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母婴护理专业

母婴护理专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7 15:13: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母婴护理专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母婴护理专业

篇1

目前护理学专业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不同院校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但基本上都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当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毕业时都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因为学习的课程基本上是从医学基础课程逐步过渡到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不仅要学习相关的医学、药学基础知识,还要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及预防、心理、伦理、卫生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课程门数多,学时数大,周学时大多在30学时左右或更多。教师还总感觉学时数少,课程内容多,学生学习也比较费力,即体现出教师“难”,学生也“难”的尴尬局面。分析其原因,有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及教学内容不适应教学及实际需要、教学理念过于陈旧等多种原因。这些目前在国家教育部及各级各类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改革研究的较多,在此不做讨论。本文将探讨护理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因为方法得当,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影响较大,因此本文以此为着眼点进行探讨,希望能与护理学专业师资交流学习,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

一、护理专业利用教学方法单一的原因分析

(一)重培养学习知识和技能,轻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指导

我国医学院校的护理师资主要毕业于医学院校,基本未受过正规、系统的教学方法培训。教师通过继承传统、在工作中边干边学、间断的培训,不断总结和积累来形成教学方法,这是我国医学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继承和传统中注重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最重要,即只抓住了学生学什么和学多少,却忽视了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即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教师也没有特意加强对学生学法进行指导。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意义,要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针对护理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1]。

(二)护理专业师资缺乏,教学、临床及其他工作任务重,对教学方法重视、投入和研究不够

此方面的调查研究较多,护理师资在医学院校普遍缺乏,尤其是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有临床经验的师资[2]。有关数据统计,1992年,我国高校生师比平均为6.83: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的扩招,高校生师比大幅度增加,本科教学评估前一度上升为19:2004年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开始,《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规定普通综合类本科院校生师比在18:1与16:1之间。由于师资缺乏,招生数量多,生师比过高,一些高校部分课程授课的班级规模越来越大,教学效果有所下降;由于工作量过重,部分教师无暇接触和指导学生,无暇自我“充电”; 生师比过高,每名专任教师就要面对更多的学生,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再加上大规模扩招下形成的多校区办学的模式,使得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往返路途的奔波上,余下用来备课、写教案的时间已寥寥无几,潜心钻研教学方法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三)其他原因

教学方法是否受到领导的重视也是比较关键的因素之一。领导重视,从政策、资金、教学仪器设备等多方面鼓励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对于成功教学方法的推广可以起到积极地作用;相反,则会阻碍某些教学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另外护理师资个人素质及特点,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例如教师是否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奉献和创新精神,不断学习挑战自我及运用辅助教学手段等,将直接影响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二、目前护理专业常用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讲授法

目前仍然是护理专业及其他高等学校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之一,此法的特点:

1、信息量大。能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说明、分析、论证、描述、设疑、解疑等教学语言,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科学知识。

2、灵活性大。无论在课内、课外教学,也无论是护理感性知识或理性知识,讲授法都可运用。

3、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三项职能;同时可激发学生兴趣、教会方法、启发自觉学习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易于反映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态度等,这些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缺乏学生直接实践和及时做出反馈的机会,有时会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忽视个别差异的存在。应注意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应用,且不能占用较长时间。

(二)演示法

在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用较多,尤其是在基础护理技术、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陈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随着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发展,演示手段和种类日益繁多根据演示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图片、照片、图画、图表的演示;操作步骤的演示;幻灯、录像、录音、教学电影的演示等。以演示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事物现象的演示和以形象化手段呈现事物内部情况及变化过程的演示。

此法形象逼真,便于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掌握,有时要受到时空等的限制。

(三)床边教学法

与课堂教学同步的床边教学为护生提供了学习的真实场景,既能让护生从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启示,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能使枯燥的教学变得易于被护生接受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护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临床教学中的,有助于培养实习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挥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的积极性,对培养实习护生的评估和判断思维方式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3]。

床边教学法有助于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牢固树立爱伤观念;同时也有助于护生能力的培养(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此外还有助于护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4]。

(四)角色扮演

即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较多的应用于健康评估及临床的病例模拟中,其优点:

1、需多人参与分别扮演角色:可以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获得较高的评价,参与者将会充分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参与者会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带有娱乐性功能。

2、具有高度的灵活:角色扮演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自设计的主题,场景的要求下,扮演者灵活表现。

3、按自己的意愿:角色扮演是在模拟状态下进行的,参与者尽可能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出完成。

4、需要配合:角色扮演过程中,需要护生扮演角色之间的配合、交流与沟通,因此可以增加角色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人们的沟通,自我表达,相互认知等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护生的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

5、锻炼机会:角色扮演培训为护生提供了广泛地获取多种工作生活经验,锻炼力的机会。

但角色扮演需要精心设计组织,需要团队合作,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但容易出现个人过度表现等,需要事先强调。要想达到理想的角色扮演效果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情景模拟设计,同时,保证角色扮演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以纠正随时可能产生的问题。

(五)案例教学法

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化等特点。此法在临床的专业课应用较为合适,而且是护生进入临床之前很好的过渡,利于护生很快适应临床的学习,而且目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也趋于这种案例题型。

此法护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护理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护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使护生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教学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以及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现代模拟人(HPS)技术的发展,多种护理专业教学方法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而改变。护理专业教学需掌握应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能总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模式,总以公式化和模式化的方法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方法,应该善于艺术地,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的学生,不拘一格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与运用往往是衡量一位教师水平与能力的标志。 教学过程中,体现多样性教学方法,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综合性地进行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品质教育。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只能把各种方法交互或综合的运用、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才能发挥整体综合效果[5]。

参考文献:

[1]方定志,万学红主编.医学教学方法[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2]许虹,裘兴梅等.浙江省6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C].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博士论文,2000年.

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85-01

高专院校学制短,教材内容多,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尤其是文科生的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底子差,学习生物化学相当困难。笔者尝试在高专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首先以项目的形式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搭建项目的组成分支,形成各部分内容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使得较为复杂的、不容易把握的知识系统直观明了。在此基础上围绕护理专业大纲进行教和学,加强专业针对性,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加强师生联系,开拓学生专业视野。

1.项目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1 以理论教材为基础,加强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精心设计教学项目。人的学习是分:接受知识和经验,消化和整合知识经验,运用所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个层次。教学项目的选取也要分层次:以培养基本技能为目的的验证性内容应占三分之一,以运用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综合性实验应占三分之二,从而更好地消化理解所学理论原理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

1.2 组建强弱结合的项目学习小组。实施分组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如有的学生善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在实际操作方面略有欠缺,而有的学生虽然学习不是很用功,但他们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也有的学生独立操作困难,但他们能很好地与人合作。在组建小组之前,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在其自愿的前提下做到优化组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能力,开拓知识面,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不但减轻教和学的负担,而且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1.3改革考核方式,努力建立合理的、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由完成项目的效果直接决定,每个任务的完成都要经过老师的验收,最终成绩由各个项目的成绩累积而成。成绩的评定要公平、公正,以激发组员和小组团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为目标。

