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第二课堂考核标准

第二课堂考核标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4 14:54: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第二课堂考核标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第二课堂考核标准

篇1

2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可行性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第一课堂必不可少的补充,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第二课堂具有丰富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辞海》对技能的定义为: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活动的能力。技能都是后天通过一定方式后天习得的。这说明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是可行的。

2.1第二课堂的丰富性与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第二课堂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其丰富性表现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把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既增强了第二课堂的实效性,也拓展了第二课堂的领域;把第二课堂与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第二课堂灵活的形式和趣味性,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能促进技能的培养。

2.2第二课堂的互动性与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第二课堂以学生活动的形态存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以学生自发组织、自主参与为主,学生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在第二课堂中学生有较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和集体教学教师一对多的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不同,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能较好地形成多重互动,从而实现相互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也需要多重互动来实现,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而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

2.3第二课堂的实践性与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人的发展离不开学习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但间接经验的学习离不开主体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第二课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达到技能的娴熟和知识的升华。第二课堂正是在活动中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更是离不开学生的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可能是技能娴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3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具体措施

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有可能性,但也必须看到,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需要克服第二课堂自身的不足。如,第二课堂的学生自主参加与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之间的矛盾;第二课堂学生自发组织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计划、标准、培养质量要求等都存在差距等。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五个结合”来提高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性。

3.1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决定其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而这些技能的获得仅仅依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与第一课堂的专业技能学习结合起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结合儿童文学和教师口语课,开展演讲赛、辩论赛、讲故事比赛和儿童剧表演;结合书法课,办书法作品展、墙报、黑板报等;结合钢琴课和器乐课,开展班级演奏比赛;结合声乐课,开展合唱比赛、组建合唱团;结合舞蹈课,开展舞蹈大赛、文艺晚会、汇报演出等;结合美术课和手工课,开展美术作品展、手工创作比赛、服装彩绘大赛等;结合五大领域的课程,开展班级之间的学科课程设计、讲课展示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使第二课堂的活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了,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第一课堂教学同步,循序渐进的进行。

3.2常规活动与特色活动相结合。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第二课堂的活动得到锻炼和提高,增强第二课堂的覆盖面,在活动的设计、组织上我们把常规性的活动与特色活动结合起来。常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如:各班每两周办一期墙报,每周办一次黑板报,每半学期开展一次布置教室和寝室文化节活动等,这些活动要求班上的每位同学参与,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展示和锻炼的机会。特色活动有计划开展,使有特长的学生发展特长、展示才能。如组织美术作品展、讲故事大赛、舞蹈大赛、服装设计大赛、手工制作比赛等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通过丰富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是学生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

3.3专业教师参与指导与第二课堂管理相结合。为了提高了第二课堂培养学生技能的效果、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实施,我们的第二课堂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指导教师对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全程参与指导。这不仅提高了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在第二课堂中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对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篇2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学习数学知识会变得比以往更加艰难,高中的许多数学知识必须是在掌握其理论和思想方法的条件下才能对知识有着透彻的认识,单纯的就题论题的学习方法早已不适用于高中数学。但是若能了解数学的历史,理解前人是如何通过探索打开一门数学知识的大门的话,对于知识的学习会更上一个台阶,而且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和研究,能够对各种抽象的知识获得形象化的生活体验,获取数学人文科学的力量,帮助自己学得更好。

趣味讲座中的分层开展,可以从不同类型的班级出发,采取讲授不一样内容的方法,使得各类学生都能在听课中找到更合适的学习方法,也能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例如,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讲述一些比较励志的数学家刻苦研究的过程,鼓励其好学好问、勤于钻研,获得对数学的求知欲。像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为了研究出圆周率的规律,用割圆法将其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这一计算结果在当时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二、游戏互动,提高应用意识

课堂中的知识理论性都比较强,单一的课堂教学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的知识量虽能增加,但是并不明显,可能会造成反效果。开辟第二课堂的意义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的新鲜感,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其中也有许多有趣而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推广的部分。对于第二课堂中的游戏可以采用契合生活的经营投资管理类的数学题目,结合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分组解答和阐释,在辩论中得到对知识的应用的理解。

对于第二课堂的游戏互动形式,可以采用应用型的实践讨论大赛,一个班分成几个大组,每个组设置自己的发言人和讨论模式,然后就题目进行实践中的探讨。例如可以就一次聚会中的开销如何在满足大家不同口味的喜好的情况下,同时还能花费最小,设置一次聚餐总人数中喝酒的占三分之二(其中喝白酒和啤酒的人数分别占到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喝饮料的占三分之一,指定某张菜谱及相关价格,让大家进行商讨解决。

题目之中,可以用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决办法,还考虑了多种方案下的择优线性解决办法,锻炼了学生比较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各组的解决方案不同,通过辩论和演算以及辅助条件的限制,渐渐地就可以得到最优的解答。通过这种游戏互动,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改善,培养了学生灵巧的思维能力。

三、数学竞赛,培养自主能力

数学竞赛作为第二课堂的一种形式,是比正规考试更加富于变化的一种考试类型,它不局限于只为优等生创设条件的考试,也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让学生在考试中发现自己的独特的学习能力,并将之发扬光大。考虑分层教学和考核的因素,在课堂设计中,设计出的考试应当具有不同的作用,不遮盖学生的优点,也不歧视学生的缺点,采用公正的考试形式,以及考核标准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独立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在竞赛的设计中,可以进行多种类的数学考试,依据对学生各自不同的数学学习能力,设计能够区分学生自身数学学习特质的数学考试,并在这种模式熟练进行应用之后,对其加以不断的改进和变化,以便适应学生不断成长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采用基本功比如概念、公式、定理、结论等的比拼作为考试的出发点,设计相应的试卷,对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进行摸底考试,在得到结果后,对结论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记忆能力。

篇3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企业内部技术性岗位人才缺乏,技术创新型人才更为匮乏,工艺、产品的智能成分少和技术含量低,高技术附加值小,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随着我国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急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意义重大。

