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2 10:09: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工基础知识教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Abstract: The coke oven is the heart of the entire coking project, while the coke oven based on carrying load and iron installation with close key parts. Coke oven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describes some of the quality control points in the coke oven basic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eat recovery coke oven civil engineering; coke oven basis; quality control points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工程概述
泰国俊安热回收焦炉土建工程位于泰国罗勇府。项目一期土建工程主要包括焦化系统和电厂两部分,土建施工的单体构筑物主要包括焦炉基础、受煤坑、备煤通廊、转运站、破碎机房、煤塔、熄焦塔、晾焦台、烟囱、电厂主厂房、主控楼以及配套的其它建筑物,厂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
我公司承建该项目焦化系统的土建施工任务,主要包括焦炉基础、轨道基础、备煤系统等构筑物。焦炉是整个焦化项目的核心,而焦炉基础更是承载荷载与铁件安装配合紧密的关键部位,因此,焦炉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焦炉基础土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本项目的焦炉基础设计要求座落在密实粉砂层上,±0.000m标高相对于绝对标高为59.100m。焦炉基础结构主要由基础底板、抵抗墙以及预埋铁件等组成。每座焦炉基础长56.904m,有12个炭化室,基础底板上包括26组横拉条和炉柱支座。每座焦炉基础底板分成两部分浇筑,中间设置有一宽1.0m后浇带,后浇带的施工须在两侧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8天后进行。每座焦炉基础两端各有一抵抗墙,抵抗墙包括柱DZ-1(5940mm×500mm×1200mm)5根,梁DL-1(1200mm×550mm)、DL-2(1200mm×500mm)、DL-3(1200mm×500mm)、DL-4(1200mm×550mm)各1根,柱、梁之间通过墙板连接,墙板厚150mm,墙高5940mm。焦炉基础平面图见下图1。
2.工程特点及质量控制要点
2.1 工程特点
该项目为泰国首个焦化项目,并且施工图纸由国内设计院设计,施工标准采用国内标准,泰国当地建筑习惯及施工工艺方法与国内有差异,实施质量控制方面有一定难度。
2.2质量控制要点
焦炉基础土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耐热混凝土。(2)基础承载力。(3)纵横轴线控制。(4)基础底板标高及几何尺寸控制。(5)预埋件位置控制。(6)抵抗墙垂直度控制。
3.质量控制要点实施措施
3.1耐热混凝土
焦炉基础混凝土要求采用耐火混凝土,当温度为300℃ 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常温下的0.85倍。根据本项目耐热混凝土的指标要求,重点控制好混凝土拌和物的原材料性能指标,水泥选用硅酸盐水泥,粗骨料选用花岗岩石料,细骨料选用河砂。将原材料及混凝土试件送到当地的实验室按照国内耐热混凝土检测程序进行原材料耐热性能检测和混凝土强度耐热性能检测。混凝土耐热性能检测主要包括烘干耐压强度检验、烧后抗压强度、残余抗压强度检验等。
3.2基础承载力
焦炉为焦化项目的生产核心,除焦炉基础本身大体积混凝土的自重荷载外,焦炉炉体砌筑的耐火砖重量、护炉铁件重量、集气管重量以及生产中的煤饼重量均作用在基础上。本项目焦炉设计基础承载力要求为30t/m2,基槽开挖完成后进行基槽验收,基槽验收采用土体静载试验和钎探相结合方式进行,确保焦炉基础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3.3轴线控制
焦炉基础各部位轴线控制均以纵横中轴线为基准线,并且机焦侧轨道中心线也以焦炉基础中心线为基准。本项目每个焦炉基础有1条纵轴线和13条炉座中心轴线,这14条轴线是焦炉基础控制关键线。每排4座焦炉纵轴线须在一条直线上,轴线偏差超标,将会对后续设备安装及投产后的设备运行产生影响,甚至影响产量。
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精确测量控制好纵横中轴线,所有测量基准线都以中轴线向外一次测量到位,避免出现累计误差。垫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将轴线全部放样到垫层混凝土上,作为钢筋绑扎和模板支护的控制线。在底板施工完成后将轴线放样到底板混凝土上,作为抵抗墙和边梁通风孔施工控制线。同时在焦炉基础周边设置控制桩,通过控制桩进行轴线校核,以确保各构件尺寸符合要求。
3.4焦炉基础底板标高及几何尺寸控制
焦炉基础为炉体耐火材料砌筑的底板,耐火材料在砌筑过程中因考虑后续炉体膨胀及推熄焦车运行要求,对于平整度要求较高。因此,底板混凝土标高要求也非常高,底板标高控制在0~-10mm之间,且每1.0m范围内高差不能超过5mm。在混凝土收面过程中需全程进行测量高程控制,随时调整。因为混凝土收缩等不可控因素,底板标高控制非常的困难,尽可能不出现正误差。
焦炉基础后续需进行炉体砌筑和护炉铁件的安装,因此其施工的几何尺寸要求较高,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部位:(1)通风口边梁高程不允许正公差;(2)横拉条基础不允许正公差;(3)两抵抗墙之间距离不允许负公差。(4)边梁到焦炉基础中心线距离宜为负公差。
3.5预埋件位置控制
预埋件精度控制在施工中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它将直接影响设备安装精度。本项目每个焦炉有12个炭化室,焦炉基础下部两侧共有26组横拉条和炉柱支座螺栓,每侧对称各13组。预埋件安装的轴线控制是通过已经确定的焦炉基础中轴线,首先确定整个焦炉基础中心的两组横拉条和炉柱支座中心线,然后通过中轴线往两侧进行测量,测量时为减少累计误差,需用一尺测量,同时在端点部位用仪器校核。高程用水准仪测量控制,考虑混凝土纵向收缩,螺栓标高比设计标高高5~10mm控制。待其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后,预埋件加固采用附加钢筋焊牢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专人负责以防止移位。
3.6抵抗墙垂直度控制
焦炉抵抗墙顶标高为6.30m,高度为5.94m,长度为13.70m。抵抗墙垂直度要求为0~-10mm之间,并且不能出现正误差。为保证墙体垂直度要求,首先要保证柱、梁、墙预留插筋和钢筋绑扎的垂直度,另外模板要选用平整度高的模板,并且在拼装过程中要控制好模板的垂直度,同时模板支撑体系必须稳固,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涨模、跑模。
一、后浇带设置的原则
在建筑工程中,工作人员应根据工程类型、工程地质、工程部位、结构受力、基础形式、现场施工条件以及上部结构布置等具体情况,对后浇带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设置,确定断面的形式和间距。地下室后浇带设置一样应结合以下原则:
1、将后浇带设置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考虑。主要是对地基沉降差的后浇带问题进行解决,为后浇沉降带。主要在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后浇带中得到应用,属于后浇伸缩带。
2、确定后浇带的位置和宽度。应在结构受力弯矩和剪力均较小及较小变形的部位中对后浇带进行设置。通常情况下,设置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处于自上而下对齐,不宜竖向上错开。后浇带带宽设置应控制在800~1000mm范围内,避免有应力集中现象和便于组织施工。
3、不宜在带中将后浇带带内结构主筋断开,,带内混凝土应遇梁断梁,遇墙端墙,遇板端板,全断面贯通对后浇带实施设置。
4、确定后浇带带内混凝土强度。应运用比两侧混凝土强度高一等级的膨胀混凝土作为后浇带混凝土。结合后浇带性质由设计计算将浇筑时间确定,同时要求混凝土的保湿养护不能少于28天。
5、当超长结构对后浇伸缩带进行设置时,通常应将间距控制在30~50m范围内。当高层建筑和裙房设有防空地下室时,应在裙房一侧对后浇带实施设置,不得设置在主楼内,应在主楼边柱第二跨裙房内将其位置进行设置,并将高层建筑和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实施加强,提升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使后浇带封闭后,由于剩余差异沉降导致的结构内力得到抵抗。
二、地下室后浇带的设置
在设置后浇带时,应参照“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由于普通混凝土有开裂问题存在,因此在后浇缝设置之后,会释放大部分的约束应力,并通过混凝土填缝的方式对残余应力实施抗衡。由于施工因素需对后浇带进行设置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确保留设的位置应通过相关单位的许可。应合理对后浇带的间距进行设置,通常情况下,矩形建筑物后浇带可对30~40m进行设置,后浇带的宽度应对施工操作提供便利,并结合结构构造对其要求进行明确。
后浇带位置的梁板受力钢筋应达到贯通,禁止有断开现象发生。若梁、板存在较小跨度时,可一次对钢筋进行配备。若存在较大跨度时,可根据规定实施断开。在对混凝土补齐之前并实施有效焊接。在未对后浇带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禁止拆除部分模板及支柱,否则会造成梁板出现悬臂,从而形成变形问题出现。
三、地下室后浇带施工要点
1、地下室顶板混凝土的建筑
(1)后浇带两侧的结构混凝土浇注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注厚度较大造成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导致尺寸偏差。
(2)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注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注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的严重流失,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Φ50mm振捣器时间距≮40cm;采用Φ70mm振捣器时间距≮50cm。
2、浇筑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1)对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进行运用,当混凝土出现初凝之后,应采用压力水实施冲洗,将浮浆、碎片清除后将冲洗部位的骨料露出,同时冲洗干净钢丝网片。混凝土出现终凝之后,拆除钢丝网,运用高压水立即对施工缝表面实施冲洗。
(2)运用高压水将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进行冲毛,也可结合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采用人工凿毛的方式进行处理。
(3)对于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而言,应运用凿毛机进行处理。
(4)及时修补严重的蜂窝或孔洞。
(5)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之前,应运用喷枪对表面实施清理。
3、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1)对于底板后浇带而言,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位置各对临时挡水砖墙进行增设,当高度得到底板高度以上时,墙壁两侧应对防水砂浆实施涂抹。
(2)为了将底板周围施工积水向后浇带内流入,应运用砂浆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的位置对宽5cm、高5~10cm的挡水带进行设置。
(3)完成后浇带施工缝并清理干净以后,应采用木模板或铁皮将其顶部封盖,并运用砂浆做挡水带。四周设置临时栏杆维护,避免施工过程中有钢筋污染和垃圾堆积现象发生。
4、浇筑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混凝土
