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1 10:28: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语文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启蒙教育的含义和目的
有人问,教育的责任是什么?我想,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有益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人。小学的教育责任是什么?就是启蒙。就是在6年的小学阶段,_启学生的智慧和生命的潜能。这是小学教育领域要做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只有把这项工作踏踏实实做好了,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的科学、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在我国传统教育时期叫“蒙学”。学生入学叫“发蒙”。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就叫作“启蒙”。在民间,人们把小学生入学比喻为“拴牛鼻绳”。这个比喻很耐人寻味。启蒙,其实是前人对6年小学阶段的一种很科学的界定。而“拴牛鼻绳”则是对蒙童进入系统学习过程的绝妙比喻。
启蒙的目的,就是正确地引导个体的生命潜能从显性表现逐渐朝隐性方面转化。
还要指出的是,生命潜能虽然转化为隐性物质,却不会从人的生命特征中消失,一些负面因素还会时不时出来作祟。因此,小学教育除了担负“开启学生的智慧和生命的潜能”外,还具有“抑恶扬善”、克服负面因素、改掉不良行为的功能。
二、传统方法的有效与失灵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学生语文基础与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奠基与引导作用。随着时代环境变化和公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社会对公民语文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小学生语文启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如何提高语文启蒙质量,已经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语文启蒙的方法在这中间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方面,目前在独生子女居多的社会阶段,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一些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能看带拼音的故事书。小学课文所要求的“听说读写”标准,学生普遍能够达到。在经济发达地区,该现象尤为明显。“死记硬背”等灌输式教学方法效果日渐失灵。另一方面,以强制力量为后盾的传统启蒙教学方法,在法制社会高度重视青少年儿童权益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内的教学必须依法进行,杜绝一切“硬”的教学方法。
三、新型方法的维度与构建
1、注意启蒙性
低年级学生刚开始进行系统的学习,创新意识几近一张白纸,处于启蒙阶段。
首先,创新定位要正确。创新启蒙指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解决问题。正如布鲁纳所说,发现“不限于寻找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学生的创新显然指后者。
其次,目标设定要适当。教学目标应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发现问题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家长后回答或讨论。其实这里查阅资料、请教别人是方法训练,正是最基本的创新启蒙。
第三,教学头绪要简化。如话题《该怎么办》、《小兔运南瓜》课后问题只要孩子说出一种办法就行,不必强求每个孩子都想出多种办法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克服神秘感,树立自信心,初步培养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又有利于学生把办法考虑得周密些,培养思维的逻辑性。至于思维的开阔性、丰富性,可先由学生之间多种办法的互相启发去解决。
2、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心理、生理发展都处在初级阶段的小学生们来说,很难主动认识某些学科的重要性,并进行主动学习,因而,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爱授课教师。科学研究表明,人们较容易接受、模仿自己亲睐的人们的观点及行为,尤其是小朋友,他们没有善恶之分,只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因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竭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日里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主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想事情,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还要,积极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赢得学生的信赖。其次,要做好准备工作,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最明显的特点是贪玩、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这些特性,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老师讲课时要常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所以教师就要会说,常说“小孩子话”。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们亲近你,愿意与老师交流。
4、寻找闪光点,启发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写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心灵最敏感的角落,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每个教师都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帮助他们增强自尊心,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要极力寻找和挖掘每个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同的“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表扬、鼓励和评价。同时,老师还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
结束语
一、二年级语文是整个语文教育体系的基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把握。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形式作出一定的完善,从多方面对学生的能力加强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收获学习的乐趣,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实现语文启蒙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在慢慢历史长河中,中国汉字有着悠久历史。同时,它在我国文化得以传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小学生的启蒙教育来说,写字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整个语文学习中,识字及写字是小学生对语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但就我国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现状看,并不乐观,需要采取可行的措施解决相关问题。因此,本文从小学语文的角度对写字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已成为当下谈论的火热话题之一。想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对它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当然,对于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来说,它存在的问题很多。
首先,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写字兴趣的重要性。对于这些刚进入启蒙教育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多行为都会受到年龄的影响。比如,在课堂上,注意力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然而,在语文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这些方面引起重视。在写字教学过程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他们一贯采用的。简单来说,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难度是否合适小学生当下的水平及小学生对老师讲解的这些知识是否都已掌握,而这些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息息相关。其次,在写字教学的过程中,曾经习以为常的粉笔已经被多媒体教学设备代替,教师的示范作用削弱了许多。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的影响之下,多媒体设备不断出现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模仿。很显然,教师的板书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写字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写字的各个方面予以正确示范。比如,在写字的时候,需要怎样握笔,写字的笔画笔顺等,这些都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应的,虽然多媒体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但它使教师进行板书的时间大大缩短,也不利于把最直观的模仿与检查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范本。更重要的是,在多媒体的作用之下,教师对学生在写字方面出现的错误也不能及时予以纠正。最后,在写字教学中,教师没有把写字与识字相融合,把重心都放在了识字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语言环境的识字没有正确认识,以至于出现把识字与写字分开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没有对有限的时间予以优化配置,过多地呈现知识,却忽视了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写字和对学生加以指导。同时,教师对于写字没有正确认识,以为在课堂教学以后,学生只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加以练习就行。
