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10:33: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林业资源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我国林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为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即林业传统发展阶段。解放初期,占据了林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在这个时期我国处在经济和文化都相对低下的贫困时期。在这个阶段林业主要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而木材的来源基本全部依靠于对国内森林资源的采伐。为了改变国家的经济环境,生产项目成倍增长,项目所需木材也随之增多。在这个时期,我国有大量的原始森林处在滥砍滥伐的状体。而且,当时的民众基本对于环境的保护没有概念和应有的认识,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也被忽视。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在这个时期森林资源被过量采伐后的缺失。
1.2 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
我国林业发展的第2个阶段为林业的探索阶段,即林业的恢复和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得到极大的增长和发展,人们对于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个时期林业发展开始强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对统一。虽然在这个时期国家已明确扶持林业,且加大了人工造林的力度。但是,森林资源总体增长依旧比较缓慢。
1.3 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阶段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国力日渐强盛,经济也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开始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这一时期我国现代林业发展逐渐步入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稳定阶段。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国家都给予了林业项目较大支持,加之退耕还林政策的有效实施,林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如今,林业从一种单一的公益性事业,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为生态建设的主体。造林方式也由基本的以人工造林开始向按照经营目的造林,合理分配自然资源转变。
2 我国林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重视环境保护的同时,发展多功能林业,重视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效合一,综合发展。同时,强调多功能林业的发展,合理进行森林形态和森林结构的建设是我国现阶段林业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其具体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采育结合,加强营林、造林基础
我国虽然森林面积处于世界较前的位置,但是森林的贮蓄量和人均拥有森林面积较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及时造林对于补充森林资源,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除了向社会宣传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外,我们还应考虑到林业管理物质利益方面的问题。要想加强我国的林业基础,势必要靠林农和经营单位进行造林活动。那么,如何调动林农和经营单位的积极性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调动林农的积极性必须使他们的利益得到一定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的不合理的,或者是多出的,一些林业税收进行改革,一些不必要的收费要予以取消。对于林业的经费,要严格控制,规范用途。另外,将营造林项目的建设与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结合起来。对于造林工程要合理的计划,科学的确定树种。这些都对提高林业本身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林区综合开发与多产业协调发展
我们还可以通过发展森林旅游,深林绿色产品,花卉园艺等多种手段提升林业的系统发展功能,以达到综合开发和多产业的协调发展。要通过产、供、销与服务的一体化,搞好林区的综合开发,推动林业内部产业的协调发展。
2.3 提高林业的科技水平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以及建筑业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生态环境严重遭到破坏,也间接造成其它经济损失。森林是维持大自然和谐的重要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如森林被人类无休止的破坏,就会导致很多动物失去家园的保护,而人类也将承载着很多麻烦,例如,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现象,如果没有森林做后盾,就会危及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根据相关文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表明制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保护人类美好家园的重要性,而森林会计核算问题也被高度重视。现阶段,由于对林业会计核算没有实施相应的的管理体系来维护森林的整体效益,对林业经济不能及时做出调整与监督,这也是阻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林业会计核算现状问题分析
1.对森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林业会计核算中有关林木生物资产的部分,相关会计核算部门并没有做出具体的统计,对林业中可生产性资源、公益性资源以及消耗性资源的分类不够明确。虽然针对以上三类的计量分别做出了规范,但忽略了森林的生态价值,新准则的颁布依然以传统林业会计思想为中心,对木材的利用依旧颇为严重,这也充分说明了林业企业忽视了森林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缺乏对森林的保护意识。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森林只是用来生产木材的工具,而其主要价值也仅体现在出售木材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森林的生态价值认识不足,从而严重阻碍林业生态健康发展。
2.会计核算体系投入不足
目前,国内林场大多数被定位成生产性企业,在发展公益林的同时,也要经营更多的商品林,而公益林是国家投资的主要林业,地方政府无权干涉。由于地方财政部门对当地公益林无法正常实施经营和管理,因此,在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投入就不会过多参与,导致林业的经营利润以及整体效益得不到正确的核算。而经营商品林所创造的经济多数用来作为国家补贴,间接造成了林业企业的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无法相吻合,导致资金在运作过程中比较混乱,也使资金管理工作很难进行。
3.林业经营管理体系不完善
森林管理中,针对商品林与公益林的属性不同,分别按照两种类型的功能进行经营和管理。例如,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所有资源被分为商品林,而可以为生态环境提供服务的则为公益林,前者以经济效益为主,后者以生态服务为主。虽然对两者属性做出了本质区分,但在管理中公益林却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核算,导致公益林的经营理念受到混淆,多数人认为公益林也是提供经济效益的工具,造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比例失调,而两者之间的运作资金难以做到专款专用,由于林业经营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不利于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4.缺乏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
林业会计核算制度只体现于核算林业出售木材后的经济效益,而对生态资源与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并没有纳入到会计核算体系中。林业会计信息主要以货币计算为主,着重关注局部以及个体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同时反映现阶段林业核算体系无法满足社会资源发展需求。而林业会计收益部分也只计算了木材在市场上交换的现金收入,对林业生态和生产经营没有及时做出监督和反映,间接造成了林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造成了环境资源大量消耗,由于未能具体反映生态效益的综合价值,所以,导致林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利于林业稳定发展。
二、林业会计核算改革趋势
1.针对经营状况建立监督部门
