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基层文物保护存在问题

基层文物保护存在问题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06 10:12: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基层文物保护存在问题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基层文物保护存在问题

篇1

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和见证者,众多考古遗址和田野文物如繁星般散落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一大批于无声处挥洒汗水的基层文保工作者在默默守望这些五千年中华文明。只是,与他们日夜相对的文物的巨大价值相比,他们自身发展的空间与可以凭借的资源有限,难免有捉襟见肘之叹。目前我国基层的文物保护手段十分有限,文物部门许多干部呼吁,法律修订时应当多多考虑现实中基层文保这支“无名英雄”队伍。

存在问题:一是基层文保工作者人手严重不足。基层文管所不但人员少、巡查任务重,还缺少有效的执法措施,比如遇到村民在帝陵周围埋人堆坟,文保员只能口头教育。即使获悉重大违法线索,文物部门也只能下达督办文件或通报批评,实际收效有限。二是相较于大遗址的重要价值与保护利用的高难度,当前文保部门普遍存在级别低、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文物部门管理下放到基层后,话语权逐步降低。且保护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和国土、建设、林业等多部门协调,工作往往推进缓慢。三是文物保护技术能力和人才机制有待提高。现阶段文保工作“物防”“技防”谈不上,主要还是靠“人防”,但文物部门普遍人力不足,借重业余文保员或群众文保员是常态。不过,他们的身份在文物保护法中并未明确,因此合适的待遇保障也都无从谈起。

基层建议:一是加大政府对文保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在国家及地方层面,可由文物部门牵头,建立国土、规划、农业等部门联合参与的文物保护中心,随时处理文物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文保工作机制体制的创新。针对文物保护范围大、等级高的保护区,应按照符合其保护利用需求的组织结构完善管理体系,除了发挥好文物保护部门的职能,还应在全社会普及文物保护的知识,特别是让文物所在地的民众产生历史文化自豪感,自觉参与到文物保护当中。此外还需要拓宽参与渠道,理顺参与机制,让有意投入文物保护的社会力量能够更好地贡献力量。三是加强基层文保人员队伍建设,并运用多种手段保护文物;优化管理与考核体制,真正发挥基层文保部门的作用;拓宽基层引进专业人才的渠道,同时加强在岗文保专业能力培训。提升文化自信,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

篇2

随着我国对文物保护的不断重视,将原有的保护措施都被现代化的设备取代了,不仅节省了人工,也节省了管理中的烦琐程序,使文物的保护工作更具体。但是不管怎么对文物进行保护,总会从其中找到各种各样的漏洞,从而使文物遭到破坏,对高科技的保护措施也没有对所有文物进行覆盖,使文物或多或少都会暴露在外,使其了保护工作加大的管理难度。而日常的保护工作中也没有更好的管理方式和保护措施,使文物多多少少有些损伤,但是伤痛都是积少成多的,总会有爆发的一天的,这样的问题通过本篇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述。

(一)基层文物的保护措施存在问题

基层的文物保护措施中更是存在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能导致文物直接损坏,但是对文物的损坏程度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基层文物的保护措施没有全面地对所有文物进行细致的保护,例如,我国著名的文物风景区龙门石窟,在这一风景区中有很多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由于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对文物的保护程度会大一些,但是很多游客都会想方设法去抚摸文物或留签名,等等,这样都会对文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文物的保护措施没有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甚至出现文物受到损伤甚至损坏无法复原等严重问题。

(二)基层文物的保护管理方式存在严重的问题

在对基层文物保护中管理方式更成为主要问题,只有一个好的管理方式才能实现对文物保护管理,使文物能有更加直接的保护措施。但是在实际中往往都是因为管理方式不妥当,对文物造成了损坏。在实际管理文物保护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对文物的保护措施只是大致地查看一下,没有对文物保护措施的设施进行详细的检查,迫使文物的保护措施损坏对文物造成严重的损坏。另外,对文物保护巡查在日常巡查工作时,没有将文物保护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例如,在日常巡查时,文物保护巡查员只是对文物大致观察一下,不进行细致检查,使得文物处于危险状态也没有及时发现,使文物受到严重损害。而对文物的保护措施进行细致的检查时,文物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对文物在日后的监管方面上存在严重的问题。

(三)基层文物保护的应对措施不符合实际

在对基层文物保护的应对措施中,有很多保护措施不符合文物的实际要求,使文物在被保护的措施中造成损坏。文物的保护措施应当遵循文物的实际情况,但是在实际文物保护中往往将文物强硬地施加了与实际不符的保护措施。例如,在我国古代的怀朔古城遗址中,由于城镇遗址年代久远,受风吹日晒或在地下沉睡时间较长,使得古城遗址的保护工作更加严峻。古城遗址中很多物品长时间埋藏在地下,与空气隔绝时间长,遇到空气时容易对文物造成氧化,对文物造成严重的损坏。在保护措施中更是将一些易氧化制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对游客进行展出,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将文物推到死亡的边缘,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应对措施

在基层文物的保护中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保护措施,只有将这两种措施都做好才能更好地去保护文物,使文物的安全性更高。在基层的文物保过程中,将文物适合什么类型的保护进行分类,使每一件文物都能够得到更好的管理和保护,在保护管理措施中将文物更好的管理,管理中更是要细致地检查文物保护的措施,查看保护措施是否存在漏洞,以免对文物造成损坏。

(一)基层文物保护有效措施

在对基层文物的保护措施和管理的过程中,将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作为重点,使文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在保护文物的有效措施中,应当制定出一套有效的保护措施方案,如在风景区的文物保护中,因为有些文物属于露天的,这类文物的保护措施就是将文物用护栏进行保护,使围栏能够将文物圈起来,要建到人难以爬越的高度,在围栏的顶部装有攀爬措施,使文物在围栏中能有更好的保护。另外在有这样的保护措施下,利用电子摄像头进行监管,在文物风景区要树立警示牌,爱护文物人人有责,不得抚摸文物或者省得在文物上留下签名等字样损坏文物,并对这类情况进行严厉的处罚,并且将破坏文物的人进行全国景区通报,取消其在国家文物风景区旅游资格,根据其违反的程度进行处罚。

(二)基层文物保护的有效管理方式

在对基层文物保护的管理方法中体现出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对文物保护的管理政策,使文物保护得到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在管理文物的措施中,应当根据文物的类型进行管理,对不同的文物要进行分类管理,因为有些文物遇到空气就会氧化,会对文物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在秦长城文物遗址文物的保护管理措施中,由于面积过大不能进行全方面的保护,这使得工作就存在很大难度,但是文物的保护工作更是得到了很好的进行,例如,将秦长城进行封闭,并将长城上涂上特殊的胶,使其不在受天气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管理中应当定期对所有文物的保护设施进行一一检查,如有保护设施破损,应当及时地更换,并检查文物是否受到损伤,通过一一排查的方式对基层文物的保护设施进行地毯式检查,确保文物的安全性。另外对文物进行电子监管,使每一个文物都能够与计算机有效的连接,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也使文物的保护工作更加细致。