二、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策略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字教学是关键的方面之一,能够为以后语文的学习埋下伏笔。针对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现状,采取有效对策完善是语文写字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下迫在眉睫的事情。
第一,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对于写字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写字兴趣。首先,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整个班级中,建立书法兴趣小组。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与成长,而且能够使原本枯燥的写字变得有趣,调动他们写字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字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写作规范予以合理监督与辅导。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使他们的书写更规范。
第二,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处于对语文基础方面的学习。由于汉字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加上小学生年龄都很小,他们还不具备特别强的反应及接受方面的能力。教师需要在写字教学过程中坚持适度原则。比如,对所学习的字需要书写多少遍比较合适;在写字的时候,需要保持怎样的速度。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当安排。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没有兴趣。
第三,在小学语文写字改革过程中,要正确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对多媒体教学有全新的认识,将它的优势在写字教学中展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多媒体当做教学的辅助设备,而不是完全依赖与它,削弱板书的示范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向学生展示一些既有趣味性又不脱离写字教学内容的视频或其他信息。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而且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的示范效果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其他策略。比如,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教师需要把识字与写字结合在一起,并凸显出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方面,写字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写字教学的完善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方法予以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它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得到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写字教学的完善为语文教学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奠定了基础,使我国的历史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2:60-61.
随着经济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度增加,课堂反馈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是我国小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不仅要让教师的工作可以得到回报,更要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语文的传统教学状态,从多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应用到高效的教育教学中来。根据国家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不仅要巩固知识点,打牢学科基础,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教育,充分重视教师教学的效果,而在教师教学评价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改善。因此,一定要实现小学语文课堂反馈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反馈有重要意义
从概念上来分析,课堂反馈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反馈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启蒙的情况下,不断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下,许多学生都是以被动接受的状态为主,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不到有效的练习和巩固,学习的知识点没有记住,学习效果不佳,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减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有效的课堂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找到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但据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缺少恒心与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因此,做好小学语文课堂反馈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实现小学语文中课堂反馈有效性的对策
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有几个问题:①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可以对新学到的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记忆,便在安排作业时多以对课本内容等的运用进行练习,虽然小学语文的教育还处于启蒙阶段,但并不以意味着仅仅简单机械化的对词语、诗句等进行基础背诵就可以,还需要有更多能够启发小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作业方式。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一年级“小马过河”这一课时,教师通常会让学生通读文章来巩固记忆,许多学生在当时能够阅读课文,但到了课后,对于文章的深意没有进行足够的思索,有的学生甚至回家后不能自己想起课文要表达的意思,学习效果不理想;②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常常认为“练得多,记得多”,因此,就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为学生布置了难度较大的作业,没有留意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许多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负担过大,为了完成作业就已经很疲惫了,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随之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课堂反馈的效果也不理想;③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分析: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来“吃透”课本知识,因此,学习的进度也比较慢,但有的小学教师在分析课堂进展安排教学任务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并且考虑到课堂的中的时间有限,往往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学好知识点,导致许多小学生的课堂集中度较低,学习的效果也不好,自信心受到打击,课堂的反馈情况也受到影响。
要实现堂反馈的有效性,首先,要帮助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更加开放性的思维来进行学习和练习。最好是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模式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发散思维,进行充分的联想,把知识点记忆得更加牢固。并且在课堂上以“思考”为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巩固知识点;其次,在课上课下均要多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安排教学任务,提升课堂反馈的有效性,教师在讲述完基本知识后,先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课本回顾,并由老师来抽问,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再合理安排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吴夏莉,郑东辉.课堂反馈有效性的探讨――以小学语文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4,10(08):46-48,60.
