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1 11:26: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体能训练的概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基金项目:佛山市顺德区医学科研立项课题(2012003)
卢燕珊
摘要目的:探讨肢体运动训练改善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科住院的中重度COPD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个体化肢体运动训练,并于训练每个周期后分别进行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评分、肺功能检查以及6 min步行基线测试。结果:经过肢体运动训练后,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个体化的肢体运动训练能够明显改善缓解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肢体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12
作为呼吸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并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COPD病程较为缓慢,给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其出现心理障碍及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研究发现,肺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对于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来说,选择一套强度低、简单经济且易于坚持的康复方法尤为重要。我科通过对50例60岁以上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进行肢体运动锻炼,旨在探讨其实施方法及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年龄>60岁的缓解期COPD患者100例,其中男81例,女19例。年龄60~91岁,平均(69.2±7.6)岁。病程3~48年,平均(35.1±9.8)年。所有患者均戒烟1年以上,且根据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RC)分级得分≥2分。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COPD学组提出的诊治指南标准,通过临床表现、肺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OPD且为缓解期的患者。学习理解能力低下、心肺功能衰竭、近期心肌梗死、影响骨骼肌运动的疾病等无法接受康复训练的患者除外。将10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于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进行肢体运动训练,具体如下:
1.2.1肺康复方法选择有康复治疗和呼吸疾病护理经验的高年资护士4名、主管医师2名组成肢体运动训练管理组,与试验组的患者、家属(照护人)为患者制订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肢体运动方案,并以强度低、简单经济,较易长期坚持为主要原则。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内容:(1)上肢训练。主要方式为上肢拉力器练习,重量0.5 kg~2.0 kg,连续10~20次,训练时配合呼吸,胸廓外展吸气、拉力呼气。还可采用双上肢绕圈运动方式,双上肢绕圈,30圈/min,1次/d,锻炼从每次5 min开始,逐渐延长至20 min,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气紧及肌肉疲劳,若有应立即停止增加负荷。(2)下肢训练。采用步行训练,每天进行,以不引起患者明显不适为度,运动强度的目标设置为患者在30 min内尽可能达到其基线测试6 min步行距离(6 MWT)的2.5倍。
1.2.2肢体运动训练的管理与监控训练前对家属进行培训和指导,让其掌握上肢结合下肢运动训练的方法,从而指导、监督与看护患者,确保患者安全。管理组医护人员,每半个月至少与患者或家属进行1次电话沟通,了解运动训练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训练方案。若病情加重,立即安排患者就医。运动训练为4个周期,每个周期为3个月,每个周期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康复效果。
1.3评价指标
1.3.1静息肺功能测定采用肺功能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
1.3.2运动能力评价以6 min行走距离(6 MWT)评价运动耐力,分别在运动训练前和各周期训练后测定6 MWT。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运动训练后3个月肺功能的比较(表1)
表1显示,运动训练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FVC呼出量FEV1以及FEV1%预计值指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2两组患者运动训练前后6 MWT的比较(表2)。
表2显示,运动训练前,两组患者6 MWT差异不明显(P>0.05);运动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者6 MWT均有所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加剧,COPD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后果。而目前COPD的治疗多以急性发作期治疗为主,往往不注重对缓解期的康复治疗。近年来通过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改善相关因素的肺康复已成为COPD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运动训练[2,3]。
我科以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了强度较低、简单易行的运动训练方案,对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没有硬性的要求和规定,训练方案因人而异,实施个体化训练,并根据老年患者的体能和呼吸情况而相应调整。运动训练从患者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开始,逐步有控制地加大难度[4]。试验组50例患者均完成为期1年的运动训练方案,训练期间试验组未出现急性加重。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相应制定并适时调整符合具体情况的肢体运动方案,并对COPD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和指导,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将对COPD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健康照护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佳贺,陈佰义,张妹娜.体能和呼吸肌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3,2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刘贤亮,关风光.运动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109-112.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攻防快速多变的速度力量型、对抗性体能、技能类运动项目。篮球运动与训练对运动者的体能有很高要求,篮球运动者的体能训练要以速度、力量、对抗性身体训练为主,目的是保证运动者在激烈的运动与训练中能合理运用攻守技术并准确地投篮得分。当前,我国各种从事篮球运动训练的专业球员和业余训练球员以及爱好者,受人种和训练水平的制约,总体的体能水平较低,不适应激烈的高强度篮球运动,而且,对体能训练的认识有误区,体能训练的手段也很单一,特别是体能训练与专项的结合不够。
1 篮球体能训练的概念及内容
根据资料表明,目前对体能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见表1)。体能的概念是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和训练学科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一个尚未充分定型的概念,是国人在实践中中西结合的创造,在项群理论提出后,体能因与技能相对应而明确,国际上竞技训练专项化的趋势是体能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理论来源。它既不确指一般身体训练,也并非完全的专项身体训练,充分显示了训练思维的分化与整合。
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能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我们所研究的篮球体能训练是指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运动者的身体施以影响,从而有效的增加运动者的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能能力和发展运动素质的过程。篮球运动训练的体能训练是在运动训练中发展各自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基本内容,包括有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和灵敏性素质训练等。
2 体能训练对篮球训练的意义
体能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体能的表达。体能是决定运动员专项成绩的重要因素,在过去的研究与训练中,常常将篮球运动界定为单纯的技能类运动项目,导致了篮球运动走了许多弯路,也是导致我国篮球运动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这种定位严重不符合篮球运动的实际情况,影响了篮球运动的健康开展。
篮球训练中重视体能训练这一手段,有效提高体能训练水平,可以为实施的攻击和防守的技战术行为提供坚实的身体基础,优良的体能能很好的为技术和战术的运用与发挥服务,优良的体能训练水平是篮球运动达到更高水平的基础,没有很好的体能训练水平就不可能掌握复杂的、先进的运动技术、战术,更不可能在激烈的运动与比赛中发挥高超的运动技术和实施有效的战术配合。因此,有学者认为我国篮球的技、战术训练水平与国外高水平的球队相比没有根本差别,真正的差距在体能和对抗能力方面无法与国外强队相比。
3 体能训练的方法
3.1速度训练的方法。篮球训练中的速度训练方法要与其他手段相结合进行,其中速度力量训练可以和完善动作技术相结合进行;而专项速度训练又必须和专业篮球技能的完善相结合进行训练。篮球训练的速度训练重点在提高球场上的启动速度和快跑能力上。可进行两人全场快速传球、运球、投篮,也可以进行半场和交叉的传球、运球和投篮,每次可以在途中传球三~四次,逐步提高难度到传球二~三次即要投篮。
3.2力量的训练方法。篮球训练中的力量训练包括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等,身体各部分肌肉力量要全面、均衡发展。主要训练方法有:通过最大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加肌肉收缩的最大力量;改善肌肉协调能力,提高神经系统指挥肌肉工作能力,做各种协调性的训练动作、急停、急起动、杠铃训练等;也可以进行负重练习,如绑沙袋跑、背器械跑等负重训练;另外,依赖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而提高肌肉力量。
3.3耐力训练方法。篮球训练中的耐力素质提高是提高身体的摄氧、输氧及用氧能力。篮球训练中的一般耐力训练经常采用持续、匀速负荷和变速负荷的方法来训练,负荷强度一般应控制在接近无氧代谢的强度,心率通常控制在150~170次/分左右;全场快速运球上篮并抢篮板,往返10~12次为一组,依训练水平可进行多组训练。
4 篮球训练的体能训练要求
4.1要树立终身的体能训练观
要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就要不间断地有规律地进行长期的系统训练。良好的体质和高水平体能的获得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通过经常的篮球训练才能得以保持,因此,必须要树立终身的体能训练观。
4.2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要充分理解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的相互关系,结合自身体能训练水平情况给予合理重视。基础体能训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专项体能训练,为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服务。
4.3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要穿行
体能训练只有与技战术训练穿行,才不会使体能训练枯燥无味,也才会使不因体能训练而体能训练,做到因篮球训练而体能训练,使篮球训练的体能训练充满快乐和激情,充满对抗和刺激,使篮球训练的体能训练有兴趣去练,愿意继续练下去。
没有体能,技能则成为无源之水,没有体能,心理能力也无从依附。篮球训练的体能训练不能搞突击,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国在篮球体能训练学科方面基本属于空白,忽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不重视对体能训练的科学化研究,将导致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单一。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己经意识到了在篮球运动中体能的重要意义,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和训练,相信我国篮球训练的体能训练水平在未来会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新征.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623-624.
