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药物流行业前景

医药物流行业前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9 15:02: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药物流行业前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医药物流行业前景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promotion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education level, compound talents will become the type of talent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logistics as a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e personnel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also rising, the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industry, requires knowledge of logistics theory and skills and medic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raining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talent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talents; training mod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已经把物流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现代物流理念、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模式引入企业经营和管理之中。物流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取决于物流人才的能力,高校是物流人才培养的沃土,所以高校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理完善,关系着一个国家物流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也关系着国家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现在,随着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医药物流行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大多数的医科类院校也已开设医药物流专业,这将物流专业细化成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能够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医药物流行业。

1 医药物流专业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前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医药物流专业教学面临着众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医药物流人才需求的变化

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程度和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迫使国内物流产业必须加快与国际物流产业接轨,但物流人才却依然供不应求,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伴随着医药企业发展自己物流系统的需求不断提高,医药物流人才已经成为医药企业趋之若鹜的人才。同时,由于医药精密器械、血制品、低温保存制剂、液态针剂等对物流的要求极为专业苛刻,因此,具有医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又精通物流领域和相关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人才竞争的新亮点。

1.2 医药与物流专业结合,使得人才培养难度提高

根据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医科高校在培养企业物流人才和物流企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培养兼备医药专业知识的医药物流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具备物流领域所涉及的相关物流设备、货物装卸、运输、配送、这些最基本的操作流程,还要具备营销、管理、计算机等知识,最重要的是因为医药用品的特殊性,无论是生产、销售还是储运都受到国家严格控制,所以要求他们懂得药品、器械的相关知识和标准,熟悉药品的销售渠道和流程等。也就是说既要培养出零售行业物流的采购、管理和作业人才,适应第三方物流、快递物流等业务的管理人才,还要培养出能够准确掌握医药供应链的医药物流人才。因为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较全面,也就延长了培养的时间,加大了培养的人力、物力,这无疑增加了培养专业医药物流人才的难度。

1.3 师资力量有限,课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作为新兴专业,物流相关专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有关物流专业方面的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迅速崛起,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专业特色不鲜明,研究生层次教育才刚刚起步,而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有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具有较大影响力、较为权威的物流专家和学者仍是凤毛麟角,其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也寥寥无几,高水平的教学梯队仍在建设中,物流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物流专业尚无精品课程,部分新开课程的效果有待未来几年的实践检验,多数高校开设的课程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并不适用于实际操作,无法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对高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由于物流产业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学科,而医药物流又是一个跨行业的复合专业,所以其专业设置仍需逐步完善,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1.4 培训体系不健全,认证制度不完善

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进入正规高等院校进行为期四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后取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从事物流相关工作。另一种是通过短期密集培训考取物流执业资格证书,采取此种方式的大多是接受在职教育的物流执业人员,还有少部分并未涉猎过物流专业但想通过考取执业证书而从事物流相关工作的人员,由于现在物流培训机构尚未系统化,无统一标准体系,导致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所谓的执业证书更是五花八门,如:由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推行的《国际物流执业资格认证》,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推行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推行的《物流职业经理认证》、《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全国物流职业经理管理证书》、《采购师资格证》等等,其中每种证书还分为不同等级。这么多证书不仅让学员难以抉择,也让企业的录用标准变得混乱,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培训考核和统一的认证标准。

2 医药物流专业建设的策略

2.1 明晰专业定位及就业前景

作为医药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可在大型连锁医药企业从事医药物流相关岗位,发挥其医药知识特色专长,还可在物流企业、港口、海关、货运公司、商贸企业等就业,就业形势十分可观。据调查显示,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为抢手。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对于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的人才,就业前景将不再陷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窘境。

2.2 合理科学设置医药物流专业课程

2.2.1 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设置课程

首先要重视基础专业知识的传授,扎实掌握基本理论,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灵活运用物流技能的能力,将基础理论课与专业理论课进行整合,删减重复内容,提炼精品课程,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引入国外物流专业前沿知识,开设国际化应用型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更要注重将医学专业知识与物流知识融汇贯通,让学生可以在医药连锁物流管理与普通企业物流管理之间游刃有余。

2.2.2 按照感性认知、模拟深化、综合提升三个阶段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物流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和实务性的专业,所以,物流实训基地已经成为高校进行物流专业教学所必须具备的硬件设施,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的最佳桥梁,帮助学生深化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校可为学生提供模拟真实物流操作的平台,比如:在实训基地里模拟一个连锁医药企业的物流作业系统,学生们通过角色的分配,各自模拟仓储管理、货代业务管理、调度及配送管理、增值服务、结算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的执行过程。物流实体操作,是一个结点与下一个结点的联结过程,货物在全程运输途中,要有效地利用公司信息资源,随时随地掌握货物行程。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运价知识,任何一个企业生产或销售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如果不能灵活地按照运价和自己的成本及时作出调整,就容易得不偿失。要想做好调度和配送,还要熟悉运输路线,目的是在运输途中,对所经过的地点和路程了解掌握,以便随时作出应变措施。此执行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从货物储存、客户需求、车辆调度处理、配送管理等流程进行实际演练,通过学生在每个业务环节的亲身体验,理解各个环节的原理和其逻辑关系,加深学生对物流操作系统理论知识和企业业务模式的理解,完成以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过程,以向社会输送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实训基地的建立要注意避免缺乏实用性,浪费教学资源,高校也可寻求与企业共建的方式,实现校企共赢、合作办学。

2.2.3 鼓励学生考取执业资格证书

针对物流行业的特殊性,学校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物流及相关执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并给予一定程度的师资支持,提倡学历学位证书与执业资格证书并重的理念,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并满足市场的需求。

2.2.4 以综合考核方式改革评分系统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考试成绩无疑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最有力的标准之一,而针对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应构建体现其培养特质的综合评价机制,建立以知识掌握、操作能力、专业素质等多方面结合的综合评价系统,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分数比重,可将学生的期末成绩构成设置为:20%的平时成绩、30%的实践成绩、50%的卷面成绩,其中笔试卷子题型可分为70%的基础理论知识和30%的案例分析题。学生必须取得60分以上的成绩方可结课,形成多元化动态化的评分机制,全面综合地给出学生应取得的最后成绩。

2.3 尽快完善高素质的教学梯队

师资力量的强弱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教师的学历背景、授课能力、专业技能是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校方应鼓励教师继续深造,不断提高和完善学术研究水平,与时俱进的学习和吸收前沿知识,与国际接轨,培养专业的科研团队,实施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大胆改革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校方还应给予教师政策激励,可将物流专业设为校级重点改革专业或特色专业,优先保证重点改革专业的科研项目立项和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优先给予经费保证,并给予最大限度的人力物力支援。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调研,大力开展合作交流,请校外著名专家学者或企业精英来校举办讲座或进行学术合作,外派骨干教师参加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让这些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2.4 重视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模式

物流是应用性、理论性、实践性极强,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物流教学要与物流研究结合起来,把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中。高校在教学中要重视案例教学,在分析实际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认识,改进教学方法,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发挥和实践他们自己的想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物流业务的实际操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3 结束语

物流产业作为被学术界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产业,对物流专业人才已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而高校是整个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环节,能否把握好这个核心环节,对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后各高校要遵循物流业发展规律,结合自身资源,注重实践教学,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物流人才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一、医药物流及其现状

医药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并很快成为行业物流的热点,这充分说明了其将会带来的巨大潜力和成本节约。但笔者通过对医药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并对不同相关主体进行访谈时发现,目前人们对医药物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医药物流的现状不容乐观。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全国零售药店总数12万家、药品生产企业6300多家。医药商业平均每年以18%的比率增长。但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相比,我国医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只有800余家,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也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1】

从总体上来看,医药物流呈现出以下六大特点:

(1)我国医药物流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现象,其中“一小”指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据统计,目前我国医药物流企业几乎90%为小型企业。 “二多”指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目前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从事零售业的有11.9万家,实现的年医药销售额却不到全球市场的10%。同时所经销的产品种类重复性强,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97%都是仿制药品。新药的创新研制能力及制剂水平低下,创新药物很少。“三低”是指企业集约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药品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6%,而平均费用率却达到12.5%。美国医药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5%,平均费用率只有3%~4%,平均商业纯利润率达到l%~2%。与此同时,在行业内,特别是众多小型企业的散、乱、差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行业素质的升级需要靠一定的时间过程实现。

(2)物流运作手段较为基本和原始。我国目前的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管理效率不高,流通方式落后,因此面对更大的商品吞吐,效率、速度、准确与成本等因素对发展造成影响。

(3)管理方式较为简单和粗放。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大部分仍沿袭传统的运营模式,大都以具体业务操作为主要方式,管理环节较为薄弱,管理人才较为缺乏,管理制度不甚健全,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初步建立局部支持功能的物流信息管理及业务支持系统,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及物流管理系统有待今后逐步导入和使用。

(4)产品市场实行区域性销售政策。药品生产厂家对自身产品普遍按照我国行政区划推行区域销售政策,一般禁止和限制经销商窜货,即跨区域销售。医药行业的这一特性造成我国现阶段大部分批发商业长期处于区域性的销售地位,对医药物流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5)品种的资源占有程度是企业实力的体现。作为分销商,如果没有货源,意味看只有死亡。医药物流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产品采购力量的竞争,对销售客户实现“一站式服务”主要体现在产品齐全、数量巨大、经营品种的丰富多样。大凡国内较有实力的医药物流企业,其商品采购资源力度必定强大。

(6)医药物流分销主要以多级分销形式为主。即处于区域核心城市的一级大型医药物流分销商凭借其强大的储运能力向所覆盖区域的地、市、县二、三级医药批发商销售,地、市、县医药批芨商凭借其具备配送能力和掌握的区域客户资源在当地向医院、诊所和药店等终端零售商进行销售。在此基础上还存在面对城区的中小型区域仓储配送形式、面对医院的区域性纯销形式、面对单一产品的招商形式等其他类型。

二、发展医药物流的对策探讨

上述分析表明医药物流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它的运作过程不同于普通产品。发展医药物流必须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将医药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高度集成,从而提高市场的反应速度。由于医药物流的完善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因此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协调才能适应当今医药物流市场的发展需求。

