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6 08:05: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城市公共景观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 TU9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的活力来自于多样性,城市活力的丧失是快速城市化运动的产物,要挽救城市活力,必须真实的体验城市人的生活。

当今中国城市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打破了人们原有公共生活空间的格局,直接导致公共空间的破碎,空间参与性的缺失,城市活力逐渐衰落和丧失,生活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在现代城市逐渐被忽略,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

在城市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公共空间承载着人们日常公共生活的需求,是充满活力的人性场所。在西方,中世纪城市广场是典型的公共空间,人们在户外交谈、聚会、进行庆典等,共享“公共生活空间”。在中国,街巷空间、集市聚落作为传统的公共生活空间存在。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这个阶段的城市及聚落由于为人们所使用而独具魅力,有些至今仍然是良好的室外活动空间。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通过多种媒介快速传播且覆盖范围无所不及,人们的社交与公共活动逐渐发生变化,人们也不再需要从传统的公共生活空间获取信息,“非场所的、虚假的公共领域占据了我们的城市空间,我们频繁地经历这种区域和空间,在这种空间中我们以某种社会的伪装会面,加速的穿过场所,而不是体验场所;并且在这种场所中几乎不存在相识的可能性。非场所性的消费地方和交通区域鼓励无思想的行为和单调不变的行为,并且没有时间和地点供人们停留,观看比场所的真实存在更重要。”――理查德・弗朗西斯・琼斯。“速度”改变了人们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客观上导致城市公共空间的衰落。

尽管城市化速度加快,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化,当代生活的私有化等多种原因,导致公共空间的部分功能“过时了”,但城市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空间对当代生活来说是否真的就不再重要了呢?

在相关理论和研究中,以往城市形态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确认,但却不够重视以往城市的功能或城市功能与形态的相互作用关系。如洛杉矶市市政委员会委员迈克尔・费弗(Micheal Fever)所说:“在一个像洛杉矶那样的分散型城市里,人们常常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孤独,依赖于汽车……我们渴望步行的生活。人们正在寻求摆脱汽车的方式,生活在一个人性化的城市中心”(摩根 1996,P.59)由此可知,人们对公共生活空间仍有诉求,公共生活并没有消失,人们渴望并正在寻求更高品质的空间,能够在其中自由的体验场所、享有愉悦的心理感受。

诺伯格―舒尔茨在力作《场所精神》中指出:“场所是具有独特性格的空间,自古以来,场所精神就被视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面对和妥协的有形事实。建筑的意义就在于将场所特征视觉化,而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义的场所供人们居住”。他提出,建筑要回归到“场所”,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的最为根本的经验。“场所精神”对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同样适用。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来说,创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就是创造一种空间场所,人们可以在其中进行各项行为活动获得舒适的、自然的、亲切的、愉悦的体验和感受。在这个场所里,人们赋予寄托和希望并以其为归属,场所感是公共空间必须具备的特征,失去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便失去了场所意义。

找回城市中被遗忘的公共环境空间,重新规划和有效利用场所,人性场所无疑使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它能够引导我们以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作为出发点,从本质上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公共空间设计的一个独立课题,人性场所的研究对象是普通民众而非精英阶层,探究寻常百姓在生活中如何随意的使用场所以及自由的体验空间,呈现的是大众和全面性,也这正是被以前的建筑学、规划学所“遗忘”的方面。

人们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场所来展示自我,进行社会活动、创造文化,这些就需要空间具有相应的功能和情感内涵,公共空间设计若要增强环境的场所感和可识别性,那么了解人的知觉和感知范围、感知形式是一个先决条件,尺度感是否宜人直接影响着使用者对场地舒适性、归属感等的感受。对于公共空间中的城市广场而言,凯文・林奇提出,一个安全的、健康的、美好的景观应该能够唤起观察者脑中强烈的印象,他认为小尺度空间的可达性和可控制性都适合更好的体验,形成场所精神,所以他建议的尺度是25―100米,杨・盖尔则建议是70―100米。在实际设计中,根据霍尔的近体学理论,他将人际距离分为亲密距离(0~0.45m);个人距离(0.45~1.30m);社会距离(1.30~3.75m);公共距离(大于3.75m)等,在进行空间的规划设计时,把握尺度的宜人度,划分场地设计高差,放置小品或者街道家具等,便能够丰富空间,经过人们长期使用而形成空间内特有的独一无二的特征或氛围。

空间和使用之间的依存关系是城市设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当为人们提供户外、街道活动的场所,但这一点在现实环境设计中却常常被设计师们忽略,例如在交通空间中人们习惯“抄近路”,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中能够合理布置空间,为人们提供快速便捷穿越场地的机会,从而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和活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构图成为追求,缺少了人性化的设计环境就会变得没有人气。不同的空间根据不同特点而性质不尽相同,但每个场所都应具备功能,人们的各种活动应当在空间设计中得到尊重、满足和支持,因为人的参与公共空间才不会失落、不会被人遗忘。

结语

C・亚历山大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根本上是由那些不断重现的生活事件所组成……它和我们的生活场所密不可分,而它们互相关联的原则,则由我们的文化来决定和维持,并保持其生命力。”城市公共空间是供人使用的,公共空间设计中如果缺乏宜人的尺度、亲切的氛围和一定的场所精神就无法满足使用的要求,空间的场所意义也不复存在。现代城市设计,应在空间上追求人物一体,从本质上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以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作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塑造安全、休闲、交往和回归自然的有活力有吸引力的空间,推动当前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的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林弗朗西斯编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篇2

1前言

对于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而言,其必要条件便是“以人为本”,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同时,使人得到精神与文化上的共鸣,达到公共绿地景观与自然生态和人为生态的和谐。因此,城市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要从行为和精神两个方面满足大众的需求,行为方面主要是指公共绿地景观场所的设计要从功能上满足大众,这需要设计者对景观空间构造及场所特征有高屋建瓴般的把握,以真正发挥公共绿地场所的功能性;精神方面主要指景观场所的设计不能脱离大众的精神需求而独自存在,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建造而建造,组织者及设计者应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与历史风貌设计出符合大众精神需求的人文化景观场所,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可以吸引和支持人们的活动。

2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过程

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的设计内容非常广泛,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其设计过程往往被弄错。在实际的建设中,我们发现公共景观场所的建设往往被置于市政设置、道路与其他建筑群之后。城市公共景观场所的建设往往是为了弥补其他建设对自然的破环,这种设计程序实则为本末倒置,在破坏了自然环境之后试图通过公共绿地景观来“填补”环境的空缺,这就无法充分的实现公共绿地景观所实现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场所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发挥景观场所的实际功能性,以考虑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初衷。

2.1 场地分析

公共场地景观设计中的场地分析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同时它又是一个系统、信息量庞大的工作。场地分析工作包括了相关地段的外部条件分析、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为因素、文化特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关键的内容是对人的分析,设计之初要详细考察绿地所将面对的服务对象,明确对不同群体的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范围,要同时估计人在物质以及精神两个方面上对公共绿地景观的需求。其次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分析,结合对当地自然景观的考察,总结出公共绿地景观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从中找出能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的绿地景观设计方案,从而确定出公园的种类、功能、占地面积、结构布置等设计细节。

2.2 公共绿地的功能定位

对公共绿地的场地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就要对其实现的功能进行定位。准确的功能定位直接影响到所服务群体的活动品质,并充分发挥绿地不同景观的实际功能,以避免不准确的功能定位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在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中,场地分析和功能定位是统一的整体,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只有通过场地分析才能确认场地规划的限制条件,为功能定位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有了绿地所实现的预期功能的确立,基地分析才有了更明确的针对性。

2.3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的完整过程

首先结合“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进行设计场地的分析,然后确定公共绿地景观所实现的功能,最后结合以上两个方面提出总体的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法,这是典型的景观设计程序。景观规划的设计与最终的呈现并非一蹴而就,其设计的程序与设计方案也并非一成不变。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具有极强的延续性,树木的生长、微气候的形成、自然系统的自我调整与恢复都需要考虑其中。景观系统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就像一个有机体,它不断自我完善,而且沉淀越长,其独有的韵味才能呈现出来。

