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新闻传播发展史

新闻传播发展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27 10:31: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新闻传播发展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新闻传播发展史

篇1

专业外某些关键人士对于开创新闻传播教育的阻力甚大,他们惯常的理由还有“新闻与政治相关”――言外之意是新闻学是敏感专业,申报不得。事实上,“新闻与政治相关”不假――这也说明了新闻学的重要性,更应当办好才对――但拿它来阻挠新闻学教育的开办就未免显得太短视了。

二、新闻传播院系应该为当地传媒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传媒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新闻传媒有力助推了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传媒的产业属性已经得到了凸显,传媒产业本身也在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

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很重要很现实的作用,应当是为当地传媒产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新闻传播教育界与当地新闻传媒业界应当形成良好互动,共同支持双方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的这种互动非常重要,业界为学界提供实践经验和鲜活案例,学界为业界提供研究支撑,二者的顺畅交流是保证双方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凡是新闻业发达的城市,这个城市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大都会比较发达,反过来讲亦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城市也应该大力发展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经常性地为当地传媒业提供咨询与研究服务,任务只能落在当地院校的肩上,由当地新闻传播研究机构来提供这种智力支撑有其天然合理性。全国其他地方的新闻院校再多,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新闻传播研究与教育力量,无论如何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智力支撑问题。

三、高度重视业界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变化

新闻传播学科的办学思路与办学模式应当有所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必须针对现代传媒与社会的需求而设定,新闻院系应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

西方国家新闻院系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必须有超前意识。今年进校的学生要几年后才进入市场接受检验,我们应当考虑到他们毕业时市场需要什么”,英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英国城市大学新闻系主任罗德・艾伦(Rod Allen)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访问时说,“我们一方面要倾听传媒业界的意见,同时要自己做判断,根据业界对现状的分析,预测他们在未来几年的具体需求。他们也不清楚几年后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通常只能预测半年内的人才需求。超前主要指观念而不是技术。每当新技术来临,80%不变,20%技术部分比较容易学到,我们花更大的精力教学生那80%的内容。我们的本科教育非常注重宽基础。50%以上的课程为非新闻类课程。我们要求本科生都是双学位,比如新闻与当代历史、新闻与社会科学。同时,本科生必须学习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并且达到相当的程度。”②

四、新闻传播学教师应该高度关注传媒一线情况

新闻传播教育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准,从全国新闻院系的情况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名牌新闻院系师资水平相对较高,而一些地方普通新闻院系则普遍缺乏高水平的教师,不少讲授新闻专业课程的教师是从中文或其他学科半道转过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专业教师不专业在很多高校尤其是一些普通地方院校里比较普遍。其结果是损害了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的声誉,损害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利益。

应当注意吸收传媒业界精英加入到新闻传播教育队伍中来。高校过多地依赖于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择招聘老师,结果招来的老师往往擅长纸上谈兵,对业界实际情况并不熟悉,习惯于书本对书本式的讲授知识,过于空洞和脱离实际。鉴于新闻传播学的实践特性,教育界有必要在吸收新生力量的时候多考虑应聘者的传媒实战经历背景。另外,已经就职的新闻传播学教师也必须保持与传媒业界的联系,积极参与到业界活动中去,不断研究新问题新情

况,不断地从新闻传媒一线吸收新的知识。

五、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新闻传播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业观念也不得不加以调整。与之相适应的是,本科教育就应当注重拓宽基础,以使学生在大众传播领域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篇2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我国新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媒体类型,其特点为鲜明的自主性与普及性。面对迭代变迁,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获得了更多言论自由的机会。如今,网络、微信、手机已经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传播平台和工作生活离不开的信息高地。故而,积极研究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表现出许多较为独特之处,如传播信息的即时性、传播内容信息海量化、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过程互动化等特点,下面对之做具体分析:

(一)传播信息的即时性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新闻的即时性。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时间上的优势,就是获得了更多的用户和流量。在这一点上,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的优势不言而喻。早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之后,各大门户的新闻客户端均在一分钟内向用户的手机进行了消息推送,随即便引发了网友的评论热潮。现如今,信息的传播速度能做到几乎与新闻事实的发生同步。

(二)传播内容的海量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增强,各国的发展都以协同发展作为主要方向,网络的发展也不例外。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中,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新媒体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分享,人们能够接触到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海量的、丰富多样的信息,而自己也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中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感受、所见所闻等,这就使得新闻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拥有极为丰富的信息。

(三)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闻传播领域也不例外。当前,“数与网”逐步发展完善,衍生出了更多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渠道,打破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这就使得不同传播方式之间存在的薄弱之处得以弥补,并为新闻传播实现跨平台传播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浏览、下载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获得更加优质的新闻体验。

(四)传播主体的广泛性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垄断性,在新媒体未出现前,传统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垄断着所有的新闻资源,具备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新闻采编队伍,专业记者负责对新闻内容进行编写和,媒体作为传播者,处于传播过程的中心位置,决定着信息的重要与次要,数量与质量,甚至是对受众的影响,对舆论的主导,而受众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得以明显拓宽,为新闻信息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网络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信息的者、传播者以及生产者,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新闻传播之中,随时都可以把所见所闻所感到新媒体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成为传播主体。这就在极大程度上确保了新闻传播主体地位的平等性,促使新闻传播主体越来越广泛。

(五)传播过程的互动性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因受到技术和地域因素的限制,传播覆盖面和受众数量都比较小,缺乏互动性,受众仅能够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且没有畅通的新闻效果反馈渠道。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很强,信息发送出去只是这一整个传播过程的开始,信息内容需要受众去评论、转发、反馈、参与和分享,内容才能成为活跃的内容,新闻传播环节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整。例如在每条新闻的下方设置的网友反馈窗口,就是一个互动平台,网友可以点赞、可以评论、可以转发。网友除了看新闻之外,还可以看其他网友的评论,并且可以参与讨论。

