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古典园林建筑特点

古典园林建筑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4 09:51: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古典园林建筑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古典园林建筑特点

篇1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

3、园林建筑独立性和组合性。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独立设置,又可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组合成一个群体,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采用了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

1、园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其造型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亭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很适合“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单体亭的形式有四方亭、圆亭、多角亭等形体,在亭与亭、廊、墙、房屋的结合上,又创造出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及组合亭等。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则成产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

2、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单支柱廊等五种,按造型及所处环境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廓、水廊、桥廊等。

3、水榭。它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上。平台临水部分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位建筑,面水的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既可在窒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屋顶一般为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式。

4、园桥。即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其位置和体形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宜宏伟壮丽,小水面架桥宜轻盈质朴。水面宽广,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桥宜较低并可不设栏杆。水陆高差相近,宜平桥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水体清澈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园桥的基本形式有平桥、拱桥、亭桥、廊桥、汀步等。

5、园墙。园墙在园林中起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劣景的作用。精巧的园墙还可装饰园景。中国古典园林中,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木,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园墙的设置多与地形结合,平坦的地形多建成平墙,坡地或山地则就势建成阶梯形,为了避免单调,有的建成波浪形的云墙。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中,园墙还通常设有洞门、洞窗、漏窗以及砖瓦花格进行装饰。

篇2

(一)园林建筑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建筑功能是第一性的,是房屋建造的目的。建筑功能主要包括各类建筑的实际使用的要求和生活、生产范围内外环境的处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作为园林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园林建筑既能给人提供居住和游览上的方便,同时本身也创造了园林美,也是游人直接的审美对象。与一般的居住建筑相比,园林建筑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与山水风景多曲线相适宜的协调的曲线;为了适宜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变化而多变的布局;追求宁静自然、简洁淡泊、朴实无华、风韵清新的建筑风格。“以园林中的道路结合建筑物的穿插、对景和障隔,创造一种步移景异,具有导向性的游动观赏效果。”因此,园林中的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传统园林建筑的局限性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古典建筑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文化象征,中国也将建筑当作了一种文化看待。但它毕竟代表的是当时所处社会时期的产物,它的局限性,使它很难融入现代的社会生活中。首先,中国古典建筑精致、繁复的优雅外形与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非常协调,但与现代城市中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的楼宇森林显得格格不入。在如今的城市空间中,园林建筑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其使用对象的生活、学习、社交等多元化的功能;功能性在现代园林建筑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山水、道路、铺装、植物等景观要素是它的背景、延伸和发展,这就与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设计理念互为矛盾和对立。在营造现代园林建筑时,要将自然山水、植物和园林建筑很好的融入到现代园林的设计之中,只能是在符合现代园林建筑特征的基础上,以协调外部空间环境的布局作为依据来设计。其次,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往往是在一些非开放性的外部空间环境中打造出来的,这些小环境是不对大多数游人开放的,在园林建筑空间尺度的设计上也只考虑到了少数游玩对象的需要。而今天随着人们参与意识的提高和出行游玩频率的增加,大量的游人涌入园林中;人们不能静观和漫游,只能随着人流,蜻蜓点水式地看到为止,这完全破坏了传统园林意境美。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使用对象和非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它在空间布局方面存在着功能局限性。

二、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规划

开展深入的古典园林建筑研究,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地域人文特征,去除古典园林建筑中的营造局限,融入乡土生活的功能延伸,这才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能够取得长足进步的正确发展方向。”

(一)满足需求,回归乡土

一个优秀的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应该是拥有丰富美学内涵的和满足人们多层次需求的。现代园林建筑应以使用对象为中心,充分考虑使用者不同层次的的需要,并以这些需要为重要参考因素进行设计,才能使置身于该园林建筑中的人们有“存在感”。只有在“人性化”思想指导下做出来的设计,才能满足和完善人们对现代园林建筑空间行为延伸的多元化需求,让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从表象的制式模仿,向营造能够满足各类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的建筑空间转变。

