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8 17:04: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对低碳环保的感悟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
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度的工业化文明彻底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步伐和轨迹,现代文明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等均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抗议和惩罚。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天气的增加、扬沙天气的增多、温室效应的产生、水土流失和污染的加重等都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提出了警示。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很多国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等形成一种内在的、自觉的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低碳经济环境下,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这是站在国家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考虑,关系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实现。
1努力开展各种社会低碳环保活动
应是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低碳环保公益活动中来,全面提升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增强公民的低碳环保技能。因此,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作支持进一步向广大公民宣传并普及低碳环保知识,并在城市中挖掘树立典型的低碳环保榜样人物。站在环保范围的角度来看,加强社会公民的低碳环保公益活动,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低碳环保公益活动,在低碳环保理念的中不断提升自我,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例如:可以组织本地居民到本地区的乡镇企业、厂矿企业进行参观,进一步了解这些企业低碳环保的情况。各社区应组织本社区的居民大城市的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参观观摩,感受自然环境被污染后的严重后果,彻底感悟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从而增强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加强环保行动的紧迫感。
2加强低碳环保的网路宣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全球迎来了网络信息时代。社会环境方面也在进一步拓展信息交流平台。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网络的发展更是为低碳环保的宣传创造了条件。网络的灵活性、开放性能够满足公民生活中多环保知识的多样化需求,并进一步巩固公民低碳环保意识。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力量,为公民有效的提供丰富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关信息,开辟交流平台,多建立一些与低碳环保相关的特色环保网站;还可以结合各种真实的案例资料,利用网络的传播介绍生态环境的现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建立并完善大众媒体引导机制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各种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微信等传播平台媒介正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众传媒的形式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文化传播平台,它更是有效提升我国公民低碳环保意识的重要媒介,还是在新时期大力开展公民环保理念宣传与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大众传媒的覆盖面较广、传播的速度较快、传播的影响力较强等特点,使得大众传媒在公民低碳环保意识培养与提升中发挥出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
4搭建并完善低碳环保社区平台
每一个公民都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日常的生活与生产活动的,作为社区中的一份子,每一个公民都必须仅仅把握在社区学习的机会。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将低碳环保的意识教育与培养融入到社区教育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特别是以社区为中心努力建立公民低碳环保意识平台,更是对公民进行低碳环保意识提升的重要落实途径。因此,必须要努力推进绿色社区的建设,充分发挥低碳社区在提高公民低碳环保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利用社区的宣传公布栏公布当前本市、国家、省的水、空气质量、植被情况等。从而进一步引导公民在社区活动中进一步关心环保建设问题,履行公民的环保责任。再例如:可以鼓励社区公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环保志愿者的队伍中,从而在低碳环保社区环境中提升自己的低碳环保意识。
5结语
总之,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加强我国公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公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更直接关系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成败。目前,我们人类正承受着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理念、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绿色代表着生命,象征着希望;生态表现着自然,表现着朴素。我们认为,“绿色生态”教育是以生态学观念为价值取向所形成的一种绿色教育新理念,本幼儿园绿色生态特色研究以“绿色、环保、低碳”为核心内容,以“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为教育重点,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潜能,从而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本园实际,我们把绿色生态特色研究内容定位在以下几点:
第一,基于儿童立场的园内绿色生态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包括绿色环境的创设研究,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绿色种植活动的研究,园内绿色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挖掘研究等。
第二,基于溧阳本土文化的开发与挖掘研究,包括溧阳自然文化的挖掘研究、人文文化的挖掘研究、民间饮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研究、物产的研究等。
第三,基于幼儿绿色生活方式的行为与实践研究,包括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环保与低碳内容,儿童立场的环保和行为方式,绿色生活的意义、内容及方法等。
第四,基于儿童立场的家园共育开展绿色生态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研究,包括如何向家庭和社区传递绿色生态理念的研究,家园共育开展绿色生态活动的内容研究。
本园所具备的研究条件
“办园特色”是幼儿园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运用先进的办园理念,在长期办园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幼儿园一日活动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幼儿园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办园风格和特征。开展特色研究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撑。
本园是一所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牌幼儿园,附属于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幼儿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有着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这为本园开展绿色生态特色研究提供了环境资源。
园内教科研氛围浓厚,早在20世纪90年代,幼儿园就开展了课题《构建幼儿生态教育模式的研究》,并得到了幼教专家赵寄石教授的亲自指导;2001年至2006年,幼儿园开展了省级课题《幼儿园生活化园本课程的研究》,积累了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的实际经验,这些都为本园开展“绿色生态”特色研究作了强有力的铺垫。
本园所处江苏省溧阳市是生态旅游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美丽的天目湖、南山竹海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茶叶、板栗、竹笋、乌米饭等绿色环保食品更是丰富多彩,伍子胥的传说、史贞女的故事、溧阳话的由来等溧阳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这些都为本园开展绿色生态研究提供了依据,也充分说明本园具备开展绿色生态特色研究的条件。
营造绿色环境是研究的前提
通过学习,我们深深认识到环境在特色教育中的作用,幼儿良好生态意识的养成,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熏陶和萌发。
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幼儿园要以“教育就是服务”为办园理念,倡导教职工进行微笑服务、平等教学。
另一方面,在幼儿园内营造绿色的自然环境,如紫色长廊、四季花园、生态园地等,让园内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树木葱葱,孩子们犹如置身于大自然中。同时,还可以根据季节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种植活动,如大班开展爬藤类植物种植,中班开展麦苗、青菜等农作物种植,小班开展蚕豆、大蒜等常见植物种植;还充分利用环保型的废旧材料如废旧油桶、雪碧瓶、水果箱、茶叶罐等进行种植,并在摆放形式和种植内容、器具上进行研究,把它作为一种课程来实施,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发展孩子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在幼儿园近100米的阳台上,200多盆精心栽培的植物,形成了一条美不胜收的绿色画廊,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观察大自然环境的平台。
此外,在整体环境创设上,幼儿园充分利用自然、低碳、环保的材料表现溧阳文化,宣传环保、低碳。如表现溧阳故事的“竹林深处”“天目湖畔”“茶园飘香”等板块。本园还制作了醒目的“绿色环保行动”宣传版面和标语,倡导节约用水、珍惜纸张、随手关灯等环保习惯;幼儿园及各个班级都设有环保箱,收集废旧电池、纸张等,从细微做起,营造一种和谐、绿色、低碳的氛围。
建构特色课程是研究的根本
本园开展绿色生态特色研究,立足点是培养幼儿生态、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促进每一位孩子得到较好的发展。我们深深知道,活动是促使幼儿发展的保障,课程是活动的载体。
一日活动皆课程 我们坚持“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首先把“绿色生态”特色研究的目标、内容、理念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利用废旧材料和幼儿、家长一起制作丰富多彩的幼儿户外活动器械,盥洗室贴上节约用水的标志;在幼儿生活活动中,教育幼儿节约用水、用电;在幼儿游戏、学习时,尽可能给幼儿提供环保、低碳的操作材料。在幼儿一日活动内容的安排上,70%是以《幼儿综合活动丛书》教材为主,30%安排绿色生态特色课程,如小班、中班、大班幼儿每周安排1次至2次绿色生态特色游戏活动,每班游戏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落实;每学期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均安排2次至3次绿色生态主题活动,通过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的发展。
主题活动显特色 其一,确定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目标。本园在开展绿色生态特色研究的过程中,多次带领教师开展沙龙、研讨等活动,对特色研究的内容和目标等进行一次次的梳理和定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过多次思维碰撞,本园把大班幼儿的研究重点主要定位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向家庭和社区宣传绿色理念上,重体验、表达、理念的宣传及习惯的养成;中班幼儿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感受家乡文化,如竹文化、茶文化等,重幼儿的感受、理解及情感的培养;小班幼儿的研究重点主要是了解家乡特产,重认知、感受、体验及兴趣的激发。其二,精心设计每个主题活动。结合园内资源,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如“幼儿园的树”“幼儿园的植物要过冬了”“参观小学”“小学部男教师来园上课”等,使幼儿园的资源物尽其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溧阳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博大精深,如何更好地让幼儿感受家乡文化?本园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来进行,如开展主题活动“家乡的绿色食品”“美丽的家乡”等,引导幼儿关注自然、关注绿色,热爱家乡。
特色研究最大的受益者
自2008年本园开展“绿色生态”特色研究以来,我们深深感受到孩子是特色研究最大的受益者,每一次的特色活动都使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绿色、环保、低碳”,在活动中,幼儿的认知、语言、情感等得到了发展。
因为家族经营服装缘故,洪金山从小便开始接触服装。他在香港亲戚的面料工厂实习时,听说了法国时装之都巴黎,学生时代就痴迷画画的洪金山,怀着对服装这个神秘时髦行业的浓厚兴趣,只身来到巴黎学习服装设计。
