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6 08:05: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生物科学探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

篇1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九年义务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所有课程学习打基础最关键的时期。生物作为一门初中才开始接触的基础学科,因为生物的特性使得该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探究性,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该学科的特点创设有效的生物教学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生物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要怎么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实现教学目标呢?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生物教学经验以及对实践教学的探讨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望这些教学策略能为我国的生物教学做出些许贡献。

一、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设备也已经进入我国的教育行业许多年,但是现阶段许多中学都缺乏对多媒体设备的有效应用,尤其是一些老教师仍然固执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升,有些教师虽然已经利用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但是也仅仅只是用幻灯片的形式给学生播放一些教材内容中的图片与文字资料,进而导致多媒体设备没有在课堂中发挥出它原有的教学作用。生物是一门枯燥、抽象的学科,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作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可以把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学习,利用融合图片、文字、音频或是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展现课堂教学内容,以此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生物知识。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一生》这一教学内容时,由于植物生长过程是漫长的,要想短时间内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生物成长历程是不可能的,这时教师便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找到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通过种子的萌芽、根的生长以及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的反应等画面来让学生更加深刻、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的成长,进而激发学生的生物W习热情,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生物学科的魅力,最终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学习成绩。

二、兴趣化教学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有效的内推动力,初中生已经脱离了小学的稚嫩,在心理以及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对事物的认知方面的定性也越来越差,从而使得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导致学生出现“听一半、漏一半”的情况,进而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产生一种生物很难学习的错觉,生物学习效率自然无法得到提高。要想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教师必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例如,在《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许多学生家中都养有宠物,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家动物的一些奇特之处和生活习惯,然后再谈谈自己对动物的一些了解和认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大大地活跃生物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便可以有效地展开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教学课堂小活动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生物知识抢答比赛”“生物大比拼”“生物健康知识问答”等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做游戏的情况下轻松掌握生物知识、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学习水平,为今后的生物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要想做好初中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培养工作,首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地学习生物知识,接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他们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到生物教学课堂中,使他们能够积极对生物学习展开思考和探索,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生物学习能力,以此为今后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篇2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尤其体现在实验教学条件方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充分综合利用农村独特生物自然条件,以教育培养目标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做到精讲多练,讲授与电化教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验融合,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践融合,形成利用农村得力条件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主要目的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多种能力的挖掘、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并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的一种学习活动。笔者结合自己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积极转变观念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二、改变教学模式

探究式学习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模式,要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真正置身于科学探究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觉自己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在研究生物学科中的现象及问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研究、信息搜集与处理以及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最终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实现价值观。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有探究环节,还必须有探究内容,探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衔接。

三、传授探究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平常的生物教学中,直接传授给学生知识远没有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重要。例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我们就要大胆地走出去,把探究空间延展到田间和村寨,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和校园,了解田间和村寨生物的同时,还要学会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归类,为以后的探究作好准备,并且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传授探究方法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训练的绝好素材,可以设定多种探究情境和生物种类,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科学探究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生自然就学会思考,知道怎样学习,在亲自经历这样一个个探究活动以后,顺其自然地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指导课外实践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科,对生物学有较强的新鲜感,对生物学科中的各种现象比较好奇,这就为我们在以后的实践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新生还没有系统学习生物学知识,在课外实践时会遇到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不知道如何来解决,如何克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要综合考虑课外实验题的难易程度,科学命题,并在课外实验的过程中加强指导,对课外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充分预判,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课外实验出现的问题不仅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更能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体会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篇3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教育背景下,生物学科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老师需要不断反思,学习新课改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促进初中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发展。下面,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讨论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学习动机与外在学习动机,其中,兴趣属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只有学生对生物有了兴趣,他们才可能主动思考生物知识,主动学习探究生物知识的方法。激发初中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是新课标所提出的一项教学任务。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当作教学的重点与基础。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生物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建立平等、和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屋及乌”,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再者,教师要以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将生物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在“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课中,我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全校范围内展开调查,了解校园内所有生物的生存状况,登记每一种生物并制作生物标本。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很多学生表示,他们并不认识很多在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因此,这个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了解生物无时无刻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当学生遇到无法鉴定种类的植物时,可以向教师请教,如果教师也无法回答,他们就需要到花鸟市场或向有关专家请教。

