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4 09:51: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物燃料市场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提供全球清洁技术产业市场研究的清洁技术产业投资集团(Cleantech Group)在10月了2010年第三季度清洁技术领域风险投资调查的初步结果,调查覆盖了北美、欧洲、中国和印度,共有152家公司获得了15.3亿美元。
清洁技术领域第三季度的风险投资较上一季度(21.8亿美元)相比下降了30%。同时比2009年同期(17.1亿美元)下降了11%。不过,2010年的前三个季度共57.3亿美元的总投资额已经略高于2009年全年的总投资额56.9亿美元。2010年第三季度截至研究报告日的交易总数为152宗,交易总数在投资者们完成交易报告后还将上涨。并有望超过2010年第二季度的交易总数(158宗)。
“清洁技术领域已存在泡沫,但这并不意味着机会已经流走。”CMEA Capital高级合伙人Maurice Gunderson说, “在过去的五六年里,我们看到的是来自投资者们源源不断的大量资本,但他们对这一领域却毫无经验。你们所看到的错误也正是由于这些人在这一领域里缺乏经验造成的。”
根据Kachan&Co公司的一份报告,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者正在大幅减少。投资者们大都会等到清洁技术更可靠时注入后期资本,因为早期投资常常风险最大。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太阳能领域的投资也出现大幅下降。该领域的投资在201O年第二季度曾一度领先(25宗交易的投资总额为8174亿美元),然而到了2010年第三季度,交易总数18宗,投资总额仅为1.44亿美元。
本季度中投资额排名第一的是交通运输行业(2.08亿美元)。其次是生物燃料(1.86亿美元)和智能电网(1.63亿美元)。从交易数量来看,能源效率行业最受欢迎,共发生24宗交易,胜过太阳能行业(19宗)和交通运输行业(17宗)。
在投资区域分布上,北美占清洁技术领域投资交易总数的61%,欧洲和以色列占25%,中国占10%,印度占4%。
在全球并购和上市方面,本季度共有8宗清洁技术行业上市项目,募资总额4.3亿美元,较上一季度有所下滑。2010年第二季度为22宗,募资总额为23.1亿美元。上市中募资额最大的是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提供能源管理和数据技术服务的Ameresxo公司,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共募资8700万美元。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Amyris公司,这家为燃料和化学品生产提供合成生物学平台的开发商在纳斯达克交易所筹资850075-美元。2010年第三季度里的所有其他上市项目均发生在亚洲,其中5个在中国(共募集1.8亿美元),一个在印度(共募集7800万美元)。
在201 O年第三季度,清洁技术行业里估计共有139宗并购交易。其中公开了36宗交易的交易总额,总额为40.4亿美元。与2010年第二季度相比,本季度交易案例总数有所下降,上季度共有205宗交易(其中56宗公开了交易额),总额达57.7亿美元。
购物俱乐部Privalia获7000万欧元
团购热潮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风投资金。总部位于巴塞罗那的购物俱乐部privalia透露,该公司2010年上半年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158%,达到350万美元。
Index Ventures和泛大西洋投资集团(General Atlantic)两家机构,以及Privalia公司先前的投资机构高原资本近期为该公司注入约7000万欧元(折合9608万美元)的巨额资金,以期“通过收购将其带入新的市场”。
换句话说,已经拥有500万会员和630名员工的Privalia公司有志于突破其现有的地域,即西班牙、巴西、意大利和墨西哥,巩固其刚刚发展起来的欧洲和拉美地区的业务,以期在团购领域达到像Groupon那样的规模。
但公司似乎并无必要扩张到全球范围。公司表示:“新募资金将使Privalia公司能在欧洲通过有潜力的并购活动稳固其国际领导地位,并巩固其在拉美的市场领导地位。”该公司认为,巴西将在两年内成长为其最大的市场。
自2006年以来,Privalia公司已经通过四轮融资筹集到1500万欧元(折合2059万美元)。最初的投资方是Nauta Capital和Caixa Capital,后来风险投资公司Insight Venture Partners和高原资本也参与了投资。 privalia公司表示这些公司在股权结构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当然,除了Groupon,也有很多类似公司和几家俱乐部在各自的欧洲市场上运营,因此这其中具有通过并购将零散的个体市场组建成一个较大整体市场的机会。
可以通过Facebook进行访问的Privalia公司正在迅速发展。公司2010年有望实现全年收入1.4亿欧元(1.9216亿美元),并在圣诞节期间每天运送5万件产品。
传媒领域并购平稳发展
营销、信息和数字媒体,商务领域的并购活动在2010年第三季度上涨了27%,但相比今年第二季度有所下跌。这是媒体投资银行Petsky Prunier跟踪了200宗交易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并购交易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而且交易者在今年8月行动略微放缓,因而在接下来的季度里并购活动减少并非怪事。相比2009年第三季度,今年第三季度的交易价格受季度内几桩大额交易案的影响上涨了41%,达到107亿美元。说明并购交易活动今年重又升温。
第三季度的巨额交易之一是IBM以17亿美元收购Netezza公司。这也是并购活动最活跃的营销技术领域里收购价值最高的案例。在营销技术领域里,移动技术是最为活跃的细分区块,共完成10宗交易,其中有4宗收购和6宗投资,涉及的资本总值为1.08亿美元。
数字媒体/商务领域在活跃度上位列第二,共完成53宗交易,包括33宗收购交易和20宗投资交易,涉及的资本总值约为25亿美元。在这一领域中,电子商务名列榜首,共有19宗交易,涉及资本4.16亿美元。位于电子商务领域之后的是社会媒体领域,共完成13宗交易,总资本价值2.31亿美元,其中社群游戏区块实现10宗交易。
尽管经济仍在波动。并有出现衰退的风险,但2010年第三季度的交易活动似乎并未减缓。在买方和卖方的愿望和需求更加契合的情况下,交易量一定会保持平稳,甚至可能继续上升。
网络票务公司仍有机会
网络票务公司Eventb rite在10月宣
布获得了2000万美元第四轮融资。这次融资由DAG Ventu res领投,新加入的投资者还包括Tenaya CapitaI和红杉资本。Eventbrite公司的总融资额达到2950万美元。
Eventbrite公司的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Kevin Hartz表示,此次融资将会为公司核心产品的持续发展助力,“我们希望专注于打造伟大的产品和技术。在票务行业,一直没有多少创新和变革。我们希望成为行业里改变游戏规则的公司。”
Eventbrite公司正集中精力为“发现活动”和“购买门票”添加社会元素。因此。当一个用户了一项活动或购买了一张门票时,Eventb rite公司的平台允许其到社交网络上进行便捷分享。KevinHartz表示。Facebook网站已经成为人们使用最多的参考途径,搜索排名第二,Twitter位列第三,“这启示我们,需要把社交分享物尽其用。”
Eventbrite公司服务于那些最初无需使用平台的小型活动,在此过程中公司也组建成长起来。公司可以提供普通演出门票,却还不能提供预订座票务服务。但平台扩展后,Kevin Hartz表示公司的最终目标是为各方面的市场提供服务,包括大型活动。
将公司业务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是Eventbrite公司的长期计划之一。Kevfn Hartz表示公司在不做任何营销的情况下,目前已经有15%的销售额是在美国本土以外实现的。
本次的投资活动表明,网络票务仍将是热门领域。投资者们明显看到,这一市场仍有广阔的空间,容纳那些具有灵敏性和创新性,并且志在打破资深竞争者一统天下局面的新对手。该领域中的很多公司也在开始募资活动,其中包括Ticketfly公司在5月募集到300万美元,第二大售票公司SeatGeek于1月募集到100万美元,ShowCIix公司2009年募集到100万美元。
不为消费者理解的电动汽车
尽管丰田汽车公司对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rius的宣传铺天盖地,可是大多数美国人对于购买替代燃料汽车依然心存谨慎。根据哈里斯互动调研公司(Harris Interactive)的一项新调查显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其实人们对这种汽车的基本知识根本不太了解。
本次调查于2010年7月在2242位成年消费者中间展开,以获取消费者对市场上替代燃料汽车的看法,车型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氢一电动力汽车、柴油和生物柴油兼容动力汽车。
好消息是,几乎半数的受访者(48%)对于购买替代燃料汽车感兴趣;坏消息是,几乎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并不理解不同种类车辆之间的真正差别,这说明他们要么对这一话题一窍不通,要么仅仅对此略知一二。而且近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从未考虑要购买一辆这样的汽车。(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60%的受访者说他们从未考虑过要购买一辆替代燃料汽车,却有48%的受访者说对于购买一辆这样的车感兴趣?其实一切都归结于这一问题如何表达。很明显,相当~部分受访者过去从未考虑过要购买一辆这样的车,但他们认为将来可能会有买这样车的兴趣。)
要让消费者接受电动汽车,当然还有些障碍。电池就是一大问题――价格不菲而且无从确定究竟能用多久。问题还包括所谓的“里程焦虑”,通用汽车公司正要对这个词注册商标,指的是车主对于电池是否会半路耗尽的种种忧虑。
行业里也有解决问题的初创企业。如Better Place和Coulomb公司就正在努力解决充电和电池转换站的问题,它们有时还与汽车制造商共同合作。
本次调查的发起者福特和梅塞德斯一奔驰等汽车制造商推出混合动力汽车和其他种类的汽车时,它们的部分精力集中在了向消费者们宣传新车知识上。例如,福特即将结束其14个城市的电动车宣传之游,在此活动期间,福特公司与当地的某些机构展开了合作以推动消费者教育工作。
初创企业由于缺乏知名度,会面对更大的难度,因此它们把产品知识宣传和产品魅力展现融合进完整的零售体验。例如,Tesla公司已经开办了几家高端店铺,不仅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而且还配有专职而非委任的雇员。
巴克莱资本看好基础设施投资
巴克莱资本10月11日透露,公司已完成6.45亿英镑(10.3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基金的募集工作,这笔资金将投资于抗经济衰退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学校、医院和监狱等。社会基础设施被视为最为安全的基础设施资产,因为其中的现金流是由政府支持的,并且本着规划的实用性,所以并非像那些收费公路或港口要依赖于是否有用户需求。
巴克莱资本表示,这一支名为“巴克莱综合基础设施基金”(Barclays ntegrated Infrastructure Fund)的基金将专注于制造长期收益,平均净收益约为10%,这不同于公司以往5支基础设施基金里使用的资本增值模型。
―
非洲大部分药品长期依赖进口,行业发展潜力非常大。世界卫生组织的《非洲区域卫生报告》称,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1%,全球每年3亿-5亿的疟疾病例中,90%以上发生在非洲。近年非洲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病例也在增多。但非洲缺乏配套条件,药品原料和包装材料均依赖进口。外国药品大致通过三种渠道进入非洲:国际组织采购并免费向非洲国家提供,药品主要针对艾滋病、疟疾、结核和禽流感;国际组织分给非洲国家款项,由当地公立医院实施政府采购,药品种类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每年的推荐用药以及推荐供应商采购目录;当地私营市场购入,包括药店、私立医院和诊所。
俄罗斯
拟引资建滑雪胜地
―
俄罗斯可能在北高加索地区兴建5座滑雪胜地。Agitpro咨询公司执行合伙人Rostislav Murzagulov称,5个项目总投资达4500亿卢布(约合148亿美元),候选地是达吉斯坦共和国的Matlas、北奥赛梯的Mamison、卡拉恰耶夫-切尔克斯共和国的Arkhyz、阿迪格共和国的Lago-Naki和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的Elbrus山,预计项目完成后每年游客数量为500万人。这些项目实行国营-私营合作模式,资金来源主要是本土和外国的私营资金,德国的安联保险公司和美国的摩根大通银行、摩根斯坦利银行都是主要投资者。
缅甸
发电机需求大增
―
2010年缅甸大面积少雨,水力发电量不稳定,造成发电机需求大增。当地的大部分经销商称,自4月中旬起,发电机订单不断增加,达到以往5-7倍的数量,其中最畅销的品牌是中国的Doyen、Kenbo和Power。目前缅甸市场上的发电机售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当地产5千瓦发电机售价为1900美元/台,10千瓦发电机售价为2550美元/台;中国产20千瓦发电机售价为4200美元/台,30千瓦发电机售价为4900美元/台,工业规模的90千瓦发电机售价为18000美元/台,500千瓦发电机售价为50000美元/台。
尼日利亚
拟建世界级资本市场
―
尼日利亚证券交易委员会总干事阿如玛・奥太近期称,作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二大经济体,尼日利亚计划建立一个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世界级资本市场。奥太认为,尼日利亚与南非的经济差距不大,但后者作为非洲的最大经济体,其资本市场市值已高达7940亿美元,是尼日利亚资本市场市值的16倍,这说明尼日利亚资本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建立世界级的资本市场,尼日利亚必须尽力增强投资者信心,净化投资环境,加强信息披露,推出创新性金融产品,建立世界性的债券市场并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
印尼
药材进口市场看好
―
印尼卫生部医疗器械和药物辅导局局长丝莉・英德拉娃蒂近期称,印尼对进口药材的依赖性仍然很高,近96%的药材来自进口渠道。但丝莉也认为,过分依赖进口药材是印尼药物价格高于东盟其他国家、地区的原因之一。而且,由于药材进口量大,外国药材价格的变动对印尼药价造成了很大影响。印尼华人较多,滋补品消费量很大,该国中药消费群中,华人占约60%,来自中国的中成药名牌、老牌产品长销不衰,化学制药、生物制品也有较大市场空间。目前印尼药物市场规模高达25亿美元。
越南
住房市场有缺口
―
全球市场研究和服务咨询公司(RNCOS)近期报告称,越南都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户数持续增加,住房市场极具发展潜力。该报告认为,现在越南相当数量的人并不拥有单独的住宅,70%的家庭住在临时住宅之中,生活设施不够完善。随着户数的增加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住房需求将持续加大。RNCOS预计,越南还缺2000万套住宅。5月中下旬,与房市密切相关的钢材价格持续下调,幅度为20万-50万越盾/吨,其中盘圆钢的不含税价格约为1350万越盾/吨(约合710美元/吨),条钢价格约为1370万越盾/吨(约合720美元/吨)。
海湾国家
投资者青睐新兴市场
―
有调查称,未来3-5年内,海湾地区的投资者更愿意投资于新兴市场,而非欧洲、日本和北美资本市场。接受调查的200名财富基金和商业银行投资者中,82%的人倾向于投资新兴市场,30%的人可以接受北美市场,14%的人可以接受欧洲市场,8%的人可以接受日本市场。发起调查的基金管理公司认为,这种现象很可能影响到国际资本的流向,因为受调查的投资者中,很多人都是资本大户,而且海湾地区的资本规模高达万亿美元。调查还表明,1/3以上的公司投资者希望投资期限在12个月以内,仅有12%的投资者倾向于5年以上的长期投资。
南非
拟推动矿产产业升级
―
南非将实施矿产加工新战略,核心内容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多元化、建设知识型经济。采矿业是南非的支柱产业,目前规模开采的品种达56个,其中9种矿产品的探明储量居全球前五位。矿产品出口占南非出口总量的50%以上,但出口产品多为未经加工的原矿。为此,南非矿产加工新战略提出,建立有序发展的产业链,把原矿石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半成品或成品出口,以实现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投入2.8亿兰特(约合3800万美元),开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由政府、企业和工会组成专门工作组,研讨增强矿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的具体实施方案。
巴西
[Abstract] In western countries, industrial design has deeply involved in strategic areas, and promoted innovative strategies from multiple levels overall strategy, business and products. Design strategy is one of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which deeply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business and design, has a notable featur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strategy, and it can be more adapt to the demands on experience economy and Internet model represented by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ase of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author study the basic feature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design strategy, and conclude: In China, design strategy has the real meaning and value as well, which can not only support the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ompany, but also help them more rationally face the challenge of new economy.
