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22 10:09: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篇1

1 现代性问题

现代性,是指当下时代的本性,是一种精神性的理念,现代性与现代化不同,现代化所注重的只是现代之所以成为现代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现代化是时代的现代性的一种具体表现,现代性是推动现代化的一种精神力量。按照杨春时先生的说法,现代性具有三个层面,即感性层面、理性层面和反思超越层面。某一时代的现代性首先表现为对前一时代思想禁锢的感性冲破,即一种被解放的感望;其次感望被理性所肯定和规范,现代性也就体现为一种理性精神,由于理性具有制约感性的作用,一般说来理性精神就是现代性的主体;无论哪一时代都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在追求现代性的同时,也在通过哲学、艺术等方式进行自我反省和批判,并追求终级的价值和意义,于是就有了反思超越层面的现代性。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特点

现代性是一种历史的趋向,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具有圣化倾向,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孟子被赋予“亚圣”尊称,和欧洲神学宗教严密的规章制度统领社会不同的是,中国是儒教即圣人之说统摄了数千年来传统社会的感性和理性。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以道德理想主义为终极目标价值的“内在超越”,讲求“天人合一”、“体用不二”。如果说西方现代性是“脱神入俗”的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则是“脱圣入俗”。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也分为感性、理性和反思超越三个层面,但又具有和欧洲不同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性现代性也是强调个性解放的,只是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的进程中,虽然起始于救国图存的运动中,一开始就表现出集体性和民族感,并没有西方感性现代性的强烈的个人主义的倾向,但也有时期个性解放的呼声,虽然人数很少但毕竟是数千年来思想禁锢的突破;在理性层面,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为引进科学和民主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从一开始就注重对理性现代性的引进,这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几乎跨越了感性层面而直接进入到理性层面。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的反思与超越阶段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是一种道德体系,在引进现代性的同时,是否抹杀了其本身的道德功能性?打倒了孔子的权威,消除了传统文化的圣环,但是否也取消了中国文化的超越功能?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对西方宗教、哲学、审美等形而上层面的忽略是否导致了传统文化现代性的片面性?如此种种,我们的文化在现代性的进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也在自身的反思中不断的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3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理论灌输、实践强化、考核评估、心理辅导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方向性引导,这些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应付差事、敷衍了事的心理及实际后果,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作用日益弱化。因此在新时期的新情况下,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特点对弥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上述片面性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3.1 传统文化“脱圣入俗”,力图率先在高校中普及传统文化教育。如前文所述,如果把欧洲文化的现代性说是“脱神入俗”的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就表现为“脱圣入俗”。虽然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性色彩浓厚,甚至几千年来儒学更成为主导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自近代以来,尤其是之后,儒学的地位逐步下降,改革开放之后,大量西方思想的引入更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圣化色彩淡化。传统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之学,而逐渐表现为更加平民化普及化的凡人之学。

大学是时代思想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更被称为时代的骄子。作为高校,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应该紧随时代的最强音,在高校中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虽然高校一般都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但大多都没有形成强大的文化氛围,学生并不能真正的亲身实感的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传统文化教育重在教化,强调修身养性的人格修养。在这方面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尤其突出。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环境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整个社会舆论的导向和各方面的努力。

3.2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学生的个性引导,培养其创新能力。所谓现代性,就是相对于前一时代而言的新的时代特征,前文所述现代性的第一个层面就是感性层面,感性层面的重要特征就是宣扬个性的爆发对传统的突破作用,只有突破才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学生政治立场的引导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一般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这两点是不能互相脾益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试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若以牺牲个性为前提,那还有什么意义呢?个性的宣扬是创新能力提高的前提,一个只会死读书的人不可能在创新意识上有所建树。传统文化现代性的感性层面就是对圣学的平民化突破,在高校中普及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提倡传统文化自身的突破精神,以此为依托,激发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更加明显。

3.3 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其他教育方式相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的理性层面表现是从西方引进“科学”、“民主”思想,体现出一种包容性之后的进步。在高校中,把其他形式的教育方式融合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传统文化中有思想政治教育、普通教学中有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中有思想政治教育;反之思想政治教育中又包含着传统文化教育、知识教育和生活常识等,在整个学校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大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刻板的相对独立,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其他工作互相促进,形成合力,共创校园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3.4 不断利用传统文化开拓高校思政工作的新途径。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反思超越阶段就是对已有经验进行总结,不断提高超越的过程,这点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有很大启发的。作为高校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开拓上,也应凸显新的特色。除了对已有资源和活动的整合利用外,还应努力开拓传统文化除“经典”外的优秀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力求把丰富的兴趣活动搞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亮点,以亮点带动全局,以全局促进新的亮点。

