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09:49: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民族文化的意义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室内设计专业成长起来,并逐渐成为独立的专业,成为新兴的日新月异的行业。国际室内设计界思潮叠起,流派纷呈,涌现出大量设计名流及其杰出的设计作品,把建筑的功能性和艺术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样民族风格的新发展是一件让我国设计师们共同追求的课题 ,要是盲目的发展民族风格,不加创新在现代社会只会让设计走向偏离发展的道路。新风格的出现也是新文化到来的预兆。适当的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地域文化特点是为了将来、未来给子孙们留下一些历史的痕迹。运用传统的文化思想的香味,结合今天的科学技术创造出的作品自然会产生新的民族文化和风格,她的世界文化既民族综合创新探索追求。现代世界室内空间设计流行的风格就是民族共存,共追求的新风格。
一个好的设计师是将自己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融入设计之中,材料和技术的大同化并不能代表设计风格和思路的大同化。 对传统的认识价值,包括文化史、民俗史、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建筑史、科学史、技术史、教育史等等人类活动的一切方面的历史。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是一部存在于空间环境之中的大型的、直观的、生动的、全面的史学书。
设计师本人就是一个比例尺。无论在任何环境里必须拿出这个比例尺(原本比例),对所处的空间进行比例、尺度的比较分析,时间长了自然成了一种职业的习惯。设计意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对空间、环境、形态、比例观察而产生的一种职业习惯。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由形式上的层面上升到精神内涵层面的时候,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就代表了中华人民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些是可以直接应用:而有的则进行有理有节选择。这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的两个方面。现代室内设计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扩融了现代设计语言,丰富了文化内涵。包含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特性正适时的靠向主流,将会建立起新的现代室内设计,我们将以新的积极的姿态应对外来文化在精神上的漫无边际的倾销。
要改变、引导全社会对传统观念的新认识。在现实的环境里找出一条中国民族风格的新表现方法。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国人的建造物里面肯定有适合今天社会文化的精华,努力去寻找定会找出新的表现形式,寻找它为民族风格的发展发行了一张在空间设计领域中跨进21世纪室内空间设计的门票。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要是一味的去抄去搬,这样是设计的一大忌事。只有把传统的和时代的东西合理的融合在一起,它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消化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时代风貌。这就是设计者今天要追求的时尚,它既要强调历史性、文化性,同时还要产生时代性。
认真对每一个细节进行分析,是对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水平综合评判的唯一标准。把握整体大方的形态,仔细刻划是势态、形态、姿态加强的重要视点。新一代设计师追求的应该是去掉镜框的作品,有新的构思。
高中语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发展,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将民族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有着重要帮助,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新课标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随着新时期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入改革,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修订。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要将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对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民族文化的先进内容,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大纲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对学习内容的配合,要鼓励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和民族共同的规范意识,要注重学生自我道德修养的培养,以及审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1]。要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优秀的民族文化,结合不同地区的本地文化进行文化渗透、熏陶,将民族文化引入高中课堂。不难看出,培养民族精神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不能够被忽视。
2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观念发生转变,我国的教育不断进行改革,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了新时期教育的目标。将本地民族文化,即民俗文化融入与高中语文教学中,从很大程度上而言,就响应了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号召。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对灵魂、对内涵的培养[2]。随着时代的进步,单单拥有坚实的知识技能已经不能够在这个社会发展,更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民俗文化的热爱,是追求思想道德全面建设的本质内涵和根本需要。高中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加强文化素质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是学生独立的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民俗文化的渗透,能够极为有效地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教育,思想层面得到提升。
3提高现代语文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需要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其著作《论语》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教育的思想源泉,是每一位教师提高其自身教学水平与理论修养的根本,同时《论语》又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现代教育思想也是来源于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3]。自古以来,教师职业就被人们推崇为一个神圣的职业,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育的践行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言传身教的关系,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体现在教师的人格和气质上,这种人格和气质在教师育人的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熏陶。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实际上对学生都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对于教育本身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历史使人明智,在中国的教育关系中教师扮演着一个智者的形象,因此教师需要学历史,需要了解文化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学习经过历史筛选而留下来的精华部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真是经过历史考验而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展望未来。回眸历史,教师应当首先对民族文化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继承是发展和创新的前提,倘若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和创新的源泉和土壤,脱离了历史的大背景空谈创新是不可能的。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加入到现代教育的大队伍中,这些年轻教师正在慢慢接过老教师们的教育使命的接力棒,并将最终成为现代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对于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来说,对民族传统文化或许更加陌生,因此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如此才能接过老一辈教师们的担子,更好地传播知识文化,践行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4结束语
高中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力和辨别力相对成熟,因此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无疑是一项不错的教育方案。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文化领域、提高文化鉴赏能力都大有益处。除此之外,优秀的民族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在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升其专业水平和自身素养。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更好的融合,必将让语文教育绽放出新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周玉珍.新课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选文的文化价值取向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新疆民族文化;动画;“工作室”化教学;运用;意义
