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绿色制造体系

绿色制造体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0 16:38: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绿色制造体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绿色制造体系

篇1

传统制造业在将资源转变为产品的制造过程和 产品的使用与处理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并向 环境释放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 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制造业必须由单纯面向 利润和成本,转化为面向环境和资源的制造模式,在 生产功能相同的产品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 降低环境污染。绿色制造应运而生,它是一种现代制 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国际标准化组织(1SO)提出 了企业环境管理的IS014000系列标准后,绿色制造 研究与认证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绿色制造正朝着标 准化、政策化和法律化方向发展。

1 精益与绿色制造

1.1 绿色制造的概念及内涵

绿色制造GM(Creen Manufacturing),又称环境 意识制造(ECM)、面向环境的制造(MFE)等,是:1996 年由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提出的。SME发表 的蓝皮书定义为:“绿色制造,又称清洁制造,其目标 是使产品从设计、生产、运输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最小”,其内涵是产品生命周期 的全过程均具有绿色性。

绿色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 的先进的现代制造模式,是实施制造业污染源头控 制的关键途经,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制造业的体现, 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适应WTO的利器,是现代 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2 绿色制造的思想精髓

绿色制造涉及三部分领域的问题:一是制造问 题,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二是环境保护问题; 三是资源优化利用问题。

首先,绿色制造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制造方式, 它强调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并行、 全面地考虑资源因素和环境因素,体现了现代制造 科学的“大制造、大过程、学科交叉”的特点。绿色制 造倡导高效、清洁制造方法的开发及应用,达到绿色 设计目标的要求。这些目标包括提高各种资源的转 换效率、减少所产生的污染物类型及数量、材料的有 效回收利用等。

其次,绿色制造强调生产制造过程的“绿色性”, 这意味着它不仅要求对环境的负影响最小,而且要 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第三,绿色制造对输入制造系统的一切资源的 利用达到最大化。粗放式的能源消耗导致的资源枯 竭是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如何最有效 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使子孙后代有 资源可用是人类生产活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3 精益生产方式和精益思想的内涵

精益生产方式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 式,它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 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适应用户需求而 不断快速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 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各 方面的最好效果。

精益思想的核心是在客户价值的基础上,持续 改善生产环节,杜绝一切可能的浪费,彻底降低成 本,以此作为获得利润的源泉,同时带来资源利用率 的提高。

2 精益生产与绿色制造的对比与融合

通过对精益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的分析,我们 发现其在理念上与绿色制造是一致的,从而可以将 精益思想融入到绿色制造系统中去(见表1)。

2.1 精益生产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看作比设备更 重要的制造资源。强调员工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和 对员工的终身雇佣和终身教育,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群体智慧。这与绿色制造的根本 理念是一致的,完全可以被绿色制造吸收和采用。绿 色制造重视产品使用者和制造者的健康和安全,使 其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一致,必须通过对员工进行环 境意识教育才能实现绿色制造,这都说明绿色制造 同样是以人为本的制造方式。

2.2 精益生产以小组工作(team work)为企业员工 组织的主要形式,让员工成为多面手,承担尽可能多 的责任,参与决策和管理。绿色制造要求产品设计 者、企业决策者、环境分析专家、技术人员等组成团 队进行产品研发。因为绿色设计需要考虑从原材料、 半成品及供应商的选择到产品制造、装配、运输、销 售、使用维护、拆卸回收、焚烧掩埋等生命周期各个 阶段的环境友好性,这要求员工具有广泛的业务知 识,并通过企业及其上下游供应链的多个部门协作 来完成。

23 精益生产以“精益”为手段,在产品设计、制造、 销售等各个环节剔除一切多余和无用的东西,在生 产过程中实行准时制(JIT)和全面质量管理。绿色制 造则要求在保证产品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在设计、生 产、包装、销售、使用和回收全过程消除一切对环境 产生负影响的因素,并要求企业按照IS014000标准 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

2.4 精益生产以“顾客需求驱动”为产品开发原点, 采用并行工程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使企业能快速响 应市场需求。绿色制造也必然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 绿色制造在产品设计阶段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对 产品结构、材料选择、产品环境性能和产品资源性等 方面进行并行设计,使研发流程并行进行,将现代设 计方法与环境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集成。

2.5 精益生产以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作为处理企 业与顾客、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准则。绿色制造必 须通过供应链才能展开,它也要强调同外部环境和 用户的和谐,使上下游一致,达到整体的绿色性。

2.6 精益生产方式的总体目标是要增加全公司整 体性利润额,在“全公司范围内彻底地降低成本”是 其最基本的目标。绿色制造则是在“制造”过程的每 个阶段,并行地考虑产品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目标在 于在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使产品的环境负影响最 小化,同时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和原 材料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7 精益生产以系统学的观点为指导,追求系统功 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绿色制造则强调,产品“从摇 篮到坟墓”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环境成本最低,这也是 一种追求全局效益最高的系统思想。

3 精益生产与绿色制造在管理模式上的整 合

全面质量管理是精益生产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全体员工对品质孜孜不倦 地追求,还要按照IS09000的要求来将其制度化、规 范化。我们在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精益思想的同时,必 然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质量认证。同 理,企业要推行绿色制造,必须按照IS014000系列 标准体系的要求,建立严格的环境管理体系,EMS 才能得以实现。通过对两个体系的比较,可以认为: 在此基础上和谐地引人以IS014001为基础的绿色 制造,二者完全可以整合。

3.1 IS014001与ISO001两种体系之间的关系

首先,受EMS标准IS014001的要求支配的许 多因素,与质量管理体系的IS09000族标准所要求 的元素是相同的。包括:程序文件有关组织和人员的 问题(包括约定一个管理者代表)、监管/控制的实 现、坚持纪录、修正行动、审核、复查实施情况。

通过表2我们可以从特定应用领域、目标和必 要的管理文件对两个体系进行比较,这些文件首先 包括定义,其次是有关产品和生产、管理程序、控制 和分别列在质量、环境手册中的记录和说明书。通过 贯彻执行包含产品质量、环境质量详细说明的“综合 手册”,在这个阶段可以综合两个体系,把它们作为 确定明确过程、程序、记录等的切入点。

