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27 14:43: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篇1

作为独立移动应用分发平台的代表,豌豆荚做得已经足够好、坚持得也足够久。但其个案折射出中国移动互联网正在迅速告别红利期的现实,包括人口红利、政策红利和资本红利。

首先,人口红利,从2010年开始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大迁徙已经结束。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中国网民总量6.88亿,手机网民总量6.22亿,规模占比已突破90%。一句话,能换手机上网的,都用手机上网了――红利期不再,怪现象就接踵而来。比如曾尽享移动互联网高速增长红利期的小米,其手机销量开始下滑、品牌光环加速陨落,原先频率稳定的“新融资-高估值”节奏也告暂停,至于估值是否还有450亿美元,不好说。

其次,政策红利。从桌面到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政策红利不是所谓的“互联网+”,而是各个细分领域的行政管理空白,但这些漏洞正在被快速修补。

魏则西事件,除了震撼百度的营收和股价,更导致《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的出台,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迅速跟进。易租宝和一众“XX宝”的垮掉,司法部门的强力介入,让乱象丛生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偃旗息鼓。在出行领域,在中国现有法律法规体系之下,参照有关部门表达的政策精神,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分享经济”。

篇2

一、概述

随着中国“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启动,流量红利对于运营商的重要性日益加重,然而习惯了在“人口红利”阶段销售模式和产品的通信运营商,在流量红利时代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二、环境分析

流量红利阶段,运营商增量不增收。增量不增收的原因在于OTT业务的不断拓展降低了人口红利时代的语音业务收入,用户通信、交流的渠道从人口红利时代的语音和短信转换成了流量红利时代的微信、易信等OTT业务,用户无需通过运营商实现语音和文字的交流,IM应用软件取代了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连接。运营商依赖的人口红利已经不起作用,如不是存在电话号码的依赖性,考虑信息更换的繁琐,用户可以随意更换运营商,只要微信号、QQ号、易信号不改变就可以保持随时随地的沟通。

在今年两会期间,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国家战略,此战略将极大的推动流量红利时代的迅猛发展,在未来一切都将是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的,用户上网流量跟水、电一样将成为未来各行业以及家庭的基础需求,但当流量变成水电这种基础应用时,其对使用价值就会降低,即使通过流量产生的收入增加,运营商将会彻底地变成管道,失去了流量带来的增值价值。

三、计费模式转变,加强内容运营

在流量计费模式上,要打破现有人口红利时代的计费方式和传统受理方式,实现线上受理。现有的运营商资费模式,是延续了传统的计费模式,由不同档次套餐构成,套餐的基本组成有语音、短彩信、宽带、流量、增值产品等,主要通过线下渠道受理,如营业厅、专营店等。计费模式是基于人口红利模式来设计,也就是订购的人数越多,收入越高,它对于超出套餐外的流量,采取的是一种套餐超出资费计费方式,流量用得越多,花费就越多。而在流量红利时代,作为管道的流量不存在任何价值,有价值的流量属于移动互联网公司所架设的独特流量场景和优质的流量内容,因此,流量红利时代的计费方式应该是“1+N+Y”式的收费,1是基础的低资费基础流量+语音+短信的随意转换套餐比如乐享.家套餐,399元套餐9个G流量,可按标准转换为语音和短信;N则是若干个流量可选包(如闲时、定向等)构成,按照应用商场的TOP移动互联网应用排序打包若干个流量包,如“5元微信流量包”“3元酷我音乐包”等,用户在保持低资费的基础流量同时,可自由组合专属自己无限流量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组合;而Y则是数字内容,如中国可以是基地业务的爱看4G、爱听4G、爱动漫、天翼阅读等应用,当用户在里面订购了收费的内容时,用户可以自动获赠阅读或者收听该内容的额外流量(比如订阅了一个专辑所需流量是300M,那么用户将获赠一个300M的4G流量,可以应用于其他任何应用上);用户订购的N和Y的流量包或者数字内容达到一个数值,可以减免当月月费。这种模式对于现在的收费模式而言的变革是温和的,在保持了基础流量的同时实现应用的按需订制,减少了流量溢出的浪费,而对于使用移动自有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时候,则实现“奖励式”的计费,订购的内容越多,获取的额外流量越多。

四、基于流量红利模式的内容产品:新疆民语库看

产品研发背景:新疆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全区民族手机用户737万户,民族宽带用户110万户。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新疆人口2181万,汉族占40.1%,少数民族人口占59.9%。其中维吾尔族人口1007万,占新疆总人口的46.2%,维吾尔族人口88%分布在南疆地区。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传播飞速发展,境外文化快速对新疆进行冲击,而新疆传统的特色、优秀的文化却没有及时进行整合与挖掘。

目前新疆本土文化类公司规模小、数量少,而文化类的互联网产品更少。以视频类客户端为例,除了中国电信的库看视频外,仅有中国联通的依克兰、中国移动的麦西来普、中国网络电视台维吾尔语频道等,且用户规模均未过20万。因此依托电信固定宽带、移动宽带网络资源,建设新疆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库,研发一些适合少数民族和中西亚国家语言的互联网应用产品是符合用户需求,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这将有效推进新疆民族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促进新疆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和中西亚文化的交流。

产品现状:2014年5月推出库看视频客户端,2015年3月推出库看之声客户端,2015年4月推出库看游戏,2015年11月推出库看TV高清宽带电视。以内容为主,利用移动流媒体、视频等技术为少数民族用户提供电视直播、影视剧、音乐、体育、教育、有声阅读等音、视频内容服务。截止2016年3月,库看视频用户累积超百万,用户户均流量超过500M。

产品盈利模式:库看系列产品围绕广告传媒、定向流量、会员包月服务、支付及版权出售五大领域开展业务运营。具体而言:针对前向用户,提供包括视频、音乐、游戏、民生等手机客户端应用的免费服务,同时提供VIP会员增值包月和定向流量包服务。库看高清TV提供基础收视费和各类增值业务点播服务。

篇3

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尚未完全定型,其功能、规模与传统银行业相较而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也不够健全。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尚未形成颠覆性的行业变革影响。但展望未来,基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理念特点,以及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态势,本文认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模式相融合产生的模式革新,将是适应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金融二次脱媒,有可能颠覆现有金融业的发展格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转变。

(一)市场形态从寡头垄断转变为完全竞争

传统金融市场是“享受政府隐性保护”的寡头垄断市场。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金融市场格局将趋向于完全竞争市场形态。一是市场主体多元化,资金提供方、需求方和中介机构变得数量庞大,将彻底打破资金中介结构的寡头地位。二是市场主体流动性强,进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技术障碍或阻力小,“用脚投票”的意愿和能力较强。三是市场信息较充分,云技术的出现,使任何金融主体均能掌握相对充分的金融市场信息,将打破传统金融模式“赖以生存”的信息不对称优势。四是市场价格公正化,在充分监管的前提下,资金价格贴近市场均衡价格,任何金融主体都难以通过单独的市场行为操纵利率或汇率等资金价格。