(1)后浇带混凝土的不同类型会存在不同的浇筑时间。伸缩后浇带应根据先浇筑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在施工应在施工后的42~60d以内。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对沉降后较大进行设置。在一些工程中,若施工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存在时,应结合设计要求实施预留。
(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应用水对施工缝进行冲洗,使其达到24h湿润状态,并将混凝土表面的积水排出,在施工缝内对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进行铺设。
(3)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应进行浇水养护处理,且养护时间应达到28d以上。
5、地下室底板和侧壁后浇带施工
由于地下室对防水存在较高的要求,因此,后浇带施工的作用极为重要。
(1)应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以后再对后浇带进行施工。
(2)严格按照施工缝防水施工要求对后浇带的接缝实施处理。
(3)运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对后浇带进行施工,使其强度等级不能低于两侧混凝土。
(4)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应处于28d以上,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对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进行操作。
6、后浇带施工质量的控制
(1)在后浇带施工时,应牢固地对模板支撑进行安装,清理整形钢筋,使施工质量与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相满足,使混凝土密实、不出现裂缝以及渗水现象得到保障。
(2)加强后浇带接缝处的防护,最好对围栏实施设置,并进行表面覆盖,避免后续施工时后浇带接缝位置有污染现象产生。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地下室中,对后浇带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伸缩缝间距的增大,并且可以降低地基差异沉降的产生,减少永久性变形缝的产生。同时,在地下室后浇带设计中,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严格控制结构变形缝的产生,减少工程额外的成本投入,使地下室的防护功能不会受到影响,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概况
《电工基础》是中职教育工科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电磁的基本知识、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简单机床电路、安全用电。《电工基础》课程主要用于电类专业人员的电工知识培训,也可用于机械等其他非电类专业人员的培训或供读者自学使用。《电工基础》课程离不开大量的实践与实验,因此部分学校单独开设了电工实践课程。
二、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入学基础差,理解能力弱等问题。再加上《电工基础》课程内容本身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觉吃力,导致对课程缺乏兴趣。并且《电工基础》课程多以理论、公式、概念等内容为主,缺少实用性与创新性,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得学生参与性差,主动学习能力弱,最后导致学生对概念性东西掌握不深刻,而且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所以《电工基础》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呈现的实际效果很不理想[1]。
三、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针对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率差等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中职学生由于入学基础差,所以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对于较难掌握的课程有畏惧心理。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应多给予学生理解与支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重塑自信。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多教授一些实用性较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设计家用灯的安装、广告灯的设计、彩灯的设计、门铃电路制作等实践项目,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讲授理论与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把枯燥抽象的概念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项目实践中,因为学生全程参与,不仅可以提高动手能力,还能从中收获成就感[2]。
(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专业技能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是电类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电工知识,其他非电类专业的培训或者读者也会用到这门课程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师应针对这一要求对《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理论性强实际应用较少的理论概念可以适当弱化,着重讲授安全用电,并且在整个课程中把安全用电贯穿其中。多安排实用性较强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
(三)鼓励学生开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职学生虽然入学基础较差,但是思维活跃。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动手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运用项目教学法,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都很差。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旁指导,共同创作完成一个项目,通过对操作性、实用性强的项目进行操作,不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3]。
(五)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围绕一个理论概念提出问题,这个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探讨中的组织者。在问题式教学中,让学生主铀伎迹分析探讨并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是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电工知识。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进行教学改革,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维修电工是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通用性技术工种。该职业分布于各行各业,具有覆盖面广、技术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安全要求高、工作责任重大等特点,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批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之一。诚然,维修电工也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人数相对较多的工种之一,它遍及采矿、选矿、冶炼,铜材压力加工等各个生产单位。由于维修电工的工作质量及其操作的安全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关系到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公司对维修电工的职业培训十分重视。自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的十多年里,对该工种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就从未间断过。其间,笔者作为一名考评员多次亲历了维修电工的初、中、高级培训与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在实践中,不仅对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日趋规范有着切身体会,同时也感觉到培训教材及技能考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现提出来与同行商榷。
一、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日趋规范和完善
由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是一个集采、选、冶、加等于一体的特大型有色企业,技术工种和技术工人都较多,因此,原江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于1998年就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2002年又升格为职业技能鉴定所,其技能鉴定对象主要是本公司技术工人和技校学生,十多年来,仅参与各等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就有上千人次。通过技能鉴定,大大地激发了员工崇尚科学和自觉钻研技术的积极性,这对于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促进公司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技能鉴定站(所)是一个服务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机构,因此,多年来一直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并得到各厂矿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服务于江铜”的性质,从而形成了其技能鉴定站(所)“坚持标准,从严把关,不粗不滥”,以公司利益至上,以“鉴定质量”为根本的特质。这一特质,使得鉴定所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有一支思想素质较高、专业水平过硬的考评员队伍,还要有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培训与技能考核体系。例如,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就很复杂,不同岗位的维修电工虽然在理论和技能方面有不少共性,但由于不同的生产单位、不同的生产机械其电路功能、电器的种类及技术内涵千差万别,个性十分鲜明,如采矿设备的电路与选矿设备的电路就大相径庭,能娴熟地维修选矿设备故障的电工要去维修采矿设备可能会一时无法应对。因此如何做到比较科学、客观、公正地评判不同岗位维修电工的技术水准的确比较困难。尤其是在起步阶段,由于没有形成权威的职业标准和培训考核体系,使得职业培训与鉴定的组织实施困难重重。回顾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所走过的路程,其实是一个在艰难中前行且日趋规范和完善的过程。虽然1993年国家就颁布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但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真正开始步入正轨应是200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之后。有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才有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2003年组织统编的《维修电工培训教程》,才有了后来与之配套的《维修电工考核题库》。标准、教材、题库三位一体,真正为技能鉴定走向规范,成为以社会化服务为基本特征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铺平了道路。