两种标准间根本的不同是执行的目的不同。 IS09000族标准是用来保护顾客利益的,顾客与提 品或服务的组织是一种契约关系。而EMS标准 目标则是满足第三方需求。可以认为在质量管理体 系的基础上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是对更广大的顾客, 在对产品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对企业和产品的环境性 要求的保证。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出,IS014001只 是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整合的优势

篇2

1 机械加工和绿色制造概述

机械加工是指有机床和所有工件组成的一种进行机械加工的体系。在这个系统中,机床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机床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并且资源消耗也很大。而绿色制造理论解决了这些问题,绿色制造是针对于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的一种现代生产制造模式,对机械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产安全等方面有了巨大的飞跃性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于机械加工的绿色制造进行了研究,但是一般机构致力于机械加工工艺的研究,很少从绿色化的方面出发,经一些研究表明,在对机械加工系统的绿色制造性能方面进行优化,在很大程度减少的能源的消耗,同时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在噪音污染方面有很大的发展。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机械制造绿色化的方向出发,对机械制造的体系进行优化和调度,通过构建框架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机械制造要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其对环境和资源的特性,对机械制造做出了分析,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应用和进一步的分析和改善。

2 绿色机械制造加工的优化模型

对机械加工的体系的调度是对生产目标在机械加工的时间上进行简单的优化。而传统的机械调度是将任务分配在各个机床上,将生产次序和加工时间合理分配,这种层面的优化只是在生产成本,时间和质量方面进行了优化,没有考虑到机械生产的绿色制造性。

(1)调度框图模型

正如前面说过的,在机械加工的生产过程中,将原料转变为产品是一定会有原料的浪费,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如果对与生产系统进行合理的优化调度,就可以避免机械制造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

在对机械加工体系做出框图模型后,以加工集中任务的相关参数以及加工系统中机床的特性参数为调度问题的输入,以生产时间,成本,质量以及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污染作为调度的目标,获得合理的调度方案,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做出框图模型。

做出框图模型,与传统的机械优化调度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绿色制造的优化调度解决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问题,而所列除的调度目标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在优化调度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调度数学模型

进行数学模型构建时,可以利用传统的三元组描述机械加工的绿色制造优化调度模型。

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决策时,优化调度模型中的变量参数集会更为复杂,除了传统的任务参数子集和机床参数子集外,还加入了加工任务的基本参数对机械加工的绿色制造进行说明。

调度模型的约束集是对系统中的相关因素进行约束和限制,通常与任务,人员,设备和计划有关,而绿色制造的调度模型的约束集基本与传统的调度模型一致,包括加工时间的约束,加工任务的约束等。

此外,还有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集,主要包括时间,成本,质量,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5个子目标。分为与加工时间有关的函数如成本,任务量等和与加工时间无关的函数如产品质量,废弃物排放等。

(3)优化模型的构建

模型的构建应该顾及到传统调度和绿色优化两方面,一方面包括生产时间,生产成本以及产品质量,另一当面包括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这是绿色制造优化调度的基本依据。

在机械加工绿色制造的优化调度中,资源消耗主要是指机床在工作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包含机床的空载消耗,切削消耗和附加能耗。而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切屑,包括切屑本身和其带走的切削液对于环境的影响。切屑不作为优化目标,主要是切削液对于环境的影响,而采用机床对带有切削液的切屑的过滤程度进行描述。

3 实际示例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目标函数的建立,以能量消耗最小和加工时间最少为例,进行应用和分析。根据调度模型进行模型描述,确定调度模型的参数集,然后采用禁忌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到结果可知,与传统调度模型相比,在最大加工完成时间相差不大的基础上,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同时表明本文提出的绿色制造调度模型符合所提出的绿色制造目标。

4 结论

通过对机械加工的绿色制造优化调度的框图模型以及数学模型的构建,对加工过程中的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描述,再结合机械加工的绿色化特性,建立相关的函数,并进行应用分析。最后以能量消耗最小和完成时间最短的目标为例,进行分析表明通过进行机械加工的绿色制造任务的优化调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在对机械加工绿色制造优化调度的下一步研究中,应致力于建立符合加工系统绿色性的目标函数以及进一步完善体系中的约束条件。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和企业不断地收集绿色制造的有关数据,进而创新和完善机械加工的绿色制造任务优化调度。

参考文献

刘飞 曹华军 张华 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胡仕成 徐晓飞 战德臣 一种面向成本优化的生产计划调度算法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3 9(9):735-739

王凌 车间调度及其遗传算法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2003

李卫星 现代生产管理 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7

刘飞 徐宗俊 但斌 机械加工系统能量特性及其应用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

篇3

一、概述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实现绿色制造的具体措施: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这一系列节能环保技术的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生物工程人才培养主要服务于轻工食品行业,我国轻工食品行业包括类、45种行业,包括食品、造纸、酿酒、软饮料等。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是42144家,总资产76000亿元[1]。作为重要的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随着人口增长,呈逐年增长的态势。2018年1-9月,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万亿元,同比增长5.8%[2]。我国轻工食品行业存在能耗高,废水排放、COD排放水平高等问题,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困难重重。我国干制食品吨产品耗电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甜菜糖和罐头食品吨耗水量是发达国家5-10倍。发酵工业是轻工业重点污染行业之一,其废水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2.3%。2015年全国糖厂综合能耗和COD排放水平分别是发达国家的2倍和9倍[1]。因此,实现绿色制造,是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生物工程人才的培养则是实现绿色制造首要任务。

二、基于绿色制造的生物工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绿色制造(GreenManufacturing)人才是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是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的主体力量。基于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对绿色制造人才的需求,大学教育需要深度对接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绿色制造人才。

(一)基于绿色制造的绿色经济是世界经济也是中国发展的新趋势绿色经济在21世纪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发达国家积极出台绿色发展战略,力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有一席之地[3]。在“生产-消费-复原-生产”的循环系统中,人们着重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循环系统被破坏,环境问题突显,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这是我们不得不进行绿色制造的原因。亚洲和太平洋国家的增长率惊人,备受赞誉。高增长率伴随着对环境可持续性的担忧,因为该区域还记录了明显的水和空气质量下降、自然资源枯竭和生物多样性威胁的不利趋势。2005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需要的资源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三倍,才能创造一个单位的GDP。亚洲的原材料使用量达到了350亿吨,到2050年可以达到800亿吨。2005年,亚太地区占全球能源需求的比例约为35%,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50%。几项研究指出,亚洲是燃烧产生黑碳排放的唯一最大来源。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迫切需要考虑资源效率,即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使用较少的资源,以确保该地区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4]。