(二)资金流通从单向结点转变立体多元

传统金融模式的资金流通必须以实体机构为依托,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的资金流向均呈现结点放射状。互联网金融则将完全革新资金流通形式。一是流通渠道网络化,互联网金融可拥有“多对多”、“多对一”等网络化的资金流通模式,如众筹、P2P等模式。二是流通操作虚拟化,可直接在互联网环境实时完成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资金流通操作,不需通过银行实体网点完成资金划转等,如余额宝等产品。三是流通方向清晰化,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社会资金流通路径将更为清晰,有助于实现资金配置的优化。

(三)信用支撑从实物授信转变虚实并信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信用支撑主要依靠经济主体的资本和资产能力来反映。资本资产越多,融资能力就越强,客观上导致出现金融业“嫌贫爱富”现象。但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不仅可掌握经济主体的资本和资产能力,还可全面掌握其资金流向、风险偏好等微数据。假设经济主体是完整人体,资本和资产能力视同其“五脏六腑”健康情况,资金流向、个性偏好等则视同其“循环系统”乃至“毛细血管”的健康程度。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金融机构的信用判断依据更为多元化,信用支撑体系也更为立体全面,能更充分、有效地甄别和判断经济主体的“健康水平”即信用风险能力。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社会资金融通。下面,本文将围绕资金的买入、卖出及其过程中的信用支撑,探讨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所产生的利弊影响。

(一)对募集资金的影响

(1)总量影响。在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直接冲击下,银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规模明显减少,导致商业银行原有的存款结构红利快速消失。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导致存款、理财产品等资金产品结构产生显著变化,削弱了银行业在募集资金的规模优势。与此同时,在社会融资量保持相对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随着互联网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进入,将进一步加剧资金募集市场的竞争程度。

(2)价格影响。传统金融模式的利率由央行或主要银行机构来厘定,利差收入成为商业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但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机构的资金价格议价能力被削弱,利率等资金价格将转变为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均衡价格,这将使商业银行丧失长期获有的价格红利。如当前余额宝、理财通等产品,倒逼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或推出同类型产品吸引资金,最终导致资金价格的整体提高。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重建资金定价机制。

(3)渠道影响。目前,银行业募集资金主要依靠营业网点等吸收存款,单笔资金成本较高。但在互联网金融模式,资金持有者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等虚拟化渠道实现财富归集管理等功能,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可根据资金持有者需要,提供更贴近的资金归集服务。因此,互联网金融将大大削弱传统银行业的资金募集渠道优势。

(二)对资金投放的影响

(1)资源配置。在信贷资源配置方面,传统银行业主要依赖客户提出资金需求,经内部层层比选和汇总,最终确定信贷资金安排,属于被动式的资源配置模式。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互联网金融机构可通过数据管理,清晰准确地掌握甚至预测各区域、各行业乃至各客户的融资需求总量、利率等因素,从而可以因需合理配置信贷等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度。

(2)期限匹配。目前,传统银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的期限匹配特点是“借短贷长”或“借短贷短”,资金流动性管理要求较高。但在互联网金融中,可根据资金需求方的期限要求,多渠道募集与之相匹配的社会资金,使得信贷期限配置趋向合理,有效规避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如P2P模式。

(三)对风险控制的影响

(1)补齐短板。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银行业可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实时、动态掌握企业经营现金流、工资账户变动等经营变化情况,多渠道掌握企业客户信息,提升对企业客户的风险甄别与管控能力,健全风险管控体系,保证信贷资产安全。

(2)输出优势。目前,网络金融欺诈、项目投资风险等问题屡有发生。这充分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亟需健全信用评价与监管体系。与此同时,传统银行业已构建相对成熟的风险内控体系,可在互联网金融中塑造风险管控品牌,在满足自身业务需要的同时,适时向外部输出“智力”服务,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风险内控指引。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将促使各银行差异化经营“领地”的边界进一步淡化,融资领域趋于同质化、白热化竞争。但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融资需求方可通过互联网物色、筛选不同类型的资金供给方,包括投资、贷款、债券和信托等资金来源;资金供给方同样可在互联网中比选各类融资产品、模式,甚至直接与融资需求者对接。因此,互联网金融将再次加速金融脱媒进程,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模式下最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地位将受到挑战。

三、传统银行业主动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措施建议

当前,互联网金融已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展态势,对传统银行业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传统银行业应见微知著,未雨绸缪,主动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以互联网技术倒逼自身改革,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优化扩展资金募集网络

打破网点吸存的渠道依赖,扩展资金募集渠道,缩短资金募集环节链,构建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资金募集网络。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力量,从资金持有者的管理习惯出发,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从银行网点吸收存款,扩展到从网络向所有资金供给者直接募集资金,虚实结合,最大范围、最大限度、最低成本地募集资金。

(二)实施差异化业务品牌战略

打造具有市场领导力的融资品牌。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差异化产品或定位将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要根据市场需要,整合内部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收缩竞争力较弱的融资业务,强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融资业务,着力打造公众认知度高、专业性强的业务品牌。同时,互联网金融将可能开启银行机构混业经营的新时代,银行业要发挥牌照功能优势,积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撬动引领不同类型的资金资本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客户的综合融资需求。

(三)借力扩大战略客户群体

要借力互联网企业扩大战略客户群体,并增强战略客户对银行机构的粘性。要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合作,争取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支持共享等,扩大市场客户信息的掌握范围,提高市场客户信息的“耕耘”深度。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力量,为战略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贴身服务,增强战略客户对银行业务的粘性,提升银行战略客户群的忠诚度,并扩大战略客户群体的规模与多样性。

(四)健全电子银行服务功能

便捷安全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特点。银行业应运用互联网技术,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资金支付结算功能,满足企业客户端的使用需求,吸引和留住企业客户;另一方面,要根据新业务、新产品的特点,研发与之相匹配的IT系统,努力实现精细化、准确化和数据化管理,提高业务支撑能力。

篇4

江南奇景水中乡,后巷前街舟楫忙。行客欲知乌镇事,小桥黛瓦话沧桑。

在乌镇,古朴的水乡、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幽长的水巷,这些元素构成了淡雅的泼墨山水画。如今,不仅人在画中游,而且人也在网络构成的时代前沿穿梭。

本就颜值超高的乌镇,经过一年精致地“梳洗打扮”,如今更加呈现出让人流连忘返的“妆容”。“如果说,以前乌镇的美,美在自然,青砖黛瓦石板巷、小桥流水乌篷船。如今的乌镇,则是内外兼修,颜值更高。”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说。

新推出的景点乌村,田园风光给你别样的乡愁体验,乌镇戏剧节让古老小镇文艺范儿十足,乌镇“隐形的智慧翅膀”更是轻舞飞扬:26条万兆级光缆接入镇区,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5G车联网等一批智慧项目接连落地。