揣着一个滚烫的梦想,洪金山在法国时装设计公司学习设计和国际品牌运作之余,常常来到文化艺术风情迷人的塞纳河边,倘佯在圣・米歇尔大街和圣・日耳曼大街交汇的左岸,感悟着浪漫、激情、艺术、文化和先锋的脉搏。在这个被法国浪漫艺术文化感染的中国青年胸中,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时装品牌,一个像“左岸咖啡”不但加了糖,加了奶,还加了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精华一样的时装品牌,让它成一种文化的象征、一个时尚符号的强烈愿望时时蠕动着,激励着洪金山在法国的日日夜夜。
回国的第二年,洪金山注册了一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巴黎的服装品牌“ZUOAN左岸”。2002年洪金山成立了左岸服饰有限公司。这个留学法国的服装设计师对艺术的尊重与偏爱,全显现在他用时尚艺术对服装产品设计研发的满腔热情中。
然而,在国际时尚之都吸吮的满腹艺术经纶,用法国的时装设计理念和时尚创新技巧,都没有让洪金山的梦想成真。他超前设计的充满艺术气息的服装,投放市场后叫好并不叫座。用设计引导消费市场需求,为什么采用国际大牌的运作模式,在我这里却不灵呢?
在痛苦地反思中洪金山发现,一味追求巴黎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强调产品的国际流行设计,而品牌服务文化与时尚理念相对滞后的中国市场消费需求不适应,这是“左岸”在竞争中屡试不爽的关键。对于一个品牌设计师来说,热爱艺术,追求个性,倡导卓而不群的生活方式无可非议,如何将艺术与市场相融合,如何精准地把握住目标消费群体的真正需求,是左岸品牌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于是,洪金山放下了手中的设计稿,到商场去摸数据,找加盟商分析市场结构,去专卖店观摩消费者购物行为,与专家探讨时尚休闲的情感特征,和朋友一起研究时尚男性的精神需求。在痛苦地洗礼中,2004年一年间,洪金山几乎全泡在了市场中,寻找着艺术与市场融合的切入点。
创新生态营养 时尚品牌精神
在服装设计创新中,如何赋予产品以文化思想,赋予品牌以精神情操,如何通过商品外观与内在的融合,彰显品牌风格,体现品牌的核心价值,作为中国时尚男装领域鲜有的设计师品牌,左岸在设计总监洪金山的主导下,围绕低碳环保这一时尚核心价值,在产品细节的研发、时尚形象的创造、品牌风格的提炼、目标市场的定位、营销模式的创新设计中,创建出提升企业灵魂和品牌精神的文化设计,对企业把握市场发展节奏,吸纳社会生态营养,创新品牌时尚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
拥有多年在巴黎研修服装设计经验的洪金山深感,不断用时代关注的焦点作为品牌的生态营养,把社会责任作为品牌的精神诉求,将时尚热点引入每一季设计创新的主题中,是与目标消费群体在良性的互动中,成就品牌时尚创新高度的关键。为使左岸品牌吸纳与众不同的生态营养,洪金山一方面在上海创立了左岸品牌研发中心,亲领手下60多位设计师组成的研发团队,针对都市中产阶层消费需求展开设计创新,一方面与主要国内设计院校合作,为企业的发展储备设计创新人才,一方面投入巨资,请法国著名时尚设计机构围绕左岸的创新理念,提供国际最新流行咨询研究成果、设计研发支持和国际化营销设计策略,从而使左岸服装以每季开发1500款原创产品,投放市场600余款时尚商品的创新节奏,从众多时尚男装中脱颖而出。
洪金山从电影《可可西里》中藏羚羊面临的生存威胁产生的创作灵感,启发他把佛教的语言和图纹作为创新元素融入到了新一季的产品设计中。在2008年左岸秋季服装商品中,人们看到大量用藏语六字真言演绎的时尚图腾,成为了当季休闲男装的时髦风标。
为让“低碳”变成一种低调华丽的魔力,左岸公司将设计团队中专业从事环保研发的力量增长到1/3,开发了天然彩棉和纯棉系列产品,去掉了服装有污染的加工环节,由环保单品服装推出了从外套到内搭的低碳系列服装,潜心研究推出了特制的纸浆环保夹克。这种经胶浆涂层处理,具备防水抗风、耐洗耐磨、轻盈透气等功能的环保时装,穿着舒适又能完全降解,成本虽比普通面料服装高1/3,但左岸用几乎与普通商品相同的售价来主张品牌的环保态度,产品投放市场不到一个月就全部脱销。目前,环保服装所占的生产与销售的比例正稳步增长。
设计师品牌在具体款式上做文章的时代已经过去。洪金山告诉记者:“如何创新品牌时尚的消费理念,用新的思想、新的工艺、新的材料、新的构思,来服务与现代生活节奏相适应的时代消费文化,左岸一直努力探索着。”
营造生态机制 升华品牌价值
设计师品牌究竟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服务社会竞争市场,与品牌的生态系统无不相关。在把艺术与商业、理想与现实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左岸品牌坚持把自己放在与国际一流品牌竞争的层面,来营造品牌成长的生态环境,在挑战卓越和挑战自我的残酷竞争中,使左岸变成了有艺术的商品,成为了有内涵和价值的时尚品牌。
为创新时尚男装的生活方式,左岸把低碳环保这一独具价值的品牌精神作为一种审美形式,作为设计构思中感情思想的转换,从产品风格、品牌形象、营销理念、发展战略的设计中,表现出来的气节、气度、气质、生活气息等等,充分展现出了名牌服饰所应具备的浩然之气与神气。
在品牌经营中把环保的文化做到每一件衣服上,每个经营的细节中,并辐射给每个品牌经销商和每一个消费者,让崇尚“低碳”才是最时尚的理念,把公司员工和消费者的心态融合在一块,左岸坚持用渗透的方式,如用部分环保材料作为时尚元素,来创新一季流行的亮点;在着装方式上,除新产品正常的上下搭配外,还推出与旧裤子搭配的新上衣和与旧上衣搭配的新裤子,通过打造全新的环保穿衣方式,经营着消费者的需求,影响着市场的变化。
在长达七年不懈地努力创新中,左岸品牌环保时尚消费理念,开始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在世界气候大会上洪金山代表的“左岸公民”,已变成一个追求低碳时尚的庞大族群。有统计表明,随着品牌社会责任意识的显现,2008年左岸品牌专卖店突破了861家,2009年达到1000家店,2010年1103家左岸品牌专卖店遍布了全国市场。2008年在国内时尚休闲男装品牌中,销售收入排名第二的左岸品牌,2009年就跃升为国内时尚休闲男装品牌销售总额、平均单店销售额两项排名第一的地位。2010年,左岸品牌在国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2011年上半年同比又增长了30%以上。品牌文化影响力和经营业绩均名列中国时装设计师品牌之首。
绿色生态空间 鲜活品牌魅力
作为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唯一代表全球时尚业发表环保宣言的时装品牌,中国的左岸和其品牌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洪金山,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创建品牌低碳生态空间的行为,或许是感动国际社会的关键。
洪金山告诉记者,左岸在专注服饰艺术创新的同时,从2006年首次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发出品牌《时尚向左》宣言开始,到联袂保护国际CI组织,邀请众多明星等青年偶像在全国巡回推广“拯救地球”慈善秀公益活动,从捐赠5000多辆环保自行车给社会,向消费者推出“绿色使者”环保减排行动,到在全国1000家左岸服饰品牌店全面实行“绿色照明计划”,降低65%的用电量,从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发表《左岸公民环保宣言》主题演讲,策划组织《拯救地球,中国力量》活动,担任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大使,到投入巨资,研发出不同于传统服装面料的纸浆环保低碳时装,率先推出以环保材料为主的第六代环保专卖店,推出带碳排放标签的环保系列服装……
关键词: 低碳经济;大学生;推广研究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students;to promot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94-03
1 低碳经济及校园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其含义在学术界、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界定,总体而言,“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污染较少的环境,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①。
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同年,我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启动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这意味着我国在建设新能源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此,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理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校园里实施和推广低碳新生活。
考虑到大学生在建设“低碳经济”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新概念:校园低碳经济,即一种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学习、工作、生活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式,校园低碳经济是指在校园中实行低碳经济的生活模式,教育及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低碳校园建设当中②,做节能环保、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先锋,营造人文型、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促进高等学科教育的发展和高级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2 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及方法
2.1 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2.1.1 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推广低碳经济 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从被引进到被接收、被采纳、再到被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可是当今严峻的生态环境明显表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等待它慢慢被接受,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尽快地把低碳经济引入到我们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联系很紧密,并擅长于接受新知识,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也易于进行深入理解和推广,虽然低碳经济具体概念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有着较高的素质,也有着较强接受最新理念的能力,在校园里推广低碳经济,能够很快的被大学生所吸收,进而向全社会推广。
2.1.2 大学生是未来实践低碳经济的主体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推动,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低碳经济的主体,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更有利于我国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二十一世纪是大学生的时代,他们将担任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加强对大学生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把低碳经济的观念植入他们的心中,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理念实践到现实生活中,这对于建设低碳国度、低碳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这一新生代力量,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了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能更好达到最终目的。
2.1.3 大学生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 在中国,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他们被看作是一种标杆和风向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一个大学生能把低碳经济相关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他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对其家人、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使低碳经济的概念以乘倍数增长的速度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当把这种低碳经济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这个社会就会在这些大学生的带领下,走出一条低碳之路。
2.2 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研究方法 《低碳经济在大学生中推广问题的研究》是针对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展开的,主要就低碳经济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在各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法 由于项目立足于高校,所以项目组成员深入有代表性的十几所高校,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于低碳经济的了解现状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低碳经济生活的方式进行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项目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了很多详细的数据及信息,为其研究做支撑。
2.2.2 文献法 项目组成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中外各种文献资料,通过阅读经典书籍,了解相关的理念和作者思想,总括和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现阶段,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介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中,而在国外,低碳经济相关方面发展更进一步,已经向较成熟的实践过程迈进,公民意识更加深入和具体。
