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09:48: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海洋旅游资源的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摘 要: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由于没有市场价格,也不能进行市场交易。因此,无法像一般物品那样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借鉴福利经济学原理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进行界定,研究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对人们的效用水平及生活福利所做的贡献,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基于消费者剩余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 :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价值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230-04
收稿日期:2014-11-2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3年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3DWJ026
作者简介:廉欢(1981-),男,汉族,辽宁葫芦岛人,讲师,主要从事管理科学、文化价值评价研究。刘富江(1984-),男,山东潍坊人,讲师,学院团委书记,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创业教育研究。
一、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资源属性
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与绿地、森林以及空气质量等自然资源一样,都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资产。个人行为、公共政策以及组织行为等都会对自然资源的服务能产生收益或损耗。但因其具有外部性以及公共物品的特性,市场力量既不能引导自然资源的配置,也无法实现真实反映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社会价值的定价。正因如此,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其已经或正在成为稀缺资源。
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是最重要的显性旅游吸引物,“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讲,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具有“拥挤性”的特点,当准公共物品到达“拥挤点”后,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将减少原有消费者的效用”。[1]其具有一定历史沿革,是人类长期海洋活动和海洋发展历史足迹的“活化石”,是人类探索、开发、利用海洋各个时期的重要标志,这决定了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是不可再造、不可复制、不可移动的,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点。这一独特的资源属性对其作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正确理解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公益性内涵,是保护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与供给的关键,既要发挥其具有的社会公益功能,如旅游开发、文化遗存、生态环境保护等,又要兼顾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原住民的生活利益,合理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二、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福利经济学原理
(一)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概念
在福利经济学中,一个人从某种产品中获得的价值取决于个人对该产品及其他相关产品的感知、个人持有的价值观念及相关偏好和个人所处的文化及社会环境。图1反映了在资源市场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个体生产者供给曲线supply与社会产品供给曲线S´是不同的),资源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资源的经济价值。所以,此时我们必须采用消费者剩余(CS)来反映资源的经济价值。例如,在市场均衡点E,生产者以P*的价格卖出了Q*个产品,而对于任何一个小于Q*产品数量,消费者的意愿支付要大于P*,故产生消费者剩余。可见,当市场交易量为Q*时,消费者剩余为P*EPmax的面积。与之相对应,生产者剩余为OEP*的面积。资源的总价值是实际交易(实际支付)与消费者剩余的总和,即是图1中0Q*EPmax(=P*EPmax+0Q*EP*)。但是,由于在非市场条件下,市场交易是不存在的,0Q*EP*等于0。因此,消费者剩余就等于资源的总价值。这就是在非市场条件下要使用消费者剩余来测算资源价值的原因。
(二)基于消费者剩余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支付意愿、实际支出、消费者剩余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V=WTP=P+CS(2.1)
CS=WTP-P (2.2)
式中:
V:表示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
WTP:表示消费者对该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
P:消费者对给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价格
CS:消费者对给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消费者剩余
从式2.2得出:当消费者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价格的支出约等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时V=WTP≈P,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可用消费者的实际费用支出表示;当消费者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支付价格为零时,即P=0,此时,V=WTP=CS,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就等于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消费者剩余,此情况很适合用来评价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2]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经济评价主要包括经济效率评价及经济影响评价。图2中的供给函数是水平的,反映的是很多公共旅游设施及景观资源的实际情况,即边际成本是固定的。假设图2中D和S 代表的是一个提供旅游活动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需求和供给初始水平。在P价格下,消费的旅游产品的单位为Q1。假设在供给函数不变的情况下,提高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质量(如在不影响容量约束条件下,增加野生动植物的数量),使需求曲线从D平移为D’,在价格水平P下消费的旅游产品数量从Q1增加到Q2个单位。则由于资源质量改善增加的价值是供给曲线以上的两条需求曲线之间的面积,即WXYZ的面积。质量改变也吸引了新的参观者,这部分增加的价值就是KYZ的面积。
(三)消费者剩余理论在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定价中的作用
消费者剩余理论认为,能够将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价格和消费者利益结合起来进行合理定价。[3]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对消费者剩余理论在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定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1)消费者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预期。通过对受访者直接采访,掌握受访者对旅游资源的价格预期,在受访者可接受的价格预期以内,只要消费者剩余不小于零,该旅游产品的开发就有意义,否则,就值得商榷。(2)分析现有海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成败。如果所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使企业盈利,则很难将其判断为开发成功。另外,社会效益的增加也是评价旅游产品成败的指标之一。而其中能表征社会效益的一种方式就是社会及消费者认同度。(3)分析旅游产品如何提高经营者收益。假设消费者对某旅游产品愿意支付的费用为P,该产品实际价格为P0,那么存在以下三种形式:P=P0,此时,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旅游产品经营者而言,应该说是一种最理想的情况,此时已达到共赢。P>P0,此情况就是该旅游产品现在所定价格低于消费者的预期,消费者认为有利可图,愿意接受该价格,当然也表明该旅游产品售价具有上涨空间。P<P0,此时该旅游产品现在所售价格比消费者预期的价格要高,虽然对经营者有利,但已超出消费者预期,不为其接受,产品销售必定会受影响,此时降价措施比较可取。(4)旅游景点压力的缓解。由于人们的评判标准不一样,导致不同旅游产品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具有差异性,旅游产品经营者可根据此现象对同一旅游产品的不同时期及不同旅游产品进行差异定价等,从而避免由于同一时期大量消费者同时游玩给景区及相关游玩设施造成巨大压力。
三、影响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水平的因素分析
(一)资源稀缺性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影响
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是指相对于既定时期或时点上的人类需求,资源是有限的。稀缺本身是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人类的需求或欲望而言的。就文化界而言,所提供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是无限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人们对稀缺资源的认识也有不同。进行工业革命之后,一些土地、森林以及石油、矿石等资源由于社会需求的迅速增长而变得日益稀缺。在现代社会,人们发现即使是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体等物品也在变成稀缺资源。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质量追求的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青睐。[4] Richardson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数据分析,文化旅游占全部旅行活动的37%,而且其需求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5]Sugaya认为如果全球每年按照6.5亿人次的国际旅行来估计,那么其中至少有2.4亿次旅行可归于文化旅游。[6]正因如此,文化景观相对于其他休闲旅游产品来说,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使得海洋文化资源的稀缺性开始迅速凸显。伴随着文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海洋文化旅游观光相对于其他休闲旅游产品来说,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使得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开始迅速凸显。
(二)效用价值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影响
效用价值论对价值的评价是通过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感受。总效用曲线的形状呈倒“U”型,随着所消费物品或服务的增加而增加,到达一个顶点后,总效用就开始下降,而边际效用则总体呈现递减规律,当总效用达到饱和点后边际效用则变为负数,表明继续消费只会使总效用减少。[7]用边际效用可以解释海洋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当需求保持不变,边际效用和价值就随着供给的增大而减小,反之亦然;边际效用和价值与需求成正相关,即边际效用和价值随着需求的增大而增大,反之则亦然。[8] 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是由效用决定的,但效用本身又是由主观心理确定的,因此无法从客观上准确地度量效用。旧福利经济学测量效用的方法是用基数效用函数,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的数量来衡量,消费者可以明确地给出他们对物品或服务的效用值,使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问题。按照新福利经济学效用序数论的主张,边际效用是无法衡量的,个体之间效用是无法比较的,而且效用数值的大小不能简单的用基数数词来代表,取而代之的,应该用序数数词表示效用水平的高低,通过偏好或选择分出效用的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新福利经济学使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三)消费者支付意愿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影响
经济学认为,“支付意愿(WTP)”可以作为人们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偏好的有效方式之一。支付意愿是指人们为获得一种物品、机会、享受或效用而自愿支付的货币。有“一切商品价值表达的合理指标”之称的支付意愿,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可支配收入、性别、年龄及消费者对该物品或者服务的认知程度、使用频率等,所有影响因素中对支付影响作用最大的是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本质上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与其实际支付行为是有差异的,因为毕竟支付意愿的获得是在假想的环境中测定的,但是在行为倾向往往是行为的可靠预测变量,只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对行为倾向进行测度,精确的行为预测是可能的。可以说,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偏好可以用支付意愿来表示,支付意愿是消费者自愿支付的货币值的体现,被认为是“一切商品价值表达的合理指标”。
(四)外部性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影响
外部性理论揭示了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管理和规划中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问题的根源,又为解决文化景观外部性问题提供了可供思路和框架的借鉴,因此在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管理和评价较合理。“外部性是一种效益或成本的外溢现象。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或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9]外部不经济指某一经济主体获得一定经济利益时,不支付代价而导致另一经济主体效用的降低或成本的增加,如大气污染、树木砍伐等。外部经济是一种经济活动引起他人效用的增加而受益者并未增加支出或成本,如上游居民植树造林,保护水土,下游居民得到质量和数量有保障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这种经济行为的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外在影响日益突出。外部性理论揭示了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管理和规划中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问题的根源,又为解决文化景观外部性问题提供了可供思路和框架的借鉴。因此,解决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产品开发、经营的外部不经济性可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合理地界定洋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
(五)公共物品属性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影响
公共物品(Public good)是私人物品的对称,也被称为“公共财货”和“非市场物品”。是指一些产品或服务,这些产品或服务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泛指无排他性或无竞争性的物品。包括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其特点是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因其他人的同时使用而受到影响,也不会排斥任何人对它的利用。海洋文化旅游资源是具有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因为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游览某一个海洋文化旅游景区,而不能将其他消费者排除在外,排他成本很高。而海洋文化旅游景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非竞争性,但边际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不总是为零。
由于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理论解释了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的外部不经济问题。使得价格机制不能正常运行,导致“市场失效”。海洋文化旅游旅游资源在不存在交换价格的情况下,其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只能是虚拟的,尤其是海洋文化景观的需求曲线很难具体绘出。
(六)旅游需求曲线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影响
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对某一海洋文化景观支付的价格与在一定时间内到某一种海洋文化景观的旅游次数之间的多种组合。需求曲线可以帮助我们回答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管理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 在图4中,D表示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需求曲线,用P表示旅行者每次旅行的价格,或旅行成本,是旅行时间、交通费用、景区门票等费用的总和,Q表示旅行者每年出游的次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行成本越高,出游次数越少。
旅游需求曲线的斜率是负的,主要有三种原因,第一是因为消费者对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需求受到收入的限制。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用于休闲、旅游活动的消费是有限的,当某一景观的旅行价格为P0时,消费者到该景点的出游次数就不会像在价格为P1时那么多(Q1),因为在价格为P0时花费的成本超出了消费者支付的门票、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等的总和。第二,由于存在替代景点,消费者可以选择少去旅行成本比较高的景区,可以经常在家附近或消费比较低的景区游览。第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是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去某一个景区次数越多,每次旅行获得的旅游效用越少。一般情况下,第一次去景区游览获得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是最大的,随着前往同一景区次数的增加,所获得的旅游效用在逐渐减少。
参考文献:
[1] 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8-64.
