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会计核算审计内容

会计核算审计内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22 15:19: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计核算审计内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会计核算审计内容

篇1

一、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涵义及其优势

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具体是指将国家财政资金以及部队经费全部归入到部队会计核算中心的账户当中,并由核算中心根据部队的财务标准以及相应的科目统一纳入预算,进行管理和调拨的一种财务工作方式。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以后,部队下属的各个预算单位都取消了本单位的会计账簿及银行账户,并将所有的经费一并纳入到核算中心当中进行集中核算,但这一过程并不牵涉各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所有权以及审批权,也就是说部队下属的各个单位仍然具有预算编制和统计职能。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各预算单位需要指派一名报账专员负责办理资产登记、收支、日常经费以及与会计对账等工作,而会计核算中在对各预算单位的账务进行处理后,需要向各单位出具相关的财务资料,如经费收支报告表、经费帐余额平衡表等等。部队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其下属各个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全部都集中到核算中心,并由核算中心的专职人员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这不仅使岗位职责得以明确,而且财务权限也获得了细化,有利于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

二、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对审计对象的影响

会计集中核算实行以后,各部队的会计账目、相关会计资料以及银行账户等都纷纷移交给了会计核算中心,具体的核算和监督工作也都由核算中心来完成。核算中心不仅对各种业务具有监督和管理的职能,而且还对会计资料档案及资金具有管理权。然而,虽然部队会计原有的核算工作全部都转移给了核算中心,但是其仍然属于经济管理活动以及财务收支的主体。正因如此,导致了审计监督对象模糊不清。当前,对该问题有两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审计对象应当是部队,而另一类观点却认为,审计对象应当是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由于各持己见,从而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二)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部队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促使了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导致核算中心会计人员难以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进行有效监督,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部分基层核算单位为了逃避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监督,通常采取更为隐蔽方式想方设法通过核算中心的审核报账程序,将不合理、不真实的经济事项予以“合理化、合法化”会计核算处理,从而加大了部队审计工作的难度,增加了审计工作内容的复杂性。

(三)对审计效率的影响

部队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审计工作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还要对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审计,以实现对会计资料的全面审查,确保审计结果的可靠性。这就导致审计人员必须频繁来往于被审计单位和核算中心之间,降低了审计效率,提高了审计成本。

(四)对审计责任的影响

部队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其财务收支情况必须到核算中心进行报账,并通过核算中心的严格审核,以强化会计监督和财政监督职能。但是,就当前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来看,尚无明确条文规定监督责任是否应由会计核算中心承担,这为审计工作追究和处罚责任主体增加了难度。

三、加强部队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明确审计对象

为了进一步解决当前审计监督对象不明的问题,应当明确审计对象。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而言,其不仅肩负着对各部队的会计核算工作,而且还集中了各部队的会计信息资料,其成为审计对象是理所应当的,核算中心有必要对部队的会计核算、会计信息安全以及代管资金等负责。此外,按照我国现行《审计法》中的相关规定,对于部队的财务收支活动,相关的审计部门有权进行监督,虽然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但部队的会计法律主体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因而其仍旧属于审计监督的对象。为此,部队应当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资金使用等情况负责。

(二)深化审计内容

为了进一步降低部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应当适时对审计重点进行调整,并不断深化审计内容。首先,应当加大对部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不仅要加强对内控制度中各控制环节的审计,如授权审批、实物控制、职责分工以及会计记录控制等等,看这些工作是否做得全面、科学,而且还要重点审查内控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其次,还应侧重对核算中心监督无法涉及到的部分的审计,如未纳入集中核算的食堂账户等,并将审查的重点放到被审单位是否利用这些账户进行收入转移、违规开支、虚列费用等问题上;再次,因增加了核算中心这一中间环节,为此,在查处各类违纪问题时,应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责任该由谁承担进行分析、界定。

(三)提高审计效率

部队应当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核算系统实现对接,组建局域网,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操作平台。会计核算中心应当授予审计部门调用会计资料开展网上审计工作的权限,并且将审计部门的局域网与核算中心的局域网相连接,实现审计部门对会计事项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审计。这就要求部队、会计核算中心和审计部门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为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四)界定审计责任

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后,在对各类审计问题进行处理时时,应当进一步区分开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会计核算中心的责任。首先,被审计单位应对本单位经费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财务支出的真实性负责;其次,会计核算中心应当对各类会计核算业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负责;再次,被审计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应当共同对财务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各类票据的真伪负责。通过以上的责任划分,有利于相关审计责任的界定。

参考文献

[1]严行美.边防支队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7(10).

篇2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32

为了更好地落实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行政事业单位普遍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就是指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全部纳入会计中心进行集中核算,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会计中心介入财政管理有效地规范了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但是由于核算监督与经济业务相脱节,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1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特点

单位只有强化经营管理,才能加快脚步推动市场化进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就是指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会计核算中心对资金结算、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进行集中管理。也就是所说的“三不变”;原单位有权根据相关规定和制度对资金自行安排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会计机构内部会计核算是与财务管理职能分开的,各经济事项的审批权也与财务监督职能分开,这就是所谓的“两分开”;此外还有“三集中”原则,是指集中报销核算、集中会计核算、集中会计档案管理,这里面包括现金的报销、银行的转账、计提相关的费用、编制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等。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成立后,会计人员的组织人事关系都是由会计中心统一管理,不再隶属于某个单位,既没有经济利益关系,也不担心被打击报复,这就保证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严格客观地对单位财务进行监督;会计集中核算下的会计监督具有广义性,一切工作都是透明化进行,会计核算过程把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直接扼杀在萌芽中,同时还可以帮助单位对资金进行合理规划管理,降低了资金风险;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会计监督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使监督工作更加公平一致。

2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原来单位自行核算不同,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变化,从而造成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下面就这两个方面总结了一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21对审计工作的有利影响

211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

由于会计核算中心是采用核算软件对业务实施电算化操作,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审计可以随时对工作做好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加大了监控的力度,一旦发现不合理的开支情况可以及时纠正,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这就使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得以有效的提高。