在永久会址周边,乌镇还梳理了80个整治项目。这座与众不同的古镇在这些基础设施的提升上充分运用了互联网元素。景区周边的一些墙面上,试点了智能绿植墙,便于园林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查看到不同位置绿植的温度、湿度等状况,还能远程定时浇水。

“建设好乌镇”是对乌镇的殷切希望,借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东风,这座千年古镇名扬天下,与网络前沿理念密触,走在网络时代前端。

生活更智慧,舞动指尖

互联网给乌镇带来的红利,除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还体现于乌镇的变化和百姓的生活。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红利的不断释放,这种变化也愈发明显。伴随着互联网的触角不断延伸、智慧应用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乌镇的百姓们见证了生活的“蝶变”。

黄吕强曾是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的研究生,2013年从一家房产公司中层岗位辞职回乡创业,和父母一起办起了民宿,从零起步,到如今,已经成为十几家民宿的老板。在他看来,自家生意的兴隆,离不开乌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更离不开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惠泽。

“我2013年刚回来的时候,民宿客房客源只有约30%左右是网上预订的,可就在这个国庆黄金周,网上预订的客源占比已经超过了70%。”黄吕强说,他现在正酝酿与科技公司合作,打造一个通过手机就能实现“从预订到退房全过程智能化”的新民宿。

让互联网为美好生活插上智慧的翅膀。浙江有很多智慧城市项目都一一落地,诸如智慧养老、互联网医院等。现在的乌镇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聪明”,群众生活更加便捷。互联网带给乌镇百姓的美好生活愿景,正徐徐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以乌镇为核心的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已经得到浙江省政府的批复,目前正申报创建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一个活力四射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圈已然形成。

而浙江抢抓信息经济风口,借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东风,御风而上,电子商务、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目前,浙江的网络零售额约占全国的1/5,活跃电商主体约占全国的1/4。今年上半年,浙江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744.23亿元,占全省GDP的8.4%。注入互联网基因的浙江经济,正在不断走出一片新天地。

梧桐迎凤凰,勇立潮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吸引八方来客。而每逢盛会,着装靓丽、微笑服务的志愿者同样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10月16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服务工作仪式启动,了志愿者代名词――“小梧桐”。“梧桐”音通“互通”,与互联网大会主题“共享共治、互联互通”相契合;而乌镇隶属于桐乡市,桐乡也被称为“梧桐之乡”,取名“梧桐”代表着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桐乡乌镇。

据了解,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吸引了6700余人报名,经过两轮面试,来自全省各地的1024名志愿者正式接受录用通知书。

篇5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这个板块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产业也深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享老是当前老年人追求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居家养老成为众多老年人心目中一种较好的养老方式。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如何把养老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下养老效益的最大化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

一、 “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发展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把居家养老和互联网产业结合起来,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可以使老人突破时空限制获得更好的居家养老服务,“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的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利用互联网来发展居家养老事业是符合福利多元主义和普惠型福利理论的。福利多元主义认为福利是全社会的产物,市场、雇员、家庭和国家都要提供福利,如果是市场、国家或者政府一方单独提供福利则会造成缺陷,不能全面满足养老需求,只有三者结合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而普惠型福利理论强调经济主体获得养老服务方面的公平性与适度性,利用互联网发展居家养老事业,为老年人提供更方便快捷一步到位的服务正是符合普惠型福利理论的内容。

(一)利用大数据,实现养老服务多元化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它需要经过特殊的技术,以有效的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在养老服务中,若把养老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必然需要有许多繁杂的技术来控制,也会出现许多养老过程中所需的数据。特别是在居家养老领域,因为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中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也是备受广大老年人喜爱和推崇的养老方式,如何使得居家养老能够有效进行,如何使老年人在家享受到合理和全面的养老服务,在此过程中,大数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使养老服务更有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二) 保障老年人生活,促进社会稳定

目前我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截至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这一比例已经高于联合国10%的老龄化传统标准,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估计会超过4亿,而且我国老龄人口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未富先老。现在将互联网与养老结合起来,拓展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可以使一大批身体健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在家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大多数老人的日常生活,也可以促进社会稳定,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三) 冲破传统束缚,促进养老医疗产品“智慧化”

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的方式,互联网产业在养老上的应用就是突破传统的革新,在信息化时代,当“互联网+”渗透到了居家养老生活的方方面面,居家养老老人的安全管控、健康管理、紧急救助、特色专属服务等都能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养老医疗产品也变得越来越“智慧化”,例如近年出现一种“百度疾病预测”的新功能,这样的产品是基于大数据积累和智能分析,将为用户提供流感、肝炎等多种传染病的预测趋势,并且能实时进行全面的疫情监测,提供准确及时的公众健康咨询,降低传染病感染的风险。如果能有效利用互联网来预测疾病,就能为在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健康保障。

二、“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发展的困境

虽然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能为居家养老提供诸多方便,使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满足了许多老年人可以在家享受到高品质养老服务的需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越性来发展居家养老毕竟只是刚开始,处于起步阶段,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会面临一系列不足和困境。

(一)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链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利用互联网时代的资源来发展居家养老,这个重大的工程提出时间较短,实践性也较缺乏,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极大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产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和产业链,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专用产品开发不够,其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①对于居家养老,它所需要到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规模应该是比较完善的,因为居家养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新兴的养老方式,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获得良好齐全的服务,对于这一块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而看现如今,我国“互联网+”时代下的居家养老虽然在规划上是全面的,但在实际操作上,在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链的完善上还是相当欠缺。以老年健康管理为例,用来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家用医疗器械普及率较低,没有现实数据上线汇集,健康管理的模式更多停留在通过社区门诊或医院体检获得数据。②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链,必然使居家养老达不到预期的要求,老年人所能享受到的服务也会大打折扣。

(二)大数据使用中对个人隐私保护存在风险

绝大多数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窃取,隐私是对每个人最基本的尊重。在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问题主要指的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人们的个人身份信息,以及人们在互联网上的各种行为,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被网站储存、利用,甚至泄漏,这个就是目前互联网中存在的涉及个人隐私方面的主要问题。而现如今,大数据让互联网隐私问题更加突出,因为大数据可以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并且很容易就发现信息中的价值,我们利用互联网+时代来发展居家养老产业,那么在利用互联网利用大数据的过程中老年人的信息也会存在被泄露的风险。而且现在对于互联网侵犯隐私权这类的法律并不完善,很多时候侵犯就侵犯了,在法律上并不能有效制裁这种现象,导致情况愈演愈烈。在发展居家养老的过程中,既然是利用互联网+时代来发展,就要有一系列完善的从法律到制度的规范,才能避免个人隐私被泄露。