(三)文物受到威胁的应急保护措施的具体方法

在文物的保护措施和管理中,通常会有一些突发状况,对突发的状况应当给出更好的解决措施,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威胁。在对文物应急保护措施的管理方案中更是严格地指出,首先对文物的类别进行分析,在对文物是否受到损坏进行检查,如文物有损坏要对损坏的程度进行判别,并且对文物是否能够恢复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将文物送到制定部分进行修复。另外对文物的应急措施中要明确地指出对文物保护措施,从而判断是否是保护措施不到位或者是保护措施方式不对等因素,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保护措施不断改进,以免日后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

篇3

一些历史文化街区热衷于造“假古董”、“假文物”

背景:在2006年公布的第3批35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中,还有14处没有按照规定在2年内编制完成保护规划;全省2700多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还有611处没有划定保护范围。另一方面,历史文化街区市政配套设施落后,房屋年久失修,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居民生活的矛盾比较突出。

存在问题:近年来,有些地方“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不能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遗产遭到“建设性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按法律必须保护的风貌格局遭到不应有的破坏;有的地方受经济利益驱动,在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修缮时,未能按照保护规划要求,热衷于造“假古董”、“假文物”,使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遭到破坏。

有的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只够人头费开支

背景:据统计,全省有15个县(市、区)每年安排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不到10万元(其中5个县(市、区)的经费为零),45个县(市、区)每年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不到10万元,其中14个县(市、区)没有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全省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没有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存在问题:全省各市、县(市、区)虽然普遍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投入总量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实际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少地方的经费主要用于人头费开支,无法开展相关的保护维修、文物征集等工作。

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存在“三缺”现象

背景:台州市全市文博专业岗位的编制数为5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名,中级文博专业职称9名,81%的人员为初级职称或从其他专业岗位借用,专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后继乏人,存在人走艺绝的现象。全省有30个县(市、区)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不足3人,很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一些地方的历史文化名城(村镇)保护出现无人监管的状况。

存在问题:目前,基层反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难度大,“三缺”(缺编制、缺人才、缺经费)现象较为普遍。我省近2/3市、县(市、区)尚未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依靠文化馆、群艺馆开展。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也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编制紧、人手少的现象。专业人才紧缺也是影响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珍贵文物“藏在深闺人未识”

背景: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门可罗雀”,布展陈列内容简单,条件简陋,不能吸引观众。有的文物古建筑修缮后闲置不用,其应有的价值得不到发挥。

存在问题:有些地下挖掘出土的珍贵文物没有得到展示,由于没有博物馆,有的只能藏在文物库房、档案馆、银行金库等地方,可谓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得到及时整理开发,有的项目展示也还局限于节庆、会展活动,深度开发利用不够。一些非遗项目过度商品化包装,其真实文化内涵在消失,个别文物景点的过度利用也对文物本身造成损害。

文物保护难敌盗墓

背景:部分文博单位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不够落实,全省还有21%的文博单位安全技术防范设施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

存在问题:一些人法制意识淡薄,盗掘盗挖古墓葬、古遗址及文物走私活动时有发生;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老房子,防火设施缺乏,保护维修任务艰巨;由于保护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古建筑被拆被毁现象也时有发生。

检查意见: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原则,建立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县级以上政府要依法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并保证文物保护经费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针对我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实际,建议省财政在以后年度,视财力可能适当增加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规划编制与维修保护工作。

出台政策,引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我省民间资本较为充裕的优势,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可借鉴推广宁波市鄞州区兴办博物馆“民办公助”、金华市鼓励社会力量“认养”历史建筑的成功经验,积极创造条件,提供相关优惠政策。

建立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省政府可研究制定相关规定,从历史文化名城(村镇)及文物保护机构门票收入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建立旅游收入反哺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机制。认真落实从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维修的规定。

打造文化遗产保护队伍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并通过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方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议省政府就加强我省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队伍建设,出台相关措施。

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落实文化遗产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文化遗产安全。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对考古发掘工作的监管,加强对基层的指导与培训,提高各级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活态保护需特别重视

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督促有关市、县政府按有关法规要求抓紧制定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及时划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监督指导,抓紧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具体的保护办法。

要重视科学保护,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省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推进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遵循文化遗产保护规律,提高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当前,要特别重视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活态保护,进一步保护好文化遗产本体及其生存环境。

要重视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促进文化遗产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借鉴推广杭州市实行的博物馆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等做法,让文化遗产走进社区校园,走近普通群众,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妥善研究,及时应对:加强对产权归属个人的历史建筑维修监管的政策研究;尽快出台文化遗产普查成果的分类保护办法。研究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关系问题,着力改善历史文化街区人居环境以及解决在“一户一宅”制度下,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农民外迁需要安排土地指标的矛盾等。

题照: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代,利泽后世。图为泰顺县古廊桥北涧桥。 蔡荣章 摄

相关链接

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加大保护抢救力度,一批濒危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2008年,我省命名3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20个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各地相继建立一批民俗博物馆(专题馆)展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开展各种活态展演,扩大影响。

在文物保护方面,自2006年以来,省文物局依法组织开展的考古发掘项目84项,发掘面积6万多平方米。2008年,全省实施文保单位维修项目180项,位居全国前列,共投入资金1.66亿元。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维修取得新进展。绍兴市投入20多亿元,对历史街区进行修缮,点、线、面保护相结合的“绍兴模式”在全国得到了广泛认可。

篇4

二.宝鸡市青铜器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温湿度掌控不严

青铜器文物保存的温湿度环境是对青铜器文物保存环境中对文物脱变影响最大的因素。无论是青铜器展厅还是青铜器文物藏品库,温湿度昼夜变化都非常之大。宝鸡市的大多数的青铜器博物馆虽然设置有集中制冷或者集中供暖设施,可是青铜器博物馆内温湿度调控范围设置的相对不合理,仅仅是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相对舒适的观赏和学习的环境,并未能按照不同材质,不同文物,不同藏品,不同时间段来分别调控不同的温湿度。

(二)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对光照技术控制欠缺

宝鸡市的青铜器博物馆展厅内的光照形式,主要的光源照射时以人工光源为主导,展馆奶使用的照射灯光主要是以直射灯、光导纤维灯,管灯等等,很多宝鸡市内小型的博物馆在展厅采光上仅仅使用的是自然光和人工照明光相结合的方式,在采光问题上,为满足旅游者观看欣赏时的光线要求,将光线直接照射在博物馆青铜器文物之上,对博物馆的青铜器文物并未采取任何的保护措施,在这样长时间的灯光直射照射青铜器文物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造成青铜器文物表面或者青铜器文物的局部受热膨胀收缩不均,致使出现裂痕或者裂纹,使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水汽进入其中,造成青铜器文物损坏。

(三)大气环境对宝鸡市青铜器文物的影响

对于青铜器文物而言,周边的大气环境的优劣是影响宝鸡市青铜器文物保藏寿命的首要因素,随着城市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中的氟氧化物、硫氧化物、二氧化碳、氟化氢,氟气等等有害气体的含量越来越多且成分越来越大,给博物馆收藏的各种历史文化遗产和物质文物都带来了极其严峻的威胁。