[Key words] Industrial design;Design strategy;Business strategy;Innovation; New economy;Business transformation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欧美的商界和设计院校关注到一个现象:随着竞争的升级与商业模式的演化,企业开始要求设计更多的介入策略层面的工作,但在开始阶段仍只有零星的实践,也没有形成关于设计策略的系统性理论与方法。因此,一些设计与商业类院校率先就此开展研究并设置相关课程。其中伦敦商学院的设计管理中心、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斯坦福联合设计课程、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策略设计专业、美国伊利诺伊工学院设计学院等对设计策略的思想,理论和方法的建立与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IDEO为代表的一批世界领先的设计咨询企业,从本世纪初开始,不断把“设计思维”的概念导入商业领域,强调企业在工作中要普遍引入设计的思考方式,其中,设计策略是设计思维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设计策略在欧美的商业化进程中已经度过了导入期,开始进入发展期。大量的商学院开设设计策略、设计思维或类似课程,企业习惯于雇佣设计咨询企业开展策略层面的合作,或者招募设计背景的人员担任策略岗位。美国加州艺术大学开设了“设计策略方向的MBA”,代表了设计策略商业化进程的最新动向,同时反映了设计策略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关于设计策略
(一)设计策略的含义
设计策略自诞生以来,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诠释。基于笔者的实践,结合相关的文献,笔者认为设计策略分为三个层面,而本文将着重探讨第一层面的设计策略。
1.借助设计的策略发展(Strategy by Design)
以设计的思维和方法参与制定企业各类策略的行为和产出,为新产品开发和其他经营活动提供策略性输入和指导。这个层面的设计策略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设计定义范畴,它深度融合了商业策略并与之高度互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和能力体系。
在这个层面,设计策略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制定未来的业务愿景和商业模式,服务于公司整体业务的构想与展望。
(2)发现既有业务机会以外的新业务机会,从横向扩展的角度探索业务增长的可能。
(3)探索既有业务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从纵向挖掘的角度维持或实现增长。
(4)发现和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前景,把技术转化为真实的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
(5)建立具体业务的开展策略,沟通战略与执行;具体包括产品线的规划(图1),产品定义(图2)和产品发展路线图的制定等。
(6)借助设计的能力推动公司整体战略的实施。
2.设计中的策略(Strategy in Design)
设计过程中的策略性工作和产出,为设计的开展提供原则、指引和灵感启发。这个层面的设计策略依然属于传统设计的范畴,但已具备了策略工作的属性,可以被称之为“执行的策略”。
在这个层面,设计策略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将设计融入企业品牌的基石与基因,建立基于品牌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语言。具体而言,属于同一品牌之下的各种设计行为,都将在设计策略的约束下,遵循一个设计原则和语言,以形成一致和连贯的品牌形象传达。为人所知的企业识别系统(CI/VI)和产品识别系统(PI)都是设计策略的具体产出。
(2)设计项目前期的研究与概念发展,能够指导和启发设计开展的设计输入。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通常是策略设计师)需要开展设计研究,从竞争和用户等多个角度发现设计和创新的机会,并且与营销、技术、工程等通力协作,以概念的形式为核心手段,建立设计输入文档,确定设计的方向、原则和创新点。
3.设计自身的策略(Strategy on Design)
设计自身的发展策略的探索:把设计本身作为对象,作为学科专业或企业职能,研究其发展的方向、路径和实施方法。在过去的20年中,设计的价值不断的被重新发掘和认识,企业一直在探讨和重新定位设计,探索设计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层面,设计策略的实践主要集中在设计管理方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探索设计在企业中的应用领域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设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一方面是从单纯的造型设计延展到新产品开发全流程;另一方面是从单纯的产品开发渗透到各个领域,如营销、品牌、技术等,当然还有策略制定。换而言之,第一层面的设计策略,即“借助设计的策略”,是设计不断探索自身发展方向的结果。
(2)探索设计在企业组织内部的角色、作用和地位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设计从边缘化的角色不断迈进企业的核心部位,表现在:设计部门开始成为企业一级机构,设计主管开始冠以“副总”或“副总裁”的头衔,如联想在国内率先设立集团设计副总裁的职位;设计在企业内部的话语权和资源供应不断放大,不少国内企业开始让设计师参与主导新产品开发,设计不再是技术、研发或营销的配角。
(3)探索和发展新的方法、技术手段和能力
随着设计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工业设计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建立新的能力。比如把其他领域(如市场研究、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形成设计研究体系;把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手段引入,形成快速商业原型的能力。
(二)设计策略的特点
与企业传统的策略制定相比,设计策略具有以下5个主要特点:
1.以用户为中心
传统的策略以业务为中心,注重定量的分析与结果,强调规模与利润,习惯用数字的方式分析和描述业务的前景与价值。设计策略则强化人的因素,把用户作为策略的中心之一,同时引入了相关的因素,如“易用性”,作为策略评价的标准。与此相应,设计策略要求策略制定者要亲自贴近生活。因为研究任何二手数据都无法取代对目标市场和人群的实地观察。只有获得鲜活而印象深刻的洞察,才能有效的激发灵感。设计研究中的很多手段都可以帮助企业的策略制定者和决策者有效地观察和挖掘用户。
2.跨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合作
公司的传统策略由战略部门或相关职能人员制定,知识和能力聚焦在商业管理、投资、财务等领域。设计策略要求在策略阶段就纳入设计,研究品牌、工程甚至制造等多种知识和能力。IDEO的蒂姆.布朗建议企业招募具有T型知识结构的人员加入策略的制定,这些人拥有一门核心技能,比如设计或营销,就像T字母的腿,同时他们能够迅速地进入其他领域,如人类学,并加以实际应用。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产生洞察,并且能够有效地识别用户需求的普遍类型。这些是能够导出策略的核心机会所在。
3.边做边想
传统的策略制定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表述机会的市场前景和可行性,但却少有把关于机会的核心想法或概念,即产品或服务讲清楚。在决策的时候,决策团队未必真正能够理解机会所在。这不仅会让企业错过一个好的机会,也会错误地进入一个不适合的领域。
设计策略强调策略的构思要与核心想法的发展同步开展。事实上,当策略人员试图把核心想法表现出来的时候,无论绘图、模型或者一段描述产品和服务的影片,已经在发展策略本身。通过把策略的核心想法展示给相关利益者,如公司高层、投资人以及消费者,策略团队可以得到大量的反馈。这些反馈不仅来自人们的经验和知识,更来自于宝贵的商业和生活直觉。
4.借助原型的早期评估
传统的策略的评估依靠企业决策团队的经验和商业直觉,结合定量的分析(如可行性分析)来做出决断。策略的效果往往只有在执行之后才能看到,因此只能在执行的前期进行风险预警和控制。这意味着,当发现策略的问题的时候,损失已经发生了。
设计策略强调发展核心想法的原型,而制作原型的过程就是策略评估的过程,因此企业得以在策略发展阶段就做出早期的评估。因为采用可视化的原型,不仅可以获得企业内部人员的专业评估意见,更可以获得外部专家或者用户的反馈。这使得策略在最终决策时,就已经针对执行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风险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这不仅可以降低策略的风险,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还可以缩短执行的时间,加快产品上市的速度。
5.持续的改进
传统的策略制定是一个闭环的过程。策略部门完成策略制定后,交由执行部门实施。只有在一个策略周期完成后,往往才会由策略部门针对实施的结果对策略进行审视。这使得企业难以对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
设计策略强调策略的完成只是开始。市场变化万千,企业的策略也需要随时调整。设计策略的特质使得其非常适合帮助企业不断演化策略。设计策略关注真实的世界,借助跨职能的团队,有效洞察用户和市场的变化,修正原先的核心想法,并以原型的方式加以表现,迅速的获得关键利益者的反馈,最终形成对策略的调整。
二、设计策略实践分享
笔者从1997年开始一直从事与工业设计相关的工作:1997年,进入广东美的集团设计中心,是国内最早一批在企业内部从事工业设计的专业人员;从2002年开始,笔者先后担任GE/FITCH(GE与著名的设计企业FITCH的合资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中国区设计经理、GE塑料集团亚太设计主管、GE医疗集团大中国区设计总监和BP新能源新兴市场业务中国区产品策略与发展总监,在工作中开展了大量的设计策略实践,并充分认识到设计策略的作用与价值;2009年,笔者创办了上海本然研创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然研创),专业提供创新顾问咨询服务,其中设计策略是本然研创提供创新服务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创办公司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笔者观察到以上海为代表的国内发达经济区域呈现出策略性创新需求的上升态势:跨国企业从06-08年开始加速推动In-China-ForChina的本土化创新策略,在上海、北京甚至成都等内陆城市设立高级别研发中心,并且严肃地针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制定差异化策略,且不再把中国仅仅看做廉价制造基地和产品销售地;以江浙沪地区企业为代表的一批先发企业度过了市场化经营的初级阶段,通过模仿与学习,他们成功的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在高阶形态的竞争中,他们意识到“做什么”将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这不仅意味着要对已有的产品开展创新,还涉及到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开拓新的市场甚至新的商业模式等策略性议题。
同时,在策略性创新人才的供应方面,国内市场存在较大的缺口。中国企业向来缺少策略人才,更不用说创新方向的策略人才;产品企划和产品管理类型的策略性岗位一直存在供需脱节的现象;外部资源方面,当时上海及国内的工业设计公司,当时仍然以产品层面的设计与创新服务为主,而且一度向综合性全领域和实业化的方向发展,并没有过多的涉足策略性创新领域。
经过5年多的发展,本然研创初步形成了系统的创新咨询服务体系,建立了融合设计、研究和商业的综合性策略创新能力与方法论体系。本然的客户涵盖国内外领先企业,如三星、广汽、惠而浦、美的、阿克苏诺贝尔、迪卡侬等。本然不仅为企业建立产品创新策略,发现新的业务机会,更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同时还为客户提供协同创新等创新方法的支持,以及创新资讯的数据挖掘服务(图3、4)。
(一)建立ECM中国的业务策略和产品策略
从2006年开始,英国石油BP在印度、中国、南非和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可再生能源消费业务, 称之为ECM业务,旨在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消费者提供健康、绿色和安全的生活能源解决方案(图5)。笔者曾担任ECM中国的产品策略与发展总监,期间与同事共同采用设计策略的方式,制定了总体业务策略和产品策略。
1.从零开始
ECM业务首先在印度创立,推出了应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烹饪炉具,并创造了颇为有效的商业模式:通过在当地农村建立基于农村妇女个体的分销体系,以及合理的定价,ECM印度的生物质炉具和燃料迅速打开市场(图6)。
ECM中国成立时,没有任何的业务构想,也不打算照搬印度的模式。因此ECM中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业务策略与愿景。
2.全员参与的策略制定
从第一天开始,ECM中国就由全员共同参与策略制定的工作。ECM中国拥有一支精干的团队,包括管理、产品、营销、市场、制造、供应链到政府关系。不同的职能人员在策略制定的过程中紧密协同,贡献了各自独特的专业视角和观点,有效地探索出最适合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需求的业务机会。
3.走进农村的真实生活
在策略发展初期,ECM中国团队的所有成员(包括行政助理),对中国农村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实地考察与研究。每个人都尝试着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图7),如观察、影像日志、访谈等,获取了对农村生活和生活能源消费的最真切地了解和认知。
4.综合洞察
除去实地研究之外,ECM中国成员开展了背景研究和竞争性分析,收集了大量的定量数据(图8),包括人口、可支配收入、绿色能源发展现状、农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中国政府的新能源政策等。结合两方面的研究数据,ECM中国团队形成了综合性的研究洞察,有效地平衡了用户需求、产品技术和大环境趋势三者之间的关系。
5.产品策略与业务策略同步
经过实地考察与分析洞察之后,ECM中国确认中国具备发展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市场和原材料基础。但ECM中国通过用户测试的方式评估了包括ECM印度的产品和燃料颗粒技术在内的多种解决方案(图9),否定了直接套用成熟产品和技术的可能性。因此ECM决定把产品策略的工作提前,与业务策略同步开展,以便用清晰的产品概念来构建业务策略的核心。
6.原型的反复验证与调整
产品策略的核心想法是应用印度ECM的成熟技术,快速推出适合中国农村市场的烹饪炉具和配套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大量的产品想法被快速制作出原型,并进行了反复验证。笔者亲自使用功能验证原型烧制菜肴,测试原型是否能够满足目标地区家庭的烹饪需求(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两菜一汤、一锅饭),包括火力、持续烹饪时间以及每顿的燃料成本(图10)。每一个阶段的原型机都会被投放到目标地区进行实地使用测试,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
7.策略的快速校正
在原型机的反复验证过程中,ECM发现目标试点市场的情况与全国总体市场状况出入较大。总体业务策略中设定的竞争目标是以价格优势取代蜂窝煤,但是目标市场中蜂窝煤消费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比例,且蜂窝煤价格低于全国平均价格。因此ECM中国迅速把策略调整为“以大火力和方便使用为优势取代蜂窝煤和其他能源,如电力和柴灶”;随后同步调整了产品策略,重新确定了产品的核心价值点,修改了设计,制作了相应的功能原型(图11、12),并且在实地测试中收到了颇为正面的反馈。
2009年,在产品上市的前夕,受到经融危机的冲击,BP砍掉了包括ECM中国在内的全球绝大部分新能源业务。笔者很遗憾地没有看到策略的实际验证,但并不影响其成为设计策略的典型案例。
三、设计策略对中国企业的意义和价值
(一)设计策略有助于中国企业解决“做什么”的难题
中国的企业一贯长于制造,经过多年的发展,研发的短板也在逐渐弥补。研发和制造都侧重于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即“怎么做”的问题;但是在经济的新常态下,无论内销还是出口的制造型企业,在转型时都面临着产品“做什么”的问题。
不同于若干年前企业转型,当前竞争的态势要求企业必须创新,才能够在转型后生存和发展。代工型企业要转型,不再能简单的销售原有的产品,首先要问自己“做什么”;内销企业要转型,不能在简单的地依靠品牌建设、渠道建设或投资并购等途径,也要首先问自己“做什么”。
相对于欧美企业,中国的企业更加依赖于企业家个人的商业直觉和经验制定企业的发展策略,回答“做什么”的问题。但毕竟像乔布斯那样的商业天才不是常态,而且中国传统制造企业以往很少设置类似“产品经理”的职位,也缺乏系统的“产品规划和管理”机制,因此在天才老板的想法和具体执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断层。除非产品开发出身,决策层的想法往往不能清晰地表达机会概念。但企业又普遍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机制,把顶层的框架性策略转化成具体的产品机会,进而指导具体的执行。
例如,国内某知名家电企业的决策层,很早就预见到智慧家庭将是家电企业在未来的关键发展机遇,并制定了进军智慧家庭的企业总体策略。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了极大的困扰。首先是该企业不知道该由哪个部门接受,然后习惯性的交由技术中心主导,希望从技术率先突破,两年后却发现依然毫无头绪。当该企业尝试把项目移交给设计部门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设计部门联合外部的咨询公司,首先展望了智慧家庭的策略愿景,并开发出一款产品原型,投放到公司内外接受测试。测试的反馈极大的推动了项目在企业内部的进展,并转换为实际项目继续推进。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该企业的设计部门当时并不是有意识地推行设计策略,但实际却按照设计策略的方法行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导入设计策略,中国企业可以盘活内部的设计资源和能力,或者借助外部的设计资源,用熟悉的设计方式,快速地建立策略能力,有效地解决“做什么”的难题。
(二)设计策略帮助中国传统企业正确的应对新经济的挑战
当下中国企业的困境在于,不仅要转型,更要应对新经济形态的挑战。
1.互联网经济极大的冲击着固有的商业模式,特别当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冲入传统实业,而传统的实业企业借助互联网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后,传统企业的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动摇。例如,在互联网时代,有人提出“产品为王,策略已死”,认为只有好的产品就一定能成功,而策略的发展需要漫长的时间,拖慢了产品的上市速度,已经严重不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应当淘汰。
从设计策略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论调其实没有否定策略,而是没有看到策略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即在持续的原型发展中思考和调整业务和产品策略。因为互联网产品先天具备“快速开发,快速上线,后期试错”的优势,企业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实现策略和产品近乎同步的发展,甚至可以做到“策略即产品”,所以让人们产生了“策略已死”的错觉。
因此,借助设计策略,以实体产品为主的传统企业可以正确的对待类似的做法或观点,从而避免潜在的损失。
最近笔者针对国内饮品行业出现“缩水瘦身"”变相涨价的现象接受了国内一些媒体记者的采访,发表了一些看法,其中也提到了原料的涨价因素。随后笔者发现了媒体持续报道饮品的涨价行为,并定性为对消费者的欺诈和愚弄,让人倍感诙谐。
饮品瘦身最具代表的是如下几个产品:统一鲜橙多从原包装瓶500ml容量改为450ml;雀巢冰爽茶推出480ml的新包装;可口可乐250ml的玻璃瓶容量已经降至200ml。
至于康师傅冰红茶由500ml降至490ml则是记者的懵懂误解了,因为康师傅冰红茶上市之初就是490ml的。
在市场化高度竞争的今天, “加量不增价”一度成为企业的竞争利器,所以“减量不减价”的行为理所当然会被消费者认为有傲慢冷淡之嫌疑,被列为商家的欺诈和诡计也在情理之中了。虽然涉嫌变相涨价,但这种符合商业逻辑的行为,笔者认为并无不妥,也不赞同记者将其定义为不符合诚信基本原则的说法。
其实在饮品瘦身的同时,价格还是悄然上升,只不过记者更多关注KA卖场。目前康师傅、统一、汇源、百事等国内饮品巨头价格都出现了变动,只不过这次并非全新产品调整和全部市场都涨,而是灵活的运用了涨价策略。主要表现这类市场:渠道管理能力强,销量巨大,而且属于直控分销市场,一般为省会级别城市,这样既能有效避免市场的混乱和驾驭经销商的窜货行为,也能带来利润的增加,有效缓解企业运营的压力。
价格暗箱涨动之时,笔者还发现在市场上居于主导的巨头品牌,其畅销主导产品都极大了降低了促销活动,甚至罕见往年激烈的三赠一、五赠一或者是进货20箱给一把大伞等形形的促销,来自于自身和行业的压力使得第一阵营的品牌变得理性起来,短期内份额逐渐让位于利润的战略位置。
傲慢与偏见:都是高手的故事
我们综观国内快消品市场从2003年原料开始涨价以来的几次调价行为,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无论是酒水、方便面、冷饮、牛奶等涨价行为,基本上都是五粮液、茅台、康师傅、白象、伊利、蒙牛等这些行业佼佼者在领衔主演,在市场份额、行业影响、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等方面都遥遥领先的情况下而勇于破冰率先涨价,而影响力弱的二三线品牌大多选择了依靠控制成本、开发新产品、压缩管理费用等方式自行消化成本和压力。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一线产品的变相或直接涨价是饮品市场竞争集中度高的体现,也是市场化程度高的佐证之一。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到了竞争的残酷和二三线品牌生存之危机和压力。
因为行业前沿品牌的渠道管理费用巨大,企业运作和管理费用也高,同时其市场的占有率高、根基老、忠诚度也高,所以具备了直接或间接涨价缓解压力的资历和能力。同时对于一个成熟度高的行业,“水淹七军”的冷兵器时代已经过去,高手之间已经存在良性竞争的生物共存默契。由此饮品行业就有了这样的和缓的风花雪月的竞争故事。
新品上市和二线品牌:价格促销力度依旧强劲
在各一线品牌的阵营中,市场活力差的产品、新上市的产品都和二三线品牌的产品一样,目前看涨价趋势不明朗,甚至区域市场还会有价格战、降价的空间。这不五一期间,国内很多城市的KA卖场都出现了很多饮品还是在价格上打起了促销大战:买一送一、特价促销、满箱送礼品等标签随处可见。我们在这热闹跳水折价的队伍里发现了很多陌生的品牌:粒粒青草凉茶从3.2元降至2.8元,八星鲜橙多从5.3元降至3.5元….也有一线品牌的二线产品,如康师傅矿泉水从1.1元降至0.5元,可乐的果粒橙买五元即赠送价值一瓶果汁饮品……降价折扣和买一送一的捆绑销售在各大型超市里轮番上演