[2] 杨省贵.消费者剩余与旅游产品定价研究[J].价格月刊,2004,(5):12-13.
[3] 贾全星.基于消费者剩余的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6.
[4] 李作志.滨海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5] RICHARDSON, GREG.The Scope and Significance of Culture Tourism [M].In Riehard.G(Ed.),Culture Tourism in Europe.CAB Intemational,oxford UK,1996:19-46.
[6] SUGAYA, H. Bill. Cultural Tourism-Intemational Policies and Perspeetive [C].Presentation made to the 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Heritage and Tourism, HongKong.1999: l-14.
[7] WHITEHEAD J.C, HAAB T.C,HUANG J.C.Measuring recreation benefits of quality improvements with revealed and stated be-haviour data [J].Resourceand Energy Economics,2000,22:339-354.
虽然在海洋旅游资源的污染损害过程中它们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但都使海洋旅游资源的美观度和可再生性受到破坏,不利于海洋旅游的持续发展.在海洋旅游研究中,有学者采用两层次定量评价法[4]对海洋旅游资源污染损害情况进行评价,发现产生污染损害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引起的,更多是人为造成的.新罕布什尔大学的自然资源教授安德鲁•罗森堡(2008)表示,人类不能再独立看待捕捞、沿海湿地流失或污染问题,在很多情况下,人为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重叠,需要全面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来保护海洋环境.由此可见,在海洋旅游资源污染损害的控制过程中,应该重视人为破坏方面的重点治理和预防[5].海洋旅游资源污染损害影响因素,从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剖析了造成海洋旅游资源污染损害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在海洋旅游资源污染损害产生过程中有一定的影响,大多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不能阻止或控制其发生,但人为因素方面可以通过海洋旅游及相关海洋行业采取措施减少对海洋旅游资源产生的破坏,合理科学地利用海洋旅游资源.
海洋旅游资源污染损害控制的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148-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旅游环境舒适性的追求,水利旅游赢得了快速的发展。实践上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众多学者对水利旅游的研究热潮,然而在基本理论上尚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水利旅游资源具有区别于一般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深刻认识它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按照水利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为水利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一、地理空间分布特点
水利旅游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总的来说包括内陆江河型、沙漠绿洲型和临海海洋型。为了和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三种类型在水资源利用上产生了相应的独特特点。
(一)内陆江河型
内陆水资源的利用主要是江河的利用,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河流具有分布广、水量大、循环周期短、在地表、取用方便等优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淡水资源。不论是古代文明的摇篮,还是现代文明的居地,都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环境。古代四大文明的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黄河与长江则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此外河流还是水上交通的通道,不少江河都以“黄金水道”著称。河流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着动力资源。一些大江大河多发源于高原山区,源远流长,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水能资源。
江河不仅为人们带来供水、灌溉、舟楫、水产、电力等方面的利益,还造就了峡谷绝壁、溪流飞瀑、山光水色,如雄险奇秀的长江三峡,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水碧山清的漓江春色,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1]。
(二)临海海洋型
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利用“宝库”。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是临海海洋水利的始萌期,最初的临海人类从海岸地带捕捉鱼、虾、贝、蟹;以鱼骨为箭弩猎取禽兽为食;进而饲养与种植稻粟等。随着航海水利的发展,发现新大陆、对非洲掠夺及贩奴热、殖民地占领与土地分割、贸易与军事争夺,是封建时期及资本主义早期与海洋利用相关的活动。15世纪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的崛起,都是对海洋交通争霸而发家的。20世纪50年代后,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促进亚洲经济腾飞。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亚洲四小龙兴起,是借助于海港与海外商贸,发展海洋经济。
21世纪,全球已进入海洋经济大时代。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全球海洋仅天然气储备就达140万亿立方米,而海水温差能、盐差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流量能等都是取之不尽的绿色能量。海洋水利越来越丰富多样,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与仓储、滨海旅游、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水淡化也是人类利用海水的重要形式,解决了全球1/5的人口供水问题[2]。
(三)沙漠绿洲型
由于沙粒的高透水性使得同样量的降水被蒸发比黏土少,沙粒的凝结水可造成空气中的水分被拦截下渗,因此沙漠的浅层丘间积水和深层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资源对支撑沙漠地区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的沙漠地区,如柴达木、准噶尔、塔里木和河西走廊等,都是盆地结构,周围有积雪的高山。盆地里特别是靠近巨大山体的山麓地带,沉积了巨厚的松散沙砾物质,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贮存条件。源自山区靠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在流注盆地后,河水除一部分消耗于蒸发外,大部分都渗漏到松散的地层中,以地下水的形式存在。这些地下水资源,如能加以开发利用,对工农业的发展会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在中国沙区特别是新疆地区,利用地下水灌溉已有着悠久的历史。新疆各族人民在与干旱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开挖坎儿井,利用地下水灌溉,就是最成功的创造。
对于沙漠化国家来说,水利是一切工作的保障和希望。沙漠化国家纷纷拓展水利工程多样性,如大力普及滴灌、喷灌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改善农田排水系统;加大水库建设和维护以强化国家战略水资源安全;注重开发新的水资源,开发雨水、地下水等新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污水资源,经处理过的废水采用滴灌技术可以用于植树造林领域[3]。
二、时间分布特点
水利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从人类有史以来到18世纪中期,为古展阶段;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乃至20世纪40年代,为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后,进入现展阶段[4]。
(一)古代水利旅游资源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从人类有史以来到18世纪中期的几千年中,世界各地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修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同时,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扩大运输,加快物资流转,发展商业,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繁荣。
1.用于灌溉的沟渠、堰等工程景观。如公元前2300年前后埃及在法尤姆盆地建造了美利斯水库,通过水渠引来了尼罗河洪水用于灌溉,这种灌溉方式持续了数千年。分布于伊朗、中国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在西汉之前就有了,人们根据当地雨量稀少,气候炎热,风沙大的特点,在地下水流相通的地带开凿成列的竖井,其下有暗渠,然后通过明渠把水送到农田里灌溉。
2.用于农业的排水工程。早期农业是在河流沿岸发展起来的,需要排干沼泽,进行土地垦殖。荷兰的排水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它是与围海造田联系在一起的。如公元 4世纪,这一带就开始出现人工海堤。从10世纪开始,盛行筑堤造田工程。最初在圩田内实行自然排水。1612年开始利用风车抽水围垦沿海低地。几百年间,依靠人工堤防共围垦出7 100km2以上的土地,相当于全国陆地面积的1/5。
3.用于交通运输及灌溉的运河工程景观。运河是人工开挖的通航河道。古埃及已有记载,中世纪以后在欧洲得到大发展。19世纪以后在全世界进一步推广,规模也越来越大。世界上最早的通航运河是公元前 1887至前1849年,古埃及塞劳斯内特三世时期建成的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古苏伊士运河。法国于1642年建成了布里亚尔运河,把卢瓦尔河与塞纳河联接在一起。1681年完成的朗格多克运河长250km,把比斯开湾和地中海连接在一起。这条运河沿途建有108座船闸,一条165m长的隧洞和三座大渡槽。1893年,希腊的科林斯运河开挖成功,把伊奥尼亚海和爱琴海联接在一起。
4.用于防洪的堤防工程景观。自古以来,世界上最普遍的防洪措施就是沿河流两岸修建堤防。公元前3400年左右,埃及人就修建了尼罗河左岸大堤,以保护城市和农田。尼罗河大堤从开罗至阿斯旺约有900km,并向上游继续延伸200km。公元前2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有了比较完整的保护土地的堤防。此外意大利的波河河谷、法国的低洼地、英国的沼泽地以及巴基斯坦信德省内都有许多古老的防洪堤防。
5.用于地下水开采的井灌工程景观。中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发现最早的水井是浙江馀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水井,其年代为距今约五千七百年[5]。
(二)近代水利旅游资源
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Joseph Aspdin)发明了硅酸盐水泥,从而带动了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使土木工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进一步推动了轻型混凝土建筑物的发展,也大力推动了水利资源开发的飞速发展,也导致了19世纪70年代水电站的出现。1878年法国建成世界第一座水电站,其后水电站大量出现,世界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是瑞士于1879年建成的勒顿抽水蓄能电站;1913年建于德国北海之滨的水电站是世界第一座潮汐电站;中国大陆最早建成的水电站是1912年云南省昆明市郊的石龙坝水电站[6]。
(三)现代水利旅游资源
20世纪40年代,是近代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折点,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已开始在水利资源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利用光弹模型分析和设计水工结构;利用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省灌溉用水;利用遥感、超声波等手段分析、鉴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在水利资源开发与建设中,20世纪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具有大型化、综合化、跨流域、多目标等特点,水电站的数量和装机容量均有很大发展等。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如瑞士和法国的水能资源已几近全部开发。现代水利旅游资源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都是科学与技术的综合应用,包含了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旅游科学、环境科学等众多科学知识。
这一时期的典型水利旅游资源有:1982年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共建的伊泰普大坝;1989年完工的塔吉克斯坦罗贡坝;1970年竣工的埃及尼罗河上的大型水利工程――阿斯旺高坝;1985年投产的美国巴斯康蒂抽水蓄能电站,是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最大的潮汐电站是法国建于圣玛珞湾的朗斯潮汐电站;最大的潮汐电站是法国建于圣玛珞湾的朗斯潮汐电站,装机24万kw。1978年建成的日本海明号波浪发电试验船,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波能发电站;2009年完工的中国三峡水电站,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电站[7]。