1.国外医药物流发展的经验借鉴

根据我国医药物流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难看出我国的现代医药物流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由于现代医药物流的技术和管理源于发达国家,因此在发展我国医药物流的同时,有必要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

(1)独立的行业协会起到了沟通医药物流市场供需双方的桥梁作用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医疗物流管理协会NACDS成立于1933年,现拥有会员190个连锁药店经营企业,2200家供应商,130个国际会员。首先,协会积极与政府合作,创造良好的行业环境,并在法规制定方面,提出建议,还为会员积极介绍、推广和联系药店经营品种。其次,协会组织提供场地,零售商与供应商在会上见面,洽谈合作,分享信息,协会不参与谈判内容。NACDS每年针对医药物流主题而举行物流管理会议,参展的都是物流技术和服务的提供商、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供应商以及大型的产品生产厂家,参会的则大多是零售商。双方在会上就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交换意见。

(2)运用连锁经营与医药物流配送业相互支持的发展模式降低医药物流成本

连锁经营既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保证了企业的信誉,又实现了小店面与大管理的结合,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商业拓展模式。日本的连锁经营是从20世纪20年代末从欧美引进的,经过70多年的发展,达到鼎盛阶段,已成为连锁经营的第二大国。据日本连锁协会介绍,目前零售业中有74%的店铺经营的商品是通过物流配送中心加工配送的,70%以上的连锁店、90%以上的大型杂货店都有物流配送中心。这是因为物流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关键环节,是连锁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连锁经营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流配送中心来具体实现。

(3)建立现代化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

医药物流企业适当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会使单位物流成本大幅度削减,服务效率提高,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2.发展医药物流的建议

笔者到医药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走访不同的相关主体并查阅一定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发展医药物流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提高医药物流产业的集中度

医药物流行业是一种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要按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原则组织建设,提高医药物流产业的集中度,首先要加快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赋予大企业、大集团更大的投融资权利,对符合规模经济要求、有利于增强我国医药物流产业竞争力的企业项目,应不分企业性质都能够给予重点的支持。其次,针对目前我国医药物流领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普遍规模较小的问题,优化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发展路线,在不占用大量固定资金的前提下,使其能够更自由的协凋生产运作,增强企业的柔性化管理,从而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以满足医药物流市场的需求。

(2)规划医药物流的市场结构

针对医药物流市场结构的不合理,一方面,采取以市场为手段,尽可能的打破地方保护,推动优势医药物流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和资产重组,这是实现市场结构转换的强大杠杆;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结构转换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包括:第一,大力推动医药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第二,通过综合配套改革,为大型医药物流企业集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要尽快要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简化企业购并的审批程序,减少企业向集团化发展的行政;第四,尽早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促进各种优势企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产重组。

(3)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医药物流具有社会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特点,对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是增强医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医药现代物流的关键问题。

现在中国的制药企业、医药批发企业以及医药零售企业都在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中心,显然,这种形式的物流中心容易造成物流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物流各环节割裂,长期来看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建设及经营成本也相对较高。

笔者认为,要想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医药物流中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首先,真实评估自身需求。物流不一定是进口的设备、先进的系统,而是服务的理念和态度。一些企业不顾自己需求,盲目实施物流项目,殊不知如果能用低廉的人工完成的分拣,却一定要用物流分拣设备,这种行为恰恰就违背了物流降低成本的最终目的。因此,企业在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时候,要真实评估自身需求,清楚物流中心能为自己带来什么以及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其次,推进医药物流的质量控制。药品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在生产流通等各环节必须严格把关,同时在药品质量控制及药品监督上必须到位,这是我们医药物流必须协助整个医药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环节。此外,医药物流的逆向物流问题也是我们必须纳入考虑范围的因素。如果药品发生了质量、过期问题等,就必须对药品进行处理,那么如何处理?谁来处理?如何监控?这是医药物流必须协助完成的事情,而且除了进行逆向物流的成本核算之外,还要进行逆向物流规划和监控。

最后,需要中立方的介入。生产(制造)企业做物流己经不是新鲜事,然而,这样不仅会带来客户定位的尴尬,而且也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对手往往会对此类物流服务有戒心,甚至敬而远之。因而,在建立此类物流中心的时候,需要对其未来的客户做准确的定位,并尽量保证中立方(如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介入。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医药物流中心在客户开拓和正常运营方面没有障碍,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先进医药物流企业的经验,在中心规划和市场运作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从而集中精力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行业毛利继续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而物流费用却连续几年居高不下。技术障碍,特别是信息化水平落后是制约我国医药物流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尽快实现医药物流行业的物流信息化己成为当务之急。

物流信息化并不是对原有物流系统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其进行升华,使之趋向高效和合理,使物流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拓展。由于医药物流企业的整体物流水平低下,因此,优化医药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流作业也是加快医药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图1就反映了某医药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以后对其供应链系统制定的总体目标。

根据供应链系统的总体目标,医药物流企业就能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使得数据能快速、准确地传递,大大提高了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订单处理等的自动化水平。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配送体系实施流程再造,有效地利用和管理现有的物流资源,在企业商品运输合理化、商品出入库自动化和库存信息化方面精心优化管理,提高运作效率。

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运用能为医药物流质量的本质性提升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信息的传递在医药物流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使用条形码(BC)、电子扫描(E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能使信息流动快速准确。物流信息网络加强了用户与供货方、供货方与供货方之间的信息联系,它在为生产企业提品及客户服务需求信息的同时,也为医药物流企业及时反馈市场动念,以达到提高服务水平,适应市场需求的目的。

三、结语

现代医药物流管理是一种集成式管理。在国家全面开放医药分销领域的新形势下,改善医药物流的各个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医药物流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普遍选择。但在发展医药物流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医药物流的完善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协调才能适应当今医药物流市场的发展需求。

目前,医药物流企业之所以利润低,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太高。医药物流企业要想抓住市场机遇,谋求自身发展,就必须考虑规模经济。因为企业物流成本的高低与规模有一定关系,在固定费用的条件下,商品越多,平均每个商品所负担的费用就越少。因此,要想提高医药物流企业的利润率,又能同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就必须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将医药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高度集成,从而提高市场的反应速度,以集成化的管理方式带动整个医药物流行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学院徐州分院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姜大立,王丰,张剑芳,王会云.行业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蒋长兵.现代物流管理案例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4]颜光华.外购还是自营[J].中国物资流通,2001.(4):.

[5]张江水.物流技术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4.(12):.

[6]蔡临宁.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中国首席医学网.我国医药物流领域的格局现状与前景分析[DB/OL].

http://www..shouxi.net,2004―12―24.

[8]周启蕾.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发展机理与推进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刘小群.物流外包的动因、风险及其管理[J].商业经济文萃,2004.(1):.

篇3

药品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是全球公认的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我国有5000家药品生产企业、1.2万家药品批发企业、40多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而全国范围内具有药品检查资质的人员不足500人,因此,监管对象数量多、监管难度大、监管检查存在死角盲区。加之近几年机构改革也对基层监管带来一定的影响,监管人员轮岗等都会有一些影响。

实际上,山东疫苗事件同时映射出药品冷链物流需求的紧迫性。统计数据显示,药品质量问题中有近30%与冷链物流相关,而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数据,国内药品冷链物流的覆盖能力仅为10%。这表明中国冷链物流的市场潜力巨大,而其规范化的进程也显得格外艰难和迫切。

“断链”之困局

然而,医药冷链的发展绝不能单靠事件来推动,本文就目前国内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中存在的四大问题及可能的出路进行剖析。

冷链物流监管体系不完善。此次山东疫苗事件中,未经冷藏的疫苗通过非法渠道流向24个省市,反映出疫苗在运输和配送环节的监管缺失。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药品的生产和流通企业,而疾控中心、各个医院则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这种分段监管的现状本身就存在监管的漏洞。再加上现有法律法规对擅自“断链”、降低标准运行“冷链”的处罚力度太轻,不足以震慑相关违法行为。面对较高利益与较低违法成本的比较,企业自会趋利避法。另外,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冷链标准不统一,GSP中有对冷链要求的明确规定,但各省市解读不一样,企业自律性差,并没有完全按照国家的法规来执行,医院和疾控中心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医药物流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医药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由于医药公司运输药品方式普遍是小批量、多批次,所以很难使冷藏品的集运具有规模效应,物流公司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困难。北京市药监局曾对北京市营业额在2亿元以上的药品批发企业拥有的运输设备情况进行调研,数据显示,28家营业额2亿元以上的药品批发企业,平均每家拥有运输车辆的数量仅为1.28辆。而在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物流市场更为落后,具备冷藏品运输条件的设施设备更少、此外,大型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数量过少,制度化水平不高,在药品冷藏、运输、分捡、包装等方面效率不高。冷藏药品的全程冷链是一个必然要求,可是由于管理机制等原因,许多需冷藏的药品从出厂一直到患者使用的整个链条上,常常出现“断链”现象。

第三方冷链物流“多、小、散、乱”。除了制药企业发运以外,大量冷藏品在商业环节缺乏有效的冷链运输条件。许多企业托运冷藏品,过程中一旦涉及到多家物流公司之间分别作业,药品在托运终端就很难再保证冷藏运输条件。尤其是在冷藏品退货环节,即逆向物流阶段,冷藏条件几乎完全丧失,这可能带来严重的药品质量问题。国内迄今尚无专业从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具有覆盖全国市场配送能力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一般有实力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能保证药品质量,一些小的物流公司缺乏药品冷链运输的意识,再加上成本因素的影响,难以保障冷链运输,尤其当药品送到二三线城市或者偏远地区,就存在安全隐患。国务院在今年2月取消了第三方药品物流审批认证,引发行业强烈关注,但取消是否意味着全面放开,还是监管更加严格,具体工作实施,后续还期待具体细则出台。

信息化程度滞后。医药供应链应该是一个闭环的生态链,但受技术条件限制,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从供应链顶层到底层涉及医药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物流节点,没有实现完全联网,各环节采用各自独立的管理方式,无法实现各环节相互之间各种因素的继承与组织协调,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也就难以对全程冷链的药品及环境等信息进行跟踪、预警和追溯。此外,多数物流公司采用在出货和进货时进行温度测定,这种人工确认温度的方法难以实现温控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更关键的是,药企配送冷藏品,药监部门如何使用科技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的跟踪,目前并无定论。看似这些行为属于企业自主经营行为,但是正是因为无标准可依,反而导致目前药企冷链物流管理的混乱,为人民用药安全带来了隐患。

专业人才匮乏。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蓬勃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但与之相应的物流人才教育却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既懂物流又懂医药的人才偏少,全国各地医药物流人才缺口很大,至于物流领域的新兴产业――药品冷链物流,人才缺口则更加严重。

出路在何方?