(六)传播模式的碎片化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受众主要在固定时间段从广播、电视及报纸中获取新闻资讯。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故而人们并不愿意在固定的时间里获取信息,更愿意在自己休息、吃饭等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信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获取短小精干的新闻信息。基于此,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点,而碎片化的信息能够显著提高编辑效率,且更容易在受众中形成裂变式传播,促使传播效果进一步扩大。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基于新媒体时代以及新闻传播表现出来的特点,在传播发展方式上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时展的需求,传播渠道社会网络化、受众群体大众化、传播方式综合化、传播内容可视化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传播渠道社会网络化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进步,推动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已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人们能够更加快速的获取新闻信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世界社会化网络用户有20多亿,占整体网民数量的4/5左右,这也为新闻传播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网络涵盖了个人信息上传、群体协作、交流共享等,有助于新闻传播展现出互动性、普及化及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可结合网民的提问给出相应的解答,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多元化需求。此外,通过技术支持,可以让受众参与到新闻中来身体力行,以此来提升用户体验。以宁波人才落户政策为例,文字介绍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如果附带一个交互性的东西让读者自己填写自己的情况,填完之后随时可以得出结果,一定会大受欢迎。

篇3

网络新闻业务,自其诞生之初,就注定是传统新闻业务的一种延伸,也可以算作是传统新闻的附庸,可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它不仅不断吸取传统新闻业务养分,同时也在逐渐拓展自己的内涵,而且其中有些发展是革命性的,甚至有可能对整个媒体的新闻业务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么多年来,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新闻已渐渐冲破传统新闻的边界,在视、听、感等方面给予受众全新的体验。而本文由收集整理实际上,电视和网络的优势和劣势是互补的;电视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含有丰富的内容和较为稳定的观众群,可是两者之间缺乏互动;而网络的即时、快捷、互动、多媒体、非线性、容量巨大、无时空限制、天然落地等特性, 但权威性不足,且缺乏原创性。网络新闻传播的崭新模式令网络新闻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

面对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开始利用网络新闻的现实状况,怎样更好地实现网络新闻的电视传播变成了摆在电视新闻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依据业界的经验与思考,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注意:

首先,要准确定位。做好“把关人”,电视媒体工作者必须做好“把关人”的角色。“把关人”概念最早是库尔特?卢提在进行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的研究时提出的,他是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充满了大量的不真实信息,因此新闻的编辑者必须要坚守把关人的责任与义务,必须本着对受众负责的原则来做新闻。

其次,是要改变文风,需要以人为本的表达方式。当前,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其工作承载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责任,因此必须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日前,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安徽科教频道《法治时空》所采用的网络新闻播报选择了多点触摸主播系统。该系统具体体现在:

1、媒体文件自由操作(如可以通过双手选择、放大、缩小、旋转视频和图片)。

2、混媒体操作(可以同时操作视频,图片和图标,并且自由切换)。

3、不仅可以对视频文件进行放大,旋转,切换,播放等操作外,还可以通过长按视频,实现快速对视频进行截图。

4、对视频与图片进行批注,在视频和图片上都可以实现批注功能。

三、提升职业素养 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目前,网络舆论盛行,各类信息种类繁多,面对这一事实,要做一档优秀的电视新闻栏目实在无法对其视而不见,因此必须要借助电视传媒的特点做出适当应对,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吸引注意力并提高节目的传播水平及增强舆论引导能力。这也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者使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及感染力的重要途径。传统媒体怎样注重与实现对网络舆情的表述与引导,这注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巨大任务。

篇4

传统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通过报纸、电视来实现传播的,报纸、电视等媒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并不能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也不喜欢随时随地读报纸,因此使得人们对各种消息的了解程度不够。网络媒体的发展,承载的是快餐文化,网络媒体的应用加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通过网络电视观看各种新闻,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能够对电视新闻有更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网络媒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外向性以及立体性,而且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这种平台的开放性也正好切合市场的开放性。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而言,其地域条件不断拓宽,可以说是一种没有界限的媒体形式,这也使得电视新闻的传播环境得到拓展,传统电视新闻传播不到的地方可以接受相关信息。所以,在当前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利用,使得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迅速。

2电视新闻传播与网络媒体的融合策略

广义上讲,新闻的范围很广泛,只要是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新鲜事,都可以被当做新闻内容,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促进电视新闻实现网络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促进电视新闻内容简洁化、精品化

在新的时代,社会上的各个行业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新闻报道作为传递行业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价值也越来越大,对新闻的定位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本身的质量和宣传效果。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上的新闻数量越来越多,很多新闻也都出现了重复的现象,电视台要想在信息爆炸时代脱颖而出,一方面,要对电视新闻的内容进行精简,提炼出更多有趣的信息,要树立精品理念,将打造精品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发展趋势,提高新闻的内涵与质量,并且借助各种网络媒体将一些高质量的新闻广泛传播出去,拓展其传播范围,让更多人接受到这些新闻。另外,要对新闻的内容进行准确地定位,在新时代,复杂繁冗的语言并不会受到青睐,简洁的新闻语言反而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内容。新闻语言是新闻的主要内容,语言指的是新闻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素材,比如文字语言、图片语言、声音信息、视频信息等,都可以叫做新闻语言。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通过简单的表述可以传递出丰富的信息,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比如当前很多电视采用视频图片来播报新闻,使得新闻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2.2利用网络媒体平台进行电视新闻宣传

网络媒体平台对电视新闻传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速度和范围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提高传播的速度,卫星信号的传播速度相对于互联网的传播,其速度稍逊一些;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传播的范围,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实现各种新闻内容的传递,因此使得电视新闻的传播范围更广泛,接受人群更庞大。电视行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研究,对网络媒体的优势进行利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快速、便捷的特点,同时加强对各种新闻的内容的精细化处理,及时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受众。比如在网络电视上,可以对新闻的内容进行集锦,将同类的新闻组合在一起,便于观众点播观看。同时,由于数字电视新闻报道往往可以进行直播,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给人带来很好的观看感受和体会。在应用网络媒体进行新闻的传播时,应该要加强对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结合各种其他的媒体平台,对电视新闻内容进行传播,比如手机媒体就可以作为传播电视新闻的重要途径,而且各种网络媒体平台的应用,还可以实现实时评论,从而提高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

