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领导者素质的综合性

领导者素质的综合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7 15:13: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领导者素质的综合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领导者素质的综合性

篇1

【关键词】领导者;素质;能力;沟通;协调

管理学界有句名言:一只狼领导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领导的一群狼。这句话说明了领导者的重要性。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领导者的素质是进行有效领导的重要条件。领导者素质的高低,既决定着领导者业绩的大小,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领导者,必须在政治、经济、能力、品德、身心等方面具有高于一般群众的素质。而能力素质则是领导者的核心素质。

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智慧在工作中的综合体现。领导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作为现代领导者没有一定的能力不行,只有一种能力也不行,要具备多种较强的能力,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领导者应该具备以下能力素质:

1. 预测和决断能力 领导者是引导和率领群众朝一定目标前进的人和集体,因此,作为领导者必须具有预测能力,善于深谋远虑,具有战略头脑和眼光,运筹帷幄,总揽全局,在复杂的情况下,能预测到事物复杂的趋势,判别事物的本质,分清问题的主次,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的决策,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信息爆炸、社会急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领导者还必须具有决断能力。对错综复杂、紧迫突发的问题,领导者要反应敏捷,及时判明事物的本质,排除干扰,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及时作出抉择,采取果断措施,解决问题。

企管专家认为,市场就如同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谁在经营管理决策上善于筹谋、具有前瞻性,谁就有可能在市场上领先一步,抢占到制高点,并保持永不落后市场的结局。而相反,如果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缺乏长远思想和深谋远虑,其结果只能是永远当“追随者”,永远在别人后面当“跟屁虫”。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西蒙教授说:“管理就是决策”。拿破仑说:“做决定的能力最难获得,因此也最宝贵。”所以,一个成功领导者,必须有决策的勇气和魄力,必须有承担决策失败的勇气和魄力。领导者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预测和决断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把工作做得出色。

2. 组织指挥能力 组织指挥能力,就是领导者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和决策要求,进行统筹安排,组织和率领其下属,实现其既定的目标任务,履行其基本职能的能力。领导者的组织指挥能力,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并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和规范,建立一个完善灵活、精简高效的组织指挥系统;二是善于通过组织和规范进行综合协调,保证组织正常有效运转;三是善于应用组织力量来达到目标,充分调动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合理地组织运用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的发挥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使领导决策能迅速地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到花鸟市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有:这只鹦鹉会两种语言,售价300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着:这只鹦鹉会四种语言,售价600元。到底该买哪一只呢?这两只鹦鹉都是毛色光鲜,模样可爱。他想啊想啊,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他忽然发现,不远处还有一只鹦鹉,忙走过去。他看到这是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精神不振,但奇怪的是,这只鹦鹉的价格标签上竟写着1200元。 于是,他赶紧将老板叫来问:“这只鹦鹉难道会说八种语言?” 店主说不是。这人就有些不解了:“它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为什么会值那么多呢?” 店主回答道:“因为它能指挥另外两只鹦鹉高效干活,是'老板'。” 鹦鹉老板在语言方面并不如另外两只鹦鹉,但它却可以指挥它们高效工作,这就够了。领导者并不需要样样都行,但一定要具备指挥他人的能力。

3. 交际协调能力 领导工作是一项天天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领导者不仅需要争取上级的支持、指导以及其他单位的协助,还需要下属群众的理解和拥护。这就要求领导者具有通权达变的熟练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上级、同事、下属和其他人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与下属的关系,关心理解他人,自觉服从上级,主动与同级合作。领导者具有成熟老练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能使内部团结,而且还能同兄弟单位友好往来,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积极进取的团体。同时,领导者还需要有协调能力,善于处理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在工作中不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领导者能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巧妙地解决矛盾,消除误会,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上级的支持和下级的拥护。

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来说,沟通协调就是一切。真所谓:沟通无极限,天涯变咫尺。如果领导者没有必要的交际协调能力,气量狭窄,处事不公,待人不诚,就会使矛盾加剧,挫伤下属的积极性,导致组织涣散,号令难行的后果。

4. 应变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利益群体的多元化,领导活动的时空跨度越来越大,个体中的变量越来越多,领导对象的诸种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在领导活动中常会发生一些突发、紧急和棘手事件。因此,领导者要有高超的应变能力,敏锐的洞察力与反应力。对于突发性事件,既不惊慌失措,又不拘泥刻板,反应迟钝,而是沉着冷静,果断处理,抓住机遇,化险为夷。应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与其它方面的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以说是领导者各种能力的集中表现。

(1)敏锐的洞察能力。这是一种敏锐、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要害的能力。正确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成功解决问题的一半。所以,领导者要有洞微烛隐,见人所未见的本领,敏锐地识别问题的才能。敏锐的洞察能力是领导者提高应变能力的前提。

(2)敏捷的反应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是指人在思维过程中,当机立断和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应变的基本功。面对突发灾害、事件,是不容迟疑不决的,必须快速反应,迅速做出判断。敏捷的反应是对突然变化的反应,而突然变化来得快,来的意外,人们不可能了解得很深刻、全面,也无法仔细推敲,但不及时做出反应又可能变得被动,这时必须当机立断,在行动中继续收集信息,观察变化,调整行动方案,以取得成功。敏捷反应不仅讲时间,也讲适时和时机。多数情况下,问题的解决不由速度一个因素决定,这个“适时”和“时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3)准确的判断能力。这是领导者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辨别、分析,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形式的不同在短时间里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把握事件趋势的能力。领导者面对突发的问题情况,必须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建立起决策的整个支持系统。判断准确的基础是掌握真实情况、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对问题的准确理解,这意味着领导者在做出任何决策前,必须审查分析所有的事实。要掌握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同时避免信息失真。准确的判断能力是施展应变能力的基础。

(4)科学的思维能力。领导者科学的思维能力,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和手段,正确认识领导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形成科学的领导决策,合理高效地实现领导目标的过程。

(5)果敢的决断能力。这是迅速做出抉择、下定决心、形成方案的能力,也就是实际的决策能力。在领导决策过程中,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瞻前顾后、举棋不定等等,都是必须避免的。在这里,决断力就是一种意志。创新性的活动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当然这要以正确的认识为基础,否则就会变成鲁莽与武断。

