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9 11:23: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情况及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始于北京地铁。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机动车快速增加,城市交通堵塞日益严重,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根本方针和缓解交通拥堵的最佳选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建设规模世界少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建设速度快。目前10座城市已建成25条线路,运营里程已达713.93km。
2.制式多样。多数城市建设了地铁,长春建设了轻轨,重庆二号线建设了跨座式单轨,广州四号线采用了直线电机制式,天津津滨轻轨一期和广州地铁3号线分别建成了100km/h、120km/h不同等级的城轨快线。
3.由一条线路向网络化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步成网。对此,我国也已由原来一条线路单独批建,转变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和建设规划的审批。
4.车辆及机电设备国产化率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开展各种技术合作,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多种方式,车辆与机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初具规模。
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造价明显下降。地铁造价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7亿元/km左右,下降到90年代末的5亿元/km左右;轻轨造价已由4亿元/km左右,下降到2亿元/km左右。
6.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边缘和卫星城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开始向城市的边缘和卫星城扩展。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按照城市空间转移和卫星城建设要求,正在规划或建设市郊线或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预测
目前,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达43个,有10个城市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同时还在建设新的线路;有6个城市正在建设;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种情况:第一种是具有建设和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经验、又正准备迎接大型国际活动的城市,如北京迎接2008年奥运会、上海迎接2010年世博会、广州迎接2010年亚运会、深圳迎接2011年大运会,正在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并开始形成网络。第二种是已建成一条线并同时在进行第二条或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的城市,如天津、深圳、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第三种是正在开展轨道交通建设前期或首条线建设工作的城市。除已建成轨道交通的城市外,国家又相继批准了成都、杭州、哈尔滨、沈阳、西安、苏州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长沙、石家庄、宁波、青岛等城市已开展前期和报批工作。第四种是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正启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2003年底至2005年,北京、上海等15个城市陆续上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这15个城市共规划建设60多条线路,总里程约1700多km,约需投资6200亿元左右。到2010年,我国将有20多个城市(包括已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具备发展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条件;到2020年,将有30个城市有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能。按目前每年开工建设100~120km线路的发展速度,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有可能达到2000~2500km的规模,约需总投资7000~9000亿元。
二、工程监测内容和控制指标
目前,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尚处于编制过程当中,国内现行相关规范、规程对工程监测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说明。经统计分析,工程监测可以分为仪器监测(包括人工监测和自动化监测)和现场安全巡视。
(一)仪器监测
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等29部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的规范、规程的统计分析,工程监测对象一般包括工程支护结构体系、工程周边环境和周围地质体三大类(见表1)。
表1工程监测的项目及内容(仪器监测)
(二)监测控制指标
工程监测的控制指标是影响工程监测预警的关键指标,必须慎重给定,目前通用的做法是由设计单位给出。同时,不同的监测项目应设置不同的控制指标,一般包括允许变化(变形或内力)控制值、平均变化速率和最大变化速率等。
工程支护结构的控制指标应根据相关技术标准,结合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工法、结构型式和地区工程经验等综合分析确定。工程周边环境的控制指标应参考相关技术标准、类似工程经验,并在周边环境现状调查、现状评估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结合产权单位的要求综合确定。当工程风险等级较高时,应进行专门的控制指标研究,并组织专家论证后确定。
(三)现场安全巡视
工程监测应能够掌握工程建设整体性状的变化,对工程安全状态做出迅速、及时的评价,除常规仪器监测以外,应进行现场安全巡视。现场巡视往往能更迅速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是工程安全监测及预警的重要辅助手段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现场安全巡视一般采用观察、拍照、现况描述和量测、摄像等方法,重点对各监测对象进行现场安全质量状况的巡视观察。如对工程周边环境中的建(构)筑物,需巡视其开裂、剥落,地下室的渗水情况与附属设备状态。对地下管线,巡视管线及接口的破损、渗漏情况。对周边道路(地面),巡视其沉陷、隆起、开裂等。对明(盖)挖法基坑,巡视开挖面地质性质及其变化,岩土体的渗漏水、塌落,基坑涌土、流沙或管涌,支护体系的渗漏、开裂、变形等。对盾构法隧道,需巡视管片衬砌的工作状态(包括管片变形、开裂、错台、拼装缝、掉块以及漏水状况等)、盾构机出土情况等。对矿山法隧道,巡视开挖面地层性质及其变化,围岩体渗漏水,土方开挖、工作面坍塌情况,降水效果等。
三、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的策略
(一)加强对政府相关文件的学习
目前各地对国务院、各部委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相关文件的学习、理解及落实不够,特别是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的要求不够了解,在监测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建议各地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相关文件的学习贯彻和落实。各地从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以及轨道交通工程的参建各方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悟相关文件的指示精神,并深入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二)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
建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制定出台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性文件,组织编写颁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方面的地方标准或行业规范,从而进一步指导、规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工作。各地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建立或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管理体系文件,明确各方职责、工作内容及相关技术要求,加强管理、沟通和协调。