3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在关注人的需求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人为建设所可能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方案的制定应以与自然环境相融洽并结合起来为最高宗旨,以形成“自然的场所”,使得人类的居住环境向着更生态、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因此,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方案之前,应充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并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与民风、民史,只有懂得当地人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性,认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才能创造出符合当地人审美特点并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公共绿地景观场所。以下为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所应遵循的几条基本原则:

3.1 适用性

公共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与适用功能性上应用周围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以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并融入其中为准。同时,景观设计在空间上要能容纳众多公共活动,空间宜开阔、明亮,以提供宜人的自然环境和各种适与人活动的观赏性和功能性设施。在满足人们公共活动的同时又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3.2 多样性

公共场所所接纳的人们有着年龄、性别、爱好上的区别,因此在景观设计上要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偏好需求,为人们创设一个从美学和功能上富有多样性、丰富性的开放性空间,以满足不同群体渴望接近自然、放松心性、舒缓压力的渴求,以最大化的发挥城市公共绿地的功能性。

3.3 延续性

景观设计必须与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历史风貌、生态特性相互协调,以使得公共绿化景观在自然环境与当地文化脉络的发展相融合,以便其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得以延续性发展。

3.4 艺术性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将艺术的思想和视觉表现力融合到景观设计之中,使活动在其中的人获得艺术享受。

4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点

4.1注重用边融合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不能脱离周围生态环境而突兀般的存在,在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周围不同生态环境的分布特点,或作为已有环境的延伸,或作为不同生态环境的衔接地带,从而进行具有连续性的空间设计,为人们提供连续性的空间观赏体验。另一方面,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要注重在特定区域内微气候的营造,在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为人们创设一个舒适、惬意的体验环境,通过有层次的实体建筑空间的分割与延伸,使得景观内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形成一条延续的“风景线”,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开放的自然生态空间,避免建筑给人们带来的生硬与隔离感,避免点状开放空间成为建设后的残留空地这种消极失落的空间场所。

4.2 注重生态性

尊重周围环境的自然生态而进行适应与延续性的景观设计是点状空间景观设计的核心。传统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分区法实则忽略了土地本事所存在的生态价值。土地本身的生态价值是由时间和空间这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包含了土地的环境构成因素,如地质、土壤、植物、动物等;又包含了该地区的民俗、民风这一历史文化。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结合不同地段的微气候特点和所蕴含的风俗文化来进行设计,使公共空间成为一个地区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的缩影。

4.3 注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指对人们精神上的一种人性化的关注、关心,具体在景观中是指在景观设计中注重文化氛围上的营造。线性空间景观设计应该遵从“人的需求”理论和“场所”精神并作为其设计的准则。人文关怀包含以下两个内容:适度的空间感受:公共空间需要满足社会和休闲目的、文化目的、生态和环境目的等各项功能,这一系列功能因素影响人的使用和空间感受。人性尺度:景观尺寸或组成环境部分的尺寸与人的尺寸相适宜,使人产生明晰、安全的感受,使人能够产生对这个环境建立某种联系的感受。

5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必须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才能够有效地、充分地发挥出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篇3

1.背景概述

历史上,在欧洲,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是景观艺术的巨变,带来西方园林发展继意大利园林和法国园林之后的第三个高峰。它们都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进入现代主义后,与相关学科相比较,英国建筑和规划发展水平要高于园林发展的水平,在世界范围,建筑界和规划界的影响力也大于现代景观园林界。

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景观行业有了新的变化,园林景观日益受到大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景观建筑师地位不断上升。大型项目必须有景观师参与,甚至一开始就由景观设计师领导全局。1997年,英国皇家管理的颁布赋予风景园林学会作为政府的风景园林顾问的职责,确保学会从战略角度影响政府思路和政策,与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皇家市镇规划师学会(RTPD) 并驾齐驱,并将会员资格扩展为包括那些专业领域是景观管理和景观科学的人士。

随着环境品质的重要性被各国政府所认识,一系列的措施被用来促进高品质环境可以被更多人使用。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也是国家庞大计划的核心之一并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新工党在1997年当选之后,针对其主要的城市选民,推行以大众为核心的政策,与保守党大异其趣。其主要目的之一是让人们返回城市以挽救其衰败,即所谓的城市复兴,并带来了大量的公共景观建设项目,如曼城中心区域的重建,产生了许多作品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性的带头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讨论,加上目前学界集中于英国古典自然风景园的分析,而较少关注近20年来的新变化。本文希望通过从英国城市公共景观这一视角的研究,并通过1990年代以来设计实践的分析,以反映出在千年之交英国景观的特点。并希望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景观发展起到启示作用。

2.城市公共空间定义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建筑之间的,向大众开放的并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客厅 展示面。他既是城市生态和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各种功能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载体。而且它还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城市居民社会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和城市的多种功能,导致形成各种类型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公共空间。

3.当代英国景观设计实践――案例研究

3.1伦敦泰晤士河坝公园

背景: 伦敦泰晤士河坝公园是二战伦敦兴建的第一个公园也是伦敦第一个最大的后现代风格公园。基地原为化学工厂,自1984年以后成为仓储用地。其后伦敦码头发展公司买下这块土地并举行了一场国际竞赛。超过200个方案被提交,并且由景观设计公司Group Signs of Paris和建筑设计公司 Patel Taylor组成的联合团队中标。

设计思想:设计思想是公共城市公园投资需要成为周边土地开发的催化剂,并且公园对城市的影响范围应该是超越公园自身的范围。设计是想创作一处独特的文化意义空间而非单纯的创造一处绿肺。

整体布局:整体设计创造了公园和周边的城市结构之间整体结构关系。“绿码头”视觉上连接了北部浮桥码头和皇家码头与南部泰晤士河水闸。“绿码头”引导游客从入口处的喷泉广场,直至南部的纪念碑。通过各种带植物具有相同的方向,绿色码头,这对提高布局的完整性游客散步。除了以上航线,另一对角连接未来的发展区域和海滨。

整个公园从北到南,林地的密度不断减小――公园北部地区条带状树木与灌木混合布置围合出私密的空间,而在公园的南部,是由草坪为主,并能看到泰晤士河的壮丽景色。通过一年土壤毒素治理和2年的公园建设,公园于2000年建成。

结论: 伦敦泰晤士河坝公园不是传统的英式风景式公园,而是有现代视觉体验的当代公园,这表明人们的美学标准已经发生转变。设计本身简介而大胆但是细节的设计很到位。

除了公园设计用到的园艺传统,这个公园探索了公园作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这一思想。

3.2 Piccadilly广场

背景: Piccadilly 广场是曼彻斯特市中心最大的公共空间,坐落于曼彻斯特的商业金融中心地带。

特征:广场上的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草皮,而不是铺装。这些草皮是高强度使用的,特别是在夏季。比如,人们用来享用午餐或踢球。草皮被几条道路划分开,有利于在广场中进行人流。道路的边界也布置了座位

一个27X50m的椭圆形水景占主导地位位于皮卡迪利花园的中央。不断变化的喷泉创建动态的景观,成为广场最吸引人的地方。

结论:相比老皮卡迪利广场和新建的皮卡迪利广场,有众多显著的变化可以被发现。在以前,空间布局为规则式,景观空间被封闭不与周围城市发生关系。在新的皮卡迪利花园的空间布局是抽象的,是流动的空间,广场是开放作为全市行人的人行枢纽,广场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散步、停留、嬉水、观景草坪上晒日光浴等,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混凝土的质量不是很好,从而降低了视觉上的愉悦性;草坪维护也不是很理想。总体而言,新的皮卡迪利广场的设计代表新的美学标准,并且是在新世纪里人们使用公共空间的方式。

3.3 Cluny Mews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特别指小尺度公园。面状的公园,线状的街道和点状的口袋公园都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且提供了不同的功能。

比如坐落于伦敦的Adshel 总部的Cluny Mews公园就是一个典型的口袋公园。在这个项目中,一棵悬铃木大树被保留下来,并且围绕这课大树设计了一个小的铺装场地。玻璃屏风用于场地边界用以围合,不仅仅是屏蔽噪音,也形成一处围合空间以形成放松的停留空间。铺装是圆形图案的树脂复合材料,以形成有活力的氛围。树脂复合材料和玻璃等新材料都被用于公园设计中。这个口袋公园在小尺度中创造了又活力的氛围。

