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工电子技术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27 10:31: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工电子技术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知识

篇1

关键词:

自制实验设备;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及部分非电专业的必修课程[1-2],该课程实践性及实用性强,其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内实验(有的专业独立设课)、实习及课外的开放、创新实验,课程结束常有1~2周的课程设计,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参加各类电子大赛培训等.这些课程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如何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分析设计电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课教师同时承担授课班级的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教师对授课班级的情况熟悉,可以做到更好地因材施教.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电工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台.该实验台可以完成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基础实验、课外开放实验、创新实验、电子实习以及课程设计等教学任务,满足了各实践教学环节的需求.各理论、实践教学环节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1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

1.1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改革,对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作为地方工科学院,本着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把本课程新技术和器件及时引入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电子技术的最新知识,学生的实践课内容与教师的科研、工程项目及企业技术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技术方法,从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基础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等实践课程,以各类竞赛及学校推出的多种学生科技项目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和创新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4-5].

1.2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校大学生存在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对此,从学生入学开始给各班级配备了班主任辅导员.由于专任学生辅导员编制少,通常是一个辅导员负责十几个班级的日常工作,所以学生有问题不能及时和辅导员沟通,有了班主任后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在第一时间反馈给班主任,当然大学班主任不同于中学,他们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步入大学前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到大学生活中的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班主任由专业教师兼任,他们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学生自发加入到教师的实验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3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除常规制度外,还出台各种竞赛章程及科技项目鼓励政策等,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创业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学生的能力培养中.教师参与学生实践项目指导的,在评职、评聘和评优中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在工作量上也给予适当补贴,激发了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学校专门设置了创业实践基金,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从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方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以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建设创新实践基地,教师自发投入到指导学生中,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创新的兴趣,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具体措施有:

2.1开设与实践相关的选修和必修课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主要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必修课和选修课,举办创新创业类讲座,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等途径,给学生传授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组建学生科技与创业社团,并鼓励其开展虚拟创业活动.定期举办或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举办各类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现在的本科教育是大众化教育,学校的大量扩招,使教师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因此,通过组建电子协会等形式,培训少数对实践能力感兴趣并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实验室由高年级学生定期组织培训和讨论并向这部分学生开放,培养精英学苗.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等教学过程中又会带动其他学生,辅助教师进行指导,将积累的实践知识传授给其他学生.教师指导各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申请并完成校级、省级开放实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及参加各类竞赛等.能力强的学生直接吸收进入教师的研究室,融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撰写论文,申请专利,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通过这种反应堆式的互帮互助,将知识传授给每个学生.

2.2教学环节紧密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和电工电子实习,课外有学生自发申请参加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开放实验和各种电子设计类竞赛.该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强,因此在理论教学中结合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完成对理论的应用.为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同时承担理论课授课班级的所有实践课程,做到知己知彼,效果更好.教师把课程设计及电子实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后续实践课程.学生在学习中目的明确,更加清楚学到的实验电路用到哪里,如何设计各模块电路,同时把设计好的单元模块电路利用手中的电脑或教师提供的EDA实验室进行仿真,验证设计电路的技术指标及可行性.理论教学与和基础实验为课程设计做前导,课程设计为电子实习做铺垫,电子实习又为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电子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一系列教学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巩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环环相扣,使各教学环节自成体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6].

2.3鼓励学生参加电子竞赛、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电子类竞赛项目,参赛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以及互联网+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申请进入实验室、电子协会学习,学生自己知道该学什么,如何学会,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的实践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提高[7].在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中引入电子竞赛题目,将课程设计和电子实习作为一个整体环节,允许学生自由组队采用项目申报的形式完成某个竞赛题目作为课程设计和实习成绩.经过实验室培训的优秀学生在班级里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激发广大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电工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台的研制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及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需要有一个功能先进的实验平台做支撑,因此研制了电工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平台,目前实验台基本完成,在调试运行阶段.经验证本实验台性能、功能完全满足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实践课程的要求,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实验装置,有推广价值.

3.1综合实验台的整体结构设计

综合实验台整体采用对称式正反背靠背四工位结构设计.实验台把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所需的常规仪器设备、仪表和电脑等统一盘装到封闭实验台内,外部只露出操作面板.实验电路采取标准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的外形尺寸采取统一封装,多个模块可以组合到实验底板上,实验底板采取翻板式结构.模块内只给出实验必须的器件,所有需要搭接的电路均由学生连线完成.学生根据实验的复杂程度自行组合模块,此种结构既可以保证基础实验的开出,又可以完成复杂性、综合性强的开放实验与课程设计.

3.2综合实验台的功能及特点

综合实验台的电路模块分为模拟电路模块、数字电路模块、电路基础模块和EDA模块,可以同时开出多门课程.综合实验台既可以完成硬件实验,又可以完成仿真实验;既可以承担基础实验,又可以完成课程设计、创新实验及开放实验.实验台采取的翻板式结构,实验时放下翻板,实验结束合上翻板,在宽敞的台面上可以完成电子实习等焊接安装的任务.因此,本实验台的综合性强,所有实验室配备此种实验台可以同时开出多门实践课程.避免了不同学科的实验使用的实验设备种类繁多,导致实验室的重复建设,有效的节省了实验空间,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实验台上配备有计算机,既可以完成仿真实验,还可以实现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学生可以提前在网上预约实验,实验前熟知实验内容,做好预习报告,实验中记录数据波形结果,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学生上课情况,观察学生实验表现并给出过程性学习成绩.本实验台的设计注重综合性、先进性、开放性、实用性和便利性.通过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及实践环节,课程达到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作者:倪奇 张凯利 胡高杰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秋野.电工类实验教学平台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6(2):26-28

[2]何召兰,张凯利,邸斌,等.电子技术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159-160

[3]周素茵,曾松伟,章云,等.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1):103-104

[4]李林.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平台的研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3):76-77

篇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04-02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在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实验仪器操作按钮多、操作面板连接导线多,概念抽象,基本理论难学、难懂,难以快速掌握,因此,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没有积极性,学习主动性低。但“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该课程的主要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来解决科研和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新产品研制和开发能力上。因此,实验课程的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而,由于知识结构和文化程度不同、基础理论水平的薄弱,面对复杂仪器操作面板,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公式,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改变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实验教学模块化