[2]高立杰.高校业余篮球队的组建与训练[J].价值工程,2009,(12):241-242.
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比赛;创造优异成绩及延长运动员寿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能训练;运动素质;比赛;运动项目
一、我国对体能概念的探讨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运动项目的训练中都强调“体能”训练,当前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在奥运百年的发展中已日趋完善和稳定,训练与比赛中体能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运动比赛的实践也证实,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是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究竟这里的体能是什么内涵?体能与身体素质有什么关系?我国有部分专家学者对“体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孙学川认为,在现代高科技战争背景条件下,军事体能并非一个狭义的体力问题,而是指军人在各种复杂、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为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融体力、脑力、心力(即心理素质)为一体综合生物学能力。
茅鹏认为,运动能力是人整体的功能。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的《体育词典》中,认为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2000年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中对体能进行了阐述: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认为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构成的。
2002年杨世勇主编《体能训练学》中认为体能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
从以上观点我们不难看出专家们对体能概念的认识还存在的不同的意见,但大多数专家认为体能的概念很难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适应能力、心理要素等因素脱离关系。
二、我国对体能训练意义的理解
目前体能训练在我国各运动项目中都得到了充分重视,各级教练员都把体能训练放在了首位,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基层教练对于体能一词的获得,大致都来源于电视报刊的宣传。他们对体能训练的作用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例如:篮球教练员一提到体能训练就认为要压杠铃以便在对抗中不吃亏,足球教练员练体能就是12分钟跑,目的是下半场还跑的动,这些认识都还比较片面。那么体能训练究竟有何作用呢?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了国内部分运动学专家及部分教练员,提出体能训练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三、体能训练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理论的探索
运动训练科学化是指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组织并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全过程,进而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在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阶段中,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14]。在此笔者拟从训练原则角度探析体能的科学训练。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运动员开始从事训练到创造优异成绩,直至运动寿命终结的长期过程中,都应按照体能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出相应的合理规划,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系统性原则要求对整个训练过程的体能训练不仅要系统规划,对多年训练不同发展阶段的体能训练,从内容、比重、手段、负荷等方面也应做出系统安排,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以及达到高水平成绩之后,更应周密考虑。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行原则是指在发展专项运动技能的前提下,应全面安排和充分发展运动员的各项运动素质,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更应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提高一般身体机能水平,以促进专项成绩的全面提高。全面性原则主要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训练时期,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并不意味着运动员的全部训练时间都用于这种训练。相反,随着运动员的日臻成熟,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训练也应朝着更为专项化的方向发展。此外,进行全面体能训练还能减少训练的枯燥感,提高运动员的练习兴趣,对专项训练起调节作用。
(三)结合专项原则
结合专项原则是指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体能训练必须根据各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和专项能力特点充分发展专项所需的运动素质,以促进运动员直接创造的专项运动成绩。技术、战术练习是专项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能训练为技术、战术练习提供基础。掌握先进的技术是发挥训练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体能训练要和专项技术、战术相结合。
四、结论
(1)我国在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落后于其他体育强国。主要原因有研究起步较晚,与国际交流机会少,理论落后于实践;对项目的特征、规律及体能在不同项目中或个体中(运动员或运动队)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当前我国竞技运动项目中体能训练的重点是运动素质与专项能力的训练。
(2)体能与技战术具有不可分割性,良好的体能是有效地掌握、提高和发挥运动技术战术的基础;对于运动员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比赛;创造优异成绩及延长运动员寿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体能训练方法因人、因项而异,在以体能为主导的大多数项目中和技能类的对抗性项目中,体能的因素可以被看成取胜的关键,广大教练员应在深刻理解项目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
(4)合理建立体能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检验体能训练方法、手段的科学化程度。
五、建议
关键词 篮球运动 体能训练 研究
当今世界篮球运动风靡全球,它作为一种全球型社会文化和人文景观,不间断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篮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项目,它以投篮得分为目的,攻防转换快速多变,对技术水平拥有高标准的要求,而提高和巩固技术水平则必须建立在体能训练的基础之上。
一、体能训练的相关概念、意义及分类
(一)体能训练的相关概念
1.体能的概念。体能一词最早源于美国。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目前各专家学者对体能的定义各持己见,体能的概念至今尚未充分定型,它既不确指一般身体训练,也并非完全的专项身体训练,充分揭示了训练思维的分化与整合。
2.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把发展各自专项身体素质作为身体训练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有力量素质和弹跳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和灵敏性素质训练等。
(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分类
1.一般身体素质训练。运动训练普遍采用的训练方法手段,以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以及改善运动员体型和姿态。
2.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根据篮球专项运动的特点与对运动素质的专门要求,采取与专项运动有紧密练习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以提高专项运动素质和使体型适应专项的要求。
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篮球专项力量素质和弹跳素质的训练
1.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对于力量素质的训练,身体各部位的肌群很多,我们制定力量训练计划一定要考虑到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练习项目及负荷重量,方法有实验法、体重百分比法、力量百分比法,练习同时做好保护措施。
2.专项弹跳素质的训练。弹跳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训练时应特别注意力量、速度和协调性这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还要将其与技术训练相结合。弹跳素质也可以结合进行适量的上肢力量和协调性练习的全身性练习。
(二)篮球专项速度素质的训练
专项速度素质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教练员应当根据各速度素质的特点结合运动员自身特点进行训练,主要提高技术的伸展性、关节的灵活性及肌肉的力量素质,最大限度地利用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
(三)篮球专项耐力素质训练
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主要以糖酵解的供能形式为主,因此,在篮球专项耐力的训练安排中,要以最酸产生能力和耐乳酸能力的训练为主,有氧氧化供能形式的训练为辅,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训练可以结合专项训练特点运用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等方法。
(四)篮球专项灵敏素质的训练
灵敏素质是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练习的具体方法有绕限制区各种形式跑动、对墙有角度传球滑步接球以及听信号变向滑步等。儿童和青少年应加强灵敏的训练。
三、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要求
(一)要树立终身的体能训练观
良好的体质和高水平体能的获得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很好的坚持篮球训练才能得到保持,因此,终身的体能训练观念必须在运动员内心竖立起来。
(二)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教练员以及运动员都要充分理解篮球运动的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以及两者综合进行训练的相互关系,结合运动员自身体能训练水平情况给予适宜的训练负荷,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三)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要穿行
篮球运动对运动员全面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包括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以及球队的技战术素养等全方位的因素,各因素必须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四、总结
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要做到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体能、体质,提高与篮球技、战术相关的专门素质,尤其是提高构成篮球技术、战术要素的速度、爆发力、灵敏、协调反应和平衡能力,从而保证运动员掌握难新技术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增强篮球比赛的对抗性、应变性能力,减少运动创伤,培养优良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必须坚持与其他相关因素,特别是与技战术训练相融入、相契合的进行,才能逐步突破,使体能训练更为科学合理,也将给篮球运动创造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4-294.