回归乡土,即回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中。在这种面对“原生态”乡土生活的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应该尽可能好的保护城市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并充分认知当地的自然资源与地质环境,比如由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组成的外在的地理景观特征,以及内在自然的生态属性,来决定各种设计要素的选择和空间环境的布局。尊重园林建筑场地现有的各类乡土资源与地质环境,因地制宜、入乡随俗的合理运用各种当地设计要素,使建筑、小品、园路、植物与周遭乡土环境的基调融合统一,这样才能够最好的营造出拥有地域性园林特色的现代园林建筑作品。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made an analysis on the related content development ideas,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different typ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 value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风景园林的规模大小不同,内容繁简不一,但都包含着四种基本的要素:土地、水体、植物、建筑。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便相应成为四个主要的造园手段。而园林建筑比起山、水、植物,较少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人工的成分最多,因此也是造园手段中运用最灵活、最积极的一个手段。

1.园林建筑发展思路

在以后园林建筑设计建造中需要遵循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园林建筑的好与否,也就是决定园林建筑设计在这个地方有没有含义:① 空间结构。空间的结构决定了该园林建筑是否能在空间中定位。放到的这个地方是否合适。②认同感。生活的整个体验是否和园林建筑联为一体,场所是否融在你的生活里面去。只有客观的分析场地、认真的分析人们的需求、合理的总结归纳当地地域特色以及文化底蕴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才能回到切切实实服务于人们的本源。

2.园林建筑的特点

2.1在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规划选址除考虑功能要求外,要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2.2要情景交融,园林建筑应结合情景,抒趣,尤其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常与诗画结合,加强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2.3在空间处理上,园林建筑要尽量避免轴线对称,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置要灵活得当,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

2.4在造型上,园林建筑要重视美观的要求,建筑体型、轮廓要有表现力,增加园林画面美,建筑体量、体态都应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造型要表现园林特色、环境特色、地方特色。一般而言,在造型上,体量宜轻盈,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

3.园林建筑的不同作用

3.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

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3.2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

3.3园林建筑独立性和组合性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独立设置,又可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组合成一个群体,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4.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采用了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

4.1园亭

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亭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很适合“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单体亭的形式有四方亭、圆亭、多角亭等形体,在亭与亭、廊、墙、房屋的结合上,又创造出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及组合亭等。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则成产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

4.2园廊。

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单支柱廊等五种,按造型及所处环境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廓、水廊、桥廊等。

4.3水榭

它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上。平台临水部分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位建筑,面水的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

4.4园桥

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其位置和体形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宜宏伟壮丽,小水面架桥宜轻盈质朴。水面宽广,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桥宜较低并可不设栏杆。园桥的基本形式有平桥、拱桥、亭桥、廊桥、汀步等。

4.5园墙

中国古典园林中,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木,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中,园墙还通常设有洞门、洞窗、漏窗以及砖瓦花格进行装饰。

4.6舫

舫是中国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模拟、提炼出来的建筑形象。处身其中宛如乘船荡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模拟、提炼出来的建筑形象。处身其中宛如乘船荡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舱三部分。船头做成敞棚,供赏景用,中舱最矮,是主要供休息、宴饮的场所,舱的两侧开长窗,坐在里面有宽广的视野,后部尾舱最高,一般分为两层,下实上虚,上层状似楼阁,四面开窗以便远眺。舱顶一般做成船篷样,首尾舱顶则为歇山式样,轻盈舒展,成为园林中的重要景观。

4.7园林小品

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园林小品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5.结束语

总之,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篇4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39-0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造就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研究。这种思想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的精神所在。早在古代,许多文人雅士就以诗词书画来表现大自然的美景,造园与诗词书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造园是将诗词书画真实的再现出来,中国的园林建筑也融合了大量的诗词书画。