实验教学模块化,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求,也是实验教学的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验课程包含着“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三大课程的内容,该课程实践应用性较强,在教学中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成熟的实用电路,只要将实验项目模块化,在内容上分层次,通过使用实验电路模块,调整和设计做成应用较强的装置。以此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理论在实践中的整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

合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的电工电子实验室,主要是面向全校各工科系、部的电类工科学生的实验与实训教学工作,同时也承担着部分成教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我们对实验教学的项目进行了模块化的尝试,在形式上项目模块化,在内容上分层次,根据各系部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及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针对专科、本科、专升本的学生的不同要求而设置的,这就如同饭店的菜单形式一样列出实验项目供顾客选择,学生就是“顾客”,实验室教师就是“厨师”。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及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自助和辅助”,“开放和集中”的预览方式,并配有网络视频和Multisim2001仿真软件以及各种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课余时间”给他们做一些简单实用电路,并规定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学生利用Protel软件设计PCB板,制作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声光控制电路,组件(SMT)收音机,增加学生在实验课的兴趣,这些内容纳入总成绩的考核中。

二、实验训练基础化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作用是使学生有机会参加科研活动,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满足我院的“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要求。

首先,我们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解析电子器件,从感性和理性上增加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引进一些新设备,对实验中所用器件如:贴片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电感器,红外器件,光敏,发光装置等器件逐一介绍,使学生从基本的训练开始,把书上抽象的概念与原理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

其次,通过组装、解剖七管(分立元件)超外差半导体收音机电路中放大电路为例,通过半导体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得出放大的概念和本质,理解微弱信号的放大及信息的传递,使学生真正掌握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以实验实践改变以往学生为完成实验任务而学习的被动状况,引导学生完全投入到实验探索和研究中去,真正体会到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让学生认识到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实验,没有实验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第三,通过一些简单实用的电路,为学生参加电子竞赛铺垫基础。适当的时候还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企业,根据企业项目进行模块化研发,从电路原理设计、画PCB板、焊接、实验调试到完成产品所需的功能要求,这个过程中教师起指导作用。通过这种企业实践的锻炼方式,让学生得到了较多的实际设计经验,学会对各种电子电路的正确分析,巩固对理论知识理解。另外,通过创造条件允许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设计过程,体会到实验设计者的思想,辅之以精心策划的实验过程,努力改变以往实验呆板无趣的状况。

第四,剖析分立元件电路的同时,更注重集成电路的应用。强调集成电路的外特性,注重实际应用的效果。强调单元电路和整体电路相结合,理论电路与实际电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并利用触发器、集成电路芯片的逻辑运算、计数器等设计一些实用强的电路,注重各单元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外特性,各参数的调整、测量,最终完成实验所要求的内容。培养学生“兴趣、学会、完成”。同时结合学生的课程设计,逐年更新实验指导书,完善实验器材,使得实验课程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要达到使学生看懂电路图、会选择需要的电子元器件、计算、确定电路基本参数的目的。“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对实验结果独立分析、判断和评价。“做到”会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答案,掌握常用基本电路调试的一般规律,具备初步的安装、焊接、调整、测试、修理等操作技能。另外,教师对学生所做的实验项目严格把关。要求学生对预做的实验项目要拟定实验方案和详细的实验步骤,并写好实验报告与总结。使学生在实验中提高学习积极性、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

三、实验考核多元化

以往的电工电子的实验考试只作为理论考试的辅助课程,考试成绩不纳入总成绩,只是理论成绩的一个参考,而理论课老师在课程结束后一般是按照“两头尖”(即成绩突出的和最差的两端)的方法计算平时成绩,其中中间的成绩则是估计或者通过理论考试考核,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够重视,教学质量也就自然难以提高。因此,将实验考试和理论考试分开,并将实验考试结果作为期末的总成绩。将会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重视程度。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技能。

实验报告也是实验考核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学生实验效果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和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学生在实验报告只是原封不动的抄写实验指导书,缺少应有的思考环节,那么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后,发现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进行分析,得出结果,或者验证理论的计算,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书写技术文档的能力。为以后书写技术文档奠定基础。在写实验报告时应该真实、客观、准确的反应实验内容,要求原理正确、表达准确、纹理清晰、图表完备、数据真实。实验报告应该包括六个部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数据的记录分析及实验总结。其中,前面四个部分可以参照理论教案和实验指导书,而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记录是试验最为关键的部分,实验数据是实验的第一手资料,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要求,清晰准确的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是分析实验结果及对实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不能捏造和随意填写实验数据。而实验总结也是实验环节重中之重,是实验课程的精髓,是学生可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实验总结是学生技能得到提升的表现,没有总结分析就达不到实验的效果,不能分析试验数据,验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四、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和组织手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加强对实验原理、规则和实物实验操作要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探讨的不断深化,完善实验教学的改革和考核制度,把实验改革和考核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如,2012年12月在北京,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联合各省教育厅举办的,七届“中国航信杯”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决赛,我校学生获国家团体一等奖1项,和国家个人二等奖3项。这也能说明通过对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声岚,刘电霆.改进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3,(3).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实践 反思

几年来,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学生深入到对口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学习现场劳动,联系实际了解专业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技术流程,对其主要机构设置、人员分工等企业概况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好专业知识创造条件。在业务方面,通过认识实习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参观有代表性的工厂、研究所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设备,使我们逐渐拓宽了知识面,同时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方面的情况为今后从事工业电气自动化工作打下有力的基础。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探索

1.1 提升自身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再认识

1.1.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位就是培养以强电为主、 强弱电结合、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培养的学生.要求我们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要求必须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分析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般都要为学生提供工程训练的机会, 并且强调在某一方面具有比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践类型有技能实训、 课程实践、 毕业设计、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要求我们在知识结构方面必须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本知识; 系统掌握典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工作原理和应用工具。 在能力结构方面: 具有一定的实践软件编程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够进行小型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较强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必要的基本工程技能。 在能力专长方面: 具有一般电子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以及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制作能力。在设置学习方案时,要注意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从而使我们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2 提高认识. 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

