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26 10:33: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

篇1

【摘要】本文在活动理论的视角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包含学习目标设计、活动任务设计、资源工具

>>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型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Blending Learning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研究 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设计研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初探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教学探索 基于“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 基于Moodle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研究 基于开源软件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应用能力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几种教学模式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04-04/2013-08-10.

[3][5]杨开城.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1-13,77.

[4]孙宏志,解月光.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32.

作者简介:济一浓(1955—),男,河北曲阳人,长春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师,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应用与管理。

篇2

一、提供多种材料以融合实物加减教学和口述应用题教学,让幼儿在实物情境表征、口语表征和动作表征中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中的数运算问题

首先是导入环节,即欣赏故事。教师边讲述“姜饼人”的故事,边根据情节发展在背景图板或PPT上添加人物形象。故事中,老奶奶、老爷爷、老黄牛、小松鼠和小熊会依次出场,一个接一个地来追逃跑的姜饼人。教师通过添加入物图片让幼儿直观地看人物逐渐增多,这就是实物情境表征形式。同时,“瞧,人越来越多,队伍也变得越来越长了”的故事语言也让幼儿从口语上感知了这一数量变化,这是口语表征形式。在讲故事环节,幼儿接受了实物情境表征形式和口语表征形式,对相关的数运算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讲完故事后,教师向幼儿提出了两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哪些人来追姜饼人了?通过问答,一方面可以让幼儿熟悉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与信心,为之后的表演环节作铺垫;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自己运用口语表征形式来表达相关数运算概念,从而达到进一步感知的目的。

接下来,进入表演环节。教师请6名幼儿进行第一次表演,小演员们根据生活经验和小观众们的友情提示尽情表演,“老奶奶”“老爷爷”步履蹒跚、慈眉善目;“松鼠”声音清脆、动作灵巧;“小熊”步履沉重、憨态可掬;“老黄牛”竟然真的趴在地上四“腿”着地地跑,一副气喘吁吁的样子。通过表演,孩子们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了。对于台下的小观众来说,看表演也是一次实物情境表征,比之前的看人物图片更加逼真;而对于台上的小演员来说,自己的角色表演其实就是对相关数运算概念的动作表征。动作表征在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多元表征的种类来分析,动作表征属于教具模型表征中的一种。一方面。动作表征具体而直观,符合学前儿童的数学学习特点。通过角色表演,幼儿可以身临其境,直观地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数量变化,这有利于幼儿理解数运算中的数最变化。另一方面,动作表征要求幼儿动起来,用自身的动作来表征数学概念,这满足了幼儿好动、喜游戏的本性。在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地根据已有经验来设计角色的动作和语气,从而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开放和有趣。

二、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师幼互动,以澄清故事中的数运算问题,加深幼儿对数运算概念的理解

在进行第二次表演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对故事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在表演过程中,教师慢慢地加入了一些数学元素,如进行旁白时有意识地抛出这样的问题:“又来了一个谁。现在几个人了?”“现在一共有几个人在追姜饼人了呀?”通过师幼之间的问答,幼儿开始关注故事情节中的数量变化,并逐渐感知到,本来是老奶奶一个人在追姜饼人,加上了一个老爷爷,就变成两个人在追姜饼人了,再加上老黄牛,就变成三个人在追姜饼人了……最后一共有五个人在追姜饼人。这种基于语言的师幼互动能够引导幼儿运用口语表征数量变化,促使幼儿将内在表征转化为外在表征,建构起不同表征形式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给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能使集合变大”这一数量变化的理解。

三、在实物加减教学和口述应用题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列式运算教学。鼓励幼儿运用数学符号来表征故事情节中的数运算概念。培养幼儿的符号表征能力

在进行第三次表演时,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算式表示故事中发生的事情。虽然对大班幼儿来说,故事中1+1=2、2+1=3、3+1=4、4+1=5的数运算并非难点,但这些数量关系和算法是隐含在故事情节中的,幼儿需要通过积极思考,从情境中抽象出数运算概念,才能正确列出算式。这是一个幼儿对故事中变量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判断、综合的思维过程,需要幼儿抓住数运算概念的本质,打破不同表征之间的界限,实现不同表征形式之间的迁移。这一思维过程需要完成从表象认知到抽象认知的转换。这无疑对幼儿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需要指出的是,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正确地说出算式后,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说出其中的道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能反映出幼儿对故事情节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的理解,以及学习使用语言来表达和分享思维过程。

