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3 10:51: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展高职,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实用型人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教育事业成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高职特色已初步呈现。但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从各类大中专学校急速转型而来的,在快速的变化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矛盾,另外年轻的高职院校为适应高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提高自身在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又必须尽快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所需投入的办学资金日益见长。由此带来了大规模的负债办学的问题。同时随着教职员工及各种运行成本的增加以及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资金的不足,尤其在近几年社会大环境下生源数量的下降和招生计划趋于稳定,学校学费收入不会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日渐加大,财务危机日渐凸显。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也随之由原来的无风险管理变成了风险管理,如何衡量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展高职,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实用型人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教育事业成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高职特色已初步呈现。但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从各类大中专学校急速转型而来的,在快速的变化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矛盾,另外年轻的高职院校为适应高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提高自身在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又必须尽快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所需投入的办学资金日益见长。由此带来了大规模的负债办学的问题。同时随着教职员工及各种运行成本的增加以及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资金的不足,尤其在近几年社会大环境下生源数量的下降和招生计划趋于稳定,学校学费收入不会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日渐加大,财务危机日渐凸显。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也随之由原来的无风险管理变成了风险管理,如何衡量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主要分为经营性风险、债务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根据财务风险的类型,笔者提出以下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和方法: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主要分为经营性风险、债务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根据财务风险的类型,笔者提出以下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和方法:

1 防范经营性财务风险的对策

1 防范经营性财务风险的对策

1.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监管

1.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监管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科学且合理的管理工具或手段。它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保障作用。财务活动涉及和反应一个单位方方面面的活动,要想有一个科学的、高效的、规范的总体环境,就要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在控制、监督、调节、合作和沟通上使分散的财务活动整合统一起来,使防范财务风险的效能达到最大化。因此,加强防范财务风险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科学且合理的管理工具或手段。它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保障作用。财务活动涉及和反应一个单位方方面面的活动,要想有一个科学的、高效的、规范的总体环境,就要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在控制、监督、调节、合作和沟通上使分散的财务活动整合统一起来,使防范财务风险的效能达到最大化。因此,加强防范财务风险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1.2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竞争实力

1.2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竞争实力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保证生源地稳定,收入的稳定,这是防范财务风险最根本的途径。由于高职院校的形成特点,高职院校教师的实力普遍不强,又由于高职教育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在我国尚属新的教育领域,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招生困难和招生流失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学费收入,影响财务状况。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提高教学实力,创办自己的特色,提高社会声誉,提升竞争实力,吸引更多的学生。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保证生源地稳定,收入的稳定,这是防范财务风险最根本的途径。由于高职院校的形成特点,高职院校教师的实力普遍不强,又由于高职教育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在我国尚属新的教育领域,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招生困难和招生流失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学费收入,影响财务状况。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提高教学实力,创办自己的特色,提高社会声誉,提升竞争实力,吸引更多的学生。

1.3 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精简开支

1.3 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精简开支

随着近几年工资制度的改革,人员经费支出额度越来越大。尤其作为高职院校,为了开创特色专业,引进了不少人才。但由于事业单位的进人制度的约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学校自筹经费用于开支。在生源稳定或是减少的情况下,人员经费却越来越大,再加上大量需偿付的债务资金,使高职院校的财务不堪重负,成为造成财务风险最根本的原因。所以要想解决财务风险,就要加强人力资源制度的管理,精简开支。

随着近几年工资制度的改革,人员经费支出额度越来越大。尤其作为高职院校,为了开创特色专业,引进了不少人才。但由于事业单位的进人制度的约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学校自筹经费用于开支。在生源稳定或是减少的情况下,人员经费却越来越大,再加上大量需偿付的债务资金,使高职院校的财务不堪重负,成为造成财务风险最根本的原因。所以要想解决财务风险,就要加强人力资源制度的管理,精简开支。

2 防范债务性财务风险的对策

2 防范债务性财务风险的对策

2.1 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2.1 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高职院校为了跨越式发展大规模搞基础建设,乐观的高估预期收入大规模举债,致使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猛增。这归根结底是风险意识不强,对风险的预期不准,一旦出现严重的风险又无法采取有力的措施。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成为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就是要制定风险评估指标,如收支比率,资产负债率、借款比率、偿债比率、负债现金保证率、贷款风险指数等,通过一系列指标的评估,可以很好的了解风险的大小,从而掌控好风险,减少盲目性。

高职院校为了跨越式发展大规模搞基础建设,乐观的高估预期收入大规模举债,致使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猛增。这归根结底是风险意识不强,对风险的预期不准,一旦出现严重的风险又无法采取有力的措施。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成为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就是要制定风险评估指标,如收支比率,资产负债率、借款比率、偿债比率、负债现金保证率、贷款风险指数等,通过一系列指标的评估,可以很好的了解风险的大小,从而掌控好风险,减少盲目性。

2.2 多渠道筹措资金,减低筹资成本

2.2 多渠道筹措资金,减低筹资成本

财务风险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资金的匮乏,无力偿付债务导致无法持续经营。因此如何多渠道、低成本的筹措资金,是解决财务风险的重要问题。在学费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要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融资新模式。比如大力争取政府的投入,非常可喜的是,政府也认识到高校债务的问题,从今年开始推进了政府化债的措施,从根本上给予了支持,缓解了高校的债务压力。另一种模式是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比如合作办学,学院给企业人才和技术的支持,企业利用资金和设备优势,从而降低教育成本。比如吸引企业或个人对教育的捐赠,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再比如发行教育债券或教育彩票筹集办学资金,以减少商业贷款额。我们要多引进这些多渠道的低成本的方式,这才是解决当前资金不足的根本。

财务风险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资金的匮乏,无力偿付债务导致无法持续经营。因此如何多渠道、低成本的筹措资金,是解决财务风险的重要问题。在学费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要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融资新模式。比如大力争取政府的投入,非常可喜的是,政府也认识到高校债务的问题,从今年开始推进了政府化债的措施,从根本上给予了支持,缓解了高校的债务压力。另一种模式是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比如合作办学,学院给企业人才和技术的支持,企业利用资金和设备优势,从而降低教育成本。比如吸引企业或个人对教育的捐赠,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再比如发行教育债券或教育彩票筹集办学资金,以减少商业贷款额。我们要多引进这些多渠道的低成本的方式,这才是解决当前资金不足的根本。