林业是维持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因此,保护森林资源以及改善生态环境也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目标。而立业会计作为经济管理中重要元素之一,所以,要积极参与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维护,并真是的反映出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对立业企业的财务状况实施监督。根据森利资源中商品林与公益林的区别,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体系,成立监督部门以政府投资为主,将两者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进一步提高林业经济价值。
2.设置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案
会计是林业中管理资金来源、资金运作以及经营目标的有效活动,因此,要设置健全的会计核算方案来规范资金的使用范围,以及时反映出林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尤其针对公益林与商品林的经营要设置两种相符合的会计核算方案,使核算信息更准确。例如,商品林的运营状况、资金运作、亏盈利润可采取“先投入、后产出”模式来进行核算,以最后得出的林木总收益减去孕育林木过程中所投入的成本费,以此来计算林业的盈亏。这种核算方式更有利于对林业整体经济效益的计算,并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会计核算方案,通过正确的核算渠道掌握林业的所有信息,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3.对核算工作做出合理安排
林业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源,而且是净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渠道,主要通过吸尘、保持水土等方式改善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从而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自然条件,保持生态平衡。此外,森林还能够阻挡风沙,控制水土流失。林业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是做好民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做好林业管理工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意义
1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平衡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湿地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必经之路,林业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不可或缺[1]。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林业资源培育及其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规范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生态破坏带来的压力,加快实现森林资源的恢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十分重视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并且正在采取措施转变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方向发展。加强林业管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给生态农业、绿色林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从生产终端来看,还能够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我国林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采育失衡、森林面积不断减少采育失衡指的是对森林的利用程度与速度远远超过了森林与之相应的实际生长速度,并且在采伐森林后,补种工作没做好,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众所周知,树木生长需要较长的周期,但有些地方为了当前的经济发展,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却没有做好全面的防护工作和更新工作,造成生态环境遭致严重破坏[2]。2林业产权模式单一,给林业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在我国,森林资源属于国家,此种模式是公有制模式,结构单一。现阶段,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民素质还不高,对集体所有的事物多以漠然之态处之。这也会给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3生态补偿机制未落到实处生态补偿机制本身是一种资源使用制度,指的是利用生态资源时,相关的使用者需要进行资金的支付,但是在进行林业管理的时候,这种制度并没有真正的被落实[3]。4林业管理监督力度不够现在,我国已经开始加强林业资源监管的力度,比如,有些地方对政府征地以及毁林开地进行监管,实施退耕护林还林的策略保护林业,但是有些监管部门仍然没有做好监管工作,这也给林业管理效率得提高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三、做好林业管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做好林业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林业想要发展,森林资源是基础,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以往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候,选择的往往是非资产化管理,森林资源生成需要政策资金运作,这也导致了林区资源危机以及环境危机的出现,给林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4]。林业可以将市场作为导向,合理的利用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对生产要求进行优化,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性能的优化。合理的利用市场体系,将其和产销结合在一起,通过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渠道,将林业资源的效益综合发挥出来。2进行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整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就要把政府的企业职能剥离出来,比如剥离森林管理职能,扶持企业,让企业真正的做到独立的经营,只有这样,才可能融入到市场竞争环境中去[5]。林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对林业科技体制进行改革,进行生态技术的创新,不断的提高林业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现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可以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模式,改善生态环境,给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做好伐区监督管理工作相关领导以及技术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对伐区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对技术操作的规范进行统一,严格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作业的质量。对于伐区中剩下的东西,必须积极的利用。做好火灾隐患排查工作,避免出现病虫害,从而给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环境[6]。4做好资源培育、保护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林业部门必须认识到资源培育和保护的重要性,林业部门工作开展的时候,需要重视林业资源抚育方案的健全,落实相关的责任,进行作业计划的编制。强化林业建设,重视林业生态平衡的维护。我国应该针对林业建设以及资源培育出台政策,不断的增加投入的力度,实施天然林保护计划,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完善执法,严格管理森林经营行为,做好森林保护工作。
结语:
我国林业发展形势非常严峻,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提高森林生态的更新能力及其生产力必须重视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本身就是要在不损害林业资源系统的前提下进行活动,综合利用和培育森林资源,将森林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同时保证满足后代对资源的需求。总之,必须深刻认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有力措施改善现状,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鋆彬.做好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J].北京农业,2011,15:167-168.
