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

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3 17:42: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篇1

图书管理行业主要的管理方式主要以手工管理与信息统计为主,并且一般的图书管理部门配备的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图书管理系统是图书管理工作的需求,是提高图书利用率与图书流转服务效率的必要途径。在网络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可以为图书借阅者提供更多的服务便利。本文主要通过图书管理软件的功能分析,提出图书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领域与图书管理工作主要应用范畴。

1图书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原始手工管理模式下的图书管理系统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工作强度大。图书管理配备人员较少是我省图书管理系统中普遍存在现象。有限的工作人员以手工原始的方式,对现有的图书进行相关的管理与借阅信息统计,工作强度较大。二是工作方式落后。现有的大部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都是采用手工统计方式进行图书管理相关工作。少部分的图书管理单位也使用了电子计算机,只是用于简单的资料整理与规范工作。工作方式较为落后。三是工作效率不高。由于图书管理工作采用的是手工操作方式对图书进行管理,信息的整理工作相对落后,工作效率不高。四是借阅图书需要手工查询。借阅图书一般只是简单的依靠纸质目录查询来确认图书信息,工作效率极低。限制了借阅者图书查询速度。

2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主要目的是论证系统建立的主要任务与实施内容的便捷与使用方式。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分析全部数据统计及具体的模块分析。图书信息主要是为满足图书管理员工作快捷性、图书借阅者借阅需求的数据信息。图书管理员工作信息主要包括图书资料汇总数据、图书更新数据、图书被借阅数据及图书利用率分析汇总数据。图书借阅者需求的数据相对于图书管理者数据简单,主要是快速查询图书数据。主要包括图书系统分类数据、图书存量数据。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包括:借阅模块、管理者模块两大类。登陆模块是图书使用借阅者登陆权限使用与借阅认证功能为主要基础的功能性模块。登陆模块是区分借阅者信息与等级的基本模块,登陆使用户名与登陆命令产生确认后进行相应操作,登陆模块必须经过登陆命令确认后使用。登陆模块分为借阅者与管理者两个选择性目录。管理员模块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包括:管理模块和数据修改模块。管理员可以通过相关的操作修改管理系统数据,并将图书管理最新资料及时更新方便借阅者数据查询与使用。管理员可以通过相关的管理短消息通知方式及时通知图书借阅者及时送还借阅的图书,并了解图书使用者使用图书的需求。管理员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更新图书管理数据与图书订购信息。

3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管理行业的促进作用分析

1)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图书管理者的工作强度。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图书管理者的工作强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图书信息整理工作量减少。图书信息整理工作是图书管理者主要的工作任务,在图书管理系统使用前要靠手工操作,以原始的方式将图书信息整理。使用图书管理系统后,图书信息整理工作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直接完成,极大的减少了图书管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与工作量。二是图书管理统计工作准确率高。在使用图书管理系统前图书利用率与图书外借数量统计是使用手工方式进行简单统计,出现统计数字错误后,无法对数字错误来源查找,没法确定图书信息的正确性。使用图书管理系统后,图书统计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显现,准确率较高。

2)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增加图书使用者的查询效率。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增加图书借阅者的查询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查询速度较快。经过图书管理系统信息整理后的图书查询速度大大提高。经过图书借阅模块登陆后的使用者直接在管理系统内输入图书信息,利用系统查询图书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直接完成。加快了查询速度。二是查询信息结束后图书指向性操作直接同步。图书借阅者在使用图书管理系统查询结果直接指向图书摆放位置,借阅者可以直接进入到图书陈列室进行图书确认与借阅手续办理。

3)图书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弊端。图书管理系统也有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图书管理系统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持来保证运行。在图书管理系统使用中,要有大量的数据来支持整个系统的运行。主要是现存图书的主要信息整理及数据性录入,工作量较大。二是图书管理系统要有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图书管理系统的运行也要进行日常维护,对于图书管理系统工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在网络充分利用与资源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图书管理系统的使用势在必行。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大量的减少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工作量;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增加图书使用者的查询效率。图书管理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主要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整个系统的运行,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宝庆.张明贵,图书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弊端分析与问题整理[J].山西图书管理,2018(01)244-245. 

[2]冯政军,图书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与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途徑分析[J].黑龙江省图书管理工作,2016(02)116-118. 

篇2

目前,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特别是对于高校的图书馆管理来说。如果始终采用传统人为的管理方式,非常容易发生图书信息、读者信息等记录不完善、查找图书困难以及图书入库时间长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对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一、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

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能够对图书馆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它主要是应用一个数据库的管理软件,对图书信息、读者信息以及平常的工作等进行高效的管理,从而方便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而且,这种管理系统还具有查询快捷、安全性高、保密功能强以及储存容量大等特点。对于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来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管理好读者的各项行为,借阅以及归还等,从而顺利帮助图书馆管理员做好各项工作。在进行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按照下面的需求进行着手:第一,系统的界面要非常美观,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操作起来要非常方便;第二,要储存好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确保信息的保密性,而且信息的分类要非常明确;第三,要具有较多的功能,能够方便读者非常快速的查询到自己想要的;第四,对图书的借阅、归还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保障图书的完整性。