2.3 对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加强借贷资金的管理

2.3 对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加强借贷资金的管理

高职院校在进行贷款或融资前,一定要根据学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合理制定贷款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对自身的发展潜力、财务状况、偿债能力、承受能力、配套能力等进行评估和分析,预测贷款风险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风险控制。对于已到位的资金,更是要加强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要严格会计核算和资金监管。同时要科学合理的安排还款,认真落实还款资金来源和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在进行贷款或融资前,一定要根据学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合理制定贷款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对自身的发展潜力、财务状况、偿债能力、承受能力、配套能力等进行评估和分析,预测贷款风险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风险控制。对于已到位的资金,更是要加强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要严格会计核算和资金监管。同时要科学合理的安排还款,认真落实还款资金来源和保障措施。

3 防范财务管理性财务风险的对策

3 防范财务管理性财务风险的对策

3.1 推进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为核心的财务管理

3.1 推进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为核心的财务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单位按照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并下达于内部各个经济单位,然后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数据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提升管理能力,提高收入和降低成本,有效地管理风险并实施有效地监控和考核。树立了全面预算的理念,首先在编制上要做到全面、科学、精确,然后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把关,避免预算与执行“两张皮”的现象产生,并且要做好事后的监督检测和分析,并制定有效地奖励惩罚措施。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推进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全面预算管理是单位按照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并下达于内部各个经济单位,然后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数据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提升管理能力,提高收入和降低成本,有效地管理风险并实施有效地监控和考核。树立了全面预算的理念,首先在编制上要做到全面、科学、精确,然后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把关,避免预算与执行“两张皮”的现象产生,并且要做好事后的监督检测和分析,并制定有效地奖励惩罚措施。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推进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3.2 重视成本效益核算,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体系

3.2 重视成本效益核算,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体系

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更偏重于报账,不重视成本效益核算和财务分析,结果造成在办学经费不足资金严重紧张的情况下,有限的资金未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举步为艰,加重财务风险。因此高职院校应引入成本效益观念,借鉴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将“教育事业支出”进行细分,研究学生培养和教育成本的关系。同时还要注重资产的核算,通过计提折旧、定期评估的方式及时掌握资产的增值贬值状况,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和信息质量。另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体系,对财务数据进行科学归集和分析,逐步优化支出结构,显现与收入的配比关系,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比如设计反映财务状况和综合实力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人均教学收入、支出结构比率、、人均校产及科研收入、就业率等;反映财务发展潜力的指标,如利息保障倍数、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收入增长率、科研投入增长率、发展性支出占总支出比率、、创收增长率等;反映运行绩效的指标,如学费交缴率、三年收入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积累平均增长率、资产利润率等、实验室对外服务率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职能,为防范财务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更偏重于报账,不重视成本效益核算和财务分析,结果造成在办学经费不足资金严重紧张的情况下,有限的资金未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举步为艰,加重财务风险。因此高职院校应引入成本效益观念,借鉴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将“教育事业支出”进行细分,研究学生培养和教育成本的关系。同时还要注重资产的核算,通过计提折旧、定期评估的方式及时掌握资产的增值贬值状况,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和信息质量。另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体系,对财务数据进行科学归集和分析,逐步优化支出结构,显现与收入的配比关系,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比如设计反映财务状况和综合实力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人均教学收入、支出结构比率、、人均校产及科研收入、就业率等;反映财务发展潜力的指标,如利息保障倍数、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收入增长率、科研投入增长率、发展性支出占总支出比率、、创收增长率等;反映运行绩效的指标,如学费交缴率、三年收入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积累平均增长率、资产利润率等、实验室对外服务率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职能,为防范财务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3.3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3.3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除了要依靠完善的制度体系,还要依靠高水平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的能力、知识水平、素质和经验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水平,因为一切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人去执行。因此,首先要注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和风险意识的培训,其次要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使财务人员都能熟悉学院的经济活动,另外还要引进业务精通又有管理能力的骨干。这样优化了知识结构,提高了技能,提升了理财水平,才能促使财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性”转变,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作用,为学院正确进行各项决策和防范风险控制创造良好条件。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除了要依靠完善的制度体系,还要依靠高水平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的能力、知识水平、素质和经验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水平,因为一切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人去执行。因此,首先要注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和风险意识的培训,其次要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使财务人员都能熟悉学院的经济活动,另外还要引进业务精通又有管理能力的骨干。这样优化了知识结构,提高了技能,提升了理财水平,才能促使财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性”转变,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作用,为学院正确进行各项决策和防范风险控制创造良好条件。

总之,财务风险的可控与否关系一个学校发展的生死存亡。对于风险,更重要的在于预防,因此,不管是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还是一名普通员工,都要从本职岗位上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工作,促进学校良性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财务风险的可控与否关系一个学校发展的生死存亡。对于风险,更重要的在于预防,因此,不管是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还是一名普通员工,都要从本职岗位上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工作,促进学校良性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篇2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走向市场、深化改革和转换机制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内外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企业财务系统的运行很可能偏离预期目标,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因而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企业经营管理只有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风险防御机制,通过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来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等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会计因索。第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普遍较低。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的质量对经营决策的影响程度很高。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决策者对企业以往经营成果做出错误的评价,形成企业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第二,会计制度约束性。会计信息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虚假的会计信息使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加大市场风险,而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一个经济主体,其财务风险水平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创造―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稳定财务运行、降低财务风险显得十分重要。

3.外部法律的不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是在国家的法律和企业内部制度下进行的,随着国际化的步骤越来越快,外国企业纷纷进入我国,我国内部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国家对于外来企业的种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内的企业在竞争的时候存在着竞争不平等的现象,加大了企业的风险。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应应对全球市场的健全法律,以保障企业的平等竞争,降低企业的风险。

4.监管机制的不健全。目前,我国企业的监管和考核机制还很不健全,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都已经建立了资产监管机构,但管理活动中的政府作风依然十分严重,直接干预企业运作、以管理代考核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受到很大干扰,进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1.转变观念、探索规律、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其专业素质应从传统的“作账型”转向“多面型”,除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过滤和分析的能力外,还要求他们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在自己职业范围内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在利用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的同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要求他们具备一些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一员,与生产、市场、人事等部门广泛联系,把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减少风险。

2.构建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的构建问题,要在充分发挥民主,并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分析方法为手段,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达到了完美统一。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必须有一支作风好、技术硬、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能力的决策者队伍。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是指决策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自身缺陷,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充分掌握所需信息,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决策者的自控其核心是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根据决策的特点来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身的失误。就群体决策而言,除了每个参与决策者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针对群体决策的特点,合理确定决策群体的规模,加强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按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同时,聘请中介机构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进行评价,接受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中的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并及时加以整改,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建立防范财务风险的保险防御机制。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主要措施是:(1)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2)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3)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建立偿债基金和企业按照会计准则提取的坏账准备金等,用以减缓风险损失对企业造成的重大冲击。(4)建立健全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探讨《经济管理》,2008.08