二、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已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其体系也在日趋完善,这为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总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再说事物总是发展的,也就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无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存在问题是必然的,然而只有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才能使事物趋向完美。
1.关于培训教材的问题与建议
纵览《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其特色是十分明显的,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充分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了职业培训特色。二是在具体技能内容的选择上有着突出的通用性与典型性特色。三是具有明显的不同等级对应不同水平的差异性特色。然而,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教程》也存在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知识体系与等级模块的关系处理上有失偏颇。由于《教程》是对应《标准》编写的,每一条标准都有教材内容与之对应,如果把《标准》看成是画的圈,则《教程》便是圈内的充填物,这样的充填实际上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分解与组合。由于这种分解与组合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学习者的学习思维与认知特点,从而增加了学习上的困难。有些地方因分解过细,不免给人以“碎、散、乱”的感觉。例如,基础知识篇是初、中、高三个等级的必备知识,从等级间知识的兼容性看,高一级应兼容低一级的知识,也就是说,初级的所有知识中、高级都是应当具备的。因此,初级技能篇中的有些相关知识应尽量合到基础知识篇中去,如初级技能的配线与安装相关知识中的“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及应用知识”与其对应的操作技能并无关联,完全可以放在基础知识篇的第一章第八节,这样还可以避免一些重复。又如整流电路,基础知识篇里有,初、中、高三级的技能篇中也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但这样的分解未免显得过于零碎。再如,中级工的读图与分析中有晶闸管直流调速电路,可相关知识又不讲晶闸管变流技术,而是放到电气故障检修和配线与安装的相关知识里,其实电气故障检修和配线与安装的技能操作内容又与晶闸管变流技术无关。诸如此类问题还有一些,因此建议基础知识篇与技能篇中的相关知识作些调整,在以技能为核心的前提下,还应尽可能顾及到理论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亦即分解成的模块尽可能大一些,不要太零碎。
二是知识与技能不够匹配,知识相对弱化。由于电路中的电磁物理量的隐形性特点,使得维修电工在电路读图、故障分析与调试等技能上需要足够的理论支撑。然而《教程》中,编入的基础知识未免显得过于简单。例如分压分流公式、基尔霍夫定律、相量、三相负载的联结及相、线电压电流关系等很基本、很重要的知识都未编入。在技能篇中编入的相关知识有不少是以结论性的语言编写的,显得过于精炼,可以说如果没有经历过技校或高职等电工电子知识系统学习的人很难学懂,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教程》缺乏可读性。所以建议强化基础知识,相关知识也要适当细腻一些,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三是《教程》中有些内容编排不尽合理。例如钳形电流表、数字式万用表以及电阻、电容的型号标志等笔者认为初级工就应该掌握,而无需等到中级甚至高级工阶段才学习弄懂。因此建议对于此类问题作相应调整。
2.技能考核问题与建议
自2007年以来,由于技能鉴定考核实行了《标准》《教程》《题库》三位一体,技能考核主要有以下两大特色:一是考核范围比较确定。由于试题均源自于培训教材,而教材的各等级内容泾渭分明,不再有一种漫无边际的感觉,这有利于应试者学习和把握。二是考核形式相对简单。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两个方面,其中理论知识试卷全部采用客观题(单项选择题与判断题)。技能操作题也只需备好一般工量具和相关器材,借助条件较好的实验室便可完成,而无需到生产现场进行,大大减轻了考核的经济负担。
然而,在技能鉴定的实践中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有待完善。一是理论考试题基本上是死记硬背的概念或数据,很少有分析计算,几乎没有主观发挥的空间,难以体现理论水准。因此建议理论试题要含有一定的分析计算题或作图题,以更好地体现其相应地理论水准。二是题目内容完全拘泥于教材,使得一些与电路有关的试题也没有电路图,应试者只有完整地记住了该电路(包括文字符号的下标)才有可能答对。例如:高级工的选择题:(1)锯齿波的形成则主要靠晶体管V12、电容C2、电阻R5、电位器RP组成的( )电路;(2)积分电路C1接在V5的集电极,它是( )锯齿波发生器;(3)KC41的输出端10~15是按后相给前相补脉冲的规律,经V1~V6放大,可输出驱动电流为( )的双窄脉冲列。因此建议:出题要完整,所需电路图不能省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难度。
总之,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有了规矩,成了方圆,但还须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对培训教材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使之既能体现以技能为核心,又能顾及到了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有利于更为科学地加强鉴定题库建设,使培训与鉴定工作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S].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金属矿生产行业的各方面需求不断提高,要适应这种需求,首先就需要既能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又具备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金属矿区类特殊人才。要培养这类专业人才,必须通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1]。该教程会生动的把电类的各种基础知识通过电路的数字分析、模拟分析以及各种电子原器件展现出来,让学员在动手过程中轻松掌握原理、在实际工作中轻松运用实践[2]。
1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在很多专业里像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以及地质工程等都进行了课程安排[3]。但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理论研究,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对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动手的实验能力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背景都受到课程的时间和内容的局限,同时,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高,还有的课程实验成绩在平时的成绩里已经确定下来了,在后来不再进行专门的实验考试。为了培养新世纪下专业的工科人才,同时根据采矿行业安全生产是由金属矿区类专业为其服务的情况,保障基础专业的教学质量,把实验课教学重视起来,进行电工电子学的课程改革和创新。电工电子学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基础概念,强化经典理念知识;二是掌握重点器件特征,模拟电路进行实践操作;三是对大规模器件的输入和输出特性进行了解,掌握矿区控制系统接口电路的应用;四是把理念联系实际,提高实验课时;五是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独立设置电工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课。
2教学改革的内容
2.1有效融合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
使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进一步完善: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两种教学形式相互结合,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效果,这是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的特点,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也随之不断的变化,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信息量。为了能更好的顺应发展的变化,在进行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先进的教学工具,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相关的图形声音以及文字等相结合,提高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能主动的参与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来,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把煤炭安全生产的电子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使同学们在感官上加深了印象,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们开始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了学习的信心和热情。采用启发式教学,掌控讲课效果: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和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活动中的主体,通过课堂耐心细致的讲解,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学的目的远远不只如此,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们热爱专业学习,对自己的专业要充满学习信心和热情,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同样都属于对知识的渴求者,双方共同研究和探索,实现一起成长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调运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就要在课堂上采用巧妙的教学方法,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们学习。在专业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实际事例和切身体验,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取代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带领学生们由浅入深的进入专业知识的海洋,使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进入都构想的教学情景,从而更出色的掌握专业知识和完成教学内容。开设专业知识应用讲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术研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像“矿井突水预警监测系统的研究”、“矿区安全监控系统”、“金属含量参数测定仪的研究”等,通过这些专题报道,学生们会逐步掌握在专业研究中电子技术的强大功能,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2.2教学内容的更新以教材建设为基础