二、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验是生物学家探究生物的最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让初中生掌握科学的生物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操作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能够大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依然能够学习生物。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中,我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勤洗手吗?”学生回答:“为了洗掉手上的细菌。”我问:“你们看到过细菌吗?”学生回答:“没有。”我再接着问:“细菌属于微生物,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这些微生物呢?”然后,我让学生展开预习,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知识。接着,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课堂上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些植物细胞。在实验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看到物像,我让其中一名学生讲述他们是如何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的。然后,指出他们的问题,并让一些能够成功观察物像的同学讲述他们的操作步骤。在实验开始之前,我并没有将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现象告知学生,所有的实验结果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出来的。

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制定了多元的课程目标,突出学科的完整性。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就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初中生的多维发展。《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上述“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的评价中,我并非只评价学生是否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还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否爱护显微镜、是否对一些实验能力较低的同学施予帮助、是否能够使用生物语言正确表述实验过程等。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初中生物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师生要通力合作,不断促进生物课堂的健康发展。教师要激发初中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前提;开展探究性的生物实验,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思维;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提高初中生的生物能力。

篇4

对当前生物所处形式,大家都有目共睹,生物科学作为穿插文科与理科间的一门学科,如何使学生快速学习,找到学习技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培养新时代的生物学家,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高效化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就会提升。因此,初中教学过程,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出现问题后,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与探索精神寻找解决途径。初中阶段,学生还是对知识充满无比好奇的时候,教师适时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利用生物知识的奇妙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为生物学习做好一定的基础工作。由于在生物课程中,附带着许多基础实验,实验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机会,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每个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将所要教授的知识同实验加以联系,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使学生产生学习生物的热情。由于生物课程的广泛应用性,书中所列举内容大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在课上对知识详细讲解,同时在教学允许的条件下,引领学生在课外进行生物研究考察活动,真正贴近生活,将知识灵活应用。考虑到以往教学的死板性,现在生物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应提前做好课程安排计划,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创新力,为学生带来一节生动有趣的课程,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创设良好情景,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掌握学习方法,让其学习态度实现由漠视到关注的转化,让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通过创造一个活泼形象的课堂情景,使学生劳逸结合。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加以指导,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安心地学习生物。于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生物课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我,激发他们的探究欲。从当下初中生物学的教育角度来说,要想提高生物课的教学效率,就必须融合生物学方面的学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因为学生对初中生物课程较为陌生,所以在进行该课程的学习时会产生巨大的兴趣。在这样看似自由实际责任重大的课外学习中,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课堂知识又能熟练掌握,课程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这样对学生的实验知识技能没有任何帮助。所以,适当地对实验过程进行整改,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产生的疑问去探究,增添实验的多样性,让学生对生物学习更加热爱。

三、重视实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我们不得不承认,生物学十分依赖实验。形态各异的生物实验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模式以及各种技能。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而提升效率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大生物学实验的力度。第一,应注重生物课程实验的研究。研究实验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队伍,每五人一队。根据教材里出现的定理或内容,先由学生拟出问题并制订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在实验进行的同时,学生选择合适的设备以及素材自行操作,在队友的互相帮助下找出答案。该种实验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水平、动脑思考水平以及处理问题的水平等,此外还能使学生学会脚踏实地、严密思考的学习态度。第二,应该积极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也属于实验的一部分,能够评估学生处理事物的能力。初中生物教科书中安排的课外实验较为丰富,教师应合理利用,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以课外知识补充课堂涉及不到的内容能增强生物教学的效率。某些较难的实验,我们应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使这些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此外还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实效性。

篇5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不断运用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应注意不能一味地不加思考地运用科学探究这种方式,对于科学探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科学探究不一定要遵循完整的探究过程

作为初中生学习方式的科学探究,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和领会探究所具有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并将所学的这种思维方法运用到新的学习任务上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只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管参与到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是某一个或多个环节都是可以的。

我们教师应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探究活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一步的探讨后,学生仍有疑惑也没有关系,因为对某一知识的形成是常常需要日后回过头来反复验证的,因此不必强求一次探究透,探究完。比如,中学阶段的许多学生知道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他们往往不认为生命体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因为学生往往把分子与非生命物质联系起来。许多学生对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存在错误认识,如他们可能把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适应性变异理解成一种有目的的生物行为。只有通过进一步在教师引导下的亲身探究,让他们自己亲自发现自己的已有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或事实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之处,他们才会反思并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这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是“顺应”与“同化”两方面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起来的这些新知识,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和有效力的“活知识”。