[2]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探讨《事业财会》,2006.01

篇3

由于企业融资不当以及财务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就可能导致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进而使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下降,该种风险即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利益分配风险以及资本运营风险,它是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以及各种无法控制或难以预计的因素影响。

■一、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原因

1.1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现如今,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这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很难实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低股利政策与股权融资过高和风险报酬原理相违背,没有真正理解企业资金成本的意义。现代财务管理的理论认为:收益越高,风险就越高。如果企业只是一味地将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作为扩大企业利润的主要手段,那就会使企业的负债筹资增大。最后导致债权人要求企业追加风险溢酬,使企业的固定费用(如企业定期支出利息)增加。另外,投资者也会因为风险增大而索要更高的报酬,从而使公司借款筹资、发行债券以及股票的筹资成本不断提高,使企业只能依靠负债来支撑,这样极易爆发财务风险,且十分严重。

1.2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残缺不全,尤其是现金管理的随意性很大,根本不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标准与范围使用现金,坐支现金与白条抵库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已制定的制度有大部分内容由于陈旧过时,无法指导企业经营活动中一些新发生的业务。企业已制定的管理手册与规章制度的内容不细,缺少工作流程与业务流程的具体内容,使实际执行常常遇到较大困难,进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2.1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当改变管理层的经营风格与经营理念,提高企业决策层的指导与监管力度,并不断创新与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与权责分配方法。在重视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重视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环境。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和企业的每个员工、每个组织都有关系,企业的每个员工对内部控制都负有责任,同时也受其影响。所以,应不断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2.2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理财目标以及财务风险和资本结构理论密切相关。在融资时,企业应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运用适当方法确定出最佳资本结构,然后在今后的追加筹集资金过程中予以保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企业的现有资本结构存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应通过各方面改革与筹集资金活动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以资本结构理论为突破口,不断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使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另外,还应确定出合理的负债比率或额度,以抑减企业财务风险。

2.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之前,应先全面梳理企业的现有业务流程,对目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包括的具体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并观察这些工作流程都存在着何种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有着怎样的影响,然后根据这些风险采取相应的有效控制措施。如果现有规章制度缺少这些控制措施,应对现有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补充与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完整性、系统性以及包容性的内控制度。

2.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主要指企业在其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预警职能体系,它是使企业财务风险能够降低的关键所在,同时还是盘活企业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可以使预警分析能够充分的、正常的发挥其功能。另外,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是相对独立的,不受企业组织整体控制的约束。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成员是兼职的,主要由企业的经营者,具备现代经营管理技术与知识,并熟悉企业内部管理业务的管理人员构成。此外,还应聘请一些企业外部管理的咨询专家。企业预警机构可以独立开展工作,并只对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负责,不能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企业的预警组织机构大多数日常工作可由企业某些现有的职能部门来负责。

企业实施预警组织制度能够使企业的预警分析工作更加持续化与经常化,唯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预期效果。另外,要重视风险分析机制,它的高效性十分重要,通过分析能够将对企业财务影响较小的风险迅速排除,这样企业经营者与财务人员就能够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在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的风险上。然后经过重点研究分析,找到风险的形成原因,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当分析清楚风险的成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具真实性,从事该项工作的个人或部门必须保持较高的独立性。通过对各类风险进行预测、预防、识别、处理以及控制,以最低成本保证企业资金运行的稳定性、效益性以及连续性,给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有效防止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三、结束语

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与控制措施来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要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上提供保障,还要在组织机构、监督检查以及预警机制方面形成配套管理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每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更加明显,使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寅珠,张锐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0;04

篇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71-02

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生存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给企业、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企业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导致的风险,即未来的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产品市场需求、产品售价、产品成本、调整价格的能力、固定成本的比重。财务风险亦称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筹资有关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股东每股收益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企业一切风险的财务表现,受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包括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以及利益分配风险。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面临外界因素变化导致的风险。因为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像每个人一样,它时刻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外界因素包括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外界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某些原材料受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剧减,导致材料成本剧增,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许多企业招架不住,被迫取消原来的订单,缩减开支,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些因素有的是企业无法预见的,不可避免的,确实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务风险甚至是生存危机。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目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融资过高和低股利政策,违背了风险报酬原理,歪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如果企业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负债筹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债权人将要求公司追加风险溢酬,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人为地增加了财务成本。同时投资者也因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这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进而企业将靠负债支撑,为爆发严重的财务风险埋下隐患。对企业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箭,用好它企业获利匪浅,借鸡生蛋;用不好则是鸡飞蛋打,造成资金链断裂,最终走向破产的境地。

3.企业的内部缺乏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涉及投资核算管理制度、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存货盘库制度、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或残缺不全或徒有虚名。制定的制度部分内容已经陈旧过时,不能对经营活动中新发生的业务起到指导作用。有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手册内容不细,未包括业务流程及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造成实际执行中的困难,产生财务风险。

二、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建立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的组织机构。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化解和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减至最小。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有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投资方案,这是为了减少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损失的程度;二是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2)降低风险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降低风险法可以采取三种策略: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设计、提高工艺、努力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销售不畅、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比如企业采购材料时,坚持验货付款,防范不必要的风险。

(3)分散风险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项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4)转移风险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

(5)债务重组法。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具体重组方式有: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债权转股权);修改其他事项等,以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以使企业重新安排财务资金,通过损失部分利益换来整体利益安全。综合考虑债务资金成本。以上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还须据实分析,随机应变,也可采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2.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与企业理财目标、财务风险密切相关。企业在融资时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从资本结构理论入手,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使综合资本成本达到最低;要控制财务风险,就必须确定合理的负债额度或比率。不能盲目筹资不计筹资成本,也不可妄自菲薄,过低估计筹资能力,放弃财务杠杆利益。

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改变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提高决策层的监管和指导力度,健全和创新企业的权责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等。既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也要重视对内部财务控制环境的建设工作。内部财务控制与企业的任何一个组织,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每一个人都对内部财务控制负有责任并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内控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之前,首先要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目前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包括的内容,分析预见可能发生的的风险及风险产生的影响,针对这些风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这都是内部控制制度应起到的作用。

