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20 15:08: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

篇1

设计师在对山地高层住宅进行设计时,在设计思想上应该遵循以下三项原则或趋势:

(1)山地高层建筑的施工环境具很大的特殊性,山地的地形和气候气温条件都是比较特殊的,因此,设计山地高层建筑的时候,设计人员切不可肆意而为、主观臆断,一定要把山地的全部条件考虑在内,包括地质、地形、地势、气候、气温、河流水源等,充分地结合住宅设计与山地自然条件、自然景观的关系。山地还有其优点,山地景观是其自身最大的优势和特色,所以山地住宅建筑的设计不应该忽略了山地的景观,建筑和景观之间应该相互结合、相互映衬,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

(2)山地高层住宅建筑一般都是远离市区的,距离问题使得居住在山地住宅区的居民无法享用市区内的基础设施,鉴于此,为了保证市区居民和山地居民权利的平等性,应该考虑到山地居住区居民的感受,也应该像市区一样建立完备的基础服务设施,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山地的高层住宅,使得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自然地融入到山地高层建筑设计法,最终实现便利山地居住区居民生活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优化对山地道路的设计,便利山地居住区的出行,与外界加强联系;

(3)建筑物如果坐落在山区中,尤其是高层住宅,更应该实现建筑物与山区自然环境的结合,这就考察到了山地高层建筑设计法师的洞察力,作为建筑物的设计者,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生态理念和环境意识,使得设计体现出人与自然地和谐共处与平衡发展,力求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2山地高层建筑设计法手段

2.1山地高层住宅设计要与山地地形相结合

任何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之前的必备工作都是仔细地勘察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质,山地高层建筑也不例外,甚至是更有必要,毕竟其处在山区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上,设计人员在正式制定建筑设计法方案之前,就要亲自去施工场地勘察山地的地形,一定要详细、仔细与全面,因为山地高层建筑的建造依据和出发点就是山地的地形。为了增强所获取的地形信息的精准性,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地实现地形与建筑物的完美结合。当然设计人员始终是设计主体,其首要任务就是分析和研究建筑所选地址的平面,根据山地平面情况确定建筑物的具体坐落位置和形状,如果能保证原有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可以对原有的地形进行适当合理的改造,以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的安全性。高层住宅建筑应该尽可能地适应山地地形,根据地形的高低、地势的坡度、高低变化来确定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

2.2突出山地高层住宅设计特色

为了增强山地高层建筑的欣赏性,使居民更加赏心悦目,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突出山地高层住宅设计特色,提高设计质量,而要想提高住宅品质,最基本的就是实现建筑物与山地具体情况的真正结合,发挥和利用山地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以及各种自然景观的优势,以此彰显山地高层住宅设计特色。举例来说,如果山地中的水渠较多,那么山水生态就是不错的一种设计理念,可以利用天然的水源设计喷泉或瀑布,这些都是住宅区域亮丽的风景线,着重突出住宅区域的绿色性质,实现自古以来的山水结合,创建一种原生态的、宜家宜居生活环境,使人们感觉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样。此外,台地的连接方式是由山地的起伏状况决定的,因此,设计师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山地的自然起伏状况体现山地住宅区的空间感,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山谷与山顶的完美结合,山地高层住宅区域品质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2.3强调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的统一

设计师在进行住宅设计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住宅小区的整体设计风格,还要很好地设计不同单元的户型,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与统一,以外在的建筑造型、户型设计为依托加强居民之间的内心交流与情感互动。为了提高山地高层住宅区的识别性,也为了方便居民的休闲娱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更为了为建筑施工单位树立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可以选择在合适的位置建造一个广场。同时为了适应时展潮流、顺应时展理念,设计工作应该本着节能、环保、绿色、贴近自然的原则进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

2.4合理组织山地住宅空间秩序

由于山地占地面积较大,山地高层住宅区域也比一般高层住宅区域要大,对于这种规模较大的小区,设计人员应该重视空间秩序组织建设,将道路交通设计纳入到建筑设计法当中。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山地住宅区中的台地和楼梯设计,将人流从住宅区入口广场向住宅区内景观主轴引导,并可在住宅区内的中间台地进行集合广场设计,使人流能够自动分散到住宅区内的各个台地中,避免了人流拥挤和人车冲突问题的出现。

2.5结合山体对基面进行设计

建筑基面设计是建筑设计法中的重点,基面主要是指主体建筑入口位置和外部空间之间的建筑层面。在对山地高层住宅基面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该注意将其与山体进行结合,由于在山地高层住宅中多是采用架空建筑形式,因而使得建筑基面与建筑底面出现不在同一层面的现象,这时设计师可以对基面进行景观设计,以丰富山地住宅区内的景观。

篇2

1.高层住宅建筑风格形成的因素

可以理解为群体、平面、立面等特征的集合。建筑群体特征如行列式、院落式、对称式、自由式布局。美国高层住宅的高度、样式都曾经领导世界潮流。芝加哥、纽约分别成为高层办

公楼和高层住宅的发源地。细高、退台与尖顶一直是纽约高层住宅的主要特征。芝加哥高层住宅仍然带有沙利文机能主义遗风,形体方正、檐口平直、极少装饰。与纽约芝加哥强烈反差,迈阿密高层住宅形态丰富,色彩热烈,与其海滨风光和休闲城市氛围非常吻合。如果说美国高层住宅阳刚气十足,那么加拿大高层住宅则尽显阴柔之美。多伦多、温哥华的高层住宅常用柔美曲线、丰富色彩和生动细节,形成生动、典雅的外观。建筑平面特征(户型、楼型)如板式、塔式,一字形、十字形等,如美国住宅平面方正、香港住宅凸凹、荷兰住宅几何化、澳大利亚住宅自由。建筑立面特征反映在体形、表面、细部等方面,如美国住宅多为三段式板楼、退台式尖塔,香港住宅大量采用凸窗,澳大利亚住宅喜用波浪形阳台。高层住宅之所以呈现不同的地域风格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客观因素包括自然、城市、社会等环境条件;主观因素包括建筑师、开发商、政府官员、大众的喜好与追求等。

1)地理位置

温度、湿度、日照、台风、地震等自然环境条件对高层住宅的地域特征产生直接影响。如寒冷地区住宅,大间距行列式布局以利获得充足阳光,封闭的外观有利防风保温,深色外墙有利于吸收热量; 热带地区住宅则间距小、外观开敞、色调浅淡。日本住宅形体简单、敦实有利于抗震;马来西亚地处热带,杨经文设计槟榔市MBf 大厦(1993 年建成,31 层,办公住宅综合体)内部设置多个两层高的空中庭院,遮阳和通风效果好(图10)。印度气候干热,柯里亚设计的高层住宅立面厚重,遮阳而保湿作用。

2)城市历史、形态、规划等对高层住宅特征影响深远。

住宅地域特征的思想根源。道、儒、释思想相互融合。如道家崇尚自然,表现为建筑与自然共生,儒家强调伦理,表现为建筑的等级层次,佛教主张节制修行,表现为建筑上朴素、空灵。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下,也形成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历史文化名城常见对称中轴线,现代城市多为自由形态。伦敦、巴黎等欧洲城市,历史建筑众多,高层建筑发展受到一定约束,而荷兰鹿特丹在二战中城市被炸为平地,高层建筑设计反倒没有了历史的羁绊。阿联酋首都迪拜位于沙漠和大海边缘,高层住宅呈现了人造绿洲和岛屿奇观。