2.2.3 学生带动法 在项目实施后期,项目组成员提出了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相关措施,为了验证其可行性,项目组选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特定培养,让他们遵循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同时让他们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实践证明,项目组成员提出的措施能有效达到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3 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原因
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十几所大学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后,找出了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下面就进行具体分析。
3.1 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对低碳经济还没能很好的实施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是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理解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根据笔者对成都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访谈记录的数据,可分析得知,当代大学生中环保意识很好的只有18%,其中66%的是环保意识一般的,而差的要占到2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决定着我国未来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按理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高等学科教育,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社会信息,他们的环保意识应该比较强。然而从分析结果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学校环保意识教育机制不健全 大学校园由于更侧重于高等的素质教育,可能在环保意识教育方面比较欠缺,而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相对于初中和高中更加的自由,因此在个人的自律方面会较之高中有所欠缺,环保意识没能强化于大学生行为意识中。
3.1.2 舆论宣传机制不健全 低碳环保意识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如果能够不断地受到舆论媒体的宣传报道的熏陶,那么对于其树立一种良好的低碳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舆论的导向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各高校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同学们的低碳意识也不强烈,校园里也就缺乏了相对健全的舆论宣传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薄弱。
3.2 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 低碳经济自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以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能否正确的理解其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践行与宣传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却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得知,有59%的同学了解过低碳经济,但是他们并不掌握其确切含义及行为方式,只是大概知道部分内容,而31%的同学虽然听说过低碳经济,但是并不知道其具体是什么意思。只有6%的同学十分了解其内涵。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还是十分必要的,有必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的确切含义,进而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实践,让低碳经济深入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原因在于:
3.2.1 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还没能有效地深入人心
低碳经济一词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名词,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其与之前的产业结构有很多不同。习惯了以往的经济模式,而对于这个新起步的模式的认识的并不充分,导致低碳经济没有能够大众化,深入人心。
3.2.2 低碳经济的概念本身不好界定,导致大学生对其认识模糊 低碳经济,其含义至今在学术界、理论界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这种众说纷纭的现状,当代大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其概念与含义,或许只有一种是是而非的认识。低碳经济的这种宏观性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对其认识比较模糊。
3.2.3 虽然低碳经济已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其发展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认识可能只是名词上的感知,并没有切实体会到本质 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虽然最近几年提出的比较火热,但是其技术上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的产业生产模式以及其带来的产品体会的并不深刻,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只是在于表面的感知上,并没有体会其内涵。
3.3 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不小的阻力 前面已经提到,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困难,当问及“您认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生活模式的困难有哪些”时,大家指出了很多不同的阻力,其中19%的同学认为是理念上的差距,48%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生活习惯上的阻力,33%的同学认为是现实中的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习惯和社会经济中各种不低碳的产业等现实的制约是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最大阻力。因此在以后的推广中我们要侧重于引导同学们改变生活习惯以及消除现实中实践低碳行为的各种制约因素,同时加强在理念认识上的宣传教育。
4 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项目组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项目组提出以下几点推广措施及建议:
4.1 实施低碳经济教育,增强大学生低碳行为意识 所谓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主要是指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
高校作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举办专题讲座是一种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低碳知识,让大学生形成低碳意识。学校在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时应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并学习低碳意识,履行低碳行为,使低碳思维模式融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4.2 建设低碳经济机制,促进大学生低碳学习方式 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低碳经济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以低碳方式进行学习。
首先,学校可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跟据我们调查,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之际人均将会处理掉200元左右的旧书,而这些旧书当中大部分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对于课程内容变化较小的教材,通过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在学校图书馆、后勤中心或者教材科等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二手教材回收部,以合理价格收购旧教材,并出售给所需同学,这种行为能有效减少大学生教材纸张使用量,同时可大大减少大学生教育费用,更有助于贫困同学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学习低碳,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
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纸张使用量大的问题,高校应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针对校园中的纸张浪费现象,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③,通过无纸化教学、电子化考试、毕业论文电子化等形式减少纸张使用量,达到低碳机制的贯彻和实施,进而使学习方式向低碳转变。
4.3 营造低碳经济环境,激励大学生低碳生活模式 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在众多影响因素里占着主要地位。所谓低碳经济环境是一个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充满着低碳经济的多维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有着良好的低碳意识,有着高素质的低碳行为,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发展大学生低碳经济将会事半功倍,这种意识熏陶有利于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
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要在校园里营造低碳环境,主要是着手于“衣”、“食”、“住”、“行”等相关方面④。在穿衣方面,应提倡选择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耐穿,女生尽量少买不必要的衣物。在饮食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肉类、油炸类食品,这不仅有利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在出行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尽量选择步行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时刻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指标,以身作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加自己对低碳的认知⑤。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当今社会,各高校也可以开发一种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模式,从平时生活点点滴滴入手,促进大学生践行各种低碳行为。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大学生生活模式的多样化,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就拿水资源为例,由于很多高校没有对大学生实施水费购买机制,因而他们的节约水源的意识并不是很强。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引进社会上的水费机制,实行按比例收取水费,同时也可以针对用水情况实施奖惩机制,把水源浪费严重的寝室予以张贴,形成一种惩罚,并把收集起来的水费用于植树造林。总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模式,营造一个低碳经济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推广低碳经济的方法。
4.4 设立低碳经济学科,培养低碳经济专业人才 通过笔者调查得知,加强低碳知识宣传和低碳文化传播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和普及,政府扮演着“低碳经济倡导者”这一重要角色,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校园中宣传低碳经济比政府面向公众宣传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及深入,所以各高校需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在校园内的推广及相应人才的培养。
针对这一新型经济模式,学校可开设低碳经济相关课程,通过课堂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对相关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低碳经济知识的培养,让大学生系统的学习低碳经济知识,树立起低碳经济意识,必要时还可以针对那些对低碳经济有着较高兴趣的人进行专业化培训,培养低碳经济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5 结论
根据以上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是十分必要性的,并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必然会成为今后全球经济模式的主导,理应由大学生肩负起其开拓和发展的重任,大学生作为国家栋梁,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研究如何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对于带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
①王蕾.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低碳生活”[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
②毛学东.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Z2期.