[2]赵树荣.浅谈做好林业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47.
[3]李春东.做好林业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03:2.
[4]覃超和.生态文明下的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3:167-168.
1现代林业发展中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1.林业技术发展是林业建设完善化的基础支持
林业技术发展是林业建设完善化的基础性支持,具体表现为林业建设处于不断的发展阶段,存在的不足之处较多,对林业建设的推动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对于林业建设的目标达成以及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体现都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林业技术发展能够逐渐缓解这一现象,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促进林业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林业技术发展方向主要为结合信息化技术,提升林业技术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参与度,增加管理力度以及保证建设的整体流程管理,能够全程了解林业建设进展。对于林业建设中出现的植物种类配置不合理,如相邻植株生长相互抑制、植株种植间距不合理,或者植株种植土壤类型不合适等,利用信息化的林业技术以及自动化的林业技术在第一时间内确定改进方案,保证林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林业建设整体流程完善化、林业建设整体化以及林业建设质量保证化。同时,能够使林业建设达到预期水平,对环境的调节以及对生态保护发挥相对应的作用,切实缓解环境问题以及生态问题,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2促进现代林业从业人员的优化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进行林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可以促进现代林业从业人员的优化。比如:在传统的林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林业从业人员的工作量要求非常大、而进行林业生产往往凭借的是林业工人的技术经验。但是,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后运用具有现代化信息化的林业生产技术设备不仅可以有效的减轻工人的工作量、还可以有效的保障劳动的效率与安全。
1.3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引入科学的管理模式,解决林业产品不易存活、花期受到损害、光合作用减少等缺点。科学、准确地调整林业产品生产中所需要的光、水分、肥料等,也使得管理人员更加轻松地进行管理。同时,也推动林业产品可持续发展。新型技术包括生态环境重建、防沙漠化技术等,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人与环境友好相处。
2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展策略研究
2.1逐渐完善我国林业技术创新体制
首先,提高对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加大在该领域的资金使用数额,与此同时,政府林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与企业之间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有效避免由于林业技术创新环节资金不足所导致的后续问题。其次,林业相关部门必须颁布降低税务的方针政策,因为我国林业发展的实质是确保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共同发展,所以通过减少林业发展的相关税务,能够为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带来便利,该环节也是完善我国林业技术创新体制的重要途径。我国林业领域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全面贯彻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发展理念,可以通过开展有关林业技术创新沟通活动来加以实现。政府需要规范与林业相关的企业的行为准则,并要求其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条规,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发挥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作用,使企业的先进技术与林业领域有效结合,进而推动林业的发展速度。
2.2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为技术创新创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提供有效的政策。具体地说,政府和林业部门推动创新的关键是解决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增加科技和教育的投资,制定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促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中介机构的紧密联合,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改善创新条件,办好几个事关全局并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创新基地,加强林业系统职工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水平,等等。总之,要通过这些手段,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搞好创新资源的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更好结合,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进程。
2.3加大对林业科技技术创新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加强林业科技创新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够促进林业技术的发展。主要指在以下几点:(1)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实际使用效率;(2)通过资源整合加强林业科技创新;(3)建立良性、和谐、开发的创新机制;(4)提高林业科技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与效率。此外需要加强合作交流,以知识产权创造为核心,共同研发科技创新成果,打造完善的技术体系。
2.4林业科技创新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的重视
林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所以林业科技创新需要培养更多高知识、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为林业科技打下良好基础。林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素质教育,这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课程结构上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为林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保障。
2.5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发展林业产业,一方面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存条件,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已经逐步出现了可持续经营技术、生态系统恢复、荒漠化防治技术、森林资源培育技术、重大森林灾害有效控制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及森林生态系统等林业创新技术,其目的都是把自然环境与林业从相互影响变成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生态系统、动植物多样性系统、林业系统、可循环系统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
结语
林业技术创新对于现代林业发展的影响涉及到各个方面,只有充分了解林业创新的重要性,才能重视林业技术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大林业技术创新投入,最终促进林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 我国“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
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1)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2)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2.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
2.3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3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3.1 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中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