医药物流的高附加值、高标准、高要求,决定了其监管的异常严格,整个供应链环节都需全程冷链,这需要多方发力。具体来说如下:

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相关标准和监管制度。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医药冷链运输的发展依赖于法律规范的保障、政府立“法”管理、行业立“章”规范、企业立“秩”自律。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疫苗等冷藏药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在相关标准中应该明确医药冷链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条件要求,以及相关设备的要求,同时应该明确规定各个流程负责人,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当有问题发生时,可以避免相关人员互相推诿,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还可以增加每个人的责任心,自己确切负责的地方一定会努力做好。

完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跟踪体系。

为了提高我国的冷藏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水平,应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全面动态监控各种冷藏车和冷库,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这就迫切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建设一套全程集成化、无缝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追溯体系。要充分利用审批药品集中采购的平台信息资源,构建全国药品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药品的价格、用量、质量、流通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信息共享和法规追溯机制,我们也期待医药物流信息化的进程能够加快。建立物流、生产、销售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平台,采用RFID射频识别和条形码相结合的自动识别方案,追溯供应链中各环节的有关信息,准确识别发生医药产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时实行医药产品的召回。医药物流企业应逐步加大物流网络建设、信息装备自动化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以及符合新版GSP要求的医药物流中心的升级改造,优化医药物流服务流程,建立面向全产业链的一体化供应链系统,实现医药物流的全面冷链管理。冷链涉及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断链都意味着整个冷链的失败,只有实现全程冷链物流无缝化和一体化,才是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供应链体系。

鼓励和扶持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发展。

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鼓励和引导发展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1)政企合作。积极鼓励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开拓药品冷藏业务,政府聘请专家提供医药冷链业务指导以及人员培训,同时将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评指标用于物流企业等级评比。(2)财政支持。政府应对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在冷藏药品库建设、保温设施设备购买等硬件建设方面提供低息贷款和资金补助政策,对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提供如三年的免税政策,以此来降低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资金壁垒和政策规制。另外,政府应给予优惠资金和政策扶持,激励并引导医药物流行业协会的发展,以增强行业协会的纽带桥梁作用。(3)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政府应降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一方面鼓励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发展医药冷链物流网络业务,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组建独立的医药冷链物流公司,政府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鼓励规模大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公司实施行业内的并购、整合,以实现优胜劣汰,促进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和最优化发展。(4)就冷链物流业务基础资源来讲,存在结构性矛盾,但更缺乏的是资源整合和运作效率。如果能够将全国相关资源,如冷链物流公司、信息化机构、生产企业等进行合理的整合,形成集调度、仓储、运输、结算于一体的信息化指挥控制平台,则有机会创建更强的专业化赢利模式。依赖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第四方医药冷链物流平台,则有机会全面承接冷链产品从车间下线到患者使用前的物流业务。

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

要实现我国医药冷链物流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高标准的医药冷链物流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必不可少,但与欧美发达国家医药冷链物流配套硬件设施相比,我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因此,我国应在如下方面展开专业化的医药冷链物流硬件配套设施的完善工作。(1)冷藏箱(车)温控技术设备方面。由于医药冷链物流运输中冷藏箱(车)一般难以实现满载,在运输实践中可采用同车多温控制技术,即在同一车上设立冷藏药品、冷冻药品以及常温药品和医药器械等多个温控区域,实现不同温度要求的产品可同车运输,提升满载效率。(2)节能环保的冷藏物流技术方面。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应加快推进新型节能环保冷藏技术的普及推广工作,积极引进先进的医药冷链节能设备,以适应医药冷链绿色物流发展的需要。(3)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医药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在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加快先进技术引进工作。通过先进的技术,对医药产品冷藏、运输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4)加快冷链设施设备的研发。专业化的医药冷链物流需要高标准的设施设备支撑,为了提高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必须完善配套的设施设备。在城市的道路体系中,要建立应急医药冷链物流的专用通道,服务于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器官的移植、灾后药品的输送等。专用通道与城市的普通通道相结合,避免拥堵造成的运输延迟。依靠不断改进的道路系统,有计划地实现“门到门”医药冷链物流的全程服务。

篇4

第三方现代医药物流企业,也在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较为成功的企业。但是,纯粹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介入医药物流领域,将有很多的尴尬,一方面不熟悉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对医药产品的仓储、养护、运输等了解甚少,同时,不理解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政策规定,导致在运作中困难重重,一头雾水。而传统的医药流通企业在进入医药现代物流领域时,由于不熟悉现代物流运作理念和运作实践,导致企业在进行大规模物流改造时面临巨大风险。

现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盈利途径主要还处在仓储和运输上,在其他增值服务方面,还不是十分普遍。在医药领域,真正为医药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很少。。而绝大多数,还是医药企业的自营物流业务。

在国内医药行业的盈利水平,降低了计划进入医药物流领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积极性。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国内药品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为12.6%,而平均费用却占到12.5%;在美国,全美医药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为5%,平均费用只占到3%~4%,平均商业利润率占1%~2%。由此可见,我国医药行业的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发展物流已经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当务之急。业界预测,2010年中国的医药市场份额将达到600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12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医药市场。 (资料来源:美国统计局资料摘要、美商务部美国运输报告,《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9月15日)。 透过这些数字,我们有理由憧憬我国医药物流业的美好前景。由于基础设施以及物流管理的滞后,企业自营物流不能够解决医药企业面临的这样的问题,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则能够达到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的要求。

根据医药行业以后的发展趋势,流通环节将占据支配地位。通过优化仓库储存量、运输路线规划、企业管理层次、管理岗位的设置等来降低成本,达到双赢。并通过规模经营,带来规模效益。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从事医药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完全有能力成为商,从事专业的药品流通业务。并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医药行业物流的SWOT分析

S:(优势)

物流运作经验丰富;

通过为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硬件、软件等投资成本;

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医药产品仓储、配送、包装、分装、回收、宣传品配送、信息查询等增值服务;

能够为国内其它的大型医药物流中心进行上游或下游服务;成为全球医药供应链的一部分;

W:(劣势)

对医药行业的流通体制、业务模式不熟悉;

对医药产品特殊的仓储、配送、养护等不了解;

需要专门的仓储、养护、场地和设备;

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药品管理;

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熟悉;

从事药品经营有一定的准入限制;

O:(机会)

还没有大型的专业从事医药物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除了少数几个大型医药企业进行现代化的物流中心的建设,对自己传统的物流部门进行改造外,国内将近14000家医药批发企业,物流水平、物流能力、以及物流理念都十分薄弱,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医药产品配送的特殊性,向定点的医院、药店和医药批发企业、制药公司配送,线路固定,容易规划,能够实现精确配送;

在医药流通领域,有一定的进入壁垒,而最新的医药流通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SP)对仓库、存储、配送的要求中,不要求企业自建,只要达到要求,租用也可以。从而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医药物流行业提供机会;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对流通领域的开放,以及国家将食品的监督管理并入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后可以进一步进行高附加值的食品、保健食品的配送;

相关的增值服务:和制药公司、批发企业结成联盟,进一步参与到药品生产、流通领域中。

T:(威胁)

是否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从事医药物流项目;

物流成本能否下降到企业认可的水平的同时,物流公司还能够盈利;

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

物流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及人才知识结构;

结论:

医药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值高等特点;在市场环节上,具有生命周期短,有失效日期限制,用户供货要求时间紧;在流通环节上,由于本身性能上的原因,使其对储存、包装、运输有特殊的要求。对药品物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进入此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避开现在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方面的价格战,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战略选择。

随着业务的不断开展,与大型制药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以长期关系为导向,注重双方的良性互动和新价值的创造,从而降低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提高其他同行跨入的竞争壁垒;更现实的意义则在于物流企业有了长期稳定的订单。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就有可能向组织结构,甚至向基础设施结构的集成发展。这种新型的集成完全可能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不仅属于生产企业,也属于物流企业。

三、医药物流中心建设必须满足GSP要求

对于计划从事医药物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仓储设施、运输设备、以及必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基础,也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必备条件。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物流企业才能够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选择运输方式;决定发运的批量、时间及最经济的运输路线;仓储管理;支付条件;附加服务;增值服务等方面提供不同的服务,以此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医药流通企业基础设施方面,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有明确的最低限度的规定。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具有与所经营的药品相适应的经营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对于企业仓储设施的建设,根据国家规定,既可以自建,也可以采用租赁方式解决。从而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了承担医药企业物流服务的政策依据。

国家对从事医药流通企业的基础设施以及物流运作方面的GSP要求归纳如下:

1.要求医药流通企业仓储中心、配送中心和门店分专区(库)并施行色标管理(待检为黄色、不合格品为红色)。

2.对药品批发企业仓库与相关场所等有严格的最基本的条件限制;

3.对仓库选址、库区环境有基本要求;

4.库区应分为药品储存作业区(包括库房、货场及保管员办公场所),辅助作业区(包括验收养护室、分装室)及办公生活区(包括仓库办公室、宿舍、车库、卫生间等)。

5.按照药品的质量管理状态要求,仓库须划分为:待验库(区)、合格品库(区)、发货库(区)、不合格品库(区)、退货库(区)及中药饮片零货称取库(区)。

6.按药品分类保管和储存温、湿度条件的要求,库房须划分为:冷库(2-10℃)、阴凉库(≤20℃)、常温库(0-30℃),各类型仓库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