二、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下图(图1)是系统总体功能模块图,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是连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可以使用ADO/OLE或者是DB实现数据的相通,能够对数据起到保护和保密作用,而且,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端也是使用ADO/OLE或者是DB实现数据相通的。另外,在客户端能够对读者的业务和管理员进行管理,在服务器端主要应用的是浏览功能。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出,客户端主要包括了图书管理模块、图书借阅管理模块、管理员管理模块、读者信息管理模块、读者预定管理模块、还书提醒管理模块以及图书统计模块和网络连接模块。其中,图书管理模块能够对图书的信息和类别进行管理;读者信息管理模块能够进行读者信息的添加、查询和删除等;图书借阅管理模块能够实现图书的借阅、归还以及缴纳罚金等功能;管理员管理模块包含了管理登录管理、权限管理以及管理员自身的管理;图书统计模块记录了图书被借阅的的次数。

三、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

(一)系统的登录设计

对于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来说,会按照登录用户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果是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任何一台计算机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管理员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服务器上的图书信息管理模块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图书的添置、删除分类以及修改图书的信息等。

2、对读者信息管理模块进行管理,及时添加、删除和修改读者的信息。而且,管理员还能时刻修改读者的登陆账号和密码,甚至可以进行冻结和注销。如果读者的登录帐号被冻结,就不能再使用,直到管理员解除冻结,将其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才能继续使用。

3、对读者的登录身份进行规定,设置读者的登录权限。

4、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权限的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在有新增加的读者时,要设置专门的读者组,将多个读者放在一个组内;设置允许读者阅读的图书,将图书进行分类;将权限管理交给读者组中的成员,让他们负责,如果出现特殊情况要及时收回权限。

如果是以读者身份进行登录的用户,要先进行账号的注册,默认所注册的账号是权限的,可以浏览到图书馆中大部分的图书,而权限能够通过管理员进行修改。读者可以改变自己的登录密码,但是读者号不能改变。另外,读者可以在权限允许的情况下对图书进行各个方面的查询,比如可以查询图书的出版社、类别、责任人员以及正题名等,而且还能看见查询结果的排列表。

(二)系统模块设计

在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模块的设计为:

1、管理员管理模块。该模块能够对图书管理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而且管理员登陆模块还能对管理员的用户名、密码以及权限等进行管理。

2、读者信息管理模块。该模块能够对读者的基本进行管理,比如信息的添加、删除、刷新以及修改等。

3、图书信息管理模块。在该模块中主要包括图书的信息管理和类别管理,在信息管理中最主要的有图书信息的管理和信息的查询,而类别管理中包括了图书类别的添加和查询。

4、还书提醒模块。在该模块中可以读图书还书的时间进行提醒设置,也可以选择是否打开此项设置。

篇3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079-01

图书馆是社会大众借阅图书、接受教育,查阅资料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图书的管理和使用面临着巨大的信息冲击,图书馆需要切实做好读者信息、馆藏信息和书籍信息管理工作。中小型图图书馆在开展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都是采用人工手段开展的,这种管理模式比较封闭,读者对中小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了解不充分,不利于读者快速查询时到自己想要的图书文献信息,针对现阶段中型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做好系统设计工作,实现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更好的适应信息时展。

一、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设计

1.总体规划设计

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开发总体目标是为了实现中小型图书管理各种书籍信息和读者信息的张信息化、规范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从而帮助管理人员能够在人机界面简便操作、人性化操作,同时尽量节约成本和系统资源,提高系统反应速速,提升查询的准确性。

2.功能模块结构设计

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从整体上可以划分为管理系统和读者服务系统。其中读者服务系统包含了读者借阅信息和图书借阅信息等两面的内容。而管理系统又分为了读者信息、数据信息和借阅信息等三方面的内容。读者信息包含了添加、修改和删除读者信息,书籍信息包含了添加、修改和删除书籍信息,借阅信息包含了添加借书信息和添加还书信息等几部分内容。针对上述几个模块的功能进行分区、集中、关联和优化,然后按照设计结构化程序开展设计。

3.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

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要将中小型图书馆各种书籍资源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等功能全部体现出来,从而更好的和读者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保证图书管理更加有序、便捷,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功能模块结构设计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对其中各个模块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首先,读者信息。主要包含了读者编号、姓名、性别、职业、借书证有效日期、借阅信用现状、借书还书历史等;其次,书籍信息。主要包含了书籍的编号、书籍名称、作者、类型、出版社、出版批次、出版时间、购进时间和使用现状等;最后,借阅信息的两个子模块的内容。添加借书信息和添加还书信息主要包含了读者信息和书籍信息。在上述各个模块的数据项目和数据结构确定之后,需要编制相应的程序代码,然后就能够设计出一个比较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图书信息管理的各种功能。

二、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实现

1.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机制的实现

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实现是评价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的标准之一,建立一个完善而健全的系统安全管理体制可以切实保证读者能够安全的使用各种图书信息资源,避免其获取非法信息,对整个系统的信息环境产生破坏。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用户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和读者用户,在使用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过程中,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指导广大读者科学操作系统,指导读者用户利用这个系统浏览、查询、标记、添加借阅图书和删除归还图书记录,因此,要积极应用权限模型原理,建立用户使用权限体制。在建设过程中按照权限管理数据模型实现读者用户和管理用户的字典、权限字典、权限组字典、权限组权限字典和用户权限字典,在用户登陆之后系统会按照用户登陆账号赋予其相应的操作权限,从而保证系统能够安全运行。

2.用户界面的实现

简洁的界面是任何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内容,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保证界面操作的简便性和便捷性。在系统设计中积极应用相应的控件,利用不同控件的属性和方法实现操作的简便性和有效性。此外,在用户界面实现中还要注重用户操作的简便性,可以通过对控件属性进行科学设置,利用键盘上的Tab键实现对不用系统焦点切换。我们以借书还书界面为例,在借书还书界面上设置相应的输入指令框,让读者输入自己相应的信息登陆,同时也可以通过扫描条形码直接登陆数据路,同时在界面上直接显示出读者的图书借阅信息,对于读者逾期未换的行为应该给出提示,指导读者按照相应的程序缴纳罚款,同时在借书还书界面还应该设计一键处理借书还书,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