根据中唐新生代市场研究公司的终端监测,从3~5月饮料市场整体促销活动的变化情况可知,饮料市场促销活动呈现上扬趋势。促销频次增长十分迅速。不论是碳酸饮料还是果汁饮料、茶饮料等,都呈不同程度的促销增长。其中以果汁类增长最为迅猛,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碳酸饮料促销活动占饮料市场的促销比率则持续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碳酸饮料市场进入成熟期,市场促销仅为惯性行为;瓶装水促销活动变化较大,3~5月先升后降,对替代性很强的饮料市场而言,果汁市场的旺盛带来瓶装水市场的冷清也在情理之中;茶饮料促销呈稳步增长趋势,可口可乐公司与雀巢公司联袂打造的雀巢冰爽茶及其他茶饮料新品不断涌入,给茶饮料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但是否会形成新的格局尚待观察。
数据显示,3~5月饮料市场以特价为手段的促销形式使用率不断增加,5月达到99.8%,增幅超过13个百分点。从目前数据看,饮料市场促销活动态势为:主要以降价为根基,配有其他的促销组合;"其他形式"的使用呈下降趋势,促销将进一步集中在"特价"、"赠送"、"堆头"等形式。
我们似乎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涨价是市场一线品牌畅销产品独有的奢侈行为,是功夫至臻完善到了一定炉火纯青的地步后的境界和手笔。
追根溯源:成本居高不下,确实不容忽视
企业或明或暗的进行价格调整,其实是有其苦衷和战略筹划的,但就成本而言就是他们心头最为无奈的事实,我们来简单看看形势的严峻程度。
饮品生产原料中糖价以及PET瓶、易拉罐瓶等原料和包装的价格飞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以糖价为例,本年度无疑会突破4000元/吨,而2004年不过2200元/吨,精糖的价格更是高达6800元/吨;再看制作易拉罐的主材料铝材,2006年初还是1800元/吨,而现在已达到2800元/吨;国际浓缩橙汁的价格已经从2005年的1500美元/吨,上涨到2700美元/吨,而且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由于原油价格飞涨从而推动石油衍生品PET(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价格也快速上涨,目前价格已经升到1830美元/吨,未来上扬趋势依然明朗。
与此同时企业的物流成本也在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因为燃料、高速费用、人力物力等费用的上涨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大力普及,所以希望专注于企业管理的现定企业在物流上的费用精简压缩空间十分有限。在我国,物流费用占了货品总成本的 30%,运输成本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出3倍。另外,从产品的供应链结构来看,90%的时间消耗在流通环节,在生产环节的时间只占10%。未来物流成本降低的趋势不明朗,物流行业竞争层面已经从价格过渡到服务质量上了。
展望未来:涨价促产业升级,功能低糖路远道长,价格渐与国际接轨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4)02-0045-13
一、引言
从1896年Arrhenius首次发现大气中的CO2对地球温度的影响开始,气候变化问题逐渐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难题。斯特恩(Stern)报告[1]中指出经济发展继续依赖能源消耗、“照常营业”的做法不可取,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尽早采取有力行动的收益要大于成本。若各国能够做出有力而周详的政策选择,如碳定价、发展低碳技术,就有可能实现所需的“去碳”规模来实现气候安全,并保持经济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国际气候谈判以来,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从后京都时期“巴厘岛路线图”到哥本哈根谈判协议,经历无数冲突与磨合,各国都在逐渐形成经济发展与全球减排的统一认识,多国经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低碳化。在环境压力和政治博弈中,全球经济向低碳化绿色经济方向转型。
尽管我国对碳税、碳交易、碳金融等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我国也在积极探索促进经济低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低碳经济机制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碳税、碳交易和碳金融等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低碳工具的国内外实践及研究进行归纳与述评,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二、碳税
(一)碳税的引入与内涵
碳税的引入基于庇古税(Pigovian Tax)概念。由于大气层属于公有资源,具备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极容易被滥用破坏,产生负外部性。庇古(Pigou)[2]在其著作《福利经济学》中首次提出庇古税概念,他认为自然环境存在市场缺失和价格缺失,这种不完全信息带来外部性效果,政府可以通过对产生负外部性的活动征税和对正外部性的物品给予补贴把外部性内在化,即对边际私人纯产值大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部门课税,使其产品价格提高,产销量降低;对边际私人纯产值小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部门实行补贴,减少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之间的差距,进而增加社会福利。Baumo和Oates[3]认为,信息的缺乏导致导致边际社会成本难以测量,无法确定最优税收水平,庇古税存在实用性限制。他们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从环境政策、污染控制、污染税与统一排污成本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标准定价法”,依据一个可接受性强的标准定量收税,达成环保目标。随着“污染者付费原则”理念的深入,Burrows提出了逐步控制法,即在信息不充分情况下,政府为达到环境效益最优可以逐步、连续地对庇古税税率调高或调低进行调整,最终找到最优税率。
碳税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Hoeller和Wallin[4]认为给碳定价是对投资减碳新技术的激励,碳税是碳定价的一种形式。苏明等人[5]认为碳税与中国现有能源税在对化石燃料的征税上存在一定的重合,且都具有对CO2的减排功用,但碳税与能源税的最大区别在于碳税的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等方面都是专门针对碳排量设计的。崔军[6]提出碳税是以减少CO2排放为目的,对化石燃料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碳税与能源税、硫税、氮税、污水税等税种共同构成了环保税体系。
(二)碳税实践
碳税在诸多排放税中居首要地位,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
以芬兰、丹麦为代表的北欧国家从1990年开始逐次推行碳税,到了20世纪末,基本上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碳税制度。丹麦碳税由能源消费税演化而来,从1992 年开始,丹麦正式对家庭和企业一并开征碳税,税基较广,包括了除汽油、天然气和生物燃料以外的所有CO2排放,税率并非基于碳排放的边际成本,而是结合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在征收碳税的同时,丹麦实行税收返还和循环机制,将税收的一部分用于补贴工业企业的节能项目,同时工业企业还能通过税收返还和减免来减轻实际税负。挪威对石油、天然气、煤、焦炭、商用柴油等都征收碳税,涉及航空、汽车多个领域,拥有品种繁多的碳税及相关税种,但对面临国际竞争的空运、海运和渔业予以豁免。瑞典碳税税率一直处在较高水平并逐步调高家庭碳税税率,同时降低劳动收入税率。不同于严苛的家庭碳税,瑞典对本国企业尤其是能源密集型产业,如采矿、造纸、电力等行业给予税收减免。
北欧国家碳税实践的特点:一是征收的碳税多从固有的环境税种过渡而来,在征税对象、税率等方面进行了相应调整;二是税基广泛,尽可能扩大碳税的覆盖面;三是对不同行业特别是对高耗能行业和出口依赖型行业实施差别税率和补贴政策,以保护本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美国、德国、加拿大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碳税起步较晚,在OECD组织的带动下相继开征碳税。碳税在美国并未全面征收,仅在个别地区进行试点。由于美国93%的煤炭用于电力生产,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2007年对除风力发电以外的电力这一中间排放源征收碳税,税率按电费比例征收并逐步上调。碳税收入一般用于提高建筑能源效率以及清洁能源开发等方面。德国能源结构与中国类似,富煤少气,为引导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德国设计了复杂的碳税体系,对不同种类和用途的燃料设定不同的税率,制造业、农林渔牧业只需支付税率的20%,其税收循环偏向工业。自2004年德国进行了新一轮碳税改革,税收优惠逐步减小。2008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始在能源最终消费环节征税开征碳税,征税对象几乎涵盖所有化石燃料,不同燃料税率有所差别,且逐步提高。当地的家庭住户是主要纳税义务人,缴纳的碳税税收的一部分用于抵消家庭或企业的其他税负如劳动收入税。
欧美发达国家碳税实践的特点:一是量体裁衣,根据本国实际设计税制。各国碳税税率大都采用固定税率,同时根据能源的不同类别实行差别税率。二是逐步推行、循序渐进,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在初期为顺利推行碳税,多数国家设计较低碳税税率和配套的优惠政策,在顺利引导家庭和企业改变能源消费选择后逐步提高税率,减少乃至取消某些暂时性补偿。
近年来为履行京都议定书义务,以中国、南非、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和学者正在积极探索碳税制度构建之路。苏明等人提出中国碳税可以对生产环节中因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CO2估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采用从量计征的定额税率形式。碳税在起步的时候定价可放低,对受碳税影响较大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建立合理的税收减免与返还机制,对低收入群体进行减免优惠,在条件成熟时期渐进提高税率。南非政府拟从2015年1月起开征碳税,并对汽车行业碳税的标准进行调整。为减缓碳税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南非政府还将企业碳排放量前60%的部分免税,同时对出口行业、碳排放强度大的行业给予额外补贴。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开展碳税的积极探索者,自2010年7月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对生产和进口的煤炭征收碳税。
发展中国家碳税实践的特点:一是审慎对待,充分考虑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经济条件,联系本国减排形势,结合与化石燃料相关的税制改革进程,在前提条件成熟后,选择适时开征碳税。二是在碳税要素、实施路径、调整机制选择上参考国际碳税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进行创新探索。三是注重建立激励机制,对开展节能项目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与返还,对低收入群体给予税收补贴,实现税收中性,避免产生消费扭曲。
(三)碳税效应评价
碳税影响广泛而深刻,涉及生态环境、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国内外学者分析征收碳税的效果,主要对CO2减排效果、国家经济发展、产业竞争力、收入分配效应等进行了研究。
Jorgenson和Wilcoxen[7]认为,相比于能源税,碳税更具成本效益比,也满足全球减排的成本最小化条件,当碳税等于CO2减排的边际成本,就会由碳价因素引发节能行为及对燃料消费的重新选择。不考虑消费者行为变化,Labandeira和Labeaga[8]利用IO(Input-output Model)微型模型,研究碳税在西班牙的环境效应,发现在西班牙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碳税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影响是温和有效的。Bruvoll和Larsen[9]使用1990-1999年数据,运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和一般均衡模拟方法,指出挪威碳税覆盖大约60%的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可减少挪威2.3%的CO2排放量。Floros和Vlachou[10]利用希腊1982年至1998年期间时间序列数据,研究碳税对该国制造业和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CO2排放量的影响,发现餐饮业、纺织业、冶金业最容易受碳税影响,减少碳排放,开征碳税可以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组采用一种可计算的一般均衡ERI-SGM模型,结合我国实际试算了两种碳税税率方案,分别为100元/吨碳和200元/吨碳。其结果显示:征收碳税可显著地降低能源消费的增长,改善能源的消费结构,并能有效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魏涛远和格罗姆斯洛德[11]利用CNAGE(Chin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模型定量分析了对每吨碳排放量征收5美元及10美元碳税对中国短期、长期经济和CO2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征收碳税将使中国经济在短期内承受损失,但碳排放量将有所下降,长期来看碳税的负面影响将小得多。
Pearce[12]在对碳税的研究中提出双重红利(Double Dividend)理论,所谓双重红利是指若导致税收扭曲的税种能被环境税所替代,将产生双重红利,一能通过纠正市场负外部性,改善生态环境得到绿色红利;二能通过减少税制扭曲,提高效率,进而带来社会福利形成蓝色红利。Feldstein进一步指出碳税不仅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成环境红利,而且还额外具有减少整体经济的成本,提高政府收入的红利。Meng等人[13]根据澳大利亚数据的模拟结果,提出碳税可以有效削减排放,但会造成经济温和收缩。由于GNP中包括本国企业在外国的产值(不受本国碳税约束),不包括外国企业在本国的产值,因而较GDP受碳税影响更小。若碳价格信号机制畅通,碳税补偿计划不会对减排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会大大减轻碳税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王金南等人[14]采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自主开发的我国能源政策综合评价模型――能源经济模型,根据中国目前的CDM价格及外国碳税税率,模拟了三种功能不同碳税方案对中国国民经济、能源节约和 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忽略中国减少进口、增加新兴产业投资等利好因素,三种方案对中国GDP的影响也不会超过0.5%,近期在中国征收碳税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同时随着税率的提升,碳税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愈加显著。当2030年碳税价格为200元/吨碳时,与基准情形相比节能率可达20%,节能效益也将近3%。
Karki等人的[15]分析表明,用非化石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如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完成全球二分之一的碳减排目标,碳定价政策如碳税更能促进这种替代带来减排效应。征收化石燃料碳排放税,可以提高化石燃料发电价格,减少客户对此方面的能源需求,同时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这被称为碳税的“收入效应”和 “替代效应”。两种效应叠加影响一国能源产业的格局,风能、生物能等产业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Baker和Shittu[16]研究了企业在不确定的碳税的情景下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研究与发展(Research & Development,R&D)投入选择。面对两个不同的研发项目:实现降低低碳能源技术成本研发和现有技术的减排研发,他们发现最优的R&D并不单纯因碳税的征收而递增,一般而言,企业面临碳税压力时对传统能源技术的研发会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那些灵活的企业在面对不确定的碳税税率时会选择研发能源替代技术,实现能源转型。
Zhang和Baranzini[17]认为相对于劳动力成本、国际汇率变动等宏观因素而言,碳税对一国企业的竞争力影响比通常认知要更为微弱。碳税在增加了无碳和低碳产业的竞争力、保护环境的同时,可增加国民收入。税收循环政策比退税和免税措施对贸易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成本效益比要高,且更具减排效应。考虑到未来碳税可能以较高的利率征收,其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如对收入分配、社会福利等的影响可能比当前更加尖锐。
事实上早在1994年,Symons等人就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碳税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其分析结果显示,碳税具有累退性,碳税导致家用能源、交通、食品价格上涨,相对高收入家庭而言,低收入家庭对家用能源的支出占收入比重更大,会承受更多的负面影响。Metcalf等人也发现碳税的税率增长实际影响着社会福利成本,但其累退性在短期一般均衡中被高估了,碳税的福利损失每年减小0.5%。进一步研究中,Metcalf和Weisbach[18]指出应在碳税征收中考虑通过调整所得税等税收制度改革来平滑碳税的再分配效应。
(四)简要述评
国内外学者多从庇古税角度研究碳税,并提出初步的碳税设计方案。欧美国家相继开征碳税对碳税的效应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者大多通过构建CGE等相关理论模型,利用数值模拟和情景分析等方法,分析碳税的总体效应和不同的碳税方案产生的效应。碳税效应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效应是指征收碳税通过碳定价对能源消耗、CO2排放和气候环境造成的影响,间接效应是指碳税虽不对末端收入征税,但间接对经济发展、产业格局、福利分配等方面造成影响。在对碳税效应的研究中学者们的观点可分为两类:一种观点认为,碳税减排效果明显,对经济、企业竞争力、社会福利等的负面影响小,甚至还能通过税收返还制度使低收入者受益;另一种观点认为,碳税减排的激励效果并不理想,反而会导致化石能源和电力价格上涨,显著拉低国民的生活水平,碳税的累退效应甚至会扩大收入差距,削弱国民的动力。由于存在国家和地区差异,加之可用数据缺乏,各项碳税效应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但碳税的负面影响说明对碳税税制进行反思和动态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三、碳交易
(一)碳交易的引入与内涵
碳排放权交易的理念可追溯到污染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源于科斯(Coase)定理,科斯[19]最早指出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在于模糊的产权,只要明确界定产权(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就可以最小的成本解决外部性问题。Dales[20]首次提出排污权交易的概念,并指出排污权交易应包括两方面内容: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及准许排污许可证转让、买卖制度。Montgomery[21]证明了基于市场机制的排污权交易均衡是存在的,排污权交易体是一种兼具成本优势和公平性的环保手段。Manne和Richel[22]进一步阐释了交易对排放权体系的必要性,认为无论初始排放权如何分配,不同区域的排放权价值很有可能存在偏差,限制交易会导致比较优势的扭曲。Stavins[23]认为排放权交易制度应考虑八方面因素:总量控制目标、分配机制、排污许可、市场运行、市场定义、监督与实施、分配和政治性问题、与现行法律和制度的整合。
1992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通过谈判,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约》)。1997年12月《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京都议定书》正式通过,提出将市场机制作为减排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新路径,将CO2排放权作为一项商品进行交易。《京都议定书》同时建立了三种灵活交易机制,即国际排放交易机制(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IET)、联合履约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以及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IET机制规定具有减排义务的特定缔约方可以转让碳排放权配额(Assigned Amount Unit,AAU),并形成相应的基于配额的碳金融市场;JI机制允许特定缔约方之间通过投资节能减排项目获取减排单位(Emission Reduction Unit,ERU),相当于在工业国家间转化减排单位;CDM 则允许特定缔约方用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减排项目获得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来抵减其减排指标,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提供了机遇。
(二)碳交易实践