通过新型教材的使用,最能反映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具体目标。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教育教学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实验教学大纲也进行了修正和更新,使课堂理论和实验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完善了实验教材的内容,调整了基础实验、虚拟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实验以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教材,使电工实验教材到更加合理高效。
2.3使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不断的完善和丰富
努力的把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学校里重点培养应用型储备人才,把矿区的安全生产当成学生们学习的主要目标。这就需要学校在培养学生们的同时,更加注重采矿生产安全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从建设阶层还是到管理阶层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真正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都有能力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能够维护生产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生产和工作中,整个社会都切实需要大量掌握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的技术人才,与此同时,这些专业型技术人才还要精通煤炭生产的技术应用,具有较强的技术生产能力,在实际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对于一些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具备足够的能力解决这些安全隐患和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能够有效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性难题。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完成这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真正技术水平,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的人才。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就要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们的技术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实践素质,帮助学生们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在未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
《电工基础》与机电专业课程的发展、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等多个方面都息息相关。所以,对于《电工基础》在机电专业课程中重要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机电专业教学领域虽然在《电工基础》重要性方面进行了一定研究,并且其研究应用在实际的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成绩,然而,随着社会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对《电工基础》的研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机电专业课程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今后的机电专业课程领域的发展中,要加强对《电工基础》重要性的研究和重视,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我国机电专业课程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一、《电工基础》在机电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
《电工基础》作为机电专业中的一个重点科目,对于机电专业课程的发展有多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研究,将其重要性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电工基础》为机电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电工基础》在机电专业中最为突出的一点重要性就是其是机电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为机电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基础。《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表现在知识点多、概念多等。这些知识点、概念点都是机电专业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为机电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提供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电工基础》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很大提高,这是因为《电工基础》中的一些理论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需要学生运用自身的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思考。这两种能力对于机电专业课程的学习十分重要。与此同时,《电工基础》在机电专业课程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教材内容的承前启后。首先,从《电工基础》的教材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该课程具有较强的衔接性,例如教材内容中的欧姆定律等都与中学的物理教材有很大关联性。其次,在机电专业的其他重点课程中,如《电子技术》等,《电工基础》也是这些课程的延伸。因而,《电工基础》在机电专业课程的发展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2.《电工基础》是机电专业的重要实践途经。
当前我国社会所需要的机电专业人才是有较深实践能力的人才。《电工基础》课程虽然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但是经过不断修订和发展,《电工基础》这一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含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知识。在《电工基础》的实践课程中,学生可以大幅度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对于机电专业中的一些基础技能训练,如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再如常用电子仪器的调试等,在《电工基础》的实践部分,学生可以得到充分锻炼。
二、提高《电工基础》教学的方法
由上述研究可知,《电工基础》对于机电专业课程的发展有多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对于机电专业教学领域而言,必须充分认识到《电工基础》这一课程的重要性。然而,在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不断优化《电工基础》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机电专业课程教学领域的发展。笔者在此对如何优化《电工基础》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1.抓住要点,打牢基础。
《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就笔者看来,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住《电工基础》的要点,进而为学生学习其他机电专业课程奠定良好基础。这是因为《电工基础》的知识点、理论基础比较繁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社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要,重点抓住《电工基础》中的重要知识点与理论点。
2.改进方法,提高兴趣。
任何一个科目的教学要想优化其教学的方法与手段,都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电工基础》而言,同样如此。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电工基础》课程的内容,通过设疑激趣、对比分析、引导归纳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并且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实践,学以致用。
《电工基础》虽然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对于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较强的实践能力才最为重要。所以,要想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水平,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机电知识的实践,使得所学知识能够真正应用于实际。
综上所述,《电工基础》重要性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机电专业课程领域的发展,更有利于《电工基础》自身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然而,《电工基础》重要性及其教学方法方面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同时每个方面都比较复杂,再加之我国机电专业教学领域对于《电工基础》重要性方面的研究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入程度,因而不利于实际机电专业课程的发展。所以,在今后的机电专业课程领域发展中,要不断加强对《电工基础》重要性及其相关方面的重视和研究,从而使得我国机电专业领域能够培养出更多、更为优秀的机电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7-6440-02
装表接电工技师鉴定是电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的一种,是测量从事装表接电相关工作的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一种考试。参加鉴定前,要求参加鉴定的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与长期的实践训练。现就怎样组织好装表接电工技师鉴定考前的培训进行探讨。
1装表接电工的重要性