7. GSP要求企业的库房及验收养护室应配备以下设施设备:底垫及货架;避自然光线措施;通风设备;检测温湿度的设备;有效调节控制库房温湿度条件的设备;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及防虫、防鸟、防鼠等设备;照明设备;安全保卫措施;千分之一天平、澄明度检测仪、标准比色液等;

8.储存的基本要求:色标管理;搬运和堆垛要求;分类储存管理;温湿度条件;中药材、中药饮片、毒麻中药储存专人、专帐、专库(或柜)管理。

9. 药品的效期管理、销后退回药品的管理;

10.药品养护;药品运输管理;危险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的运输管理。

四、影响医药物流服务的因素分析

在物流行业,低端的仓储、运输服务已经没有竞争能力,而且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利润会越来越小,有些甚至亏损,一些实力较小的物流企业将会出局。而发展高端的、附加值大、行业特点突出的增值物流,前景较好。但是,从事医药物流,在现阶段,还有很大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投入的风险。国内的市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这对于投资一项长期物流项目需要的巨大的资金而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是如果是已经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发展医药物流将是可以考虑的。

2.市场风险。由于中国的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竞争的焦点不是高水平的物流服务,而是低成本的传统服务。绝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靠传统物流方式为客户提供廉价服务,高水平、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观念还很难被大众接受。根据对国内制造商、零售商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使用物流供应商对企业后勤保障系统进行物流管理的不足5%,而医药企业的比例更低。绝大部分是委托外部进行简单运输和仓储服务。大部分客户只关心低廉的服务价格,而不是关心高水平的物流服务给企业市场机会方面的战略支持。因此需要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来让医药企业认识到物流服务现代化的优势。

3.服务类物流基础设施缺乏投资。目前国家投资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对于经营服务类型的物流基础设施缺乏必要的投入。

4.城市缺乏对物流中心这类特殊基础设施的规划与管理。这一方面表现在政府缺乏城市统一规划,造成政府有政府的规划;行业有行业的规划;企业有企业的规划,一个规划比一个规划宏伟。另一方面政府又缺乏对这类设施开发商政策上的支持。例如,在开发和经营政策上等由于有高额利润回报的房地产开发商,都是按照目前国家房地产开发的有关政策执行。一般取得1平方米土地需要200元-300元;这其中包括:征地费、征地补偿费、市政资源费、耕地补偿费、土地出让金等;达到七通一平,每平方米大约需投入200元左右。仓储设施建设每平方米大约需要投入1500元左右;各类搬运设备、信息系统等投入每平方米500-600元。综合投入每平方米约2400-2600元。这与目前商品房的造价几乎相同。如果是设施出租、提供商还要按目前国家的税收政策交纳16.5%的房地产税。这无论是对自营开发者或是经营开发商来讲都是巨大的负担。

5.质量管理严格。鉴于药品的特殊性,国家以严格的法规体系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包括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要求药品经营企业对于过效期药品、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质量事故、质量查询、质量投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等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还从立法的高度强制要求药品经营企业对于所经营的药品实行逆向物流管理。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由药品质量问题所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而且还能够降低由退货造成的资源损失,可获得成本下降、客户满意度提高、环保(如托盘、条板箱、器皿、包装袋等包装材料和产品载体的回收循环使用以减少浪费)等多方面的间接经济与社会效益。在激烈竞争的今天,企业控制问题商品的发生率以及加强对退货商品的管理,已经成为一项标新立异的竞争战略。

6.税收政策以及地方保护,使得医药物流在实际的运作中,也出现一些困难。

五、进入医药物流领域的方式:

1.为医药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药品提供运输、仓储服务;

4.为医药企业进行区域配送,代收货款、代签协议,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

篇5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扩大,我国对医药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根据调查结果,预计在未来的十年内,我国将可能成为全球药品需求量的第二大市场,这预示着我国医药工业将迎来繁荣发展的时机。而与此同时,医药物流系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目前我国医药物流现状而言,各个城市的物流配送体系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以绥化市为例,探讨优化研究。

一、绥化市医药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配送缺乏柔性

在绥化市的医药配送中心对下属的连锁药店普遍提供的都是常规性的服务,而根据各个门店品种多、周期短、频次高、批量小的特点,其需求会日趋多样化,如果配送中心不及时了解各门店的需求,那么等到门店提出时将会措手不及,缺乏应对变化的柔性。医药物流配送的柔性化是对配送作业进行高效的要求,以便能够轻松的应对各个连锁门店其品种多、周期短、频次高、批量小的特点。而现如今,在绥化市的医药配送方面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标准化流程,而这个标准化流程恰恰是与实际情况相脱节,导致了交货时间不准确,配送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出现。当前,在我市的连锁药店其各个门店对药品的需求有着批量小的特点,如果要求配送人员在送货时与门店工作人员进行清点交接,那么将会需要很长时间,这就会导致后面门店的送货不及时,或是时间不准确等问题。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实际物流配送时可能就没有了清点交接的过程,逐渐的形成了固定的标准化流程,并且不排除一些后续的清点工作还会有不负责任的工作人员,再加之药品本身的一些特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清点数量与配送数量存在差异的问题,而清点人员对配送的质量会产生怀疑。

(二)物流配送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

在绥化市的医药物流系统通常都包括仓储、加工、配送、运输、信息处理。面临的主要客户是药店、诊所、医院及医药批发公司。现在的物流配送设施都是按照国家GSP标注进行建设和配置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仓储,包括普通库和冷藏库;二是搬运工具,主要包括拖板车、推车、货运电梯,仓库与仓库之间的药品转移主要通过拖板车和推车,而装卸都是通过人工完成,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三是运输工具,一般都是通过送货车进行配送。我市的配送软件系统水平还是比较低,与门店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电话及电子邮件的方式。并且,我市的物流配送方式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陈旧的设备导致流转效率较低;落后的管理手段导致管理效率不高。计划运输仍为我市药品运输中的主要方面,临时配送只占了一部分。配送中心的大型货车拥有量太低,市区外的客户一般都委托到第三方或是邮政完成,由此导致医药物流配送流通环节复杂,成本开支大,配送费用增加等问题。

(三)物流专业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

缺乏物流专业高素质人才这是整个物流行业的共性,绥化市医药物流人才储备也是处于短缺水平,医药与物流这两大专业已经对医药物流配送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医药物流配送涉及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包括医药质量监控、物流的网络规划、物流工程、物流的设备与运营、物流的信息技术等等,我国的医药物流行业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其发展过程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医药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既要有医药方面的经验又要懂得物流方面的相关知识,再加上管理方面对这方面的疏忽,导致了这个行业的专业性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严重。

二、绥化市医药物流配送体系的优化

(一)物流服务在刚性的基础上实现柔性配送

在绥化市存在着很多的连锁药店,在各门店,其物流配送也比较复杂,且有相对不确定性的需求。众所周知,柔性,一直被大家热捧为对付不确定性的有力武器,所以医药物流需要实行柔性配送,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第一,延迟分货式配货,配送中心往往强调的是标准化流程,而忽视了对需求的适应性问题。配送中心的配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拣选式,在一个需求周期内,在各个客户需求差异较大时分拣人员实行客户订单单一分拣的方式,逐张拣选完订单。二是分货式配货,在一个需求周期内在每张客户订单具有相对较高的共性情况下,分拣人员首先把客户的各个共同需求药品的数量进行加总,然后把各个药品统一取出,再按照客户的订单需求进行分发,完成分拣式配货;

第二,动态配置分拣配货,动态配置的具体方式包括整件药品的分拣配货和拆零药品的分拣配货流程,配送中心可以对分拣配货方式加以创新,对配送的药品进行频率分析,根据不同频率层次分为a、b、c三类,然后对各个药品进行不同的硬件资源的配置。可以根据药品的不同的需求特性,设计出新的流程及模式。动态配置一改以前的落后分拣配货模式,将会根据不同的频率及类别进行分拣,这不仅能够减少工作环节,节省了分拣时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明晰了各种药品的作业模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分拣出错率,提高了物流配送质量;

第三,配送中心人力资源柔性管理,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医药物流配送的主要资源,是物流配送的主体,对人力资源进行柔性管理,对提高医药物流的柔性管理起着根本性的作用。配送中心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对员工进行多方面培养,让员工能够轮岗实习,这就能够使配送中心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调节,实现职能互补的方式,以便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外界条件的不断变化。

(二)配送中心进行技术规划

在现代的物流配送组织中,配送中心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物流配送领域,配送中心也在向自动化分拣药物、立体化储存药物、计算机化管理信息方面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第一,采用仓储管理系统,仓库库房可以采用楼仓式立体化结构,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仓储空间,还可以提高仓储货物量,商品可以分层摆放,利用升降机进行药品的摆放,合理划分功能区,根据药品的种类分区、分层进行存储,之后利用仓库管理系统,提高仓库的运作效率,方便查找药品信息与检索,核查药品的库存情况,及时更新出库入库信息,动态盘点药品,信息化的仓库管理系统,加快药品的流转速度,大大减少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体系,首先要优化运输配送体系,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体系能够根据药品订单量的信息自动制定运输配送方案,并且根据货物量的大小,合理配备运输车辆以及运输人员,计算最佳的运输路线,能够及时动态显示运输的车辆的行驶信息,更新运输签单信息,极大提高了物流配送的工作效率,能够节约人力资源以及物品消耗,降低药品的配送运输成本,另外该体系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合作的双方,资源的共享上游是医药生产企业,下游是药品零售商或者是医疗单位,下游企业与配送中心联网,使之资源共享,能够查询所有药品的相关信息,随时根据药品订单在网上下达电子订单,订单信息传递到配送中心,即可完成配送的方案,进行快速的配送运输服务,这样,除了下游单位要储备急需的药品之外,可以不单独设立药品仓库,能够依赖配送中心及时补充药品,降低经营成本,有利于绥化市医药物流配送体系的良性发展。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意识