2.3利用网络媒体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篇5

一、引言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让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同时其凭借强大的信息传播力逐渐改变了媒体行业的形态。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资源的逐渐变得公开透明,信息从单方面的传播向双向交流转变。相反,对于传统的报业传媒来说,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其逐渐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节奏的变化,在某些领域已完全落后于新媒体。但总的来说,传统报纸媒体有其存在的基础,并不会轻易地消失。但是,面对新媒体日益紧逼的步伐,传统媒体应该意识到隐藏的危机。报纸作为传统传媒的代表,应该想方设法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分析

新媒体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利用电脑、手机等现代化的智能终端来传播信息的一种媒体形态。而且信息的扩散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发展潜力巨大。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新媒体平台成为信息的主战场,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同时,新媒体具备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优势,具有实时传播、可随时更新的特点。此外,如微信、微博、论坛等平台的快速普及让新闻传播更加及时,而传统媒体在这方面明显落后许多。另外,新媒体不仅信息传播容量大,而且还有很强的互动性,可以很好地和受众进行互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新媒体信息的扩散和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传统媒体必须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确定自己的转型道路,如何在保留自身特点和创新方面寻找平衡。

三、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变化与缺陷

(一)信息不及时,缺乏互动

对于传统的报纸媒体来说,自身组织结构的弊端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不断壮大的背景之下,报纸新闻的传播速度明显落后于新媒体。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组织结构层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传统媒体正在尝试改变,寻求一些新的突破。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媒体来说,其受限于行政管理体制,对于组织结构的设置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形态。此外,很多时候改革也多流于形式,并没有带来什么本质的变化。

(二)新闻信息源有限,没有技术突破

在传播主体方面媒体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本身就有丰富的信息收集渠道,可以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源进行内容采集,同时各种互联网资讯也可以用来做原材料,然后进行再加工,效率很高。而对于以报纸新闻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来说,主要的信息来源还是政府和专门的采编记者。虽然传统媒体在信息的真实性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信息的及时性方面却严重滞后,并且内容过于保守,许多观点并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可以和受众直接进行交流,汇聚了群众的智慧。此外,对比信息技术,可以看到新媒体在应用技术方面更为成熟,而报纸等传统媒体却没有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在多种终端介质上也没有大量发展自己的用户,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源。

四、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策略

(一)拓宽传播渠道,吸引更多受众

面对日趋严峻的媒体竞争形势,报纸新闻媒体必须寻求新的突破。首先,报纸媒体必须确立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新闻内容的生产和加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果只是保留过去的传播渠道,不积极搭建新的传播平台,便很难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应该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时吸收和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例如,可以和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合作,尝试一些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报纸的优质内容资源,以最全面的多媒体手段完成信息的二次加工和报道。

对于新闻传播来说,内容永远是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报纸的内容编排和策划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为在消息来源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如何对信息源进行深度的分析和二次加工就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和背景下,报纸媒体应该进一步整合自己的编辑团队,创新新闻的编辑形式,对于内容的生产和加工积极创新求变,选取一个新颖的角度来编写相关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积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

在新媒体背景下,延续过去的形式显然不符合时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媒体的发展壮大。所以,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学习新媒体的经验才是当务之急。同时,报纸等传统媒体虽然具有特有的优势,但也需要应用新技术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所以,传统媒体应该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姿态,积极与受众沟通、交流。因为受众反馈的意见能让媒体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改正和提高。具体来说,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受众不仅可以给工作团队提供相应的新闻线索,还可以对专业记者的报道进行评价。

(四)提高新闻的及时性

新媒体是新闻报道在新时期的产物,所以代表着媒体发展的方向。对于报纸这类传统媒体来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其新闻传输速率较慢,无法体现新闻的时效性。所以,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变现状。例如,可以发展电子报纸等类似的形式。这类办法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出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烦琐的问题,保证出版的时效性。

五、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可以有许多变化和改变的空间。在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新媒体的冲击令其处境危险,但同时也孕育着机会,所以其应不断创新,实现良好的过渡,发挥出传统媒体的优势,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信息。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常州纺织服装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常州213164;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00

作为国家对外传播的主要载体,外文媒体一直是每个国家传播事业发展的重要分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尤其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传播的必要性愈加明显,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曾表示中国媒体与世界主流媒体存在巨大差距,中国对外传播存在严重赤字。虽然目前我国的电视英语新闻传播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十年来:我国电视英语新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成熟和蜕变的过程,通过不断地突破和调整,达到了一个相对高峰发展水平,但依旧存在若干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一、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现阶段特征

我国英语新闻诞生于战争年代,早期的英语新闻具有明显的政冶性特征。随着电视媒介的不断普及,英语新闻也逐渐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2000年CCTV9全天英语新闻播报频道的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英语新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电视英语新闻传播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有目共睹,但是从国际化角度审视,作为承担我国对外传播重要职能的电视英语新闻,其发展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发展范围具有局限性。主要是指空间即发展地域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在国际范围内收视率低以及海外市场占有率低。值得任意的是,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通讯的不断发展,传播的技术手段已经相当成熟,世界范围内接收我国的电视英语新闻成为现实可能。因此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发展的地域局限性并非技术原因,而是由其它因素造成的。目前我国主要面向海外公众的对外英语传播电视媒体只有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CTV-9)和部分地方电视台的英语类栏目。其中,CCTV-9通过6个卫星向全球发送信号,在亚、欧、美等洲落地,接收和传播情况良好,共有用户4000多万。相对于世界近70亿的总人口来说,覆盖的范围还非常有限。

第二.受众定位模糊。主要是指我国电视英语新闻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受众群体。受众定位是每一个传播主体在媒介策划和实施阶段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只有进行了准确的受众定位,才能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从而针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定向传播,使传播活动行之有效,从而达到积极的传播效果。目前我国电视英语新闻的目标受众群并不是十分清晰,主要从其传播目标和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上的矛盾中体现出来。我国电视英语新闻主要是将国内的新闻事件通过国内较为传统的播报方式进行传播,从一定角度说,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将原版的国内中文新闻模式作为自身的发展模板,但是其发展目标是对外进行国际化的传播。采用本国传统的报道模式去进行国际化的传播而非采用国际化的报道模式,这本身就注定了我国电视英语新闻的受众定位具有矛盾性和模糊性。