首先要达成“实践才是工程专业的根本” 的共识,牢同树立“实践教学同理论学习同等重要”的学习理念。其次是积极参加校内实训中心,提高实验实训的使用效率。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到实训中心进行操作和技能训练, 在此从事科技实验、技术革新等多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技术训练。在参加校内实训基地等方面,鉴于目前学校的校企合作方式, 要求我们在加强岗位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增加一些技术革新、 产品设计、 方案论证、 管理训练、高技术操作等内容。在参加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自己还要通过深入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生产、 岗位设置、 人才需求以及企业的发展规划等状况。 在最后一学期,根据自身的个人特长,通过顶岗实习、用工实习等多种形式,构建专项能力、 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相互独立的实践学习体系。根据专业定位目标对课程实验进行充实和改造。在综合设计性实践训练中,除了依据教师提供的一些小型设计课题,还要在自己遇到问题时,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在完成教师交给的基本训练后.结合自己情况选择参加难易不等的实验项目课题。这样,我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才能得以体现,从而激发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1.2 要构建学习方案和自身发展体系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制造业产业转移、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大机遇期,而信息新技术要适应经济发展对科技人才和劳动者的新要求,就必须加大培养电气自动化知识的学习力度,在构建专业培养方案和发展体系中充分考虑。在实践方案和发展体系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要正确处理专业基础与强化实践相协调。专业学习不仅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征,还应表现在有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因此,在学习理论知识结构时,要注意拓宽知识面,同时要注意加强实践锻炼;二是要正确处理理论应用与实践创新的关系。自动化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擅长应用,也应该更多体现为与应用相结合。如进行技术改造与个人创新素质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着重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建立并制定创新目标,给自身的个性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与时间等。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反思

2.1 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心理素质、文化修养、身体素质等。除了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努力为学生打好管理科学、外语综合能力的基础。以致力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2 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以高素质的应用型课程作为主要目标,也就是将重视实践建设当做自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经过参加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实践实习,使自己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深入的接触社会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学习将产生积极地影响。通过实践,希望学校能够在每个学年安排一定的教学计划,经过实践历练来逐渐增强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提升整体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l]张爱玲,韩富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l,19(01):71-73.

[2]韩力,詹忠贤,严欣平等.构建面向2l世纪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思考[J].高等程教育研究,1999:21-23.

篇4

 

一、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电类专业课程之前的第一科电类课程。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通过实训掌握基本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中,实训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高职教育的特色。电工电子实训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如何设置电工电子实训题目,构筑电工电子实训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的结合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二、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研究的意义

1、电工电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相脱节。教师基本上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知识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比较好的做法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把那些理论上难以想像,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但多媒体教学并不能解决创造力培养的问题,无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1.2 实验教学手段还延续传统的路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传统的实验是验证性的,实验过程由教师设计好,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获得预定的结果,主要目的是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能提高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电工电子实训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2.1 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岗位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生产现场是用理论解决问题应用能力,而不是用理论分析问题。学生就业的第一个面试题目就是应用能力的测试。为此,为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电工电子技能,有必要把电工电子实训做为高职教育的一个课程体系,使之系统化、科学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制造、运用、安装、调试、维修等方面需要大量的高职人才,正是这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转换环节上的需求,搭起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讲台,探索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永远课题。

2.2 多学科技术相互融合的需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把各专业学科有机制联系在一起,如图一所示。接口技术是电工电子学科发挥作用的舞台。同时做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是完成学科融合,掌握相关专业课程基本保证。

三、电工电子技术基本应用能力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是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学业时间短,学业任务重的特点而产生的,虽合二为一,但是也自成体系。电工技术是电子技术的基础,应用能力模块既有明显的区分,也有有机的结合,如图二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恰当的实训题目设置,可以很好的完成相应的能力训练。

四、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

4.1 影响实训题目设计的因素

4.1.1 教师的专业倾向。专业教师是专业人才,但并不是全才,“术业有专攻”,所以,在实训题目的选择上必然有侧重的方向问题。

4.1.2 实训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大多是由过去的中专学校转型而来,实训条件还没有跟上社会对高职学院的要求。实训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场地的转移,不是授课方式的转变,而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有效的运行。

4.1.3 地域市场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式与地域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关系。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也就是为地域市场经济服务。所以,实训题目的设置,也会受到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影响。

4.2 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同时,也有自身专业性的一面。经过适当的知识和技能扩展,而成为相对独立的职业领域。如家电维修工、维修电工、无线电装配工等。

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应遵循“四适应”原则:

4.2.1 适应学生特点。高职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较差应用能力,但这不意为着动手能力差,我们把实训题目分成三个层次,各取所需。初级水平基本达到实训目的,中级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基本可以独立工作。高级水平基本可以独立工作。

4.2.2 适应专业需求。不同的学科专业,对电工电子实训内容要求不同,如:机电一体化专业侧重于维修电工、接口电路、功率推动等。自动化专业侧重:数字电路的设计、检测电路、接口电路等。分专业设置不同的实训题目,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

4.2.3 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灵活的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生存的法定。实训题目的设置也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长春的汽车产业,无锡的弱电子应用,沈阳和徐州机械装备制造等。深入地域企业,了解职业技能需求。

4.2.4 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专业与职业是不同的,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要给学生的职业取向留下适当的“接口”。学生毕业后,经过适当的专业能力补充,就很容易实现职业转换。图三是为机电一体化专业设计的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方向。

五、总结

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必须符合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本着“必须、够用”为度,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动为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设置电工电子实训题目。

参考文献:

[1]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 职教论坛 ,2008年10期。

篇5

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不同省份对教育支出的费用不相同,我国不同地区的技术性院校的教学设备和仪器的差距比较大,而电工技术这种电子类专业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比较强,则需要更多的教学设备和仪器进行模拟和实验。在电子学的课堂中,需要较多的教学设备和仪器,对理论进行模拟和再现,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引进了EWB系统。实践证明,EWB的仿真软件解决了教学仪器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院校积极开展关于EWB的探索与尝试,效果比较明显。EWB的引进,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对于电子元器件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1 EWB的来源及其优点