此外,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获得的新知识有时学生很难理解。比如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心肌的收缩是不受神经控制的等等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可能了解教师在说什么内容,也能够理解其字面的含义,并在考试时能正确作出回答。但对于上述学到的知识,学生常常是半信半疑,很可能想不通,在他们后续的思维中则仍旧会按照自己原来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行事,或在不同的情境下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要正确处理这种情况,唯一的途径就是给他们更多的亲历的不断的探究。

二、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注意要体现一定的能力梯度

初中生物新教材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类型各异的探究栏目与活动。还有专门文字说明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探究的一般过程、实验方案的设计。另外,更有许多阅读材料详细展示了科学发展史上出现的一些科学探究的典型范例。如光合作用的实验等等,较为详细地展示了这些经典探究所经历的典型过程和运用的主要方法,从而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启发和想象。这些启发我们在探究过程中,一般要沿着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一定梯度来设计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地掌握怎样确定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以及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样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

三、科学探究式学习注意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

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并不是为少数人准备的,而是更应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更适合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的方式展开,使每个小组成员能为本组的探究成果做出贡献,使合作能力充分得以体现。应该注意的是,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科学探究,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比较内向较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注意引导他们注意让每一个人都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还要考虑利用其他时机,如开展生物课外兴趣活动,给予他们一些专门适合他们水平和需要的探究任务。

四、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工作,在小组中,学生共享专业知识。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相互依赖、共同承担责任,进行积极的良性互动,相互交流想法、相互鼓励和沟通。除了个人的一展所长外,还应该多倾听其他人的思路与建议,学会审视自己的思维观点,激发彼此的灵感并深化各自的认识。

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总之,在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认真加以运用,注意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一讲到底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应该说,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对生物这种重视试验性和探究性的学科是很实用的,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为班级的每个同学提供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能够促进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落实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

为此,笔者结合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实施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观念,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老师设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来,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的探究。

首先,老师要对自己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心里有数,在开学初老师就可以把本期的教学计划制订出来,并印发给全班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事先了解本期要学习的内容,大致了解本学期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要编发合适学生的自主学案,在自主导学案中明确要求学生每一课前应该完成的自主学习的内容,一定要做到自主学习目的明确,做到有的放矢。因为,作为初中生,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欠缺,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要在老师的安排和相关的引导下进行,当然,一段时间之后,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也可逐步放开。

其次,要鼓励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传统教育最终的评价标准是考试,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一直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的能力,经过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一般都比较差,也有人给了一个形象的说法叫“高分低能”。的确,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方面是有欠缺的,尤其是对于初中生物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真正动手实践,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知新知识的欲望,才能牢固掌握该学科的知识。

在八年级下期的教学内容里有一个单元是学习酒酿的实验内容,由于酒酿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改为制作酸奶或果酒,于是我就把制作酸奶和果酒的资料发给学生,看得出来,学生拿到资料时比较兴奋,有的学生对制作酸奶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制作果酒兴趣较浓厚。学生一回到家里就开始制作,由于当时的气温较低,很多同学还想了不少办法,通过制作过程探究制作要领和规律,有的学生还通过总结写出来小论文在班级交流。这样的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后动手实践,也强化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

二、积极拓展课堂空间,结合课外学习,挖掘学生潜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又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生物学科的知识在课堂外大量存在,在社会上,网络、报刊、图书等有着大量与生命科学有关的信息,教师只要适当加以指引和运用,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进行有目的的课外学习,这样既能拓展课堂学习空间,又能发掘学生的潜力,还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7

在中考政策还未改变的环境下,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不参加中考对生物科所产生的影响。首先,加强对初中生物教师的培训与指导,让教师树立正确的生物学教学观念,认清探究活动的教学在初中生物课程的地位和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其次,教师要从非中考科目的阴影中走出来,大胆地开展探究活动教学的尝试,找出一条适合于本校或教师本身的路子。再次,要充分利用生物探究活动趣味性强的特点,调动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二、认真备课,努力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一)个人粗备