(三)加强监测相关的学习及培训
加强对监测技术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目前显得尤为重要。从国家到地方到各参建单位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或编制培训教材,分区、分批、分层次地对参建单位的监测人员、建设单位及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满足工程建设及发展的需要。通过培训,也能对现场作业人员颁发上岗证书。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地处复杂的城市环境条件、地质岩土条件之下,工程建设又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安全风险技术与管理问题,因施工不当引发的工程结构破坏、地层变形和地表沉降(隆起)等,可危及工程自身和周边环境安全,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工程监测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控中正发挥积极作用,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贾科.中铁二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100 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已有34 个, 其中300 万以上的有8 个。这些大城市一天的客运高峰期间, 旅客高度集中, 流向大致相同, 低运量的交通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出行的需要。而采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发展多层次、立体化、智能化的交通体系, 是从根本上改善交通需求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目标
现代化城市的交通体系, 应该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基础上, 与城市发展布局高度协调, 把长远规划目标同近期调整改善结合起来。在我国, 近期应做好与城市交通量基本相适应的道路网络系统, 逐步改善常规公共交通的服务管理质量, 有机地结合好综合交通规划, 拓展空间利用条件, 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络, 积极引入具有大、中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交通方式, 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应该以统筹兼顾, 优化格局, 合理分配资源, 净化环境, 方便快捷, 因地制宜, 造价适中为目标。
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选型原则
当今世界, 地铁、轻轨、中心或侧导式橡胶轮新交通系统、全部悬索的空中列车、线性电机车、跨座式单轨系统、磁悬浮列车, 无论是成熟的还是尚处试验阶段的轨道交通系统五彩纷呈。图1 为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营、研制的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表1 为各类轨道交通系统性能指标。我国目前正在运营、规划、筹建的轨道交通系统大致包括有轨电车、轻轨、地铁、独轨、城市快速路等几种形式。
表1 轨道交通系统输送能力及旅行速度参考表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选型, 应根据路网规划, 参考图1、表1 的数据, 从输送能力、旅行速度、造价等方面, 选择适宜的形式。
4 各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适应性
4. 1 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输送能力为2 000~ 1 500 人h, 运送速度一般为15~ 20 km /h, 与其他交通方式混合行驶, 能力较为有限。只在大连等少数城市作为风景保留, 不宜推广。
4. 2 轻轨交通
根据我国城市情况分析, 通常认为人口在100 万~ 200 万人的大城市, 高峰小时形成2 万~ 3 万人客流, 配备轻轨交通系统已能满足公交客运的需要。轻轨交通可以有专用车道, 也可以在地面与其他交通方式混合行驶, 多与城市道路网平建, 仅在交通繁忙道口或路段转入地下或高架。相对于地铁而言, 造价低, 容易建设, 建设周期短, 见效快。我国的中小城市适宜修建轻轨交通系统。
4. 3 地下铁道
人口在200 万以上, 高峰小时常形成4 万人客流以上的特大城市, 其客运交通需要采用大运量的地铁来承担, 同时还要修建轻轨交通加以辅助联网。市区内, 地铁大部分在地下隧道中行驶, 车站也建在地下, 在接近市郊区而环境条件又允许时, 可尽量采用地面或高架线路, 以节约投资; 地铁系统必须有专用车道, 采用全封闭形式。它的缺陷是投资昂贵, 施工难度大, 运行周期长, 见效慢。只有当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 方可考虑修建地铁。我国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拥有地铁。
2. 4. 4 橡胶轮轨
橡胶轮轨系统是一种全线高架的轨道交通系统, 运行在专用轨道上, 不占用地面道路面积, 具有振动小, 噪声低, 爬坡能力大, 转弯半径小, 投资省(1 km 地铁资金可修建3 km 以上高架铁路), 建造速度也比地铁快许多。当前的独轨、新铁路交通系统和VAL 系统均属橡胶轮系统。独轨运输能力为6 000~ 20 000 人次h, 重庆市的独轨线
正在从日本引进。新交通系统是在铁路和公路两大交通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客运能力为5 000~ 150 000 人次?h, 目前在我国还是空白。
城市快速铁路是城市与远郊或卫星城市间的理想交通系统, 输送能力大, 速度高, 旅行时间一般不超过30~ 45m in 。在市区外全部建于地面, 市区内有与地面隔离的专用车道或部分高架部分地下运行, 较地铁造价低。
5 建设标准及技术装备国产化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体现了当今高新技术的应用水平。我国的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富裕, 以高昂的代价来获取高标准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不可取的。当前, 应着重在技术成熟、便于实施国产化、适应于大众化的客运条件, 并满足安全、经济、快速和适当舒适的前提下来发展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223
0 前言
2015年末,全国26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运营总里程3618公里,以重庆为例,截至2016年10月,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4条,包括1、2、3、6号线(含6号线支线)。重庆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5条,包括4、5、9、10号线和环线,以及其它延伸线(如1号线尖璧段、6号线支线二期等),在建里程230余公里;除9号线外,其余主要在建线路计划于2017年底先后通车,届时预计运营里程将达350公里;到2020年,预计运营里程将近500公里;总体规划共18条线路。各类人才需求约2万人,大大超过现有人才供给能力,不仅对人才引进造成严峻形势,更使队伍结构不合理、队伍素质有差距等问题加剧。基于该条件我们对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 我国城市轨道机电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技术人员主要是来自其他企业是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人员。这些技术人员基本没有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只是在就业工作以后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相关实践经验。正是由于这些技术人员进入轨道集团后专业知识的缺失,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对新进员工的入职及专业能力培训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而针对于我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来说,所接触到的工种也更加专业。现消防系统检修、环控系统检修、照明系统检修、电扶梯系统检修、AFC设备检修等都归属于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而就现在为止还未有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毕业,也就是现目前承担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岗位的技术人员为其他相关岗位的技术人员。
2 我国未来城市轨道机电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总体发展趋势