(四)宝鸡市青铜器文物发生病害和损坏得不到及时修复

宝鸡市的青铜器文物在发生病害和损坏时,很多青铜器文物不到及时的修复和保护处理,导致其发生损坏。在宝鸡市的一些青铜器文物收藏单位中,由于文物修复专业的专职人员相对不足,有些青铜器文物长年累月的得不到及时的检查、整理和修护,给宝鸡市青铜器文物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五)宝鸡市青铜器文物考古现场保护措施不利

由于长期处于一种相对缺氧、低温的稳定环境下,大多数埋藏于地下的器物与周围的埋藏环境也达到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文物腐蚀速度也相对比较缓慢。一旦文物被发掘出土,这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就被打破,文物存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能采取适当可行的保护措施,文物将很快l生氧化、皱缩、粉化等现象,使得很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被破坏。

(六) 国家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力度相对不足

在宝鸡市的青铜器文物保护过程中,国家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力度相对不足,对青铜器文物管理人员没能做到法律监管实施有效,使得宝鸡市的青铜器在被保护过程中有被盗取盗卖的现象。

三.宝鸡市青铜器文物保护的对策

(一)加强博物馆硬件设施建设

按照宝鸡市青铜器文物的收藏数量和价值总量依次递减,分别设置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分所,宝鸡市市级博物馆,区级博物馆,各地县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几个等级。在宝鸡市的青铜器博物馆库房、展厅等大环境中建造温湿度监测器。把监测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作为日常的工作进行,设置合适的监测范围,以此来摸清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内温度和湿度变化的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展厅及库房进行温湿度的调节。

(二)规范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篇5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97-2

藏品是博物馆从社会教育与科学研究的目的出发,以自身的性质为基础,所搜集保藏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以及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对于博物馆藏品来说,其不仅仅包含古旧的文物与各类标本,同时还可以包含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及先进的工农业产品。从藏品的含义来看,能否对博物馆的藏品进行有效地保护,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博物馆藏品保护现状

从藏品本身的层面来看,由于其受到自身材质所具有的缺陷性以及历经埋葬等所产生的影响,因而较容易出现自然腐蚀等方面的损失,严重的甚至会消失,这就使得博物馆藏品的保护措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从现有的博物馆藏品保护情况来说,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博物馆藏品保护基础条件亟待提高

从我国现有博物馆的保护措施情况来看,由于一些博物馆在藏品保护技术方面较为落后,导致一些藏品存在着自然损坏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基层的博物馆藏品保护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认为藏品入藏以后,只要不出现被盗的情况,就算完成藏品保护工作的全部。藏品在博物馆内,虽然从本质上减少了出现人为损害的几率,但是这些藏品由于还处于自然环境中,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自然环境中一些条件的影响,进而出现一定的损害,如空气污染或者虫蛀霉变等等。

(二)博物馆藏品保护人才队伍水平亟待提高

博物馆藏品保护工作的有效推进,离不开藏品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我国存在着专业博物馆藏品保护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以基层博物馆为例,一些博物馆根本就没有设置过专门从事馆内藏品保护的工作岗位,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博物馆中从事陈列、仓库保管或者文物征集的工作人员兼职藏品的保护工作。文物保护人员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藏品保护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就会影响到对藏品的保护,通常只会在藏品入库前做一些简单的清洁或者消毒工作,至于所做的保护措施是否会影响到藏品内部的结构或者藏品寿命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检验。

(三)博物馆藏品保护体系存在问题

从我国现有的博物馆藏品保护体系来看,还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与管理工作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博物馆来说,文物藏品的保护工作不仅仅是细致的工作,同时还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藏品的保护体系存在问题,就容易对藏品保护工作效率产生消极的影响。以我国现有的基层博物馆为例,多数都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工作需求为基础确定了包括保管人员岗位职责、藏品入库管理等方面的藏品保护体系,但是体系在作用发挥上,往往会由于体系本身缺乏可操作性与可执行性。

二、博物馆藏品保护措施的应用

结合我国现有的博物馆藏品保护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博物馆藏品保护措施,这些包护措施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博物馆藏品保护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性地处理。

(一)提高藏品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

博物馆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就是对文物进行保护,这就要求藏品的库房建筑以及保管设备应具有安全性、坚固性、适用性以及经济性,博物馆应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加快对文物保护设备的更新,如加大对恒温恒湿等现代化技术在博物馆藏品保护中的应用,等等。同时,博物馆还应做好藏品保护的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工作。

(二)提高博物馆藏品保护人才的整体素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藏品保护方面问题的解决越来越需要现代科学与传统工艺的结合。这就要求博物馆应不断提高自身所具有的专业技术水平,而这些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博物馆藏品保护人才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博物馆要结合自身现有的条件对已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而提高对现有藏品保护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有效的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的水平,另外一方面还应加大对外来技术与外来人才的引入,有效的充实文物保护人才队伍。

(三)优化博物馆藏品保护体系

博物馆藏品保护体系的优化,应以管理良好的藏品日常工作作为基础,通过规章制度的操作来实施科学管理。博物馆应根据自身的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经费情况以及技术水平等基础确定合理的措施,进而实现藏品保护的目的。藏品保管工作人员应根据博物馆具体的实际情况,以文物为基础来确定保养计划,进而确保库房能够发挥其在藏品保护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优化博物馆藏品保护体系中,还应关注藏品的修复工作以及藏品的日常养护工作。对于藏品保护工作来说,修复作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对于藏品保护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博物馆藏品保护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多种藏品保护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博物馆或者同一博物馆的不同时期,应从自身藏品保护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合理的藏品保护措施。并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动不断地对藏品保护措施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藏品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发挥博物馆藏品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马子庄,晓贾. 试析博物馆藏品[J].中国博物馆. 2007,(02).

[2]宋向光.应重视和完善博物馆藏品借用工作[J].中国博物馆,2012,(04).

篇6

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艺创作生产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局面。着力打造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文化体育表演娱乐业、民族文化旅游业、民族文化服饰业、民族工艺品制造和民族饮食业等文化产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艺创作发展良好:蒙文长篇小说、舞蹈、歌曲、广播剧的创作生产有了新的突破,推出了一批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历史、歌曲、舞蹈、戏剧曲艺小品、民俗等各类优秀作品。

群众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开展。通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解决农牧民实际困难,满足农牧民文化需求,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农村牧区电影2131、草原书屋等文化工程的开展,推动了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社区和城镇群众业余文体活动的开展使人民群众得到了文化发展的实惠。

对外文化交流渠道畅通,形式多样。盟直和各旗县建立了相应的组织,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如西乌旗以蒙古博克圣地、摔跤健将摇篮、蒙古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游牧文化之源、北方华丽草原为宣传口号,大力开展对外文化旅游宣传活动等。