备课组的每个教师要提前了解课标要求和课程资源,包括教材资源、校本资源、个人掌握的资源等,特别要把个人所掌握的资源拿出来共享,教师在教学思路方面也要有个人的设想,并形成个人的初案。

(二)集体细备

备课小组对探究活动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每位教师都要把个人对课标的理解、教学的思路充分暴露出来,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形成共案。避免一人主备,其他教师成为听客,机械模仿某一人的教学思路。

(三)个人精备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以及所任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在集体细备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提升和再创造,形成符合个人特点和学生学情的精案。

三、认真准备生物活动材料

在每个学年开始之初,教师就要列出该学年的探究活动材料的清单,对于准备期较长的材料,如动植物的养殖、需要自制的教具或器材、标本的制作等要有长期的计划,提前做好准备;文字、图片、录像、与探究活动有关的社会或时事新闻热点的剪辑等资料在平时也要做好充分的积累,做到“有备无患”。

另外,通过开展科技活动的方式,适当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准备工作,培养一批学生骨干,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让这些学生骨干协助教师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准备工作的负担,又可以让这些学生骨干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并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的、自由开放的、富激励性的环境氛围,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想法,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第三,要培养学生提问的基本技巧,让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表述清晰、简明扼要、意义明确,即让学生学会发问;第四,要让学生在会问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对比、分析、联想、归纳等手段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有更高价值的问题,即让学生学会善问;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只“为问而问”,特别是有价值的问题要和学生一起深入地探究、解决,充分保护好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能常问。

五、组织好探究活动的课堂教学

首先探究活动的目标要结合课标来设计,要求不能太高或太低,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着探究的重点来进行,无关的枝节不做无谓的纠缠,注意把握好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另外,在课堂的管理上要引导学生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保护好学生探究热情的基础上,对于某些学生可能干扰到探究活动正常进行的不良行为要给予及时地纠正,使探究活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另外,还可以运用班干部,发挥学生管理学生的作用。

六、通过“三合理”,培养学生“四会”的合作技能

“三合理”就是在合作探究的教学管理上做到合作探究内容的设置合理,小组成员的搭配合理,小组成员的分工合理。在合作探究内容的设置上,要选择能让学生形成合作的意愿的,适合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具有合作价值的探究内容。在小组的设置上要尽量做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大致均衡,小组成员之间要能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便于组内的合作和组间的竞争。在小组成员的分工上,要因个体的差异扮演适当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通过合作探究做到“人尽其才,各取所需”。

篇8

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探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究性教学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它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使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一、初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要

知识创新所需要的是具备探求态度和具有批判精神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归根到底靠教育培养人的创新意识,打开人的视野,铸就人的能力。探究性学习则是教育改革的亮点。

2.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直以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展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社会经济和社会实际;教育质量低下,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则是这一重大举措中一个关键的、有很大影响力的具体措施。

3.初中生物教学任务的需要

目前,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

4.活跃初中生物课堂的需要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兴趣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改革初中生物课的必由之路。

二、初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若干建议

1.加强实验为主的探究性学习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应高度重视学校生物学实验室建设,积极营造良好实验、实践环境,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廉价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按教材要求完成标准化实验的同时,适当改进设计为低成本实验;将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模拟性实验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如“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突出探究性实验能力的综合培养。提倡生物实验低成本、低损耗和简单易行,设计一组实验材料的多种实验方案,如以“鼠妇”、“草履虫”为实验材料,设计连续实验方案。进一步树立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信念。

2.善于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情境教学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法和创设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如在讲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通过播放视频: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蛙声一片,让学生联想到辛弃疾的一句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紧接着老师问:青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自然而然的把问题引入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

(2)创设故事情境。在生物教学中,科学家的故事往往是科学探究一个很重要的背景知识,但学生对科学家的探究态度探究精神探究过程却不是很清楚,因此,创设一定的科学家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血液循环”时,很重要的一位科学家就是英国的哈维,哈维发现血液循环是源于对下雨后小路积水流向的思考,这对学生是个很好的教育事例,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

3.围绕问题引导探究合作

这个环节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长时间的探究活动中,教师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作为组织者、指导者,要对各小组进行适时的指导,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顺利进行实验,而且还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老师的关注和指导,对学生本身也是一种督促和奖励,学生为了给老师好印象而更加认真积极。如在探究鸟卵的结构时,一开始老师就设置了两个疑问:鸡蛋容易碎吗?鸡蛋上有孔吗?然后,每个学生通过用手握鸡蛋,从而得出结论:卵壳不易碎,对内部结构有保护作用。小组成员经过思考讨论:把鸡蛋放入水中看是否冒气泡,验证鸡蛋上是否有气泡。