现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城市轨道交通在人员结构及人才素质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队伍结构亟需优化:主要表现在技能人员中,职业技能不高和缺乏工作经验的初级工及以下员工占比过大,有实际运营经验、技术水平高超的高技能人才占比偏小。2.队伍素质亟待提高:①基层管理人员。复合型人才不足,尤其是职业素质好,开拓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具有整体性思维的优秀人才比较短缺;②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经验的领军人才、科技专家和创新团队相对匮乏;③操作类员工。整体来说与岗位标准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技能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故障处理经验丰富的操作类员工相对不足。3.队伍结构性缺失: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不足,特别是新兴领域专业人才的短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缺失。
而根据现目前的人才需求问题加之现在城市轨道机电人才的需求。就重庆轨道交通而言,在2020年,预计运营将近500公里,而针对于现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的人才需求,按3人/公里算的话,2020年将会有1500人的人才需求。
因此现正处于供需关系的风间浪头,即所需人才必须在就业前拥有与之专业匹配的合格的专业实践能力。当然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是现代轨道类专业群的必然,也是为现代新形式下的专业合格人才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3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现对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做了一个《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岗位调研表――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该调研表针对应届毕业生及其他岗位转岗来而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做了如下问题的收集:1.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2.被调查人员从事岗位;3.该岗位的日常工作;4.该岗位工作所需哪些知识及技能;5.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还应具备哪些能力。随机抽取了21名调查者,结果如图1所示。
被调查员工年龄结构如图1。
被调查员工职称(职业资格)等级结构如图2。
由图1图2可知,现目前重庆轨道集团的技术员工年龄普遍偏向于年轻化,而该类技术员工的职称(职业资格)等级普遍偏低。
而针对其他问题,受调查者普遍认为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对轨道类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部分维修。而对于轨道类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对于应届毕生来说应具备一定的机械和电气类的基本知识,除了具有这些应有的专业技能知识外,还应具有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及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当然大部分受调查人员统一都都阐述了同一个观点,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掌握外,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现目前我为止国内的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非常重视的。当然针对于我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来说,我们所开设的课程中有接近60%左右的都是实训课程。而我们的理论课程,都是以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主。
4 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国内及国际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心城市解决交通拥挤的必然趋势。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看,无论该城市目前是否有地铁,然而在总体规划的时候,总是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纳入规划之列。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实行。同时,把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综合考虑,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使城市的整体交通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于市民,更好的为城市的经济建设服务。既然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余地,那么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这个核心专业的存在是必然的。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城市轨道这个专业群必须要迈出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龚杰.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
中图分类号:P135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伴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共交通系统以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为重点,逐步发展成国内许多特大城市的首选,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一种先进装备用来保障行车安全,从而大大提升了交通运输能力。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之所以能够稳定发展是基于微电子、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有三种安全传输方式,关于地面与车载设备,包括模拟轨道电路、无线通信、数字轨道电路。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无线通信的传输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无线AP传输,其优点是安装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其缺点是无线场强分布不均匀,采用沿着轨道方向的无线定向天线,传输距离可以达到200——400m。第二种是漏线电缆传输,其优点是场强覆盖均匀,适应性强,并且电磁污染小,但是去成本较高。第三种是感应环线方式,其优点是实现列车定位,车-地双向传输,其缺点是给线路的日常养护带来不便。
2、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现状
因为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还处于雏形阶段,轨道交通系统设备不足,用于实现城市轨道运营宗旨、体现运输特点、确保行车安全、实现大运量高密度运输的信号系统国内还不能自主生产。由于条件所限,某些规章制度难以落实,非定型产品又多,给日后的运营和维修带来了困难和麻烦。我国首次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列入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特别是大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技术已经发展到以先进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为代表的信号系统。ATP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自动检测列车的位置;确定列车运行的最大安全速度;连续速度监督,实现超速防护及车门控制;控制列车运行间隔,满足规定的通过能力;保证车站设备的正确联锁。
ATP/ATO 除了少数采用国产设备外,绝对大多数采用引进设备。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大体有以下应用模式:除部分基础设备外,整套引进国外信号系统 ;采用国产的 ATS 和计算机联锁,和国外的 ATP/ATO 配套 ;国内企业提供完整的信号系统。
我国早期建设的运营线路(旧线)一般采用轨道电路方式的ATC系统,因此在信号系统改造时,推荐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方案。目前运营的CBTC系统都是国外设备,从实际运营的情况看,存在着维护费用高的问题,因此发展国产化的CBTC设备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3、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趋势
首先,参与技术服务,国内硬件加工,逐步吸收熟悉国外技术,其次,通过技术引进,掌握系统功能单元间接口协议和技术标准,最后要积极跟踪并参与CBTC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国产化,不仅能降低建设成本(国产的CBTC比引进国外的系统造价低20%),而且能降低运营成本,更加重要的是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有利于人才培养,并且参与国际竞争。