(三)养老产品创新不足

利用互联网+时代来发展居家养老产业,必然要生产出一批先进的养老产品,给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提供服务。比如说百度出现的一个“疾病预测”功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让老年人可以在家进行疾病诊断的功能,这样可以避免老年人有疾病而不自知,越拖越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这是好的一面,但是不难发现,在养老产品创新上,我们一直步履维艰,虽然很多商家利用互联网开发了很多功能,但是适合居家养老的仍然相对较少。居家养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养老模式,老年人在家享受养老服务决定了这种养老模式更具有方便性、特殊性,以及对服务的要求更高,对养老产品的选择更讲求实用和方便,而在养老产品创新这一块,现如今我们仍是做得还不到位,还需要不断加强改进。

(四) 网络惠民红利未能充分发挥

当前,我国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具有数量大、发展快、高龄化、空巢化、城乡差别大等特点。 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口问题,还有养老问题,对养老金、福利补贴、公共卫生服务和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现在这样的服务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养老资源严重不足,盲目建设养老服务平台也无法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居家养老模式中,如何能利用互联网+时代充分发挥网络惠民红利还是现在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要采取怎样的方式,使得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能够得到最好的服务,享受到良好的资源,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三、“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发展的前景展望

知识社会的创新2.0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其原动力正是来自于“互联网+”所连接的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和知识,从被动迎合到主动改造,“互联网+”致力于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已经彻底洗脱了互联网工具化的旧有模式。④就目前而言,根据发展的趋势来看,“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克服在利用“互联网+”时展居家养老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克服困境,不断改善。

(一)大力建设养老基础设施,克服初级阶段不足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养老O2O模式,它是一种整合社区资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新模式。互联网给居家养老带来了许多新理念。在利用互联网发展居家养老过程中,要大力建设养老基础设施,比如说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是家属能够随时了解老人的日常情况;通过一些定位技术,对老人的位置进行及时定位,当老人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自动报警,避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再者,可以通过生产一些空气净化器、空调加湿器等设备的智能化管控,动态监测老年人房间的空气质量,是老年人在家养老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环境,让老年人过得安全、舒适。当然,也可以在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区周围建设一个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打造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区。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老年人居家养老得到保障,能获得更舒适幸福的生活。

(二)加强大数据管理,严格保护个人隐私

医疗大数据的建立确实给老年人居家养老带来方便,但隐私泄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医疗数据的采集、加工和应用,也会带来一系列患者资料被泄露的隐患,而在大数据环境下隐私被泄露的危险不仅仅在于泄露本身,而在于在此数据的基础上对下一步行为的预测与判断。老年人居家养老有时会采用互联网的方式传输数据到医院、社区等办理事情,如果造成数据泄露,则会对老年人的财产安全造成危害,这是极不利的。所以,政府要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防止网络黑客趁虚而入,严格保护个人隐私,为老年人的养老提供安全的环境。对于管理大数据,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及时监测、发现问题,并用最快的速度对漏洞进行修复,对于已经泄露的个人信息要及时注销,通知当事人做好防范,通知老年人的家属提醒老年人,以免被骗。

(三) 发展智慧养老新模式,创新智能健康产品

利用“互联网+”时代来发展居家养老,最重要的就是生产出更多智能健康产品,这些智能健康产品可以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方便。比如说,完善手机的某些功能,只要打开手机应用,子女就能了解老人在家的情况,知道老人身体有无异样;设置一些传感器,将传感器安置在冰箱、洗手间及卧室,老人经过时系统就能自动记录,传感器每天采集好老人相关信息后将数据传输到健康云平台进行分析,并将最终结果传输给子女,让他们及时了解老人在家的情况;对于老人在家养老,关键是如何确保老人的身体健康,比如说可以设置一个软件,老人只需用手指轻轻一点,软件上就会反映出老人的血压、心跳等是否正常,若有异常则会马上将数据传输给子女,让他们及时带老人去医院检查就医,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智能健康产品对于在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老年人的健康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稳定,子女在外工作,不能及时关注到老年人健康问题,有了这些智能健康产品他们就能及时掌握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避免出现不好的后果。

(四) 与网络巨头合作,充分发挥网络惠民红利

互联网时代,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发展网络惠民红利,比如说政府可以与当地网络巨头合作,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提升居家养老的效率。“互联网+”最终要“+”在老百姓关心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上,对于居家养老来讲,这个“+”要“+”在老人关注的问题上,无论是日常娱乐,亦或是健康咨询,还是疾病自救等,这些要与居家养老中老人的需求息息相关,密切相连,与互联网网络巨头合作,才能使“互联网+”成为为居家养老老人服务的“红娘”,实现经济社会和养同健康发展。当然,利用“互联网+”充分发挥网络惠民红利,我们还有待继续加强,它的效果想必会是受到广泛关注并且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作用的。

利用“互联网+”时展居家养老带给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将是革故鼎新的跨越式发展,政府部门要扮演好引导者和监管者的角色,主动融入其中发挥作用,利用新技术手段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在家里得到满意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把养老服务融入网点中,通过挖掘老年人基础信息赢得产业链发展先机。 居家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改变了过去老年人养老需要依靠社区或者机构的现象,使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养老服务,而利用“互联网+”来发展居家养老,正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居家养老相结合,一举两得。在利用“互联网+”时展居家养老的过程中,要做好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这种模式是值得探究并不断发展的,利用好这样的模式对于缓解我国老龄化问题也是极有益处的。居家养老毕竟是一个新兴的养老方式,无论是在国内亦或是在国外,这种方式都是值得推崇并且广受欢迎的,如今与“互联网+”时代相结合,更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居家养老的优势,新兴的方式必然还会存在的多种不足和漏洞,这些都有待我们一一去解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居家养老真的会在“互联网+”时代得以最大程度的发展,造福老年人。

注解:

① 陈爱国.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老年产业发展[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6月:3

篇6

通过对1970年到2008年中国的新生人口比较,不难发现,这38年中国的人口曲线与中国商业社会,尤其是技术商业在中国从无到有的发展存在着某种联系。1970年是中国最近40多年新增人口的顶峰,新生婴儿达2801万, 1970年至1976年新生人口持续下降,但每年出生人口都维持在2000万以上。在经历1977年至1981年5年的小低谷之后,1982年出生人口再次超过2000万,并在1990年达到2621万的高峰。自1991年开始,我国出生人口急剧下降,1992年之后再也没有上过2000万大关,1994年以来甚至基本没有超过1700万,1999年更是到了1150万的谷底,与3年自然灾害末期的1961年接近,差不多只有1970年至1991年22年间平均数的一半。