4.利用社会实践丰富的课程资源

应该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课题研究中广泛利用了社区课程资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这种无形的课程资源。例如,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运动行为探究;生物圈保护;生物科学技术新进展;空气质量与健康;合理营养的食谱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等。如社区垃圾处理情况调查与建议(学生假期作业记录本);观看、记录、整理《科技博览》信息(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记录)等。

5.交流结果,体验探究乐趣

“表达和交流”是探究性学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是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即使是同一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表达,不同的学生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学生通过表达与交流,可以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学会相互倾听,尊重和赞赏别人的观点;学会平等地看待每个小组的成果;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也可以使不同的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三、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转变了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改善了学习态度,学生能以积极的学习状态投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生物对他们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一种快乐。当然,初中生物课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仍然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的克隆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

许多生物领域发现而未解决的问题正等着人们攻克,例如艾滋病治疗。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将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项目的学习,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方法。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了学生主动参与、了解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探究课的教学对于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现结合我校新教材近几年以来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1教师的重视

“认识决定态度。”由于探究课占用时间多、准备材料繁琐、学生素质不高而难于推行。许多教师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往往是轻轻带过,不当一回事;有些甚至不进行探究活动,直接给出结论。这与新教材要求相背离,起不到应有的培养目的。所以,每一位生物教师要有足够认识,高度重视探究课的教学,从思想上重视该课程的实施。

2提前布置,准备充分

生物探究课的内容都是来自大自然,与生活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发现。这又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有些素材,如果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找寻,这是万万行不通的。这样有可能让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

例如:探究――菜青虫的趋势行为。要进行这个探究,你必须选择:

⑴适时的季节。一般菜青虫生活在大白菜、卷心菜、小白菜等蔬菜的菜叶上。所以,只能选在这些蔬菜成熟的季节进行教学。

⑵合适的场地。只有在菜地实地教学,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才能取到正真的效果。

再如:探究蚂蚁的通讯。这就需要事先用鱼缸或其他容器饲养一窝蚂蚁或者在校园内的某个地方找到一窝适合进行探究教学的蚂蚁,才能开展探究活动。因此,只有提前布置、准备充分才能带给学生一次愉快的探究。

3设置详细的探究目标和活动程序

在进行探究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本次探究活动的程序以及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让学生明了探究活动的目的,从而使探究活动的开展更具有目的性和意义。如:在探究“蚂蚁的通讯”中可按下列方案进行(课本P39)。

提出问题:

⑴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⑵蚂蚁是靠气味通讯吗?

⑶通讯在社会行为中有何意义?

4分组活动,做好引导

在进行探究活动之前,教师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依情况而定)。例如:在教室里一般4―8人一组;在户外一般10人左右一组,并指定每组两名记录员。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找到情趣,从而自发的寻求问题的根源以达到探究的目的。

5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会协作

“学习科学是学生们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在生物探究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教师创设探究课的教学情景,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知识的生产、发展的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标。实现主导与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6联系课本知识深入探究

探究活动的教学不能离开课本,例如结合课本中的图、表,教师设疑:如细菌是否有呼吸作用?若有两种细菌分别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何列表说明它们的呼吸方式,对课文中的图表应作怎样的改动?这里,联系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结构上的差异,说明呼吸作用是生物具有的基本的生命活动,呼吸作用提供了各类生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学生在学会应用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

7认真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探究活动的最后一项是教师要广泛地听取学生的看法,帮助学生分析各种结果,指出探究过程中的得与失。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我们还要正确看待错误结论的出现,对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如:在探究“蚂蚁的通讯”中,有的同学认为蚂蚁是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的;有的同学认为蚂蚁是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的等错误结论。真正的结论是蚂蚁通过气味来传递信息。但这些都证明学生是通过仔细观察得出的结论,我们就不能一味的强调对与错,对于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也要给予肯定。

篇10

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观念,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老师设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来,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的探究。

