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智慧林业发展

智慧林业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23 15:50: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慧林业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智慧林业发展

篇1

1 引言

辉南县土地面积2 272.3km2,全县有林地面积119万hm2,森林覆盖率为617%,有耕地面积65万hm2,其中旱田41万hm2,有农业人口22万人,农村劳动力126万人,林农户数56万户。全县有高科技医药企业8户,有林业产业基地13户,其中省级林业产业基地2户。辉南县有56年的人参栽培经验,原爱林参场、四岔参场和现爱林野山参场为全县发展人参栽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了林间和林下野山参种植的新路子。“十一五”期间,辉南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给辉南带来的千载难逢大好机遇,提出了“变长白山北药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利用山林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战略。以宏久公司和县内7大药业为龙头依托,将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定位在野山参产业上。到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业户发展到8 000户,发展中药材种植12万hm2,其中林下和林药间作11万hm2。发展野山参面积8 142hm2,主要分布东部山区龙岗山脉的5个乡镇。目前,辉南县林下参产业发展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新格局。2009年末辉南县林业总产值实现48亿元,根据辉南县2010年上半年林业产业统计数据,林业产业总产值实现65亿元,比上年度递增17亿元,其中林下参产值增长8 100余万元。此项产业既保证了林木的正常生长,提高了林地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推动了辉南县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オ

2 辉南县人参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现状分析

21 区位优势明显

我县地处长白山系龙岗山脉西麓,松辽平原与长白山交错带,是进出长白山区的门户,县内水资源丰富,海拔高度、气候特征、光照条件、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具备发展长白山地道北药的先决条件。县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沈吉铁路、宇辉铁路、营抚公路、营白公路贯穿境内,县城朝阳镇距省城长春市150km,距“医药城”通化市140km,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人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独特的地缘优势具备建成辐射周边的中药材产业园区和形成北药集散地的巨大潜力,可有效拉动人参产业稳步发展。

22 自然资源优势独特

辉南县总幅员面积2 2723km2,平均海拔300~700m,年平均降水量7374mm,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道地北药的生长环境要求。特别是县内生态环境完好,全县森林总面积119万hm2,森林覆盖率617%。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45%左右,县境内无重大污染源,土壤、水质、空气质量均符合中药材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要求。野生中药材种类繁多,共有101种,分布广、蕴藏量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着独特的生产生活经验。辉南林农素有挖参采药和驯化栽培野生药材的习惯,具备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人文基础。

23 野山参产业龙头优势强劲

医药工业是辉南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共有长龙、辉发、天泰、天宇、大俊、沈辉、俊宏7家制药企业和宏久医药生物有限公司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年加工中药材近5 000t,年创产值近10亿元,利税近2亿元。目前8家企业全部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其中宏久公司和长龙药业辉南县重点野山参加工企业,企业全部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国家“星火”外向型企业。2005和2006年,分别被省政府认定为“吉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2家企业年加工人参和人参茎叶近5 000t,带动3 000农户发展野山参栽培基地面积约2 000hm2。

24 人参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宏久公司具有进出口经营权,公司在大连设立了出口经销分公司,产品主要销往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港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目前该公司正在筹措发展清真民族企业,力争将人参保健品打入欧洲市场,不断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有信心提高中国人参国际地位,努力缩小与高丽参、西洋参的差距。

25 野山参产业基地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目前,辉南县在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拉动下,在全县林业产业化经营协会的推动下,在石道河林下参协会、大椅山中药材协会,金川药材协会等经济组织的带动下,全县野山参产业基地迅速发展。目前全县发展千亩以上的林下野山参种植大户30多个。全县人参基地全部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如爱林1 200多hm2野山参基地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其中“福食得”“四方顶”牌野山参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凤爪顶牌野山参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福食得牌野山参还获得了2001年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农产品称号。辉南县正在着手进行2万hm2野山参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以此推进全县GAP道地中药材基地县建设。

3 辉南县林下野山参种植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对发展林业产业工作的领导

林业产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产业体系。辉南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野山参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收的大事来抓,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县林业局成立了林业产业领导小组,组长由林业局长担任,副组长由林业局副局长担任,下设林业产业办公室。乡镇林业工作站相应成立林业产业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林业副场长(林业站长)担任。做到林业产业的日常事务有人问、有人管、有人抓,加大对林业产业工作的管理力度。

32 建立发展林业产业的目标责任制

严格实行林业产业建设目标责任制,林业局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局、场(站)各级领导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逐步建立完善规范有序的产业发展机制。确立发展林业产业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经常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兑现奖罚。对在林业产业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予以表彰奖励。

33 发展多种经济并存的林业产业格局

辉南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建立林业产业项目库。打破地区经济分割,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实行规模经营;鼓励多元经营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大力发展股份、个体私营企业;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林业产业和基地建设;鼓励林农大力发展林下野山参、林下中草药种植;鼓励林农利用老参地搞林参、林药间作。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入,发展重点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合理的林业产业建设新格局。

要鼓励多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产业,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民办、民营、民受益”和“自愿、自主、互利”的原则,打破地域界限,采取多种形式重点发展“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组织,调动各类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都可以通过承包、租赁、购买、入股、兼并等方式,参与林业产业的开发建设。在税费政策、资源开发等方面,一视同仁,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积极培育和支持非公有制林业产业的发展,增强林业产业的发展活力。

34 加大对林业产业的金融支持

认真落实国家对林业企业实行的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进一步放宽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对发展林业产业的单位或个人,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面向林农和林业职工的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在建立风险防范体系的基础上,允许经营者依法以产权抵押申请银行贷款。加大对重点林业产业项目的投入和与林农增收密切的示范基地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35 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

利用林区“三剩物”及次、小、薪材生产的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收取的林地有偿使用费免征营业税;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林特产品初级加工所得免征所得税。利用林区溪流、沟塘等资源发展种植、养殖业,不收水资源费。利用老参地实行林参、林药等间种的,免收森林资源恢复费。

