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6 08:05: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三语文教学策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三语文教学策略

篇1

高三语文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高三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在高三语文教学中,要想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三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习题训练缺乏创新

虽然目前国家不主张以应试教育作为教师研究教学的重点,但是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在客观上,高三学生正面临着高考,这一时期语文教学的效率,关系到许多高三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高三阶段,实施语文习题训练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高三课堂仅仅靠现成的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习题的内容是编者根据自己所在地编写的,所以在教学方面实用性不大,教师不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习题内容,是导致高三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教师受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语文课堂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导致学生不能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发挥出来。如果教师继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学习负担不断加重

高三,对学生与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时期。所以家长与教师认为给高三学生加大学习任务量是理所当然,但是家长与教师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语文学习的成绩与考试的频率以及难度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加大任务量并不等于提高学习效率,反而只是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提高高三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式,创新习题训练

首先,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如果想让学生的习题训练具有时效性,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来整合学生习题训练的内容。只有这样练习,才具有实际的学习效率,才能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其次,高三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语文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教师要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降低习题内容的难度,尽量将重难点的内容,以最简单的方式告诉学生,并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改变教学方式,发挥主导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高三是整个高中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某些教师还是将自己放在课堂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处于课堂的被动位置,这样的教学很难使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应该以学生为主,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的策略,以高效率的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施效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还应该在课堂上面带微笑,积极鼓励学生说出对课堂问题的见解,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三)掌握学生心理,适当减轻负担

篇2

首先,“备考纲”。在复习备考前,我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并对近3年来全国卷语文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且认真做了一遍,做到心中有底。其次,“备复习教材”。通常情况下,高三语文新教材,应在高二结束的暑假完成教学任务。进入高三,直接进入语文第一轮复习。语文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是以会考复习为主线。它须突出“全面”二字。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重新回归教材,巩固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这个系统犹如“一棵大树”,应有意地将所有复习的基础知识点归属到这棵大树上。“全面”是有的放矢地深入对“这棵树的枝丫”的研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我结合《语文周报》贵州版,精选重难点知识,设计练习,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再次,“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便于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复习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备课就是要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契机,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复习,教学效果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学生是否得到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备课时一定要清楚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因此,在复习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除了“备考纲”“备教材”,更应“备学生”。第四,研究高考命题特点,精心编设富有梯度的训练题目。复习课的练习要能进一步体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要加强对比、辨析练习,促使学生知识系统“融会贯通”,从而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当然,这一轮复习也会随着会考的结束而结束。认真回顾这一轮复习历程,很多同学的现状是——语文分数始终高不上来,但也低不下去,长期维持在一个小范围内。据了解,他们的做法是拼命复习了几天或是有几天根本不看语文课本,一测试,没多大变化。所以,很多同学的愿望是——期待老师告诉我们几条考试时的经验与法宝,像“降龙十八掌”一样让我们在考场上可以招招制胜。老师的回答是——即便有什么“武功秘诀”,没有积累,没有一定的“功夫”,你还是不能应用自如!因为语文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素质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我们该做的事情,才不会在第一轮复习中留下遗憾。