③赵彦龙.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0(9):42.
④黄娟.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践行低碳生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137.
⑤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11):29.
参考文献:
[1]王蕾.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低碳生活”[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
[2]毛学东.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
[3]赵彦龙.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0(9):42.
[4]黄娟.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践行低碳生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137.
[5]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11):29.
[6]Tovey, K; Turner, CH.Carbon reduction strategies at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UK[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MUNICIPAL ENGINEER,2006(4).
[7]Ahmed F.UC Berkeley Climate Action Partnership Feasibility Study 2006-2007 Final Report[R/OL].2007.sustainability.berkely.edu/calcap/docs/CalCAP%20Report%20FINAL%202007.pdf.
2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及方法
2.1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2.1.1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推广低碳经济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从被引进到被接收、被采纳、再到被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可是当今严峻的生态环境明显表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等待它慢慢被接受,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尽快地把低碳经济引入到我们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联系很紧密,并擅长于接受新知识,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也易于进行深入理解和推广,虽然低碳经济具体概念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有着较高的素质,也有着较强接受最新理念的能力,在校园里推广低碳经济,能够很快的被大学生所吸收,进而向全社会推广。
2.1.2大学生是未来实践低碳经济的主体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推动,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低碳经济的主体,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更有利于我国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二十一世纪是大学生的时代,他们将担任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加强对大学生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把低碳经济的观念植入他们的心中,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理念实践到现实生活中,这对于建设低碳国度、低碳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学生这一新生代力量,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了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能更好达到最终目的。
2.1.3大学生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在中国,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他们被看作是一种标杆和风向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一个大学生能把低碳经济相关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他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对其家人、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使低碳经济的概念以乘倍数增长的速度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当把这种低碳经济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这个社会就会在这些大学生的带领下,走出一条低碳之路。
2.2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研究方法
《低碳经济在大学生中推广问题的研究》是针对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展开的,主要就低碳经济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在各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2.1资料收集法由于项目立足于高校,所以项目组成员深入有代表性的十几所高校,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于低碳经济的了解现状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低碳经济生活的方式进行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项目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了很多详细的数据及信息,为其研究做支撑。
2.2.2文献法项目组成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中外各种文献资料,通过阅读经典书籍,了解相关的理念和作者思想,总括和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现阶段,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介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中,而在国外,低碳经济相关方面发展更进一步,已经向较成熟的实践过程迈进,公民意识更加深入和具体。
2.2.3学生带动法在项目实施后期,项目组成员提出了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相关措施,为了验证其可行性,项目组选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特定培养,让他们遵循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同时让他们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实践证明,项目组成员提出的措施能有效达到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原因
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十几所大学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后,找出了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下面就进行具体分析。
3.1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对低碳经济还没能很好的实施众所周知,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是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理解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根据笔者对成都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访谈记录的数据,可分析得知,当代大学生中环保意识很好的只有18%,其中66%的是环保意识一般的,而差的要占到2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决定着我国未来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迫在眉睫。按理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高等学科教育,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社会信息,他们的环保意识应该比较强。然而从分析结果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学校环保意识教育机制不健全大学校园由于更侧重于高等的素质教育,可能在环保意识教育方面比较欠缺,而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相对于初中和高中更加的自由,因此在个人的自律方面会较之高中有所欠缺,环保意识没能强化于大学生行为意识中。
3.1.2舆论宣传机制不健全低碳环保意识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如果能够不断地受到舆论媒体的宣传报道的熏陶,那么对于其树立一种良好的低碳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舆论的导向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各高校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同学们的低碳意识也不强烈,校园里也就缺乏了相对健全的舆论宣传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薄弱。
3.2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低碳经济自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以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能否正确的理解其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践行与宣传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却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得知,有59%的同学了解过低碳经济,但是他们并不掌握其确切含义及行为方式,只是大概知道部分内容,而31%的同学虽然听说过低碳经济,但是并不知道其具体是什么意思。只有6%的同学十分了解其内涵。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还是十分,必要的,有必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的确切含义,进而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实践,让低碳经济深入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原因在于:
3.2.1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还没能有效地深入人心低碳经济一词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名词,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其与之前的产业结构有很多不同。习惯了以往的经济模式,而对于这个新起步的模式的认识的并不充分,导致低碳经济没有能够大众化,深入人心。
3.2.2低碳经济的概念本身不好界定,导致大学生对其认识模糊低碳经济,其含义至今在学术界、理论界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这种众说纷纭的现状,当代大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其概念与含义,或许只有一种是是而非的认识。低碳经济的这种宏观性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对其认识比较模糊。
3.2.3虽然低碳经济已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其发展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认识可能只是名词上的感知,并没有切实体会到本质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虽然最近几年提出的比较火热,但是其技术上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的产业生产模式以及其带来的产品体会的并不深刻,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只是在于表面的感知上,并没有体会其内涵。
3.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不小的阻力前面已经提到,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困难,当问及“您认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生活模式的困难有哪些”时,大家指出了很多不同的阻力,其中19%的同学认为是理念上的差距,48%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生活习惯上的阻力,33%的同学认为是现实中的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习惯和社会经济中各种不低碳的产业等现实的制约是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最大阻力。因此在以后的推广中我们要侧重于引导同学们改变生活习惯以及消除现实中实践低碳行为的各种制约因素,同时加强在理念认识上的宣传教育。
4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项目组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项目组提出以下几点推广措施及建议:
4.1实施低碳经济教育,增强大学生低碳行为意识所谓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主要是指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高校作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举办专题讲座是一种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低碳知识,让大学生形成低碳意识。学校在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时应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并学习低碳意识,履行低碳行为,使低碳思维模式融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4.2建设低碳经济机制,促进大学生低碳学习方式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低碳经济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以低碳方式进行学习。首先,学校可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跟据我们调查,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之际人均将会处理掉200元左右的旧书,而这些旧书当中大部分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对于课程内容变化较小的教材,通过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在学校图书馆、后勤中心或者教材科等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二手教材回收部,以合理价格收购旧教材,并出售给所需同学,这种行为能有效减少大学生教材纸张使用量,同时可大大减少大学生教育费用,更有助于贫困同学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学习低碳,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纸张使用量大的问题,高校应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针对校园中的纸张浪费现象,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④,通过无纸化教学、电子化考试、毕业论文电子化等形式减少纸张使用量,达到低碳机制的贯彻和实施,进而使学习方式向低碳转变。
4.3营造低碳经济环境,激励大学生低碳生活模式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在众多影响因素里占着主要地位。所谓低碳经济环境是一个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充满着低碳经济的多维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有着良好的低碳意识,有着高素质的低碳行为,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发展大学生低碳经济将会事半功倍,这种意识熏陶有利于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要在校园里营造低碳环境,主要是着手于“衣”、“食”、“住”、“行”等相关方面④。在穿衣方面,应提倡选择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耐穿,女生尽量少买不必要的衣物。在饮食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肉类、油炸类食品,这不仅有利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在出行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尽量选择步行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时刻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指标,以身作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加自己对低碳的认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当今社会,各高校也可以开发一种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模式,从平时生活点点滴滴入手,促进大学生践行各种低碳行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大学生生活模式的多样化,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就拿水资源为例,由于很多高校没有对大学生实施水费购买机制,因而他们的节约水源的意识并不是很强。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引进社会上的水费机制,实行按比例收取水费,同时也可以针对用水情况实施奖惩机制,把水源浪费严重的寝室予以张贴,形成一种惩罚,并把收集起来的水费用于植树造林。总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模式,营造一个低碳经济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推广低碳经济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认识事物的过程与成人不同。如果完全按照学科教学传授知识,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在学生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很少参加实践活动,有些甚至连简单的生活自理也依赖父母,因此,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有利于他们更快地学会低碳生活的知识。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单纯的记忆知识向理解掌握知识转变?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在学生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搭建有助于学生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平台,让枯燥的知识传授转化为亲身体验,通过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灵溪中小学生态教育基地(以下简称“灵溪基地”)对学生进行新能源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就充分利用基地内部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新能源设施,让学生亲手烧开一壶水,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人们不用电力、燃气、煤这些高消耗的能源也能达到生活的目的。通过实践,学生不仅亲身体验到低碳生活是一种可实施的新型生活方式,同时也认识到低碳生活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课题,更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这种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依托,以低碳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体验为载体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有利于低碳生活知识的更好传播。这种做法也充分验证了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论。
实践中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习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而心理学则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景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有些习惯是无意识多次重复的结果,还有许多习惯是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反复实践而形成的。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呢?