一、“天人合一”观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思想中的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天人合一”的观点上大有体现,每一个点都体现在人和自然的统一,和谐。但它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大不相同,其风格也不同,西方人体现的是以几何构图式的园林,是与自然对立的,表现在园林建筑上,融造成严谨有序的布局,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及紧张压迫的氛围。连花花草草都修剪的很规整,是将几何体联系在一起,如以几何美为特点的法国古典园林,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体现。而中国古典园林所表现的是自然山水式的园林,始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联系起来,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

“天人合一”的思想讲求的是天和人这两个体的统一,在满足这个条件的基础上,力求达到一种意境美,意境是古典建筑园林中的灵魂,是不可替代的,在造园中,水系的曲直,山石造景等方面都体现无限的意境美,从无限的物质追求延伸到精神追求,力求营造美的意境。

二、“天人合一”观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中的体现

“师法自然、融入自然、顺应自然”这一创造思维,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所崇尚的。“师法自然”是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然后再提炼运用。“融入自然”是指用建筑中组合空间运用到其中,形成一种深远的境界。“顺应自然”是指园林建筑的形态与周围的环境形成统一,表现的手法有借、漏、抑、透,其中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运用最多的,不仅把园林近的景观而且远的景观引“借”到园林中,成为园林中的景观之一,从而使园林突破空间的限制,寻求更美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运用这种造景手法颇多,又如从留园的中部水谷深处看曲鷄楼一角,藏的意境就显现出来,让人耐人寻味,那粉红黛瓦就若隐若现于山谷之中。苏州壶园,虽然园小,但却给人一种深远广阔的感觉,就在与运用了这种手法,藏厅堂于茂密的树木深处,每每品到这里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天人合一”在自然材料的应用中的体现

“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味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关于人的各方面也要遵守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易传·象》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就要说明了这个道理。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就是木构架体系,在汉代已经基本形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时中国幅员辽阔,根据各地的气候,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等条件,木构架体系运用到建筑的方方面面。自然的木材料来源广泛,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同时木构架的抗震性强、适应性强,又由于在木构架建筑中,穿斗式结构最灵活;同时这种材料可便于加工和运输,可便于维修,是园林建筑中的首选材料。

四、“天人合一”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方式中的体现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在群体组合中通常以内向的布局形式为主,尽管这样,但园林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无论是从景观和观景的角度看,都不能不考虑周围的环境,而采用闭关自守的思想,所以,较大型的园林建筑,都以内向和外向形式结合起来,这样的布局形式,不仅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外观开敞而变化无穷;更能给观景提供有力条件,可以观看远处的景象,这两点,对园林建筑都有特殊的意义。

处于园林之中的建筑物和“景”,一般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看”,二是“被看”。不仅满足这两个要求,而且还得有主次,这样才有很好的布局形式。像以观景为主的建筑,面对风景优美的景观应敞开,应最大限度的观赏景观。

五、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神所在在于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注重意境造园,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能与自然更好的交流,是现代人更要追求的,应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把握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神和旨趣,汲取营养 。

参考文献:

篇5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

3、园林建筑独立性和组合性。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独立设置,又可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组合成一个群体,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采用了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

1、园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其造型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亭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很适合“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单体亭的形式有四方亭、圆亭、多角亭等形体,在亭与亭、廊、墙、房屋的结合上,又创造出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及组合亭等。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则成产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

2、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单支柱廊等五种,按造型及所处环境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廓、水廊、桥廊等。

3、水榭。它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上。平台临水部分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位建筑,面水的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既可在窒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屋顶一般为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式。

4、园桥。即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其位置和体形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宜宏伟壮丽,小水面架桥宜轻盈质朴。水面宽广,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桥宜较低并可不设栏杆。水陆高差相近,宜平桥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水体清澈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园桥的基本形式有平桥、拱桥、亭桥、廊桥、汀步等。

篇6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历史跨越千年,集历代能工巧匠、书画诗人的智慧,是世界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其精髓不仅在于建筑本身高造诣的结构、建造技术等,也是因为建筑能与周边环境很好的融合,形成一定的意境并反映地方特色。简而言之,人们可以从一个地方的建筑和环境,看出一片乡土所具有的情怀。