2.项目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Step1,分解、合并教材知识内容体系,形成关联知识结构体,做为展开教和学的项目。可以根据内容的相关性把教材划分为三个模块:代谢模块,基因信息模块和专题模块。然后以各模块为教学实施项目,并设计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进行环节。例如,以代谢模块为一个教学项目时,首先要通过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机器互相转变,以及氧、酶、维生素在代谢中的作用这几个内容搭建项目框架,使学生把握生物化学整体教材知识结构体系框架。最后充实每个项目的细小分支,甚至可以细化分子项目,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Step2,学生的课前预习很必要,而且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有必要查询了解相关资料。学生进行章节预习时,首先通读章节内容,然后根据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搭建知识框架结构。如以“糖的分解代谢”为一个学习项目,首先要了解这一节有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这三个项目分支,然后了解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供应能量,磷酸戊糖途径的功能是为其他物质合成提供原料。如此一来,学生通过预习就能初步整体把握这一学习项目的内容框架。

Step3,学生在课后复习和整理时,要进一步补充各个项目分支的具体内容。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第一要做的就是对预习时理解错误或不到位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进行重新的整理,并补充完整具体的内容。如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都是供应能量的,但是它们又是有区别的:糖酵解不需要消耗氧气,但生成的能量少,而且容易发生乳酸菌中毒;糖的有氧氧化生成的能量多,但需要消耗较多的氧气,而且需要特殊反应场所,如线粒体等,所以它们的生理功能也同中有异。

Step4,学生在阶段性复习时,采用倒状树形式,整体把握项目的框架,进而深入到每一个分支或者自学项目。比如糖代谢一章,通过图示糖的来源和去路,了解各代谢途径的特点、功能以及相互联系。

3.项目小组展开学习的方法

3.1项目小组在对学习项目进行调查、论证、分析后,要攻克项目的相关解决要点,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最终实施方案。项目小组首先要对这一项目进行分析,突破关键环节,根据所学知识,并查找相关资料,设计解决方案,根据现有的可以查阅资料的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经老师指导确定最终学习方案。

3.2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在确定了实施方案之后,小组成员之间要根据个人情况分工协作,如有负责调查资源的,有采样测量的,有分析数据做比较图表的,也有根据资料及所测数据进行查询分析的。

3.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成绩由老师评定和小组互评所构成。

在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一年的实践中,笔者发现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方面,项目教学法通过先整体后具体的方式进行学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法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项目教学法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加强了理论课与实际和临床的精密结合。

篇3

Liu Weijun

(大庆职业学院,大庆 213022)

(Daqing Vocational College,Daqing 213022,China)

摘要:《客户关系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本文就高职客户关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具体实施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探索项目教学法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Abstract: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s a specialized course e-commerce specialty, but also a strong operational cour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issues in teaching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inly describ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nd issues to be resolved of Project Pedagogy in the teaching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explores Project Pedagogy for the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bilities training and practices in the e-commerce specialty.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 项目教学法

Key words: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project pedagogy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191-02

0引言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但由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设施设备缺乏等原因,会给人以枯燥乏味的印象。笔者认为,高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应强调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线,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网上开店加强学生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1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教学中,采用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培养目标。而“项目化教学”是一种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以实际项目为实践教学对象,将知识点融入项目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老套路,以完成“项目”作为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项目活动设计偏重于操作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典型项目为依托,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任务案例进行剖析,通过模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网上开店加强学生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2.1 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①提出项目问题,确立任务项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设置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在设计项目时,首先应注意项目的必要性,即要把全部教学内容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细分为不同的教学项目,内容力求与实际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要注意项目的完整性,从设计到完成,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成品,将理论知识结合于实际操作;最后,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②分析项目,学生探索性尝试。在项目教学法中,该步骤是学生自主学习部分,也是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搭配,要求学生自己克服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工合作,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③项目成果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之后,应将各组成果在全体同学面前进行展示。而此时,教师的点评总结则成了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设计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点评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点评中得到提高。点评的过程既是总结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2 项目教学法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举例《客户关系管理》是通过六个大型的项目来完成本课程的教学,其中“认知客户关系管理”和“分析客户关系管理要素”是两个入门阶段的学习项目,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做为辅,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获取客户线索”、“管理客户信息”、“提升客户价值”这三个实战项目则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CRM知识和方法之后在做中学,边学边做,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老师予以指导,同样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而“管理客户生命周期”这个项目是学生在充分了解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以做为主,仍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3使用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让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积极性提高,主体意识增强,并且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自由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团队意识,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3.1 教材不合适项目教学法就其本身来讲,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方法未必一定要配备一本与之相适应的教材,但是就目前教材情况来看,有关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教材数量上很多,但欠缺专门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客户关系管理教材,大多数《客户关系管理》教材依然使用纯理论教学模式,不适合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根据自行设计的项目进行改编教材,或者可以向学生提供或指定参考教材,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并通过阅读教材去寻找完成项目的技术、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2 师生角色问题师生角色的问题主要在于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兴趣很高,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请教老师,学生在进入模拟训室后,教师才布置实训内容,进行学生分组,学生尽管参与到项目其中,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占了较大比例,学生主动性大大降低。例如:这样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实践,老师只起到指导的作用,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所以,在项目教学法中应以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

3.3 教学评价问题教学评价也就是检查项目成果,进行成绩评定。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后,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和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展示评价一般包括:自评、互评、作品展示、教师总结等几个环节。但是,在项目完成之后,如果只检查结果的话,小组内每个同学的成绩相同,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应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比如,观察小组工作中哪些学生是主角,做的工作多而且重要;哪些同学处于次要地位,是在别人的指导下工作的等。另外,常常有一些学生的结果和老师的不同,但是只要学生说明原因,理由是否充分都应该肯定,并予以引导、表扬和鼓励。

4项目教学法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培养的探索

在将过去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当今人才需求的职业素质模式方面,电子商务教研室成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高职电子商务学生客户关系管理职业技能。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方法,让学生搭建网上商店并经营网店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

4.1 建立院校二手商品交易网,作为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面向学生的信息交互平台,从广告中获取收益。该实训基地可以为电子商务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通过实训使每个学生得到学习的机会,学习网站的经营和维护。

4.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多功能模拟实训室。扩建和完善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室,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功能模块,和企业合作开发或者购买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培养学生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操作技能。

4.3 组织学生在淘宝网、拍拍网、易趣网等开设网上店铺,经营所搭建的网上商店,例如利用网络促销策略推广网上商店、处理客户销售订单、做好客户关系管理。要求持续的经营一段时间,例如一个月以上,然后进行经营成果汇报。由于网上商店的客户选择范围广、客户保持度降低和客户期望值提高了等特点,网上商店经者需要考虑客户保持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了解客户保持的影响因素(客户满意、客户价值、转移成本),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做好客户保持工作,培养学生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从该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电子商务技能的兴趣,改变原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客户关系管理等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学生开设的网上商店初见成效,为学生就业拓宽了途径。

总之,在高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苏朝晖.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冬云,梁慧.关于高职电子商务学生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J].电子商务,2008(8):80-82.

[3]柯青.“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1-72.