[2] 孙民治.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4-29.
[3] 王保成,匡鲁彬,谭朕斌等.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3):38-46.
[4] 刘继志.中国职业男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若干问题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7):25,35.
体能是技战术训练的基础,是公安民警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否做到“跑得过、擒得住、打得准”的重要保障。同时体能也是衡量人体体质强弱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体能训练是警察训练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公安民警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自我训练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因此,与警察健康有关的体能及体能训练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我国,与警察健康有关的体能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对与警察健康有关的体能的训练方法认识还不够全面和科学,体能训练的持续性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较为传统和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因此,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较为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为警察体能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一、相关的概念
1、健康的概念
1946年国际卫生会议通过的《世界卫生组织法》将健康定义为:“健康能够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就是:“身体精神良好,具有幸福感。”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新的健康概念,即“健康是一种完整的躯体、心理和适应社会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伤残或不虚弱”。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又一次将健康的概念深化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1]
2、体能的概念
董国珍等人为:“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2]柳伯力等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 [3]杨世勇、李遵等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4]综上所述,体能是运动员从事各项训练和获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是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基础,同时对防止运动损伤及延长运动寿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警察体能
从广义上讲,警察体能是指警察先天具有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经过训练形成的身体有形能力和无形能力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相对独立而有机体的内稳态自组织系统结构,即由身体形态结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智力、心理、适应能力、健康状况等部分组成的复杂而有机的内稳态自组织系统结构。从广义上讲,警察体能是指警察在日常生活、工作、训练和执法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能动力。从警察职业的社会属性上讲,警察体能是警察在工作、训练及执法中有机体在长时间、高强度、短间歇的大负荷工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动员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抵抗疲劳,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作的身体能力。[5]
二、与健康有关的体能
健康体能与警察在日常的生活和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体能的提高,能够预防和抵御疾病。特别是对于警察来说,如果丧失这些能力,警察就难以维持最基本的正常生活而处于疾病状态,更难以做到克敌制胜,从而导致打不赢、跑不过、擒不住等尴尬局面。
1、心血管适应能力
心血管适应能力是指人的心脏、血管、血液和呼吸系统向肌肉供应养料(特别是氧气)的能力以及肌肉利用养料持续工作的能力。[6]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可以使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解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人体的工作能力。警察长期进行体能训练,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机体持续工作的能力,长时间的机体持续工作并且不会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心血管适应能力是衡量警察体能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长期的体能训练,能够使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在体能训练后,能迅速动员心血管系统功能,以适应快速运动及大强度体能训练的需求。
训练方法:(1)持续性的慢跑或快跑;(2)越野跑;(3)快走;(4)长距离骑自行车或固定脚踏车;(5)游泳;(6)快速长时间跳绳训练;(7)有氧舞蹈训练;(8)连续性体操,如提高心肺功能的体操有原地快速踏步、原地慢跑等;(9)爬山训练等等。
2、柔韧性
指人体各关节活动的幅度和范围,即人体关节在适宜范围内最大限度活动的能力。[7]柔韧性的优劣受人体各关节结构的影响较大,柔韧性对于警察体能训练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柔韧性的好坏主要与关节面、关节周围的组织、韧带和肌肉本身的伸展性有关,其次还受到体温、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柔韧性在运动项目和警察体能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有效改进技术的必要基础,是警务技能训练的必备条件,也是保证提高警务技能水平的基本因素之一。
训练方法:(1)压肩;(2)拉肩;(3)吊肩;(4)转肩;(5)仰卧背屈伸;(6)虎伸腰;(7)面对墙站立,两臂扶墙压胸训练;(8)甩腰训练;(9)仰卧成桥;(10)体前屈;(11)压腿;(12)开腿;(13)踢腿等等。
3、肌肉力量
力量是人体运动技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收缩和舒张时克服阻力的能力。[8]而肌肉力量则是指人体对抗外力或举起重物的能力。[9]警察体能训练中,肌肉力量的训练尤为重要,它是衡量警察体能好坏的重要评价手段之一,是警察在执行特殊任务中能够对抗外力和持续运动的重要标志。
训练方法:(1)颈后臂屈伸;(2)负重弯举;(3)负重腕屈伸;(4)负重胸前推举;(5)负重快推;(6)负重高翻;(7)负重侧拉;(8)俯卧撑;(9)仰卧起坐;(10)仰卧举腿;(11)负重深蹲或负重半蹲等等。
4、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非最大用力情况下能持续用力的时间或反复次数。肌肉耐力在某种程度上也依肌力而定,因为肌力较差的人能持续的时间较短,反复的次数也较少。[10]而对于一个体能较好且强健的警察来说,可以长时间的运动或高强度的训练而不产生疲劳,从而使警察在制服犯罪分子中做到“追得上,擒得住,跑得过”。
训练方法:(1)俯卧撑;(2)直臂悬垂;(3)负重高抬腿走;(4)曲臂悬垂;(5)引体向上;(6)1分钟仰卧起坐等等。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焦点聚集在一些较为特殊的行业上,与警察健康有关的体能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不断探索的切入点。但笔者认为,与警察健康有关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还有待于不断创新,应积极引导广大民警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广大民警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行动,树立“我运动、我健康”的思想。
【参考文献】
[1][5][6][7][9] 陈博.警察体能训练与测试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2]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4][8] 杨世勇,李遵,唐照华,唐照明著.体能训练学[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运动成绩
如何保证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激烈的、高强度的比赛中具备良好的体能优势是当代竞技健美操指导教师和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所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研究。
一、体能训练的基本概念
体能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机能潜力和与机能潜力有关的体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是指人体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它突出对人体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体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挖掘机能潜力,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