1 园林建筑与宏观环境

人是社会的产物,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建筑亦然,大尺度的宏观环境不仅包含自然环境,也包含社会环境,二者共同作用,改变着不同地域建筑的形式、材料、结构等特征,形成了丰富多变、精彩卓绝的园林建筑。

1.1建筑与自然环境

建筑是始终存在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并与之不可分割的。园林建筑的美学趋向,是独特的人文环境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艺术结晶,一旦离开特殊的地理位置,就会黯然失色。[1]

不仅如此,自然环境中水文、气候、山岳、湖海、植被等要素也对建筑的形式、架构、空间组成等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古典园林建筑的悬山顶和硬山顶为例:同样是一条正脊、四条垂脊的五脊二坡式屋顶,悬山顶建筑两侧的山墙内凹,檩伸出墙外,加博风板保护;而硬山顶的檩木则不外悬出山墙;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形成风火山墙。相比而言,北方民居多硬山,有利于防风火;南方民居则多悬山,更利于防雨水,两种屋顶同一部位的不同构造真实的反映了园林建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协调与统一。

1.2建筑与社会环境

每一个城市都是在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体现其独有的特点;而依托自然环境而建的人工建筑与原有景观相融合,构成了城市新的环境风貌。[2]

自然环境是建筑形式产生的基础,决定园林建筑的骨架,而社会环境影响建筑的风貌,凸显建筑的性格。优秀的园林建筑不仅与自然、社会环境相融合,更能恰当地反映地域风格与人文特点。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岭南建筑的天井、冷巷,苏州园林的亭廊楼阁,西双版纳独特的竹楼等,这些建筑不仅自身精妙,更是因为风格而成为地方特色的代表,甚至成为一种文化。

2 园林建筑与微观环境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做,宛如天开”,在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造园艺术讲究:构架山水、移田缩地、诗情画意、用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感取代规整造园手法,营造自然式的园林景观。[3]自然式的园林景观成为园林建筑的微观外环境,建筑与环境间通过以下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互为因借,在小空间中“再现自然”。

(1)山石:山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必不可少之物,建筑与山石在营造时常采用“台”、“跌”、“吊”、“挑”等巧妙的设计手法。建筑顺应山势起伏而跌落变化,使建筑与山石环境有机结合成统一的整体,取得生动、自然的景观效果等。[4]

(2)水体:建筑与水的结合存在多种形式,较为常见的如临水的亭、榭三面凸于水中,一面与岸相连,视野开阔,此为“凸”;另有一些伸入水中的建筑采取下部架空,使水漫入建筑底部的方法,使建筑有漂浮于水面上的感觉,此为“飘”。还有最为著名的“曲水流觞”,通过“引”的手法,不仅在建筑内部创造了水景空间,更赋予建筑更深的文化含义。

(3)植物:建筑的“遮”、“挡”、“围”为各种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并对植物造景起到背景、框景、夹景的作用;而植物配植可以软化建筑的硬质线条,打破建筑的生硬感觉,丰富建筑物构图,并能通过与建筑匾额、碑帖的呼应,突出建筑的主题和意境。

(4)空间形态:园林中的空间组织特色,深刻地受建筑空间构架的影响。巧妙利用建筑空间形式的特点,往往可以营造出迥异的气氛,有意识地使之产生某种心理上的作用和精神上的感受。园林景观营造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游赏者提供自然的体验,通过建筑空间的营造,创造虚实、明暗等不同的空间体验感,会使园林更加富有魅力。

(5)光影:园林光影的美是直接通过建筑的各种元素来体现的,最经典的莫过于丰富多样的漏窗。通过位置与光线的有机结合、图案的灵活多变,它能打破大片墙体的沉闷与单调,营造出通透空明、雅致秀逸的园景。

(6)色彩:建筑色彩与其周围的环境是我们最直观的视觉接触,直接影响情绪的变化。经典的建筑色彩应用如南方园林建筑的“粉墙黛瓦”,配以绿色的植物,充分体现私家园林的安逸舒适;徽派建筑黑白为调,与山水相融,仿佛一张秀雅的水墨丹青;西藏山巅上洁白的建筑形体、蔚蓝的天空、兰红相间的经幡,三者构成一幅色彩明朗的画卷。