第二,复习的实施策略

当第二轮复习的序幕拉开的时候,不能像第一轮复习那样各考点全面铺开,它要突出 “专攻”二字。有关专家认为:复习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一是基础知识复习策略——熟练掌握基本语法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能力训练策略——字词句的积累。三是查缺补漏策略——在高三语文复习的中期,语文教师要定期安排专题复习与训练,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和提升。因此,教师在精选专题复习的训练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典型性、代表性,难易度、梯度要适中。通过选编适量的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使学生将复习中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并有所巩固和提高。四是试卷评析策略——试卷评析是对试题进行剖析、点评、拓展,以达到帮助学生矫正错误认识、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思维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这既是查缺补漏的措施,更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在此,若将考试比作对事物疾病的诊断,则试卷评讲是对疾病的治疗。可见,复习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专题训练,研究高考命题特点,精心设计训练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后,必须及时进行反馈,即试卷讲评。除此之外,还要作好试卷成绩统计,分析学生考试的总体情况,尤其是学生失误的原因。另外,讲评后须适量安排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应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着手,教给学生解题技巧。要求学生对答案的表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力求用专业理论、专业术语进行规范的表述。第二轮复习中老师的导学过程一般都是面面俱到的,因为他要顾及班级里各个层次的学生。但是就学生自己而言,不如结合自己的模拟测试和练习情况狠抓薄弱,测试是老师帮你“他查”,练习是“自查”, 要求同学们做到真正了解自己的薄弱项,关键是查出来之后你怎么样章法不乱地进行“大补特补”。第二轮复习的这个“专攻”有别于第一轮的专项练习,第二轮的“专攻”是指瞄准小的综合或专题,集中攻克薄弱的环节。可以将一组考点组合起来精做训练。例如:文言文翻译题,如何做到“信、达、雅”,“信、达、雅”的程度又是如何,你可对照答案或去找老师给你不断地指正。

当前的学校复习教学,各个学校都是采用专题轮动教学法。我们强调,在大体进度上一定要跟着老师的进度走,常言道;“跟着老师走,考试不用愁。”决不能因为自己要“专攻”某一专题而自行其是。每个人都要学会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好课内学习和课外训练的关系,既要把握你的老师所精讲的内容,又要合理计划,恰当安排自己“专攻”部分的复习时间。

第三,以情感交流为辅助,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三轮综合复习的开始时间,各校的情况一般都不大一样。但是其宗旨是一样的,讲究“整合”二字。这一阶段要找准切入点,打好攻坚战。除套题训练外,同学们要关注三年来历次考试中的丢分题,分析失误原因,及时查漏补缺,这时候,我们准备的“错题集”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篇3

二、善于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积极性和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表达、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点,这样在高三复习的时候就能够省下不少的精力。在复习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让学生有层次地复习,并在做题中耐心地指导和鼓舞,让学生能够有学习语文的信心。

篇4

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类似于情景模拟教学,特点是通过角色扮演,创设学习情境,将学生带入有趣的学习情境中。在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投入到扮演中,使学生感受所扮演角色的行为与内心活动等,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在采用角色扮演式教学时,应指定一部分学生负责扮演,其他学生可对扮演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价扮演学生的语言、表情、手势、动作等,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应采用轮流制,使扮演的学生与观察的学生互换位置,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角色扮演中,体会诗歌与散文作者的心境。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使学生体会诗歌与散文中的人物情感,并通过评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利用学生的爱好进行教学,以此实现教学目标。但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教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以高中选修课第三单元的《传妃选读》为例,应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前提,让学生选出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并让学生查阅该人物的相关资料,根据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排练一部舞台剧,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占据主导位置。在舞台剧中引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使学生一边排练舞台剧,一边完成学习。角色扮演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诗歌及散文的涵义,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掌握学习内容。

角色扮演设计方案如下: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由学生选出人物,并从学生中选出一名导演,通过讨论,让学生确定扮演人物数量、扮演的人员以及排演创新设计等,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分析诗歌散文内容,并使学生掌握排演舞台剧的方法。角色扮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探讨课文内容,对文中人物心理动态进行深入剖解,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对此进行客观评价,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舞台剧表演结束后,应由师生推选出一位角色扮演最到位的学生,作为此次角色扮演的最佳演员,并颁发奖项,予以表扬。通过这种互动模式,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逐渐使学生完成从依赖教师教学到自学的转变,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比较式教学策略