二、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水平构成要素
结合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点,以体能及体能训练的概念为理论依据,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水平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专项力量、成套耐力、高度协调性、动作速度、身体姿态、肌肉控制能力、动作力度和表现力。
三、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主要有:从竞赛实战出发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相结合原则和体能训练的系统性原则
四、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结合体能训练的内涵,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具体的内容及训练方如下: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一般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一般体能训练一般包括力量、耐力、柔韧训练。
1.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内容与方法
(1)上肢力量
横握杠铃做臂屈伸、负重屈腕、杠铃上举等一般力量训练;俯卧撑、俯卧撑击掌、倒立爬行等基础训练阶段专项力量训练。
(2)下肢力量
负重蹲跳、负重提踵、立定跳远等一般力量训练;原地连续纵跳、连续团身跳、10-20米的单脚或双脚连续跳等基础阶段训练。
(3)躯干力量
仰卧两头起、悬垂举腿、仰卧起坐等一般力量训练;专门性空腹训练、分腿支撑、直角支撑等基础训练阶段的专项力量训练。
(4)手腕关节的力量训练
小推车、控倒立、倒立爬行等。
2.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耐力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是以无氧代谢为基础,机体在缺氧或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主要有磷酸原供能及糖酵解供能的代谢形式。训练时,我们要采用符合供能特点的一般身体训练如800米计时跑或一次持续12分钟的计时跑,且用80%-90%的训练强度,将心率控制在180-190次/分等方式。
3.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柔韧训练内容与方法
(1)上肢柔韧训练
各种徒手体操中活动肩、肘、髓关节的动作练习双手握肋木直臂压肩韧带双手体后握肋木向前探肩与同伴互扶俯身正侧压肩。
(2)下肢柔韧性训练
正压腿、后压腿、侧压腿劈等。
(3)躯干柔韧训练
体侧屈、体侧转、体后屈等。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训练是指运动员在掌握专项基本技术后,通过对基本技术动作的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的多次训练以达到提高专项素质为目的的训练途径,即技术的发展促进体能的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内容包括肌肉控制力、灵敏素质、动作力度、动作速度、身体姿态、表现力训练。
1.肌肉控制力训练
(1)操化动作训练肌肉控制力
原地纵跳训练、剪刀跳练习、改变动作幅度和方向进行训练。
(2)难度动作训练肌肉控制力
俯卧撑类难度可以加强上肢及腰腹躯干的力量控制力,如做标准的俯卧撑30个,接着保持俯撑姿势控制1分钟等。
(3)弹动技术训练肌肉控制力
健美操的弹动主要依靠躁、膝、骸关节的屈伸缓冲而产生的,而屈伸是通过腿部肌肉的协调控制产生的。因此,可以通过弹动技术的反复训练以进一步提高体能水平。如躁关节的屈伸运动主要锻炼小腿后部肌群的控制力,而膝关节、骸关节的屈伸运动主要是训练大腿、臀部、腹部、腰部肌群的控制力。
2.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素质在竞技健美操中主要表现为身体的协调能力。健美操是对人体协调能力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在训练中以各关节的灵活运动为基础。其方法主要有:基本步法配合音乐进行训练;手臂的基本动作或组合动作通过音乐进行训练;上、下肢配合训练等。
3.动作力度训练
速度力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爆发力,力度训练首先要进行加大肌肉力量的训练。如:可采用负重训练,把沙袋或重物绑在手臂、脚腕等需要练习的部位进行操化动作练习,所负荷重量以本人最大力量的40%以下为佳,有时也可不负荷。采用的动作要熟练,完成动作要快速;还可以用快速击掌引导练习,教练员可变化练习节奏,使运动员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动作速度训练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动作速度训练时,必须建立在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的前提下,提高动作速度。训练方法主要有:专门性动作速度训练连续拍快速大踢腿,连续快速屈体分腿跳等;反复完成某一操化动作要求在动作技术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到达动作结束位置,练习肢体的爆发力及控制能力等。
5.身体姿态训练
健美操的身体姿态是根据现代人的人体与行为美的标准而建立的。其训练方法主要有:采用舞蹈训练法如芭蕾舞等;借助健美操动作的反复练习如在完全掌握操化动作之后,改变动作数量进行训练等。
1前言
随着竞技健美操运动的迅速发展,规则的不断完善和细化,对运动员的要求也趋向完美化,对体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体能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制约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键。同样,为了在竞技健美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体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的好坏,体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试图剖析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概念和构成因素,以便使竞技健美操的体能训练有理论依据。
2体能训练
2.1体能训练的概念
体能训练也叫体力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机能潜力和与机能潜力有关的体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是指人体在艰苦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体能训练突出对人体各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体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挖掘机能潜力,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
2.2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内容
形态与机能是体能的决定因素,运动素质是体能的竞技表现,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形态、身体机能与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三者是体能的构成因素。根据竞技健美操项目特征它的专项体能训练中有自身的特点以下主要深入探讨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中机体自身体能训练内容。
2.2.1身体形态
由于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且在身体形态的各项指标中,有的指标遗传度很高(如高度、长度和宽度指标),有的指标遗传度则较小(如体重等充实度指标)。因此,在选材时应重视高度、长度和宽度等形态指标,而与肌肉有关的体重等充实度指标,则应更多地依靠后天的训练加以改善和提高。与其它项目不同的是,健美操对形态的要求很高,它不仅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对艺术分的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对形态的训练要常抓不懈。
2.2.2 身体素质
2.2.2.1 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建设的保证,是漂亮完成成套动作的物质基础。现代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都应具备高度发展的全面力量训练水平。身体的各个部位,特别是上下肢、腰腹,以及踝、膝、手腕、手指都应进行专门的全面的力量强化训练,旨在发展各运动环节的肌肉力量,达到整体力量提高的目的。整体力量就是运动员从事专项活动时各运动环节协调一致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力量。它是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基础。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对运动员力量动作的选择有以下几个特点:规范性、均衡性、多样性、全面性。所以说,整体力量训练和整体力量水平是现代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
2.2.2.2 速度素质
竞技健美操的专项速度是通过力度来表现的。它是衡量健美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力度,是运动员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肌肉快速用力以及动作变化的速度和动作熟练程度的外在表现。健美操要求动作刚劲有力,积极快速,力度感强。无论上肢、下肢和躯干动作,都有明显的"加速"和"制动",以充分表现力度。因此,力度也是体现体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健美操的不足,缺乏力度是主要表现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对力度训练重视不够,对力度训练方法在某些方面还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为此,在体能训练中强调与加强力度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2.2.2.3运动耐力