3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环境的思想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髓在于其蕴含了传承千百年的造园思想和人文理念。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环境美学观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建筑意匠,在造园时以崇尚自然和追求真趣为最高目标,一方面表现为追求一种模拟自然的淡雅质朴之美,另一方面表现为注重对自然的直接因借,与山水环境的契合无间。[5]这种对自然和人文理念的追求使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外部空间环境达到一种高度的融合,呈现出极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从而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迥异的风格造型和意境表达。

4 结语

建筑的本原是人,人的需要与追求促使了园林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的园林建筑不仅仅是一座纯粹的建筑,而是物质化的建筑实体与诗词歌赋的文化精神,与舒适自然的园林景观的杂糅。它不但能满足游赏者对自然的向往,又富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给人以物质与精神的美感,是自然关怀和人文关怀高度融合的杰作。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创作,也正是中国当代园林建筑与环境营造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王慧杰.建筑色彩与环境的协调性——以西藏地区建筑色彩为例[J].艺术与人文,2008(3):144-145.

[2] 张欣,高述波.浅议建筑与环境[J].观察与思考,2006(3):29-31.

篇7

1园林建筑概述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建筑以其独、特、新、奇的特点被置于园林建设的重中之重,无论是现代园林建筑或是古典园林建筑都成为了园林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园林景观建设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园林中其他景观相比,园林建筑是人力创造的结果,人为意识很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造性的进行园林建筑设计可以使其与其他园林景观相互搭配、相互呼应,在作为其他景观陪衬的同时又彰显了自己的特色,使自身更为突出。

2传统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

2.1思想的传承。从古至今园林建筑设计一直在不断发展进步,可谓是从古传承至今,这种传承首先就是思想的传承。一直以来我国都崇尚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中都体现了这一主张,这样一来人们的知识传承中就自然的融入了人与自然合一的思维方式和设计理念,也就给园林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思路。思想的传承不会掺杂不同时代的不同设计风格,影响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的因素主要是对舒适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追求。2.2设计形式的模仿。就当前园林建筑设计而言,设计工作者已经很好的完成了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形式模仿,简单来说就是把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作为一个模型,随后细化分析如柱子上的雕刻、各种彩画、门窗的木格图案以及木结构体系等一系列元素符号,随后在现代园林建筑中将各种各样的传统园林建筑文化内涵融入其中。2.3建筑空间的延续。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各种理念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相对于古代人来说在空间等领域的理解能力有了显著的加深和提高,并且在实际的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将空间概念很好的应用。在对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形式模仿的基础上,要加深对传统设计文化深层次的理解,并将创新理念应用其中。