随着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改变,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过去,儿童文学都是作为课外读物,帮助学生扩展知识;现在,儿童文学开始作为课文走进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不仅传播了儿童文学,也增加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趣味性。
(一)儿童文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变化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关键。随着新课改对课程教学要求的变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同时,儿童文学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前的儿童文学只是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和扩展知识面,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到儿童文学对小学生的影响。但是现在,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以小学课文的形式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让儿童文学的地位得以提升,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二)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环境的改变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心智成长和发展的启蒙教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将儿童文学的教学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教学目标,以儿童文学的形式来展开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前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是拒绝课外读物的,不希望课外读物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但是,现在的许多童话故事,如《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都开始作为儿童读物融入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这些儿童文学的引入,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小学生的思维和心智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教育效果比较好。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现在的小学生教学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教育环境的不断改革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都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前教学发展的需求。但是,如何更好地运用儿童文学进行教学也成了社会广泛谈论的问题。
(一)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学
小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小学生的特点教学。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也比较跳跃。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儿童文学比较有针对性,它的设计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儿童文学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讲故事要充分表达出故事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学习。这些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也要充分掌握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二)要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总是感到新鲜和好奇,对于学习新的知识或者听到新的故事,他们也总是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学生的思维比较广阔,相应的观点就需要教师去加以引导,教师不能直接去否定学生,这样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打击,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能够尊重学生的思想,并不断去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是非常必要的,它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不仅可以听到故事,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除此之外,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展开小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教学
有些儿童文学作品中应用了一些对小学生知识的实践教学,这些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不仅能对课堂知识的学习起到巩固作用,也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种需要发散思维的练习,能帮助学生锻炼语言能力,也能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倒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奠基教育,是各校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进行了尝试。
一、教师要及时扑捉新时代教学改革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把小学教学的改革信息与农村教学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借鉴城市小学教改的现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1)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安排教学,拓宽备课视野科学地准备教学,以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水平组织教学,以学生的提高幅度做自我评估教学。2)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加大力度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声像,讨论式、感情表演、试验演示、作文演讲等各种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其思维任其驰骋。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与情感活动分割开来,即情感活动亦不能离开认知活动。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很多老师都过于注重认知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长此以往便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情感伤害。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语文教师断不可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就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针对此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语文知识的认知及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实施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如果能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自主学习便会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语文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
2、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不同的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要求与特点,小学语文所强调的是语文知识的综合性与基础性。虽然各个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毕竟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不同,不管怎样都会有很大的差别存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便再由对学生一般学科能力的培养,此种能力不是不能够单靠考试便可以衡量的,它所需要的是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与素质。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帮助他们不会轻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能够持续地学习,从而促进我国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促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水平提高的措施
1、确立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生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应该将其摆放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变成课堂上的主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并为学生做好一切课堂安排,学生在此种学习环境下会渐渐产生依赖心理,被动接受知识,外加学生长期都被考试分数所压抑,心理负担本就沉重。因此只有放手使学生自由,引导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够有助于他们积极思考并主动学习,以便于在教学活动中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气氛。与此同时还要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这样以一来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思想交流,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与包容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所不知道的知识。因此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不可一味的批评,而是要给予充分的包容并帮助他们找出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使他们在教师的关怀下在失败中振作起来,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考试同样成为了一项促进学生学习手段,虽然考试分数并不能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但其同样对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明确自己不足之处的情况下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为考试不理想的学生多提供机会,督促其在讲评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错题了解自身不足之处,在纠正复习理解之后教师可以为其多提供一次考试机会以帮助其建立起学习信息。
3、语文教师要树立其新的思想观念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它是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的一项重要环节。小学教师要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怀与爱,并做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语文教师可以活用语文知识引导其如何做人与做事,帮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学会生活。另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发展,促使其养成主动好学的习惯,在明确学生之间差异的同时帮助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知识的运用能力。