36 建立扶持林业产业的服务体系

搞好科技信息服务,不断完善林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为林农发展林业产业提供必要的产品、技术、市场等信息,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加快林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行业协会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具有法人地位,独立开展活动,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信息、业内交流、咨询服务、产品促销、调查研究、业务培训等服务加强林产品质量管理与监督,并逐步承担起履行参与林业产业在贸易争端中的调解职能。

3.7 实施名牌战略

按照建龙头、带基地、办市场、兴产品的思路,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的大发展。制定标准,组织评选,对技术进步快、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或名牌产品,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和规模效应,促进由独立分散经营向“公司+农户”的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林业产业的经营水平。

篇2

分局法制办组织民警深入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结合自身执法特点,建立健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各项工作制度,增强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制度建设质量。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和“公安机关基本法律知识考试”等活动,提高民警的执法办案水平,督促各所、队切实履行好办案人员第一责任人职责。

二、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程序

我局在执法过程中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在处理林业行政案件时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公开原则,即行政执法人员通过出示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使当事人了解身份;告知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被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对相关证据进行详细的质问,使处罚决定建立在合法、公正的基础上。二是程序合法原则,在处理事实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执行,特别是一般程序,即立案调查取证决定送达执行,并依法制作规范的执法文书。三是执法人员合法原则,只有持有执法证件的人员才能执法,每宗案件必须指派2人以上执法人员执行。四是注重证据的真实性及完备性原则。五是办理案件遵守时效性原则,合理适用法律。为了维护林木权属,在执法活动中,从未出现过越权行政,吃、拿、卡、要,林业罚款不开票不良执法行为。做到亮证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依法执法,准确执法,到目前为止,全我局无一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三、执法主体合法规范案卷管理

我局执法主体合法,具备执法资格,并在法定职权内或委托执法范围内执法。无一起超越法定职权或受委托范围外的执法现象发生。我局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杜绝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执法案卷档案按照《行政处罚示范文本》统一格式制作,制作规范,一案一档,整理归档及时,案卷装订整齐。

四、存在的问题

从案卷自查情况看,部分案卷证据单一,执法中偏重对被处罚人的调查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执法人员重处罚、轻取证意识严重,调查取证能力有待加强。

篇3

生态效益优先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国家经济建设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就是木材,这就决定了林业必须把木材生产放在首位。现在形势和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是生态需求,是防止水土流失、治理土地沙化和涵养水源、保护环境等更高层次上的需求。

因此,林业必须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加强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通道绿化、大田林网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防火等重点工作,真正实现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转移。我县应把林业这个弱势产业作为扶持的重点,增加对生态建设的投入,促使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快速、和谐发展。

二、巩固发展已有的林业产业条块,构建新的林业产业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发展。对于林业来说,不论是加强生态建设,还是跨越式发展,都必须把发展作为林业的第一要务。但是,我们必须走出这样的误区,即强调生态战略,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林业就只能被动地保护资源,就什么产业也不能发展了。应当认识到,保护生态,使森林的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本身就是发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必须加快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加快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从林区实际出发,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发挥多种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林业产业新格局。

在对我县林业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我县确定了加快林业生态县建设和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把生态建设、生态效益放在了首位,同时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绿色食品业和材加工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新的产业格局,使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依靠这些新兴产业,提升区域经济规模,整合生产力要素,调整产业布局,从而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规模扩大、总量增加和财源增长的跨越式发展。

三、坚持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构建和谐××县、和谐××县林业

林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过去林业的发展,就是为了增加木材产量,对人民生活考虑的不多,林业职工长期过苦日子。改革开放以后,情况不断好转,但近几年来,林业职工实际生活水平和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今后,林业的发展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以从事林业生产、加工、经营的老百姓能不能得到实惠为标准来谋发展、促发展。在林区要注意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全面发展。林业要坚持协调发展。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良性发展的前提。但是,在加快发展速度、增加经济总量的同时,也要保持协调发展。在林业现行体制下,要统筹考虑城镇与乡村、林业与农业、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林业最具典型性,可形象地概括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全国的发展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承受能力,我县作为平原地区则要在发展中进一步充分发挥大田林网和沟、河、路、渠生态屏障绿化等多方面的生态作用,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比现在更大的生态作用,保证森林资源一代接一代地越采越多、越用越好。

篇4

会议要求:扎实做好下一个阶段的规划编制工作。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启动年。按照省政府的部署,今年上半年所有规划都要完成审核印发。目前已进入四月,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并3月17日公开。《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将于近期。国家和省里“十三五”发展的思路目标、重大战略、重点任务等都已明确,一方面为修改完善各个专项规划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另一方面也标志着要抓紧推进各个专项规划修改完善及审核等规划编制收尾工作。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抓紧推进《规划》的修改完善。各个专项规划、专题报告大都是去年年底前形成的,使用的数据往往都是2014年的,国家和省里新精神、新部署都没有很好融入。这次修改必须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凡是总结分析使用数据必须使用2015年统计公报数据,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必须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要求相符,准确把握国家和省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总体安排,做到方向清晰,思路科学,重点突出,措施有力。

(二)做好《规划》的各方面意见征求工作。我委制定的各个专项规划、专题报告是《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子规划,是一个有机联系统一规划体系,也是全省“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规划》间是相互衔接、相互支撑,也就是说我编制的各个《规划》间不能“打仗”,并且与各省直相关部门制定的专业规划也不能“打仗”。特别是数据使用上、目标设定上、任务提法上往往出现相互矛盾的问题。为此,各个规划、报告修改完善后,必须扎实做好意见征求工作。要在委内各个处室、单位间,也要在业务相关省直部门间做好意见征求,比如,农业科技规划就应委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征求省科技厅、省科协、省人社厅、省农科院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再如,园艺特产业规划就应在委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征求省林业厅、省畜牧业局、省国土资源厅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对于各方面意见综合吸收,并做好调整完善。

(三)做好《规划》的论证审核工作。在做好规划编制修改、征求意见的同时,各个处室、单位要积极开展专家论证工作。可以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去电去函咨询等方式,发挥“外脑”的智力支持作用,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在此基础上,报请委里各个分管主任审核把关。比如园艺特产业等《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提出20项重点任务,都应提交委党组会进行审核。