(二)企业由传统向绿色制造的转型升级亟需相关专业人才从传统制造转向绿色制造涉及全新的就业和培训模式,过去几年中,随着绿色制造的引进,企业转型升级,许多工作正在发生变化[4],造成绿色制造人才的缺乏。以轻工食品为例,技术创新体系是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特色轻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支撑保障。不论是建立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还是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加快利用并转化科技成果,无不需要绿色制造人才。绿色制造需要技术创新体系,这是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特色轻工”发展的支撑保障。

(三)绿色制造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工业化国家向清洁生产转型,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创新对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5]。一方面,绿色经济使清洁技术等在工业范围内得以大范围应用,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要求提升,造成现有人才无法满足清洁生产的要求。低碳经济的途径通常被视为技术问题,需要工程知识和技能[4]。近年来,我国轻工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约3500万,但科技人员只有100多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按国家“十一五”计划,科技人员占比要达到从业人员的6%,缺口100万科技人员[2]。

(四)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是解决绿色制造问题关键绿色制造从原材料获取到制造、从包装、运输、使用、报废、回收、再制造和处理等过程,涉及原料的选择、工艺的设计及确定、生产设备的设计选用、水电汽煤的消耗和循环使用、废渣废水废气的处理排放和回收,是融合多学科的大制造。人才培养要着眼于原料的选择、工艺的设计及确定、生产设备的设计选用、水电汽煤的消耗和循环使用、废渣废水废气的处理排放和回收,才能满足全面推进绿色制造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绿色制造人才的培养要从通识人才培养开始,即不限专业和学科,培养具备综合实现绿色制造能力的人才。

(五)以点带面推动重点领域和全产业链制造业进步技术进步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制造业的进步。通过集中优势研发团队对轻工食品等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改造,大力研发推广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快应用清洁高效加工工艺,以全面推动全产业链的制造业进步,实现全面绿色生产。

三、目前生物工程人才培养面对的问题

绿色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在从设计、制造、包装、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自然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综合效益最大,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6]。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对绿色制造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生物工程教育在绿色制造人才培养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无法有效对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一)绿色制造培养目的不明确,目标单一绿色制造简而言之就是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然而,在绿色制造培养过程中,仅仅注重节能减排,会令培养目标过分单一。考虑到制造、资源和环境三者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绿色制造人才培养应该是全方位贯穿生产和产品使用始终的全过程。由于绿色制造在中国沿海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内涵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目前存在问题绿色制造培养不能只片面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而忽视了制造过程和资源两个大方面。其次,要明确培养目标,以利于绿色制造的教学和培训。

(二)绿色制造与生物工程专业匹配不完善现有专业课程按教育部要求涵盖了本专业知识体系,加上绿色制造专业课程要求后,对教材选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都是考验。首先,目前教材中绿色制造的章节相当鲜见,有清洁生产章节,但与绿色制造要求相去甚远,针对每一专业课程设计绿色制造环节,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其次,绿色制造内容是穿插于专业课程中还是独立成章节也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现有成熟专业技术加上并不成熟的绿色技术,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良好构建并不是有益的。如果独立成章节,有脱离现有技术,成空中楼阁之嫌。

(三)绿色制造课程体系不健全绿色制造本身就是一个正在摸索的新生事物,实践性极强。1.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开设绿色制造,只可能讲授绿色知识,缺少绿色制造的实践环节,有一定局限。2.绿色制造课程本身应形成标准化,便于考核,特别是工科学生在工段设计时可以作为节能的考核指标。3.现有课程只适用于专业型绿色制造人才的培养,不适用于技术交叉学科。

(四)师资队伍绿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从学缘结构看,有的师资队伍本身不具备绿色制造知识,更谈不上具备绿色制造意识,无法进行绿色制造教学。部分教师在观念上不重视绿色制造,认为传统轻工食品在绿色制造技术上已无潜力可挖。这些问题均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培训加以解决。

四、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一)明确绿色制造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绿色制造培养框架明确培养目标,确立贯穿制造、资源和环境全方位、产品使用全过程的绿色制造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绿色制造培养框架。根据行业特征和地方经济需求,确立绿色制造人才培养框架。培养框架包括绿色知识、绿色制造、绿色行为、绿色态度和绿色价值观。根据绿色培养框架,确立绿色制造人才专业开设、课程开发,强化教学实践和实习实训。

(二)针对行业需求,开设绿色制造专业针对轻工食品45种行业,包括食品、造纸、酿酒、软饮料等展开绿色制造研究。1.强化绿色制造观念,通过企业实践了解绿色制造技术、方法及可行性。针对不同工段实施不同的绿色制造技术改造,统筹安排全企业能源利用。2.通过理论研究向企业提出绿色制造实施方案改进措施,与现有技术形成互补。3.结合企业需求,总结归纳并形成相关的绿色专业,以实践课程方式在学历教育中实施。

(三)完善绿色制造课程体系,加强绿色制造教育实践1.要强化绿色制造实践课程的建设,达到边做边学边体会的教学效果,同时增强绿色制造的社会意义。2.要在某一节能技术领域形成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操作或设计规程,以利于对学生考核或作为毕业设计依据指标。3.除了在本专业进行通识人才的教学外,还要进行专业型绿色人才的培养。所谓通识人才,指该类人才分别属于不同专业和学科,具有自身本专业的扎实专业知识,同时了解绿色制造基本常识和理论,具有“绿色理念”的人才根据自身专业在不同岗位上工作。所谓绿色制造专业人才,指具有扎实绿色制造专业知识,专门从事绿色制造工作的专业人才[6]。4.研究发现,终身学习超越了正规教育和培训,包括“技能”和“发展”。全生命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习者获得和整合各种知识和技能,以获得、提升甚至发明新的知识和技能[7]。大学教学要通过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这种素质,将更有利于绿色制造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四)加强绿色制造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绿色制造教学水平强化与企业合作,定期派出老师深入厂矿企业学习绿色制造技术,了解企业所需,提升自身绿色制造。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再教育,提升教师的绿色观念,保持与先进水平同步。

