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0 16:38: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1.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职能未得到发挥
我国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以独资、合伙及股份合作制形式存在,其经营方式多数以家族式经营为主,这必将造成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内部分工模糊,职能不清等诸多问题。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设置会计机构,但分工不明确,兼职多;二是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岗位,只是在必须提交报表和纳税时才突击编报予以应付。民企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机构相对简单,但各种性质的经济活动都会发生,这就决定了民企的会计人员业务技能要求比较全面,综合能力要强。但目前很多民企在财会人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致使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影响民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升级换代,如果还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那么财务管理的职能就无从发挥,有效的财务分析与预测信息就不能提供给管理者。
2.财务会计制度形同虚设,内控管理乏力
目前民企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缺乏基本的会计知识,企业自己设计规章制度的很少,会计凭经验和直觉做事较多,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曾轰动全国的庄妈妈净菜社宣布关门,负债近百万元,究其原因是不懂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从而导致破产。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1.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
负债经营和资金周转慢是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内因。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危机,它与企业负债融资相伴而产生。对民营企业来说,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资金成本,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益。反之,过度的负债则会加大民营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增加财务危机成本,甚至会加速企业破产。同时资金周转慢直接导致现金流量少,从而影响偿债能力,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严重时可能会影响企业生存。
2.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因此财务管理系统必须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否则将直接威胁民营企业的生存。
3.财务决策失误是催化剂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催化剂。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和系统的分析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使企业承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风险加剧。
4.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之间存在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库存周转率不高,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无法实现销售,或者材料物资变质等。这势必造成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造成资金无效占用。同时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进而不进行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盲目扩大赊销金额,而且各部门之间没有明确收款责任,导致大量坏账的发生,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因此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所以,民营企业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
制度建设是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逐步规范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等。要丢弃企业创业初期凭经验管理的模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体制以及能够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权利分配机制,保证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措施的实现。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讨论与经营相关的家族事务,包括家族理事会、家族控股公司和家族股东会等形式。这样董事会成员能够从繁杂的家族事务中脱身,集中精力考虑公司的战略问题和创造长期的股东价值。
2.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3.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3.1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如产品制造业可按一定规定和标准计提坏账准备金、商业流通企业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用以弥补风险损失等。
3.2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民营企业应定期对相关财务比率进行考核,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需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4.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决策时,切忌主观臆断。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对于经营者来说,它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经营;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在企业财务风险初露端倪时及时处理现有投资,以避免更大损失;对于供货单位来说,可以在这种信号帮助下制定商业信用政策,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等等。
5.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是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管理手段。从长期看,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健康企业的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非负债资金。因此,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较高盈利能力的企业往往享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
的企业形象,这也使得企业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相应使企业有较强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潘秀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财务管理的若干问题[J].广西会计,2002(11).
[2]贾明月.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J].商业时代,2004(32).
[3]王晓东.关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5(1).
一、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是筹资风险。它是指由于借入资金引起负债规模过大,从而增大丧失偿债能力而带来的风险。由于企业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50%。二是投资风险。它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三是资金回收风险。企业产品销售的实现与否,要依靠资金的两个转化过程,一个是从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的过程,另一个是由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这两个转化过程的时间和金额不确定性,就是资金回收风险。四是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的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当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在投资方面,部分企业投资决策随意性大,盲目投资,造成许多企业日常营运资金不足,缺少基础性的资金管理,一旦经营稍有不顺就会引起应收帐款风险、存货风险、收支平衡困难。(2)片面冒进的经营行为。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其次,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业主既是投资者者又是经营管理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决策、影响企业发展或成败。当看到企业资金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特别是行业资金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报酬率时,往往容易产生激进、甚至是冒进的经营行为,忽视财务安全,试图实现与其财务能力不相符的经营目标。(3)没有长期规划,缺乏有序的资金运作。第一,许多民营企业因处在竞争的弱势地位,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多以会计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风险意识薄弱。第二,由家属或亲属担任的会计和管理人员平时只是进行经营活动事后的会计核算即簿记工作,疏于会计资料分析及其运用,不注意企业融资与再融资能力的培育与维护,在企业之间资金结算中存在不规范或难以准确预期情况下,极易导致企业现金风险,影响企业连续经营。
三、如何对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有效管控