排放权交易机制可以三种模式建立:限额交易模式、基准线信用模式和混合模式。按照交易的原生产品(CO2排放权)的来源,可分为基于配额的市场(Allowance-based Market)和基于项目的市场(Project-based Market)。配额市场在碳交易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交易原理为限额交易制度(Cap & Trade),由管理者指定总的排放配额,并在参与者间进行分配,参与者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进行排放配额的买卖。《京都议定书》中的国际排放交易IET机制、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EU ETS)及一些自愿交易机制均属此类市场。项目市场的交易原理为基准线交易(Baseline & Trade),这类交易主要涉及具体项目的开发,低于基准排放水平的项目或碳吸收项目在经过认证后可获得减排单位。项目市场主要分为JI市场和CDM市场。本文以碳交易市场中的典型代表EU ETS、CDM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X)自愿减排机制为例进行介绍。
EU ETS属于强制性的配额市场,涵盖整个欧盟层面的区域排放交易体系,它以限额交易为基础,以CO2为管制气体,以能源活动、黑色金属生产与处理、采矿等为管制对象,覆盖电力、热力、钢铁、航空等高排放行业。基于总量控制原则,欧盟评估各成员国的减排目标并分配给各国CO2可排放量(在EU ETS初期配额都是以祖父式分配无偿取得,自2013年起逐渐变为拍卖)。根据历史排放、预期排放等因素,这些配额又被分配到各国的排放企业。经第三方认证机构核准,在区域内CO2排放总量低于允许排放量的条件下,区域内各排放源之间可通过排放配额交易方式调剂余裕排放量。同时欧盟许可其成员国使用JI和CDM项目带来的核证减排量折抵其CO2排放量,形成核证减排交易。
CDM属于项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自发挥比较优势的双赢选择,核心是发达国家企业实体经发展中国家批准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在东道国实施减排项目换取CERs。CDM可分为两级市场:一级市场基本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由于风险较大,CERs价格偏低;二级市场囊括了远期合约签订而CERs尚未生成时的交易,市场效率较高,交易额度较大。CDM项目涉及能源工业、化学工业、交通、采矿等十三大项,一方面通过垃圾填埋等清洁技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土地运用和造林等方式增加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吸收。项目流程包括论证、设计、审批、注册、实施、核查核证等多个环节,项目设计是其中关键。目前中国是全球 CDM 项目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占据签发的 CERs 的半壁江山。
CCX自愿减排市场是全球笫一个运用法律约束力和市场机制来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性平台。该交易所开展的减排交易项目涉及电力、能源、制造等行业产生的CO2、CH4、N2O、HFCs、PFCs和SF6等六种温室气体,提供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经核证的排放补偿量和经核证的先期行动补偿量三种基本产品。目前CCX有四百多个会员实体,会员分别来自航空、汽车、电力等数不同的行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遵守其承诺的减排目标的企业、城和其它减排单位,其义务是在事先设立的减排目标基础上每年减少1%,四年减排4%,若没有完成目标就需向其他会员购买排放许可证,或通过投资减排项目产生的抵扣性碳信用额抵减原来的减排量;另一类则是该交易所的参与者,通过将减排项目集成打包出售、直接出售碳排放权等方式参与交易。
(三)碳交易制度研究
CO2排放权是一种稀缺资源,其初始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是碳交易顺利推行的基础。排放权初始分配主要有两种形式:免费分配和公开拍卖。免费分配包括依据排放企业的历史排放标准获取一定比例排放权的祖父制分配及依据企业当前产量和单位产量获得排放权的分配。由于排放权具有同质多物品属性,公开拍卖多采用标准密封投标方式,包括单价拍卖、首价拍卖和维克里拍卖三类。此外拍卖还可以采用增价拍卖,该拍卖方式具有较好的价格发现机制。多数研究者更倾向于公开拍卖。Goulder等人[24]、Fullerton和Metcalf[25]等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认为非拍卖的配额方式带来的成本大于其他分配方式,若进行拍卖分配并将所得用来削减排放税带来的税收扭曲,则会带来祖父制分配二倍的成本效益。拍卖可以提高企业革新技术的积极性,减少政治摩擦。同时拍卖方式保障了新进入的企业与原有企业在取得排放权配额方面平等一致。Venmans[26]认为免费分配带来的意外收益将使财富由消费者向企业转移,降低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不过也有学者如Vesterdal和Svendsen[27]认为祖父制分配更适应当前不完备的市场现状。
碳价格是影响碳交易市场的主要力量之一,关于碳价格的研究集中在价格驱动因素等方面。Christiansen等人[28]提出政府政策、技术指标、市场基本面乃至气候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放权价格,宏观经济状况则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Mansanet-Bataller等人[29]运用多元分析法研究了电价和天然气价格与碳价格的关系,发现二者互为因果,极端气候也对排放权价格具有一定影响。Hintermann[30]证实,极端寒冷气候与碳价格存在非线性相关。Chevallier[31]通过EGARCH模型分析,指出企业年度减排的违规情况以及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国际协议不确定性的增加,可以解释碳价格的不稳定波动。Nazifi[32]通过对EUAs和CERs的动态价格变化的参数分析指出交易限制、监管变化和CERs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排放权价格的重要因素。在对EU ETS碳价格的研究中,Benz和Hengelbrock[33]依据EU ETS 中排放权价格动态机制指出存贷机制和交易的时间间隔对价格也具有影响。Bredin和Muckley[34]使用静态和递归的Johansen多变量协整近似比率检验,发现在EU ETS的第二阶段产生了新的排放权定价机制,并由市场基本面要素推动价格走向成熟。
在碳交易系统设计方面,一些学者认为热点(hot spots)是限制排放权进行空间覆盖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考虑时间热点(temporal hot spots)的风险,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排放权交易体系应具备时间柔性,即排放权可以储存和借用。Vesterdal和Svendsen在对于欧洲温室气体排污权交易进行分析,发现管理者在计划初始期间应避免覆盖太多行业,以尽量减轻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减少反对者。Perdan和Azapagic[35]认为在克服技术和非技术障碍后,应在政治支持和经济稳定条件下逐步在地域、时间和覆盖行业等范畴扩大排放交易。
各国在实施减排计划的同时,也面临着碳交易所带来的行业管制、经济安全、法律等多方面的风险,以CDM机制为例,Dutschke等人[36]认为CDM项目存在基准线评估风险、商业风险、经营风险、自然灾害等风险,马建平和庄贵阳[37]指出CDM 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发生审批失利、审定退回、注册失败、报告偏差和协议违约等五大风险事件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风险,给业主造成经济损失或减少其减排收益,业主须通过关注宏观政策动态、科学确定基准线、加强环境治理等方式规避风险。
(四)碳交易效应评价
有关碳交易效应的研究集中在CO2减排效果、经济发展、行业格局等方面。Babiker等人运用CGE模型和EPPA模型分析认为,国际碳排放交易机制可能导致贸易国的福利损失。通过对印度经济学家Bhagwati提出的贫困化增长国家案例进行分析,他们发现贸易条件恶化和扭曲性税收的交互作用抵消了一国在碳排放交易因低减排成本获得的收益。Silva和Zhu[38]认为由于富裕国家的排放许可证价格更高,国际贸易将导致污染产业由富国转移到较贫穷的国家。同时没有参与《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会因排放更多的国际污染和更低的本地污染而获得双重收益。但也有众多学者发出反对声音,Stankeviciute等[39]通过研究欧洲部分部门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2010和2020年两种不同的碳交易市场结构下ET EUS的有效性后认为,在短期内超过50%的CO2减排量都是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中的行业部门尤其是电力部门中实现的。
Bode[40]认为在免费分配机机制中,因引入碳交易导致电价上涨,电力部门从此获益最多。Bunn的研究也证实得出碳排放权确实可以影响天然气或电力的价格。Lee等[41]指出在石化部门,上游行业从碳排放交易中赚取利润,而下游行业因未能实现其减排目标不得不购买额外的排放权。Gulbrandsen和Stenqvist[42]的研究发现,EU ETS通过影响电力价格对纸浆和造纸业产生冲击,造纸业在CO2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进行大量投入。Tuerk等人[43]提出具有碳中性特征、零减排成本的生物能源将来会成为碳交易计划的重中之重,对农业和林业部门的政策偏移可以有效引导对碳价格反应敏感的企业发展生物能源。
(五)碳交易与碳税的比较研究
碳税属于价格调节型市场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数量控制型市场化工具,关于二者的比较研究一直是学界热点。早期受庇古和科斯启发,人们认为只要边际排放成本与碳价格相等即可达到减排作用,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实质上是等效的。但Weitzman发现,由于政策制定者在决定税率或确定排放许可数量的不确定性,排污边际成本曲线的斜率与边际效率曲线斜率不同,导致两种工具不再等效。Newell和Pizer[44]修改了Weitzman模型并将其应用到环境问题上,发现价格工具比数量工具更加灵活,税收政策所产生的的社会净福利更高。Goldblatt[45]认为考虑到福利冲击、政策的长期稳定性等因素,碳税比碳交易更适合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但是由于碳税的减排效果确定性较差和政治阻力,碳税并不比碳交易更受国际社会欢迎,《京都议定书》最终选择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全球减排的主要机制。
也有学者探讨碳税与碳交易综合运用成为复合工具或双轨机制的可能性。McKibbin和Wilcoxen[46]提出混合利用碳税和碳交易政策具有单一措施不具备的优点:可以避免碳税的再分配问题、提供内在的监督与实施机制,还可以获得真实边际减排成本的信息。Tamura和Kimura[47]也提倡碳税与碳交易的结合,他们认为对于日本等工业能耗已经极具效率的国家,仅靠碳税难以实现减排目标,加入排放权交易后,碳税对企业利润的不良影响将减少50%,并且通过贸易的增加获取更多利益。
(六)简要评述
碳交易的研究初期集中在制度设计上,如交易模式、排放总量确定、初始额度分配、交易监管等。在ET EUS、CDM等机制付诸实践后,学者对上述机制的效应评价、制度改进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对电力、石化、造纸等行业予以特别关注。普遍认为碳交易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碳交易制度对节能减排有明显作用,但对行业格局、国家福利与发展却有利有弊。多位学者对价格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但由于碳交易实践期间短、碳价格数据缺乏,现有的实证研究无法给出碳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力证明。随着碳交易在各国实践的深化,英国、澳大利亚相继走上碳税与碳交易综合运作的探索之路。在下一步研究中,碳交易与碳税的结合、碳交易的国际流动与协调、交易风险的识别与规避、交易创新机制等都是探讨的新方向。
四、碳金融
(一)碳金融的引入与内涵
从演进进程看,碳金融是环境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Sandor首次提出环境金融定义后,Salazar[48]对环境金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环境金融是金融业为服务环境产业的新需求而进行的升级和创新,存在体系差异的金融业和环境产业通过环境金融衔接起来,实现保护环境的功用。Cowan[49]认为环境金融解决的是社会推行的环保事项的资金融通问题,并不涉及干预社会决策。金融业在促进资金融通的同时也能从发展环境产业中受益。此外他探讨了实现环境金融的途径,如发展环保基金、小规模排污权交易、债务掉期合约等。Labatt和White[50]将环境金融分为两部分,一是可持续发展与金融绩效的关系,二是环境金融中银行和金融服务的实现。在此基础上他们定义了环境金融产品,认为它是所有为实现保护环境,规避环境风险而开发的、市场化运作的金融产品。
《京都议定书》签订后,三种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出现使得温室气体排放权由免费的公共资源变成具有交换价值的私有物品,具备金融资产属性,极大推动碳交易市场与碳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世界银行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碳金融为购买产生(或估计产生)温室气体减排量的项目所提供的资源,其定义应为碳减排项目投融资。我国学者王遥[51]也给出碳金融的解释,认为碳金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包含市场、机构、产品和服务等因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灾害管理三重目标的低成本途径。碳金融市场可理解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狭义碳金融市场仅指由国际上温室气体排放权指标及其衍生产品的标准化市场;广义碳金融市场还包括与碳交易市场发展紧密相关的CDM投融资市场及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市场等,本文所指的碳金融市场为广义概念的市场。
(二)碳金融实践
经济低碳化的重点在于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资源,碳金融的功用正在于减排项目的投融资和金融工具的创造。目前碳金融市场集中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和北美碳减排交易体系,本文主要从碳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与产品角度观察碳金融市场实践。
衍生品交易占到碳金融市场70%以上,欧洲气候交易所(ECX)以EUAs和CERs为基础产品,在2005年4月首次引进EUAs期货合约交易,目前发展相对成熟,引进了具有标准格式、明确规范的碳金融交易合同。纽约―泛欧证券交易集团BlueNext环境交易所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信用额现货交易市场,交易产品有CERs与EUAs的现货和期货。目前全球主要的期货和期权产品为限定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下的ECX金融合约、EUAs期货及期权、CERs期货及期权。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旗下的绿色交易所(Green Exchange)和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CCFE)都是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活跃平台。
银行业是碳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绿色信贷是其较早参与的碳金融项目,依据“赤道原则”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投放时,审慎评估贷款方项目的环境破坏风险,有选择性地对可再生资源和清洁燃料项目予以倾斜。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已经开展了包括低碳项目融资、商业建筑贷款、绿色汽车贷款等多门类的绿色信贷工作。此外,在碳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还包括:投资参股低碳企业;对CDM等碳项目应收账款融资,并促成排放权交易;为低碳项目交易双方提供咨询、担保、融资租赁、信用增级等中间服务;提供CERs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增强碳交易的流动性;推出气候信用卡等个人“碳中和”业务;开发各种与碳交易价格、气候指数挂钩的金融产品,为碳排放权买家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
为了推进国际碳交易活动,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实施了专项集合投资计划,设立碳基金。低碳投资的载体一般可分为三类:项目机构、政府购买计划和碳基金,一般而言以上三类都可算作碳基金。按投资主体的不同,碳基金可以分为由国际组织或政府设立管理的公共基金(如英国碳基金、亚太碳基金),由政府、投资银行和企业联合设立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混合基金(如日本碳基金、德国碳基金)和企业为投资获利而出资设立管理的私人基金(如瑞银绿色投资基金、德银气候保护基金)。目前世界银行管理着12个碳基金以及相关机构,主要有碳原型基金、生物碳基金等特别基金和意大利碳基金、欧洲碳基金等国别基金,特别基金主要功能在于培育京都机制下碳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国别基金的主要功能在于购买Jl或者CDM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额度,帮助相关工业化国家完成减排目标。
碳金融发展需要金融服务业全方位支持。从碳排放权的产生到最终进入二级市场,过程中资金需求大,未来收益不确定,瑞士再保险创造了具备或有上线的减排交易远期保险产品,美国保险公司已经推出了碳排放信用保险、碳交易保险产品,为碳交易双方提供保障。近年来还出现巨灾债券和天气衍生金融产品规避天气变化对企业运营和销售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碳金融市场研究
碳金融产品价格是吸引和激励投资者与企业关注气候变化,投资碳减排的重要机制。在现货与期货价格的相关性研究中,Wagner和Uhrig-Homburg[52]认为碳期货是合适的风险对冲工具,期货与现货的价格差别在于持有成本,即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加上应计利息,风险中性定价理论可运用于碳期货估值。在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关系研究上,Rittler[53]分析EUA现货与期货的短期动态价格和长期价格,发现价格波动传递结构被扩大至高频水平,期货价格最先反映市场信号,后影响现货价格,具有价格发现功能。Arouri 等人[54]也通过VAR模型和STR-EGARCH模型对第二期EUA碳现货和期货价格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二者的收益和波动性是不对称和非线性的,非线性模型可作为预测EUA价格的有效手段。
碳金融交易是否能够有效运行,市场是否有效,核心在于碳金融产品价格在信息可获得条件下是否有效。Benz和Hengelbrock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EUA期货市场的ECX和Nord Pool交易平台2005-2007年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随着交易强度增加,即使是交易成本较高,流动性较差的期货市场也有助于价格发现。Daskalakis和Markellos[55]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三个主要交易市场Powernext、Nord Pool和ECX的碳金融资产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建模分析,发现现货价格具有跳跃性与非平稳性的特征,碳金融市场是弱势有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欧盟碳交易体系尚未成熟,以及政府对短期投资和碳配额融资的限制。
在市场风险方面,Blyth等人[56]采用随机模型分析,发现气候政策不仅对碳金融产品预期价格有直接影响,也强影响碳市场的风险特征。市场设计影响市场风险,同时也影响投资行为。政府在制定碳金融市场规则,预期投资者对价格信号反应程度时应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同样,企业在制定投资和交易时也要区分驱动因素和风险因素。Fankhauser和Hepburn[57]从允许碳排放额度的跨期储藏和跨期借贷等方面对碳金融交易市场进行多角度设计,以此达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灵活性和碳排放权价格波动能够具有可预测性。
创新是碳金融不断发展的动力,Fankhauser和Hepburn基于当前碳市场灵活性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要求的挑战,从碳排放额度的跨期储藏和跨期借贷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创新设计。在创新和完善碳市场的研究中,Knox-Hayes[58]提出发达国家碳市场已相对成熟,碳交易可通过现代虚拟的平台实现,但仍需要一个真实的社会连通和人际网络,对于建立未来新型市场,出于社会协调互补和降低沉没成本的考量,可以在现有市场基础上发展伦敦和纽约市场并加强这些金融中心的重要性。
(四)碳金融效应评价
由于具有交易迅捷、流动性高、风控成熟等优势,碳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吸引市场参与者、防范碳交易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enz和Klar认为衍生品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使投资者对碳交易产品价格做出更合理的估计,制定更加有效的交易策略与风险管理决策。碳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和发展无疑成为碳市场更好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较于传统模式,Haigler[59]认为碳金融通过对温室气体排放权定价的方式提供了更加环保、健康、经济高效的减排机制,可以极大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清洁能源技术发展。Hogarth[60]对乌拉圭太阳能计划低碳信贷项目的研究得出结论贷款改变当地居民的能源结构,显著降低太阳能使用家庭的系统成本。