(五)教学模式变革1.增加教学内容,结合具体企业技术特点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比如灭菌热量回收、冷媒热交换、智能热管理、仿真系统控制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总体上仍只停留在对知识单元的简单补充上,缺少利用绿色制造对生物工程专业系统知识的有效探究与深入整合。2.改革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工艺路线设计和论证、对设备进行合理功率及换热计算和选型论证、对物料及水电平衡进行正确计算。对更复杂的绿色制造工程,还需要更多的学习与培训,以解决能耗、废水排放、COD排放水平高等问题。《中国制造2025》提出: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如何将这些原理和技术内容转化为生物工程的专业教学内容,需要重新组织教学体系,利用本专业的合理定位进行具体实施。3.创新教学方法,基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设置并建设相关的认知和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虚拟实验室建设,加深学生对绿色制造的认识,通过在企业建设教学基地,现场培养学生绿色制造。

五、结束语

绿色制造对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明确绿色制造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绿色制造人才专业开设、课程开发等生物工程人才培养的方向。具体从完善教学体系,强化师资队伍,改变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实践和实习实训以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食品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7)(摘登)[N].2018-01-01.

篇4

“十三五”期间国家针对我国制造业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一目标,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强化绿色监管和开展绿色评价工作。《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 2020 年)》、《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年)》进一步对绿色制造实施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定义,确定了制造业绿色化的实施路径,并逐步按阶段开展绿色制造评价工作,可以说在未来的生产工作中,是否具有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意识将对企业的生存起着决定性的意义。

篇5

在机械加工中,为了做出符合要求的成品或零部件,常常形成许多废料,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与能量,还产生了噪声污染。所以,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现在,绿色制造势在必行。对于当前这个领域的现状以及国内外的绿色制造研究需求,文章介绍了面向机械加工工艺制造技术的研究问题,明确了绿色制造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

1 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概述

因为在企业加工生产零件的过程中,要符合低耗高产清洁安全的基本要求,所以生产的工艺过程必须遵守制造工艺学的制作方法与原理。并且要在实际生产中,结合具体的生产条件来确定生产的实际方案,在此过程中不能依靠经验主义盲目的进行判断。由此确定的工艺文件包含两种格式,工序卡片和工艺过程卡片。而工艺文件则是描述和规定零件、机械产品制造工艺过程的有关文件。在新产品投产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为其现场生产提供了依据。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拟定各道工序和工艺路线的详细操作。给机械加工过程、新建改建以及扩建车间提供主要的技术文件。

2 绿色制造技术体系结构概述

绿色制造技术会影响到产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有时还可能会是多生命周期。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选择材料、设计产品、加工制造、对产品的包装装配以及产品的使用和管理回收再制造等。绿色制造则要考虑这全部的生命周期,特别是要考虑环境和资源消耗的影响,也要兼顾效益与技术因素,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外在社会效益达到最优化。

绿色制造的关键在于“4R”,即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怎么实现重用(Reuse)、减量化(Reduce)、再制造(Remanufacturing)以及再生循环(Recycle)。面向机械加工的制造体系主要包括三项具体内容,两大制造目标,还有两个层次过程的控制。旨在给人们提供机械加工与绿色制造的全面视图与模型,实现外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协调和优化,最大可能的降低资源消耗、优化配置,让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 绿色制造在机械加工制造体系的应用

绿色制造关系到机械加工制造体系的多个方面。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应用到的技术包括污染预防技术、面向环境设计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研究方面主要是基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技术以及生产过程技术。根据对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的研究,建立起以时间、成本、质量、资源、环境为参量的具有绿色制造特性的机械加工工艺体系。可把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初步分化成三类:资源能耗类,即根据资源的使用,细化成能量消耗和原材料消耗的极小化问题;环境排放类,即废气废液废渣等各种废品极小化,以及电辐射、噪声排放的极小化问题;面向环境影响及资源整体决策类,即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决策性问题,例如,机床的选择、切削液的选择、夹具刀具的选择决策等。机械加工制造问题系统则是在上述问题的细化下形成的。

4 优化绿色制造工艺过程规划

优化参数,在过程规划中,工艺参数是其中的关键技术。要实现能源与物料的最低化,就必须对零件加工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常来说,参数优化主要是针对制造工艺的采用过程,让加工过程可以更好的进行。在加工过程中,影响能量消耗、加工质量、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刀具的种类,切削液的类型等等,优化参数则是选择最适的加工工具。优化制造工艺路线,工艺路线的确定,是制造工艺过程中最难最重要的环节,在提高产品质量、较少成本、节约资源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优化工艺路线,是在明确传统工艺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对环保、资源利用以及成本的充分分析,做出最有利实用的加工路线。优化节能型机床工件,对于当前已拥有的设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利用不同型号规格机床的不同作用,优化机床与工件的组合方式,实现多机床多工件的同时加工,在安排调度过程中,注意考虑不同组合方式对环境以及资源消耗的影响,实现总体能量消耗的最低化。

5 国内外绿色加工工艺规划技术的发展现状

从本质上来说,绿色加工工艺是一种决策问题,属于绿色制造的一部分。是以传统工艺为基础,结合了包括控制技术、材料应用技术、表面技术等多种新科技在内的现代工艺规划。环境影响与资源消耗是绿色工艺规划考虑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加工制造方案、规划设计过程进行优化选择,制定绿色环保的实施方案,并以此来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能源与物料的消耗,减少废气污染物的产生。

其中,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物流和由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了国际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国外,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在内的几所高校设立了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课题,并制订了各研究阶段的目标。此课题着眼于机床系统,通过控制机床系统的各项参数,分析数据,量化输出参数,总结获得的实验结果。还研究了与此相关的机床加工切屑形态学、动力机理以及加工系统的废物流特性等。为了支持课题的研究,美国有关部门还设立了专门的部门以管理环境意识制造专题。