而从技术商业在中国的发展路径来看,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生育高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的IT创业潮,1982年到1990年持续近10年的生育高峰则推动着中国互联网从小众到普及的过程,尤其是2001年前后QQ的崛起、2003年左右网络游戏的逐渐爆发、甚至到2005年之后校内网、开心网的风靡,都与这一波生育高峰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技术商业领域靠着人口红利开疆拓土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1991年开始中国新生人口持续下降的现实已经开始让越来越多创业者开始思考如何转变过去的粗放增长,通过更加细致的用户研究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网络游戏――无论是互联网游戏还是移动互联网游戏,都一直是赚钱最容易的“现金牛”,也是过去10年最典型的受益于人口红利的行业,但是成败同源,90后人口数量的下降已经成为普遍困扰各大游戏公司的问题,正如顽石互动CEO吴刚所说,“1990年左右出生的,最近几年开始毕业找工作,进入压力阶段。在网游中,这批人占比会逐渐走低,做网络游戏不能再盯着新增用户,接下来目标客户群要么抬高,要么专精。”

具体到人口结构变化对技术商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领域。

首先是人口红利日渐减少。只要商业嗅觉敏锐,抓准年轻人用户群就能获取大量新增用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对于用户人群结构的社会学分析将对产品越来越重要,产品的用户不再呈现出单一的显著用户特点而是分散成不同的几个族群。相比新增年轻用户数的减少,40岁左右的成熟用户和老年用户群体商业价值的凸显则更加值得重视。

篇7

从更深层次的产业角度解读这个现象,实质就是巨头并不像表面上看得那么强横霸道和不可一世,有时甚至很脆弱。这是因为在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大趋势,就是你在PC互联网时代拥有的红利越大,进入移动互联网之后,你的包袱越大。

英特尔、诺基亚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巨头,他们真的迟钝到看不见移动互联网的变化吗?不见得,只是因为PC时代的巨大红利反过来绑住了他们的手脚,才导致了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

国内市场也出现了类似的典型案例。腾讯QQ是“即时通讯”的代名词,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发现“移动即时通讯”的代名词不是手机QQ,而是微信。

从产品理念上看,手机QQ就是QQ从PC平移到移动端的产物,主体用户基本上也是从PC迁移过来的,定位的是一个存量市场。但微信不同,它是一个完全基于移动端设计的产品,瞄准的是更为庞大的增量市场。

这个理论放在搜索市场同样适用,百度在PC互联网时代是“搜索”的代名词,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不一定是“移动搜索”的代名词。进一步说,移动搜索绝不是“PC搜索的无线化”,而是一个“新物种”、新蓝海市场。不要想着你原来有什么优势,优势这时候都是包袱。你要看到现在用户是新用户,他们有很多新需求,你要给他们提供新体验,完善很多新的商业模式。

例如商业模式的变革,就是搜索引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否丢下PC时代的“包袱”,蜕变为移动搜索的关键点之一。因为如果搜索一个关键词,手机屏幕的3/4都是广告,这是对用户体验的严重破坏,长期下去整个行业是不会有良性循环的。移动搜索必须寻求更合理的变现模式。

从需求的角度看,移动搜索与PC搜索还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一个明显不同是,PC搜索结果追求的第一个字是“全”,但在移动互联网上,搜索更应该追求“准”,因而“去噪”就变得更重要;另一个明显不同是相关性,PC搜索的相关性是基于文本关键词的,但移动搜索一定会从一致性逐渐向个性化过渡,以后基于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时间等要素搜索同样一个词,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

篇8

微博投射的网红现象是互联网经济价值的另一种写照,早在互联网刚兴起的年代,“网红”现象就早已有之。不过,和当前红得发紫的“网红”们相比,早期的“网红”虽然同样具备颜值与才艺,但在影响力方面却无法比肩后者,在创造互联网经济价值方面,早期的“网红”更是差了当前的“网红”十条街的距离。

造成这样的差距,其中缘由何在?

网红诞生的必备条件:才艺与颜值就够了吗?

网红并没有特别标准的入门条件,但却又颜值和才艺两个基本门槛,这是大多数网红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我价值体现(曝光、媒体传播)等方式实现品牌认知,进而构建知名度和影响力之后,网红才能得到市场和粉丝群体的认可,进而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这种成长方式对于目前不同领域的网红们来说,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成长之路。因此,当微博上各种俊男美女的网红展现他们姣好的容颜和卓绝的才艺时,请一定不要奇怪,因为这是他们的入门条件。

但是对于网红们来说,仅仅拥有颜值和才艺就够了吗?

凭心而论,早期的网红在颜值和才艺方面并不输给当今的网红,但他们在影响力和价值方面却完全无法比肩当前的网红潮流,这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互联网平台的决定性作用——在过去,网红们成长的平台大多依托于聊天室、BBS、SNS等社交工具,但这些社交产品相继消失的结局,客观上也决定了这些早期的网红“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他们如果生活在目前的微博时代,其所受到的待遇和市场机会必定是另一种竞相。

对于网红来说,颜值与才艺是基础,但良好的互联网平台更是促使自己成功的关键。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缺乏良好的互联网平台也即意味着缺乏了大量的成长机会,即便拥有再好的颜值和再卓绝的才艺,但没有良好的互联网平台扶持辅助,那么一个平凡的网红想要取得互联网红利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网红犹如过眼云烟、而微博时代的网红却大红大紫的主要因素,因为不同的互联网平台,承载着不同的互联网结果。

因此,对于网红们来说,拥有颜值和才艺还远远不够,一个充满机会的良性互联网平台,才是真正驱动网红们成才的关键要点。

微博何以成为“网红”制造工厂?

时尚、科技、旅游、美食、育儿……只要你能想到的领域,几乎都能在微博上找到一大堆专业、具备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网红,一些企业家和明星级大咖,更是用身体力行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网红现象的互动中。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今天的微博几乎可以成为网红制造基地。

这是因为,微博较之其他社交媒体平台,拥有着多项“制造网红”的条件和能力。

首先,微博拥有丰富内容生态。

无论是手机数码还是时尚美妆、旅游娱乐、家庭育儿等等细分领域,都能在微博上找到基数巨大的用户群体和海量内容,这些潜在的海量用户创造的细分领域内容,一定程度上为网红的崛起创造了比本的土壤条件。另外,随着微博支持视频开始,大量善于使用视频方式的网红们更为视频内容增添了力量,除此之外,企业和媒体等机构相继拥抱微博的方式,更使得这个群体的内容优势变得越发庞大,比如@人民日报在两会期间就利用微博平台进行了18场直播。

内容生态爆发的焦点还体现在阅读量方面,根据官方数据,目前月阅读量超过100亿的已经有明星、动漫、时尚、电影、财经等12个行业。

其次,微博具有惊人的互动活跃度。

由领域和兴趣催生的内容生态是微博“制造”网红的关键,根据微博最近的官方数据,目前微博“日活净增1400万,月活净增2600万,创下上市以来最大单季增幅。月活跃用户占比达85%,规模超过2亿;移动端日活破亿,同比增长45%,占比达到91%。今年春节峰值DAU曾达到1.34亿。”其中视频日播放量更是达到同比增长489%、比上季度增长64%的规模。而在垂直运营的业务中,微博已经有12个行业的月均阅读量超过100亿。