篇4

G434;TM07-4

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在教育领域盛行,对其优势及弊端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微课、慕课、翻转课堂都是新兴的教学手段。传统课堂以纯线下教育为主,而微课和慕课是线上教育,翻转课堂则是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结合。三者密切相关又有区别,若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应用于医学院校护理教学中则更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一、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内涵

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成千上万个学习者通过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线上虚拟公开课程。其本质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对网络课堂的改进,将优质课堂进行再现。慕课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1]。2013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慕课平台,在我国清华大学推出了“学堂在线”、上海交大推出了“好大学在线”。慕课注重网络学习的整体性,学点之一是学习主题相关材料,比如与主题相关的微课设置;同时慕课又强调师生、同伴间交互性学习以及课后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更为完整的线上教育系统。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知识点为主要讲授内容的一种简短、完整课程。微课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又是慕课的教学元素之一。具有内容短、主题明确、交互性强、模块化、半结构化的特点[2]。

翻转课堂是一种线上线结合下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讲授传统课堂上需要讲授的知识,而知识的内化作为教学重点,协助学生内化知识成为教师的主要职能。它要求学生在课下对教学视频事先进行线上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并参与学生互动,对线上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实施线下教育。因此,翻转课堂是对慕课的补充和发展[3]。

二、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传统课堂结合模式优势

1.打破了传统的课堂上教与学的模式,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重点选择学习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发挥了线上教育的资源优化选择、直观生动、学生“代入感”强烈、针对性强、有效互动、考察方式多样灵活等优势,强化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学生们可以和老师、其他学员探讨交流W习心得,可以通过在平台上做作业、参加考试等途径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前所未有的选课自由度,使学生可享受到海内外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弥补高端教学资源缺陷弊端。

3.国内线上教育平台也承担着促进高校教学方式转变的任务,教师的角色将从讲解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启发者。

三、慕课―传统课堂―实训结合模式教学策略

1.主题的指定及教学目标阐明:拆分知识点,将不同学习内容分别作为主题并阐明其教学目标。根据讲授内容设置教学主题,包括理论部分、操作部分、知识拓展及新进展等。

2.教学内容分析:学习内容针对护理专业学生,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符合专业特点、正确、无误、精炼、紧凑、逻辑清晰、紧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学策略制定: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设置微课制作、驻点题、课后作业、线上答疑、评价考核等环节。使教学情景化、问题化、案例化、技能化。

四、结语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作为新的学习形式和平台,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教学可以深化大学护理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国际意识、具有国际护理执业资格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人才[4]。当然,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虽然发展势头欣欣向荣,但弊端也不容小觑。三者均为线上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技术平台提出了很高要求。结合我国的国情,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既不能盲目追风,又不能一概排斥,应尽量避免慕课、微课等所带来的过分形式化、知识碎片化等缺点[5],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混合式的教育模式,建立面对面课堂互动、结合网上知识探索的全新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优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Skiba DJ.MOOCs and the future of nursing[J].Nursing EducationPerspectives,2013,34( 3) : 202-204.

[2]焦炜.MOOCs 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4,(4):83-86.

篇5

近些年来,我国护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up】[1]【/sup】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验、实训、实习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重要环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实训基地中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是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关键环节。

为适应新形势下对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所在学校同许多其他高职护理学院一样,积极建设能够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培养、培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条件保障,为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护理操作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1 妇产科护理实训基地的建立

2006~2008年,本校在省市级领导支持下,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建立护理实训基地,占地5000余平方米,各种大型仿真实训器材设备200余台(件);同时于2008年5月确定为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作为实训中心重要的组成部分,妇产科护理实训室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各种先进模型设备总资产100余万元;主要为本校大、中专护理、助产、社区护理等专业的妇产科护理课程提供实训教学服务,是学生进行妇产科护理技术实践的重要场所。

1.1 明确专科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及功能定位 笔者所在系护理实训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创建省内先进的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成为“设备先进、环境仿真、管理规范、衔接临床”的省级护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此目标下,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将本学科实训建设定位为:进行护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操作培养的教学基地;校内实训与医院实习的过渡纽带;拓展社会服务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1.2 实训项目设置科学,创设接轨临床的仿真实训环境 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建立之初,笔者所在学校即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新建设规划。依照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完善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提高其先进性、科学性,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举措,先后由相关领导带队,组织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等,前往沧州、宁波、郑州、成都等地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多次邀请各附属医院护理专家参与研究建设。经过校内外专家组反复论证,规划明确了妇产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从仪器设备购进计划、实训基地面积的确定,到仿真实训项目的设置,贯穿渗透了先进职教理念与紧密衔接临床的建设宗旨。结合临床护理工作标准和教学要求,科学设置了妇产科护理实训项目,如产前检查护理技术、妇科检查护理技术、平产接生护理配合、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配合、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技术等十余项专科护理实训项目。同时,为创设与临床更接近的仿真环境,根据医院妇产科病房的设置特点,从模拟产房、母婴病房、妇科诊室、新生儿沐浴室的布局、设施,到器械、设备的配套,均做到与真实医院环境相接近,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有进入医院病房的“零距离”体验。目前已建立和使用的有仿真产房(包括待产室、治疗室、刷手间、产室)、母婴病房、新生儿沐浴室等,将学生职业素质、专业角色培养渗透在实训教学中,充分满足护理、助产、社区护理等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实训需要与能力培养。

2 规范实训教材,完善实训教学手段

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笔者所在系编撰了校本教材《护理专业实训指导》、《临床护理实训报告》,作为实训教学配套用书。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大纲、各实训项目操作流程、学生实训综合评价等均已完善,在各专业、各层次教学中已成为重要教学手段。其次,为加强学生能按操作标准进行反复练习,通过多媒体手段巩固课堂实训操作和实践技能,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安装了示教和反示教投影系统,先后购置了多台电脑和触屏多媒体学习系统,内装妇产科护理实训学习软件、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及流程、妇科及产科护理操作录像及测试题等。学生可通过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自学、自练、自评,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规范化管理,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在护理实训中心统一调配下,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在实训教学安排、实训室分配使用、人员调配等方面亦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使日常教学管理科学、规范,并在系内率先实行了6S管理模式【sup】[2]【/sup】,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实训基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优化实训教师队伍,加快师资队伍建设;2009年,一位实训教师选派赴马来西亚考察学习;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鼓励本专业实训教师进入妇产科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每人不少于一年的临床实践,对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教学和专业技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 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实训基地除了服务校内实训教学外,还应成为培训和考核现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进行继续教育、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基地【sup】[3]【/sup】。2007年以来,笔者所在系利用资源优势,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先后举办了家庭母婴保健师短期培训班;开展护理自考助学课程;对附院历年新聘护士的岗前培训200余人;市级社区护士培训班两期,均得到学员好评。目前,笔者所在系正积极申报卫生部护理职业技能鉴定考点,以此为豫西南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创建更好的平台。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第16号)

篇6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两组均根据母婴护理课程大纲和标准由同一教师授课。

    1.2.1.1对照组教师按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1.2.1.2实验组教师主要采用CBL教学法,辅以讲授式教学。具体程序如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筛选临床典型病例;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情设计若干核心问题,问题难度呈递进式。如在学习产后出血患者护理时,可提出该患者是不是发生了产后出血?如果是,引起该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起产后出血还有哪些因素?作为产科护士你将如何对该产妇进行抢救和护理?教师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将病例和问题到每个学生的空间。实验组同学按照5-6人为一小组,课前根据问题去收集、整理资料,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写出汇报材料。课堂上教师根据相关病例,以问题为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讨论兴趣,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拨,答疑,最后精讲本小节重点内容。