新疆地域辽阔,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传播和交汇的地区,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要冲,世居民族有13个。这些民族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民族文化元素丰富,还有许多独有的民族文化元素。这些元素都来源于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来源于新疆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艺术思想的积累,来源于新疆各民族文化特征的审美意识,被新疆艺术家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其中动漫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动漫艺术具有象征性和多元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借用民族文化元素,传达民族文化符号的动漫作品比比皆是。纵观全国,许多地区都制作出了具有本土民族文化元素的动漫作品,例如泉州的动画片《蔡六》,新疆的动画连续剧《西行总动员之楼兰传奇》等,这些动漫作品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与动漫艺术进行融合,结合时代特色创作出的全新的动漫角色与故事,是对中国民族文化元素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民族性、世界性和时代性三者的高度统一。作为新疆培养动漫人才的高等院校,我们有责任为新疆原创动漫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这些设想都可以在动画“工作室”化教学中得以实现。独具艺术魅力的新疆民族文化元素成为新疆原创动漫作品的主角,这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发展形式在高校动画“工作室”化的教学中有着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是对动画“工作室”化教学的创新和推进,其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新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通过对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9~2013 级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民汉共计8 个班级)的实践教学分析,大多数学生在新疆民族文化元素方面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他们无法正确认识新疆民族文化元素的优势和潜力,所以也不会主动将这些内容运用于自己的动漫作品设计中。动画“工作室”化教学在这方面能够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学实践证明将新疆民族文化元素纳入动画“工作室”化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文化元素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文化元素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借鉴动画“工作室”成功案例的模式和经验,培养学生成为职业动漫人良好的素质许多比较成功的动画片都是将民族文化
元素和动漫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再通过各种技术处理,使得这些动画片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官享受和巨大的内心冲击力,例如由上海美影厂制作的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大闹天宫》等动画片。由此反观我们新疆高校动漫专业的教学,发现这些成功案例的模式和经验在教学中都可以借鉴。在教学过程中,将动画“工作室”的工作流程合理地安排到每个学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参照这些成功案例的模式和经验对学生在设计理念、学习情境、岗位设置和学习成果社会化进行合理而有效地引导,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专业学习,学生在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制作中也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培养了学生成为职业动漫人良好的素质。
三、将新疆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工作室”化教学中进行深度推广,是学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疆原创动漫作品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新疆本土动漫作品陆续投放市场,作品中大量的新疆民族文化元素带给观众的是感官上的亲切感和独特性,基于这一点,给我们的动画教学带来许多思考和启示。我们有动漫专业的学生,有着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有丰富的新疆民族文化资源,这些设想都可以在动画“工作室”化教学中得以实现,当然,要想使学生创作出更多独具新疆民族特色的原创动漫作品,我们还要将新疆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工作室”化教学中进行深度推广,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上。学生进行新疆原创动漫作品设计时,要全程设计脚本角色的造型、性格、服饰、动态、表情以及经历,赋予了这些角色以生命和感情,这些角色也因为学生的用心投入而鲜活起来。随着对角色设计的深入,学生对于作品中的新疆民族文化元素逐渐变得熟悉和亲切,对于新疆民族文化元素的认识逐渐清晰和准确,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深厚感情,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感情和能力是新疆民族文化元素成为动画“工作室”化教学的主体内容的重要基础,为学生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创造了条件。
四、通过校企合作,认识到新疆民族文化
元素是新疆动漫行业良好发展的关键,在动画“工作室”化教学中强化学生进行新疆原创动画创作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作品的质量“十一五”以来,新疆逐步培育了一批本土动漫企业,如乌鲁木齐新漫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新疆映像天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创作出了《江格尔传》《吐鲁番十八怪》等一系列反映新疆风土人情的原创动漫作品。由新疆映像天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设计与制作的新疆原创动画片《西行总动员之楼兰传奇》也于今年在新疆卫视等频道播出,备受国内外业界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些作品中的新疆民族文化元素使得作品独具艺术魅力。我们与其中的部分公司是校企合作单位,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新疆动画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和顽强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运用本土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工作室”化教学中我们已经借鉴了这些新疆动漫企业成功案例的方法,学习他们在进行新疆原创动漫作品设计时的先进理念和制作方法,从多角度鼓励学生在新疆民族文化元素上多思考,多做文章。借助新疆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工作室”化教学中的合理而巧妙地运用,从中寻找新疆传统民族文化与动漫艺术的关系,也就是从新疆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找当代人所缺、所想、所需的精神和文化境界,使新疆原创动画作品具有生命力、时代感和民族性,与观众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进而提高作品的质量。
五、新疆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工作室”化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新疆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工作室”化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学生的作品都是完整的动漫作品,这些作品既是学生的平时作业,也成为学生参加自治区内外动漫大赛的作品。这些新疆原创动漫作品在2013 年和2014 年连续两年参加了由中国工信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以其独具特色的新疆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分别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学生哈力在优酷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且上传多部由他设计的新疆原创二维动画片,为新疆原创动漫的传播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努力。
学生参加动漫大赛既是对作品的展示,也可以在展示中对自己的作品和能力做一个综合的评价,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为再次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动画“工作室”化教学使教学团队开始转型,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
作为时代的一种产物,艺术设计不但具有很强的社会特性,而且还有深深的历史文化烙印。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艺术作品来了解它所处的时代。我国的设计行业起步比较晚,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设计领域的作品大都是模仿、抄袭西方的设计方式。由于我国本土化的设计理论还不成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设计师的思维被影响了,他们设计出来的作品基本没有我国的文化特色。龟仓雄策曾经说过“中国没有设计”,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中国的设计里找不到中国的民族文化。这句话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仔细想一想,这句话确实是正确的。它直接道出了我国设计的现状,这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把民族文化元素加入到设计里,是我们目前急需做的事情。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增强当代艺术设计的人文性和民族性。
(一)重视当代艺术设计在视觉上的民族性特点我们欣赏艺术设计作品,最直接的体验就是视觉的效果。所以对于艺术设计作品来说,在视觉上给予人们冲击就显得特别地重要。那么要如何给予人们视觉的冲击呢?我们知道,一个很现代却没有民族文化的作品是不能被大众接受的。所以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关注设计的民族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国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就为我国的视觉艺术设计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资源宝库。如果设计师能立足于我们的本土文化,在深刻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情况下,再吸取国外艺术设计的精华,那么他必定能创造出一个能起立于设计之界的作品。在继承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走出一条民族性的视觉之路。
(二)把民族文化融入当代艺术设计思维和创作理念中中国的设计元素是取材于本国的本土文化,它的民族特性十分鲜明。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它。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过程是最核心的部分,在进行设计前,设计师应当先对自己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进行规划和选择。如果要设计更加具有民族性,那么设计师必须在设计思维和创作理念中融入我们本国的民族文化,而不能一味地使用现代元素。因为如果现代元素使用得太过频繁,就没有了自己的特色,这在艺术设计上无疑是个错误。当然,也不能随意使用中国传统设计元素,设计师应该在理解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设计元素加以挖掘并创新,把它恰到好处地融入到艺术设计思维和创作理念中,使其更加具有独特的民族特性。
二、民族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意义
(一)民族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作用1.民族文化提升当代设计的竞争力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的提高,在需求层面上,人们已经不仅仅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向更高层次发展。那什么是更高的层次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就是精神层面。当代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层面,因此我们在考虑设计的时候也应该与时俱进,顺应历史的潮流,不能只想到物质需求的层面,而应该创新思维方式,往精神需求转变。我们知道,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潜移默化,国际间的交流已经越来越频繁,对此,我们要树立一种民族意识,深刻意识到,设计只有在民族上站住脚,才能走出去,走向世界,让设计具备民族特色性。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并且富有民族特色,在现代的设计中,我们要学会融民族特色于现代设计,让设计具有个性化,形成特有的艺术设计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占据市场,走在时代的前沿。所以,我们要想让我国的艺术设计在世界设计界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就应该形成自己的民族特性。2.民族文化让当代设计有更强的生命力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当代人对于设计的概念,不单单停留在设计本身,而是转向隐藏在设计背后独特的文化气息与内容。因为只有通过这种观念的转变,才能让设计更具备感染力以及独特的个性化,而不是人云亦云。什么是当代设计的灵魂呢?我觉得在于文化。设计本身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脱离了文化的设计,就像无水之鱼,无根之木。不难发现,现代的设计作品中,优秀、震撼心灵的设计,往往都是蕴含着浑厚的文化内涵。而且,我们也应该可以深刻体会到,浑厚的文化内涵恰恰是源自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历史民族文化。