会议强调:为确保圆满完成规划编制任务,要做好三项工作。

(一)必须高度重视。编筐窝篓重在收口。目前已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农业生产、农村改革等各项工作任务都全面展开,各个处室、单位的工作很忙。但这绝不是不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的理由。大家要统筹兼顾,两手抓,做到相互促进。要指派专人负责,留出工作时间。

篇5

一、智慧林业的概念与背景

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智慧化发展的浪潮,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项目快速在各地创新发展。智慧林业,就是在数字林业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智能化、物联化手段,构建立体感知、管理协同、服务高效、有效支撑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的林业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智慧林业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林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统领未来林业工作、拓展林业技术应用、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增强林业发展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智慧林业与智慧地球、美丽中国紧密相连。智慧林业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种智慧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林业高效高质发展。智慧林业的关键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及管理服务规范,形成互动化、一体化、主动化的运行模式。智慧林业的目的是促进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系统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等协同化推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智慧林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林业发展新模式,不断提高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实现林业的智能、安全、生态、和谐。智慧林业包括基础性、应用性、本质性的特征体系,其中基础性特征包括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应用性特征包括一体化、协同化,本质性特征包括生态化、最优化,即智慧林业是基于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基础之上,实现一体化、协同化、生态化、最优化。

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在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塑造国家发展新优势的作用日趋突出。党的十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并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近期,国务院又相继下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的总目标,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林业的总任务。建设生态文明,迫切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这些都要依靠信息科技为支撑,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深入的智能、更高效的利用、更科学的决策,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改善生态改善民生,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林业各种资源要素和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智能化控制,加强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全面提升质量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

智慧林业在发展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的双重历史机遇下应运而生。

二、智慧林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智慧林业的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统一思想为前提,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融合创新为动力,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全力推进智慧林业建设,为全面提升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新贡献。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打造智慧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林业信息化由数字林业阶段迈向智慧林业阶段,是林业系统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内在需要。数字林业阶段以林业各种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为主要特征,重点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化等技术,实现林业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管理。智慧林业阶段将在数字林业的基础上,全面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慧地球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方式,使林业实现智慧的结构、智慧的感知、智慧的流程、智慧的管理、智慧的应用、智慧的服务。

智慧林业的建设原则。建设智慧林业,要更加注重信息与林业各个环节、各种资源、各项业务的深度融合、集约共享和协同推进,必须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等“五个统一”的基础上,重点把握五个原则:一是整合资源,共享协同。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突破地域、级别、业务界限,充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推进信息化业务协同,提升全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和信息资源利用水平。二是融合创新,标准引领。集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实施应用先行、国际同步的标准战略,抢占标准制高点。三是统筹协调,管理提升。统一顶层设计,推进协同运行,强化各级林业信息化部门在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应用示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统筹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技术体系建设,提高林业信息安全水平。四是服务为本,推动转型。面向各级林业部门和林农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低成本的信息服务,以信息化推动林业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型升级。五是循序渐进,重点突破。从组织管理、顶层设计、基础设施以及应用示范工程等多维度切入,循序渐进,讲求实效,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实现重点突破。

智慧林业的建设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集成化、智能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智能决策、业务协同、便捷高效的政务体系,实现信息化与林业全面融合,为全面建成智慧林业奠定基础。到2020年,全面建成智慧林业,有力支撑林业改革发展。

三、智慧林业的总体架构和主要任务

智慧林业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涵盖智慧林业立体感知、智慧林业协同管理、智慧林业生态价值、智慧林业民生服务、智慧林业综合管理等五大体系的新型林业发展模式。智慧林业总体架构主要包括“四横两纵”,四横即设施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两纵即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其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形成一个闭环的运营体系。

智慧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四个方面:

加快建设智慧林业网络平台。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部署,结合林业实际,加快推进林业宽带网络和感知网络建设,为智慧林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一是按照先进、适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网络架构,抓紧建设林业下一代互联网,满足林业物联网接入和大数据量传输等需求。二是积极推进重点林区无线网络建设,有效提高林区网络通信覆盖率,为拓展业务应用提供基础网络条件。三是大力推进林业物联网发展,提高林业生态智能感知、林业资源智能识别、林业灾害智能监测、林业信息智能推送的能力。四是完善以卫星、航空护林飞机等组成的“天网”系统,提高林业空天感知能力和监测效率。五是实施林业应急感知工程,建立全覆盖、多尺度无缝集成的应急地理信息平台,大力推动林火视频监控系统、沙尘暴监测系统、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等的建设,实现国家、省、市、县林业部门的互联互动。

切实加强智慧林业协同管理。加强信息资源融合,建立资源共享的林业信息系统,为各类林业工作者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一是按照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大力推进林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建立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二是加快中国林业云示范建设,推进办公智慧化和协同化,规范办公流程,降低运行成本,全面提高办事效率。三是适应移动互联快速发展的形势,积极推进林业微门户、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以更加新颖、活泼、便捷的形式,服务林业、林农和公众。四是建立健全成果共享模式,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统一服务平台和信息工作,统一管理基础数据资源;各业务部门承担本单位业务信息的内容保障,供有关部门共享使用。

努力构建智慧林业生态服务体系。一是建设智慧林业营造林管理系统。实现覆盖各级营造林规划计划、作业设计、进度控制、效果监测、统计上报等环节的一体化营造林管理系统,为营造林工程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建设智慧林业资源监管系统。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按照统一布局、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集森林、湿地、荒漠、生物多样性监管于一体的智慧林业资源监管平台,提供多级林业资源分布和动态信息,支撑林业科学决策。三是建设智慧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通过对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智能化管理,建设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四是建设智慧林业重点工程监督管理平台。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工程全过程的实时跟踪管理,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积极打造智慧林业民生服务体系。围绕全面建设民生林业的新要求,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构建面向企业、林农及新型林区建设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建设智慧林业产业培育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与林业的有机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的发展。二是建设智慧生态旅游工程。在智慧生态旅游物联网应用示范的基础上,加强相关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生态旅游的大发展、大繁荣。三是建设智慧林业商务拓展工程。建立一批区域性的林权交易平台, 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林业电子商务平台,为林企和林农提供智能、便捷的服务,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建设智慧林业社区工程。加大林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解决林区信息网络“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智慧林业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社区业务“一站式”办理。