篇2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的全新窗口,增加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信息的获取突破了传统的限制,知识获取的途径极大简化,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彰显,自学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都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些价值和伦理精神丰富了人们的道德生活,提升了人们的人文境界。

    1.网络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道德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道德进步的巨大杠杆,道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保证。网络的发展引起了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己经从最初的科技运动演变成为一场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运动。德国技术哲学家拉普曾经指出“:实际上,技术是复杂的现象,它既是自然力的利用,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网络使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仅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空距离,使得大学生可以实时得到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并且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图像传输技术的发展,网络可以提供或虚拟社会生活的情境,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并使教育效能不断得到提高。

    2.网络信息的发展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改革,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软环境支持。网络信息传播具有瞬时性、交互性、隐蔽性和可存贮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手段被大大拓宽,从而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机遇。美国着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网络信息的瞬时性特点,使得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变得十分快捷、准确,并能够实时开展交流和沟通。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特点,使教育效果大大提升,教育者可以同时和多名大学生快速互动,一名大学生也可以同时和多位教育者保持沟通,互动的频率可以提高。网络信息所具有的隐蔽性特点,可以缩短大学生和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所提供的虚拟环境方便人际交流,减少心理防卫。借助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进行原生心态的交流变得十分方便,甚至可以在虚拟空间上进行“毫无顾忌”的交流。教育者可以摸清他们的真实思想,有效帮助他们在工作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引导。网络信息的可存贮性、可下载性特点,延长了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思想互动交流的时间,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教育和思想引导。

    3.网络空间的发展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网络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主体性地位,从根本上结束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模式,确立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机械式“灌输”形成明显对比的是,网络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交流主要依托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现代网络信息条件下,大学生推陈出新的思想特点得到了特别的满足,因此,他们对借助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有着特殊的新奇感和投入欲。这种特殊的心理过程,对于受教育者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很大帮助。网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加强,网络的交互性推动大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思想沟通,在思想交流中顺其自然地接受引导和教育。网络时代,身份、地位、年龄不再是重要标识,人人一律平等,交心讨论式的交流变得十分普遍,见字不见人成为通常的交流形式,促进了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发表个人见解,有时甚至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大大缩短了人际心理距离,真实的观点和直接的情感交流更加常见,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是完全平等的。网络时代引导式、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量使用,促使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大大提高。

    (二)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们对现实的认识,使得个人主义膨胀,人际关系疏远。网络中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使网络世界足以能以假乱真,以现实为基础的网络世界彻底模糊了幻境和真实的区别,以至于人们认为它比现实更真实。

    1.网络的虚拟化隐藏了主体的真实性

    网络中的主体行为往往是在“虚拟实在”情形下进行的,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间接的“人机交往”,人人都有可能在网络中成为“隐形人”,易导致人们人际交往的障碍和道德的弱化。

    2.网络的多元化迷惑了主体的价值观

    网络的多元化为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通过网络渗透提供了机会,这使得一部分网络人政治观念模糊、民族意识淡化。同时,在网络上我们的民族文化被漫天遍野的西方文化挤压、排斥,青年大学生的民族意识面临冲淡的危险,极易造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扭曲。当前,对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人生观且思想活跃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很容易引起淡漠政治观念、淡化民族意识,使他们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3.网络垃圾腐蚀了主体的意志

    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高速发展和广阔的辐射领域与不很完备的网络管理矛盾,以及网络和网络信息自身的许多特性都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是一种新事物,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网络既带来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也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和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过视觉感官实现的信息接收占到83%。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是网络语言的特点,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得网络上人的多种感官可以同时获知,表现效果更加逼真,同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影响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影响。另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存在,互相之间不知道真实身份。匿名方式的消息,者的责任感被削弱,也不再担心受到社会的惩戒,甚至把一些人的破坏欲望诱发出来。青年大学生,特别是一些自控力缺乏的大学生,有时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或把自己心里的愤怒进行发泄,经常做出一些违反常理的行为,甚至有时会做出欺骗他人或虚假信息的行为。

    二、网络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服务与发展并行网络时代,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进网络,网络使用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困难,提高教育实效才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发展与成才是青年大学生关心的话题,把“为成才发展服务”作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把网络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把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把枯燥的说教变得鲜活起来,潜移默化地开展网络教育,必定能够能引起青年学生的极大兴趣。