(二)民族文化深刻影响当代设计我国的民族文化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在历史长河中由前人层层传递、创造、积累出来的财富。有着浓厚文化内涵。它是当代艺术设计的基石。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加入中国民族文化,不仅是一种潮流和趋势,也是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历史证明,艺术设计要在对民族文化深刻学习研究后,再借鉴民族文化来进行创作,才有可能站上世界的舞台,发挥出它的作用。并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深深的一笔。说起民族文化精神,必然会想到当代艺术设计。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时代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但它的内涵却离不开民族文化精神。因为深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的当代的设计者作品必定是会体现出民族文化精神的。也就是说,虽然当代设计作品的表现的是现代感,内容是现代生活,但其内涵却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在过去的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中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点。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或者创作的设计作品都是优秀的。因此,在设计要融入民族文化才能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只有以民族文化为源泉中的设计才能体现国家的民族文化精神,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我们是总结了前人留给我们的经验才会有出今天的成就。没有一个文化是无中生有的,一个标新立异的文化是不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的,民族的文化必须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才能够得到的。设计是将文化表现出来,让人可以看见,就比如中国各个地方的文化不一样,那么必有属于自己的特性,比如一讲到火锅,那么很多人都会想起重庆,也就是说火锅已经作为重庆的文化之一了。因为全世界的文化的源头不一样,所以必然就存在民族性的问题。而优秀的设计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淬炼和改革。所以优秀的设计文化第一眼就可以看到民族文化精神。设计是需要创造,而每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是不同的,具体体现在设计创造方面,所以优秀的设计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
本文作者:储著武工作单位: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
我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机构大体分为公务员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管理(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体制两类。公务员管理体制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机构如各级政府机关的翻译处(室)主要从事党政文件文献的翻译工作,从业人员大都具有公务员身份,工作性质主要是翻译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除外)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机构大都从事民族文化工作,从业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那么,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机构必然面临着体制改革的问题。21世纪以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紧迫任务。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目前,我们解决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对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机构来说,走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很难走通。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涉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文化事业由于区域发展、经济条件的限制,很难在市场上有发展的空间。可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来看,少数民族的新闻广播、影视、网络、出版等翻(编)译工作又必不可少。那么,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机构总体上只能走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道路,通过国家的扶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这项事业。当然,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适当兼顾经济效益,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此,我们在考虑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机构改革的时候,必须注意两点:1.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重要的公共服务型文化事业不少从事民族语文翻译的工作者、研究者以此为职业和爱好,并以此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桥梁。这本身是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专业化特征极强的表现。但我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管理体制机制上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诸如管理体制不统一、工资待遇较低、人才流失严重等。通常情况下,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机构在福利待遇等方面确实不如公务员管理体制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机构。强调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需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光靠理想和说教很难支撑民族语文翻译事业的正常发展。这就需要国家考虑到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公共服务型文化事业的特点,一方面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做足功夫,调整相关的政策措施,减少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就是国家加大对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资金投入,在稿酬、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对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适当照顾。2.加强民族语文翻译从业者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在充分认识到这项事业重要性、必要性的同时,民族语文翻译从业者也要看到翻译工作确实需要不懈的付出、长期的学习积累、耐得住寂寞和甘于奉献的精神。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确实冷门,也很难赚大钱。这就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其实,这些涉及民族语文翻译事业体制改革深层次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如何改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的生活待遇和发展问题。不管是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管理体制,还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笔者认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公务员(或者参公)管理体制的翻译机构属于行政岗位,但职位毕竟有限,行政性事务繁杂,对翻译业务工作影响很大。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民族语文翻译人员能够参加国家的职称评审,待遇和福利直接与职业贡献有关。实际上,这两者各有好处,也各有劣势,只有理顺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体制机制,才能够改善当前翻译工作的尴尬处境。为此,笔者认为,当前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应从体制机制上注重理清发展思路,以翻译事业本身的特点来构建发展模式。至于是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还是公务员管理体制,不能一概而论,但至少要达到动态平衡,不能差距拉得过大,由此根本不利于翻译事业的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五大方面。[6]近几年,党和国家采取措施加大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建设。2006年,《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中提出要“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施“新疆、、内蒙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工程——支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各种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和发行”,设立“国家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支持“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工作”,以及无线广播电视的覆盖。2007年,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扶持力度的通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工作扶持力度,其中就有重点补贴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少数民族文字编译人才的培养、民族文字新闻出版单位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及少数民族文字出版“走出去”的项目等。[7]2008年,国家民委、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要加强全国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8]2009年,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9号)。