(1)加强资金管理。合理调动使用资金。根据企业自身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生产特点,妥善安排货币资金收支活动,使企业能保证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并且在还款和分红付息期到来时,及时筹措和调度资金,以避免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2)健全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健全财务监管体制,中小民营企业要建立内部财务监督管理体制,要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3)加强企业自身信用管理,细化账龄分析。民营企业首先应该为自己构建一套完整的科学信用管理体系。企业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以利于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使应收账款的管理专门化,减少应收账款的变现风险。日常管理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信用限额管理制度,降低企业风险水平;第二,做好账龄分析,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第三,加强对坏账的管理,关注逾期未收回的已作坏账核销的应收账款。(4)建立全方位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首先,管控筹资风险。必须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民营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避免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的加大,或筹集了高于平利息水平的资金。其次,管控投资风险。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上;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再次,管控资金回收风险。财务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因此,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是有效管控资金回收风险的关键。最后,管控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参 考 文 献
[1]鲁爱雪等.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构建[J].现代管理科学.2003(9)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规避防范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risk causes;avoiding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04-01
1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特征
1.1 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不仅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
1.2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①客观性。②不确定性。③相关性。④高破坏性。⑤普遍性。
2民营企业管理中财务风险的现状及其影响
2.1 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负债比重较大在原始的创业冲动激励下的民营企业家凭着一股创业的热情投入商海,他们很少对资本结构做科学的规划,大都靠原始的资本积累。再加上后续经营上的困境以及融资渠道的单一,造成资本结构中负债甚至是民间借贷比重较大,无形中埋下了财务风险的隐患。
2.2 经营管理欠科学,加大财务风险民营企业大都是在大环境不甚理想,竞争压力空前的狭窄空间拼杀出来的,企业的管理基本上是拳打脚踢,经营管理水平欠科学,管理思维滞后,管理水平低下。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关联性以及购销存的管理甚至行业管理、品牌管理和危机管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管理风险增大的同时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3 投资缺乏科学性,失误时常发生一些民营企业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激进或者冒险,不顾企业的主业,盲目的进行跨产业经营,投资分散且多元,由于部分投资缺少事前的科学规划以及项目可研的缜密论断,造成投资失误频发甚至投资失败。对企业的资金流造成严重影响,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2.4 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落后一方面,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致使其经营管理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脱离本来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有力支持和强力支撑。作为企业战略的有益补充,财务战略应该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和方向的。然而部分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严重脱离,甚至南辕北辙,极大的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3.2 财务风险监控手段不足飞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财务环境,风险监控手段明显不足。尤其面对2009年演变为经济危机的金融风暴,大部分民营企业应对不力,风险识别能力不高,造成企业经营环境的急剧恶化,现金流的严重短缺,甚至最后走到了破产边缘。
3.3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其实大部分民营企业除了经营管理短板外,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正确做出财务预警和风险提示,在削弱了财务管理的职能的同时间接加大了财务风险。
3.4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和实施民营经常在没对项目做科学的分析以及可研报告尚未进过论证的前提下,不顾及项目投资回收期以及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的考虑,凭一腔热情盲目决断,造成项目的风险加大甚至项目的投资失败,透支了财务的现金流后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合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4.1 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制定或完善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虽然目前我国已针对民营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在加快成立中小企业基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措施给予适当的扶持。
4.2 民营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①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民营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应该针对市场变化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②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国有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
4.3 企业要从机构设置、体系完善,员工培训等方面提高自身抵御财务风险能力①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②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③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还应对财会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监督意识。
5结论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和有益支撑,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成因也有目共睹,通过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的剖析及成因的透视,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应对策略,并且能够采取更为直接的应对措施面对挑战,积极减少或降低财务风险,从而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媛,张海红.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2009.
一、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民营企业集团就是一个现金流转的复杂系统,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现金流量的质量与数量,取决于企业集团现金流量管理水平。现金流量管理水平高,财务结构良好,企业就能拥有高质量的现金流,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差,财务结构不合理,企业就无法获得稳定健康的现金流,从而影响企业集团的以收抵支,按时清还到期债务。目前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快速扩张过程中隐含着巨大的现金流转风险,具体表现为:
(一)投资分散化、非相关多元化
受资本市场多元化投资可分散风险观念的影响,许多民营企业集团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有盲目跟风的思想,在没有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和风险预测的情况下就投资新项目,盲目进行非相关多元化扩张,结果投资分散化成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导火索”,而并非“防火墙”。首先,很多集团在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资金成本及其运用效率的控制,缺乏资金运用的风险意识,导致资金结构比例失调、资金周转速度缓慢,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往往造成新项目投资收益低,耗散了企业的有限资源,原本的利润也被新项目消耗掉的局面。其次,不断涉足对自己而言是陌生的领域,忽视商品市场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特殊性,即:市场环境不同、管理、运营等多方面的人才与经验,存在高低不同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等,也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风险。