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已从早期的固定闭塞发展到了准移动闭塞,正在向移动闭塞方向发展。传统的信号系统即以地面信号显示为依据,司机按行车规则操纵列车运行。现代信号系统有六个基本目标:以安全的方式控制列车有条件地前进;使本列车与前行车或股道尽头保持安全距离;防止出现列车冲突进路;使列车能够按要求的时间间隔运行;使列车能够按时刻表速度运行,以便最大程度地避免危及安全的各种干扰;保证关键点闭锁在正确位置。
ATP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故障-安全原则,执行列车间安全间距的监控、列车的超速防护、安全开关门的监督和进路的安全监控等功能,确保列车和乘客的安全;ATO主要执行站间自动运行、列车在车站的定点停车、在终点的自动折返等功能;ATS的主要作用是监督列车状态、产生列车时刻表、自动调整列车运行时刻和保证列车按时刻表正点运行、生成运行报告和统计报告、向旅客向导系统提供信息等。
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ATC系统中ATS子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列车自动监督”,ATS子系统正在向集成化方向发展;维修管理更加重要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维护费用,信号系统的监控管理以及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都非常重要。
4、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一种高科技含量、行车过程全自动化和安全性能极高的设备。并且对其可使用标准的设计理念和管理模式,有它自主的研发团队,生产供货一体化,加速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有效改善了信号系统制式的冗杂,以最新的角度和立意在城市发展中取得了轨道交通信号标准体系的成功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到了全面栽培、重点选拔,使得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得以完善。我国在此方面的技术还有待于提高,争取在未来的日子里拜托依赖国外先进技术的局面,创造一个中国品牌而屹立在世界之巅,这样的跨时代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平.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J].铁道通信信号.2010.(5)
在地铁大系统中,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系统)以其高度的智能化设计,扮演着售票员、检票员、会计、统计、审计等角色,以数据收集和控制系统实现了票务管理的高度自动化。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动收费系统理念和技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卡通、电子钱包等便利手段的应用愈来愈普及。面对这种日益膨胀的社会需求,我们有必要回顾我国城市轨道交通AFC事业的发展历程,切实解决目前及今后AFC事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使系统建设有序健康地开展。
1 我国城轨交通AFC事业的发展历程
十几年来,我国轨道交通AFC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启蒙、实践、调整三个阶段。
1.1 启蒙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地铁凭借在国外收集到的资料,艰难地开始了AFC系统和设备的研制,当时城轨交通AFC系统概念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在90年代初广州地铁1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票务收费方式是人工还是自动仍是一个重要章节。在这个阶段, 对AFC系统的功能设置是以学习国外成功的系统经验为主。在此期间,香港地铁把其宝贵的建设和运营经验传授给内地;同时,国际著名的专业厂家也通过产品和系统介绍,将其城轨交通AFC系统许多好的技术和经验推荐给了我国,这些都为广州地铁和上海地铁AFC系统在建设之初就拥有基本完善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我国城轨交通首个AFC系统供货合同签订正值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国际上的磁卡AFC系统技术已相当成熟,而IC卡技术在交通收费方面的应用研究才刚刚开始,巴黎地铁和香港地铁正考虑将非接触IC卡应用到轨道交通及公交收费,我国对公交IC卡应用的研究还只是处于接触式IC卡水平。由于当时IC卡成本非常高,所以在磁卡、IC卡、条形码等多种媒介之间,都倾向于选择磁卡。
1.2 实践阶段
从1998年底开始,AFC系统在中国内地的城市轨道交通中投入使用,逐步展现出其良好的票务管理水平和高效的客流处理能力,使地铁公司票务收益管理实现了以最少的人力物力、高效低成本的运作,系统所发挥的作用令设计者、建设者和乘客接受了它。在这个阶段,国内的轨道交通AFC系统用户通过使用和摸索,在掌握原系统丰富多样、科学严谨的功能的同时,整理归纳了许多适用于轨道交通票务管理需要的新功能,使AFC系统的功能更为完善。经过几年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到轨道交通AFC系统的优越性。
(1) 准确的客流及票务统计分析数据:为运营调控、市场营销、新线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也为提高服务质量和信息处理能力创造了条件。
(2) 高效的AFC设备:使车站客流井然有序、快速通过,减少了有意、无意的逃票,保障了地铁公司的票务收益。
(3) 自动售检票系统:可大大减少现金交易、人工记账及统计工作,人员可精简,准确率和效率较高。
(4) 维修管理系统:使维修资源得以较好的利用,并可达到反应快、修复快的效果。
1.3 调整阶段
在短短几年内,IC卡技术在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应用由研究摸索迅速发展到大规模的实际应用。非接触式IC卡以其储存量较大、保密性较强、可实现一卡多用等特性,逐步取代了磁卡的地位,如今已成为各城市轨道交通收费系统的首选票质媒介。
非接触式IC卡技术在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大规模应用,猛烈冲击着以磁卡为车票媒介的已有AFC系统,同时也推动新建线路的AFC系统在功能上扩展和性能上提高,使系统结构更为简单、高效,成本得以下降。
广州和上海在建设新线的同时,重视对已有系统的调整,把改造原有的磁卡AFC系统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调整阶段,遇到了与国际上许多大都市同样面临的抉择:一是一步到位地改为全IC卡系统,即所有票种均为IC卡;二是先将储值票改为IC卡,单程票仍沿用原有的磁卡,时机合适再改为全IC卡系统。
我们在考虑改造方案时认为,我国与国外大都市轨道交通的最大不同点之一在于:我国的线网才开始修建,而国外一些大都市已建有上百公里基本稳定的线网。在国外大都市线网内,储值票改用IC卡、单程票仍沿用磁卡是完全可行的;而我国城市轨道线网才刚刚开始建设,新线采用全IC卡系统势在必行,如果原建线路仍沿用磁卡单程票或只部分增设IC卡单程票,则磁卡单程票就不能在新线通行,或造成系统内两种单程票通行,使系统变得复杂,乘客容易混淆。因此,已建线网越简单,进行全IC卡系统改造越有利。在分析对比了国内外情况后,广州地铁果断决策:在修建广州地铁2号线AFC系统的同时,改造1号线的原磁卡收费系统,将其改造为全IC卡系统,使新建线路的AFC系统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目前广州地铁的全IC卡AFC系统已投入使用,上海地铁也已经完成改造和使用了IC卡储值票,并即将启用IC卡单程票。
1.4 现状
现在全国新建的轨道交通AFC系统都选用了非接触式IC卡技术,具有很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更高的安全性,系统设备更为简化,卡票现象大为减少,机械维修和调整维修的工作量也相应减少;同时,也为乘客带来更大的方便,乘客不需从提包中取出车票也能方便地检票通过。
IC卡技术的应用使公交行业联营成为发展趋势,为广大乘客带来更大便利。目前,上海“一卡通”和广州“羊城通”系统已拓展到多个城市的交通领域,如上海在公交、地铁、出租车、轮渡、停车场及轻轨交通中采用一卡通,北京、大连也实现了公交、轻轨交通的一卡通。
2 把握AFC系统发展的关键
AFC事业符合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人们可以凭借一张卡享受公共交通、市政、金融、医疗、购物、园林等服务。但我们还要看到,无论对于正在扩展线网的上海、广州、北京,或正在起步建设线网的深圳、杭州、南京等,以及正在策划AFC建设项目的城市,在系统建设时应把握以下7个方面。
2.1 系统的安全性应放在首位
系统安全是城市交通一卡通成功的关键,它关系到市民、乘客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各营运方的经济收益。在系统设计时,必须把系统安全放在首位,建立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一系列规范要求,从防范对卡的攻击、健全密钥管理体系、强化设备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着手,全面保证系统的安全。密钥管理体系是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系统对各运营商是开放的,要考虑各运营商的独立性和安全性,既保证密钥的高安全性,同时又要方便相关运营商的加盟,以保证系统合理健康地发展。因此,城市一卡通必须具有统一的密钥管理标准和IC卡结构规范。