3) 借鉴历史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可作为凸显高层住宅地域特征的表现手段。中式建筑院落空间布局、木结构材料、斗拱飞檐样式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此外,不同时期的风格逐渐演变,如唐宋大气、明清的华丽;不同地区建筑样式差异明显:如北京合院、客家土楼、徽州民居、庙宇等;皇家与私家级别分明,如皇家宫殿别院、私家民宅园林等。

4)尊重自然环境

由于城市土地的缺乏,在一些大中城市,高层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变化大,东南西北各地建筑外观也应表现出气候上的差别。北方寒冷,板式楼更合理;南方闷热,塔式楼更适宜;西部高原日照强烈,住宅宜小窗厚墙;东部沿海多雨潮湿,住宅宜大窗透空。

5) 大胆创新

建筑地域特征具有稳定性,但不等于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当社会经济、文化等地域特征形成的基础发生变化时,建筑特征也需要与时俱进,否则就无法延续。简单照搬传统可能造成虚假和经济浪费后果。此外,对于众多新兴城市而言,高层住宅的地域特征可能尚未形成,更需要创新。应该鼓励建筑师在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尊重建筑科学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创造新的地域建筑特色。

6) 关心居民需求

近20年来,中国高层住宅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当下中国高层住宅外观相似,地域特征模糊,由此削弱了城市特色,加剧了“千城一面”状况。更有甚者,许多楼盘钟情异国情调,照搬港式、美式、欧式样式风格,出现了虚假与错位的地

域特征。此外,由于城市大规模拆旧建新,高层住宅切断了城市发展脉络,造成居民对城市记忆的缺失。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整体上处在现代化初期,中低收入家庭占最大比例,高层住宅的主体应该是中小户型、经济实用型住宅。建筑外观设计应该满足内部的自然通风、采光、节能要求,避免繁琐装饰;增加阳台或露台改善居住品质;精心布置园林绿化营造良好的公共居住氛围。

2.在高层住宅的这种发展中,延伸到建筑风格的传统与创新的框架中加以判断,似乎高层住宅乃西方泊来的“现代”品,大众的喜好决定住宅市场的发展方向。大众往往无意识地选择洋风而轻视传统。此外,中国发展迅速、房地产市场浮躁,建筑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探讨地域特色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为中国高层住宅的地域特色抛砖引玉。

1) 道、儒、释思想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作为凸显中国高层住宅地域特征的思想根源。

2) 生活习惯

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引导住宅户型、楼型、外观的设计取向。如为满足中餐烹饪要求,中国住宅厨房需要自然通风采光;而欧美的西餐制作对厨房的采光通风要求不高。内廊式和中庭式住宅对管理和公共秩序要求较高,在日本比较常见,而在其它地区很难被接受。

3) 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尽管继承传统是个充满争议和困难的问题,但还是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建筑师李祖原坚持“中国式建筑”的设计理念,他设计的等高层住宅,从总体布局、户型到外观细部,力图表达建筑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

4)建筑施工方法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欧美高层建筑以钢结构为主,而香港和中国高层建筑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前者外观轻巧、光洁,后者厚重、坚实。各国建筑法规不尽相同,高层住宅设计受到的限制也不一样。美国1916 年颁布的分区规划法对街道的开放率作了限定,因而高层建筑多为退台式塔楼。香港建筑法就规定住宅厨房、卫生间必须自然通风采光,从而划清了港式与美式住宅的界线。依据我国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国高层住宅出现了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不同样式和概念。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凸窗实用而不计入建筑面积,因而十分流行。

篇3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住宅的设计对建筑本身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墙体的设计上,要在考虑整体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墙体的承重力,控制好墙体的高度和厚度,同时要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充分保证砌体建筑的质量。

一、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中住宅简化设计

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住宅通常是指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的房屋,层高在4.5米,建造时使用的砖的等级强度最小为MU10,使用的砌块强度为MU7.5,使用的混合砂浆砌筑的等级最小为M5,墙体的厚度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使用砖料的厚度最小控制在240毫米,使用砌块的厚度最小为190毫米。使用的砖料的种类包括烧结的普通砖料、多孔砖、蒸压的灰沙砖以及煤粉砖等,有时还使用混凝土的砖料。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中的楼盖多为现浇的混凝土板或者是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上下层连接的楼梯通常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且所有的墙体的建筑方式都是落地的,通常由砌体的刚性条形结构进行支撑,充分保证住宅建筑的稳固性。

在抗震性能的设计方面,首先要从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出发,提高其抗扭转的性能。从总的框架上来说,要确保建筑物具有完整的整体性,这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应该是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对称性,结构上比较均匀,这样就可以增强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建筑物立面的形状也应该是有很强的规则性的,建筑整体在竖向抗测力构件上的材料强度应该从下到上呈现出一种递减的趋势,建筑的形状最好是上面小些,下部稍微大一些,这样有利于在地震中保持良好的稳固性,也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刚度,同时可以适应比较大的承载力的突变。可以通过加大和质心相距比较远的剪力墙的厚度来降低建筑物整体的偏心率,从而增强了其稳定性。假如建筑物自身的刚度非常大,那么就在结构本身开辟一些小洞来降低建筑物的偏心程度。当建筑物的表面非常的不光滑凹凸不平的时候,在形状不规则的地方可以增加一道拉梁,也可以增加起到拉接作用的楼板,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增大建筑体周边构件的横截面即,同时也就等于加强了所添加物件平面的抗扭强度,建筑物的扭转效应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二、低层砌体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

低层砌体建筑工程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就是出现裂缝,这是影响住宅质量安全和其抗震性能的最大难题,所以在施工工艺的选择上要注重控制好施工的质量。以下就两个影响质量的因素分析施工工艺的选择。

第一点选择恰当的施工工艺控制收缩裂缝的影响,增强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住宅的质量水平。砌体工程使用材料的不同,造成收缩的程度就不相同,比如烧结粘土砖的时候,干缩变形的程度就相对比较小,但是在潮湿的环境中有较大的不可逆的湿胀变形。而砌块、灰砂砖、粉煤转的干缩率就有所不同,它们会随着水平的减少收缩,但是当在潮湿环境中就又会吸收水分而变得膨胀起来,再次干缩的程度与第一次相比有所减少。材料的收缩引起的砌体结构的裂缝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而且程度也比较严重,包括砌体建筑住宅的纵墙中间出现的八字形裂缝,建筑物底部出现的竖裂缝和斜裂缝,还有屋顶的水平裂缝等。建筑砌体材料的不同构建的组成不同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比如在楼板错层处和上下层连接的部位经常出现裂缝,这是建筑体拉伸力比较大的地方。砌体框架填充墙或者在柱间墙体面上也容易出现变形扭曲的裂缝,这可能是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引起的。防止砌体结构因收缩导致裂缝的措施有很多种,包括合理设置控制缝的位置,科学控制控制缝的间距,还可以设置灰缝的钢筋等,加固结构的稳定性。具体来说,要在砌体结构墙体的转变处设置纵向的控制缝,同时可以在相交墙或者转角墙的接缝处设置纵向的控制缝。门和窗户的地方也可以考虑纵向控制缝的设计,一侧或者两侧皆设置均可。要注意楼顶和屋盖的地方可以不用设置控制缝,适宜设置假缝,以便防止可能的裂缝的发生。控制缝的形式设置,一般是隐式的,应该和墙体本身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也不要超过12毫米,缝的填充材料可以选择具有较高弹性和密封性能的材料,例如聚氨脂或者硅树脂等。为了防止建筑砌体住宅材料多次收缩而造成反复性的裂缝,可通过增加钢筋的数量以提高稳定性。位置的选择可以是在墙洞口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处,也可以在屋顶标高以下的第二道和第三道灰缝处。插入钢筋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之内