第三,影响力有限。是指其受认可程度有限,主要从其收视率上体现出来。我国电视英语新闻的影响力有限,与其受众定位模糊有着直接的关系。受众定位模糊,导致其收视率不稳定,没有固定的受众群,就很难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以CCTV-9为例,这一频道的受众大多是学习外语的中国观众,而国外一般观众不会收看这个频道,只有部分与中国密切相关或者对中国感兴趣的观众才主动收看。我们通常认为的实现全球98%的地区覆盖,说的只是有机会接触CCTV-9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对承担对外传播重要职能的电视英语新闻节目而言,如何增加其收视率、扩大其影响力,依然任重道远。

二、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现状成因

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的现状有着多方面的成因。作为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传播的载体,它的发展与国家综合国力具有密切关系,同时其发展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特色。本文主要从国家综合实力相关部门素质、传播内容倾向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国家综合实力,包括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实力。从一定角度上说,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越强,其对外传播越具有王动权和影响力。美国的VOA、英国的BBC之所以发展为世界一流的英语新闻传媒,根本原因是都以其国家的综合实力为依托。从某个角度说,英语新闻对外传播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信息方面的传播,也是一个国家价值观的传播。国际化视野就是在这种各个国家的价值观相互碰撞融合中形成的。而这种价值观的传播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这也是我国电视英语新闻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我国的电视英语新闻发展状况也与我国现阶段辽处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态具有根本关系。

相关部门机构素质影响。我国电视英语新闻的发展,与相关部门机构的素质水平具有重要关系。相关部门机构的素质水平,主要包括机构运行实力和从业人员素质两个方面。第一,机构运行实力。主要是指电视英语新闻的机构发展水平。我国现阶段电视英语新闻主要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类型。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其运转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术手段的运用。电视英语新闻运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其资金的需求是大量的。但是由于其目标客户群的不明确性,以及其对外传播的特殊要求,决定了电视英语新闻的广告收益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国家拨款或者相关机构的资助。例如CCTV9就是由中央电视台进行补贴。从这个角度说,电视英语新闻的发展与其运行机构的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具有密切的关系。第二,从业人员素质,主要是指电视英语新闻的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英语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传统中文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较大的差别。电视英语新闻要求其从业者具有过硬的英语语言能力、习惯性的英文思维方式。以及深厚的新闻专业素养等等。新闻从业人员直接参与了英语新闻的采集和过程,直接决定了电视英语新闻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播内容倾向性,是指电视英语新闻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对外宣传的传播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其传播内容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尤其是形态倾向性。这种政治上的倾向性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国家的对外传播中都具有这种维护本国利益的政治倾向性,但是程度不一。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的认可度有限,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传播内容具有过浓的形态倾向性。我国的电视英语新闻传播倾向于立足于本国信息,将本国的新闻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海外传播,具有倾向性明显和过于机械化的缺点。

三、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总结其现阶段的发展特点,规避其发展缺陷。能够促进我们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性的正确把握。

首先要明确发展目标。明确我国电视英语新闻的发展目标,是指明确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发展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效果。主要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促进我国信息文化的有效对外传播。当然,达到这个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两个阶段的努力来完成。第一个阶段是在亚洲国家中达到较高的收视率,得到广泛的认可,从而促进我国信息文化在亚洲范围内的有效传播。第二个阶段是将这种传播优势不断扩大,向更大的范围进行辐射,从而促进我国的跨文化交流,实现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认可度的目标。

其次要清晰受众定位。主要是指我国电视英语新闻传播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市场划分,确定自身的目标客户群。清晰地受众定位可以促进明确我国电视英语新闻的传播内容,促进培养固定受众,从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我国电视英语新闻传播的目标受众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总体上呈现由亚洲向世界范围扩散的发展态势。在我国电视英语新闻传播的第一阶段,其目标客户群主要是国内和亚洲周边国家对中国新闻感兴趣的英语受众群体,发展的第二阶段,其目标客户群扩大到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新闻感兴趣的受众群体。

篇7

1.数字电视信号技术概述

所谓的数字电视系统(DTV:Digital Television),其主要是指在广播电视中运用数字技术,将电视信号中的声音和活动图像等加以压缩、编码,在经过信号的存储或进行实时广播之后,过用户接收并播放的整个电视系统的各个环节。所谓数字电视,就是将电视画面的每一个像素、伴音的每一个音节都用二进制数变成多位数码,并以非常高的比特率进行数码流发射、传输和接收的系统工程。,数字电视是把模拟电视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并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存储、控制、传输和显示的系统。数字电视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包括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是 3C 融合的一个典范,是计算机、传输平台、消费电子三个环节的聚焦点。

2.数字电视信号的优势与特点

数字化的电视信号技术增强使电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增强,使广播电视信号在节目的制作和传输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损伤,让电视用户所接收到声音和图片的质量几乎和电视台录制时的质量是一样的。其最大的特性包括以下几点。

2.1电视信号的清晰度较高,音频效果较好

在相同的电视信号覆盖范同内,在发射功率数字化电视信号要比传统的电视信号低一个数量级,在整个的环节中,数宁化电视信号伞部转化为数宁的信号,所以其并不受在电视节目编辑、传输、转播和接收的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性的 SDTV 数字电视节目都可以做到 DVD 播放质量,电视用户在观看 HDTV 节目时,其电视的清晰度能够达到传统电视的 4 倍以上。

2.2数字电视信号质量高,抗干扰的能力强

利用纠错及编解码技术都可以将错误纠正,能保证信号质量基本不变,使得用户接收到的音视频质量和电视台发送的质量基本相同。同时还能够将数字电视信号进行移动接收与多项增值业务,便于用户进行节目的点播,确保了用户自身利益,并且还有加密防干扰的作用。