二、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

由于高职专业开设的科目多,不同的科目又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比例的分配时,应注意该科目的特点,灵活实际地分配好实践与理论的比例,不可一概而论。例如:英文函电、计算机操作等实践性较强的科目,理论知识较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根据调查和实践证明,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应3∶2至7∶3之间比较适宜。实践的比例过少,学生达不到实际训练的效果;实践的比例过大,理论基础知识又掌握不够,不能指导学生实践。再如:政治常识、地理、语文、基础英语、美术史等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应根据其特点,适当加大理论教学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实践和理论的比例按1∶1或2∶3进行为宜。

三、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

1.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就业意识。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以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深入讨论为手段,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载体,加大实践教学的份量,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的大潮中,作为一名高职毕业生,必须能迅速进入角色,胜任工作,赢得社会承认。

2.完善实践教学,传授就业技能。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指导老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及时补救。如英文函电,要先组织学生了解商务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从询盘入手,到还盘、定单、包装、运输、付款、保险、索赔等,一一动手操作制单、发送、协商、讨价还价,使每个环节真实再现。在实践训练中,对各个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应学会灵活应对和解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每个环节完成的艰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懂得各种知识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不至于“纸上谈兵”。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积极利用Internet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CAI课件室等先进设备来开发实践性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强化技能训练。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爱好,可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开展融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健身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知识讲座、口语、听力、技能大赛等活动。为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内容系列化。要紧密联系本专业的课程进度和特点,及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内容上,要讲究健康,积极向上。

2.活动制度化。要为第二课堂活动制定制度,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的达到活动的目的。

3.程序规范化。为确保第二课堂活动顺利进行,在搞活动前,要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纳入计划,使第二课堂活动按计划、按秩序进行。

4.活动群众化。要做好宜传和引导工作,激发更多的学生加入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加强实习基地的开发

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所以,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

要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习基地,如语音室、实验室等给学生实习的空间和舞台,使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为走出校园打好基础。校外实习基地以就近、实际为原则,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来开发一批具有实习实践价值的企业或公司。如商英专业可开发旅游局、旅行社、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翻译服务公司、进出口公司等为实习基地;服装专业可开发服装厂、缝纫部、干洗店等为实习基地;计算机专业可开发网络公司、软件公司和计算机维修部等,与这些企业,公司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签定合同,明确职责,履行手续。每年按计划、按比例进行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这样不仅给企业和公司带来了效益,节约了资金,而且学生得到了锻炼,吸取了经验,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实践的目的和效果。

四、开展实践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层次性。在具体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时,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入手,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围绕课程设置,以合理性、可行性原则编制时间性教学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例如,学制五年的商英专业,第一、二学年应重点培养英语人才的基本素质,使学生打好英语技能的基本功。具体体现在学生英语词汇的不断增加,语法知识的进一步完善,听力、会话水平不断提高。第三、四学年应强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英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具体体现在商英方面的词汇补充,理解能力不断加强,动手能力不断提高。第五学年,掌握专业知识后,能独立地进行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实际工作的操作。为准备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77-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护理人才。各护理院校必须转变观念,立足当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把传统的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护理人才。

一、护理专业综合素质要求及现状

1.护生应具备的素质。①身体素质?摇护理工作是集体力和脑力与一体的工作,而且服务对象是有生命的个体,工作中需要高度集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护士只有具有充沛的精力,健康的身体才能胜任该工作。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着装得体,增强公众信服力。②心理素质?摇护士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主体,要想在工作中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就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待生活积极乐观,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工作和学习中能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面对复杂和困难的环境能沉着应对。③专业素质?摇专业素质要求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一方面护士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疾病的评估、诊断和护理要点,并能够及时更新现有知识,积极参与护理研究;另一方面护士还要有娴熟的技能,能够掌握急救药品的使用、设备的使用和急救技术以及常用的护理技术,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细微的病情变化,在工作中能够做到稳、准、快、好,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对患者的救治,具备较强的团队意识;最后在情感方面要求护士能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个服务对象,用爱心、耐心、诚信和责任心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④其他?摇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医嘱的执行者,同时还是患者的代言人、健康的协调者、护理研究者,这就要求护士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管理能力,协调好自己与同事、患者、患者家属等各人群的关系;与时俱进,在工作中能善于思考,创新思维、创新工作,推动护理事业发展。

2.护生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①体质健康水平在下降?摇国家每年都会在高校做一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测试项目包括长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肺活量等。通过检测发现,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和高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技能、轻体能的思想,开设体育课程不够,学生尤其是女生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动机;另一方面,由于在大三和大四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写毕业论文等事情,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身体锻炼。②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摇护士是高风险的特殊职业,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其服务质量。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对324名护生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9%。据教育部调查,因心理障碍而休学、退学的学生占所有休学、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次调查显示,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约占30%。当代护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见于有些学生从中学到大学难以适应,不懂得交往技巧,人际关系紧张;沉迷于网络,患上网络依赖症;缺乏正确的恋爱观,经不起感情上的挫败;护生学业负担较重,对于临床工作过于紧张、担心、焦虑;追求自我实现与现实相悖产生的心理冲突。③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摇武汉在运行高校科研课题“就业为导向的人文素质运作模式探讨”时就针对湖北省各医院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护理人员的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院通过实习生信息反馈也了解到,护士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仅仅将所学知识停留在病因、表现等方面,对发病机制、药物的毒副作用等知识匮乏,因而在健康教育中指导不够全面;各医院还反馈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懒散、不会处理护患关系、工作粗心、对患者缺乏同情心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育上“重专业、轻人文,重医疗、轻护理”的传统思想所致;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学生缺乏参与,丧失了自我学习的能力。④沟通、管理和创新能力欠缺?摇护理工作需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管理能力,以维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从护理知识到护理实践再到护理研究,护理事业处处都存在创新机遇,能否改变护理事业落后的状况创新至关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呼吁,要重视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朱院士认为大学生沟通能力差源于中国传统的家庭和学校的灌输式教育。

二、开展第二课堂,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护生的素质要求很高,单靠第一课堂的教育难以完成,需借助第二课堂相辅助。目前,我国高校中的第二课堂内容不断丰富,但由于目标不够明确、体系不够完善、内容设计不够规范等问题而严重影响了第二课堂开展的效果。如何真正能实现第二课堂在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意义,需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以期产生更多的实践成果。为此,我院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护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尝试将第二课堂划分为“五模块”,即身体素质模块、心理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创新素质模块和沟通管理模块,围绕这五个模块开展活动。其中这五个板块分类是相对的,其中开展的很多活动功能是多元的。