3.模糊查询功能的实现

在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中,查询功能是应用最为频繁的一种功能,读者利用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查阅自己需求的图书信息。为了更好提供图书查阅的质量,方便读者用户查阅图书,在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实现过程中应该保证系统能够方便读者更好的查阅相关信息,要通过模糊查询,降低读者信息输入量,在系统中读者可以输入汉语拼音等方式查询到自己想要的图书。在模糊查询功能实现过程中,可以利用汉字拼音或者英语字母作为图书信息查询的关键词或者关键字母直接在界面进行查询。读者通过输入相应的汉字或者字母,确定其拼音的首位字符,自动生成多种信息,从而帮助读者在海量的图书信息中查询到自己想要的图书文献。

参考文献

[1]陈伟,宋颖.高校自行车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 2012(14)

[2]孙润良,马阁.浅谈矿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09)

[3]丁铁,李志超.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会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信息系统工程. 2012(10)

篇4

二、新时期图书管理方法

(一)引入并用好专业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与使用的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适合在中小规模的公共图书馆及院校图书馆使用。图书管理系统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大大的方便了图书管理员的操作,不仅能够有效的减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性,同时也是图书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步。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都比较人性化,通过操作图书管理系统,便可实现读者的身份验证、借阅图书、归还图书、打印催还单、信息查询、系统维护等等功能。其中,在信息查询功能中又包含了个人借阅查询的子功能中,读者可通过此操作了解未还书目、图书馆内的图书分布情况、资料的查询等内容。图书管理系统的引入与应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提高图书管理员的自身素质与服务意识

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简单便利的图书管理系统引入图书馆,方便图书管理工作,但是,图书管理工作始终离不开图书管理员的操作、执行与监督。因此,要使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向新时期转变,必须要对图书管理员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图书管理理论、图书管理方法、了解图书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图书馆的建设目标与发展方向、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只有图书管理员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就得到了保障,只有图书管理员树立其服务读者的意识,图书管理工作才能更符合读者的需求,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图书馆才可以拥有长足发展的基础。此外,还应有一套合理的评价监督体系,对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图书管理员是整个图书馆的代表,因此,必须重视起来。

(三)改革完善图书管理制度

图书管理制度是图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图书管理制度包括图书管理具体工作的制度规定、图书馆内部的竞争机制以及图书管理员的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具体的图书管理工作制度,应特别强调几个方面:①对于图书需求申请的制度规定。对于图书需求申请,各图书馆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定每月的申请期限及相关批示审核资料。②对于新购图书的管理制度。新购图书必须经过统一的编号、盖章、录入系统、上架之后,读者才能办理借阅手续。③对于图书借阅的制度规定。为了方便读者借阅,不同馆内要说明借阅限额与借阅期限,也可设置集中的还书日。④对于损毁书籍的管理。对于读者损毁书籍的情况,图书管理员应及时发现,并处以相应的惩罚措施(所罚款项应交由办公室统一管理,用作购买图书使用,不得另行他用)同时,要对损毁书籍进行及时的修复。总之,对于具体的图书管理工作制度,要明确具体,责任到人,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对于图书管理制度的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而言,他们的推行与实施对于充分调动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具有重大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图书管理员创新意识的培养,便于创造出更好、更便利、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前文中曾多次提到,图书馆是以为读者服务为目的而设立的,那么图书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从物质激励、荣誉激励、教育激励等多方面设立相关的激励机制,以激发管理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督促图书管理员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各图书馆应在现有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创新,实行多样化的分层激励体系,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图书馆竞争机制的存在从另一个方面使图书管理员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所在,从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5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度交流与发展的时代,面计算机系统则在信息时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脚色,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以渗透到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例外,图书馆的计算机化以不容迟缓。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一、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获得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设当前系统是手工处理系统。手工处理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在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的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困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困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借还书过程如下:

借书过程:读者从架上选到所需图书后,将图书和借书卡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用码阅读器将图书和借书卡上的读者条码2码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根据图书上的条码从图书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读者如果有如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办理借书手续。

① 读者所借阅图书已超过该读者容许的最多借书数目。

② 该读者记录中有止借标志。

③ 该读者还有已超过归还日期而仍未归还的图书。

④ 该图书暂停外借。

若读者符合所有借书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码、图书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

还书过程:还书时读者只要将书交给管理人员,管理员将书上的图书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去相应记录,同时系统对借还书日期进行计算并判断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则结束过程,若超期则计算出超期天数、罚款数、并打印罚款通知书,记入罚款文件。同时在读者记录上作止借标记。当读者交来罚款收据后,系统根据读者条码查罚款文件,将相应记录写入罚款历史文件,并从罚款文件只删除该记录,同时去掉读者文件中的止借标记。

为了对图书管理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上面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首先采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国助于后续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其次,说明图书管理系统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书、还书服务花费的时间一次不得大于5分钟等。 转贴于

前面着重对借还书流程进行了说细的阐述,下面介绍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下面的功能:

> 借书处理:完成读者借书这一业务流程。

> 还书处理:完成读者还书这一业务流程。

> 罚款处理:解决读者借书超期的罚款处理。

> 新书上架:输入新书资料。

> 旧书淘汰:删除图书资料。

> 读者查询:根据读者号,查询读者借阅情况。

二、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有关读者种类标准的制定、种类住处的输入,包括种类编号、种类名称、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备注等。