参考文献:
[1] 靳怀.中华文化与水[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5.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业做出了研究。秦瑞鸿(2010)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模型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空间布局做出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双核圈层这一最终定论:李淑娟、曾曦(2010)通过对山东半岛的旅游业进行分析,运用模型及理论构建了循环型旅游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山东半岛的旅游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张杰(2011)在探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发现了区域旅游一体化无障碍旅游区的发展模式是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一体化的最佳模式。目前,学者们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适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包括山东省的全部海域和烟台、威海、青岛、日照、东营、潍坊六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二县的所属陆域,海域面积总共达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总共达6.4万平方公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极大地增加旅客人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而又不失特色。种类丰富主要表现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拥有着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中的全部类,比如遗址遗迹中的烟台蓬莱阁、威海刘公岛:人文活动中的潍坊国际风筝节等等。另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域辽阔,海洋旅游资源这一特色比较鲜明,比如青岛的崂山风景名胜区、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金沙滩等等。这些旅游资源能够极大程度得满足游客的需求,而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总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旅游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随着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这就决定了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三、山|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拥有独特的海洋旅游资源,然而在现阶段,对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着极大的不足。比如在烟台、威海和青岛这三个沿海城市,海边的旅游项目主要为海水浴场和海洋世界,这些单一的平凡的项目在吸引游客的力度方面不尽如人意,游客往往在回头率方面表现不足。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海岛旅游项目,但相比较国外海岛旅游,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做得远远不够,丰富的海洋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旅游资源遭受破坏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给旅游资源带来不可修复的破坏,然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首先,一些人为了出售优质海沙,对沙滩进行肆意的挖掘,还有近海养殖业的不合理开发同样会对沙滩产生破坏:其次,近海养殖业规模的扩大直接导致了近岸礁石的破坏:第三,有些开发商为建设旅游度假区而大量挖掘周边山体的矿石,这种行为破坏了景区山体的原貌,甚至会带来危险。
(三)旅游市场监管不规范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的服务范围广阔、项目繁多,各市旅游局都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这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及旅游资源的使用效率。首先,沿海地带存在重工业企业,导致海水污染严重,海洋资源遭到破坏;其次,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遭遇购物宰客现象已为常态,然而这一不合理的现象至今未能得到解决;第三,管理部门繁多,错综复杂,无法得出统一的管理方案或法规,有时甚至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
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科学开发旅游资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应当根据本经济区旅游资源的特点高标准地制定战略,避免盲目开发和只重眼前利益。沿海城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应在战略中着重加强其海上旅游项目的研发,比如海上游艇、海岛旅游等等:与此同时,在潍坊、滨州等内陆地区,则需要重点开发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等具有当地特色的项目。在开发时必须始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条件。需在各地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进行开发,切不可破坏旅游资源和环境。
(二)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力度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078-04
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连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基本要素之一。在旅顺口区的旅游资源单体中,虽然自然旅游资源单体不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但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总体品质相当高。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优势,可以成为旅顺口区旅游的招牌和原生动力。本文在对大连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类型、赋存、开发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希望能对旅顺口区旅游发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自然旅游资源概述
(一)总体描述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介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陆域面积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龙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属受海洋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为海拔465.6米的老铁山。海岸线长169.7千米,有岛屿礁砣13个。森林覆盖率为46.44%,是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1万人次,总收入6.2亿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完成的大连旅游资源普查结论是:旅顺口区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1个,优良级22个.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优于数量见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类型与赋存状况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量为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单体。
本表统计中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虽然不多。数量上在全区中不占优势,但在品质上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见下页表2。
本表统计中未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2可知,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全部13镇、街道和开发区中,除3个单体为共有外,只在7个镇(街道、开发区)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及开发潜力
在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中。其优良级(三级以上单体)景观资源主要有:
水域风光类:月亮湾浴场(五级单体)、老铁山温泉(五级单体)、黄渤海分界线(四级单体,评价时放人地文景观中,但从景观效果角度放人此类中)、老虎尾海滨(四级单体),北海大潮口海滨浴场、黄金山海水浴场、西湖山庄浴场和龙引泉均为三级单体。
地质地貌类:蛇岛和老铁山为四级单体,鸟岛和白玉山为三级单体。
生物景观类:蛇岛一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五级单体)、老铁山鸟栈(四级单体)、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为三级单体。
天象气候景观类:旅顺口避暑地为四级单体。
可以看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特点和开发潜力:
一是数量不多,类型较全,品质较高。这便于综合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
二是可供开发的海滨浴场资源丰富,这与旅顺口区三面环海有关,可以充分的开发。海滨浴场的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休闲度假。
三是生物景观资源分布较集中。蛇岛上的黑眉腹蛇、老铁山“鸟栈”及鸟岛上的海鸥、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观特色鲜明,具有开发的潜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区内的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一类景观资源可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等。
四是地质地貌景观具有一定品级和开发潜力。这类景观资源主要有蛇岛、鸟岛、老铁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园区(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滨、旅顺口)之一。这类景观主要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
五是温泉和气候景观资源品级较高,可以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和保健养生旅游开发。
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三、开发对策
(一)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为旅游核心竞争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列第71位(全部124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竞争力仍不是很强,而在旅游政策一项评价中中国列第97位。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通过旅游政策来提升竞争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顺口区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竞争力,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业、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律的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要大力发展旅顺口区的旅游业,就必须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和旅顺区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扶持旅游业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也是为了保障。现实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规就与优惠挂钩,而对规范重视的不够。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和执行。相关的规范与标准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旅顺口区拥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贯彻落实和执行好国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旅顺口区旅游网站上还看不到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人宣传不到位之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
某项事业的发展有赖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会促进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落后的政策会对事业的发展起阻