装表接电是业扩报装的最后一道程序,它标志着供用电双方关系的确立,是客户用电的开始,也是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的开始。而装表接电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还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切身利益。
2针对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的设计
在技师考评之前电力行业培训部门会组织相应的鉴定考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因地区差异和培训师水平等因素使得各地区培训单位之间有很大差异,现就我单位组织的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来进行探讨。
2.1明确培训目的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使提高参加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顺利通过技师鉴定;另一个是初步淘汰与技师水平相差甚远的人员,节省人力和财力的支出。
2.2确定培训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要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只有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才可申报技师资格鉴定:
1)取得装表接电职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并在装表接电职业连续工作2年以上;
2)取得装表接电职业高级资格证书2年以上,并具有装表接电职业的中级资格;
3)取得高级技术学校毕业证书并从事装表接电工作2年以上;
4)取得相同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并从事装表接电职业工作3年以上。
通过培训对象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都是从事装表接电工作2年及以上的专职工作者,其本身都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但也可以看出总体的参加鉴定人员重实践,但理论相对薄弱。
分析可知,对于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的培训应该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培训上。
2.3选取培训内容
技师的考评方式分为技能鉴定和综合评审。综合评审是对日常工作表现和实际贡献进行考核,重点考核职业道德、工作业绩、潜在能力,技术革新、传授技艺等方面,这是平时工作的积累,不是几天的培训可以提升的,培训中只需了解鉴定时如何应对考评员的提问即可。技能鉴定是按照技师资格标准的要求,重点考核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参加技师鉴定的人员大部分是一线工人,多年从事该项工作的实际操作,但总体理论水平不是特别高,所以对于参加技师鉴定人员的困难点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考核。由此决定技师鉴定前的培训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上。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的内容包括: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目的;电能计量装置的分类;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方式;准确度等级;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原则;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检验等。
2)供电营业规则。供电营业规则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联的内容包括:供电企业供电的额定电压;窃电的制止与处理;窃电量的确定方法;供电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范围等等。
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的内容有:作业现场的基本条件;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等等。
4)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能表的型号含义;电能表基本参数的含义;电能表的基本结构和电能表的转动原理等。
5)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相关知识。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主要作用、型号规定、主要参数、误差和接线方式等。电压互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作用、主要技术参数、接线方式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6)三相有功电能表的计量原理及接线分析。三相有功电能表的接线和三相有功电能表与互感器配合使用时的接线;三相四线电能比较错误接线分析;三相三线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和退补电量计算方法等。
2.4选定培训教材
通过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指导书也就确定了,装表接电工技师鉴定的考前培训使用的指导书主要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装表接电工(第二版)》。这本书涵盖了装表接电工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
2.5确定培训的组织形式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采取脱产集中培训的形式。
培训的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等。
1)讲授法。对于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供电营业规则、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和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相关知识等内容,因为多是基础知识,而且多而散,所以一般采用讲授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与装表接电相关知识部分提取出来,给参加考评的人员进行串讲,以理解为主。
2)讨论法。通过前面分析可以了解到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大多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涉及到计算题部分,所以该部分主要是由培训师讲解解题思路,学员举一反三,采用相互讨论的方法加深印象,掌握解题方法。
3)案例法。理论考试部分主要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装表接电工(第二版)》这本教材中的内容,所以要求整本书里技师及以下的内容全部掌握。技师鉴定考前培训主要讲解该指导书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个题型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介绍。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参加鉴定的学员大部分是现场工作者,而考评时多数采用的是实训设备,所以在考前需要学员对考评实训设备进行了解。所以对于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一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培训师先讲解进行该操作的原理、步骤及方法;然后亲自示范;最后学员练习,培训师指导。
培训结束时要进行培训后考试,该部分考试占技师考评理论成绩的百分之十,考核方式采用闭卷。
2.6确定培训周期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基本是在技师鉴定前一个月进行,周期一般为五天。其中一天时间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两天半时间讲解题库,一天时间进行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最后半天进行培训结课考试。
2.7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一是一级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学员对该次培训过程中培训设施、教材、时间安排、培训师素质等方面的评估;一是二级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学员最后考试试卷成绩的分析,评估本次培训的培训效果。
最后的技师鉴定通过率也是一个评估参考。
3总结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是一个周期性培训,开发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案有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参加技师鉴定学员的理论水平,还能使其掌握的知识更系统化。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97-01
一、传统《电工基础》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缺乏学习自主性,喜欢实践,缺乏理论学习的热情,《电工基础》又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较强、概念多,内容抽象的课程,对中职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电工基础》是工科类专业基础课,近几年出版的中职类电工技术教材并不少,但部分教材过于重视实践,忽视了基础理论的特点,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再学习的需要,如何突出中职教育“以人为本”的特色,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就摆在我们一线专业教师面前。
3.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目前很多中职教师是从大学毕业就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基本没有工厂实践经验,往往把大学的一套照搬,那是违反中职教学规律的,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我们确立了网络《电工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实施《电工基础》课程建设中,不仅要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出发,以“教会学习者知道什么”和“获得工作技能”为导向,更应该特别关注个体未来的发展,在教学模式、实施模式、发展路径等方面围绕学习者的需求和特征进行设计,回归教育的“人本位”。为此,本次精品课程建设人员由8人组成,从课题立项以来,科组成员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对工作进行详细分解,明确责任人,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并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做到一边教学,一边抓精品课程建设,努力将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凝聚成受学生欢迎的网络课程。
三、《电工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力保科学性和创新性:
1.改革课程知识体系,加强立体化教材建设
作为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职业和岗位的需求和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局限于学校,应该对岗位进行分析,收集行业发展的前沿资料,确定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设置,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会受到基础知识不足的制约。