结论:口袋公园常位于高密度的城市建成区,利于小的常被人遗忘的空地。尽管这些公园因为尺度小难有大的生态效应,但因易于当地居民到达常常有很高的使用率而受到市民喜爱。

4.总结

在本文过程中,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英国公共景观项目的实地调查,观察,以及相关文献研究,使我从整体上对英国公共景观近20年的实践活动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并且英国景观尽管在设计过程、材料选择、色彩倾向等与中国有不同地方,但这些是与当地的文化及审美习俗密切相关。不能直接照搬。然而在一些制度方面,的确有值得借鉴之处,并总结出英国当代景观以下特征:

4.1 公共参与

英国许多景观项目设计过程中,公共参与非常普遍,规划设计者将方案公示或以传单的形式发放于周围居民的家中,大型景观项目更是通过建立网站等方式方便市民参与发表意见,公众意见反馈及时有效,直接影响项目方案的修改和实施。而我国公共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我国的建设项目大都没有实施实际意义上的公众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就是为人服务的,所以设计一定要有公众的参与,这样设计才会更完善、更合理、更科学和更客观。借鉴英国的方法,采取公众代表参与到规划设计方案讨论,网上或网下公示设计方案和模型,组织公共咨询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鼓励公众参与。

4.2 成熟的景观注册制度

英 国 景 观协会(The Landscape lnstitute)前身为风景园林师协会,成立于1929年。随着景观建筑师职业范围的不断扩大,于1978年更名为现在的“景观协会会”。英国有成熟的注册景观系统,职业准则考试采用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程序上选择了在导师指导下的学习,在工作中坚持经常性作评估,所有项目达到一定的积累和认可后,最后成功通过景观学会组织地口试的申请者将成为英国景观协会的正式会员即职业注册景观师。现在 ,英国景观协会的注册会员约有500人,其中50%左右在私人事务所工作,另外50%左右在公共部门工作如政府机关、学校等。这对于保证景观规划设计的高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作为英国景观学会和英国注册景观师考试系统的介绍,可以看到以英国为例的西方发达国家景观行业的发展己经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程度。相比较,中国虽然有悠久的造园历史,然而至今没有注册景观制度, 而建筑师,规划师都有注册制度,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景观设计项目,面对大好的市场需求,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都在尝试园林景观的创作,造成行业内鱼龙混杂,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中国应该学习英国,尽快建立注册景观系统,以提高行业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Alan, B and James, C. (1999). Recovering landscape : essays in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arks, NV :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2]Christophe, G. (2001). The search for a garden. Garten + Landschaft,111 (7), p. 33.

[3]Christophe, G. (2004). Development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Europe. Topos: European landscape magazine, 49 (Dec), p. 40.

[4]Christopher, T. (1998). Parks and gardens of Britain: a landscape history from the air. Edinburgh :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5]Ellen, F. (2005). Landschaft als politisches Ziel. Garten + Landschaft, 115, (9), p. 9.

[6]Gehl, J. and Gemzoe, L. (1996). Public Spaces Public Life. Copenhagen: The Danish Architectural Press and The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Publishers.

[7]Holden, R. (2006).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the United Kingdom. Topos, 56, p. 99-105.

[8]Hugh, P. (2010). Root and Branch Rethink. RIBA Journal, 117(4), p. 42- 48.

篇4

二﹑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原则及要素

1、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原则

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的原则细分为环境学﹑功能性﹑人性化和生态化四个方面。所谓环境学就是人们要关注﹑保护﹑合理利用地球上的生态资源。而建造屋顶景观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改善我们身边的生存环境,在公共建筑屋顶上进行景观设计,给城市里的人们多增加一处可以休憩的开放式公共空间。进行屋顶景观设计就是要实现它的功能,屋顶景观的功能类型由它的建筑属性决定,可以通过设计体现出来。北欧的挪威冬天很冷,而且冬季漫长,挪威人就在屋顶上种植草坪,让草坪在屋顶上形成一层保温层。屋顶景观应根据该建筑的功能类型来进行设计,要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要做到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景观设计师要处处为人着想,在对景观进行具体设计时,要做到无障碍﹑易到达﹑易识别﹑可交往。对屋顶景观进行设计以生态学为基础,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对景观植物造景进行设计,考虑如何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同时要善于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提高景观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应,减低后期的管理和养护成本。

2、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要素

(1)植物设计。公共建筑屋顶上的植物应尽可能的让它发挥它的生态作用与景观作用。植物配置的多样化,可实现任何理想中的景观效果。屋顶上植物配置以中高灌木确定骨架,小乔木或大灌木作为景观性植物,小灌木或地被植物造层次。兼顾植物的形态及色彩搭配。减轻植物土壤的重量给公共建筑造成的负担,土壤应采用人工合成的轻质土。

(2)水体设计。水景元素是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中的特点是以观赏为主,一般会从花园休憩的位置构建主视角,确定水景最佳位置。在建筑的顶面积大、承重力条件很好的前提下,设计中可加入叠水的假山等元素;面积小的屋顶可以考虑体量小风格清新的涌泉,充满动感。

(3)屋顶上的建筑与景观小品的设计。为了更好的体现屋顶景观公共空间的功能,根据屋顶的荷载,可以在屋顶上建造少量﹑小型﹑轻质的建筑如亭子﹑廊架﹑阳光房等。在公共建筑的屋顶上设计些景观小品,如轻质的假山石头﹑灯具﹑雕塑﹑装饰墙等,可以加强公共空间景观的趣味性。在具体设计时,要从位置,角度,环境风格统一方面进行思考,还应充分考虑小品的尺寸﹑色彩﹑样式和质感等要素,让景观小品艺术性充分发挥出来。对于自身比较重的小品,尽量将他们放在顶梁所在的位置之上。

(4)硬质铺装.公共建筑屋顶的硬质铺装是屋顶景观组团空间划分、功能区域连通的组成部分,路面硬质铺装是屋顶景观的脉络,联系着各个景物,具有引导视线,加强景观轴线作用。在对园路进行设计时,除了满足使用功能以外,更多的注重铺装的艺术装饰效果,根据环境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构图形式、图案、尺寸、颜色和材料,尽量与整体风格形成统一。设计中应考虑到公共建筑的承重,应选择轻盈又美观的铺装材料,例如地砖、防腐木等;此外,在进行铺装的时候,为了保护防水层,应在铺装和防水层加一层隔离。

三、公共建筑屋顶景观的限制因素及解决办法

1、荷载承重。在屋顶建设各项景观工程之前,设计师必须对建筑物荷载能力有精确的了解。屋顶景观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为了减轻屋顶荷载,可把新的技术﹑材料﹑设计方法运用到屋顶景观设计中,尽量使用轻质材料制作构筑物和景观小品;为了提高安全系数,必须合理的布置承重,将亭廊、花坛、树池、水景、造景石等偏重的设计要素安排在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上,减轻屋顶的负担。

2、防水与排水。在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中,防水层非常关键。屋顶防水层的最大功能是防止水渗透到建筑内。防水层的位置一般在植物的下面,并且要确保植物的根系不能穿透防水层,另外还要保证园林工具,维修设备等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对其产生破坏。屋顶景观施工前首先对原有屋面进行防水检测,若有小面积漏水现象,要尽快进行修补。排水(蓄水)的是排除屋顶上的积水;储存较少的水保证植物生命。若屋顶景观的排水层设计的有问题,积水不能及时排走,增加防水层的负担和屋顶荷载,还会导致植物的根系腐烂。所以,屋顶景观的排水层与防水层一样重要。。

篇5

一.引言

公共艺术所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一切具有公共性,为公众服务的艺术形式都能被称为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作品经常是构成一处特定景观环境的主体和视觉的焦点,在空间形态、比例、色彩、质感、人们情感等方面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构成与建筑及人居环境之间的完整。公共艺术只有与城市的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协调一致才是最适宜的,从大环境和系统的角度认识公共艺术景观是很有必要的。