比较式教学法指的是通过教学引导,使学生学会对比分析诗歌与散文,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诗歌与散文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学形象性及普遍性,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分析,诗歌与散文都具有创造性和想象性,采用比较式教学方法进行“诗歌与散文”教学,具有可行性。首先,从教师的教学经验分析,教师的理性总结与成功实践足以说明“诗歌与散文”教学存在比较性。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很多课文都是从文学经典作品中选编而来,它们与相关的文化及文献,包括名家名篇等,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比较式教学策略不仅可行,且是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必然结果。采用比较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进行《唐诗宋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探索,可以根据教学单元内容,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学生分别讲解一两首诗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列出教学重点,并让学生自己准备,让学生自己完成查资料到教材讲解这一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对比诗歌写作手法及诗歌主题,然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对比式教学策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只需引导学生,让学生去摸索,去感受诗词魅力,探讨诗词背后的背景故事,使学习更加有趣,学习形式更加丰富。教师可以根据语文高考重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进作者的态度、观点以及表达技巧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避免枯燥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专题式讨论教学策略

专题式讨论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整体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内涵丰富,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性思维水平。专题式讨论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不同,不可以作为单独的一个环节安排在课堂教学中,需进行认真组织和周密计划,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实施。因此,专题式讨论教学所花费的时间较多,一般情况下,需要安排几个课时去完成。教师在进行专题式讨论教学时,应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也应作为一个参与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感受诗歌与散文的美。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进行专题式讨论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篇5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散文阅读教学在各个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散文阅读课程的引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都有所提高,但是散文阅读在高中学校的开展也有许多的问题,学校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才能充分体现散文阅读的价值。

 

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困境

 

对新疆大部分高中学校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存在几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下面对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列举:第一,散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意识。第二,高中语文教师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第三,各个高中学校对散文阅读课节安排较少。第四,高中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没有达到要求。第五,部分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比较低。

 

二、对提高高中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提出的突破策略

 

(一)培养高中生对散文阅读的主动性

 

各个高中学校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制定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对散文阅读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充分体现散文的独特之处。此外,让学生接触不同形式的散文,可以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都能够主动的进行散文阅读。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得到了丰富,散文阅读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故都的秋》散文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作者在原文中写到,“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学生读到这一段时,一定对北国的秋天充满了好奇,会对文章更感兴趣,对文章进行深入的了阅读,让自己身临其境感受北国的秋,丰富阅读时的情感,这样的阅读方式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文章的主旨所在,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

 

(二)正确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达到高效阅读目的

 

因为散文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对不同的散文形式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以便于在教学课堂上能够正确且快速的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可以使学生高效地完成散文阅读,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阅读更多的散文。

 

(三)对高中生散文阅读进行个性化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个性,借此不断激发高中生主动且有效进行散文阅读的学习。为了使目标得到实现,教师要正确地运用散文具有的特殊意境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们在阅读中能够充分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相融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容。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要多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和讨论使学生对散文内容有更加深入了解,这样对高中生散文阅读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散文阅读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教师要将散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新课改的要求相结合制定多种教学方法。在散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散文有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在散文阅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使散文阅读实现其价值所在。以《小狗包弟》为例,文中写到“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这段文字作者介绍了包弟安静善解人意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包弟的喜爱之情,当同学们读到这一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看小狗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爱心,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使散文阅读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五)在增加散文阅读教学课时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师因为散文阅读的教学课时有限,不能将所有的知识讲解给学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学校要增加散文阅读的课时,让语文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讲解,并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知识,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课时增加的同时,还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六)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语文教师通过与专业的培训人员和优秀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进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而教师经过培训后,可以在课堂上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我校采用以上提出的策略对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调整,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发现,学校经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后,散文阅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三、结语

 

篇6

1.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散文多为作者有感而发、因情而作,或隐或显地体现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哲学思考和道德判断,表明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态度。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悟性、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2.有利于学生选材能力、构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散文特别是议论性散文,篇幅短小,文理清晰,富有逻辑性和论辩性,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辨性。另外,散文取材灵活,结构精巧,语言简练,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构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社会动态

散文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是散文的反映对象,反映生活迅速。学生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也可及时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二、高中语文散文的有效教学策略