4.实行企业内全员的风险管理。建立控制严密的内控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运行高效的风控业务运行机制等配套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必须要始终贯彻全程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把风险控制贯穿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使得业务环节的每一个员工都在评估和排除风险。使企业各层管理者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同时,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让全体员工了解其在整个财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团队防范效应。形成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总之,财务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命运,不可小视,只有了解它的成因,采取相应的、稳妥的措施才能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使企业健康长足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正在加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扬长避短,进行适当财务风险控制,以达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高级会计实务.2009

2.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规范[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

篇5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正在蔓延和加剧,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的企业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增加,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率。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提出适应了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特别是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管理变革的大趋势。国务院国资委在2008年10月份就下发了《关于2009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企业把巩固资金链、防范财务风险作为企业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不管是央企还是非央企。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相对薄弱的环节,绝大多数的企业缺乏经验。财务风险意识不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相对匮乏。因此,应引起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更多关注。

一、财务风险产生的动因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动因多种多样,既有企业外部的也有企业内部的,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一样。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活动跟不上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

这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大原因。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这些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对企业而言,可能是一种机遇,也可能是一种威胁,并且是难以预料和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加上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目前。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有: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

(二)资金管理不到位

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尤其是应收账款失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应收账款大量增加,至此货款回笼不及时,长期被拖欠,严重影响企业资产流动性的正常周转。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缺乏了解和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是资金管理不到位、管理水平低、使用效益差。如: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对外投资决策随意性大、缺乏控制、资金占用方面管理不善等,给企业造成资金管理上的财务风险不可估量。

(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功能不完善,财务管理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企业不但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还必须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现阶段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或岗位,但是其制度不健全、功能不完善、审计不到位,在财务监督制度执行过程中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四)企业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在当前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济活动复杂多变,企业的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存在的财务风险也加大。但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对随之而来的各种财务风险缺少足够的风险意识,思想认识比较片面,认为只要管理好资金就可以了,从而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财务风险的发生缺少应有的敏锐性和警惕性。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财务决策缺少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但在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这也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对策

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这其中。规避资本营运和资金管理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

以福建省永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公司是隶属于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的一个全资子公司,是省重点煤炭生产经营企业。近几年,该公司全面贯彻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大力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积极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切实保障公司经营和财产安全,从而改变了过去由于缺少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造成销售货款被截留、银行存款被挪用、对外投资失败、应收账款坏账较多、合同纠纷较多等现象,并根据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财务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机制。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夯实财务风险管理基础

该公司根据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提出“制度先行”的管理要求,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重要工程投标、重大投融资项目进行效益预测和风险评估,严格集体决策制度,落实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制度上监测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在资金管理方面。健全和完善公司职责分工和授权、现金和银行存款、票据及印章管理等各个环节上的制度,为有效开展资金业务的管理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保障。目前,公司制定颁发了对外投融资管理、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预算内部控制管理、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管理、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管理、合同协议内部控制管理等几十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二)构建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水平

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功能体系。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一是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首先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之前,既需考虑获得的收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制定出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意外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地应对。其次对财务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利用各种凭证、票据来防范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发生,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偏差并制定出新措施。最后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的财务管理行为的依

据,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继续发生。二是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规避资本营运和资金管理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通过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三)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

为了提高资金使用率,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置财务结算中心,统一设立银行账户,集中管理公司各所属单位的现金收入,统一拨付各单位困业务需要的货币资金,监控货币资金使用方向。财务结算中心的建立,帮助公司解决了大量的资金沉淀问题,对加快公司整体的资金周转、降低资金占用量、提高资金运行效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应收账款是形成资金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管好“资金池”的同时,加强预防和控制资金回收风险。首先只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i其次是对于盈利能力大、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好的客户,选择风险比较大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扩大销售网络,同时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也较少;最后是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及时催收赁款,并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

(四)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该公司通过对以往出现的经济类合同纠纷等事件的思考,逐步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因此,将原属于财务部的审计人员独立出来,成立审计部,配备专职及兼职审计员,把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为监督官、协调官、咨询官及建议官。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能检查与评价管理风险,能及时报告与防范财务风险。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建立健全以财务、审计、监察为主体的监督检查体系,加大财务检查、审计、监督和项目执法监察力度。对企业的产品销售、物资采购、合同履行等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实施监控,使风险管理日常化、制度化。

篇6

Abstract: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in a variety of financial activities, due to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a variety of unpredictable factors beyond the control of the financial benefits obtained by the enterprise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nd within a certain range, anddeviation from the expected target formed enterprises the possibility of economic loss factors. Such as the instability of the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changes, the country's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technical and other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 goods, money and the environment also determines the existence of financial risk in a market economy. Existence of financial risk is bound to have a huge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financial risks,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of financial risks, improving the financial mechanism for risk, this series of initiatives is improving economic performance, maintain a steady development an inherent requirement.Keywords: coal enterprises; financial risk;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5

一、煤炭企业的财务的风险和资金管理的问题

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

1、预算控制的风险。(1)项目投资的预算不够细化、完善和科学;(2)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等力度不断加大,煤炭企业在安全建设方面的投资超过了预算额度;(3)内部资金调控力度不够。

2、商品滞销的风险。煤炭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导致许多煤炭企业没有知名度,商品销售难度加大造成库存的积压,无法将商品转化为流动资金,加大了财务的风险。

3、项目融资的风险控制。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更好的控制贷款对于企业贷款条件的不断提高,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些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企业的规模和用于投资新的项目,采用循环使用短期贷款来达到长期贷款的目的,这样既加大了违约的风险性,也加大了融资的工作量。

4.应收款项的风险。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成白热化阶段,为了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影响企业利润的销售收入显得更加重要,加快实现销售的同时,后付款的情况也会增多,而且货款回收越来越不及时,企业坏账损失的发生几率变大跟着金额也变大。

(二)煤炭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务信息的不真实。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煤炭企业的部门与部门之间出于对自身局部利益的考虑或是煤炭企业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等原因,导致了各部门之间不能将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财务信息准确、如实的反应给管理层,直接影响了决策者做出科学完善的决策,甚至是不能决策的情况出现。

资金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的落后。先阶段的煤炭企业业务量是越来越大,资金的周转量和周转时间也在不断增加,企业没有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的意识,都是沿用老一套的管理方式,但是随着其它业务量的不断提升,老式的资金管理方式逐渐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的制定、监督、执行等方面没有严格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者的工作标准。

企业往来资金控制制度不健全。很多事实情况反映来看,煤炭行业不能严格的控制来往款项的支出,不能对往来款项目做出及时的跟踪和记录,导致往来款项不能按时收回或者是无法收回的现象。