2.2
基于线网确定AFC系统功能
一般来说,城市轨道交通是网状线路,在修建每个城市轨道交通的AFC系统时,要对系统进行总体规划,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AFC系统在整个线网中是一个功能统一的大系统,应该以路网而不是以单条线路来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必须把确定线网的票务政策放在首位,以尽可能完善的票务政策作为系统功能需求制定的基础,这将决定系统的规模、应用和投资。即使是刚刚起步建设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城市,也应该从线网角度来考虑功能需求,可预留部分功能和容量,切忌采取先建一个简单系统来满足现在需求、待日后再去完善的做法,以免造成很大的浪费。
在系统结构方面,要考虑到将来多应用系统的特点;在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方面,要考虑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周期以及信息量的增加;在现场设备选型方面,要有前瞻性以及人性化的乘客操作界面;在系统构成方面,可以区域中央计算机取代每条线路中央计算机,提高管理和指挥的层次。
2.3 协调推进城市公交大系统的健康发展
公交一卡通是城市一卡通的子系统之一,也应遵循建设部关于IC卡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发卡、统一标准、一卡多用”的原则。由于IC卡在“大公交”行业(包括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应用较早,许多地方的条件已比较成熟,因此可以首先建立和完善城市“大公交”一卡通系统,同时考虑城市一卡通的兼容和进入条件,根据统一的原则和规范,再扩展到煤气、自来水、园林、小区物业管理的市政、购物等其他服务收费领域。
必须注意,在建立交通一卡通系统之初,运营各方就必须从搭建共同的信息平台出发,充分协商系统的功能定位和接口标准,做好系统的总体规划,避免各自为政或先入为主,避免功能欠缺或不能兼容,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因此,协调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一体化的高效、安全的城市大公交系统,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然而,由于系统建立过程会涉及多个营运公司的经济利益,为了有效地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作用,以及城市一卡通的早日实现,需要地方政府给予大力的协调和支持,目前上海在这方面的工作成效是显著的。
2.4 加强信息管理和利用
在经济全球化时期,企业随时掌握和分析市场信息至关重要。IC卡技术的应用为信息利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交通一卡通在给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系统也搜集了大量的公共交通信息。通过这些基础资料,可以分析各公交运营系统的发展趋势,为城市公交资源的利用和调整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各公交系统的运营管理、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因此,提高信息利用率、增强系统的决策分析能力是AFC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应强化系统的整理分析原始数据和信息的能力,把票务系统与线网的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找出票务收益规律,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和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分析意见,促进交通市场的营销推广。
2.5 维修管理方式的优化
随着线网的形成和发展,在AFC大系统中必然不断有不同公司的产品集成进来,AFC现场设备数量和品种会越来越多。由于软件维护和硬件维护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要求有高素质的系统维护人员,因此应该将获得最佳质量和最高效率的维修方式作为线网AFC系统持续发展阶段的工作重点。
香港地铁的现行维修管理模式非常值得借鉴。当城市具备2条轨道线路以上时,地铁公司宜采用车站一体化管理的维修策略,将大量较为简单的现场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交由负责车站维护的通用机电工种人员完成或委外维护,而让具有AFC维修经验的人员集中去做技术含量高的系统维护和车间维修工作,从而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提高业务水平。当然,对于新线系统的一线维护的掌握和新人的现场实践是不可缺的,以使系统维护可良性地运作。
2.6 按标准化建设新系统
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为本地的信息化建设而积极推进城市一卡通或交通一卡通,这是一个既令人兴奋也令人关注的态势。
我国IC卡应用发展很快,而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却比较滞后,先行建立的系统缺乏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同一地区、同一行业之间的系统技术标准和水平相差较大,没有建立统一标准的信息平台,没有统一的密钥系统和数据格式,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不足,给城市一卡通和交通一卡通的实施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一卡通标准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国家和行业对IC卡及机具产品已有了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在今后的IC卡工程建设中,用户和系统供应商都要严格按标准和规范执行。为了使城市一卡通和交通一卡通系统健康平稳地发展,还要加快AFC系统有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在项目建设时要保证系统的软、硬件技术标准一致,以有利于系统的扩展、更新和升级,使系统安全和产品质量建立在统一的技术标准平台上,资源共享,互连互通。
2.7 全面实现AFC系统的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国产化是用户和系统集成商共同关注的问题。纵观我国目前的轨道交通AFC市场,系统设备的国产化正逐步推进,国际知名的专业厂家为获得中国市场的更大份额,纷纷与国内厂家联手,在中国制造高品质的AFC现场设备,一些核心部件也逐步实现国产化,形势非常喜人。
与此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国内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软件开发商,原因在于开发商必须具备丰富的票务管理经验并将其融入到程序设计中,而不是简单地按业主的需求编程序。目前,国外的专业厂家对软件设计并没有开放,导致用户在项目的维护和升级方面对其依赖性很强,而国内厂家也暂时无法给予很有效的帮助。
鉴于这种情况,国内的AFC设备厂家和系统集成商应主动寻找合作机会,弥补系统开发能力不足的缺陷,使AFC系统国产化得以全面实现。建议国内这些厂家和系统集成商聘请国际上经验丰富的AFC系统设计专家,参与和指导软件设计,建立高效、实用、严谨、全面的程序库,逐步实现AFC系统软件的标准化。
3 结语
我们展望我国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前景充满信心,相信其完善的系统功能和性能,将为施展灵活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手段提供便利的工具;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早日实现城市一卡通,为市民带来更多便利。
参考文献
[1]尚春明,陈勇.建设事业IC卡技术应用研究[J].建设事业IC卡技术应用技术与发展,2003(4).
[2]禹淑景.浅谈IC卡的应用和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C]//第二届全国建设事业IC卡应用和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杭州: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2003.
[3]陈晓东,李宇轩.广州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管理经验[J].地铁与轻轨,2003(2).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ity construction and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city population, many big city there are housing difficult, difficult employment and the problem of traffic, city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s produced and developed under this background. In this paper, the knowledge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ity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alysis.