1.开展文体艺术活动,提高身心素质。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开展各类体育文化娱乐和竞赛活动,增强身心保健意识。通过集体晨练、课外兴趣小组等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强身健体;创建心理咨询中心,搭建网络沟通平台,在现实和网络中经常性的开展护士心理状况测试和咨询。

2.结合专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设计课件制作和技能操作大赛、参与教师负责的有关课题研究、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组建以学生为主、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参与的活动团队,学生小组主要由学生干部和学生会成员组成,在各种比赛活动中负责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最后由专业教师对复赛的选手进行评价。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负责联系活动场地,由学生联系实验室准备活动器材,借助专业优势,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专业素质。

3.借助社团,完善自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生组织,诸如各级学生会、团委、学习类社团、礼仪社团、演讲社团等,通过社团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管理协调能力等。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

三、意见和建议

第二课堂的实施需还要引入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针对五个模设计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以确保学生能朝着提升自己良好素质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评价反馈也可以促进高校不断改进并完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另外,第二课堂的实施还需提供保障体系,该保障来源于学校、二级学院、学生管理部门等各个方面。因此,高校各部门应相互协调,同时还要有活动经费支持。最后还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将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和教师的评优评先紧密挂钩,以促进第二课堂的常规化持续性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承梅,任彬彬.浅谈高校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0):3-4.

[2]兰芳.护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对策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6):700-702.

篇5

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合格的专业化小学语文教师。合格、专业化意味着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要达到这些要求,学生除了系统地学习语文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接受全面的职业技能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直接影响他们对未来教师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决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

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

纵观师范教育近些年实施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的技能包括教师基本技能、教学基本技能、教育管理基本技能。结合语文教师岗位特点,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的最主要技能包括语言表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三大块。语言表达实际上包含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口语表达训练可细化为普通话听说训练、朗读吟诵训练、演讲交谈论辩训练、教学教育口语训练。书面表达训练包括写作训练、书写训练等内容。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工作蓝图,是顺利实施教学、确保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与教学设计密切相关的一项训练就是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时下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样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语文课堂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语文课堂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正因为课件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学生要掌握课件制作这项能力,就必须接受系统学习和训练。

教学实施能力是最后环节训练,实际上是语言表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能力的综合。这个环节的训练必须结合真实教学情境,亲身体验、反复模拟、深入反思、不断改进,这样才能练就过硬的本领,将来才能轻松上阵,适应教学岗位的要求。

二、教师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

高职高专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抓好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如何推动师范生职业技能发展呢?学校应依据学生的整体素质,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语文教育专业分层、分类、一体化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分类别指技能训练包括语言表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三大类。分层次指教学技能按学期分项进行。第一层次(第一、二学期)进行三字、一话、一读、一讲专项训练,“三字”即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一话”即普通话,“一读”即朗读,“一讲”即演讲;第二个层次(第三、四学期)进行一制作、一设计、一说、一实践专项训练,“一制作”即语文课件制作,“一设计”即语文教学设计,“一说”即说课活动,“一实践”即教学实践。一体化指三大类中每个层次专项训练都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这个核心进行。

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施

构建训练体系,实施技能训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依托相关课程,实施训练。

各专项训练要落实到位,应以教学计划中开设的一门(或两门)相关课程为依托,进行课堂训练,再向课外延伸。第一学年专项训练中“三字”训练是依托“书法”基础课开展的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训练;“一话”是依托专业基础课“普通话语音”、“现代汉语”开展的普通话训练;“一读”是依托“古代文学”、“古代汉语”课程开展的古诗词、散文名篇诵读训练,既能掌握朗读技巧,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一讲”是依托“教师口语”课开展的演讲训练,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第二学年专项训练:“一制作”指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展的语文课件制作训练,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制作工具,依据小学课本内容选题并进行设计。“一设计”、“一说”、“一实践”三者都依托“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和“课堂模拟”课程开展,通过大量教学设计训练和说课活动,反复评议、修改再进行课堂模拟,实施教学训练。

2.开展第二课堂,巩固训练。

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还应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设置第二课堂,并以此为主载体,建立与专业技能实训项目相关的兴趣小组,举办拓展类知识讲座,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为补充,进一步巩固各层次训练内容。课内训练由各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外训练由班主任和高年级相关课程教师督促检查。第二课堂围绕语文教师基本功开展演讲、朗读、三笔字等每日一练活动。包括钢笔、毛笔、粉笔字三字训练、普通话训练、演讲训练等模块。其中“三字”训练主要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汉字为基本内容。对师范生加强书写汉字技能训练,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书写习惯,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书写行为,这是一个相当繁难的任务。普通话训练除了需要对《普通话实训教程》进行学习外,还要选择一些美文、诗歌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的部分篇章,在教师指导下,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结合技能考核,强化训练。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通过课堂和课外两条线进行,训练水平、效果如何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系部应成立教师技能培训考核小组,负责培训,依据每学期训练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学期考核。由于技能培训与考核覆盖面广,项目多,就会营造以考促学的良好氛围,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同时,通过考核,教学技能培养延伸、渗透到师范生大学三年的成长全过程,为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素质和水平提供保证。第一学年以教师基本功“过关”训练为主,抓好普通话、书写、朗读、演讲的考核;第二学年以教学常规“入门”训练为主,掌握和熟悉教学各环节的常规,重点抓好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模拟上课的“达标”,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通过校内、校外老师的双重指导,接受最大强度训练,实现教师职业技能毕业的最终考核。

4.组织技能竞赛,拓展训练。

调动学生投入训练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技能,增强他们走向小学讲台的信心,除了依靠课内、课外训练、技能考核之外,还应该经常开展学生技能展示与竞赛活动,如粉笔字大赛、钢笔字大赛、板书设计大赛、演讲与朗诵大赛、辩论赛、教学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说课大赛、模拟教学大赛等,以赛促学,助力、拓展技能训练。