碍作用。对已有的政策要进行清理,凡是对旅游发展能继续发挥其作用,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要坚决取消。考虑到旅顺口区即将迎来全面开放,应该及时从战略层面制定旅游强区政策,进一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以增加旅游业在旅顺口区旅游业中的贡献率,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政策,如地热资源的使用问题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
策划、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组成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在旅游发展中不但缺一不可,还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创新,最后才能有发展。
1、旅游策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旅游业要引领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业又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在这种旅游需求动态变化的时代,要想能不断适应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和开发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近年来.旅游策划这门技术性强、理论要求高的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策划介入到旅游之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旅顺口区深度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必须重视策划工作,要舍得花钱请智引技,把旅顺口区的旅游大计用智慧和技术描绘出来。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比如项目策划问题,旅顺口区缺乏具有旅顺口资源特点和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大手笔、高水平的策划。等着开发商拿的项目是一种开发,但这究竟还是被动的,也有一些开发商在不断地找项目,我们把项目策划好了与开发商的对接或许更容易。如蛇岛开发策划、老铁山开发策划、地质公园开发策划、森林公园开发策划、气候资源开发策划等。
2、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关键是如何规划,又该如何根据规划去进行开发,实践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顺口区已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7月举行了初稿汇报会。这是一个关于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全面的规划,希望能尽快完成,以使旅顺口旅游业发展有个总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应做好具体的规划。主要包括《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旅顺口区老铁山一蛇岛旅游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海滨观光游憩地开发规划》(或《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原则上应在《旅顺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来规划。
3、旅游开发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前题下进行,没有策划就是盲目开发,没有策划的规划也是缺乏内涵的空规划。山林草兽、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气候……移步换景,处处是资源,步步是景观。要有全新的资源观、规划观和开发观,不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这样五个子系统构成:气候予系统、海滨游憩子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地质地貌子系统和泉水地热子系统。具体见下图。
旅顺口区还有一些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潜力虽然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老铁山岬观黄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湿地等。
通过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应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资源、蛇、鸟资源,以及海滨浴场和温泉资源。所以,未来旅顺口区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应在这几个资源上下功夫,而气候资源则是控制和影响着这些资源的面貌。
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
(1)选准开发方向(定位)――休闲度假;
(2)要引智创意策划――不能走简单的山水观光开发之路,创意要新、项目要新;
(3)科学规划、加强保护;
(4)加强环境建设和市场管理――建设标准要高,管理要到位;
(5)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重量级、高质量的产品;
(6)加强营销――要了解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7)进行资源整合――区内自然旅游资源的整合,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深度开发自然资源,提升人文资源,系统开发),与区外加强合作。
(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
纵观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可总结为:青山、碧海、茂林、温泉、地貌。在此基础上,大力构筑森林生态、海滨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度假三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1、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
旅顺与大海相伴相依,应该发展亲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闹海。旅顺口区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在大连市众多海滨浴场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顺口区旅游要发挥好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必须做好海滨浴场的文章。
海滨浴场的提升改造。按照《大连市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滨浴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海滨浴场的沙滩沙质、海水质量,同时,提高海滨浴场的服务质量,按照服务标准规范服务。
区分大众和高端海滨浴场。针对未来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区应坚持大众化,免费开放。同时,要对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选取一定的区域或单独开辟建立高端海滨浴场。高端海滨浴场选址建议选择在月亮湾海滨浴场。
海洋体育休闲。海滨浴场不仅作为洗浴之地,在海上还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和水上飞机等运动;在沙滩可发展沙滩拔河、沙滩跳伞、沙滩排球等活动。
海洋美食休闲。旅顺沿海盛产鱼虾,蟹类和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应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开设高、中、低档海味餐馆,有条件的还可在高档餐厅席间辅以适当表演,介绍旅顺海鲜特色及传统趣闻。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观光、游览、水产购物、海鲜美食一条龙。
海洋民俗休闲。旅顺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如起锚拉网吹号子、请海神等。可以举办“渔家乐”民俗体验游,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等活动。还可以兴办海洋渔业展览馆,陈列各时期的渔船、渔具等实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
在旅顺口选取适当的地域,建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连市已拥有金石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州区也正在开发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旅顺口区应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建立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这个旅游度假区选址可以考虑包括老铁山温泉、月亮湾海滨浴场、老铁山海岬等。目标高端,兼顾大众。在度假区内要选择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深挖温泉文化内涵,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建立高尔夫球场和海上游艇俱乐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开拓探险、科考等专项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内涵,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介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陆域面积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龙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属受海洋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为海拔465.6米的老铁山。海岸线长169.7千米,有岛屿礁砣13个。森林覆盖率为46.44%,是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1万人次,总收入6.2亿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完成的大连旅游资源普查结论是:旅顺口区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1个,优良级22个.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优于数量见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类型与赋存状况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量为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单体。
本表统计中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虽然不多。数量上在全区中不占优势,但在品质上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见下页表2。
本表统计中未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2可知,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全部13镇、街道和开发区中,除3个单体为共有外,只在7个镇(街道、开发区)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及开发潜力
在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中。其优良级(三级以上单体)景观资源主要有:
水域风光类:月亮湾浴场(五级单体)、老铁山温泉(五级单体)、黄渤海分界线(四级单体,评价时放人地文景观中,但从景观效果角度放人此类中)、老虎尾海滨(四级单体),北海大潮口海滨浴场、黄金山海水浴场、西湖山庄浴场和龙引泉均为三级单体。
地质地貌类:蛇岛和老铁山为四级单体,鸟岛和白玉山为三级单体。
生物景观类:蛇岛一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五级单体)、老铁山鸟栈(四级单体)、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为三级单体。
天象气候景观类:旅顺口避暑地为四级单体。
可以看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特点和开发潜力:
一是数量不多,类型较全,品质较高。这便于综合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
二是可供开发的海滨浴场资源丰富,这与旅顺口区三面环海有关,可以充分的开发。海滨浴场的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休闲度假。
三是生物景观资源分布较集中。蛇岛上的黑眉腹蛇、老铁山“鸟栈”及鸟岛上的海鸥、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观特色鲜明,具有开发的潜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区内的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一类景观资源可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等。
四是地质地貌景观具有一定品级和开发潜力。这类景观资源主要有蛇岛、鸟岛、老铁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园区(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滨、旅顺口)之一。这类景观主要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
五是温泉和气候景观资源品级较高,可以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和保健养生旅游开发。
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三、开发对策