首先,老师要对自己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心里有数,在开学初老师就可以把本期的教学计划制订出来,并印发给全班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事先了解本期要学习的内容,大致了解本学期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要编发合适学生的自主学案,在自主导学案中明确要求学生每一课前应该完成的自主学习的内容,一定要做到自主学习目的明确,做到有的放矢。因为,作为初中生,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欠缺,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要在老师的安排和相关的引导下进行,当然,一段时间之后,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也可逐步放开。

其次,要鼓励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传统教育最终的评价标准是考试,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一直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的能力,经过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一般都比较差,也有人给了一个形象的说法叫“高分低能”。的确,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方面是有欠缺的,尤其是对于初中生物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真正动手实践,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知新知识的欲望,才能牢固掌握该学科的知识。

在八年级下期的教学内容里有一个单元是学习酒酿的实验内容,由于酒酿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改为制作酸奶或果酒,于是我就把制作酸奶和果酒的资料发给学生,看得出来,学生拿到资料时比较兴奋,有的学生对制作酸奶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制作果酒兴趣较浓厚。学生一回到家里就开始制作,由于当时的气温较低,很多同学还想了不少办法,通过制作过程探究制作要领和规律,有的学生还通过总结写出来小论文在班级交流。这样的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后动手实践,也强化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

二、积极拓展课堂空间,结合课外学习,挖掘学生潜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又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生物学科的知识在课堂外大量存在,在社会上,网络、报刊、图书等有着大量与生命科学有关的信息,教师只要适当加以指引和运用,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进行有目的的课外学习,这样既能拓展课堂学习空间,又能发掘学生的潜力,还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同时,老师还可以贴近近段时间的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观察自然界与生物科学有关的现象,并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观察和探究写出小论文,通过这个活动,发现班上的学生更爱动脑思考问题了,上课的时候也更加专心,好像一下子个个都成了小生物学家,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由此可见,积极地引导学生课外的学习和观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77-01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前的生物学教材基本上按生物的进化顺序而编写的,内容陈旧过时,限制了学生与现实生活中科学与科学文献的接触。甚至有些内容在学生的生活中都毫无用处。如:《植物学》中植物有多少科,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还要求学生记住。《动物学》中,有些动物门,对生活一点用处也没有,学生记概念,背知识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阻碍了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这种教育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宗旨。

根据新《生物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中安排了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和观察与思考,如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中编排的这些探究活动,我想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智育,而且要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探究鲫鱼的各种鳍对鲫鱼运动的影响。

二、注重课堂教学情景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所谓认识,就是学习者对经验建构的解设,对新的现象和观念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中,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教学情景设计是指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创造莫种认识情景和情感气氛,创造蕴涵学生学习知识的真实背景,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在其中应用而进行的教学准备工作。知识是情景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活动起来,而活动也不是无故进行的,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

1、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

日常生活中处处涉及生物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景。特别初中生物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探究一下,吃的豆芽是怎样生产的?

2、从生物实验中提取素材

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设置情景的最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景。如在学习“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教师先不讲水是如何进入植物体内的,而是先让学生自己亲手切开一棵生长在滴有红墨水的培养中的木本植物的茎,仔细看一看被红墨水染红的是哪一部分。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红墨水染红了木质部。这种直观的实验探究,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使学生摆脱僵化的教学模式,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直接参加实践活动,只有从实践中获取得知识,学生才能容易理解和记忆。才能学以至用,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就是“科学家”,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去发现科学结论,不是教师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因此,探究性学习是一个 能使学生获取“活”的知识,能使学生有机会获取发展多种技能的在有效途径。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探究意识

兴趣越多,求知欲越强。学生如果对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与教师思维的灵活性、丰富性和学校的氛围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和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引起探究兴趣的环境,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如举办生物知识竞赛,学校的花草认养管理等,还有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讨论,这些问题都能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

2、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资料,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更重要的让学生体会到创造性的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如同一个实验,能否用不同的方法来设计,实施操作?实验材料是否可以替代?实验器材能否改进?还要根据所发现的新事实,及时修改原来的想法等。

3、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发现问题是科学的焦点,质疑激思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例如: 在夏天,有积水的地方,庄家就会淹死,对庄家来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种花生用塑料薄模覆盖,有那些优缺点?让学生质疑,探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多方位多角度地大胆质疑,进行发散性思维。学校教育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必须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总之,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打破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显示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探究能力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积极去探究实践。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行成客观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