体能训练中的运动耐力主要指大强度长时间从事专项活动的能力。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运动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1)功能系统的机能能力;2)比赛中有效地利用机能潜力的能力;3)疲劳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2.2.2.4 柔韧和协调
竞技健美操是在快节奏高强度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运动,比赛中要完成体现高难度的柔韧素质动作,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很好的柔韧性,还要有很好的肌肉弹性,因此,对柔韧素质训练应特别重视肌肉放松这一环节。协调能力主要表现在完成动作时的全身各部位有机配合: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协调;情绪与表现力的协调;韵律与节奏感的协调等。健美操运动的特点之一是运动员的动作刚与柔的统一,它不仅表现在动作速度,而且还应具有鲜明的节奏。因此,在进行协调性训练同时也要十分注意运动员的肌肉收缩的强度与速度,即对力度提出较高要求。
2.2.3表现力
竞技健美操作为表现难美项群的运动项目之一,它有与其他项目相区别和自身与众不同之处。竞技健美操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表现力是竞技健美操的色彩与灵魂。表现力是指在竞技健美操的比赛中,运动员通过身体动作在音乐伴奏下综合反映内在的情感,体现在各种动作能轻松完成,动作舒展、优美,有力度感,节奏好,动作能与音乐紧密结合,是运动员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统一。
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专项素质是影响表现力的客观因素,而表现力反过来影响体能的发挥。竞技健美操是一项表演性很强的项目,运动员不仅心理上要有表现的意识,运动员的自信心也显得尤为重要。表现力应贯穿整套动作的始终,特别是当完成到后半套,在体力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良好的表现力可以使运动员在力竭的情况下动作更到位,并保持感染力。这就是一个运动员的潜力。假如两名运动员形态、机能、素质水平相当,在完成动作时尤其动作越往后,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谁能坚持到最后,谁能把表现力贯穿到底,谁就是胜者。表现力是支撑运动员完美完成成套动作的有力支柱。
3结论
3.1 体能训练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身体素质训练,它是一种以发展机能潜力和与机能潜力有关的体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是指人体在艰苦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是人体器官和机能系统在结构和机能能力上的适应性再塑造工作,是运动员心理意志品质的再塑造工作。
3.2 竞技健美操体能水平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表现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表现力的训练是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独特之处。
3.3 竞技健美操的体能训练必须有计划的贯彻训练周期的始终。教练员需要在了解影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水平构成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体能训练中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兴.对竞技运动中体能训练若干问题的认识[J].上海体育学报,1998.(1)
[2]田麦久.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点与基础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彭建敏,程在宽.对竞技健美操体能的概念及构成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4,27(4)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1前言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在广大体育爱好者中间有绝对的影响力,目前各高校均有足球专修,而体育院校的足球专修又是培养足球方向体育教师的主要途径,足球专修生较高的专业素养也是强大中国足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体育院校内足球专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结合目前较为流行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将从功能性体能训练进入足球专修生的日常上课中为出发点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期找出在传统足专课中融入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理论依据以及作用与注意事项等具体问题,以便为广大足球专修生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普通高校足球专修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体育学院图书馆和现刊室以及校内电子图书馆查阅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归纳,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2.2.2逻辑分析法
将自己所收集到的内容和信息进行逻辑分析,找出其之间的相关关系。
3结果与分析
3.1功能性体能训练
自2000年以来,由美国专家来华讲学,将源自于理疗和康复领域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带到中国,2008年奥运会后功能性体能训练便迅速在国内推广开来。功能性体能训练是以身体的基本功能和运动专项目的性相一致的训练方式,其概念可以归结为:以身体各运动部位基本运动功能为基础,在遵循人体运动链的基础上,以专项运动所要达成效果为目的,三者相结合的一种过渡性体能训练方式,即可以作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之间的桥梁。在运动实践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功能性力量训练,此外还有功能性速度训练、功能性耐力训练等。
3.2足球专修生进行体能训练的作用
功能性体能训练在进行训练时往往首先是进行一些简单的与专项技术动作无关的练习,而这些练习更多的可以发展平时被忽视或者根本练不到的肌群,主要用于发展运动部位的整体牢固程度以及提高其刚体性质,进而形成良好的人体运动运动链;然后是进行与专项技术相关的慢速练习,主要用于建立良好的运动感知觉,形成良好的动作模式;最后是进行快速的专项技术动作练习,用以发展专项能力。
3.2.1体能方面
足球运动是一种技能主导类的同场竞技类的运动,其虽然是技术为主导,但现代足球发展的趋势是更注重体能的训练,因为踢一场完整的比赛要来回跑多次,要多次进行身体上的碰撞和拼抢,足球运动员移动的方向和路线不是固定的,需要不断的转换方向和改变步伐,并且需要不断的加速、减速、急停等,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体能基础上。
3.2.2技能方面
根据上面所论述的足球专修生具备较高的专项技能,但在激烈的对抗比赛中却发挥不出,这就是由于功能性体能不足所导致。首先,因为良好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使练习者快速的建立运动链,这样可使上下肢产生的力量、速度在此链上传递以及通过传递进行向关的整合,这样便能使肢体末端形成较好的动作速度,在技术上表现出灵活快速的动作表现;其次,在进行功能性体能训练过程中,需要练习者对自身动作进行感知和控制,进而发展练习者的本体感觉和控制能力,这在技术中表现为练习者可以更好的控制动作。
3.2.3运动损伤方面
功能性体能训练在运动损伤方面主要表现为预防和损伤后的功能性康复。由于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基础就是先建立运动部位的牢固程度,即增加相关运动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力量,进而提高了运动关节的刚体性质,为预防损伤奠定基础。在损伤后的恢复方面,功能性体能训练的训练之初便是简单的、慢性或静止、运动关节最基本供能的练习,这样做可以使受伤环节在不再二次受到大负荷刺激的基础上接受一些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使受伤部位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接受到一定的刺激,以便恢复期运动,其次也可以刺激到周围的运动神经,进而在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两方面为伤部的痊愈提供治疗帮助。
3.3足球专修课的上课时间
体育学院足球专修课时间通常为一节课90min,其中主要就是三部分:准备活动部分、基本活动部分、放松活动部分。而功能性体能训练训练内容非常丰富,根据训练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安排在准备活动部分,基本活动部分,放松活动部分。放在准备活动部分可以使准备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可以快速的使机体进入专项训练的状态,同时可以提高趣味性;放在基本部分中既可以发展专项体能又可以发展专项技能;放在放松活动部分可以使机体快速的由高强度的运动状态转入低强度的恢复状态,并且可以快速的消除掉基本部分产生的疲劳,使练习者感觉专修课一点不累。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功能性体能训练是根据运动链原理,以运动关节基本运动功能为基础,以达到专项运动目标为目的的衔接式体能训练方式,训练中主要变现为功能性力量训练,此外还有功能性速度和功能性耐力训练等;(2)功能性体能训练通过建立运动链,使力量、速度等运动素质在其中进行传递并整合,进而提高肢体末端表现,从而提高专项体能。此外,功能性体能训练也是一般性体能训练向专项性体能转化的桥梁和通道;(3)功能性体能训练通过建立运动链、提高神经控制肌肉能力、肌肉间协调能力、良好的本体感知觉等来促进专项技能的掌握以及促进相关运动技能的正迁移;(4)功能性体能训练分为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静止或者慢速的,与专项技术动作结构没关系的,以提高小肌群力量为主的练习;第二个过程为:相对快速的,与专项技术动作有关的,以提高整体肌群协调做功,突出专项动作模式的练习;第三个过程就是符合专项实际的专项练习;(5)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在足球专修课的准备活动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4.2建议
