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公共关系学的重要性

公共关系学的重要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09 17:31: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共关系学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公共关系学的重要性

篇1

因为建筑物施工周期长,外部环境对施工质量影响大,施工技术学科交织多,所以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种科学管理技能,例如:掌握勘察设计、建筑经济、工程质量、安全技术等各种的专业知识,只有掌握各种不同学科的知识,方可把握好科学的管理这一重要工作。另外,施工成本又是每个施工项目必须注重的重要环节,准确估算每个施工项目建材消耗量是降低项目成本、提高建筑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建筑行业是耗能大户,只有做到节能降耗才能为国家建设社会节约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依据现行的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准确地估算出工程项目从设计到完成期间所需用全部费用,包括基础投资、前期各种费用、管理费及其它各种费用等,才能控制计划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虽然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建筑工程项目科学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比较先进,但因为施工设备和人员管理的方式不同,照搬照用也是行不通,而对入世以来建筑企业在国际上面临机遇与挑战,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如何推进建筑企业的发展,建筑企业又如何改进自身不足与缺陷,向更高的科学管理水平迈进,以优质的成本控制来迎接外部竞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建筑工程项目科学管理及其实施

建筑工程项目科学管理要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工程项目和建筑产品质量,对一切与建筑产品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是实现工程项目质量和管理控制的有力手段。其特点是针对小同企业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及工作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把组织管理、数据统计方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综合运用,建立适用和完善的质量工作体系,对每个生产环节加以管理,做到全面运行控制。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质量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受益为目的,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科学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要按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要素加以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这个过程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来进行,概括起来就是:“一个过程、四个阶段”。

1、一个过程:一个过程是指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科学管理做得如何,要看是否建立起现代科学管理制度,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实行标准化、是否实施有序的动态管理、是否职责分明和健全了各种管理机制。

2、四个阶段: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建筑工程项目科学管理基本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计划阶段,也称P阶段,主要是在调查问题的基础上制定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制定目标、方针、实施过程、管理项目和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法。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都要在计划中予以明确,一般应有具体的数量化指标和可操作的措施。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也称D 阶段,主要是按照制定的计划去实施,落实计划中的各项措施。第三阶段:检查阶段,也称C阶段,就是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肯定成功经验,对执行计划的结果进行检测和评定。第四阶段:处理阶段,也称A阶段,就是把实施、检查之后找出的问题进行处理,正确的要加以肯定,总结成文,纳入企业的标准体系中,形成制度、标准,保持下去,这样反复下去就会使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

二、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

在完善主体工程和竣工工程的验收条件的审查程序中,不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不得进行主体和竣工验收。加大对工程项目开工前生产条件的审查力度,经审查符合要求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否则不予办理手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管理。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管理、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技术系统。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管理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工程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和较高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这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

(3)经济系统。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

三、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这里进行专门分析和探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是指建筑工程项目从设计到完成期间所需用全部费用之和,包括基础投资、前期各种费用、项目建设中的贷款利息、管理费及其它各种费用等,具体内容如下:工程项目决策成本、招标费用、勘察设计成本、工程项目施工成本。项目的施工成本是项目总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项目总成本中,施工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90%以上。因此,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在这种意义上讲实际上是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一般应遵循以下六项原则:

1、目标管理原则。成本管理是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以目标成本为依据,对工程项目的各项成本开支进行严格的控制、监督和指导,力求做到以最少的成本开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可控性原则。可控成本是指能列入管理范围的费用。也就是说,各职能部门能够对其管理对象发生哪些耗费有权加以限制和调整的,应视为可控成本;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划分是相对的,要依管理主体所处的管理层次、管理权限和控制的范围等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一项成本是否可控必须根据管理主体的具体条件来确定。

3、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原则。开源和节流双管齐下,即采取积极控制方法,引进先进技术,抓好项目开工前的成本管理,同企业内部挖潜节流相结合,才能把损失和浪费消灭在项目开工前,有效地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

4、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管理权限对可控成本进行控制,并承担控制结果的经济责任。

综上分析,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科学管理,才能控制项目成本,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并代表着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J6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38-01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我国的钢琴教育发展也愈来愈成熟,学习钢琴的人数也愈来愈多。而我们不得不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钢琴学习者的基本功并不扎实,由于在教学上和学习上出现了急功近利,忽视基本功练习和积累,盲目追求高难度曲目的学习和弹奏。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音乐专业院校或音乐学专业的学习中,也存在于钢琴的业余学习中。这给其后续的钢琴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一、我国目前的钢琴教育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意识在逐渐的发生改变,加上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孩子的全方面发展,希望孩子在学好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能够接受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训。作为“乐器之王”,钢琴学习自然而然成为每个家长关注的重点,“钢琴热”现象也由此形成。当然,这一现象的出现,确实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当前的钢琴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很多家长都将孩子钢琴学习的目的定位于“考级”、“升学”等,忽视了音乐学习的目的,更别说音乐的审美功能。而部分钢琴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让学生弹奏一些超出其实际水平的曲子,在这些错误思想的趋势下,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承受着过多的压力,对钢琴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同时急功近利的思想也使得学生的钢琴基本功不够牢固。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弹奏不少的曲目,但是有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弹奏地音乐十分的空洞、过于机械。总之,我国目前的钢琴教育工作并不完善,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钢琴水平,就必须从基础抓起,使学生打好基本功,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工作。