四、智慧林业建设路线图

智慧林业是数字林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更深入的智慧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有效的交换共享、更协作的关联应用,实现林业自然资源更丰富、林业生态系统更安全、林业绿色产业更繁荣、林业生态文明更先进。智慧林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分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依据各工程项目的紧迫性、基础性、复杂性、关联性等,建设智慧林业分基础建设、展开实施、深化应用三个阶段。

篇6

1 引言

1.1 物联网、智慧林业介绍

“物联网”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为IOT。物联网技术又称传感网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技术,其结合了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技术等,使用各种传感器等协同工作,实时监测、采集目标对象信息,采集得到信息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监控终端,来实现物理、计算机、人三者信息的沟通。

智慧林业是一种综合使用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通过传感、物联、自动等方式,成为自动感知,管理高效快捷、智能监控的林业开发新方式。智慧林业是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未来林业工作、拓展林业技术应用、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加强林业发展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智慧林业的发展将使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系统构建、林业的绿色生态发展等工作协同推进,实现林业部门生态、社会等效益的最大化。

1.2 智慧林业需求分析

林业信息化工作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信息化程度与其它行业相比,仍然相对落后。2013年8月23日国家林业局印发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从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出,林业信息化应用潜力巨大。林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如面积广阔和树木生长周期长,林业管理部门监测、测量等工作中任务量大、收集数据量大,工作人员难以做到数据准确。

因此,采用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林业将对林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促使林业行业产生一个巨大的飞跃,促使林业行业从绿色生态林业转型升级为智慧林业。因此,智慧林业应用需求大、前景广阔,现就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林业在林业行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2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林业中的应用

2.1 在林业资源监测中的应用

林业管理场站在林业监测点等周围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树木上面粘贴包括所在监测点位置、直径、高度、树龄、树种等身份信息的电子标签;在树木中间或根部设置可进行数据处理的传感器,监测树木生长温度、湿度、养分生长要素等,之后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信号到信息中心,之后对信号进行智能处理;林业管理场站也可在监测点海拔相对高的地方安装监测摄像头、传感器等与信息中心联网,实时对林木生长情况等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建立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林业资源监测网,实现实时监控、智能报警、远程遥控调整监控设备等,达到节省人力、智能化管理森林的目的。其它应用如在林业资源监测物联网进行一些参数设置,当林区某一范围内树木生长不正常,或气象温度、湿度等林木生长要素达不到生长所需最小值;不法分子非法活动,砍伐、偷猎野生动植物时,系统自动监测并发出报警信号,相关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监测情况,根据预案、管理规定和实际需要进行及时处理。

林场病虫害防治站也可使用红外传感器、GPS等设备传感器和信息中心联网,对所辖林区的病虫害发生、病虫害影响范围等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实时监测林区温度、湿度等参数,自动预测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并及时传送监测结果、给出提前预防或治疗方法,使用发送短信等提示方式及时向管理人员、管理部门提示,防止病虫害灾情扩大,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2.2 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在重点区域或保护区、森林核心区周围设置传感器,进行监测,为合理利用、可持续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意见及依据。

具体应用如在有代表性区域林木或价值高的古树名木树干粘贴包含树种、树龄、真径、高度等有价值信息的二维码、电子标签或GPS定位标签,人可使用手机等查看二维码,了解树木相关信息;也可对监测点降水量、温度、养分等树木生长要素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进行监测;或使用高清摄像头,以视频方式实时监控树木生长状态。通过在智慧林业监测系统中进行相关参数设置,实时传输整理数据,并存储入库,从而实时了解掌握树木生长情况、变化,如出现生长不正常或其它异常情况,系统将发出提示信号,管理人员可根据提示信号能准确地掌握树林生长规律,病虫害情况,人为破坏情况等,并自动统计相关情况,生成报表。

在野生动物身上或其活动范围周围粘贴包括动物种类、健康情况等信息电子标签或其它设备,通过放置在野生动物出没地、途径地的读写器进行信息采集,可准确监控动物的生活习性,同时还可应用射频识别等传感设备监测测保护区环境中有害气体量,也可在动物身上安装GPS定位装置对动物进行实时定位,同时对所得监测数据自动处理,分析掌握野生动物生存状态。在野生动物发生意外情况时,系统便会发出提示信息,相关人员可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自动化、智慧化。

另外,物联网技术在林业工程监测中的也有重要应用,如即时监控重点工程中林木的生长情况和实时变化,实现林业重点工程智慧化。

3 结语

物联网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及动植物保护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如使用二维码等信息技术标识野生动植物,实现管理部门实时获取管辖林区环境信息,林业重点工程及野生动植物实时监控保护等工作。使用物联网技术可及时掌握及分析林区的情况、利用GPS标签可实时掌握野生动物的位置,使用摄像头可以发现砍伐林木及森林火灾等。通过以上的应用可实现对林业的智能监控,实现智慧林业。物联网通过云计算、有线或无线网络、传感器等实时获取数据,并自动进行分析决策,改变了传统林业的工作流程,提高了监控及管理水平,节约人力财力,体现了智慧林业的价值,使林业系统生态、经济等效益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Z].2013.