    1.2.2评价方法

    1.2.2.1考试成绩评价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由学校统一组织期终考试。考试试题从试题库随机抽取,共100分,包括两部分:基础理论知识(50分)和分析应用题(50分)。总分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1.2.2.2教学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生进行回访调查,了解护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和评价。当场发放89份问卷,收回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判定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结果

    2.1学生成绩比较实验组护生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应用题以及母婴护理考试的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教学效果评价比较教学效果评价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和沟通交流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婴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以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状态的临床医学学科。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填鸭式”,在规定的学时内将大量的信息传授给护生。护生学习过程中常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遇到具体病例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教学改革过程中,CBL教学法被应用到医学教育领域。CBL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病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病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母婴护理学》应用CBL教学法,护生学习能力和成效都有很大改善。

    3.1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表一显示:实验组护生不论基础理论的掌握,还是临床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师生的教学热情:

    (1)采用CBL教学法,教师要主导、驾驭好课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课前要科学严谨地设计教学流程:规划好母婴护理相关章节的重点与难点,精选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合理设置恰当的问题,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引导护生进入课堂的主题;其次,教师不仅要牢固掌握母婴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妇产科临床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护生答疑解惑;再次,教师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善于激起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规范引导护生。

    (2)CBL教学中护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其是课堂的主体。这便要求护生:首先,课前要预习课本知识,根据教师布置的病例和问题查阅母婴护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资料积累知识;其次,课堂中分组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讨论过程其实也是学习思考过程,同学间可以相互学习。让护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讨论产后出血时,知道什么因素会导致产后出血,针对病因止血的方法,如何对产妇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如何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等等。从而逐步形成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C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课堂而不是主讲,循序渐进,积极引导,促进护生对知识的掌握;护生主动探索性地学习知识,通过汇报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课堂气氛的活跃、师生信息的交流反馈,均有利于激发护生对母婴护理的兴趣,提高其理解分析能力。因此,使用CBL教学法,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就会取得较好效果。

篇7

[作者简介]刘殿红(1969-),女,山东阳谷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管理科科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徐龙海(1965-),男,山东阳谷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山东 聊城252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涉农高职院校校企乡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JA09025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65-02

为了创新护理实践能力培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对护理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构建并探索了渐进式的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即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案例,揭示渐进式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及其反思。

一、渐进式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渐进式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源于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若干阶梯层次。其中,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级;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共分为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七级,较高层次目标包含且源自较底层次目标。

我校基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根据护理技能形成和熟练具有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系统设计实践教学情境为载体,本着由简到难、由基础到临床、由单项到综合、由仿真到实操的原则,从理实一体化教室环境中教学、模拟实训室中自主练习、教学医院的临床实景见习和医院中的顶岗实习这四个层次,探索构建了渐进式的护理实践教学体系,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出了对学生能力的递进式培养理念。

二、渐进式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理实一体化教室环境中的教学

第一阶段,在理实一体化教室环境中完成护理各项基本技能的训练。设计理念和方法是打破传统的“理论课+实验课”教学模式,将理论课和实验课有机融为一体,并根据岗位需要序化为若干教学任务,以模型、标本为主体,教师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学习、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边讲授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使教学环节集中在理实一体化教室环境中进行。如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因其内容繁杂、记忆难、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普遍感觉枯燥难学,教学效果不佳。为打破这一瓶颈,我校根据护理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重新整合并序化了教学内容,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利用人体组织器官模型和标本示教并配以多媒体课件、挂图、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辅以课外训练项目,如绘制药物在体内的流程图、将“杂乱”的人体组织器官模型或标本还原成“人”等,强化了学生对人体组织结构的识别技能。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室环境中的教学,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合一、直观和抽象并存,通过注意某种现象唤起主动参与意识,完成某一动作技能的模仿和尝试,完成了认知领域的知识、领会等目标,情感领域的接受目标及部分反应目标,并实现技能领域的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三级目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走进医学领域。

(二)模拟实训室中的自主练习

当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环境中的基本技能训练后,即可进入第二阶段的模拟实训室中的自主练习。在这一阶段,以学生自身为主体,通过学生相互练习、老师现场辅导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单项专科护理技能,如妇产科、儿科、急危重症等科室的护士应具备的护理技能。

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我校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建设了仿真实训基地,并根据医院实景设置六个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专科护理实训区、ICU护理实训区、助产技能实训区、康复技能实训区、健康评估实训区。各区的布局均按照医院的病区标准设有护士工作站、住院病房、ICU等。为了增强“仿真”性,各个实训区按照医院的真实环境配备了标准用物和设备。在模拟实训室中,根据技能形成和熟练的递进性特点,由模拟操作到真实操作,倡导“三互”教学模式,即学生与模拟患者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助、教员与学生的互补。在本课程中,能力的递进式培养还体现在教学任务的设计由简到难,在模拟人上操作到真人操作等方面。如基础护理技术课中的静脉输液模块教学,老师在示教后,学生首先在模拟患者即模拟人身上操作。操作熟练后,以角色扮演方式进行学生间互动、老师和学生互补,即每4人为一组,其中1名学生扮演护士,1名学生扮演病人,1名学生扮演观察护士,1名学生以老师的角色进行监督评价。在完成了静脉输液的“真实”操作的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对护士角色的理解和体验,有效地克服了学生面向真人操作时的习惯性紧张心理。

为保障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练习,模拟实训室向学生全天、全方位开放。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实训室内安装了触摸屏查询一体机,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操作规范、程序等实时查询系统。同时,在操作台上安装了摄像头,实现对操作过程的近距离特写并投影到屏幕上,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细微操作获得足够清晰的可见度,以便规范自己的操作流程。通过模拟实训室中的自主练习,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于模拟的实践教学情境并进行分析,实现了应用、分析等认知领域的目标,在主动参与中实现了情感领域的反应目标,在一定程度的熟练和自信完成操作中,达到了技能领域的机械动作目标。因此,该过程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得以密切结合,为第三阶段的临床实景见习和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医院里的临床实景见习和操作

第三阶段,进入了教学医院里的实景见习操作阶段,完成护理各种综合技能的训练,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要求的无缝对接。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课程目标,确定了见纲,明确了见习目的和内容,制定了评价标准以规范见习各环节。例如,母婴护理与保健这门课程,我们基于妇女怀孕、生育和产后4周的整体护理过程,将课程序化

整合为孕期母婴护理与保健、分娩期母婴护理与保健、产褥期母婴护理与保健三个项目。然后,按计划安排学生到门诊、产房、母婴同室等科室进行实景见习和操作。先是带教老师为学生床边讲解、示范,学生反复观摩后再对真实的患者实施护理操作,以此来切身体验护士这一职业岗位的工作意涵。课程成绩评价分为学校考核、见习医院考核两部分,权重各为50%。教学医院的实景见习和操作是护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按照医院临床护理标准对真实的患者进行熟练复杂的护理操作中,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完成认知领域的综合目标,实现了情感领域的价值化目标和技能领域的复杂外显反应目标。因此,该环节使学生对临床有了最直接的感受,是适应临床工作的桥梁,为完成顶岗实习的教学任务提供了必要保障。