“立体化教材”,就是通过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的需要,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促进新课改的科学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学过程呈现多样化,传统的纸质教材已难于满足当今课堂的需求,如何将单一的教学内容变丰富,让课堂变生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按需学习。打造图、文、声、像、师生网络互动的精品课程是必需的。
2.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建成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中职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了搞好精品课程,我们的成员从最初的3人增加到8人,很多教师都具有一线10多年以上的教学经验,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了,也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发展。
3.针对电工基础的特点,理论教学采用“发现教学法”和 “个性法教学法”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存在,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我们的改革尽可能做到模块化设计,可以针对学科特点选择性的开展教学,也可以提供部分优秀的学生学习更深入的内容,体现“按需所学、以人为本”的特色,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发现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
4.重视实践项目的选择,实践是为了升华学生对理论的运用水平,理论的升华又促进学生的实践
首先,基本技能训练,我们安排了电子仪器的使用和电器元件的检测等内容。其次,实训项目选择,我们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合理选择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及科学严谨的实践作风。
5.加强题库建设,完善的题库资源
题库建设同时也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题库的建设可以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实现考教分离,增加成绩的可信度;学生可以通过题库复习,提高教学质量。
6.通过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可以有助于教学的反思
在教育改革不断创新的形势,精品课程建设为了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通过网络课程我们可以收集大量的意见,帮助我们更好地进步。
四、《电工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果:
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练习题库,教学视频等,受到了我校机电班和汽修班学生的好评,特别要提到的是我校科技创作小组获奖的多件作品,就是利用我们提供的教学素材自学,获取制作理论知识的,此外,我精品课程建设成员在课程建设中,贺洪教师2012年主编写的《单片机典型项目实训教程》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人辅导学生获得27届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三等奖,撰写的论文《中职专业教学被边缘化的能力――课堂语言的创意》获中国教育学刊征文一等奖。
五、《电工基础》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思路: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精品课程再建设再发展提供保障
2.编写与精品课程配套的不同方向的《电工基础》校本教材
3.争取学校的支持,改善教学设备,利用“大课间”开放实验室
4.建设在线辅导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177-02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形式——将互联网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任何阶段。“WebQuest是一个研究性的活动,研究者所需的信息一部分或全部来自于网上”。“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据此,结合目前我国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可以把它译为“网络主题探究”。即WebQuest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
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没有具体教学内容,只有具体教学目标的课外活动,作为科技创新项目的指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解决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WebQuest具有极高的实际价值与意义。
安全用电知识是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入门知识,下面笔者就安全用电方面如何运用WebQuest开展教学提出自己的方案。
根据WebQuest的六个关键属性:(1)绪言;(2)任务;(3)过程;(4)资源;(5)评估;(6)结论。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设计WebQuest的前提条件与过程设计的步骤:
一 设计前的准备
1.学生情况分析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由于电工基础课程过于理论化,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好该门课程,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喜欢电学知识,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就是用电安全,而且作为机电专业的学生,今后会经常接触电,基于安全考虑和学生的基础问题,设计了该研究方案。
2.课程标准的指导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多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枯燥的电工基础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善于从电学的角度,用电工基础的知识去分析日常生活或各种电器安全的隐患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善于学习,会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社会的需要,安全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巨大且触目惊心的。
第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维修电工的作用和任务,理解电工安全基本知识:(1)电工基本安全知识;(2)安全用电常识;(3)电气消防知识;(4)触电急救知识。
第二,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培养交流的能力;(2)文献资料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了解用电安全的事故案例和各类相关的素材;(3)社会调查,了解群众的安全用电意识和日常家庭(工厂)中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4)利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供电所工作人员等),并能对资料筛选、整理、分析。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学会如何与人交际和协作的能力。
第三,情感与价值观。在研究中加强小组成员包括老师的交流,培养团队精神;进一步了解掌握用电安全的知识,增加对电工的兴趣;安全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认真细致的品格;通过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素养,具有集体精神。
3.过程中教师的注意事项
本活动主要是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教师要辅助学生制订活动实施方案,整个过程教师要充当督导的角色,把握好如下细节问题:(1)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是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2)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3)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第一,电工基础知识抽象,部分学生对学习电工基础没有兴趣。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故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二,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了解,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学生都在家长的百倍关爱下长大,脱离生活实际,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了解。
第三,小组学习还未成熟。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小组式或合作学习式的探索,但现在的学生小组学习的想法还不成熟,也会对研究性学习带来影响。
二 安全用电设计过程
1.动员和培训
目的: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1)接触、讨论安全用电的话题(加入学习群);(2)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3)学习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2.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安全用电老师设计了4个研究方向(学生们也可以提出安全用电方面你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1)电工基本安全知识(电工任务、电工安全);(2)安全用电常识(学习内容、视频);(3)电气消防知识(学习内容、视频);(4)触电急救知识(学习内容、视频)。
备注:老师也准备了关于以上内容的教学视频课例,学生们可以在QQ群共享文件夹下载。
成立课题组:老师在任务版面提供了三个课题组供同学们选择(你也可以自己提出成立一个老师没有想到的更好的课题组)。
准备阶段的步骤有:(1)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如何评价你的组员在课题研究中的表现)。(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内分工可以为收集资料小队、科学实验队、社会调查队等。形成小组实施方案: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作调查表、预定成果等。
3.课题实施阶段