读者种类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等。

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关键词、备注信息等。

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书籍页书、关键词、登记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姓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参考文献

[1] E Winemiller, J.Roff, 著. Visual Basic6.0数据库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篇6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度交流与发展的时代,面计算机系统则在信息时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脚色,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以渗透到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例外,图书馆的计算机化以不容迟缓。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一、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获得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设当前系统是手工处理系统。手工处理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在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的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困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困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借还书过程如下:

借书过程:读者从架上选到所需图书后,将图书和借书卡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用码阅读器将图书和借书卡上的读者条码2码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根据图书上的条码从图书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读者如果有如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办理借书手续。

①读者所借阅图书已超过该读者容许的最多借书数目。

②该读者记录中有止借标志。

③该读者还有已超过归还日期而仍未归还的图书。

④该图书暂停外借。

若读者符合所有借书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码、图书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

还书过程:还书时读者只要将书交给管理人员,管理员将书上的图书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去相应记录,同时系统对借还书日期进行计算并判断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则结束过程,若超期则计算出超期天数、罚款数、并打印罚款通知书,记入罚款文件。同时在读者记录上作止借标记。当读者交来罚款收据后,系统根据读者条码查罚款文件,将相应记录写入罚款历史文件,并从罚款文件只删除该记录,同时去掉读者文件中的止借标记。

为了对图书管理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上面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首先采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国助于后续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其次,说明图书管理系统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书、还书服务花费的时间一次不得大于5分钟等。

前面着重对借还书流程进行了说细的阐述,下面介绍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下面的功能:

>借书处理:完成读者借书这一业务流程。

>还书处理:完成读者还书这一业务流程。

>罚款处理:解决读者借书超期的罚款处理。

>新书上架:输入新书资料。

>旧书淘汰:删除图书资料。

>读者查询:根据读者号,查询读者借阅情况。

二、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有关读者种类标准的制定、种类住处的输入,包括种类编号、种类名称、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备注等。

.读者种类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等。

.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关键词、备注信息等。

.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书籍页书、关键词、登记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姓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参考文献

[1]EWinemiller,J.Roff,着.VisualBasic6.0数据库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篇7

引言:作为整个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分支,网络图书对于图书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图书馆内的各种文献资料的数据量迅速的增加,而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完成相关文献的检索和管理,同时针对经常出现的图书借出之后不及时归还的现象,也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进行催还,从而造成了大量的图书馆文献资料流失现象的出现。随着网络图书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及时准确的进行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类,对于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系统功能设计

在完成系统需求的分析之后,就是要进行系统功能的设计。在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之后,发现目前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相关使用人员主要有图书借阅者、图书管理员以及系统管理员三类。1)系统设置模块:这是系统管理的主要部分,主要是进行数据库相关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用户信息的管理以及用户密码的管理等。2)类型管理模块:负责的是全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图书,类型、借阅者类型以及罚款类型等工作。3)业务数据管理模块:对系统内所有的业务环节进行相应的管理是其主要的功能,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针对图书信息管理、图书条码编制、图书入库、借阅者信息管理以及借书证的办理等。4)借阅管理模块:其主要是对图书的借阅进行相应的管理,主要工作内容有图书的借出、归还以及续借等内容。5)罚款管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的的作用的进行相关罚款的处理,其主要针对的是图书超期罚款、图书损坏罚款以及图书丢失罚款等内容。6)数据查询模块:其主要的作用是进行基础数据的查询管理,主要的工作是进行书目信息、借阅信息、借阅者信息以及超期图书查询等相关的工作。7)报表打印模块:这一部分主要从事的是进行相关报表的打印和管理,其主要包含的有书目报表打印、借阅者报表打印等内容。8)数据管理基础模块:其主要的作用是对最基础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维护,而这些基础数据主要有各个部门的数据、出版社数据以及馆藏地点数据等。

二、系统数据库设计

作为相关应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数据库主要是用以进行系统数据的存储,而整个应用系统的运行都必须以数据库的数据为基础,因此,系统设计性能的优劣直接受到数据库设计优劣的影响,而各个高校目前所使用的数据库模型就是本文所要详细阐述的数据库模型。

2.1系统数据库概念设计

作为概念模型而言其面对的是实际的问题,同时在整个系统中是相对独立的,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待相关的数据库,反映出来的是用户现实的环境,与未来数据库的实现之间是没有关系的。

1)确定实体。实体与我们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和抽象概念是相对应的。在仔细分析实际的业务需求之后可以发现,作为高校目前的图书管理系统而言,其主要是对图书、借阅者等进行积极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整个借阅环节的规范操作,同时也可以及时的对借阅情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对实际的需求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高校图书管理系统所涉及的主要实体包括借阅者、图书、管理部门、出版社等。2)确定属性。实体联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自身的属性。比如,图书名称、出版社、作者、书目编号等就是图书书目的主要属性。3)_定实体联系的类型。实体联系说的就是不同实体之间相互存在的联系。一般常见的实体联系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就是一对一的联,比如,借书证与图书借阅者之间的关系,按照相关的规定每一个借阅者只能办理一个借书证;第二种是一对多的关系,比如,像我们常见的图书与出版社之间的关系,出版社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出版很多种类不同的图书,但是一本图书只能由一个出版社出版第三种是多对多的关系,目前这一关系实际应用的相对较少。