(一)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为旅游核心竞争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列第71位(全部124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竞争力仍不是很强,而在旅游政策一项评价中中国列第97位。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通过旅游政策来提升竞争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顺口区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竞争力,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业、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律的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要大力发展旅顺口区的旅游业,就必须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和旅顺区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扶持旅游业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也是为了保障。现实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规就与优惠挂钩,而对规范重视的不够。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和执行。相关的规范与标准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旅顺口区拥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贯彻落实和执行好国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旅顺口区旅游网站上还看不到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人宣传不到位之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
某项事业的发展有赖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会促进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落后的政策会对事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对已有的政策要进行清理,凡是对旅游发展能继续发挥其作用,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要坚决取消。考虑到旅顺口区即将迎来全面开放,应该及时从战略层面制定旅游强区政策,进一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以增加旅游业在旅顺口区旅游业中的贡献率,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政策,如地热资源的使用问题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
策划、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组成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在旅游发展中不但缺一不可,还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创新,最后才能有发展。
1、旅游策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旅游业要引领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业又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在这种旅游需求动态变化的时代,要想能不断适应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和开发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近年来.旅游策划这门技术性强、理论要求高的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策划介入到旅游之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旅顺口区深度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必须重视策划工作,要舍得花钱请智引技,把旅顺口区的旅游大计用智慧和技术描绘出来。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比如项目策划问题,旅顺口区缺乏具有旅顺口资源特点和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大手笔、高水平的策划。等着开发商拿的项目是一种开发,但这究竟还是被动的,也有一些开发商在不断地找项目,我们把项目策划好了与开发商的对接或许更容易。如蛇岛开发策划、老铁山开发策划、地质公园开发策划、森林公园开发策划、气候资源开发策划等。
2、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关键是如何规划,又该如何根据规划去进行开发,实践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顺口区已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7月举行了初稿汇报会。这是一个关于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全面的规划,希望能尽快完成,以使旅顺口旅游业发展有个总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应做好具体的规划。主要包括《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旅顺口区老铁山一蛇岛旅游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海滨观光游憩地开发规划》(或《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原则上应在《旅顺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来规划。
3、旅游开发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前题下进行,没有策划就是盲目开发,没有策划的规划也是缺乏内涵的空规划。山林草兽、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气候……移步换景,处处是资源,步步是景观。要有全新的资源观、规划观和开发观,不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这样五个子系统构成:气候予系统、海滨游憩子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地质地貌子系统和泉水地热子系统。具体见下图。
旅顺口区还有一些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潜力虽然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老铁山岬观黄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湿地等。
通过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应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资源、蛇、鸟资源,以及海滨浴场和温泉资源。所以,未来旅顺口区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应在这几个资源上下功夫,而气候资源则是控制和影响着这些资源的面貌。
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
(1)选准开发方向(定位)——休闲度假;
(2)要引智创意策划——不能走简单的山水观光开发之路,创意要新、项目要新;
(3)科学规划、加强保护;
(4)加强环境建设和市场管理——建设标准要高,管理要到位;
(5)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重量级、高质量的产品;
(6)加强营销——要了解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7)进行资源整合——区内自然旅游资源的整合,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深度开发自然资源,提升人文资源,系统开发),与区外加强合作。
(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
纵观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可总结为:青山、碧海、茂林、温泉、地貌。在此基础上,大力构筑森林生态、海滨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度假三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1、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
旅顺与大海相伴相依,应该发展亲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闹海。旅顺口区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在大连市众多海滨浴场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顺口区旅游要发挥好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必须做好海滨浴场的文章。
海滨浴场的提升改造。按照《大连市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滨浴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海滨浴场的沙滩沙质、海水质量,同时,提高海滨浴场的服务质量,按照服务标准规范服务。
区分大众和高端海滨浴场。针对未来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区应坚持大众化,免费开放。同时,要对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选取一定的区域或单独开辟建立高端海滨浴场。高端海滨浴场选址建议选择在月亮湾海滨浴场。
海洋体育休闲。海滨浴场不仅作为洗浴之地,在海上还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和水上飞机等运动;在沙滩可发展沙滩拔河、沙滩跳伞、沙滩排球等活动。
海洋美食休闲。旅顺沿海盛产鱼虾,蟹类和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应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开设高、中、低档海味餐馆,有条件的还可在高档餐厅席间辅以适当表演,介绍旅顺海鲜特色及传统趣闻。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观光、游览、水产购物、海鲜美食一条龙。
海洋民俗休闲。旅顺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如起锚拉网吹号子、请海神等。可以举办“渔家乐”民俗体验游,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等活动。还可以兴办海洋渔业展览馆,陈列各时期的渔船、渔具等实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
在旅顺口选取适当的地域,建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连市已拥有金石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州区也正在开发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旅顺口区应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建立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这个旅游度假区选址可以考虑包括老铁山温泉、月亮湾海滨浴场、老铁山海岬等。目标高端,兼顾大众。在度假区内要选择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深挖温泉文化内涵,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建立高尔夫球场和海上游艇俱乐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开拓探险、科考等专项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内涵,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立足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将老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开发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有市场影响力的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议在森林生态旅游内涵上多做文章。少上开发建设项目,做到森林资源旅游价值的最大发挥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最小影响。
4、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一、舟山地理品牌在旅游市场开发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保护欠缺
舟山群岛的海洋海岛风景名胜资源和佛教文化遗迹以及一些自然资源都是非常丰富的。但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等一些著名的国家级或是省级的旅游景区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府对自然资源如岩石、地表植物、海滩、水生动物等的保护力度欠缺,导致这些资源在多种程度上受损。政府对普陀山的宗教庙宇、名人故居、先贤遗迹等文化资源也存在着监督力度不够,导致游客肆意破坏等情况。
(二)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舟山旅游地理品牌开发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过度开发问题,过度开发也一直是我国旅游业的弊病。以普陀山为例,普陀山所到之处都铺上了水泥路,设立了缆车,方便了游客的出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山体造成了破坏。每到旅游旺季的时候,政府没有控制来舟山的游客数量。因此,政府需要统计是否能够接纳下这么多的游客,如果超出负荷,舟山政府需要控制客流量,或者对普陀山等景区实行“轮休”,引导和调节一部分游人去朱家尖、桃花岛等周边岛屿,最大限度地保护普陀山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来实现舟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舟山海岛旅游的发展优势
舟山作为一个具有特色的海岛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区的海洋资源相当丰富,因为舟山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一些海洋产业也是具有鲜明的特色。港口方面,舟山拥有众多的深水岸线,海域面积也比较宽阔。在海景方面,舟山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到热闹的旅游季节,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来普陀山进行朝拜。