篇7

大数据在21世纪是国家重要的资源,信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大数据,大数据促进技术领域的飞快发展,在互联网技术之后,大数据技术是又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大数据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社会的一种新兴的浪潮,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2013年随着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第三次会议的召开,在会上制定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方案,这标志着我国林业信息化智慧林业时代的到来,林业信息化开始了大数据时代的新阶段。智慧林业是未来林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可以提升林业的管理水平,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智慧林业是把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结合到一起,形成林业管理的一体化模式,对林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林业的智慧化服务。智慧林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打造智慧林业模式。

一、我国林业门户网站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林业门户网站是面向社会的展示窗口,是政府部门服务群众的桥梁,实现公共资源的共享,政务信息发送便捷,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林业的管理工作和服务社会公众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证林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我国林业门口网站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问题:

1.林业部门对林业门户网站建设缺少正确的认识。我国林业部门对网站建设认识度不足,对林业门户网站的宣传力度不够,林业网站的使用者大多是林业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社会对林业网站的点击量低,在对公众服务方面有待解决。林业门户网站服务的管理人员比较少,同时具备林业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太少,政府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不够重视,没有相关的培训安排和培训资金。林业门户网站作为一项电子政务工程,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设施和管理维护资金问题也在逐年增加。

2.林业门户网站服务类信息缺失。林业门户网站的各别栏目和模块的信息不及时,有些板块的服务类信息都是摆设,没有任何的有用信息,这些板块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林业门户网站有些站点的板块在信息的编写上不规范,秩序混乱。林业门户网站的网站信息资源内容不丰富,一些重要价值的信息没有在网站上反映出来,对信息报送的数量也不平衡,信息报送的质量低,信息的实时性差,网站内容对政府公务公开的信息不深入,公开的政务信息大多是政府工作的信息,社会群众想了解的办事信息公布不够,公众的知情权受到了限制。

3.林业门户网站信息数据量大而且更新不及时。林业门户网站的重大决策类的信息和公众关注的信息不及时,没有完全的把信息向公众公开,作为政府部门的网站,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公布的信息要准确及时,信息存在的问题会影响林业政府部门在社会上的公信度。网站服务信息全面,公众想处理的事情却找不到办事流程和办事说明。林业门户门户网站信息量大,需要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持,对网站数据信息的管理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林业门户网站建设策略研究

林业门户网站的建设是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加大林业门户网站的宣传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加强对林业门户网站维护和管理的工作人员的专业培养,加快林业门户网站信息更新的实时性,对公众关心的林业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公布,做到林业政府部门真正的与社会公众进行交流,为民办实事,发挥电子政务网站的真正作用。

政府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服务要以人为本,网站建设也要结合林业部门的实际情况,让公众体会到实实在在服务。

1.加强林业门户网站的顶层设计。结合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智慧林业门户网站建设的根本要求,根据用户的需求,对网站集群软件和硬件资源进行全面综合的规划和统一开发。把林业网站各个站点连接到一起,通过平台对网站进行统一管理,完成主站点和子站点之间的连接,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互通,最终实现站点信息资源的共享。林业网站作为电子政府的服务网站,用户通过在线就可以与政府办事部门进行沟通,对事件进行处理,节省用户的办事时间,林业门户网站建设要把用户的需求进行集中化管理,针对用户的需要提供政府业务的服务。

2.大数据时代林业门户网站建设理念要创新。智慧林业门户网站建设的基本理念是统一规划和统一平台的管理理念,坚持服务基层和服务林农的服务理念,开展智慧化创新和一体化集成建设管理的发展理念,对各领域进行全面整合,系统功能灵活扩充,组建智慧林业门口网站群平台。建立中国智慧林业门口集群化的网站体系,加强林业系统网站建设,实现网站集群增加到一万个子网站的数量。建立智慧林业门户网站集群化,对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调用,主动化服务模式就是所有网站使用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系统,以网站的用户行为数据挖掘为基础,对网站的整体形象的控制采用统一的方式,保证中国林业门户网站建设的功能和内容要丰富,促进林业门口网站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加强林业门户网站板块的建設。大数据时代林业门户网站建设要适应国内和国外政府工作网站发展的要求,在建设的时候要多多向优秀的政府工作网站进行学习,要满足用户对林业网站的具体要求,对网站栏目资源要有效的整合,对于网站重点信息要突出显示,提高林业门户网站的实用性,对主站点和子站点进行整合变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板块,板块设置的人性化也要加强。对网站群的内容进行优化管理,建立网站群云平台服务,网站群云平台服务具有自己建立网站的功能,可以支持多用户同时发送多条请求的功能。站群云平台有模板的管理功能,网站可以独立进行管理和运营,网站群的建设通过简单的设置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太复杂的代码。

4.大数据时代林业门户网站建设创新技术应用。把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都应用带林业门户网站的建设中,网站的移动性技术和网站视频化技术进行综合应用,采用先进的创新技术对林业门户网站进行建设,加速对林业门户网站的优化改造,增加对网站访问的途径和人群的数量。我们对数百个林业数据库进行集中整理,为内外网和专网中的150多个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对林业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为林业宏观管理提供了基础的信息资源。对数据进行整合建立林业基础数据库,建立面向用户服务的专业的数据平台,实现对林业资源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建立林业卫星遥感数据平台,提高我国林业遥感监测应急时效性,提高了我国林业遥感技术应用的实际水平,每年平均增长量高达250TB,与全国250多个林业数据库统一整合。

三、结语

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林业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推动了林业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智慧林业应用大数据技术,建设大数据环境下的林业工程和智能林业门户网站的建设工程,实现全国的林业行业工程协调管理和林业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实现一体化智慧林业发展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大数据环境下林业资源信息云服务体系架构——设计与实证[J]. 侯瑞霞,孙伟,曹姗姗,唐小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6(02). 

篇8

1林业生态化

生态红线是我国继“1.2亿hm2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升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体现了党和国家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坚定意志和决心。我国虽然有庞统的生态系统资源,但是其可视化程度低,普通公民并不能对生态红线直观地感受,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破坏自然资源、侵占生态用地时有发生。“数字林业”产生的大量数据没有得到有效分析,“大数据时代”具有可视化分析的特点,对于林权登记、一类、二类资源调查相关数据等大数据特点,可以通过图、表,甚至是检索简介就可知道此地块的地类、特点、性质等基本信息,如同看图说话一样简单明了。

2林业的产业化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深居山区的农民了解了市场的需求,使林业产业化为山区、农村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和致富空间。而拥有市场关键在产品竞争力。因此产品规范生产和技术要求至关重要,这同时又激发一些从事林业生产的企业研究林农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促进生产技能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林业产业化以其特有的兼容性,促进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融合,国家、集体、个体等各种经济成分的融合,以及跨行业、跨地区的融合,使各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按市场规律进行配置,扩展林业及林业经济舞台和空间,优化了经济结构,深化和扩大资源利用,有效地提高林业综合生产能力、林农收入水平和林业整体经济实力。