二、钢琴基本功练习的重要性

钢琴基本功的扎实与否,对于学生后续钢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个家长及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出发,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对钢琴的基本功练习进行深人阐述:基本手指练习、识谱能力培养、音乐听觉的训练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一)基本手指练习

所谓基本手指练习,就是指手指技能的训练。作为弹奏钢琴的最直接、最敏感的部位,十指的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每只手的五个指头能够得到均衡而全面的发展,是个人能够演奏好各个音乐作品的关键所在。同时,由于不同的钢琴作品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及技术要求等,需要弹奏者具有较好的音阶、琶音技术和和弦技术等。这些都要求弹奏者的手指能够足够灵活,协调性也能更好。而进行手指训练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每个指头都能够独立、均衡、清晰地弹奏曲子。练习者必须努力、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够具有良好的练习效果。另外,要想提高练习效果,练习者必须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慢速练习,正确掌握指法,体会穿、跨指等动作的要领,而后才能加速弹奏。之后,还要进行反复地快慢结合的练习,从而使得指法更为纯熟。总之,手指练习是钢琴练习的基石,必须重视。

(二)识谱能力培养

识谱能力就是指学习者能够看懂乐谱,这也是弹奏着能够弹奏乐曲的基础能力。识谱能力的高低是制约弹奏者能否弹奏一首好的乐曲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习者的识谱能力较低,就很难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识谱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需要学习者能够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只有能看懂各个曲目的谱子,学习者才能通过手指弹奏出来,形成美妙的钢琴曲。

(三)音乐听觉的训练

钢琴曲弹奏的好不好,需要通过听觉来感受和评判。同时,良好的听觉与鉴赏能力也是钢琴学习者所必须具有的能力之一。如果不重视音乐听觉的训练,只是过分只求钢琴技术的提高或者单纯地模范演奏,是很难达到学习目的的。为了提高音乐听觉训练的效果,学生必须在清晰的思维之下,按照音乐进行的规律,将那些无意识的、混乱的听觉调整为清晰的、目的性较强的听觉。当然,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音乐听觉训练并不是单纯地听音乐的高低,也不仅仅指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去感受。加强音乐听觉训练,使得学习者能够学会用耳朵去分析作品,体会钢琴曲的美观,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钢琴弹奏能力与欣赏能力。

(四)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钢琴演奏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钢琴演奏技巧,还要能够根据不同的作品,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感染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就要求各个演奏者要深人研究不同作品的风格,体会其内涵,从而设计出不同的触键方法,从而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乐曲的艺术情感。

(五)对钢琴学习者学习品格的影响

钢琴基本功的重视,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尤其是业余钢琴的学习(琴童及其家长)而言,就更要向其引导和灌输,纠正钢琴学习风气太过于浮躁的心态。在钢琴演奏中,强调基本功练习的重要性,并通过平时的练习中的言传身教体现出来,基本功训练长期地、不间断地、系统、有针对性地练习,并能和日常曲目的学习相结合。这样的练习内容能不孤立,彼此之间能有联系,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不至于太过于枯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能很直观地感受到,基本功练习在帮助解决演奏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定了学生坚持不懈练习基本功的决心和信心。还应看到,扎实的基本功练习不仅能使学生在演奏能力上受益,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不浮躁、不浮夸、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精神品质,能吃苦耐劳和实事求是的学习品格。培养这样的学习态度,可以在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端正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在任何学习上不投机取巧,能脚踏实地、潜心认真学习的学习态度,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通过自己的辛勤学习,积累扎实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从而达成学习的理想和愿望。

总之,钢琴的教育及学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学好钢琴,学习者必须要加强基本功练习和听觉能力的训练,能够看懂乐谱,并能够体会乐曲的音乐表现力。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家长及教师必须明确钢琴学习的根本目的,从而帮助学生学好钢琴。学习钢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其多方面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孩子都必须学习钢琴。笔者建议,我们不能强迫那些没有钢琴学习兴趣的学生去被动地学习钢琴,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教育是民族进步的基石,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国家不断发展前进的重要动力。相信未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钢琴教育一定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龚明珠,丁宁.基本练习对提高钢琴弹奏技术的意义[J].艺术教育,2015,05.