人才的储备是医药物流配送体系的关键,绥化市面对着高素质人才的缺失,应该积极引进与培养专业性人才,全面提升绥化市的医药物流配送体系,打造特色医药物流,医药物流体系是需要多专业的人才,其中包括经营管理、计算机、药学、物流等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所以物流配送中心要加大人才的培养投入,一方面可以与高校等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根据药物配送中心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以请专家教授对员工进行培训,实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另外,还可以积极创新人才发现机制,进行轮岗制度,使员工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价值。人才培养的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服务培训或者业务考核制度,积极督促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物流配送作为物流服务行业,应该以顾客为中心,积极站在顾客的角度,提高服务意识,对顾客的问题能够细心解决,对顾客的意见要充分听取,主动与顾客进行沟通式的交流,不断改善物流服务过程的流程,积极解决顾客的投诉建议,保证医药物流配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绥化市医药物流配送体系问题的分析,指出绥化市现有配送体系存在的物流配送效率较低、物流配送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及物流配送专业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优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主要问题对策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绥化市的医药物流配送水平,使其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信息化,为开创绥化市医药物流配送体系的美好前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重药和平物流中心概况

和平物流中心上桥自动仓库是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现代物流项目主体工程,由改造原医药仓库7890m2连接新建仓库19040m2组成,总建筑面积26930m2,于2007年4月21日投入试运行。上桥自动仓库包括立体库堆垛机系统、环形无人自动搬运车系统、入出库输送机系统、滑块式自动分拣系统和手持数据采集终端(RF)等,并通过WMS、群组控制器控制整体系统运作。系统规划设计、系统集成和关键设备由日本株式会社大福提供。

上桥自动仓库设计年出库量不低于40亿RMB,平均存量13万箱,在库SKU数不低于15500个,日均处理订单2000个,15000个订单行,可以适应医院纯销、批发分销、终端配送、零售连锁等业态订单的混合作业,是辐射云、贵、川、渝的一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

重药项目抗震设计考虑

和平物流中心目前肩负着给灾区提供医疗器材及药品的重任。尽管公司在地震当天就确认了自动仓库的运转情况良好,没有受到地震的影响,但是为了能更好地协助抗震救灾活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大福公司在地震当天就派出技术人员去重庆与物流中心员工并肩作战协助救灾。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和平物流中心充分体现了物流现代化技术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此次地震中,重药配送中心能够成功的经受考验,与设计规划过程中关于抗震因素的考虑分不开的。从建筑设计到货架设计再到物流设备,都考虑了抗震的要求。

建筑抗震考虑。根据重庆当地的地震烈度设防要求,在计算自动库系统对建筑地基作用力中,充分考虑地震短期应力和系统长期作用力下的地面受力情况,利用大福公司专业的计算软件分析在地震烈度设防要求下地面最大的承载要求,并将该承载要求提供给建筑设计方作为地基设计的参考。

此外,自动仓库的建筑立柱采用的由三根立柱组合而成的空间结构支撑方式,如图5所示。该式样的立柱结构比普通的单立柱支撑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都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在中国国内的实施的自动库项目遵照国家抗震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要求进行设计。

货架抗震考虑。对货架采用有限元工具软件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应力分析报告选择货架规格进行货架的详细设计,确保了货架受力的结构合理、性能稳定。尤其是此次规划中采用水平横梁式货架,其稳定性比牛腿式货架结构要高,同时还在货架背部采用背部拉杆的形式进行加固,如图6所示。进一步提高了货架整体的稳定性和货架的抗震强度。

重药立体库项目货架与地面的连接也采用了特殊的方式。立体库项目中采用膨胀镙栓或化学镙栓进行连接固定的方式比较常见,但在该项目中根据立体库系统的长期静载和地震短期应力的综合考虑,采用二次浇灌的方法进行货架与地面的连接固定,货架直接与埋在地下的钢筋结构相连接,使得货架与地基部分成为一体,同样有效地提高了货架整体的抗震性。

设备抗震考虑。堆垛机是立体库的核心设备,大福公司的堆垛机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的情况下,一直保持着全球销量第一的地位。本项目中的堆垛机能够自动进行位置学习,并在运行中自动矫正位置以保证存取精度。当地震发生后,堆垛机设备会在外力的作用下延轨道方向发生移动,同时货架和货物也会发生形变或偏移(部份短期应力的形变能够恢复)。堆垛机设备能够自行校正自己的位置,在运行中若发现货架位置异常时会主动报警。以上的功能保证了系统在地震后能够快速的恢复并投入使用。

在重药项目的规划中,各个楼层的托盘输送机都与自动库相连接,它们直接安装在楼板上,但与自动库相连接处的巷道输送机是安装在钢平台上。钢平台一端直接与货架立柱相连接进行固定和支撑,另一端则直接搭在建筑横梁上,只受到建筑梁的支撑作用,并没有固定相连。该做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降低了地震作用力在建筑楼板和货架部份之间进行传导,同时也减少了对钢平台以及平台上设备的破坏。

同样位于震中附近的成都伊利有限责任公司冷饮事业部的由大福公司承建的国内第一座进口自动化立体冷库,位于成都的邛崃市距成都65公里,距离震中汶川县175公里,在发生地震时,仍处正常的运转中,整个系统也没受到任何影响。

抗震技术应用前景

篇7

2广东医药物流存在的问题

(1)药晶编码和药品监管码不兼容,并且受传统医药物流模式的影响,医药生产企业、商业批发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药品编码系统。药6&编码具有申请方便,数字少,制作成本低的优点,在药品流通企业广泛应用,但由于药品编码尚未实现标准化,药品的生产、分销、物流、医疗单位分别制定了自己的物流编码,只能在各自的系统内使用,相互之间并不能兼容,电子计算机无法联网,物流效率低,不能做到药品跟踪。自2006年一2010年,国家药监局就陆续对品和第一类、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和第二类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全品种电子监管,电子监管网将覆盖70%一80%的上市药物。通过药品监管码,每一个药晶都要强制要求赋予一个惟一的数字条形码,保证一物一码,对药品的生产、运输、流通直到进入医疗机构进行全程监控。药品监管码和商品编码到时将会同时出现在不同类型的药品包装上,由于药品编码和药品监管码不兼容,企业同时要申报两个编码,既增加了运营成本,也带来管理上的不便,尤其监管码的实施将使企业面临更多的信息成本。

(2)专业医药物流服务需求剧增,急需政府有关部门抓紧出台新的医药物流企业管理制度,并加强业务监管。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引导,药66流通以政府为主导,实现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新医改要求30%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2010年8月广东省物价局出台的《关于对药品价格实行“三控”管理的通知》,又规定了医院和药店的加价率,这螳政策的目的都是缩短医药的流通环节,抑制层层加价,降低药品价格。而目前许多药品生产制造企业实施多级分销,从事分销的二、三级分销批发企业也提供物流服务,由于配送的规模和覆盖范嗣有限,在市场竞争中1处于弱势,只能改变市场策略,寻找尚未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的市场或者出于降低成本的需要将被迫投入资金改善物流业务,或走向物流服务外包。医院通过和专业医药物流企业的紧密合作,可以大量降低库存,也不需要建很大的仓库,甚至m现零库存,从而为医院降低了管理成本。因此医药流通、医疗机构对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将激增。医药物流服务市场的需求增加必将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意味着整个医药物流行业的竞争将进一步自热化,大量的医药行业外物流企业和专业的医药物流企业同时展开医药配送权的争夺,每个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不同,服务对象不同,服务项目也不尽相同,如何健康发展广东省医药物流体系,规范广东省医药流通物流氽业的管理,急需政府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医药物流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医药物流业务监管。

(3)尚未建立全省医药流通信息平台和物流监管平台,医药产业链信息断裂,无法实现产业链的无缝连接。目前,广东省多家大型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已投入巨额资金建成多个现代物流中心,这螳物流中心占地面积大,多数拥有先进的物流设备和独直的信息系统,但这并不代表企业拥有先进的现代物流能力。传统的药品分销因为分销级数的增加而导致牛鞭效应,信息失真,现在许多医药企业都要进行在线销售系统的开发和建设,造成大量重复投资,业务分散、低效率,药品流通供应链无法全面有效整合。一72一因为广东省还没有统一的医药公共平台,没有真正从医药供应链管理出发,将医药制造企业、医药分销企业、物流企业、医院、药店、政府监管部门、银行金融等单位在线整合,企业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实现现代医药电子商务物流的无缝链接。目前第三方医药物流中心的业务还停留在简单的企业内部进货、存储、分销配送等单一服务项目,急切需要整合成大规模的业务,提高企业的运作利润。现有80%的药物都是通过医院作为终端销售点,由于缺失第=三方医药结算平台,医院和药品分销企业的合作常因货款结算期限而导致离析,医药流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缺失,使药品的流通安全溯源管理也有较大困难,不利于保障药物的安全使用。

(4)医药物流标准还未建立。很多中小流通企业都把第三方物流当作新的发展方向,以期利用自身与一些医院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配送业务。然而药品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于运输和保存等环节都有特定的要求,但直到现在医药流通领域的行业标准迟迟还未定出,国家新修订的《药品经营管理规范》只是首次规定‘r医药流通行业硬件、软件的标准,对第三方物流的管理规范、具体的物流服务操作标准、药品的包装标准等方而则没有统一,一些中小型第i方物流企业由于自身条件和管理水平限制,同时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单纯提供运储技术服务,药品的分销物流安全不能充分保证,从而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健康安全隐患,近两年频频出现的疫苗安全问题就是典型案例。