3园林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与思路

3.1园林建筑设计要达到创造美景的目的。园林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出环境舒适、健康文明、景色优美的游览观光之地。园林建筑的设计主要要满需下列几点要求:第一,要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和科学原理进行;第二,认清园林是上层建筑范畴,设计建造时要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第三,依据人民群众的生活规律、审美眼光和功能需求园林工作者应当尽量建造出优美、卫生、健康、舒适的园林建筑空间,以满足人们休息、游览的功能性要求;第四,明确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因为任何一项园林工程都与经济紧密相连。3.2园林建筑应达到人工与自然相融合。3.2.1园林建筑设计要与园林植物相融合。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配置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合理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衬托。在进行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搭配时,搭配得当可形成巧夺天工的完美效果。3.2.2运用植物配置促进园林建筑设计。如果想最大化的发挥植物对园林建筑的强调作用,就要根据建筑的特色、主体和意境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运用植物配置丰富园林建筑的艺术构图,协调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3.2.3适量点缀园林景色并满足功能要求和技术要求。园林空间大小不同,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设计者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明确掌握园林的体量要求和比例关系,将点缀园林景色的作用最大化。另外,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外观造型,还要符技术和功能要求。3.2.4丰富园林建筑设计空间层次。要增加设计景深、植物的枝、干、叶交织成网络,可形成一种界面,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园林中的植物虚实呼应,高低相称,疏密相间,起到空间限定的作用,最终与建筑完美结合,呈现出和谐美的景象。3.3园林建筑设计要巧于立意。第一,园林建筑设计要有自己的内涵。在表达精美外观的同时,优秀的园林建筑应该有自己深刻的内涵,通过建筑本身能够表达出一种情趣和意境,真正的成为耐人寻味的优秀作品,并且不能只讲究形式上的视觉效果,也要强调精神文化的凸显。第二,园林建筑设计要具有特色。真正的园林建筑精品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商品,而是一件艺术品。3.4研究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内容。加强对古典园林建筑的研究,分析研究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人文地域特征,突破古典园林建筑的局限,加强乡土功能的延伸,这样一来我国现代风景园林建筑才能够得到长远正确的发展指引。3.5现代园林休闲建筑设计。作为现代园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建筑设计在满足人们对休闲空间的需求和丰富城市园林景观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作用。伴随人们对城市园林建设重视度的加深,休闲建筑设计也更多的被人们所关注,加强休闲园林建筑的设计,在满足园林功能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园林景观,已经成为现在园林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话题。

4结束语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不仅要吸取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的精华,还应该不断的应用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传承与发展相结合,改善人们的欣赏环境和居住空间,建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区域,美化环境,丰富城镇居民的娱乐环境,提高园林建筑的整体质量。

篇8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同时具有美学功能和使用功能两个功能,具体的体现在美学功能、使用功能、生态功能和空间的组织功能四个方面。园林建筑本身的造型和设计发挥其美学功能,其居住、休息、宴会等作用是园林建筑使用功能的发挥。此外,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还可以起到对园林的空间进行分割、组合的作用,如墙在园林建筑中的作用,增加了中国园林的空间感。西方古典园林的园林建筑,除亭、桥等具有使用功能外,其他的园林建筑一般不具有使用功能,仅仅是作为人工景观对园林起到点缀作用,美学意义大于实用功能。在空间上,西方建筑不具有分割、组合空间的作用,在园林景观中独立的存在。

东西方园林建筑之间存在差异性的首要原因,就是东西方历史文化氛围的不同,即文化观念的不同直接导致的对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不同。中国文化追求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状态。在园林设计中较多采用曲线设计来反应自然景观的不规则性变化,以曲线为美,园林建筑的设计包含了中国人对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最高追求。在西方,西方文化追求人改变自然的观念,在园林的设计中多采用直线的设计,以直线代表着人的意志,对自然景观进行征服,在园林建筑的设计中以对称、直线和几何图形为美。

篇9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下面,结合古代园林建筑的实际情况,简单的分析一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和类型。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 、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

3、园林建筑独立性和组合性。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独立设置,又可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组合成一个群体,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采用了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

1、园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

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其造型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亭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很适合“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单体亭的形式有四方亭、圆亭、多角亭等形体,在亭与亭、廊、墙、房屋的结合上,又创造出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及组合亭等。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在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则成产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

2、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单支柱廊等五种,按造型及所处环境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廓、水廊、桥廊等。

3、水榭。它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上。平台临水部分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位建筑,面水的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既可在窒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屋顶一般为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式。

4、园桥。即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其位置和体形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宜宏伟壮丽,小水面架桥宜轻盈质朴。水面宽广,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桥宜较低并可不设栏杆。水陆高差相近,宜平桥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水体清澈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园桥的基本形式有平桥、拱桥、亭桥、廊桥、汀步等。

5、园墙。园墙在园林中起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劣景的作用。精巧的园墙还可装饰园景。中国古典园林中,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木,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园墙的设置多与地形结合,平坦的地形多建成平墙,坡地或山地则就势建成阶梯形,为了避免单调,有的建成波浪形的云墙。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中,园墙还通常设有洞门、洞窗、漏窗以及砖瓦花格进行装饰。