(一)海岛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舟山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舟山小岛上有独特的山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也存在着许多景点,包括许多特色的景观如充满佛教文化的、拥有山海文化的、拥有历史文化的景点等等。舟山最突出的要数普陀山佛教的观音文化,普陀山是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但是不同于其他在陆地的,普陀山是唯一一个在海上的。普陀山的寺庙道场,规模大、分布广,更是全国第一。在中国舟山最流行的信仰是菩萨,所以舟山拥有一个“家庭念阿弥陀佛,唱观音”的现象。
(二)区位优势明显
舟山的地理优势比较明显,得到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型城市老大哥的支持。上海逐渐形成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体,人口密集,生活节奏快,对舟山形成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国内旅游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节假日国内旅游业更是火热,年年创新高。像上海、杭州等地都打造了具有特色的地理品牌,已经成为集经济、政治、文化为一体的一个大型综合性旅游区,而舟山是其中一个重要旅游点。
(三)群岛特色明显
中国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36个,总面积达72800多平方公里,岛屿岸线长14217.8公里。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为450个。而舟山群岛的资源是很丰富的,由1390个岛屿组成。针对中国岛屿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应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的经验,研究如何在条件合适的岛屿上,建设旅游服务贸易区是一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研究领域。韩国济州岛通过建立国际自由城市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舟山就需要吸取上海和韩国济州岛的经验,好好开发舟山群岛新区。舟山群岛是舟山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舟山群岛新区也是目前国家支持的开发新区。舟山是以岛为基础、为载体的地理品牌,探索海洋旅游发展模式的岛屿,打造休闲岛屿圣地。舟山群岛丰富的观音文化信仰资源,舟山温暖的气候、丰富的海产以及独特的海岛自然景观一起构成了特色鲜明、种类丰富、集聚度高的高品位海洋旅游资源,成为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为舟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普陀观音文化朝拜游、南海观音文化节都已经成为舟山市旅游的拳头产品。
三、舟山地理品牌在旅游市场中的应用对策
(一)重视地理品牌的保护与开发
政府要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主动发挥舟山本地地理品牌的自身价值,要做好遗留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工作。比如普陀山的南海观音,普陀山的南海观音是全国最著名的观音道场。每到观音诞辰之时,不管是舟山当地的居民还是外来的游客都前来朝拜南海观音,香火极其旺盛。由于舟山普陀山的存在,所以百姓对观音的信仰很深,特别是舟山传统的渔民更是深信观音文化。千百年来,观音信仰逐渐成为舟山的民间习俗,至今舟山各地还是存在着供奉观音菩萨圣像的行为,信奉观音的民众比例依然很高,甚至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政府在保护观音文化的同时也要不断进行创新。总而言之,舟山要先发展属于自己的特色地理品牌,才能更好地在旅游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
(二)开拓地理品牌的国际市场
政府要加强对海外客源市场的开拓,舟山和港澳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佛教交流源远流长,舟山海外客源市场的挖掘潜力很大,应该高度重视海外市场的营销,通过策划和举办针对性的活动如在普陀山建立国际机场,设立中韩、中日专线等,或是设立国际豪华邮轮停靠站,并给予一些国家的游客旅游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来普陀山旅游,使普陀山的国际知名度得到提升,打造舟山国际佛教文化旅游胜地的形象。舟山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政府可以适度开发与佛教相关的产业,将单纯的佛教朝拜旅游与佛教文化、佛教产品等相结合,将佛教文化引向国际,促进佛教旅游向多元化、产业化发展。
(三)开展地理品牌的质量建设
深厚的海洋文化氛围深深感染着舟山的百姓,在观音文化的信仰下舟山人民的幸福指数相对较高。舟山人民中有许多是渔民出生,在海上历经了生死和种种风险,以海为生是他们的习惯,这个习惯渗透了一代又一代。所以舟山在开展地理品牌建设中,一定要宣传海洋文化和观音文化。加强舟山地理品牌的质量建设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普陀山与周边岛屿的佛教旅游整合开发,应以“一岛一特色”为旅游开发理念,要加强普陀山和周边岛屿的旅游资源的整合,把普陀山作为一个中心点向外扩散来传播佛教文化。开发一些专题性的旅游活动或景区,提高舟山地理品牌的质量和知名度。舟山想要在旅游市场中拔得头筹,脱颖而出,就必须打造有特色的地理品牌。分析旅游市场的行情,发展大众所喜爱的品牌。通过景区地理品牌管理,进行有价值的品牌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卢东,曹忠鹏,周琇.地理品牌个性在旅游市场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
[2]熊荣谦.地理品牌在旅游市场中的应用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
二、青岛市旅游资源覆盖密度
通过青岛市旅游资源普查确定,青岛市全域面积约10882平方公里,其中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3617个,由此计算出青岛市旅游资源平均覆盖密度为0.33个每平方公里,10个区县中有6个区县的密度超过青岛市平均值,密度排在前3位的市南区(29.87个/km2)、市北区(4.89个/km2)、崂山区(1.71个/km2)均超过1.5个/km2,这三个区旅游资源单体高度密集,是青岛市旅游资源最为稠密的地区,也是旅游开发较为成熟区域。其余各区、市旅游资源密度每平方公里均不足1个,排在后两位的胶州市和莱西市,旅游资源密度不足0.1个每平方公里,与其他区县差距较大(如表1所示)。
(一)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各区市的覆盖密度
青岛市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1117个,每平方公里平均覆盖密度为0.101个。其中市南区、崂山区、市北区、黄岛区、城阳区的每平方公里的自然旅游资源平均覆盖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平均数量超过全市平均值。从地域空间分布来看,青岛市自然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市内三区所辖海岸带、崂山山脉的午山支脉山岭带、崂山区东南部的崂山山脉巨峰支脉山岭带、平度市北部的大泽山地区、黄岛区中南部的胶南山群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地理分布与青岛市地貌的基本形态有较强的相关性。
(二)人文旅游资源单体在各区市的覆盖密度
青岛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2500个,平均每平方公里覆盖密度为0.226个,是自然旅游资源单体覆盖密度的2倍多。但仅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城阳区、李沧区五个区的人文旅游资源超过了全市的平均密度值,尤其是市南区人文旅游资源赋存达858个,覆盖密度28.6个/km2,数量及密度上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剩余区县覆盖密度均低于0.15个/km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各区县赋存两极分化明显,由此可见青岛市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聚集性,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胶州湾东岸老城区,表现出与历史变迁、经济发展较强的相关性,也表明胶州市、莱西市、平度市是青岛市人文旅游资源赋存的非优区。
三、青岛市旅游资源类型的空间结构
依照“国标”分类标准,通过本次调查,青岛市旅游资源共有8个主类,30个亚类,125个基本类型(如图2所示),分别占全国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数量的100%、96.8%和80.7%,缺少BF类冰雪地1种亚类旅游资源,以及AAG、ABA、ABB、ABC、ABD、ABE、ABF、ABG、ACI、ACJ、ACM、ADA、ADB、ADC、ADD、BAB、BEB、BEC、BFA、BFB、CBB、CDD、DBC、DBE、EBE、FAJ、FCE、FEC、FGE、HGH共计30种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青岛市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具有主类齐全,亚类丰富,基本类型覆盖面较广的特点。
(一)自然旅游资源类型空间结构
全市自然旅游资源空间地域性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崂山、崂山东北、西南余脉丘陵地带以及黄岛中部地区,即崂山区、即墨市、平度市、黄岛区等区市,这个区域中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共计917个,占全市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82.1%。A类地文景观、B类水域风光、C类生物景观三个主类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占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98.9%,构成了青岛市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总体上看青岛市自然旅游资源种类较多,旅游环境容量大、资源品质高,非常符合现代人亲近自然休闲度假的需求。1.A类地文景观旅游资源。青岛市A类旅游资源单体共计784个,分属5个亚类,24个基本类型,主要集中在崂山区、黄岛区、即墨市、平度市、城阳区五个行政区域。地文景观中亚类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和AA综合自然旅游地旅游资源单体占全部地文景观总数量的91.6%,这与青岛市属于海岸丘陵城市地貌特征相吻合。从分布情况来看,山岳型地文景观集中在崂山区,单体数量达到了370个,占全市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47.2%,构成了青岛山海景观的主体。青岛海岸兼具海积、海蚀两种地貌类型,其中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滩地型旅游地,全市共有9处,主要分布在崂山沙子口、市南区东部、黄岛区薛家岛、即墨市鳌山湾等地,其中,金沙滩海水浴场、石老人海水浴场和鳌山湾海水浴场3处,海滩宽阔、坡度平缓、沙质较细最适合开展海滩旅游。2.B类水域风光旅游资源。青岛市B类旅游资源单体共计120个,分属5个亚类,10个基本类型,其中平度、崂山、即墨三个区县91个,占总数的74%。亚类BE河口与海面旅游资源是青岛市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资源,资源单体总数15个,资源总体数量较少,但单体体量较大覆盖面积广泛,十分适合休闲观光游憩。这些资源单体主要集中在南部前海、西海岸一带,而胶州市单体数量为0,表明青岛海滨一线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开发不均,环胶州湾、大沽河沿岸的潜在资源现阶段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体现了青岛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上具有较明显的集聚性特征。[2]3.C类生物景观旅游资源。青岛市C类旅游资源单体共计198个,囊括了所有的亚类以及8个基本类型,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以亚类CA树木旅游资源为主。各区市中崂山区资源单体总数最多,其次是黄岛区、胶州市、市南区。崂山区植物景观主要集中在九水、下宫、崂顶四个区域;市内三区植物主要以观赏植物,行道树和林木为主,林木多分布在市内的山区[3],如观象山、信号山、贮水山、青岛山、八关山等,黄岛区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小珠山及其周边。4.D类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青岛市D类旅游资源单体共计12个,包括了2个亚类,6个基本类型,其中青岛温带季风性避暑气候旅游资源为影响全域的气候资源,使青岛市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十分适于旅游的气候环境。青岛气候除受着海洋影响外,因地形因素在部分区域又形成了一些不同的小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现象景观,例如崂山太清湾,因东、北、西三面山体环抱,只有南边面海,形成了这里近似亚热带小气候,而位于崂山中部偏北的白沙河中上游地带的北九水,由于受到南面巨峰的阻挡,气温较低,形成了独特的避暑气候地。
(二)人文旅游资源类型的空间结构