篇3

二、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实现大学生与图书馆的双赢模式

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工作,让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之中,一方面缓解了经济压力、提升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缓解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短缺的矛盾,密切了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架起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实现了大学生与图书馆互利双赢的工作模式。

(一)勤工助学创造大学生与图书馆双赢模式之一

1、图书馆勤工助学有助于拓宽知识面,树立大学生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从平凡的劳动里体会生活的繁琐与艰辛,在体力和心理上得到多重锻炼,培养坚韧的意志力和能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管理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图书上架的过程中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自己专业以外的书籍,增加了阅读机会;在图书馆工作过的学生查找资料非常快捷、轻车熟路,一定程度上为自己的学习带来更多方便;学生在成长,能力在提高,从当初与陌生人说话会脸红,到能够协助管理员正确的解答读者提问;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图书馆管理既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还增长了管理才干,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的过程中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2、图书馆勤工助学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经济困难,重塑自信。特殊的家庭环境或沉重的经济负担是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包袱,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忧郁等心理问题。勤工助学作为一项有偿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更有助于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利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改善生存环境,克服心理难题,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图书馆勤工助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就业能力。大学生毕业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将遭遇更多的竞争威胁,更容易受到冲击。对于准备跨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上更显岌岌可危。图书馆勤工助学可提供全方位、多类型的实战演练,在积累经验的同时针对自己的不足逐渐弥补自身欠缺的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努力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参加勤工助学积累工作经验,将所学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充分联系起来,提升沟通交流的能力,及早拥有一块强有力的就业敲门砖。

(二)勤工助学创造大学生与图书馆双赢模式之二

1、图书馆勤工助学能有效缓解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短缺的矛盾,加快运转速度,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犹如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给工作带来了活力,促使图书馆利用外部的力量来促进自身的管理。可以让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服务相对应的学科,较好地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缓解图书馆专业人才方面的匮乏。因此,我们不但要大力倡导运用好这份资源,并且有义务将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管理得更好。图书馆必须冲破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束缚,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用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解决新形势下出现新问题,了解和掌握图书馆前沿知识、动态,善于处理和解决在管理和服务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有创造性地工作。

2、图书馆勤工助学能起到有效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亲密接触,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近距离的沟通,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相互和谐的良好氛围。学生们对图书馆的意见或建议可及时反馈,图书馆在收到真实的信息后即时整改或作适当的调整,回避了学生与图书馆的对立情绪。反之,图书馆对学生的要求或书刊的利用等情况也能及时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提醒同学爱护书籍、维护图书馆良好学习氛围方面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因为同学之间的交流往往更具有说服力。亲身体会到读者工作的酸甜苦辣就会更加理解和支持图书馆管理员难处,积极主动配合管理。他们将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密切联系起来,起到了双向沟通的作用。

3、图书馆勤工助学能有效起到宣传监督和推荐图书的作用。大学生参与到图书馆工作,相当于编织了一个联系各学科、各层次、各年级之间纵横交错的庞大网络,覆盖范围广布全校,有效利用对宣传监督、推荐图书、推进学生借阅率、到馆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注重工作作风、道德修养在勤工助学学生中的深刻影响力。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有利于接受直接或潜移默化的教育和鼓舞。当角色由读者转换为图书馆管理员的时候,看待和处理事情的角度就会有所改变,这时他们既是读者,又是图书馆管理员。最直观的现象莫过于曾在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绝不会在阅览室大声喧哗。因为他们知道那样会破坏图书馆安静的学习氛围,且会跟朋友或同学宣传到这一点。当新书上架,新数据库开放使用时也会在第一时间起到好的宣传效应,增进了学生与图书馆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反馈的读者信息,也让图书馆获得了珍贵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三、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中值得重视的两个问题

篇4

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不仅使得当代教育局势紧张,才使得我国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由此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让高校学生喘不过气,学生的扭曲心理更是让高校内犯罪事件层出不穷,可见,强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早已刻不容缓。为了帮助高校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朝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辅导员的作用不容忽视。

1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

当今时期,社会变更日新月异,虽然高校学生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丰富,但其心理上却得不到相对应的发展,容易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高校中的“以人为本”理念主要强调在不破坏学生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和关爱学生,并且这一理念需要深入贯彻到每一位教育者中。对于辅导员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至关重要的M成部分之一,需要其在育人过程中秉着“以人为本”原则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对学生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疏导,如此一来,便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1.2有利于辅导员各类角色的转换