“姜饼人”的各活动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其中多元表征的活动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创设了一个多元表征的教学环境,让幼儿沉浸在实物情境表征、口语表征和符号表征等多种表征形式的环境中感知相关数运算概念;二是教师有目的地鼓励幼儿利用动作表征、口语表征和符号表征等多种表征形式对相关数运算概念进行自主表达,以加深幼儿的理解。

四、灵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誊鼓励幼儿运用符号来表征故事情节中的其他数运算概念、并在区角活动中进行逆向操作,以培养幼儿双向转化的表征能力

根据幼儿的反应和教学效果,教师可在本次或第二次集体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展开故事情节,以鼓励幼儿运用数学符号来表征故事情节中的其他数运算概念。教师可通过故事续编来帮助幼儿感知数运算概念。例如,续编“兔子双胞胎姐妹也来帮忙了,加入了大伙的队伍”,帮助幼儿感知“+2”的数运算概念;又如,续编“老奶奶跑不动了,停下来歇歇……老爷爷也跑不动了,也停下来歇歇”,帮助幼儿感知“-1”的数运算概念。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数运算水平灵活地调整活动目标以及相应的故事情节。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在区角活动中开辟一处小舞台,让幼儿表演《姜饼人》剧目。教师应提供各种道具,并确定规则:小观众可用算式卡片点戏,小演员需根据算式卡片编戏、演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适当与个别幼儿互动,帮助幼儿理解数运算概念。根据算式创编故事,本质上是一个从符号表征到实物情境表征的过程,是抽象到具体的转化,是集体教学活动“姜饼人”中实物情境表征向符号表征转化的反操作,一方面能够培养幼儿思维的逆向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幼儿在同一个数运算概念的不同表征形式之间灵活地进行双向迁移,达到真正理解数运算概念的目的。

从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姜饼人”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多元表征是幼儿进行数运算学习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多元表征也是幼儿真正理解数运算概念的真实反映。可以说,多元表征既是幼儿数学教学的手段,也是幼儿数学教学的目的。

附:姜饼人(大班)

钱丽珍/执教

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尝试用多种方式表示姜饼人逃跑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2.体验故事表演的乐趣。

准备:

1.故事背景图、人物图片(姜饼人、老奶奶、老爷爷、老黄牛、小松鼠、小熊等)。

2.装扮道具(围裙、牛角头箍、自制松鼠尾巴、拐杖、自制熊掌等)。

3.算式卡片(1+1=2、2+1=3、3+1=4、4+1=5等)。

过程:

一、欣赏故事

师:今天我来和你们说一个姜饼人的故事。仔细听一听,故事里的姜饼人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1.教师边讲述故事《姜饼人》,边演示人物图片。讲述故事时,人物对话和旁白中“又来了一头老黄牛”“小松鼠也来了”“小熊也来帮忙”“人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来越长了”等要作为重音强调。演示人物图片时,要通过图片之间距离的变化来显示人物一个一个加入的过程。

在森林的小木屋里,一个老奶奶做了一个漂亮的姜饼人。正在老奶奶得意的时候,姜饼人一下子从桌子上站了起来,冲出了门外逃走了。

老奶奶发现了马上去追姜饼人,边追边说:“站住站住!”姜饼人很得意地说:“你抓不住我,因为我是姜饼人!”

老爷爷看见了,也拄着拐杖追了上来,边追边说:“站住站住!”姜饼人说:“你们抓不住我,因为我是姜饼人!”

老奶奶、老爷爷追着姜饼人跑啊跑,又来了一头老黄牛。老黄牛边追边说:“站住站住!”可姜饼人哈哈大笑:“你们抓不住我,因为我是姜饼人!”

瞧,人越来越多,队伍也变得越来越长了。

快看,小松鼠也来了,它甩动着大尾巴边追边说:“站住站住!”可姜饼人大笑着说:“你们抓不住我,因为我是姜饼人!”

最后,小熊也来帮忙,它摇晃着胖乎乎的身体。边追边说:“站住站住!”姜饼人还是说:“你们抓不住我,因为我是姜饼人!”

人越来越多了,姜饼人回头得意地说:“哈哈,看我多厉害,这么多人都抓不住我,因为我是姜饼人!”

2.教师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哪些人来追姜饼人了?