在国内,一些高校与科研机构也跟进形势,对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例如,重庆大学在研究绿色制造工艺规划方法以及实用技术的课题中,通过对压力加工,铸造焊接,特种加工等工艺类型的大量实验与分析,初步建立起数据知识库的原型系统。近年来,随着大量有关论文杂志的发表或出版,研究体系也逐步完善。

6 结束语

在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的系统研究中,绿色制造工艺规划的优化设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加工工艺具体要求,细化各个方面的问题,建立起面向机械加工丁艺规划制造研究的结构体系。综合设计问题、制造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考虑绿色制造加工工艺。在资源利用、时间成本、质量的方面,对机械加工制造构建起评价体系,全面细致的对机械加工工艺进行评价。

篇6

工业强基工程主要解决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的工程和产业化瓶颈问题,构建产业技术基础服务。实施指南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应用为牵引, 创新为动力,质量为核心,聚焦五大任务,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实施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四基”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市场化的“四基”发展推进机制。

篇7

一、绿色制造技术的特点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融产品的质量、功能、寿命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设计方法。在设计之初就应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如: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绿色设计方法具有绿色性、集成性和并行性:它首先是在绿色(节能、环保)设计的原则指导下,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周期全过程的所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成本、进度计划、用户要求等。在设计过程中使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运输设计、使用维护设计、拆卸回收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多个设计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协调,各阶段和整体设计方案、分析评价结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从而在其设计研发过程中及时改进,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化。

2.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指在选材时尽量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易回收的材料。为此,一是要多开发绿色材料,并建立绿色材料库;二是设计选材时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

3.绿色工艺。绿色工艺是指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尽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工艺与洁清生产密不可分。绿色工艺主要还应从技术入手,尽量研究和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如现在的精确成形、干式切削、准干式切削、生产废物再利用、快速原型制造等都是绿色工艺的新技术。

4.绿色处理。绿色处理是指上一个生命周期报废的产品通过有效的回收又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中。为了便于产品的绿色处理,一是设计之初就要考虑产品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如采用面向拆卸的设计方法、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二是发展绿色再制造技术,如再制造加工、过时产品的性能升级等。

二、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原则

实施绿色制造技术过程中,企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依据ISO14001 的要求事项,建立、实施并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对体系进行评审,确保体系有效实施;(2)在企业的全部活动中自主地制定环境目标,进行环境保护;(3)控制或减少设备开发和制造阶段使用和排放对环境负效应大的物质,推进污染预防。在设备开发、制造和废弃过程中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生利用,降低损耗。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管理,减少污水、烟气、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合理利用能源资源。

三、我国机械工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途径

1.建立并遵守环境保护体系,重视绿色意识教育。我国机械工业应加快建立ISO14001环保体系,并且致力于同ISO9001质量体系一体化,便于在开展各项活动中兼顾评价环境影响。通过建立环保体系,使企业员工能够针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伴随的环境问题进行正确识别,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有效处理,使环境控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制度化、惯性化。通过建立“善待环境”的工厂,谋求与地球环境、需求者、地域社会的共生,从而实现工厂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节约意识、效率意识、环保意识等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对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确理解,充分认识到绿色生产的社会责任。

2.注重绿色设计,实施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技术的核心,设计阶段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源头,从源头控制环境要素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机械工业在绿色设计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绿色设计的原则是选择绿色材料和绿色零部件进行设计,选择绿色工艺和设备进行加工,用节能、节水、省料等最优化设计规定产品的实现方式,对材料进行标识,优化可装配和可拆卸性设计;(2)确定绿色的设计评价指标是节能、节水认证和再商品化率;(3)产品绿色排序是一种表示产品绿色程度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第三方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由顾客对同行业同类产品的能耗、美感、安全、健康、警示、适用的性能、可接受的性价比、企业再商品化率、自我申明等内容进行定量评分。第三方将抽查结果结合公共环境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将排序结论向社会公告。其权威性虽往往受到质疑,但可作为顾客选购产品时的参考,因此也是顾客对企业产品满意度的一种体现,成为企业进行绿色改进的信息来源。

3.创新技术工艺,发挥环保效益。绿色制造技术应从理念落实到具体生产技术工艺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保效益。比如在磨削加工时,采用油基磨削液会产生油气、烟雾,使生产环境恶劣,而且磨削液的后期处理成本太高,要改善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干磨削或准干式切削方式来加工。这样不仅有效地减少了资源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还有利于降低对环境污染,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四、结束语

在大力倡导环保主题的今天,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点的绿色制造技术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资源优化为目标的现代制造模式。我国从事机械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加强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重视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机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机械加工企业的国际化成长。

参考文献:

篇8

对于如此重要的绿色发展理念国家又有哪些重要的产业政策呢?论坛邀请工信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司高宁副司长解读了“绿色制造产业政策”。高宁指出:“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部署,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印发《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力争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比2015年下降22%,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下降18%,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

而化纤行业又究竟该如何践行绿色发展?与会专家给出了许多建设进行的意见。高宁认为行业应该从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推进再生与循环体系建设和技术攻关、完善行业规范管理和清洁和生产评价体系建设等这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篇9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213-02

工业园区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资源整合,提升综合配套能力,形成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群,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方式。党的“十七”以来,山西省大同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出一系列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方针办法。这些措施既提升了全市工业的整体水平,又促进了循环经济有序、平稳、健康发展。大同市工业园区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基地、传统产业的延伸基地、发达地区的承接基地和民营经济的创业基地已具雏形。

2009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指出:行业增长方式要明显转变,生产组织方式和重要生产工艺得到改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得到发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大型企业集团的现代制造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0%以上。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推进装备自主化是这份规划强调的重点。那么,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台的这项规划对于大同市这样一个正在转型的城市传递的信号是什么呢?