第二点要采用恰当的施工工艺控制好温度的影响,提高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住宅的总体强度。温度因素导致建筑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很常见的。外界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建筑砌体材料的热胀冷缩,每种裂缝一般是由顶部开始的,越往下的裂缝程度较轻。例如在夏天,屋面板的温度可以达到60°C左右,而建筑砌体温度只是30°C左右,温差大,屋顶和墙体的材料刚度又不相同,这就很容易使砌体结构在热胀冷缩中产生变形和扭曲,引起拉力和剪力的增大,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裂缝的现象。另外在砌体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的收缩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温度裂缝的形式主要包括顶层墙面的裂缝,墙体垂直方向的裂缝,圈梁下墙体的裂缝,女儿墙裂缝等,总的来说,这些情况的共同特征是当在夏天施工时,裂缝的程度比较轻,当在冬天施工时,裂缝的程度比较重。所以在砌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施工时间,避免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在冬天进行。还要使建筑平面的布局规则简单化,依据砌体建筑的材料和体型,设置适当的温度收缩区间。如果屋面的保温层没有达到热工要求和相应的节能标准,就要重新制作保温层。对于修复的裂缝要等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测,可以在裂缝内部嵌抹水泥浆或者玻璃纸进行确认,如果形态完整无损说明裂缝基本稳定。砌体结构在建成以后还要注意维护工作,以适应温度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能够防止更严重情况的发生。低层砌体建筑工程的住宅质量关系重大,一定要控制好这两方面的因素,达到建筑住宅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中住宅的简化设计有利于增强建筑墙体的承载力,同时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还为砌体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昕.砌体建筑房屋裂缝成因及防治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6)

[2]刘航.一种砌体建筑竖向无粘结预应力抗震加固结构[J].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2(10)

[3]单虹云.浅议多层砖砌体建筑墙体温度裂缝的防治方法[J].河南建材,2011(10)

篇4

高层住宅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建筑工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在施工的过程中,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与能源,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能源以及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筑设计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改进与优化,而且在城镇中,高层建筑的施工项目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地域特征对其有着较大影响,这也是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由掌握高层住宅地域特征的构成,才能更好的提高设计的水平以及技术,才能促进建筑企业更好的发展。

1 高层住宅地域特征的概述

高层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设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员除了需要优化施工的流程,还需要在设计中增加文化蕴含,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当地的风俗习惯,才能更好的展现民族的灵魂。高层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多个领域,而且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建筑的风格可以体现时代的进步性,其也是历史重要的见证者。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具有特色的建筑甚至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高层建筑的增多,使得城市的形象越来越现代化。高层建筑最早是在欧美流行起来的,在刚刚兴起的过程中,对地域特征要求比较低,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地域特征逐渐显现出来,这也成为了高层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西方高层建筑具有平面紧凑的特征,建筑的形状比较简单,而东方的高层建筑,受到地理文化以及经济影响,地域特征越来越明显,而且高层建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高层建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民用建筑中,设计人员对其体系结构不断的改进,而且在设计中,加入了很多特色文化,这对当地风俗文化底蕴也有着重要的宣传作用。高层建筑设计的地域特征,需要以地域文化为基础,其还展现与凸显了当地的地域形态,这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以及传播。我国的建筑企业发展并不均衡,有的设计人员水平不高,使得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存在一定误区,这影响了高层建筑的施工工艺,也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2 高层住宅地域特征的构成

高层住宅的地域特征包含多项内容,其也是群体、平面以及立面的集合体。高层建筑群体特征有很多,有的属于行列式,有的属于院落式,这些建筑群体有的是对称式的,有的在排列的过程中是自由分布的。建筑设计的好坏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影响着自然环境,建筑施工属于耗能的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优化设计,或者施工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则会造成较多的环境问题。高层住宅的设计还容易受到地域文化的限制,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设计人员需要对住宅结构进行优化,还可以在设计中加入当地的文化底蕴以及自然风光。

2.1 自然环境温度、湿度、日照、台风、地震等自然环境条件对高层住宅的地域特征产生直接影响。如寒冷地区住宅,大间距行列式布局以利获得充足阳光,封闭的外观有利防风保温,深色外墙有利于吸收热量;热带地区住宅则间距小、外观开敞、色调浅淡。

2.2 城市环境城市历史、形态、规划等对高层住宅特征影响深远。历史文化名城常见对称中轴线,现代城市多为自由形态。

2.3 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引导住宅户型、楼型、外观的设计取向。如为满足中餐烹饪要求,中国住宅厨房需要自然通风采光;而欧美的西餐制作对厨房的采光通风要求不高。

2.4 建筑与文化传统尽管继承传统是个充满争议和困难的问题,但还是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台湾建筑师李祖原坚持“中国式建筑”的设计理念,他设计的等高层住宅,从总体布局、户型到外观细部,力图表达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3 凸显中国高层住宅地域特征的思考

近20年来,中国高层住宅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当下中国高层住宅外观相似,地域特征模糊,由此削弱了城市特色,加剧了“千城一面”状况。更有甚者,许多楼盘钟情异国情调,照搬港式、美式、欧式样式风格,出现了虚假与错位的地域特征。此外,由于城市大规模拆旧建新高层住宅切断了城市发展脉络,造成居民对城市记忆的缺失。

在吸收与借鉴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将西方文化元素融入到地域文化中,并体现在建筑设计中,最终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对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要保持建筑文化的民族性,继承发扬优秀的地域文化传统,就存在一个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西方文化是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无法回避的文化环境,它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

凸显中国高层住宅的地域特征意义重大,但也困难重重。首先是全球化困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地域特色比较容易形成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建筑师国际化,地区文化差异逐渐缩小,传统特色难以持续;其二,现代与传统建筑在技术体量、居住要求等方面相距甚远,现代高层住宅很难在传统住宅中找到功能和形式关联。世界各地高层住宅的技术手段逐渐接近,如相似的结构、设备、交通等,限制地域特征的显现;其三,高层建筑有其自身的造型规律,不能简单照搬传统样式。如在高层建筑顶部加上中式大屋顶,往往会破坏建筑造型的和谐统一;其四,由于高层住宅多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市场导向对建筑设计方向起到关键作用。大众的喜好决定住宅市场的发展方向。大众往往无意识地选择洋风而轻视传统。

结束语

我国建筑事业发展很快,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筑设计人员增加了高层建筑的设计,其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高层建筑最早起源于西方,但是由于地域特征、文化、经济的不同,东西方高层住宅的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我国的地域比较辽阔,而且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不但气候环境有一定差异,文化内涵也有着较大区别,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建筑的风格比较特殊,而且高层建筑地域特征的构成不同,所以,我国高层住宅的设计呈现出的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目前每年约新增20亿平米建筑,建筑能源消耗占到社会能源总消耗量的约30%。因此,建设低能耗节能建筑已成为必然选择。夏热冬冷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高层住宅发展十分迅速,大量高层住宅建筑的建设给建筑节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某项目为例,借助节能设计软件,对高层住宅建筑节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为高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共包括9栋高层住宅,楼层高度从88到97米不等,基地面积约为430000平米,总建筑面积约160000平米。外墙大部分为剪力墙。