杜莉等人[61]还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碳金融的溢出效应,认为碳金融体系的不断拓展,推动减排成本收益的转化,推进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促进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的国际传导,同时转移和管理气候风险,对低碳产业发展发挥重要的助推效能。Kozlecka等人[62]对国际碳基金的研究也从侧面证实国际碳市场的发展和欧盟交易体系的存在提高了投资者特别是欧洲投资者对碳交易的积极性。
(五)简要述评
碳金融已成为低碳研究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新领域。国外研究少见“碳金融”字眼,多以碳市场代替,且研究多基于微观层面(如碳金融产品设计和定价、市场效率、政策设计等),重点关注EU ETS平台和CDM机制,对金融业、工业、农业等各个行业,欧盟、北美、发展中国家均有涉及。由于碳金融仅处在试点阶段,缺乏实践经验,国内研究集中于宏观领域(如市场发展步骤、交易制度选择等),重点研究CDM机制,多为定性分析,定量研究相对缺乏。国内外研究者对碳金融的影响、市场效率等问题有较一致的认识,认为碳金融促成了更规范、安全的碳交易平台,但在微观层面如碳衍生产品定价模式、风险监管等方面莫衷一是。当前的理论研究还难以适应多元发展的碳金融实践,迅速发展的碳金融市场需要加丰富的、前瞻性的理论研究来支撑。
五、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低碳经济实践及低碳研究已经持续数十年,基于上述实践扫描和文献述评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均对以上三种低碳经济工具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特别是国外学者对各种工具的优劣、工具和产品定价、制度设计、影响效应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兼具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但囿于实践历史短、数据匮乏、视野狭窄、创新缺乏等原因,各项研究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仍存有较多缺陷。为实现低碳实践良性发展,低碳经济理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碳税研究应构建逻辑明晰的因果模型,分析碳税决策者和纳税主体所期望达到的目标、面临的约束及可能的选择,进而对碳税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价。由于碳税具有累退性,如何在征税同时实现公平是个难题,碳税的设计应着重考量税率上限设定、动态调整、税收返还等方面实现税收中性。单纯依靠征税减排不可避免存在局限性,下一步还应探讨各种减排工具之间的交叉效应及混合工具的设计,以实现最佳成本效益。
碳交易研究中碳排放权配给是起点,随着碳交易市场成熟,分配制度改革是必然趋势,需要更加科学的模型和数据进行理论支持。近年来对碳价格的研究多限于价格驱动因素分析,对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波动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还未深入,欧盟碳排放体系目前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且经过金融危机后价格不断下跌,亟需进行价格管理机制的研究。众多文献分析了碳交易市场对电力、能源、造纸等产业的影响,还需随着市场的发展扩展视野,将区域乃至全球层面的产业结升级纳入碳交易市场效应分析架构中。此外欧盟倡议的碳关税充满争议,其正当性辨析和影响分析也有待研究。
因实践起步较晚,国际碳金融市场建设还处于新生阶段,如何设计和建立发展中国家碳金融市场,如何完善发达国家和地区碳金融市场,乃至如何在全球层面建立跨地域、多层次、高效率的市场体系将成为研究重点。在微观层面,碳金融产品定价仍是核心问题,需利用金融学如行为金融、复杂性金融等前沿理论进行研究,形成具有普适性的定价分析范式。金融机构是碳金融市场主要参与者和产品研发者,对其经营模式评价、风险管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交易链的不断延展和碳资产证券化,碳掉期交易、碳交易CDs 等创新衍生品将不断涌现,碳金融产品创新设计需要学界给予更多关注。
同时,国内学者应加强对国外经验和理论的学习与反思,考察现行政策和试点实践,结合我国实际,设计我国可行政策组合及实现流程,提出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低碳经济实现机制。
参考文献:
[1]STERN 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the Stern Review[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2]PIGOU A C. The Economics of Welfare(4th)[M]. Transaction Publisher,1924.
[3]BAUMOL W J,OATES W E. The Use of Standards and Prices for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J]. The Swedish Journal of Economics,1971: 42-54.
[4]HOELLER P,WALLIN M. Energy Prices,Taxes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M]. Paris: OECD,1991.
[5]苏明,傅志华,许文,等. 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09(72):2-16.
[6]崔军.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思考[J]. 税务研究,2010(1):41-44.
[7]JORGENSON D W,WILCOXEN P J. Reducing US Carbon Emissions: An Econometric General Equilibrium Assessment[J].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1993,15(1): 7-25.
[8]LABANDERIRA X,LABEAGA J. Combining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Micro-simulation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Carbon Taxation on Spanish Households[J]. Fiscal Studies,1999,20(3): 305-320.
[9]BRUVOLL A,LARSEN B M.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Norway: Do Carbon Taxes Work?[J]. Energy Policy,2004,32(4): 493-505.
[10]FLOROS N,VLACHOU A. Energy Demand and Energyrelated CO2 Emissions in Greek Manufacturing: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A Carbon Tax[J]. Energy Economics,2005,27(3): 387-413.
[11]魏涛远,格罗姆斯洛德. 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08):47-49.
[12]PEARCE D. The Role of Carbon Taxes in Adjusting to Global Warming[J]. The Economic Journal,1991,101(407): 938-948.
[13]MENG S,SIRIWARDANA M,MCNEILL J.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Impact of the Carbon Tax in Australia[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13: 1-20.
[14]王金南,严刚,姜克隽,等.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碳税政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2009(01):101-105.
[15]KARKI S,MANN M D,SALEHFAR H. Substitution and Price Effects of Carbon Tax on CO2 Emissions Reduction from Distributed Energy Sources[C]//Power Systems Conference: Advanced Metering,Protection,Control,Communication,and Distributed Resources,2006. PS'06. IEEE,2006: 236-243.
[16]BAKER E,SHITTU E. Profitmaximizing R&D in Response to A Random Carbon Rax[J].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6,28(2): 160-180.
[17]ZHANG Z X,BARANZINI A. What Do We Know about Carbon Taxes? An Inquiry into Their Impacts on Competitiveness and Distribution of Income[J]. Energy Policy,2004,32(4): 507-518.
[18]METCALF G E,WEISBACH D. The Design of A Carbon Tax[J]. Harvard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2009,33(2): 499.
[19]COASE R H. Problem of Social Cost[M]. JL & Econ,1960:1-44.
[20]DALES J H. Pollution,Property and Prices: An Essay in Policy-making and Economics[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1968.
[21]MONTGOMERY W D. Markets in Licenses and Efficient Pollution Control Programs[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72,5(3): 395-418.
[22]SUSSMANN A,RICHELS R G. Buying Greenhouse Insurance: The Economic Cost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Limits[M]. The MIT Press,1992.
[23]STAVINS R N. Transaction Costs and Tradeable Permit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5,29(2): 133-148.
[24]GOULDER L H,PARRY I W H,WILLIAMS Ⅲ R C,et al.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Alternative Instrument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a Secondbest Setting[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9,72(3): 329-360.
[25]FULLERTON D,METCALF G E. Environmental Controls,Scarcity Rents,and Pre-existing Distortions[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1(80): 249-267.
[26]VENMANS F. A Literaturebased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of The EU ETS[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2,16(8): 5493-5510.
[27]VESTERDAL M,SVENDSEN G T. How Should Greenhouse Gas Permits Be Allocated in The EU?[J]. Energy Policy,2004,32(8): 961-968.
[28]CHRISTIANSEN A C,ARVANITAKIS A,TANGEN K,et al. Price Determinants in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J]. Climate Policy,2005,5(1): 15-30.
[29]MANSANET-BATALLER M,PARDO A,VALOR E. CO2 Prices,Energy and Weather[J]. The Energy Journal,2007: 73-92.
[30]HINTERMANN B. Allowance Price Drivers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EU ET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10,59(1): 43-56.
[31]CHEVALLIER J. Detecting Instability in The Volatility of Carbon Prices[J]. Energy Economics,2011,33(1): 99-110.
[32]NAZIFI F. Modelling The Price Spread between EUA and CER Carbon Prices[J]. Energy Policy,2013,56:434-445.
[33]BENZ E,HENGELBROCK J. Liquidity and Price Discovery in The European CO2 Futures Market: An Intraday Analysis[C]. 21st Australasian Finance and Banking Conference. 2008: 16-18.
[34]BREDIN D,MUCKLEY C. An Emerging Equilibrium in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J]. Energy Economics,2011,33(2): 353-362.
[35]PERDAN S,AZAPAGIC A. Carbon Trading: Current Schem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J]. Energy Policy,2011,39(10): 6040-6054.
[36]DUTSCHKE M,SCHLAMADINGER B,WONG J L P,et al. Value and Risk of Expiring Carbon Credits from CDM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J]. Hamburg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5,5(1):109-125.
[37]马建平,庄贵阳. CDM项目开发的风险因素识别与规避对策[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7-92.
[38]SILVA E C D,ZHU X. Emissions Trading of Global and Local Pollutants,Pollution Havens and Free Rid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9,58(2): 169-182.
[39]STANKEVICIUTE L,KITOUS A,CRIQUI P. The Fundamentals of the Future 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J]. Energy Policy,2008,36(11): 4272-4286.
[40]BODE S. Multiperiod Emissions Trading in The Electricity Sectorwinners and Losers[J]. Energy Policy,2006,34(6): 680-691.
[41]LEE C F,LIN S J,LEWIS C.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Combining Carbon Taxation and Emission Trading on Different Industry Sectors[J]. Energy Policy,2008,36(2): 722-729.
[42]GULBRANDSEN L H, STENQVIST C. The Limited Effect of EU Emissions Trading on Corporate Climate Strategies: Comparison of A Swedish and A Norwegian Pulp and Paper Company[J]. Energy Policy,2013,56:516-525.
[43]TUERK A, COWIE A, LEOPOLD A. The Influence of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s on Bioenergy Use[C]. IEA Bioenergy Task,2011.
[44]NEWELL R G,PIZER W A. Regulating Stock Externalities under Uncertainty[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3,45(2): 416-432.
[45]GOLDBLATT M. A Comparison of Emissions Trading and Carbon Taxation as Carbon Mitigation Options for South Africa[R]. Putting A Price on Carbon: Economic Instruments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in South Afric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Papers Read at The Energy Research Centre,University of Cape Town,Held in Cape Town on,2010(24): 181-195.
[46]MCKIBBIN W J,WILCOXEN P J. The Role of Economics in Climate Change Policy[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2,16(2): 107-129.
[47]TAMURA H,KIMURA T. Modeling and Policy Assessment of Carbon Tax and Emissions Trading for Preserving Global Environment[C]. World Congress. 2008,17(1): 15505-15510.
[48]SALAZAR J. Environmental Finance: Linking Two World[C]. A Workshop on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Biodiversity Bratislava,Slovakia. 1998: 112-117.
[49]COWAN E. Topical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Finance[R].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Program for Southeast Asia (EEPSEA),1998.
[50]LABATT S,WHITE R R. Environmental Finance [M].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2003.
[51]王遥. 碳金融:全球视野与中国布局[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52]UHRIG-HOMBURG M,WAGNER M. Futures Price Dynamics of CO2 Emission Allowanc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trial Period[J]. The Journal of Derivatives,2009,17(2): 73-88.
[53]RITTLER D. Price Discovery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in The 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A High-frequency Analysi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2,36(3): 774-785.
[54]AROURI M E H,JAWADI F,NGUYEN D K. Nonlinearities in Carbon Spot-futures Price Relationships during Phase II of The EU ETS[J]. Economic Modelling,2012,29(3): 884-892.
[55]DSDKALAKIS G,MARKELLOS R. Are The European Carbon Markets Efficient?[J]. Review of Futures Markets?,2008,17(2) 103-128.
[56]BLYTH W, BUNN D, KETTUNEN J, et al. Policy Interactions, Risk and Price Formation in Carbon Markets[J]. Energy Policy, 2009, 37(12): 5192-5207.
[57]FANKHAUSER S, HEPBURN C. Designing Carbon Markets. Part I: Carbon Markets in Time[J]. Energy Policy,2010,38(8): 4363-4370.
[58]KNOX-HAYES J. The Developing Carbon 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y: Expertise,Adapta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in London and New York[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9,9(6): 749-777.
[59]HAIGLER E. Carbon Finance for Development: An Efficient Cookstove Case Study[J]. Colo. J. Int'l Envtl. L. & Pol'y,2011(22): 283.