212提高了审计的质量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很多审计机关都实行了审计质量管理,对库存现金、有价证券、银行账单、账户、票据存根等都加大了审计力度,这使得审计工作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22对审计工作的不利影响

221增加了审计对象

如上文所说,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主体权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可以对本单位的资金进行支配,所以它仍是审计工作的主体;而会计核算中心只是完成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承担了一部分的会计责任,这就使审计的客体由一个变为两个,增加了审计的对象,加大了审计的工作量。

222会计责任被分散

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介入,打破了以往的会计责任的完整性,使得会计责任在被审计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之间出现了分散。会计核算中心要对会计核算、代管资金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被审计单位要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负责,不能提供虚假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有效,会计中心的核算工作才有意义。

223审计内容的改变

审计对象的增加和责任的分散必然会为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得审计的内容变得复杂。由于会计核算监督与单位的经济活动相分离,会计核算人员就无法了解单位的实际经济活动,也就不能够对单位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做监督,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还要进一步确定责任归属。在审计过程中,既要对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资产管理和业务情况,尤其对一些可能存在的违纪现象进行审计,还要对会计核算中心的资料的核算、管理、代管资金和执行程度进行审计,增加了审计内容,使审计内容变得复杂。

224审计评价的改变

由于上述几项在审计工作中发生的变化,之前的审计评价模式也不适用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的审计工作。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从之前的单一的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评价变为对事业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的评价,在对资料数据的真实合法性上,也要对二者都进行评价,二者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有统一性,所以评价工作既不能片面也不能混乱。

225审计方法的改变

会计核算中心不参与单位的经济业务,就会使监管过程边缘化,针对这种情况,对审计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单位在审计时,要加强对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因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导致违纪现象越来越隐蔽,单位往往会想方设法完备相关资料和手续,以逃避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因此,审计单位必须要改变审计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地对会计事务进行审计。

226增加了审计风险

会计核算中心在平时不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中,也就无法落实监督权,致使监督不到位,管理上出现了空当,加大了固有的系统风险。而在审计时如何分配人员也成了问题,如果按照单位分,就无法使同一审计事项相对应;如果按照审计事项分,由于所处的单位不同,就会增加组织协调成本,这两种方式都会削弱审计工作的控制能力,从而增加了控制风险。

3深化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措施

31改变审计观念

有关财政改革的各项措施在给审计工作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使审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正确认识审计工作的变化,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开创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新局面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审计观念,之前的审计工作过分注重财政和税收,对于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远远不够,而且在审计内容上过分注重监督收入的合法性,而忽略了支出安排的科学合理性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所以,审计工作要改变固有的观念,引入现代审计观念,开展计算机审计,对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改进。

32合理规划安排审计工作

国家的审计机关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审计资源,根据项目的重要性科学规划审计工作,把握民生热点问题和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重点问题,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同时要定期地进行轮换审计,防止违纪现象的发生。

33把握审计的关键和重点

要围绕与纳入单位职能相关的资金问题开展审计,对单位的收支等各项经济活动重点审查,检查其是否遵守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对会计核算中心监督薄弱的环节加强审计,挖掘深层次的问题,完成审计目标。

34改进审计方法

要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加以总结探讨,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可以采取审计集中的方式,对被审计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联合审计,减少审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同时要注意对重要事项、重要资金进行重点审查,除了审查会计报表等资料,还要进行延伸审计,调查追踪资金的去向;除此之外,还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合理使用审计软件,建立审计系统,实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

35完善审计制度,降低审计风险

完善审计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给审计工作带来的风险,所以在审计的过程中要规范审计单位的执行程序,同时也要督促各事业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的财务管理。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审计制度,使业务流程严格地按照制度执行,才能降低会计集中核算给审计带来的风险。

36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平时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单位要组织培训课程,加强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观察能力,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此外,还要适当地培养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加强计算机审计的使用。

4结论

综上所述,会计集中核算在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我们应该针对这些影响积极地采取措施,逐步改进并完善审计工作,使审计工作与我国经济改革的步伐相一致,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庞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的审计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72

[2]李萍试论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10):226-226

[3]王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4(22):260-261

[4]李萍试论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的影响及其对策[J].进出口经理人,2014(z2):150

[5]杨红萍浅谈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成效及对审计工作的影响[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9(2):103-106

[6]王静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工作中的内部审计[J].科技成果纵横,2009(4):50-51

篇3

第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首先,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部分事业单位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写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其次,原始凭证存在虚假现象,如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等;再次,记账凭证不规范,有的填写会计记账凭证摘要过于简单,有的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也给会计核算信息准确性带来难度;最后,账簿设置书写不规范,一些单位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或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账务,或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个账簿多年度使用,或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

第二,核算单位财产管理不到位。核算中心人少事多,对各单位实物资产不能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客观上财务核算工作移交会计核算中心,而财产管理工作保留在原单位,出现了账实管理分离现象,不利于各项财产的管理,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部分单位实物短少又不能及时向核算中心报账。另外,由于单位报账员对不涉及资金领拨的实物收发、财产转移事项未能及时主动取得原始凭证交核算中心核算,造成人为的账实不符。如有些单位缺乏管理意识与制度,财产领用手续不健全,随意性较大;有的不设置财产物资辅助明细账;有的不及时与中心对账。非营利单位的资产与营利单位的资产相比,因为其具有很大的消费性,在管理上的难度更大,易出现资产浪费与流失现象,形成会计核算游离于单位资产管理外的局面。

第三,责任认定与审计难度加大。一是核算的会计科目过粗对审计不利。会计核算特别是对专项经费、往来款项核算上列支串户且不够详细,将增加具体审计的难度,容易造成资产管理上账实不符,而加大资产管理的难度,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得审计机关多年探索总结的一整套技术方法不再完全适用。二是某些单位为应付核算中心对票据合规和账账相符情况的审查。以假发票报账,使会计记录无法真实反映单位经济活动。在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报账后,即将这些经济事项的会计核算处理融入了繁杂的会计核算业务之中,给真实性、合规性审计增加了难度。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客观上增加了审计人员对其审核的信赖度,容易产生认同感,从而也会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真实性、合规性的专业判断,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加大审计风险。