    (一)开拓新思路,建立健全“网上辅导员”制度

    网络的虚拟性可以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对于辅导员来说,通过网络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网络的“高速公路”特征,可以使辅导员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适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网络覆盖面大的特点,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面进一步扩大。如在QQ等即时通讯工具上,辅导员可以就具体问题与很多学生同时展开讨论,获得传统班会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通过网络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对话,逐渐成为学生信任的网络朋友。

    (二)拓展新空间,建立健全“网络阵地”制度

    创新德育阵地,建立网上党校,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高校要大力拓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用科学发展观去统领网上阵地,让具有良好教育功能的足量信息经常围绕在学生周围,才能更加有效地对青年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网上党校可以在网站传播党的基本知识、党员的标准与要求、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程序等;开发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课堂,对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教育和培养;将网站变成飘着党旗的“红色网站”,开辟理论学习、时事追踪、热点新闻、专家评论等栏目。

    (三)建设新内容,建立健全“职能三化”模式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努力实现服务化、信息化、发展化。网络所具有的隐蔽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工作对象,即大学生相对真实的想法,这有利于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信息化功能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功能。我们应做到网上教育阵地与现实教育阵地相结合,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主流价值观念,弘扬社会新风,更有效、更快捷地服务于学生。通过网络途径,利用网络特性,拉近学生与辅导员的距离,进而大大增强学生对其中所包含德育内容的认同。

    1.学工信息网络化。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工作的计划与重点,特别是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奖惩助贷、优秀评比、党员发展等信息全部上网,让学生参与其中,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教学信息网络化。学生的学业计划来自于学生的专业计划。因此,基于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我们可以将专业介绍、课程介绍、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以及学生比较关心的考试信息、学业成绩等内容借助网络实现信息公开。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1 ― 0178 ― 02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不仅有效的拓展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同时推动了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的深入调整与教育理念的重构。本文对高校所采用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目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提出其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维度

(一)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全面与个性

思想政治最终的教育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决定了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在进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同时双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有效的开发主体的潜能,提高大学生主体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平等与尊重

平等与尊重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应当保持平等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尊重、集体协作、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次。另外,师生之间还要尊重自身,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需要保持一种稳定、健康的心态。

(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践与交往

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导致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通^实践方法进行教育,既强调出了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方法,同时又积极的提倡大学生参与到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来,并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个人与社会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有效的调动起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来充分的培养人的主体性,并以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的自身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来实现个人价值不情之请会价值的统一。

二、高校采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必然性

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如果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层面上进行分析,两者互为主客体的关系。老师既是教育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同时又是受教育者中的客体,学生是教育层思想政治的客体,但在受教育者层面分析,同时又是主体。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滞后性,很难有效的提高其实效性,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主体性的教育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的理论精华为高校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哲学依据。随着近几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日常生活中的多种观念与文化在不断的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从而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应当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与内容进行改进与创新, 从而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并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二)转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内在要求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往往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从而导致了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形成主客体的脱节,因此,为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同时在教学中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辨证的看待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发挥好主体教育的优势,提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还要结合人的品德形成的规律,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三)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有效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坚持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下,建立起师生之间互为主体、平等、尊重的关系,在彼此尊重、激励下有效的提高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实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的注重了思想政治的社会价值,而忽略了个人的价值,从而很难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则强调出了以人为主体的存在,并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化发展,并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三、目前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

(一)教育者思想观念滞后

在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在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教育者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简单的教育人、规范人,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没有起到正确的建设性与引导性的作用,往往忽略了学生自身个性化与潜能的开发,从而导致了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没有针对性,只是有着简单的表面工作。

(二)网络负面影响

互联网的今天,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但由于网络信息内容的开放性与隐秘性,从而使得很多的大学生陷入网络后无法自拔,因而对现实生活有着众多的不协调,严重的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此之外,网络信息的暴力、迷信等内容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迷失,严重的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三)错误的价值取向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一般都是采用了强制统一的管理,即要求学生尊重思想政治课本中的内容,但却严重的忽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缺乏一定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分的被动接受课堂,既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同时又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失去了原本存在的教育价值。

(四)灌输式教育方法

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很难让大学生真正的了解思想政治的内涵,因而渐渐的导致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兴趣,同时,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往往过于了形式化,忽略了学生本身对知识与思想的探索,使得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塑造学生的人格,转变为学生对知识与思想的接受,造成了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忽视。

四、提高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有效的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现象,在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学生作为自主、能动以及独立的主体,并能过对大学生内在思想政治的需求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等,有效的促进学生自由、健康、全面的发展。有效的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