4、加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重大,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应该从语文素养,教学素养以及个人素养方面着手,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人师表,要树立其自己的良好形象,才能够做好学生们的表率。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始终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大多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得,所以课堂教学是否有氛围,是否充满活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鉴于小学语文学科人文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奇、活跃的特性,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力十分必要。
一、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
(一)人文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启蒙教育,实现对小学生文化认知与人文情感的熏陶,因而人文性是小学语文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过编者精心的设计,以实现“以文载文,以文载情”的教育目的,营造良好的人文情境来培养小学生,促进小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二)开放性
汉语具有极强的灵活性,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学科特点。针对这一学科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思维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说出自身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见解,而教师也鼓励学生全方位思考,开放性的学习语文,以拓宽自身的学习视野。
(三)实践性
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工具,在诸多实践活动中都能表现出其学科功能,小学语文也是如此。所以,实践性是小学语文的又一学科特点,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技能与方法都需要通过实践的学习与练习来获得,在实践活动中来培养小学生的听话能力、观察能力、读解能力、联想与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活力的对策
(一)针对性设计置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活力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能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力,教师需精心的、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提问,通过提问环节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与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勇敢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对此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给予口头与物质的奖励,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思考及参与
小学生的积极参与及思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保障,因而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科特点来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学习到知识,又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当然,教学活动的组织需要以点拨启示学生思考为主,最好是以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来增强教学活动的竞争性,以满足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让小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擦出智慧火花,拓宽思维,挖掘创新思维。
(三)灵活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营造形象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的学科内容虽然基础,但依然充满抽象性,而小学生因想象与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为其营造形象化的教学情境,进而帮助小学生更好的感知意象世界,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辅助工具日益多样化、功能化,其中多媒体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为小学语文创设多媒体教学环境提供了极大便利,而语文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小学生营造易感知、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以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想象。灵活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营造教学意境,这也是一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力的有效途径。
(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热情
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需要教师在课内外进行积极引导,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小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是令小学生喜爱语文、喜欢语文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活力的一个有效渠道。于是乎,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其年龄段的、富有趣味性、学识性的课外读物,让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认识到语文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殊不知,小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是保持语文课堂教学活力的主要因素,教师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力,可以设计一个课前讲故事的活动,鼓励小学生走向讲台为同学们讲述其通过课外阅读知道的故事,一方面锻炼小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丰富课堂教学活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因此在小学基础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需要充分认识小学语文的重要性。教师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接受能力等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力,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感受快乐,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1.引言
小学是学生开启文化学习的一个起步阶段,在此之前学生接受到的一般是来自父母或者幼儿园教师的言传身教,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说能让学生有一定的启蒙,但是没有真正形成知识体系,所以还是要进入文化知识学习的正轨。小学生能掌握语文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的教学特点能够吸引他们,简单来说,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启蒙有师范和引导作用,教师的教学形式和专业素养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喜爱程度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要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小学语文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2.1规范学生的语文基础。小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虽然在父母或者幼儿园老师的耳濡目染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但是由于水平有限和没有规范化的教学,学生往往是照葫芦画瓢,没有从基础上了解语文。对于在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规范化的教学尤其重要,因为教育落后,教师自身的语言功底不好就非常容易带偏学生,特别是方言,小学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及时纠正,后面就很难改过来了。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自身的专业素养要过关,让学生在一个规范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接受正规的语文教育。语文学习也是一个提高理解能力的过程,让学生从小接受规范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将来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打好文化基础。
2.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担负着传播知识的重任,语言是教育与学生之间传输知识的桥梁。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各有千秋,有的教师喜欢营造幽默风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有的教师擅长带领学生进入课本中的情境,让学生领悟其中的真谛,丰富学生的心灵。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是教师语言教学的特点,为的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喜欢上语文,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去学习。小学生是非常感性的,对于不喜欢的东西他们会从心理拒绝,对于喜欢的东西会发自内心的喜欢。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3.1规范性。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从汉语拼音、笔画顺序、标点符号,再到句子的主谓宾顺序,都是一个规范化的教学过程,学生在上小学之前都没有基础,上课都是在跟随老师、模仿老师,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到严格的规范,让学生能够从正确的方向进行学习。教师的语言也要做到严格的规范,因为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在无形中对老师进行模仿,如果教师的语言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的话,那么学生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方言。我国幅员辽阔,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虽然普通话已经在全国推行,教师也明确规定普通话要达到国家普通话标准的二乙水平,但是还是会存在有个别字发音的不正确,比如南方地区容易出现的平舌、翘舌不分,n、l不分;北方地区的儿化音。在实际的教学中来看,教师中确实还有很多存在发音不标准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促进各地区之间更好的交流,要推行普通话,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用普通话,学生在正式场合或者在生活中要多用普通话。除了发音,也存在一些表述顺序不正确的问题,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省略句、倒装句、口水话,也会影响到我们语文学习的规范性。总之,规范性对语文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3.2生动性。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语义的表达有直接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生动性是教师教学素养的一个评判标准。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采用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让学生容易理解,这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小学的语言教学也要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的言语要尽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声行并茂,善于将教材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联合起来,符合课文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把课文当作故事来讲,绘声绘色,用最动情最真切的语言来讲述,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去,让替他们感受语文之美。