3.2 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1)首先,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我国的林业立法,没有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没有真正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的先进经验,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它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2)立法原则的创新。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在进行林业行政立法时,注重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我们应当将森林生态环境损益分析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别运用到对森林开发行为的预测、评价、管理以及拟定(或既定)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分析之中,作为指导法律以及确定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以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发挥。
(3)在监测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健全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平台,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4)在诉讼方面,我国资源状况的严重问题和资源诉讼的特殊性联系起来,建立专门的资源诉讼法院。“在我国,土地法院、水事法院、矿业法院等专业法院已经存在,这表明资源诉讼的专门化已经优先例和经验可循。”所以基于森林资源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我国也应设立森林法院。
(5)在法律责任方面,应建立健全法律责任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的不健全是我国法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徒法不足以自行”,“无惩罚即无救济”都说明了法律责任体系在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的森林立法中,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的明显,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使得其能真正发挥其效用,从而达到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经营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蔡守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5.040
生态环境主要是由非生物、生物群落等自然因素所组成的完整的生态系统,由于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密切联系,一旦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人们生活环境也会随之不断恶化。基于此,我国应合理应用相关措施,确保林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协调发展的目的,从而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西北地区主要以干旱和半干旱为主,且地形呈现复杂多样的形态,而生态环境特点表现为:水源匮乏、干旱少雨;沙漠戈壁总面积相对较大,且多数土地无法再次利用;森林稀少,植物的覆盖率普遍较低;在土地沙漠化方面,西北地区则占全国的90%以上,呈现较为恶劣的生态环境。而西北地区出现环境问题多数是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地沙漠化的不断加剧、资源开采和废弃物堆积等导致,因此对其进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极为重要。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一是生态建设中,林业资源属于其建设的重要主体,在林业资源产品中,多数属于可再生绿色能源,特别是节能减排方面,其作用不可忽视;二是林业资源作为生态文化的主要源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渐形成相应经营理念,从而展现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三是按照目前我国经济正常和相关技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合理调整,可有效促进我国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四是森林资源属于林业关键资源,同时也是林业经济基础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应用,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才能明显提升林业经济水平,为其更好发展奠定基础;五是目前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相对比较严重,导致物质的生产力不断下降,使其各项功能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若要实现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则应将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内容,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承载情况,总结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所谓公平性是指应该保证机会选择具有平等性特点,例如应以公平为前提进行分配,消除两极分化和贫富悬殊的情况以及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在生态与环境系统遭受干扰时,可以维持自身生存率。由于资源、环境均属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只有保证资源可以永续利用,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目耍还餐性。若要保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持续性的发展目标,则应在共同配合下进行,通过提升共同责任意识,保证各方可以获取相应效益,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需求性。除了应符合相关基本需求之外,还需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其需求主要包括:发展需求。人类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时的需求条件;基本需求。保证人类的正常所需物质、生活需求;环境需求。当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后,为符合人类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和谐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3优化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1提升保护意识
为了保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应将提升人们保护意识作为重点,尤其应该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在人类生活中,生态环境属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对自然环境给予保护,是对人类本身的保护。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主体,同时也是防灾减灾和净化空气的关键,对其给予有效保护,不仅可以获取一定的太阳能,而且还能提升有机物质制造数量,为人类更好的生存提供有力保障。
3.2构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在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时,若要构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则需要制定完善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强化林业生态管理;对林地征占管理方法、审批制度进行重点完善;建立林业生态相关补偿制度,确保原有补偿方案得到全面完善,认真开展环境恢复工作;将人工修复、自然修复进行结合,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加大林业法制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促使法治观念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实现依法办事的目的;针对林业要案和大案,应进行重点查处以及惩治;提高林业相关项目检查力度,保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得到合理应用,实现资金的专款专用,使其可以安全、高效运行,进而促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顺利开展。
4结语
林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密不可分,不仅需要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应用,提升人们整体生活水平,而且还能对林业生态资源给予有效保护,保证生态环境维持平衡状态。但是,人为所导致的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因此加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得极其重要,以长远发展眼光制定林业发展策略,能明显降低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参考文献
[1]吴林红.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J].现代园艺,2016(17):180-181.