经营者法律意识不强。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法律意识不强,签订销售合同、担保合同、采购合同等合同是不会仔细研究合同的条款和潜在的风险,增加了企业资金流失的可能性。

经营者市场经济知识的缺乏、风险意识概念薄弱。个别的煤炭企业管理者不能掌握基本的市场经济知识,和其基本的规律,在实际的工作总没有及时的了解合作方的财务状况、企业信誉和发展前景。对合作者的认识不够,没有进行全面而认真的分析,造成资金的流失。有些经营者不从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考虑,盲目的扩大生产,并没有考虑好其中的关键性问题,造成了资金的紧张,使企业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企业可以建立财务危机的识别指标体系、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和财务安全检测指标体系等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财务面对的风险要加强控制力度。企业财务的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也是在以后盘活企业财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始预警分析功能得到充分、正常的发挥,企业应该建立相关的预警组织机构,预警机构的建立要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中独立出来,预警机构组织的成员是兼职的,需要企业的经营者和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要有现代经营管理技术和知识的人员来组成,机构建立的同时还要邀请一些企业外部管理咨询的专家,预警机构独立可以独立的开展工作,但不应该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负责。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也是关键,可以通过分析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那么就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可能造成重大风险的影响上。

(一)、要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内部控制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之前,一定要对企业现在的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梳理,认真的分析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哪些相关的内容和这些工作流程中都面临着怎样的风险,这些风险的产生又会对企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对这些风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现行的规章制度对这些业务流程是否涵盖完整。在这些所有问题的基础上对内部财务的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要查漏补缺,不放过一个相关的财务问题,要使健全后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包括包容性、完整性、系统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要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决策失误造成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工作的成功是否是由财务决策是否正确来确定的,如果是只靠经验的决策和主观意识的决策是不行的,没有科学的依据,那么造成决策失误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为了防止财务的风险,企业一定要采取科学的决策办法,在整个的决策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不求做到完美无缺,要做到该规避的问题一定要立即处理,不可犯常识性的错误。要尽可能的采用定量计算和分析的方法,并且灵活运用有效的科学决策模型来进行决策,对于各种可行性办法要进行严格的筛选,从中选取最优、最合适的方案,切不可凭主观意识、经验主义来判断.

(三)、对全员的风险要实行有效的管理,应该建立严密的内控组织结构和相关业务的流程,对运行机制等有效配套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要有高效率的运行效果,要在整个职工中贯彻好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把业务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与风险控制联系起来,要让员工在工作中随时随地的都在评估还排除会产生的风险,要让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本身共同承担其中的风险责任,必须要做到责、权、利的三位一体,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风险意识的教育工作,每个岗位都要建立风险责任的管理制度,目的是要全体员工了解自身在整个财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团队协作的效应。

结论

根据上述情况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现行的煤炭企业集团都在重新定位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管理机制的的新形势下对管理机构进行重新的梳理,企业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才能使企业最大程度避免由财务引起的风险,获得更多的利润,促进煤炭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通过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当前,主要是通过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股利分配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一、企业筹资风险防范与管理优化的对策

企业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应首先考虑筹资方案的安全性,其次是可行性,最后是筹资方案的经济性(筹资成本)。企业实际筹资决策时必须综合分析各种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和筹资期限,以及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才能找到相对较安全可行的筹资组合。从筹资成本、筹资期限结构、筹资方式的组合等方面能够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1.筹资期限组合优化

企业的总资金需求可分为短期资金需求和长期资金需求,企业的资金资源也可分为短期资金来源和长期资金来源,不同偿债期限的资金来源的不同组合,构成企业不同的筹资期限结构。一般来说,短期筹资成本较低,风险较大,长期筹资则相反。筹资期限结构的组合优化主要有:(1)中庸筹资优化。企业根据资产的变现日期,安排相应的筹资期限结构,使资产的偿付日期与资产的变现日期相匹配。在采用中庸筹资方法的情况下,企业流动资产的短期性变动部分与季节性变动部分用短期负债筹措资金,长期性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则通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等长期性资金予以解决。企业在采用中庸筹资法时,在当年,除安排长期借款外,就无需在淡季进行短期借款了,短期借款将用多余的现金偿还。当企业经营进入旺季需要资金时,可以进行短期借款,这样企业只有在需要资金的场合才去筹资。(2)保守筹资优化。采用保守筹资法,企业不但以长期资金来满足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而且还以长期资金来满足由于季节性或循环性波动而产生的部分或全部暂时性资产的资金需求。这样,企业在淡季时,由于对资金的需求下降,可以将闲置的资金投到短期有价证券上。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不但可以赚到若干报酬,还可以将其部分变现,储存起来以备旺季使用。在旺季时,资金需求增加,这时除了出售企业所储存的有价证券外,还要使用少量的短期信用才能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以满足其临时性资金的需求。(3)风险筹资优化。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不足以满足企业长期资产的需要,要靠短期资金来源来弥补。企业用短期借款购置一部分长期性流动资产,这使得企业必须在借款到期日重新借款,从而具有一定的风险。用短期借款筹措所需的长期资金部分越大,筹资的风险也就越大。

2.筹资方式组合优化

对于不同的筹资方式,企业是存在筹资偏好的。为了实现我国企业筹资方式由外部间接筹资向内部直接筹资方式的转变,化解筹资风险,企业在综合考虑筹资成本、筹资风险、资金流动性,以及筹资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可以用下列方式来优化筹资结构:(1)企业应首先选择留存盈余筹资。留存盈利筹资是企业最重要的筹资渠道。留存盈余是留在企业内部,以供企业生产经营用的一部分税后利润,是股东对企业的再投资,是企业的资本积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应逐渐增加企业留存盈余筹资的比例。政府可以从政策上引导和刺激企业首先选择留存盈余筹资。比如可以着手内部盈余投资免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加强我国企业自身资本积累的压力与动力,提高企业自我投资意识,从宏观上引导并调整筹资结构。(2)发展债券市场,提高筹资结构中债权筹资的比重。因为债券筹资方式是企业最佳的外部筹资方式。目前我国企业债券与股票相比差距很大,“重股轻债”现象严重,今后应促使债市和股市同时发展,“两条腿”走路,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利用债券还本付息的刚性压力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理,完善治理结构。为保证债市的发展,应尽快建立企业债券的监控系统,改进债券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偿债基金制度,保证企业到期还付息,加强投资者对企业债券的投资兴趣与信心。并逐步发展债券的交易市场,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为企业发行债券创造条件。