二.公共艺术的形式

公共艺术景观除强调它的公共性与公众的交流和互动以外,在价值上,还尊重不用的文化差异,体现出多元丰富的特征,打破了传统城市雕塑和景观艺术视觉上的审美,还强调了趣味上的“正面性”,功能上的“纪念性”等特征,在作品形态上,也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一)是让艺术作品走向公共空间

走出美术馆,走出工作室,让个人的“架上”作品走进公共空间,成为让公众共享的艺术。公共艺术改变了传统艺术:艺术家、作品、观众这种流程,使艺术成为真正公众艺术。一个好的公共艺术作品,有时候只要是一个好的创意,就会吸引众多艺术家和公众来积极参与的。

(二)走向生活的艺术

公共艺术与环境的协调不仅仅是视觉审美上的协调,也是与这个生活环境的协调一致。在早期,艺术的出现被看作是高雅的艺术、富人的天堂,公共艺术的产生使艺术从工作室、展览馆走向大众。一方面,它的表现越来越贴近生活,充满平常生活的情趣;另一方面,他所用材料也更加平常和廉价,表现的内容充满了生活的幽默感。在法国巴黎的5月、10月,很多艺术家会集中开放自己的画室,供人们参观欣赏,很多艺术家都利用了廉价的材料,表现的十分有个性,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三)以城市雕塑和景观艺术的形式出现

以这种面貌出现,为它们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这也是当代公共艺术的常见方式,具有雕塑的形态,又丰富了原来意义上的内涵。一些给人印象深刻的公共艺术都是经过艺术家、规划师精心布置的,公共艺术几乎都不会以一种孤立状态存在于环境中,通常都是与周围环境组合在一起。公共艺术以视觉要素的形式出现,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也会对某些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斯图加特,它是一座山城,地形有很大的起伏,因此道路上的雕塑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有些雕塑造型的顶部具有一定的识别性。

(四)壁画与玻璃艺术

壁画可以说是艺术从私人空间走向公共空间的最早形式。在欧洲,建筑壁画应该是艺术走向公共空间的第一步,很多国家都有过推动自己的公共艺术的政策,例如,在法国,为了不拆毁旧的建筑,艺术家在这些建筑立面上进行绘画,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提升了整个城市的艺术品形象和品味。在国外很多城市街头,都能够看到很多这种描绘生活的写意艺术,使人感到欣喜、惊讶和浪漫。

(五)在时间上放弃了对永久性的追求

随着公共空间艺术作品越来越多,艺术家们更喜欢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内创作作品,所以作品的坚固与地点的固定越来越不受艺术家的喜爱。公共艺术放弃了对永久性的追求,相对于传统雕塑的永久性更具有灵活性,它们只存在于某个时间段和地点。例如法国巴黎一件被冰冻住的衣服,冰慢慢融化,好像在传达着:我们终于可以在某个困境中挣扎出来,可是要慢慢等待,这决定于周围的环境,好像自己无能为力,这个等待的过程就实现了艺术家的观念。如果去欧洲旅行,也会看到很多很好的街头艺术,它的表现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乐趣。

三.公共艺术的特征

(一)针对特定时代、地域和环境

它不是放之四海皆可用、普遍适应的艺术,它是针对特定时代、地域和环境的。

(二)公共艺术应引入社会学

公共艺术景观强调了公共性,是与社会、公众、空间相互作用实现的,它的方法和观念首先是社会学的,其次才是艺术学的,只有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才是一种可能有效地艺术方式,它的社会价值比艺术价值更重要,共性比个性更重。

(三)艺术家的创作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公共艺术景观场所的设计受到多方便的影响,其中艺术家受环境影响和对城市认识、价值取向都会体现在艺术作品之中。所以这些作品都是个性鲜明的,是艺术家们展现自己的舞台。

四.公共艺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在公共艺术领域,开放性使公共艺术景观涉及到全民的生态意识,涉及城市用地、水资源绿化等众多环境,涉及人们的生产消费观念,涉及到历史遗产保护等问题,因此,公共艺术景观体现的生态、人文意识使得很多艺术家都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着绿色生态和人文的和谐。

(一)绿色生态

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实施,绝不应脱离对城市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思考。如果没有适合人类生存很愉悦生命精神的环境,而仅是纯粹的艺术物件,或者以破坏和失去前者为代价,那么艺术的魅力及其内在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细心地将公共艺术创作设计,融入到其地区的生态及景观维护中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人文遗产

优秀的公共艺术景观与本地域的人文规划设计是分不开的,它建立在城市规划、自然形态及人文基础之上,并对自然和人性深度关怀。公共艺术不仅是装点城市中心区域及广场,而是使其在城市分区规划中融入,成为不同形态社区文化和居民生活场景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变迁,给我们留下很多非常珍贵的人文遗产,这些都是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资源。

五.结语

现代的公共艺术景观范围更为宽广,是一个更为开放和自由的空间,甚至整个大地都能成为其展示的舞台,也体现在景观规划师、城市建筑学和艺术家之间的融合。公共艺术景观与大自然城市、建筑密切联系在一起,它融于和属于整个城市,设计师有责任通过自己的设计将公共艺术景观融入城市,改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滨水环境是指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的空间区域。是最具魅力的公共空间之一。

滨水空间的特征具有(1)开放性亲水空间应该是所有人可以使用的对象,必须遵循开放空间的原则。(2)可停留性空间的活力不仅取决于其中的人数,也取决于人们停留的时间,如果人数不多但停留时间长也会增强空间的活力。(3)多样性鉴于亲水活动的多样性,亲水空间提供活动场地的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提供不同的活动空间。并且提高人们可参与性,增强空间的吸引力。(4)可达性可达包括行为的可达、视线的可达和心理的可达。容许人们到达、在其中穿行,从一个场所到达另一个场所。(5)可参与性滨水空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空间的积极性,强调人在其中活动,以及活动对于空间的意义。

滨水环境根据其概念分为三种类型:滨河型、滨湖型、城市湿地。

(1)滨河型在现代汉语辞海中“河流”的定义为“天然或人工的水道”。我国这一类型的滨水空间占大多数。

(2)滨湖型一般指较大的湖泊或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人工湖的滨水地带。这类湖体水面大都比较平静,水位都较为稳定,比较容易形成亲水空间。

(3)城市湿地城市湿地为位于城市区域内的,受到城市活动影响,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气。

城市滨水区景观构成主要包括: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人文景观.(1)自然景观:包括水体、植被、地形地貌、生物等。(2)人工景观:包括构筑物、堤岸、亲水设施、码头、游步道、广场、小品设施等。(3)人文景观:包括历史文物古迹、地域文化、城市记忆等。

滨水景观设施是指依托于水体建筑的,满足观赏者使用或供人观赏的小型设施,包括水中汀步、水中树池、临水平台、下水踏步、码头等。

(1)水中汀步水中汀步指设在水中供人通行的石块,一般由天然石材或混凝土制成,其形状材质千变万化富有美感。(2)水中树池水中树池是指设在水中的种植池,可以丰富水面空间增加环境层次。(3)临水平台临水平台设在水边,供人休息、观赏。设计时应精心考虑通行路线及周围环境,使人有景可观。(4)下水踏步为了进一步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和,在堤岸线上选择合适地段,将其设计为阶梯状踏步,以供人沿阶而下近距离观赏水景。(5)码头及其他小型水景设施

滨水地段亲水景观塑造的方法体系,其中包括滨水地段的空间塑造、利于亲水的驳岸形态处理、可参与的水环境设计、景物塑造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城市滨水地段的空间类型主要包括线性空间和节点空间。滨水地段的整体空间特征是呈线形分布,通常长度延伸几百米甚至几公里,而宽度只限于水岸交界的几十米范围内。

线性特征符合水域空间的自然特征,表达了一种方向性,具有运动、延伸、增长的意味。提供足够长度的滨水步行空间是满足运动的首要前提。

节点空间也可认为是线性空间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一些尺度较小的节点空间。但由于形态、区位、建构方法等的不同而使节点空间独具特色,从而往往成为更有吸引力的空间。在滨水地段,动态人流往往大于静止人群,人们更喜欢沿着水边走动,无论是出于内心的需求还是由于环境的支持,但运动的人需要休息,不停浏览扫描的视线也需要有停顿点。因此,在适当的地段,打破连续均质的线形空间而设置的一系列节点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沿水的堤岸应设计成无阻力的流线型,避免平直、减缓流速,减小水浪。避免出现生硬突然的转折,以免产生紊流。