一、浅谈坚持以生态为核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不仅是与人类发展客观规律相符的必然需要,更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因而在我国林业事业发展中,必须坚持以生态为核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方能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对我国林业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林业又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而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应从传统的木材生产转移到与生态建设发展相适应的需求,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有助于引导人们全面认识林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二是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主要内涵就是加强天然林和生态林的保护,利用采伐人工林替代天然林和生态林的采伐,从而减少原始资源的浪费,而这不仅是保护国土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各种资源循环的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国家执行的退耕还林政策的有效实施在一定作用上促进了生态建设的发展,加上国家设立的生态效益补偿金等措施,对于那些不择手段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必须严厉制止,始终坚持生态建设的基本原理,加强生态林业的建设,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弥补生态环境恶化、林业资源缺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林业可本文由收集整理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生态为核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原则
以生态为核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坚持以下几点基本原则:首先,实施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原则,其次;应坚持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基本原则;最后是着力保护生态稳定性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上述三项基本原则,才能促进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以生态为核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途径的浅析
(一)不断加大生态理论教育力度
森林是维持林业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载体。林业建设水平的高低对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有着直接关联。林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植树造林,生态系统环境的改善也离不开植树造林,同时更是发展林业经济的关键。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林业工作者,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加大生态理论教育力度,并从思想上和主观上强化自身的林业生态理论。当前,我们对生态林业的认识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就需要加深人们对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着力提高人们的林业保护和建设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助推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开展林业工作时,应采用湿地公园、森林旅游以及夏令营等多种途径开展生态理论教育,着力提高人们对生态林业的认识,从而以大自然方式宣传生态林业,提高人们对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为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提高林业资源的管理水平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是实现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因而要想提高林业资源管理水平,首先就应健全和不断强化有关林业资源的保护政策,确保林业资源的发展和管理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确保生态林业管理常态化,其次应减少林业资源环境,以国家政策的扶持、科学系统的管理。系统而又全面的搞好生态林业建设工作;最后,还应对生态林业的建设加大监督力度,着力提高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资源管理的科学水平。
(三)以生态学原理和战略发展策略以及新工艺技术促进林业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以战略的眼光和角度发展并建设生态林业,不仅是适应时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后代对于生态环境的需要。面对当下滥采滥伐、开采无度的现象必须进行制止,以战略的高度保障人们的生活基础。因而为了实施生态林业发展战略,就主要着力提高林业资源再生的能力,而这就需要生态学原理和战略发展策略的支撑以及新工艺技术的配合加快生态林业的建设。尤其是林业建设的周期性长和各种林业资源时刻面临破坏的特殊性都会对林业可持续战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加大现有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
林业资源的宝贵性不言而喻。加强现有林业资源的保护,是促进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途径。因而我们要想保护现有的林业资源,就必须严格控制采伐量,尤其应在采伐过程中严格控制各种林木的采伐权限,并加强区域性林业资源采伐量的管控,确保现有的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为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五)确实做好低产林的改造工作