这种飞船使用圆形的帆,上面覆盖着一层铀。当反质子与这层铀接触,发生湮灭,导致裂变反应,产生的动力推进飞船。
省略/releases/2008/12/081211141842.htm
刷牙刷三遍,我们的口号是,拒绝肺炎
对于需要长期住院的病患来说,院内感染是一件极其凶险的事情.而使用呼吸机的病患中,15%的人不可避免地患上肺部感染.由于这些病患的免疫系统已经很虚弱加上对抗生素耐药,使用呼吸机维持呼吸的患者很容易罹患严重的感染.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护士们研究出一种预防院内肺炎感染的好方法―给患者刷牙。
为什么普通的刷牙就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呢?特拉维夫大学的Ofra Raanan讲解道,在患者插管使用呼吸机2-3天的时间,管道就会被细菌污染,但如果采取正确的措施污染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
Ofra Raanan和以色列各大医疗中心的护士们一道采用给患者(甚至包括昏迷的患者)刷牙这一措施,结果是明显的,患者罹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几率下降了50%。刷牙的功效在于,人正常口腔中有些无害的细菌,但当它们沿着呼吸机的塑料管道进入肺脏时,趁着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大肆繁殖造成严重的肺部感染。而刷牙可以去除口腔中的细菌生存的土壤,釜底抽薪地降低了肺炎的发生。
尽管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现在仍无一个将“刷牙”这种防护措施进行量化的标准,但刷牙现在应该加入到防止院内感染已有的常规护理项目。
省略/releases/2008/12/081207210018.htm
四千岁的琥珀神器
最近在英格兰,一种被称作“Cist石棺”的块石衬砌的墓葬之中发现了距今4000余年的琥珀项链。曼彻斯特大学的田野考古中心和梅勒考古信托团队共同参与了这次的发掘活动。而这是青铜时代早期西北英格兰地区首次发现的琥珀项链。
曼彻斯特大学的Peter Noble表示,在青铜时代早期琥珀项链是当时人们彰显其权力与名望的重要道具,而且发现的这串项链在该地区极其稀有。几十块大小不一的琥珀和一条纤维线拼凑起这个距今4000年的美丽神器。梅勒考古信托团队的Vicky Nash最先发现了这串项链。而最令考古学家惊叹不已的是,西北英格兰地区不仅不是出产琥珀的产区,而且距其最近的琥珀产地是波罗的海地区。这样的琥珀项链是如何跋涉遥远路途来到该地的呢,又是谁买走了它呢?
省略/releases/2008/12/081211200312.htm
测绘HIV扭曲而致命的旅程
HIV之所以凶险是因为它进化的速度太快了。所以一旦患者感染了HIV,它就在人体内不停地变异增值,人类的体内迅速就成了成千上万种HIV病毒的居留之所。这些病毒大同小异,但又彼此竞争生存的空间。由于人类的免疫系统甚至抗病毒药物更新跟不上HIV飞一般的进化速度,HIV成了人类目前无法战胜的敌人。
但最近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HIV的进化速度却不是恒定不变的,这大大出乎人的预料。
研究人员发现,当感染HIV的患者免疫系统相对完善的时候,HIV的进化速度保持稳定、高速;而当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已经接近损毁的状态,HIV的进化速度大大降低了。为了深入该项研究,Ha Youn Lee带领的研究小组建立了一套数学计算模型来模拟HIV的进化过程。最终推断HIV进化减慢的原因有二,其一就是可供病毒侵染的免疫细胞减少了;其二是由于免疫系统长久以来虚弱了下来,病毒“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压力减轻了,所以进化的速度慢下来了。但无论是哪种原因,进化速度的减慢可能为HIV耐药性的研究打开一扇透进希望的窗。
但目前,HIV仍然是个无坚不摧的“百变魔王”,就如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Thomas Leitner感叹道:“每个HIV感染者的体内都有一群独特的病毒家族”。
省略/releases/2008/12/081211200312.htm
未来“烧“咖啡渣的跑车
美国内华达州的科学家今日在《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咖啡渣未来可以为机动车提供大量、清洁、廉价的生物燃料。内华达大学的Mano Misra博士等人指出,开发生物燃料的瓶颈在于无法找到一种廉价而高质量的生物能源。而咖啡渣平均含油量为11%~20%,基本上和传统的生物能源如棕榈油、菜籽油和大豆油的含油量持平。
而咖啡的平均年产量在160亿磅左右,而煮过爱斯普利索、卡布奇诺或简单的爪哇咖啡后剩余的咖啡渣,只有两种下场要么被当做垃圾随风飘散,要么被用作改良土壤的肥料。科学家估算,如果这些咖啡渣被利用起来,每年就能多生产出3.4亿加仑的燃油。为了验证这个预言,研究人员在跨国连锁的咖啡店里收集咖啡渣,并进一步从中提炼出油脂。最终通过一些廉价的处理方法,把咖啡渣中的油脂100%的转化成生物燃油。而最终得到的燃油闻起来还有些爪哇咖啡的香味,而由于咖啡中含有的抗氧化成分使这种生物燃油和传统的生物能源相比更加稳定。文章中还指出,提炼剩下的固态物质可以用来制造乙醇或者肥料。科学家们估算仅在美国,这种技术每年就会产生800万美金的效益。研究人员将在未来的8-9个月时间里建立一个小型的工厂来进行生物燃油方面的实验。
省略/releases/2008/10/081014111202.htm
品牌: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带着厂牌的商品随处可见,往往我们对商标和品牌熟视无睹,但我们和品牌无数次无意识的接触究竟会怎样改变我们的选择呢?《消费行为研究杂志》的最新研究给出了答案:哪怕是无意识的接触,品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抉择。
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Rosellina Ferraro使用Dasani牌的矿泉水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其中一个是,让受试者看到很多普通人的照片中出现Dasani牌的矿泉水。而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Dasani这个商标,但是最后让受试者从几种品牌中选择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Dasani。研究人员解释道“就像清晨,当你在路上接连遇见几个拿着星巴克咖啡的行人时,这种反复的刺激会不会影响你对品牌的选择呢?答案是会的,人接触一种品牌的次数越多,选择这种牌子的可能性就越大“。
最后,研究人员总结道“每个消费者都是自己的市场研究专家,他们会潜意识地分析品牌出现的次数来综合信息来选择自己想要的品牌“。
省略/releases/2008/12/081210090819.htm
吃糖也上瘾,那叫”糖瘾”
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找到了证明吃糖也可以成瘾的证据,并成功用糖的力量在老鼠身上制造出类似于药物成瘾的表现。
普林斯顿大学的Bart Hoebel教授带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所,在老鼠身上研究糖成瘾症状已经很多年了。到现在为止,研究人员已经在老鼠身上看到了成瘾三要素其中的两种,即增加摄入量和戒断症状。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观察,等待剩余的症候出现再做出最后的结论。Hoebel教授表示,如果无节制地摄入糖是成瘾的话,大脑对糖的成瘾反应就应该有一系列长期的效应。
Hoebel教授的报告指出,通过实验室手段可以使老鼠对高剂量糖产生依赖。在实验中发现,无节制进食糖分的老鼠在停止供应糖分后能摄入更多的酒精,这表明之前过量的糖摄入已经对大脑功能造成了影响。Hoebel总结道,“患贪食症的患者也可能会出现和老鼠相似的行为,我们的研究将传统意义上的药物依赖和对正常物质异常需求的症状联系在了一起。这些发现能够帮助我们诊断治疗各种成瘾疾病。”
省略/releases/2008/12/081210171906.htm
比算数,比科学,亚洲的孩子最优秀
根据TIMSS(国际科学与数学教育趋势)机构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从4年级到8年级亚洲学生的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成绩全球最优。TIMSS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IEA)主持,美国波士顿学院TIMSS国际研究中心设计和实施的一项教育研究。在实施之初被誉为国际上规模最大、最为严密、最具综合性的国际比较教育研究。而2007年,TIMSS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募集了60多个国家,并在每个国家一百所学校中抽选4000名学生参加测试。
4年级的数学水平前三名分别是:香港、新加坡和中华台北
4年级的科学水平前三名分别是:新加坡、中华台北和香港
8年级的数学水平前三名分别是:中华台北、韩国和新加坡
8年级的科学水平前三名分别是:新加坡、中华台北和日本
亚洲国家尤其是华语地区几乎包揽了前三名,更加令人惊叹的是在8年级数学水平上,第五位日本的得分高出第六名的匈牙利将近10%,其他国家和亚洲国家的差距已经可以用“鸿沟”来形容了。
TIMSS的执行官、波士顿大学的Michael O. Martin和Ina V.S.指出,TIMSS能够监视教育的进化进程,这样的趋势评估对于政策制定者至关重要,数据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理解教育投资的方向、课程的改革以及如何改进教学质量。
省略/releases/2008/12/081209100838.htm
人造皮肤生产线:人皮车间!!!
对于严重烧伤的患者来说,大面积植皮是一件费时、费力,极其痛苦的过程,往往需要多次手术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医学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一种能够人工培养皮肤的方法来一次性快速地结束患者的痛苦。组织学家一直在致力于人工培养皮肤,并已经成功在实验室环境下培养出软骨和皮肤组织。但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界面工程与生物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决心将该研究做的更进一步,他们打算实现人造皮肤的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室的主管Heike Mertsching教授解释道,目前由于针对皮肤移植的培养技术必须靠手工操作导致这项技术过于昂贵。
界面工程与生物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和产品研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细胞治疗与免疫三个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一道研发出新的概念性设计,一整套全自动的皮肤生产线。从活检获得人皮组织到分离细胞培养到用凝胶基质将细胞排列起来,全部的工作都由智能机器来完成,最终种进去细胞收获拯救患者的皮肤。Mertsching教授继续讲到,将整个一个流水线分成若干步骤十分重要,因为只需改变其中部分程序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不同组织。而科学家们下一步的计划竟然是要制造人造小肠组织来检验其吸收功能,看来距离“人造人”不久矣。
省略/releases/2008/12/081209111514.htm
轻如鸿毛的导电塑料
塑料能导电,金属轻如纸,这样的事情存在吗?尽管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最近研究人员创造了让塑料导电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新技术。塑料和金属在物理性质上相差的实在是太多了,金属沉重而昂贵是良好的导体,塑料质轻而廉价但却是绝缘体。位于德国不莱梅的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在现有技术的前提下制造出了塑料―金属的合金。
让塑料导电曾经是个极大的难题,以前的塑料金属混合物无非是印刷电路板等材料。但最近开发出来的新材料绝不是把塑料和金属简单的放在了一起,而是用特殊的制造工艺将两种材料融合成为一种金属。合金内部良好的网状结构既保证了材质具有金属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又保证其化学性质的稳定和重量。这意味着,未来生产电路板仅仅有这种合金就可以开工了。
这种材料将彻底改变现有的世界,就如现在飞机的机身一部分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构成。而这种碳纤维导电性差当遇到雷击之后会出现很致命的后果,而如果使用这种导电塑料的话就会安全许多。
省略/releases/2008/11/081121151912.htm
科学家帮你剥石榴
尽管很多人喜欢石榴的味道,但估计没有人会在剥石榴的过程中获得什么享受。石榴因此让很多讨厌繁琐的人望而却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西班牙瓦伦西亚农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套可以自动将石榴皮、石榴种子分离开的设备。根据他们发表在《食品工程杂志》上的文章介绍,这套设备主要依赖计算机视觉系统来分拣石榴的不同部分。
整套系统包括传送平台、漏斗状储料器和两套视频采集设备,最终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系统分辨哪些是种子,哪些是石榴皮,并最终按种子的等级分类。西班牙的石榴年产量在3.5万吨左右,每年从10月到次年1月是石榴的收获季节,但由于石榴开裂或者外表难看很多石榴仍无法销售出去。但这种分拣种子的新技术能把那些外观差劲但内部完好的石榴生产成食品。石榴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抗肿瘤效用,而且石榴树不需要施肥、水分需求也很少,所以石榴不仅是一种保健水果还适合在干旱地区种植。现在科学家又解决了剥石榴的顾虑,看来以后不用再担心石榴的销路了。
省略/releases/2008/12/081201081713.htm
看着你油汪汪小脸,就知道你是卧底
如果你认为你体内的“健康胆固醇”指标够高的话,《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会志》12月号发表的研究可能会让你重新审视你体内的“健康胆固醇了”。HDL(高密度脂蛋白)一直被医学界认为是优良的胆固醇,具有保护心脏和血管的功用,而LDL(低密度脂蛋白)则是低劣的胆固醇对人的健康有害。最近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对这样一个“常识”性的理论提出了有力的质疑。
他们发现了,这种“健康胆固醇”同样有优劣之分。领导这项研究的芝加哥大学血脂化学家Angelo Scanu说道,“长期以来的认识是HDL越高越好。而现在我们的观点是,临床医生不仅要看HDL的量,还要看HDL的质”。
研究人员在回顾血脂方面的研究过程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因为过去的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和肾病患者体内的HDL和健康人体内的HDL有明显的差异。健康人体内的HDL能够抗感染,而那些失去功用的HDL则不能起到抗感染的作用。研究人员指出,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血脂量很健康但却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原因。而且,当初发现HDL好坏之分就重新改写胆固醇调控的理论,而现在发现了”好”胆固醇同样有区别将同样颠覆人们对血脂的认识。
省略/releases/2008/12/081202115326.htm
液态的木头与玩具
持续缺水曾引起市场对农产品价格的担忧。“农产品价格已经成了影响下半年CPI上涨的最重要因素,”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说,农民收获的大豆、玉米等价格还是会居高不下,这样会影响一系列下游食品的价格。
除了中国,近期从欧洲到美国均出现了旱涝灾害天气,欧洲小麦受灾面积占到了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二,粮食危机命题再次被提出。
“干旱等气候现象导致粮价的上涨,和背后的利益博弈有很大关系。”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说。
根据6月7日的粮农组织半年刊《粮食展望》所作最新分析,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和2012年,农产品价格可能会普遍走高和动荡。价格持续强劲的原因是库存急剧缩减,而大部分作物的总产量增幅有限。
全球已经开始商量对策。二十国集团6月底将在法国巴黎首次召开农业部长会议,并将如何在G20的框架下制定价格抑制措施和打击投机作为核心议题。
做多农产品
干旱引发了市场投资农产品的热情。
5月30日小麦和籼稻涨得非常厉害,随后一天小麦和籼稻的期货又跌了回来,出现期货“一日游”行情,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研究预测部研究员邱烈金说这很大程度上是资金炒作现象的体现。
可能存在对生产形势和价格趋势担忧的心理,但是更多的是部分人利用这种“题材”进行资金炒作,把“题材”放大。
6月1日“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87.24,接近3月份最高时的190。
艾格咨询粮食作物分析师马文峰说,干旱短期内已经引起蔬菜等食品价格缓慢上涨,接下来还会增加。食品在CPI中占比近30%,其中单猪肉就接近7%。去年至今猪肉上涨超过了40%,导致CPI涨幅在5月份有可能达到5.5%。
猪肉价涨的主要原因是去年玉米价格上涨,导致饲料成本上升,承受不了涨价风险的散户农户减少,导致市场上需求大于供应,从而抬高价格。从5月初开始,玉米价格每吨涨了150元,而且还将走高。
现在也有观点认为,旱情造成河流、湖泊水位下降,航运出现困难,使得工业物资和民用物资输送受到影响。旱情同时造成用水、用电情况紧张,也将加剧CPI上涨。
不过,中国的粮食连续七年稳定增产,在干旱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在中国做多粮食是有风险的。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认为,粮价上涨背后存在明显利益博弈,而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夏粮会丰收;航运对经济影响也不明显,因为航运在中国总体物流运输中所占比例较小。
一名期货分析师分析当前气候形势不稳定,国内投机者看涨粮价,一不小心,会有很高的折损。6月初,南方干旱地区的雨水就让投机早籼稻的资金多少受了影响。不过,6月底、7月初,可能是市场投机者看好的时机――发改委约谈的限价期限将至,如果没有新的措施出台,市场价格很容易走高,而农产品是被限价的主要项目。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投机方主要有三种,浙商系游资,益海嘉里为代表的外资以及部分国有粮食企业投机方。这名期货分析师分析,早稻涨价其中就有部分游资和外资炒作的影子。
从全球来看,倡导做多农产品的机构代表是高盛。
高盛在一个月前唱空大宗商品时表示,近期唯一仍看好的是农产品,因为主要农产品当前库存已降至超低水平。高盛强烈推荐做多大豆,并上调了对咖啡和可可的3到6个月价格预期。
不过,也有看法认为当前的涨价形式是短期反弹。中证期货分析师侯峻说,今年全球的库存消费比会上升,因为上一年很多国家在粮食价格上涨之后都增加了种植面积。
欧洲干旱导致法国、德国可能会减产。艾格咨询粮食作物分析师马文峰说,而乌克兰、俄罗斯等产粮大国今年会是增产的,全球总的产量应该会比去年高二点几个百分点。
金融炒家长期看涨
5月中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世界粮价指数为265点,比2008年粮价危机时的指数超出30点。FAO高级经济分析师阿巴斯安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当前粮价指数已经处于非常高的水平,最新的粮价指数很有可能与4月份接近历史最高纪录时的水平差不多。
在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看来,全球很可能再度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IFPRI在2011年3月时做了一份标题为《预防粮食危机卷土重来,采取紧急措施迫在眉睫》的报告,并将国际粮价高涨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生物燃料扩产、石油价格高涨、美元贬值、恐慌性购买等,而恐慌性购买往往由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高引起。
“粮食之所以能炒作,主要还是因为国际市场上有空缺,让投机者有机可乘如果有大量粮食库存,他们反而会亏损。”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IFPRI所长樊胜根分析,这些大型金融公司会建立上千亿美元的期货基金,虽然粮食期货只占其中的5%到10%,但是粮价不同于其他商品,价格上涨过多,会影响上亿低收入者的生存。
从长期来看,金融炒家看涨农产品的理由同样很充分。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从去年12月就已经看涨农产品。他在路透2011年投资年会上表示,“随着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农产品必将经历繁荣,未来将出现一个延续长达10年的农产品牛市”。
“农产品价格攀升非常非常快,不光是炒作。”李晶说。比如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将40%的玉米产量用于生产乙醇,能源与粮食出现了明显竞争。
到2050年,全球小麦和大米价格预计将分别增长75%和25%。IFPRI提供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到时可能增长到16亿,伴随着城市化,人们需要更好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肉类,保护粮食自给将成为中国主要的挑战。
在李晶看来,耕地非常缺乏,而且北方又缺水,都是中国农业非常不利的因素。
应对危机
二十国集团(G20)计划今年6月20日至23日在巴黎召开首次农业部长会议,而会议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在G20的框架下制定价格抑制措施和打击投机。
届时,农业部长会议将与FAO、IFPRI和世界粮食计划组织(WFP)等一起为会议提供讨论和决策的报告,商讨应对粮食危机对策。
其中一条就是如何防止国际金融机构的炒作。樊胜根说,大的金融公司虽然不做粮食贸易,但是他们通过市场预期,很容易进一步推动粮价上涨。希望欧洲、美国等国家能够出台政策限制这些大型金融机构的炒作行为。
“将来的气候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台风、干旱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但这些都是自然现象,无法人为控制。也许保险公司更容易从中获益,”马文峰说,“增加对灾区的补贴和粮食保险,保护种粮人的利益更为重要。”
“不稳定导致的粮价上涨预期,对于粮食生产者来说并不是坏事,”樊胜根认为,“但是要做到保障最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保障。而且应建立专门补贴穷人的方式。因为,如果是全面补贴粮食的方式,等于同时也补贴了富人。”
IFPRI建议不同国家联合起来,督促八国集团兑现2009年在意大利时的承诺,即拿出220亿美元用于补贴非洲、南亚等小农生产国的粮食购买者。樊胜根说,实际上到现在,八国集团才支付了大约四分之一。
从国际政局来看,粮食危机极易引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不稳定,而且已经引发过中东和北非的动乱。
1. 绪论
20世纪50年,大规模工业生产高品质单晶硅对于计算机通讯系统、传感器、医疗设备、光伏器件、卫星、宇宙飞船等都有重大影响,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德州仪器公司、欧洲的菲利普、西门子和瓦克等全球大公司抓住了机遇成为初期的硅生产厂家。
1970年前后,多晶硅被用于各种类型器件的制作中,如雨硅技术中所使用的其他材料的兼容性、超过1000度的温度稳定性、易于掺杂和氧化以及能够产生等角台阶覆盖;1970年~1976年,采用冷壁大气压反应炉进行多晶硅沉积,硅栅PMOS和NMOS集成电路成为20世纪70年代早期半导体市场的主角;1976年,低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被用于沉积多晶硅薄膜,从那时起lpcvd系统一直是用于集成电路多晶硅沉积的主要手段。