3林业社会化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总体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管理不够规范。特别是林业技术、信息、金融和保险服务缺乏,不能适应现代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建立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据时代全方位的生产经营服务势在必行。通过大数据的联合,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经营变为千家万户相互联结,共同行动的合作生产、联合经营,实现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幅度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政府职能部门合理设置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建立新型林业合作经济体系,对林农的生产提供相应的指导。利用大数据平台的共享性,使农户能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促进林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提供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总和|其建设包括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推广体系、融资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4林业旅游化

大自然的美是生态给予我们的回报,这也践行了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旅游行业的格式化和框架。通过相关平台的融合,为一些小众群体的生态林业旅游提供便利。如桃花盛开的季节,相约去赏花;葡萄成熟的日子相约去采摘,炎热的夏季相约去林中避暑等,从周边的农家乐到私人定制的路线,总能在千千万万的人群中找到大数据的一线牵。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各地生态旅游都独具特色,这也就为林业旅游的多样性提供便利,为林业发展旅游化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

篇9

多措并举,探索森林休闲试点建设

近年来,浙江省林业厅陆续开展了“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等试点建设,举办浙江森林旅游节,同时积极举办寻找“浙江最美森林”“浙江最美古树”、“浙江最美森林古道”、“浙江最美山峰、峡谷”、“浙江最美湿地”等一系列活动。森林旅游产值从2004年的37.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977.3亿元,翻了近26倍。2014年农村住户从森林旅游中收入达116.9亿元,占林业总收入8.9%,森林旅游吸纳了2.4万人就业,森林旅游收入30亿元以上的县有6个,森林旅游经营净收入及务工纯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重不断提升,森林旅游不仅给林农带来了直接收入,同时带来的间接效益更加明显。

为探索如何应用大数据促进全省森林休e养生业的发展,浙江省林业厅信息中心以森林安全预警项目五期建设为基础,以“德清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为试点,利用移动基站覆盖的扇区和浙江动态人口行业信息应用平台,应用手机移动通信信令对到访示范区重点区域――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和莫干山景区游客数量进行实时监测。

利用手机的定位功能,分析由使用者位置数据信息自动生成的大数据,从流量、地域等多维度挖掘德清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的人流量分布、人员来源、人员停留时间等情况,为德清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的森林休闲养生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流量高峰监控。统计2016年5-10月的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和莫干山景区流量数据,进行流量高峰分析。按月流量分析,下渚湖在10月流量最大,莫干山在7月流量最大。按日流量分析,下渚湖的日流量大于莫干山,在8月上旬正值酷暑时,迎来小高峰。随着时间的推动,截止10月底,下渚湖的流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莫干山的流量呈不断下降趋势。由此看出,莫干山是避暑胜地,在夏季人数多,随着天气转凉,人流量减少。

流量准实时监控。按驻留时长分析。下渚湖平均驻留时长2.5个小时,莫干山平均驻留时长5.6个小时。按行程天数分析,下渚湖有超过87.87%的游客行程天数为一天,9.8%的游客行程天数为两天。莫干山有超过71.3%的游客行程天数为一天,19.7%的游客行程天数为两天,5.6%的游客行程天数为三天。按实时流量分析,在下渚湖,日流量出现双高峰,分别在11:00-13:00,16:00-18:00。在莫干山,日流量只有一个高峰,总体呈现在12:00-15:00。

节假日流量监控。在“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十一”国庆节中,国庆节,下渚湖和莫干山的人流量最大,其次是劳动节。分别对国庆节和劳动节期间,下渚湖和莫干山的日流量进行分析。按流量总数统计分析,莫干山游客人数在节假日中间数量达到高峰,游客人数呈正态分布,每天的高峰时段在14:00-16:00。下渚湖在节假日首日迎来高峰,之后人数下降,每天的高峰时段在11:00-13:00及14:00-16:00。

流量来源监控。统计莫干山和下渚湖的游客归属地信息,分别得出来莫干山和下渚湖游客的城市、省份、国家排名。来莫干山和下渚湖游玩的游客大都来自长三角地域,其中,超过65%的人来自浙江本地,超过25%来自江苏和上海,只有10%左右来自其他省市。除去江浙沪地区,游玩热情最高的城市是安徽,其后是北京、广东、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大陆以外来莫干山和下渚湖游玩的城市或国家占人数总比例不超过0.01%,中国香港、美国、中国台湾人数排名前三。

基于以上数据统计结果,结合下渚湖和莫干山本地特色,德清本地森林休闲养生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分时间段加强森林安全巡查。根据监控数据,下渚湖和莫干山的流量峰值、高峰月份、高峰时段、驻留时长均有所不同。应充分考虑下渚湖和莫干山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及森林分布特性,根据流量峰值,在流量较大的时间段针对性地妥善安排森林安全巡查工作。根据人流量区域分布的不同,个性设置森林安全预警指示牌、紧急通道线路标识等。

设置森林安全预警门限。根据监控的森林休闲养生区游客数量和饱和率,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区域环境容量预警模型,设置森林安全预警门限,对流量峰值及突增情况进行预警。通过发短信的形式,对预警区域进行告知,必要时及时采取疏导措施,避免群体安全隐患。采取实时监控,按照森林安全预警门限进行游客接待。在壮大森林休闲养生产业的同时,确保森林安全。

拓宽渠道加强宣传。下渚湖和莫干山省外游客占比小,应积极利用全媒体平台加强森林休闲养生宣传,拓展宣传渠道,通过游客评价、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舆情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需求。与旅游平台、互联网平台进行多方合作,根据游客需求,设置关键词进行智能推荐,多渠道吸引游客。

打造特色注重体验。来下渚湖和莫干山的游客普遍逗留时间短,森林休闲养生区建设中应更注重体验感,打造配套齐全、体验度高、方便快捷的模式。森林休闲养生区一般距离城区较远,周围配套设施少,应根据景区特色推出相应旅游项目,完善周边森林休闲养生类配套设施和服务。