2.2系统数据库逻辑设计

进行数据结构的设计是落实逻辑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其主要的是将相关的概念模型转换为所需要的数据模型。在将概念转换为结构的过程,必须要对逻辑结构所要求的关键字予以充分的重视,确保各项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确保所有数据在逻辑结构中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结束语:就目前的图书管理系统而言,其所面对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内容,首先,必须对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分析,才能明确使用对象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其次,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系统的数据库,在需求和功能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的概念和逻辑设计。

篇8

(一)管理思想陈旧,图书共享率低。在一些高校中,管理者尚未意识到图书馆对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未将图书馆的建设放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因此使得高校图书馆缺乏经费,也就无法引进高技术含量的图书管理手段、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和管理系统。而有的高校虽非常重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但却坚持陈旧的管理思想,注重藏书,而不是借阅。特别对于较稀少、珍贵的文献,很多图书馆更愿意将其放入良好的环境中储存,远离读者。这就使得这些珍贵的图书资源只能深藏图书馆,而无法进入读者的视野,也就失去了图书自身的价值。

(二)管理员素质水平较低,服务水平不高。在很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无论是职业素养还是思想道德修养方面都还有所欠缺,更没有服务读者的思想领悟,对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也不够熟练等等。这就使得管理员的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也无法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设备落后,信息更新慢。在图书管理中,涉及到资金的分配问题,有些高校可能由于资金的缘故而无法更新设备,由此导致图书管理系统运作差强人意,而有些高校则可能由于观念上的错误认识,例如,认为图书馆图书的管理无所谓是否便利快捷,设备也不用更新,只要有可以使用的设备即可。这些都会使得图书管理系统设备过于落后,信息更新的速度也更不上,可能会为读者提供错误的图书信息。

二、应对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创新管理意识,以人为本。在图书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转变图书管理员的思想转变,要让管理员充分认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图书管理方式。力求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进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同时高校管理者也要注重对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力度,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基础设施配备方面。

(二)提升管理员的整体素质。图书管理员也要熟悉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及其原理,校方可定期组织对图书管理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内容可涉及如何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还有最基本的图书管理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更新,计算机的常用操作等。除职业素质外,图书管理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要有所提高。要能够掌握数据库和计算机运作的基本流程,对图书的分类、图书信息的录入和修改等,以及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当然,其中也不能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是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信息化高效运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建立标准的图书资料数据库,提高图书共享率和更新速度。在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发展,为图书馆建立专门的网站,和标准化的数据库,以储存和共享图书信息。利用网络的共享性,为广大读者更好的提供借阅服务,还可以与其他图书馆进行网络合作,扩充了读者的借阅资源。在搜寻图书时,也可以快捷的使用图书馆的搜索引擎,提升读者借阅图书资料的快捷度。

(四)及时引进和更新硬件设施和软件。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时,不但会涉及到很多新型的、高技术含量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而且还要防止黑客恶意入侵图书数据库,因而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性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引进或者更新设施时,也要注意有限资金的分配,内部也要有高素质专业电子信息人才。还可以选择自动化较高的管理设备,以减少人员的配备,使图书管理系统高效运作。

篇9

1.引言

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主要采取条码识别技术,它结合了条码技术和PC管理客户端,但是这种条码识别技术容易出错或者经常出现数据异常等情况,难以适应人流量大的应用场合。而随着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的不断增加,图书上架、下架、借阅、归还等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不堪重负;一旦图书馆人流量过大时,由于条码技术的缺陷等问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不利于读者借阅和归还,加剧了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而RFID技术的出现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RFID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智能化、人性化、自动化,也是下一代管理信息化的主流发展方向。

2.RFID系统

2.1 RFID系统简介

RFID是一种基于非接触式智能化、自动化识别技术,它主要通过发射、接收、处理射频信号来识别目标对象从而获取并处理数据,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处理。由于RFID系统具有非接触式、精确度高、效率高、识别距离远等优势,因此它具有环境适应性好等一序列有点。这种RFID系统可以取代传统手工管理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而且RFID系统能够实现人工管理难以完成的任务,从而增加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RFID系统主要包括下述三个部分,即:电子标签、读写器、PC系统。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原理如图1-1所示:

(1)电子标签(Tag):电子标签主要由芯片、耦合器件构成,而每一个电子标签都具有唯一的编码信息,用于跟踪并识别目标物体。

(2)读写器(Reader):读写器主要用于读/写目标设备的电子标签信息,包括固定式、手持式、移动式等类型。

(3)PC系统:PC系统主要用于对RFID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管理,它包括中间件软件、应用系统等部分。

2.2 RFID系统工作原理

电子标签的数据存储有着约定的格式,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将电子标签粘贴在目标物体的表面;再由读写器对目标物体表面的电子标签进行识别,从而读写电子标签包含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接着,读写器再和PC机系统进行连接、通信,从而将电子标签数据发送到PC机系统进行后续处理工作。PC机系统的核心是RFID信息管理系统,即后天支撑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整合、处理读写器采集得到的数据信息。

2.3 RFID系统的优势

(1)快速识别

传统的条形码技术一次只能识别一个条形码,而RFID读写器可以同时识别多个目标RFID电子标签。

(2)体积较小

RFID标签的读写过程不受尺寸、外形的影响,也不需要固定的尺寸,因此RFID电子标签支持多样化形态,方便适应不同外观和样式的目标物体。

(3)环境适应性强

RFID标签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可以抗污染、腐蚀、耐用。传统的条形码是基于纸张来设计的,因此易受污染、破损;但是RFID标签是基于电子芯片介质的,抗腐蚀、耐用,这是条形码无法取代的。