在高校内,与学生交往最频繁、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人物便是辅导员,故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辅导员来完成。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承担了三类角色,分别是服务者、传播者以及管理者,其中服务者指的是辅导员需要为学生在校园内可能遇到的成长性的问题服务;传播者指的是辅导员在教授《形势与政策》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重要的时事新闻;管理者指的是辅导员既要处理好日常事务性工作,又要对班级进行综合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众所周知,评判现代化人才的标准早已不是仅凭智慧即可,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无论扮演服务者、传播者以及管理者中的那一项角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应当是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辅导员只有通过三类角色的不停转换,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全方位地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3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交融的方式,此方式不但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方式,还能够提高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把握。辅导员在对高校学生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其认知特征、思维特征、情感特征与行为特征,并且对其心理承受能力、情感生活经历及人际关系处理做出大致的了解,在这种前提下,辅导员便能够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以最佳的方式进行干预和疏导,帮助学生正视并改正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在促进其智力发育的同时促进其身心发展,并最终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2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强化自身心理健康理论知识

强化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是提升心理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辅导员应当自主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在充分掌握管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扩充自身心理学专业知识储备,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2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为了让学生敞开心扉,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应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最短的时间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选拔并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让其代替自身去与同学深入沟通,对于有心理疑惑的学生,及时采取科学的方式疏导。

2.3积极开展心理教育主题班会

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积极开展心理教育主题班会也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班会上,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提出各自的心理困惑,通过班级成员共同解答彻底消除此类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心理问题远离当代高校学生,我国各高校辅导员应当充分意识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强化自身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提高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度并积极开展心理教育主题班会以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红,庄蕾.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2(08):109-110.

[2]饶玲,吕罗伊莎.浅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4(11):139-140.

篇5

关键词:教务秘书;存在问题;实现自我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31-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各大高校都加大了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力度,在教学管理中教务秘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教务秘书队伍也在向着年轻化以及现代化发展,该转变使得教务秘书的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本文对新时期高校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现状及重要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帮助教务秘书更好的在教学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高校教务秘书的工作要求

1.及时准确的传达指令。在高校中经常会由学校领导或者是教务处出具一些有关规章制度、规定、通知等方面的文件,这些文件就需要由教务秘书下发给下级各个部门、教师以及学生,从而保证全校所有的师生都能够及时了解到学校领导最新的指令,使所有的教学工作都能够有序、顺利的进行。尤其是与学生以及教学任务相关的通知必须在第一时间就让学生了解,比如:学生选课通知、教学检查通知等。

2.客观公平的汇报情况。在高校中由于学校教研工作者以及学校领导都工作繁忙,所以教师、学生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务秘书就要在双方之间充当一个桥梁,不仅要将上级领导的指令下达给教师和学生,还应该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反馈给学校领导。比如:学生和教师对学校通知或规定的疑问,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意见等,教务秘书需要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再将整理的内容上报给学校的相关领导,以引起学校领导对问题的重视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和对策。

3.有效协助配合上级领导的工作。在高校每个学期的开始,教务秘书都需要协助校领导对教师的备课工作进行检查,而在学期中旬则还需要协助领导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查,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1]在这些协助工作中虽然起主导地位的是学校领导,但是教务秘书却是所有工作的执行者,代表着领导的意愿,所以每项协调工作必须做到位才能够真正帮助领导对学校进行管理,使得教学过程能够有序进行。

(二)高校教务秘书的重要性

1.高校教务秘书是教务管理中的桥梁。教务秘书在高校教务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首先,学校教务秘书需要向学生和教师传达学校领导以及教务处所下达的规定以及各种通知,还要将学生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反馈给学校领导,以保障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成为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之间的沟通桥梁;其次,教务秘书在学校的考试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不仅要协助领导做好学生考试的检查和准备工作,还要对每个学期的试卷进行整理以及留档工作;再次,负责对教学课程以及教室的安排;最后,教务秘书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当学生与教师之间出现意见或者矛盾时,教务秘书需要从中进行调解。

2.高校教务秘书是教学管理过程的执行者。高校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校不可缺少的岗位之一,不仅要对学校事物进行管理,而且还需要对学生以及教师进行服务,是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执行者。[2]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及时向上级部门上交与教学相关的文件和记录;第二,协助教务部门领导对各种教务教学相关文件进行起草;第三,负责安排新学期各科的课程安排以及考试安排;第四,负责对各种教学资料以及历年试卷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第五,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录入;第六,为教师收集教学管理信息以及为学生组织考务工作等。正是由于教务秘书在工作中进行彻底贯彻执行学校教务管理中的各项活动,才能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影响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1.教务秘书工作缺乏相关激励措施,职责不分。在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务秘书工作比较繁琐,并且会出现分配不均匀、不明确的现象。出现了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教学管理中没有对教务秘书进行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如果教务秘书的工作比较多但是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激励,相反少做了工作也没有得到一定的批评,这样的话慢慢就会形成非常懒惰的局面,并且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教学工作顺利的开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很多人员的办事效率,会阻碍教务秘书发挥最大的作用。