2设计思路

在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设计要考虑夏天隔热,同时要兼顾冬季保温,这就要求高层住宅在气候适应性设计时,既要保证一定的洞口面积满足夏季通风和冬季日照的需要,又要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围护结构满足夏天隔热和冬季御寒的要求。由于外墙围护结构对建筑节能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重点分析实践项目的围护构造节能设计,主要包括墙体、屋面和外窗的设计。

2.1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围护结构的主体,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能耗。外墙节能主要是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其冬季的热量损失以及降低夏季的外墙内表面温度。项目方案采用外保温形式,下表为几种常用保温材料的性能对比。除材料的传热系数低、导热系数小等要求外,结合其防水性能和施工难易程度及成本价格,保温材料最终采用了发泡水泥板,经斯维尔节能软件计算。

2.2屋面设计

屋面受太阳照射最强且时间最长,顶层房间热量一般占建筑总能耗的5%-10%,占顶楼能耗的40%,因此屋面也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能设计主要是改善屋面的热工性能、阻止热量的传导,关键在于处理好夏季隔热和冬季保温的关系。构造做法可分为正置式屋面和倒置式屋面:(1)正置式保温屋面。把保温层置于屋面防水层和结构层之间,其保温隔热由找坡层和保温层来确定热工指标。其缺点是保温层材料被密闭于屋面内部,排湿困难,屋面保温隔热性能得不到保障,且夏天容易出现起鼓开裂现象,导致屋面渗漏。(2)倒置式屋面。把保温层置于屋面防水层之上,保温层不封闭。倒置式屋面构造简单、保护防水层、使用寿命久、施工简单、维修方便等优点,所以使用非常广泛。倒置式保温平屋面对保温材料要求较高。

2.3外窗设计

外窗的面积占外墙面积的20%-40%,但能量损失却占到50%。为了满足节能目标,在满足通风、采光和日照的前提下,需要控制外门窗洞口面积,改善气密性能,提高保温性能,减少外窗本身的热传导。

2.3.1窗墙比

窗墙比是天然采光房间的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朝向外墙表面积之比,住宅设计规范对不同朝向房屋的窗墙比都有明确的规定。随着窗面积减少,会严重影响采光通风等指标,因此,按照最大限量增加冬季太阳得热和减少夏季太阳得热原则,项目的窗洞主要开设在南北两侧,东西侧只开少量窗洞,确保在建筑节能和居住舒适度取得平衡,得到最佳窗墙比。

2.3.2窗体材料分析

建筑外窗由玻璃和窗框组成。铝合金材料由于抗风压变形能力较好,表面的氧化膜使其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使用寿命长,不燃烧,耐潮湿,且可以根据节能需要制作出各种铝合金型材,因此常用于高层住宅窗框。断热型铝合金门窗的传热系数优于普通铝合金门窗,且克服了后者在冬季易结露的缺点,因此被定为本项目的窗体材料。结合外窗玻璃的隔热、保温及隔声性能。

3结语

住宅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屋顶、各朝向外墙和外窗都选用合适的节能材料。由文中材料性能比较可以看出,采用的材料不是性能最好的,而是在综合考虑到现有的施工技术条件、资金投入、政府部门的建筑防火和节能政策等因素,从而得出较为均衡的节能方案。

作者:徐培原 单位:江西省修水县建筑设计院

参考文献:

[1]宋莎.基于建筑节能理念的住宅设计研究[J].河南科技,2015(8)72-74.

[2]周永.基于建筑节能的高层住宅建设设计探讨[J].四川建筑,2014(4)57-58.

篇6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many cities have been in a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to improve the city people living quality, each city high-rise residential springing up ground;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number of cars in the sharp growth. Parking in the people's life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on demand, attention and 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i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desig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a few years to design practice exploration, summarizes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underground parking of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design method, for peer exchange.

Keywords: high-rise residential design in underground car park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高层住宅设计地下停车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居住人口多,高层住宅建筑密度一般都较大。在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和不减少地面绿化面积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来解决高层住宅的停车问题非常有利。合理地设计建造高层住宅地下停车库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停车位,同时也可减小车辆对地面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地面用作高层住宅内的绿化及休闲活动区域,改善高层住宅的环境质量。也可以把地下停车库与人防工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把原本使用率较低的人防空间合理地利用起来,达到平战结合的目的。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国外的一些发展经验,建设地下停车库是解决居住区内停车问题的最佳方式。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尝试,总结出了一定经验。地下停车库地上部分除留有必须的消防疏散出入口和汽车坡道外,可以结合景观设计作为水景、绿化、小游园等美化居住环境。

二、高层住宅地下停车库设计的技术要点

1、经过多方面比较与探索,垂直式后退停车在地下车库的设计中最为有利,也最经济,下面就以垂直式后退停车为基础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高层住宅地下停车库的总平面布局受地面建筑主要是住宅楼的影响较大,由于地面建筑须要满足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日照要求等技术指标,这些限制条件对地下停车库的布局影响较大,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上部住宅楼间距对地下停车库柱网布局的影响。受住宅楼间距影响地下停车库往往会被分隔成多个零散的片区,通过通道或局部减柱网相互连通,停车效益也会因此降低,库内车道也不易简洁通畅。地下停车库容量越大,利用效率越高,设计构思初期有必要尽可能地把地下停车空间尽可能集中在一起,以提高相同面积下的停车数量。具体方法:一是充分利用高层住宅的中心绿地的下部空间,二是适当地把住宅楼多栋平行组合,提供规整的的地下车库用地。对于大型高层住宅,地下停车库被分割成多个片区后,每个片区还要考虑各片区之间的连接通畅问题,避免形成死角及瓶颈。

3、确定合理的柱网尺寸。通过结构经济分析及实际使用要求,太小的柱网尺寸不便于车辆停放及行车方便性要求,太大的柱网尺寸虽然有利于使用,但增大柱距,使得屋盖结构厚度增大、造价升高,因此,应确定一个合理的柱网尺寸。以停车位尺寸及车行通道尺寸为基础,并遵守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原则、尽可能统一柱网尺寸原则、使用方便合理的原则确定柱网尺寸。

通常车位是以小型车的尺寸来确定的,小型车尺寸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为1800x4800,以汽车长度方向为纵向、汽车宽度方向为横向,车与车之间净距规定不小于600,靠柱处净距不小于300,这样得到车位尺寸为2400x5300。下面对图1、图2所示的两种柱网布置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汽车排布情况设计纵向轴网,图2所示布置优点是跨度小,如采用框架结构则梁断面可减小。缺点是柱子增加,布置不灵活,且不宜采用无梁楼盖体系,因为横纵向跨度比不合适,综合造价要高。图2所示布置优点是采用7800x8000柱网,可采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柱网排布均匀,受理合理,整体美观,综合造价要低一些。

4、根据地下停车库的规模确定汽车出入口及人行疏散出入口。地下停车库车型通道的布置应以路线便捷、进出车位与连接车库出入口方便为原则,且应避免交叉与逆行,以尽量设环形车道及车道两侧停车为原则。