1.从散文整体入手,理清散文的思路,引导学生宏观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神”是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散文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抓住散文的线索,理清结构与思路,并宏观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主旨。体现线索的方式多种多样:或以序为线,以时空的转换、人物的活动或事件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为线索;或以物为线,以某种特定的事物为全文的线索;或以情为线,以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来穿引整篇文章。散文的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把握文章的脉络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进而读懂作者感悟,领会散文的主旨。教师应针对作品的结构设置相关的测试题,以此培养学生对作品思路的把握

能力。

2.重视散文主体性特征的把握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散文展现的主体个性美,把握作品对生活、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层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散文是主体性很强的文体,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传达作家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歌颂和批判。优秀的散文涌动着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层感悟和对生命现象、生活态度、人生真谛的诠释。因此,散文教学必须重视探究作品展现的主体个性美,把握作品对生活、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层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不能仅从题材广泛、手法灵活、形散神聚方面进行散文教学。

3.注重散文的分类教学,引导学生把握不同品类散文的特点

江苏凤凰教材中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内容的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三个品类:(1)记叙性散文,如唐的《琐忆》、杨绛的《老王》等,以写人记事为主,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教学这类散文,应着力研究作者描写的人物、生活片段和场景,去领悟作者寄人篱下在这些描写中的主观感受和情思。(2)抒情性散文,如巴金的《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以作者的生活激情为主,寓情于景,寄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教学这类散文,应着力探求作者感情抒发和深化的过程。(3)议论性散文,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拿来主义》等,以描述事理为主,并不是侧重议论的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而是运用文学形象来发表议论,说理和形象相融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艺术性。教学中,对这类散文的分析研究,要注重揭示运用文学形象进行说理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形象的思想意义。

4.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确保学生正确理解散文的语言含义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也要求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因此,散文教学要注重鉴赏散文的语言,联系散文主旨,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确保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

篇7

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的 “三主思想” (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 可以如此解析: “学生为主体” 是处于第一位的教育理念, 它要求教师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 首先要确认学生是学习、 认知和发展的主体, 是具有独立人格、 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发展潜能的活生生的人; “教师为主导” 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作用的描述和限制, 它要求教师只能顺着学生认知和个性发展之势进行指导、 引导、 辅助、 启发; “训练” 则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作、 互动的基本形态, 它必然成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线” 。我们认为, 这一教学思想对于高中作文教学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

1.高中作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 靠的是自己的主动建构。在 “三主思想” 中,“以学生为主体”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也是教学的立足点。作文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它主要靠主体的追求、 内化、 钻研和反复实验, 这些活动, 哪一项离开主体的自觉和主动精神都是无法进行的; 学生只有把作文当作自己的主动要求, 才能在写作活动中感受到快乐。

2.高中作文教学要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钱梦龙先生的阐释和我们的思考, 教师须在以下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保证和凸显: ①唤醒 — —唤醒学生沉睡的写作欲, 激发学生作文的自主意识; ②组织 — —组织作文教学过程, 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 并收到理想的效果; ③授法 — —授以写作方法, 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觉得入门不难, 深造也有目标; ④引导 — —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鼓励学生不断向着文章写作的广度、 深度进行探索; ⑤设阶 — —为每位学生设置上升的阶梯, 使学生在步步向上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成就感的鼓舞。

3.高中作文教学要坚定不移地注重 “训练” 这条主线, 并讲求训练的实效性。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 高中作文训练须讲究序列化, 可分列出 “审题能力训练” “立意能力训练” “选材能力训练” “构思能力训练”及 “记叙文专项训练” “议论文专项训练” “文学体裁专项训练” “作文升格专项训练” 等; 还可进一步细化, 比如由“记叙文专项训练” 分解出 “将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材料” “细节的魅力” “波澜的设置” 等多个小专题。

4.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中, “主体” “主导” “主线”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应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予以倡导。换言之,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不是三个命题的静态排列, 而是对作文教学中师生 “互动过程” 的一种概括性表述。在这里, “学生为主体” 是教学的基本立足点, 着眼于学生的 “会学” ; “教师为主导”是保证学生真正实现其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 着眼于教师的 “善导” ; 而学生的 “会学” 和教师的 “善导” 又必然汇合于一个综合的、 立体的、 科学的训练过程之中。