Key words: city rail transit;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包括了盾构法、新奥法、非开挖施工办法、浅埋暗挖法、顶管法、明挖法以及盖挖法,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城市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地下空间的开发前景广阔,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支撑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也将会面向科学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地下空间形态将会呈现多元化和立体化。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我国不同城市的地层特性存在着不同,就全国范围来讲,我国城市地层性质包括了以上海为代表的软弱土层、以广州和南京为代表的岩层与软弱地层交变的地层、以青岛和重庆为代表的岩层为主的地层以及以成都和北京为代表的以砂卵石为主的地层,不同地层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是不同的。
1、盾构法施工技术。盾构法具有起步较晚却发展迅速的特点,我国盾构法施工研究起于上世纪的60年代,上海隧道公司对上海的淤泥质土和粉土进行了试验,获得了地铁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的经验,先后使用了敞胸手掘式盾构施工技术、干出土网格式盾构施工技术、水力出土网格式盾构施工技术以及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技术。上海地铁一号是盾构施工技术的首次采用,为软土地区地铁施工提供了经验。盾构施工技术还包括了方向定位和纠偏的控制系统,网络技术、测量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盾构法施工还包括了工程的防水,包括管片结构和管片接缝的防水,目前我国盾构隧道多是采用的橡胶密封垫止水带。
2、浅埋暗挖法。我国首次应用钱买暗挖技术的是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浅埋暗挖法包括了大跨度浅埋暗挖技术、小间距浅埋暗挖技术以及非开挖技术。大跨度浅埋暗挖施工断面复杂多变,很难利用盾构掘进机进行施工,技术人员通过对注浆和管棚辅助工法的调整,减轻了隧道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小间距隧道浅埋暗挖施工会形成连跨式或者小间距隧道,施工的过程中要避免对小间隔土产生影响,该技术的施工难点在于控制管棚地施工精度,对间隔土进行加固和保留以及避免后挖隧道对先挖隧道造成影响。非开挖技术通过管棚的修建可以避免管棚成孔产生沉降,可以在软弱土层中进行应用。
3、明挖法。随着地下空间的发展,地下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大幅度增加,深基坑开挖技术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得到了重要的应用,重力式、土钉式、土锚式以及支撑式等多种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木板桩法、地下连续墙、围护墙法也相继得到了应用。随着地下工程基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水平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基坑工法已经率先得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明挖法可以充分的利用土体自身能力,对地层位移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在考虑时空效应的基础上解决深基坑变形和稳定问题,实现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密切结合。设计人员要根据工程施工现场反应来确定设计参数,按照分块、分步、分层、平衡和对称的原则来确定工程开挖和支撑的顺序,控制基坑变形。
4、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辅助技术。首先,岩土加固技术。该技术是在特殊建筑环境和地质条件下采取的,可以加固地基和围岩,该技术又包括了人工冻结技术、管棚支护技术、旋喷桩技术以及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其次,防水技术。地下工程防水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使用功能、使用寿命和运营状况,目前我国防水规范和防水行业标准规范,地下防水要做到不渗不漏,保证排水的通畅,加强对防水混凝土的开发和利用。再次,信息技术。地下工程施工需要掌握地形结构特征、地下水和温度效应,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来对不同的施工方法进行试验。此外,在地下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工程环保,避免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开发的力度越来越大,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出现新的趋势。首先,技术的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需要满足多种使用功能,在立足城市整体建设的基础上发展交通和商业,地下空间不再是孤立的,空间组合形式将更加的灵活,空间整体将有机化和丰富化。其次,设计理论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地下工程规划和设计理论也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地下空间将会作为三维发展空间进行设计,技术人员将会在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更加合理和科学的设计。再次,开发技术将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土木开发技术较为先进,地下施工自动化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还和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施工新工艺和新材料也会不断涌现,地下环保控制将会得到重视,地下空间设施会更加的高效、安全、舒适、美观。
结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多,很多大城市都出现了住房难、就业难和出行难的问题,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相继建立了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城市出行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城市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地下空间的开发前景广阔,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支撑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也将会面向科学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顺华,庄丽,杨永平,张栋梁.城市轨道交通防(反)恐措施探讨[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0(06)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致使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速,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城市人口飞速增加。居民出行与物资交流高度频繁,客货运输需求急剧增长。而我国大中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城市土地减少、道路堵塞、车辆拥挤、交通秩序混乱、空气噪声污染严重,城市交通环境与交通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危机,恶化了我国大城市的投资环境,严重地束缚和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人口密度将进一步加大,大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必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起步晚且发展慢,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近30个城市提出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20多个城市作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北京市东直门至西直门的40km城市铁路2002年通车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总长达96km,成为其公共交通的骨干;上海已建成3条线路,全长约62km,日客运量达100万人次;广州地铁1、2号线相继投入使用,连接2号线和新机场的23km轻轨线也正在可行性研究中;天津地铁2期工程南北线改扩建26.188km也已完成设计。此外,深圳、青岛、南京、成都、大连、武汉、重庆、哈尔滨、杭州等大城市的地铁、轻轨均在规划修建中;济南、兰州、昆明、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也正在积极研究开发城市轨道交通事宜,上述诸城市编制的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达3000km。[1]
另外,随着我国各个大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很多大城市的铁路枢纽被包围在城市中心区内。为此,一些城市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铁路资源,积极开发城市市郊铁路和城际快速铁路,广州、北京等城市已经提出了可行性报告。因此,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将在改善城市交通结构、顺畅交通、促进劳动就业、改善投资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形象的高速发展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2.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未结合城市发展做全面的规划,造成轨道线路布局不尽合理,与城市功能布局缺乏整体的协调配合。
(2)现有轨道线路间、站点内的换乘通道不尽合理,轨道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缺乏整体协调,车站不能快速地集散客流。仅考虑了与公交的配合,而忽略了与公路、铁路、民航等大交通的协调与配合。
(3)对既有城市轨道扩建,没解决城市轨道扩展后与地面公交的协调。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投资效益也得不到回报,或可能引起局部地区更大范围的交通堵塞。
(4)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上,总是一味地、盲目地强调地铁的开发,忽视了对有轨电车、轻轨、市郊铁路等其他轨道交通方式的研究和开发。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背景
1.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和规划前景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大规模高速发展时期。截至2010年10月,已有12个城市共建成45条轨道交通线路TPM&,其中地铁运营里程已经约1200km,如表1所示。另外,截至2010年,获得批准的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达到1,697.10公里,总投资5,822.80亿元龙源期刊。预计到2020年,规划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将达到3,500多公里,到2050年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500公里, 投资规模超过12,000亿元。
表1 国内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规划情况
编号
城市
已开通线路
已开通里程
规划线路数
规划里程数
1
北京
14(2010年)
336km
19(2015年)
561km
2
天津
2(2009年)
26.18km
9(2015年)
227km
3
上海
11(2010年)
410km
20(2020年)
877km
4
广州
8(2010年)
236km
20(2040年)
761km
5
深圳
6(2011年)
178.8km
16(2030年)
585.3km
6
南京
2(2009年)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自1965年开始建设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内地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沈阳、长春、大连、成都、西安、昆明、苏州、杭州、佛山等17个城市(如图1),累计开通70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含试运营线路),总运营里程达到2064公里。其中地铁1726公里,占84%;轻轨267公里,占13%;现代有轨电车41公里,占2%;磁悬浮30公里,占1%。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2.1 起步阶段(1965-1997)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地铁建设,规划了北京地铁网络。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随后建设了天津l号地铁线(7.1m)、北京地铁2号线、上海地铁l号线,广州地铁1号线等。之后,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2.2 兴起阶段(1999-2004)