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对策

其一,健全完善财会法规和各项配套制度。现行《会计法》未能涉及到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规文件,就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给予肯定,以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由于现行的经费开支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各单位都制订了各自的经费开支标准,因此缺乏统一性。此外,由于财政资金供给是有限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从当前全国各地的消费情况出发,重新制定新的、符合客观情况的支出标准。出台的经费开支标准特别是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支出数额大的项目,在事前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这样,既便于各单位有效地开展工作,又有利于中心的业务处理。

篇4

在企业中施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核算迄今为止十分重要的一个改变,它适应了国际财务管理的趋势,是我国会计核算与国际接轨的体现,它引进了全新的会计核算管理方式。

一、会计集中核算概述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保证单位内部资金权利归属稳定的情况下,在企业中设立一个集中核算的部门或机构,设立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账户来集中办理单位内部的资金结算、会计监督和核算,以之代替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设立的基本账户。会计集中核算革新了会计行业工作人员的管理体系和业务办理的流程,增强了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因此也改善了会计工作中的整体水平,强化了会计决策的有效性。会计集中核算让会计工作人员进入独立的工作中心进行会计工作,保证了会计信息的中立性,也降低了成本,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具有不改变单位资金权属的特征,具有集中性和独立性。内部审计则是一项客观的活动,运用系统规律的方式来评估和改善公司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效果,内部审计能够让机构目标完成。于企业而言,内部审计的职能包括监督、评价、控制和咨询。

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会计核算本属于财务管理的内容之一,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则不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这使得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分开,原来的会计工作进行集中核算。这之中对于单位的内部审计既有优势,又有弊端。

(一)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内部审计的利处

1.会计集中核算增强了会计监督力度会计监督的加强让会计核算更加规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增加,使得审计风险得以减少,内部审计的效率也会提升。会计集中核算的施行强化了单位资金利用的公开,让单位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有效,并且让企业对资金利用的监督从事后改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监督,能够避免财务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改善会计工作的质量。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落实,提升会计信息水平,减少内部审计的风险,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率。2.会计集中核算降低了审计成本会计集中核算集中了企业的全部会计资料,内部审计人员可快速便捷的得到单位财务收支信息,在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让审计的重点得以很快突出,对企业的分析更加全面和宏观。3.会计集中核算有效改善审计层次现代企业财务部都引进了电算化软件,有效协助审计的进行。开始内部审计时,审计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收集企业的电子数据,快速掌握企业的整体概况,降低了审计人员工作量,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另外,还可暴露出会计核算中利用计算机违法违规的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审计部门与会计集中核算部门联合工作能够便于实施全方位监督,改善审计层次。

(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内部审计的不利

1.内部审计的制度和经验无法全盘适用施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审计部门长期实战得出的方法和经验无法全部使用,工作程序必定会大改。比如:会计集中核算迫使内部审计自有流程的改变、会计资料要经过集中核算部门搜集和获得、审计报告的意见征求和决定下达及落实都会改变,这无疑会给实际操作带来很多问题,在企业内部也会有个相当长的适应期。2.增加了审计难度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缺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监督。集中的会计核算会让企业违纪违规现象减少,但会分离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经济活动,导致会计工作人员和企业经济业务的衔接度降低。因为缺乏对经济活动最直接的监督,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部无法监督原始凭证记录的业务往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无法保证,会计信息有一定的失真。会计集中核算只能看到笼统的数据,对于专项的经费款项的列支明细层次则较低,无疑会增加审计难度,还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账实不符,资产管理难度加大,流失严重。另外,新的违法违规现象滋生,例如虚构业务往来进行资金拆借、虚开发票骗取资金、逃避会计合规审查等,会计集中核算从另一方面为这些行为提供了庇护伞使之更加隐蔽。更甚者,因经济业务已经过集中核算,审计部门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可能会粗略审计,依赖核算结果,影响对审计事项的客观判断,审计质量也相应降低。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查找问题难度加大。集中核算后违纪违规现象的隐蔽性增强,问题的发现难度更大。内部审计的方式和手段本来就受到限定,实施集中核算后,审计事项的弊端无法排查,面对增加的活帐排查,内部审计无法全面发现,审计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增加。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认定责任的难度加大。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单位中介入了会计集中核算部门,审计客体由被审计企业增加为被审计企业和会计集中核算部,两者都有独立的资金使用权,在责任认定和分配上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问题,在资料搜集、事项询问、认定责任归属上增大了难度,导致内部审计在两者中间来回转移,不易作出最后结论。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要求企业改变内部审计模式。各企业经过多年的审计实战获得的技术方法和经验必须针对会计核算管理模式的变化而转变。会计集中核算让企业的资金使用纳入财务部集中管理,预算和开支更加规范合理,约束了企业资金利用的随意性,私立金库、挪用单位资金的现象也会减少。这都有助于会计核算规定和制度的施行,但企业必须改变内部审计的模式,保证审计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选择一种适应会计集中核算下企业审计的合理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集中核算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进行带来很多帮助,它能够增强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降低企业内部的审计成本,改善审计层次,同时表明新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全新的挑战,审计经验的难以适用和难度的增加都要求企业选择新的审计模式以满足企业在施行会计集中核算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平.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勘察设计,2008,08:52-55.

[2]陈文晶.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经济师,2015,03:137-138.