图1图2

5、停车库内部交通诱导系统设计

(1)、行人诱导系统设计

根据停车泊位布局和行人出入口、电梯及楼梯的布置情况,结合安全出口指示标志,在明显的构件上,设立停车泊位分区及编号标志、行人专用通道标志,引导行人迅速找到车位,保证停车库内行人通行的安全。

(2)、车辆诱导系统设计

根据停车库内部的交通组织,在地面划设行车方向标线、泊位线及泊位编号。同时,以视线范围内必须设置相关交通标志予以指示车辆安全行驶,并保证“不误导、不重复、不遗漏”为设计原则,在墙、柱或明显的构件上,设置相关的指示、禁令等交通标志,以正确引导停车库内车辆的安全行驶。

三、细部的建筑艺术处理方法

地下车库通常很少有自然光的引入,往往给人以阴森冷漠的空间感觉。且设计中往往只重视了地下空间的利用、设备完备等硬性条件的要求,而忽略了细部的建筑艺术处理及使用者心理感受方面的更高追求。

1、出地面的楼梯、通风口等的处理。这些纯功能的设施设计成可供观赏的建筑小品,同时可与绿化、小品等景观结合处理。一般车库顶部覆土达到1.5米就可种植灌木、铺植草皮及种植浅根系乔木。

2、自然光线及绿化的引入。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在车库顶部留设采光口,采光口可采用玻璃、树脂等透光材料制成;也可采用局部作为下沉庭院,庭院四周可开窗,同时也可把庭院内的绿化景观引如车库;也可采用玻璃纤维光导系统等,不再详细说明。

四、经济分析

根据理论测算及实践所得,地下停车库每车位建筑面积在30至35平米是经济合理的,而且也是很容易实现的。地下室的结构造价比地上建筑要高,如每个车位节省2平米至少可节约总造价的2%以上。所以地下停车库的设计也不应很粗放,同样很值得研究。

五、强调一下地下停车库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

1、安全性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一般停留人员较少、且人员逗留时间较短,停车库出人口较多,加上地下室机房梯间等偏僻角落较多、停放的车辆又有一定的视线遮挡作用,势必存在一定的治安隐患。这就要求在管理上增加电子监控设备,在设计上也应作出相应措施。首先应在平面布置上避免死角过多,人车通道应简短明了,停车区域尽量完整。其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地下车库的出入口。

2、消除地下空间不良的心理影响

地下空间往往给人阴森封闭、压抑等不安全的感觉。对于住户须每天使用的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消除这些不良的心理影响是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除以上提到的一些措施外,应尽量把室外自然的阳光、空气引入室内,消除人的封闭感和压抑感。还可以在地下车库的地面出入口处采用适当的建筑处理,如扩大出入口尺度、减少进入地下室的强烈感受,并适当地在出入口处把地面绿化向地下空间延伸。

3、方位感

人们易在地下室迷失方向,特别是有多个出入口的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因此除在色彩设计、灯光照明设计和平面流线设计中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外,还须在车库内设置表达明确的指示牌,加之足够的照明。指示牌的位置和高度都应在人眼视线易于到达的地方,避免设而无用。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杭州市桐庐县城西南郊富春江镇渡济江边的富春江软件园内,面临富春江,邻靠320国道,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

本设计地块北向为富春江软件园区,东边直接临富春江,南侧和西侧是交通局地块。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可开发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总用地面积为59410平方米(89.11亩)。地块南北长约300m,东西宽约190m。

二、规划方案的主要特点

1、均好性

本规划从住宅设计、环境设计、公建配套到设备服务等方面,尽可能最好的遵循均好性要求。每套住宅的相关设计都受到同等的重视。有好的朝向与日照,有怡人的组团环境空间,有方便快捷的交通系统,公建配套设施完善,物业管理方便。

2、多样性

在均好性的基础上同样注重多样性。首先是外部空间的多样性,然后是住宅功能的多样性,再则是造型的多样、户型平面的多样、景观细部处理的多样。

从生活角度上,更是注重生活方式的多样与提升,社区除了简单的居住功能外,更是一个社会化的大家庭,有多样的文娱活动空间,多样的休闲娱乐空间。

3、归属性

本方案从提高住宅居住水准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个具有时尚品味的住宅小区,每户住户均有不同的个性创造。使住户有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4、安全性

本方案从总体布局考虑安全性的要求,整个小区设一个出入口,用地西边的中部预留对外的出入口,既方便住户的出入,又提高管理的效率,增强社区的安全性,达到全方位的安全性要求。

5、无障碍设计

按照有关国家设计条例,本小区内在人流路线的每一个节点上均考虑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入口处设置无障碍通行装置,其他公共空间与交通平台均作相应考虑。

6、新概念、新设计、新技术的居住区

利用新的住宅成套技术、建筑智能化、生态化的综合性居住社区。

7、生态主题的居家园林花园

本规划通过合理地划分组团,形成多个组团绿地中心,利用“江水”、“缓坡”、“绿地”等元素设计一个自然的居住园林,景观设计整体上以软景和硬景有机结合,运用丰富繁荣植物配置相互映衬。居住在这样的小区内,就像住在自然花园中一样,真正体现“生态雅居、园林居家”的理念。

三、总图设计

1.规划布局

入口位于基地北侧,地块的西北部规划小高层和高层的酒店式公寓,共同围合成相对独立的高层区域;地块邻江沿线布置高品质的专家楼,二线江景范围布置低层花园洋房,低层住宅全部自带独立车库。主要交通道路为环形主干道,通过道路的设计,合理规划不同性质的住宅。花园洋房按组团规划,专家楼均布置在尽端式道路的终点,提升住宅的品质。高层公寓的地下一层设计地下车库,通过出入口的合理安排,低层住宅尽量少受干扰,以保证低层住宅的私密性。中央景观带的设置,使得内侧住宅价值大大提升。中央景观带通过东侧次入口与富春江相连,提供住户休闲、观景的好去处。

2.交通组织

地块设置一个出入口,为机动车和人行混合出入口,会所和其他物管配套用房设计在高层公寓的裙房部分,会所与中心景观衔接,正气大方;住宅地块内部用环形机动车道路连通。

本方案小区内部道路主要分为三级:小区环行主道路(兼作消防道路),路幅为6M;院落内部宅前道路(平时人行,发生火情时兼做消防道路),路幅为3.5M;步行道路(主要有步行主轴和游步小径等)路幅1-18M。地块主道路呈环状,组织起人车分流系统,与景观广场空间相结合,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宅前道与绿化步行小径相连,穿插在院落与住宅之间,组织起小品景观空间。

本方案机动车停车率主要由两种形式组成:地下车库和室外停车位。本方案地下车库出入口和地面车位基本布置在小区机动车环道上,大部分车辆不进入低层住宅区域,低层住宅均设计有独立车位,使用效率高且对低层住宅住户干扰较小。其中地下车库车位192辆,地面临时车位40辆,低层住宅独立车位100辆,合计332辆。总户数为493户,考虑到本项目高层为度假式的酒店公寓部分按0.6辆/户,低层按1辆/户,基本实际情况和满足规划要求。

小区机动车停车主要采用室内停车及地下车库停车,辅以部分的室外地面停车,保证充足的停车泊位。

四、绿地景观规划

小区景观绿地系统布局清晰,以点线面结合方式形成完整绿化系统。面为每个住宅院落空间相互渗透形成的小区整体层次的基础绿化;点为小区入口西侧的会所广场、小区中心景观空间等景观节点;线为联接会所广场,中心景观等的步行景观道路,为小区整体提供美好的内景。在中心绿地及院落空间绿地中适当设置健身器材、树池石凳、休息座椅、儿童游戏玩具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息、娱乐、游嬉等方面的需求,突出生态与健康的主题。

五、建筑设计

1、户型特点

所有户型均为南偏东15度朝向。低层住宅以大户型为主,强调居住舒适性;高层酒店公寓除部分跃层和端部户型外,均为小户型,强调经济性和紧凑实用。各种户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花园洋房的架空层为车库,拓展了住户的使用功能。

2、立面风格.