(6)巧妙的用“势”能力。用“势”是领导者开创局面,扭转态势的重要方法。古今中外取得辉煌成就的领导者,无不是正确地把握了造“势”用“势”的高超艺术。妙计是时势与智慧相结合的产物。妙计的产生离不开思谋者的智慧,但更重要的是靠思谋者乘势而为。乘势就是顺应时势,就是依据客观实际的发展和变化,顺乎客观规律和时代的发展趋势。决策者只有充分认识时代,认清时局,分辨时势,把握时机,明确自己的位置和目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影响自己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现实困难与潜在威胁、主要问题与深层矛盾,进而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努力创造有利条件,才能把握机遇,取得成功。

篇2

    经济责任指的是针对由于失职、渎职或者另外的违法行为导致严重事故或者重大损失的直接责任者而实施的一种经济制裁[1]。而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被定义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在接受委托或授权的情况下,以企业、行政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等领导者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其他相关的经济事项等为对象,来主要实施审核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的宗旨是为了监督以及评价领导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同时也可以约束其经济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加大领导者的监督工作,可以促进经济管理,最终实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二)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实践,中国的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归纳如下。

    1.经济责任审计的认知比较模糊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的过程中,不少审计机构或工作人员对其的认知比较模糊,有些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就只是以财务收支为基础,仅根据财务收支去评价领导者在其领导职能范围内财务收支方面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如果仅根据财务收支这种角度去判断领导者是否很好地履行应负的经济责任,就可能出现在经济责任审计时间中仅在乎审计结果,而忽略大部分审计的内容,这种情况可能会增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准确度,引起风险的出现[2]。

    2.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不够规范

    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结果要想被有效地应用,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是否规范、真实以及可靠。但是目前,中国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尚不够规范和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方法界定及其评价体系都不够标准,无法通过定量指标来制定综合性的规范体系。因此,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目前的评价体系可行性不足,致使经济责任最终界定的方式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很模糊,无法形成准确的审计评价体系。在审计的实践过程中,有一些在任的领导者会将那些不利己的情况推诿并有所说辞,而针对上任领导者的账款等一些遗留情况也不闻不问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

    3.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素质不够综合

    由于经济责任需要审计的对象是领导者或主要负责人,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可能关乎其个人职业前途和个人生活,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会增加审计结论的敏感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审计人员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包括责任判断、专业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但目前中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尚不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包括其引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包括其引起的一些社会效益以及周围环境效益。一些审计人员会受传统审计的影响,对传统审计方式太熟悉而无法综合运用到新的环境背景中,还不够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业标准,仅是针对被审计单位某个局部内容或局部结果来审计,不够全面,也不够综合,还不够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综合素质标准。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应对措施

    (一)增强正确的经济责任审计意识

    与传统的仅针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有很大的不同,经济责任的审计是很重视对领导者个体方面的审计。对其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财务方面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需要涵盖其相关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也就是说进行经济责任评价的时候,需要增强审计人员正确的经济责任审计意识,应该对将要审计的经济对象在其需要审计的时期内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考察,充分考虑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来审查、评价,直到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只有这样才可以非常全面、真实地得到领导者履行经济责任的现实状况[3]。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标准体系

篇3

高校院系办公室处于学院行政中枢位置,具有综合情况、协调关系、办事服务的职责,是协助院领导贯彻落实党以及学校的方针政策,处理事务的办事部门。因此院系办公室的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

(1)综合性。院系办公室是一个综合性的行政部门,要承担院系的教学管理、科研核算、信息反馈、学生信息统计、对外联络与安排,人事安排,经费支出规划、会议组织、文稿草拟、机要文印、信件收发等各项工作。这样就决定院系办公室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综合职能。

(2)协调性。由于办公室是是各种信息的聚集地和中转站, 在上传下达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实际工作中,高校院系办公室既接触领导又接触员工,既接触教师又接触学生,同时还要接触不同的专业。在教学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任务与管理之间,上级领导与下级职员之间往往存在一些矛盾与意见不统一,因此,要达到思想统一、步调统一,就需要院系办公室人员妥善安排、科学处理,做到相互支持、配合、理解的工作目的。

(3)辅。院系办公室从事领导性质的工作,但不担任领导工作,在教学行政管理工作中起到辅助作用。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整个行政管理过程中是助手的角色,可以辅佐领导决策,但不能代替领导。办公室工作是因有领导活动、管理活动的存在而存在,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信息量不断扩大,我们的领导者每天既要忙于自身的科研与教学,又要担任学院的行政事务,领导者不是神,不可能事事处处都有能力考虑,为了辅助领导处理好各方面的事务,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主动收集有关的各种信息, 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判断, 去伪存真, 及时、准确地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在不越权、越职的前提下,正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实时地在领导决策时,提出真知灼见。

(4)服务性。服务是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工作的最终目的。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各方面的人群提供服务,为领导提供政策、信息服务;为机关内部各部门服务;为群众服务,确保内外、上下的信息畅通。

2 高校院系办公室的工作思路

(1)树立全局观念。院系办公室作为学院一个综合部门与服务窗口, 其性质和学院其他职能部门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协调与服务性上, 办公室主要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为领导和教学、领导决策、全院师生、院其他部门服务,为完成学院各项教学管理工作服务。站在全局的高度, 听取各方意见, 通盘考虑, 综合权衡, 才能提出比较公正、合理的方案, 减少矛盾, 避免纰漏。

(2)增强主动性。办公室工作的辅质决定了其工作的被动性, 很容易使人进入一种算珠盘不拨不动的状态,要想做好办公室工作, 就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凡事想在领导前,问题想在前, 把工作做在前,善于在被动中求主动, 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适应领导的工作思路与办事风格,想领导之所想, 谋领导之所谋,主动做好超前服务。努力克服传统观念、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中的惰性,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同时注意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参谋而不掺和, 尽力避免因对各种问题处理不当给工作带来的麻烦和被动。

(3)提高办事效率。办公室的工作纷繁复杂,看似无序但其背后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认真探索并抓住这些规律, 就会实现由无序向有序转化,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办公室工作的运转大致有两类:一是确定性的, 二是非确定(下转第193页)(上接第191页)性的。对于确定性的工作,只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出规范化的制度, 然后照章行事, 就能形成有序的运行机制;对于非确定性的工作, 主要指应急的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要有灵活应变能力, 要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运用时间、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样工作再重、再急、再难, 也可做到井然有序。既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又做到忙而不乱。