这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大举措,大都涉及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要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充分发挥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文化功能。为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从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角度科学定位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作为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权力重要举措,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确实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国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行使民力的重要体现。但正像前面指出的那样,这仅是重要方面之一。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完全可以有更广的范畴,包括参加翻译整理少数古籍工作、向少数民族翻译介绍优秀汉文化典籍及将优秀民族典籍翻译成汉文等各种文化工作。2.要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审视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我国少数民族大都地处边疆地区,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对我国国家安全影响极大。近几年,不断有一些跨境语言通过书籍、广播影视、网络等途径对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进行文化渗透,误导少数民族群众,严重危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那么,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我们就应该翻(编)译大量优秀的文化作品(包括书籍、影视、网络等),来丰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来源之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56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既然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联系紧密,我们就不能仅为一时政策所需来安排工作,而是有侧重地翻(编)译出版符合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实际的作品,切实满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3.要充分考虑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本身特点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本身是“一种跨文化的族际交流手段”[9]。一般地,不通晓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语言文字很难从事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至于成为优秀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研究者,那还得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因此,从事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翻译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另外还得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翻译技巧,多向前辈学者学习,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2010年12月,国家民委专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委发〔2010〕198号文件),指出:“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各级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干部的桥梁和纽带。”这就明确了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加强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而不是忽视或边缘化这项工作。
当前,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要在坚持为指导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笔者认为,以下工作值得期待:首先,要高度重视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重要作用,突出翻译工作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尽管当前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确实面临着人才队伍流失严重、待遇不高、社会地位尴尬等方面的问题,但正像前面分析的那样,国家已经在投入力量,不断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这是值得欣慰和鼓舞的事情。其次,大力加强民族语文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民族语文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是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相关管理机构应该联合部分高校、翻译机构、研究院所的力量,就民族语文翻译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训问题拟定出一个具体规划(包括培养机构、培训场所、资金、就业等问题,都要统筹规划和考虑),尽快组织实施。最后,创新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大力推进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机构的体制改革,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一定的经济效益,切实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
一、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简介
南京是“六朝古都”,城市历史与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非常深,而且高校林立,有着很好的科教人才资源,由此看来南京发展文创产业的基础非常好,既有文化元素又有人才。2014年4月在南京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文广新局、市旅委等部门指导下,在秦淮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建立了全市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南京创意设计中心。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事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年)》《创意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发展规划》和《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在文化金融、文化消费、文化队伍建设、文化引导资金等领域出台了专门文件和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构建“1+1+1”文化产业融合政策体系,连续6年在江苏省文化发展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入选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十三五”期间,南京明确以“一核两带一极一圈多芯”为布局,加快推进秦淮老城南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环南艺创意文化产业、建邺河西影音游戏广告、仙林数字文化和创意产业、长江路文化休闲体验、数字出版传媒产业、文化科技和网络互联、滨江演艺会展体育融合、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紫金山——玄武湖文化休闲、佛教文化体验、文化主题公园等12个创意文化产业功能区建设,引导全市文化产业资源集约、集中、集聚。2016年,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2754.8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630亿元,占GDP比重首次突破6%,继续排名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总体规模迈上新台阶。
二、文化创意让传统文化散发新的活力成为城市发展新动能
(一)什么是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中国既珍视成百上千年的故宫、长城,又乐于接受工业化时代的金融商贸中心,同时也痴迷于属于社会底层的市井生活”。也就是我们说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指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城市肌理和空间格局、文化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群等。非物质文化指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如城市风俗和生活习惯等。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特有的标志,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重要的特征,没有文化的城市是可怕的,没有创新意识的城市更可怕。一个城市总要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文化,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活力。作为古都南京,文化家底殷实,当创意融入,古都南京更具时尚魅力。(二)文创在城市文化中的作用。“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的大街小巷、山山水水,城市的每一栋建筑都承载着文化,都可以成为文创的载体。把文化通过一个礼品或用品,让消费者带回家,使他们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体验或享用南京文化。近几年来南京元素大量出现在文创产品上,大大提升了南京的文化知名度和号召力。如印有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书法名作《兰亭序》的鼠标垫广受市民喜爱。还有许多生活中非常实用的小物件——六朝魔方、印有六朝瓦当图案的冰箱贴等,都凸显了六朝的时代风采。另外,南京的传统工艺也以文创产品的形式走出国门,远销国外。这些文创产品向世界讲述南京文化,让世界知道南京,也提升了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城市美誉度。(三)文化创意旅游激活了城市无形资源,传播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文化创意旅游能够通过开发利用城市现有的人文、历史、品牌、标志、技艺,甚至符号等无形资源,让人们感受整个城市的魅力所在,引起人们对城市文化特色的共鸣,实现城市文化的形象化传播。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活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要积极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加强旅游纪念品在体现民俗、历史等文化内涵方面的创意设计。”这份文件体现了我国对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的重视。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众多,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中山陵东郊风景区等,这些地方都有大量的游人,如何通过创意设计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南京呢?