随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国家于1999年开始陆续批准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1999年以后,除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这四大城市继续展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外,国家还先后审批了深圳、武汉、南京、长春、重庆、大连等6座比较重要的一线城市的地铁或轻轨的建设项目,并投入40亿元国债资金予以支持。这一阶段的建设速度大大超过前30年。
2.3 提速阶段(2005-2008)
在这一阶段,除了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继续蓬勃发展外,杭州、苏州、成都、沈阳、哈尔滨、西安等6座经济比较发达或地理位置重要的城市中的建设项目也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准,我国总体的轨道交通建设明显进入到一个“快车道”。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各地的轨道交通建设不再仅以单独的项目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而一般要以某一时间阶段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形式上报。自杭州、哈尔滨于2005年6月同时上报各自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开始,沈阳、南京、成都、重庆、西安、苏州、北京等7城市纷纷效仿,这使得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步步入“规划时代”。
2.4 爆发阶段(2005-至今)
2007年,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我国经济也遭受了严重冲击。为有效应对危机,我国政府于2008年11月出台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交通投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一个“爆发期”。自2007年起,国内(大陆)各城市分两轮递交了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第一轮城市为15个;第二轮为10个,审批情况如下:
第一轮(近期建设规划)15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青岛、深圳、南京、重庆、武汉、杭州、成都、苏州、西安、哈尔滨、大连、长春)中,除长春外其余14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立项申请已获得国务院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准。
第二轮(近期建设规划)10座城市(宁波、无锡、长沙、郑州、福州、昆明、南昌、东莞、沈阳和厦门)中,除厦门、沈阳外,其余8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也已获得国务院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准。此外还有温州、鞍山、石家庄、乌鲁木齐、佛山、贵阳等城市也在酝酿之中。
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问题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只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回顾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尽管轨道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对轨道交通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产生了较大影响。
3.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晚
我国轨道交通起步普遍较晚,尤其是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发展稍晚,国际同类特大城市通常在城市人口400万左右即快速建设轨道交通,北京虽然起步较早,但初期发展缓慢,1965年始建至2001年36年时间仅建成42km。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城市交通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造成几个特大城市近些年的超速建设,带来不少安全问题,同时由于前期工作不够充分,给后期工作造成很多隐患,如北京、上海普遍出现的换乘不便问题。
3.2 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系统功能不完善
与国际大都市相比,我国的大城市基本均未形成以地铁为主、辅之以轻轨、有(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突出表现为轨道交通网络不完善,系统内换乘不便,而且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不便,严重影响了整体效能的发挥,对居民出行的吸引力有待提高。
3.3 部分线路建设时序安排与城市发展缺少协调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哪条线路先建,哪条后建,一条线路中哪些区段先建,哪些区段后建,都有建设时序问题。线路建设时序安排应与城市土地利用开发相协调,形成互动发展,否则难以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如广州地铁4号线作为规划提出的“TOD”线路,目前41km线路日均客流量只有3.4万人,这主要是由于线路建设与城市规划不同步,经过的部分地区没有按照设想的发展,衔接配套措施相对滞后,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目标的实现还有待时日。
3.4 轨道交通的投融资缺少创新机制
我国在交通建设投资上开始实现由单一的政府投资向多元化和市场化转变,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格局。在投资渠道上,现有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来源以财政渠道居多,取之于市场机制的较少,大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依靠政府多方举措资金,制定长期计划,逐步组织实施,缺少创新机制。在投资方向上,整体投资意识不足,在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对提高城市交通系统总体发展水平的作用上缺乏综合性系统评价。在资金分配上,“应急建设,应急投资”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不是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相应的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导致轨道交通建设资金难到位,规划和建设不相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
4 新时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建议
4.1 提升城市交通系统功能需要适度加快建设步伐
4.1.1 适度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积极完善与城市交通量基本相适应的道路网络系统,逐步改善常规公共交通的服务管理质量,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络,积极引入具有大、中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交通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4.1.2 适度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吸引力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可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资源,保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轨道交通的发展既有利于降低路面上的机动车交通量,又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快速的交通方式,吸引城市居民转向公共交通出行。
4.1.3 适时选择启动轨道交通建设,提高政府投资收益降低风险
过早或滞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序,使得城市交通结构和空间布局与城市发展不协调,而正确建设时序,能打破过早或滞后建设造成的恶性循环,显著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降低政府投资的风险。
4.2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适度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从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适度加快轨道交通建设。首先,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有利于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其次,轨道交通作为城市TOD发展模式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引导土地开发,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再者,轨道交通作为低能耗和无污染的交通方式有利于降低交通能耗和排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此外,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的集约化交通工具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城市的集约化发展。
新时期,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带动居民出行需求迅速增长,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带来城市形态发生深刻变,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资源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城市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愈加突出,而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吻合,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4.3 带动关联产业发展需要适度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4.3.1 适度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带动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巨大的轨道交通建设需求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和拉动内需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同时轨道交通在投入运营后还可以增强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力,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聚集,从而促进更多行业(例如金融、保险)的发展。
4.3.2 适度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消耗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尤其对于水泥和钢铁等产能过剩的建材行业,适度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增加对钢铁和水泥的市场需求,对于水泥、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来说,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库存压力。
4.3.3 适度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政府适时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国产化措施和政策,要求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产品要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主流产品,关键装备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黎晓.“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策略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8).
[2]陈强.东京首尔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启示[J].都市快轨交通,2011(3).
[3]李晓松.对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城市交通,2006(2).
[4]李兴高.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反思和建议[J].综合运输,2007(8).
[5]龚深弟.汉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政策[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2).