(5)我国现有的第二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发展不成熟。缺乏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为促进市场集中度,培育大型医药统一配送企业,现有的国家政策是通过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硬件条件、一次配送政策等方面来严格限制,企图淘汰一批竞争力弱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形成以大流通配送企业为主导的寡头垄断。这种产业政策导致以资本为推动力的大型医药物流第i方企业在伞国大力建设物流中心,并购重组越演越烈,在短暂时期内,可能形成了所需要的寡头型市场结构的模式,但因为前期市场竞争不充分,大、中、小型医药物流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性,使中小型物流企业失去继续扩大市场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能力,而寡头型企业借助现有政策和资本优势不断圈地,但服务能力并没有通过竞争而提升,其应对各种市场变化的能力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3广东医药物流运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1)以资本为推动力的专业医药物流第i方企业的并购重组将越演越烈。新医改要求大力整顿医药生产流通秩序,发展药晶现代物流,整合社会资源,建设集约化、规范化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必将引起医药生产和流通市场集中度的改变,跨地区联合、兼并市(县)级医药批发企业越演越烈。建立以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为重心的区域性批发连锁网络,以资本为推动力的专业医药物流第三方企业的并购重组将是未来医药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快广东省药品流通领域提高产业集中度。(2)寡头垄断将成为广东医药流通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2008年全国医药商业额近4700亿元,广东省占近1/4。前三强的国药控股、广州医药、九州通销售额接近360亿元,大约占到30%市场份额,规模小、管理差的药品流通企业必将被淘汰。市场将逐步形成以大流通配送企业为主导的寡头垄断。按照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并进而决定市场运行绩效。在寡头型市场上,少数几个大企业之间易于采取策略性博弈行为,协调各自的行动,从而达到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动态平衡状态。同时,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上,较高的规模水平和沉淀成本,使企业退出市场时面临巨大的退出成本压力。再者,大企业显著的品牌效应和在广大客户心目中形成的较高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以及广泛而高效的经销网络和较多的先进技术支配权等优势,都使寡头垄断市场成为一种具有现实可能性且呈现出稳定性的市场结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4广东医药流通物流发展的建议(1)为加强对药品的管理,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采取措施,在全国或全省推广统一的药品代码的应用,既能提高物流效率,又兼顾药品监管。在全国或全省推广统一的药品代码,避免了药品信息的重复处理,将极大地提高物流运营效率。监管码一物一码,但由于监管码要求企业及时对药品信息进行处理上报,企业面临信息成本的增加,同时监管码要印在药品的最小包装上,药晶拆零业务的信息处理量将大增,为促进监管码的应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初始阶段,对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企业监管码的应用和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套等方面采取适当鼓励措施,降低企业新编码的使用成本,从而推动其使用。

篇8

一、药品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药品安全问题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有着特殊的功能与规律,其根本作用是治病救人。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其配送、储存的要求各不相同,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及其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部分需要冷藏,部分稳定性要求较为严格,同时也不乏时间要求较为紧迫的药品。这就要求在药品的储存、运输过程中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以保证药品质量与治疗效果,因此导致了药品流通成本较高的现象。

(二)药品流通价格问题

在我国,目前药品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生产成本与流通成本。而医药物流成本与药品的商业成本共同构成了药品的流通成本。药品的物流相比于其他行业的物流成本相对更为复杂,究其原因,主要是隐性成本突出所致。近年来,随着卫生部医疗改革方案的不断深入,药品毛利润不断降低,但其储运成本却并未随之降低,使之较前有了更为明显的增加,已达销售额的40%甚至更高。因此,如何能够降低流通过程中的成本,将对药物成本的降低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医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药品库存问题

药品的仓库存储具有较强的周期性,根据药品销售的稳定性,可将药品分为稳定性药品,如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消化系统药物等;该类药品可由零售商或医院根据需求量的大小进行订货;而用于各种急性疾病、流行性疾病治疗的药物因受疾病流行、发病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导致需求量浮动较大,常需零售商或医院拥有一定储备,以备不时之需。但目前我国的药品流通多实行从“仓库”到“仓库”的物流模式,药品从生产商仓库发送至医药公司仓库,再从医药公司仓库发送至零售商或医院的药品仓库。也就是说,从药品生产源头的制药企业到药品流通企业及零售商与医院,各个流通环节都在投资建设自己的仓库,各仓库分别由各方管理,如此一来,便极大地提高了药品流通过程的成本,同时也造成了效率低下的弊端。

(四)药品流通环节繁多

药品的流通指的是从药品生产出来之后,自生产厂家运送至患者手中的过程。当前我国的药品流通渠道主要为三级批发,其通路较长、层次较多,整个流通过程呈金字塔形分布,导致效率低下、成本较高,且在此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相对较难实现,到流通的终端环节,医药企业对于药品成本的控制能力几乎丧失。在各个流通环节中,由于成本较高,且各级批发商均需从中获利,同时因顺加作价药品价格管理办法的存在,导致药品成本虚报、定价抬高等普遍存在。另外由于上述流通市场集中度较低的现象,导致了医药企业与零售商或医疗机构之间的直接接触较少,从而强化了后者的垄断地位,医疗机构拥有处方权,同时拥有药品专卖权,加上医患双方医疗信息不对称,患者丧失了对药品的消费选择权,如此一来,流通高成本与医疗机构的利益驱动便导致了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

二、药品流通领域成本控制的方法与策略

(一)加强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现阶段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完善,仍在较大程度上采取以药养医的高药品价格机制,约有60%以上的药物需通过医疗机构向患者销售。流通过程中,目前多采取将采购、存储、分装、销售、配送等各项活动分割独立进行,且上述各项活动均具有各自的目标与计划,可能存在冲突,从而增加内耗,抬高成本。因此,要降低药品流通成本,实施过程管理势在必行。在药品流通过程中,实施配送,在上述活动中均由配送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整合,实施一体化经营管理,以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传统的医药企业对于医药零售商及医疗机构的需求信息了解相对较少,基本处于信息孤岛,因此只能通过加大库存量来满足零售商及医疗机构的需求。从而造成流通资金周转较慢,流通过程隐性成本增加。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药流通也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使药品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或医疗机构的信息实现网络共享,从而提高库存管理、采购、运输、订货及配送的工作效率,减少各环节仓库数量及药品库存量,从而减少因仓库建造与管理以及药品库存维护保养等所需费用,从而降低流通成本[7]。同时实施标准化药品编码,采用无纸化药品仓储、配送、分拣、运输,优化各环节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三)采用JIT物流模式

JIT(准时生产方式)是伴随着供应管理思想的产生而出现的,即在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提供恰当数量、质量的物品的一种物流模式。该模式体现在在现代医药的流通,即为将药品流通链中将各个环节当成一个整体进行运行,建立一种面向市场的供应系统,以提高药品分销的效率,形成稳定的产销网络。从而可将各环节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商、零售商或医疗机构等根据其自身特点与资源条件进行合理分工,在药品种类、数量、供货时间与方式等方面按照最终客户即患者的需求进行多方面协作,整合信息资源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一种新型药品流通机制,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中间环节因职能重复或冲突造成的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成本[8]。该模式已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已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美国,药品供应商和医院保持非常紧密的关系,并承担着判别药品需求和供应的职能。此种方式下,药品供应链上各节点单位通过整合资源和信息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而实现药品物流成本降低的目标。

三、结束语

近年来药品价格虚高现象已引起了广大群众及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整合医药流通环节,构建一体化现代药品的物流体系,降低药品流通成本成为如今药品供应链发展的重点。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建立现代化的药品物流体系,解决中间环节繁多、管理不善及顺加价格等问题对于降低医药销售价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婕.以创新促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北京医药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9

[2]张余文.中国药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

[3]付昕,袁杰.构建我国药品流通渠道新模式的设想[J].卫生经济研究,2007

[4]赵军,张正华.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动力机制和控制策略谫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

[5]刘震.我国药品流通环节缺陷分析和对策[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篇9

5月12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8级强烈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位于震区及周边的物流仓储系统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自动仓库这一国内近些年迅猛发展的新兴物流系统如何抗震、耐震、免震,成为此次地震后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大福公司作为物流装备行业技术领先的物流系统集成商,在物流系统抗震及免震方面掌握先进的技术,并拥有成功的应用案例,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平物流中心便是其中之一。该项目在此次地震中成功经受了考验,同时也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重药和平物流中心概况

和平物流中心上桥自动仓库是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现代物流项目的主体工程,由改造原医药仓库7890平方米连接新建仓库19040平方米组成,总建筑面积26930平方米,于2007年4月21日投入试运行。上桥自动仓库包括立体库堆垛机系统、环形无人自动搬运车系统、入出库输送机系统、滑块式自动分拣系统和手持数据采集终端(RF)等,并通过WMS、群组控制器控制整体系统运作。该系统规划设计、系统集成和关键设备由日本株式会社大福提供。

上桥自动仓库设计年出库量不低于40亿元人民币,平均存量13万箱,在库SKU数不低于15500个,日均处理订单2000个、15000订单行,可以适应医院纯销、批发分销、终端配送、零售连锁等业态订单的混合作业,是辐射云、贵、川、渝的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

重药项目抗震设计考虑

和平物流中心目前肩负着给灾区提供医疗器材及药品的重任。尽管大福公司在地震当天就确认了重药自动仓库运转情况良好,没有受到地震的影响,但是为了能更好地协助抗震救灾活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大福公司在地震当天就派出技术人员赶往重庆与物流中心员工并肩作战、协助救灾。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和平物流中心充分体现了物流现代化技术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在此次地震中,重药配送中心能够成功经受考验,与大福公司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关于抗震因素的考虑密不可分,从建筑设计到货架设计再到物流设备,都考虑了抗震的要求。

建筑抗震考虑

根据重庆当地的地震烈度设防要求,在计算自动仓库系统对建筑地基作用力中,充分考虑地震短期应力和系统长期作用力下的地面受力情况,利用大福公司专业的计算软件分析在地震烈度设防要求下地面最大的承载要求,并将该承载要求提供给建筑设计方作为地基设计的参考。

此外,自动仓库的建筑立柱采用由3根立柱组合而成的空间结构支撑方式(如图5所示)。这种立柱结构比普通的单立柱支撑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都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在中国实施的自动库项目遵照国家抗震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要求进行设计。

日货架抗震考虑

对货架采用有限元工具软件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应力分析报告选择货架规格进行货架的详细设计,确保了货架受力的结构合理、性能稳定。尤其是此次规划中采用水平横梁式货架,其稳定性比牛腿式货架结构要高,同时还在货架背部采用背部拉杆的形式进行加固进一步提高了货架整体的稳定性和货架的抗震强度。