在近水岸的地段增设一些必要的设施和进行适当的景观处理,充分利用环境中的要素一一水,提供一些人与水更为接近的场所,为人们参与到水环境中,发生深层次的亲水行为提供可能。水是天然的帷幕和背景,面向水较大面积的水面可以形成更加完整的景观,并能提供更加丰富的戏水活动。将平台伸入水中,使人更加感受到水面的开阔,并体验到水浪袭来的惊喜。事实表明,在近水岸一些凸向水中的部分,非常吸引人。

在景物营造中绿化方面,水与绿的结合是环境景观的基础。自然美是滨水地段的主要美学特征,应该设法营造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保持岸线的纯自然性,从而给人以回归大自然原始美的感觉,这是滨水地段绿化的首要意义。

在景物营造中场地的设施有:(1)围护设施围护设施的形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亲水程度。对于不具防浪作用的栏杆,除下部为防止儿童落水而严密外,则应尽量做到通透。由于安全因素,高度不宜低于l.lm,但在800mm到900mm的高度应增设一级扶手,从而使人在行进和驻足时都能很自然的接近栏杆,有所依靠,更利于观水。还可以有一级供踩踏的平台,可以很窄,紧贴栏杆底部,高度300mm以内,以方便儿童观水。不宜采用软质铁链之类材料,只会减少依靠的范围。(2)休憩设施最有效也最实在的休憩设施是各种形式的座椅。滨水地段的座椅应该连续不间断地布置,消除步行者的疲劳,也为丰富活动的发生提供条件,从而延长人们在水边的活动时间。(3)雕塑在现代都市空间中,雕塑作品作为人与空间环境进行交流的媒介和情感信息的载体,具有改善空间视觉质量,提高空间的文化品质,使空间变得更有意义的作用。滨水地段是城市的开放空间,具有“单纯、空旷的背景,”为环境雕塑的设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水面铺装对水体表面进行适当的装饰,我们称其为“水面铺装”,应该是一种操作性强的可行办法,如铺在水面的彩色帆布、水中飘浮的甲板、木桩等,对景观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日本土木学汇编,滨水景观设计.大连理工出版社2002.

[2]滨水景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7

人们认识到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的。建筑价值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实用建筑学阶段(追求适用、坚固、美观的建筑)、艺术建筑学阶段(视建筑为“凝固的音乐”)、机器建筑学阶段(把建筑看作“住人的机器”)、空间建筑学阶段(认识到“空间是建筑的主角”)、环境建筑学阶段(认为“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现在,建筑价值观已开始进入第六阶段———生态建筑学阶段。我们环境艺术目前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准呢?总的讲,近年来我们当然有大量环境艺术实践,参与这一实践的人也很多,但是,环境艺术作为一个行业和学科、尚没有公认的科学的行业标准、行为规范,更没有进行相应的学科理论建设,它的水准是处于正在上路阶段,处于混沌层次,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由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主角是建筑,是城市空间,是构成建筑与城市的空间的材料、骨架、立意。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规划师和建筑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现在,有些重要的环境艺术项目,则因为对规划师、建筑师的作用,重视不够,所以出现了一些遗憾。

2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标准和条件

环境艺术作品的评价涉及多种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可能是:社会标准、生物标准、功利标准、民族标准、地理标准……以至于物理上的亮度、噪音、振动标准等等。它具有模糊性和无定性,不能象一幅画、一尊雕塑、一栋建筑那样有简单而明确的评价标准。

3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创作从哪里开始

有人问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本文由收集整理筑大师菲利浦·约翰逊:您的建筑创作从哪里开始呢?约翰逊答:从脚底板开始。真是不愧大师的回答,他是从脚下开始,体验未来要完成的空间环境的主人角色的。

中国园林、中国建筑是十分重视脚底板的感觉、接触的感觉的。作为景观尺度层次来说,这是“零层次”,不是视学的感受,而是接触的感觉。特别是纪念性建筑,十分重视地面的作法,材料的选择。当你走在天坛、地坛大青石板铺成的神道上,你会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天安门前御河桥和北海大桥的汉白玉栏杆,远观清晰的轮廓,近看精美的石雕,可依可靠,接触人的地方都是圆润的线脚,给人亲切柔和的感觉,满足各种景观尺度的需要,形成亲切宣人,神圣悠远的意境。

4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观感

环境艺术创作从脚底板开始,也意味着从阅读大地、体验环境的需要和可能开始,从研究材料的优势和特点开始。成都有一种红砂岩,质地和颜色都不错,怎么运用它呢?我看到的是用红砂岩仿制成木栏杆形状,给人木不木、石不石的感觉,艺术效果较差,很可惜。在成都活水公园和合江亭两处的府南河边,我看到两处露天剧场,都把舞台靠河岸摆,屁股对着河心,形成又高又陡的河岸。

我觉得两处都没有很好地发挥当地滨水绿化丰富的环境优势。我设想,如果能做成水陆两用舞台,有时作水陆歌会演出,那将是多么精彩的情景啊!而且,前一个舞台用了不少不锈钢材料,后一个舞台造型张牙舞爪,大有压倒对岸合江亭的气势,这些做法都是与环境不谐调的。

5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其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是环境的科学而又概括的定义。它有两层含义:

5.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毁灭。同时,环境又不是泛指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事物整体。比如,银河系,我们并不把它包括在环境这个概念中。所以,环境保护所指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作用于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界事物。

5.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这个概念也在发展.如现阶段没有把月球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随着宇宙航行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月球将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6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文明人一旦毁坏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将被迫迁移或衰亡”,强烈要求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6.1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6.2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

6.3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

6.4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7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的着力点

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既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使居民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和美的享受。

7.1注重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布局

7.2注重艺术景观空间创造的多样性

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应该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适。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应通过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也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艺术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城市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7.3注重植物艺术景观创造的生态性

7.3.1增加植物多样性,构筑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中,增加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形成自然植物群落的生态布局,增加绿量,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形成层次、色彩丰富、多样的植物艺术景观。为此,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这样由乡土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结构稳定,长势良好,还能体现出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地方特色。

7.3.2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色艺术景观。点--指城市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组团绿地,是城市居住区绿色艺术景观系统中的艺术景观节点,是城市居住区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线--指城市居住区中的道路艺术景观绿化、城市居住区周围的防护性绿化带;面--指城市居住区中面积最大,与居民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宅旁绿地。

篇8

本文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研究主要从点、线和网等方面来进行,希望可以通过将点和线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功能多样的公共开放空间体。

1、景观的大众化

景观是在十六七世纪的时候产生的,原来是欣赏风景画,后来转变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在景观中纳入了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的意义。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在美国的社会变革中,出现了西方景观学专业。在以往的景观设计中,是以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为对象,这些设计的尺度比较小,并且服务的对象是少数人。直到爆发了第一次现代工业主义,加上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扩大和增长,在这种背景之下出现了公园设计理念。在这种公园设计理念中,将社会、政治、环境以及技术和美学等因素都综合融入进去了,并且最大的改变是服务对象开始变为多数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公园就是美国的纽约中央公园,它也是第一个将服务对象变为大众的公园。但是,这种公园只是建筑群下的绿洲,直到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的提出,才将公园的意义向外延伸。城市开放空间从形式上来说,就是改变了那种服务贵族和特权阶级的特点,转为了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所以说,城市景观的发展,是一场大众化和平民化的过程,所以,在城市现代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中,也应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2、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含义指的是在城市中室外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为人民提供一定的活动设施,这里的活动设施不应该包括基础设施,并且是各类公共活动的载体以及是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和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平等使用,它是不受权利限制的;而且,这种平等还不局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也是平等开放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公共空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一种包容性和自由的精神。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主要是由点状空间,比如广场、公园等;线性空间,比如步行轴、绿化轴等共同组成了这个完整的空间系统。