总之,技能训练体系训练项目多,时间跨度大,且内容时有交叉,要使训练实现预期目标,必须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整个训练循序渐进、科学有序,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突出,收到实效。构建课内学与课外练、校内学与校外训,主体培养与个体发展、讲练考赛相结合的多元化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语教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评价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篇6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人的发展才是主动的、可持续的。学生的学习力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要素整合而成的学习力量,其中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力的核心。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也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手段,终身学习意识是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终身发展,高职学生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仅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应确立终身学习理念。

2.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强烈的创业精神

创新能力主要涵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其中创新思维是核心。高职的教育对象总体心理上大多以高考失败者自居,有严重的挫败感,潜意识中就自认为“创新”离自己太遥远。所以,在高职学生教育过程中,要先注重其创新信心的塑造、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启迪,激活学生内在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新创造的成就欲等。高职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具备强烈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具体涵括创业思想、创业观念、创业个性、创业意志、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等。具备创业精神不仅在就业岗位上会更加爱岗敬业、积极进取,还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创业实践,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项目化实施

1.项目化实施内容:构建“基础素能+核心素能+素能拓展”模块体系

素质教育项目内容设计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的调研分析为基础,培养目标因专业而异,就业岗位分为初次就业岗位和职业升迁岗位。明确界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目标岗位群后,在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新生思想素质调查、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跟踪调查等基础上,对各专业人才培养对象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进行分解,并经用人单位代表、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多方组成的委员会论证,设计出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目标维度表。然后,针对性地构建由“基础素能+核心素能+素能拓展”三个模块构成的素质教育项目体系。“基础素能+核心素能+素能拓展”三模块素质教育体系中,基础素能模块主要针对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注入精神动力,奠定扎实基础。设置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生涯规划、实用英语、阳光体育、公共计算机、创业教育、法律基础等方面课程,着力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计算机技能、外语能力、礼仪与沟通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核心素能课程模块主要针对突出的技术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等培养目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根据专业人才成长轨迹对应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及对应岗位群的工作过程、项目任务分析来确定,主要设置核心专业知识、行业职业标准、技术技能训练、工作过程、岗位任务等课程,做到课程与岗位的职业标准对接,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能。素能拓展课程模块主要针对终身学习意识、较强的自主学习力、强烈的创业精神等培养目标,激发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设置人文素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开设适应不同专业学生选修的人文素质、公共艺术、语言表达、商务礼仪、心理健康等公共选修课程,同时拓展隐性教育项目,将第二课堂校园活动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等项目纳入进来,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以及学生的职业迁徙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项目化实施路径:对接“课程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三个课堂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项目化实施的路径主要包括第一课堂“课程教学”、第二课堂“校园活动”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并将对接融合的项目内容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切实改变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两张皮”现象,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保障。三个课堂是密切联系和互相渗透的。通过三个课堂的对接融合,在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以及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活动中,将第一课堂的专业理论知识根据学生兴趣在自主选择中转化为实际成果作品或得以展现,使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得以提高,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基于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指导者及共同的课堂参与对象,三个课堂在项目内容体系上相互对接融合,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发挥聚合效应。第二课堂对接第一课堂,针对第一课堂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内容,相应广泛开展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和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建立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技术技能竞赛品牌项目体系、活动体系,打造学生素质拓展项目的基础工程和精品工程,营造出崇尚职业道德、实践职业技能、实现持续发展的高职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第三课堂指校外的社会课堂,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自然延伸,主要包括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志愿服务、社会体验等。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社会实践品牌项目,促进学生经常化、多样化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志愿服务,广泛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或顶岗实习,充分发挥第三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和将第一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桥梁载体作用。

篇7

高校成本会计课程的设置,应使学生具有从事企业财务管理、银行、税收、财政、审计等经济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成本会计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达到相应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但在现有体系的教学模式下,很难使学生在毕业后迅速与相关岗位实现对接,所以有关其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一)具有系统性

成本会计的前承课程是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会计为学生普及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会计这门学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对制造业企业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对生产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中级财务会计则是基础会计知识的一个深入过程,并对财务报表的编制进行重点讲解,为成本会计的讲授起到铺垫作用。有了前面财务会计对会计凭证、账簿以及报表的知识传授,学生在面对成本会计繁多的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时,学习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成本会计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相关课程的学习。

(二)具有实践性

在企业,成本会计岗位是极其重要的岗位。以某汽车制造业企业为例,该企业财务处下设四个科室,分别是资产科、成本科、会计科以及证券事务室,其中成本科是人数最多的科室,人数达到整个财务处人数的百分之七十。成本科又下设发票往来组、资产组和成本组,成本组负责全公司的库房以及成本的计算分析等工作。成本核算对一个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地位可见一斑。企业对成本核算人员的要求很多,不仅要具备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要懂得生产工艺流程的相关业务。这就要求高校对会计系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增强其对成本核算资料的分析,使其具备参与企业成本管理和决策的能力。作为三本院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肯定与985、211院校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差距,如果不能在实践能力上略胜一筹的话,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将很难有竞争力。由于成本会计课程对日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绝大多数高校对其也比较重视,作为必修课,分配了较大的学分。但在现有体系的教学模式下,学校大多注重于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重点掌握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产品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辅助方法等。而对这些计算方法与能力的培养,并不能使学生迅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符合企业要求的大学生。

二、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方式陈旧

现在高校内对成本会计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黑板和多媒体。多媒体教学的产生,弥补了黑板教学单一、枯燥的不足,使教学更具趣味性,免去了在黑板上由老师现场画表的麻烦之处,节约了教学时间。但由于成本会计课程本身内容抽象,计算量较大,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也暴露无疑。在大屏幕的表格中,只能体现数据的最终结果,学生难以理解。计算的过程如果采用多媒体方式,学生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时还需要借助于黑板和粉笔,一步步的演算,使学生能跟随教师的思路与步伐,但此种培养方式还是局限于理论教学。成本会计数据多和计算复杂的特点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等现象。

(二)教辅资料数据失真

现行教学模式下,课堂讲授占绝对的主导,例题也大多采用书上的例子,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并不显著,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由于成本是企业的商业机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所以对其成本资料,企业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这样就导致了许多教辅资料难以取得真实的数据。