二、 “三主思想”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优化高中作文命题策略

作文命题科学与否, 反映出教学中教师是否尊重了学生的 “主体” 地位, 是否合理发挥了 “主导” 作用。命题应重视写作活动与生命活动的内在联系, 重视写作活动的人文意义与教育功能, 让写作活动在学生的精神成长、 人格发展等方面发挥独有的作用。所以命题应从生活出发, 写作就是将生活中的事情进行总结和升华, 因此在高中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就需要重新将学生带入生活当中, 让学生通过对生活进行感受, 进而获得全面的发展。例如, 2017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目材料提示语的第一句话就是 “生活中里不开车” , 命题突出考查的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 感悟和思考。此外通过对生活的写作, 能够更加激发出学生的真情实感, 使得学生的写作不再空无一物。

2.优化高中作文写作过程的策略

当下的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有两头、 没有中间, 即有写作前的题目布置和写作提示, 有作文后的批改和讲评, 而学生习作过程中写作知识的介绍、 写作方法的传授等却微乎其微。要让教学真正作用于学习主体的写作过程, 必须实现作文教学的过程化。实现过程化, 以下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筛选出对高中生作文有实际影响的一些关键点 (知识点、 训练点) , 构成作文教学的基本要素; 将这些关键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构成相对系统的课程知识框架; 围绕这些关键点设计步骤明晰、 相对稳定、 充分体现 “三主思想” 的教学流程, 教师将方法指导隐含在训练活动过程之中, 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训练, 主动而有效地掌握作文的 “规定动作” “分解动作” 。譬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妨引导学生在探寻原因、推测危害、 发现联系、 现象本质等角度展开置疑讨论。

3.优化高中作文批改策略

作文批改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进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针对作文批改策略的选择原理及依据进行研究,努力建立科学有效的、 凸显 “三主思想” 的作文批改操作体系, 比如将教师有选择性面批、 学生自批和互批互改相结合。特别是可以提供 “批改任务清单” 帮助学生自批自改、 互批互改。如批改议论文的主体部分, 可以拟制如下批改任务单:

学生在批改过程中, 不仅对自己的作文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 也进一步强化了对作文知识的认知。

4.优化高中作文讲评与升格策略

目前, 我们的作文讲评常常停止于问题的提出, 或者进行静态的习作分析, 或者进行简单的优劣对比, 这固然也能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心理的刺激, 但这种刺激是缺少强度的, 形式也是僵化、 封闭的。

篇8

一、高三语文教学课堂上的问题

(一) 以“高考制度”为中心,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

“高考”是每个高三学生必须面临的一场人才选拔考试,也是每个高三阶段的语文老师高中教学阶段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高考在我国教育体系内的地位至今只升不降,其影响力,无论是在社会家长,还是学校师生的心目中,都有着非一般的影响。

正是因为越来越功利化的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三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安排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基本一切围绕着“高考”而运转,其所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学生日复一日地扎入“高考”语文真题的题海中,重复机械性学习;高三语文教师的一切教学安排听从“高考”指挥,课堂缺乏生动有效性;在这样的大氛围下,高三语文综合性教学很难实现生动性和有效性,师生之间也很难突破现有的教学状况,有新的发展。

(二) 多媒体设施“泛滥”使用,课件缺少创新性和生动性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设施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诚然,高三语文教师使用多媒w设施能大幅度地扩大学生的眼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看到多媒体设施造福于教育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在如今的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越来越明显表现出依赖多媒体的倾向,多媒体设施的使用从原来的辅助功能,慢慢地与教师教学并驾齐驱,甚至出现多媒体设施、课件起主导功能的现象。

这个现象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自学能力稍强的学生很容易找到相同资源,进而早早失去学习同一内容的兴趣;而自学能力稍弱一点的学生,则是对综合性学习抱着“本来就不是必考内容,随便学习就可以”的心态来进行学习,其课堂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可想而知。