EWB是20世纪末加拿大一家公司推出的一款软件,其目的在于模拟电子电路的工作流程。EWB可以模拟电路、分析电路,虚拟一些电子电路的实际工作。采用的是图像化的界面操作,操作比较简单,使深奥的电子世界更加直观呈现在学生的世界里。

1.1 仪器库的仪器齐全,操作比较简单

EWB提供了种类丰富的电子仪器设备,特别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比如电压表、示波器、万用表等,同时还包括一些学校不具有的一些昂贵或者高端的仪器,老师们通过讲解、分析、展示,学生们容易理解和直观的认识。

1.2 降低实验的成本

传统的实验,对于物资的损耗较大,费用较高。而EWB所需要的物资不受到限制,大大降低了成本,减轻了学校的负担。

1.3 有效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对于电工类的老师来说,他们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因为电工实验室的对象是电流和电压,实验中的一些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元器件的损害,而且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利用EWB进行实验时则可以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

综合EWB的上述优点,我们充分认识到仿真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仿真模拟实验不仅仅使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引进该项技术解决了学校的资金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2 EWB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EWB的操作界面相当友好,而且比较直观,操作也十分简单和方便,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操作,可以很快入门。同时EWB的模拟的仪器种类比较多,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随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仪器,随时进行模拟。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仪器可以直接从屏幕中选取和使用,然后仿真软件根据电子电工的相关原理进行再现,显示一些逻辑上的波形和数据。使学生对理论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一些理论学生们怎么都理解不了。最后没办法,老师们只能把答案告诉学生们,学生们为了考试只能单纯记住答案或者理论来应付考试,对于知识则是糊里糊涂的状态。而EWB引进课堂之后,则解决了老师们这一头疼的问题。老师们发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以电学中的组合为例,一、电路的竞争的概念比较抽象,原因在于信号的难以理解;二电路是怎样进行串联等活动的,在此期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情景?针对第一种现象,老师们还能对学生们进行的讲解和描述,学生们能勉强接受和简单的理解,而第二种情况,EWB仿真软件则描绘了具体的结构及活动的原理,将比较直观的、形象的、动态的画面显示出来,学生们通过眼看,把直观的理论便深深印在脑子里。同时,学生们再学习和理解组合电路的竞争便十分的清晰明了。

还有个事例,学生们学习电子技术计数器的时候,老师们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用74LS190进行一个十进制的计数器的设计工作,设计之后有EWB进行模拟。这个老师布置的任务表的内容包括电路设计、设计的思路、预测的结果等,就像理论描述的74LS190的十进制计算器那样。从界面上我们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电路里,当EWB的软件通电后,模拟的方波脉冲源就会以预先设定的频率输出,然后会送到计数器上,同时会在数码显示器上看到十个数码的循环的跳动。接着对信号源进行设置,当电压为5伏的时候,输出占空的一半。最后,学生们可以看到电路中各个点的波状图,EWB的仿真数据的模拟,可以使学生清晰了解计数器的结构原理和动作的过程,这样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另一方面,74LS190的计数器还可以接到另一只4/7的翻译器和另一只仿真的七段数码管上。这样一来,学生们对计数的一译码显示一具体数据的整个过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和印象,巩固了知识的理论,从而达到了老师们的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对信号源的频率进行调整,学生通过分频的电路完成频率的输出等其他电路的设计进行仿真和模拟。利用EWB不断进行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弥补了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不足,而且可以减少资金方面的支出,而且利于学生直观、感性、生动的了解理论和过程,达到巩固理论、验证知识、应用实际的目的。

3 结语

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EWB的独特优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值得高兴和充分肯定的。同时,学生们对一些理论上的东西有了直观而感性的认识和了解。我们深刻的体会到,科学技术能推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不断进行教学活动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6

关键词:中职;汽车电工电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111-02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集知识理论和实践技术于一体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综合性高,抽象性深、专业性强的特点。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在本专业教学模式上存在一些弊端,制约了专业发展。

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不足

1.教学体系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传统教学体系的基本教学理念是重视“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书本的文字讲解,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要素的培养。中职生的知识基础普遍薄弱,且由于汽车电工电子课程知识枯燥、深奥,这样学生会很容易出现厌学、畏难,甚至中途退学等现象。

2.教学计划没有针对性。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学生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很多学校还是采用原有的电工电子的教学计划来培养学生。这样的教学计划没有针对性,在教学实践中不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汽车电工电子属于汽车类和电子类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同时具备擅长两个专业技术的教师严重缺乏,很多学校只是让电工电子的教师去担任汽车电工电子的教学,这样涉及到汽车专业的内容,一般电工教师就束手无策,严重制约了教学计划的实施。

4.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教学方法单一,体现在多数教师主要还采取“一支粉笔+一本教案”的传统教学手段,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模式的探讨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为基本方针,从实施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1.制定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模式。

应摆脱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重点要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应多安排汽车电工电子实验,让学生真正能亲手去接触汽车电子系统,在每次的拆装电子线路后,能真正掌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2.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胆尝试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电化教学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演示课件和仿真软件讲授专业知识,应用播放实况视频,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2)实物演示法:通过教师亲手做实物演示,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3)模拟实验法:它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内进行的模拟实验教学,以验证某一定理或检测某一电路性能或参数为内容,达到学生理解书本理论知识的目的。(4)现场拆装法:对汽车内的实际电器和电路的拆卸和组装,让学生真正掌握汽车的电子电路分析,提高动手操作能力。(5)校外实习法:采用这种方式关键是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学生校外实习的监控,它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校外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汽车电工电子维修的技能。

3.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除了要求改进教学模式和改善教学方法外,还要求学校不断加强师资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1)教师要具有新课程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他要求教师在具备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外,还要对汽车电子的发展要有所了解,掌握汽车电子线路的分析能力。(2)教师要根据现实需要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教师必须主动适应市场要求,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摒弃无用陈旧的教学内容,学习和引进新知识、新技术。(3)教师要努力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是全面落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本保证。