6、舫。依照船的造型建在水面上的园林建筑物。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之用。舫是中国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模拟、提练出来的建筑形象。处身其中宛如乘船荡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舱三部分。船头作成敞棚,供赏景用,中舱最矮,是主要供休息、宴饮的场所,舱的两侧开长窗,坐在里面有宽广的视野,后部尾舱最高,一般分为两层,下实上虚,上层状似楼阁,四面开窗以便远眺。舱顶一般作成船篷样,首尾舱顶则为歇山式样,轻盈舒展,成为园林中的重要景观。

7、园林小品。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园林小品既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8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总之,古代园林建筑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工程技术手段、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着实影响着园林整体美观,要继承和发展古代园林风格关键要在与环境、景致相和谐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因势、随形、相嵌、得体,着力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从而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艺术环境。

篇1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sign and landscape featur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and error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building design in the gardens,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园林建筑的特点

1.1在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规划选址除考虑功能要求外,要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1.2要情景交融,园林建筑应结合情景,抒趣,尤其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常与诗画结合,加强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1.3在空间处理上,园林建筑要尽量避免轴线对称,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置要灵活得当,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

1.4在造型上,园林建筑要重视美观的要求,建筑体型、轮廓要有表现力,增加园林画面美,建筑体量、体态都应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造型要表现园林特色、环境特色、地方特色。一般而言,在造型上,体量宜轻盈,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

2、建筑设计与园林的关系

2.1 园林对建筑设计的功能要求

一直以来,园林建筑作为游客园林活动的重要载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活动内容也日益丰富,对园林建筑以及园林在内容、形式和功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园林建筑的功能需呈现多样化,不仅满足人们休息、游览传统功能,也必须考虑到文化活动以及宣传活动等要求。

2.2 园林对建筑设计的景观要求

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搭配,是我们园林建筑的显著特点。在我们园林建筑史上,园林建筑都不仅仅是体现其自身的使用功能,其独特的设计与周围环境和文化氛围密切配合,构成美丽的园林风景,成为园林绿地景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园林对建筑设计的生态要求

植物造景为主,建筑造景为辅是园林建筑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在园林建筑设计中,有时大面积的建筑非但不能创造景观效果,反而破坏生态环境。植物是软化建筑的良好素材,是美化环境的生态因子。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应结合园林的性质和环境特点,因地制宜,配置各种园林建筑和小品,使其在发挥使用功能的同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好。

3、现阶段园林中建筑设计存在的误区

3.1 实用性

园林中建筑设计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露天的广场、阳光曝晒的座椅和没有避雨措施的廊道,是人们被迫去选择的游憩娱乐场所。人们在园林建筑或者园林小品中休息时,该场所首先应该体现其实用性,一个可以让人们感到舒适、愉快的场所。

3.2 危险性

园林建筑设计时,不考虑地形、位置、布局等,给人们造成一定的危险性。例如,在行车道边修建园林建筑小品,这意味着在其中休息的人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危险的袭来,车辆翻到、转弯、失控等等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时刻造成威胁,这些景观建筑本不属于这些场所,但是放置在了不合适的位置。

3.3 私密性

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竞争,人们急需宁静的环境来释放心理的压力,借助园林建筑的合理布局远离工作时段的紧张生活,享受适当的放松、休闲。但是本应用来看书、休息等安静的场所里听到了嘈杂的城市噪音。为了构图的需要,这种园林建筑变得无私密性可言。

3.4 生态性

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渴望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然而现阶段的建筑设计大多坐落在认为设计的草坪、灌木等自然环境中,很难看到自然的环境,很难体现按照植物本来特性生长的特点,大量植物为了迎合建筑的需要,被修剪成规则的几何体。

3.5 景观性

园林建筑要重视美观的要求,建筑体型、轮廓要有表现力,增加园林画面美,建筑体量、体态都应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造型要表现园林特色、环境特色、地方特色。在现有的园林中,我们时而可见造型笨重,风格不一,颜色突兀的建筑,这严重影响了园林的景观效果。