(四)医院里的顶岗实习

第四阶段是到医院进行顶岗实习,主要进行各种临床护理技能技术训练和护士综合素质训练。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应着力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制定顶岗实纲。顶岗实纲包括顶岗实习的目的、时间、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成绩考核和出科鉴定等部分。在实习期间,实习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二是强化顶岗实习前的综合技能训练。修订教学计划,将第四学期授课时间由16周调整为12周,预留4周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模块技能强化训练和综合能力集中训练,为学生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及对新环境的适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综合性训练项目由教研室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计,并由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项目应涵盖专业知识、技能、礼仪、沟通等内容。应充分利用标准化病人培养训练学生在医患沟通、急救处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护理能力。如接诊一位高危产妇,如何做好产前护理,让学生根据高危产妇的心理特点,提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学生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手术室、传染科、急诊科、供应室、门诊等科室进行为期10个月的顶岗实习后,不仅能熟练地独立完成一般护理及专科护理操作,还基本掌握了高难度护理操作技术,且能用整体护理观念为病人辨证施护,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巩固和完善。在顶岗实习中,学生能依据学校、医院以及内化的标准进行价值判断比较,逐步建立起内在一致的护士应具备的价值或标准体系,根据具体临床情境修正自己的动作并创新,实现了认知领域的评价、情感领域的组织、技能领域的适应和创新等教育目标。

篇8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48-03

为适应国内外医疗市场的需求,我国各大中专医学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办涉外护理专业教育。本校自1994年开设涉外护理专业以来,经历了10年中专阶段和7年大专阶段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较为适应当前国内外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全国医护英语考试的课程体系,而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对涉外护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009年以来我们以ISPN为标准进行了涉外护理专业课程的优化,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了多种考核方法,以期提高护生的国际执业能力,现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涉外护士国际执业能力的界定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学校追求的最终目标。高职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包括思想素质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2]。护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护生的能力,其中执业能力最为重要,它是从业人员为履行其岗位职责与从事相关业务所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是指护土在护理工作中所表现的综合技术能力[3]。护理人才应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评估与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创造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九大核心能力[4]。

2 涉外护士国际执业能力的培养

2.1 以国际标准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涉外护生的专业能力

为适应形势不断进行改革与实践,以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为主要标准,结合国内护士资格考试内容和岗位需求,本校将涉外护理专业课程由原来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临床课三部分课程,改变划分为四个模块:人文社会与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

2.1.1 增设人文素质课程,加强护生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人文社会与公共课程模块,增加人文素质相关课程[5],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选修课加设护理美学、护理伦理以提高护生的人文水平和人际沟通能力。为使学生早期接触专业,第一学期开设护理学导论,以帮助护生建立专业观念。计算机课理论结合上机实践,针对计算机考试,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文管二级考试、NIT考试等进行强化训练,从而转变护生电脑只是用来上网、聊天的局面,真正地提高其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2.1.2 增加英语课程学时并细化,注重护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学习情境,如开展课前5 min自由聊天、原声欧美电影播放、故事会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第二课堂,如午间听录音、双人英语、开设英语角,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小品大赛、外籍或归国教师讲座,开放语音室,组织元旦晚会、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提高英语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6]。通过参加英语考试,如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医护英语等考试强化护生的英语听、读、写能力;把雅思教学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对由英语国家本土人士的出题思维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了许多英语文化。

2.1.3 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构建涉外护生专业国际化专业知识体系 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如传统的解剖、组胚课程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生理、生化整合为正常人体功能,病理生理、病理解剖整合为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及医学免疫学整合为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课程以生命周期来划分,为基础护理、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另外增加精神障碍护理、急危重症护理、传染病护理、中医护理,将ISPN内容引入课程体系,贯穿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和程序。

2.1.4 独立开设护理实训课程,加强仿真模拟训练,培养护生的方法能力 《临床护理实践技能》是本校自行开设的综合性护理技能课程,其项目涵盖了基础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病案分析和模拟临床综合实训(病案情景剧)四部分[7],旨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本校已建成豫建集团模拟医院,展现真实的医院场景,实训教学在模拟病房中进行,要求护生掌握基本护理技能,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

2.1.5 开设专科方向选修课,拓宽涉外护士专科专业能力 为适应国内外专科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本校开设了手术室护理、急危重症护理、新生儿重症护理三个专科方向,护生可以通过选修其中一门课程以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专科医院提供专科能力较强的涉外护理人才[8-9]。

2.2 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护生的涉外能力

2.2.1 重新选择课程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护生的思维能力 按照国内护理资格考试、ISPN的要求重新选择课程内容,注重内容的衔接,编写双语教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改革力度,根据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病案讨论、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多媒体电化教学、合作学习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多种形式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8-10]。

2.2.2 改革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展双语教学,培养护生的涉外专业能力 在涉外护理专业课程的核心课程,如基础护理、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精神障碍护理,开展双语教学,均由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出国经历并接受过CGFNS考试培训的教师进行授课。编写了双语教学辅助教材,如护理英语词汇分科手册、临床护理技能项目操作双语教材等;并制定了双语教学授课标准,要求多媒体课件英语与汉语比例1∶1,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加大英语比例,旨在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英语的水平。采用渗透式双语教学法,鼓励学生定期书写反思日记,及时发现双语教学的问题[11];适时采取压力性英语教学法即是小组讨论式英语教学法,整个课堂过程包括小组讨论、上台讲解、教师点评,小组讨论以及上台讲解过程要求学生必须采用全英文[12]。课后练习主要是从CGFNS考试和美国注册护士证书考试(NCLEX-RN)的练习题中选出和所讲单元配套的习题, 另一部分在国内护士资格考试试题中选出一些和单元章节配套的习题翻译成英文后让学生练习。

2.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强化护生的社会能力

2.3.1 实训教学中实施多种考核形式,强化护生的护理操作能力 根据实训教学情况,实训技能的考核可采取随堂考核、阶段考核、期末考核、实习前考核,另外根据本校实训中心实训室具备全方位视频摄像多媒体成像设备,开展了视频摄制考核,聘请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成绩判定与指导,促进了学生技术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缩短了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期[13]。在实习期间开展模拟临床测试和真实临床测试,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等护理技术操作,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4]。

2.3.2 积极举办和参与技能竞赛,提升护生护理综合执业能力 每年在“5・12”国际护士节前后,利用节假日和课外活动时间,举办护理知识竞赛、护士礼仪大赛、英语口语演讲、病案情景剧表演等,开发拓展性的“第二课堂”课程,促使护生的能力全面提高。积极组织护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护理技能大赛,展现综合素质与能力[16]。

3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本校2009级三年制专科涉外护理专业239人,均为高考入学的高中毕业生,采用了涉外护理课程体系教学,其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毕业考试成绩、各类考试通过率、用人单位面试通过率、参与国际交流培训人数等进行了评价。护生在校期间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公共课程模块81.38、专业基础课程模块80.13、专业课程模块81.66;毕业考试平均成绩为基础护理82.35、护理综合80.63、护理技能83.65;各类考试如文管二级、英语A级、CET-4、CET-6、护士资格证通过率分别为74.90%、98.74%、94.98%、25.94%、97.91%;用人单位面试通过率较高,如301医院面试通过率达到90%;参与雅思等出国培训人数为60多人。2011年“天堰杯”首届全国护士(英语)执业水平技能竞赛,本校派出了由2009级涉外护理专业4名护生组成的代表队,取得高职高专组团体总成绩、团体技能和护理专业知识竞赛3个二等奖,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个人季军和铺麻醉床个人季军。