(三) 教学模式单调划一,教学过程简单化

高中语文相比较于之前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高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阶段,教师要做的是深入浅出地串联一系列的知识点,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高三语文教学课堂上的教学策略

(一) 开展教师专业性培训,提升“综合性学习”的地位

在高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中,如何进一步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语文教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并且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的一个问题。要想循环渐进地改善“综合性学习”在高三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境遇,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首先必须要从教师素质培养上下手。

教师这个职业不是一劳永逸的岗位,而是必须与时代同进步的事业,尤其是语文教师,更需要广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打开思维,这就需要不断对教师开展相关专业性的培训,让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技巧与时代的大方向保持一致。

(二) 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观念,把综合性学习融入学生的生活

高三阶段的学生,作业量大是整个教育体制内人员公认的事实,如何让学生在保证正常学习,以及完成相应的作业之后,保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综合性学习”成为提升高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的一大拦路虎。从根本而言,要想观变以上现状,要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学习观念,同时尽可能地依据事实情况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

综合性学习的美就在生活中,学生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当有效地引导学生把综合性学习同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从现实生活之中,发现综合性学习的美,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环境从室内搬到室外,而且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有效时间,不会对学业造成太大影响。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58-03

【设计理念】

课标下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便是一个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成为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其形式逐渐多样化.它主要涉及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渗透着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多种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培养等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三年的全国各地高考数学试卷中都出现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其形式逐渐多样化,但都是集中考查了函数、导数等重要知识.题型结构基本上都是以函数为载体,以导数为工具,考查函数性质及导数应用为目标,其中运用导数确定含参数函数的参数取值范围是一类常见的探索性问题中,主要是求存在性问题或恒成立问题中的参数的范围.

以2013高考试卷为例,部分试卷中出现恒成立与存在性的题目如下:全国I文第24题、全国I理第21题、全国Ⅲ理第21题、辽宁理第21题、重庆理第16题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把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转化为函数最值,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三大数学思想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的学习,体会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哲学观点,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获取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篇10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在新课改的改革方案推出之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面临这样重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并且不断地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新课改下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革。

一、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照本宣科,缺少创新

在如今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拼命的反复训练一些原题,比如历届试题真题,各地方的模拟试卷等等。对于教师而言,这样方便又省事,因为如今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其的快,资料应有尽有。在教学中,大多教师就利用一些原有的资料反复讲解,而且部分试题为了考虑教者的省力的需求,将答案解析说的很详细,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完成任务就行了,这样做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成了试卷的奴隶,老师成了答案的传声筒,缺少互动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无限循环中必然丧失了学习的能力。

(二)机械训练,缺少个性

在高三的语文训练中,充斥着死板而又机械的训练,反复背诵名言警句,字词拼音等。或是一堂课学生都在做题,或是一堂课老师不停地讲评,有板有眼,为了应对高考的各种压力,老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多做题。学生的根本需要是全面掌握知识,不仅要充分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写作能力,所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三语文确实需要一定量的习题的训练,但是它毕竟不同于理科“答案不是对就是错”,它不能丢掉对于文体的渗透和感悟。对于文本的解读很有必要,即便需要训练,也是带着感悟的训练。

(三)疲于应试,缺乏思考

由于语文学习的提升见效慢,加之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效果中的功利性较强(即“一切都为了高考”)导致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少数学生出现散漫和随意的求学态度,这种困境使得语文教学工作相比于其他科目来说是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为了强化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各种试卷应接不暇,这种急功近利的作法往往没有太大的成效。于是学生出现了困惑:语文题少做点,语文课少上点又有什么关系?有人曾经试验过,让高二的学生做高考题,成绩不比高考生差,也有人试验:某一时间段反复地做题训练,但是成绩还不如没训练的时候,所以学生越来越无所谓,语文题目充斥着太多不可未知的变数,远没有其他科目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多数老师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只管疲于应试,给一切能够提高高考分数的方法让行,学生只管做题,不予思考,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困惑和漠视,无疑让语文教学走向了低效之路。