篇5

当前,我国正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包括要求推行“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实行预算管理制度以及“收支两条线”制度,推行集中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推行表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必须加强和改进自身的核算制度,包括对会计科目及其核算的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对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流程等进行细化等。

2.信息化时代要求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

在信息化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面临新的发展环境,表现在信息化提升了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水平,改变了传统的监督审计模式,同时对传统的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可以自动生成,所有的这些都要求事业单位要推动会计核算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基础要素不完备、核算体系不健全、核算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1.会计核算基础要素不完备

从人才要素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受制于人员编制、公务员招录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会计人才队伍打造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实践技能不足,人才数量难以满足需求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大了单个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影响了会计核算水平的提升。就上城区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总共146人,45岁以上的人员有89人,占总从业人员的61%;30岁以下的26人,占总从业人员的18%;而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且实践技能也强的人数只有29人,占总从业人员的21%。

2.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

首先,从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按照相关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但在核算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严格将核算内容与相应的会计科目对应,或者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如对于固定资产,按照新的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部分行政单位没有科学的核算折旧金额,光靠手工计算固定折旧,工作量大且正确率也不高,必须依靠相关软件按照规定自动提取折旧,增加计提折旧的正确性。其次,从会计核算过程来看,部分单位会计核算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岗位职责,导致帐实分离等现象普遍存在,如对于科研资金没有严格进行审核就予以核报,导致科研资金被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3.会计核算监督不到位

会计核算监督不到位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所致,首先,从内部审计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才短缺,甚至没有专职的审计人员,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其次,从职工参与监督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职工对财务信息了解不多,参与监督的渠道和方式更是缺乏。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进策略探讨

加强和改进会计核算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而这就要从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强化内部控制等方面着手。

1.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制度,按照当前会计核算的最新要求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特征,制定可操作的、细化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对会计科目的设立、会计账簿的管理等予以明确。其次,要建立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根据岗位职责、领导分工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如对于超过一定金额的支出需要相应的领导签章负责,以此包括会计核算的有效性。

2.打造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

首先,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公务员招录的有关规定,利用地区人才引进相关制度吸引领军型的人才加入单位,并从安家费用拨付等方面优化人才待遇,稳定人才队伍。其次,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会计核算人员参加行业、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对于有培养前途的职工,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等模式展开培训,以此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篇6

在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各个单位的会计审核工作都统一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各个部门的报账工作人员只需要负责与经济业务有关的会计事务。这样的内部审计方式影响了企业会计审核工作,造成了企业内部会计审核由原来的单一被审发展成为以会计核算中心和被审单位两者的结合审核形式。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对内部审计对象具有很大的影响。

2.对内部审计内容的影响。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一种会计核算的方式,这就会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和核算单位的实际经济业务出现脱节等问题。但是,会计核算中心无法实现对单位的凭证所反映出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进行监督,从而导致企业的很多会计实务没有落实到位,并很难避免企业的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现象。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对内部审计内容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3.对内部审计程序和效率的影响。

由于我国很多企业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处理不当,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使得审计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企业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对于一些实际的经济审计工作,被审单位和核算中心的相关工作应该同时进行,这样不仅增大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成本,还降低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对内部审计程序和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4.对内部审计方法的影响。

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于一些企业的会计审核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呈现出越来越隐蔽的趋势。但是,体现在核算中心上面的会计资料是合法的,从而导致企业的内部会计审核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企业的内部会计审核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企业的后期审计也显得至关重要。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对内部审计方法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企业会计核算后内部审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会计核算后内部的审计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后,其内部的审计工作还存在审计方式过于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后期内部审计工作经常出现错误。同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过于落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审计工作的长远发展,并且企业长期采用落后的审计方式也会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内部审计方式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2.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缺乏认识。

企业会计核算后,其内部审计工作一般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责任制度基础上的,当然,由于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一般只注重企业的绩效及利益,因而他们基本不关心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从而抑制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要想真正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首先应该提高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3.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少权威性。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定,这样就是导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因而使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缺乏权威性。然而,由于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出现问题。要想在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还需要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内部审计机构。因此,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少权威性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4.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存在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这也是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企业的发展对其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等问题,这也导致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交流存在问题。尤其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因此,为了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更加完善,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配置一些专业人才也很重要。

三、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后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对策

1.转变观念,走出对内部审计的误区。

目前,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其内部审计的认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时,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还与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等有很大关系。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才能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审计管理工作,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正常地发展。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转变观念,从而使企业走出内部审计的误区。

2.保证具有权威性较高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等特点。但是,这些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严重缺乏权威性。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人员应该改变对内部审计的态度,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威性,这样还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同时,企业内部审计还应该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也只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具有足够的独立性,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要保证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审计机构,从而提高企业内部会计审核的效果。

3.创建优秀的内部审计队伍,提升综合素质。

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必须是由优秀的人才来完成的,因而创建优秀的企业内部审计队伍是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所以,优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配置,提高其综合素质很有必要。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优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配置。由于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内部审计机构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配置优秀的队伍非常重要。第二,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遇到了新的问题,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应该创建优秀的内部审计队伍,以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4.规范内审操作程序。

当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必须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审核操作程序。当然,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还应该遵守一定的内部会计审核原则,而且,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程序并没有被改变,且一定要有负责人进行签字认证。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心承担会计信息核算的职能,因而审计通知书应该及时发送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审核。在完成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的会计审核工作人员要与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了解会计核算中心的核算思想,同时要求办好审核资料。因此,规范企业内部会计审核操作程序对于提高企业内部会计集中核算后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5.积极改进企业内部会计审核方法。

当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随着企业会计审计重点的变化,企业的内部审计方法也要随之发生改变。现在的企业内部会计审计是由核算中心统一提供会计报表、账册和凭证等基本资料,同时,企业要注重与内部审计有关的调查、延伸审计和实物清查等工作。在进行企业内部会计审核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的会计情况,及时听取财务专家的意见,及时改进企业内部会计审核方法。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应该积极改进企业内部会计审核方法,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6.适时调整工作重点。

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对财务支出行为的监督效果,有利于规范企业内部会计核算方法,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的重点要随着企业会计实务的改变而变化。为了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企业内部会计信息控制应建立规范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同时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执行力。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内部审计应该适时调整工作重点。