(三)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现阶段的教学实践环节,一是去企业调研实际操作,二是在校内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由于成本会计岗位的特殊性,第一种方式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即使学生去企业,也基本做一些打杂的工作,很少能接触到真实的账簿,这就使大多数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而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又要求其有工作经验,这就造成了一个不对称的局面。为增加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光华学院选择第二种方式,一般会在专业课结束后,为学生安排一至两周的模拟实践环节。对于成本会计的实践环节,光华学院购买了一套计算机模拟系统,运用福斯特成本核算与分析多媒体平台,进行相关成本核算方法的实训。但由于系统数据不能实时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老化失真。还有一些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参照答案,一味讲求速度与准确度,这就使实训丧失了原有的目的。

(四)实践教学教师水平偏低

实践环节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但目前高校从事会计课程讲授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年轻教师,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偏低。自身没有实践经验,又如何能带动学生模拟实习?对于高等学校教学方面的改革历来都有,但总体上是灌输式的,普遍采用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与社会及工程应用脱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学方法落后于时代要求,理论传授脱节于实际应用,教学内容滞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培养目标。针对上述成本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改革设想。

三、改革设想

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直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的弱项。改革不仅要改教学内容,还要改教师。教师只讲不练、不会实践行不通,教师不仅会讲还要会做。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应试式、死记硬背、为考而学的教学方式。

(一)配备“双能型”教师,引进企业专家授课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在引进教师时不应一味追求高学历、高学位而忽视实践经历和能力。目前,教师队伍中单纯的教书匠过多,擅长理论结合实践、擅长知识应用的人过少。理论与实践一手硬一手软,教书与育人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令人堪忧。为建设一支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指导实践能力的“双能型”师资队伍,实现光华学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目标,学院要求各教学单位在2017年6月前,教师队伍要全员达到“双能型”教师的标准。即在本专业领域取得非在聘系列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如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律师等。或者近五年内有连续半年或累计一年在企事业或行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并通过考核。学校还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有了实践经历作依托,教师讲课将不再是纸上谈兵,授课时可结合自身经历,使课程内容更加饱满、鲜活。高校可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把社会上与从事成本会计专业相关工作的在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聘请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光华学院现已聘请多位我省著名企业的财务总监、财务主管等专家定期为商学院学生做报告,指导实践教学环节,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理论知识。

(二)变“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

长春光华学院商学院在2014年9月对大一财务管理、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实行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学生还没有开设专业课的前提下,给学生下发模拟资料,在高年级学生的指导下填写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简易会计报表,效果显著。虽然在操作时,学生并不知晓自己做账的原理与意义,但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初级财务会计专业课时,回想之前自己填凭证做账的过程,梳理了思路,学习起来事半功倍,绝大多数同学对初级财务会计的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好。鉴于初级财务会计“岗位化阶梯式模拟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成本会计也可以取其精华,借鉴其成功之处。由于成本会计开设在大三上学期,一个学生专业课较多的学期,学生可能没有大块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第二课堂,那么完全可以把第二课堂转换为第一课堂。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专家提供真实的数据,为学生量身打造递进式的仿真案例。由最简单的一个车间、一种产品、一张报表开始,由浅入深,越来越复杂,形成递进式的关系,由“坐着学”向“做中学”转变。

(三)成立课题组完善教辅资料

针对模拟资料与实际相差甚远,缺乏真实感的状况,各系应成立由教学经验足的老教师和实战能力强的企业高管牵头的成本会计课题组,研究不同课程之间讲授内容的辐射程度,进行归并、重组,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结合成本会计的实践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以“必需”和“够用”为限度,编撰适合学校教学和社会实践双重要求的教辅材料。以实践教学为主,提供案例,教材只起到辅助作用,在进行递进式教学过程中,运用到哪些理论知识,再回到教材,讲授理论。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很少用到的知识点,简略讲解,甚至不讲。例如在教材中占很大比重的辅助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对于交互分配法,教师在课堂上会占用大量的课时去讲解,并让学生反复计算。然而现实却相当残酷,大多数的制造业企业并没有辅助生产车间,也不会产生辅助生产费用。花费大量精力学习的课程居然没有用武之地,实在可悲。

篇8

实习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何合理安排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保证实习实训教学质量,一直困扰着国内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较多。笔者所在的土木系为此组织多名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走访调研,寻找影响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的突出因素,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实习实训教学改革。经过近两年的改革试点,逐步形成了多方位一体化实习实训教学新模式。现就几点教改措施探讨如下。

1.实习实训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1修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专业课程体系一体化改革试点

修订前,专业培养计划过于偏重理论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所占的学时、学分严重不足;修订后,逐渐形成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并重的局面。根据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两类:以考研深造为主要去向的专业学术型和直接就业于工程一线单位的创新应用型,教学中分类培养;提高实习实训的学时、学分比重,切实加强对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

表1 培养计划修订前、后学时学分表

1.2改革实习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1.2.1实习内容、方式多元化

依据学生分类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实习内容。内容来自多个方面,如专业培养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产学研项目、教改项目、科研课题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或项目实习,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采用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和自联实习相结合方式,依据不同的实习内容采用相应的实习方式。

1.2.2指导教师多元化

改革前,仅有专职教师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师资明显不足,指导水平不高。改革后,吸引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骨干等为指导教师,解决了师资不足问题同时指导水平也明显提高。鼓励实践教学,落实激励制度,细化教师考核评价指标,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1.2.3改革单一的实习实训教学手段,缓解经费短缺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虚拟现场,模拟仿真”,辅助实践教学。将以往的实验、实习、实训等过程制成了视频资料供学生课堂或网上学习,辅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降低了实践教学成本,缓解了目前实习、实训经费紧张问题,也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1.3增加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改革前,实习实训教学成绩的评定以日志、报告、纪律为评定依据,评定标准漏掉了实践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导致日志、报告等造假现象严重,实习实训流于形式,实践教学质量无法有效控制。改革后,增加了对计划论证、实践准备、答辩、笔试及交流等环节的考核。其中,答辩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在不同单位实践,遇到的结构形式、材料、工艺、技术、流程及管理等方面差别较大,通过实践成果答辩与交流,学生可相互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这些环节的考核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也能扩大实践教学成果的交流和共享,便于有效掌控实践教学效果。

依据分类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和标准,学术型学生考核偏重于综合性问题的笔试考核,重在挖掘实际问题的理论依据或原理推导;应用型学生偏重于工程应用性问题的考核,重在应用创新。两类学生分类考核、各有侧重。并且依据具体实习内容进行目标考核,考核方式多样化。