3.3精确性。小学上课时间有严格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用简短精确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上讲一些跟课堂无关的内容,或者怕学生没有理解透反反复复强调,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这样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恶情绪,反而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语文语言教学的精确性,首先要求教师对课文内容有精确的把握,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有了这些,在带领学生的时候能够更开地找到问题的关键,剩下的时间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或者讨论,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
G623.2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1.德育扎根于中华传统文明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德育内容广泛、深厚,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不管是雅典文明,还是希腊文明,在历史的长河里,都已经死去。而只有中华传统文明,五千年来不曾中断,虽然朝代更迭,但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与核心不曾丢失,而是在民族融合与冲突中愈l精致与悠久。因此,传承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吸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优秀的文化在人民中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中国的灵魂,是我国在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教学家们忽视。因此,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的德育教学,必将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续传承与发扬光大,培养出来的国家栋梁才能更适合新时期的需要。
2.小学生阶段的德育教学事半功倍,至关重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和强大的重任,可以说,小学六年,作为人的发展的一个基础时期,其思想极为纯洁,犹如一张白纸,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作最美的画作,操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所以,在这一时期,通过教师的努力,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
3.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地立足社会。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教育
应该看到,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阵地,因此,要通过小学语文开展德育渗透,教育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平台。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主战场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通过讲解知识渗透德育教育。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采取那种知识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只要是将应该讲解的知识点让同学们记住了,在考试中能够答对了,就会认为是教学取得了成功,所以在教学中很少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错失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时,就要尽可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提高道德素质;其次,运用情感熏陶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结合具有丰富情感元素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感教学的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有效运用,烘托充满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在情感教学的熏陶中,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以此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再次,运用榜样学习的方法开展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单纯进行讲述式的说教是难以收到预期的德育教育效果的,只有让学生看到道德的榜样,才能够让小学生受到心灵的启迪,才能够真正让小学生思想得到净化,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榜样,让教材中人物的道德力量充分感化学生,让这些榜样的高尚情感深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而且要结合现实中一些先进人物的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也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2.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除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外,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较,有自身优势,课外活动教学的方式比较灵活,活动的内容不死板,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时,要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德育培养的语文教学资源,通过一系列小学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将这些教学资源有效渗透进去。这些教学资源中的德育内涵,在一系列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实施中得到有效挖掘。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中,语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道德素质也得到很好的培养。课外活动的开展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方式,创新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形式,这是实现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3.通过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以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中教师更多关注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阅读中德育得到了怎样的熏陶则很少关注,这就让课外阅读沦为技能的训练,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对于学生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培养非常不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现小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还可以砥砺学生的思想,启迪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培养顽强的意志品格,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尤其是选择那些学生欢迎的充满人文色彩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的选择,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开展的重要方式。
结束语
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各学科教师的积极培养与渗透,尤其是小学语文这一关键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将其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润物于无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0 引言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过程。小学语文教育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人是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人的情感认知都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作为文化传承和生活的真实的载体,应深深扎根于小学生的精神、情感、志趣、态度、价值等的整体人格生长生成的过程之中,全方位地影响小学生整体人格的提升, 启迪他们的心灵情操, 拓展他们的心智。然而,我国目前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虽经改革但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语文教育与生活的疏离,不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认知教育的普及与推广。
1 情感认知教育受阻的原因
目前,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字词句等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的,因为字词句是构建语文篇章最基本的元素,如果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字词句的运用,其对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必然十分吃力。以字词句为单位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都有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为此,加强对于子词句的理解和深化是不断进步和不断学习知识,接受新理念的必经途径。但是,在一味地强调字词句的重要性,而不去将它们深入到生活中去,将会使得小学生们的思维养成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深入生活和理解生活。
2 推进小学语文情感认知教育的措施