(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现代城市中非常普遍的一种形态,比如公园、广场和街头绿地等等,以点的形式分布在城市之中。在进行点状空间设计的时候,应该重视空间的可达性,可达性的意思就是要对无障碍设计产生足够的重视程度,让人们在其中的活动能够更加的快捷,不仅仅限于老年人以及其他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也包含着全部人群,所以,总结起来说就是在保证残疾人活动功能的基础上,全部人群都能进行使用的一种公共空间。可达性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市民的距离、时间、内容、费用等因素,并且要保证残疾人、老人儿童利用活动场地、休息设施以及服务设施的质量,可以在点性空间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可达性设计,比如扶手、照明的细节。

(2) 要设置功能齐全不同层次的开发空间场所

应该根据所处地段的环境特点等要素,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使用的开放空间,并且还应该具有齐全的功能,从而可以让人们实现多样化的活动。

(3) 注重与周边实体空间相结合的连续性设计

要根据所在地段的环境特点,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与整体的环境保持协调和统一,设计出具有连续性的空间和环境;为了丰富空间的层次,还可以有效的利用周边的建筑物,从而与外部环境有效的协调和统一,让内外部空间均能够为人们的使用提供便利和优点。

(4) 注重微观环境的生态设计

在设计和布置外部环境的时候,应该要将地段的风向、土地植被以及气候等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设计出最优的方案,从而方便人们进行户外活动。一般来说,主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阳光、气温和风向。

(5) 结合人文景观环境,建立一种精神

一个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只有具备了文脉的积累和传承,才能让人们感受到人情味,才能感受到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6) 线性空间景观设计

在连通性方面,连通性是在线性空间规划建设中的关键。因为时代的进步,城市发展的同时,社区也在不断的扩大,这样就会孤立了点状的空间,而线性空间的作用就是将这些被孤立的点性空间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城市中的缓冲带建设和提供更多人们活动的区域。并且,线性空间也可以有效的连通公园、居住区、学校、公共设施等场所,这样就可以方便人们的出现,同时便于人们接近自然,基础设施的利用度也会大大得到提高。

可达性:人们使用公共开放空间的方式、频度的重要因素就是线性空间的区位。美国的一名研究者曾经提出了绿道使用的距离衰减规律,指出如果从居住地到绿道的距离很远的话,就会影响到使用的效果。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线性空间的可达性。

(7) 与机动车道的交叉设计

线性空间的设计,可以提供更多的交通方式来让人们进行选择。因为线性空间的两边都是美丽的风景,这样人们在往返的途中,就能够进行欣赏。可以建立起与机动车道完全分离的非机动车道系统,从而提供一种健康的绿色通行网络。如果是小路,就可以设置一种交叉路口,有效的连接绿道和机动车道,但是应该将清晰的标志布置那里。

(8) 设计的人文关怀

应该按照人们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线性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应该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步行者、残疾人以及滑板者的安全和健康通行。要通过线性空间来有效的连接社区,从而促进市民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在绿道的沿线还应该依照人们的具体需求,布置一些必要的生活基础设施,比如停车场、休息椅、垃圾箱等,方便人们的出行,从而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9)生态和文化景观特色保护

应该在保证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来设计和规划线性空间。在生态保护方面,应该给人和动植物提供栖息的场所,保持多样性的生物,对气候进行改善等;在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文化景观特色保护方面,应该将线性空间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环境之间的有效的缓冲带,即能方便人们出行,也能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3、点状空间和线性空间的景观整合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应该将点性空间和线性空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点状的灵活空间形态和线性空间有效的连接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线性空间可以有效的连接点性空间,将破碎化的景观实现综合化。而在线性空间中融合一点点性空间,就可以丰富线性空间的内容,让其不再单调。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整合的意思就是仔细研究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的整合就是整理和组合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系统,从而实现城市空间的连续和完整,引导人们进行连续性的活动。

4、结语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是面向大众的,在设计中应该有效的融合点性空间和线性空间,实现空间结构上的多样化重叠。

参考文献:

篇9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密度的建筑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城市的绿地面积急剧减少,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缔造舒适的环境,人们必须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点,屋顶景观成为最佳选择.从人们的精神层面看,它扩大了户外休闲﹑娱乐空间,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从城市生态环境看,它不仅缓解了绿地紧张的问题,而且丰富了城市的景观环境.结合国内外屋顶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对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手法及相关限制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润华集团屋顶景观设计进行详细剖析.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了解屋顶花园,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屋顶景观的研究、设计和实践中,构建和谐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 :城市环境;公共建筑;屋顶景观;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040-03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数字动画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3sjjd065);阜阳师院信息工程学院媒体与设计研究中心校级委托专项课题:生态人居空间装饰模式研究(2014MTYSJ06)

屋顶景观的雏形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阶梯状的平台上栽种植物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次是利用盆栽植物进行屋顶绿化的古希腊的阿多尼斯花园.19世纪末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虽然创造了巨额的物质财富,但是城市人口剧增,贫富差距大,居住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因此,英国社会活动家爱本泽霍华德(Ebenzer Howard)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构想,即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生活品质高的居住中心.20世纪30年代,近代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提出了“新建筑五点”其中之一就是“屋顶景观”将绿色景观应用于屋顶建筑.1959年由塞奥斯蒙得松(Tosmundson)设计建成的奥克兰港市凯泽(Kaiser)中心花园在屋顶景观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现代屋顶景观的推广奠定了基础[1].

我国屋顶景观设计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研究屋顶景观.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体量不断扩大.高楼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覆盖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城市的绿地被大量的建筑占用,城市生态环境越发恶化,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身边的生态环境.因此,为了恢复城市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各种空地来增加绿地面积,然而,单靠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即不经济也不现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注意到了屋顶,提出向被称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索取绿色,给城市里的人在紧张繁忙的工作环境下提供一休闲放松的好去处.逐渐把屋顶生态景观设计纳入到城市的建设中.

1 公共建筑屋顶的景观造景方法与限制因素

1.1 公共建筑屋顶的构景要素设计

1.1.1 植物设计

屋顶上的植物应尽可能的让它发挥它的生态作用与景观作用.由于屋顶景观处于风大,缺水、少肥、光照强且时间长、温差大的环境中,再加上植物土层的厚度受到限制,这些特点给植物的生长带来了不利,为了让屋顶上的植物能正常生长,屋顶上的植物应具备耐旱、抗寒、喜光、抗风、耐瘠﹑耐积水﹑根系浅等特性[2].此外,还要考虑到是否容易移植,成活率高不高,是否耐修剪,生长周期是否缓慢等问题,一般尽量选用乡土树种,适当引用绿化新品种,为了减轻植物土壤的重量给建筑造成的负担,土壤采用人工合成的轻质土.

1.1.2 水体设计

水景是屋顶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成份之一,水景的布置会使屋顶上的景观有流动之美并且充满活力,很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一般会从花园的主视角、座椅的位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来确定水景的最佳位置.屋顶上的水景设计因为受到建筑承重能力的影响,所以主要以观赏为主,水比较浅,面积不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或自然式水池等.自然式的屋顶景观、水景可以采用曲线优美的水池配上自然的山石和植物,营造出自然﹑休闲的氛围.规则式的屋顶景观、水景可以采用规则式的水池,使之与周围所处的环境相呼应.

如果建筑的荷载较好,面积又大,可以在屋顶花园上设计一些带有叠水的假山或小品;而面积小的屋顶可以考虑涌泉,涌泉虽然体量小,但同样可以设计得风格清新,充满动感与活力.另外,在屋顶设计水景时,要保证防水与排水系统良好﹑管线和设施要隐蔽且安全﹑夜晚灯光效果良好以及设施不被冻坏.

1.1.3 屋顶上的建筑与景观小品的设计

为了让屋顶的景观变得丰富,更好地体现屋顶景观的功能,根据屋顶的荷载,可以在屋顶上建造少量﹑小型﹑轻质的建筑如亭子﹑廊架﹑阳光房等.在设计时,根据屋顶的空间和荷载来确定建筑的体积和重量,为了丰富绿化的形式和空间层次,建筑也可以与攀援植物结合起来,但是风格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在屋顶上的设计些景观小品,可以让屋顶的景观变得多姿多彩,如轻质的假山石头﹑灯具﹑雕塑﹑装饰墙等.这些小品无论是与其他景色相呼应,还是自成一景,可以让屋顶的景观别具特色.在具体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小品的尺寸﹑色彩﹑样式和质感等要素.为了能很好的吸引人的眼球,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设计方法来让其特点和艺术性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可以采用点与线,点与面,线与面两两结合的手法.对于自身比较重的小品,尽量将他们放在顶梁所在的位置之上.