我国幅员辽阔,林业资源极其丰富,林业管理机构也是星罗棋布。因而不同的林业管理机构的发展策略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应站在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并结合区域经济和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内的低产林进行改造,确实做好低产林的改造工作,严防“皆伐炼山”想象的出现,做到改造及时、改造有效。在改造过程中应坚持砍伐灌木、保留乔木、留保留带以及局部整地植树的策略对低产林进行改造,大量种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林木,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六)着力提高荒山的绿化速率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不仅是与人类发展客观规律相符的必然需要,更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因而在我国林业事业发展中,必须坚持以生态为核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方能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对我国林业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林业又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而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应从传统的木材生产转移到与生态建设发展相适应的需求,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有助于引导人们全面认识林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二是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主要内涵就是加强天然林和生态林的保护,利用采伐人工林替代天然林和生态林的采伐,从而减少原始资源的浪费,而这不仅是保护国土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各种资源循环的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国家执行的退耕还林政策的有效实施在一定作用上促进了生态建设的发展,加上国家设立的生态效益补偿金等措施,对于那些不择手段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必须严厉制止,始终坚持生态建设的基本原理,加强生态林业的建设,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弥补生态环境恶化、林业资源缺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生态为核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原则
以生态为核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坚持以下几点基本原则:首先,实施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原则,其次;应坚持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基本原则;最后是着力保护生态稳定性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上述三项基本原则,才能促进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以生态为核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途径的浅析
(一)不断加大生态理论教育力度
森林是维持林业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载体。林业建设水平的高低对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有着直接关联。林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植树造林,生态系统环境的改善也离不开植树造林,同时更是发展林业经济的关键。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林业工作者,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加大生态理论教育力度,并从思想上和主观上强化自身的林业生态理论。当前,我们对生态林业的认识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就需要加深人们对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着力提高人们的林业保护和建设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助推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开展林业工作时,应采用湿地公园、森林旅游以及夏令营等多种途径开展生态理论教育,着力提高人们对生态林业的认识,从而以大自然方式宣传生态林业,提高人们对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为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提高林业资源的管理水平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是实现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因而要想提高林业资源管理水平,首先就应健全和不断强化有关林业资源的保护政策,确保林业资源的发展和管理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确保生态林业管理常态化,其次应减少林业资源环境,以国家政策的扶持、科学系统的管理。系统而又全面的搞好生态林业建设工作;最后,还应对生态林业的建设加大监督力度,着力提高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资源管理的科学水平。
(三)以生态学原理和战略发展策略以及新工艺技术促进林业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以战略的眼光和角度发展并建设生态林业,不仅是适应时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后代对于生态环境的需要。面对当下滥采滥伐、开采无度的现象必须进行制止,以战略的高度保障人们的生活基础。因而为了实施生态林业发展战略,就主要着力提高林业资源再生的能力,而这就需要生态学原理和战略发展策略的支撑以及新工艺技术的配合加快生态林业的建设。尤其是林业建设的周期性长和各种林业资源时刻面临破坏的特殊性都会对林业可持续战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加大现有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
林业资源的宝贵性不言而喻。加强现有林业资源的保护,是促进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途径。因而我们要想保护现有的林业资源,就必须严格控制采伐量,尤其应在采伐过程中严格控制各种林木的采伐权限,并加强区域性林业资源采伐量的管控,确保现有的林业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为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五)确实做好低产林的改造工作
我国幅员辽阔,林业资源极其丰富,林业管理机构也是星罗棋布。因而不同的林业管理机构的发展策略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应站在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并结合区域经济和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内的低产林进行改造,确实做好低产林的改造工作,严防“皆伐炼山”想象的出现,做到改造及时、改造有效。在改造过程中应坚持砍伐灌木、保留乔木、留保留带以及局部整地植树的策略对低产林进行改造,大量种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林木,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六)着力提高荒山的绿化速率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87-01
改革开发初期我国为了提高市场生产力,不加节制的开发林业资源,造成我国林业资源过度流失,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逐渐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圃育苗技术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主要技术之一,其根本目标就是在满足当今市场对林业要求的同时,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子孙后代提供丰富的林业资源,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 、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苗圃育苗的现状