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因此,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大学生的主导地位,并尊重大学生的立人格、自身价值以及思想感情等,全面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应当为学生发挥潜能创造好条件,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构建一些民主、平等的交流环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实践中完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主体。

(三)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以及主体性的前提。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老师,可以采用考核的招聘制度,选聘一些经验丰富而且知识能力不错的老师,从根本上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另外,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加强大学生辅导队伍的建设,并为大学生营造好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有效的调动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积极性,从而最终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

(四)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大学生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定期性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集体理念,因此,高校应当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性活动,从而让学生通过社会福中活动,进行不断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优秀学风班级的评选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贴近社会,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学校的各种资源,有效的为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改革发展的主要人力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的基础性工作,面对新的形势,开展大学生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展的要求。因此,高校应当采取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效的落实科学观展观的本质与要求,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通过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正确的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从而提升大学生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 考 文 献〕

〔1〕孙其昂.论知识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生命基础〔J〕.思想教育研究,2014,(08).

〔2〕安世遨.主体性教育管理的困境与超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2).

〔3〕温权.主体性与历史性的张力――从黑格尔、克尔凯郭尔到马克思〔J〕.学术交流,2014,(01).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1 隐性教育的特点

1.1 教育的隐蔽性

由于隐性教育多采用润物无声的教授方式,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双方是平等对话地位。它注重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得学生在判断、理解以及反思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技能,继而对学生的观念以及素质进行了塑造与培养。

1.2 教育的深远性

隐性教育由于没有自己固定的考核系统以及分数评价体系,减轻了学生压力,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并且乐于探索与研究。学习知识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动力,更能够保证教育的效果。

2 隐性教育的优势

2.1 适应了形势的改变

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民主意识以及平等观念越来越强。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的做出改变,采用隐性的、平等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

2.2 适应了教育的要求

社会竞争的激烈化要求新型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生活的压力,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对于生活中的成败都能够正确看待,是一种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隐性教育传递的不仅是单一的知识,更是观念以及生活态度的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根本性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即便脱离校园走向社会,仍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3 网络环境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3.1 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

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在校的大学生几乎全体成为了网民。网络平台代替了面对面的交谈,成为了大学生交际的主要场所,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就要适应这种变化利用,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水平。

3.1.1 创新校园网的建设

校园网内不仅有与大学生生活有关的最新消息,还包含了专业的相关动态、必须的资源以及学校的政策或是近期的活动安排等,是大学生网络活动的重要区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来进行。

发表观点评论或是感受情绪是大学生在校园上的主要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根据这一点,利用留言或是互动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与感受,进而对学生的观点态度进行矫正,对学生的观念以及意识进行引导,通过平等的地位与身份以及无形的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目的。

3.1.2 开设讨论专栏

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向院校申请开辟时事政治专栏,专门用于学生进行时事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负责在专栏内及时更新时政或是校园热点,重在对事情的客观描述,吸引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或是对某一事件进行辩论与讨论,以中立的身份、客观的角度来对学生的是非观以及世界观进行引导,进而规范学生的行为。

3.2 扩大网络的辅助作用

3.2.1 使用网络交流平台

鉴于大学生都有自己的BBS或QQ等现代化的私人网络空间的事实,政治教师也要适应潮流的要求,开设自己的账号或是建立班级的群体,不仅在课上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更可以在课下倾听学生的声音,通过学生在私人空间中的真实表达来掌握学生真正的感受以及内心深处的困惑,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开导与教育,引导学生的观念与态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2.2 开设网络心理咨询室

院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平台,专人负责在线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以及教育引导的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相较于实体的心理咨询室,网络的咨询工作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隐私,让学生更有安全感,也就更能够对教师敞开心扉,探讨自己心中的疑惑或是学习中的阻力,方便教师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观念的完善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根据一段时期的实践工作总结,撰写相关的文章,贴到网站的首页,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教育那些仍处于困惑中的学生;也可以针对当前的热点事件,撰写评论性的文章,着重引导学生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的思想体系。

4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接受的最后一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于大学生对于未来的复杂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教师应该积极地利用网络,通过平等的交流、不着痕迹的教育,深化对大学生的观念引导与道德培养,形成大学生自己的观念体系以及是非标准,使得学生能够从中受益一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055-02