足球专修学生进行功能性体能训练时必须清楚不同的位置需要进行不同的训练;训练时采取的手段应符合足球专项需求;进行功能性体能训练不能取代传统训练,应视其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功能性训练的比重。
参考文献
[1] 沈贺.对足球技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有机结合的几点看法.[J].健康教育.2012.03
[2] 黄杰.对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探讨.[J].健康教育.2012.03
[3] 黄正.浅析足球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其训练方法.[J].体育科学文献通报.2012.03
队员体能的好坏和球员的赛场表现、赛场局势有很大的关联,所以,队员的体能对篮球比赛的最终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从目前一系列的篮球赛事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篮球队员与国外的篮球队员相比较而言,体能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尤其是在力量方面,在赛场上遇到力量占优势的对手时,往往会影响我们的队员的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的发挥,从而造成不利的比赛形式。所以,篮球队员一定要注重日常的体能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应对对抗性越来越强、越来越激烈的篮球赛事。
一、篮球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意义
(一)篮球体能训练的内容
篮球体能训练中,涉及到的“体能”概念,其实是一个还没有充分定论的概念。一般来说,队员的体能,指的是队员的机体一个基本的运动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以及柔韧性,这四个方面。
体能训练,就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逐步改变队员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以及身体形态,从而使队员的体能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篮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就是针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的,一般包括,提升队员力量素质的力量素质训练、提高队员行动速度的速度素质训练、以及增加队员的耐力素质训练等多个方面。
(二)篮球体能训练的意义
随着当今篮球赛事的对抗性越来越强、赛事程度越来越激烈,队员比赛过程中的很多动作都是在与对手的身体接触过程中完成的,所以队员的体能水平也就成了决定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队员在与对手的身体接触过程中,必须有足够好的力量素质以保持在动作完成的整个过程中身体的平衡,才能发挥正常的技术水平。没有一个足够好的力量素质做保障,很容易出现技术动作的变形,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另外,队员的行动速度、身体柔韧性、耐力素质也同样重要,这四项体能指标中的任何一项,如果有所欠缺,队员就很难跟上比赛的节奏、掌握比赛的局势,也因此极易丧失赛场的主动权。
所以说,篮球的日常训练过程中,体能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体能素质是队员正常发挥技术水平、战术水平的基石,是掌握复杂的篮球技术,进一步提升团队整体水平的前提。教练员在日常的训练安排过程中一定给予体能训练足够的重视。
二、篮球日常训练中体能训练的原则
(一)体能训练的进行要系统化
体能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积累,逐步提升的过程,所以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设置需要系统化,不可无计划的盲目进行,更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二)体能训练中的训练负荷要科学合理
安排体能训练时,要全面合理,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水平,确定一个合理的训练负荷,不可急功近利,训练负荷超出队员的实际可承受水平,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事故,对队员的训练积极性也会有影响,从而不利于训练的正常进行。
(三)体能训练实战化
体能训练的实战化,指的是在日常进行体能训练时,要尽量接近比赛中的技术动作和激烈程度,充分模拟赛场情况,讲比赛与训练紧密结合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在实战中发现训练的不足,在训练中提升队员的体能素质,有效提高训练成效。
(四)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
日常训练中,如果将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分开进行,会使体能训练显得枯燥乏味,长此以往,队员很容易在不自觉间对体能训练的内容产生抵触情绪,造成训练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在设置体能训练内容时,教练员要注意其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的穿插结合,以充分调动队员训练的积极性。
三、篮球日常训练中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的首要内容,力量训练方法的正确选择,会直接影响训练的效果。所以说在进行力量训练之前,教练员需要对力量训练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个合理的安排,如:训练方法、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节奏、动作幅度等等,都要提前做出考虑。
力量训练在比赛的准备期,应该以一般的力量训练为主以便为后续的训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训练进程的推进和赛事的临近,训练的内容要逐步减少。而在比赛期间,只要安排专项化的比赛即可。
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有:负重训练、借助力量练习器械而进行的等动力量训练、电刺激负荷训练等。
(二)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训练要想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需要和其它训练手段相结合进行,篮球体能训练中的速度训练重点是提高队员在比赛场上的快速跑能力和启动速度,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安排队员进行快速传球、运球以及快速投篮等训练内容。
(三)耐力素质训练
现阶段,多少的耐力训练以中长距离的跑步为主,通过中长距离跑,可训练队员形成正确的呼吸方式,有效改善队员的耐力素质。在耐力素质训练的过程当中,教练员要注意控制队员的运动负荷,如可采用计算脉搏的方式来控制负荷量,同时还要注意尽量增加训练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如:变速跑、间歇跑、重复跑相结合;单人训练、双人训练、多人训练相结合等。
参考文献:
1.概述
体能训练是 20世纪 80年代以来运动训练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训练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完善,体能训练已经成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最为有效的训练方法,已经被体育界所接受并推广。瑜伽是一项以体式为载体,调整呼吸为媒介,以意念控制为手段,以消除疲劳和烦恼、调节情绪为目的,促进人身、心、灵和谐统一的新型运动项目。由于它自身的魅力以及快速推广,也促使瑜伽健身市场的火热化,随着人们对瑜伽认识的提高,瑜伽作为选项课程逐渐引入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并且深受学生喜爱。瑜伽中的动作主要展现身体形态、力量、柔韧、耐力、伸展等能力,每一个精妙的体式中无不体现出强大的体能。
目前,我国对体能训练在瑜伽教学中的运用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因此本文以体能训练在瑜伽教学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瑜伽运动中体能训练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结合瑜伽运动的特点,在瑜伽的课堂里增加体能训练的内容,目的是为能更好的掌握瑜伽动作技术,达到强心健体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瑜伽的兴趣,提高瑜伽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体能训练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体能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于“体能”这个概念定义也是大同小异。归纳来说可将体能定义为,体能是人体对环境适应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发展状况所决定的。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内外部的形状,身体机能是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其中运动素质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