1.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苗圃育苗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初,苗圃育苗技术就已经作为林业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受到国家的重视,随着经济制度的完善和林业的发展,我国市场对苗圃育苗技术的发展提出多元化的要求,不仅仅是植树造林,也是城市规划的小助手,起到美化家园,净化空气的作用。林业的六大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苗圃育苗及数为了满足林业多元化的需求,其培育的目标以及性状也呈现多元化的形式,丰富其苗圃育苗技术研发的设计方向。
2.苗圃育苗技术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先进的苗圃育苗技术没有进行很好的推广,大部分苗圃育苗技术仍处于落后状态。普遍采取嫁接的育苗方式进行培育,将育苗袋或塑料盘作为育苗容器,大部分的育苗容器并不符合标准,直接影响幼苗优良性状的形成;苗圃的建立也较为落后,大部分仍然处于露天状态,没有为幼苗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不能有效控制其温度、湿度、土壤成分以及空气质量等各项指标的参数。这些都是因为技术上的不足导致幼苗的发育不良以及成活率低。
3.苗圃育苗运营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缺失
我国苗圃育苗没有建立与市场互通有无的机制,忽略信息化管理,这一现象导致苗圃育苗无法与市场很好的对接问题,这一问题造成苗圃育苗无法掌握市场对育苗的需求量与针对性,从而造成苗圃育苗产量滞留,无法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反而增加企业生产的成本投入,无法为企业谋取利益。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林业没有足够资金的支持以及抢占市场空间的能力,必然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之一。
4.苗圃育苗与市场供求结构失衡
现如今我国由于苗圃育苗技术的支持,其林业产量得到很大的提升。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商家看到林业的发展形势较为乐观,越来越多的商家将资金投入到林业领域,从而造成林业领域呈现一种过渡饱和的现象,导致林业产量与市场需求量之间的不平衡。部分商家盲目跟风,严重破坏林业市场的原有结构,造成林业市场多元化元素锐减。林业领域中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不能被市场消耗,究其根本原因是科技链与产业链两者之间没有很好的融合,生产和市场需求不吻合,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从而造成苗圃育苗与市场供求结构失衡。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苗圃育苗的重要性以及优化
1.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苗圃育苗的重要性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满足林业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要保证林业的生态平衡。苗圃育苗技术的发展目标就是维护其生态平衡,为其创建良好的发展条件。首先是该技术可以提供多元化的生物,模拟森林的多样性,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的发展;其次是维护森林稀有生物的多样性。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现代化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森林中的生物受着不同程度的迫害,这一现象导致森林生物逐渐减少,而苗圃育苗技术则可以维护濒临物种,提植物的高抗病性能,拯救部分濒临灭绝的生物,甚至可以创造新生物,从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是苗圃育苗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植物的产量和质量。即扩大林业的覆盖面积,优化林业种子,不仅仅维护林业的生态环境,还未林业经济提供充足的货源。
2.苗圃育苗研发的优化
苗圃育苗技术的研发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不仅仅是独立成立的研究领域,只有与林业市场结构相吻合,才能促进苗圃育苗研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种和谐的供求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苗圃育苗研发基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苗圃育苗技术的研发要获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林业领域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当地林业市场的需求,政府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当地商业投入到林业产业,推动当地林业企业的发展。例如税收、水电等优惠政策,加大绿化面积,刺激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是苗圃育苗研究要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有利形势,降低其研究的总体成本和市场风险,结合市场的需求引进国外先进的培育技术;企业投入充足的资金建立系统的培训机构和采购先进的设备,招揽以及培育相应的研究人才,为林业产业创建一支强大的“后背军”;
然后是苗圃育苗信息化建立。信息化系统是将苗圃育苗与政府和市场相沟通的桥梁,即接受与反馈的信息通道,也是现代化企业的标准之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研究网络,将决定层、研究层、生产层和销售层紧密衔接,决定层是结合政府和市场下达研究方向以及研究任务,研究层是完成相应研究任务,生产层是将研究结构投入到第一生产线,批量产出,销售层是将产品切实投入林业市场,信息通道需及时掌握相关销售数据以及产品反馈,为新的研究任务提供可靠的依据,形成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最后是可续而决定其研究的树种与品种方向。目前林业市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苗圃育苗研究方向也应与时俱进。决定其研发树种与品种的方向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因地制宜,即本地特有树种研发优先,该树种必然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其成活率以及抗病性的到保证;二是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选择树种;三是多元化发展,鼓励研发新树种。例如有意识的建立乔木、灌木以及草木的绿化组合;为了城市规划具有很大的观赏性,将常青树、彩叶树、抗病性强、抗盐碱性强的树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苗圃育苗技术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技术,其是维护林业生态环境以及提供树种产量的重要技术之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林业产业不仅仅需政府的支持,研究领域的优化,还需现代化技术的引入,从而多方面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席文彬,杜宏兵. 做好苗圃育苗管理技术 促进林业经济发展[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5(7).142.