文博事业有了新进展。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扎实有效,盟行署和蓝旗人民政府安排了近千万元资金,为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工作;元上都遗址被列入全国100处大遗址保护当中。先后编制了贝子庙、洪格尔岩画群、四郎城遗址等7个文物保护单位修复项目建议书,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保护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全盟文物保护单位晋名升位效果显著。文物考古工作又有新发现,如在额尔登高毕发现1处也是迄今为止在锡林郭勒盟发现的第一处反映海洋类生物的岩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各旗县市以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文化阵地建设、文化队伍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为重点,认真贯彻实施农村牧区文化建设规划,有机整合文化资源。各旗县市还对乌兰牧骑进行了体制改革,增添了活力。

二、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举措。基层文化机构建设滞后,文化网络难以形成。个别基层没有文化活动室,无活动场所,文化设施陈旧、简陋、利用率低,文化服务匮乏,缺乏专职人员,资金投入不够。此外,还存在农牧民看书、看报难的问题。结合实际,应该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构建文化平台,进一步丰富广大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体育设施仍较落后。部分社区文化室因经费短缺,设备落后,场地拥挤,没有专业指导人员,开展文化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苏木(镇)文化体育设施非常缺乏,严重滞后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加快这方面的建设势在必行。

经济高速发展,而文化设施建设却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文化产品和服务跟不上,无少年宫、科技宫等活动场所,图书馆藏书量少且更新缓慢,青少年的课外活动不丰富,未成年人泡网吧、游戏厅的现象难以杜绝。

篇7

(一)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巩固完善文化活动阵地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实完善设备配置,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分中心、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加强数字资源库内容建设,不断丰富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要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和村村通电话工程相结合,以共建方式发展基层服务点。到20*年要基本实现“县县有分中心、乡乡建有基层服务点、50%的行政村建有基层服务网点”的目标。

2.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组建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广播电视、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和相应的设施设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就近便捷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认真履行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职能,其业务由县(市、区)文化部门指导,日常工作由乡镇管理。全市乡镇、村(社区)要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建设一批文化设施。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在每个乡镇建一个综合性文化广场,一个多功能影剧院,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一个文化宣传画廊,一个儿童文化园;每个村(社区)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电子)阅览室,一个阅报栏(宣传橱窗),一个多功能综合活动室,一个符合演出和放映条件的小型广场。到20*年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中心。

3.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服务体制的改革。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全面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利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强化放映队伍培训,建立流动影院,确保农村电影“2131”工程顺利实施,到20*年,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

4.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要求,与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相结合,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投入,借助书屋和农民自助读书组织,净化农村出版物市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每个书屋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适合农民阅读的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化类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农民满意。在全市农村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长效机制,达到书屋阅读条件完备、体制机制相对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农村出版物市场初步形成的目标,争取到20*年在全市建设近120家农家书屋,覆盖全市三分之一以上行政村。

5.职工书屋建设工程。按照政府资助建设、吸纳社会捐助、工会组织管理的要求,建设一批职工书屋。

(二)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中心城区建设具有时代性和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立项启动鹰潭市文化艺术中心(含鹰潭市群艺馆、美术馆、群众文化骨干培训基地、会展中心等)的建设,按标准新建、改造一批县(市、区)图书馆、文化中心、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完成对农村危旧公共文化设施和城市职工文化设施的改造。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社区和乡村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要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加大投入,促进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同时注意合理布局、综合利用。要在城镇主要街道、大专院校、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规划建立党报阅报栏、售报亭。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宾馆、火车站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要摆放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党报党刊供读者阅读。要统筹文化、教育、科技、广电、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实现相关设施的综合利用、共建共享。

二、加快文化艺术创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县级文化馆(站)、图书馆要发挥综合功能,辐射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尽可能做到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放。鼓励和支持国家投资建设的影剧院每年安排一定场次,为低收入居民、农民工及其他特殊群体免费或低价演出。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吸引力。政府投资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人文化宫等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用途,已挪作他用的要限期收回。

(二)繁荣艺术创作和演出,增强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充分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骨干作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努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气派,体现鹰潭特色的优秀作品,力争推出一批艺术精品,在“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评选中获得好成绩。市艺术团每年推出2—3台、各县(市、区)每年推出1—2台在市内外有影响的优秀剧(节)目。在重点抓好歌曲、歌舞、创作生产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的创作生产,力争不断有精品推出。加大对市、县剧团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市、县艺术团体多创作“三贴近”的作品,多深入农村基层乡村和厂矿企业演出。建立和完善艺术团体想下去、能下去的工作机制,使“三下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三)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在社区、乡村、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

1.继续实施“新农村文化下乡工程”,做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乡、科普书籍下乡、戏剧下乡、电影下乡、书画下乡,建立长效机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开展文化活动难的问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享有度和满意度。

2.培育和打造文化品牌活动。以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带动和促进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继续积极打造社区艺术节、农民艺术节、“欢乐舞台”等品牌文化活动,进一步形成规模,办出特色和影响。精心安排适合广大群众需要的广场文化,组织实施送书、送戏、送电影到工厂工地、田间等。与此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好公益性文化活动。

3.不断创新群众文化内容。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与的歌咏、读书、朗诵、文艺演出、陈列展览、书画摄影比赛等文化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办文化的积极性,推动全市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机关文化、军营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的蓬勃开展。

(四)加强文化知识普及工作。以普及人文社科、文艺欣赏、法制、科技卫生等基础知识为重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文化知识普及教育。继续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全力推进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转业转岗人员、创业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文化素质、经营素质、健康素质、道德素质等。同时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干部队伍的培训,扶持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户、农村民间文艺表演队伍和民间艺人,从而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博事业发展

(一)加强文物保护。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发展旅游的关系,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配合新修订的《江西省文物保护条例》和省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物宣传。组织在全市开展“国际博物馆日暨文物保护宣传周”活动与“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加强文物安全、文物维修管理工作。配合做好龙虎山仙水岩崖墓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继续创造条件,做好角山文化遗存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形成道教文化、战国崖墓文化、角山文化三足鼎立的古色文化格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和馆藏文物的保管、修复工作。

(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初步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建立健全保护机构,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制定保护规划。市、县(市、区)均应建立保护中心。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积极创建全国和省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

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一)做强歌舞娱乐市场。逐步提高娱乐业的整体层次,大力倡导特色经营,发展一批具有企业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娱乐场所。进一步规范已设立的歌舞娱乐场所。各县(市、区)要逐步将歌舞娱乐场所集中经营,做到规模化、特色化、超市化、综合化。

(二)做优网络文化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向规模化、连锁化、主题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三)做大音像市场。改变音像小企业规模状况,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不断提高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做新电影市场。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在城市,要加速影院升级换代改造,以影院多厅化、经营多元化、设施现代化方向改造现有影院,逐步从单一经营电影向复合型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转变。在农村,推动数字电影改革,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五)做活演出市场。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演出团体和举办演出活动,加快营业性演出的市场化进程,大力倡导和扶持高雅艺术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艺术演出,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

(六)做好艺术培训市场。以群艺馆及各级文化馆、剧团等文化单位为骨干,由城市和县城,向乡镇、社区和学校延伸的文化艺术培训规模基地,构建全市城乡文化艺术培训平台。

(七)做特古玩艺术品市场。一要注重发挥民间资本在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投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群体;二要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努力把我市做成文物强市,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