针对此近年来设计了众多不同类型的文创产品。从前的十里秦淮风光,能让游客带走的,只有一张纪念照。如今以秦淮风光为设计灵感,一款音箱吸引了众多来宁的旅客。“十里秦淮”的雕刻字镶嵌其上,将实景的美意象化微缩在树脂、竹木、金属交融的造型中,是“浆声灯影”的真实写照。在夫子庙景区内还云集了各种南京主题创意文化产品,如Q版状元郎玩偶、盐水鸭造型的回形针、南京“大萝卜”冰箱贴、荷花灯造型的手机指环支架等,让人们见识了南京元素的魅力,传播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深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四)博物馆文创:“把博物馆文物带回家”。博物馆文创产品其实是对文物的一种延伸,对文化的传播有着潜移默化的效果。博物馆文创在我国还是个新鲜事物,从产生到现在仅仅只有几年时间。不过,正是在这短短几年时间里,我国博物馆文创呈井喷式发展。2015年2月,国务院颁布《博物馆条例》,为博物馆文创解决了制度上的障碍,释放了博物馆文创的动力。《条例》指出“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相关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南京博物院文创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首创了“博物馆商店联盟”的运营模式。2013年底,扩建后重新开馆的南京博物院形成了“一院六馆”的格局。根据馆内展览区域分散的特点,南京博物院文创商店开设了包括特展馆的“博雅汇大卖场”、艺术馆的“博雅汇精品店”、民国馆的“博雅汇书店”和“民国邮政局”、文渊广场的“江苏省博物馆商店联盟南京博物总店”等5个直营商店,其中,位于特展馆入口处的“博雅汇大卖场”,面积达300平方米,店内商品齐全,是馆内最大也是最全面的一个文创商店,方便游客把纪念品带回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也是令人脑洞大开,“卖萌”,是目前博物馆文创产品最显著的特点,通过忍俊不禁的卡通形象,让原来一本正经的藏品“接地气”,满足观众的多种需求。南京科举博物馆推出的“盐水鸭别针”,它的设计一改常见的“体育跑道”形状,把整个轮廓改成一只煮熟的盐水鸭。鸭掌、翅尖、翅中这些可以卖出好价钱的“部件”已经去掉,长脖子往看不见的“钩子”上一穿,鸭头耷拉在另一边,尖尖的鸭屁股也表现出来,整个造型就像鸭子刚从卤菜店拎出来的一样。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的博物馆商店内,平时深藏库房、存于展柜的国宝文物,也化身为一件件呆萌可爱的创意产品。“镇院之宝”西汉金兽变身小小橡皮擦;清宫御制金牌设计成了“微服私访”行李牌……除了“卖萌”外,博物馆也结合自身馆藏文物的特点,开发出一些充满内涵的文创产品。南京博物院的文创开发一直以江苏历代文明为基础,结合展览进行开发。2013年南京博物院举办《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壁展》,宋徽宗的《鸲鹆图》作品最火。在这幅作品中,两只八哥遥遥相望,正上方,还有乾隆皇帝的题词,南京博物院文创部将这幅罕见画作开发成卡状开瓶器,除节选部分画作外,宋徽宗独创的“开”字提名也被保留下来,看上去像是“开”字,其实是“天下一人”的意思。
三、“非遗”在文创中传承
近年来不少文创产品纷纷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此举即传播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文创产品赋予更多的文化内容,对传承传统技艺有好处。如何让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活”起来?在“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制作的文创产品,就能让更多人走近它,了解它,最后爱上它。将千年传承的“非遗”项目以及其他传统精粹,带入当代日常生活。南京云锦:南京云锦是享誉中外的著名丝织工艺品,堪称世界丝绸史上的东方魂宝。“云锦”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工艺特色,是南京的三宝之一。南京云锦文创产品近年来开发出金陵十二钗云锦手包、云锦时装、领带,云锦背包、手机套、云锦蓝牙等,通过创新用现代手法表达出来,让云锦这个“非遗”项目流传更久远。秦淮灯会:秦淮灯彩甲天下。早在南朝时期,南京就有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是中国最早的灯会。秦淮灯会无论是历史意义、人文价值、经济价值还是社会影响都非常大,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艺人们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坚持不懈以形写神,以情动人,以美冶人,从单一的传统手工艺发展为集形、色、声、光、电、动工艺为一体的现代艺术。灯彩突出现代与传统交融,既有秦淮“非遗”传承人制作的传统经典灯组,也有融合了现代灯光艺术、人工智能技术、时尚创意元素的全新设计灯组。同时为配合灯会,秦淮礼物旗舰店内6000多款文创产品供人们选购,包括各式状元郎主题产品、秦淮灯彩、秦淮风光、民俗文化等主题。南京绒花:南京绒花的历史十分悠久,谐音“荣华”,相传唐代武则天时便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末清初流入民间,主要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喜事时佩戴绒花。设计师们别具创意,将绒花这一“非遗”因素巧妙植入到各类首饰中,既保留了传统题材,又敢于创新,乐于创新,胸饰头饰的设计不乏时尚,很多汉服爱好者也喜欢以绒花作为配饰,既突出了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的精髓,又是现代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创新与“非遗”传承不一样,传承通常有传承人,将“非遗”技艺一代一代传下去,不涉及技术,创新可请“非遗”传承人来开班培训,只讲普通技艺不涉及秘密。后人传播“非遗”技艺,重要的是要加上新的设计创意,赋予产品更多文化内容,如用红木、乌木取代原先的竹制扇骨;用云锦布囊替代原先的木盒包装;将原先的珠玉扇坠换成南京绒花……这就是“非遗”创新的功效。2016年初,南京市政府与公益组织“稀捍行动”联合发起“手艺创承、非遗复兴”活动,邀请国际设计大师和新锐创变者与南京“非遗”传承人沟通,切磋技艺。今后,“云锦”“金箔”“榫卯”“绒花”等“非遗”核心设计元素将进一步创新,融入时尚。源自千百年生产生活传统的“非遗”,最终还是要走进当下生活,用最质朴的方式复原传统工艺,用创新的发展观来传承中国文化最本源的民族文化元素,让民族文化能够长久流传。
引言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是对民族文化在不同阶段的一种反映。民族文化心理是指一个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并以精神文化形式积淀下来的集体性的心理走向和精神状态。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中,但是由于时代的变更和发展,它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变,而且涉及到人生态度、情感方式、伦理道德、思维模式、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民族文化心理和语言息息相关,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心理而单独存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的文化和语言。本文将着重分析中西方民族文化心理中情感方式,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差异来探究其对翻译的影响。
一、情感方式与翻译
在情感方式上,中国人由于长期受到中庸之道的影响,尤其偏重情感上的内敛与含蓄。我们往往注重国家与家庭情感,将个人情感置于次位,就如中国文化中提倡’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一样。然而西方人则不然,他们的情感自由奔放,注重个人情感。他们不会自我压抑来成全他人,追求的是个人情感的愉悦与自由。李商隐《无题》中的这两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中的“丝”字与“思”谐音,体现出的是思念,并将思念之情比作春蚕吐出的丝,无休无止。“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句中也暗含比喻,将自己无尽的痛苦比作泪流不止的蜡烛。这两句诗句中深深的思念之情并没有直接体现出来,给诗句增添了一种朦胧美。许渊冲先生将这两句诗译为“springsilkwormtillitsdeathspinssilkfromlovesickheart,andcandlesbutwhenburneduphavenotearsshed.”“till”充分体现了对对方的无尽思念之情,而且许先生为了使西方读者更好的理解诗句,特地增加“lovesickheart”一词,直白体现出诗句中的思念之情,虽然诗句失去了本身的朦胧美,但是这种译法却更符合西方人情感的自由奔放,不受压抑。
二、思维模式与翻译
各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民族思维模式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中西方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中国人偏重螺旋式思维,在语言表达上善于百转千回、迂回盘旋。然西方人偏重直线型思维,语言上注重直白明了、开门见山。在中文中,我们往往将最重要的信息置于句尾,在主要内容之前我们会加上一系列的形容词、副词等来修饰,而在英语中,句子的重心往往在句首,修饰的成分紧随其后。这皆是螺旋式思维和直线型思维的直观体现。例如,这是一位穿红色连衣裙的老太太。在看到穿红色连衣裙的时候,我们心中往往出现的是一个妙龄少女,当看完整句时,才恍然大悟。但是译成英语:Thisisanoldladyinreddress.显而易见,anoldlady就是整个句子的中心,简洁明了。又如,中国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Chinaisabigfamilywith56ethnicgroups.英语中直接把中国民族是大家庭做主句,点明句子重心,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置于句后当作修饰成分。
三、价值观念与翻译
价值观是在思维感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需要做出相应的理解或判断。对于人类来说,价值观是他们判断是非曲直的一种依据。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不同的文化必然孕育着不同的价值观。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如“Aswiseasanowl”,中文就是“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在中国,常把“猫头鹰”当作“不祥之鸟”,称为逐魂鸟、报丧鸟等,当作厄运和死亡的象征。“aswiseasanowl”中表明在西方,人们把猫头鹰当做智慧的象征。这是由于在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爱鸟是一只小鸮(猫头鹰的一种),因而西方人把猫头鹰敬为雅典娜和智慧的象征。但是将其译为“像猴子一样聪明”对我们来说更容易理解,毕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猴子象征机灵顽皮,《西游记》中充满灵性的美猴王孙悟空就是猴子的代表。
四、结语
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于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了解各种文化心理差异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以上对文化心理中情感方式,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文化心理的差异对原文意义,意境的表达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心理的小小失误可能会导致译文与原文意义大相径庭。对于译者来说,不仅要对源语言和目标语有着熟练的掌握,同时还要了解民族间的不同文化,尤其是文化心理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对原文和目标读者都负责的好译文。
参考文献:
[1]刘玲.从心理文化视角浅谈汉英翻译[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
[2]刘响慧.从中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看英汉翻译[J].江南大学学报,2006年.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as the result of diversity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region culture,table ware enterprises need an effective marketing strategy.Some advices about how to implement cultural market strategy for table ware enterprises were given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culture difference.