(二)自有资本不足,盲目产业整合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创造更多的利润增长点,企业家纷纷把产业的新拓展和整合作为目标。但许多民营企业集团在资本不充足的情况下,甚至不深入细致地研究被兼并企业的资产状况,行事草率,缺乏周密的兼并计划,通过并购实行产业整合,造成整合后资金流无法正常运转。虽然并购后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但财务风险增加的程度高于资本规模增加的幅度,往往由于并购的目标企业负债率达到60―80%,或经营状况出现严重问题,结果过度膨胀的资产负债规模提高了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市场稍有波动,控股集团公司的总风险就迅速放大。
(三)大股东恶意占用资金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成本高、缺乏融资渠道等问题,尤其是民营企业集团问题更为严重。为解决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企业集团常常通过收购,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投资控股具有充足现金流和融资能力的公司,一方面构建起庞杂的层级控制链条,通过内部资本市场中公司间的资金借贷、担保贷款、资产抵押贷款、股权转让等方式进行融资,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的上市公司进行直接的再融资或者资金占用来解决融资问题。这样导致企业相关方的经济来往相当频繁,互相持股成为普遍现象,形成了复杂的债权债务资金链。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资金能够及时结算,一般业务往来会给相关方带来好处。但是,如果由于控制或被控制的关系而导致相关方恶意占用对方资金,就会导致资金链紧张或者恶化。
(四)关联交易错综复杂
关联交易本是一个中性的经济范畴,对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关联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经济业务运作中,关联交易更多地成为集团内部进行报表操纵和资产转移的工具。一些民营企业集团为避税转移利润,或追求控制者利益最大化,集团内部通常会有着大量的关联交易,主要包括: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或者子公司之间对股权的直接投资或者相互持股;集团内公司之间的资产、产品的购买或出售交易性运营;集团内公司为了另一公司利益进行的交易;集团内公司相互担保、承诺、抵押等行为;集团内公司之间相互提供的技术服务信息共享、专利转让品牌共用等行为。这些行为有可能造成潜在的财务风险,损害公司所有者、中小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
二、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科学理财理念和系统有序的资金运作
1.筹资渠道狭窄,融资风险高。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资金需求很大的企业集团,面对着十分艰难的融资环境。现行的融资体制主要是为了适应国有企业外部融资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对于外部融资,民营企业面临很多障碍:一是直接融资渠道堵塞,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联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渠道尚未沟通,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二是银行贷款期限结构短,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外部融资的正规渠道基本上被堵截,这就意味着民营经济只得主要依靠内部融资。但内部融资要受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状况的限制,依赖这种融资形式融通的资金非常有限。
2.投资盲目、方向不明。首先,盲目投资。大多数民营企业采用的是所有者与经营者高度统一的家族式管理方式,其投资决策主要由所有者做出。而我国的民营企业家素质普遍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家中懂市场、会营销、善交际的占80%以上,而长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只占36%。它们通常很少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随意挪用资金,投资行为短期化,缺乏战略眼光,容易导致企业投资失败。其次,投资主体不明,集团成员产权没有明晰化,导致投资责任机制不明确,投资决策权限划分不清与论证草率。多元化扩张投资过度,竞争优势丧失,达不到相应的投资报酬;只重视对被投资项目的资金投入,而忽视对项目的运行的监管等。主要表现为证券投资风险、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和风险投资风险等。
3.集团现金流量管理权限不明。集团公司对现金的管理与控制不当,预算监控不力;营运资金不足,销售信用风险,流动性不足;企业集团的现金流量结构与企业集团的生命发展周期不相称;集团公司过于重视资本经营而忽视生产经营等,导致现金流量风险。主要表现为现金流量结构风险、现金流量期限风险等。
(二)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在市场经济中,因企业本身处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许多时候不得不首先在供应、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中垫支资金,然后通过产品或劳务销售收回资金(即销售收入)进行财务补偿,以进行下一轮的经营活动。许多企业日常营运资金不足、缺少基础性的资金管理,对财务补偿的滞后性严重认识不足,许多企业既没有资金计划、也没有现金流量管理,平时不能对进货与销售中的资金结算实施有效控制、对销售客户缺少信用管理,企业产品畅销且不作其他投资时似乎一切太平,一旦经营稍有不顺就会引起应收账款风险、存货风险、收支平衡困难。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用人制度的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科学或不健全,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目前我国民营企业集团能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只有极少数。一般很少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内部审计人员,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人员,也只是名义上的。由于民营企业缺乏约束与激励机制,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根深蒂固,企业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财文化氛围和财务运作。许多民营企业因处在竞争的弱势地位、在夹缝中求生存,忽视长远安排、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平时也不分企业所处阶段,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会计利润(即绝对数额)的多少判断经营业绩,风险意识薄弱,未能将长短期目标有机衔接。
三、应对财务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民营企业集团必须经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阵痛,才能理顺权责关系,企业部门各司其责,形成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才能为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良好环境。为了保证风险管理落到实处,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应专设风险管控部门,将财务风险决策提到企业管理决策的较高位置。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民营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从简明实用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开始,逐步建立适合自身需要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预警体系建立之初,应尽量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从财务部门选聘知识经验水平较高的人员组成风险控制委员会,逐步建立起全面预算制度,并应注意成员的培训和企业整体的风险观念的树立,培养和聘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初期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可以采用现金流量指标和杜邦分析体系中偿债能力系列指标作为核心,参考金融机构对企业风险的诊断方法体系,设定风险临界值,建立一套能快速识别风险做出预警的体系;在企业中运行实验测试效果后可以进一步采用多变量分析等方法建立更为全面的风险预警模型,提高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三)控制营运资金,提高使用效率
民营企业集团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时,账面上往往存在着大量营运资金被占用的问题,这说明其财务风险的成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营运资金管理出现了问题。我们应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加强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的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减少资金占用,规避因营运资金不足而造成的财务风险。Z
参考文献: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作为逐步发展壮大的重要经济力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另一方面,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民营企业往往过度关注销售增长,超速成长的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以百分之几十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但这超常规增长背后隐藏着很高的财务风险,当企业的增长速度与其资源不协调时就会引发危机而导致破产。据统计,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到十年。因此要对民营企业的增长进行管理,重视财务可持续增长问题,防范财务风险。
二、可持续增长率指标分析
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始于Robert.c.Higgins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提出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观点。根据希金斯的观点,企业的销售增长依赖企业相应资产的增加,而资产的增加又取决于企业资金来源。“可持续增长率”它是指企业在不增加权益融资并保持当前经营效率(表现为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和财务政策(表现为资产负债率和收益留存率)的条件下公司销售收入的最大增长率,它实际上是一种平衡增长。按可持续增长率制定销售目标,可使企业合理地权衡增加收入与控制负债规模之间的关系。