重药立体库项目货架与地面的连接也采用了特殊的方式。立体库项目中采用膨胀镙栓或化学镙栓进行连接固定的方式比较常见,但在该项目中根据立体库系统的长期静载和地震短期应力的综合考虑,采用二次浇灌的方法进行货架与地面的连接固定,货架直接与埋在地下的钢筋结构相连接,使得货架与地基部分成为一体,同样有效地提高了货架整体的抗震性。

设备抗震考虑

堆垛机是立体库的核心设备。大福公司的堆垛机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的情况下,一直保持着全球销量第一的地位。本项目中的堆垛机能够自动进行位置学习,并在运行中自动校正位置以保证存取精度。当地震发生后,堆垛机会在外力的作用下沿轨道方向发生移动。同时货架和货物也会发生形变或偏移(部分短期应力的形变能够恢复)。由于堆垛机能够自行校正自己的位置,在运行中若发现货架位置异常时会主动报警。以上功能保证了系统在地震后能够快速恢复并投入使用。

在重药项目的规划中,各个楼层的托盘输送机都与自动库相连接,它们直接安装在楼板上,但与自动库相连接处的巷道输送机是安装在钢平台上的。钢平台一端直接与货架立柱相连接进行固定和支撑,另一端则直接搭在建筑横梁上,只受到建筑梁的支撑作用,并没有固定相连。该做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降低了地震作用力在建筑楼板和货架部分之间进行传导,同时也减少了对钢平台以及平台上设备的破坏。

而同样位于震中附近的成都伊利有限责任公司冷饮事业部的由大福公司承建的国内第一座进口自动化立体冷库,位于成都邛崃市,距成都65公里,距离震中汶川县175公里,在发生地震时仍处正常运转中,整个系统也没受到任何影响。

抗震技术应用前景

篇10

回顾威裕的成长历史,不难发现这一路以来,集团都在用心铺垫着坚实的根基。

1992年成立之初,威裕以欧洲仓库设备为开端,不断将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引入中国。

在1998年,威裕跻身先进物流设备整合提供方,提供全自动化的仓储设备和系统方案。当时在中国现代化仓库并不多见,而威裕作为中国全自动化仓储方案的先行者,在昆山安装了当地第一套全自动化仓储设备系统。

同时,威裕开始应用先进的工程理念,例如防静电技术、精确的温度控制、防尘技术等等。谈到这点,威裕团队十分自豪地分享道,“这一系列工程技术在二十年以前已经带到国内了,只有少数公司能够做到的。”

2001年,威裕开始提供专业的物流与供应链顾问业务,将国际最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理念带给客户。运用先进的物流园区规划理念和工业工程建设理念,威裕成功在香港、华南、华东、华北、东南亚、印度、马来西亚以至澳大利亚等地区完成不同的物流顾问项目。在威裕的推动之下,一些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得以应用于国内的物流项目,例如2004年,率先提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的概念,进一步确立威裕在物流与供应链顾问业务的领先地位。另外,金融物流的概念通过一个个保税物流园区项目的成功运营而得到了推广。

近年来,威裕涉足物流管理及投资服务,在国内进行物流园区的开发,从传统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进而参与重资产投资项目。从2006年开始,为天津泰达提供高端保税物流管理服务,开始透过实际操作层面来验证及提升物流与供应链理论。2012年,威裕更发展投资江西省南昌医药产业物流园。

四大业务相辅相成

目前,威裕集团核心业务由四大板块组合而成——工业与物流设备、工程与技术服务、物流咨询顾问服务、投资及物流管理。这四大项目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就是物流基建。 威裕团队介绍说,“其实这四个项目中,设备是仓库里面的基础设备配套,工程是关于仓库或物流园区内的整体建造,咨询是探讨物流设施的完善,投资和管理就是在建设完成后把握仓库或物流园区的经营。”不管是仓库里面的设备、整个园区的建造,以至物流咨询及投资管理,四个项目彼此关联,从中看得到威裕清晰的发展思路。

从各业务的发展来看,威裕充分发挥国内分公司不同的强项,维持四大板块较稳健的营业额比重。值得一提的是,投资及物流管理服务是相对较新的项目,业务发展增长迅速。

国内:目光如炬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国内江西医药物流园区的项目,深刻体现出威裕如雄鹰一般锐利的眼界。

较早之前,通过完整的市场调研,威裕认定了医药物流行业惊人的发展潜力。威裕团队表达出对行业前景的信心,“从外国的经验看来,当一个地方经济富裕,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就会开始爱惜自己的生命、看重自己的健康。医药及保健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当更高。”

通过与海外基金达成的共识,威裕将会在全国开发7-8个物流园区。江西医药物流园区是第一个项目,计划一共投资十亿人民币,分三期进行开发。目前,园区已经完成了规划的阶段,进入行政程序。

国内目前经济前景弥漫一层不明朗的气氛,威裕也能看到发展的机遇。香港威裕集团总裁张显基先生说到,“中国的发展还是会继续,只是经济增长率会稍为放缓一点,这反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机会。威裕在国内发展的时间比较长,在跟合作方谈判条款时有更大的优势。”

长远来说,威裕依然看好中国的物流发展。“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物流要提供相应的配套,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着极大的需求。”

威裕集团看重内地二线城市的发展潜力,计划将大部分的实体投资定位于此。成都、武汉、长沙,将会设定不同的物流园区主题进行投资开发。这也是威裕有别于其他物流开发商的特点,选择投资的是有针对性的、而非通用性的物流园区。张显基先生希望,这些主题性的物流园区带来的贡献不仅仅限于物流行业本身,也可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海外:怀抱憧憬

随着业务发展的深入,威裕开始涉足国外的项目。2008年,威裕成功开拓印度市场,为孟买全国首个保税物流园区提供设计和营运顾问服务。今年年初,印度园区已经开展了第二期的扩容工作,威裕继续担任第二期的规划设计顾问。威裕在印度的项目还涉及铁路物流、电商物流、商品物流等规划。在短期内,威裕将亦与印度最大的企业合作,为一个三万平方米的物流园区提供项目总规划。

谈论到对印度物流管理水平的印象,威裕团队指出,印度的物流基本上处于原始阶段,要找到一些比较好的仓库相当困难。令人欣慰的是,最近这几年,威裕与当地合作项目的过程中,积极提升印度对物流基建国际标准的了解。随着近来印度经济发展加快,开始有一些国外的物流企业落户在印度。不过,由于当地存在较浓厚的地方保护意识,外国企业的发展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幸运的是,凭着威裕一路走来所累积的经验,威裕在印度市场的步伐走得比较平坦、迅速。

除了印度以外,威裕在新加坡、澳大利亚、台湾等地都有物流项目正在运行当中。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与理论的全球通用性让威裕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十分憧憬。当前,威裕的发展重点还是以大中华地区为主,海外地区的合作视项目机会而定。威裕的目标是希望在全球都有自己的项目。

对比国内和海外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威裕团队认为,国内物流业现存一种现象——原始与先进的极端同时并存。“要不就很原始,骑着自行车就可以完成派送;要不就很先进,把全球先进的物流基建都引进。就目前的物流水平而言,中国相当于一些创新物流的实验基地。”在后续的发展趋势看来,威裕团队认为,物流将回归实用为主,不盲目追求先进,适合企业发展的水平。“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准确良好的服务,将会是物流服务发展的重点。”

选择远方,风雨兼程

篇11

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在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启蒙阶段(2003~2004年)

在启蒙阶段,物流行业物联网的应用是从两个独立的技术路线开始探索的,一是基于RFID/EPC的技术路线,二是基于GPS/GlS的技术路线。

1999年,国际上在RFID/EPC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概念,2003年1 1月,EPC global成立,同年,基于RFID/EPC的物联网概念引入中国,在中国成立了EPC global的分支机构。2004年4月,中国举办了第一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10月,举办了第二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同年,关于物联网的图书首次在中国出版。在这一时期,中国物流领域掀起了第一轮物联网概念炒作与应用的小,组织了一系列关于RFID/EPC的会议,一些关于RFID技术与应用的杂志与网站开始创办,人们对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也寄予厚望。在物流领域,基于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应用案例不断涌现,智慧化的物流系统开始出现。

GPS/GIS技术与物流可视化管理系统的理念,大约从1999年前后在国内物流领域开始探讨和报道,自2001年开始探索GPS在物流货运监控与联网管理上的应用,2003年开始出现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这一阶段是应用GPS/GIS感知与定位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对移动中的物流运输车辆与货物实现联网、跟踪、定位、调度、配货等智能管理与运作,初步具备了物联网的特征,但是当时这一技术路线及其应用案例并未纳入物联网理念范畴。

(二)起步发展与探索阶段(2005~2009年)

虽然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人们并没有停止物联网在物流行业应用的探索。如:针对RFID芯片成本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不断降低RFID芯片成本,另一方面,物流行业也结合实际探索RFID技术应用模式,消除成本带来的影响。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是“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在航运“物联网”项目中的应用。“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通过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可为货主、港口、船公司、海关、商检等相关单位提供集装箱实时状态信息,对提高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水平和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集装箱为单元的物联网应用,很多企业还在探索以更小的物流单元――托盘物流单元为终端节点的物流行业物联网系统。比如,烟草行业对全行业使用的托盘均要求嵌入RFID标签,实现烟草物联网应用。

在GPS/GIS方面,为了实现智能调度、可视化运输管理,很多企业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物流运输GPS追踪系统,从而实现对全公司所有车辆在全国各地移动过程中的感知、定位、追踪与智能调度管理。社会的物流信息平台,也借助这一技术,对在途车辆提供在线配货信息服务,实现回程空车可就近配货、在线监控与管理,从而实现货运物联网应用。

(三)理念提升阶段《2009年至今》

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借用了原来基于RFID/EPC技术提出的“物联网”概念,从更广泛的角度提升了物联网理念,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宣布了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来临。得益于ITU在2005年的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报告,物联网理念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目前以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三大物联网本质特征。