1.1.4 园路和场地铺装

公共建筑屋顶的园路和场地铺装是屋顶景观整体构图的重要部分,是屋顶景观的脉络,联系着各个景物,具有引导人的视线功能[3].根据环境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构图形式、图案、尺寸、颜色和材料,尽量与整体风格形成统一.可以将几种材料搭配使用,让屋顶的景观处处体现出精致优美;铺装的图案应简洁大方,不能喧宾夺主,一般面积大的铺装和草地只是作为背景;小尺寸的铺装要比大尺寸的铺装显得轻盈,因此需要最大化空间的感受,小尺寸的铺装是较好的选择且能体现出花园的精美;铺装要与植物,景观建筑,和小品的色彩相和谐,为了减少铺装在阳光下对人眼睛的不适,铺装的光线色彩要柔和;考虑到建筑的承重,应选择轻盈又美观的铺装材料,例如地砖、防腐木等;此外,在进行铺装的时候,为了保护防水层,应在铺装和防水层加一层隔离.

1.2 公共建筑屋顶景观的限制因素

1.2.1 荷载承重

荷载是衡量屋顶单位面积上承受重量的指标,是建筑物安全及屋顶景观成功与否的保障[4].在屋顶建设各项景观工程之前,就要考虑到建筑物所能承受的荷载能力.屋顶景观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为了减轻屋顶荷载,设计师可把新的技术﹑材料﹑设计方法运用到屋顶景观设计中,可以使用塑料、玻璃钢、铝材、轻型混泥土等轻质材料,作为屋顶景观的构筑物和景观小品的材料;为了提高安全系数,必须合理的布置承重,将亭廊、花坛、树池、水景、造景石等偏重的设计要素安排在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上,减轻屋顶的负担.

1.2.2 防水与排水

在屋顶景观设计中,防水层的处理是关键.屋顶防水层的最大功能是防止水渗透到建筑内.防水层的位置一般在植物的下面,并且要确保植物的根系不能穿透防水层,另外还要保证园林工具,维修设备等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对其产生破坏.屋顶景观施工前首先对原有屋面进行防水检测,若有小面积漏水现象,要尽快进行修补.

排水(蓄水)在屋顶景观中也很重要,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1)排除屋顶上多余的水;(2)储存少量的水供植物生长[5].若屋顶景观的排水层设计的有问题,导致屋面大量积水不能及时排走,不但会增加防水层的负担,加大屋顶的荷载,而且会导致植物的根系腐烂.因此,排水层对景观设计应用于屋顶会有很大的影响.

1.2.3 风和温度

在建筑物顶层进行景观设计,由于屋顶风力比较大而且植物的植土厚度有限,因此种在屋顶上的植物要具有抗风、不会轻易倒伏的特性.对体量偏大的乔木,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做好防风措施[6].除了防止植被受风的影响外,像桌椅﹑太阳伞﹑雨棚等这些轻质的设施也要采取固定的措施.另外,在城市里,风受到建筑物的影响可能会变大,设计师在设计屋顶景观的时候,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风力,常用的方法是用挡风板和防风墙来阻止大风或改变风的方向.

由于夏季气温比较高,建筑物表面受到阳光强烈的直射,其表面温度急剧升高,很容易对植物造成伤害.而冬季温度偏低,植物也很容易被冻伤或冻死.因此,在选择植物的时候,应选择耐旱、抗寒性强的植物.屋顶的管理人员也要根据温度的不同对植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 润华集团屋顶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2.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西路南区,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是这个城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地方.该项目位于写字楼顶上,占地面积约440平方米,主要是供工作人员休憩﹑洽谈业务使用,因此屋顶的环境应该有别于其他建筑屋顶的环境.

2.2 设计主题及构思

项目的设计主题——笔﹑墨﹑纸﹑砚.笔:从平面上通过园路铺装雕刻体现出书法文化.竖向上通过“书香世家”景观木质构架形成写字、画画的书写空间,由此形成以“笔”为主题的诗意空间.墨:在墨的设计方面是通过把水景“墨池”比喻成墨汁,其上种植荷花和睡莲,其中饲养金鱼,形成庭院中的观水空间.周围亭子廊架均采取古代园林中木格栅的手法,在减轻屋顶负荷力的同时为观水提供空间.纸:竹简是古老的纸张,在此次设计中我们通过地面木条铺装形象的刻画出竹简的纹理,并在木条之上刻画出古代字体,展现出古老的“纸张”文化.砚:砚在古代也是很有讲究的一个艺术品,在砚的表现上我们主要是通过日本枯山水的形式展现,以波浪形的炼石纹理比喻墨迹,以景观石比喻墨头,来打造充满古典氛围的屋顶空间.

2.3 设计分析

设计风格:整个设计运用“新中式”简洁现代的设计语言来表现传统文化意境.在本设计中采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另外,考虑到建筑的荷载与安全,根据梁柱的位置摆放石头,将石头置于梁柱的上方,这样就解决了石头的负荷问题.为了避免屋顶花园因风力过大而造成安全隐患,在设计中,不使用实体墙,所有的构筑物都是木质结构.

空间功能划分:本项目作为公共建筑环境需要具备各种活动空间,如:休闲、娱乐、观赏等.

地面铺装:地面铺装材质采用软铺结合硬装,主要人流通道铺设轻型材料作为道路指示.

色彩搭配:主要选用红色系与黄色系,营造典雅、幽静、委婉的“新中式”文化空间.

水体设计:本项目中水体设计主要围绕“墨”为中心展开,确定水景的最佳位置.采用曲线优美的水池,将水景比喻为墨汁,成功的吸引人们的眼球.配上自然的山石和植物,种植荷花和睡莲,其中饲养金鱼,形成庭院中的观水空间,营造出自然﹑休闲的氛围.

植物设计:植物造景是屋顶景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屋顶上的植物以小型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先用中等高度的灌木来确定基本骨架,然后用小乔木或大型的灌木作为景观性植物,最后用小灌木或地被植物让空间具有层次感.进行植物种植时,也应该注意的植物的形态﹑色彩等的搭配.本项目在植物选择上以根系浅的植物为主,尽量少用大型乔木,覆土控制在50公分以下,作为景点的乔木可通过木箱或者树池太高覆土的办法局部处理.

为了体现“新中式”的景观种植特色,在植物种类与层次要求上都应该往少的方面发展,以体态轻盈叶片较小,花小色淡的植物为主,将形态自然与修剪整齐植物相互搭配,设计出一个相对简单但又不缺乏传统文化的植物空间.

由于屋顶上有很多烟道和通风管道,很影响屋顶的景观环境,在如何处理在烟道和通风管道方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成装饰物或者用木栅格包裹装饰.

3 结语

公共建筑屋顶生态景观美化了城市的环境,丰富了城市的景观和提高了人们的品味.建造屋顶生态景观不仅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集活动﹑游乐为一体的户外场所.因此,在设计之前要对建筑屋顶本身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的环境,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根据建筑的使用类型和企业文化来给屋顶景观进行功能定位,满足人的使用要求,进而确定设计风格,整个景观应和谐统一,屋顶景观要与它周边的大的景观环境协调一致,善于利用周边优美的景观环境,把人文与生态二者结合到一块,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屋顶景观.建造屋顶景观将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徐峰,封雷,郭子一.屋顶花园设计与施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许荷,翟志.北京屋顶绿化构造[J].中国园林,2006(4):79-83.

〔3〕李树华,殷丽峰.世界屋顶花园的历史与分类[J].中国园林,2005(5):45-46.