3.2 讨论

三年制高级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在中外两种医疗护理环境中工作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较高,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双语型”护理专业人才。其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为具有一般病症的常规护理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对急、重病症的特殊护理能力,常见病症的预防、保健及康复指导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健康评估能力,进行健康能力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较强的英语听、读、说、写能力,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在中国的前身即CGFNS资格考试,主要面向美国以外国家护理院校毕业且希望到美国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其对护士技能要求重点围绕四大领域:成人健康护理、心理健康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沟通能力也是重要的考点,包括与同事的沟通、与病人的沟通以及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证书,证明其掌握的护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水准。通过该资格考试的考生,参加美国注册护士考试的通过率高达90%以上。

实施以ISPN为标准涉外护理课程体系的结果表明,护生在校期间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考试的平均成绩均达到80分以上,各类资格考试如文管二级、英语A级、CET-4、CET-6、护士资格证通过率均达到较高水平,体现护生具备了护士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示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得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2011年“天堰杯”首届全国护士(英语)执业水平技能竞赛,旨在结合国际化的护理理念,突出护理人文关怀和英语沟通能力,以护理案例形式体现。本校护生的良好成绩,体现出本校涉外护理专业护生具有较高的综合执业能力素质[17]。

近几年本校已先后有100多名护理学员通过出国考试,分赴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沙特等国工作,其中90%以上来自于涉外护理专业,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学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本校三年制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了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特色,以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为标准,优化了三年制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确保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护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业认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在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文化等方面较好地与国际接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强化了学生的岗位技能,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因此,以ISPN为标准的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有利于涉外护生的执业能力的培养,为毕业后进入国际护理人才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娟,蓝宇涛. 国际护理人才需求与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6):24-26.

[2] 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96,257-259.

[3] 赵传昌,周军,梁勇. 以执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一体三阶段一多模块护理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 15(21):2070-2072.

[4] 白玫,沈宁. 试述护理人才的内涵[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28-829.

[5] 陈军. 构建注重人文教育的护理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8):109-110.

[6] 赵巧红. 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3):145-146.

[7] 陈月琴,刘淑霞. 临床护理实践技能[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8] 高云,赵翠枝. 综合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1873-1875.

[9] 柴翠萍,赵翠枝. 自主合作与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0,25(5):65-66.

[10] 杨丹丹,杨培常.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9):45-46.

[11] 金道欣. 双语教学与情景教学结合的二维式教学在《成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0,8(3):743-744.

[12] 杨丹丹,赵翠枝,杨俊英. 《基础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6):93-94.

[13] 肖颖,潘红玲. 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59-60.

[14] 马俊英,赵翠枝,罗晓冰. 视频录制考核在护理技能强化实训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4):441-443.

[15] 陈月琴,杨丹丹,刘方. 模拟临床测试在护生职业能力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2):102-103.

篇9

1.1教学改革的目的

为积极应对国际护理人才短缺及国内护理人才需求接近饱和的严峻形势,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基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旨在培养学生涉外护理岗位能力、能与国际护理教育理念接轨的、具有高职高专特点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及四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了护理专业的涉外方向性,与国际护士资格认证考试(CG-FNS)接轨,将国外先进护理理念、护理模式及跨文化护理等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中,实现护生毕业后从事涉外护理工作知识与技能的无缝对接,逐步建立和完善“双证书”(毕业证书,医护英语水平证书)毕业模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就业。

1.2教学改革的培养目标

面向国内涉外医院、综合性医院涉外病房或国外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掌握与专业相适应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熟悉有关国家基本国情、一般法律知识和风俗习惯等,能在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涉外护理服务工作或在获得相应国际资格证书以后,可以在国外从事相应工作的高等护理实用型人才[1]。2高职高专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实践

2.1实践对象

以我校2008级三年制涉外护理专业2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89名,年龄在19~23岁,其高考平均英语成绩达(104.56±5.06)分。

2.2教学体系的模块设置

教学体系设计根据就业岗位群和技术能力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形成了以理论和实践教学为两大体系(见图1~2),涵盖公共基础模块课程、职业能力(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模块课程和涉外护理拓展模块课程群组成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及四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见图3)。公共基础模块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包括形势与政策、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职业能力模块课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护用药理学等)和专业技术课(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等)。涉外护理拓展模块课程以培养学生涉外护理专业沟通能力及跨文化护理能力目的,包括护理英语、多元文化与护理、职业生涯规划及相关涉外讲座等。利用学校英语口语协会(OEA)、英语角等平台,定期开展英语晨读、演讲、英文话剧、模仿朗读赛等活动,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增加学生英语交流的机会。

理论教学体系的特点:

1)按专业和职业设置及要求,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基准,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将专业基础课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护用药理学等,按照人体结构和功能从正常到异常的思路组织教学;护理专业课程以CGFNS试题为切入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科学整合中外护理专业课程内容,强调以护理诊断(问题)与病人需求为出发点的实证护理,注重学生综合性临床思维的培养。

2)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体现到教学过程中,适当删减专业基础课学时,增加英语课程学时数,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主干课通过双语教学帮助学生积累专业词汇,提高其专业阅读理解和沟通能力。

3)体现新的医

学模式及人们对健康概念的新认识,增加社区护理、心理、精神保健及护理、伦理、人文修养等人文课程比例。

4)增设人际

沟通与护理礼仪课程,组织跨文化交流讲座,开设多元文化与护理等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涉外护理服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常用护理操作技能模块着重培养学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以常用护理技术课程为主。临床护理技能模块突出学生临床专科护理技能的培养,包括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母婴护理、妇科护理和儿科护理等专科护理课程。护理综合实验模块以学生临床见习后收集的临床典型案例为依托,以小组为单位,综合多学科知识,借助双语或全英文模拟临床情境,培养护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沟通及团队合作精神等临床所需的素质。自主创新模块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孕育于课程体系中,通过开展“小发明、小革新”活动,训练护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实践对象中已有4名学生的发明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见习与实习模块以培养专业素质、夯实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认知为目标,是学生将在校期间所学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的过程。

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1)增加实践课程比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双语为媒介,开展设计性护理实践教学。在校内护理实训基地模拟临床真实情景,再现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加深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理解,缩短教学与临床的差距,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实践能力。

2)增加见习后综合实验训练和实习前集中培训,使学生进入临床后能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实习质量。

2.3师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搞好专业建设的关键[2]。我校涉外护理专业授课教师均经过严格选拔,尤其是护理专业课教师由英语水平较高(英语均达大学英语六级水平)、具有一定临床经验、授课效果好的教师担任。我校曾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到美国、新加坡、英国、菲律宾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研修,考察了解国外及香港地区有关院校护理教育情况,跟踪国际先进护理教育模式,学习先进的护理教育经验。并利用与美国库克大学护理合作项目、光华护士基金资助项目、新加坡护理医科奖学金等项目及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访问的机会,举办专题讲座,与教师进行座谈交流,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组织以雅思考试模式为框架的双语教师培训,针对教师口语薄弱的环节聘请外教专门进行口语训练与强化,全面提高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促进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还组织老师参加CGFNS相关培训,了解美国护理知识、临床领域及美国护理文化和护理制度等,部分教师已通过了该考试。