围绕三大本质特征,目前物联网感知技术更加丰富,除RFID技术以外,面向所有感知技术开放,凡是能够起到自动感知的技术体系都可以纳入物联网感知技术体系,目前常用的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卫星定位与识别技术、视频识别或机器视觉技术等都可纳入物联网终端感知技术体系;网络方面,互联网、传感网、局域网、电视网、电信网也在走向融合,可纳入物联网网络技术体系;智能应用则更加广泛,打开了智能物流发展创新的空间,一个智慧物流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物流申的物联网技术

(一)物联网概念与主要技术体系

目前物流行业大多数人认可的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该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二)物流中应用的物联网主要技术

根据物联网的特征来划分,物联网主要有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感知技术体系;二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体系。下面结合其在物流行业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物流业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识别、追溯,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分类、拣选、计数,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条码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定位、追踪,常采用的是GPS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RFID技术,车载视频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作业中的“物”进行监控,常采用的是视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

为了对物品,尤其是特殊物品的性能及状态进行感知与识别,常采用的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与GPS技术等:

综合来看,在物流行业目前最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蓝牙技术等。

2、物流行业常用的物联网通信与网络技术

在区域范围内的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信息系统,常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常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在大范围物流运输的管理与调度信息系统,常

采用互联网技术、GP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组建货运车联网,实现物流运输、车辆配货与调度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与自动化: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常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技术等网络技术;

在网络通信方面,常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M2M技术、直接连接网络通信技术等。

综合分析,物流行业为了使移动或存储中形态各异“物”能够联网,最常采用的网络技术是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3、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

在企业厂区的生产物流物联网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主要有ERP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

在大范围的社会物流运输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是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优化运筹技术等;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智能物流中心,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以物流为核心的智能供应链综合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领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智能技术。

综合来看,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ERP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等。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状况分析

(一)感知技术应用状况

在中国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首先是RFID技术。RFID标签及智能手持RF终端产品有比较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主要用来感知定位、过程追溯、信息采集、物品分类拣选等。

其次是GPS/GIS技术。物流信息系统采用GPS/GIS感知技术,用于对物流运输与配送环节的车辆或物品进行定位、追踪、监控与管理;尤其在具有运输环节的物流信息系统,大部分均采用这一感知技术。

视频与图像感知技术居第三位。该技术目前还停留在监控阶段,需要人来对图像分析,不具备自动感知与识别的功能,在物流系统中主要作为其他感知的辅助手段,也常用来对物流系统进行安防监控,用于物流运输中的安全防盗等,这一系统往往会与RFID、GPS等技术结合应用。

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居于第四位。传感器感知技术及传感网技术是近两年才在物流领域得到重视与应用的技术。目前,传感器感知技术也是与GPS、RFID等技术结合应用,主要用于对危险物流系统、粮食物流系统、冷链物流系统的物品状况及环境进行感知。传感技术丰富了物联网系统中的感知技术手段,在食品、冷链物流和危险品物流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扫描、红外、激光、蓝牙等其他感知技术在物流领域也有少量应用,主要用在自动化物流中心自动输送分拣系统,用于对物品编码自动扫描、计数、分拣等方面,激光和红外也应用于物流系统中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导引。(注:上述扫描指自动输送分拣机上的条码扫描,不包括手持终端的条码扫描)。

各类感知技术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如图1所示。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多项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的情况也较多,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结合、GPS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车载视频与GPS技术结合等。

(二)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状况

现代物流的特点是系统化和网络化,目前,物流系统全部是网络化的运作,很少有物流系统是点对点的单线管理与优化。因此,物流信息化的最大趋势是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物流系统中,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往往是与企业生产系统的运作与管理相融合,物流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网络架构,往往都是以企业内部局域网为主体建设的独立的网络系统。

在物流公司,面对大范围的物流作业,由于货物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且货物在实时移动过程中,因此,物流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往往借助于互联网系统与企业局域网相结合应用,但也有企业全部采用局域网技术。

在物流中心,物流网络往往基于局域网技术,也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组建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在数据通信方面,往往是采用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相结合,新的物流信息系统还大量采用了3G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根据对物流信息化案例的不完全统计,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占68%,采用局域网技术的占63%,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占24%,有的系统采用多种网络技术,如图2所示。

(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状况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目前,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只是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几种重要的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一)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1、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在物流领域,RFID电子标签可以应用于自动仓储库存管理、产品物流跟踪、供应链自动管理、产品装配和生产管理、产品防伪等多个方面。大量使用RFID电子标签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和物流作业管理水平。RFID在物流业的重点应用方向包括:货运集装箱追踪与管理;道路货运车辆的跟踪与管理;托盘等装载设备的跟踪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航空集装设备、货物追踪及行李管理;机场货运车辆的智能调度与管理。

2、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物联网的发展给RFID在物流业应用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物流领域,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物流领域的应用将是中国RFID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主要体现如下:

(1)医疗与药品智能追溯系统进入成长期。医疗领域的RFID市场已基本完成培育期,正在进入成长期,在医疗领域采用RFID可以用生机勃勃来形容,几乎每一个RFID项目都可以立即得到回报。

(2)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领域发展迅速。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等安全问题为RIFD的大规模普及提供了契机,采用RFID标签,组建智能追溯的食品物联网体系,可以监控贯穿食品和药物供应

链的实时信息,对动物的原产地和疾病进行追踪和控制。

(3)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市场需求可观,但对技术的要求则比较高。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对RFID的市场需求量十分可观,只是目前还受种种因素的限制。通过识别每一个货品、货箱及托盘,RFID标签为运营商提供了清晰了解分销链的能力,从而识别任何一件货品,检查货品状态及来源史,并将货品发送到供销网络中的任何地点。

(4)资产与物品仓储管理的增长将使闭环应用成主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如何将RFID用于闭环应用。目前的IT资产管理就是一种RFID技术在闭环的应用,通过部署RFID系统来跟踪资产设备,可以更安全地追踪到设备的位置及使用者的身份,能避免因设备丢失造成的损失,并能保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RFID技术还可用于跟踪生产环境中的工具和用品及工厂内的消耗物品。

(5)与电信技术的融合衍生出了NFC等新领域。电信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可为各行业建立物联网与信息化最后1公尺的建设提供开放、标准化的基础,极大地节约社会资源,创造经济效益。目前一些管理市场化水平比较高、信息化基础比较完善的行业,将成为RFID通信技术应用的先行行业,比如电子支付、物品管理、物流管理、生产制造、安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潜力都比较大。

总之,RFID技术在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更为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为了抓住RFID市场机遇,笔者建议,企业在物流业RFID技术应用的开发方面瞄准下列六个方向。

(1)针对物流行业应用RFID技术进展缓慢的现状,支持开发适用于各种物流环境的特种电子标签,包括各种材质的托盘、周转箱标签、集装箱标识标签、温度传感标签、堆场定位标签、车辆标签等。

(2)开发整合集成RFID技术的物流装备,进行RFID技术与现有物流装备的整合。

(3)支持RFID中间件的开发,开发支持多协议读写器,同时能与现有的物流仓储、运输等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的RFID中间件系统。

(4)支持与鼓励面向物流行业的RFID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示范,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RFID信息的识别、采集、传输与信息应用服务,满足物流企业进行RFID系统快速部署的需求,并与现有物流信息公共平台进行互联互通。

(5)支持物流行业RFID应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包括物流领域RFID数据规范、RFID技术与物流装备的整合标准、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操作规范,RFID中间件与物流系统、数据平台的数据交换标准等。

(6)推广RFID技术在物流业九大重点工程中的应用示范,包括在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大型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及冷链物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科技攻关、应急物流中的应用示范。

(二)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导航及授时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与GPS相类似的技术,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些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与电子地理系统结合,可以对移动的物体进行定位、追踪、检测、联网,该技术是对移动中的物品进行联网与定位追踪最好的技术手段,也是物流行业最主要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之一。

1、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GPS应用于车辆运行管理中,可对运输的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和监控,还可以对车辆进行调度,同时提供车辆报警等功能,以确保货物安全,因此,车载式GPS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可以应用于对特种专用车辆的定位跟踪、城市出租车管理、公交系统、长途运输等领域。

在基于GPS的物流配送监控系统中,GPS主要辅助实现车辆跟踪、路线的规划导航、话务指挥、信息查询、紧急救援与应急物流等物流配送监控功能。

在基于网络的GPS系统中,通过在互联网上构建公共GPS监控平台,可以免除物流运输公司自身设置监控中心所导致的大量费用,包括各种硬件配置、管理软件等。网络GPS使投资费用降低和无地域性限制的信息获取,提高了GPS的普及率,从而增加了物流业的利润。

在基于GPS技术的智能港口物联网中,通过利用GPS等技术,可建立港口物联网支撑技术与平台。如江阴打造的智能港系统,包括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集装箱卡车GPS监控软件、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软件等,这些技术为江阴打造智能港口提供了关键技术。

2、GPS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前景

随着中国物流产业的振兴,基于GPS/GIS的移动物联网技术将获得巨大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领域对GPS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对GPS系统的需求量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

(三)无线传感网在物流业应用领域与前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Networks)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WSN在物流的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包括生产物流中的设备监测、仓库环境监测、运输车辆及在运物资的跟踪与监测、危险品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等。

WSN在物流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待时日。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得知,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十分有限,大部分还停留在学术研究或是开发实验阶段。要在物流业获得广泛应用,其中有很多关键技术还需探讨,如能量管理、节点定位、拓扑控制、MAC协议和路由协议等技术,此外,应用成本问题也需解决。

(四)智能机器人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及前景

智能机器人是物联网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物联网智能应用的执行者之一。智能机器人技术也是物联网重要的技术产品。借助于物联网,将机器人纳入物联网系统中,利用机器人的自动化性能,可实现智能作业与管理。

物流行业机器人的应用最早出现在1995年,在我国烟草行业物流作业系统中首先得到应用。当时,卷烟厂采用智能码垛机器人对卷烟成品进行码垛作业,用AGV(自动搬运车)进行自动搬运作业,节省了大量人力,减少了烟箱破损,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这时的机器人还只是单线的点对点作业,尚未融入物流网络系统。

目前,智能机器人在我国烟草、汽车、医药等行业的物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也有独立的作业环节开始融入物流作业系统,成为现代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成为智慧物流的重要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