鼓励研究开发综合性应用平台。利用现有平台,结合互联网技术,地图服务,探索、建设和开放Web服务,让游客能通过用户终端获取景区介绍、路线建议、吃住行推荐及实时可靠的信息咨询,并可通过网络平台对景区体验进行评价反馈。

数据采集渠道单一,使大数据应用受限

在“德清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为试点的大数据应用中,由于采集数据渠道的单一,数据类型少,分析维度受到局限。但从试点可以看出,浙江省森林休闲养生的大数据应用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缺少应用平台支撑。大数据的应用重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落脚点在数据资源的利用程度。在目前,旅游行业已有多个大数据应用及分析成功案例,主要有搜索引擎数据、查询预订数据、景区门票门禁数据和摄像头监测数据等开发应用。能结合森林休闲养生本身特点,集资源保护、旅游咨询、安全预警、森林休闲养生行为综合分析等为一体的森林休闲养生大数据应用尚缺少成熟的支撑平台及成功案例。

单一来源数据价值低。在试点的大数据应用中,只采用了手机信令监测所得游客数据有很大的不足。一是不能了解和掌握游客自身的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和消费水平等。二是只能了解、掌握游客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不能了解、掌握其旅游消费的内容、方式、花费等重要信息。三是手机与游客一一对应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存在随身携带并使用两部手机的情况,对监测数据价值和可信度、科学性有影响。四是试点只是基于景区所进行的监测,数据范围小,无法进行游客的行为轨迹分析和路线分布分析,数据的价值性无法得到最大发挥。

多来源数据收集困难。森林休闲养生过程中出行方式、消费方式、出行人群等产生的海量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平台,主要积存在BAT三大巨头、通信运营商、旅游领域互联网公司、景区及企业,各数据之间难以共享。数据收集、整合成为森林休闲养生研究的难点,也制约着大数据应用研究。此外,全省林业数据开放性差,林业资源管理数据无法及时对公众及企业开放,也制约了森林休闲养生的宣传。

展望十三五,以大数据提升森林休闲产业发展

智慧森林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展望十三五,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快速提升全省森林休闲养生产业发展,实现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多种模式促进发展。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产业化推进”和PPP等多种发展模式,鼓励开展森林休闲养生大数据应用。分享政府资源和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从而实现森林休闲养生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开发建设,为森林休闲养生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全省森林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加强森林安全监管。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及等级分类标准,对不同森林休闲养生区设置森林安全预警门限,对森林安全状态作出判断并提出相应的警示,以数据为指导制定森林安全宣传方案。采用智慧监管的手段,建立森林环境监测体系,对森林休闲养生区的系统生产力、恢复力等有关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维护,实现森林休闲养生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森林休闲养生宣传。与互联网平台、旅游企业、景区、政府等多方合作,开展森林休闲养生大数据舆情监测分析,精准定位游客需求。利用全媒体加大以丰富的森林生态景观、优质的森林环境、健康的森林产品、深厚的森林养生文化等为主的森林休闲养生宣传。完善相应的休闲养生服务设施,开展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休闲养生服务,提高浙江省森林休闲养生业知名度,打造浙江品牌。

篇10

加快构建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

作为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的城市形态,从本质上讲,一种极具创造力的新型城镇,主要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等方式,促进体制机制及运营模式创新,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及城市运营成本最低、效率更高、价值最大。显然,智慧城市要具有创造性,能够显示出智慧,首先必须要加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实现对城市中的人和物能够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以及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挖掘。

在南平,根据正在推进的“数字南平.宽带工程”,到2013年底,将会实现南平市新增光纤到户(FTTH)覆盖家庭12万户,新增固定带宽接入用户15万户;城市地区20M宽带覆盖率超过95%,农村地区接入带宽提高到4M;启动南平及各县市城区有线电视用户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改造,完成南平主城区及重点县市城区NGB接入网改造,实现接入带宽达到30M,全市新增 NGB接入网覆盖家庭15万户。同时,下一代互联网升级工程也在这里启动,到2013年底,实现所有骨干网支持IPv6,网络设备及安全产品全面支持IPv6。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移动互联网应用。

在与城镇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过程中,重点立足于为数字电视用户提供标清数字电视、高清数字电视、互动点播、基于机顶盒浏览器插件或中间件的数字资讯、生活服务、教育、政务信息等信息平台应用及其他提供民生服务的双向业务应用。如今在南平,数字电视用户发展超过30万户。

在高科技安防领域,完全基于宽带网的图像远程传输、监控和管理的全球眼业务,为实现安置点的安全提供保障。以福建省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示范项目为例,森林三防监管信息系统整合了“三防”系统平台(防火、防虫害、防盗),建立统一的指挥平台。系统通过全球眼采集的视频实时输出到指挥中心大屏上,可对生态公益林、国有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一体化监管。护林员配备天翼对讲机终端可以进行应用遥感、地理信息识别、卫星定位、对讲功能、访问系统,工作人员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真正做到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办公,及时、准确的获得森林防虫与林业相关的信息。

提升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信息化水平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通过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提升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三方面来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为此,南平政府在各区县、以及部分乡镇以南平市政府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基础,相继启动政务服务平台,陆续建立镇级信息应用平台,完善12345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劳动用工信息系统、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动农村数字文化运营中心建设,为农村在校中小学生、农民等提供基于网络的“公益+商业”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宣传”数字一体化平台,助力农村信息化建设。

在下辖乡镇,配合完成福建省三农服务网县级全覆盖工作,新建若干个村级信息服务点,实现南平市村级信息点和信息员全覆盖。积极开展远程教学试点,大力推广PC端备课、电子化授课。借助互联网和无线网络,加强家校信息互动,优化学生管理方式。

南平政府应急主管部门在信息化管理领域,重点关注公共突发事件的全过程整体管理,以及针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够在必要时接管下级部门的应急智慧所涉及到的所有管理活动和相关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平市延平区西芹寸,目前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水文、气象和全球眼视频实时监控,已经满足了移动时对水情信息、雨情信息、气象信息、台风路径、卫星云图等实时汛情信息的查询需要,实现不论是在固定场所还是在运动过程中,不论何时、何地,防汛工作者随时都可以与防汛信息中心进行交互通讯,为防汛工作者提供了真正的全方位移动指挥办公手段。