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率计算公式为: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期初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净利/销售×销售/资产×资产/期初权益×留存收益/净利=留存收益/期初权益
从可持续增长公式可以看出,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留存收益率和权益乘数,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融资(权益乘数)和股利分配(留存收益率)等各项财务活动的效率,可以用来综合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可持续增长率是企业当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决定的内在增长能力。若民营企业的实际增长率高于经营业绩和财务政策决定的可持续增长率,则企业必须继续增加净金融负债或进行权益筹资。这对于民营企业是不现实的,因企业的财务杠杆不可能随便无限提高,则企业超速的增长率就不可持续。资产周转率、经营利润率、留存收益率,都不可能无限提高,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增长率。因此,民营企业的超常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尤其从长期来看更是如此。
民营企业的销售增长可以高于或低于可持续增长率,但管理人员必须事先防范公司超速发展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使其销售的增长与企业的财务能力平衡。
三、民营企业超速发展案例分析
(一)超速发展主要影响因素财务分析
A公司为大型民营农资连锁企业。
从表1可以看出,A公司销售净利率低下,且呈逐年下滑的趋势;总资产周转率在2005-2009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收益留存率和权益乘数逐年上升。
A公司的实际增长率显著高于可持续增长率。从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的波动图(图1)可以看出,A公司实际增长率的波动远远大于可持续增长率的变化。这表明A公司的实际增长超过了自身在当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决定的内在增长能力。而实际增长高于可持续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负债来维持的,如果不能通过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来提高可持续增长率,那么这种实际增长是不能维持下去的。
2005-2007年是A企业高速发展的阶段,A企业通过自营、参控股合资经营等手段在全国建立了50间农资连锁超市及逾3 000个分销点,覆盖10个农业大省市。但A企业过于追求增长而忽略了增长的质量,只见规模扩大,而不见盈利增加;由于2008年南方雪灾和水灾,加上水稻虫害发生较轻,A企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整体经营环境的影响,A企业销售及经营毛利相应下跌,经营业绩下滑。化肥等农资产品具有全年均衡生产,季节性消费的特点,由于要进行化肥淡季储备,企业存货年未一般都维持较高水平。由于国内肥料、农药和其他产品价格出现相当程度下降,导致A企业要计提较大的存货跌价准备,销售净利率下跌。总体上看,农资连锁业务对A企业的盈利贡献不会太大,A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国家化肥淡储补贴等补贴收入及增值税先征后返、免征和所得税抵免金额等税收优惠,不然公司有可能盈利亏损。国家上述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若发生变化或者取消,将使公司面临净利润波动的风险。
(二)A公司财务风险剖析
1.超速发展引发的危机
A企业从2003年开始运营,用了6年的时间,从千万元资产的公司发展到35亿元资产的企业集团。至2009年,A企业扩张到3 000家农资连锁超市,平均每家门店投入1 000万元左右的资金。高速扩张占用了公司大量的资金,同时带来管理上的隐患。企业从成立以后资金一直十分紧张,借贷资金是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
A企业为了迅速形成规模化,除了自营农资连锁超市以外,还以参股控股等方式与境内供销合作系统合作。A企业不做固定资产投资,向参股控股的合作方提供经营流动资金,A企业按照提供的流动资金收取资金使用费,不参与日常的经营管理。由于A企业的管理资源和管控体系无法跟上企业的扩张速度,导致A企业出现严重的管理失控问题。关联方随意占用企业下拨的流动资金,欠缴资金使用费。由于大量的资金被关联方占用,使得公司资金日益紧张。
2.投资效率低下是另一个财务风险点
A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近五年的平均值只有3%,低于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收益率是农资行业的一个特性,长期的低收益率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A企业低收益率是缘于较低的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
A企业过去五年的销售净利率从3%下滑到0.8%。通过对销售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到化肥销售收入占年销售收入的80%,由于国家对于流通企业的化肥销售有最高限价限制,导致公司化肥产品不能完全根据市场需求定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盈利水平,因此其毛利率仅为6%。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化肥价格低位运营,国内化肥成本优势不再,出口量大幅下降,造成国内化肥供大于求,化肥价格持续低位运行,2009 年公司化肥毛利率大幅下降至2.68%。农药销售收入占年销售收入的5%,毛利率为21.1%。农药毛利率虽然较高,但由于其在总收入中占比较小,因此其对总毛利润的贡献不大。非农资贸易业务占比为15%,毛利率为7.9%,非农资贸易业务毛利润及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影响资产周转率的主要因素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A企业2005-2006年的总资产周转率维持在0.4左右,近三年达到0.5以上,这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维持在63次/年左右有很大的关系。总资产周转率从2005年的0.43上升到2006年的0.58主要是由于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了37%。化肥贸易业务量大,需要有较高的存货周转率,而公司存货周转率一直偏低且没有提高的迹象。这是由于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和化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肥需求的季节性变化给公司的化肥产品销售带来日益明显的影响,大量的淡季储备导致其存货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值,因此总资产周转率加快的可能性变小。
3.A企业资金情况分析
农资连锁行业在资金上有其特殊性,资金占用时间长、回笼慢,需要依靠规模效益盈利,是一个“短投长收”的项目。A企业外延式的超速增长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融资问题。从(表2)可以看出,2005-2009年,A企业的权益乘数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5年的2.4184升到2009年的3.5,资产负债率高达71.43%。A企业利用负债部分解决了超速发展所带来的资金缺口。
由于A企业资产多为流动资产,无法提供银行认可的抵押品,因此A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A企业为了发展,不惜采用高成本的融资方式如私募融资、连带保证责任、追加股东个人房产抵押等多种反担保方式,加大了企业偿还资金使用成本的压力。同时A企业也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虚增购销业务,以此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提供虚假会计报表给银行,获取短期借款3亿元;A企业利用农资行业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政策,虚构购销合同和普通发票,骗取银行承兑汇票额度10亿元,通过关联方贴现套取银行资金。另外,A企业也采取了“短融长投”的资金使用方式,这同样加大了资金使用风险,增加了财务成果与状态的不确定性。从图2可以看出,A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占很大的比重,债务结构失衡,表明企业临时偿债压力和财务风险巨大。
财务风险的核心在于盈利能力(现金流)与负债规模的匹配程度。A企业在企业超速发展过程中,负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下降,使得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加大。企业破产的概率将增大。
四、民营企业可持续增长的理性思考
民营企业应当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和合理的企业规模,不能为盲目追求高增长而牺牲企业财务的稳健性。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主要有。
(一)提高盈利能力,重视成本控制和管理
在经营政策方面民营企业要加强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的营运能力,缓解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资金紧张的压力,为公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源性资本,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可以达到的可持续增长率水平,保证长期可持续增长。民营企业应在调整产品品种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的同时,尽可能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降低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同时对某些外购存货应减少在途时间,对自制的存货应减少生产周期或采取委托加工的方式等,对销售存货应尽快收回货款,提高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率。
(二)树立资金的风险意识
在财务政策方面,民营企业要树立资金的风险意识,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的负债经营,在充分考虑偿债能力的前提下,筹措建设资金,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增加筹资风险。民营企业应该优化资本结构,改善债务期限结构,结合债务资本的用途适当降低短期负债,增加长期负债,以缓解公司临时偿债的压力和降低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应努力将企业的实际增长率控制在可持续增长率附近,不宜波动过大;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不应追求无效增长或超常增长。鉴于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因此,任何过快的销售增长都会引发后续的低增长,造成民营企业经营业绩的非稳态波动,导致企业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
【参考文献】
[1] 陈立云.民企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9):86-88.