作为人类解释、规范、估量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尺度,实效性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和谐德育为目标,从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树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最高价值目标。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我们应以和谐德育为指导,将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之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全面之发展作为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目标和衡量尺度,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以和谐德育为指导,更加注重当代大学生主体人格的塑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能力的开发以及主体人格的塑造,不断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自身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和肩负的社会责任,造就他们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人翁精神,培养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自身成才和发展方向的选择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我们需要以和谐德育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摒弃不思进取、无事业心、无责任感、无使命感的消极被动的精神状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需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锤炼,锻炼当代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3.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我们需要以和谐德育为指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陶冶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努力挖掘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各种潜力,切实实现他们充分、自主、自觉的发展,培养当代大学生协调、优化与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身内在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人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现当代大学生与自然、社会之间和谐持续的发展。

二、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设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路径。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需求下所实施的和谐德育,是适应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以和谐德育为指导,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路径:

1.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以和谐德育指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重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塑造其批判性的道德思维和实践精神,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空洞说教和机械训练的陋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意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发展的阶段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预见性、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非理性情感因素的激发到理性化自律能力的建构方向的转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应注重当代大学生内在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的动态结合,寻求主体期望与目标效益相统一的最佳实现状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适时的激励效果。

2.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现代化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确立应体现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生态发展的统一,注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开放性。要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现代化,必须以和谐德育为目标,用系统的、整体的、联系发展的创新思维来认真研究以意义建构为中心的生成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放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核心地位,以培养完满的大学生人格为宗旨,建构当代大学生与世界全面、丰富、活泼的意义关系,引导他们体验生活、理解世界与人生,从而实现当代大学生人性的复归与完满。

3.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致力于形成一系列崭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别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选择和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要特别把握好人文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和谐德育为目标,把弘扬人文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同时,积极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现代化

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现代化,要求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内化、自我控制的能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促进当代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肯定、发展、创造和完善自己,通过深刻地变革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评价体系等诸要素,在不断地实践操作中逐步形成一套具有现代化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和教育特色。

三、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把文化多层传递作为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依托。

以和谐德育为指导,倡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知识本位教育向智慧教育本位的转化,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把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载体的着力点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与文化渗透的双重作用

尽管“灌输”作为一种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认知领域的教学,但是“灌输”本身所包含的传递、输入、教化、教诲作用却值得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作为一种实现其实效性的手段加以吸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灌输”所具有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与文化渗透所体现的发散性和隐蔽性,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作用。

2.建构支撑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不仅在本性上趋于一致,而且在功能上相互承载,即挖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创新和文化扩展,建构体现时展和文化价值追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以文化渗透的方法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将极大地有益于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在和谐德育的指导下,把全球视野作为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拓展重点。

我们应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民族化为基础,以国际化为契机,在防止思想文化的“全球化陷阱”和自觉克服本土化狭隘意识的影响中,达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和谐统一。在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适应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内转型的需求,又要着眼于全球性的视野,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化与国际化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适应新时期的时代主题和任务要求,以和谐德育为指导,树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最高价值目标,设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路径,依托文化多层传递的手段,拓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球视野,增强当代大学生自觉能动地参与全球化的责任感,是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积极而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篇6

0.前言

在贵州的高校生源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民族因素,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信仰和文化习惯和传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综合性的考虑多种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尤其在民族问题上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应保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引导,提升学生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1.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1.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特殊性

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活习惯,民族信仰等方面都有特有的民族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应该尊重教育主题的个性化特征,不能一概而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接受更专业的教育,学生对于自我人生规划、自我发展都有一定的认知。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注重其独立性、自主性的启发引导,在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上应该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坚决捍卫我国的和领土的完整,捍卫我国的民族团结,努力继承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自觉的承担起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创新的历史任务。

1.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赋予时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从在教育内容上应该体现时代性的特点,顺应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性,了解时展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实现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重视,感受到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的学习文化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怀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被不断的完善和丰富,同时展的历史人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着重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的渗透,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更加深入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重要性。

1.3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现民族性

思想政治不仅仅要体现时代性,也要充分的体现其民族性的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最为巩固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手段。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力量的汇聚能够丰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将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内容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必须的清醒的认识到现阶段国际上有很多敌对势力试图分化少数民族关系,通过发动恶性实践破坏和谐的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有坚定的民族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之心,提升政治意识,坚决捍卫我国的民族独立和完整。

2.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举措

2.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特征性

贵州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有充分的了解,作为高校教育者应该掌握贵州地区少数民族分布,了解少数民族的信仰、文化丰富的传统,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教育内容。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结合贵州少数民族区域文化情况,通过教育引导和教学启发,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获得更多的文化归属感和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开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尤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发言的机会,理解其发展的需求,不断的调整教学安排,以找到最科学的教育方法。