Keywords: ceramic culture,national culture difference,cultural marketing
1引言
日用陶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但蕴藏着历史、政治、经济的广阔背景,还包裹着科学、工艺和美学的内涵。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其丰富多变的造型、五彩斑澜的釉色,反映了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人们的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既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因此,将本土文化融入陶瓷的国际营销中,运用文化营销策略迎合当地顾客的喜好,从而获得优势竞争力是陶瓷企业成功销售的必要手段。
2民族文化及文化营销的内涵
民族文化是指由历史延传下来的、现在仍起作用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主要包括特定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它是特定的民族群体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地域环境中形成的。
在全球一体化市场的背景下,人类的营销活动必须尊重不同地方、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及其规律性的要求。文化营销就是遵循这一要求,主动将营销活动融入当地的文化背景之中的一种营销策略,其目的是实现消费者满意最大化和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双赢"。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核心,它把人们特有的价值观、具有行为导向的文化内涵融入产品中,在一定的营销方式中创造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以文化推动消费者对营销主体的认识和对产品的认同,使产品成为文化的载体,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从情感上触动消费者,诱发其购买欲望。
3文化营销策略的重要作用
3.1文化营销有助于陶瓷企业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当今国际陶瓷市场产品、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化、多层次,生产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商品处于明显的“优存"、“劣汰"的买方市场,这就需要日用陶瓷企业转变经营管理观念,以适应全球市场竞争的需要。
3.2文化营销有助于陶瓷企业的产品实现差异化
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欣赏个性化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新颖和创新。因此,陶瓷企业应根据不同顾客群体的特殊文化需求,生产出相应的个性化、差异化的陶瓷产品,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产品文化。
3.3文化营销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现代的产品观念已突破了传统的产品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有使用价值的有形物质,满足消费者物质上的需求,还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无形产品,给予消费者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文化营销正是适应了这种产品概念和消费趋势,使陶瓷产品有可能超越其物质意义而成为某种精神的象征,从精神方面充裕和丰富产品的价值。
3.4文化营销有助于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陶瓷产品本身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陶瓷用品逐步由传统日用品向日常观赏品转变,其功能也逐渐从存储器具发展至精神文化制品。赋予陶瓷制品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3.5文化营销有助于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日用陶瓷企业应该有意识地逐步构筑企业文化,并将其附加在产品之中,从而形成独具竞争力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4民族文化差异对文化营销的影响
各民族因历史发展的不同,产生了差异很大的民族文化,这些差异将导致不同民族对陶瓷文化的不同需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4.1各民族利益不同
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不同利益是跨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当附有中国文化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人们会对这种不同产品文化产生抵触行为,为保护本民族产品和文化,他们会团结一致,共同抵制外来产品和文化。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4.2各民族个性不同
不同的民族文化抚育了不同的民族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不同民族中的群体及成员有着特定的价值取向,遵循着特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规范。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文化差异给文化营销带来很大影响:
首先,文化差异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营销组合。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企业在多目标营销过程中无法兼顾各个市场的需求,而我国的陶瓷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不足的情况,使得企业无法扩大自己的生产销售规模,也就不能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其次,文化差异成为进入目标市场的一个天然屏障。由于民族文化、民族个性的不同,导致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会碰上巨大的阻力;
最后,文化差异使企业进入目标市场时陷入两种文化困惑。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或多或少受本地文化的影响,在进行国际营销的过程中,目标市场与本地市场的文化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要充分考虑两地的不同文化,若两种文化无法兼顾,最终跨文化营销只能以失败告终。
5陶瓷企业进行本土化的文化营销策略
在国际市场营销过程中,陶瓷企业必须考虑目标市场的特殊文化,将它的文化融入产品中,以适应目标顾客的需求。
5.1对目标市场进行详细周密的市场调研
一方面,要求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必须全面认真地分析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特有的文化因素、文化背景,以便将能充分体现其心愿和价值的文化因素融入到产品中。例如,德国消费者喜欢淡雅的颜色,喜欢小动物的造型;而法国消费者喜欢马的图案,马在法国意为着幸福;日本喜欢仙鹤乌龟图案,有延年益寿的意思。另一方面,要求企业注意目标市场忌讳的文化,避免将此类文化带入产品中,否则产品的营销之路必定不顺。例如销往日本的陶瓷产品中不能有“四"之类的含意,因为日本人对“四"忌讳,认为不吉利。
5.2品牌文化的本土化,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在企业开展国际化营销中,将企业品牌文化做到深入人心、赢得目标市场的广大消费者认同是企业产品进入异文化市场的关键。因此,陶瓷企业在进入目标市场之后要竭力在品牌文化上大下功夫,在本企业品牌中加入目标市场的特殊文化,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是最需要本土化的内容。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提升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和竞争力,也能极大地带动陶瓷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5.3全方位、多渠道的文化营销组合策略