2.4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采用渐进式,医学基础课、护理专业课,人文社科课知识、技能相互贯穿融合,形成整体护理理念。护理主干课以双语为媒介,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启发、讨论等方法,借助病案分析、临床实际场景的再现和综合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专业课采用基于CGFNS试题的双语教学模式,以CGFNS试题中的案例为切入点,把多元文化护理教育溶入教学中,既促进了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临床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提高了学生专业英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5教学效果评价

2.5.1建立完善了一整套适合高职高专涉外护理专业建设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

2.5.289名学生均通过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通过率为97%,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通过率为23%,医护英语二级考试(METS-2)通过率达100%,部分学生通过了医护英语三级考试(METS-3)。2.5.3学生在各类比赛中的成绩2名学生于2008年11月分别获全国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模仿大赛、演讲大赛一等奖。

3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1培养目标定位过高

篇10

护理专业是一种大学专业类型。护理本科学制四年,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培养具备人文社科、医学、预防保健知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的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培训,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系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毕业后可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

主干课程: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疾病学基础、药理基础与用药护理、健康评估、基本护理技术、成人护理(内科、外科)、母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1

[摘要] 护理风险是影响妇产科诊疗质量的重要因素,护理事故的发生易致护患纠纷。该次研究从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出发,阐述主客观因素,最后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及处理对策,以抑制护理事故、减少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关键词 ] 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与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91-0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医疗经济、卫生环境、医疗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提供优质服务极大的缓解了医疗服务供需矛盾。但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生命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矛盾依然巨大[1]。临床护理直接关系治疗与康复水平,也是患者接受医院服务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妇产科是人们较为关注的科室,关系千万家庭健康福祉,生育繁衍,人们对妇产科护理质量较为关注;抑制妇产科护理风险,保障母婴安全,不仅是人们自身愿望,也是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环境的内在需求。因此,探讨妇产科护理特点,总结护理风险,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因素

1.1 客观因素

1.1.1 医院环境因素 医院感染源众多:①在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仍较大,且地域分布严重失衡,医疗技术水平、条件较好的医院往往受到患者欢迎,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中国卫生费用筹资与分配公平性排在倒数第4,“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上海市为5 175,北京市为6 128,贵州省仅为1 151,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1]。②医院环境复杂,接待患者众多,医护人员工作量较大,在日常治疗、护理过程中,接触体液、样本、医疗器械等携带感染源物体频繁,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增加了护理人员、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风险。据相关统计妇产科操作发生手套破损的几率达到20%以上,而发现率不足5%,极易造成较差感染。

1.1.2 妇产科特殊性 妇产科工作环境压力较大:①生育关系家庭幸福,生存繁衍,我国传统观念对于生育极为重视,妇产科作为接产的科室,其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产妇生命健康,还影响后代,备受产妇及家属重视;产妇及家属关心则乱,小小的失误均可能造成大的纠纷;在医院进行相关诊疗活动时,产妇及家属出于母婴安全种种因素计,态度极易摇摆对医院正常护理活动干扰较大;若出现事故部分患者家属可能采取激烈的手段进行打击报复,威胁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易致不良后果,据统计2007年全国内地有73.33%的医院出现暴力医闹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情况,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护患矛盾尖锐。②产妇患者并发症种类较多,病情变化多端,突发性、反复性较强,相关治疗、用药等禁忌事项较多,对护理的质量要求较高[2];护理人员常常需要应对产妇病情突发变化,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进行人工流产、分娩、大出血抢救时需要争分夺秒,护理人员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较大[3]。此外,工作责任重大、生活家庭压力大、职业技能培训测验项目繁多都给妇产科护理人员增加了职业压力,给后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绝大多数妇产科护理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如尚爱梅等对7家甲等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上百位护士进行职业压力测试约有80%的护理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4]。③危害:过大的工作环境压力,不仅会对护理人员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其工作效率,增加操作失误、误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还可能因不良事件的发生给患者造成伤害,威胁母婴安全,产生护理风险。

1.1.3 护理工作及管理隐患 妇产科护理供需矛盾尖锐:①医护人员储备不足,在我国,随着医患矛盾逐渐凸显,护士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不断降低,负面评价增多,加之护士职业压力、工作负荷大,选择护士作为职业的人群比率较低,护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据相关统计,我国护士中硕士、博士比重仅为0.1%远低于发达国家[6]。此外,与护理专业招生相对应的是,受教学质量、实践资源影响,护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参差不齐。一大批实践经验少,综合素质不足的护士踏入工作岗位,必然增加了妇产科护理风险,操作失当、护理失误,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增加。②管理不科学,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农村地区接受新护理观念、技术较缓,医院管理仍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护理工作开展缺乏规范化、制度化。分工、责任、路径不明确,可能造成护理不到位、操作失误,护理人员推卸责任现象普遍存在,增加了发生护理事故的风险。

1.2 主观因素

1.2.1 患者及其家属因素 患者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我国部分传统观念已发生了巨变,新一代育龄青年往往性格独特,独立性、自主性较强,对束缚性的规章制度较为厌烦,给医院护理管理带来了困难,医嘱依从性较差,于产房、医院中随意活动或进行其它不遵守医嘱的行为现象普遍存在,存在许多重大安全隐患[7]。年龄相对较轻的患者往往对生产等相关知识了解不够,计划生育准备不足,对如何减少护理风险、相关禁忌事项知之甚少,流产、引产比率不断增加,许多年轻患者进行流产时隐瞒父母,不仅易致护患纠纷,客观上也增加了发生护理事故的几率。陈美欢等收集2004—2008年5年内在佛山市相关资料,<20岁引流产比例显著提高,与大部分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同,引流产年龄区域年轻化[8]。

患者家属因素:在我国,独生子女比率较高,育龄夫妻往往受到双方家长高度关注,所谓“关心则乱”,双方家长据传统经验、观念对产妇进行陪护指导可能对正常的医院护理活动造成干扰,且传统的生产观念已不能满足护理需要,甚至大部分家长仅为经验之谈,缺乏科学性,许多观念可能本身便是错误、有害的。此外,出于关心爱护,家属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若发生护理事故,造成医患纠纷的可能性较大,不仅影响医患关系,其本身可能影响正常的医院工作,耽误自身、其它患者诊疗工作,产生护理风险。据统计,约有20%的医院受到过患者及其家属的暴力冲击,给医院造成重大影响,给他人造成巨大的伤害[9]。

1.2.2 护理人员因素 职业技能相对不足:目前,随着大批医科高校的建立,一大批护理人员涌现并投入到不断增多的医疗机构当中,但长期以来因教学与实践脱节,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堪忧,部分护理人员理论不扎实、实践技能缺乏,而为应对护理人员供需矛盾,实习护士匆匆参与独立工作,发生护理事故的几率较高;此外,随着新护理技术的不断涌现,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技术不断增多,学习压力较大,掌握新设备、新技术难度较高,应用于实际妇产科临床护理中,不仅影响护理效率、效用,还可能产生护理风险。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中考试项目逐年增加。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我国护理专业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程为主,占到总课时90%,而人文科学课程课室不足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9]。新一代护士多毕业于大专院校,与社会实践相分离,沟通、交流、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相对不足,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过程中效用有待提高,言语冒犯冲突易致护患纠纷,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足、心理素质不强增加了护理风险。