2.教务秘书缺乏深度学习的机会。教务秘书是处在教学管理第一线的高校管理人员,其能力必须要能够满足教师以及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务秘书要学会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在结合学校实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式进行改革。目前,很多高校虽然有面向教师的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是这些机会都是提供给中级以上的领导或者是资历比较高的教师,资历浅的教师几乎不可能有继续深造的机会。而教务秘书大多是青年人,在高校中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就会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没有新的管理理念,每年都只会延续旧的工作思路,不仅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出现漏洞,而且教务秘书的个人水平也无法获得很大提高。

3.教务秘书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不够。高校在对教务秘书进行选拔时并不够重视,很多教务秘书的专业都不对口,有的教务秘书甚至对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不够理解,仅仅是将领导的指令下达给教师或者学生,但在后续的监督、z查等方面却没有起到作用,更不用说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全面的服务。

三、发挥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重要作用的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1.建立岗位职责制度,明确分工。现在很多高校将教务秘书工作和办公室人员的工作混在一起。其实,教务秘书工作是在教学管理中比较基础性的工作,能够保障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整理出学校师生对教学存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能够为领导提供管理决策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对于教务秘书工作只有做到明确分工,才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最大程度减少矛盾的发生,同时为学校的工作绩效提供一定的依据。

2.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和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在高校的教务秘书工作中,对于表现突出的人员可以适当的给予补贴,需要表扬或者给予物质奖励;对于日常工作中表现差,甚至影响到了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需要作出相应的惩罚条例,同时严格执行所制定的制度,才能够让教学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另外,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保障教务秘书能够安心的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出激励作用,使教务秘书保持良好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于优秀的教学管理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二)高校要为教务秘书提供培训的机会

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高校可以组织教务秘书对管理以及教学软件使用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也可以组织教务秘书到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高校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社会上聘请有名的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等,这些方式都能够让教务秘书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另外,高校如果有出国深造的机会不应该将名额都给了资历比较老的教师,也需要给表现优秀的教务秘书一定的深造机会,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在深造结束后能够将所学内容用在高校教学管理上,从而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三)教务秘书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

教务秘书在高校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必须要具有多个方面的技能和知识。首先,教务秘书在完成自身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应该自觉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其次,教务秘书在实践工作中要不断探索教学管理的新方法,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最后,教学管理工作也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教务秘书需要不断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以保证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而教务秘书也能够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篇6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情况。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但因缺乏统一规范的技能培训管理条例,高职院校技能培训工作就呈现出管理混乱的局面、各教学系部自由组织,鉴定科目繁多,收费标准不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作用的正常发挥。为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管理工作的现状、培训规范管理的作用、培训规范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1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管理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管理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各教学系部随意组织

由于各教学系部的要求不同、人才培养方案等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技能培训工作就难以进行统筹规范的管理。各教学系部存在自由组织的现象。这就使得很多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技能培训活动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通常是跟着市场走,市场上需要什么人才学院就专门培训此方面的人才,没有计划和前瞻性,没有很好的预测市场未来的变化,导致了学生所获得的技能只能够满足当前市场需要,难以适应市场今后的发展的需要。

1.2培训工作管理混乱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忽视了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的管理,没有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有效的措施对培训工作加以监督,基本是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使得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工作相当的混乱,为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1.3培训科目繁多

盲目的的进行培训,可能对学生的各项技能有促进作用,但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技能培训时,都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培训计划,所培训的科目也没有经过认真仔细的考虑,其中有很多都是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很少会用到的,同时培训的科目也相当的众多,没有能够形成一套有机的、完整的体系。

2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管理的作用

2.1合理的组织技能培训科目

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有助于合理的组织学生的培训科目,同时合理的培训科目管理需要良好的规划组织,需要对人才市场当前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变化进行调研,进而能够对培训科目进行合理的规划组织,不仅仅让学生能够胜任当前的市场需求,还能够让学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就业优势。同时对一些培训科目进行整合,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并取缔一些不必要的培训科目。

2.2增加学生未来就业的自信心

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规范的管理,能够让培训科目更加的合理,让学生们能够更有信心面向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和杂乱无章的技能培训相比,对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让学生们接受更加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学院对他们实践技能提高的关心,进而能够让学生从心理上增强就业的信心。

3规范管理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措施

3.1引入竞争机制

引入竞争体制,对一些不合理的培训科目进行淘汰,让技能培训工作的结构更加的合理。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面较广,进行管理时难度较大,并且也难以取得一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存在培训科目众多的情况。引入竞争机制与激励措施,成立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管理部门,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教育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对在技能培训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研室和个人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够促使技能培训工作的发展更加的合理。