2.3在数字电视技术中,新技术与传统技术互存

在使用新技术时还能够接收之前的模拟的电视信号,正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机顶盒,直接进行信号的接收。电视数字化技术,引入了全新的双向互动概念。将传统电视的一对多广播方式转变为复合模式,即既保留原有的一对多广播方式,又扩展点对点的点播互动方式。这样不同的用户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点播节目和获得信息。

2.4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频谱资源的多功能复用

这种技术能够将信号相互交换使用,与计算机进行互联,运用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信息大的相互交换,经过这种数字技术能够组建出网合一的基层信息面,以获得更多的广播功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2.5易于实现信号间的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

可以存储多帧的电视信号,从而完成用模拟技术不可能达到的处理功能,在有这种存贮条件的情况下,能够方便开展另外的各种增值性的电视的业务。

2.6在数字化下多种媒体相互融合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可分为基带传输与调制传输两种。数字电信号经过信源编码后,得到由一系列二进制数据代表的样值信息。为了便于传输,还需要进一步用一组有限的离散电脉冲波形来表示,这些离散电脉冲波形称为码型。由于电脉冲信号所占据的频带通常从直流或低频开始,因而又称其为数字基带信号。这些信号在某些有线信道中,特别是传输距离不太远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进行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叫做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基带信号是数字信号传输中的基本信号,在传输信道中,一般都是从基带信号开始,经过各种变换最后恢复为基带信号。基带传输的特点是有较强的低频能量。在传输距离较远时,需借助连续载波调制进行频率搬移,将数字基带信号调制在高频上上,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数字频带信号后才能在信道中传输,此时称为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或载波传输。载波传输采用数字调制,根据调制参量的不同,分别有幅度键控(ASK)、相移键控(PSK)和频率键控(FAK),而由这些基本类型出发,还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派生形式,如广泛使用的正交幅度调制(QAM)等。

数字电视不同的传输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传输效果,必须结合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就数字电视整体而言,各国的信源编码部分普遍采用MPEG2系列标准,信道编码方案也大体相似,但在调制方式上存在着不同的选择。

卫星数字电视传输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做中继,将地球上行站发射的信号转发回地球。其特点是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信号质量较好、频谱资源相对富裕。卫星数字电视传输,一般采用四相绝对移相键控(QPSK)调制。这种调制方法抗干扰能力较强,但频谱利用系数较低。

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是利用同轴电缆、光缆或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以闭路传输方式传送电视信号。其特点是传输条件好,信号质量高、杂波干扰小,频谱资源丰富、节目容量大。有线数字电视大多采用正交振幅(QAM)调制方式,这种调制方法频谱利用系数较高,而抗干扰能力次于QPSK。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是利用架设在电视塔上的发射天线,将已调制在VHF或UHF频道上的数字电视信号辐射出去。在其覆盖区内,用户利用接收天线接收信号。简单地说,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就是将过去的地面开路模拟电视信号换成数字电视信号的发射。模拟信号数字化后,地面传输仍是一种重要的电视覆盖手段。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时,要求采用抗干扰能力极强的调制方式,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传输制式:(1)美国提出的残留边带(MVSB)调制方式,这种方式的频谱利用率较高,但不能满足移动接收。(2)欧洲提出的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调制方式,这种调制方式抗干扰能力极强,可满足移动接收的条件。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采用时域同步OFDM技术(TDS-OFDM)调制方式。这种调制方式能较好地支持移动接收,在频谱利用,同步速度,支持单天线移动接收,室内接收等方面表现出了比 OFDM 更好的性能。

目前,世界上共有4个主要数字电视标准,包括美国的ATSC、欧洲的DVB、日本的ISDB和中国的DTMB。美国的ATSC和欧洲的DVB标准用的较为广泛,特别是DVB已经成为世界数字电视传输的主流标准。2012年2月,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TMB得到国际电信联盟(ITU)的通过,正式成为继美、欧、日之后的一个数字电视国际标准。和欧、日同类标准采用RS+卷积码的级联纠错编码相比,在相同传输码率条件下,中国 DTMB可以信号发射功率更低、覆盖性能更好,有利于低碳环境,降低电磁污染。

3.结论

按照国家制定的十五规划,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普及数字电视。这预示着依托数字电视技术的新产业将有巨大的推广潜力。随着通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数字电视必将得到迅猛的发展。电视业务将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数字电视传输的过程也随之更加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 [科]

篇8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 154-0020-02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也是一个全媒体的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汽车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还有广播的收听,广播成了汽车上最有收听价值的媒介形式。于是,人们把交通和广播巧妙的结合了起来,于是便出现了今天的交通广播。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广播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从探索初期趋于成熟阶段,交通广播已经受到当今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1 交通广播的特点

当今,伴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最早的广播媒体有逐渐弱化的趋势。然而因其便捷,伴随性强等特质,它有着其它媒体不可忽视的作用。广播是私家车、出租车上必不可少的新闻媒介。私家车上有了广播,车主可以很快捷的知道交通道路上的所有信息,比如某某地因什么情况堵车,某某收费站因什么特殊情况被封闭,某某路口施工完毕,正常通行等,这些都为车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为车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信息。城市的出租车上有了广播,司机就会清楚地知道整个城市的交通情况。比如某某路因暴雨天气导致路面积水的现象,无法正常通行,需要绕道等,这些即时的信息,会为车主和乘客带来很大便利,节省了车主的时间,也节省了乘客的时间。广播是人们生活中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的途径,比如,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像“5・12”地震,在灾难来临之后,因为突况造成停电,停水,电路不通,公路,交通都受阻,广播是灾区人民获取新闻信息的唯一方式,因此,广播具有便捷的优点。除此之外,广播还具有信息及时准确的特点。比如,广播早报上说今天几点到几点会出现能见度小于多少米的雾霾,提醒市民做好出行防范工作等,这些通过广播滚动播报出来的天气预报,信息非常及时准确,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 全媒体视域下交通广播新闻分众化传播发展