3 高校院系办公室人员的素质培养

办公室工作是由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工作的组成的,为了更好完成院系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办公人员的各项素质培养至关重要。

首先是政治素质培养。由于办公室人员既要和领导打交道,也要和员工打交道、还要和学生打交道,日常事务性工作很繁杂,很容易影响工作人员对一些事物的判断与处理。因此,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论显得很重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鉴别能力,平时多关注时事,注重学习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勇于承担责任,自觉维护领导的权威,维护单位集体的形象。这样,即使外部条件怎么变化与诱惑,都能以不变应万变来适应所承担的工作。

其次是业务素质的培养。办公室的性质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很强的业务素质,会很难胜任。努力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和提高工作技能,刻不容缓。我们服务的对象都是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不造成与服务对象沟通障碍,努力学习一些学科的基本知识、管理知识和公关礼仪知识,很有必要。在技能方面要求在熟知工作性质和要求情况下,学好公文写作、行政与后勤管理,善于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收集信息,并能迅速处理信息,及时准确上传下达,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组织,做到忙而不乱,繁而不杂,疏而不漏,有条不紊。

最后是身心素质的培养。 要求院系办公室人员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有高度的热情与宽宏大量的胸怀,这是每一位劳动者充分发挥其潜能的关键。院系办公室工作十分繁杂,牵涉面比较广,许多的工作都是直接面对领导和师生,在其间,总会发生不协调的事情,有表扬,也有批评与指责,这就需要办公室同志平时就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处之以泰然,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事与人,心胸坦荡,多做自我批评。

总之,办公室作为学院服务窗口,在懂得办公室工作的特性的情况下,加强自身素养培养,理清办事思路是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 这样才能全心全意为领导、 为老师、 为学生服务,以塑造系办公室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篇4

全省开展“审计质量年”活动的目的是:(1)进一步提高审计机关和全体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2)严格审计执法;(3)提高审计执法水平和审计成果运用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职能作用。针对审计质量年活动的目的,笔者也谈谈如何提高审计质量。

一是设定审计项目质量“第一责任人”原则。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活动是在审计机关主要领导者的领导下,统一组织人员制定审计项目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围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审计项目的高质量,因此审计机关主要领导者是审计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二是不定期项目质量评估。审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持续改进过程,对已经完成的审计项目,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考评并作出评价意见,为进一步改进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提出建议,对于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运用集体智慧撰写审计报告、提升审计成果。在查实问题后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是否从体制、机制上和制定、修改、完善法规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提高综合分析水平,应抓住三个要点:一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要从大量的数据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映出问题最核心的、最本质的东西。二是提高分析研究的综合性。反映的问题能否引起重视,发挥作用,很重要的是看反映问题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三是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不能就事论事,为建议而建议,不能泛泛而论,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促进问题整改和完善制度和法规,堵塞漏洞,标本兼治。

四是不断地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定期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二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三是应用法规政策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同时,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要常抓不懈,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保持审计人员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篇5

1.办公室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这充分说明了领导素质、能力的高低对整个团队工作的影响有多大。办公室主任作为办公室的领导者,要把“文、事、会”等事情办好,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1.1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必须具备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品质等各方面的基本条件,它在整个领导干部的素质中居首要和根本的地位,对于其他素质的发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2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的高低是每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领导干部的灵魂,对实现领导职能起着关键作用。思想素质是理论修养、思想作风、思想观念及思维方法等各方面的总和,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就不可能有较好的政治素质;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再高,也难以在实施领导过程中取得应有的成就;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领导者的能力也就没有了根基。

1.3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与自身工作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规范。作为办公室主任,一是要具有团结协作的胸怀,宽以待人的修养,谦虚谨慎的态度。二是要忠于职守,有率先垂范的作用、廉洁自律的形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要从细微处入手,养成“自重、自省、自励”的习惯,逐步达到“慎思、慎欲、慎微、慎独”的境界,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勇敢地迎接各项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是要公道正派、胸襟宽广、自重自强,不管对待上级领导还是职工群众,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切忌因人而异,亲疏有别。

1.4知识素质

知识素质是构成领导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关键时刻一个人知识储备的质量对其工作效果起决定性作用。作为办公室主任,应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既要掌握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及现代的思维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法律知识和现代网络知识。广博的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可提高办公室主任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1.5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在领导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的特点和个性,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作为一名办公室主任,更应注重心理素质培养,在工作中要有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果断的性格、豁达乐观的心胸等心理素质,克服嫉妒、胆怯、紧张、偏见等不良的心理素质。

2.做好办公室工作要讲究一定的工作艺术

作为一名办公室主任,负责公文起草、会议组织、文书处理、机要档案、综合承办、横向协调等繁多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办公室主任在工作安排上要有一定的工作艺术。

2.1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要做到“三个了解”:一是全面了解整体工作安排,明白全年总体工作目标是什么,每个阶段的工作重心是什么,配套措施是什么,在了解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办公室的工作;二是正确了解领会领导意图,迅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和领导的工作意图、思维合拍,行动同步。要想领导之所想,想领导之未想,要会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切实把领导的决策变为现实;三是要深入了解整体工作、阶段性工作、中心工作等方面的开展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向组织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2明责授权,坚持原则,发挥好沟通协调作用。

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工作任务下达之后,结合岗位职责,逐一进行分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运行中,要制定督促考核措施,定期考核,奖优罚劣。同时要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沟通协调领导之间、部门、上下内外的信息,协调好各方关系,使办公室全体人员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树立高度的集体荣誉感,齐心协力把工作任务完成好。

2.3兢兢业业,勇于进取,发挥好信息咨询作用。

一个优秀的办公室主任,不仅要勤勉踏实、兢兢业业,还必须要不断进取创新,特别应明白“不进则退”。用不同的方法多渠道了解信息,通过信息传递使上情下达,为密切党群关系起桥梁作用。通过信息咨询,及时发现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答案。通过信息沟通,及时了解“左邻右舍”的情况,对工作部署起启迪作用。

2.4轻重缓急,错落有致,发挥好承办职能作用。

办公室工作纷繁复杂,项目多、战线长、任务重,有时比较紧迫,对领导交给的任务,要认识到位,根据实际情况,分清主次,责任到人,分工合作,进行重点工作重点突破,保证各项工作及时完成。