去年,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提出要加强林业建设,把林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布局,完善林业政策,增加资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资源培育力度,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林业休闲产业主要是指以森林资源为载体、具有同类社会经济功能,提供各种服务劳动、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企业集群[1]。它主要是以旅游休闲、娱乐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和康体休闲为主导产业。既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永续利用,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人们提供了较好的休闲场地,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共赢[2]。
1.林业休闲产值影响因素
影响我国林业休闲产值所涉及的因素相当广泛,目前主要观点如下:一、经济社会发展因素、资源及环境因素、制度因素和其他制约因素[3];二、财政投资规模是影响林业休闲产值最为重要的因素[4];三、资金、物资和劳动等硬要素投入以及侧重于质量和效率的软要素投入会对林业休闲产值产生重大影响[5]。鉴于以上研究成果,本文以各因素对林业休闲产值的影响层次为标准,将其概括为经营规模、基础设施、支持系统、政策和制度及其他相关因素五个方面。
1.1经营规模
一定的经营规模将产生一定的规模产值,影响林业休闲经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景区经营面积、年接待游客人次、休闲旅游项目以及与林业休闲相关的服务业行情。
1.2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除道路交通水利水电设施外,其它基础设施的好坏,如环卫、餐饮、医疗等,也是消费者选择休闲去所的重要考虑。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增加产值收益。基础设施不良,将影响到开发商正常的经营和获利。
1.3 支持系统
林业休闲支持系统主要包括重要文化设施营建、相关休闲产品的生产、娱乐场所的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以及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
1.4 政策和制度
产业相关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对相关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林业相关管理制度也是影响林业休闲产值的因素之一,同时还包括建立休闲产业后其品牌的延伸长度。
1.5 其他相关因素[6]
除了上述因素外,林业休闲产业发展还受到人力资源、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包括地理位置和人均收入等要素。
2.林业休闲产值影响因素模型建立
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7](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Saaty.T.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通过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指标等层次,然后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对应特征向量,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①条理清晰,思路简单,容易被人们所接受;②将思维过程条理化、数量化,便于计算;③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及其内在关系分析得比较透彻、清楚,所需要的定量化数据较少。是目前系统工程处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问题行之有效的并且较为简单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2.2 林业休闲产值评价模型建立
3.结语
对于不同地区的林业休闲,上述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各不相同。因此,在统一的原则基础上,对不同区域尺度的林业休闲,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确定体系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并使之量化,是正确评价林业休闲业产值和发展的关键。(作者单位:宜春学院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陶萍.我国林业休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3
[2] 王娇.林业休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10(25).
[3] 周莉,温亚利,侯波.我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效益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4] 常继峰,潘家坪.对林业投入的思考[J].林业建设,2001(01)
中图分类号: S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60-1
林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增长,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下,要想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林业经济模式,采用新模式,就必须坚持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
1 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林业资源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规模巨大的生态循环系统,林业资源中的大部分产品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林业资源也是生态文化的源泉,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的正确经营理念,体现的是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协调和统一的发展,根据现行的经济政策及相关技术,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的进行调整的发展道路。森林资源作为林业重要的资源,是林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环境保护,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经济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破坏的比较严重,物质生产力呈现衰退的同时,其效益功能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势在必行。要想恢复和发展林业资源建设,除了不断的完善林业资源建设的功能性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企业,增加林业经济来源,使林业经济建设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策略
2.1 加强生态环保建设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系统、科学、可持续工程,要想充分的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就要将林业与自然、社会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为社会、生态建设、生态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使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更加民主、科学、制度化,使林业保护产业社会化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到林业保护产业中。要充分的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2.2 发展旅游业和食品加工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利用假期去旅游成为人们休闲最好的选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首选。根据人们的需要,林农及开发商应该以当地特色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开展生态旅游行业。一些林区已经先后开展了生态旅游业,就目前发展来看,森林生态旅游业是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功能的最佳途径,也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要想更好的发挥森林旅游业的作用,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将其发展成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交通、餐饮、商贸、娱乐等为一体的经济体系。森林生态旅游业不仅可以使森林资源功能得到有效利用,也可以加快林业经济建设步伐,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机会;林业资源除了提供木材之外,还能提供相应的副产品。可以根据不同林区的特色生产林果、动物及花卉等副产品,也可以建立相关的副产品加工厂,对林果、动物及花卉资源进行深加工,增加林业收入。
2.3 促进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城市建设浪费已经达成了共识,可持续发展已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绿地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以经济建设为发展的中心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城市工业区的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简单而全面的平整,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效率。要想实现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还要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基础,科学的对水源、植被及山体进行保护,才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要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林业资源,应该建议规范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流通,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2.4 发挥林业的功能性
在对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生态功能,也要考虑其经济功能。只有将林业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挥好,才能使其经济功能得以实现。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以林业资源生长规律为前提,合理的利用林业资源,使其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应该调动林农的积极性。林农作为林业资源的直接受益者,只有林农遵守相关的制度及按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想更好的发挥林业资源的功能性,市场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激活整个林地资产,才能解决林业经营周期慢及生产风险等问题。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林业市场发挥作用,通过林权证进行抵押贷款,也可以向社会吸收零散资金,以便更好的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对现实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知道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想发展林区经济,就要以保护林业生态环境、资源为前提。只有林区的经济得到发展,林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林业经济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赵勇,高建党.谈济宁市发展节水型农业[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