我国日用陶瓷在其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上,一般只针对陶瓷产品的花色品种、款式进行设计,比如为满足西方人对陶瓷制品上图案的喜好,将中国传统的喜庆文化改为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文化。然而,在文化营销中,不仅要求将目标市场的群体文化融入到陶瓷产品的开发、设计、制作工艺、艺术造型等各个方面,还应该将这种特定文化体现在企业的文化、品牌、营销渠道、产品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地将目标文化融入企业整体的价值链中,用多种营销组合将目标市场的文化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满足目标顾客的情感需求。
5.4营销人员本土化的管理
陶瓷企业在国际营销过程中,应尽可能雇用当地人员。一方面减少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顾客更易接受该产品;另一方面,他们更加熟悉本地的地理位置、交通要道、生活习惯、社会习俗、价值理念等,使企业产品更易融入本地文化之中。
笔者认为创意产业一般都是在某经济文化背景下的创意活动,它绝不是对工业和传统文化的简单合成或复制,而应该是通过创意或方法把地域文化通过产品载体来升华。
创意产业作为一个刚刚新兴的产业,在实践中已经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潜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信息化时代下的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个新兴产业,它涵盖了企业策划、广告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版式设计、多媒体设计、游戏开发设计、动漫电影产业等一系列相关衍生的创意产业门类,都属于无污染可循环的朝阳产业,得到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政府的强力支持。
二、民族文化也是世界文化
民族文化领域有句俗语――越民族越世界。各国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没有各民族文化也就没有世界文化。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早期人类文明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纯古董文化或原始落后文化,已经过时淘汰,相反它还增加了世界文化的奇妙性与多样性。
近几年的很多动漫大片中融入了如此之多的民族文化元素,比如美国花巨资打造的花木兰,该片中融入了大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片中主角花木兰是中华民族历史名人,她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也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典范;由日本制作的三国演义相关的游戏与动漫也是采用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题材。日本制作的动漫片中很多都有意无意地受到本民族樱花情结与武士道精神的影响,如海贼王、火影忍者等等。
有些地方搞旅游产业为了吸引眼球大打民族文化牌,以至很多地方出现了相互争夺貂蝉故里、夜郎古国旧址、少数民族自治区等等。由此可见民族文化的作用与力量是如此强大。如果一个地区的旅游或城市视觉名片没有设计好,没有很好地融入当地民族文化,就很难处理好传统保护与现展的关系,即很难让城市各种产业能够持续性地发展。在一些旅游区的纪念品的设计也是需要很好创意的,没有好的创意或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那么他们将注定是失败的。
民族文化不一定就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是可以与演进的。办强民族产业、发扬民族产业的材料与人性化设计结合的全球环保健康的理念、发挥创造性思维,比如民族文化与产品的网络保护、宣传与销售,包括网上店面的民族风格化装修等等都是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意项目。
三、民族文化产业的类别与创意发展
民族文化产业包括了民族建筑群、民族服饰、民族美食、民族装饰品、民族风俗活动等等,这些门类都可以继续深度挖掘进行创意设计。打造出本民族自己品牌的同时肯定会有国外民族的文化或产品闯进来冲击本土文化产品,所以更需要有未雨绸缪的各种应付准备,认真对待。
当然,也不是一定非要搞什么创意产业招标或设置民族产业规划园这一种方式,或者完全模仿凤凰城民族文化产业开发模式。想要发展关键是要寻找出一条适合本民族或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全国到处胡乱模仿别人的创意等于没有任何创意,说白了就是低水平的重复。创意产业这个阳光理念引入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来是具有非常意义的,我们必须重视创意,提升自己的非对称性优势,并调动起人民的积极性与梦想,才能在民族文化产业创意发展的道路上取得好的成绩。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是把民族传统文化综合融汇,更是要把文化进行创意优化,使文化具有造血功能。通过创意促使两个原本不相干的领域发生作用,提高了相关产业经济竞争力的同时也满足了新时期人们日益增长的经济与文化生活需求;再者,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范畴进行研究与开发。从云南到广西近年来出了不少印象民族元素的创意产品,中央民族大学与各民族地区亦联合举办了一系列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成为了民族地区发展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任何企业或公司如果缺少创新型人才,此企业是很难长久生存与发展下去的,故而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与民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国外的相关法律已经相对完善并普及多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是欧美日等国一直重视的且在进行中的重大项目,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且在有些国家已经上升成为了第一大产业。以至于有人甚至提出资本的时代即将过去,创意的时代真正来临了。
藏汉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如果没有翻译,其局限性简直不能想象。正是因为翻译家的伟大创作,藏汉民族的互相交往、互相了解和共同进步才成为现实。然而,藏汉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了解藏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给藏汉翻译活动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现代很多人认为只要略懂藏汉两种语言就可以进行藏汉翻译活动,于是大胆地进行创作,但结果却往往停留在文字转化的阶段,而达不到再创造的境界。
第二、影响藏汉翻译的文化因素
一、风俗习惯对藏汉翻译的影响
藏汉民族在打招呼、称谓、道谢、恭维、致歉、告别等方面的习俗则具有相应的民族特色,如汉族人见面打招呼时常会说这样的话:“吃饭了吗?”,在汉文化里,这句话并无含义,只不过是礼节性的、见面打招呼的一种方式。然而,藏族人对这类打招呼的方式还不太理解,像这样的见面问候语,在应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文化转换,改用藏民族的习惯用语,诸如“陪昂”、“秀昂”、“古康桑”(近似于这些音)等之类的语言可能会更好。
在称谓方面,两个民族的语言里对一个概念的指称和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由于汉民族注重家族观念,体统的家庭很大,所以称谓比较发达,以区分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像姐姐和妹妹、哥哥和弟弟之间的界限区分得很清楚。而在藏民族地区由于注重所谓的核心家庭,称谓词汇也就不够发达,藏语中的“阿佳”和“阿觉”(近似于这些音)可以分别用来表示有血缘关系和无血缘关系的并年长于自己的所有哥哥姐姐。所以很多汉族对这种称谓感到很不理解。在很多情况下,翻译这种文字的时候就需要加以注重,以免引起误解。
二、文化心理对藏汉翻译的影响
“文化交流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文化交流,人类就没有进步,就没有今天世界这样繁荣兴旺的社会。”藏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和历史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两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这对一个民族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以数字“3”为例,这个数字从古到今在藏民族心目中的意义很特别,它代表着圆满、至高无上、吉祥如意等意思,但藏族人的眼里“21”永远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所以在很多人无论做任何事都不会选择这个数字,但在汉文化中,这个数字却没有这种意义,反而有更好的意义表达,比如,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用这个数字就可以表达对令一方的爱意。这些非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译者只有在深入了解藏汉民族的历史文化之后才能够准确把握。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汉族同胞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而在藏族人的意识中,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由于两个民族相互交融,文化的相互影响,现在一些藏族人也对这些数字有不同的理解,但开始在藏民族的文化中对其并没有这些特殊的意义。