二、企业投资风险防范与管理优化的对策

投资活动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多层次的经济活动,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因素,使得投资主体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应该在认识投资风险发生、发展与消失规律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来防范和规避投资风险,以期使它所造成的损失达到最小化。

1.建立和完善有效信息披露制度

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投资风险或投资失败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其自身投资行为的非理性,而是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虚假信息等。正是因为外界披露的信息存在巨大的泡沫与水分,使得企业投资决策所依赖的基础信息都存在极大的泡沫与虚假,加大了企业投资的低效性、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性,给外界的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造成了巨额的损失。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建立低成本的修正不对称信息的机制和完善的信息披露与监督制度,如资本市场信息公开制度、公允的有价证券信誉评级制度、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等等,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公开性、及时性、有效性。这一切的实现都要依靠政府部门特别是证券管理部门,和会计职业团体(如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等中介机构的通力合作。证券管理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市场经济主体信息披露的监督与管理,对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信息披露、或有意披露虚假信息的企业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与制裁,以保证信息披露的透明性、真实性、可靠性。只有加大力度切实净化我国的信息披露市场,确保企业投资所依赖的经济信息的真实与可靠性,我国企业的投资活动才可能进一步趋于规范与理性,也才可能把投资的风险降到最小化。

2.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投资决策的成败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死亡,而作为投资决策的初始阶段,可行性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企业作了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对投资时机、投资对象、投资规模、投资合作伙伴、投资市场需求、投资的资金供应能力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那投资也可以说成功了一半。首先,必须进行市场调查,收集丰富的市场信息,特别是在企业将对另一企业进行投资收购时,不能只仅仅看其报表上的数据,或者听信被投资企业的一面之词,必须对被收购企业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调查和分析,以防被收购企业和中介评估机构联合起来,共同欺骗投资方企业,使得投资方遭受收购报表陷阱。其次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对企业投资的具体项目的风险和收益进行合理的评价与预测,充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可行性分析,据此进行投资决策,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3.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与监督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需要内部控制、呼唤内部控制,这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信息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经营与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高效性、增强企业机理的免疫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众多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表明,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企业抵御市场经济风险的第一道内部屏障,只有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才有内部控制的迫切压力与动力,才可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与所得。建立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投资活动方面,必须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进行监控,通过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等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严格控制,以防范企业投资风险。切实加强其内控制度,依照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原则来进行投资,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三、企业股利分配风险防范与管理优化的对策

股利分配是企业资本运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处于资本的分配过程中。股利分配决策是确定将企业的税后利润怎样支付股利和企业再投资。这实际上是企业股东的“当前消费”与股东的“未来消费”之间的权衡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股利决策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

1.制定科学合理的股利支付比率

股利支付比率的高低对企业股利决策风险能够产生影响。科学、合理的支付比率的确定,是根据目标支付比率的高低来确定企业股利的发放标准。如果企业的股利支付水平达不到目标股利支付水平,可以根据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及对本企业的历史支付水平进行考察的情况,来确定一个合理的支付水平。即在这种水平下,既能使股东满意,又不影响企业的发展。如果达到了目标支付比率,那么在确定提高股利支付比率,还是将盈利留存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呢?这就要考虑发放股利和把利润留在企业哪个对企业更重要。

2.采取切实合理的股利分配形式

我国企业不能只局限于现金支付压力的考虑,而应该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生命周期、成长性、经营特点、现金流入状况、以及其长期投资政策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长期规划,在实际操作中切实注重股利分配形式的连续性与有效性。若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幼稚期时,则企业成长与发展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而且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因此企业可以采取低现金的股利支付分配方式;若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是成长期时,则企业相对于幼稚期时各方面更成熟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则较小一些,则可以适当提高其现金支付比率,以稳定和提高投资者的信心。若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是成熟期时,则企业应该采取较高比率的现金股利支付方式,而且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企业即将进入的衰退期,应该尽快大量地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实现企业二次发展。在企业现金流入状况方面,若企业的现金流入量较大,企业拥有的现金量较丰裕时,企业可以采取较高比率的现金股利支付方式;相反企业则可以采取较低比率的现金股利支付方式。在企业长期投资政策方面,若企业近期无长期投资的打算,则企业可以采取较高比率的现金股利支付方式;相反如果企业有长期投资的打算,则企业可以一定幅度上降低现金股利的支付方式,以满足企业长期投资的资金需要。总之,只有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与权衡,采取一种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股利分配方式。

3.选择适合发展的股利分配政策

在众多的股利分配政策类型中,应该依据本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生命周期、成长性、经营特点、现金流入状况等,并结合自身的发展趋势,力争保持企业股利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找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股东利益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同时也应该注意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综合平衡,找到最适合企业自身的股利分配政策。才能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使企业自身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保证和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规避防范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risk causes;avoiding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04-01

1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特征

1.1 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不仅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

1.2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①客观性。②不确定性。③相关性。④高破坏性。⑤普遍性。

2民营企业管理中财务风险的现状及其影响

2.1 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负债比重较大在原始的创业冲动激励下的民营企业家凭着一股创业的热情投入商海,他们很少对资本结构做科学的规划,大都靠原始的资本积累。再加上后续经营上的困境以及融资渠道的单一,造成资本结构中负债甚至是民间借贷比重较大,无形中埋下了财务风险的隐患。

2.2 经营管理欠科学,加大财务风险民营企业大都是在大环境不甚理想,竞争压力空前的狭窄空间拼杀出来的,企业的管理基本上是拳打脚踢,经营管理水平欠科学,管理思维滞后,管理水平低下。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关联性以及购销存的管理甚至行业管理、品牌管理和危机管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管理风险增大的同时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3 投资缺乏科学性,失误时常发生一些民营企业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激进或者冒险,不顾企业的主业,盲目的进行跨产业经营,投资分散且多元,由于部分投资缺少事前的科学规划以及项目可研的缜密论断,造成投资失误频发甚至投资失败。对企业的资金流造成严重影响,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2.4 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落后一方面,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致使其经营管理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脱离本来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有力支持和强力支撑。作为企业战略的有益补充,财务战略应该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和方向的。然而部分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严重脱离,甚至南辕北辙,极大的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3.2 财务风险监控手段不足飞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财务环境,风险监控手段明显不足。尤其面对2009年演变为经济危机的金融风暴,大部分民营企业应对不力,风险识别能力不高,造成企业经营环境的急剧恶化,现金流的严重短缺,甚至最后走到了破产边缘。

3.3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其实大部分民营企业除了经营管理短板外,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正确做出财务预警和风险提示,在削弱了财务管理的职能的同时间接加大了财务风险。

3.4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和实施民营经常在没对项目做科学的分析以及可研报告尚未进过论证的前提下,不顾及项目投资回收期以及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的考虑,凭一腔热情盲目决断,造成项目的风险加大甚至项目的投资失败,透支了财务的现金流后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合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4.1 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制定或完善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虽然目前我国已针对民营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在加快成立中小企业基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措施给予适当的扶持。

4.2 民营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①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民营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应该针对市场变化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②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国有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

4.3 企业要从机构设置、体系完善,员工培训等方面提高自身抵御财务风险能力①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②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③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还应对财会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监督意识。

5结论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和有益支撑,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成因也有目共睹,通过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的剖析及成因的透视,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应对策略,并且能够采取更为直接的应对措施面对挑战,积极减少或降低财务风险,从而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媛,张海红.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2009.