篇6

护理管理工作必须跟随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适应护理理念的转变,根据我自身的工作经验,结合工作调查,就此谈点个人的初浅体会:

1充分发挥护理部的职能作用

护理部的职能是运用现代护理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护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 、指挥、控制协调、沟通和创新的全面管理,承担着全院护理管理工作,实施护理三级管理体制,主管院长—总护士长-=护士长,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分解管理目标,确定护理人员职责范围,理顺护理体制,抓好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实施上级精神,从控制护理环节质量入手,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确切一点说,就是要解决质和量的问题,使护理工作惯性运转,达到完美的护理效益之目的,完成护理部职能作用,管理得当,工作向上。

2控制护理环节质量 发挥护士长作用

提高护理质量,特别要注意护理环节质量的提高,要充分发挥调动科护士长的作用,是控制护理环节质量的关键之所在,护士长的素质建设尤为重要。护理部密切注视各科护士长的的工作动向,理顺工作热情,指导管理艺术上的技巧,为她们排忧解难办实事,不断丰富科护士长的管理才智,定期召开护士长会议,交流各科室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使护士们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其护士长的作用是:

2.1护士长的核心作用:护士长作为一个职能单位一个小团体的带头人,既要管理护理人员,又要管财务、管技术、管制度,还要协调各科室的关系,就像是位于纵横交错的铁路线上的一个指挥员。其上是领导,其下是护士,其左是医生,其右是患者,站在核心位置上的护士长,必须很好的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来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正常运行,在诸多的关系及问题之中,应是一个协调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真正维护领导威信等事宜的能手。

2.2护士长的表帅作用:护士长做为一个护理单元的领导者,除业务上的技术高一筹外,其言行作用时刻影响着每一个护士,影响着护理任务完成的好坏,所以护士长必须具备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加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中要显示极大的主动性、进取性,工作务实稳妥,在管理的全过程中,遇事冷静、沉着,处事公正果断,勇于为部下承担责任,事事以身作则,处处做好表帅作用。

2.3护士长的的计划总结能力:护士长应是计划工作的执行者,既要敢于管理,又要善于管理我们反对放任型和限制型管理,主张民主型管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集中群体的智慧。工作善于计划,合理组织落实,行动有笔记、积累和收集资料依据,不可手懒。在琐碎繁杂的工作中,切记忙而不乱,工作井然有序,有计划的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工作效益。一定要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日有重点。按计划组织实施,优化组合,实事求是做好各个时期的总结工作。

2.4护士长的指导能力:护士长既是行政领导者,又是业务带头人,要有科学指导能力。注意效果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合理,善于分析可能出现的隐患。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科学的指导,有预见性,使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完成质量指标、效率指标的同时,定期不定时的抽查、考核、纠正薄弱环节,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及管理水平。

2.5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调动积极性之妙用。成功的护理领导者,取决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信任、理解、支持。将护士视为自己的好朋友,善于发现她们的闪光点。如何建立和巩固这种关系,护士长必须具有坦荡无私的胸怀。并能以诚待人,知人善用。要诙谐幽默,点到为止,胸怀宽广之善待个性,以真挚的情感关心护士的生活、健康、学习等情况,使她们能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激发最大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3加强管理 提高两个素质

篇7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b)-091-02

医院是精神文明的一个窗口,而护理工作又是医院的窗口,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护理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增进人民的健康。因此,护理管理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管理水平,护理管理是护理科学、护理技术与管理艺术的综合集成,是运用管理原理和原则研究护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护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激发护理人员、控制护理系统、优化护理效应三个方面的统一,保证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的活动过程。因此,护理管理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管理水平[1]。

1 护理管理者的素质

1.1 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制,护理管理是整个医院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护理工作的好坏是反映整个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护理指挥系统必须保持护理工作的惯性运行,特别情况下,指挥调度必须依照变化的客观需要采取措施调动人力、物力和设备调整运行状态,解决实际问题[2],以适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1.2 建立制度及操作规程

要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保证,也是检查与处理各项工作的依据,是提高质量和消减差错事故的措施。制订操作规程,如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疾病护理常规、制订新业务、新技术标准、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管理措施等,以达到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的要求。

1.3 人才培养与护理质量管理

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其中关键一环就是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级护理人才,医院护理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医院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医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中,抓好护理质量管理,保证最终最优的护理工作质量,是提高整个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一环[3]。

1.4 护理管理者与各部门协助工作

护理管理除将护理系统内的纵向关系协调好、各级护理人员层层把关负责做好工作外,与临床科室、行政科室、后勤等部门的横向协调工作也很重要,搞好相互配合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1.5 护理科研管理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促进护理科研开展的驱动力,提高护理人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学术气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研究工作是高层次的实践活动,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动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新业务、新技术、新成就不断涌现,大量边缘学科的渗透和引进,为护理科研提供了广泛课题,开拓了各种途径,护理管理者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充分认识护理管理的重要性、迫切性,勇于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学习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知识,研究管理理论新动向,接受新事物,提高管理水平。

护理管理者要首先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开展护理科研方面起带头作用,通过自身的典范作用与人格魅力等非权利因素影响各级护理人员,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科研和撰写护理论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开展护理科研的热情,从而提高护理科研水平。

1.6 病房管理

病房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科学、细致、复杂的工作,它不仅有业务技术问题,也有行政管理工作。病房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医、护、教研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此,必须要达到组织安排科学化、工作秩序化、陈设规格化,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整齐、清洁、安静、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以利于患者早日康复[4]。

1.7 伦理道德

首先要热爱护理专业,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搞好护理管理,树立全局观念,调动积极因素,注意整体效益的现代化医学管理能力,要求管理系统必须形成配套的综合性的、能够发挥群体结构的职能指挥系统,努力完善自己,以提高管理水平。

2 护理管理者的领导艺术

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要科学管理,敢于管理,善于管理,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好活动,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优秀的领导者重视的不是实施权力的影响,而在于非权力影响,领导者的模范行动、知识、品德、才能、修养以及严于律己、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对下属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它会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它对于调动各级护理人员贯彻实施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进行创造性的工作都将产生诱导、激励作用。领导者的威信与下属的拥护程度领导艺术密切相关,领导的艺术性来源于自身修养,主要包括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艺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艺术、语言交流艺术等。

擅于运用激励是一种领导艺术,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激发被管理者的需求与动机,诱导其行为,使其发挥内在的潜力,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管理者只是自己埋头苦干是不行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根绳子再结实也容易折断,只有几根同样的绳子捆在一起才不容易折断,希望每位护理管理者都做有心人,以推动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窦春侠.现代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5):413.