师(小结):老奶奶、老爷爷、老黄牛、小松鼠和小熊一个接着一个来追姜饼人了,人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来越长了。

二、故事表演

师:姜饼人的故事真有趣,我们大家一起来表演一下吧!哪个小朋友想演谁就用动作来告诉大家,大家猜出来了就请他来表演。你们确定好之后可以用道具装扮一下自己。不表演的小朋友当观众,一边观看表演一边讲故事。

1.第一次表演。重点是熟悉故事内容。

2.第二次表演。重点是在故事表演的同时,教师和幼儿进行问答。如,“又来了一个谁,现在一共有几个人在追姜饼人了?”“队伍里一共有几个人?”

3.第三次表演。重点是在故事表演的同时,教师引导幼儿用算式归纳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如,能不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问答后,教师边总结边出示算式“1+1=2”“2+1=3”“3+1=4”等,并以“2+1=3”为例,引导幼儿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如“2”表示姜饼人和老奶奶,“1”表示老爷爷,“3”表示现在队伍里一共有3个人。

篇3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社会会提供大量的实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而计算机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将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特色结合起来,合理组织计算机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专业的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可以推动计算机专业的职业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职教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然而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能自主、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很多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过于笼统、简单,课程体系不健全、不合理,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1]。另外,由于教学条件有限,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施缺乏,不能为师生提供有利的实训条件,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导致计算机教学与社会就业形势相脱节。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合理,教学模式比较落后,不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难以让学生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影响到学生的顺利就业。

二、职教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策略

1.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在市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以确保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计算机教学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在理论教学方面,职业学校需要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适当安排《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技能[2]。在实践教学方面,职业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开设几个选修课程,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职业学校可以专门开设广告设计模块、动画设计模块、网络技术模块、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影视制作模块和程序设计模块,

2.不断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

计算机教材内容会给教学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职业学校需要认真选择计算机教材,注重教材的实践性,适当补充计算机教学内容,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职业学校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中,职业学校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有效组织计算机教学活动,以达到教学目标。很多职业学校都建立专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操作方法,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相关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例如,在讲解Word图文混排时,计算机教师可以以简报为例子,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轻松地掌握知识[3]。另外,在教学中,计算机技术可以适当安排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Flash时,计算机教师可以以“旋转的地球”为例,让学生分别制作背景、地球、地图,插入音乐、增加旋转效果等,简单学习任务,降低学习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究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合理设置问题,适当讲解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程序中的帮助等来解决问题,不断增强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在计算机教学中,很多职业学校主要是通过笔试和上机测试相结合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应付考试的心理,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职业学校应该认识到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模式,及时测评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组织技能比赛,实践操作演示等,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计算机专业本身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如果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组织计算机教学活动,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职业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专业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育特色,科学设置计算机教学课程,积极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不断增强计算机教学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1.1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之间存在着不符

就目前的中职教学活动来看,其教学内容显得过于单一。学生在参与计算机课程学习的时候其运用水平难以满足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同时,教学内容本身缺乏趣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有效激发,继而阻碍了学生的操作水平提升。

1.2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之间的矛盾

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些教学问题,还体现在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之间的矛盾。中职院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的专业型人才,但是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没有实现岗位和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实际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人才不同,导致培养出的学生无法实现很好地与工作接轨,不能很好地适应技术层面的高标准。

2.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

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特点应当将市场需求融入其中,为此来提高教学内容的价值,为教学活动的发展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同时,这也是对市场需求的有效满足,将会让更多具备成熟操作技巧的人才得以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积极推动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教育模式的构建,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

2.1将实例内容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去,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教师在组织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在设计课件内容的阶段,就有意识地将实例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以此来让教学活动得以更具趣味性。同时,学生本身也能对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认识,促使学生得以清楚地了解知识体系结构的形成要素,并明确重难点所在,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主动性,也能相应地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

2.2人才培养需要将就业导向有效体现

中职教学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围绕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来将进行不断调整与转变。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应当让学生能够被切实地提高专业化操作技能,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计划得以被有效地体现在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去。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一优秀资源了解市场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走向,从而用最好的教学计划培养出与市场需求对口的优秀毕业生。