(1)低层住宅建筑是西班牙建筑风格。

西班牙风格是今年高端低层住宅项目的流行主基调之一,它是一种融阿拉伯风格与欧洲古典主义风格为一体的建筑形态。其建筑上部采用低坡屋顶,多为红色瓷瓦,并与以浅黄色涂料为主、采用拉毛处理的建筑墙体,组成西班牙风格建筑的典型外观”,其屋檐则运用小拱圈形态进行修饰。此外,拱开廊柱也是西班牙风格建筑造型的主要特征,给建筑物外部增添了立体感和个性感,对施工过程中设计的细节要求非常高。

西班牙建筑风格归纳起来有五点:

一是西班牙文化是多民族传承起来的,艺术来源于文化,独特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多元、神秘、奇异为特征的西班牙艺术。西班牙的建筑与其多元的文化有着很明显的关联性,基督文化和回教文化的碰撞更给西班牙艺术带上了奇异的色彩,而且西班牙民族天生就有一种热情奔放和狂野的个性,在建筑上就反映出诗意的,幻想的,神话的风格,往往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

二是西班牙建筑必须是在阳光、鲜花、绿叶陪衬下的建筑室内和室外的呼应: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把前后园的景观考虑很周全;

三是有许多独特的建筑元素符号表达,浅墙、红瓦,还有屋面瓦的起伏,造成非常优美的变化曲线。用红筒瓦、弧型墙及铁艺窗等营造了柔和、内敛、尊贵的生活氛围;

四是建筑取材比较质朴,色彩比较明快,包括对原木的使用,圆角厚墙给人安全柔和的感觉,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五是院落式,居住类的产品比如前厅、后院,给使用者提供私家的院落,通过庭院与道路及植物、小品的结合营造出四季有景的生活氛围

(2)高层公寓为现代风格,突出休闲度假的概念,与现状富春江软件园的酒店风格既呼应也有所提升。对于建筑立面的构想“现代,精致、新颖”,立面采用现代风格,结合平面,通过体量的进退形成错落有致的形体,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整体高层建筑显得透彻而精实,墙面采用涂料及石材,采用浅色调的色系,使建筑平添一份高贵典雅。

3、层数和层高设计

规划的住宅以2层低多层住宅和11-18层高层公寓为主。高层公寓层高3.0米;低层住宅层高为3.6米和3米;

4、住宅朝向、住宅间距

规划住宅主体以南向偏东为主。低层住宅间距满足日照要求,高层公寓的间距满足大寒日3小时的日照时间。

5、公共服务设施

篇8

1.工程简述

1.1项目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总用地18.58公顷,规划容积率1.35,建筑密度30.8%,设计住宅1593套,按每户3.2人计,居住人口约5098人。

1.2项目位置

地块位于仁怀市未来的新城区南部新城最北端,即仁怀城区到南部新城入口处。南部新城是仁怀将来的新城区,是仁怀新的教育、医疗、交通中心。地块距市中心约7.5公里,北邻仁怀市区至南部新城的城南大道,对外交通便利,西邻一期地块保留山体,南面和东南面为一期地块发展用地,项目大部分处于政府规划的生态林地包围中。北入口紧接城南大道,地块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离人民医院较近,市政配套还有仁怀市客运站、幼儿园、小学、冠英中学、仁怀市党校、茅台学校。

1.3场地概述

本次规划设计地块为一期A地块项目,区内山地与低洼地相互交错,地形较复杂,现状地形标高约在778―853米之间,最大坡度达到30%。现状局部用地为种植和养殖用地,基地内有少量居民点,城市道路基本建成,开发建设条件基本具备。

2.总平面规划设计

2.1规划设计理念

将仁怀碧桂园打造成仁怀地区集商业、娱乐、高档住宅为一体的高尚社区,成为仁怀各阶层人士心中的理想家园。

・ 构建和谐社区,实现健康性、参与性、人文性的和睦新社区。

・ 尊重现状肌理,生态优先的理念,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 承传统文化,营造绿色、宜居社区。

2.2总体布局

本次规划为商业区,综合楼,高层住宅和低层住宅,地块北面沿市政路西边为商业区和综合楼,沿市政路东边为高层住宅,由 8栋高层洋房形成多个院落,高层洋房区地下为两层和3层地下车库,车库顶设置公共绿化,作为小区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地块南面为低层区住宅,以横向波浪形设置,在低层区中间设有水体和集中绿地。

小区鸟瞰图 步行商业街效果图

3.建筑设计

3.1设计理念

为了丰富城市界面和色彩,结合现状环境特点,营造简约欧式古典式建筑特色。设计努力营造欧式生活小镇模式,利用天然石材、涂料、石漆等材料特性,结合建筑平面进退关系变化,形成休闲浪漫的建筑基调。建筑色彩以浅红色系为主调,传达一种大地气息,赋予建筑历史厚重感,彰显建筑本身所拥有的天然、质朴、大气,来诠释高档住宅的身份特色。

3 .2建筑平面特点

仁怀碧桂园一期A地块项目住宅户型面积段丰富,可选择性多。高层住宅为24至30层。地下设计两层和3层地下车库。

在户型平面设计中,强调户型的功能分区合理,动静分区明确,采光通风良好,以此为主线,贯穿于各类户型平面中。各类户型均考虑了动静分离,卧室休息区与客厅、餐厅活动区相对分离,有效减少了噪音和视线对卧室的干扰,增强了卧室的私密性,各户餐厅与客厅均独立设置,直接对外采光与通风,大小适宜,各厅完整,卧室设计了外挑凸窗,有效增加了采光面,又使住户能倚窗远眺,美景尽收。卫生间干湿区分离,既方便使用,装修美观,又可满足多人同时使用要求,每户均设置专用晒衣阳台,洗衣机固定设置,避免出现观景阳台晒衣,改善室内居住和小区室外景观环境。

3.3 建筑立面及特点

(1)造型设计

低层住宅和商业建筑立面设计采用欧陆建筑风格,反复推敲建筑的细部,从建筑屋顶的交接到转角窗的比例,细细品味,使建筑独具匠心,使建筑造型丰富而不繁琐,简朴而不失高雅。外墙面基座材料采用厚实的花岗岩,主体采用外墙涂料,屋顶采用坡屋面,整个立面分段处理,比例协调和谐。整体立面造型完美,富于变化。使小区具有独特个性的创新艺术效果。在顺应原有地形地貌机理的原则下,整个小区建筑平缓舒展,体形高低错落,与周边环境遥相呼应,与自然融为一体,柔和了浓郁西方古典风韵,一个充满浓郁欧洲风情的建筑群展现在人们眼前。