篇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教育规模、基建规模在不断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和投资方向也越来越广泛,这就无形中扩大了高校的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同时,由于有些高校的财务管理观念相对滞后,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致使高校的财务工作存在管理风险。对此,高校领导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对财务风险给予更高重视,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与管理措施,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规范和有序。

一、高校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面临的风险[1]。主要表现在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财务管理风险三个方面。

(一)筹资风险

随着高校基础建设规模的扩大,很多高校都在加大筹资力度,所以筹资风险也在随之上升。高校的筹资主要分为性筹资和债务性筹资两种形式,前者主要依赖于国家的财政补贴、学生缴纳的学费与住宿费等,这些资金不用归还和支付利息,可以作为高校的永久性资金来使用;后者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等举债形式进行筹资,所以不仅需要到期归还本金,还需要支付较高的利息。而高校的性筹资通常只能满足高校的日常运营与管理工作,对于一些中长期的基建项目建设和大型教学设备的采购,通常要依赖于债务性融资,具有融资规模大、偿还周期长、投资见效慢、利息成本高等特点。债务性融资相对预期现金流量产生的时间而言,存在着债务性筹资风险,同时在偿还周期内,还可能面临利率上调而导致还贷利息上升等财务风险,可能会对高校后期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2]。

(二)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主要分为对外投资与对内投资两种形式。在对外投资方面,高校的投资额基本是集中在对外学术交流等少数环节,所以基本不存在对外投资风险。在对内投资方面,目前高校主要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设备的采购,由于这些基建项目和采购项目的投资额比较大,常常超出高校正常的资金承受能力,所以容易造成高校的资金周转困难,即便高校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等途径弥补短时间内的资金空缺,但往往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学校在后期的财务管理压力仍旧比较大。如果高校在前期不进行认真、全面的投资分析,将会存在很大的投资盲目性,同时预算管理不到位,也会在无形中扩大高校的投资风险。

(三)财务管理风险

高校作为一个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上不像企业那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且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的依赖性比较大。但是由于有些高校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对忽视,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上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同时,有些高校的财务管理机构比较冗繁,在岗位设置和财务人员配备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比较低,并且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财务行为,在无形中增加了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高校财务风险多元性、复杂性趋势的加强,有些高校仍旧依赖传统财务经验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没有树立全员管理和现代管理理念,导致高校在投资管理、现金管理、资金使用等环节缺乏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也没有采取正确的财务管理措施,无法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例如,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入,对财务风险测算技术掌握的不够熟练,所以很难对学校的潜在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测,也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二)财务管理与监控机制不健全

财务监管制度不健全、财务决策过于随意化、电算化系统相对落后等,都会影响高校的财务管理效率。同时,有的高校还没有针对现代财务管理活动建立起规范、有序的财务控制流程,在财务执行环节存在很大的财务漏洞,这就有可能会造成高校资产的无序流失,也为财务腐败行为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预算管理不到位

随着高校竞争压力的增大,有些高校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始盲目扩大办学规模,不断增加银行贷款,以便应对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上涨和教学资源相对紧张之间的矛盾。但是教学楼、实验室、地皮等教育配套设施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且具有较大的持续性,在政府财政拨款及高校收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很多高校的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和有效,最突出的便是预防管理措施不到位,可能会造成高校财务现金流的断裂,无法对财务风险形成有效防控。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对策

(一)增强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要想提高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能力,必须强化现代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时刻保持对财务风险的警觉,将财务风险控制纳入到高校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规划当中,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和全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减少财务决策失误,确保高校各项财务管理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3]。同时,在高校教育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大背景下,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的大小是成正比的,这就要求高校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必须遵循风险收益均衡的财务管理原则,保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建设的合理性,不能一味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财务风险,要提高现有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确保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

(二)健全财务管理与监控机制

为了实现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和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对高校财务实践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防、控制和化解,确保高校各类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因此,高校需要针对财务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对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实现与学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衔接。此外,要加大会计监管的力度,健全财务评价机制,做到对财务风险防控责任的有效划分,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全面、系统地完善财务管理与监督机制。

(三)科学预算,提高资金利用率

科学、严谨的预算管理是高校资产完整、安全,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4]。因此,针对当前高校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内在需求,高校需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确保各项财务支出都能够控制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这不仅是提高办学效率的需要,也是确保办学稳定性的需要,关系到高校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同时,对于各项支出,需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全面考核,将领导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和财务状况纳入考核指标,将财务运行及资产管理状况作为考核高校领导者的重要指标,促使高校领导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保证资金高效运转,有效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高校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与管理,必须不断更新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准,逐步建立起一支思想作风端正、业务能力过硬的财务管理队伍,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一方面,高校要增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研判与控制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需要针对财务人员开展法律法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方面的职业素质培训,并严格划分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切实增强他们的财务责任意识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

四、总结

总之,高校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是可预防、可控制的,高校的领导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只有对财务风险给予高度重视,多加强对财务潜在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增强全员的风险意识,做到科学筹资、科学投资,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才能有效防控高校财务风险,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安全、稳定、健康运转。

参考文献:

[1]金花.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校财务管理的挑战性[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101-103.

[2]辛荷,展鹏.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博弈分析[J].会计之友,2013(20): 118-120.