[2] 林娜.可持续增长模型及其实证检验[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财务管理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是根据企业财务目标,监控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分析资金运行规律,发现不正常的情况,及时发出警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从而顺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愈发形势下,财务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因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机制,对于民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意义重大。
一、财务风险预警在民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对财务风险预警不够重视
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技术,民营企业显然无法同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提并论,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由于不重视财务风险预警,民营企业常常存在预算无法执行、可行性分析缺失、忽视长期利益、财务预警形同虚设等诸多问题。
2.民营企业的财务预警方法陈旧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无论是对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的实证运用都比较少。定性分析是从财务风险演变的不同阶段来分析,包括潜伏期、表现期、恶化期、发作期,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征兆都不同。定量分析主要是各种模型的分析,比如单变量预警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多元逻辑回归辨别法等等。而单独适用于民营企业的预警方法少之又少
3.民营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上较落后
家庭式企业在民营企业中非常普遍,管理模式单一。在企业中常会出现层次不清、责权不明的现象,导致其管理较多采用经济的方法,如物质奖励、高工资等等。管理方法单一难以在企业中形成较强的凝聚力,这对财务预警的监控和执行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二、民营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从我国现状看来,许多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存在内部管理混乱、水平低下,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普遍不够重视,存在许多问题。如:会计基础薄弱,信息失真;财务制度缺失;内部控制薄弱;存货核算不规范,成本核算不够重视;重销售,轻理财;现金管理不当,导致资金闲置或不足;财务人员素质低下,缺乏对财务危机防范意识等。这些问题往往是导致民营企业经营失败、乃至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进而产生财务危机还是民营企业经营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制度和财务控制制度是确保民营企业成功的关键,但是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状况决非易事,企业如果事先警示,未雨绸缪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建立民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对于民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避免财务危机、减少损失、提高效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民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对策
1.树立危机意识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民营企业主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的同时,也要积极提拔和任用专业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员并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
2.提高企业信用,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资金是现代企业运作的保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素。不解决筹资融资难问题,民营企业就缺乏生存的活力,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出局。民营企业要想摆脱目前融资难的困境,一方面必须强化企业自身的信用观念,在最大限度内提升企业自身信用等级,做到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借助大企业的信用为其担保,获得银行贷款。还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不断向银行通报企业经营情况,让银行能够把握住企业资金的流向,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并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积极争取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
3.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的节约,直接体现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二者之间呈现一种反比例关系。一个企业在危机中收入在保持不变或降低的情况下,由于成本的有效控制可以抵顶经济效益下滑的风险,或者说可以减少下滑的速度,使效益的下降速度低于预期的下降速度,给企业的战略策略调整赢得时间与空间。成本管理的精细程度综合反映了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在危机环境下,对于较差的外部环境,企业只有加强内部的调控才能更好地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而成本的有效控制在此意义重大。
4.要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优化资本结构
相对大企业而言,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筹资能力和内部资金调度余地,因而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虽在内容上与大企业无太大区别,但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上则应有所区别。民营企业较小的生产经营规模,决定了材料采购量和产品销售量也相应较小,因此,原材料应尽可能就近采购,减少库存,切忌储存过多“暂时无用”的材料。产成品也应尽可能就近销售,缩短库存周期,减少积压。民营企业在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加快资金的周转,实现生产经营在内涵上的扩大,是一条广为适用的基本发展途径。
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
5.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民营企业应当强化资金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控制,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遵守财务纪律,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财务人员必须要懂法、知法、守法,在企业财务经营管理过程中,时刻严格监督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树立起风险意识和危机防范意识。
6.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并为预警系统正常、高效的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有效的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减少损失。通过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运作,可以随时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使企业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容忽视。但我们要意识到民营企业的特殊性,不能完全沿用一般大中型企业的防范措施。在构建过程中应当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和危机防范意识,这也是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得以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民营企业的规模无论大小,都应将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财务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不仅要考虑到民营企业自身财务的相关管理,还要充分注意其他方面的管理,另外,还应结合民营企业自身情况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效益,综合全面地为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肖鹏英.危机管理[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7
[2]李成楠.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刍议[J],财会通讯,2009,4
[3]端木正.财务预警系统理论初探[J],财会研究,2004,9
[4]彭小强.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具体内容[J],Commercail Accounting,2005,7
筹资风险是企业无法及时偿付所筹集资金的本金和利息而产生的风险。筹资风险的产生是由于企业在负债经营之前没能充分明确资金的使用效益。倘若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差,而资产负债率又较高,则企业很有可能无法及时偿付债务本息,即存在较大的筹资风险。倘若筹资风险得不到及时解决,将很有可能使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经营困境,甚至破产。
(二)资金运营风险
资金营运风险即企业的资金断裂风险,是指企业在会计期内,资金流入与流出没能够有效衔接而使资金链存在断裂的危险。我国民营企业中的资金营运风险通常是由于应收账款回款不力所导致。资金营运风险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变现能力和企业再生产的资金投入能力。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缺乏足够的资本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为了能够顺利从银行中获取资金,很多民营企业都采取“循环担保、相互取暖”的模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为民营企业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但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
(三)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由于企业对外所投入的资金没有实现预期的回报而产生的风险。投资风险的产生是由于企业没能对投资项目进行准确预判而导致的投资失误。投资风险不容小觑,尤其是对民营企业这种规模小、资金量相对紧张的中小企业。一旦投资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此外,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投资方面,本金基本是依赖于高额负债。这种“激进”的投资行为加剧了企业的风险隐患。
(四)利益分配风险
利益分配风险顾名思义,是指由于企业对利润分配不当所产生的风险隐患;或者是由于企业的利益分配失误,导致的企业用于日后经营的资金不足所产生的风险隐患。企业的利益分配主要是指针对企业的税后利润进行分配,一是对企业的投资者进行分配;二是留作企业的自留资金。二者成反向关系。无论对哪一方的分配不足,都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股票价值受损或者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筹资和偿债压力。