篇7

一、企业基本建设会计审计的重要性

作为中铝旗下分公司,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完善的基本建设为物质基础,从而最大化地实现原铝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企业基本建设是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而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主要包括安装工程、建筑工程、固定资产购置以及相关配套工程。企业基本建设会计是指与基本建设工程相关的会计账务处理工作。为了提高企业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做好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工作,通过会计核算信息全面反映资金使用情况,对建设资金进行严格监管,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而会计审计作为确保基本建设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始终贯穿于基本建设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中,对各项会计业务进行审查监管,以提高项目成本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加强企业基本建设会计审计,还能够确保费用摊销、工程成本结转、竣工财务决算等复杂业务的会计工作得以高质量完成,避免因会计处理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有利于降低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基本建设会计审计的措施

为实现企业基本建设项目科学、规范运行,中国铝业公司建立了一整套的项目及项目资金、支出管理办法,为项目管理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受会计专业知识、经验的影响,基本建设投资核算的质量亟待提高。为此,作为中铝集团所属公司,为做好基本建设会计工作要配备具备经济学、税法、会计学、工程造价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的财会人员,同时还要加强基本建设会计审计工作,以全面提升基本建设会计工作效率。

(一)规范基本建设会计核算

规范企业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体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中,企业应重建会计核算流程,转变传统的全项目工程成本核算模式,根据不同性质的投资支出采取分别核算的方式,提高基本建设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次,会计人员必须掌握基本建设会计科目设置、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在建工程”核算方法、资金结转、竣工决算等相关内容,处理好会计核算和项目概算之间的关系,建立会计明细账,以便于审计部门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审查。再次,运用合法合规的竣工决算编制方式,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基本建设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

(二)完善基本建设会计审计机制

企业应完善基本建设会计审计机制,为基本建设会计审计提供有力的制度体系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情况和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情况,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基本建设会计核算方法,确保会计核算信息能够及时反映资金使用状况。其次,健全基本建设资金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的源头管理,对资金使用进行全过程跟踪,彻底遏制滥支专用建设资金的现象。再次,建立报表审查制度,对工程进度表、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表、拨款资金申请表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会计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最后,加强基本建设会计内部控制,将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各项会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加强基本建设会计工作全过程审查

为确保企业基本建设会计工作合法、合规开展,必须加大对会计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审查力度,确保会计账务处理均有据可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基本建设会计事前审查方面,针对基本建设会计入账的款项,要审查其是否具备齐全的文件和合同依据,基本建设用款包括勘测设计款、设备采购预付款、工程预付款等,均要签订相应的合同;在基本建设会计事中审计方面,要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领用、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对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原始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为成本核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严格审查建设资金拨付情况,确保建设资金得到专款专用。在落实会计审计工作过程中,还要收集与竣工结算相关的资料,为合理控制基本建设工程造价提供充足的依据;在基本建设会计事后审计方面,要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查,同时还要对会计控制制度的进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完善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议。

(四)重视基本建设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核

企业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决算阶段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所以必须重视财务决算审核,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首先,审核工程决算报告。财务人员不仅要根据工程进度款审核程序审核决算报告,还要审查决算中的工程量和定额套用是否准确,防止施工单位虚报、重报工程量。其次,财务人员要复查供料和材料差价部分的会计结转是否完整,避免会计核算中遗漏这部分内容。再次,审查固定资产入账是否规范,是否准确划分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结论:总而言之,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基本建设会计审计工作,以确保项目成本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此外,企业还要重视基本建设项目的财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基本建设成本得以有效控制,从而保障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会计核算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就需要事业单位就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促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逐渐显露,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为了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积极作用,各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才能使事业单位资金成本的使用效率提升,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合适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也是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体现。若事业单位缺少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将难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顺利开展,单位内部的真实资产状况将难以体现[1]。由于事业单位在性质上与普通企业存在区别,其所有活动的费用大多数来源于政府拨款,所以,必须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对于普通企业而言,会计核算内容主要偏重于利润方面,而事业单位更偏重于收支和分配的核算。会计核算主要有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事前核算相当于预算,影响着单位进行各大重要决策,事中核算是检验预算执行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基础保证。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环节薄弱会计基础环节薄弱,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较差。当前的财务人员由于受事业单位编制的影响,使得其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上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些财务人员并没有系统的经过岗位培训,并且缺乏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也不够,最终致使会计核算在基础环节上就出现问题,对会计核算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2]。其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通过原始凭证的核查来评判的,但是由于单位内部管理上存在缺失,致使会计凭证存在各种不规范问题。会计凭证由于缺少稽核责任制度,事业单位在稽核方面的工作存在不规范,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履行职责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大大增加了稽核工作出现失误的情况。会计凭证问题主要分为四点:第一,原始凭证失真,例如编造劳务款项;第二,记账凭证不规范,不符合单位内部现实状况;第三,账簿设置不合理,账目混乱;第四,财务报告不完整,不规范。

(二)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视,更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会计信息真实的有效依据,但是,从当前的事业单位现状来看,单位缺少依据会计准则而制定的单位会计制度。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缺少与财政改革相适应的修正策略,且并未遵守新准则的原则。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建立会计制度时,并未考虑使用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致使会计核算权责不明,会计核算效率和准确性较低。在会计工作中,对资产、负债和收入费用的会计处理也没有依据市场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同时对负债进行会计核算时,没有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存在潜在的风险。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形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质量问题。

(三)会计核算缺乏监督机制会计监督检查是会计核算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当前的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检查方面还未多加重视。一般情况下,会计核算监督不仅包括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而且还包括各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是审计监督,监督检查缺少针对性,缺乏实效性。事业单位外部的监督约束力和控制力较差,检查监督的作用难以发挥。