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由铸锭多晶硅生产的太阳电池被认为是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而且转换效率损失不太大的唯一现存工艺。铸锭技术必须用便宜的原材料,因为在切片过程中将损失60%原材料。由于上述原因,光伏产业一直在使用微电子工业的不合格材料,目前光伏市场的增长比微电子市场快,原材料的成本翻了3倍,其结果是硅原材料称为最严重的问题。随着半导体和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在21世纪,我们找到了更好的硅替代品――石墨。
2. “碳”的发展
作为碳元素最常见的矿物――石墨,与我们的生活中息息相关,普通人最常见的是铅笔、干电池碳棒等。但石墨在军工、耐火材料、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用途。
2010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这对师生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两位学者制备出了石墨烯材料,并发现它所具有的非凡属性,向世界展示了量子物理学的奇妙。石墨烯这种材料仅有一个碳原子厚,是目前已知的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可望在高性能纳电子器件、复合材料、场发射材料、气体传感器及能量存储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由于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优异的晶体学质量,石墨烯蕴含了丰富而新奇的物理现象,为量子电动力学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至此,石墨烯迅速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它的研究与发展必将21世纪带入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
3. 石墨的传统应用领域
石墨是重要的战略矿物,具有金属和非金属两种特性:比如石墨的金属特性是热电的良好导体,非金属特性是耐高温,具有高热稳定性、化学惰性和性,其用途十分广泛。目前,各国主要应用领域有:
3.1 耐火材料
在冶金工业中,作耐火材料,用作钢锭保护剂。由于石墨及其制品具有耐高温、强度高的性质,在冶金工业中用来制造石墨坩埚,炼钢炉衬里、保护渣及连铸等。
3.2 冶金铸造工业
钢铁和铸造:石墨用于炼钢工业的增碳剂。
在铸造方面,石墨用于铸造、翻砂、压模材料:由于石墨的热膨胀系数小,使用石墨作铸模涂料,使铸件尺寸精确,表面光洁,减少铸件的裂纹和孔隙,成品率高。另外,石墨用于生产粉末冶金、超硬合金;生产碳素制品等。
3.3 化学工业
石墨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经过特殊加工的石墨,具有耐腐蚀、导热性好、渗透率低等特点,利用石墨制作石墨管道,可以保证化学反应正常进行,可以满足制造高纯化学物品的需要。
3.4 电气电子工业
用于生产微粉石墨电极、电刷、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的正极导电材料、阳极板、电棒、碳管、石墨垫圈、电话零件、整流器的正极、电磁屏蔽的导电塑料、换热器元件以及电视机显像管的涂层等。其中以石墨电极应用最广,用于冶炼各种合金;此外,石墨用于电解金属镁、铝等的电解槽的阴极。
目前氟化石墨(CF,GF)大量用于高能电池材料,特别是CF0.5-0.99的氟化石墨最适合做高能电池的阳极材料,并使电池小型化。
我国已经引进显像管石墨乳和柔性石墨纸生产线;而且近年来,在石墨深加工、微粉石墨、氟化石墨和超微细石墨的生产及石墨制品方面有了很大进展。
3.5 原子能、宇航和国防工业
石墨具有高熔点、稳定、耐腐蚀以及良好的抗α―射线和使中子减速性能,用于核工业方面的石墨材料叫核石墨。有原子反应堆用中子减速剂、反射剂、生产同位素用的热柱石墨、高温气冷堆用的球状石墨、核反应堆热构件密封垫片和堆体砌块等。
石墨用于热中子反应堆,也有希望用于聚变堆,在热中子反应堆中可作为燃料区的中子慢化剂、燃料区周围的反射层材料,以及堆芯内部的结构材料。
另外,石墨还用于制造远程导弹或者航天火箭推进器的材料,宇宙航行设备的零件,隔热材料和防射线材料,制造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尾喷管喉衬等,用于生产航空电刷,以及航天器上的直流电机以及宇航设备零件、人造卫星上无线电连接信号和导电结构材料;在国防工业方面,可用于制造新型潜艇的轴承,生产国防用高纯石墨、石墨炸弹、隐形飞机和导弹的鼻锥等。特别是石墨炸弹可瘫痪变电站及其他大型电器的运行,并有极大的气象影响作用,可用于军事目的。
3.6 机械工业
石墨广泛用于生产汽车刹车衬里等部件以及机械工业耐高温的剂;石墨在加工成胶体石墨和氟化石墨(CF,GF)后,在机械工业中如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高速运转机械中,常用作固体剂。
3.7 石墨产品及用途
(1)镁碳砖
在冶金工业中,鳞片石墨被大量的用在生产石墨坩埚和镁碳砖。
镁碳砖对石墨的质量指标要求一般包括粒度(目)、固定碳、灰分、挥发份、水分。高质量的耐火砖趋向于使用含碳量高和性能优于土状石墨的鳞片石墨,含碳量为90%~97%的中碳和高碳产品,粒度80~+200目。发展趋势是使用更细的粒度级别和含碳量高的鳞片石墨。提高石墨的纯度,即提高了镁碳砖中石墨的添加量,可以提高镁碳砖的强度和抗氧化能力。
(2)石墨坩埚
石墨坩埚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有着较长的历史,是采用天然大鳞片石墨和优质碳化硅为原料,以黏土或炭质为结合剂加工而成,其中石墨在坩埚原料配方中的比例占到40%~50%之间。
石墨坩埚对石墨原料的质量要求
[固定碳 C(%)\&挥发份(%)\&氧化铁(%)\&水分(%)\&粒度50~80目(%)\&>85%\&
(3)高纯石墨
纯度上通常要达到高纯度,如科技部“新材料及新材料产业界定标准”(讨论稿)中,高纯石墨材料对天然石墨材料而言,鳞片石墨为C≥99.9%。某些特殊领域如用于核能、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则要99.99%甚至更高。
(4)柔性石墨
柔性石墨由于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耐高温、耐低温,耐腐蚀,耐辐射,导电,导热,安全无毒,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自粘性和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
在柔性石墨密封材料上与国际水平的主要差距是高档产品少,品牌效益差,不同企业产品良莠不齐。发达国家对不同用途的柔性石墨有不同的品牌、技术标准,如通用级、核能级、缓蚀级、高纯级等。而国产材料缺乏明确的质量技术标准,这与市场研究不够有关。
(5)可膨胀石墨
小颗粒的可膨胀石墨用于生产阻燃涂料;高起始膨胀温度的石墨用于工程塑料和橡胶的阻燃;低起始膨胀温度的石墨用于生产防火密封条;微膨胀石墨作为高能电池材料。
(6)胶体石墨
广泛用于导电、电磁屏蔽、抗静电、锻造、铸造、拉丝、、仿佛、密封、丝网印刷线路、彩色显示器制造等领域。
(7)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目前成熟应用的主要是碳石墨材料,其他负极材料基本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近期不可能大规模使用。
天然鳞片石墨要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要经过颗粒球化及表面包覆处理。球化技术主要是利用专门的粉碎整形设备,使不规则的石墨微粒通过气流冲击下的相互碰撞,发生卷曲和包裹作用,使颗粒成为球形或近似球形,即通常所称的球形石墨。球形石墨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及堆积时容易达到取向均匀,从而提高材料性能。表面包覆技术主要针对天然石墨颗粒表面活性点较多,易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的缺点,在石墨微粒表面覆盖很薄的一层结构稳定的无定形碳,从而达到提高稳定性的目的。
(8)各向同性石墨材料
各向同性石墨材料(核石墨)产品是指以天然石墨和石油焦为主要原料的等静压成型的细结构和超细结构石墨,产品为块体状的人工石墨制品。其产品主要为:高温气冷堆用石墨反射块、高温气冷堆球状反应堆用石墨球、核级石墨垫片、高温气冷堆用电极石墨粉。
(9)高导热石墨材料
高功率密度电子器件和高端电子工业器件等逐渐小型化、结构紧凑化、高功率密度化引发了散热问题对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严峻的挑战,从而对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强化导出与放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般的散热材料所使用的散热片基材(如民用高端电子器件、LED用芯片材料、工业装置用换热器等)几乎都是铝合金,由于其自身导热系数(237W/m・K)的局限性,已很难满足要求,且该类材料质量较重、热膨胀系数也较大,从而大大地限制其作为电子器件封装散热材料的广泛使用。鉴于此,研究和开发导热率高、轻质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的新型材料对于实现部件的小型化、装置轻量化和运行高效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导热石墨材料的研发成功为高功率电子器件散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由于该类材料质量轻(仅为传统金属导热材料的1/2~1/5),导热率高,耐腐蚀,热膨胀系数小,在前述需散热的器件上取代传统金属材料,不仅有利于电子器件的小型化、微型化和高功率密度化,而且可以有效地减轻器件的重量,增加有效载荷;同时用于我国的高端电子器件设备,亦可高效散热、使用安全、寿命长(主要是其抗腐蚀和氧化能力强)。
(10)铸造工业用石墨
用石墨作铸模涂料,增加铸件的光滑度,减少铸件的裂纹和孔隙。对石墨原料的要求一般粒度74μm,含碳量为70%~80%。
(11)电气工业用石墨
利用石墨制作电极、电刷、碳棒、碳管、阳极板、石墨垫圈、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对石墨原料的要求为粒度43μm,含碳94%~97%。
(12)氟化石墨
氟化石墨是(C2F)n、(CF)n的10μm-12μm超细粉体材料,主要生产和消费国是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主要用途:固体剂、氟化玻璃脱模剂、高能电池材料、氟石墨纤维材料、计算机与集成电路存储器材料。
4. 战略意义及发展趋势
4.1 石墨烯研究成果及应用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材料,由单层蜂窝状网格的碳原子组成。这种透明的、柔性的材料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例如,它的强度是钢的100倍,并且导电和导热性能极佳。现在有很多工作致力于探究石墨烯的应用。包括用于柔性、可穿戴电子学和天线、传感器、数据传输系统、医学和仿生生物技术、超强复合物、光伏和能量存储领域。
对于石墨烯的研究涵盖了与其相关的其他材料或其他结构,从聚合物到金属,水泥,传统半导体材料等。石墨烯只是上千种单层材料中的一种。希望能够加速实验室技术到工业转化的脚步。尤其让人激动的是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单层材料叠加一起从而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材料,得到想要的性质以用于特殊的领域。这些复合层材料还可以与其他纳米材料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增强某些特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力学、热性能和光学性能,被称为“万能材料”。
(1)石墨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研究人员发现可以将未经处理的石墨烯与神经元连接起来,并且还能保持整个活性细胞的完整性。该工作是利用石墨烯制作用于控制大脑的脑深部移植物的第一步。该工作是由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教授Prato完成的,他指出他们正在致力于将石墨烯最前沿的技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石墨烯薄片与复杂的神经元细胞信号传导机制之间的关系。
(2)石墨烯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目前广泛应用于移动手持设备,如果将目前的传感器膜换成石墨烯膜,可以使传感器尺寸减小,并且极大提高灵敏度和寿命。该工作的第一作者Robin Dolleman来自于荷兰的代尔夫特大学,他们花了一年的时间为系统建模,最终才确定了压缩模压力传感器的想法。压缩模压力传感器由31层石墨烯组成,比硅基传感器灵敏度高了45倍,器件尺寸也降低了25倍。目前该工作采用了单层石墨烯,也能够取得相似的结果。
(3)无摩擦石墨烯
研究人员发现了石墨烯纳米棒在表面上滑动时展现出来的超性质,与纳米棒尺寸和弹性有关。这一重要的发现显示了纳米石墨烯用于无摩擦涂层的潜力。
(4)石墨烯皮划艇
西班牙汽车内饰专家Grupo Antolin SA与罗马皮艇合作研发一款创新型的皮艇,在其热固性聚合物内加入石墨烯材料。采用石墨烯和相关的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强度和刚性,并且改进皮艇某些危险部分的耐破损能力。在九月份举办的皮划艇马拉松世锦赛中,罗马皮艇采用了K-1皮艇,该皮艇中就采用了石墨烯。
(5)生产石墨烯――厨房搅拌机法
石墨烯旗舰项目的研究人员已经发明了一种方法可以大规模生产石墨烯,采用的是一个旋转工具将液态的石墨片分离开,类似于厨房中的搅拌机。该方法可以提供生产石墨烯的速度,并且得到的二维材料具有多种用途,从印刷电子学到能源发电领域。
(6)柔性显示可以放进口袋
FlexEnable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柔性显示屏,其像素背板采用了石墨烯材料。与电泳成像胶片结合起来就能得到一个低功率的、耐用的显示器,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环境。这种显示器具有极大的潜力用于诸如可穿戴领域和互联网等领域中。
(7)采用石墨烯极大提高光纤数据传输量
石墨烯旗舰项目中的一组研究人员制作了一种高性能光探测器可用于红外光纤通信系统,系统采用了石墨烯晶圆。这可以在减小器件尺寸和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传输信息量。
(8)石墨烯用于可充电电池
石墨烯旗舰项目下属的几个不同的研究组都在研究可充电电池。有一个小组发明了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类型的电池用于手持电子设备中。石墨烯主要用在电池电极上,以包含石墨烯纳米片的涂抹墨水的形式,可以提高20%的能效。另一组研究人员则研究得到了高能量密度、效率和稳定性的氧化锂电池。电池的效率超过90%,可充电超过2000次。氧化锂电池电极是多孔、蓬松的,加入了石墨烯和其他添加剂可以改变电池中的化学相互作用。
5. 石墨资源的保护
据USGS2013年数据统计,目前探明的全球天然石墨储量约为7100万吨,其中中国储量约为55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77%,居世界首位。欧盟委员会在分析41种矿产资源对经济的影响和供应风险的基础上,将石墨列为14种“对欧盟生死攸关的原料”之一。
然而,同样占全球储量的70%以上,同样是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石墨却并不如稀土那样受到重视。我国石墨产业并不理想,长期处于产业链条中的原料供应者。石墨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比稀土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家层面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一产业的转型升级。石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一直是军工与现代工业及高、新、尖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石墨应用范围广泛。
根据我国海关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石墨出口量约为58.55万吨,进口量为7.6万吨。这样的进出口格局已经持续了近30年。黑龙江省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约有近千家石墨企业,石墨资源滥采乱掘、采富弃贫、粗放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现象比较普遍,开采和加工呈现无序化状态。如果按照目前的开采方式和速度,最多20年,国内已探明的石墨资源将消耗殆尽,届时中国将从国外高价进口石墨,由石墨大国变成石墨贫国。
与此同时,更多的乱象也发生在销售领域,由于大多为原料销售,市场秩序混乱相互竞价成为常态,致使资源低价流失海外。要确保石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还需要国家借鉴稀土资源管控模式,从全国范围内调控石墨产能,鼓励科技研发,统筹规划石墨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石墨产业扶持、统筹规划石墨产业,保护性开发石墨资源是当务之急。
6. 结束语
天然石墨将是未来的稀土,它会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于各个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2010年石墨烯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发展与应用必将掀起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所以,21世纪将是石墨的世纪。
中图分类号:TU9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243-03
收稿日期:2011-07-06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编号:LE10206)资助
作者简介:熊 静(1990―),女,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专业学生。
1 引言
空气源热泵是继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及太阳能热水器之后出现的第4代热水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及经济等优势,其能源利用效率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热水器,近几年来,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势头强劲,尤其是在商用市场上,它迅速抢占了其他几类热水机组的市场份额。本文就此进行了调研,并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进行了效益分析。
2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工作原理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是一种利用电能(作为消耗功)驱动热泵中的制冷剂循环流动,“吸收”空气中的能量,用来加热生活用水的热水器,即是通过消耗部分高品质能量(电能),把热量从低温热源(环境介质)转移到高温热源(生活用水)的装置。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热力膨胀阀、冷凝器、储热水箱等部件组成。
3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经济性分析
为了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本文以某大学澡堂热水供应为例进行计算。该大学的澡堂原来是使用锅炉烧煤来提供热水,到2007年换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机组。据调查冬季每天洗澡人数为500人,每人每次洗澡为3元钱,每天营业时间为10:00~20:00,要求将水温加热到45℃,取温升为35℃,水的比热为1 (即4.186 8)。
3.1 以锅炉烧煤方式获取热量
冬季澡堂需水量以70t/d计算,则所需热量为:
QCmΔT1×70×1 000×35kCal2.45×106kCal。
以低位发热量为7 000kCal/kg・K的标准煤(燃烧效率取60%)计算每天需烧煤量:
m≈583kg0.583t。
折算后标准煤按1 000元/t计算,由于锅炉需要有专门人员负责定时添加燃料,工人工资按1 500元/月,即50元/d计算,则该方式1d所需的总运行费用(水费除外)为:1 000×0.583+50633元,澡堂每天的收入为3×5001 500元,澡堂每天的净收益为1 500-633867元。
对于以锅炉烧煤的方式获取热水的系统,其效率不高,又因为以煤为燃料,燃烧后将产生的大量含有CO2与SO2等有害成分的尾气,并且锅炉使用不当时容易爆炸,存在安全隐患。
3.2 以空气源热泵机组运行来获取热量
该澡堂的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是由4台热泵机组组成,每台型号相同,各项指标见表1。
表1 某品牌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各项指标
改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后的澡堂不需要专门的工人负责烧水,只需要值班的工作人员早上上班的时候打开开关使系统自动运行,晚上下班时将总开关关闭即可,所以不需要雇用一个烧水工人。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实际热值(1kW・h电的理论热值按860kCal/kW・h 计算):
QabQa+Qb×1h×860kCal/kW・h+860kCal/kW・h75kW・h÷18kW・h×860kCal/kW・h+860kCal/kW・h4 443kCal/kW・h
将70t水加热到指定温度,需要消耗的电能为:E551kW・h。电费按0.6元/度计算,则该系统1d所需的总运行费用(水费除外)为:551×0.6330元,澡堂每天的收入为3×5001 500元,澡堂每天的净收益为1 500-3301 170元。
对于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其公式为:
COP4.2。
其效率比其他类型的热水器高很多,同时也是一款绿色热水系统,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环保,并实现了水电完全分离,消除了漏电隐患,具有安全性。
3.3 对比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得,就系统1d的总运行费用而言,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330元)比燃煤锅炉(633元)要低很多。尽管目前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设备价格(30 000~35 000元)要高于锅炉设备的价格(15 000~18 000元),但在一定时间内便可收回成本;就1d的净收益而言,如果按运行时间为15年,因为并不是每天都有500人来洗澡,故每年折算为180d来计算,每人每次洗澡的费用为3元,则两种设备的费用支出情况见表2。
表2 两种设备费用支出对比
由表2可见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净收益是非常可观的。而就制热性能系数而言,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是把热量Q0从低温热源(外界环境)传到高温热源(需被加热的热水),过程中所消耗的功W(用电提供)并没有消失,也转化成热量释放到高温热源中,所以高温热源得到的热量Qk是Q0和W之和。一般从低温热源中吸收的热量Q0要大于消耗的功W,故高温热源所获得的热量Qk要远大于所消耗掉的功W。
依据国内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样本及资料统计,在额定工况下,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可达4以上(在分析中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就达到4.2),这就意味着消耗一份电能可以从大气中吸收3份甚至更多的热量用来加热热水。而燃煤锅炉的制热性能系数小于1,其消耗一份化学能还得不到一份用来加热水的热量。这是因为其在运行燃烧时存在大量的热量散失,一般燃油锅炉的COP只有0.3~0.7,其他类型热水器的COP均在4以下,只有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能达到4以上。