[2]王巧丽,王翠肖.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及护理管理能力[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38-239.

篇8

一要升华悟性。领导悟性是形成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领导悟性就是一种领导灵性,是一种领导“灵通”,反映的是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的“开窍”程度。它是领导者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萌发出来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洞察能力,是领导者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等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每个领导者的悟性各不相同,有深有浅、有高有低、有强有弱,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悟性的形成具有两面性,既有先天原因,又有后天因素。对待悟性的正确态度,就是要不断激活先天悟性,更要注重后天培养,这是悟性开发必须坚持的辩证法。

——提升领悟能力。领悟是领会的升华。领导者提升领悟能力,实际上就是围绕路线方针、宏观政策、上级决策、领导意图等进行消化吸收、形成自己认知的过程。领导者提升领悟能力,就要不断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和独到见解,不断形成破解实践难题的领导思路,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善于统揽全局和把握大势的“明白人”。

——提升体悟能力。体悟是对实践中得到的感性经验的理性总结。领导者提升体悟能力,实际上就是在具体实践和身体力行中,不断寻找领导“窍门”和发现共性规律的过程。领导者提升体悟能力,就是要不断探究工作奥妙,不断总结实践规律,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苦干加巧干的“有心人”。

——提升顿悟能力。顿悟是一种瞬间迸发的灵感。领导者顿悟能力,就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居里夫人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一样,实际上就是牢牢抓住瞬间产生的思想火花、点燃思想火炬的过程。领导者提升顿悟能力,就要牢牢抓住第一感觉,不断调动自身潜能,善于从偶然发现必然,从现象洞察本质,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开窍人”。

领悟、体悟和顿悟是领导者提升悟性的有机整体。领悟和体悟是常态,也是领导者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刻不能放松,并贯穿于提升悟性的全过程。顿悟是一种非常态,领导者既要承认顿悟的瞬间爆发性,又要尊重顿悟形成的长期积累性,不断积聚和激发自身灵感。只有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不断提升“悟”的能力,为核心能力生成奠定坚实基础,创造前提条件。

二要善于联想。联想是对悟性的深化和拓展,实际上就是将“悟”的成果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悟性不与联想结合,不仅悟的价值大打折扣,而且联想也会失去依托。人类无数文明成果,无不是善于联想、不断创新的结晶。领导者提升联想能力,就要不断培养发散性思维、跳跃性思维、质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最终形成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渗透能力和带动能力。这是领导者生成核心能力的关键所在。

——敢于联想。领导者也有思维的惯性和惰性,一般习惯于按照固有模式认识和思考问题,容易形成思想上的循规蹈矩、自我禁锢,进而导致思维狭窄、思想僵化和思路保守。领导者敢于联想,就是要敢于解放思想,敢于冲破传统樊篱,打破条条框框,突破思维定式,不断挑战,不断超越,不断创新,争做思想上的强者。

——善于联想。就是按照规律、规则、规矩认识问题,按照原理、法理、道理思考问题,按照世情、国情、党情把握问题。善想不是胡思乱想,更不是盲目瞎想。领导者善于联想,就是要善于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零散的东西系统化、静止的东西动态化、无形的东西具象化,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断形成自己独到的思路和方法,争做思想上的智者。

——勤于联想。勤想是敢想、善想的基础保证,没有勤想,敢想与善想就难以步入良性循环,就难以尝到联想甜头、感受联想魅力。领导者勤于联想,就是要既刻苦工作,又刻苦思索,切实把思想、思考、思虑同领导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理性思考能力,不断提高解决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能力,在勤想中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握规律,推动工作,争做思想上的恒者。

敢于联想、善于联想和勤于联想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敢想能为领导者打开眼界、拓展视野,善想能为领导者打开心智、升华境界,勤想能为领导者打开思路、积累经验。因此,只有坚持敢想、善想和勤想相结合,才能发挥联想的整体效应,抓住领导者核心能力生成之关键。

三要持续递进。领导者核心能力生成是一个动态演进过程,不是一成不变,不会一蹴而就,且永无止境。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形势发展千变万化,领导者只有遵循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的认识论发展规律,才能实现提升核心能力的跨越和飞跃,才能在螺旋式上升中实现核心能力渐进性、动态式发展。

——不断改变能力结构不均态势。根据“木桶理论”,能力短板制约着能力整体水平。领导者核心能力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状态,事实上每个领导者核心能力各要素间总有差异,普遍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领导者只有自觉查找自身能力弱项和软肋,围绕自身能力短板,集中进行针对性的提升,才能实现核心能力的整体升华。

——不断变潜在优势为显性胜势。优势能力能够带动劣势能力发展,是能力递进的一条重要规律。由于领导者核心能力要素间具有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带动、互相促进的显著特点,优势核心能力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领导者只有充分发挥优势能力的渗透、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不断扬长补短,才能把劣势能力培养成为优势能力,把能力优势转化成能力胜势,带动核心能力高效发展。

——不断保持能力提升发展趋势。核心能力提升是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过程,决定了能力标杆也是动态提高的过程。领导者应该自觉对照卓越能力标准,高起点树立核心能力提升目标,不能自我满足、原地踏步,更不能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要不断攀登核心能力自我建设的新高峰,不断开创核心能力自我提升的新境界,步入核心能力自我发展的新层次,保持核心能力持续提升的发展势头。这也是领导者在核心能力水平上区别和优于他人的关键所在。

“悟性”、“联想”和“递进”,构成了领导者核心能力生成一般规律的“三段论”和“三部曲”,既反映了核心能力生成的先后顺序,又揭示出三者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领导者要不断生成自身独有的核心能力,必须严格遵循核心能力生成规律,科学把握内在的逻辑关系,循序渐进,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开创核心能力提升的新境界。

引领提升核心能力需要把握的关键点是什么?