职业态度有待提高:妇产科临床对护理的质量、标准要求较高,规范化的操作非常重要,而新一代护士队伍受时代背景、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纪律性、职业态度有待提高,部分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性格随意马虎、书写不规范、操作不规范等,存在护理风险;此外,在我国,护士在护患关系中仍占据主导地位,患者出于母婴安全计往往表现出低下的姿态易助涨护理人员骄纵的心态,增加了发生护患纠纷的可能。

2 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及处理对策

2.1 改善科室环境,提高护理标准

①合理布局,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病房、手术、检验等,增设安全设施,若防滑垫、警示标示等,不仅可有效抑制人员的流动抑制交叉感染,还可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②改造病房环境,创造安全、温馨、舒适的医院环境,如创造家庭式病房环境、增加绿色植物盆景、适当的音乐、隔离墙等,可愉悦产妇及家属的心情,提高患者满意度,甚至影响生理,抑制产妇心情剧烈波动,保障母婴安全。

③提高护理标准,加大消毒、卫生检验检疫力度,如增设空气消毒机,保障病房空气质量,抑制病原菌传播;在保障产妇正常休息情况下,增加查房、消毒等基础护理频率;提高医护人员出入病房防护标准,施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执行相关操作时执行严格的无菌标准,抑制医院感染。

2.2 提高培养力度,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2.1 政府应加大投入与政策调控 ①积极改革医科教育制度,实行教师考核,积极引进人才,确立院校与医疗机构合作制度,确保教师教学能力;加大院校投入,增加先进的设施,引进创新理念;加强院校、校校之间的交流,增加实践资源;加强教学质量考核,提高考评标准,促进护士生自我学习与提高。②实施政策调控,调节区域间护理资源平衡,特别是城乡平衡;制定优惠的政策,如就业、转业政策,鼓励、吸引优秀护理人才向护理资源欠发达地区转移;科学有步骤的对落后地区的医疗条件进行改造,提高地区妇产科技术条件,增加护理人才储备。

2.2.2 医疗机构应加强人才的培养、维持与引进工作 ①自我培养:自我培养的内容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综合素质、职业态度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可通过现场教学、研讨会议、技能培训等,提高实习生学习效率,促进新技术、新理论的推行;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妇产科长期不懈的努力,不仅需要创造良好的科室文化,还需要配合详尽的培养计划,包括文化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应对能力训练、沟通能力训练等,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②人才维持: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巨大,往往伴有抑郁、焦虑症状,影响护理能力发挥效用,医院应积极采取降压措施,通过进行心理辅导、举办文娱活动等措施释放职业压力,此外,还应适当提高薪酬待遇,提高护理人员满足感,提高对妇产科重视力度,避免投入失衡,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对科室的认同感,满足患者物质、精神需求;观察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及时调节负面因素,对心理波动较大护理人员给予帮扶,适当安排假期,必要时也可以调离或劝退;建立科学、公正的岗位制,包括薪酬制度、职称制度、发展制度等,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发展环境。③引进人才:引进人才是提高科室护理水平的捷径,可通过人才交流、大学招聘、猎头聘请等方法,引进高素质人才,当然,引进需要据科室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引进,片面追求“海龟”、高学历,应引进专业素质过硬、职业态度优秀的护理人员。

2.3 加强科室管理,提高护理的效用

2.3.1 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 ①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按照功能分区、临床护理路径,据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性格、综合能力等情况,划分岗位职责,并用制度进行确立,以保障其有效推行,减少责任推诿、以职权压人现象的发生,构建和谐岗位环境,促护理人员人尽其用、各尽其职。如技能操作并不熟练但交流、沟通技巧高明的护理人员可作为接待、宣教人员,而性格严谨、技能熟练护理人员可作为临床护理人员。②制定规范化的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严格规范、提高操作标准,以全面提升护理的质量与水平,不仅可减少护理混乱,亦可体现护理的专业性,增强患者信心。③实行分级护理管理,护士长应发挥带头作用,实行小组管理,发挥小组各成员间最大效用;针对情况复杂、病情危重患者给予重点监护,对于产妇及家属合理要求尽力满足,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2.3.2 加强病房管理 ①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就诊、入院、出院管理,对入住时、入住后日常护理、出院时病房恢复严格控制;实行人性化、科学化的病房准入、陪护制度,结合产妇及其家属意愿采用自愿与原则结合的标准管理病房。如部分家属希望24 h陪护,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增设家属床位。②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医院有相关制度规章,是保障诊疗活动顺利、安全实施的基础,病房设施、环境需要产妇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共同维护,双方需要共同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如部分床位显眼处设有警示标示,患者及其家属应自觉维护,不能随意挪动、遮挡,此外部分家属大声喧哗也影响他人的正常休息,应予以制止。

2.3.3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①针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应有正确的估计,医院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在产妇就诊时据其病情分析其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如部分产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较严重,经治疗后虽得以缓解,但仍具有复发的可能,此时应加强监护,提高护理标准[11];②医院日常活动也应加强控制与管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针对性的提高护理标准。如妇产科发生医院感染主要集中在分娩后,分娩过程中出血、助产、剖腹产均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医院应加强围产期的相关护理,引进先进的抗感染技术、药物、管理理念并应用于实践,以抑制医院感染。

2.4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指导

2.4.1宣传内容 建立健全的妇产科教育宣传流程,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细致、科学、实用的教育宣传;宣传的形式可采用口述、实例、多媒体等方式,务必通俗易懂、简单易行、高效安全;宣传的时间也应灵活多变,结合患者及其家属有效,尽早、尽快、有效的传递。

2.4.2宣传目的 宣传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自我护理能力、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医嘱的依从性,抑制安全事故、护理风险的发生;宣传还应促进患者及其家属理解护理工作,配合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抑制因延时、超时、失误等造成的护理风险。

3小结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复杂,抑制风险是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的责任,医院应加强人才培养、硬件投入、制度建设,积极提高护理水平,加强护患交流,抑制纠纷产生,患者及其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促进护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

参考文献]

[1] 刘艳芹.护士绩效考核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学报,2013,32(B8):512-513.

[2] 郭蕊.护士长的人性化管理[J].内蒙古医药,2013,30(5):55-56.

[3] 李彦,张建勇.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内容及方法改进的思考[J].实用医药杂志,2013,29(8):764-765.

[4] 王素枝,朱拥军,陈璐.量化管理在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基础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齐鲁医科杂志,2013,19(18):125-126.

[5] 刘弘.护理督导制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内蒙古医药,2013,30(5):58.

[6] 徐霞,金则选,黄行芝,等.临床护士分级管理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81-682.

[7] 左淑红,杨香芝.以激励方式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中医学报,2013,32(B8):509.

[8] 陈美欢,聂莹,郭兰英,等.某地区人工流产年龄分布趋势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5):90-91.

[9] 陶丽英.温馨护理减轻初产妇分娩疼痛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9下旬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