3.2采取多种技能培训方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和技术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因为社会上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的技能要求各不相同,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管理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培训与管理体系,让培技能训工作既能够灵活多样,又能够规范有序。要主动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对技能培训活动进行灵活的设置,做好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突出技能训练。同时必须要确定技能培训目标的针对性,鼓励并支持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这样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发展与学校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3.3统一管理学生的技能培训

学院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统一管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技能考评机制,对各教学系部随意开展培训工作的现象进行清理,并加以杜绝,违者按相关规定处理。同时必须对各系部的培训工作进行协调,加强各系部之间的合作,这样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构建合理的审核制度,对新增加的培训科目进行严格的审核,防止出现随意组织培训科目现象的发生。

总之,就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存在的现状,必须要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技能培训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院才能培养出长时间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活动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更多企业的重视。但在现实的营销活动中,公共关系经常是在企业遇到经营危机时才被人注意,而被注意的公共关系活动却经常成为不成功的公共关系活动。为了改善公共关系工作,需要在大学专业教育中相应加强和改进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活动。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典型专业课程,公共关系学具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地位相当的重要特点。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离不开理论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教材、讲授等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为学生未来进行公关活动提供较踏实的理论基础。在现阶段,公共关系理论还不成熟、公共关系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讲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公共关系教学活动中非常有必要给予实践教学以足够的地位与空间,以便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完善公共关系理论,同时能够提高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公共关系学的实践教学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法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一般意义的案例,是指对某一特定对象、事件或活动的客观描述或真实记录。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活动,即是案例教学或案例教学法。严格意义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案例训练法,即运用案例对学生、学习者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教学方法。王续琨指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公共关系学同其他各门管理类学科一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为塑造本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而开展各项公共关系活动,关键在于综合、灵活地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这种能力只能来自于在学习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性训练。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既是提高公共关系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公共关系学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2]。

1.1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再认识

对于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案例教学、实验、实习等。案例教学目前是各种实践教学模式中性价比最好的一种。在很多学校中,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都采取了案例教学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案例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尹佳、厉敏萍认为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观念落后;缺乏案例教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3]。而孟宪琴认为目前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公共关系案例数量不够多,较陈旧;公共关系案例内容缺乏针对性;案例讲授中的教学效果不佳[4]。我们认为,目前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在教师以各种方式提高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可以从如何进行创新、如何更好进行案例编写与选择、如何运用案例素材进行基本理论的归纳与提升、如何均衡案例分析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1.2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探索

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公共关系实践教学的一个自然选择,在公共关系案例教学实务活动中针对以前案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将案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与公共关系理论进行关联,具体也就是既有案例分析内容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关联,又有学生分组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活动实际塑造自身组织形象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的关联;对案例分组进行细微优化与调整;对案例指导与评价进行优化与调整。2011年6月,在多年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我们所任教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及改革方式的基本看法。调查活动实际发放问卷44份,收回问卷43份,有效问卷43份。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总体情况的看法方面:有60.5%的学生认为从理论上讲案例教学对“公共关系学”整体教学重要。有83.7%的学生认为实际上案例教学时间相对于理论教学所占比例(约为1:1)正常(一般)。有81.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所看到的案例质量很高。有67.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很好。有90.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或尚可(一般)。有97.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很好或尚可(一般)。

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主导讲评案例的看法方面:有79.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数量正常(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选择恰当。有53.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采用软件播放案例恰当。有69.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的内容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未让学生参与讨论恰当或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所讲评案例自身未包含问题恰当或正常(一般)。

在对关于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学生案例作业情况的看法方面:有86.0%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相对整个案例教学所占的比例正常(一般)。有90.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分组方式较好或尚可(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每组学生的人数正常(一般)。有79.1%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小组作业时在课下与每个小组全体成员沟通恰当。有95.3%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下讨论情况很好或正常(一般)。有76.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堂案例报告很好。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要求每个小组上交书面报告恰当。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分数恰当。有62.8%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组长和小组成员相同分数恰当。有72.1%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现场点评恰当。有58.1%的学生认为教师给每个小组进行点评时未对案例本身进行分析恰当或正常(一般)。

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优点是: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缺点是:老师评价重复过多,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没有提前给学生作分析。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中最有趣或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每个小组的案例展示很有特色,同学们很有创造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进行改进的具体办法是:将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提前给学生,讲评在内容上更加具体深入。

1.3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改进的一些设想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和过去了解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总体模式受到了学生认可,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但还需要进行改进。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3.1改进案例的来源和结构