首先是实验的起步、探索阶段,学习相关用电安全理论知识,根据生活实际,搜集与课题知识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其次是进行电学理论的分析,利用课本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最后是怎样把从学习中获得的结论用于生活用电的实践。各小组及时把当天活动内容集中起来,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教师会向各组了解获得的信息资料情况,和大家一起研究如何分析、提炼、整理资料。各活动小组行动结束后,如实地向学生们展示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再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列出活动的主要内容,写出简单的活动结论、展示你的产品安全改良设计、宣传手册,社区奖励证书,或制作安全用电的宣传网页在学校和社区推广等。
三 WebQuest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体会
1.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科技创新离不开必要的理论知识,而科技创新组成员的组成复杂,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我们建立基础性学习网络平台,有利于学生按需学习,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创新活动的引导,最终达到职业教育的三维目标。未来学家对未来学生的要求概括为三条:(1)要学习面对明天有用的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2)要学习对明天的应变能力——会实践的能力;(3)要学习终身有用的本领——会创造的本领。
2.有利于扩展学生学习知识的容量
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实际教学中主要是动手实践,实践在校期间占用的比例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知识获取的容量,要解决学生活动过程中的知识容量问题,就必须应用WebQuest建立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是解决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
3.WebQuest的引入,提高了我校科技创新的水平
近几年来,我校的科技创新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近5年的时间,我校科技创新作品300多件,其中获得区、市、省、国家的奖励的作品有60多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阳光海水自动化淡装置》于2013年获得国家级二等奖。部分科技创新作品受到企业的欢迎,如《不锈钢彩印的方法》被企业采用并经过和企业合作完善获得了发明专利,此外在科技创新组组长的指导下,我校建设了网络学习课程《电工基础》,获得了较大的实用价值,也在学生的建议下进行了多次的修缮,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并获得佛山市网络课程评比一等奖,实践证明,WebQuest的学习模式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WebQuest作为一项优秀的教学实践理论,实践教学中能充分运用,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课堂教学容量较小的弊端,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是中职学生走进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
[作者简介]伍琼芬(1964- ),女,壮族,广西河池人,广西南宁地区教育学院理工系,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物理教学与实验。(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6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已被社会所认识和重视,并正在健康地向前发展。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解决专业理论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动手学习与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电工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推进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才能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与实训的辩证关系
(一)电工实验与实训的区别
电工实验是学习电工理论知识的重要辅助手段,电工实验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电的现象与电路中物理过程,从而能分析这些现象和过程,即电工实验主要是验证性的测量与计算来达到与理论相一致的结论。电工实训是从一根导线、一颗螺钉开始,完全通过学生的双手亲自操作,来完成实训的项目,如使电灯亮起来或是电动机转起来。通过实训可培养学生对实训项目的图纸具有读图能力,按图纸接线安装与调试能力,对实训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分析与排除故障的能力。
(二)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与实训的联系
高职高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要求很深奥,主要加强实践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主要是电工学里的一些电路基本定律、定理的验证,学会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并对一些常用电路电流、电压进行测量,掌握常用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接法。它体现的是对实验的认知性、验证性,注重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高职高专的电工实训主要是对一些具体的实训项目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具有实际运用电工技术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操作性,强调的是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电工实验和实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实验是实训的前提条件,是基础,通过电工实验更好地进行电工实训,实训过程需要实验基础知识,电工实训后更能理解电工实验的必要性。高职高专院校的电工实验是基础,电工实训是核心。
二、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一)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是实验和实训的主体,让学生认识电工实验与实训的重要性。在实验中,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其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实训中,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基础知识运用其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实现从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偏重理论和实验,忽视实训操作;二是注重实训操作,轻视理论和实验。
(二)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必须通俗易懂,对学生实验和实训起到引导作用;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准确、娴熟;教学方法需因学生、实验实训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现在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在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用电教育,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对教学的要求
实验与实训教学改革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实验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现代实验实训教学理念,并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实验的内容应在现有的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多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实验测量方法。实训的项目在原有基本实训项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社会行业的需求,增加一些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实训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做到直观、启发教学并用,因材施教、综合评定并举,提倡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有利于学生系统、快速地掌握实验与实训的技能技巧,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对于电工实验与实训教材,各学校应针对本校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要适合高职高专的特点,具有通用性、针对性、实用性,理论知识的介绍应以简明、扼要为特点。在各类技能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应按照层次性、递进性、系统性、先进性为原则,通过科学的、深入浅出的,由单一到综合的系列化训练,合理地选择教材,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三、高职高专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一)学习电工技术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不要求掌握高深的电工理论知识,现在提倡理论知识“够用”即可,但对于必需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了解实验实训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才能做好实验和实训。
1.掌握基本的实验与实训误差知识。电工实验和实训需要处理的数据不是很复杂,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误差理论知识相对要求不高,但在实际的实验与实训测量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差。如仪器误差、内部噪声引起的误差、人为误差、方法误差、影响误差等。应该掌握减少各种因素带来实验和实训测量误差的技巧、方法。在实验和实训时,每一步都可能产生误差,首先必须会正确地使用仪器。 如真空管毫伏表工作时应该直立使用,示波器应该提前预热,各种测量仪器使用前的调零、量程的合理选择等。电工实验、实训室用电系统不是孤立的,在实际的测量中都会受整个用电系统的影响,测量数据会有波动,电流、电压的测量就是如此,让学生了解理论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的关系,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减小和消除误差的方法是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提高实验技巧以及对各种现象的分析能力,这正是学生们所需要学习和注意的。