全媒体视域下,媒介信息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以文字、声音、影像、动画和网页等多媒体的手段,利用电影、电视、杂志、报纸、广播、音像和网站等这些不同的媒介形态,对一些网络信息进行融合,帮助用户实现以电脑、电视和手机这些终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从而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目前,已有不少全媒体传播指数的出现,比如全媒体春晚收视、“马航失联”卫视全媒体传播指数、2014“两会”全媒体传播指数等的播出,电视界全媒体收视传播的应用也逐渐被业界所接收。全媒体是人类掌握信息量最大最全面的手段之一,它不排斥传统媒体单一的表现形式,全媒体所体现出来的不是“跨媒体”时代媒体间的简单链接,而是媒体间全方位的融合。

在全媒体视域下,为了把广播新闻做大做强,一定要注重品牌栏目的打造,对于广播新闻节目而言,它的品质比数量更重要。而对于广播节目的播报,除了首播之外,还可以实行隔时间重播的形式,因为对于品牌类的栏目,人们不会反感,反而会百听不厌,因此可以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广播新闻播报一次,这样不但能够提升新闻栏目的品牌形象,还能提高广播新闻的收听率。基于广播新闻自身的特点,因此它的受众比较广泛。在分众化传播的今天,人们对外界信息的分类,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媒体为了迎合不同的大众群体,为了迎合大众群体的不同需求,便对广播新闻的制作更加用心和细致。以很多电视频道而言,其电视频道的名称经历了无数次的更改,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财经卫视,最早叫经济综合频道,而现在叫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新闻广播节目也做得更全面,更有针对性,更专业。全媒体时代,交通广播发展迅速,新闻分众化的特点越来越明确,在全媒体视域下,交通广播新闻分众化也更具有发展前景。

3 全媒体视域下,交通广播发展的注意要点

在全媒体视域下,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广播新闻的分众化传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条件。交通广播新闻分众化传播,为交通广播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内容设置,取材范围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

3.1 交通广播的内容取材要准确

广播具有便携,及时,信息准确的特点,那么,不容置疑的是大众对其的重视程度,因此,为了能够让广播受到更多群体的欢迎,对广播新闻的内容取材,要务必把握好它的准确度,尽量选取大众热爱的,关注最多的,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典型内容进行播报,吸引大众收听,提高交通广播的收听率。

3.2 交通广播的取材范围要恰当

在对交通广播的内容取材时,一定要注重范围的考虑,广播新闻内容的取材范围务必要恰当。新闻编辑人员在设置新闻内容时,取材范围不能太广泛,否则容易让听众抓不住新闻重点,同时取材范围不能太狭小,否则又会凸显不出广播新闻的主要内容。因此,广播新闻内容的取材范围一定要恰到好处,做到游刃有余。

3.3 广播节目的内容要长短搭配

对于广播节目而言,大众在收听的时候,对节目收听时间的长短也有要求。比如,有的听众热衷于都市快报类的,新闻内容短小精干,播报的内容清晰明了,给人一听就明的感觉。也有的人热衷于听长故事以及探索性新闻事件,这部分听众对新闻的事件细节和具体过程比较感兴趣,因此,新闻编辑人员在广播内容的长短上要控制好时间,对于一些简单的新闻事件,尽量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播报,对于故事性、悬念性和侦探性的一些新闻事件,应该用较多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得新闻事件的过程被剖析的更清楚,帮助引起听众的关注,引发听众对广播新闻的收听兴趣,提高广播新闻的收听率。

3.4 广播节目一定要凸显出它的特点

篇9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的应用思想是把分布于各地的成千上万台电脑和庞大的服务器集群计算能力连接成一张大网到一个远程的数据中心,形似一片电脑云。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为你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本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

云计算的服务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已有一些应用到日常网络活动中,比如QQ空间提供的在线制作Flash图片,360的在线收藏夹,Google的doc服务,百度的在线音乐盒,网易的网络硬盘,苹果的appstore,等等。2011年,已有多个行业利用云计算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云”从而成为云行业,如教育云、金融业云、医疗云、物流云、交通云等。那么,新闻传播遇到云计算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是云传播概念。 传统媒体和传统互联网有点对点、面对面、点对面和面对点等多种传播方式,云传播的重要特点是简化了传播模式,只存在“云”到“端”,即C2C(Cloud to Client)。在“云”的层面,可以建设信息云、新闻云、视频云等等庞大的数据库,同时保证各类云的通用与安全;在“端”的层面可以让用户享受定制化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在用户间搭建操作编辑的分享通道。

其次是云监测。 互联网多点并发、频繁交互的传播特性,使得网上内容在几乎完全失控的状态下被变异和再传播。要想全面、快速地掌握网上传播态势,借助云计算就可以对原始内容的浏览量以及散布于论坛、微博、SNS社区的所有再传播内容的浏览量进行实时监测,深度挖掘传播内容的内容变异和传播参与者的特性,并锁定特定媒体或特定传播人,即时监测。

第三是云编辑。 云计算与云存储使得信息的获得成本接近忽略不计,媒体之间获取信息的时间差也缩小至最低。信息已不是媒体竞争的主要目标,对于信息的独到解说、重新整合、编辑成为媒体胜出的关键。内容生产流程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人人皆为传者”+“云计算”将革新媒体从业者的分工与在组织内部的权重。

第四是云媒体。 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因受制于既有的流程、业务归口、频率分割等诸多限制而步履艰难。进入云计算时代,媒体不用再重复购置服务器、终端设备等,复杂的内容分发与多媒体呈现,复杂的用户订制与广告细分等,都将在“云端”处理,云媒体将在“云计算”这一全新平台上得以轻松实现。

新媒体内容呈现视频化趋势

如果说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个10年是以图文形式网络内容,那么,下一个10年将是网络视频的时代。网络视频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和高速带宽的铺设,一方面取决于用户浏览习惯的自然转变。相比较图文网络静态的呈现方式,网络视频以其全感官触动、可控性播放和多样化内容更容易赢得用户的青睐。来自国内外的数据都显示出新媒体的内容呈现正在从图文向视频转变,网络视频将是用户获取新闻、信息、娱乐的重要渠道。

在美国,2011年10月整体的视频浏览量达426亿次,用户平均每人在线浏览视频时间超过21.1小时,有86.2%的互联网用户至少观看了一次在线视频。在中国,2011年网络视频用户达到3.25亿,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14.6%,使用率升至63.4%。每天上网时长超过5 小时的用户达到39.3%。