(2)建筑色彩

小区以暖色为调,屋面采用红色彩瓦,增加了小区居住的温馨感受。高层洋房区主要采用浅色天然石漆墙面,低层住宅区采用各色涂料及石材墙面。

3.4 建筑剖面及竖向交通

(1) 商业室内外高差为150mm,采用2%大缓坡进行连接,可兼作无障碍坡道。

(2) 低层住宅竖向交通平时主要采用楼梯,高层住宅主要采用电梯。

3.5建筑构造及装修

(1)建筑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以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2)外墙装饰主要采用外墙涂料和天然石漆,局部采用花岗岩。

(3)内墙一般为混合砂浆,卫生间墙面用水泥防水砂浆,住宅公共大堂、楼梯间、电梯厅为混合砂浆刷内墙涂料。

(4)窗采用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公共出口处采用安全玻璃。

(5)住宅入户为防火防盗门,阳台门采用铝合金中空玻璃门,户内门留洞(用户装修自理);商铺门采用铝合金框高透光热反射玻璃门;防火门根据防火规范要求设置。

(6)住宅楼地面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找平(面层用户自理),公共大堂、楼梯间、电梯厅楼地面采用瓷砖楼地面;商业地面采用水泥砂浆找平(面层用户自理);卫生间楼地面设防水层。

(7)顶棚一般为混合砂浆。住宅公共大堂、楼梯间、电梯厅顶棚为混合砂浆刷涂料。

(8)建筑坡屋面为瓦材刚性防水加单面反应粘高分子卷材防水屋面;平屋面为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加单面反应粘高分子卷材防水屋面。

3.6地下室设计

地下室的面积根据该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机动车停车位的需求综合计算,同时外加设备辅助用房的要求进行设计,分为两层和3层地下车库各一个,总建筑面积59748平方米,停车位共1680个。

3.7 无障碍设计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在高层住宅、商业建筑入口处设无障碍坡道;高层住宅每个单元均设置一台无障碍电梯。

4.结语

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已成为当代住宅建设的核心理念。通过对仁怀碧桂园一期A地块住宅小区的设计,提出小区规划设计理念和建筑设计理念,配以人性化的设计准则,使小区向动态化,人性化设计迈出了一步。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篇9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项目来源:浙江省2012年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项目编号:FW2012013)

作者简介:李兴举(1977—)男,安徽砀山人,建筑学硕士,讲师。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 浙江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引言

居住建筑(Residential building)是指提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别墅、宿舍、公寓。同时不仅意味着住房和住区本身,还几乎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关联。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二年级分别安排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两门居住类建筑设计课程,是整个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居住建筑教育也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来,本人与其他教师一起共同承担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2.课程特点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居住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讲求理论与实践并重。该课程教学要求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市场需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是,该课程以往的课堂教学基本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原理部分内容的陈旧。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建筑学科得到了迅猛发展,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层出不穷,在学科研究和设计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课程在讲授居住建筑设计的相关原理时,许多书本知识明显滞后。教材上实例虽然经典,但较为陈旧,与现代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参照教材所做的户型被老师给否定的现象,产生负面效果。

(2)课题追求广度但忽视细致。本课程在设计课题的选取上往往奢望涵盖工作中所遇到的大部分住宅类型,比如别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及住宅区等。但常常会在实践中遇到很大问题,即在有限的教学实践内追求“大而全”从而忽视每个课题的“精耕细作”。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往往造成每个课题的完成度过于肤浅。事实上,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无法也不可能做到使同学们掌握全部居住类型的。因为市场在飞速进步,居住模式也日新月异。

(5)评价体系有改进空间。在考核中往往较注重课程设计最后所完成的图纸质量情况,及平时及出勤情况,忽略了学生在个阶段的努力及进步状况,学生往往更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

3.课程改革的思考及探索

鉴于居住建筑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并希望通过教研组的教学实践能够建立起一套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居住建筑设计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1)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中国近十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带来了居住建筑以及人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新时期的居住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我们教研组以现在正在销售、建设的一些商品住宅为范例,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内容采集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参观一些已建、新建、在建的居住建筑实例,亲身体验与感受这些真实的建筑、空间,再由老师加以启发,学生自己从中归纳出特点,总结理解书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户型设计、建筑尺度、细部构造以及人居环境等有直接认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工程实例,应当典型生动,既能反映当代建筑的新科技、新工艺等,又充满时代气息,以激起学生强烈共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深耕细作设计选题。针对本课程以往选题存在“大而全”而忽视“细致性” 的现象,本课题组经过多方研究摈弃了原来的做法而在设计课题“深耕细作”上下文章。我们在12级住宅设计课程上设置了低层住宅设计与多层居住组团及多层户型设计。第一,在低层住宅设计上,我们侧重于住宅的平面功能、常用空间尺度、建筑造型、环境营造等较为全面细致的建筑设计与表达。使同学们对住宅建筑有个较为深入细致的理解。第二,在低层住宅设计与多层居住组团课题设计中,我们较为侧重于多层住宅组团的空间设计,包含建筑与周边环境、住宅间日照及间距、住宅户型设计等与工程实际密切衔接的内容。同时保证做到教学时间充足。总之,我们在新课程的设置上注重设计的细致性,“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3)完善考核体系,注重过程化考核。在考核方式上也做了相应调整,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注重提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沟通表达能力。另外,学生图纸等作品的成绩评定也由老师及学生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别人的作品,通过对比给出评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更使得学生因为能参与考核评价,提高对成绩的认同感。反观自身的设计作品,对自己更是一种学习和提高。通过教学验证,调整考核方案的做法,确实促使同学们更加重视平时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4.教改效果与结论

本论文针对我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进行详尽的总结分析,思考及探索了一些教学改革方法,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需要继续改革的方面,如学时问题、调查的针对性问题、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问题等,这还需要从专业层面进行调整。当然,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并在学生的反馈中继续完善,这样,才能达到这门课改革的预期目标,即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学生能够掌握居住类建筑设计方法及技巧。

参考文献:

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24—26.

王雪英,曹犇,许东,丁波.锦州市三室两厅住宅套型原型设计的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篇10

[1]基地条件与设计要求

(1.1)抚顺·李石·锦绣澜湾A区,位于沈阳抚顺连接带的中心,地处于两城市的近郊,北临浑河,在沈抚同城的大背景下,其区位优势明显。A区总用地面积16.96公顷。基地长520米,宽约320米,基本是梯形分布,四周为城市道路,基地虽然较为方整,但城市路网朝向欠佳,给规划设计增加了难度。

(1.2)根据该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以沈抚发展给该区域所带来的是大的发展前景,业主有意开发较高档次的低层连排式住宅,以形成市场卖点,在对小区功能,环境提升较高要求的同时,对容积率也提出了控制和指标。比较不同类型的组合数据见(表—1),认为该地块选择叠式连排住宅进行开发是比较适合的。

表1 不同类型组合的数据比较

类型

指标 小高层+多层

(6层顶跃) 小高层+多层

(4层顶跃) 小高层+连排住宅

(3层顶跃) 小高层+连排住宅

(3层) 小高层+叠式连排住宅

(4层)

[2]总平面构思

(2.1)空间布局

由于其道路网朝向欠佳,影响其采光效果,所以除临近城市道路网的住宅随道路网的朝向布置外,其小区内的住宅都有一定角度的偏转。小区被区内环路及中心景观水系划分为7个部分,其中包括沿石化一街和十一号路布置的4层住宅,沿浑河景观路和九号路布置的高层及中心区域布置的5个4层连排式住宅群。中心景观带位于小区中心,其水系向四周发散,给小区内各个组团营造自然亲水的优美环境,在小区东南角设小面积的推杆练习场,以提升整个小区的品质和档次。