三、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是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由于会计核算人员是影响会计核算工作过的重要因素,所以,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会间接地影响到核算工作的信息质量。事业单位首先需要保证财务工作的相关人员都是持证上岗的,再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或者指导等方式来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执行考核制度。会计核算人员的核算意识得到提高,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就会更加顺利。完善会计核算制度需要考虑三个因素:首先,考虑会计核算的会计准则;其次,会计处理方式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最后考虑单位现实状况,分析财务风险。另外,之前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其之所以未能客观的反应事业单位的具体经营状况,是因为缺少权责发生制的约束[3]。采用收付实现制,不仅难以真实体现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状况和当期具体的收支状况,而且也不利于单位间收支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而权责发生制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二)做好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审计监督检查是会计核算工作一项重要内容。而要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各种与核算相关的内容要实现透明化,其中包括各项财务支出,收支范围和标准以及审批程序等[4]。同时,核算过程要公开,其中不仅包括会议费、车旅费、专项业务以及基本建设费等既定范围内的内容,而且也要包括超支部分的内容。最后就是需要成立监督审计小组去执行相关制度,审计方式要符合事业单位现状。除了事业单位内部做好会计核算监督检查工作,各相关审计部门也要加大管理力度,重视对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监督。这样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效用。

(三)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若不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就难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应用在会计核算基础环节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原始凭证真实有效、记账凭证准确、财务报告完整的重要方式。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发票、票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信息[5]。若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很可能造成这些基础信息不准确,从而造成资产流失等现象。因此,必须确保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确保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财务报告等在管理上,要有严格的管理规范要求,否则,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财务报告会出现虚假等情况;其次,由于事业单位类别较多。所以,在提取折旧方面也要做好规范要求;最后,会计核算操作流程要进行具体的规范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财产安全和完整的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中加快改革步伐,通过提升会计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好会计核算的制度建设,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做好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工作。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同时也要做好会计核算相关知识宣传工作来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会计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为推进我国事业单位市场化进程做出贡献,帮助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走的更加稳健。

参考文献

[1]齐丽英.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2:76-77.

[2]王洪萍.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291.

[3]牟广敏.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9:139-140.

篇9

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会计工作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并且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财务审计的工作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正确的反应。通过财务审计工作对公司的资金流动进行反映和管理,对企业管理中的财务报表等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才能够有效地分析企业中存在的财务和资金问题,让公司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审计也具有监督的功能,能够保证企业工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能够将企业的收益和资金流动进行准确的管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财务监督中财务审计的基本含义

会计的监查工作能够有效的保障基本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财务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财务会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依照会计原则来监督和管理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准确性。财务审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监督,正确地反应企业的资金状况和流向。财务审计工作对企业的资产和资金进行真实的记录,利用会计监查工作实现整体的监督,主要起到的作用是防止企业的违法行为,同时也能够实现宏观调控的作用。在企业的管理中财务审计能够有效的遏制企业中违反规定和法律的行为,也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的组织管理顺利进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财务审计属于会计科学审查,主要的研究内容为会计工作的真实记录,以帮助企业管理层透过正确的会计信息来做出正确的决定。

二、会计审计中会计核算方法

(一)勾稽关系和核对法

在审计进行查账管理的过程中,要把相关联的会计资料当做是勾稽关系的导线,并且辅之以核对法。核对法主要是指运用两种以上的书面资料来进行相关交叉对照,来核对双方是否有不同之处,以及最后计算出的数据是否正确。在进行核对的过程中就可以找到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对所产生的问题来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来判断相关问题造成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问题的分析,并且运用相关的结果来准确的制定解决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保证企业的资金流通。

(二)账户对应关系和账户分析法

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复式记账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形式,在账户相互之间建立一种依存、对照的关系,这样的方式则被称做账户对应关系。在审计进行查账的流程中,把账户对应关系当做主要的关键点,并且可以多样化地运用账户分析法。账户分析法主要是建立在账户相关性的基础上,并且找出其中不合理的现象,同时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银行的存款和借款进行系统化地分析和管理,查看相关存在的情况,为日后的检查和管理工作进行提供重要的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措施。

(三)流程分析法

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把内部控制制度当做主体,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运用流程控制图分析方法,然后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严格地审查和评价。流程分析法主要是指把审查的相关项目的内部控制图绘画成相匹配的流程图,并且通过分析整个流程图的基础,然后找到项目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加直接和全面地指导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进行分析然后用文字的方式来准确解决,并且能够直接使用特殊的颜色来将流程图中的错误标出,为审计人员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信息时代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一)公允价值计量

在信息化的时代,公允价值已经成为当下会计界探讨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主要探讨的内容。历史成本计量法和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都是两个主要方式,但是实践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法的优势明显高于历史成本计量法。公允价值计量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加准确地反应企业的经营现状和负债情况。但在目前,历史计量法在企业中依旧占有主要的地位,在审计查账的过程中也依然是主要采用的核算方法。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的数据处理已经普遍应用了会计系统,并且具有自动化这一主要特点,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法在处理数据方面非常地精准。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传统的会计工作中普遍都运用先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但是同样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说在先进先出法中,在使用货存的过程中,如果每一次使用都要对存货的价格进行计算,这样会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也会降低会计核算的速度,造成审计工作的效率下降。加权平均法的有效应用,不仅仅能够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有效地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节约企业的成本。在移动加权平均法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信息不及时的缺点,这样就要求要及时对会计系统进行更新。在当下社会,跨级信息数据采集发展主要是往动态化方向,会计信息系统要及时的更新存货价格,会计系统中要实现移动加权核算的自动化,保障企业的管理顺利进行。

四、提高会计核算水平的措施

(一)要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独立进行

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原则就是独立、客观、准确。企业要保证会计监查部门的独立,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实现会计监查功能。因此,要不断地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水平,让其能够独立进行。在企业日常的管理和经营中,要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把会计工作的岗位进行合理划分,让每一个岗位的职责都能够准确实施;要建立好权力和责任制度,明确各个部分的责任;要保障会计核算工作能够独立进行,并且明确相关的责任制度;要实现会计核算工作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并且要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有效地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水平。在企业管理方面,要保证管理层能够拥有会计核算理念,提高整体的会计核算意识,并且要在企业内部完善监督体制,提升企业的监督水平,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让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二)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水平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管理者要准确地把握公司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出发点,不断地促进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让监督制度能够在企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协调企业的内部制度和关系中,要保证重视会计核算工作的内部监督,建设审计部门,让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各个方面进行核算,及时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也可以和相关部门配合,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全方面的监督。在管理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理念。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努力地提升会计核算工作水平。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要不断地提升竞争力,完善和优化会计核算工作制度,在人员管理方面则要不断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要提升企业内部的监督水平,为企业的核算工作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闵志慧,雷翱,夏铭悦.浅析会计审计中的会计核算方法[J].品牌(下半月),2015,05:72.