除新媒体内容整体呈现视频化趋势外,用户在消费视频内容方面也在发生变化。网站的视频节目构成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影视长剧、播客分享、传统电视和自制节目。过去,用户以观看前三者为主,特别是影视长剧,各大网站不惜血本购买版权同步或提前播出,以吸引用户。但随着版权购买成本的增大和用户需求的多元化,视频网站开始打造自制剧、纪录片和教育科学类等时长在20分钟内的视频。这类微视频将成为新媒体内容新的发展方向。

新媒体传播渠道趋向社会化网络

如果将1997年上线的SixDegree视作社会化网络的先驱,那么社会化网络及社交网站发展至今已有近15年的历史。在这近15年中,社会化网络与社交网站风云变幻,从Friendster、Myspace到Facebook、twitter,从开心网、人人网到QQ空间、新浪微博,各种web2.0、web3.0网站不断涌现,不仅吸引了大量网民的眼球,而且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新渠道。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nSites Consulting对全球35个国家9027名15岁以上消费者进行调查后的《2011年全球社交媒体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人在使用社会化网络,占网民人数的大约70%,超过6亿用户每天使用社会化网络。

一般的社会化网络具备3层构造:第一层为个人信息展示,第二层为共享与分享,第三层为基于社交空间的群体协作,在社会化网络里共同完成某一任务。建构社会化网络的3个层次使得互联网越来越趋于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会让网络时代进入一个“机器也会思考”的时代,网络会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做出具体的、精准的解答。比如你想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然后在附近吃个晚餐,互联网会根据你的个人资料、与好友交流的信息、所处位置、平时浏览网页所显示的个人爱好等因素加以综合判断,然后给出符合你要求的游乐场、餐馆,而不需要你在海量信息中再做检索和查询。这也就意味着,社会化网络将来能帮助用户屏蔽掉99%的不需要或垃圾信息而展示剩下的、精准的1%的信息。

基于这样的一种网络环境,用户将会越来越愿意通过社会化网络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而且信息共享将作为用户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存在。从web1.0时代用户被网络的海量信息所淹没,到web2.0时代搜索引擎相对精确的搜索,人们对于网络提供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未来智能化的Web3.0与拥有海量个人信息的社会化网络结合,不仅能让用户获取精准的信息内容,还能将这些内容直接推送到用户桌面,最终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渠道。

新媒体进入整合式传播

从当前新闻网站乃至整个互联网生态环境可以看到,存在着内容与渠道的过剩与稀缺的悖论。内容方面,来自用户的庞杂、海量信息造成了新闻、内容的过剩,但同时每一个个体面对浩瀚的互联网又感觉无所适从,高品质、专业性、个性化的精品内容又非常稀缺;渠道方面,除了传统的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等媒介外,还有网络、手机、移动阅读器、平板电脑、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电纸书等新媒介,多元化的渠道背后意味着渠道的过剩,也同时意味着针对性、有效率的渠道的稀缺。

新媒体造就了新闻产、供、销多元化的生态环境,也将用户带入一个在过剩与稀缺间焦灼的社会环境。然而,新媒体的力量就在于既因为新技术产生了一种情状,又能用更新的技术来解决这样一种问题。面对当下的互联网生态,SoLoMo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路径,也是新媒体进入整合式传播的必然选择。

So、Lo、Mo,分别是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的缩写,SoLoMo是社交、本地和移动三概念的结合,目前应用于网络营销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其实SoLoMo模式同样适用于新闻传播及科学传播,能够形成一种基于内容本地化、方式社交化、获取移动化的整合式传播。

篇10

电视新闻作为传统新闻媒介之一,在面对新媒体时代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的巨大冲击,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保留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优势以及特色,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借鉴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与自身的传播特点进行不断地整合,使传统的电视新闻可以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与进步。

一、发展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必然性

(一)社会受众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新闻消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新闻传播速度的要求更高,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的速度已很难满足受众对新闻传播速度的需求,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获得新闻的途径增多,主要利用网络来了解新闻,利用手机、电脑、iPad等媒介,用各种新闻APP、微博、微信等软件浏览新闻消息,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具有及时、便捷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受众对新闻消息的需求,但是在新媒体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方面还存在这缺陷,受众对新媒体所传播的消息不一定全部相信,并对新闻的真实性存在着质疑,但也有的受众则会全盘接受新媒体所传播的新闻,这都不利于新闻的真实性传播,在这一方面是新媒体与传统电视新闻传播都需要不断发展的一个方向,需要保证新闻及时、全面、真实的进行传播。

(二)新媒体时代对其发展的挑战

1、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时效性差。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多以文字、简易的画面形式进行传播,而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则需要进行新闻采编与制作,最后在特定的时间内由新闻播报者进行播报,当新闻传递给受众时,已经失去了其“新鲜性”,新媒体传播新闻,主要利用互联网之便进行及时的新闻传递,当受众对某些新闻事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解时,会主动在微博、微信、各大网站上进行搜索,而不是在电视机前等待新闻的播报。例如天津爆炸事故,受众对于事件进展的主要了解渠道首先是新媒体,而其次才是利用电视新闻来了解事故的发展情况。