青岛市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各类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总数2500个,占全市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69.12%,表明青岛是一个人文底蕴非常深厚的旅游城市,这些人文旅游资源在空间结构上表现出类型齐全、存量丰富、特色明显、分布聚集的特点,是今后青岛市旅游深度开发的重点。从类别上看,F类旅游资源单体占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的77%,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主体。1.E类遗址遗迹旅游资源。青岛市E类旅游资源单体218个。EA类旅游资源从空间分布来看,总体较为分散,区域上相对集中在即墨、胶南、平度、莱西四个区市,主要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人类的遗迹,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东岳石文化遗址(平度)、北阡遗址(即墨)、三里河文化遗址(胶州)、北辛文化遗址(即墨)等,这充分说明青岛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史前旅游资源的发掘将不断丰富城市考古的文化序列,可以将仅有百年建制的青岛的城市历史延伸至史前文明[4];EB类旅游资源主要以废弃寺庙、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历史事件发生地三类资源为主,空间分布较为聚集,主要集中在市南、崂山、平度、胶南四个区市,以琅琊台遗址、青岛山德军炮台遗址、即墨古城遗址、崂山道院遗址等资源为代表。2.F类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青岛市F类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1938个,是所有类型中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最多的主类,这些旅游资源数量、类型十分丰富分属7个亚类,45个基本类型仅缺少FEC悬棺类旅游资源。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D居住地与社区、FA综合人文旅游地3种亚类旅游资源总数1728个占建筑与设施类总数的89.2%,是该类旅游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3个亚类。F类旅游资源主要聚集在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平度市、黄岛区五个区县,其中市南、市北两区最为集中,数量达到了1069个,资源亚类中FD居住地与社区旅游资源最为丰富,数量达752个,这里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传统与乡土建筑、特色街巷等,反应了青岛近现代历史的变迁以及当代城市经济发展的脉络。3.G类旅游商品旅游资源。青岛市G类旅游资源单体总数128个,涵盖了所有的基本类型,类型比较齐全,但从空间分布上看青岛旅游商品资源多集中在周边区市,开发程度较弱,市场认知度不高,导致青岛旅游商品仍然以浅层次海洋产品为主,不能满足旅游市场日益多元化的对旅游商品的需求。从单体的数量上看,主类G旅游商品的单体数量较少,是全市人文旅游资源的薄弱环节,反映出青岛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落后于其他旅游产品开发和销售的问题。4.H类人文活动旅游资源。青岛市H类旅游资源单体216个,涵盖了4个亚类,14个基本类型。在空间分布上青岛市内三区人文活动旅游资源单体21个,主要以现代节庆为主;周边相对密集的区域有即墨、平度、胶州三市,类型以民间习俗、艺术类资源为主,其中,胶州和即墨的茂腔和柳腔是青岛独特的地方戏曲,胶州秧歌,传承自元杂剧,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四、青岛市旅游资源等级的空间结构
依据“国标”中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对青岛市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评价,将其划分为特品级(五级),优良级(四级、三级),普通级(二级、一级),未获等级四个类别,并运用ARCGIS软件将各资源单体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从而辅助全市旅游资源等级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整合(如表3所示)。旅游资源等级是综合性要素分析的结果,对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均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特品级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
青岛市特品级共计34个,数量较少,这与青岛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不符,但同时也体现了青岛市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用较为突出的特点。青岛市特品级资源单体的空间分布十分集中,其中市南区、市北区共计26个,占全市特品级单体总数的76.5%,是全市特品级旅游资源最为密集、基础设施最完备的区域,其他区市中崂山区特品级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是全市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成熟的区域这与青岛市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相吻合,也说明特品级旅游资源对区域旅游的带动作用十分巨大。另外李沧区、城阳区、胶州市、莱西市四个区市特品级旅游资源赋存为0,表现出这些区域旅游业发展滞后的特点。
(二)优良级旅游资源空间结构
青岛共有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1002个,占所有资源单体总数的27.7%,数量十分的可观。优良级旅游资源是旅游吸引性要素的主体,也是城市旅游开发的重点,因此优良级旅游资源的赋存的多少,体现了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潜力,也决定了区域旅游发展的方向。在空间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市南区、黄岛区、崂山区、平度市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较多,说明这些区域是今后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区域,同时也发现市北区优良级旅游资源相对较少,这说明现阶段这个区域旅游业发展已经受到了资源欠缺的制约,旅游发展潜力不足。李沧区、城阳区、胶州市、莱西市四个区市优良级总量为35个,数量十分稀缺,说明这四个区市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非优区,同时也表明这个区域的旅游开发仍处于浅层次阶段。从类型上看,市南区、市北区、黄岛区、崂山区、平度市五个存量较丰富的区域资源各具特色,其中市南区、市北区F类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单体优良级数量达到488个,主要以近现代建筑、商业街巷为主,适于开展帆船运动、休闲购物、城市观光或文化体验等旅游活动;崂山区建筑与设施类61个,地文景观类49个,水域风光类11个,人文活动类14个,适于打造文化游、生态游、健身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平度市旅游资源中地文景观25个,建筑与设施类资源中摩崖字画、碑碣类旅游资源单体32个数量尤为丰富,较适合开展乡村旅游、文化游等项目;黄岛区优良级旅游资源中地文景观有5个,其中海岛有2个,建筑与设施31个,资源内容非常适合开展海岛游、度假休闲旅游等项目。
(三)普通级旅游资源空间结
构青岛共有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2486个,占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的68.7%,各区市胶州市、莱西市、李沧区数量较少,其他区县普通级单体数量均超过了200个,其中尤以崂山区、市南区、即墨市、平度市、黄岛区最为丰富,是普通级旅游资源的密集区。除崂山区、市南区这两个旅游业比较成熟的地区,普通级旅游资源的赋存对于即墨市、平度市、黄岛区等现阶段城市旅游非核心区域有着重要的影响,丰富的资源赋存标志着这些区域具有较强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是今后青岛市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同时即墨市旅游资源单体总量较大,但旅游资源等级以普通级为主,这与即墨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自然资源不符,说明即墨市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应有的资源优势,导致资源整体知名度、等级不高。
一、海南地理环境概述
海南岛的地处中国南端,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光热充足,四季常绿。北隔琼州半岛相望,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邻,东濒香港、台湾,东南方是菲律宾,南以南海与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相接。海南地处太平洋经济圈中部,其位置在国际上和经济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南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以海口和三亚为两个端点,海南的旅游行程基本分为三条线,一条是东海岸的海滨旅游风景线,一条是中线的黎苗少数民族风景线,另一条是西海岸的原始丛林风景线。其中,三亚是海南旅游中的精华所在。海南岛作为中国唯一热带滨海资源,拥有着无法比拟的自然环境。
二、海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规模较小。
海南岛对外开放度不高,整体规模较小。从对外开放度来看,出入境便利化不够。从海南旅游贸易的整体现状来看,并没有表现出竞争优势。第一,旅游业总体规模小。第二,国际旅游规模更小。
旅游市场秩序不规范。旅游市场内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业务操作不规范、低价格竞争、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粗放、服务质量差等问题,“黑社会”、“黑车”、“黑店”、“黑导”等现象屡禁不止,影响了海南整体的旅游形象和投资环境,妨碍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的进入。
(二)产品个性化不足。
旅游景区总量规模扩大与旅游产品个性化不足并存。虽然近年海南岛景区,景点数量不断扩大,但在旅游产品研发设计方面存在对客源市场的具体定位和客源市场细分较模糊,无法满足各阶层游客个性化需求等问题。海南岛旅游主打产品仍是单一乏味的“环岛观光游”,极少旅行社设计出满足各阶层不同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旅游产品开发无序。旅游业是个综合效应强而门槛低的产业,在缺乏市县旅游规划的基础上,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不断出现,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市场的恶性竞争。
(三)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由于对旅游促销对象了解不详细,对国内外旅游者的不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促销宣传活动相对较少 ,宣传促销手段和办法还比较单一,旅游形象宣传与产品经营常常脱节。
同时,有经验的宣传促销人才缺乏,也使得旅游宣传难于出新。一些旅游热点地区没有充分发挥当地主要旅游产品的辐射作用,在产品包装策划宣传时,没有把周边市县旅游产品很好融入组合包装而形成有机整体,客源共享度低。
(四)旅游产业基础薄弱。
海南岛虽然是旅游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旅游经济强省,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小。
三、海南岛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一)加大金融对海南旅游业的支持力度。
各金融机构应及时研究旅游业发展特点,不断增强金融服务旅游业意识,进一步完善现行信贷管理办法,适当下放县域金融机构特别是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县(市)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限,不断增强金融信贷资源与旅游资源的配置能力;应积极开展贷款业务创新,设计多种适合旅游业发展需要的贷款品种,如旅游业贷款绿色通道景区景点配套基础设施贷款农家乐生态旅游贷款等;要针对旅游景区景点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额大的特点,推行银团贷款模式;要积极探索开办收费权质押经营权质押等多种贷款抵押方式,改变目前旅游业贷款落实抵押担保难的尴尬局面。
海南旅游产业还可以结合旅游产品特点,积极探索建立旅游信托基金,发展旅游租赁服务公司,组建金融控股公司,运用项目融资,筹集风险资金等方式获取资金支持
(二)加强海南生态省建设和保护。
第一,树立良好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基本条件的理念,加强对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普及生态旅游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倡导文明生态旅游,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观。
第二,必须把海南的热带旅游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旅游开发要服从于生态环境保护,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第三,积极发展以认识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为内容的生态旅游,重点推出海洋生态游、热带雨林考察游、动植物观赏游、登山探险游等专项产品。
第四,实施生态恢复措施。对已经遭受破坏的旅游景点要进行生态恢复和美化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改造、提高现有设施与景观相容性,有计划地恢复植被和美化环境。
(三)合理协调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时,要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保护好环境。具体对策和措施是:
首先,明确海南岛国家公园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中的旅游定位,即海南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省,生态旅游成为常态。海南中部旅游定位为国家公园,突出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原生态人文条件优势,在十分注重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原生态旅游和多种特种旅游。
其次,制定海南岛国家公园保护条例、海洋资源保护条例,立法保护海南中部的热带雨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海洋资源,在保护海南岛中部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海南中部旅游和海洋旅游。
再次,特别要注意科学合理的旅游容量,严格执行。采取定点、定线、定时、定量的管理办法。定点就是游客可以到的地方,定线就是确定的旅游路线,定时就是明确进去的时间和不能进去的时间,定量就是确定可以进多少人,既符合海南旅游景区(点)的合理容量。
四、结语