篇10

2公园的园路

园路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景观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组织园林空间和引导交通游览路线,还是人们休息散步的场所。在城市公园中,需要通过对游人特征、行为、数量等的调查与预测,全面系统地考虑游人的行为特点,进行人性化的园道设计。如人们有抄近路、走捷径的行为习惯,在布置公园游览路线时,就应该考虑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使他们能迅速便捷地到达自己想去的活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路程,避免相互之间形成干扰。又如,当公园中道路存在高差的变化时,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台阶,用缓坡代替,这样可方便坐轮椅的使用者。

3公园的植物

植物是营造公园景观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可以构成优美的环境,还有衬托主景的作用。植物景观人性化的要点,首先是合理选择植物,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可以体现当地的民风民俗,从而使公园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次,在植物配置上,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合理搭配各种乔木、灌木、花草等,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风景优美的休憩处,并创造一个宜人的气候环境。在草坪的布置中,要注意选择耐践踏的草坪品种,为人们休息、嬉戏、聚餐提供便利。切忌布置纯观赏性的草坪,避免使草坪成为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此外,还需要考虑公园中一些特殊使用者对欣赏植物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一些残疾人、老人和儿童,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合理配置其高度,方便残疾人接近植物;对于儿童群体,应注意避免选择毒的、带刺的、花粉引起过敏的植物,保证其安全、舒适性;对于盲人的欣赏需要,注意选择一些芳香的、声响的和树干有质感的植物品种,让他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感受大自然。

4公园的水景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公园里的水体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净化空气,形成气候宜人的环境。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能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作为公园中的主要活动者,人都具有亲水性,在公园中适当地设置水体,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人性化的水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要对池岸和水体深度进行控制,处理成浅水或设置深水防护措施,保证游人的安全。同时,在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具有亲和力的水景,如涉水池、旱喷泉、水台阶、水流雕塑等,使人能与水亲密接触,增加空间的活力。

5公园的设施小品

公园设施小品应遵循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安全性和舒适性,又要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并具有亲切的尺度,能够反映生活情趣等。设施小品也是公园中和人最贴近的要素,所以必须保证设施小品的数量充足,位置布置合理,并且保证每个单体具有人性的尺度,给使用者以认同和亲切感。例如座椅布置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生理舒适性以及适度的开放与私密性。同时,人们在公园中活动,游园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不但依赖于必要的防护设施,还要特别注意公园的晚间照明设施。另外,必须在整个公园设置清晰、醒目、引导性强的标志牌,标明道路、设施、出入口、电话亭、厕所,并提供如何求助等标示性设施。

6公园的建筑及构筑物

建筑及构筑物作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附属要素,也可以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除了本身作为公园的景点外,它们也是为方便游人休息和观赏而设置的景观空间,所以其内部空间使用的舒适性也应该给予注意。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要求建筑内部空间尺度亲切宜人,遮荫蔽雨的效果好,视野开阔,座椅等配套休息设施使用起来舒服。不同的建筑及构筑物设计的方式也应根据功能不同而适宜安排,如小卖部要考虑选址及为大众服务的宗旨;雕塑要符合公园的主题和人的美感需求等。

篇11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于人群的大量涌入,使城市变得更加的拥挤,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居民楼拔地而起,城市的绿化面积迅速减少,加上对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不合理设计和绿化施工欠缺,给现在城市园林绿化带来了诸多问题,出现城市绿地覆盖率较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偏小等问题。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发展快,但是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利用严重不足。绿化系统不完善,遮荫率不足、乡土植物比例偏低,人行道遮荫率不足等,雨水收集利用措施缺失,中水回用措施没有全面实施。[郝建华.浅谈园林景观工程如何降低施工成本[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2(03) :71-73

]

2. 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方法

2.1. 园林地形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要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园林地形和改造应全面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城市建设的总原则。地形即地表外观三维空间的起伏变化,是地貌和地物的统称。生活中常见的地形主要有高山、谷地、丘陵、平原、水面、沟壑等。 园林中的平地大致有草地、集散广场、交通广场、建筑用地等。堆山可以是独山,也可以是群山,一山有一山之形,群山有群山之势。山水是密不可分的,山有水才活,能打破空间的闭锁,还能产生倒影。

2.2. 园林小品应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表现出多样性与差异性的风格倾向,园林小品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玲珑,造型典雅别致,讲究艺术性。具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匠心独运之处。对原有地形重新塑造,可增强局部地区的景观效果,提高绿化规模,改善园林小气候,增大地表面积,引导游人视线等。园林小品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将人工与自然浑为一体,追求自然又巧夺天工。园林装饰小品在园林中不仅是实用设施,且可作为点缀风景的景观小品。因此它既有园林建筑技术的要求,又有造型艺术和空间组合上的美感要求。组景园林小品,能在各个不同角度都构成完美的景色,具有诗情画意;园林小品由于其色彩、质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点,极具审美价值。园林小品能够贴近人们的生活,其造型不断向科学、艺术和个性化方向发展,独具艺术魅力,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观赏的要求,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贺兴.浅议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J]. 农业与技术. 2012(02): 112-113]

2.3. 园林景观以春花秋实,体现季节特点

园林景观以亲山、亲水、亲自然的自然生态的园林景观为特色。春花秋实是一般树种物候变化的规律,城市中植物的花、果实、叶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给人以持久的美感。如春天的百花齐放,夏天的盎然绿意,秋天的金色旋律,和冬天的松柏常绿、寒梅傲骨等,使城市园林的生态效果得以最大的体现出来。观花植物应当以花色为主要特点,而观叶植物注重的是植物叶子的美观,以及整体形状的美观。

2.4. 园林色彩以绿色为主,追求完美结合

色彩是心灵表现的一种手段,它能把设计者的情感强烈地贯入人们的心灵。屋顶绿化又可称为“空中花园”、“屋顶花园”或“空中绿洲”,是在屋顶、露台、天台或阳台上广植花木,铺植绿草,建造园林景观。给人们带来绿草如茵、花木扶疏、四季青翠、清新宜人的视觉效果。垂直绿化少占地、见效快,可充分利用墙、栏、柱、坡等栽植藤本植物、攀缘植物、垂吊植物起到美化、绿化作用,例如:爬山虎、迎春、金银花、木香、牵牛花等。由于落叶乔木越古朴,枝干、树形越迷人,最具备树木的色彩美、形态美、季相美、风韵美,因此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

2.5.园林道路要主次分明,展现曲径通幽

园路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园林的骨架、网络。园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园林面貌和风格。园路引导游人到景区,沿路组织游人休憩观景,园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园路并不是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园路可以是不对称的。路面的铺装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材料的质地给人们提供感受。园林道路要满足园林审美和游览要求,以景取胜,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园林建筑,营造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意境。园林铺装地面以其多种多样的形式、纹样来衬托和美化环境,增加园林的景致。园林空间的组织与园路的布局应结合园林景观和活动场地的布局,兼顾游览交通和展示园景两方面的功能。

3.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

3.1. 重视安全生产,按设计图施工

施工人员应积极与设计人员沟通,充分了解其设计理念和技术要求,针对园林工程的规模大小应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采购植物,并在植物进场前对植物的名称、数量、规格、产地和苗木检疫单进行审查。植物质量除要符合设计要求外,还须符合绿化规定条例中的质量要求。重视土壤的处理,定点放线应做到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标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标明边线。

3.2. 双方和谐沟通,二次深化图纸

施工图是园林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据,为了使施工承包单位充分了解园林工程特点、设计要求,减少图纸的差错,确保园林工程质量,减少园林工程变更,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承包单位做好施工图的现场核对工作。加强园林景观设计方与施工方的交流,让二者的理念能够协调统一。根据景观现场的情况,进行补充图纸或修改图纸,即二次深化,在施工当中贯彻园林设计的理念和园林施工的具体要求。[文锋.华南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初探[J]. 热带农业科学. 2009(10):68-70]

3.3. 加强质量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实施目标管理制度,把质量目标分解到各施工班组中去,层层签订责任书,使质量标准深入人心。严格控制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从组织货源到材料购买,要做到层层把关,遵循植物生长规律,掌握苗木栽植时间,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确保苗木成活,提高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员及时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要求班组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进行,对施工的方法、步骤、设备、人员严加控制,及时做好各类质量记录,安全文明施工。

总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充分利用城市中自然条件栽植树木花草,结合园林艺术手段营造园林建筑、小品、园路等设施,在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加强沟通,确保园林施工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