还是从官方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目前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2.61亿,年对年增长32%,日活跃用户达到了1.2亿,年对年增长35%,环比增长13%。除此之外,微博视频日播放量达到了4.7亿次,同比增长了489%,比上个季度增长了64%。以@papi酱为例,她在微博的69条视频,总计播放量达到2.46亿次,与其他所有视频平台的播放量总和接近。

再次,微博商业化营收效益凸显。

对网红们来说,光有用户群体和影响力但没实际收入,这就够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经济状况决定可持续发展”,对于网红们来说,影响力与收益的结合才是价值的体现,所幸微博在这方面给予他们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和机会——在最新的一季度财报数据方面,微博实现总营收7.77亿元(同比增长29%)、盈利1.05亿元(同比增长529%)的规模,在长达6个季度连续盈利的过程中,有效地保证了网红们在收益方面的创造机会。如果没有中小企业、自助广告客户等“金主”的莅临,那么这些网红自然不可能活得很滋润。

综上所述,微博之前的网红虽然具备颜值与才艺,但他们生不逢时的悲剧,也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成功地成为一个网红。

微博时代的网红:红利期刚刚开始

在与一些网友交流的过程中,很多人表示现在网红这么热潮,不同细分领域均有了很多知名网红人物,因此后来者还有机会吗?

对于未知和不可预期的判断,任何直截了当的回答都是耍流氓,网红在微博还有没有机会的这个疑问更是如此,但在预见和展望方面,却也不难发现当前的各种行业数据,或许可以给这个问题一窥端倪的机会。

一是微博的内容消费更活跃,意味着网红还有机会。在微博当前颁布的财报数据中,“多媒体趋势明显,视频体验优化”的方向,已经清晰地指明了内容仍然是网红们获得红利的关键,这从“视频日播放量同比增长489%,比上季度增长64%”已经明显可以看出增长趋势。

篇9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口红利,不管是早期PC网民的迅速增加,还是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激增,企业发展的方式哪怕粗糙一点、成本高一点都不要紧,因为用户在快速增长,每年卖几亿部智能手机,大家的业务跟着水涨船高。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智能手机的年销量已经不再增长,网民总体数量的增长也大幅趋缓。这个时候两条路:要么开拓海外市场,但是国际化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么你就得精耕细作,把原有的用户服务得更好,通过每个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对于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而言,需要增长模式的转变,之前企业粗放一些,跟着网民数量的增长水涨船高,现在这个红利已经基本结束了,接下来考验的是企业的真功夫,这么多人你能不能更好地服务他们,创造更多价值?可能需要不一样的增长模式,需要不一样的组织能力,在很多方面也需要不一样的商业模式。

现在都说“互联网+”,而早期互联网是不做“+”的事情,做的都是纯线上,创业者慢慢发现,光做线上的事情不行了,就开始往线下走。我们做了O2O,但从开始到现在,我们也只做了很薄的一层,主要还是线上引流,也就是帮助商户做营销,做整个产业链最后的那一小段。

发掘行业新能力

往后看,“互联网+”要做的是各个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互联网化,不是仅仅停留在最末端做营销、做交易那一小段,而是真正能够用互联网、用IT全面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

少谈一些颠覆,多谈一些创新,我认为整天讲“颠覆”是没有意义的,“互联网+”根本上还是要靠创新服务于各行各业,靠互联网、靠IT技术为各行各业的各个环节提升体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如果以此为目标,那“互联网+”需要的能力和之前就不太一样了,对我们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回顾之前我们的发展,基本还是“上半场模式”,就是猛抓用户、猛接商户,然后做“营销交易”这比较薄的一层。现在进入“下半场”的时候,就需要新的能力,之前我们并没有太多的积累,只能说有一些探索,比如电影的选座,酒店从团购模式到预订模式,餐饮在配送上也有一定尝试。

但总体看,这种积累是有限的,目前我们还没有很完整地深入行业的能力。当然这对我们是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这也是机遇。因为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目前也没有这个能力,尤其是一些互联网巨头,它们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甚至某些巨头由于历史原因,更难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对我们而言是个好事情。

如果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别人有,你没有,你就处于天然不利的状况;如果这个能力,同行对手都没有,那倒不用太担心,可以通过团队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以及在服务业的各个细分行业积累来获得。如果彼此借鉴,综合起来一起推进,我们是有机会比较快速地具备这种能力的,或者说比别人更早、更好地获得这种能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是我们随着中国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出发点。

“互联网+”就是下半场

自从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的下半场就已经开始了。

CNNIC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已经接近7亿,中国人口是13.6亿,当网民数到一半的时候,这个市场光靠广度和用户数已经不能实现再翻番了。这并不代表没有增长的空间,而是说接下来互联网的增长,要从广度、从纯粹用户量的增长,转变为从深度、为单个用户提供更全面更深入服务的增长。

过去几年有用户的红利,2007年iPhone诞生,2009年安卓系统,后面几年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当用户的增长红利过去之后,我们一方面要继续让另一半人口能逐渐用上智能手机,成为互联网用户;另一方面,需要深入结合各行各业,把“互联网+”落实到实处。

前面的20年,尤其最近的4年时间,我们可以认为是互联网上半场。以用户红利为代表,以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为代表,以广度为代表。现在我们处在很关键的拐点时期,接下来的下半场,很重要一点是不光依靠用户的广度扩张、数量增加,还要加大服务深度。

具体到新美大做的事情就是“互联网+吃喝玩贰保把公司做成中国最大吃喝玩乐的平台,其中吃是我们最重要的需求。

篇10

过去,通过“红利杠杆”撬动较大的资源,赚取利润和回报的企业,

在红利潮退去之后,需要寻找新生。

“红利”本身很难定义为一个标准的经济学概念,宏观而抽象。企业家往往不知道或者不关心“红利”为何物,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上都没有这个科目。但事实上,企业任何时候都受制于红利本身,要么受益,要么受损。

以我的理解,“红利”是企业或者经营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外在条件,对经营主体构成的有利或者不利的因素。市场、土地、原材料、产业政策、劳动力、税收、工资等都和红利相关。这些要素虽然和企业经营息息相关,但很多东西是不由企业来把握的,也是企业决定不了的。

德鲁克曾说:“并不是因为我们把事情弄糟了,也不是因为我们做了错事。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做的事是正确的,只是没有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原因是时代改变了,组织一直赖以为基础的假设不再符合现实了。”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减缓,进入“新常态”,工业化进入中后期,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受惠于Y本红利、互联网红利、潘亢炖的企业,在红利消失后都纷纷开始了自己的下一个征程,寻求自我升级。对企业而言,红利消失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没有意识到红利已经走了,更可怕的是企业不知道该做什么。当环境转向,企业更应该懂得如何自省、自我调整。