二、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民营企业管理者等相关人员财务管理观念意识不足,财务管理工作安排不到位
缺乏财务管理理念,是每个民营企业的“通病”。很多民营企业都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对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重视不足。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都认为,财务管理只不过就是记账、结账、出报表等例行财务工作,做好了这些基础财务工作即做好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多是集中在处理与管理财务数据,以及与银行税务等各部门的事务性工作。财务数据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管理者及利益相关人员提供决策依据,财务部门都并不关注。而且,目前财务部门所从事的财务管理工作都只是顺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至于如何更合理的配备企业资源、做好筹资投资等工作,都缺乏长远的预见性安排。归根到底,还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财务管理工作安排不到位所导致。
(二)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使得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在聘请会计人员时,多是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且财务水平整体较差,不仅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而且财务工作经验不足,财务管理能力匮乏。再加之有些财务人员是企业管理者的亲属或朋友,在财务方面很容易习惯地一切听从领导,工作缺乏主动性。这也容易使企业出现财务漏洞,产生风险隐患。
(三)财务基础工作薄弱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业务量小、规模不大,财务基础工作简单而薄弱。主要表现有:首先,民营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原始凭证不完备,信息不全;其次,企业应收账款处理不及时,回款不力,催款不严,未达账项较多;再者,企业的明细账、总账,以及资产账簿设置不全面,合并登记会计分录的情况较多,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不清;还有,财务数据数额不准,会计档案保管不严。总之,民营企业的财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容易使企业产生一定的风险隐患。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控制薄弱,监管不力
我国民营企业普遍不重视内部控制,而内控机制是财务管理的有效保证。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内控机制普遍不够完善,无论是资金管理还是业务控制、风险预防等,均存在许多漏洞,无法起到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有效决策的作用。
(五)投资缺乏科学性,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严重。
很多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和实际经营者为同一人,故其投资决策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严重,这使得民营企业需要时刻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很少对投资项目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再加之决策者能力良莠不齐,缺乏长远的投资战略眼光,使得民营企业的投资多以失败告终。另外,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但却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扩张与企业的资金实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的矛盾。
三、我国民营企业应如何加强财务管理,预防潜在风险
(一)民营企业应提高企业管理者、财务等相关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往往直接等同于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渐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内部管理核心的今天,这种做法并不正确。对此,我国民营企业必须提高企业管理者、财务相关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并且要从意识入手,逐渐改变其行为。此外,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应重视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等工作,转变财务管理仅停留在生产经营的状况,而将其上升至企业的整体经营与管理的水平。同时,企业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培训学习,使财务人员及时的学习到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提升财务管理业务能力,并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总之,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应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财务管理在整个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
(二)民营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若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首先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企业资金的形态易变,周转时间短,在企业总资金中占比较高。对此,民营企业应做好资金管理,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民营企业应做好银行存款和现金的日常管理。现金管理要严格遵守库存现金管理规定,确定每笔现金的适用范围。其次,企业应做好存货和财产等物资的保管工作。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同时,对待资产,还应定期盘点和清查。积极维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此外,民营企业应尽量压低库存,保证资金流的顺畅。再者,民营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三)民营企业应建立健全资本预算体系,及时编制资金流量管理预算
除上述措施之外,笔者建议我国民营企业还应建立健全资本预算体系。健全的资本预算体系能够对民营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准确的预判,在资金链出现隐患时,能够及时的发出预警信号,帮助企业经营者及早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对此,我国民营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对各部门的任务计划进行汇总,并据此预估各部门的现金收支情况,定期编制资金流量预算。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需要及时调整资金预算。
(四)民营企业应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和内部审计机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民营企业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本力量有限,从而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正常常运转和发展。
目前国家已经把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并着力解决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计划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多举措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真正培养一批具备发展潜力的中小民营企业。
在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大多实行家族式的管理,管理者缺乏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同时财务人员基本素质相对较低,造成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同时,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很清楚,其脑海中只有利润最大化的概念,因此其财务报告所体现的包括企业资产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等相关信息对债权人对其信用进行评估并不能形成足够的支持;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为了获取某些不当的经济利益,经常会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造成财务报告失真。从而使金融机构等对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资金保持谨慎态度。面对纷繁复杂的财务报告风险,财务报告使用者如何面对复杂情况,以评价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通过关注整体的经济及行业情况来发现是否存在虚构经济业务
整个行业不景气,行业内的企业普遍营业额减少,利润率降低,但是该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该公司可能存在维护公司对外良好形象,并保证融资渠道的畅通,通过虚构经济业务达到粉饰财务报告的目的。我们可以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业内类似企业经营实绩、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信息着手,来找出或排除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可能性。一般面对相同的经营环境,行业内企业业务发展趋势具有相似性,一旦企业营业收入及利润走势出现与业内企业其他较大背离的状况,需关注其收入及利润的真实性。
二、通过审计报告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真实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作为一个来自企业外部的持独立、客观、公正立场的第三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与合法性做出判断,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也由查错防弊发展到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逐步演变为对整个社会负责。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这种特征,一方面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鉴证职能;另一方面也使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权威性。故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来查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如果企业审计报告是无保留意见的,需要查看是都带强调事项段,以及该事项对于判断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至于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寻求企业对此作出的解释,并就解释的充分性、合理性、完整性做出相应的判断。
三、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分析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一)财务指标比较分析
财务指标分析是指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等,其中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运营能力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相对充分的企业运营及财务状况的信息,众所周知,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者的职业道德,但通过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进行纵向(与企业以往年度指标值进行分析比较)或横向比较(与同行业或类似行业企业进行分析比较),就会发现人为操纵的财务舞弊行为都会使企业的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情况,或是明显超出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指标值,或有宏观环境周期明显不符等情况。