4、园林中建筑设计的改进对策

在追求建筑造型新颖奇特,外表迷人可观的同时,作为设计人员,应该端正思想,有强烈的责任心,正确处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充分发挥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让建筑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4.1 空间处理

在空间层次上,园林建筑要努力避免轴线对称,整齐划一,追求多样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划分要灵活得当,通过空间规划,形成不同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

4.2 造型处理

在造型上,园林建筑要尽量体现美观的要求,建筑的体型、轮廓要表现恰当以增加园林画面美;建筑的形态与园林中景观也应协调一致,建筑造型要更好的服务于园林特色、周围环境特色、地方文化特色。简言之,在造型上,体量轻盈,形式活泼,简洁明快,通透有度,实现造型与景观的协调一致。

4.3 布局处理

在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规划选址在考虑功能实现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地形,结合周围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4.4 立意处理

实现情景交融,园林建筑需结合情景,抒趣,特别在古典园林建筑中,与历史文化结合,加强感染力,达到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境界。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造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

总之,作为园林设计工作者应该把握时代脉搏,以园林文化内涵为创作源泉,在从事园林建筑设计实践中不断提高园林艺术修养水平,开拓思路,善于继承,不断创新,使建筑设计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安吉乡,衷园.中国传统建筑特点分析[J].艺术探索,2007,(03).

[2] 郑蔚.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建筑科学[J].城市,2004,(03).

[3] 鲁一平,朱向军.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篇11

二、疏密有致,分合有序

疏密有致、分合有序的建筑布局手法与中国传统绘画布局更是一脉相承。事实上,在一些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中,中国古代画师在画山时往往只画山一角,水也只画水一边,这其中就以宋代大画家马远最为典型,他被人称“马一角”“马半边”,正是因为他在画幅上常常留有大面积的空白用来表现画笔之外不尽的意境。而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时,造园大师们也常常会采用这种有疏有密,疏密相间的布局手法;在局部处理的时候,还要做到疏处求密,密处求疏。倘若密处无疏,则少了空灵之趣,显得非常壅塞;反之,如果疏处无密,则不含蓄,使人一览无余,缺乏深邃之感。园林建筑布局只有疏密得当才能取得完美的境界。事实上,中国许多古典名园都是利用这种法则进行园林建筑的布置。

例如留园在入口部分首先通过建筑围合出的层层天井营造出一个个紧凑的空间,到了中部园区则仅仅在水池周边布置了几组小型的观景建筑,建筑密度减小,空间空旷,使人紧张兴奋的心情得到松弛,过曲谿楼,西楼到留园的东部,则以建筑庭院为主,建筑布置又开始集中起来,然后绕过留园的北面和西面空间开阔地再回到中央部分形成一个循环。留园就是采用了这种由密到疏、由疏到密再到疏的布局,从而在景观路线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虚实相生,黑白分明

在中国古典园林布局中,同样也是常用的一种手法。如果把建筑、围墙、山石花木等作为实,那么由它们围合出来的空间就是虚;如果把建筑墙体作为实,那么建筑中的窗洞、门洞就是虚。即使是园林中的叠石同样也采用虚实结合的处理,园中掇山讲究“片山多致,寸石生情”。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欣赏太湖石,正是因为它具有:瘦、绉、漏、透的特点,它的千窍百孔打破了石头的顽笨。假山的堆叠切忌布置迫塞,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玲珑动感才具有生意。密集的山石可以给人千岩万壑和咫尺山林的感觉,但处处都是山石林立会使人喘不过气。

如狮子林的山石分布就有明显的虚实对比,密实的地方让人如置身茂密的山林,疏朗的地方就如同数峰兀立。事实上,在园林中,这种虚实对比无处不在。如果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平面作为图底,建筑、围墙等就是黑的部分,而它们围合出的空地就是白的部分。一个好的园林整体布局应该是虚实相生、黑白分明的,使人们能够随着这种虚实、黑白的改变而相应产生张和弛的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