引领提升核心能力,是核心能力培养塑造的重要途径,也是能力提升的创新创造,它开启了按照明晰、具体的培养目标,引领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的新途径,突破了传统方法大而化之、专指性不强的格局。执行过程中要认真把握三个关键点:

篇9

关键词 企业战略管理 问题 对策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在管理学中,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各企业在宏观层次上通过分析、预测、规划以及控制等手段,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基础上,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管理体系。当今世界已进入新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也变化为一种全新的竞争战略理念,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即企业的战略环境处于全球化与知识化,经营环境变化为外部的国际化和内部的知识化;而且,新经济时代战略格局也呈现出竞争与合作的特征,它强调竞争中存在彼此和合作的可能性。因此,企业战略管理不再是简单地消除或者回避竞争,而是要在共赢的基础上共同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战略管理呆板、缺乏创新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国内外的企业同处于整个国际市场,实施国际化战略管理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但是相当数量的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现代商场上屡屡受到挫折。然而,即使一些企业意识到了战略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但实施起来非常的机械,难以做到随机应变。同时,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以思想创新为特征的管理,它要求企业负责人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但是现在我国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创新的意识 ,也没有具备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2.企业战略管理重局部性而轻整体性,系统整合性差

企业战略管理最明显的特征是全局性,它所管理的和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活动和总体效果。局部活动虽然也是这种管理的一部分,但是它只是作为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当前很多企业的战略管理普遍存在着企业战略协调性和整合性差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门户之见严重、协调难度大,以至企业高层管理者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来协调各方的关系,造成战略管理的不和谐乃至失调,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效果。

3.企业战略管理缺少特色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谋求和维持竞争优势以求得长期发展和生存,在对内部优势与劣势和外部机会与威胁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的总体规划。不同行业的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因其环境的差异,企业战略也会不同。因此,如果一个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只会照搬,而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那只会把企业带入困境。目前我国相当数量的企业并没有依据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来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而只是简单地照抄仿效照。

4.企业领导者素质较低

一是企业领导者过分依赖过去的经验,前瞻性和创新性不强。尤其在战略制定上过度依赖成功经验,无法对竞争环境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难以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发展和长期生存问题。二是领导者的战略管理理念淡薄,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日常经营管理上,不了解战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忽视了对公司长远发展和深层次问题的研究。三是领导者对战略规划缺乏系统思考以及措施保证,以至实施效果参差不齐。

三、完善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套高效、准确、灵敏的信息情报系统

企业战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比如市场开拓、科技开发和商品供求等方面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每个具有发展战略眼光的现代企业经营者都应当“站在行业的高度做企业”,企业应当拓展从事的行业资讯空间,领略软件资源带来的无穷魅力,建立属于自己的行业信息平台,汇聚信息、积聚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创造超前的、崭新的利润空间。这些工作可以有效消除企业战略管理呆板的现状。

2.建立恰当的企业组织结构

在设计企业组织结构时,应当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方式来确定各个层级的管理跨距,以加强企业的系统整合性。另外,适当的管理跨距并没有特定的法则,一般是3到15人,可以根据管理层级的不同、人员素质、职务内容及企业文化等因素来界定。在设计组织结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考虑企业各部门顺利完成目标的可能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合作协调性、权责明确性、各自分工的平衡性、企业成长的效率性和稳定性、企业指挥的统一性和企业的持续成长性等。通过重新设计企业的战略管理组织结构,确定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改变权责不对等和指挥混乱的现状,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3.强化企业管理制度特色建设,消除片面认识

依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企业战略管理制度是一个综合性战略管理体系,涉及到战略制定的方式方法,战略的层次, 战略管理组织,以及战略形成的过程和程序步骤等。企业战略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目标。

4.加强企业领导者素质的培训力度

针对企业领导者素质偏低的问题,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对企业的领导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企业可以聘请高等学校的专家教授、成功的中外企业家来对企业领导者培训有关战略管理的基本常识和典型案例。通过培训,企业领导者应尽可能多的了解战略管理,至少懂得战略管理是企业思想创新的产物,它将随着环境、人员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教育部门也应当在高等学校开设企业战略管理的有关课程,培养我国未来的企业家,这将对我国广大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焦跃华.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会计研究.2006(2).

[2]陈传明.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超越.管理世界.2007.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75-1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引自初中语文新课标)。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不仅能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素质,还要锻炼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有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顺应了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一纠正。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

1.教学方法不注重创新

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在现实中往往有很多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照搬教材中的内容,按教材设定的计划按部就班的教学。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然而教师往往忽略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是按照以前的教学计划撰写教案,教案的设计没有新意。在综合学习的实践中,学生往往只注重成果展示,忽略了过程,学生会用大量的时间来展示自己的成果,成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在过足表现瘾之后又学到了什么呢?具体的实施过程被忽略掉,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和学生学习压力大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师生、学校和家长都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学校把班级的语文成绩作为衡量语文老师水平的标准,这样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存在着很多负面问题。教师为了追求成绩,只顾给学生布置作业,对学生进行应对考试的专项训练。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埋头于题海之中,根本没有时间去领略语文的价值与趣味。教师和学生都承担着提高成绩的压力,就会把综合性学习放在一边,无暇顾及,即使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成效也很低,完全不能达到真正学习的要求。

3.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要求语文教师熟练掌握语文知识,还要求语文教师的知识面比较宽广,这对语文教师的职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语文教师面临着挑战。很多教师由于对综合性学习的不重视,或者对自身能力的不负责,使得他们不注重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导致教学形式单一,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足直接影响了综合性学习的质量,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二、如何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1.合理安排综合性学习的时间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不能只看到短期内语文成绩是否提高,更要知道怎样的教学才能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应该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用,多给综合性学习的开展留出时间,不能一味地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应该让学生在综合学习中领悟到语文的乐趣和价值。综合性学习是要有大量的时间保证的,教师多留给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学生才能在综合性学习中真正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2.完善语文考试制度