(二)会计科目余额异常分析
如果企业财务报告存在舞弊行为,其部分会计科目有可能出现异常情况,而且与部分相关联的会计科目存在勾稽上的逻辑不通状况。重点关注的会计科目有与收入成本结转相关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与非经常性损益有关的“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及与关联方及非关联方资金拆借有关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
(三)盈利质量分析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评价其获利能力最终要落实到现金流入能力的保证上,即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来对企业的盈利质量进行客观分析。现金流量能够提供企业当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能够反映企业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现金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当期取得的利润的质量,因而它所揭示的现金净流量比利润表揭示的净利润更客观、更充实,更能说明问题。如果我们通过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投资收益、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对比,就能从中发现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是否存在虚假的情况。
四、会计报告附注中需关注事项
(一)是否存在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行为
企业为达到人为巨额调节重要财务数据的目的,往往会同时变更多种会计政策或方法。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或方法,是违背会计一贯性原则的。企业明知这一点,他们对运用会计政策或方法变更手法舞弊,会有两种态度:一是避重就轻,按规定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或者刻意渲染变更的合理性,或者对变更实情瞒天过海、含糊其辞以蒙混过关;二是装聋作哑,不按规定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静等“火眼金睛”识破,识不破赚一回,识破了认倒霉。具体调节利润的手段包括改变折旧计算方法,改变主要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降低坏帐准备计提比例、把收益性的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等,虚增资产的手段包括如改变期末存货的计价方式,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式,坏账损失的核算方式等。
(二)是否存在关联交易舞弊行为
关联交易能够很大程度美化企业的财务数据,具体包括以下形式:关联购销。通过关联交易虚构收入和利润,提升企业营运能力。资金往来。通过关联方资金拆借改善企业现金流状况,并按约定的高额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以此虚增利润。费用分担。通过由关联方承担相关管理、运营费用,“帮助”上市公司提高利润。关于不合理的关联交易也是有迹可循,可重点关注年末关联方往来余额(包括应收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的异常情况,以及关联交易价格标准是否参照公允价格。
(三)是否存在突击性重要资产转让行为
突击性的重要资产能够对财务状况改善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具体转让的重要资产包括土地、房产等,通过高估资产价格的方式迅速提高企业利润总额,并扩大权益资本规模,能够起到粉饰财务报告的作用。
总体来看,虚假财务报告不仅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而且也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通过一系列技术和手段,准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评估,一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减少投资者、债权人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厦汉平.企业财务报告分析[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3
[2]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运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43,68,164-173
[3]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4]葛家澍.反映经济真实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学习《会计法》的一点体会[J].会计研究,1999(12)
[5]李爽.舞弊检查[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5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建议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所有经济活动中,不同风险类型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程度不同。从筹资方面来讲,若企业因集资,导致债务数额过大,从而超出自身偿还能力范围,带来严重的预期罚息,企业运营无疑会受到影响,甚至会使企业面临破产。从投资方面来讲,投资是一把双刃剑,能够带来收益,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投资风险是最大的财务风险,若投资回报小于负债利率或因投资周期过长,使企业发生资金周转不灵,造成企业亏本经营,盈余不足,无力承受债务,同样要面临破产的局面。并且近些年,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和扩张规模越来越大,财务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多,且内容越来越繁杂,所以财务风险也随之提高,一旦财务管理不当,极易发生财务风险。然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不重视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性较差,管理方式十分粗放,且缺乏相关制度和规章,台账不健全问题十分突出,这十分不利于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寿命短和财务风险高有着直接关系。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民营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站稳脚步,必须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首先,应尽快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能够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提供依据,指明方向。另外,应构建动态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实时的财务管理控制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动态财务管理不仅能够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有效性,更实现了高效、精准,低误差的财务管理。另一方面,应加强财务监督,建设财务监督部门,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及制度执行情况,企业投资、融资活动进行监督,对每一个项目严格把关,保障财务风险控制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构建风险应急措施,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应对和抵抗能力,避免财务风险发生时手足无措,无法应对。只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才能使企业处于良性财务环境中,才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引言
经济全球化已经处于成熟阶段,而我国经济高度的开放使得中小民营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其既是中小民营企业的机遇同时其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中小民营企业在日常运营环节中进行的各项业务操作都会对财务风险直接或者间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要想确保其能够稳健的发展就必须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此外,我国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情况是大型企业十分重视财务风险,而中小民营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通常会对财务风险防范缺乏投入,所以,在中小民营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通常会由于财务风险而陷入财务困难,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加强对财务风险防控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主要就是由于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受到外部后者是内部的因素影响,从而给企业财务带来负面影响,致使企业形成一定损失的情况。而中小民营企业则是由于其规模较小,现金流量并不像大企业那样充足,可能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能力对之前的融资或者债务等进行偿还,就会致使中小民营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况产生,从而给中小民营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原则
(一)局部风险和整体风险防控机制相结合
通常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层次可以划分为局部风险与整体风险,而该原则就是中小民营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防控机制时应该加强部门间的协同作用,将部门所面临的局部风险与整个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整体风险相互结合。通过该原则构建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能够从企业整体财务风险出发进行考虑,而且在落实后能够优先降低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从而带动分散财务局部风险。
(二)风险防控与风险处置相结合
当前阶段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就是将风险防控与风险处置相互结合,具体就是指企业在对财务风险具备足够的认识上制定出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率的一系列措施。正是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多变,而且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缺乏漏洞,就需要通过风险防控与风险处置相结合使得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最小的损失。
(三)动态适应性原则
我国市场企业中,中小民营企业占据较大的部分,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效益,同样需要面对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由于缺乏财务风险防控的经验,其可能在构建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上并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在制定时就要遵循动态性适应原则,要让整个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灵活化,能够在中小民营企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实时的优化。