篇10

【关键词】

军队医院 财务风险 军队财务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为军队医院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增加了医院资金管理的不安全因素,扩大了财务风险生成的渠道。当前,一些军队医院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效果。只有不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才能确保军队医院经营活动取得高收益,确保军队医院的后勤服务保障功能正常发挥,推动军队医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风险意识,实现全程风险管理

有效防范和化解军队医院财务风险,必须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促进军队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全程风险管理。一是充分认识到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要克服军队医院财务吃“黄粮”、财务风险影响不大的思想。军队医院财务风险的不断累积和扩大,不仅会对军队医院财务收支造成直接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军队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功能的正常发挥。要把风险意识贯穿于医院广大官兵和职工的言行中,深入到各级各部门内,使他们清楚当前工作的内容特点,在注重工作成果的同时,善于及时发现可能的风险,防止各种侥幸心理给医院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可能损失。二是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是可以预防和化解的。尽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只要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可以采取一定措施预防和控制的。三是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军队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应符合军队医院服务保障和经营创收双重特征,坚持军事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统一,通过财务风险成本的最小化来实现军队医院服务部队官兵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双重价值。四是建立健全全程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预警、风险管理策略选择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制,在对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及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考察、预测、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包括识别财务风险、衡量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有效处置财务风险及妥善处理财务风险所致损失的一整套方案。

二、强化财务监督,实现多元监控管理

军队医院财务活动范围广、环节多,各种经济活动不易控制,必须建立全方位的管理机制,堵塞漏洞,确保军队医院财务活动的安全有序运行。一是拓宽财务监督范围。从财务收支、财经法规监督扩展到经费决策监督和效益监督,从单一的经费管理监督扩大到资产物资管理监督,对所有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使医院的经济运行处于全程监督之中。二是充分发挥党委和纪委监督功能。医院党委和纪委要切实把财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把握好经费的使用方向,保证各种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在每月初,分别将上月各项经费开支、使用情况、成本收益情况、事业任务完成情况的书面报告党委和纪委审查;党委要坚持每季度分析经费管理形势;纪委要坚持组织日常财经检查,查找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强群众监督。设立有医院军政主官为主任,有广大官兵参与的财经工作委员会,委员会应是一个权威性高、综合性强的军事经济协调机构,对经费收支活动进行监督,增大经费的透明度。四是优化财务监督方法。实现军队医院财务由事后监督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的全方位监督转变,形成一个多环节、全过程的财务管理格局。

三、加强财务分析,实现有效财务控制

只有开展科学的财务分析,才能为财务风险控制提供准确信息,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一是努力提高军队医院财务分析人员素质。决策者和财务人员要把医院财务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医院会计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分析能力。同时,要使财务人员克服重核算、轻分析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积累、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会计资料,为财务分析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面向市场更新财务分析观念。在军费供需矛盾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军队医院在讲求军事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应追求经济效益,财务分析也要由单纯管好用好资金向面向市场竞争转轨,加强经济核算和效益分析,更新财务分析观念。开展全成本控制分析,正确评价医院成本控制目标的执行效果,揭示医疗成本升降的原因。实行单病种手术核算,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优的服务。开展投资决策分析,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应充分论证其资金使用价值、取得可行性研究报告后经批准才能购买,买回后跟踪审计其使用效果,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完善军队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要坚持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军队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应包括三类指标:第一类是反映医院盈利情况和资产保值增值状况的指标,比如资产净利率、医院总收益率、医疗收入成本率等;第二类是反映医院资产流动性和偿债率的指标,比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第三类是反映医院管理水平的指标,比如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间接成本率等。

四、完善管理制度,实现集中财务统管

军队医院资金运转多元复杂,为了避免财务管理多口,不同利益主体博弈可能造成财务风险,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坚持党委理财集中化,财务管理归口化,建立具有宏观调控能力和科学决策程序的财务管理体制。首先,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财务集中管理,防止和纠正财务管理上的分散主义倾向,提高经费的整体使用效益。党委理财主抓经费物资审批权、财务制度制定权和财务监督权,对财务管理进行宏观把握和调控,保证军队医院的各项财务活动在党委领导下进行。其次,强化党委理财的标准意识。军队医院领导要强化标准意识、预算意识和责任意识,年度预算一经批准,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突破,确需突破时应履行与年度预算一样的手续,以维护经费预算的严肃性。第三,在后勤财务部门的实施下,积极做好各项财务活动的归口管理,对医院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加强钱物使用过程的全程监督,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将整个医院发生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统一纳入财务部门管理范围,同时保证财务部门的单一性,确保财务管理顺利实施的同时增强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篇11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融资成本高,资金短缺现象严重;投资随意性强,报酬率低。

2、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不足,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监控体系不健全。财务控制薄弱,资金监管不严。

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不仅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等。这些存在于企业之外的因素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企业不仅难以准确预见,而且也无法改变。当这些外在因素发生变化时,企业难免会面临财务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内部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1、筹资风险的防范

筹资活动对于中小企业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营、继续发展壮大。在企业进行筹资活动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财务风险。为了更好的对筹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防范。

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吸引力。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出发,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降低筹资成本。另外,相对于民间借贷,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也相对较低,而且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企业应增强自身的信誉,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为企业的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

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选择符合企业的筹资方式、筹资数量,保持合理的的负债比率,适度负债经营,使得筹集来的资金不仅能更好的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而且到期能够偿还本金利息。

坚守经济有效性原则。企业在进行筹资时要坚持经济有效性原则。企业应该全面考虑长期筹资方式与短期筹资方式的优缺点,选择筹资成本低的筹资方式,使筹资成本率低于投资收益率。

2、投资风险的防范

投资前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正确作出投资决策,避免盲目投资。企业在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前,应对这个项目可能产生的机会成本与各种风险进行研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选择最科学的投资决策。

选取合适的投资组合,分散资金投向,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企业应合理的进行多元化投资,增加投资项目的种类,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对风险进行了分散,提高了投资收益。

3、资金回收风险的防范

信用交易的频繁、赊销现象的大量存在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加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

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应收账款政策又称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企业可以运用5C评估法即品德、能力、资本、抵押品和情况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选择资信程度好的客户。此外,企业还可以制定科学系统的应收账款体系,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减少由于资金回收不顺带来的风险。

实行贷款回收考核制度。企业可以把贷款回收率作为员工的一个考核指标,促使贷款及时收回。

4、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

中小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不仅要考虑短期利益,同时也要考虑长期利益。不仅要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关系,还要分配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企业应该采取稳健的、适度的收益分配政策,既要给员工提供更好的薪酬和福利,使员工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又要给企业留足充分的资金,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外部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政府应尽快完善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对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中小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壮大,使自身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还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缓解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融资困难的局面。政府一方面要引导和加强企业的自身形象建设,树立良好的信誉。另一方面要鼓励金融机构放宽对企业的贷款限制,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投入。

金融机构要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金融机构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加快贷款决策程序的改进,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制度,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述,中小企业在其生存、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会受到财务风险的威胁,这是全社会和每个企业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