2.3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让教学模式得以具备竞赛性

中职教师在组织教学改革的时候,需要让计算机课程内容来定期具备竞赛,其内容应当是涉及多方面技能,如各种输入法的灵活运用、编辑排版、数据处理、PPT制作等等。借助于竞赛的形式来让学生的操作技能可以被极大幅度的提升,让实践操作成为学生知识内容的来源。计算机课程学习的重点在于会实际操作,实际操作时需要学生高度集中精力,不允许有开小差的情况。尤其是重点内容,通过课堂竞赛的方式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强化。通过竞赛性教学模式的长期训练,学生们能掌握更扎实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3.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在组织计算机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就业导向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去,促使学生得以掌握更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更为熟练的操作技能,以此来更好地适应市场所需,实现中职学生市场就业率地稳步提升。

作者:冯兵 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工业学校

篇5

为了实现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促进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在现代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及创新中应加强对不同专业学生工作方向及计算机应用需求的调研及分析。以机械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例,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编程等内容是学生工作中最为常用、最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内容。因此,在机械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中除注重计算机基础操作外,应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教学,以此满足机械专业学生毕业后设备制造、机械设计等工作的需求。同时,针对数控机床操作、设备维修等需求,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还应针对PLC技术在设备、机械领域的应用进行PLC编程教学。通过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应用需求调研与分析,为现代院校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高、为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以职业应用需求为基础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与执行

做好专业、职业调研与分析后,院校计算机教师还应根据调研结论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与执行。根据专业学习需求、职业应用需求进行科学的教学计划设计,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等进行效率评价,以此促进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中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应综合分析现代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情况,删减基础操作、windows操作等基础内容,增加专业软件操作等内容。例如: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应减少windows操作基础内容、增加机械设计软件的教学,以此实现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模拟职业工作开展计算机应用实训

为了促进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还应针对职业需求开展计算机应用实训。模拟毕业后从事职业中的计算机操作内容,使学生了解职业工作中计算机操作要求、计算机应用内容,以此为基础对比自身计算机应用能力,发现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了解自身计算机应用技能及应用能力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向,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以中文专业为例,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为文秘、编辑等岗位工作。其岗位工作中计算机应用主要集中在文字处理以及信息收集与整理等方面。因此,在该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实训中,应将实训重点放在信息收集、整理以及公文写作格式、公文邮件收发等方面。模拟公文写作需求以及简单故障排除等内容进行计算机应用的实训工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应用能力奠定基础。

4.注重基本故障排除能力的培养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虽然设置了专业的计算机管理人员,但是受企业保密制度、商业机密保护等需求,在本岗位工作所使用的计算机出现故障时仍需要岗位人员能够对基本故障进行排除。针对这一需求,在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应针对WindowsXP、Win7、Linux等操作系统的基本软件故障进行教学。通过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软硬件故障排除能力,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内容。针对现代社会对人才计算机基本故障排除能力的需求,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应根据专业需求以及计算机应用常见故障等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此培养院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二、针对计算机信息应用需求开展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

在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决定了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为了满足现代企业不同岗位员工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的需求,在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应针对计算机信息应用需求开展信息运用能力的培养,从信息收集能力的培养入手,强化信息辨别分析能力的培养、强化信息整理与运用能力的培养。针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来源渠道,对网络信息收集、数字化图书信息收集等方法进行教学,并针对网络信息的繁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现状进行辨别能力的强化训练。由教师提供不同来源的信息,并在制定题目下由学生对信息进行辨别与分析。通过对信息收集情况、信息来源以及信息质量的对比进行院校大学生信息辨别能力的专项训练。再由教师对学生辨别结果进行评价,采取这样的方式强化训练院校大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满足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

篇6

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不论为其准备过程还是教学过程亦或者课后辅导过程都带来了极大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因此,计算机教学必须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从其应用问题人手,对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改善,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促进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日渐提升。

一、计算机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问题

国内大部分中高职院校当前都开设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为促进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中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应用方面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1.1 滥用多媒体技术

当前很多计算机教学活动将多媒体技术作为灵丹妙药,认为只有在教学中多多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说明计算机课堂够先进和现代化。这种多媒体技术应用误区,使其在计算机教学中出现滥用现象,计算机教学课堂被变相地转变为多媒体技术展示阵地,容易使过多地被视觉形式吸引,忽略计算机教学活动的真正目的。

1.2 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现状

在实际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仅仅体现了个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主动性,在备课的过程中只想着如何更好地将教学重点呈现出来,设计出来的课件往往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没有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自然无法真正快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3 多媒体课件质量差