消失中的红利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技术落后、土地价格不高、供应短缺、劳动力价值不高,企业从事简单生产。低附加值产业都能够快速发展赚钱,就是因为大量的利润都来自于低成本要素的红利。政府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放开经营准入,价格改革释放了大量的政策红利,拓宽了企业的经营领域和视野,为企业创造了很好的投资经营环境。企业才得以把这些红利转换为企业的收入、降低的成本、增加的利润。

三十多年过去,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环境、竞争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经济增速减缓,进入“新常态”,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很多内外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红利消失了。

过去大大受惠于原有红利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特朗普能够成为2016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他打出的最重要的旗帜就是,认为美国现有运营模式已经没有红利了,需要通过一系列“美国优先”的战略取向,大刀阔斧地改革,才有机会重新创造“美国红利”。

作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利用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的有利经济和政治地位,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保障,在全球开展贸易和投资,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美国成为分享全球贸易和资本红利的最大收益者,但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红利已经消费殆尽。社会成本上升、过度金融化与资本化、实体经济转移、维护全球化的成本居高不下,也让美国企业难以为继。

欧洲最早开始工业化以及采用殖民主义开始全球化,现在看来,早早完成工业化未必是好事情。欧洲人用300年时间走完了最早的工业化过程,最先品尝到工业化红利给欧洲大地带来的福祉。但工业化、现代化给他们带来巨大财富积累和社会福利的同时,他们用享乐、安逸、生活来增加福利、减少工作、不爱生育、不承担家庭责任,导致工业化红利转化为社会成本。虽然希望通过将欧洲共同体改造成为欧盟,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欧洲来抵消红利消失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却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警惕红利消失的陷阱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虽然主宰不了经营环境和要素的红利本身,但一个智慧聪明的企业一定要会审时度势,把握来来往往的红利规律,积极巧妙应对。它不仅不会被消失的红利击倒,反而会不断获得新的红利机会。

那企业该如何应对或者预判红利的消失呢?我们以鄂尔多斯为例。

鄂尔多斯的煤炭资源曾经让这个地区红遍大江南北。由于中国政府应对2008年金融海啸,投入四万亿元来支撑出口下滑带来的GDP下降。四万亿元的投资,形成了对资源的巨大需求,给鄂尔多斯带来了巨大的政策红利,也制造了鄂尔多斯的财富疯狂效应:大规模采煤、投资煤矿建设、投资大型煤化工项目,在完全不具备城市建设条件的地方大规模投资新城建设。整个城市从政府到企业,错把短期爆发式增长带来的资源需求作为长期的市场红利。

几年之后,经济进入新常态,需求严重下降、政策红利消失。几乎所有投资都难以成为有效投资,鄂尔多斯大量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难以幸免,跌入红利消失的陷阱,从此一蹶不振。如果在资源需求红利高峰时,大家理性分析红利周期性,不要扩大简单再投资,而是把红利高峰创造的巨大收益,从政府到企业都投资于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制造、生态农牧业这样一些转型升级的产业,相信鄂尔多斯会从上一个红利周期过渡到下一个红利周期。

再以大连万达集团为例,从2004年开始,中国80后这批人就进入了结婚生子的高峰期。这个高峰期创造了中国住宅产业、家具产业的爆发性需求,带来了一次巨大的房地产市场需求红利。购房的同时又带来相关消费行业的升级需求。万达集团独创的万达城市综合体业态以独特的商业模式、开发模式、融资模式、规划建设创新和军事化一般的速度,异军突起,迅速把握住了这个市场红利。

10年间,王健林成为了中国首富,万达集团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综合体开发商。但是同样,万达集团并没有意识到,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模式所创造出的虚拟购物业态,正在悄然打开一个互联网商业红利空间。这个空间的出现把消费红利从实体店转换到了虚拟市场,万达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模式遭遇了重大冲击。逼迫王健林不得不在万达模式干得酣畅淋漓的时候,快速、果断地进行转型,把重资产结构转型为轻资产结构。同时,以投资于电影产业链、体育产业链来找到新的产业投资机会,以改善重资产万达城市综合体带来的财务困难。

抓住待开发的红利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在逐渐进入放缓的“新常态”,必须要从中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调整、升级。一旦期待性的增长动力形成,中国还是会有很多红利有待开发。

首先是国内的改革红利。中国的改革红利潜力巨大,分布在国有企业改革、医疗健康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领域。

其次是全球化的红利。全球化的红利一方面包括通过投资、并购发达国家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与中国企业和产业进行重组、整合,整体提高中国的技术、管理、产业水平的红利;另一方面,包括将改革开放几十年高速发展所形成的巨大产业存量,通过“一带一路”,和世界各国市场需求进行国际产能合作与整合。将中国产业链和价值链与“一带一路”国家融合,既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又扩大了中国产业链的延伸空间。

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为例,国家发改委公布,中国具有16万亿元市场空间的医疗健康市场,并试图通过中国医疗健康市场的体制改革和发展,释放这个领域的红利。中国过去改革开放的时候,这个领域属于上层建筑,不在经济体制改革范畴。即使后期由于体制的双轨制,整个医疗健康领域依然矛盾重重。而医疗体制改革也因为种种原因改革不到位,对国际医疗健康领域保持限制进入状态,开放也非常有限。这样一种体制和行业封闭状态,使中国与国际医疗服务领域、医疗器械市场、医药产品研发和生产形成非常巨大的差距。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能力增强,但在医疗健康领域供给环节,远远满足不了不断增长的高端医疗健康消费需求。于是,到日本体检、买药;到美国生孩子、治病;到德国治疗疑难杂症;到瑞士打羊胎素抗衰老;服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保健品逐渐成为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风尚,巨大的市场红利就这样白白流失。

那中国企业为什么抓不住这些红利呢?

由于过去封闭的体制阻止了先进产业的进入,中国企业生产制造的产品和中国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彻底的改革和开放,才能让整个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与国际发达国家的产业从产业链、价值链上,进行资本的融合,发挥中国市场的巨大优势。与国际医疗健康产业的优势企业共同分享中国市场的成长,才能够让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起来,让中国的医疗健康企业获得产业提升的机会,让中国的企业、资本、消费者获得这个产业的巨大红利。同时,这既是企业的红利、资本的红利、消费者的红利,也是国家的红利。

第三,新兴产业发展红利。中国一方面处在完成工业革命阶段,同时又和所有发达国家同步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大量新兴产业的兴起也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产业红利。如果没有互联网,不可能用15年就打造出硪桓霭⒗锇桶停蝗绻没有移动互联网,也不可能出现一个微信支撑腾讯庞大的身躯。那么,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工程这些领域的发展空间,同样拥有巨大的新产业红利。

铁打的企业,流水的红利

对于企业和资本来说,传统企业怎么在转型过程中抓住稍纵即逝的产业红利;创新型企业本身就是抓住产业红利机会才生存下来的,但又如何把握红利的生存周期呢?大量的金融资本囤积着巨大的信托基金,如狼似虎地盯着随时可能会出现的红利风口?这些都需要真功夫,不是朝夕便可完成。