叶圣陶先生认为,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同样,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实践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低碳生活,切实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养成低碳生活的良好习惯,灵溪基地首先对达到接待标准的农户进行低碳知识的培训,然后将进入基地学习的学生分配到农户家中,由农民伯伯来照顾学生的起居。在三天的生活中,农民伯伯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帮助学生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开始。几天下来,学生们通过亲身感受,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低碳意识明显增强,初步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学校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低碳生活计划,并要求学生坚持在每天的生活当中按照自己的计划重复自己的低碳行为,然后体会一下完成任务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一做法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
实践证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通过体验来完成的。学生不但主动的去实施低碳生活,甚至会发动身边的人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这三天的体验真的可能会为自己,同时也为他人带来一生的收获。
实践中理解低碳生活意义
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有助于良好品质的养成。对于学生来说,亲身经历到的更刻骨铭心。在课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实践与体验的无穷魅力: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多元感受,获得新知,也在体验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如灵溪基地的环保课就是一方面通过让学生亲密接触当地的小流域治理后的优美环境,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美,增强了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讲解当地环境治理前后的变化,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体会到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保护环境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绿色旅游”的意义在于,怀着敬天惜物的心态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用静默的倾听取代嘈杂的噪音污染,用纯粹的欣赏代替对生物的打扰和危害,用心灵的感悟取代对自然源的强取豪夺,既在旅途中尽情感受大自然之美,又与环境保持着和谐共存的关系。
绿游风行
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绿色旅游”下了定义―“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源中得到经济收益。”这与日本自然保护协会(NACS―J)的观念如出一辙,该协会认为游客在理解、鉴赏自然地域的同时,已经潜移默化地为日本当地的自然、文化保护和地域经济做出了贡献。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绿色旅游追求的是低能耗、低污染的标准,因而要比“腐败奢华游”来得“朴实艰苦”。其实,“绿游”并不一定与“享乐”绝缘,只要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环保措施,一样可以在享受旅行的同时履行生态责任和环保道德。正是这个原因,“绿游”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追捧。它更新了“旅游”的内涵: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享乐体验,更是一种学习体验。它教会了人们不要单纯地向自然索取,而是积极探索自然和旅游之间的内在关系,带着敬畏感和保护意识去享受旅游的过程。它让旅游者与自然更亲近,对生活更理解。目前,“绿色旅游”成了全世界的新风尚,中国国内的“绿游”产业也发展得十分红火。
去年6月,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会,共同主办并启动“生态景区中国行”大型活动,倡导在旅游景区开展低碳行动,发展低碳旅游。经过专家组的认真测评和实地考察研究,首批确定了50家在低碳建设方面成绩突出的旅游景区和地区,作为“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的共建单位,包括安徽黄山、江苏周庄、河南龙门石窟、海南澄迈县、四川峨眉山等景区。
绿行降碳
选定了旅游目的地,接下来就该考虑如何出行了。传统的出行方式主要依靠机动交通工具,如航空、汽车、邮轮等,其高能耗、高排放的弊端的确有些违背“绿游”的初衷。不过其实,想要舒适性和环保责任并行不悖,绝非无稽之谈,从改变机动交通工具一贯的“高碳”姿态入手,将绿色与环保的元素融入其中,就能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选择一款绿色车型是既环保又不打享乐折扣的最佳途径。2008年,上海通用汽车启动 “绿动未来”全方位绿色战略,以“发展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体系、承揽绿色责任”为核心,通过科技创新,不断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好性能、更低能耗、更少排放”的绿色车型,并积极发挥业务链龙头作用,带动上下游共创绿色产业生态系统,以实现企业自身、企业与行业、企业与环境的和谐永续发展。
2011年8月,全新一代别克君越eAssist混合动力车上市,它将SIDI智能直喷发动机与先进的eAssist智能混合动力技术完美融合,在保持君越固有的高品质驾控性能与豪华舒适的前提下,油耗可降低20%。根据国家颁布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别克君越eAssist混合动力车目前将在全国25个试点城市销售。
作为别克品牌同步全球最新科技的又一力作,君越eAssist混合动力车在同级市场率先采用锂电池,作为混合动力车的核心部件之一,锂电池在功率密度、自放电率、自重、循环使用寿命等各方面,都比现在同类车普遍使用的镍氢电池有明显优势。其综合措施显著提升了君越eAssist混合动力车的燃油经济性,在城市拥堵路况下,燃油经济性可提升30%以上。
在提高燃油经济性的同时,eAssist智能混合动力技术还进一步提升了别克君越的驾控性能。特别设计的专用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对传动齿轮系统和主减速比都进行重新设计,并配置可传递更大扭矩的变扭器,增加了电动油压保持装置,为驾驶者提供了传动效率更高、换挡响应更快而且节能的驾驶体验。而15kW电机的辅助驱动,则为车辆增加了40%的起步扭矩和72%的起步功率,同步提升了动力性能与起步表现。通过智能科技的注入,君越eAssist混合动力车让有志于环保、节能的汽车消费者在追求出色燃油经济性的同时,获得高品质的豪华驾控体验。它将节能环保、高品质驾控与舒适乘坐体验和更贴近市场的价格完美结合。
一些航空公司也正做出努力,提出“碳补偿计划”,中国香港国泰航空、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美国大陆航空公司都是率先推出该项目的企业。旅行社和旅游网站也是推广“碳补偿”行动的中坚力量,携程旅行网在不久前就推出了碳补偿活动,出游者可用积分兑换树苗,由知名环保组织安排栽植,为自己的旅行进行碳补偿。预订机票时,将根据其飞行里程,提醒客人该次旅程航空飞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减少这些二氧化碳而需要种植的树木数量,并提供相应的碳补偿选项。客人可用其积分兑换树苗,最后由环保组织“上海根与芽”安排栽植,地点在内蒙库伦旗的植树基地。
同时,前沿科技不断融入飞机制造业,也为“绿游”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前不久推出了一款“碳平衡”绿色飞机模型,向公众展示了新材料对于“绿色航空”的卓越贡献。该款飞机机身采用较轻的材料打造而成,自重比一般飞机轻得多;飞行时对天然气的消耗也很低,减轻重量的同时还降低了能耗;真皮座椅套被新的轻型座椅套替代,每个座位降低两磅重量;新材料制成的救生衣让每个座位节省1磅的重量;泡沫填充座位又可省去不少重量。设计人员还采用了环保型的飞机配套设施,如英特飞牌地毯,既可100%回收再利用,又耐磨实用,只需最基本的维护、清洁费用;将旅客腰带的制作材料从原本的塑料换成铝,更符合可持续的理念。舒适度不减反增。
绿宅降能
酒店是旅游业的耗能之王,同时排放大量被污染的废弃物。一座中等规模的三星级酒店,一年大约要消耗1400吨煤的能量,可向空中至少排放4200吨二氧化碳、70吨烟尘和28吨二氧化硫。因此,如果想要旅行“绿”得更纯粹一些,最好选择入住绿色环保酒店或碳中和酒店。
绿色环保酒店的优越性在于,实现了“低碳”甚至是“零碳”。中国保定电谷锦江国际酒店就是最好的例证,凭借太阳能玻璃幕墙,整座大厦的发电量可达0.3兆瓦,堪比一个小型发电站。整个大厦的卫生冲厕、消防、洗车、浇花等均采用中水,不仅达到在大厦内零排放的目标,而且使用后的中水将再次返回到污水处理厂作为热电厂循环水二次使用,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
目前全球已有六十多个国家正大力发展绿色环保酒店,利用可持续发展能源,与当地自然生态圈和谐共生。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海湾中将一切现代奢华享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私人海滨酒店,到智利巴塔哥尼亚随时准备为当地动植物腾出栖息地的帐篷旅店,都证明了绿色酒店的超凡魅力,它让旅行与环保这对组合更显卓越。
感悟人文魅力,激发学习热情;展示成功素质,绽放靓丽青春。
二、活动的目的
积极响应省自考委的自考校园文化节活动安排,通过本次文化节,传承和弘扬自考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示我校自考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
三、组织领导
成立以分管自考工作的副校长为组长的组委会,组委会成员由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自考学院领导组成,下设组委会办公室、活动组织组、宣传报到组。(见附件)
四、文化节时间
xx年3月—4月
五、宣传报道工作
本次文化节的宣传工作由校宣传部总体负责,由罗敏同志具体负责文化节期间的海报、横幅、展板,宣传报道工作并负责与校宣传部的联络。学生会宣传部配合院办和罗敏的工作,收集并整理资料。每次活动开始之前要有宣传标语或横幅,活动进行之中要有跟踪报道和宣传,活动结束之后要有总结报道和活动图片展。所有活动的报道和图片、文字资料要及时上传到学院网页上。
六、文化节活动内容
(一)、“水墨中南,和谐自考”书法作品选
负责人:张晓玮 周实斌
1、目的:展示中南分校自考学子的书法墨韵,让学生领悟中国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2、举办地点:校东区文化长廊
3、举办时间:xx.04.20
活动程序:
1、xx.03.16——xx.03.26各系宣传并收取相关展示作品
2、xx.03.29日由周实斌主任负责挑选并培训入选学生
3、xx.04.20在校展出
4、xx.04.27向承办院校报送参展作品
(二)、 “感恩的心”——给父母的一封信
负责人:张大清 林媛媛
目的: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珍惜生命和所拥有的一切,珍惜他人为自己做出的努力和付出
活动程序:
1、xx.03.17——xx.03.22日各系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并要求学生书写家书。
2、xx.03.25寄发家书
3、xx.03.26日-4月上旬:挑选学生自荐家书在我校网站登发。
(三)、“让爱温暖人间,人间处处有温暖”走进福利院阳光公益活动
负责人:刘芳 许亚军
深入开展自考学子送温暖志愿者活动,本次活动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以老年人为重点对象,以敬老爱老行动为主要载体,以敬老福利院为主要场所,开展以敬老爱老宣讲和生活照料等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
举办地点:江夏福利院
参加人员:自考学院青年志愿者
举办时间:xx.03.25
(四)、“保护绿色,美化校园”环保宣传活动
负责人:周文睿 毛臻