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教师备课的任务和课件难度及负担。一些计算机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精力等,其多媒体课件制作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罗列,并没有根据教材精心布置罗列音乐、动画等,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问题的改善建议

首先,关于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呈现的滥用趋势,当前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的是多媒体的辅。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应用确实能够转变理论知识的抽象和枯燥无味,通过音乐、图像等的有机结合能够使计算机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给学生营造更加逼真的计算机学习过程。相对传统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更多优势。但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度进行掌握,避免计算机课堂沦为走马观花的空架子。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应将计算机教学内容放在首位,无论课件形式、内容如何都必须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改变计算机教学环境。

其次,计算机教学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立足学生,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新课改以来,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体地位被打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成为教育潮流。计算机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更多时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有充足时间对理论知识的不同点逐渐体会。通过多媒体课件中问题情境的设立,提高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几率,使学生在自我学习和思考中,不断促进自身动手、思考以及动脑的能力的提高,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篇7

1 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具有知识密集、更新速度快、应用面比较广的特点,因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展开,对于促进各个学科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促进知识的应用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技术是一个信息量巨大,应用广泛的行业,主要包括软件工程和硬件工程,尤其是在软件工程方面,需要大量的脑力活动,这就要求计算机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系列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新软件、新技术。其次,计算机技术目前几乎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能够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日常生活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也要贴近实际生活,将计算机技术落到实处,这时候,加强计算机教学中创业教育理念的渗透,对于增加学生的创业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 计算机教学中创业教育的渗透模式

2.1 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对于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业需求、明确创业的动机,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拓宽了道路。计算机行业为许多人提供了创业和就业的机会,比如IBM的创始人托马斯?约翰?沃森,虽然自幼家境贫寒,但是拥有很强的创业精神,最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再比如我国阿里巴巴的马云、搜狐的董事长张朝阳、腾讯的马化腾等,他们都是我国计算机行业的精英,他们的成功,离不开自身创业意识的培养,同时,他们也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了众多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逐步培养自身的创业能力。

2.2 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发展,进而营造一个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用自己的思维进行合理设想,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应该正确积极予以鼓励,正确审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保持对计算机技术的热情和创新态度。

2.3 改革计算机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学生对基本的知识进行模拟练习,缺乏相应的创新实践能力,改革计算机教学的方法,不仅能够普及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计算机教学的方法,首先应该改革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方法,传统的考核方法是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开展的,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会导致学生思维模式僵化,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因而,在计算机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多方面的培养,不仅重视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视,改革考核方法,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个人网页设计,考查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为学生的今后的创业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强化创业实践能力

篇8

微课作为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应用价值是突出的。利用微课教学,是为了对某知识点进行微课设计,这种设计的形象化较强,能够减低学生学习的压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一些难点问题。微课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育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教师要能够重视微课教育模式的应用,能够通过这一模式实现计算机教育的创新,通过微课对教育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整合计算机教育资源,对教育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以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利用微课手段开展教学是新时期对教育者的新要求。

一、认识微课

微课其实就是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是以阐述知识点为目标的,视频形式短小,内容精湛,微课应用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具有资源容量集中短小,目标明确,时间简短,同时易于补充等特点,一般为微视频播放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视频总体容量也很小。微课设计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设计,利用微课手段开展教育活动,对于教师而言,更方便教师能够针对某种教育问题更好地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对于学生而言,更便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有效的把握。不仅如此,微课资源是开放的,同时,微课内容是可以进行补充的,在整个专业领域内,应用微课教学,更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教师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微课所涉及的内容是丰富的,可以是微教案、微习题和微课件甚至是关于某一教育问题的微反思,这些丰富的内容组合在一起,能够形成良好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1.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因为,微课能够把图像、声音和画面集中起来,形成生动的教育内容,这种教育内容能够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微课手段开展计算机教育活动,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能够满足学生计算机学习生动化的需要,同时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计算机学习的需要,这种应用就可以有效提升计算机教育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能够丰富教育内容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育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所讲的内容都是书本上的内容,并且对一些知识点不能做深入的讲解和拓展,这样,就导致计算机教育内容较为单薄,不够丰富。而利用微课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微视频设计,并且微视频设计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需要进行控制,对相关内容可以进行丰富。因为,微课教学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师就可以根据教育的需要通过网络途径对微视频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