三、注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手段,其技能实训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形成。在汽车电工电子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三个结合”来提高训练效果。

・教学教法・中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创新的探讨

1.教师示范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教师示范在技能实训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标准的示范有利于学生不断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性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教师的详细解说,肢体移动,一招一式都必须标准、规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学生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练习活动,从而加深对技能训练内容的理解,准确掌握汽车电工电子技能操作。

2.教师启发与学生探索相结合。

篇7

中图分类号:Y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49-01

近些年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快,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与电力有关的行业也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电子工程。在早些年,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当智能化技术引入电子工程时,对早期自动化工程控制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给予了改善,同时,还将电子工程的发展推动起来。智能化技术是一类可以把人工智能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高科技,当前,智能化技术正逐步应用于电子工程中,为电子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子工程中的基本理论

何为智能技术,所谓智能技术,实际上是指含有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以及综合智能控制等几个方面的控制手段。它具有适应性、多样性、实时性等特点。智能化技术在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智能化技术充分打破了传统控制方法的滞后性,促进了电子工程有效性的提高,还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获取更多的所学信息,进一步提升对感知信息的控制力,从根本上来提升控制的效果。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基本理论涵盖了生物学、控制学、信息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研究此项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机器如何拥有人工智能,且具备单独完成高难度、高危险工作的能力。

为保证此技术在运用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性,在运用之前,必须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检验。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是其基础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以及电子电子技术,智能化技术应用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早被实例证实过,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适用性。智能化技术作为当代计算机技术的高端分支,正被逐渐地应用于电子工作自动化控制中,有实例显示,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智能化技术有较好的效果。智能化的应用不仅有能够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效率,还能降低一定的投入成本,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二、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的主要特点

我国电子自动化技术正步入成熟阶段,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智能化水平,尤其实现了智能化的控制器。与传统控制器相比,现在的控制器在各项技术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不需要控制模型

智能化控制器与传统控制器比较,它具有较大的紧密系数[4],由于传统控制器技术具有一定的缺陷,当展开工作时,经常会产生一些无法掌控情况,这不利于工作人员的顺利进行,而随着智能化控制器技术的出现,控制模式设计没有被列入,直接删除,因此,此类现象也无法发生。

(二)具有无人化超控特点

与传统控制器相比,现在的控制器具有智能化的优势,在实际电子工程自动化工作中,智能化控制器技术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得到认可。通过鲁棒性变化、下降时间和响应时间来对系统控制程度进行调节,这是其主要原因。控制系统程度主要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方可保证自动化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除此之外,电子设备还要通过智能化技术加以控制调节,从而实行自我调节的目的,这不仅可以减少人力成本,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无人化的超控[5]。除了以上特点外,电子系统智能化控制还可以在一定的距离内开展无人控制的调节功能,这是当前电子化技术最为主要的成果。

(三)智能化控制器在处理不同数据时具有较高的符合性

在输入数据时,智能化控制器可以借助相应的处理得到准确评估,除了普通数据的输入外,一些不常用的数据输入也能得到有效评估,这有利于评估工作的进行。第一个控制器都会有控制对象,但是他们的控制对象具有较强的变更性,因此,每个控制对象都有不同的控制效果。由于控制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即使运用智能化控制器技术也无法实现控制的全面化,所以,在未来,要对智能化控制器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给予一定的研究,使智能化控制器越来越完善。

三、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的主要方式

有研究数据显示,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基本条件是故障诊断、优化设计、智能控制的合理使用。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有效应用指明方向。

(一)故障诊断

电子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在电子工程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在发生故障前也会出来一系列的故障征兆,如果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运用智能化技术,能对其进行准确、全面的诊断。电子设备中变压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电子设备进行监测时,工作人员对变压器的运行状况也是非常重视的,工作人员常常对变压器进行检测、进行维修,尽管如此,也无法完全避免出现电子故障,要想降低电子故障出现时所造成的一些损失,就需要把电子故障准确地诊断出来,因此,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运用智能化技术诊断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变压器的故障时,其基本诊断方式则是分析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渗油、漏油的分解气体,将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出现故障的主要范围快速地找出来,再把故障范围逐渐缩小,从而找出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发生故障的具置,然后再对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的具体故障进行检修。运用此种方式不仅能提升诊断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变压器故障的速度、检修速度,还能有效降低电子设备由于故障产生时所造成的损害情况,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优化设计

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时,常常伴有电子设备的设计,但是电子设备的设计过程较为繁杂,在设计时,不仅需要设计人员掌握电路、电子、磁力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将其运用于电子设备设计中,还要求电子设备设计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就传统设计方式来看,它结合了经验与实验的手工设计来完成整个的设计,所以,此类方案具有较低的达标率,当要对其做出修改时,修改的难度也非常大,而现今的方案设计主要是根据计算机辅助软件和CAD技术结合完成的,此类方式不仅能保证设计方案的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与质量,相应地,还能提升设计效率。

(三)智能控制

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子自动化的控制工作中,能有效帮助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实现自主化、高效化、远程化、无人操作化的工作方式,此种方式的实现为智能化控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随着智能化的出台,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也逐渐引用了智能化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优越性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展现出来,为智能化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将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子工程中,不仅可以将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方式运用于实际的企业工作中,还可使企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运用智能化控制技术还能将企业生产中的体力劳动变化为脑力劳动,这种转变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海.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风,2014,09:166-167.

[2] 卢锐霆.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38+40.