2、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的形式落后。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比较单一,并且是一种单项的传播方式,利用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的传播模式,满足受众对新闻的需求,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的传播模式变为了双向的传播方式,当受众在接受到新闻内容后,还可以及时进行反馈,有效的实现了新闻的双向性传播,在接受新闻的类型上有着很大的自由性,受众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接受新闻内容,包括对社会新闻、经济新闻、娱乐新闻等自由选择,新闻内容根据人们的喜好不断地被细化,而传统的电视新闻还不能灵活的做到细化新闻,即便是细化了新闻内容,在信息量上还是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由此可见传统的电视新闻要想不断地发展其传播的形式,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3、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实用性差。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内容比较丰富,移动媒体或网络的终端为受众提供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介手段,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进行新闻传播,受众在进行浏览时,还可以自由的快进、后退等,实现浏览新闻的自由性,同时受众还可以下载新闻、转发新闻,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方便新闻的日后查询与收看,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新闻传播的实用性以及互动性,而这些特点是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二、发展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新闻的三要素是时效性、新鲜性、真实性,其中时效性可以说是新闻传播的生命,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保持住新闻的时效性,就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精简,用“一句话传播”的方式进行新闻传播,要将传统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的形式保留下来,在进行现场直播时,记者要力求精简去掉过多的修饰,直奔新闻主题,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及时性需求,在进行新闻制作时,对于画面的编辑也要力求快速、简洁,对于重大的新闻可以临时调整新闻的播出时间,将新闻的播出做到及时并且灵活,不再中规中矩,使新闻的传播有其存在的价值,电视新闻在收集新闻的方式上要进行创新,拓宽收集新闻线索的办法,例如,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共号,由受众提供新闻线索,不再仅仅依靠记者出去采访收集新闻线索,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但需要记者对受众提供的线索进行核实,保证新闻的真实有效。

(二)坚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最大优势是其具有较高的真实性,电视新闻的形象、直观等特点,以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进行新闻传播时,除了注重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外,还注重新闻的真实性,这一特点也是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发展的最大优势之一,在进行电视新闻的创新与发展方面,需要加强新闻真实的传播,这一点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新闻工作者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利用真实的声音与画面进行新闻报道。

(三)积极的与受众进行互动。电视新闻传播的一大发展方向,是增加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开展各种渠道,例如短信、电话、微信、微博等方式,发挥本台明星主持人或者记者、工作人员等的作用,来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学习借鉴其他电视台的新闻传播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办法,利用某一话题与受众进行实时讨论,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将传播的新闻进行深度化报道,挖掘新闻的真实原因,增加新闻评论等方式,发挥电视新闻舆论报道的功能。

结语:新媒体时代为传统的电视新闻带来的挑战有很多,但是其为电视新闻的传播也带来很多发展的机会,不断发展电视新闻传播模式已经是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介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途径,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积极的对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发展,转变电视新闻的传播模式。

篇11

“公关”是公共关系的简称,译自英语的“public relation”。在公关学中,公共关系是指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与合作,从而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在现代社会,搞好公共关系很重要。有西方学者总结,判断一个国家发达与否有三大标志,其中以公关能力为代表的经营管理效能就是其中之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公关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它已经成为一种衡量国家发展程度的标志。

一、公关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公关的雏形,要追溯到古代。就我国而言,从商周时期开始,统治者就十分重视调整、巩固各种重要的关系。同样,在古代的西方国家,先民们也十分重视建立各种关系,探索巩固和改善各种关系的方式,如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公民要定期参加“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城邦的重大事件。

伴随着16世纪以来出现的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关系也经历了由“身份到契约”根本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在1690年,哈里斯创办了《国内外公共事件》,这标志着北美殖民地报刊业的兴起,公关关系开始在美国萌芽。

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公关诞生于美国。这一时期,美国大的垄断企业胡作非为,遭到工人阶级和社会公众的抵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公众利益的存在以及企业与公众搞好关系的重要性,现代公共关系事业由此而迅速兴起。享有“公关之父”之称的艾维·李是这一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人物。

二、公关与新闻传播的交叉互动——新闻传播策划

公关事业同时带动了另外一种事业的发展,这就是新闻传播事业。从理论上讲,新闻、公关属于不同性质的传播形态,具有各自规定性,但在实践中却又联系紧密。

从传播行为角度来看,公关与新闻传播等不同的传播行为交叉产生了某些新的传播行为,董天策先生称之为“传播交叉”。这一行为主要包括“炒作”和“策划”,说的再具体一点就是“制造新闻”和“媒体策划”。近年来,“炒作”这个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其实,炒作就是一种夸大新闻事件的手段,通过反复宣传给公众传递信息。说到底,也就是一种新闻制造。那么,新闻真的可以被“制造”出来吗?对于新闻界来说,这可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公关做到了。

越来越多的公关人员开始将“制造新闻”作为一种“出奇制胜的奇招”。当然,这里说的“制造新闻”其实也就是“新闻策划”。我们先来看一下公共关系学教材上是怎么对新闻策划定义的:新闻策划,也叫“制造新闻”,是指组织为吸引新闻媒介报道并扩散自身所希望传播开去的信息而专门策划的活动。

那么,新闻是如何通过公关策划而达到好的效果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有一天,在联合碳化钙公司刚刚竣工大楼的一间房子里,发现了大批无家可归的鸽子。公关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灵机一动。他们关好窗户,不让鸽子飞出去,然后通知了动物保护协会。随着动物保护协会人员赶来,大批新闻界人士也被惊动了。于是他们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引起许多美国人民的关注。公司首脑也借机频频亮相,纽约联合碳化钙公司也因“鸽子事件”成为全美关注的焦点。

这本是一件小事,可是通过相应的公关活动,并利用新闻媒介的传播与扩散功能,成功的将新闻“放大”,制造了轰动效应。这是一起成功的新闻策划事件,用威尔伯·施拉姆的话讲,它“主要是制造来供媒介作报道的事件”。

三、公关新闻的兴起与个性化

“公关新闻”是我国公关界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概念,它不是新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直接将“公关新闻”等同于新闻,这是不对的。需要强调的是,“公关新闻”作为一种新闻而存在,是有前提和条件的,即真实合理和具备新闻价值。所谓真实就是事件必须是真真正正存在的。所谓合理必须是符合自身组织发展和社会利益的。再来谈一下新闻价值,就是说这个新闻事件必须是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的,而不能仅仅是没有价值可言的单纯事件。既要符合客观真实性又要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这就是公关新闻。

公关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具有一定的特征。首先,它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公关是为一定的组织或企业做宣传的,相应的就具备了一定的功利性质。第二,它具备巧妙地传播策略。像我们上面有提到,公关是有策划的,讲求策略。第三,它具有客观的信息形式,即在形式上是完全真实客观的。

现代公关仍处于发展之中,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关事业将对新闻传播事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克非. 公共关系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