一、大同市机械制造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大同市机械制造业已经形成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继煤炭产业之后又一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同市机械制造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省前列。虽然全市机械制造业发展较快,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市场装备需求急剧萎缩,全市机械制造业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明显趋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目前全市机械制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废旧或闲置设备回收和再利用率较低。这些问题在旧机床处理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在全市的许多工厂常见的场景就是厂房内满身锈迹的废旧设备,大批五六十年代的旧机床和数控机床、加工中心、FMS、CIMS甚至网络加工等先进制造系统并存,如何改造和利用好这些旧设备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大课题。

2.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这在部分国营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满地的切屑、小零件和无从下脚的遍地油污也最能说明我们在由原料到产品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为什么比欧美先进国家高出数十倍之多的原因。

3.环境保护意识在机械制造行业管理者头脑中还比较淡薄,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还比较严重。

4.产品的回收利用率很低。长期以来内地沿袭的生产模式是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的开式循环,现在国际上普遍提倡的是闭式循环的生产模式,就是在原来的生产模式中增加一个“回收”环节。厂家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回收的问题,我国清华大学的家电产品和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现在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应该看到,我国目前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产业格局的调整,为我国乃至我市的机械制造企业提供了参与产业再分工的机遇,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贡献。

除面对金融危机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之外,基于大同市前所未有的城市改造建设,作为全市机械和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同车、大齿、山柴等也将完成部分企业搬迁和项目转移,这为大同市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的调整和布局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二、绿色机械制造理论的提出

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当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子技术和机械工业相结合,使传统的机械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消耗和浪费及对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使得全世界的技术人员和环保人士都在努力解决此类问题,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我国对该领域也逐步重视起来。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绿色制造理论,正是针对以上这些现象,提出了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传统制造和绿色制造二者的最大区别就是传统制造只是根据市场信息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而其余就考虑得较少。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即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能达到最高。目前已经颁布的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更为绿色制造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一场机械行业的“绿色革命”已经来到。

三、绿色制造工业园区的功能

1.竞争功能。绿色工业园区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备一定规模的环保产业和循环产业体系,并要求大型的企业有相应的消化废物和副产品的卫星企业,这样既可满足国内外日益提高的绿色消费要求,又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这样的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中才有较强的竞争力。

2.示范功能。绿色工业园区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到企业的生产活动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既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资产重组、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又充分体现出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对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意识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3.带动功能。绿色工业园区通过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产品培育,既可以带动绿色消费增长,又可以带动环保产品的普及与推广。通过新型环境无害化技术体系的应用,带动了企业应用新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通过建立循环产业体系,使之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四、大同市发展绿色机械工业园区的对策

绿色机械工业园区的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低污染和生态化的特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建设措施与对策来实现。基于当前大同市的经济结构布局情况,对于绿色机械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做好园区发展规划的和项目论证。根据园区的主要工业链,从加速推广绿色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促进工业产业化结构升级的高度出发,制定不同类型园区的发展机制,编制相应的建设技术指南。本着与国际接轨的意识,确定重点建设项目,避免园区重复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选择具有优势的企业和项目优先入园。对其他项目应根据入园项目指南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根据园区实际和市场调研情况,按园区发展目标和园内项目内容,选择起点高、科学性强、结构合理的方案和项目入园发展。为此,我们对全市工业园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截至到2010年6月,大同市拥有省重点扶持工业园区3个,即:南郊区塔山工业园区、大同医药工业园区、阳高龙泉工业园区。南郊区塔山工业园区、大同医药工业园区2006年被省经委列入示范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县、区工业园区15个,即左云(2个)、天镇(2个)、新荣(2个)、浑源(1个)、灵丘(3个)、南郊(2个)、大同县(3个),全市共18个工业园区。

作为机械产业园区,目前具备条件的有两个:一个是新荣区花园屯经济开发园区,该园区机械制造基地借助大齿集团投资7.6亿元建设大齿新荣区花园屯工业园区的契机,打造机械制造基地,目前已有两家机械制造企业入驻园区;另一个是大同县周士庄工业园区,该园区可作为同车集团扩大产业和项目转移的备选园区。而且上述两个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良好的基础。

2.加强政府在园区产业定位中的引导作用。产业定位是园区各项工作的前提,因此,制造园区的建设应当规划先行,做好产业定位,在此前提下,进行产业招商,招商之后要做好服务,加强软环境的建设。

(1)依据产业定位,开展产业招商。招商引资工作和产业定位密切相关,招商引资工作要严格按照产业定位进行,以产业为依托,发挥比较优势,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进行招商,形成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链的断层缝合、空白填补。

产业招商要有针对性,依托产业定位进行招商,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因为园区处于初始阶段,而忽视产业定位,更不能为增加产值,而来者不拒,否者会造成产业众多、杂乱无章,缺乏重点的局面,既不利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后续的招商引资。

(2)围绕产业定位,加强软环境建设。制造园区的发展不仅需要道路、厂房、水、电等硬环境的完善,更需要科技、人才、信息等软环境的完善。明确产业定位的园区,需要围绕产业定位发展建设良好的软环境,才能做强做大。

围绕产业定位,建立科技研发体系。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离不开研发的大量投入,但是研发往往会占用大量的资金,拖累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立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公共研发平台十分必要。要围绕产业定位,联合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应用技术市场转化中心、建立专利技术转化中心等,为园区企业研发服务,促进技术水平和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

围绕产业定位,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园区企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许多企业面临人才引进的困难,因此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各层次人才。如山西大同大学和同车技校、大同市劳动局下属的两所技校等具有培养数千专业人才的能力,但却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脱节,也不能满足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做产业规划时,建议大同市政府鼓励、引导大同大学等不同层次的院校,根据园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机械制造、自动化、企业管理、质量监督、工业生产、财务统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3.抓好示范,树立典型,做好宣传。不断推广和积累绿色园区建设的经验和示范成果,进行广泛宣传,宣传生态工业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操作知识,充分利用相关网站、报刊、杂志和电视媒体等手段,宣传普及绿色园区建设的思想及其有关知识和最新动态,加快循环经济建设步伐。在这一点上,塔山循环工业园区的经验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它的成功之处值得在机械工业园的建设中借鉴。

4.进一步完善园区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建立包括入园项目指南、园区工业网络设计、物质流集成设计、清洁生产技术、各主要行业关键的先进技术、园区环境管理措施、相关政策、专家名录、主要参考著作、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等绿色工业园区信息系统,使各企业能获得可以和那些行业建立起物质流动的配对关系,以及在能源、水、资源或废物的最佳流动渠道和最佳利用技术等信息,并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该区进行建设水平评价,推进生态绿色园区不断完善和进步。而建立信息平台主要是指园区要围绕机械制造产业,建立能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并能为企业提供信息交流的科技博物馆、信息化图书馆和学术交流中心;建立为企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服务的电子政务平台;建立集园区产业原辅材料和产成品为一体,包含采购、分销等多种功能的电子商务平台。为打造信息化、先进性强的科技园区而不断增强园区软实力和开展园区新服务。