篇8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40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也逐渐成熟,其本质是人工智能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融合。智能化技术实施以来,就得到了不同领域人士认可,因为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入到电子工程很有必要,具体从以下几点分析。

1 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的优势

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电子工程可以实现工程自动化,期优势主要体现在:①简化工程设计,增加电子工程生产量。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电子工程,在操作时可以省去模型实验环节直接操作,从而避免模型不准确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往的电子工程自动化技术是根据对模型的应用而完成操作,模型制作比较工艺相对复杂,而且制作出来的数据不是绝对的准确,需要多次调节,严重影响电子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相反,运用智能化技术则可以让电子工程自动化得到发挥,准确无误的提高电子工程质量,缩短制作时间,从而增加生产量;②智能化技术统一性。以往电子工程自动化技术只能单一的控制一种对象,遇到多种对象是控制力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达不到效果,而在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则可以同时对多个对象进行完美统一的操作;③操作方便,降低成本。由于以往的电子工程自动化技术调节能力不强,所有对系统操作人员要求相对比较高,需要高职业素养和高专业技能人才,否t会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而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电子工程,其操作方便、调节能力强,降低对操作人员的高水准要求,不仅提高了电子工程生产质量和效率,还降低了人员成本。

2 智能化技术的运用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被社会广泛应用和普及,在智能化技术上也不例外。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电子工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的运用:①产品设计。以往的电子工程自动化技术在产品设计方面的达标率不高,以至于后期修改难度系数较高,而智能化技术则是利用遗传算法和CAD软件来设计产品数据信息,在保证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的前提下,还缩短了设计时间;②智能控制。电子工程中的智能化技术实际就是实现远程化控制及无人控制,智能化技术控制可以完成多种复杂种类的操作,消除人工失误现象,保证了产品高质量及高效率,为电子工程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以智能化电梯为例,其原理是将电梯控制器与门禁对讲系统的总线连接起来,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输出器会发出信号,并将这个信号连接电梯中的按钮,实现电梯智能化控制;③诊断故障。电子工程自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系统故障,以往的电子工程自动化技术不能准确诊断这些故障,这就导致电子工程的系统不够完善。而在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凭借系统神经网、专家系统来诊断这些故障,甚至精准到具置,有利于系统障碍及时解决,推动电子工程系统的发展。

3 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技术中的发展

3.1 技术性能发展

电子工程智能化要求技术性能向高校发展,在电子工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基本表示精度与速度,并采用具有高速的CPU芯片及配套控制系统改善电子工程电力系统的动静态特征,达到提高系统速度及生产效率的目的。

3.2 技术体系结构发展

电子工程智能化技术体系发展方向是集成化,运用CPU高性能芯片,可以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行速度,并运用LED显示器提高系统显示器质量。LED是高技术含量显示器,携带方便,通过大尺寸显示屏显示大量信息。除此之外,在电子工程智能化技术中为提高产品流水线的性能、降低成本,还会运用封装和互联技术;其次,为实现电子工程系统竞争的集成化和标准化,可以按照系统功能要求定制相应的电子功能智能化体系结构模块,构建多层次数控系统。

4 总结

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智能化技术是一项通过人类对自身感知、行为、思维能力的分析不断改善的智能技术。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往电子工程传统的自动化控制达不到现代产品质量与效率的标准,而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电子工程可以简化工程设计,提高电子工程生产量,降低产品成本及人力成本,所有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具有必然性。

参考文献:

[1]费利波.基于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运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6(06):90.

[2]王艳霞.电子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03):130-131+146.

篇9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发电厂、变电所、开闭站(所)内的保护装置、继电器、跳合闸开关等的工作电源均采用有蓄电池贮能的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发生一点接地时,电力行业规程规定必须尽快找出接地线路与接地点;否则,若发生第二点接地,可能造成继电器或保护装置误动作或拒动作,酿成重大事故。因此,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对直流系统及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直流系统接线复杂、分支多,给接地选线造成一定困难。在中国,电力行业有关研究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已研制出一些自动监控装置。直流供电系统故障在线监测装置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欧姆定理直接计算,这种方法比较理想化,不需向直流系统注入信号,且不受线路对地电容的影响,但易发生剩磁变化,导致监测装置零点漂移。第二种方法采用直流母线上注入低频交流信号的方法,这种方法受线路对地电容的影响较大,而很多厂家在电源与大地间接抗干扰电容,使得支路电容增大,造成这种方法监测不准。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直流供电电源的分布式监控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第一种方法。

1.直流供电电源的分布式监控的作用

在电厂及变电站等电力设施的的二次系统中,为了给控制、保护、自动装置、事故照明等设备用电,必须有可靠的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的作用是:正常时为变电站内的断路器提供合闸直流电源;故障时,当厂、站用电中断的情况下,为继电保护、断路器跳合闸、载波通讯提供直流电源,其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电力设施直流电源通常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蓄电池系统、充电模块部分(分为交流整流及稳压整流)、微机监控部分、调压模块部分。目前,现代直流电源的发展正以高频开关技术为基础,并兼备高频化、高效率、大功率、无污染和模块化等特点。在管理方式上,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多级计算机网络的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直流供电电源的分布式监控系统是整个电力设施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主要通过选用智能传感器,用于多支路接地故障选线,而软件交流磁调制检测法则可灵活地避免剩磁引起零点漂移的问题。

2.装置的工作原理

目前通信程控机房及无人值守中继站、电站控制操作机构的直流备用电源等都采用蓄电池组作为直流备用电源。而避免采用直流电源的相关装置发生意外,产生事故就是分布式监控技术监控的主要项目。该技术采用软件磁调制工作原理,软件自动跟踪传感器输出电流的变化,进行及时校正。首先,通过检测正、负母线电压值,判断系统工作状态。若系统母线电压出现异常,装置内平衡电阻桥失去平衡,装置自动启动,开始巡检各智能传感器输出的数字信号。智能传感器用于检测各支路不平衡负载电流,采用软件磁调制技术,传感器输出直流信号,经内部放大电路对直流信号进行放大。设有双重振荡电路,对传感器一侧受电流冲击后的剩磁进行消磁。通过DSP数字传输技术把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后与主机进行传输。传感器套穿在各路主流回路的正负母线上。当回路绝缘水平正常时,穿过传感器的直流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时传感器中的合成直流磁场为零,其输出也就为零,当回路中出现合成直流电流时,输出就不为零。因此,主机通过巡回检测各回路传感器的输出是否为零,来判定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回路。通过传感器检测数据进行故障识别后,完成故障信息处理与报警。