二、新课改下高三语文教学的应对措施

高考需要一定量的应试训练,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靠机械的重复的灌输知识,大部分的切割解剖其他科目的训练,忽略语文的重要性,这样做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理念的同时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禁锢了学生们的思想,扼杀了学习语文的主动创造性。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实现语文教学的良好发展,我们需要做到以下的几点要求:

(一)在考纲的要求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每一位高三教师手头应该有一本考纲,考纲中囊括了高考语文考试大致的范围和重点,在大的框架下给学生练习题、讲习题,避免漫无目的印发试卷。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首先应该解读指导高考命题的考纲,认真的了解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纲,适应新课改的形势进行创新,并且要了解新课程标准,这三项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指路灯,当然,研究考纲的目的是要懂得考点的实质,考点包括哪些知识点,绝不只是了解考试的框架而已。其新课改里,将能力的考察放在了首位,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曾经说:“要通过高考改革, 促进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戏。”“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有利于引导中学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中学课程计划的落实;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特别是在尊重个体差异情况下的学习积极性; 将会促进中学进一步转变教学现念, 改革教学方法。”,这些理念精神如果不深入探究,不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势必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教师只有真正地理解领会了大纲的实质,才能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实现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

(二)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核心,强化学生语文专业知识培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化的专业学科,它关涉人的心灵,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少不了创新,要求的是活力和创造力。语文课堂应是充满语言文学的魅力,滋生语言鲜活的土壤,不能因为追求分数而丢弃本身固有的价值,应该在有价值的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专业的知识,这样自然而然的就能够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换句话说,不能本末倒置,也会有人质疑: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三的学生还能进行语文综合性的研究活动吗?从语文考试实际看,阅读探究的实践有时候比做几套试题取得的效果还要强,况且如今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要转变传统观念,高考改革的趋势发展迅猛,教师教学要先从本质上改变教学方式,才能起到学生语文知识专业化持久的发展效果。学生自身的发展应当作为核心,只有关注学生本身,才能有效的强化语文知识素质。

(三)改变传统方式,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在应试教育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强调应试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取得高分,这种走捷径的行为,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削弱了学生对语言文学魅力的感知,这种明显偏重于智力的素质衡量方法,其结果必然是教师空忙。正确的选择是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选择一些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学生发现在学习中寻在的问题,而且能让学生在发现错误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成效,有效的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就能稳固他们的信心,如此良性循环,成绩必然有显著地提高,从长远看,学生拥有了厚实的知识储备,才可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尽快降低考察和训练的力度,让师生都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的时间。改变传统模式势在必行,注重过程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样在教学中师生共享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三、结束语

教育改革始终面临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巨大挑战,但是新课改绝不回避考试。创新教学不能忘本,我们主张学习和探究,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扎实有效地进行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极目标,才能让学生在语文高考中真正得益。顺应新课改的需要并不是完全的丢弃传统观念,其根本目的是创新,用多样化的方法达到同一目的。考试的作用是体现学生的能力,没有考试,如何测验学生的能力?所以素质教育不排斥考试,但坚决排除应试教育,所以,学习语文,既要大胆的改革创新,也要不断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集思广益,让教育一步步走向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董红梅. “二期课改”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的策略与反思[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1:171-172.

篇11

当前高三语文复习模式一般为三轮: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查漏补缺。在第一轮时以专题形式展开复习,进行系统化,精细化教学。进入高三第二学期后,语文教学一般进入了二轮复习即提升能力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定位发生了一些细微变化。此时的高三学生经过较长时间专题复习和题海训练之后,各考点的细实落实基本完成,学习相对枯燥,效率低下。在笔者看来,此时的复了各考点本身的纵向继续落实之外,更应该注重点面结合,即以考试说明为基础,以考纲要求的语文学习能力层级为核心,抽取各专题之间的规律性东西进行整合,借此优化学生解题思维,进而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从这一角度,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有了以下一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环节展示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选自《孟子・粱惠王下》)

[注]①运:转

1.请学生读该文段并断句(限6处)。

2.说明断句的依据,并翻译断句处文言文。

3.在上述材料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请概括?