以乐视为例,它从一家互联网企业延伸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软硬件,再到互联网内容的制作、版权购买,再延伸到移动终端硬件手机的研发生产,同时打造出体育、影视、汽车等多个产业生态圈。看似都在不断寻求新兴产业红利的梦想和机会,实际上这些商业逻辑、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对企业,对企业家在资金、市场、盈利能力、管理、公司治理模式、团队、企业文化上有多种要求,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也需要八年、十年才可能完成。

篇11

一定会有人问什么是社区?论坛BBS?贴吧?天涯论坛,猫扑?豆瓣、知乎?甚至是一些法律“边缘性”的“草榴社区”。严格来讲:这些是社区,但仅是社区1.0、社区2.0。移动互联网,将把我们带入社区3.0时代。

我简单给社区3.0的定义:以特定目的、属性、人群聚合在一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多人参与、多人互动交流、群体表现的公众性手机应用软件。在这里,信息是多向流动的,不仅你可以向社区人群对外广播你的信息,你也可以接收到来自社区的信息、甚至是把社区的精华内容,向外去推送。并且,社区是有一定明显的边界的。

言归正传,为什么社区将引领移动互联网?

一、社区的本质是人群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从PC互联网的突显个性的时代,进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时代。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是群体性动物。设计合理的人群性社区应用,将在移动互联网获得巨大的流行。围观个人心情、相册笔记,围观的力量、展示的个性是有限的。大伙们的互动与交流,群体个性与行为的展现,因众多成员的参与,变得更加丰富,而且更有持续力、更富影响力、更具传播性。

二、社区的市场规模空前

众所周知,在电脑互联网,社区是小众型产品。做得最厉害的百度贴吧、天涯论坛、豆瓣,并没有获得像facebook一样巨大的成功。也不如国内的QQ空间、QQ这样的产品用户来得广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将有着根本性改变。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个人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将面临用户增长红利枯竭,用户使用习惯变迁的根本性难题。举个例子:QQ群在移动端的模仿者“微信群”,成为了骚扰源。玩法单一,表现能力有限。

像唱吧等社区型应用,他们表现的是人群的需求。以歌会友。每天变化不断。参与人数众多。带来的价值远高于“微信群”的水聊…

按各种维度来分析,人群分类有多少,社区就有多少,社区应用的市场就有多大。这个增长红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得到很好的体现。

潜在的市场空间:地域性社区(如小区、学校、乡村、中小型城镇,2-3线城市等、旅游景点、酒店等);兴趣型社区(如百度贴吧、豆瓣、唱吧等);地方性行业型社区(如创业者、各行各业从业者社区、商会、电脑维修、租房买房);地方性媒体社区(地方性电视台、广播电台、出版社区、传媒公司、营销公司等);地方性组织(单位、公司、机构、团体,如恒大球迷);虚拟型社区(小说、诗歌、音乐、电影、游戏、90后00后家族)等等。

最大的红利:地方性社区(有人断言:地方性社区将是O2O的最佳平台)

三、去中心化社区,无视巨头竞争

每一个社区人群,都可以形成独特的氛围与人气,形成强大的社区人群关系链。这个关系链的稳定性,并不比QQ好友关系链差多少。做起一个社区,可以获得较为持久的稳定的人气关注。相比做个人型的博客、微博、自传媒、QQ空间,将来得更加容易。

服务特殊人群的社区,成员间互助互利式的社区氛围,解决了个人英雄式的单点风险问题(如博客);由群体互动不断产生的有影响力社区内容(如豆瓣的小说点评、唱吧的K歌),将为社区带来持续的人气关注(内容自生产、自消费);有组织的对外宣传不断的扩大目标人群用户的吸纳。

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能带来极高的附加价值的运营,必定是“社区运营”。

“社区运营”是个精细活,是小而美的运营。这个领域,即便巨头有心介入,但最终胜利者也必将是运营者。

无视巨头竞争的移动社区领域,将不断的涌现成功的运营者。这是社区的胜利,也是“人民战争”的胜利。移动互联网,社区为王!

四、移动互联网,也是生活互联网,社区,更是生活社区

江湖有传言,豆瓣将通过社区进入电商领域。江湖还有传言:豆瓣通过社区人群的精准把握,投放针对人群的精准广告,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移动互联网,远离了电脑互联网的喧嚣,个人随身携带,更多的贴近人自身,贴近人自身的生活(话说:手机比自己老婆、孩子、小三、知心朋友还亲,这是什么道理!)。如果说,有什么比手机更多的掌握人们的秘密的话,那只能是上帝了!

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IM(如QQ、微信、米聊),在电脑和或许能发挥极端的优势作用。移动互联网,通讯本来就是智能手机的一部分。这意味着:IM活跃度有相当的下降。

社区可以解决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与自己亲密的圈子人流,解决生活困惑与问题(电影购票、去哪吃饭、什么食品安全),获取紧密相关的地方性社区新闻资讯,社区型小说阅读、K歌等内容型娱乐,扩展地区性社会人脉…..

总结而言:社区应用匮乏的移动互联网,目前还是相当落后的。

五、做社区的,更是做人群;人群的生意永不枯竭

如果说,小米公司是一家手机公司,大家一定不会怀疑。如果说,小米公司是一家“社区电商”公司,大家必定会大吃一惊!

小米的铁人三项,以MIUI(米柚)为根基。不断的扩展包含米聊、小米手机、小米电视等智能周边设备。总的来说:MIUI是根基,是米粉的来源。小米最厉害的,其实不能算是营销,而是社区运营!

通过MIUI聚高内聚的社区用户群,以免费、发烧友的ROOT打动社区用户。进而不断的扩展生产线。好的产品,不断提升的服务,必定会持续的影响到更多社区用户的加入。所以,小米的社区电商运营战略很成功,雷军在社区运营史上也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

小米的社区运营,不局限于MIUI,目前扩展到了小米手机。更是扩展到了智能手机周边外设(如智能电视)。小米一路的扩充战绩,米粉的作用不言而喻,米粉是小米社区的最佳宣传推手,每个米粉,都成为了小米的义务宣传员!

这就是雷军所说的:让用户参与其中(雷军仅说到了产品设计,其实远不止如此)。社区是天然属性是什么:人人参与其中,每个人都能获取所需。人人参与其中的社区电商,是大家的电商。这就是社区电商的终极魅力所在。

人群的生意永不枯竭!让人万分期待:谁会是下一家重要的“社区电商”高手呢?

六、移动互联网:社区应用是领先的产品应用

有朋友跟我说,做社区,不就是做论坛吗?

严格来说,论坛是社区1.0。豆瓣等社区算是社区2.0。话说社区、唱吧、啪啪算是社区3.0。社区3.0,更多为智能手机而设计,为未来的互联网形态而设计,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