五、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一个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坚持管理和繁荣并重,着力构建文化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机制和坚强有力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一)继续开展“文化市场诚信工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管理者文明执法,经营者守法诚信的素质,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联合举办“诚信工程看网吧”和评选“三优”(优良设施、优雅环境、优质服务)文化经营单位等活动,面向社会评选文化市场诚信单位,使文化市场的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互信互动,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二)深入开展文化市场的专项整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版权保护,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解决好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娱乐场所噪声扰民、音像市场侵权盗版、演出市场的问题。统筹发展,不断繁荣文化市场。通过结构调整,控制网吧、歌舞娱乐场所的总量,提升质量和品位,使之朝着品牌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三)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杜绝各种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文化演出和文化娱乐活动,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加强和充实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要继续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投入,制定文化单位改革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文化单位职工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搞好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加活力,提高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要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图书馆采用通借通还等现代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登记程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赞助活动、免费提供设施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

(三)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水平。加快现代科技应用步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互联网建设,提供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加快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的联网步伐。

七、加大投入,加强领导

(一)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发展改革、财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分工负责,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人民团体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合力。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篇8

一、强化效能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成效

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是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振奋精神,推动当前工作和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的快速形成。一是认真开展“崛起*”大讨论活动。围绕“建设和谐文化、促进*全面崛起”这一主题进行广泛的学习和讨论,使大家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提高服务意识和行政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二是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及时成立局系统“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精心制定活动计划,并在全系统召开专题动员会,部署落实“作风建设年”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对“四条禁令”执行情况的内部督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优化服务环境。三是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和省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进行自查自纠,每人写出自查报告。四是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重点,提出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内部一系列规章制度,充实细化了政务公开相关内容,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和办公秩序。五是认真开展“三服务一争创”活动。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我局相关科室、窗口与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积极参加“三服务一争创”活动,召开活动动员会,提出争创目标。通过“部门与您零距离”栏目,向社会作出承诺,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根据市里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现场服务活动,就各自工作职责向现场市民作了介绍和宣传,接受咨询,提供服务,并分发了各类宣传资料800余份,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注重特色,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人心的重要途径。去年以来,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春节期间社会文化活动香溢城乡。全市有40多条龙灯,50多对狮子舞动在城乡各地;组织在城乡各地演戏200多场,放映电影300多场,向农村送春联达5000余幅,送书下乡3000多册,元宵节的“崛起*”大型猪年龙狮会活动,组织了三条龙灯进城闹元宵,有近10万群众观看了龙灯活动。配合市委宣传部开展了以“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文化年”活动。新农村建设文化年启动仪式暨游埠镇“?水之春”文艺晚会,吸引了近六千多名观众观看演出;与市信用联社共同举办的“信合杯”全市农民卡拉OK大奖赛,使一批有一定潜力的青年农民歌手脱颖而出;与市农办联合举办的新农村建设图片展,广泛受到观展农民的好评;“种文化”百村赛暨诸葛村家族民间艺术大展示活动成效显著,在*日报、*晚报、*日报等媒体被广泛宣传;杨梅节开摘仪式文艺表演和杨梅王擂台赛文艺演出,为杨梅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进行有效宣传;*塘端午节龙舟赛活动热闹非凡,丰富和弘扬了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全国三国文化暨第15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文化活动,邀请了全国14个省市近100名专家、学者来兰参加研讨会,隆重的诸葛亮后裔祭祖大典活动、精彩的文艺专场演出,吸引了全国20多家媒体记者来兰进行采访报道。全年来共组织各类文艺演出20余场,参加演出节目320多个,参与演出人员2500人次,观众达10万人次。尤其是为配合市委宣传部开展的乡风文明“百星”评选活动,我局会同市广电台、兰江导报策划组织了“感动*”“百星”颁奖文艺晚会。晚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电视短片放映、大型歌舞、摇滚快板、情景表演等形式相互穿插在整个颁奖过程中,掀起晚会一浪浪,赢得观众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使现场始终涌动着温情的暖流,文明“百星”深深地感动了*。

三、立足基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去年,我市在巩固提高“东海文化明珠”镇乡与文化特色村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着力启动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在“东海文化明珠”创建工作中,我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对已创建的8个“东海明珠”镇乡进行巩固与提高,使其最大效能地发挥文化阵地功能。在文化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中,我局注重特色创建和典型示范作用,20*年上半年在诸葛厚伦方村召开了村级文化建设现场会,启动了我市村级文化建设的序幕,研究制订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实施工程各项规划,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实施工程专项资金的各项资料申报工作;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2个,村文化室44个,农村图书流通点9个。其中室内活动场所28000平方米,图书8万余册,户外活动场所7万多平方米。20*年先后有灵洞乡洞源村、诸葛镇厚伦方村获得*省文化示范村称号;有*村等5个村、*社区等4个社区获得*市文化示范村与文化示范社区称号。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年建成通过考核验收,顺利实现了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的联网,并正式开通了29个农村信息网点。去年年底,*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省、*市相关领导对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根据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规划目标,我局积极配合市广电台扎实推进“村村通”工作,抓住重点、破解难点,争取经费、克服困难,提前一年圆满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任务,并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成为*各县市中率先完成“村村通”工作的县级市,得到了*市考核组的充分赞扬和肯定。

四、注重保护传承,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是我局的重要工作之一。20*年在前一阶段普查的基础上,我局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第二个全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组织*摊簧、断头龙、游埠狮子、粮食砌、根雕、孔明锁、织带等我市传统民间艺术项目近一千多名民间艺术制作者,在市和平公园举行民艺制作现场展示活动,吸引近万名市民到场观看,并通过《兰江导报》、《*日报》、*电视台等媒体进行有效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组织水亭乡《断头龙》和*摊簧《含羞草》赴杭州参加省文化厅组织的吴山广场民间艺术花会表演,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工作,《黄大仙传说》、《断头龙》、《诸葛后裔祭祖》、《粮食砌》、《诸葛古建筑营造技艺》等五个项目被公布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黄大仙传说》、《断头龙》、《诸葛古建筑营造技艺》等项目经省文化厅推荐上报,被公示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此外,我局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各镇乡(街道)文化站长专题工作会议,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各镇乡(街道)行动及时,举措落实,进展顺利。到目前为止,已有4个镇乡(街道)率先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调查表的制作工作。

五、注重繁荣创新,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

一年来,我们把繁荣文艺精品创作作为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常抓不懈,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贯彻文艺创作“二为”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注重文艺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充分调动文艺创作队伍的积极性,创作了一批思想内容深刻丰富、反映*时代特征、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在*省第三届群星奖比赛中,由市文化馆创编的*摊簧《含羞草》荣获创作、表演双银奖;在*省第四届民族器乐“香溢杯”比赛中,我市*的笛子独奏荣获专业B组演奏一等奖;我局胡斌同志在*市新农村婺剧票友大赛和*省新农村婺剧票友大赛中分别荣获金奖;在省纪委和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反腐倡廉书法比赛中,由我市选送的国画作品《花鸟》荣获二等奖、书法作品荣获优秀奖;一年来在各级刊物发表的论文4篇荣获国家级奖项,6篇荣获省级奖项。