篇10

一、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会计统一核算后,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开运行,会计核算中心只依据票据进行支付,而且会计核算中心只是重点掌握对资金的控制,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控制,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离,使得会计信息数据不够真实、准确。撤消会计机构后,忽视会计工作,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影响。过分依赖会计中心导致财务管理弱化。会计核算中心和财政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对信息的反馈不够重视,会计核算中心只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管,对财政部门的业务政策的变化不够了解,专项经费的处理核算不全面,不准确,监管的力度不强。会计核算中心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没有直接的交流,造成业务与工作间脱节,对开支经费的审计力度不强,容易形成审计风险等原因都使得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在运行中出现较多的问题。

二、加强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实行会计核算中心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面对各个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减弱,会计核算中心难以把握单位经费开支的实际情况,对发票的真实性难以界定,因此有必要在远程记账的基础上,实行财政集中支付措施,被核算单位将原始数据输入账务处理系统中,形成记账凭证,会计核算中心重点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和对经费管理的监管,明确单位会计的责任内容,通过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很好的规范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把握单位出具的发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二)构建财务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反馈机制

面对会计核算中心与相关部门之间信息沟通较弱的状况,应构建财务信息沟通的平台,建立预算指标控制系统,并且定期向核算单位出具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实现核算中心与各部门之间信息及时沟通,避免业务脱节。通过预算指标控制系统,会计核算中心与财政部门可以清楚的观察到预算的执行情况。会计核算中心与各部门及核算单位间进行及时的沟通,根据核算单位的数据出具分析报告,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整理,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

(三)严格按照资金支付程序,降低支付风险

对于现实支付业务实行银行和财政资金支付系统的共同资金审核程序,经过系统确认审核准确的情况下,才可以支付资金,为防止伪造支票、印鉴,到银行套取现金情况的发生,在开具支票、签章、付款分属窗口会计、中心总出纳、银行的前提下,建立财政资金支付系统,实现资金审核“双保险”,通过系统认证、审核,确定无误后,方可支付资金,从而尽可能降低中心在支付资金环节上的风险。资金支付的业务严格遵照资金支付系统的程序,由窗口会计登录资金支付系统,制作支付通知书,在通知书内输入支票号码、支付金额、支付事项等,电子签名后,存盘,打印出支付通知书归报销人员。报销人员持支付通知书及支票到总出纳窗口办理签章手续。总出纳登录该支付系统,根据支付号码找到支付通知书后,对支票号码、支付人、支付金额进行审核,经确认无误,在支付通知书上签名并在支票上签章。银行收到票据,登录支付系统,在确认持票人所持票据与支付通知书相关要素相符合,票据合法后,方可办理转账、电汇及提取现金业务。日终,窗口会计打印出经本人、总出纳电子签名的支付通知书,与支票存根等有关凭证一起装订入档。

(四)完善支付审核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支付审核评价体系,审核经费开支的合理性,会计核算中涉及的内容业务无法都使用统一的支付标准,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实行二级审核机制,在合理合规的范围内,可以按照规定的执行,没有相关规定的,窗口会计无法确定费用类别的可以报至综合业务科室领导进行审核,对于核算单位中出现的不合规定的情况,会计核算中心可以采用“拒付整顿通知书”进行书面通知,供报账会计调整更改。完善的支付审核评价体系可以保证审核的准确性,降低审核风险。

(五)提高对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视,加大内部审计的力度

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其他控制业务的开展和实施的效果。提高对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视,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同时加大对内部审计制度的规范管理,由主要领导责任人成立专门的内部考核小组,审核会计核算中心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定期抽查窗口业务会计处理的核算单位的账务情况,通过内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六)实行开支权限控制制度

加强对核算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监管,实行开支权限控制,依据支出管理信息对相关业务会计进行权限的限定经费的支付按照开支权限支付流程,以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支付,一般支付,报账人员须在支票及支付通知书上签名;支付大额资金,报账人员、窗口会计要同时在支票上签名,同时注明窗口会计及报账人员的身份证号,而对巨额资金,在具备以上要素的同时,须经中心总会计批准后予以支付。同时加强对核算中心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因工作人员粗心或判断错误,甚至越权越职等行为影响内部控制业务的正确性,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职业道德素质培训,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总结:

总之,确保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的规范运行是保证国家财务安全的有力保证,加强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的会计系统的管理,实行财政集中管理支付,建立财务信息交流平台及时的反馈信息,做好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间的沟通,明确资金支付制度,实行财政资金支付系统,减少支付资金的风险。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审核评价体系,规范经费开支的审核标准,同时加强对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保证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运行。

篇11

中图分类号:F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35-02

随着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科研课题数量及经费类型也种类日益增多。如何使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与会计成本核算科目合理有效的结合,即做好科研经费的合理有效执行又在实际运作中符合《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成为在编制科研预算、执行科研预算、完成财务决算、达到项目验收审计合格的重要环节,给纵向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和核算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管理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弱化

近年来国家国力的提高,国家对科研的投入日益加强。每年申报各类科研项目、项目立项、获批科研经费是科研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创新、有热点、有前景成为申报项目的重要关注点,相应的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合理、执行中符合会计核算制度投入的精力和思考不足;在获得立项批复,得到经费后的项目执行过程中,经费执行的合理、符合会计核算科目的要求时常常遇到问题,出现项目预算没有列支的项目,在实际科研实验过程又必须开支,产生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脱节,降低了经费整体使用效益。

1.2 科研纵向课题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协调力度不足

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隧道视野”影响对科研经费全面管理的效率。在项目申报、立项中科研管理部门和课题组更关注的是课题选择、资源开发、项目设计,重视申报、立项的成功率,课题的技术质量;在经费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及核算人员并不了解项目申报的过程、课题技术指标,只能按部门从各自的角度来管理,只照财务政策规定的原则和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形成了:科研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靠核算人员进行整体理顺和协调力度不足。