体能训练的内涵应是对人体系统的训练,以骨、关节、肌肉为载体,结合运动项目特点,进行科学的体能训练,优化人体系统,旨在产生体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挖掘机能潜力,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一般体能指采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练习,改造学生身体形态、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和全面发展运动素质。专项体能训练是指根据专项的需要采用与专项有密切联系的专门性的身体练习,发展和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和专项所需的身体形态、机能。而在瑜伽运动中,因其竞技性不高,主要是为提高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能力,因此,主要以改造其身体形态、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和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目的。
3.瑜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瑜伽通过法的展现,给人们带来身体形态、力量、柔韧、耐力、伸展等方面的视觉享受。通过动作的练习,不仅可以达到调节心肺、提高柔韧性和平衡感,塑造健康、美丽的形体,对身心进行有效调控的目的外,同时,也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舒展筋骨,畅通经脉,从而消除人体的身心疲劳。特别是瑜伽以意念引导动作,注重身、心、灵的协调发展,可提高练习者的个人境界和促进意识对身体的支配能力,有助于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信心,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品格。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选修瑜伽课程的学生来源广泛,其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大不相同。由于瑜伽的独特性,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大部分学生的身体姿态、柔韧性、力量、耐力、平衡、身体协调等都比较差,练习起来动作不够舒展、大方,离“标准”动作有很大的距离。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往往会有急于求成的心态,希望通过练习能立马达到健身与塑形的效果,从而忽视了瑜伽练习的基础练习,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另一方面,教师只注重动作的教学,一味追求动作的标准度和幅度和新内容的传授,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依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在后半堂瑜伽课中,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动作的幅度、身体力量、肌肉耐力、注意力等明显下降,难度动作完成的质量与流畅性明显下降,不仅影响了学习积极性,而且导致了学习效果不佳,这些现象都是体能不足的表现。
4.瑜伽运动中体能训练的主要构成因素
在瑜伽运动中,瑜伽法由易到难,动作花样百出,精巧的动作中透出过人的体能,拥有良好的体能是完成瑜伽技术动作的前提和保证,是进行瑜伽练习体能训练的基础。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形态、柔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是完美展现瑜伽技术的必然需求。瑜伽体能训练主要针对瑜伽项目的特点和提高瑜伽运动技术能力的需要,对人体各器官以及机体系统的超负荷的综合性训练,克服疲劳,以调整身体机能和心理适应能力,达到提高整体身体机能的效果,其体能特征有着自身独特的个性。
4.1身体形态
不同的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各不相同。身体形态主要是指通过后天的训练达到符合现代审美标准和瑜伽项目特点的形态,是体现瑜伽“美”的特点最突出的要素。瑜伽通过缓慢而又深长的调息、轻松而又柔和的调身、放松而又专注的调心将瑜伽的魅力展现出来,能唤起人们心灵中美好的情感,令整个精神状态变得平和积极,它所表现的形态美不仅体态匀称,更重要的是线条优美,动作姿态柔美,动作幅度舒展有度,面容宁静、祥和,这些都是影响瑜伽之美的重要因素,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环节,在瑜伽课堂上增加适量的形态训练可提高动作质量,使学生更有成就感,也使动作更有观赏性,从而达到在学校开设瑜伽课程的教育目的。
4.2柔韧
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瑜伽法的质量与欣赏价值。在瑜伽项目中,学生主要是练习一些具有技巧性的、要求柔韧素质的姿势来展现瑜伽的魅力。良好的柔韧性不仅可以使动作更加流畅、大方,还可以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于没有学习基础、身体素质较差、平常缺乏锻炼的学生来说,柔韧素质的练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学习中,应注重提高关节的活动幅度,以慢张力方法提高肌肉与韧带组织的柔韧能力,有意识的放松对抗肌,有效发展柔韧素质,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达到健身塑形的效果。
4.3整体力量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是各运动环节协调一致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力量,它是学生体能建设的保证,是完美完成瑜伽成套动作的基础。在瑜伽中级及以上的法姿势中,由于大部分体式与力量相关,力量较好的学生能获得学习法的优势,并且在成套动作的学习中,为保证学生能出色的完成姿势,学生应具备高度发展的全面力量训练水平,瑜伽运动之美主要体现在的姿势花样百出,锻炼部位更是精细全面,因此力量素质的锻炼不仅局限于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更应有意识的训练和发展薄弱的、平常难以锻炼得到的小肌肉群,旨在全面发展各运动环节的肌肉力量,达到提高整体力量的目的,力量素质应作为瑜伽课堂学习中体能训练的重点加以训练。
4.4耐力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不降低工作效率而长时间进行运动的能力,也是机体抵抗工作时产生疲劳的能力。在瑜伽姿势的练习中,通过单个法的保持与控制和逐渐变换的动作,全程中有意识的呼吸的配合,完成瑜伽法的练习,主要是以有氧耐力为基础的运动项目。在练习中,呼吸与姿势融为一体,可提高氧气量的输送与利用,有效缓解运动疲劳。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持续的身体刺激很容易使得肌肉酸痛,从而导致学生练习力不从心,消极懈怠。因此,有必要在平时的体能训练过程中增加有氧运动,进行适当超负荷训练,使机体能积极适应肌肉长时间工作的能力,从而提高肌肉的抗疲劳能力,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4.5平衡
平衡,在体操中是指用脚、手和脚或身体其他部位支撑在地面上,保持的预定静止姿势。瑜伽中重要的一项是平衡,当人的身体、精神、心理都达到平衡状态时,才会获得真正的健康、快乐。身体上的平衡体现在动作中,主要通过力量、协调与柔韧展现出来。精神上与心理上的平衡,不仅在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更重要的是身、心的平衡,而身与心的平衡主要在于专注力。专注力的稳定依赖于放松、稳定的呼吸。在瑜伽里,呼吸是瑜伽的精髓及关键,呼吸乱了,心就乱了,心乱使大脑不稳定,直接导致神经不能很好的支配身体的协调,协调能力在于全身各部位有机配合,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协调,情绪与表现力的协调,使得动作不稳定,完成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在平衡当中,我们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专注力,即稳定、专注的呼吸练习,本质既是心理素质的练习,使我们通过外在的姿势帮助身体达到身体、呼吸和意识的平衡。
4.6表现力
表现力是指身体动作与音乐伴奏下综合反映内在的情感,借助于身体姿态、动作以及面部表情持续的表达出来,用以吸引和感染观众的一种能力,是运动员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统一。瑜伽之美不仅是展示身体姿态的美,更重要的是内心情绪的表达。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否最佳展现瑜伽的魅力,则取决于学生的表现力,其主要表现在动作舒展、优美、有力量,内心宁静、温暖,很祥和,能完美的将柔和的音乐带来舒畅的感觉通过肢体与面部表现出来,这就是常说的瑜伽能修身养性的独特之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动作的展现而忽略了瑜伽本身的内在感受。因此,在体能训练中加入表现力的训练不仅有利于瑜伽美的展现,更有利于学生对内心的控制与精神气质的提升。
5.在瑜伽课程教学中融入体能训练的重要作用
5.1在瑜伽课程教学中融入体能训练能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学习质量
选修瑜伽课程的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瑜伽运动,致使有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完成瑜伽的姿势。在瑜伽课程教学中,不仅注重身体形态的练习,也强调动作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标准性。将体能训练融入到瑜伽教学中,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程度,提高协调性,增加身体力量,促进骨骼、肌肉充分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大动作的标准程度,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可行性,使学生身体充满活力,学习起来更有成就感,也使动作更有观赏性,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5.2在瑜伽课程教学中融入体能训练能塑造身体形态,提升气质。