六、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20*年我局紧紧围绕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扎实有效地开展文物保护基础工作。针对我市文物维修经费紧缺而抢救保护任务重的矛盾,我局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组织抢救维修包括国保单位诸葛春晖堂,省保单位西姜祠堂、下孟塘上族祠,市保单位永龄塔、严氏家庙、药皇庙、维则堂、上戴祠堂在内的10多处各级文保单位;根据要求投入30余万元委托专业资质单位编制了《芝堰村建筑群保护规划》,完成初稿后,召集有关部门召开了初步论证会,对该规划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目前已报省文物局进一步论证并报国家文物局审批;配合建设规划部门完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修建性详规的编制,以及永昌古街和虹霓山古村落二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规划的编制。

在做好各项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的同时,我局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启动开展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及时召开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动员大会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定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宣传工作方案,成立了普查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落实普查经费,购置普查设备,加强普查人员的文物普查专业培训,为下一步野外调查和信息数据登录工作作好准备,普查工作开展进度在*市名列前茅。积极争取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促进文物事业发展。在综合分析我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根据《*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申报诸葛?长乐村民居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预选项目,目前经省文物局专家组初步审核通过并制定了预选项目的实施方案,已得到文物专项经费的重点扶持。盼望已久的博物馆建设工作在20*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我局在深入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建设规划方案,市政府常务会讨论后确定了规划方案和项目建议书,并经发改部门审核立项,做好工程设计方案的招投标和基建经费落实等前期筹备工作,为下一步正式动工兴建打下坚实基础。

七、规范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推动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篇9

(一)群众文化异彩纷呈

全县文化工作者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把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作为第一工作目标,大力繁荣群众文化。一是繁荣文艺创作,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20__年共生产各类艺术作品221件,其中摄影97件,文学曲艺37件,美术46件,音乐、舞蹈43件。__渔鼓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于在渔鼓这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的杰出表现,我县被评为全国曲艺之乡。二是广泛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工程。我县群众文化活动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特别是在丰富全县人民文化生活的普及活动——欢乐广场月月演已成为我县群众文化的一项经典活动。今年的广场活动一共举办了7场,分别是:①元月1日举办的__县迎新年大型广场文艺晚会;②4月30日在人民广场举办的庆五一大众激情演唱会;③6月20日在体育广场举办“湖南省步步高升商业广场大型文艺晚会;④6月26日在体育广场举办禁毒宣传及有奖征文颁奖晚会;⑤6月30日在体育广场举办迎七一大型文艺晚会;⑥10月15日在人民广场举行万人就业招聘文艺演唱会;⑦11月22日在鼎山广场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晚会。县城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农村文化也不甘落后,为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各乡镇文化站以各种节假日为契机,利用自身文化阵地和艺术队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局里也精心组建送文化下乡演出团,在全县各乡镇开展巡回免费送文化活动,今年共下乡演出20场。三是加大投入,夯实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改善民生,维护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我局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重点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家书屋建设。目前,蒋家桥镇综合文化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另有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已全部完成;今年计划建设的74家农家书屋,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二)祁剧事业走向辉煌

在全国戏剧事业普遍滑波的大背景下,县祁剧团全体员工上下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一边抓演出,一边抓剧目创作,祁剧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年挖掘移植优秀剧目5台,

并组织创作《乞丐状元》参加全市专业剧团新剧巡回汇演,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剧团全年共演出239场,观众达20万人次,演出收入25.6万元,演出质量、收入、演出场次均列全市各专业剧团首位。

(三)电影市场进一步拓展

县电影公司创新举措,开辟影源,拓展生存空间。一是狠抓农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今年共放映电影10416场,观众人数达324万人次,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新丰电影队被评为全国先进放映单位,公司经理王平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二是采取影企联姻,上门服务,抓好红白喜事电影放映,共放映商业性电影400余场;三是积极引进外地剧团来院演出,接纳外地剧团近20个演出60余场。创造了14万余元收入。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经营,较好地改善了公司的生存环境。

(四)图书工作跃上新台阶

一是加大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积极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共投入72万余元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建设已基本完工。与此同时,投资近8万元对馆舍进行全面改造;二是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今年新办、续办借书证130个,接待读者5万人次,信息咨询550条,读者满意率达90%以上;三是大力推进文献资源建设。今年共收集了5种地方特色文献,5种音频资料,并上报文化共享工程省中心;四是积极参加全省少年儿童读书竞赛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获省级团体银奖1个,个人银奖5个,市级团体金奖1个,个人金奖5个,市十佳选手6人。

(五)文物工作健康发展

县文物所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文物库房通宵值班制度,确保馆藏文物安全。同时,对全县所有文保单位进行全面安全隐患大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实现了又一个文物安全年;完成了对县城至归阳高速公路连接线旁的几座东汉残墓的清理工作,共清理出10余件文物;征集了近三十件反映改革开放30年成果的代表性文物,丰富了馆藏文物种类。

(六)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我县文化市场工作贯彻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努力为全县人民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一年来,针对全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适时开展了“扫黄”、“打非”、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盗版教辅教材、印刷企业等集中行动或

专项整治工作,有力地打击了各类违规违法经营活动,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据统计,今年共组织“零点行动”25次,出动车辆105辆(次),出动人员11980人(次),受理群众举报8起;查处违规网吧167家次,行政立案80起,结案80起,查处违规电游16家,查处无证照书摊店5个,没收非法出版物1050册,收缴盗版光碟5400余张。二、存在的问题

过去的一年,我局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基层文化建设仍然薄弱,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文化市场的管理有待规范,市场的监管手段和能力有待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知名品牌不多;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比较严峻,执法工作有待加强。以上种种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三、20__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是抓好农村文化。要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股东风,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局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下决心抓出成效。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在20__年内完成5个文化站的建设工作,并在全县每个乡镇扶持一户热心文化的农户组建一个以上藏书规范上档次的农家书屋。

二是狠抓产业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应以“时不我待”“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文化部门的优惠政策,挖掘文化替力,发挥自有优势,加强对外联系,千方百计开辟创收门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弥补文化经费不足,盘活文化资产,提高经济效益。

篇10

一是推进基础民生工程建设。葵涌中学科技馆/艺术馆工程已完成设计及勘察招标,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大鹏华侨中学礼堂拆除重建工程已完成设计招标,正在完善相关用地手续3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及专家评审工作。二是实施环境提升工程。总投资5300万推进大鹏华侨中学环境提升工程、南澳中学文体馆工程、南澳中心小学综合馆工程等项目,大力提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总投资2447万实施葵涌、南澳医院环境提升工程,大力改善群众就医环境。三是完善公共事业设施设备。落实“大鹏新区教育发展专项资金”1100万,对我区公办学校急需的教室、功能场室电教平台设备进行更新、完善;投入资金4150万元完善医疗设施设备采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四是推进社康标准化建设,其中新鹏城、新大、水头3个二类社康中心改造已基本完工;建设2个“健康小屋”。五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已制定《大鹏教育信息化改造项目建议方案》,正申请立项;新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投资估算3000万元,已完成项目调研工作并形成报告,正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