1.4扩展实习实训形式,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第二课堂”

鼓励引导学生社团定期举办各类实习、实训大赛。两年来举办了专业制图比赛、计算机辅助设计比赛、各专业课程设计比赛、模型制作比赛、实验技能比赛、创新作品比赛等各类大赛10余项,提高了学生兴趣,锻炼了学生基本专业技能,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定期举办专业讲座、实习实训交流会、创业论坛及专业调研、宣传活动等,开展富有土木专业特色的实习、实训第二课堂活动,将实习实训阶段性成果进行交流和共享。

1.5其他教改措施

1.5.1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实习实训教学制度,为实践教学提供制度保障

将团委、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纳入实践教学管理小组,做好分工,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加强实习实训各环节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在制定管理制度、量化管理指标、完善考核标准等过程中,建立意见反馈平台,广泛吸收和采纳社会用人单位、实践基地合作单位及师生等多方面的意见,建立健全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1.5.2开发新的实践基地、发掘现有实践基地资源,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一方面,通过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横向课题等多种形式争取学校、社会的更多支持,设置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场地保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实践基地现有人力、物力资源,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使实践基地变成低成本高效率运作的实习实训平台,提高其服务实践教学能力。

2.改革初步成效

自2010年实习实训教学改革以来,以修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突破口,重点对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1届、2012届毕业生考取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等上岗证人数占到总毕业生人数的50%以上,考取技术资格上岗证的热情明显提高,参加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社团举办专业技能比赛、调研等专业活动数量逐年增多,活动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获批的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由2010年的3项,猛增至2011年11项,2012年20项。改革后,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实践教学手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扩大了实习实训成果的交流和共享,降低了实习实训的成本,提高了大学生实习实训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实践能力。

3.结语

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明显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根据实践教学反馈的信息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当然,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学院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不断积累经验,在实践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才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形式。烟台南山学院结合自身情况,采用全日制脱产专本套读、本本辅修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正常学习专科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辅修自考本科段的课程。

一、实践环节在“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是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必考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实践性较强。注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掌握程度直接影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应用;应用型人才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具备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社会对这种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实践教学是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发挥自主学习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二、自考课程实践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考教学中对实践环节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自考教育往往被等同于应试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学校、教师到学生关注更多的是考试及格率,是自考毕业率,因此,在日常的教与学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理论知识学习及题海战术上,忽视了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和学习。

2.实验课程体系较陈旧,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发挥。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教师将本次实验从实验原理、方法到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所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都进行细致讲解,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在试验箱上连接电路即可完成相关理论的验证。实验过程机械又被动,忽视了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且实验时间受限制,没有给学生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提供相应的空间和时间保证,导致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3.实验考核体系落后。实验课附设在理论课中,实验成绩在整个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太小,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实验课的考核标准往往是以实验报告和出勤率为主。学生在实验时不注重过程而只注重结果,对实验中碰到的问题缺乏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开设第二课堂。实验内容采用模块化和任务驱动方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创新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强化元器件的识别与应用、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按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选取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及创新性的项目。增设第二课堂,成立兴趣小组,每个兴趣小组或工作室配有指导教师以及实践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形成一种“导师+导生制”的学习模式。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以提升实践技能。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并非每天开放实验室就是开放式实验教学,不能将实验仅仅局限在实验室,也不能将实验完全限制在有限的实验课时里,将仿真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中,学生根据实验项目要求,独立查阅资料完成电路设计,利用软件中提供的虚拟仪器测试电路性能,根据需要进行参数调整、电路改进与完善,再进行电路板雕刻、元器件选取与测试、电路搭接、调试等,逐步完成实验项目设计。

3.完善实验考核制度。实验成绩不再单纯依赖考勤、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而是将考核目标细化,分别从工作态度、元器件及导线布局、电路效果、实践报告、完成时间、答辩六个方面进行考核,综合考查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阅读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配置实验设备、搭建电子线路、测量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工作,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电路设计的创新性、故障分析及解决能力、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等,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结论

篇1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016-01

我院自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后。根据全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几年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1 确立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教学

1.1 把握规律,强调实践性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性操作,全面改革讲习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充分体现该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适应卫生工作需要为目标,突出“应用”为特征,围绕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操作。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彰显影像学科形象化的特点,提高教学时效比。将影像诊断学全部进入实验室授课。电子幻灯授课与学生同步阅读实片过程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的事例教学的目的;将X线摄影中基本理论、X线照片冲洗化学集中讲授,X线摄影位置学部分全部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实体示范操作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达到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分组强化规范具体操作的目的。在实习环节中,实施“导师制”,倡导学生主动实践与带教主动指导相结合并全程分段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1.2 抓住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适应目前随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科架构的变化,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发展需要为原则。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专业需要为主。专业课以宽基础重实用为本。基础课:取消高等数学、物理学改为医学影像物理学,增设一门人文学科;专业基础课:将电工学、电子学合为医学电子学基础,将原有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病原学,减少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病原学学时数,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增设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课:将原来的x线投照学和x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分别增加CT、MPd、CR和DR相关内容,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将原有的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诊断学融合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同时采取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模块课程自主选择的方式将原有的部分课程列入选修课,如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放射治疗学等

1.3 拓视野,增强针对性教学.