(4)循环使用

RFID标签可以循环使用,因为RFID标签的数据信息可以修改、删除、格式化,方便更新和重复利用,而条形码的信息是无法更改的。

(5)穿透性强

RFID射频信号的穿透力很强,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这也是条形码无法替代的优势。

(6)数据存储容量大

条形码的数据存储容量较小,而RFID标签的存储容量是以字节为单位,未来的RFID标签数据量将继续增长。

(7)安全性

RFID系统的数据信息是经过加密/解密处理的,可以避免数据信息泄露等问题,而且不易伪造,因此安全性较高。

3.RFID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3.1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图书馆使用RFID系统技术是当前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图书管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主要手段。根据目前的调研数据显示,全国大部分的图书馆实现了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转变到基于条形码识别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即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软件、条形码识别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数字化管理。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但是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图书借阅、归还混乱,并没有改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管理和服务水平滞后。

3.2 RFID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RFID电子标签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既可以进行身份识别,用于跟踪和清点图书;还可以保障图书的安全。RFID用于图书管理,可以跟踪和管理图书资源,还可以保护图书的安全。在管理图书资源时,只需要通过单一的操作就可以快速、高效管理图书借阅/归还等工作,实现图书资源、数据信息的快速流通。

(1)简化图书借阅/归还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传统的图书借阅/归还流程需要人工找到条形码然后进行条形码扫面识别,这样的操作方式无疑效率较低,而且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图书管理效率普遍较低,而且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满意程度。而引入RFID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图书借阅/归还,保障图书信息安全,而且能提高图书借阅/归还的流转效率。RFID系统可以支持同时借阅/归还多本图书,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也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

(2)提高图书资源盘点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是基于人工盘点、查找实现的,不仅图书盘点工作量巨大,而且整体管理效率极低;而且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凭借自身的记忆能力对图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极低。而引入RFID系统,可以实现图书盘点自动化,大幅度提高图书盘点和整理得工作效率。由于RFID系统的标签具有远距离识别、非接触式、读取速度快等优势,因此图书盘点工作简单、高效,而且支持图书上架地图引导功能。

(3)优化图书管理流程

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不论是图书管理还是图书防盗管理,都是采取条形码技术;图书上架和归还时需要上磁,而当图书借出时需要消磁,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也影响到图书管理和流通的工作效率。一旦图书丢失,很难查找和管理丢失图书的信息,也直接影响到图书流通的效率,而且图书补缺工作量较大。而引入RFID系统,可以有效将图书流通管理和图书丢失管理结合起来,方便记录和管理图书的进出库信息,方便后勤图书资源的盘点和管理。

(4)优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不仅效率地下,而且对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管理困难等问题,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消极,产生厌恶的心理;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严重影响了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极易产生矛盾,这些问题让管理者也感到头疼。而引入RFID系统,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优化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帮助他们从繁重的管理任务中解放出来,提高管理效率。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优化工作模式,提高效率。

1)采用RFID技术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可以结合RFID系统实现自动化图书流通管理,从而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采用RFID系统可以将大批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解放出来,促使他们完成其他的管理事务,比如图书馆展览、咨询服务等,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

3)图书馆工作人员将转向咨询服务,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从而提高图书馆在高校教育的贡献率。

(5)提高读者满意度

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不仅加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而且也不方便读者借阅/归还,而且容易加剧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读者往往读图书馆产生不满的情绪,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

①图书馆没有先进的图书盘点、管理手段,管理系统无法准确、及时记录盘存的记录信息,经常出现读者能检索到图书,但是书架根本没有书的情况。

②由于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工作效率较低,导致读者借阅/归还的效率较低,等待的时间较长,造成读者时间的浪费,从而降低了读者的满意度。

③由于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使用条形码技术,因此经常出现错误,增加了读者等待的时间,也降低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了读者的满意度。

(6)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社会的服务意识普遍增强,而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图书馆能够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从而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使用RFID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带来下述几个方面的影响。

①缩短读者借阅/归还时间,优化图书管理模式。

②支持更长时间的图书馆服务时间和开放时间。

③图书信息、个人信息、服务信息更加私密、安全、可靠。

④高新科技技术可以带来全新的体念和服务。

4.RFID图书管理系统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4.2 软件系统功能设计

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系统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其中,系统应用软件主要包括中间件软件、OCR软件等。通过制作并转化标签来制作适合图书管理的RFID电子标签,结合图书借阅/归还管理模式,从而实现读者或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图书借阅/归还查询和管理。该系统还可以提供图书分类导航功能、智能图书定位功能、馆藏图书盘点、图书资源快速搜索和定位、定架。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基础上扩充了系统的功能。因此,RFID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标签转化管理子系统、自助借书管理子系统、自助归还管理子系统、图书资源智能搜索系统、安全监测系统、自动盘点子系统等。

4.3 系统硬件设计

(1)网络硬件设备

由于RFID图书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软件、应用软件等软件系统,因此需要部署在系统服务器,而本系统依赖于服务器运行,这样就需要使用相关的网络硬件设备;同时,图书的RFID电子标签需要通过无线网络结合有线网络的形式来通信。应该在每个书库的楼层加速无线AP网络,主要用于手持阅读器设备和移动书车的信号通信,而且无线AP网络需要通过专用网络接入到核心交换设备,比如可以通过天花板来铺设。