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坚持“面向全员、突出名师、骨干”的培训原则,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各类培训2051人次,尤其是5月下旬组织21名中小学校长赴华东师大开展高级研修班培训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启动校长引进,完成南澳中学、葵涌中学副校长选配工作,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大力建设名师工作室。制定《大鹏新区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大鹏新区名师引进工作方案》和《大鹏新区“鹏程计划”名师评审工作方案》,已挂牌成立首个名师工作室,拟再引进3个名师工作室,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大力引进培育优质教育资源。出台《与福田区教育合作行动计划》,各项合作交流行动稳步推进;启动引进品牌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尝试引进北师大附属中学、深圳教科院等名校或知名教育机构;启动__安置区学校筹建工作,将其定位为新区高端化特色化学校。扎实开展教育服务。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评估检查,完成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计划,保障中考顺利进行,完成新区小一及初一新生招生报名初步审核,满足群众基本教育服务。

推进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动投资1888.16万元的大鹏新区社康中心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项目取得批复;推进社康中心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今年1-5月全区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服务新签约1380户,超去年全年签约数。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转型升级。继续深化市二院与新区妇保院及新区中医院之间的合作,推动引进王荣福团队,打造国内一流的肿瘤生物治疗基地,目前双方已达成合作意向。实施名医工程。制定出台《大鹏

新区名医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计划建设中医、康复、妇产科、儿科等名医工作室。顺利完成医院领导班子换届,着手准备空缺副院长、副所长选任方案,启动“名院长”引进,提升医疗卫生管理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顺利完成全区卫生监督资源整合以及公卫机构领导班子换届。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今年第一季度新区医疗卫生公众服务满意度居全市第一。推动文化惠民。开展文艺“四进”活动24场,文化大讲堂4场,放映公益电影159场,举办大鹏新区青少年合唱比赛、“迎春杯”乒乓球赛、“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之羽毛球比赛,承办了20__年深圳市第十届外来青工文体节书法大赛和趣味沙滩排球赛,满足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体需求。打造文体精品。成功举办首届大鹏新年马拉松赛,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开展“一街一品”文化精品创建,彰显新区文化特色。文化产业取得新突破。协助承办了第十届文博会大鹏新区分会场,在原玫瑰海岸分会场的基础上新增瓷爱谷分会场,分会场数量取得新突破,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两分会场实现签约金额达20亿。加强文物保护。推动实施大鹏所城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大鹏古城博物馆文物库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区属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摸底调查工作,对辖区内98处不可移动文物单位开展巡查。

重点开展数据清理清查、流动人口专项行动、优生健康惠民工程、打击“两非”等工作,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邀请隆回县人口计生局到新区开展的区域协作活动。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与下属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确保公共事业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扎实开展卫生监督、文体市场执法,切实提高行业监管水平。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提高,有效防控手足口病、H7N9禽流感等疫情,新区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七)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率先召开动员会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并成立4个指导组,对局机关各科室及直属单位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督导。深入开展“四学”和“民生体验日”活动,深入基层听取意见。截至目前,局机关开展集中学习16次,局领导到联系点开展调研活动50次,开展“民生体验日”活动8次,召开座谈会15场,收集意见建议共106条,梳理汇总成86条形成局机关、教育系统、卫生系统三本问题综合台帐。在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还创新学习形式,积极探索有特色、有亮点的“自选动作”,尤其是建立了局领导与业务科室挂钩联系直属单位、办事处对口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定期听取意见建议,并制定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目前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查摆问题阶段,组织撰写领导班子及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开展专题“会诊”,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做好准备。

加快15个已完工项目验收结算工作;加快推进葵涌中学科技馆等重点项目,争取年底前动工;推进竞争性分配资金项目的开展工作。

按照“管、办、评分离”和“以事定费”原则,推进__安置区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启动名师、名校长引进、培养和“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争取在年内引进培养1至2名名校长、10至15名名师,建设3至5个“名师工作室”;与北师大、华中师大等师范院校合作,建立教育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稳步开展“百校扶百校”行动,深入推进与福田区合作计划,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大力推进“一校一品”示范项目建设,20__年争取1至2个学校申报特色学校创建资格;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

(三)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推动社康标准化建设,提升社康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实施名医工程,建设若干个名医工作室,引进培养一批医疗卫生人才;推动医院升级,深化新区妇幼保健院与市妇幼保健院、新区中医院与市中医院的合作;推进市二院及王荣福教授团队的合作;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健康教育中心软硬件建设,建立健全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继续深入开展文艺“四进”、文化讲堂、放映公益电影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推进“一街一品”创建,举办第八届“中国杯”帆船赛、第三届“大鹏杯”帆船赛以及文化周等文体精品赛事,筹备2015年大鹏新年马拉松赛,提升新区文化影响力。继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认真查摆问题,组织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制定整改方案,推动查摆问题整改落实,健全制度规定,推动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

三、大力推进新区“一号”重点工作——大鹏所城整体保护二期工程建设

为大力推进新区“一号政令”工程大鹏所城整体保护二期工程建设,我局专门抽调人员成立大鹏所城整体保护二期工程工作组,列为公共事业局一号工作任务。经过努力,促使二期工程如期开工。目前已开展赖恩爵振威将军第整体修缮(一类重点文物本体)和城内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二类、三类历史建筑)。目前已开展对赖恩爵将军第修缮及严氏大屋等41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按进度完成计划,总共完成投资额2000万元,完成年总工程量的25%。同时,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意见编制了《大鹏所城整体保护项目二期工程市政及环境整治说明与评估报告》,经省文物专家论证通过后已按程序上报。

一是因新区颁布的《工程变更管理办法》要求对工程量变更实行分类别先审批后实施,而二期工程属于文物保护工程,有其特殊性和不可预见性,无法按新区办法先审批后实施。二是因统租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与不确定因素及统租经费等问题,目前仍有部分拟修缮对象无法实行统租,严重影响施工计划与进度。

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尽快取得国家文物局对市证及环境整治工程的

行政审批;开展统租工作为市政及环境整治的开工创造条件;组织实施市政及环境整治工程;尽快对不能修缮的文物建筑进行等量置换,并开展设计工作并施工。 四、深化改革,提升公共事业服务水平

为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推动富民强区,根据《大鹏新区20__年改革计划》,我局主要牵头负责创新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及探索__安置区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两项改革计划,目前均正有序推进。

1.进展情况。已选择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作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院长负责制的试点单位,目前正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薪酬体系进行调研,配合推动薪酬体系、人事制度的改革。全部公立医院已经实施药品“零加成”措施。进一步完善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已上报工作方案。