两化融合服务企业信息化

篇11

“义乌购”开启永不落幕“森博会”

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森博会)创办于2008年,迄今已成功举办6届,被誉为“林业广交会”、“林业奥运会”。2013年11月,第六届森博会以“创新驱动,低碳引领”为主题,共有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1313家企业参展,设国际标准展位3300个,展览总面积7万平方米。森博会4天累计实现总成交额46.5亿元。本届森博会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义乌购”打造“森博会精品馆”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参展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企业和产品的展示与推广,将“智慧林业会展”打造成永不落幕的森博会。“义乌购”就是依托实体市场,服务实体市场,以诚信为根本,致力于打造一套可控、可信、可溯源的诚信交易保障体系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义乌购”自2012年上线以来,已完成了市场7万商铺的上网工程。在上线一周年之际,又推出了义乌本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义乌市场商户可以通过该平台的自动翻译工具,英文商品信息。而海外买家则可通过在“义乌购”上浏览义乌市场7万商铺的产品和图片,在线直接下单购买。“义乌购”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人民币、信用卡外币支付。为方便义乌市场经营户对接海外买家,还推出跨境业务联系人服务,以及多语言即时互译在线客服系统,帮助有志于开拓海外市场的经营户直面境外采购商,并对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的报价、物流、海关等诸多环节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从而实现经营户与境外采购商的一对一无障碍对接。为方便海外买家咨询,“义乌购”升级了96032呼叫中心系统,支持多语种服务(目前开通了中文、英语、阿拉伯语,接下来将开通更多语种)。

2013年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组委会优选129家浙江省内林业精品企业入驻“义乌购”,打造“森博会精品馆”电子商务平台。在该平台上,商铺能够360°全景展示,商铺商品与实体市场一一对应,让消费者有身临其境的购物体验。借助这些智慧平台优势,一些品牌优、资质好的企业瞬间脱颖而出,成功打通了通往零售市场的渠道。浙江王斌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之一武耀锋,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电脑前监测公司在义乌购、淘宝网等电商平台上的浏览量和交易量,分析网友对公司产品的评价。据他介绍,公司每年通过淘宝与义乌购平台可实现1600余万元的收益,比实体店的效益还要好。义乌市福康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木雕花篮、果盘等在义乌购平台每个月都会带来上万元的订单。

第六届森博会组委会基于“智慧会展”的核心发展理念,借助互联网、微信、二维码、手机APP等最新手段,导入了移动会展整合运营方案――森博会APP移动客户端,以一种更加智慧的方法,提供了一个实时社交的开放平台,改变了参展商和采购商相互交流的方式,节约了成本和时间,提高了商务洽谈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利用APP客户端,采购商在展会上能够轻松获得交通指引,通过地图查找展馆位置、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展位分布等;参展商可以知道谁对自己的产品感兴趣,从而有效地进行沟通,在展后实现持续营销;主办方可以对参展者和参会的过程进行监控和量化分析,并及时了解参加者对展会的评价和需求,从而准确评估展会效果。参展企业桐庐名艺家居制品厂的厂长方关海表示:“有了APP,参展企业及商品有效客户传递比以往提高2―3倍。”

“电子商务”催促林业转型升级

在浙江,林业电子商务正蓬勃发展。松香产业、红木产业、花卉苗木产业等众多企业纷纷走上网络营销之路,为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早日实现智慧林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浙江省松阳县是我国松香产业的主要集聚区,松香生产产业链长,上下游产品关联度大,价格波动大。为促进松香产业可持续发展,2012年3月,拥有脂松香现货电子交易独家经营权和品牌推广权的浙江“富祥龙”在渤商所上市交易。“富祥龙”品牌成为渤海商品交易所脂松香指定交割标准品牌。截至2013年12月,脂松香现货电子交易全年交易总金额近3584亿元,成交总量突破2838万吨,最高日成交金额达47.21亿元。脂松香现货通过电子盘实物交割配对成功7.84万吨,通过电子盘中间仓业务交收配对2.59亿吨。

在林业企业主动创新生产及贸易方式的同时,浙江省林业厅、各市县林业局等相关管理部门也切实按照“加快林业信息化,带动林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积极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林业合作社、林业企业和林农插上电商翅膀。

2013年11月,中国大宗红木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在浙江东阳启动,该平台集红木在线交易、在线结算、在线融资、物流管理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为红木家具生产商、原木经销商、贸易商、终端用户提供现货电子交易、融资、信息及仓储物流等信息服务,是我国红木行业首个综合性、多层次、多模式的交易平台。

作为我国花木生产大省,浙江花卉市场电子商务正在兴起。由专业网络经营的电商――浙江“花集网”,专门经营和拍卖周边生产企业的小盆栽花卉或小盆栽观叶植物产品,自己解决仓储和物流,产品在省内外销售,年销售额超亿元。2012年,长兴县林业局开通该县第一个综合性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华东花木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电子数据传输技术,消除了传统交易过程中在信息传递、信息交流方面的障碍。目前,该平台的总点击量已经达到20多万次,交易总额已超过千万元。

“电商换市”创新林产品营销模式

电子商务如何与浙江的市场基因真正相融?浙江省2013年9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电商换市”加快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实施意见》。未来几年,浙江省将从市场规模、普及应用、产业水平、配套支撑、管理服务等方面推进“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设。“电商换市”不是简单地“换”掉市场,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浙货销售电商化、居民消费电商化以及各类服务电商化。通过“电商换市”,减少商品流通环节,加快流通速度,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

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经诞生20个淘宝村,1.5万家淘宝网,实现6万人直接就业。浙江有6个淘宝村,其中一半是销售林产品的。在淘宝网的“特色浙江”商品馆内,还将开设全省11个市的特色商品馆。通过做大基础、做强龙头、做优品牌,积极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在农林特产品销售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