“宣传环保,美化家园”,为了建设和谐的绿化校园,自考学子开展植树养花,护花种草,认养绿地以及清除非法张贴物,引导全校学生弘扬生态文化,开展生态实践,树立生态、环保、健康、节约的意识和风气。
举办地点:武科大中南分校
参加人员:自考学院青年志愿者
举办时间:xx.03月29
(五)、学雷锋,我能行
负责人:赵潇 万丽华
校园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摇篮,提倡“以德育人”,雷锋精神就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促进良好的院风、班风的形成,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学雷锋月,对学生开展 “学雷锋,我能行”的教育,通过活动使雷锋精神发光,让日常生活添彩。
举办地点:武科大中南分校
参加人员:自考学院青年志愿者
举办时间:xx.03.26
(六)、低碳生活,公益宣传
负责人:郭静 黄丹
为了开展以“宣传低碳生活 践行低碳理念”为主题的公益宣传,向广大师生宣传“低碳生活,爱护地球”这一全新理念 ,我院学子将围绕“什么是低碳生活”、“如何从身边践行低碳理念”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拟在学校操场和教学楼布展“低碳生活”的宣传海报和知识图片,以此让同学们认识到地球资源在日益减少,空气中的含碳指数在逐渐升高,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的实际情况,提醒和教育同学们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举办地点:武科大中南分校
参加人员:自考学院青年志愿者
举办时间:xx.04.07
(七)、文艺活动
负责人:张晓玮 周文睿 彭倩
以“感悟魅力,绽放青春”为主题组织一场文艺汇演,以展现自考学生的风采。本晚会由自考学院主办,校团委协办,其他学院选派节目参加晚会表演。
自考学院节目由彭倩同志负责组织,具体负责节目的审查、编排、排练,校团委负责其他各学院节目的审查和选定。文艺晚会演出工作由文艺晚会工作组具体负责策划和组织。具体事宜由晚会工作组落实并实施。
举办地点:校东区大学生活动中心
举办时间:xx.05.18
(八)、体育活动
负责人: 林媛媛 蒋帅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春季运动会,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拼博精神,增强学生体质。运动会组织准备工作安排如下:
1、宣传动员阶段
本阶段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会、团会,通过海报、宣传栏、横幅等形式进行宣传。要求全院师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增强全院师生的凝聚力。
时间:xx.03.18——xx.03.26
2、组织报名阶段
时间:xx.03.26—xx.03.31
各班级根据运动会所设立的比赛项目,积极组织学生报名。
3、选拔筛选阶段
学院根据各班级和各项目的报名情况,由学院学生会体育部组织选拔赛,选出高水平的运动员代表学院参赛。
时间:xx.04.06
4、训练准备阶段
由薛信勇同志担任教练,学生会体育部组织运动员进行赛前训练。学院分团委书记张晓玮同志组织训练运动会入场式方队。
时间:xx.04.07—xx.04.28
5、竞赛阶段
学生会体育部负责运动会期间的我院代表队的竞赛组织、协调工作,防止出现运动员赛间失误;生活部负责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纪检部负责运动会期间的学生考勤工作。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xx年3月15日
附件: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自考校园文化节组织机构
一、
组委会
组 长:吴开胜(副校长)
副组长:周炎洪(自考学院院长)
成 员:李继宗(教务处处长)
王海涛(学工处处长)
邓万民(宣传处处长)
刘建雄(保卫处处长)
徐拥华(校团委书记)
张大清(自考学院党总支书记)
周家华(自考学院副院长)
张晓玮(自考学院团总支书记)
周实斌(自考学院督导办主任)
吴 斌(自考学院考务办主任)
林媛媛(自考学院学工办主任)
职 责:
1、全面领导并组织校园文化节的实施,督办校园文化节活动各环节的落实。
2、决定校园文化节活动的重大事宜。
二、组委会办公室
主 任: 周家华
副主任:张晓玮 、林媛媛
工作人员:李佳 周文睿 刘芳 郭静 赵潇 董婧宇
郭思雨 程茜
职 责:
1、具体负责校园文化节的实施和日常工作。
2、各项活动方案、策划、起草、拟定。
3、联系和协调各部门工作。
三、活动组织组
组 长: 张晓玮
副组长: 董婧宇 欧阳翔宇
成 员: 郭思雨 乐云 卫国强 程茜 李洋 黄珊
秦有声 吴蓉蓉 黄大兵
职 责:
1、具体活动的准备、实施
2、活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四、宣传报到组
组 长: 罗敏
成 员: 陈佳 吴奇妍 乐云 程茜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资源的挖掘应该成为品德与生活课的内在要求
“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论及人的发展问题时就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由此看来,教育教学的关键或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活动方法和活动条件,力求让学生主动发展,增强创新意识,促进情感体验。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建立新的教学目的观,那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态度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品德的形成、品行的规范和人格的培养,正直的力量、诚信的价值、合作的回报、人格的魅力……德育活动恰好提供了鲜活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着,体验着、发展着,使品德与生活教学不在是传统讲授的方式,而是活动中体验、感悟与提升。
二、合理利用德育活动资源,丰富学生感知,增强理解与领悟
1.室内变室外,活动中感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信息传输畅通,教学效果则佳。一年级的课堂原本很容易言之无物,老师空洞的讲解换来的是秩序的涣散。为了把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我把学校的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充分参与其中。
冬天下雪,我组织学生堆雪人。一方面,把操场上的积雪合理分堆,另一方面,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孩子在玩中感受冬天的气候特点,体会到冬天带来的快乐。今年恰逢一年级上《我眼里的冬天》一课。教学中,我把室内课变成了室外课,让孩子们与雪娃娃充分地接触。在游戏中,孩子们领略了冬天的寒冷,领悟了集体与个体、个人与他人的合作关系。课堂由室内变成了室外,学生由单纯的看录像、听讲解,变成了自己的亲身感受。
在“我和秋天的约会”活动中,我把一年级学生带入大自然,让他们去挖白薯、刨花生……实践中,孩子们不仅初步了解了白薯、花生生长习性,而且品尝到劳动的快乐: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果实,也收获了更加重要的精神果实。
这种活动资源的引入是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在活动中营造的这种学习氛围,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2.活动中提炼,评价中提升——增强学生的理解与领悟
“三样”教育是我校的特色教育活动。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站有站样,坐有坐样,走有走样”教育活动。开学初,学校对学生的三样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利用课间操时间在全校进行了三样展示活动,各班参与的热情极高,就连一年级的小同学都拿出了上佳表现。在“坐、立、走,姿势好”一课中,为让学生充分姿势好,不仅人显得精神,对生长发育也非常重要,我把展示活动的视频资料作为本节课的导入,让孩子们欣赏自己在三样中的风采,结合视频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孩子在谈体会时说到:开始训练很苦、很累,但是看到第一,特别高兴。有的说:“李思远站得特别精神,头正正的,胸脯一直挺着。”还有的从视频中看到问题:“小玲在走路的时候,一边走一边摸头发,我觉得不好。走路时要抬头挺胸,不能随便乱摸乱动。”由于录像来自学生本身,自然亲切可信。课堂上,再让那些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展示,使认识与行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与交流中加深了理解与认识。
学校每年开展感恩节活动,要求孩子们对父母、老师表达感恩之情。但为什么要感恩?如何真正理解感恩?靠单纯的讲解往往不能深入学生之心。老师讲得再多再透,孩子们还是难以呼应。为此,我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带领他们开展了“寻找我的成长足迹”活动。在寻访中让孩子们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以及自己爱父母长辈、为家庭添欢乐的事情。孩子们认真寻找,找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衣服和鞋子、出生证、涂鸦作品等等,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画面,一个个洋溢着幸福的场景,把孩子带回了婴幼儿时代。通过回想,孩子们体会到自己长大的不容易,从而初步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家长的心血,形成用行动回报父母的观念。在《我为家人添欢乐》的教学中,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寻找”活动,把家长请到课堂,请他们讲抚育孩子的曲折。让孩子们体会父母的慈爱,了解父母的期望。许多孩子从而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爱家庭爱亲人的重要表现就是要有一点责任感,少让父母操心,多为家庭分忧。
活动资源的引入,使干巴枯燥的讲课,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泼,情味浓浓。
我校每月都有环保日活动,提倡环保理念。我们把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变废为宝我能行》与学校的“低碳小达人”活动结合起来,带领孩子们用废易拉罐做成小车,用废报纸做成了垃圾篓、用旧雪碧瓶做成装饰花。在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而消耗大量的树木,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在活动中孩子们解读着什么是环保,什么是变废为宝,什么是低碳。他们制作出一个个创意作品,潜移默化树立起环保观念,也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德育活动资源的利用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德育活动资源被充分利用到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去,孩子们在活动中参与,体验,用活动的体验与感受来理解教学内容,使其更真切,更爱上这门课程,把每次上品德与生活课程当成一种快乐的事情。以下是前期对一年级120名学生对课程的喜好问卷调查统计。
喜爱上品德的孩子在所有学科中排名第二位,甚至超过了孩子原本喜爱的音乐、美术,原由多半在于活动资源在品德课堂中的充分应用,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孩子们在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课堂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总之,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丰富的德育活动资源中,我把与学生课堂中能利用的德育活动资源充分利用,让学生在活动的感染中充分体验、感受,使课堂更加贴近学生,更有针对性,课堂实效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古人对大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无法与古人对话,但可以让学生欣赏古人的美术作品,从中感悟古人对自然的认识。