2.存在问题。目前我区仍未建立相关财政补助机制,导致公立医院实施医药改革引起的政策性亏损至今无法得到财政补助,加重医院的运营负担。人事制度、薪酬体系的改革主要在人事主管部门,且相关工作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目前进展不大。

篇11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文将以钦州为例,浅谈一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含义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二、钦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截止至2014年12月,钦州市文化系统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实施市委、市政府 “五大方略”、 “十大工程”的工作要求,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等建设,文化凝聚力、民生服务力、经济推动力和对外影响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总体来说,钦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惠民工程惠及万民

组织各类文艺团体开展“和谐之声” 千场文艺演出进农村每年均1000多场、在钦州湾广场开展“广场大家乐”每年均不少于50场、开展“三下乡”活动、扶持基层文艺队、开展文艺骨干培训、为乡镇文化站配备了电脑、图书等等多种类型的文化惠民活动,受益群众数以百万计。同时,整合农家书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钦州市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县区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群众反响良好。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每年组织举办元旦新春系列文化活动、“文化年货带回家”送书下乡活动、新春庙会以及民俗文化大巡游活动、元宵灯会、“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世界读书日”活动、国庆文艺晚会、群众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欢乐田园”农村文艺汇演等“群众当主角”的系列文艺演出活动。活动丰富多彩,群众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社会效益好。特别是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不同人群,精心策划了丰富多样的节目,不断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活跃了钦州市的文化气氛,又宣传了钦州文化,弘扬了主旋律,提升了钦州形象。

(三)围绕中心开展文化宣传传播正能量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美丽钦州,清洁乡村”、卫生、计生、防艾等各种文化、政策宣传活动。2013年仅“美丽钦州(灵山、浦北、钦南、钦北),清洁乡村”宣传活动专场演出即举办300多场、“防艾”宣传仅市直文艺团体就组织演出90多场;2014年在钦州湾广场“大家乐”舞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06场,完成“和谐之声”文艺演出进农村78场。这些文化活动不仅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还宣传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播正能量,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鼓劲加温。

(四)文化产业培育工作有新成效

编制了《钦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规划(2013-2015)》。重点扶持坭兴陶产业为钦州市支柱性文化产业,组织坭兴陶企业参加各类文化活动,扩大钦州市坭兴陶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申报浦北县、钦南区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县;选拨公布了13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进行重点指导、扶持。

(五)注重打造文化品牌,不断扩大影响力

在开展文化活动中,注重品牌打造。钦州市逐渐形成了具有钦州市特色的“广场大家乐”、“和谐之声”、“欢乐田园”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钦州市群众文化艺术节”等节庆文化品牌。成功举办了2014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广西钦州)暨第六届“魅力北部湾”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了文化部、中央文明办、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文化厅充分肯定以及参与活动的湖南省文化厅、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领导的高度赞扬。通过精心组织策划品牌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质量,为群众打造了免费文化大餐,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还提高了基层文艺队伍素质。各级媒体聚焦关注,群众反响良好,社会影响力较大。

(六)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深度推进

成功申报灵山大芦村古建筑群和浦北越州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组织申报了13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刘永福旧居第三期、黄明堂墓及旧居维修工作。举办刘冯旧居摄影大赛,扩大钦州和刘冯旧居知名度。拟写了《钦州市旧城保护管理办法》。推荐申报钦州跳岭头、烟墩大鼓等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七)创新管理方法,加大力度,基层文化资源有效整合

为充分发挥基层文化设施功能作用,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加大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优化整合的工作力度,建成10个镇(村)数字图书分馆示范点,建成钦州湾广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继续完善和推进钦州市全民阅读“一卡通”。

(八)突出本土抓特色,文艺创作成果突出

坚持“突出本土抓特色抓原创”方针,围绕钦州民俗文化、海洋文化、刘冯文化以及坭兴陶文化等本土资源,创作了一系列优秀节目。原创歌曲《月亮湾》荣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歌曲奖,至今,广西仅有5首歌曲获此大奖,这是钦州音乐人有史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是广西的荣誉。注重文化旅游结合,创编了《神话三娘》、《三娘湾歌舞》以及刘冯题材、坭兴陶题材等一批文艺节目,并在三娘湾旅游景区演出。通过参加各类比赛、参加旅游景点演出等,拓展了群众文化服务范畴,同时也提高了文艺工作者创作能力及综合素质。

(九)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07年,利用国家和自治区补助资金276.2万元,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钦州市级分中心并投入使用;2008年至2009年,各级投入258万元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灵山县级分中心、浦北县级分中心和钦北县级分中心。目前,累计利用中央和自治区下拨的285万元资金为钦州市57个乡镇文化站各配套5万元的信息资源共享设备;累计利用中央和自治区下拨的811.6万元资金为为979个行政村各购置了电脑、投影仪等信息资源共享设备,开通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钦州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建成。

三、钦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总量严重不足

钦州市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起点偏低,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要求相比,与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全市公共文化机构不够健全,市里只有老旧的图书馆、群艺馆,没有青少年活动中心,没有文化宫、博物馆、科技馆、剧场等公共文化设施;钦南、钦北两个区尚未建文化馆、图书馆和区级影剧院。一些乡镇还未建综合文化站,一些行政村未建文化室,大多数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依然贫乏,无法适应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要求,无法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二)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水平不高,功能较弱

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国家下达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各县区文化部门非常积极争取,但建好公共文化场馆后,没人管理,即使有人管理,管理水平也不高,加上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乡镇的综合文化站由于站长不懂业务,综合文化站的作用根本无法正常发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好后,只有卫生室、计生室正常开展工作,其他功能基本上闲置不用。

(三)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虽然钦州市文化事业经费总量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没有随着财力增长而增长,基层文化单位业务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障。虽然自治区下拨部分资金用于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但是钦州市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仍然偏低,基层文化部门申请开展文化活动的经费,基本上得不到财政部门的批准,以国家给有免费开放经费为由不予批拨。

(四)文艺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文化系统干部队伍人员年龄、专业结构不大合理,高级文化人才的引进及培养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等等。当前钦州市直属艺术单位现有艺术类专业技术人员180余人,他们在钦州市艺术事业建设中发挥着领头人的作用,但是与外地同类城市相比较,艺术领军人物还是很缺乏的。脍炙人口的《湾湾歌》、《中国梦》等唱红广西,传遍全国,但其词曲作者都不是钦州人。尽管近年来也出了一些新人,但充其量也是在广西区内有些影响,在全国还排不上位置,这与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是不相适应的。

四、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若干对策

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因此,根据对钦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思考,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探索和努力。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重要职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因此,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在政府行为的到位和责任的落实。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要把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产业来规划和引导,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培育文化产业技术,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积极鼓励各类经济成分尤其是民营经济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二)加大对文化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和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需要,切实保证宣传文化经费投入逐年增长。要进一步加大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将基层文化活动的经费纳入县级以上财政预算,确保活动经费年初划拨到位,真正解决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后顾之忧,确保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

(三)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在队伍方面,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政策,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兼职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在立法方面,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使用保障法》等立法步伐,争取早日形成比较健全的公共文化法律法规体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