3.基于TMS320F240的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组成

直流系统自动化监控装置的结构采用TMS320F240、PSD813F组成主控电路,程序RAM和数据RAM均选用CY7C199(32K)。采用霍尔效应传感器检测两段母线的四路母线电压,由256个智能传感器检测256路支路负载的工作状态,主机与各智能传感器通过RS485总线网相连接。在通信模块,主控电路通过M()DEM与公共交换线PSEN连接,实现远程通信。同时,主控电路还通过485总线与监控中心主机交换数据。此外,该技术还扩展一个触摸式3×3阵列按键、汉字液晶显示控制接口芯片、实时时钟芯片、报警电路、检测控制电路、显示灯电路、手动复位电路等。触摸式按键用于菜单选择和手工输入设置参数。汉字液晶显示控制接口芯片选用T6963C,可显示240×128点阵。实时时钟芯片选用DSl302串行时钟芯片,可对秒、分、时、日、周、月以及带闰年补偿的年进行计数。报警电路用于对直流供电系统出现的一段母线或二段母线过压、欠压、接地等6种情况进行及时报警。检测控制电路用于选择两段母线4路A/D信号中的两路A/D信号。显示灯电路共有12个显示灯,分别显示一、二段母线过压、欠压、接地、装置运行正常、装置有故障、装置处于通信状态、系统接地、装置内电源正常、传感器电源正常等12种状态。手动复位电路使用户可通过触摸式薄膜按键方便地对装置进行复位操作。

3.2 DSP与RAM的接口

TMS320F240是TI公司专为数字电机控制应用而推出的高性能16位定点运算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包含看门狗定时器、实时中断定时器和串行通信接口(SCI),并集成了两组8路10位的A/D转换器和事件管理模块等设备。该技术利用DSP的双通道模数转换器同时进行两段母线电压的检测,并设有双通道测试口,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DSP外接程序RAM和数据RAM芯片CY7C199。DSP的SCI通信口用作与RS485、RS242通信。DSP的定时器不仅对装置进行不同的定时,也为串并转换通信接口电路提供了不同的时钟。另外,DSP芯片还直接控制汉字液晶显示芯片和实时时钟芯片。

3.3 PSD控制器

WSI公司的可编程单片机通用接口芯片(PSD)将单片机所需的多个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与单片机实现所谓无缝连接,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作为PSD系列中的新成员,PSD813的闪速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具有在线可编程特性,集成了优化的“微控制器宏单元”逻辑结构,并允许系统地址/数据总线与PSD内部寄存器直接相连,简化了MCU和其外部器件之间的通信。

PSD813用于实现DSP电路功能,选用PSD813进行I/O重建、扩展控制器地址空间、外部芯片选择、逻辑组合实现DSP中断等以往较为复杂的电路设计。PSD813芯片通过Abel语言进行编程设计。该技术在PSD813硬件的基础上,采用专用的开发软件PSDsoft进行系统开发。PSDsoft是一套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软件工具,运用可视化技术进行编程,具有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在PSDsoft软件环境下,PSD813器件的开发主要包括Abel文件的编写、硬件特性的配置以及目标文件的写入等。结合Abel文件,其Abel语言实现功能如下:PSD的PA口作为数据口;通过PSD的PB El,该技术扩展了一个触摸式功能按键.可使用户方便地进行菜单选择和参数设置,按键处理采用中断方式;8251发送和接收数据也采用中断方式;PSD还提供了数据RAM、8251、LCD的片选信号以及I/O口。

3.4 通讯电路

3.4.1 智能传感器总线网

智能传感器与绝缘监测装置通过485总线网相连接。485总线的串行数据线接DSP的SCI串行通讯口,由DSP的I/O口控制收发。1个收发芯片的A1、B1可连接32个智能传感器,4个收发芯片至多连接256个智能传感器。

3.4.2 与监控中心主机的通讯

监控中心主机与绝缘监测装置通过422总线网相连接。在DSP主控板电路中,用8251串并转换芯片实现DSP并口1数据与1482串行数据的交换,由MAXl482实现422总线收发驱动。

4.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流程

系统软件工作流程如下:开机时,对整个监控装置进行全面自检。在运行过程中,定时插入自检子程序,自动判别硬软启动工作状态。该系统软件流程技术设计中,按键处理采用中断方式。当出现母线电压异常时,启动智能传感器工作,由主机采用分时查询方式读取各智能传感器所检测的各分支供电线路的状态信息。

4.2 有关计算公式

绝缘电阻计算公式如下:R+=U+/I+;R—=U一/I—。其中R+为母线正极对地绝缘电阻,R—为母线负极对地绝缘电阻;U+为母线正极对地电压,U—为母线负极对地电压;I+为测得母线正极对地电流,I—为测得母线负极对地电流。

5.技术设计优点

该技术设计的优点为:选用PSD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和很强的在线编程功能;无需在直流系统中注入任何信号,因此对直流系统无任何影响;抗直流供电系统对地大电容的干扰;直流传感器抗电流冲击后的剩磁影响,保证了传感器长期的稳定性;传感器与主机采用数字信号传输,使传感器与主机的接线少,并且抗干扰能力强,连接使用方便;采用汉字液晶显示,操作采用图形菜单;可记忆接地故障及报警信息,装置掉电后信息不丢失,故障信息可远程传送,能实现远程监控,如图1所示。

6.小结

总之,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直流供电电源分布式监控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多支路直流供电系统中接地、过压、欠压等故障的技术。装设直流供电电源分布式监控系统后,可实时监控直流电源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实现前瞻式管理,确保后备电源系统可靠、安全、高效运行,并且可以减少人工检测因误操作可能引起的设备损害。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直流供电电源分布式监控系统的应用将大幅度提高直流电源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通过对该技术设备的研究设计,笔者希望对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加强对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确保直流系统及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酿成重大事故,切实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做出有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静.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准确性的探讨[J].贵州电力技术,2012年第5期.

[2]徐登强.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应用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J].硅谷,2012年第6期.

[3]王平洋编.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M].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年版.

[4]裴玮,邓卫,孔力,齐智平,盛鹍.分布式发电环境下的嵌入式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第10期.

[5]徐建伟,徐国,康劲松.基于Labview的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研究[J].机电一体化,2008年第2期.