1、强化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拓展和提高专业素养和发展潜于的功能,弱化围绕专业教学以外的作用。首先设立讲座课.如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基础、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撰写、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英语等。其次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设计内容进行强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题小组,老师围绕设计课题进行引导,通过查阅资料、实际操作,拓展专业知识面。

2、以外引内联方式,加强师资建设。聘请院外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来院讲课或指导工作,丰富临床实践知识;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安排教师进行专项进修、交流,根据教学实际,与医院联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 构建学生专业综合评价的考评体制

2.1 实行理论与技能测评分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原有一纸定乾坤的模式,采取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分离,对于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测评,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认定为专业不合格,通过考核方式改变,强化专业技能要求。其中理论考核由题库生成,技能考核分口试、操作二部分,请院外专家进行测评。

2.2 建立技能目标考核标准

1、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为平时考核、课终考核、毕业考核。平时考核以各系统完成阅片诊断数量及诊断报告质量打分。课终、毕业进行双盲片考核,抽取各系统一张影像片,书写诊断报告。对报告结果分格式、描述内容、名词应用、诊断顺序、诊断结论等五部分,进行计分。

2、x线摄影学以具体操作内容双盲抽取。分暗室装片、机器准备、摆放、工具应用、条件设备、暗室洗片等六部分目标进行考评。

3、医学影像设备学以随机抽题。分原理说明、部件指定、线路分析、仪器使用等四部分测评。

2.3 完善实习考核办法

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实习目标考核标准,完善实习双向(学与教)督促机制。分别设立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对考核过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带教医生(技师)考核鉴字、每一大部分由科室会考、学校抽考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前由学校与医院科室共同检查考核。

3 加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4-0045-04

“项目学习”由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9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19期上发表的《项目(设计)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活动的应用》一文中首次提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种教学法在美国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项目学习是指教师首先针对现实将各种教与学的策略综合到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创建学习环境,然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主动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来完成一个个学习项目,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建构个人知识体系。《秘书实务》中使用项目模块教学法能在尊重本科生教学规律基础上较好地规避不足,提升优势,让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在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中得到提升。

一、《秘书实务》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应用项目模块法的必要性

(一)教学内容上,授课内容针对性较弱

由于《秘书实务》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办公室日常事务、秘书传统业务和辅助决策业务,涉及到秘书学、文书学、礼仪学、会计学等多项内容,学时一般只安排34学时,教学过程中如果知识全部涉猎,无所侧重点会造成无法安排实践课程,学生实习或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从事行政、秘书、助理、文案工作等无法顺利完成任务,职业道路受到阻碍。

(二)教学效果上,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秘书学列入本科目录后,所属学科为汉语言文学或者管理学。在各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部分院校虽然把培养《秘书实务》定位在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课程模块中,但在多年授课中任课教师过于追求理论性,不重视实践能力培养,还有一些学校将这门课程与传统文科专业课一样定位为不含实`课或是实践课很少的理论课程,忽视了此课程应用性的特点。课程目标定位的不准确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训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发生了缺失和错位,很难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人才[1]。在很多毕业生回访中,大多就业于江浙一带中小企业、涉外企业的学生一兼数职,他们表示秘书课程所学非所用。

(三)考试模式上,传统考核评价体系陈旧

《秘书实务》不论是定位于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课程,还是定位于不含实践教学的理论课程,均采用开卷或闭卷的以知识获取为主的理论考试,考试内容的单调与落伍,考核方式的老套与枯燥,学生的操作能力、应变能力、组织领导沟通能力没有成为考察和评判标准,从而不能适应社会对秘书人才的岗位需求。本科生无法凸显自己的优势,对此课程选修产生排斥心理,秘书学在本科院校得不到发展。

因此,积极开展《秘书实务》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授课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要寻找一种建立在学生兴趣和现实需要基础上,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项目模块实训法便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秘书实务》课堂中运用项目模块实训,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把《秘书实务》中内容关联密切的知识组成一个项目模块,每个项目模块之间又相对独立;从教学方式上来说,学生以小组形式领取任务,采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习得展示等教学法,所设置的项目往往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秘书知识分配到单个子项目模块中,学生在子项目中通过模拟情景、讨论、写作等有计划地学习相关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从考核标准上来说,考试方法以操作考试为主,并且结合课堂项目实训、小组任务完成、学生个人作业来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二、项目实训教学法在《秘书实务》教学中的现状

2016年11月,笔者参加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第五届秘书教育合作发展论坛时做过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项目实训在各本科院校秘书授课中也逐渐被重视,但因为很多院校没有专门实训室,即使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如会议室和接待室,不论是场地还是物品也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实训只是浮于表面,要么是理论中穿插一些简单的过时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学生在教室狭窄空间里简单对付,要么是因为课堂仅有的45分钟,实训每次都集中在几个积极分子身上,落后学生积极性无法调动。同时,实训环节不完整、仿真程度不高,教师只是根据教材编写把知识进行简单模块划分,每个项目模块还是知识的输灌,没有考虑到学生就业范围与城市的特殊性。第二课堂也没有很好地和课上所需有机结合,学生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服务上,思维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2]。

三、项目模块实训法在《秘书实务》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秘书实务》项目实训模块设计

通过调查分析和资料收集,拟订《秘书实务项目实训》课程标准,编写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做好项目实训模块设计,使每一子模块之间成为有机整体,内容设计围绕培养“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项目实训内容可为5大项20项任务,具体设计为:

一是秘书值班。实训内容包括:办公室管理,包括整理、布置;编印值班表、拟订值班工作内容及值班规定;接听电话艺术和做好电话记录;用印管理;特殊情况处理。

二是文件处理。实训内容包括:发文办理和收文办理以及文书的管理,具体为交拟、拟稿、核稿、签发、复核、打字排版、校对、印刷、用印、登记、装封、传递、注发;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及催办;文书保管、借用和阅读、翻印、转发、汇编、保密、清退、清理;文书立卷、归档。

三是秘书接待。实训内容包括:车站、门口迎接客人;门口迎接;引导客人到会客室、安排主管与客人洽谈、记录;坐姿、站姿、走姿、寒暄、握手、交换名片等礼仪;安排宾、主入席就座用餐;安排汽车送客。

四是工作日程安排及商务旅行。实训内容包括:为领导制定日程安排;报告领导当天活动事项内容;为领导安排约见重点处理特殊情况;安排或随从领导出差事项等。

五是筹备会议。实训内容包括:为会前工作拟制会议计划,组织筹备小组,拟订发送会议通知、回执;编制准备文件资料;会场布置等;会中工作:接站,会场签到,检查会场设备,主持发言,会议记录等;会后工作:送别、会场善后工作等;常见会议仪式如签约、会见、会谈、开业庆典、公司周年庆典等。

六是方案策划。实训内容要保证技能训练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包括接待方案、会议策划方案、调查报告、领导活动策划、学生活动策划制作等设计。