3.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能够做到重点突破

在计算机教学中利用微课手段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可以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通过视频方式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就可以做到教育内容重点突出。另外,通过微视频方式从多方面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在课下学习相关重点内容,对相关难点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这样,也能够使学生有效掌握重点内容,并能够在课堂上对的这些内容进行应用。

三、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实践

1.明确中职计算机教学目标

中职计算机教育在应用微课手段进行教学时,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目标。中职计算机教育要能够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利用所掌握的技能解决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教育者在利用微课方式开展教学的活动中,要能够明确这种教育目标,并能够以教学目标为依托,进行微课内容的选择设计,这样,才能保障职业技术性人才的有效培养。

2.依托计算机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微课设计

在利用微课手段开展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通过微课形成进行教学。如果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进行微课设计,这样,教师的教学压力是非常大的。进行微课设计,教师要能够选择计算机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把重难点内容开发为微课,能够围绕重难点知识进行生动化简易化的微课设计,这样,才能保障学生通过微课观看,分析,能够成功把握计算机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和技能。

3.将微课教学与其他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地结合

在计算机微课教学中,教师要能实现微课手段与其他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比如,在微课授课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提示,通过提示使学生能够转入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在计算机教育中要实现微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基本上都能通过智能化通信工具进行学习,但学生的微课学习多停留在观看视频阶段。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后,能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对微课中的相关知识技能进行实践应用,通过这个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并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总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要重视微课手段的应用,微课的应用能够有效丰富计算机教育内容,使计算机教育更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对于提升计算机教育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要能够积极革新教育理念,重视微课手段的应用,要能够积极学习微课设计的技巧,掌握微课应用的方式,不断创新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保障优质的计算机教育效果,才能保障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窦红.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J].西部皮革,2016(24).

篇9

一、设计教学案例

要想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当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有完整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托。在具体教学案例的设计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注意分析现阶段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在充分了解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关的理论案例讲解。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此外,还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具备一定的时间性,这一要求主要是为了适应现阶段计算机课程专业实践性变强的特点。例如,在讲授Photoshop制图软件的内容时,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将车类的名牌标识纳入教学课堂之中,让学生进行图案的绘制和修饰,如奥迪的四个圈、捷豹的豹子以及宝马的分割性图标都是良好的教学案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大多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活动当中。不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在这种案例教学活动中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辅助知识。最后,还要注意选择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的案例,根据中职学生所能承受的知识范围尽可能地选择富有发散性思维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认知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制作教学案例库

在完成了系统的教学案例设计工作后,需要制作教学案例库。在案例教学当中,案例是计算机案例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只有有趣和富有代表性的案例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其产生共鸣。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素质对教学案例进行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化的教学案例库,并且在课堂教学当中根据学生素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教学案例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生活案例库、理论案例库、时尚案例库等。生活案例库主要由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积累而来,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传授给学生知识;理论案例库主要讲述了课程理论特征的案例,从知识理论层面上阐述教学内容进行案例教学;而时尚案例库则是从当下最前沿的时尚要闻中汲取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更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发学生的共鸣。

三、做好案例教学的总结

在完成案例教学之后,就需要对案例教学的开展、最终取得成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加以弥补。在中职计算机的案例教学当中,需要不断优化案例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总结经验和教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只有中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满足了基本的案例教学要求之后才能更好地完成案例教学活动。同时,计算机教师还要严格将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当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在案例教学中自己所使用的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和进步性,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案例教学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着显著的成效。在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当中引入案例教学的方法也能充分锻炼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能力的掌握,从而更好地提升中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更快地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

篇10

相比于普通的高校教育来说,职业教育的专业性以及实践性都比较强,并且大部分职业院校所培养出的学生都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能够快速的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对此在教育中,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计算机教学对于当代学生来说是一门必须要开展的活动,所以教师应注重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强化学生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一、职教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大部分学生虽然会对互联网以及计算机产生兴趣,但仅停留在互联网所能够带给其的体验上,比如游戏、视频,针对于计算机的专业学习,学生们通常会产生厌倦感;其次,很多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都过于传统,与现代社会存在脱节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二、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职教计算机教学对策