2.1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是一切语文艺术创作的来源,为语文提供了大量真实的素材、细腻的情感描述以及对于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美好感受。小学语文教育是对于小学生性格和心灵的完美塑造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显得是尤为的重要,这不仅能够成为小学生们的精神启蒙教育范本,也可以作为它们初步了解生活的一扇窗户。情感认知是语文教学的源头之水,有本之木。为此,笔者认为,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将语文教育真正地融入到生活中去,与生活同命运,共呼吸,血肉交融,心心相印,在根本上实现语文教育模式的生活化,在生活中将情感认知教育具体化。也就只能将情感认知与语文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得学生在认识生活、了解生活的基础上去体验和感知语文的真实魅力,在学习课本的时候主动去联系生活现象,实现了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观念转变,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生活的真正关联,在不断的探索和认知中,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生活是一个多元化相关的集合体,在生活中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广阔性,打破应试教育下易于养成的思想单一性,取而代之的是思考的全面性和前瞻性。在提高知识层次的基础上,让小学生慢慢学习语言在日常交际和沟通汇总的工具性价值,获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和使用技能,让小学生从小就学生掌握学习语言的基本技能,用真实的情感认识现实的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作为生活的一个个体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价值的归宿,让小学语文教育成为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有效的知识积淀,让课本上那些固定的知识顷刻间获得鲜活的生命力,在生命力的蓬勃发展中,积极地吸收新的生活养分和技能,促进小学生整体人格和思维的生长与生成。
2.2 师生共鸣,共同进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 由于主题先行、规范解释等先见性预设的限制, 教师自身首先就没有把真实的人格自我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没有去真诚解读课文。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对话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品质。并且,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对话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因果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可以真实地表达出学生的思想状态,营造出一个真诚和包容的表述氛围,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有书本上静止的人物形象转化为活跃的生活艺术构型,使得生活的真实美、学生的心灵美、课堂的和谐美、师生间的喜悦美,各种美感集合于那活生生的课堂里。
2.3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生活情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经历浅,对于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有着较强的模仿意识和直接反应,这样就会很容易被课堂语文学习中的生活情感与具体的情节内容所吸引,迸发出它们对于知识的求知欲,为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去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使用PPT等教学模式,在课件中充分展示与本文作者相关的介绍,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作者的写作氛围中去,真正地去了解文章的真实生活反映,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主动发言和表演,加强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的情感和认知的互动性,真正地在多媒体教育中实现语文学习与情感认知的统一。
3 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地培养小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只有生活,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源头活水,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实现小学语文教育和情感认知教育互为促进发展,双向并行不悖,引导学生真切理解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不断地用情感的眼光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出自我完善的性格品质,这样才是达到语文教育的真谛。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学语文老师认真利用好这一阶段对学生开展启蒙教育将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重大影响。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入手,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一、提高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首先向学生讲述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思想认识,从而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高度重视。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引用培根作家在《谈读书》中对于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对人生发展的不同作用的看法,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多多拓宽知识面,从而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老师还可以给大家朗读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古诗词,并把这些古诗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领会其中奥秘,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而且可以教会学生更多的古诗词,可以说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阅读书目,让学生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有章可循,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小学生就像是一张单纯的白纸,因此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提供一些好的参考书目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小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因此老师可以推荐小学生读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还可以给学生一些带插图的书籍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诗歌,“虽然当前,人们的诗歌观念百态纷呈,但有一点我却可以认同:诗是意象符号系统”[1]。老师可以通过诗歌给大家讲述一些哲理知识,“诗歌与哲学是近邻”[2]。
二、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
小学老师可以定期在班里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谈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籍和心得体会。语文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写一些读后感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所阅读的书籍的认识。语文老师还可以对大家的读书量进行评比,选出一周的读书之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可以号召同学们向读书量大的学生学习,并为读书量大的学生提供各具特色的奖励,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和读好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必须抓住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工作。小学生的身心还不成熟,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具备足够的耐心对小学生开展启发式教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老师可以让大家谈谈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很多学生必然会说自己所崇拜的偶像是、、司马迁等人。这时候,老师可以借题发挥,告诉大家历史上的许多伟人都是读书十分勤奋的人,总理甚至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老师可以号召学生向自己崇拜的偶像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三、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阅读故事
语文教师必须通过精心的设计、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通过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并运用,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书中有趣的小故事,并告诉学生故事的出处,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从一些阅读中的具体细节和小事入手,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同时,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少走弯路,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阅读的缺点,从而让学生在提高语文成绩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很多老师都十分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但是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也弥足珍贵。西方有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小学阶段如果老师没有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进行有效培养,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阅读能力低下和阅读兴趣缺乏的现象,甚至有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提高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积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多看一些引人向善的书籍,从而为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否则贻害无穷。当然,新时代要求我们在养成教育中增加新内容,如收集信息的习惯、自习的习惯、与他人合作的习惯,等等。简而言之,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及早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归宿。
参考文献:
[1]张同吾.汪国真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2]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杨秋枫.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中的妙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