等,有喉头痉挛、大量咯血、呕吐的病人可能出现窒息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性。
2 预防措施
2.1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医护活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才能使护患关系一开始就有良好的基础,使护患之间相互信任,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更好地配合治疗,从而有效地减少风险的发生。为此,护理人员必须爱岗敬业,增强工作责任心,视患者为亲人。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仪表、技术去热情接待、精心护理每一位患者,诚挚地为患者奉献爱心。
2.2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急诊护理中,许多风险的发生都与护理技能有关。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技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更需要及时掌握护理新技术,不断充电,更新认识。在抓好继续教育的同时,通过专业培训班、护理研讨沙龙、参加讲座、自学考试等不同形式,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护理技能。特别要增强应急能力的训练。
2.3 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3.1制定急诊风险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