(2.2)交通组织

在低层高密度住区中,人与车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难题,在本项目规划设计中,由于住宅楼南面布置花园,所以连排式住宅全部采用北车库户型的建筑方案。同时通过景观铺地设计,降低硬铺地密度,在车库前用嵌草硬进行铺装。居住区内部的车行主干道采用围绕中心低层住宅所形成的环路模式,在A、B、G组团内部增设车行次支路。并在水系周围及其主要景观出入口设置景观步道,为小区住户提供宜人的休闲与交往空间。

(2.3)连续的城市界面

小区人行主入口位于石化一街上,石化一街为李石地区的主要街路,其人流流动性较大,所以沿街布置2层商业,以方便小区和周围居民的日常购物的需求,并与周围小区的商业进行互应,以形成一条景观商业街,临河建筑一律采用高层的建筑行式,以形成临河的建筑景观,同整个浑河的浑河景观带相融合。同时沿九号路布置点式高层,以丰富整个小区的建筑景观,从四周的建筑来看,都可以很好的同四周的建筑、河流和景观相互的融合、交融。以形成完整、连续的城市界面,使之和整个城市融为一体。

[3]园林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以成为规划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小区的大部分建筑为低层连排式住宅,所以在其景观设计上采用双重庭院的概念:第一重庭院为小区中心水系及5个主要的景观节点,它作为小区的所有居民交流、休憩、锻炼的场所而存在,为大家提供生活、交流的平台;第二重庭院为私人庭院,为家人之间的交流提供幽静的场所和环境,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也更具有生活的气息。为了强化庭院的概念,将私人庭院地坪标高提高,比进户小路高1米,除了交通组织上对汽车不利影响的回避外,使行从景观上也不会一马平川,而是高低变化,更是观赏及趣味性。

[4]建筑设计

(4.1)生动的建筑空间对住宅来说,行列式是一种建筑空间的秩序,行列式布局能够争取最佳朝向,是既符合住宅热工学要求,又节约用地。在低层高密度居住区设计中,行列式布局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在功能和环境上还为住户提供了具有“均好性”的居住空间。但如向在均好性的前提下形成居住空间的个性与特色,成了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为了改变行列式布局单调划一的空间效果,我们采用了适当变换角度,长短搭配,单元错落,局布扩大山墙间距等设计手法,结合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营造出丰富而生动的建筑群体空间效果。

(4.2)多样的平面设计

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块要求,本小区设计了以连排式住宅为主,少量多层、小高层、高层及点式高层相结合的多种住宅形式,不仅丰富了小区的建筑景观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方案。

[5] 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人均土地占有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人均可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数的7%,因此住宅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低层高密度及高层高密度都是可选择的方向。而随着城市发展空间的不断扩大,进而郊区化发展趋势明显。同时,从国外的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居住在城市多层及高层住宅中的居民二次置业选择低层住宅,他们希望有老人及小孩的活动场地。而低层住宅的宜人尺度、空间氛围及与自然的亲近等都是高层住宅所不能相比的。因而低层高密度住宅无论在郊区还是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旧城改建中都会是主流之一。

参考文献:

[1] 杨子江.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10)

[2] 陈一峰.低层高密度住宅设计探讨[J].规划师,2003,(4)

篇11

前言: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一、住宅区用地规模的现状及其背景分析

住宅区的规模大小往往受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作为城市空间形态布局基本要素之一的城市路网是决定和制约住宅区用地规模的重要因素。我国的道路结构深受前苏联规划思想的影响,主要从城市交通的要求出发,规划出的现代城市道路的路网间距一般都在400米左右,由此形成了城市住宅区的用地规模一般均在十几公顷左右的规模模式。同时,现代邻里单位的规划思想和居住小区规划理论也对这一模式化的规模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和人均用地控制指标的规定,为这一模式化的规模提供了技术规范的支持。

所谓住宅区用地单元规模是指由城市主次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围合的,并一次性取得土地,一次性进行规划设计的住宅区用地规模。自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的住宅区用地规模经历了一个从几十公顷到几公顷的发展过程,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二次大战后大量的住房需求导致了政府行为的大规模住宅区建设,但随着基本居住问题的解决以及对大规模住宅区建设带来的问题的反思,发达国家的住宅区建设逐步小规模化,主要原因是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居住传统的怀念以及开发者对建设经济性的考虑,这种情况在我国也不例外。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已经从建国初期的几十公顷缩小到了今天通常采用的十几公顷。

二、以港宏世家住宅规划为例探讨

1、住宅的环境与要求

用地位于佛山市南庄镇魁奇路西延线以南、紫洞路以西的地块。一条东西走向的25米规划路把总规划用地划分为南北两地块,北地块为东西长、南北窄的不规则形状用地;南地块相对于北地块较小,为近似三角形地块。南面为河涌,东南为南庄村委和南庄幼儿园,用地地势平坦,外部交通条件优越,周边环境条件良好。总规划用地南北长约435米,东西向长约519米。规划的性质是主要用途是住宅也可兼容商业,办公,文娱等方面(如图1)

2、规划设计原则

根据对社会、经济、人文、城市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分析,以及对社区的功能定位,综合国内外居住建筑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原则:

总体定位:打造一座最合适佛山人居住生活的社区,成为佛山人居的新样板;

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创造适于人工作、生活、休憩、交往的场所,使人心情愉悦,获得精神享受城市空间环境。

3、强化场所特征,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居住需求,提供多元的居住场所,注重不同场所的人性化。

4、强调“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原则,使三者的对话与交流达到真正的和谐与自然之美。建筑的意义只是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媒体,担负着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使命。

充分佛山人文气氛,提升佛山居住品质

三、总平面规划构思与布局特点

1、规划结构

住宅小区用地被25米规划路划分为两部分,北地块建筑规划顺应用地特征情况布置2~3排高层住宅,争取最大的花园景观朝向,沿东侧、南侧规划路以及西侧设置商铺裙楼。南地块因应用地情况布置4排低层住宅。整个规划简洁明快,每栋建筑都获得良好的景观与朝向。小区内围合出多个园林空间。局部首层住宅架空处理,使园林面积最大化。组团之间园林相互渗透。沿地块中间规划路设置了小区的主入口广场。沿规划路中段设置通向两个地块的入口开放空间,使两个小区在空间上富有连续感,相对独立而又整体效果明显,风格统一。

2、功能分区

住宅小区被中间规划路自然分成两半,北地块主要安排高层住宅、商业、办公以及超市、肉菜市场、公厕、垃圾站、物业管理、文化活动站、居委会等相应的配套设施。南地块布置低层住宅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组团。

建筑设计

A、建筑布局与建筑层数

北地块建筑以多个花园为中心进行布局,在保证景观朝向的同时兼顾南北朝向,对每户都考究景观的最有利布置。

南地块充分利用南面的河涌作为景观优势,尽量多的布置沿水低层住宅。并通过特殊设计的户型去适应用地的形状,节约用地。

B、建筑退线与建筑间距在满足《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规划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大园林的花园式设计,使小区达到优良的生活品质。(如图2)

城市鸟瞰效果图

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现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有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