篇10

为持续推进甘井子区职工书屋建设工作发展,大连甘井子区总工会将“为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配置电脑”作为2016年为职工办实事项目。2016年11月30日上午,甘井子区总工会举行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授匾暨办实事项目启动仪式。甘井子区委副书记张晓丹出席活动仪式并讲话。

活动仪式上,大连亿合城商业有限公司作为2015年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代表作了经验介绍;张晓丹为获得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的单位颁发牌匾并启动办实事项目。张晓丹对全区各级工会扎实有效的工作成绩予以充分肯定。针对下一步职工书屋建设工作,张晓丹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不断扩大职工书屋建设覆盖面。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发展,因地制宜的创新书屋建设形式,力求把好事办好,好事办实,把“职工书屋”打造成内聚人力、外树形象的职工文化品牌。二要创新工作模式,切实发挥职工书屋的作用。加强对职工书屋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育和选树优秀典型,组织开展交流宣传培训活动,促进职工书屋创新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丰富内涵,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文化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为职工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三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树立和维护职工书屋品牌。完善职工书屋功能定位,明确服务目标、任务和责任,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职工书屋使用效益。要继续加强职工书屋示范点创建工作,配备现代化、人性化的硬件设施,体现职工书屋的品位,树立职工书屋的良好形象。

张晓丹同时强调,各级工会要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抓好结合融合,促进工作,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同甘井子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各项任务的深度融合,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打造职工依赖的“职工之家”。

篇11

近年来,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应用促进了电力事业和企业的规模逐步朝着规模化发展。火电厂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组成成分,在不断发展中各个运行环节对自动化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导致电厂热工监控在工作中对自动化要求不断提高,对监控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就使得热工自动化设备系统在火电站机组工作中为安全使用提供了保障基础。电厂热工自动化程度,应当根据火电厂在运行中各个机组的自身容量和特点以及电厂在运行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来进行分析,确保在监控中能够满足电厂自身需求。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结构的逐步调整与优化,各种大型的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方式及管理方法出现了大幅度的变动,已成为电力企业迈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大型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水平、控制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管理目标。

一、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践策略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目前备受人们关注和重视,通过区域电网互联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应用中由于互联电网对事故发生容易出现连锁反应,从而导致火电厂工作出现重大的隐患和大面积停电事故。随着火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电网和信息技术应用扩大的今天,各种电力之间的传输要求逐步增加,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方式也复杂多样,这一变化为火电厂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为火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工作中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综合分析,确保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良好应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的内涵和特征主要是热工自动化技术是综合运用热能工程控制理论技术,通过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各种高智能型的机械仪表,对火电厂在运行中各种相关的热能电力参数进行科学检测和有效的监控,从而对电力生产进程中进行安全控制,优化管理措施和调配方式。实现稳定生产运行模式,降低耗能,并且同时能够提高生产模式和安全控制方式。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高智能型器械仪表。对火电厂相关热能电力参数进行科学检测和有效监控.从而对电力生产过程进行安全控制、优化调配与科学管理.实现安全稳定生产运行。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等目的的高新技术。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主要是对锅炉蒸汽设备以及辅助设施运行的有效自动控制.使机组生产自动适应工况变化,并在安全经济环境下正常运行。热工自动化控制具有如下特征:

1.设备智能化 .

随着现代电力能源开发技术的综合性提升.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备.往往借助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配置了高智能型的机械仪表或精密元件.以便对电力生产的科学智能化管控。

2.技术高新化

电厂热工自动化管理系统.一般运用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热能工程技术和控制理论.从而实现对火电厂相关热能电力参数进行科学检测和有效监控.自动化管理技术趋向高新化和综合型发展。

二、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成

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一般是由检测装置、执行设备和控制系统组成。由于火电厂热力生产过程复杂,多数设备长期处于高温、高压、易燃等恶劣环境下高速运行,现代热工控制系统往往还包括自动报警与保护、自动检测和顺序控制等内容。

1. DCS系统

(I)单元机组实现了集中控制,电气控制系统纳入了DCS技术.单元机组电气发变组和厂用高、低压电源系统实现DCS监控。烟气脱硝系统及汽机旁路系统的监控纳入机组Dl笃。

(2)两台机组的DCS之间设置公用网络.并通过网桥联接空压机房、燃油泵房等厂用电公用系统.公用网络可独立设置的操作员站.或通过单元机组操作员站对公用系统进行监控。

(3)机组操作台上设有DCS、DEH操作员站及安全操作控制按钮。当DCS发生通信故障或操作员站故障时,可通过后备控制手段实现安全停机或停炉,达到自动控制目的。

2.辅助系统集中监控网络

热力辅助系统的监控采用可编程控制器+交换机+人机接口方式,为满足安装、调试和初期运行过渡需要,按照水、煤、灰三点设置调试终端兼临时操作员站.正常运行后转移为集中控制室集中监控。

3.烟气脱硫系统

烟气脱硫系统的控制点.可与除灰系统合并设置控制室。烟气脱硫控制系统采用PLC实现。烟气脱硫系统的状态监控与报警保护等联锁信号.通过硬接线与机组DCS系统连接。以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

三、热工自动化系统的现状与问题

1.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现状

随着DCS在电厂中的广泛应用,其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优势.促进了机组设备可控性的日益提升.机组控制室布局、控制点的设置和控制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控制室位置和格局也日益多样化:控制方式实现了单元控制室内集中监控,辅以水、煤、灰3个就地辅助监控室,以满足安装、调试、现场巡视和异常工况处理的需要。

2.热工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整体控制程度不高:热工检测及仪表工艺有待提高;安全监控和保护装置覆盖面窄,功能不全:机组自动调节自动投入率低:程序控制投入使用少,执行机构存在回差。空行程,阀门漏流,线性不好等问题;当机组负荷快速、幅度增大时,调节系统会对调解质量产生很大的f扰。

四、热工自动化系统控制管理策略

1.拓展技术资源.优化自动化技术管理开发

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综合技能性较强。充分整合拓展人才资源优势.加强热工自动化技术培训。提高热控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是现代电力企业热工自动化控制的管理需要。此外。采用技术成熟、质量可靠的热控元件设备,优化保护逻辑组态.对维护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2.创新技术实践.确保自动化控制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