5.加强绿色机械制造园区体系化管理。加强对绿色园区建设的调查研究,总结其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规范系统科学的立项审批、中期鉴定、后期评价和管理制度,形成系统的园区建设审批条例,使我市绿色机械工业园区建设迈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对现有或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建设和管理,这也是衡量绿色园区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需建立三个层次的的绿色管理体系:第一个层次是产品层次,要求园区企业尽可能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生态设计和环境标志产品要求,开发和生产低能耗、低消耗、低(或无)污染、经久耐用、可维修、可再循环和能够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第二个层次是园区的企业,尽可能在企业本身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零排放,同时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第三个层次是园区层次,建立园区水平上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园区APPEL计划、园区废物交换系统(WES)以及园区的生态信息公告制度等。通过园区、企业和产品不同层次的生态管理,树立园区良好的环境或生态形象,为机械行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保障。

参考文献:

1.大同市经委.大同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Z].2006

2.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Z].2009

3.吕月英,谭金艳.山西装备制造业中小产业机群发展模式研究[M].科技和产业,2009(5)

4.段宁,孙宁.关于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和建议[M].环境保护,2002(2)

篇10

(一)工业能源消费持续正增长,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收窄

2017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呈稳中向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为2015年以来较高水平。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呈现恢复性增长,粗钢、电解铝、平板玻璃产量分别增长4.6%、8.8%、5.8%,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个5.7个百分点、10.7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受工业整体供求关系好转和传统高耗能行业恢复性增长影响,上半年,全国工业用电量205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9.8%,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67.3%。其中,轻工业用电量为34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重工业用电量为170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上半年,预计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左右。预计到6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1.27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92吨标准煤下降了33.6%。

(二)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速加快,部分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回升

上半年,由于工业品市场供需关系有所改善,市场价格回升,企业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合计88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6个百分点;合计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29.8%,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29.7%,上年同期的贡献率仅为-39.3%。其中,有色金属行业用电量达到27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8.3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达19.3%;化工行业用电量2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建材行业用电量15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钢铁行业用电量23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2.1个百分点。上半年,化工和建材行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表明这两个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处于下降区间,但6月份建材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环比收窄;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这两个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反弹。

(三)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上半年,纳入统计的31个省份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中有9个省份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依次为:(21.9%)、宁夏(13.1%)、新疆(11.7%)、贵州(11.1%)、陕西(10.8%)、内蒙古(10.2%)、甘肃(9.0%)、青海(8.6%)、云南(8.5%)。以宁夏为例,2017年以来,在市场需求持续改善的情况下,宁夏的冶金、煤炭、电力等行业生产回暖,神华宁煤集团、银川电力公司等大型企业生产大幅回升,400万吨煤制油、30万吨电解锰等一批新建项目产能陆续释放,拉动宁夏用电量增长13.6%。由于西部地区多数省份传统高耗能行业占比较高,高耗能行业的恢复性增长导致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反弹明显,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四)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初步启动,绿色制造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上半年,工信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一是完善绿色制造国家标准体系。国家发改委制定了《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工信部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2017-2019年)》《绿色工厂评价通则》等国家标准征求意见。二是开展绿色制造体系相关评价工作。实施了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单评选,组织各地区评价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三是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试点。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选择部分城市开展绿色制造试点示范。深入推进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创建,按照《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试点企业验收实施方案》和《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方案》开展相关工作。四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中央财政促进制造业绿色升级,财政部、工信部组织开展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作,重点支持绿色设计平台建设、绿色关键工艺突破、绿色供应链系统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开展2017年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重点信贷项目推荐工作,形成《2017年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重点项目推荐目录》,对进入《推荐目录》的项目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五)多数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京津冀地区污染物排放反弹

上半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浓度为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2017年上半年,全国发生多次沙尘天气,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PM2.5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浓度为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上半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3%;PM10浓度为1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2%。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PM10浓度为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珠三角地区PM2.5、PM10浓度分别为35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年均浓度标准。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是长三角地区1.5倍、珠三角地区2倍,PM10浓度是长三角地区的1.7倍、珠三角地区的2.4倍;与上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地区PM2.5和PM10排放上升幅度较大,减排压力较大。

二、下半年走势判断

(一)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环比扩大、同比减少,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

下半年,受去产能、去库存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影响,2017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但下半年工业能源消费增速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时,受供给过剩和下游需求不足导致的供需矛盾尚未根本性缓解、产品价格进一步回升压力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工业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依旧存在,导致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依然不足,仍无力承担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带来的成本上升。与上半年相比,预计下半年工业经济总体平稳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将扩大,但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收窄,总体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

(二)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速呈放缓态势

上半年,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0%,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9%,比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高耗能行业投资持续下降,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回落,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和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生产将趋缓,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速相应呈放缓态势,但能源消费增速仍将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三)西部地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必须提升发展质量

西部地区多数省份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今年以来,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好转,西部地区高耗能行业呈现恢复性增长,这种态势将延续到下半年。同时,西部地区今年新开工和投产了大批重大工程和项目,例如,新疆2017年公路建设计划开工项目2933个、总投资超过7500亿元,拉动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大幅增长;宁夏神华宁煤集团世界最大煤制油项目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宁夏钢铁集团60万吨高线项目6月21日建成投产;青海盐湖镁一体化项目今年将全面投产,包括40万吨/年金属镁、240万吨/年甲醇、240万吨/年MTO制烯烃等一系列项目;内蒙古2017年预计新开复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0个,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10个。随着一大批重大工程和高耗能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必将拉动西部地区钢铁、建材等“两高”行业快速增长,西部地区节能减排压力将继续加大。

篇11

F274A

黄华(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与物流。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实施绿色供应链体系将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绿色供应链体系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的具体体现,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构建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一、绿色供应链那换概念及其特点