目前授课所用案例主要来源于国内案例大赛中的大型获奖案例,主要是为了保证案例的质量、案例的适用性和案例教学的效果。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和未来的多种可能,可以从案例的国际化、案例的大小、案例的新旧、案例与教师的关系、案例与学生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即:增加国外案例的数量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小案例的数量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巧;适当增加时事性质的案例增强时代感;适当采取案例分析中教师全程指导和部分指导案例混合编排的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由学生自行制作部分案例等。

1.3.2改进案例小组分组方法

案例分组方法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未来应增加对案例小组分组的控制程度,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对分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提高学生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以便使学生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

1.3.3其他改进思路与策略

一是借鉴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路和方法,采取精读精析案例和泛读粗析案例两种基本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扩大案例教学的范围和影响力,通过组织和实施案例大赛等方法增加案例教学的影响力,提高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使理论结合实践。三是通过案例策划教学加强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和与社会的联系,满足社会现实公关需求。四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改进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活动,使案例教学更具动态性,更具立体感,更有现实意义。

1.4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是定性分析的深度不够、定量分析的数据不足,因此相关结论和建议的主观色彩比较浓厚。未来进行研究时应扩大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注意数据的跟踪分析,同时应重视对案例教学效果的长期分析。

2专业实习的作用与改进建议

2.1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专业实习作为学生在学习期间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切身体验的过程,是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社会和企业接触最密切的环节之一。专业实习在学生系统学习过市场营销学基础的专业课程之后进行,通过某个方面的系统专业实践,使学生一方面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2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建议

专业实习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实际运作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的专业实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流于形式,匆忙应付,走过场的现象严重。

2.2.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撰写专业实纲

不同学科的专业实习的目标不同,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深入企业、接触市场的实践经历。因此,应该增强对专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把其作为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同时,专业实习应该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以后对其内容的一次实践应用,因此专业实习的时间和地位需要在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系统考虑,专业实习应该在主要专业课程结课以后开始,一般可以安排大三课程结束后的暑期进行,实习持续的时间至少应该达到四周以上。同时,根据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撰写相应的专业实纲,明确专业实习的具体目标和相应进程,作为实习工作的指导文件。

2.2.2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专业实习形式

篇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活动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更多企业的重视。但在现实的营销活动中,公共关系经常是在企业遇到经营危机时才被人注意,而被注意的公共关系活动却经常成为不成功的公共关系活动。为了改善公共关系工作,需要在大学专业教育中相应加强和改进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活动。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典型专业课程,公共关系学具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地位相当的重要特点。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离不开理论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教材、讲授等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为学生未来进行公关活动提供较踏实的理论基础。在现阶段,公共关系理论还不成熟、公共关系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讲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公共关系教学活动中非常有必要给予实践教学以足够的地位与空间,以便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完善公共关系理论,同时能够提高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公共关系学的实践教学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法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一般意义的案例,是指对某一特定对象、事件或活动的客观描述或真实记录。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活动,即是案例教学或案例教学法。严格意义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案例训练法,即运用案例对学生、学习者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教学方法。王续琨指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公共关系学同其他各门管理类学科一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为塑造本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而开展各项公共关系活动,关键在于综合、灵活地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这种能力只能来自于在学习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性训练。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既是提高公共关系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公共关系学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2]。

1.1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再认识

对于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案例教学、实验、实习等。案例教学目前是各种实践教学模式中性价比最好的一种。在很多学校中,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都采取了案例教学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案例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尹佳、厉敏萍认为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观念落后;缺乏案例教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3]。而孟宪琴认为目前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公共关系案例数量不够多,较陈旧;公共关系案例内容缺乏针对性;案例讲授中的教学效果不佳[4]。我们认为,目前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在教师以各种方式提高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可以从如何进行创新、如何更好进行案例编写与选择、如何运用案例素材进行基本理论的归纳与提升、如何均衡案例分析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1.2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探索

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公共关系实践教学的一个自然选择,在公共关系案例教学实务活动中针对以前案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将案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与公共关系理论进行关联,具体也就是既有案例分析内容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关联,又有学生分组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活动实际塑造自身组织形象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的关联;对案例分组进行细微优化与调整;对案例指导与评价进行优化与调整。2011年6月,在多年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我们所任教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及改革方式的基本看法。调查活动实际发放问卷44份,收回问卷43份,有效问卷43份。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总体情况的看法方面:有60.5%的学生认为从理论上讲案例教学对“公共关系学”整体教学重要。有83.7%的学生认为实际上案例教学时间相对于理论教学所占比例(约为1:1)正常(一般)。有81.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所看到的案例质量很高。有67.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很好。有90.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或尚可(一般)。有97.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很好或尚可(一般)。