4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社会效益分析
某澡堂在2007年之前使用燃煤锅炉提供热水,每天需要燃烧0.583t的煤,而在之后使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提供等量热水时需要用电551kW・h。假设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所需电能都由火力发电获得,若按1t标准煤可以发电3 000kW・h,则551kW・h电相当于需消耗标煤184kg。按烧煤锅炉每燃烧1t标准煤,会产生CO2为2 620kg,SO2为8.5kg,NOx为7.4kg来计算等效的有害气体排放量。
经计算可得,两种方式下将70t水加热35℃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量见表3。
表3 两种情况下将70t水加热35℃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对比
由表3可得,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有害气体排放量无论是CO2、SO2还是NOx都几乎为燃煤锅炉的1/4。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员,减少CO2排放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降低气象灾害的频次和强度,从而保护地球生物共同的家园。SO2和NOx 是形成酸雨和酸雾的大气污染物,当 SO2、NOx和粉尘共存,可形成酸雨。所以,使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能有效的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必然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5 结语
按运行15年计算,使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将比使用燃煤锅炉制热多出82万元的收入,相当于增加35%的收益,同时使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量无论是CO2、SO2还是NOx都几乎为燃煤锅炉的1/4,因此无论是在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都具有优越性。
同时,走访的50家商业用户中使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锅炉、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的户数分别为:34、10、5、1,即已有一半以上的酒店和大学使用热泵机组作为其热水系统,而且使用者对热泵热水器的满意度均较高,认为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机组节能效果明显,且使用安全、方便。相关数据也显示商用型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应用从2005年开始处于快速上升状态,现在正处于稳定发展期。这些都说明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在商用方面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并将持续兴盛。
参考文献:
[1] 吴业正,朱瑞琪,曹小林.制冷原理与设备[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 赵恒谊.家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市场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Benefit Analysis of Business-used Air-source Heat Pump Water Heater
Xiong Jing1,Zhuang Xiaoru1,Yang Wenning2,Huang Xuezhang1
(1.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
China;2.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 and Computing Technology,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适应新形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紧紧围绕“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节能降耗取得了明显成效,20__年和20__年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 3.65%和 4.21%,为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㈠工作机制逐步完善。首先是加强了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__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节能降耗办公室;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都落实了节能降耗工作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其次是节能目标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县政府与各乡镇、工业园区签订了年度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乡镇、相关部门也积极组织开展节能降耗宣传教育活动,与辖区内重点用能企业签订年度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书,有力地促进了全社会的节能降耗工作。再次是节能降耗政策措施不断强化。县政府新制定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其中突出了节能降耗奖惩机制,增加了“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内容,同时鼓励企业实施循环经济项目,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县财政还专门设立了节能减排工作奖,用以奖励节能降耗成效突出的企业。
㈡节能统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一是逐步建立了节能统计、分析、考核体系,开展了全县能耗有关数据的统计调查、核实工作,推进了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项目、措施的落实,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统计月报等能源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了县能源统计和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由县经贸、统计、电力、建设等部门和中石化公司、中石油公司相关人员组成统计和数据质量评估小组,每季度对我县主要的能源品种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三是加大了节能监管力度。根据我县实际,确定了年耗能在 1000 吨以上标准煤的重点用能企业,对重点用能企业的万元产值能耗状况实行重点监测。
㈢节能技术逐步推广。围绕年度节能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全县共有云圣轴承保持器有限公司、浙江新云木业有限公司和浙江振鹏工艺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通过了省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这3家企业均被评为浙江省绿色企业。开展电力谐波治理,提高了全县电网运行质量。组织实施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对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
二、我县近年能源消费特点
近几年来,我县能源消费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能源消费总量低,但单耗较高。20__年我县能源消费总量为16.1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39%,能源消费总量排在全市第6位。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78吨标煤(全国1.16、全省0.83、全市0.78),在丽水各县(市、区)中居第三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28吨标准煤(全省1.23、全市1.20),高出平均水平0.05吨标准煤、全市平均水平0.08吨标准煤。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在全市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二是电力消耗总量较大。目前我县能源消费品种主要为四大类:煤炭类(原煤、焦炭等)、油汽类(汽油、柴油、液化汽等)、电力和其他燃料。电力是我县能源消费的最主要品种。20__ 年全县电力消费 23858.56 万千瓦时,按等价值折成标准煤为 8.35 万吨,占全县能源消费总量的 51.8%;煤炭类能源中原煤消费0.91万吨标准煤,占全县能源消费总量的5.6%;油汽类消费中汽油和柴油消费 2.81 万吨标准煤,占全县能源消费总量的17.4%;其他燃料消费3.65万吨标准煤,占全县能源消费总量的22.6%,主要为木制玩具企业的边角料、木宵等。
三是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耗的主体。20__年,在全县三次产业能源消费结构中,第二产业能源消费10.76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能源消费的71.6%,其中工业能源消费10.16万吨,占全部能源消费的67.6%;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分别占全部能源消费的3.9%和13.6%;生活能源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10.9%。
四是工业主要行业能源消费不平衡。20__年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8.68 吨标准煤(等价值)。在全县能源消耗中排名在前3名的行业分别是玩具制造行业、阀门制造和钢铁制造,这 3 大行业 20__ 年能源消费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
的80.1%。其中,玩具制造行业能耗2.95万吨,占工业能耗27.3%;钢铁制造行业能耗 2.53 万吨,占工业能耗的 23.4%;阀门制造能耗1.48万吨,占工业能耗的13.7%。
三、我县节能降耗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县在推进节能降耗中主要承受着两方面压力,一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快速增加的压力,二是受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降低能源消耗的压力。从能耗现状看,我县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下降空间比较小。而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要完成“十一五”期间能耗下降20%这一约束性指标,压力相当巨大。我县目前节能降耗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完成“十一五”既定节能目标任务艰巨。我县 20__年万元gdp能耗为0.84吨标煤/万元,按照“十一五”期间要下降 20%的目标,到 20__ 年,万元gdp能耗必须下降到0.672吨标煤/万元。我县20__年、20__年万元gdp能耗分别为0.81吨标煤/万元和0.776吨标煤/万元,与20__年同比分别下降3.65%和7.98%,截止20__年底,完成“十一五”节
能目标任务的39.9%,应该说节能工作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20__年上半年,我县的万元gdp能耗为0.842吨标煤/万元,比 20__ 年同期不降反升了 22.4%,与基期(20__ 年)比也上升了 1.25%。虽然下半年经过努力,能耗水平有所下降,但全县下阶段面临的节能降耗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二是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对节能降耗提出挑战。我县正处在加速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能源消费的主体。20__ 年,全县工业增加值为 8.33 亿元,占全县 gdp 的 37%,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力量,但工业能耗也占到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67.6%。在工业产业结构上,长期以来我县以木制玩具产业为主导,木制玩具产业能耗相对较低,原有的另一主要产业——水利发电业的能耗则更低。近几年,我们加快了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招商引资新培育了阀门制造业,形成了较大的经济增长量,保持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阀门制造业的能耗相对较高,万元产值电耗是木制玩具业的 10 倍左右,这给我县的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是企业节能降耗的支撑压力较大。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家大型企业,全部是中小企业和近年来新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处于成长发展期。与发达地区的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都存在着共性问题,一方面是资金短缺,现有的资金大部分用来基础建设、发展生产和技术更新改造,难以抽调更多资金安排节能降耗。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人员相对缺乏,特别是企业的节能技术人才十分稀缺,在节能技术研发及推广、节能工艺改进、节能产品生产等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是能源管理基础薄弱。从目前来看,我县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新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引导和奖励企业节能降耗的措施不多,力度还不大,专门的节能政策措施目前还没有。节能管理力量较为薄弱,节能监测(监察)、分析、统计体系、执法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业、单位对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配合不力,一些企业对能源统计知识缺乏,还有部分企业存在瞒报产值现象。节能宣传工作通常只局限在每年节能宣传月、宣传周上,全民性宣传发动不够。基层能耗统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全社会能源统计基础数据质量较差,直接影响我县单位gdp能耗考核。
五是节能降耗行业推动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近年来,我县节能工作重点主要放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上,而且是仅局限于企业生产工艺、技术项目等节能改造,对其他行业节能改造涉及不多。建筑业、商业住宿和餐饮业等领域的节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县全社会综合能耗由一、二、三产业能耗和居民生活用能四部分组成。从 20__ 年全区全社会电耗结构分析来看,除建筑业用电量因房地产开发回落而下降79.2%外,第三产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了48.1%;居民生活用电比上年增长了15.0%。因此,下一阶段节能工作中,建筑业、三产和社会节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推进我县节能降耗工作的几点思考
今年10月7日,省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做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节能降耗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结果,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建立起节能降耗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长效机制。因此,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节能降耗工作,意义重大。根据我县当前的实际,下步节能降耗工作重点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㈠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当前,我县正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阶段,“十一五”期间,阀门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在重化工业比重不断上升的阶段,既要一手抓经济发展又要一手抓节能减排,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结构调整,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大落后产能的改造和淘汰力度。要花大力气抓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加大节能项目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优惠政策,加大落后生产力的淘汰力度。对万元增加值能耗高、经济贡献度小的企业进行警示,促使和帮助其节能降耗,淘汰高能耗的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对拒不整改或整改效果不大的高能耗、低效益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环保等手段,有步骤地实行关、停、并、转。二是严格项目准入,强化源头管理。建立严格的耗能行业准入制度,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的强制性门槛,引进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节能要求,凡是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项目,一律不准引进。实行严格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把节能评估审查作为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都要进行节能评估,不符合国家节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发改部门不得核准、备案,国土、建设、
工商等部门不予办理各类手续;对建成投产项目,严格落实节能“三同时”制度,节能措施没有跟进的不得投入生产。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从培育产业集群出发,进一步突出和强化产业招商,着力“拉长”和“加宽”现有产业的产业链,着力发展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在增量发展中调优结构,降低工业能耗强度。对于当前能耗相对较高的阀门产业,我们要立足于产业集群的培育,继续引进一些精加工企业,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入。
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能耗低、带动力强,对就业和地方财政的贡献大。我县 20__ 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能耗仅为0.27吨标煤,是全县单位gdp能耗0.78吨标煤的3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调整优化全县的能耗结构的有效途径。要加大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力度,做好服务业发展规划,落实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商贸、旅游、生产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重点是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业。结合县内的重点产业发展,加快仓储、物流、中介、广告和市场研究、信息咨询、法律、会展、房地产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劳动力培训等产业发展,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二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依托我县的山水优势,包装好项目,引进具有开发实力的企业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项目,努力形成新的主
导产业。
㈢积极推进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是节能降耗的重点和根本,也是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研究分析显示,技术进步对节能贡献率达到40%-60%。未来几年我县节能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除了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外,关键要看我们能否按照省委“创业创新”总战略的要求,加快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以科技创新促节能。当前重点是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节能技术开发。要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引导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推进以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为主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二是要加强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是节能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要积极研究解决推广应用中的制约因素,采取经济、行政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技术改造,要重点扶持一批节能型和清洁型示范企业、项目,推动企业层面节能降耗工作。三是要加大耗能设备工艺更新改造力度。抓紧制订和实施分行业的耗能设备工艺更新改造计划,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对传统工艺、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对年耗能 1000 吨标煤以上重点企业,要每家企业落实一个以上节能项目或措施,分年度改造到位。要加强政策引导,推进电力谐波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质量,降低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