2.2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教育手段让课程教学更加丰富生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一优势性,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呈现新的教育姿态。对于贵州省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习惯,教育者应该有整体的把握,在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内容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加深民族情感,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感。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明确教育目标,科学系统的进行教学安排,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3注重民族性教育引导,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性非常强,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和信仰有坚定的信念,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应该从学生的民族性出发,丰富教育内涵,渗透民族观念、爱国观念,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对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都能够以理性的判断进行思考,实现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充分的认识教学重点,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当中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理性的思维判断和严谨的处事方式正确的处理各类事务,始终注重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引导

总之,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找准切入点,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育手段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篇7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话题已经在借用德育生活化的视角来审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这是学科之间的借鉴,也是追随西方生活世界的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与发展。胡塞尔的《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说》表明工业社会的那种重视效率、过程的机器化的操作模式,对人的束缚已经超出人自身的所应当承受的压力,人被“异化”了,需要在生活中重振人的价值。

思考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几点辨析

1.生活化是不是消极生活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但他们没有解释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就是消极生活,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好的”、“坏的”因素,我们怎样去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中“坏的”因素的影响,这需要思考。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自为的属性,而生活则具有自发的属性,在两者的关系中需要用教育的自为属性来限制与超越生活的自发属性,这个从源头上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不是就是消极生活,不能彻底的理解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消极生活,既然是消极生活则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结合”失败的片面理解。我们需要给与这样的解释,很多学者在理解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么不追究这样的问题,只顾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好,给不出好在哪里,要么就会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能结合,因为生活的“不好”、“坏的”因素在。

2.生活化是不是就不需要学校教育

生活化是不是就不需要学校教育,西方的伊凡·伊里奇的《非学校化教育社会》认为学校是强制性的结构,主张撤销学校教育,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就是“鸟笼”的教育,因为它违反了人性的自由的特点。纵观学者给出的解释,是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不能否认学校教育在正规化、规范化给曾经在古代教育只能是贵族特权的一次革命,不但使得很多的学生有了专门受教育的地方,而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学校教育是历史的产物,因为它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化,规范化,是人类进步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得以传承的有力机构,现在问题出来了,但学校教育的价值需要给予肯定,我们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要看到没有学校的教育,或者说在生活中所进行的教育,没有专门老师的指导只能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自发性,教育效果不是很好,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需要结合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去完善生活教育,这个是需要更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摆在眼前的课题,不能顾此失彼,肯定一方而去否定另一方。

3.生活化是不是就是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本质属性,是什么?孙其昂教授所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关系体现和价值取向,是它的本质属性”,因为一件事物只有搞清楚它是什么,就需要知道它的本质属性,这是一事物区分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政治属性为什么说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党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产物,“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等的论断都表明我党在宣传政治性的同时注重与生活的密切结合,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是从实践的层面论述;另一方面,从理论层面,生活化的属性与政治性的属性不是全然相反,而是有其理论根据的,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思考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可以促进学科发展

篇8

一、基于“四个全面”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对于政治立场、个人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道德素质等,大学生还不能产生完全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他们还处于人格的完善和健全时期,并且非常缺乏社会经验,所以有的大学生会出现是非不明、难辨善恶的问题,极个别学生甚至在罪恶的诱惑下误入歧途。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将“四个全面”的内涵真正融入进来,这不仅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新颖,还可以帮助大学生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并且使其的人格更加健全、道德情操更加高尚。

二、以“四个全面”为基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创新

1.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做到“与时俱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必须要将“四个全面”加入进来,并且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对目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订新的计划、解决新问题。加强研究并探索全新的社会实践内容,立足于现实生活,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及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扩展,保证传递给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是与时代要求相符合的,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有时代性。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趋势更加信息化、知识化,因此对于各种网络信息资源要积极进行开发和利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更高的含金量,将新的生机与血液注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去,使它变得更加易于接受并且与时俱进。

2.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

篇9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过程,每一次传播技术的更新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自媒体的诞生及其迅猛发展使得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回避自媒体带来的新变化。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内大学自媒体使用情况的网络问卷调查,我们可以总体上了解目前徐州市内在校本科生使用自媒体的情况,并对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性进行适当分析。此次网络问卷共发放359份,回收问卷359份,有效问卷359份。

一、大学生自媒体使用现状分析

调查对象以本科生为主,共占比88.58%,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拥有自媒体账号的比例非常高,可见在大学生中使用自媒体情况较为普遍。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关于自媒体平台,大学生较为青睐的前两位分别是:微信89.97%、微博68.25%,而人人网、豆瓣等所占比重变少,对于登陆自媒体平台的时间调查显示,有85.52%的大学生选择了一年以上,关于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频率调查显示,67.69%的大学生每天花费在浏览自媒体平台上的频率选项中选择了频繁,即每天多次访问。