气质是一个人谈吐举止的精神面貌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的个性之一,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在瑜伽课程教学中,不仅强调动作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标准性,更重要的是塑造优美的身体形态、良好的精神面貌。在体能训练中,加强身体姿态的练习,使体态匀称、线条优美、动作姿态柔美、动作幅度舒展有度,这样才能展现练习者的外在美。与此同时,瑜伽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情绪的稳定,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自我反省能力,能够驾御心意,通过激发人体潜在能量来促进思考、学习,培养大学生专注、平和、好学、冷静客观的良好心态,使人修身养性,获得身心统一的精神面貌,提升内在气质。
5.3在瑜伽课程教学中融入体能训练能培养自信心,完善人格。
当代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存在自我约束与控制力不强、缺乏自我反省能力、性格孤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凡事以自己为中心、承受不了挫折等现象。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瑜伽,往往很难准确表达各个体式及身体的美感,学习效果不明显,动作笨拙,不协调、不到位,而导致自尊心受挫,出现厌学等问题。为了调节他们的心理,老师应当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基础的体能训练,让他们有一定的素质基础,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在教学中,教师积极用语言激励他们,能促使学生积极感受瑜伽所带来的那种洒脱与奔放,释放他们的激情与活力,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树立自信、陶冶情操,在一定程度上对勇气、品格、正直等都有渗透作用,既调节了心理又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6.结语
瑜伽练习不仅仅在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平和与安宁。随着瑜伽健身市场的火热化,瑜伽作为发展身体素质,提升气质魅力的一种手段已引入课堂教学。体能训练能够很好的提高瑜伽所需要的力量、柔韧、身体姿态的控制以及对动作美的感受和表现力, 培养学生专注、平和、好学、冷静、自信的气质,增强他们的艺术修养,既有利于瑜伽技能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学生思想、情感、人文教育的提升。因此,在瑜伽教学过程中,融入体能训练的因素,能有效的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习质量;塑造身体形态,提升气质;培养自信心,完善人格;更能够大力推广这项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吸引学生终身参与这项体育运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艾扬格.瑜伽之光[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25
[2]诺娃贝琳.瑜伽手册[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1、前言
在现代技术高度分化的与高度综合的今天,体育科学技术的分工越来越细,体育科学研究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作为竞技体育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高度重视,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不同的运动项目除了有自身的特点外,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打破传统的训练模式,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创新训练理论,进而创造出不同的技术训练,已经祸不单行。在体能训练中理论创新除了结合运动解刨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康复学外,还要结合运动训练学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已有的训练理论加以否定肯定再否定。最后形成成熟的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体能训练理论。
2、体能训练伴随竞技体育和人体运动能力需求的变化而发展的
有关“体能”的概念来源,早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国际运动医学会就成立了“国际体能测试标准化委员会”,并制定了标准体能测试的六大内容;身体资源调查、运动经历调查、医学检查与测试、生理学测试、体格和身体组织测试、运动能力测试等。对此拉森提出了构成运动员体能的10大因素包括:防卫能力、肌力能力、肌爆发力、柔韧性、敏捷性、协调性、平衡性、技巧性和心肺耐力。同时,1983年熊斗寅和卢先吾合译的《体育运动词汇》中的身体负荷能力Physical capacity 也译为身体能力或“体能”。在1984年出版的《现代汉语新词典》中有关“体能”的解释为:指人体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与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等两部分构成。何雪德1等根据“体能”一词在文献中出现的时间和频数,推测“体能”概念可能是1983年项群理论的提出后,体能与技能相对应而存在,体能这个概念日益被教练员、运动员所接受和使用,同时在对外学习交流时“体适能”的传入和中国特色化,体适能也日益融合到体能概念中,并逐渐流传开来,确定下来,特别是1994年开始对足球运动员体能测试”的炒作,使“体能”一词家喻户晓。美国健康体育休闲舞蹈学会对适能的定义是:适能是个人运作的能力,适能好的人具备下列条件:配合遗传的适度器官健康以及应用现代医学知识的能力。足够的协调、体力和活力以应付突发事件及日常生活。团体意识和适应团体生活能力。充分的知识和了解以决定面临的问题及其可行的解决办法。参加全面的日常活动应有的态度、价值观和技巧。有利于民主社会的精神和道德特质。适能包括5个部分体适能、情绪适能、社会适能、精神适能、文化适能2。
3、体能训练所应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方式
在体能训练领域国内外现如今也是百花齐放,有很多门派对于同一训练的效果所使用的训练方式持不同的意见,这就要求有基本的训练理论产生,在中国的体能训练中有普遍出现大训练量,大训练强度的状况。这是因为教练员大多对于体能训练所遵循的原理有所不懂,在体能训练中强调一节训练课的时间不能超过90分钟,纵观所有的运动项目,除了马拉松比赛时间超过90分钟之外,大多项目都是在90分钟之内完成,这一原则的把握就要求在体能训练中时间不要过长,另外一条训练原则要求在训练当中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所做的动作姿态控制,假如锻炼的是运动员的肱二头肌,运动员手持哑铃必须身体保持正直,建议坐在板凳上进行练习,为什么要坐着却不是站在呢?这是因为在直立的情况下训练的着重点不如坐着,因为站着的时候下肢在神经调配下会自愿参加到训练中帮助上肢运动,这应的训练效果就有违背训练的最终目标,另外一个就是训练中要注意呼吸的调节,在训练中有很多训练状况是运动员自身感觉负荷很大,就会要紧牙关,屏住呼吸,这样就打破了正常的呼吸节奏,进而影响到血液的载氧能力。中国运动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力量大,但却容易受伤,这种情况不能归结到运动员的特质状况不好,这是因为人体中639块肌肉,在传统的运动训练中有很多小肌肉群得不到锻炼,进而导致人体整个运动链中力的传导流失很多,比如排球运动员的主公手,就必须有发达的上肢力量作为扣球的保障,但是对核心躯干的力量训练也不容忽视,因为很多球都是在跳起的状态下扣杀球,在空中运动员躯体处于失重状态,将全身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上肢,身体躯干保持直立,通过下肢的起跳将下肢力量传导到上肢,经过核心躯干,整个运动链都是处于一个运行状态,才能挥出有力的扣杀球。最后在训练中姿态的控制还有预防运动伤病困扰的作用,比如一个做深蹲的运动员,在承载很大负荷以后做蹲起,膝盖如果超过脚尖,那么躯干所承受的压力对膝盖的损伤将会最大,因为阻力臂大于力臂。这时候承受的负荷最大。再一个就是起的时候注意发力点,做蹲起要到达的的训练效果是强化膝盖周围的肌肉,进而保护膝盖。但是很多运动员的膝盖经过大力量训练之后都会膝盖有损伤。根据上述的例子可以肯定的到处训练原则的遵循,是与运动训练理论的支持有关的,这些训练原则都是根据人体在运动中生物力学,生理学等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4、结语
原理是人们对训练认识的结果,是对规律的反映。原理是主观的反映客观规律。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为了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依照相应的原理去制定一些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就是原则。训练原理的产生也同样遵循上述规律,训练规律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人们要把握运动训练规律,掌握训练原则。3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训练过程。体能训练始终都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不同训练年度,不同运动项目其身体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比重、负荷量也有所不同,就是在一个训练年度里因为不同的训练时期,不同的训练阶段,不同的个人特点而有所不同。在体能训练中有很多训练原则就是遵循哲学中的原理比如说;循序渐进,在运动训练中对于一项训练内容的训练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反应是有周期性的同样一个刺激在长时间的一个刺激都身体就逐渐适应,如果不调整符合就不会有新的刺激参与到训练中,这样就失去训练效果。系统训练,为什么要系统训练,这是因为运动员是一个有机体,在做出某一个动作的时候,全身上下都在协调配合完成动作,另外运动员的身体也是逐渐适应训练,假如一开始就进行爆发力力量训练的时候,很容易受伤,并且不会出成绩,这是因为运动员连基本的力量训练都没有进行,爆发力是力量与速度的结合,没有力量谈何爆发呢!从实际出发,就涉及到运动的项目实际,运动员自身条件的实际,目前所处状态的实际,在训练中就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科学的处理好专项训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