谈到汉文化,人们总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龙”字,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古代的帝王总把自己描述成龙的化身,自封为“真龙天子”以达到奴役思想、驯服百姓、巩固政权、安邦治国的目的,而老百姓则把龙当作自己的神灵来加以崇拜,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祈求这个神灵之兽的保佑,因而“龙”就成为了汉民族的图腾,是精神的象征,凝聚力的标志。于是汉语中就有了很多由“龙”字组成的表示美好形象的词语,如望子成龙,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画龙点睛,龙子龙孙等美好形象。但藏族人看来,“龙”只是跟其他动物一样,不会认为它很神圣。
三、地理环境对藏汉翻译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各地的气候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对当地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词语的含义也有着非常显着的影响。例如汉语中的“东风”一词喻指“春天”,象征着“温暖”,但在,“东风”并不一定标志着这样的含义。
四、思维方式对藏汉翻译的影响
藏汉民族不同的地域、生理、心理以及文化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特别是文化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差异。
翻译工作者在进行藏汉之间的语言转化时,要高超越过两个民族文化之间的障碍,准确地把握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
首先,从语句的衔接方式来说,藏语多用形合法,即在句法形式上使用连接词语将句子(或分句)连接起来;而汉语大多用意合法,即靠意义上的衔接而并不一定依赖连接词。
藏语语法相当严密,注重形合,外形严谨,各个句子、语段或段落一般由一些功能词和某些特定的短语、分句进行连接。我们都知道,汉语是重意合的,很多句子或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关系,只是通过意义来进行衔接,连接词用得很少。试比较下列的句子:
(1)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
(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有志者事竞成。
以上三个例子如果翻译成藏文分别可以通过关联词语“醒”、“将”、“拿”(近似于这些音)几个来表示。
其次,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的差异。汉文化强调整体思维模式,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和谐与统一,“和为贵”就是这种思想很好的体现。
因此,在汉语中作为行为主体的主语,通常会被省略,也就是常说的无主句。但藏语中却大不一样,它强调的是主体和客体的对立,在语言上的体现就是所谓的主谓两分,除了祈使句以外,每一个藏语句子都要有主语,否则这个句子就是不完整的。因此,在进行藏汉互译时,很多汉语句子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语境为它们添加主语。
五、结语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53-01
一、阿肯及阿依特斯
哈萨克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拥有众多的民间歌手,叫作“阿肯(音译)”。“阿肯”一词的意思是民间的游吟诗人。阿肯是一个光荣的称呼,很多人都希望当阿肯,但当阿肯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兴对唱是阿肯应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难的条件之一。即兴创作与对唱艺术紧密联系,浑然一体,这种能力并非偶然获得,若无即兴创作或口若悬河的对唱技巧,对唱便不能称为对唱。
严格意义上的阿肯,是指娴熟对唱艺术的人们。通常人们称对唱歌手为“阿依特斯阿肯”。阿依特斯阿肯一般以从事对唱创作为专长。他们除弹唱外,还会背诵民间传说、诗歌、故事,优秀的阿肯可以吟诵大量史诗并能进行创作,可以说既是民间文学的继承者和整理者,又是艺术表演家。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人民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在哈萨克语中有辩论之意。阿依特斯是民间传统对唱发展而形成的,通常在专业水平较高的歌手们之间进行。
《阿依特斯》独特的表现形式:独唱与对唱。
阿依特斯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阿肯怀抱冬不拉自弹自唱,这种弹唱多是演唱传统的叙事长诗和民歌;二是对唱,有两人对唱,也有多人对唱。对唱一般是一男一女,也有男阿肯对男阿肯。对唱含有较量之意,把雄辩和唱诗结合在一起,既富有生活气息,又生动活泼,它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古老而至今仍盛行的艺术形式。在对唱中,孕育和保存了浩如烟海的诗歌,成为哈萨克文学的摇篮和珍贵的宝库。
对唱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问候致意,谈论历史题材、人生意义,也可以唱现实生活、身边景物,还有表达爱情、讽刺挖苦,有的采用猜谜语、考智力的办法,使对方处于被动地位。总之,一方唱什么,另一方必须回敬什么。旁听的观众情不自禁地卷入对唱,欢呼助阵。当出现精彩对唱或智巧风趣的歌词时,全场会爆发出一片叫好声,不断。有时一组对唱难解难分,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相持几个小时不见胜负。甚至从晚上唱到天明,对垒不止,直到最后一方难倒对方便其无词对答时,才算取得胜利。一个好的阿肯弹唱歌手不仅能借弹唱抒发心曲,还可以借阿肯弹唱鞭挞丑恶,维护自己的利益。
二、阿依特斯的溯源
在远古无文字记载的时期,口头语言是哈萨克民众传递文化信息的主要交通工具,阿依特斯是既是口头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突出的历史世代传奇的特点,在哈萨克民间有着较大的影响。哈萨克民族在历史上因逐水草而居,居住分散,把民众召集到一起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婚礼、节庆集会、周年祭典等民众聚集的场所举办阿依特斯,深受民众欢迎,且很容易接受和记住,人们甚至散会后相互弹唱。
三、阿依特斯种类
阿依特斯从历史上延续至今的。古时候的“阿依特斯”对唱比较讲究规矩,对唱的双方开始时要唱《巴斯陶》(开场白)、《阿曼达苏》(问候),在问候中确定双方对唱的主题,然后正式开始对唱。在古时候的阿依特斯中有《巴斯塔吾诗》(开场弹唱)、《阿曼弹唱》(问候诗)、《赞美弹唱》、《训诫弹唱》、《玩笑弹唱》、《议事弹唱》、《知识弹唱》、《猜谜弹唱》、《格言对唱》、《吹牛对唱》、《习俗对唱》、《知识对唱》、《婚礼对唱》等各种弹唱形式和种类。还有对动植物、大自然、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以及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歌对唱等。总的来说阿依特斯从内容上可分为谐歌、赞歌、哭歌、情歌等类。
四、传承和保护
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世世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遗产。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不同于其他艺术。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大家都知道阿依特斯形成和发展于民间传承,也必将存活于民间传承中。只有通过深入调查阿依特斯在民间传承的方式和规律,遵守阿依特斯的传承规律,扩大阿依特斯的民间传承空间,才会对哈萨克阿依特斯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发展。但是现在阿依特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再加上民族语言在发展中受到汉语及其他语言的冲击。一些传统民俗文化日益淡化,特别是那些老阿肯们的曲调不能记载下来,阿肯们的主要活动阵地逐渐缩小,阿肯的展示平台日益减少,一些颇有造诣的阿肯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继谢世,有些绝技难以得到传承和发展。因此为了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阿依特斯这一哈萨克族独有的民间文化形式,2006年5月阿依特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