2.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及其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无论是电工实验还是实训,都要使用电工工具及其仪器仪表,了解它们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对于常用的工具及仪器仪表,在进行试验和实训前应学会使用,安排专门的课时来学习。有些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学生学习有些困难。如工具中的剥线钳,上课中常碰到学生容易把线剥断或切伤,特别是软线,学生没有掌握要领,是没有把线放入相应的切口或用力不当造成的,多给学生做演示操作,再让学生练,学生容易入手。再如,仪表中的兆欧表,学生想当然地把它与一般的测量电阻仪表等同使用,兆欧表是专门用于测量绝缘电阻的仪表,它的使用要复杂些。首先要放置平稳牢固,再要正确接线,由慢到快匀速摇动手柄,测量完兆欧表停止转动和被测物接地放电后方能拆除连接导线,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因兆欧表本身工作时会产生高压电。
3.分类训练电工实训基本技能。电工实训的每个项目在实训过程中,各种电工元器件的使用、安装、调试以及对电路图的识图能力,其电工技能实训的要求要比实验全面、细致,分类实训电工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工具分通用、专用、量具,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场合使用何种工具最方便、快捷。仪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在实训中逐渐掌握。在电工识图技能教学中,学生掌握电工识图基本知识后,按先识原理图―施工图―绘制电路图循序渐进,使学生识图能力逐渐提升,为复杂项目实训打好基础。
(二)在理论基础上实现电工实验实训一体化
电工实验与实训都需要理论知识作基础,实验与实训不是孤立的实践活动,它们相辅相成,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由浅入深指导实验。实验都有简单的和复杂的,同一类实验也是由易到难。在指导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转实验时,也是由点动—单向运转—正反转顺序进行的,先让学生按原理图接线,学生接线,五花八门。主线路一般不会接错,控制电路中点动、单向运转还比较简单,有部分学生会有些小问题,正反转控制电路大部分学生的接线像蜘蛛网,根本无从检查线路。我们的指导方法是:接好主线路,确定两只交流接触器输入输出端,原理图由简到繁按回路接控制电路,注意线路中它们的公共端在哪,如何连接,还要注意自锁和联锁控制的接法,做到导线就近接入,使整个布线有序美观,提高教学效果。
2.在实验基础上完成实训项目。实验是实训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更深层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实验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 、基本算法的认知程度。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离开实验,学生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算法等都是纸上谈兵。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验教学要改变那种“教师布置学生做”的状况,转到师生互动的方向上来,实验课要划分层次,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另外,应加强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电工实验课一般安排在实训课之前,有些是实验、实训同时进行,相互渗透。电工实验多为验证试验,学生兴趣不大,电工实训课学生会有成就感,无论是简单的项目还是复杂的项目,学生都是从头到尾自己亲手操作,而且实训项目大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学生感兴趣,还可以把相关的实训项目一起实训。
(三)在实训中深化实验内容
在电工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事实,可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理论知识 ;但是,验证性实验也有一定弊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养成照搬现成电路、套用公式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实训课的有效开展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再是“纸上谈兵”,更接近“实战”的需要。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实训,学生需要转变角色,多方位考虑问题,很多实训项目需要同学协作完成,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为工作烦琐和复杂,学生在实训中会碰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训课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电工实训是注重学生的操作性,强调的是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渗透着实验的的基本知识,同时加深对实验基本知识的理解。
电工实验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掌握电工理论知识、电工技术技能与技巧。我们在这几年组织学生参加中级电工证的考试中,通过率为100%,其他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也都不错。
[参考文献]
[1]吕同斌.关于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中职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工专业,学生对电的畏惧心理也使他们在学习时不敢动手。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制作简单的电路(如电子狗、对讲机、报警器和LED电路等),采用各种有效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作内容应从简单实用入手。同时可以将这些小制作组织成竞赛的形式,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对学生产生激励。
(二)指导学生查阅一些与专业内容相关的报刊、杂志,也可鼓励学生到网上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学习,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也可以了解到一些专业上面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也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使学生既对本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
(三)在正常的教学实训中,除了课内的电路学习及实践,也可以鼓励学生鼓起勇气维修自己身边的小电器,比如手机、P3、P4等等,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一点点掌握维修技巧。积累了一定的维修经验以后,可鼓励学生到校外进行实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维修技能和增强社会经验。
(四)教师也应当时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提升,多参加社会实践,与社会企业保持沟通,了解就业形势,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使培养的学生真正适应社会。
二、要有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可把整个电工实训教学目标分为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安排不同内容的实习。采取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
第一阶段,对电工的认知阶段。此阶段把对器件的识别和熟悉作为重点,主要要求学生熟悉器件各部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对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进一步熟悉各器件作用。本阶段安排在专业基础课开课之前,时间不必过长,一周即可。目的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些感性认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阶段,基本技能操作阶段。此阶段的目标定位在对线路原理、布线图及电路的实际连接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本阶段安排在与专业课同步,侧重于电工基本操作训练,将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第三阶段,综合运用阶段。此阶段的目标定位在工艺上。在学生基本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后,侧重工艺的要求,教师先对接线的工艺要求进行讲解,学生按工艺要求进行装接,逐步提高接线质量和工艺水平。本阶段设在专业课结束后,时间相对长些,是学生提高操作技能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此阶段一方面熟练基本操作技能,一方面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训练,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一定的操作技能。
第四阶段,实践应用阶段。此阶段的目标是反复的训练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本阶段设在所有课程结束之后,通过安排学生到工厂实习,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岗位进行对接,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学生在实习前明确各阶段目标,实习中分解了实习难度,既能树立学生自信,又能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技能,有利于提高电工实训教学效果。
三、注意技能的考核,强化工艺水平
电工实训过程中器件多,电路复杂,所以对工艺要求比较高。因此,应当设立严格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及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每个课题在学生实训完毕后,都要按照等级标准进行量化考核,这样在电工考核前的实习中,学生会对考核的达标形成欲望,实训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会显著提高。学生每做一步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尽量自己解决,在个人无法解决问题时,可让几个学生共同分析,直至找出故障点,这样学到的知识会更扎实,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正确对待下一次实习。在学生按标准能正确完成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要求,缩短其所用的时间,逐步提高其熟练程度。对每次实训工艺突出、用时少的学生,可以将其作品作为示范,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经过对学生严格的考核,一方面可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教师也能通过考核总结出实习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实训效果提供依据。
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安全生产
电工实习中存在器件多、易损坏、易出安全事故等情况,可以先安排简单易行的基本技能训练,如对各种电工工具的正确使用。讲解时,力求对每一样工具的使用做出正确的直观演示,对工具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安全意识的树立,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始终持续的过程。我们除了要严格规定,加大宣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的强或弱,对安全的操作有直接的影响。在实训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