1、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相比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来说,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并且职业性以及就业性都比较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形成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应该具备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技术能力[1]。针对于计算机教学这一专业来说,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整体的教学体系分成以下两个分支:一是基础技能教学,二是专业技能教学。其中基础技能教学指的是一些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文化内容以及基本操作内容;专业技能教学指的是一些专业性较强,并且难度较高的计算机内容。通常这一页教学活动主要针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及未来就业方向为计算机领域的学生。在构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就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不同爱好进行专业细分,将其划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教学方向:首先,针对于基础技能教学来说,学校可以将这一专业面向于全校学生进行开放,其中学校可以将其细化成两个不同的教学模块,一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块,二为办公自动化教学模块。在基础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基础以及计算机的应用原理;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进行了解,并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础化的软件维护方式以及应用方式;其次,针对于专业技能教学来说,学校可以只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开放,有能力的学校也可以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开放[2]。在这一教学体系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以下六个不同的小模块:第一,计算机组装维修教学;第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与组建管理教学;第三,计算机广告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使用CAD、photoshop以及平面设计软件;第四,计算机动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使用flash动画以及3dmax软件;第五,计算机影视制作教学;第六,VB程序设计教学。

2、丰富计算机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教学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在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主要取决于计算机教材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新颖。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将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创新,尽量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以及生活性,使得学生能够对其产生熟悉感,从而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次,教师还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创新,熟练掌握项目教学法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法,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加深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在教学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计算机作品展示,通过演示以及讲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3]。通常情况下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应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同时,在大部分职业院校中,都能够具备一个设施较为完善的计算机房,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机房的计算机为学生进行演示,然后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为学生开放机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引导的方式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然后通过任务导学要求学生自行进行作品创作。例如当教师在讲解word图文混排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要求学生以制作贺卡为主题,对word软件进行应用,使得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这一软件[4]。再比如当教师在讲解flash软件的遮罩功能时,就可以鼓励学生将一副动画进行分解,要求其对其背景进行制作,并为其添加音乐。通过任务引导以及任务分解的方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消除学生的学习盲目性,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解决能力以及学习质量;最后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整堂课的教学流程进行回顾,并对自己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分析,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调整,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分析能力,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11

现下,不少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成效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职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不够合理,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因而出现此类问题现象。基于此,中职教师可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施分组协作教学,争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缺陷。

一、概述分组协作教学基本内容及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分组协作教学,从字面意思看就是将学生分为小组或者学习团队,通过这样的方式组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它更偏重于组织形式。须注意的是,教学活动中的分组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等。在笔者看来,分组协作教学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这也是分组协作教学的精髓所在,只有真正意义上把握了这一点,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教学质量才会得以提升,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最终目标。

中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不同,其主要是针对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和提供实用性人才,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贡献着巨大力量。至于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其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实施分组协作教学具有两个层面的必要性:一是利用分组协作教学方式提高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二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充分展现分组协作教学的价值作用,借用分组协作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大班限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更好地推广分组协作学习这一教学新式。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组协作教学的具体路径

1.依据实况选定分组方式

要想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顺利实施分组教学方式,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展活动之前依据班级实况选定分组方式,此时老师必须对全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有一个大致评估,以此为后期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好基础。一方面,老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班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相应了解,仔细统计调查问卷的结果,详细甄别之后将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搭配分组。另一方面,老师可从学生的性别特征、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考虑,以便达到互补效果,由此选定最适宜的分组方式。

2.强调学生自身主体地位

伴随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我们必须明白不论在哪种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都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因而各个小组展开学习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加强监督、给予指导,客观强调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以便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急速下滑等问题现象,教师务必激励学生不要气馁,并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将他们带上正确的学习轨道。又如,有些学生存留一些疑难问题,老师要善于观察并针对性地指导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真正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3.根据内容设置教学任务

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较为繁杂,且知识量较大,如果教师盲目开展教学活动,则很难保证达到预期成果,所以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任务,以便促进教学活动的顺畅开展。例如,在讲解有关“Word”的内容时,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Word的编辑、页眉页脚编辑及文本插入等内容,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枯燥无趣,因而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些简单资料,让每组学生选定一组素材设计海报,让学生在设计海报的过程中自主探索Word的相关操作,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评价指导,提升课堂效率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信息的一种反馈,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分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流动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学生与小组间分工不合理的地方,争取第一时间解决,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依照正确的方式继续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合作完成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之后,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通过集体评选、案例讲解、问题归纳等方式展示课堂评价要领,让学生对自己合作学习的情况有一个正确评估,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组协作教学意义重大,不仅有效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相对自主、合作、探究性极强的优质学习环境,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逐步培养大有裨益。所以,广大中职计算机教师师务必认真学习和推广这一教学新式,借此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率,进而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