明确:本语段是齐宣王和孟子之间关于战争的对话。在对话中,齐宣王和孟子两人在伐燕胜利后的态度截然不同,孟子认为应该以燕民的意志为转移也即:民悦则取,民不悦则勿取。同时在这里孟子也提出讨伐的对象必须是政治腐败,暴虐无道者(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章句下》)。孟子的战争观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4.联系我们学习过的《先秦诸子选读》中关于孟子思想的内容,说说选段的思想和孟子的哪个思想是一致的。

明确:孟子的战争观是其以“民本”为核心的“仁政”思想的体现。

5.在我们学过的《先秦诸子选读》中,与选段内容相关联的还有哪些思想?

明确:主要是孔子的“仁政”思想: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还有墨子的“非攻”思想: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墨子.非攻上》

6.在此基础上,请按照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的要求给这个文言语段拟题目,并配有相对应的答案和拟写的评分标准?

二、课后教学反思

在高三第一次市统考之后,笔者统计学生得分情况时意外发现学生的文言文得分和传统文化经典的得分较低。其中文言实词、翻译和传统文化经典第二题失分非常严重。通过实际观察,较多学生对文言文兴趣不大,特别是在进行文言文中部分字词细致讲解的时候,课堂十分沉闷,效率不高。这就要求立即调整教学策略,吸引学生对该类题目的注意力,以此实现在细微处得到更多的高考分数。

笔者所选的《孟子・粱惠王下》篇幅短小,既是文言文,同时也承载着经典的文化思想。篇幅小,学生的畏难意识就不强烈,内涵丰厚,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为此笔者主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整合:

1.以问题式教学为主线。本次微课主要以六个问题贯穿,按照思维规律层进。先是感受与鉴赏古文,在阅读作品,品味语言中,感受其思想,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微课中的第一题和第二题涉及到了《考试说明》中的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层级为C。再是思考与领悟,通过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对材料进行鉴别、赏析和评说,第三题涉及的能力层级是D。

2.综合运用了研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显示: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听课效率最差,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剩5%,其次是阅读10%,声音/图片20%,示范/演示30%,实际演练/做中学可以高达75%。而实践证明以拟题代替做题这种反弹琵琶式的复习模式在高三二轮复习中有非常好的效果。第五题和第六题就是在这种理念下诞生,涉及的能力层级是F。

从最后学生呈现的课堂展示来看,这次课的应该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按照2016年《浙江考试》中的语文参考试卷,第23题、24题是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学生在拟写题目是最终也是按照两题问答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展示中,角度非常多样化,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可以说他们经过了比较细致全面的思考,对自己的相关知识结构做一个很好的整合。如有学生的问题是《孟子》是“四书”之一,请写出“四书”的其他三部。同时两个问题基本能呈现阶梯式上升难度。如有学生的两个问题分别为:这段文字体现的孟子的战争观是什么?结合《论语.颜渊》中子贡问政的片段,说说孔子与孟子的战争观的异同。在拟写答案和评分标准部分有同学拟了:“请评析孟子的战争观与墨子的战争观的异同”一题,他给了详细的评分标准(相同点1分:二者都反对战争,认为战争不合于“义”。不同点2分:孟子和墨子代表的阶层不一样,孟子反战思想的核心是“仁政”,而墨子反正思想的核心是“兼爱”。)这样的展示充分显示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答题思路,为教师有的放矢的复习指明了方向。

以上这堂课就是文言文与文化经典的整合,在笔者看来在高考复习中,分专题精细化的教学自有其明显优点,整合教学则在二轮复习中能很好的提升学生语文能力。高三二轮复习中可以整合的专题涉及方方面面,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探究与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