1.3 科研纵向项目预算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难点

第一,科研纵向课题和经费预算,主要是科研管理部门与科研课题组人员根据科研实验条件资源的配置及课题需要,预测、估算的基础上编制,财务人员及核算人员并没有参与编制,使项目经费与会计核算科目从项目预算开始就存在差异;第二,科研工作存在着不确定性强,不能像其他工程和生产产品一样有规范遵照,能比较准确地预测进度和制定预算;第三,有些科研项目批复经费时,不会完全批复申报的预算经费,需要有自筹资金配套。

会计成本核算:经费到位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和核算人员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对每一笔发生费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审核,在满足会计科目要求的情况下与科研项目预算相符的达到执行项目预算的目的。

科研纵向课题在运作管理过程中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决算、审计验收、申报成果、专利等环节。在预算环节,课题组科研人员按照预算科目体系申报经费支出项目;在预算执行环节,财务人员使用的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在财务决算环节,财务核算人员与课题组科研人员协同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中按照科研预算体系将支出成本分类;在审计环节,审计人员为了弄清楚科研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详细内容及符合法律法规性,掌握科研预算、决算与实际支出的差异,就要在科研预算科目体系与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之间困惑地反复切换。

2 改进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科目管理与协调措施

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从项目立项、项目执行到项目结题、验收全过程的管理。项目申报时按照相应的项目经费申报政策指导制定项目预算;再根据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准则与项目批准计划书监督科研项目的经费执行过程;在项目验收结题时对项目经费进行合理规范的处理。

2.1 创新科研管理体系,加强科研纵向课题管理

针对科研项目多,纵向科研经费来源不一,预算科目不同的特点,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协同项目课题组及核算人员共同组成纵向课题经费管理架构体系,从项目申报、立项源头开始,编制既符合科研项目预算要求,又不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可行的预算。

2.2 规范项目预算的编制

科学的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构成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为了充分解决科研项目技术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对脱节的问题,在项目立项时就加强项目经费预算的管理,使经费预算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科研管理部门在指导项目组科研人员填报项目申请、将立项思路表达出来的同时编写科研预算科目过程中能有财务或核算人员参与一起制定。首先科研项目课题组成员从专业技术角度上建立科研项目的任务及目标,根据历史数据分析,设置环境假设,确定限制因素,协调限制因素,最后产生项目的基本预算;其次财务部门或核算人员根据国家的财务相关法律、法规,从财务管理制度的角度为项目基本预算提出指导和修改建议,特别是项目预算支出中的支出类别及额度的合理控制。在考虑到项目研发不确定性、专业性留有适当的调整和追加范围。

2.3 科研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科目管理体系的具体比较探索协调办法

(1)科研纵向项目预算科目。

目前在研发中的纵项科研项目可以分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973、863)及科研支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院所技术开发项目;重点新产品项目;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技术攻关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军品配套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等仅项目分类就多达十多种,经费来源也各不相同。在做项目预算时的要求也有区别,那么如何掌握好政策法规,合理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就愈发显得重要。

中央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科目规定支出预算十二个科目,名称及反映内容为: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与合作、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等。

(2)会计核算科目。

国家对科研项目的预算科目进行了规范,对科研项目支出的会计核算科目还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承担国家项目的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级次或管理模式不同,执行的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也就会与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产生差异,在项目执行、项目财务决算、项目验收和审计过程中就要反复进行不同科目的切换。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按会计准则规定: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材料费、水电燃料费、设备购置费、差旅费、修缮费、养老保险、业务招待费、其他业务费、劳保用品等。

(3)比较与协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科研纵向课题国家项目的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名称及其所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某些对应关系:①国家项目预算科目的名称与会计核算科目完全相符(相同关系)差旅费、材料费;②名称不同内容相符(基本相符)燃料动力费;③一个会计核算科目对应多个预算科目:设备购置费对应设备费、设备管理使用费、租赁费、修缮费;其他业务费对应劳务费、研究生培养费、国际交流与合作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会议费、专家咨询费等。

可见,在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之间既有相同可以完全对应的科目,又有基本相同,名称有别,内容基本一致的科目以及包含多项目的科目。在执行科研项目预算过程中有效地区分好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合理地将会计核算科目中的“其他业务费”项拆分合理,对应上科研预算科目的要求,才能在科研项目财务决算、审计验收中顺利通过。尽可能地减少审计师审计过程中的困惑切换。

(4)发挥三级核算会计优势,合理设置科研项目执行科目。

针对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体系与会计核算科目体系的区别,结合各类纵向科研项目预算科目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科研成本核算科目,每月根据会计核算科目总账,统计汇总编制符合科研预算科目的要求的专题成本帐,跟踪科研预算执行进度,根据经费执行进度情况,提醒科研人员在下一步科研预算执行过程中经费支出的针对方向,做到科研预算执行进度与科研项目试验进度保持一定的同步,使的科研预算科目有效地与会计核算科目相结合。尽可能地提高预算管理有效性和科研效率,特别是在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及中期审计检查过程中极大地方便了按照科研预算科目进行经费支出的统计,提高了科研效率和财务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5)借助现代科技,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为科研预算执行服务。

在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以软件、硬件、网络、通信、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管理、生活的各个领域,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与科研预算科目、会计核算科目有效结合,共建一个高效平台使得两种核算科目得到相符、相容,实现既满足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的要求,又符合会计核算科目、会计制度的法规、制度实现双赢是势在必行的发展道路。

3 结论

(1)科研纵向课题课题种类多,渠道多、经费类型多,科研预算科目各不同,在执行预算中如何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有效衔接存在差异。

(2)合理认识差异,掌握国家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支出规则,运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法律法规,探寻有效解决途径,减少项目计划执行、中期检查、审计、财务决算的困惑。

(3)发挥三级核算优势,建立科研纵向课题经费预算支出与会计核算科目有效结合平台实现科研项目经费执行与科研开发进度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