(二)《秘书实务》项目实训全方位融合实践教学

学生按划分的小组课前领取任务,用心自学、准备。小组尽量保证人员平均分配,秘书学专业一般女生多,需注意男生尽量均衡分配在每组中,同时注意能力及活跃性平衡,带着课前自主学习知识进入一个个小模块集中实践环节,完成每一个项目任务,即通过在实训基地情景模拟、即兴展示、微视频展示、案例分析、小组互评、教师指导的形式,激发学生自己的主观性和表现欲,保证项目实训在课堂及实训基地全方位地融合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内化、增强自信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开发第二课堂,综合实践运用检验

在第二课堂上,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教师根据表现给予分数。第二课堂要充分运用校、学院、班级提供的各种机会,如秘书技能大赛、教师助理、办公室助理上岗、义工上岗、工学交替、承办(协办)会议、院校期刊应用文文章发表、校外合作企业实习等来检验实训效果。每次实践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必要时参与其中。学生实践后,需要及时总结。在项目实训知识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学生在自己岗位上独立应对遇到的问题,培养一名合格秘书应具有的职业素质。总之,《秘书实务》项目实训要以课前自主学习为前提,任务为驱动,以小组为单位,以案例讨论、习作展示、微电影视频片段展示等仿真教学为主完成每一模块实训,最后通过第二课堂达到知识融入与创新。

(四)期末考核

本科生专业课程考核以往传统标准是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占40%,期末占60%,完全是教师给分数。《秘书实务》考核突破单一化,实现多元化,尤其是按社会所需增加相应考核方式。学生再也不是像传统专业课那样闭卷或以死记知识打分数,我们看重的是学生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思维分析、领导、组织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等,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参与积极性与挑战性。平时成绩(包括出勤20%、课堂表现20%、课堂理论考核20%)占60%,期末占40%。每一个模块实训时要做到: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评分,每组根据其他组表现或作品展示商议互评,学生平均评分和教师评分各占50%;另一方面,课上随堂练习,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也不能忽视,另外,动手能力考核要和思维写作能力考核相结合,如采用撰写调查报告、会议策划、活动策划、情景模拟等方式。

四、项目模块实训法在《秘实务》教学中的重点

(一)解决秘书课之间交叉和被割裂问题

本科秘书课程包括《会议与会展》《文书与档案管理》《秘书公关与礼仪》等,它们之间各成体系,教学内容又存在交叉,再加上原有的《秘书实务》实训模块被割裂,因此通过成立虚拟公司及各个项目实训模块,使得学生将秘书课学到的知识在模块实训中互相衔接与融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在“秘书值班工作”项目实训中,实训内容包括办公室整理、接听电话、印章管理,接待服务,把这些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项目训练与设计”进行有机整合;再比如在“领导活动策划”项目实训中,实训内容包括日程安排、会见安排、会谈安排、签约仪式、开幕式及闭幕式安排等,里面穿插礼仪培训等。通过项目实训,各个理论知识可以完整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

(二)模块设计努力做到有所侧重

模块设计在注意衔接照应其他秘书课程的同时,也要针对《秘书实务》这门课在本科教学内容上有所侧重,既要和其他本科秘书课程有所区别,也要和高职院校秘书授课内容有所不同。技能训练固然重要,但本科生的写作训练更要加强。因为本科培养的是高级秘书,和高职院校相比,同样是秘书实务,要让学生具备更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策划能力、写作能力。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强一些,而本科学生要把技能和思维二者结合,体现本科生的“高学历”“高能力”“高境界”。同时,每个模拟实训需要通过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结合不断演练,加深知识印象。

(三)设计模块要落地性、新颖性和情趣性相结合

一方面,尽量站在秘书学最前沿,选用秘书或行政岗位最新最典型、正误对比的录像和学校发生的案例或学生自己习作展示等工作任务为驱动。除选用学校案例与资源外,还要与工作实际紧密相连,比如优先导入企业文化,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中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于企业中一员,在没有进入社会前率先树立了职业人意识,变得更加独立与担当。另一方面,因为秘书学大多挂靠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之下,学生对文学作品很熟悉[3],所以可以把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拿来融入到模块实训中,如《红楼梦》中的萍儿、《三国演义》中的杨修等。对于90后大学生,还可以把电影作品搬进课堂来讨论和实训,如美国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日本电视剧《校阅女孩河野悦子》等,90后的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和感兴趣。

(四)提高教师自身能力

由于秘书实务注重的是实用型,而且本科设置秘书学专业起步晚,专业人才缺乏,师资都是由相近专业教师组合,这些教师缺乏实践,所以要重视提高师资能力。一方面,院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提供秘书学相关培训,如项目教学法、最新秘书训练软件等,搭建院校交流平台,打破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隔阂,参加官方或民间各秘书组织活动,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国际商务教育研究会组织的秘书培训班、竞赛等。另外,学校也要帮助教师下企业或出国学习等,让教师更自如地把握现代实训内容。同时,为了加强教师时代紧迫感和适应社会需要,教师考核上也可以加入“具有双师素质和能力”等相关硬性规定。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自身优势,既要走出去拓宽视野,向高职院校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也要发挥自己科研能力,如思考“互联网+”时代如何改变秘书工作,如何适应“创新创业”主旋律,如何让跨学科变成本科生的优势等。

(五)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第一,在实训内容上,教师既要注重实用性,又要跟上时展。互联网改变着秘书工作方式,要时刻注意新的办公软件的出现,阿里巴巴原创供应中小企业实用的移动办公工具“钉钉”让秘书工作方寸之间,尽在手中掌握,此时教师就不能照本宣科,走不出教材。第二,鼓励学生自己创新。文秘工作已经超出简单服务工作,尤其是本科秘书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较弱,要改变学生固有的把秘书工作看成端茶倒水打扫卫生等“闲活”的思维,提高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分析能力等。第三,提升学生道德修养,这是文秘专业教学核心。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遵纪守法、成为学生道德楷模,其次,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体现道德修养,包括心理健康、个人礼仪、个人品格、处事原则、人际交往、团队工作等。总之,秘书实务在教学中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技能提高结合在一起,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4]。

采用项目模块实训方法,学生通过课上仿真模拟、讨论、写作、思考、课外上岗实习、参加秘书比赛等,强化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这需要文科学生转变自己传统学习观念,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任务,把握项目目标,自觉提高职业素养,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高级秘书。

参 考 文 献

[1]付琼芝.公选课《秘书实务》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4):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