在对大学生使用自媒体平台动机调查中,自身消息、拓展人际交往、打发时间,这三点都有超过60%的认同率,这表明大部分学生乐意去了解他人,进行交友,与他人分享各自的信息,对大学生使用自媒体平台内容的原因调查显示,个人心情、时事新闻与热点话题选择最多,占比分别是79.94%和57.66%,而在对大学生使用自媒体平台内容分享的调查显示,有69.36%的人选择分享自己生活琐事,除此之外还有60.72%的同学选择分享实时资讯,这表明大学生不仅仅关注自身的饮食起居,逐渐把关注点放眼世界。

自媒体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它极大方便了大学生对于信息的筛选和获取,同时也带来了多样的内容,净化和糟粕并存,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能够在短时间获取大量的信息,但面对庞大良莠不齐的信息却无从分辨,在大学生对官方和他人信息的认同度的调查中,设计了极大信任、信任、半信半疑、不相信、过于虚拟这五个选项,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官方和他人信息的较认同与半信半疑的大学生占比分别是37.05%和53.76%这说明大学生对自媒体信息的认同度不高,无论对于官方还是他人的信息。

二、自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的分析

在对大学生使用自媒体平台对自身生活学习影响的调查中,有95.59%的大学生认为使用自媒体后对自己学习生活有一点影响,利用自媒体平台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但也夹杂许多虚假的信息,辨别能力不够,主要体现在与人交流、观点思维和知识结构上,在大学生对于自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调查中,有52.37%的大学生选择了与辅导员,老师等人很少沟通,28.97%的大学生选择了毫无交流。这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说明可以利用自媒体的优势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自媒体,让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在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中,选择希望通过自媒体和当面交流的人数相当。教育工作者要看到自媒体对于大学生的影响,看到大学生依赖自媒体的心理倾向,积极运用自媒体平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促进情感交流。

篇10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略

高职教育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它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同时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要想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积极探索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高职思政教育的对象

(一)高职院校生源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较大的挑战

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先天”的劣势,招生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招收普通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高中生,二是招收“三校”(即中专、技校、职高)技能高考学生,极少数学校还有五年一贯制高职录取的初中毕业生。

(二)“90后”大学生,一个时代的青年有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不同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

“90后”大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大都成长的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社会环境相对复杂,从小衣食无忧,可以享受到丰富的物质产品。另一方面他们身处的社会大环境则是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弱点是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喜欢攀比,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

二、高职思政教育的问题和现状

(一)重职业技能培养,轻思想政治教育

一些高职院校只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价值性。他们注重教给学生一门技术,一种生存技能,但却没有解决好学生的政治信念、伦理道德等问题。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有时出现“学校成天喊、老师不想管、学生有反感”的局面。

(二)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缺乏科学正确的认识

作为近几年才从各类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欠缺组织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导致他们在组织开展工作时更多地照搬一些综合性普通高校的做法,从而难以取得实效。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不清,有被边缘化、局部化、应试化等趋势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自己的学科支撑、专业建设,因而,学校重主体学科建设、主体专业建设,轻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物力、财力保障,出现思想政治教育被边缘化情况。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两条主渠道: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是学生工作。大多数院校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学,由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由于各自工作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存在着各自为政、互相扯皮的现象,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

(五)教育方法陈旧落后、呆板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方法手段陈旧落后、机械呆板的状况,传统的“理论说教”仍然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高职思政教育的方略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树立多元化的人文关怀氛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需要,积极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效工作队伍,健全管理制度、保障资金投入,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1、加强组织领导。高职院校应成立以党委书记或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部门领导参加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检查总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

2、加强队伍建设。要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关键是要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3、强化制度管理。高职院校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规定、政策,明确职责任务,拟定考核办法,加大监督、评估和激励力度。

4、保障资金投入。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落实经费投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学科研条件,为学生社团活动、参观考察、实习实训等活动提供物力、财力支持。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丰富学生践行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必需从单向灌输向互动交流转变,同时做好以下三个结合。

1、理论讲授与舆论引导相结合。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通过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在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解疑释惑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引经据典,更要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及时化解学生思想困惑,做到以知启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3、情境体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还应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理论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信仰。

总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人为本,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月平.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J].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吴太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困境与改进策略[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44