三、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基于政治环境基础之上的,政治环境涵盖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所造成的影响。而且政治环境因素当中对中小民营企业影响最深的就是行业标准、行业政策等的制定。同时利息以及汇率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例如我国对银行中的贷款利率进行提升,企业的财务、经济负担都会增加,同时也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2.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是周期性的,不管企业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必定都会受到经济大势的影响。而且中小民营企业面对经济大势,其形势将会更加严重,其财务运营必定面临更大的风险。而且当前阶段,通货膨胀的情况时有发生,必定会增加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成本,其在融资过程中也会增加相应的风险。3.自然以及行业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就是企业完全无法应对的,诸如地震、火灾等等,为企业带来不可抗风险,企业财务自然会受到影响。而行业环境的影响,就是同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产能是否过剩等等都是能够影响中小民营企业的因素。但是该因素给财务带来的风险通常是较小的,通常在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二)内部原因
1.融资策略的失误:倘若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资规模资金大于融资规模,那么企业就会面临不小的财务风险,或者是其融资规模过大,造成资金闲置的状况,最终造成企业的资金运营成本,为企业财务带来不小的风险。而且由于现在融资模式多元化,诸如股票、债券、债转股、融资租赁等等方式,融资渠道多元化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在融资策略上由于制定失误可能直接对企业财务造成影响。而且融资期限也是融资极为关键的内容,其同样也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2.投资决策失误:首先就是对于投资方的信息缺乏了解,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诸如其运营管理不善、重大事件信息没有披露等等,都有可能为中小民营企业投资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随着投资模式的多元化,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也会使得企业面临不同的财务风险。而且中小民营企业可能存在盲目投资的情况,总觉得投资越多越好。3.资产流动性不强:资产流动性主要指的就是中小民营企业将现有的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倘若企业的资金缺乏流动性,其在突况发生时不能够通过变现降低风险。而且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链本来就是十分脆弱的,一旦缺乏资产流动性的支撑,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将会增大。
四、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策略研究
(一)健全财务制度以及风险防控机制
健全财务制度就是通过账目计算,对其构建统一的计算标准,同时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化对各类账目进行定期审查;此外加强职工进行针对性的账目处理培训,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准确性。其次是财务审查,中小民营企业应安排企业的财务部负责人定期对财务进行审查,一旦发生漏洞应该对其进行调整。最后就是要加强对于银行账户的管理,要切实的跟踪与管理好各个银行账户的资金情况,对于银行账户资金应该做到定期审查,确保与账面一致。而风险防控机制就需要风险事前防范以及事后控制两个方向进行,在风险发生前要对其极力防控,在风险发生后要积极处置,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强化企业融资活动的监控
首先需要优化资本结构,针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要想实现最大的资本收益率就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财务杠杆,也就是通过债务与股本才能够为企业降低总资本的实际使用成本。但是必须要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还要对资本结构不断地进行优化;其次改善股东权益融资活动,通过构建合理的红利政策,来提升企业的股东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任程度,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科学的制定红利分配方式。最后就是增强企业现金流量,中小民营企业最大的财务风险就是现金流的不足所带来的,现金流关系到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强化企业的投资管理
首先中小民营企业要对投资决策机制进行完善,针对技术投资要对技术研发的可操行性进行科学的评估,同时做好相应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对其研究方向、市场前景、产品测试等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一旦对其财务风险评估确认过高后应该对其进行放弃,而不是一昧的进行资金投入,只有及时地止损才能够减低企业的损失。而且通过科学论证投资的可操行性也是避免企业资金有去无回,降低财务风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民营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就是各财务指标以及财务内控机制所带来的风险,在构建财务风险防控机制时领导者必须要重视相关问题,必须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不断的进行优化才能够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近几年统计数据观察,民营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为国内就业、经济、社会发展等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市场的纵深发展,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中小民营企业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加强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财务风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是管理者、债权债务人等关注的焦点。大数据时代下,中小民营企业在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以对应当今的不确定性竞争环境。
一、中小民营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短缺,投资盲目、融资有限中小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趋于微小化,资金短缺是常见问题,而无论是启动资金还是流动资金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旦资金短缺,就会对企业的资金和财务埋下安全隐患。如果此时企业再盲目扩大规模,很容易产生流动资金链中断,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收益,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获得了一定的原始资金积累后,有的会急于扩张,盲目寻求项目,分散投资;或为了分散和降低风险,选择多元化经营,没有充分分析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盲目扩张、多元化经营促使了中小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存在,甚至给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中小民营企业常用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其他借款、股权投资等,但源于自身的局限性其融资能力比较有限,这会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潜在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多以独资、合伙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存在,部分还是家族式企业,经营者就是所有者,采用集权式的管理。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机构设置欠健全。这就造成了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财务内部控制程序和审核流程等都不规范,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还有部分民营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缺乏财务工作的分析研究,在实际管理中未能及时处理应收账款、呆坏账等问题。
(三)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欠佳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财会体系不完善,财会人才的引进、培训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企业财会人员工作中存在不足,不能有效适应多元化的商业需求,缺乏分析、判断财务风险的能力。不同业务素质的财会人员对财会事项评估、判断不同,可能使财会信息与财会业务的实际不相符。财会人员素质水平偏低,导致财会基础工作薄弱,或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等等,其所提供的信息失去可预测性、可防范财务风险性,从而影响企业做出最优的经营决策。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加强企业资金科学管理力度,提高企业信誉度,合理投资融资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应科学合理的安排生产和进程,全方位的加强自身实力,充实自身发展资金和流动资金。对资金管理严格审批、收支清晰、快速周转、提升效率,在此基础上科学谨慎的投资扩大再生产或多元投资。中小民营企业在结合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做出投资决策时,应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分析,重视投资风险,实施严格的审核和管理,并定期进行投资分析,设置必要的投资退出机制,从而达到降低和防范企业投资风险,提高投资项目收益。中小民营企业根据企业发展,采取多种企业内部、外部融资创新。在中小民营企业增加内部实力的同时,外部信誉度、征信度便会自然提高,从而获得跟高的融资贷款条件,并认真履行自身的偿还责任,继续赢得更加的信誉度。
(二)财务管理体系标准化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总量虽然很多,但是规模企业不多,除了资源、技术等问题外,企业管理成熟度,尤其是财务管理成熟度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硬伤。有研究表明,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财务管理占到企业管理的50%。建立标准财务管理体系,增加数字化管理意识,减少以人治为主,跟着感觉走的管理。财务人员做好标准账本,对内准确:财务核算数据准确、会计计量科学、核算细化;对外安全:以会计准则处理账务,熟悉会计制度、财税审计标准,确保信息安全。从而形成财务管理体系标准化,提高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三)提升财务管理意识,加强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最直接、最有效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环节。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小民营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并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综合性,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规避财务风险能力。一方面,认真严格的编写财务预算计划书,落实科学的预算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从而在全民收集市场信息的同时,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发展决策、或改变业务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