考试制度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措施,传统的应试教育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还是取得一定成效的。把综合性学习添加到考试中去,比如在语文考试中增加一些热点新闻、重大事件等,把语文和政治学科结合起来,不但锻炼了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还帮助学生了解了社会重大事件的原因结果,帮助学生增强是非观念。在考试中加入综合性学习知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广大师生对综合性学习重视起来,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改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答山西铭贤学校徐正之先生书》。教师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教师提高语文专业素质,不只是丰富自己的学识,增加语文专业知识和内容,还要学习新型的语文教学方法,变革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课本中的教学资源外,还应该注意在原有的教学经验中发现新东西,使教材注入新鲜血液,并注意课程外资源的开发利用,把社会生活融入到语文学科中,让学生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把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会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和传统的语文课外活动的区别,抓住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师生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增加讨论的时间和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讲课方法,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效率。

总之,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我们不能因为它有缺点就不去用它,忽视综合性学习带来的正面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价值,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努力。

篇11

二、风险社会的到来凸显了公共行

政领导者危机决策能力的不足作为新时期的公共行政领导者,它既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也是进行各种危机处理的关键人物,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系着危机局势的发展变化。公共行政领导者的危机处理能力,也就是公共行政领导者在危机情境中的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决策等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其有效化解危机的根本前提和基础。而面对随时可能转化为社会危机的风险,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决策能力的不足日益凸显。

1.公共行政领导者对风险和危机的预见能力不足。

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的重任,政府的决策质量的高低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而作为政府决策核心要素的公共行政领导者的风险和危机预见能力则左右着政府决策质量的高低。而现阶段一些公共行政领导者在做出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过程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社会的特征,对决策在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机预见能力不足。近几年,因暴雨问题凸显的城市排水问题就是公共行政领导者对风险和危机预见能力不足的明证。公共行政领导者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本应高瞻远瞩,尽可能预测未来可能的风险和危机,并为此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充分预估未来遭遇灾难或危机后可能出现的瓶颈,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尽可能消除导致灾难的各种潜在因素。而由于制度和领导者自身能力的限制,一些公共行政领导者对决策风险和可能的危机预估不足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2.公共行政领导者对风险和危机的辨别能力差。

对于公共行政领导者来说,在风险和危机爆发之初有效的控制和消弭危机往往比挽回和处理危机更加重要。然而从当前我国风险防控和危机处理的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公共行政领导者不具备对风险和危机的辨识能力,不能在危机爆发初期,就准确判断危机的性质,预见危机爆发的危害,从而对症下药,将危机化解在尚未造成危害之时。如松花江污染事件就凸显了地方公共行政领导者对风险和危机识别能力的欠缺。

3.公共行政领导者对风险和危机信息搜索能力比较弱。

赫伯特·西蒙曾指出:“在危机状态下:决策者事实上并不具备相关决策状况的所有信息;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决策者在有了相关决策状况的简单印象后就行动;决策者对的选择行为受所得信息的实质和先后顺序的影响。”从中不难看出,针对信息收集,公共行政领导者对风险和危机信息搜集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首先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即公共行政领导者面对情报部门收集来的有关风险和危机信息,难以分辨出信息的真伪、主次,不能透过信息的表层现象对风险和危机的本质有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引起判断失误,决策不力。其次,信息掌握不全面,当公共行政领导者面对不完全的信息时,难免不会影响到公共行政领导者的危机决策能力的发挥,做出偏颇错误的决定。最后,信息搜集不及时,例如2008年南方低温冬雨灾害,由于我国气象局的天气预报系统具有滞后性,不能及时而准确地预计未来一周之后的天气状况,各交通部门之间互通信息不够等,导致公共行政领导者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无法估测到可能出现的情况。

4.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决断能力不足。

当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的危机时,危机决策是对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决断能力的重要考验,然而,许多领导者在危机决断时,果敢不足、优柔有余。尤其在面对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时,公共行政领导者往往失去判断力,不能灵活地应对复杂的环境当机立断做出最有效的决策。

5.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决策执行能力差。

有些公共行政领导者虽然对风险和危机有了清醒的认识,当机立断做出了合理的决策,但是在危机决策的执行环节,限于主客观条件,正确的决策没有执行到位,致使危机决策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6.公共行政领导者对危机事件的追踪决策能力欠缺。

社会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潜在性,往往突然爆发酿成危机事件,而且其后续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危机决策是往往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做出的紧急决策,有的时候是完善的、不合理的,公共行政领导者应对危机事件密切关注,及时调整政策,进行追踪决策。而有些公共行政领导者会忽视了对危机事件的追踪决策,导致危机事件不断蔓延,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三、造成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决策能力不足的原因

1.公共行政领导者风险和危机意识淡薄。

公共行政领导者的风险和危机意识是他们进行公共危机决策的基础,公共行政领导者应该预见潜在或现实的风险和危机,识别风险和危机爆发的征兆,并在爆发之初,预见风险和危机发展趋势,估测危机带来的后果,提前制定有力的预防措施,以控制危机的影响范围。现实中,由于公共行政领导者风险和危机决策意识淡薄,而致使危机事件扩大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公共行政领导者风险和危机意识薄弱不仅会使危机扩大化而且会引发新的危机。面对危机爆发,公共行政领导者承受着心理和时间上的双重压力,他们不能在复杂的危机面前果断决策,从而延误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

2.公共行政领导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公共行政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高与低直接影响着他们决策能力的强弱。危机决策制定的特殊性,要求公共行政领导者具备较高的自身素质,使其能在短时间内做出适合危机事件处理的决策。这里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公共行政领导者自身素质:首先,公共行政领导者心理素质不过硬。危机决策是对公共行政领导者心理、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多重考验,“在危机发生中,公共行政领导者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本身能力的重要依据。”就当前的一些危机事件,我们不难看出有的公共行政领导者由于自身危机处理知识不足、心理素质过差,导致在危机突发之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危机决策,致使危机转化为灾难。更有甚者,一些公共行政领导者因为惧怕风险,在危机决策的关键时期,畏手畏脚,最终错失危机处理的良机,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其次,公共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意识不强。责任重于泰山,责任意识是公共行政领导者成功进行危机决策的关键要素之一。所谓的领导,就是在享受特权的同时,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在风险或危机来临时,有勇气站出来,单独扛起压力。在危机处理中,公共行政领导者在责任意识的驱使下,将自己的职、权、责联系起来,立足于社会民众的利益,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使命。现实中很多危机事件是可以在初发期就加以控制,但是由于公共行政领导者或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麻木不仁,或对危机的爆发心存侥幸,或对潜在的危机敷衍塞责,导致危机事件不断发生。最后,知识水平有限。变化多端的危机事件要求公共行政领导者不断学习,不仅要具有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危机决策相关的知识。但是一些公共行政领导者由于缺乏危机意识或者极少接触类似危机事件,危机决策学习的意识不足,危机处理经验缺乏。另外我国缺乏对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决策技能的专业培训等制度,造成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决策知识不足。