(2)出入安全监控设备

为了保障图书馆资源以及人身安全,需要配置安全监控设备。系统对出入图书馆的人员进行视频图像监控,采用半球摄像机,可以将网络视频摄像机安装在天花板,并通过有线网络接入到系统控制中心。

(3)RFID硬件设备

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的RFID相关硬件设备包括图书专用RFID电子标签、电子标签打印设备。建议图书RFID电子标签存储图书的编号ID、图书名称等信息,不建议存储图书目录信息,主要使用无源电子标签,可以存储书架的关联信息,标签可以存储区域信息等。此外,还需要智能书车、手持式阅读器。通过RFID读写器来读写粘贴在图书、书架、文献上的标签来交换数据信息。而其中的借书证电子标签采用只读式标签,从而实现后台RFID管理系统与图书管理系统的集成,最终实现图书检索、定位、借阅、归还、查询、归架等流程的一体化管理。

5.结语

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导致读者的满意度较低;而将RFID技术引入到图书管理中,可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图书管理,不仅可以提升服务质量,还能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图书馆也是未来主流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岚.浅谈RFID技术在陕西省图书馆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4).

[2]解传军.基于RFID技术的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J].硅谷,2011(03).

[3]张伟.论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0).

篇10

RFID是起源于2O世纪40年代雷达技术的发展。很多领域中将取代条形码作为无线远距离识别的应用,目前被广泛一个用与图书档案、门禁收费、资产管理等领域。图书馆是人们的知识的主要获取源泉,高校图书馆的是培养国家有用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人才水平以及科研能力。传统的图书管理理念和体制已经逐渐影响到图书馆自身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图书管理系统是关键。

一、RFID图书管理系统及功能

RFID管理系统部署中相应的RFID硬件设备是用来识别、追踪以及保护图书馆资料的。通过该系统实现图书借还、顺架以及定位查找等功能的实现,就极大的提升了图书馆信息资料处理的能力和效率。RFID图书管理系统基于RFID技术的全新图书管理方案。通过其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中的无线射频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并读取信息,获得信号的一种技术。此项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能够快速、简单的做到追踪和管理馆藏文献的目的。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村粗信息的芯片标签安装在天线上,通过读卡机以无线电波发送出去,然后由接收端进行解码,并达到安全的目的。

(一)RFID技术与条形码技术。长时间以来,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的都是光学条形码识别图书,外加贴磁条防止图书被窃。学生在借还过程中,图书馆员使用条码枪读取图书的相关信息,呈现在管理系统上,完成借还和续借的一系列动作。RFID技术则区别于这种动作,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因为具有RIFD标签的图书可以识别标签上高度继承的数据,从而实现无需人工的自助式的借还。RFID技术的最优越性表现是其在防盗标签的可冲消磁,标签的安全磁条不会由于公文包‘背包等物品被屏蔽,信号的强度也不因时间的推迟而衰减。这种标签重复冲销磁仍能保证充磁的饱满程度,从而提供最优等级的保护,不会引起误报的现象。另外,从信息的存储容量看,该技术标签的信息存储量也是传统技术的几百倍。这使得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资料管理变得简单、快捷。图书馆员完全可以通过RFID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多功能的操作:整理书架、盘点馆藏、图书馆员可以方便、快捷的精确管理馆藏。

(二)RFID技术的优势。1.方便读取,流程加速。条形码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只能一本本的扫描处理借还。并时常因为条码枪等设备或者扫描角度问题出现误读。这些会增加图书馆员的重复劳动,降低工作效率,浪费读者的时间。而RFID标签读码器能够同时读取多本书,读者可以同时办理多本书的借还,让借阅和归还图书快速简单。2.快速上架,排除乱架。通过RFID图书分拣系统对图书馆内各个楼层和各类目图书进行分拣,能够缩短图书上架时间,降低图书管理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实现读者快速找到所需图书。实现利用图书资源的最大化。3. 盘点效率提高。在进行图书盘点时,通过RFID芯片交换信息,就可以同时读取多本书籍信息。这就避免了从书架上取书的复杂动作,也不需要打开书记找到条形码的位置,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流程以及时间。4.提高馆藏准确性。以目前的图书管理系统而言,馆藏目录一点出现错误,重新盘点的成本很大,即使发现了错误也不能及时排除。通过RFID技术进行管理,重新编制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就会变得轻松很多,而且准确程度也高,从而解决了诸如检索目录里有的书在书库中却无法找到的问题。5.防盗性强。多数的高校图书馆目前在应用的还是采用磁条检测技术和条形码识别,由于磁条的使用寿命和电磁状态难以确保稳定,使得安全西永就变得不那么可靠。RFID技术的在这点上能更有效的防止借出去的资料被带离馆外,且RFID电子标签是有数据存取密码保护的,不易被伪造和更改。防止图书丢失。

二、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的应用

RFID图书管理技术适用于各类型图书馆,但是高校图书馆在运用这种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其具有的不同的馆藏和管理方式慎重选用。这项技术的引进不能只是考虑购置、设备人员因素,更应当考虑是否与原有图书管理系统兼容和数据交换的问题。此外,兼顾师生的阅读习惯、偏好、使用周期等情况,都需要对其进行技术管理上的调整。