绿色供应链是指由于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而形成的基于再制造、清洁再制造、绿色制造模式的由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文化价值观构成的关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活动。它的目标是兼顾生产与环境相容,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绿色供应链不仅具有传统供应链的共性特点,还具有如下特点:

1绿色供应链是闭环供应链。传统供应链中,各个部门只对根据自己事先设定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本部门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供应商只关心价格,制造商只关心成本、效率和产量,分销商只关心仓库水平、库存周转期和仓库面积。而绿色供应链不同于传统供应链的主要一点是绿色供应链是闭环供应链,它涵盖了回收以及废弃物物流,当它们从供应链末端返回到上游制造商时必然要求考虑到彼此之间的相互信息,因此大大加强了信息联系。

2绿色供应链是“绿色”供应链。“绿色”即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利益。传统供应链许多都是“先污染后治理”,完全忽视预防工作,把一切问题都集中到事后处理。但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是无法进行事后弥补的。绿色供应链在评价绩效时首先考虑的就是环境污染指标,因为如果少了这个指标,绿色供应链就不能称之为“绿色”,它即与普通供应链无异。

3绿色供应链是信息化供应链。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如今供应链各成员间已经绝大多数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企业的许多资源也都实现信息化管理。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使得企业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偏差而置于“危险”的环境中。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和传递的不准确都有可能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因此绿色供应链各环节必须加强信息沟通,使信息交流畅通无阻,每个企业可以及时获得所需要的、准确的产销信息,这样才能使企业效益实现最大化。

二、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不同的供应链成员之间基于相同的战略目标,在对供应链整体发展清楚了解的背景下,构建与各成员自身要素相匹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某些特定的诸如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用以指导企业今后的发展。

(一)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绿色供应链是一个范围广泛的系统,它包含了从上游到下游的许许多多企业,因此,在构建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全面考虑各企业的实际特点,不能以偏概全,这样才能使绩效评价发挥最大作用。

2实用性原则。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需要在实际中发挥具体作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否则,空谈理论而不切实际就会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能对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才可以为企业的未来指明发展方向。

3简明性原则。在对绿色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时,由于上下游包含的因素较多,不可能每个都考虑到,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必须保证指标的简洁性,每个指标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绿色供应链的现状,这才会对给企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延展性原则。世界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企业的外部环境亦是如此。因此,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的选取也应该从大局考虑,使其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都不会因某些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失效。

5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就陷入单纯定量或定性的怪圈中,显然仅仅使用一种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指导企业实践的需求。定性过多,企业完全照本宣科,不仅没有作用,反而会滋生出一些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因素;定量过多,使用范围会大大减弱,不能扩展到其他的方面,从而失去理论指导意义。

(二)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分析

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比如再制造模式方面,传统供应链集中于柔性制造和敏捷制造,而绿色供应链更关注于清洁制造和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还包含传统供应链没有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些都说明了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不能按照传统的做法去实施,必须根据其基本要素和特征并结合专家分析特别是要建立在权威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简洁易行的指标,这样才便于供应链各成员的实际操作。

1财务运营指标

(1)总资产投入增长率:当年投入资产总额减去上年资产投入总额之差与上年投入总额之比即为总资产投入增长率。总资产投入量是从整体上反映企业经营战略的投入能力,可见,若总资产投入量越高,则说明企业经营绩效越好,企业发展能力就越好,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越好,它是投入指标中最关键的一项指标。

(2)销售利润增长率:销售利润增长率等于本期利润与上期利润之差与上期销售利润之比。绿色供应链销售利润增长率越高,说明每一单位的绿色产品销售所得利润越高,说明绿色供应链产品受到大家的欢迎程度较高,因而绩效越高。

(3)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于各企业净利润总和与净资产总和之比。该指标是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得利润能力的指标。它是绿色供应链净资产收益的数据表示,可见,若净资产收益越多,则绿色供应链发展前景越广阔,企业绩效越好。

2客户服务绩效指标

(1)订单完成率:订单完成率是衡量客户所得到承诺完成的时间标准,是指定单到货周期与客户需求时间段的比值。订单完成率越高,说明该绿色供应链整体运转效率越高,客户满意度越高,该供应链整体绩效越佳。

(2)准时交货率:准时交货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顾客的要求准时把货物送到顾客的手中,它间接反映了绿色供应链系统的流畅性、稳定性大小和顾客的满意度高低。交货率越高,顾客满意度越高,整体绩效越好。

3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该指标是整个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核心,也是绿色供应链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1)清洁能源利用率:清洁能源是指对环境无副作用的且能循环再利用的能源。清洁能源利用率是指在提供一定的能量的基础上,清洁能源所占比重的大小。利用率越大,说明绿色供应链越环保,技术含量越高,因为达到的效益也会越大。

(2)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这一指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的核心。当废弃物进入了绿色供应链的循环中,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减少原有的处理成本而且可以增加上游的原材料供给,从而可以减少原材料采购费用。因此废弃物利用率越高,企业的发展越稳定,越有前景,绩效越好。

(3)绿色产品生产比例:绿色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重视,绿色产品生产的比重越大,则企业的绿色环保社会形象也就越佳,也易于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同。

(4)绿色环保认证率:绿色环保认证和其他体系的质量认证一样,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绿色环保认证率越大,表明绿色供应链企业所受的认可程度越大,绿色供应链绩效越好。

(5)年环保资金投入率:它等于企业当年在环保方面投入的资金占企业经营成本的比例。投入越多,则说明企业对环保越重视,绿色供应链绩效越高。

三、结语

当前,国内外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在现实企业存在投入成本与经营目标和收益间不协调矛盾的大环境下,绿色供应链至今仍没有得到广泛实施。但是其实践价值已经被原来越多的专家和企业所重视。此外,本文所考虑的因素可能不够全面,相信随着更多的专家学者对绿色供应链的深入研究,一定会有一套更完整的、更接近企业实际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指导意义的指标体系出现,绿色供应链也会走向成熟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现洋,曲建华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

[2]武春友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1,15(4):67-70

[3]张华伦,冯田军,董红果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6(4):57-59

[4]赵丽娟,罗兵绿色供应链中环境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2003(11):155-158

[5]姜旭,卢晓君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4):76-77

[6]毛会芳,邹辉霞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4,(4):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