3.危机决策的信息搜集系统不健全。

无调查无发言权。信息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决策资源,更是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决策的依据。缺乏充足的信息资源,公共部门领导者的危机决策就容易出现偏差或错误。就我国而言,信息搜集系统存在以下缺陷:其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系统的技术设备较为落后,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信息系统的搜集力度不大,我国的电子政务、数据库资源共享平台等的建设都处于初级阶段,信息的搜集一直沿用传统的方式,同时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这就造成我国信息资源不足,难以支撑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其二,我国官办的信息机构,除国家安全部门外,均实行分级管理制。在这种管理方式下,信息机构的独立性大打折扣,当信息搜集的工作触及政府或者某些领官员私人利益时,政府的自利性和官员的私利性便会凸显,一旦缺乏监管,政府和公共行政领导者极有可能对信息搜集进行人为干涉,甚至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力对信息进行伪造、篡改,因而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

4.决策的辅助机构作用不突出。

决策辅助机构是指由专家组成的辅助公共行政领导者决策的智囊团,它主要负责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在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决策中发挥参谋咨询的作用。事实上决策者在利用专家智囊团时存在一定的误区和问题,具体为:一方面就公共行政领导者而言,一些公共行政领导者对智囊团的作用认识不足,或者过分依赖,将所有的工作全部交予智囊团,对其提出的方案全盘接受,将智囊团的作用过度扩大;或者咨询意识不强,公共行政领导者过分自信,误将智囊团当做秘书机构,弱化其真正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就智囊团本身而言,智囊团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人员的知识水平,实际的工作能力较低。智囊团成员结构有待改善,研究人员的年龄、气质、经验、知识等结构不合理,部分研究人员还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没有足够的时间从事政策研究分析。而且,作为智囊团中的专家学者在辅助政府决策的过程中应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5.危机决策的法制环境不健全。

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公平正义的基本准则,任何人的行为都不能逾越法律。处于非常态下的危机决策行为,需要法律为其提供正当性和合法性,然而现实中,我国危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具体说来分为:其一,由于对公共行政领导者行使危机决策权力的过程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管,使得领导者危机决策权力的运用出现滥用或者缺失的现象。为了能快速解决危机事件,公共行政领导者作为危机决策的首要负责人,会在危机决策中迅速集聚权力,决策程序相对简化,以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这一过程中,领导者的危机决策极易侵害公民的利益。此外,部分领导者因怕担风险、担责任,而在危机决策的关键时刻,放弃决策权力,不履行自身的职责义务,导致危机发展为灾难。其次,现有的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存在很大的不足。部分现有的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无论多么有威慑力的法律,如果不能得到落实,那么只能是一纸空谈。此外,部分法律法规太过分散、老旧,需要及时补充更新,以适应复杂的危机管理工作。

四、提升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决策能力的建议

1.增强公共行政领导者的风险和危机意识。

现实生活中,很多风险和危机爆发前都会有征兆,可是由于公共行政领导者风险和危机意识淡薄,在危机初露端倪之时,不能及时发现,采取相应措施,致使危机酿成大祸,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进行危机决策的公共行政领导者,有较强的危机意识。一方面公共行政领导者树立“居安思危”、“一切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关注久积社会问题的变化,留心各类信息的传播,培养自身的风险和危机识别能力,将危机决策纳入日常决策中。另一方面,平时公共行政领导者要注意危机决策资源的积累,其中主要包括人财物等有形资源和信息、智慧、经验等无形资产,这样有利于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决策的做出。

2.提高公共行政领导者素质。

首先,提升公共行政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公共行政领导者作为危机第一决策人,必须具备处惊不变、大胆果敢的心理品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公共行政领导者具有很强的克制力,压制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以沉稳冷静的方式,快速有序地应对危机。同时,面对非常规的危机决策,公共行政领导者要果敢善断,能准确地判断危机发展趋势,迅速获取相关信息,并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准确地挑选出最佳的决策方案。其次,加强公共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意识。在危机决策中,公共行政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履行职责,危难时刻不退缩,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想方设法化解公共危机。然而,从有限理性的角度出发,公共行政领导者作为一个社会人,在危机关头的自利思想会影响其决策的正确性。因而,在公务员常规培训中,要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同时加强对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处理过程的监督,对于、不履行职责的公共行政领导者加以惩处,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最后,提升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决策的知识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教育,即组织公共行政领导者定期进行必要的危机决策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交流活动,提升公共行政领导者的知识储备,加深公共行政领导者对危机决策的认识,避免公共行政领导者因知识的缺乏而束手无策。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危机演练,即进行公共危机模拟训练,展现危机爆发的情景,这种方式既丰富了公共行政领导者危机决策的经验,又有利于领导者危机决策能力的提升。

3.完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日常决策中,公共行政领导者不可能搜集到所有的信息,尤其在情况紧急的危机关头,公共行政领导者更加不可能获取足够的信息用以决策。因此,在危机决策中,利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多的搜集与危机相关的信息,就显得及其重要。一方面要利用新型的科技手段,提高信息搜集工作的质和量,一改原来不科学的搜集方式利用互联网、大众传媒等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的信息传播渠道,获取更充足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改变原有的信息机构的管理体制,变分级式管理为纵向条式管理,建立一个直接隶属于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信息系统,广泛搜集各种社会信息。

4.发挥决策辅助机构的作用。

从公共行政领导者方面而言,要彻底改变对智囊团作用的认识,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纷繁多出的危机事件,公共行政领导者要积极利用好智囊团的优势,在决策制定中真正发挥智囊团的参谋咨询作用,这就要求公共行政领导者,重新定义智囊团在危机决策中的辅助作用,促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从智囊团自身来讲,国家要从硬件和软件上支持专家智囊团的发展,软件方面完善智囊团的人员结构,老壮青三者结合,提升研究人员的素质,同时发展和吸纳复合型、综合性的人才;硬件方面,扶持非政府智囊团,为他们提供资金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