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主导讲评案例的看法方面:有79.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数量正常(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选择恰当。有53.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采用软件播放案例恰当。有69.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的内容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未让学生参与讨论恰当或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所讲评案例自身未包含问题恰当或正常(一般)。在对关于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学生案例作业情况的看法方面:有86.0%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相对整个案例教学所占的比例正常(一般)。有90.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分组方式较好或尚可(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每组学生的人数正常(一般)。有79.1%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小组作业时在课下与每个小组全体成员沟通恰当。有95.3%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下讨论情况很好或正常(一般)。有76.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堂案例报告很好。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要求每个小组上交书面报告恰当。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分数恰当。有62.8%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组长和小组成员相同分数恰当。有72.1%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现场点评恰当。

有58.1%的学生认为教师给每个小组进行点评时未对案例本身进行分析恰当或正常(一般)。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优点是: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缺点是:老师评价重复过多,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没有提前给学生作分析。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中最有趣或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每个小组的案例展示很有特色,同学们很有创造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进行改进的具体办法是:将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提前给学生,讲评在内容上更加具体深入。

1.3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改进的一些设想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和过去了解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总体模式受到了学生认可,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但还需要进行改进。

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3.1改进案例的来源和结构

目前授课所用案例主要来源于国内案例大赛中的大型获奖案例,主要是为了保证案例的质量、案例的适用性和案例教学的效果。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和未来的多种可能,可以从案例的国际化、案例的大小、案例的新旧、案例与教师的关系、案例与学生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即:增加国外案例的数量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小案例的数量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巧;适当增加时事性质的案例增强时代感;适当采取案例分析中教师全程指导和部分指导案例混合编排的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由学生自行制作部分案例等。

1.3.2改进案例小组分组方法

案例分组方法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未来应增加对案例小组分组的控制程度,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对分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提高学生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以便使学生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

1.3.3其他改进思路与策略

一是借鉴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路和方法,采取精读精析案例和泛读粗析案例两种基本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扩大案例教学的范围和影响力,通过组织和实施案例大赛等方法增加案例教学的影响力,提高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使理论结合实践。三是通过案例策划教学加强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和与社会的联系,满足社会现实公关需求。四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改进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活动,使案例教学更具动态性,更具立体感,更有现实意义。

1.4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是定性分析的深度不够、定量分析的数据不足,因此相关结论和建议的主观色彩比较浓厚。未来进行研究时应扩大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注意数据的跟踪分析,同时应重视对案例教学效果的长期分析。

2专业实习的作用与改进建议

2.1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专业实习作为学生在学习期间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切身体验的过程,是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社会和企业接触最密切的环节之一。专业实习在学生系统学习过市场营销学基础的专业课程之后进行,通过某个方面的系统专业实践,使学生一方面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2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建议

专业实习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实际运作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的专业实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流于形式,匆忙应付,走过场的现象严重。

2.2.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撰写专业实纲

不同学科的专业实习的目标不同,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深入企业、接触市场的实践经历。因此,应该增强对专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把其作为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同时,专业实习应该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以后对其内容的一次实践应用,因此专业实习的时间和地位需要在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系统考虑,专业实习应该在主要专业课程结课以后开始,一般可以安排大三课程结束后的暑期进行,实习持续的时间至少应该达到四周以上。同时,根据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撰写相应的专业实纲,明确专业实习的具体目标和相应进程,作为实习工作的指导文件。

2.2.2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专业实习形式

篇9

公共关系学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应该说,在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公共关系学本身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学。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种情况,一方面,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很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它的学科地位还不够高,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制约发展的因素太多,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根据对此现象的分析,笔者产生了三个疑问:一是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毕竟,如果只谈意义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未免过于抽象,研究成果也会流于形式,缺乏价值。二是在现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公共关系学本身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充分地了解现实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案。三是如果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是本文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之最终目的。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 ]。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

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 2 ]。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 ]。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鼓励教材多样化,不仅采用书本教材,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 ],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案例讨论,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会等情景模拟[5 ]。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1]杨晓峰。把“公共关系学”课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2]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篇10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鼓励教材多样化,不仅采用书本教材,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案例讨论,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会等情景模拟[5]。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摘要]公共关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其所处的地位却很尴尬。本文指出了公共关系教学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认为其举足轻重;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其所处之现状,最后给出了几条可能走出困境的道路。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行政管理专业;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杨晓峰.把“公共关系学”课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人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2]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篇11

公共关系学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应该说,在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公共关系学本身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学。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种情况,一方面,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很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它的学科地位还不够高,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制约发展的因素太多,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根据对此现象的分析,笔者产生了三个疑问:一是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毕竟,如果只谈意义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未免过于抽象,研究成果也会流于形式,缺乏价值。二是在现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公共关系学本身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充分地了解现实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案。三是如果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是本文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之最终目的。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鼓励教材多样化,不仅采用书本教材,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案例讨论,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会等情景模拟[5]。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晓峰.把“公共关系学”课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人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2]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