(一)RFID与原图书管理系统对接之前,首先应对高校各方面的数据库进行统一,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引进RFID系统。同时要注意,通常在数据合并后出现一些情况如:财产账号连接不上,排序混乱,数据丢失等问题。这需要各个管建立统一标准数据库,形成各图书馆之间的网络管理和数据交换。接入RFID时,要充分考虑到RFID与现有系统的整合。目前,只有国际通用协议SIP2可以作为图书管理系统与RFID的数据接口协议。由它来实现RFID系统与图书管理系统数据交换。为了避免两种系统产生冲突与排斥的现象,通常我们会要求RFID系统供应商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提供详实的RFID前端系统与图书馆管理系统软、硬件接口完整的解决方案,以此解决系统之间的互排问题。

(二)RFID系统仍然需要由人来控制,但由于其操作规范性,因此在建立RFID系统时,RFID供应商应当及时对师生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从而实现对该系统在合适范围、区域的规范性操作,并调整西永合适的识别频率。

(三)如今的高校引进RFID系统之时,通常会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其一是要全面引进一整套的RFID技术,建立全新的数据库,放弃原有的数据。其二是对已有的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改造,使原有的资料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增加RFID记忆标识。很显然,第二种方法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资源浪费,节省成本。

(四)增加自助借还机器辅助功能高校图书馆安装自助借还机器,能够极大地方便师生借/还图书及查询。

1.借阅过程中,学生或许会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有的学生要求外界随书光盘,然而目前运用RFID的图书馆中,自助设备还没有开发光盘随书借阅的功能。因为只能由工作人员人工借阅。而一些书籍特别是理工科和外语类的图书,在离开光盘的协助后,就很难充分发挥作用。这也影响了文献的利用率。因此往往可以通过加贴光盘专门的RFID标签或者另行购置RFID借还光盘系统。

2. 图书馆的延期罚款、遗失以及学生上机费用等,都是通过一卡通实现的。人员配制不足的图书馆可以开发自助借还书机方便日常管理。

3. 为了方便师生进出,自助借还书机可以考虑选择在一楼大厅安装。同时要可以兼顾到借换机的日常管理。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人流较大的地方也可以增设机器,方便师生借还书。

(五)学生在各种考试复习时间段和放假前后会大量涌入图书馆借还书,给门禁系统造成严峻的考验。其特点是数量大,学生入馆时间段接近。对于以往门禁系统只能容下一人刷卡,往往造成秩序混乱,形成低效工作。RFID系统的门禁系统,门挡距可以达到一米。可以同时识别多人,能有效缓解拥挤,避免踩踏。最后,图书馆自助服务是使高校图书馆日常低层次服务转为高层次服务。向广大师生提供更轻松、人性化的服务环境,是RFID技术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文化水平迅猛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基础上也更加注重精神文化需要,社会各界对知识的渴求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中学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受到的关注度自然更高。图书馆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升文化传播速度的基础前提,如何做好图书管理系统就成为了学校关注的焦点。以往的图书馆管理形式为手动人工作业,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消耗的时间较长,图书的整理活动也相对复杂,在具体借阅图书的数据记录上也容易出现错误。为了切实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读者提供准确的借阅信息,各中学学校不断引进数据挖掘技术,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关联信息,优化图书馆布局,帮助读者实现快速检索,切实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1国内外数据挖掘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数据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图书馆管理系统之中,使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成为了可能。美国政府早在1990年就开始着手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并于1999年提出了个性化服务的概念。在随后的几年之中,该项技术实现了实际应用,美国康奈尔大学开发了Mylibrary@comell系统,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提供图书信息的变化。现如今,国外很多图书馆都实现了数字挖掘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文化的传播速度。

与国外的数据挖掘技术相比,我国该项技术的起步时间较短,应用范围还较为狭小。自该项技术应用以来,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分析海量数据,还能够发现管理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做到个性化服务。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有了明显发展,中学图书馆可以通过对读者信息的记录,建立个性化模型,提供信息推荐服务,做好资源配置工作。当然,由于该项技术在国内的起步较晚,现代化设施的运用需要较多的物力、财力,为其有效开展应用提供了阻碍,想要将数字挖掘技术真正应用到中学图书馆管理系统中,还需较为漫长的过程。

2数据挖掘技术的相关定义

为了实现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学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有效应用,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数字挖掘技术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在充分掌握其内涵的基础上,保证现代化技术的科学使用。

顾名思义,数据挖掘技术就是指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等现代化技术,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图书馆管理系统实施的管理。具体而言,数据挖掘就是指在庞大的数据资料中,能够找到隐藏在内部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以获取有用信息的对策。该项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企业、单位、图书馆等地都能切实运用。在中学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利用数字挖掘技术,不仅能够了解学生进行阅读的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还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阅读特征,更新管理办法,提升服务质量,做到数据的精准分析。

3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3.1学生信息资源管理

中学学校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提升图书馆的引导作用。利用该技术对中学生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有助于帮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对他们的阅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从而结合实际完善图书馆管理,为学生打造个性化服务,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3.2做好图书采购管理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学习的知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发展和国家的建设。在中学图书馆管理中引进数据挖掘管理系统,能够将学生阅读的流通数据和访问数据库数目的真实情况进行关联性分析,从而将信息予以科学整合,了解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帮助学校在图书采购中做到有的放矢,选取健康的、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书籍。

3.3对学生的图书借阅流量情况进行分析

中学生上课频率较高,除了周末和晚上时间,很少有空闲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准确分析出学生阅读书籍的周期性规律,了解借阅的高峰期和的低潮期,进而帮助校方结合实际作出正确的决策,在学生借阅的高峰段加强人员数量,做好图书馆内部管理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逐步完善以及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将数据挖掘技术引用到中学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中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它能够减少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并结合他们的实际需要开展个性化服务,对学生的阅读信息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完善管理系统,做好中学图书馆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