[6]顾岷.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铁路,2011(10).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097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起步比较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支撑,在技术方面也比较落后,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必然存在许多问题。
(1)投资及运营成本高,融资方式单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技术要求高等。我国的城市交通轨道网一般都有几百公里之长,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涉及许多高端技术,这样高的要求必然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导致了前期运营收支难以平衡,并且增加了贷款压力。到目前为止,除了港澳地区以外,我国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基本上都存在一些亏损,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比如在我国的北京,实行了月票以及一系列福利措施,这就需要市政府强大的财力支撑。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采取的融资方式基本都是“贷款+政府投资”,而这一融资方式就必然会形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高负债经营的特点。
(2)实际客流量与预测客流量结果偏差较大。城市轨道交通往往会根据预测的客流量来进行规划和建设,人们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偏见也基本上来源于实际的客流量和预测的客流量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以前我国对于客流量的预测往往是采用客流转移的方法,现在普遍使用“四阶段法”。但是,我国每个城市对于这个“四阶段法”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出行方式划分、出行分布和模型建立上都是不一样的。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分配模型建立一般都会采用外国的一些数据和参数,但是这个我国居民的出行特征以及城市的发展现状不符,这就是造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预测客流量和实际客流量偏差较大的主要原因。要知道的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以后,却没有客流量,这是一种资源浪费,有客流没有足够的线路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我们会发现,一些城市的地铁非常的拥挤,比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发达城市,这些城市的地铁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客流量达到一天的最高。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预测客流量和实际客流量有较大偏差,从而没有足够的车辆供大家使用。
(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城市土地利用不相符。城市的轨道交通和城市的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对土地的高密度开发,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各个运营点和站点都可以刺激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从以往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来看,很明显可以看出,之前的轨道交通建设没有和土地的开发利用相结合,两者之间没有建立一个很好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一个良性的发展模式。例如,一些地铁线为了减少建设成本,就将线路规划在一些工厂附近,那些地方的客流量少,根本不能满足后期的回本和盈利,这种资源浪费就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土地利用不相符。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策
2.1 加强我国法律法规建设,积极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我国的各大城市都处于一个发展的新时期,需要出台一些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会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保障。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具有科学性、稳定性、可实施性以及灵活性,为其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一体化
作为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之一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它和城市土地规划、城市道路规划和城市发展有着很大的不同。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的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和无轨道交通的城市在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等上面都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以前那种将城市交通放在从属地位的理念已经不能与新时期城市发展相适应了,必须建立一个新的发展模型,在城市总体规划下着重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使其目标一致。同时,在此基础上,更应该重视的是具体实施情况。最后还应该努力发现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外规律,遵守规律,使两者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积极探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首先,可以建立一个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专项基金,为其稳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其二,扩大对外投资渠道,并拉动国外投资,通过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等方式来进去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第三,要积极鼓励项目主主动筹资,扩大筹资渠道,通过股票和债券等方式都是可以达到筹资的目的。第四,可以使沿线土地升值,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来获得利益。最后,还可以对一些地铁站点进行招标来转让发展权,从而获得更大更多的支持。
2.4 寻找能够正确预测客流量的方式方法
把我城市出行模式就是要正确认识到预测客流量的本质。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每个城市的出行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都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因此,要想正确的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就要正确把我城市的出行模式,就是要正确把我这种出行模式的内外规律和外在的影响因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者应该努力分析城市的出行模式特征;加强数据和参数收集,建立一个强大的数据资源库;最后再根据不同城市的出行特点和参数开发一种能够进行预测客流量的软件系统。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始阶段,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本文根据我国城市的发展现状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的一些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十八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与经济的繁荣发展,大工业的兴起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城轨交通发展变得尤为重要,随着城轨交通的不断发展对城轨机电技术的人才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城轨机电技术人才对专业与文化素质要求都很高,专业需求数量也大,但是现在的有关交通专业教学体系都不够完善,所以如何快速的培养出符合现阶段需求的人才,已经成为了有关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解决城市交通的拥堵状况已经成为我国人们参与的重要话题。进入21世纪我国的的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95年到2008年期间,我国建有轨道交通城市从2个到10个,每年投资100多亿的速度在快速发展。到现在有31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运营里程能够达到835.5公里。到2011年8月,全国除了港澳台有3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其中有20个城市在规划期内进行调整,尽量的扩大交通建设规模。另外目前还有9个刚申报的规划正在审核,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十二五”期间规划显示,至2016年我国会将新的建设轨道交通路线89条,总建设里程为2500公里,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市场。
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机电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机电技术人才的需求。但是现阶段我国开设该专业的学校较少,有的学院为了扩就业范围而设宽专业。严重的造成了铁路招收不到符合需求的人才,特别是在当今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人才出现供不应求也是正常现象。(2)专业要求有差距,很多学院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院校的教学组织能力与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专业产生了很大的偏差,院校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提纲进行教学,缺少实际性的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这样也就造成了企业在招收相关专业人才后还要进行培养。(3)技能人才的争夺激烈,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技能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例如地铁运营通涉及了通信、信号、车辆等专业而这些专业只是地铁能够使用。所以相关专业开设的比较少,导致了地铁专业人才的缺失,所以相关专业人才竞争十分激烈。
三、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人才培养的途径
1)“订单”培养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来“按需定教”这样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a.公开选拔订单班学生,公司可以让有关人员在学校进行普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介绍本公司的发展史与工资待遇,开展公司的教学体系培养模式,让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报名参加,对报名的人员进行笔试、面试,然后参考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与表现进行选拔,表现优秀者进行组成订单班。b.与学校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订单式”培养方案是学校与企业进行联合举办的。所以可以签订有关协定,签订一个让企业与学校达到双利互赢的培养方案。促进校企共同努力的培养订单班学生,企业给学校带来利益,学校给企业带来人才,这种培养方式更能达到互赢状态。c.精心安排学生实习,订单班学生在毕业之前,学校要安排订单班学生到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企业选拔工作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作为老师带领刚进公司的订单班学生。通过这种培养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务必要在工作前拿到公司相应的证书与就业资格。合格者就可以在本公司进行工作,不合格者就此淘汰。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工作前就掌握了有关程序与工作经验,减少了公司为培训员工所花费的时间与资金。2)企业内部培养模式、加强生产技术人才队伍建设。a.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应该加强培养青年人员队伍建设为骨干,培养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通过对青年人员重点培训,为企业增加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公司带来长远的利益,培养出一批既年轻有能够掌握科学知识的高操作技术人才,为企业培养了未来发展先导的主体性人才。b.绩效考核运用到实际当中,企业给予公司有考核的这一项目,把考核的结果运用到企业中,绩效好的让他们其中获取应有的利益,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工作人员做好自己的工作,对绩效考核结果比较好的工作人员进行鼓励,让他们保持好的工作态度,并进行指导,提醒那些考核差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指导,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且应该怎样的对待工作态度,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努力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让想提高企业的发展,绩效考核的结果必须运用实际当中。
四、小结
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学习经验,对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展开了研究与探讨。具体的指出了,要正确的认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机电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途径。
总之,对轨道交通企业来说,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疏导是一项比较有复杂性的工作。这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就够了,还需要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部门的重视,加大对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人才的培养,只有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真正的了解了人才的思想动态,才能让员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积极对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工作给予重视,并且对有关好的建议给予采纳。
作者:王德春 龚清林 单位: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