海南省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蓬勃发展,并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不管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来看,海南岛的旅游资源开发都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和优势。应该保留好的资源开发方式方法,积极开创更好更新更符合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开发计划和规划,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一起提高海南旅游服务的整体水平。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Innovation Project of Guangxi Graduate Education):“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的海滨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海市为例”(YCSW2014015 )阶段性成果。
摘要:通过对北海银滩的实地调研,在充分了解其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方式随机调查了352位北海银滩游客对海滨旅游资源的生态补偿意愿,以及影响游客补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有261人愿意为北海银滩进行生态补偿,平均每人的最小补偿意愿值为61.79元,游客对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影响值(损失值)为元6.87×/a。被调查者的年收入,是否关心环境保护,是否会携带垃圾袋对补偿意愿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CVM 海滨旅游资源 补偿意愿
中图分类号: X2 文献标识码: A
海滨旅游资源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经济价值评估,采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CVM法。自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CVM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于“公共物品”的价值评估。如赵斐斐运用CVM研究当地居民对潮滩湿地的生态补偿意愿;马爱慧运用CVM测算耕地补偿额度;徐大伟运用CVM研究辽河中游地区居民对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和受偿意愿。但是已有研究很少涉及海滨旅游资源方面,本文利用CVM法对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为合理开发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区域
北海银滩位于北海市银海区,因“滩长、沙白、水净、浪软”的特点而享有“中国第一滩”的美誉,是我国南方地区极为理想的滨海浴场之一。自从2003年5月1日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后,吸引了大批游客,特别是旅游旺季期间,人山人海,大大超出了银滩的承载能力。有数据统计,仅仅2013年暑期,北海银滩接待游客40.5万人次,日均达到6750人,日均清扫各类生活垃圾10吨。由于资金缺乏和管理不善,现在银滩海面和沙滩上仍然随处可见各类生活垃圾,因为环境的破坏,银滩部分沙质已变黑。更有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在景区沿岸建造海景房,使部分滩涂湿地被填平,自然岸线被改变,生态环境加剧恶化。
二、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生态补偿问卷设计与实施
1.问卷设计
我们在事先对北海银滩进行详细调研并了解其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经验确定了需要调查的主要内容及调查的方式,设计 CVM问卷的初稿,并随机对北海银滩的游客进行了预调研。在得出可行性的条件下,及时对预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完善,确定了问卷的最终稿。最终确定的正式调研问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背景信息介绍;第二部分是对游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调查,包括游客是否会随身携带垃圾袋、是否愿意为北海银滩进行生态补偿等,此部分的相关信息可以获得游客的支付意愿;第三部分主要是游客的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地点、工作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所从事的职业等,并以此分析影响游客支付意愿的因素。
2.调查实施及样本特征分析
本次调研采用面对面形式,调研对象为北海银滩的游客,调研时间为2014年8月22日至8月25日。由于问卷采用随机发放的方法,而且被调查者覆盖了整个北海银滩景区,因此本次调研的问卷符合条件价值调查方法所要求的问卷广泛性要求。在发放的360份调查问卷中,排除一些有明显错误(如前后矛盾/漏答) 的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为352 份。从样本的特征来看,男性占50.9%,女性占49.1%;受教育程度多为专科及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最多;年龄在18-25岁者占60.8%,其次是26-30岁者占24.1;职业类型中学生最多,其他各行业均匀分布;个人年收入1万元以下最多,其次是4-5万者居多。
三、结果与讨论
1.补偿意愿值分布及平均补偿意愿值
在352份有效问卷中,有 261人选择了非0补偿意愿值,91人选择0补偿意愿值。选择补偿金额在5元和25元者居多,百分比分别为19.35和11.9%(图1)。
计算北海银滩补偿意愿值的数学公式为:
式中:Pi为正补偿意愿人数的分布频率;Bi为正补偿意愿值。将图1的数据带入上述公式中,计算得到北海银滩补偿意愿值为61.79元/a。
2.北海银滩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
依据游客对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的主要影响范围,调研样本为正在北海银滩休闲娱乐的国内游客,总样本应为2014年北海银滩接待的国内总游客量。根据北海旅游政务网统计数据整理得知,2014年,北海银滩共接待国内游客150万人次,然后将本次分析的结果往上推,样本调查中有91人是0补偿意愿,扣除25.9% 的零补偿意愿1.5××25.9%人后,然后将有补偿意愿的人数 N×( 1-25.9%) 乘以平均每人的最小补偿意愿值为61.79元,得到全北海银滩的最小补偿意愿为1.50××( 1-25.9%)×61.79,即游客对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影响值(损失值)为6.87×元/a。
3.影响游客支付意愿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旅客的支付意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共设计了 10个变量, 分别对其含义进行了编码(表1)。
按照如上变量,本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和二元Logistic模型,对“变量”与“游客是否愿意支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
在二元 Logistic回归模型中,设y 是只取1 或 0的二分类因变量,即:“愿意”赋值为1,“不愿意”赋值为0,设有k个协变量
这里,P(y)表示在协变量xi条件下Y为1的概率。对应的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为:
由此,对这10个变量进行了 Logit模型分析,看它们对游客的支付意愿是否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表2),个人收入、是否关心环境保护、是否携带垃圾袋对游客的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是否担心旅游活动破坏环境、是否听说生态补偿、是否了解生态补偿政策则不显著。
四、结语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游客都很关心北海银滩的生态环境,其中有74.1%的游客愿意为北海银滩的生态环境保护支付费用。根据支付卡调查的数据得知,游客对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补偿意愿值为61.79元每人,游客对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影响值(损失值)为6.87×元/a。为了使北海银滩海滨旅游资源不再继续恶化,使之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相关政策: 设立海滨旅游资源生态补偿专项基金;探索新的生态补偿方式;扩大补偿资源来源渠道;切实恢复提高北海银滩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彭本荣,洪华生.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与应用研究[M].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6:207-208
[2]张朝晖,叶属峰,朱明远.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评估(上册)[M].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7:140-160
[3]赵斐斐.基于CVM 的潮滩湿地生态补偿意愿研究——以连云港海滨新区为[J].海洋环境科学,2011,30(6):872-876
A. 张家界风光 B. 海南椰林
C. 龙门石窟 D. 黄果树瀑布
(1)四幅图中,C图从旅游资源分类上属于 ,从旅游资源的特性上,它区别于其他三幅图的特性是 ,该类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比,更多地表现出 等旅游方面的意义。
(2)图中旅游景观的丰富多彩,说明旅游资源具有 性,这些旅游景区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旅游者,这主要体现旅游资源的 性。只要正确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欣赏不会破坏旅游资源本身,这意味着旅游资源具有 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和旅游资源的特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区别回答旅游资源的特性。
答案 (1)人文旅游资源;可创造性;教育性(知识、文化)
(2)多样;非凡;永续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例2 台湾岛是一个狭长型的海岛,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岛内拥有高山、丘陵、平原、盆地、海岸等丰富的地形地貌,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支撑,造就了台湾多元化的旅游资源。结合台湾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问题。
(1)“宝岛”台湾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试分析台湾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原因。
(2)简要评价台湾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解析 本题从图中提取旅游资源的有效信息,可以归纳为以热带为主,兼有其他山地温度带的自然风光、自然河湖、沙滩浴场、海洋等景观;建筑和民族风俗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台湾距离大陆近,大陆与台湾人民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大陆的客源丰富;台湾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广阔,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好,旅游地区的接待能力强。
答案 (1)①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景观;②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丰富多样的人文旅游景观。(2)①台湾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②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③经济较为发达,旅游基础设施完备,具有较强的地区接待能力;④交通比较便利;⑤地域较广阔,环境承载量较大。
点拨 旅游资源的评价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1)资源的质量与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越高,组合状况和集群状况越好,质量越高,开发条件就越高;反之,开发条件则较差。
(2)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其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交通越便捷,资源开发条件越好。
(3)客源市场:客源市场评价的指标包括多个指标,主要看市场距离的远近。即旅游资源与旅游消费市场的距离越小,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开发条件越优越。
(4)基础设施: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好,服务质量高,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1.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下图为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下表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的调查结果,完成下列要求。
(1)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2)与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
2.青岛市旅游局于2014年3月初《青岛市现代旅游业态发展指导目录(试行)》,将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大企业投资旅游,形成青岛高端度假旅游新空间和新品牌,加快推进青岛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据图分析将青岛打造成为我国高端度假旅游新空间和新品牌的区位条件。
(2)说明高端度假旅游区对青岛市社会经济的影响。
3.读“西安市旅游景点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安拥有的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其最突出的资源价值是 。
(2)西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分析其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