[3]李海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73

篇1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35

时代的发展,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其核心就是为医药卫生事业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卓越医生教育不仅是对医学生的培养的标准的提高,更是医学行业对人才的一种追求,今天的医学生就是明天的医生。医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已经迫在眉睫。

1 培养“卓越医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卓越医生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卓越医生的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卓越医生的培养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通过自身的发展创新来更好地为培养卓越医生服务。因此,从卓越医生的培养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新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卓越医生”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卓越医生”首要具备的素质,它是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卓越医生”形成正确思想行为,因此,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就要明确指导思想,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作为未来推进医学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卓越医生”,必须培养其拥有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政治素质。

1.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卓越医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

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是“卓越医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素质,培养卓越的医学人才,其卓越性不仅要有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有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指导下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只有不断提高“卓越医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他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会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1.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卓越医生”的“卓越”之处,不仅是他们专业知识的精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更高,更在于他们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宽阔视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涵盖丰富的知识,能够提高“卓越医生”知识结构,开拓其视野,创新其思维方式,对“卓越医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仁爱之心、强烈责任感、人格健全、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卓越医生。”

2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埋头专业课的学习,对国家、社会关心不足

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它的学制长,教学内容较多,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又有许多的实验课、到医院见习到实习,学习负担是比较重的,因此,大多数学生把时间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对社会,时事新闻不关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没有兴趣,造成课堂教学是学生人到心不到,只是应付老师的考勤而已。

2.2 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思政课教学的难度增加

医疗卫生服务大环境的不良影响,必然也会影响到校园这个小社会,尤其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的追求必然产生影响,就业的压力,使得他们更多地注重个人专业课成绩的高低。再加上现行思政课教学教育理论与实际脱节,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而言,学校的思政课教学只是一个成绩而已,甚至一些专业课教师也认为专业课更重要,因此,加深了思政课的教学难度。

2.3 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使医学生产生了心理落差

对于“90后”的医学生来说,选择医学的原因之一是医生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同时也有治病救人,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理想。但是现实是,他们对医疗卫生行业服务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医学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是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双付出。当“付出与收入”不一致时,会产生失落感,再加上自身服务意识不足,医患沟通不够,忽视病人生理、心理的感受,更加深了医患之间的矛盾,使医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对于当初理想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3 培养卓越医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教育者来说,既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又要围绕卓越医生的历史使命,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宗旨,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卓越医师培养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立德树人”上。

3.1 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时代性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改变着“卓越医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反映时代特征,与时俱进。“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做好卓越医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体现时代性。今天的医学生知识面广,但碎片化,思想活跃,却比较任性,喜欢接触的新事物多,比较时尚和前卫,遇到问题善于利用网络解决,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观念更具有时代性。面对的信息空前丰富而且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鼓励他们去思考问题、去分析问题、去探索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和着力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把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深刻体会新的时代应如何去学习、去思考、去寻找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卓越医生”把学习思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3.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卓越医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为思想教育注入新的血液。首先:做好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们通过手机等快捷的方式接受信息,但互联网也有一些信息不符合事实内容,而这些年轻人涉世未深有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利用热点问题,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导向作用,避免接受大量的负面信息,影响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热点结合起来,通过典型事例,引导他们对一些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扣好医学生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到北京大学考察之时,提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如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话就是八个字:勤学、修德、明辨、V实。

3.3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种各样的思想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势在必行,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非常丰富,是卓越医生了解国家和社会,增强理论思维,获得人生启迪的重要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教学内容要不断凝炼,从问题意识入手,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热点、难点问题,构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从形式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卓越医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性,有效完成理论课的知识性学习;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实际结合到一起,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未来的职业行为。其次,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由于“卓越医生”的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应有所不同。“卓越医生”的培养采用“小班授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传统灌输式,以理论教学为主,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重点内容;同时也利用“小班授课”的优势,积极与学生互动,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展开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4 思想政治教育要传递正能量

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正能量”教育作为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精神,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3.4.1 “正能量”教育要倡导主流价值观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价值观不同,其未来的职业活动和态度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医学是一门特殊行业,医学生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其未来职业的态度,甚至影响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教育内容应当是光明的、积极的、健康的,激发医学生奋进的勇气,充分发挥正面教育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要及时、全面、准确、生动地向医学生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其转化为医学生的自觉行动。

3.4.2 “正能量”教育,要运用正面材料

今天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面临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导向,以运用正面材料为主,以医药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减少负面信息对医学生的影响。引导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告知其什么观点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会做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今天的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有思想,敢作为,但涉世未深,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使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