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原始洞窟壁画的图片,从而引领他们走进原始社会。发现于19世纪的拉科洞窟壁画和阿尔塔米洞窟壁画,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绘画艺术作品,其中以《 受伤的野牛 》《 阿尔塔米拉野山羊 》这两幅为代表作品。这些壁画最早创作于旧石器晚期,距今已有3万年历史。这些作品多以动物形象为主,其中《 受伤的野牛 》带有某种符咒的意味,作者把受伤的野牛画在洞窟上,似乎意味着人们经过搏斗才获得了一头野牛。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学生可以认识到原始社会早期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的艰苦和险恶,明白这是由于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力极度低下造成的。
到了封建社会,人们认为自然灾害以及各种疫病都是神操作的结果,所以古人因敬畏大自然而创作了大量的图腾艺术和神殿神庙。对此,我展示了古希腊雅典卫城巴底农神庙的图片,还有我国一些边远山寨中图腾柱的图片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感悟古人因敬畏自然而对自然采取的消极适应态度。通过欣赏原始洞窟壁画、神殿神庙文化以及封建图腾艺术的图片,能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古人对自然的极度依赖心理。
2.从美术作品中感悟近代人对自然的贪婪掠夺
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人类对大自然的意识和行为相应地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收藏在德国柏林国立博物馆门采尔画的油画《 轧钢厂 》,为学生推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幅画画的是轧钢车间繁忙的生产景象。我先让学生回顾工业革命的历程再结合这幅画谈感想。结果学生认识到这幅作品既是19世纪末欧洲工业发展的颂歌,也是劳动者沦为劳动机器的写照。在此基础上,我又根据画面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工厂的原料消耗及排泄污染的情况。学生透过油画,仿佛看到了一方面人类在对自然资源进行疯狂地开采和掠夺,另一方面大自然又被人类排放的废气废物无情地污染。于是他们认识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又在不断地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
接着,我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我国杰出画家蒋兆和的国画《 流民图 》,让学生思考这幅画反映的历史背景。造型朴素、表情逼真的《 流民图 》所营造的悲伤气氛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深沉的思索中。结合这幅画的创作年代,学生明白了整幅画描绘的是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中国难民的悲惨处境。我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侵华的原因。学生经过讨论,认为侵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称霸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其次,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当时日本经济陷入低谷,侵华是其转移国内矛盾的措施之一;再次,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匮乏,它渴望掠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自然资源。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为了掠夺自然资源,人类竟然会以强凌弱发动侵略战争。
通过欣赏和评述《 轧钢厂 》《 流民图 》,学生认识到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的同时还在疯狂地破坏自然;认识到人类为了掠夺自然资源可以不惜发动战争,从而暴露出自己贪婪的本性。
3.从美术作品中感悟当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翻过古代和近代这一页,我又用图画把学生带进了当代生活。先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漫画家杨昆原的漫画《 大买主 》。这幅作品把地球塑造成一个巨大的秃发人,通过拟人的手法让地球和普通人在一起排队购买“101毛发再生精”。原来地球也想用药物来刺激毛发的生长,而它的毛发就是地球的绿色植被。这幅画的表现方法可谓生动有趣。在此基础上,我又给学生展示了一系列提倡节能减排的环保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接着,我又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热带伊甸园 》。这幅画描绘了英国的一座大型植物展览馆的情形。展览馆建在英格兰西南部一座曾被疯狂开采过而废弃的矿区上,如今它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种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种植物。我告诉学生,这个展览馆是园林建设和环保理念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因此它也被称为“通往植物与人类世界的大门”。
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角色不同,承担责任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对于学生而言,懂得感恩与关心他人就是最简单的责任意识。爱是担当责任的动力,文明有礼、善于沟通、真诚赏识、热心帮助是最朴实的爱。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对他人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因此,学校以爱心教育为抓手,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关心他人,培育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从感恩父母开始
感恩不仅仅是对恩情的简单回报,更是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境界。拥有感恩之心,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才会体会国家、社会与他人的培育之情,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为此,我们时常教导孩子,责任,从感恩开始,从关爱家人开始。
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学校都会送给孩子一份寓意深远的礼物,这是已经坚持了10年的传统。2012年,新年开学第一天,学校送给每个孩子一封印有东风东校徽的红包,要求孩子们一直保留到母亲节,再制作成“爱心红包”,写上送给妈妈的祝福。孩子们写给母亲的感恩话语,稚嫩却情真意切:“我想快点长大,帮妈妈提东西”“妈妈,我希望你教我学习时不要那么凶、那么严厉,我会上课认真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您就不用再为心了。我爱您!”许多家长收到祝福都激动得落泪。这对于孩子而言,只是一份要保留三个月的礼物;而对于一位母亲,或许就是值得一辈子收藏的珍贵礼物。学校教会孩子的则是分享、感恩和孝顺,懂得了对父母的责任。
学校还结合“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开展了“小名字,大精彩”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在柔和的烛光中与家人共聚天伦,一起分享自己名字的由来。孩子们不但了解了自己名字的来历,更懂得了家长的期盼与希冀,理想与追求,在真情分享中激发了学生对父母的孝心和感恩之心。
2.在关爱他人中延伸
学会关心即是学会与他人交往和相处,并从中体验责任、生成责任,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为此,学校积极创设平台,引导学生从关心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培养孩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
从2007年至今,学校已连续六年开展了“爱心月饼”捐赠活动,分别捐赠给山区儿童和留守儿童。2010年,在团省委、省少工委牵手下,学校不仅与梅州市五华县大沙村小学签订了城市学校 “希望家园”手拉手协议,更主动为广东省60个“希望家园”捐赠月饼,并组织学生走进其中16个希望家园与当地的留守儿童开展“手拉手”活动,开创了跨城市学校牵手“希望家园”的先河。孩子们在捐赠的月饼上贴上爱心卡,写上校名和通讯地址,并付上自己的照片以方便书信联系。开展牵手活动以来,孩子们共收到了两千多封回信,与“希望家园”几千名留守儿童建立起沟通的桥梁,爱心交汇成为两地儿童牵手迈向幸福的心灵窗口。
2010年初,中国玉树发生了强烈地震,西南又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学校全体师生又一次显现出无私的大爱精神,用行动来回报社会。在“情系灾区,大爱无疆”“羊城迎甘泉,东风东情系旱区”等主题活动中,师生积极响应倡议,捐资捐物,支援灾区,有的孩子甚至自发组织同学走上街头,携手义卖,全校仅上学年各项捐款近50万元。在大灾大难面前,学生用稚嫩的爱心体现了东风东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而“学雷锋,争志愿服务章”活动更是学校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全校67个中队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宗旨,纷纷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中队”,全面践行“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雷锋精神,争“志愿服务章”,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各中队有的主动为同学整理红领巾,有的在雨天为同学提供雨伞,有的为学校护苗添绿……各个班级更把服务面推到社会,走出校园,走向社区,争当小小志愿者。有的中队开展志愿者活动日,走上街头宣传雷锋精神,义务清洁街道,做车站的排队引导使者;有的在学校里进行义卖筹款、捐书易书活动;有的中队在社区里为贫困家庭、孤寡老人送温暖献爱心;有的走上街头为交警、交通协管员送水;有的中队当起了义务邮递员;还有的中队远赴边远贫困地区送上东风东人亲切的节日问候,为困难家庭献爱心,送温暖,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
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逐步形成了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等优良品质,责任意识不断提高。
二、责任,在关注社会中深化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这个“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人,而是一个能够承担起维系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发展的社会人。社会责任是责任的核心和灵魂,人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共同的社会道德规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此,学校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知并履行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将责任意识付诸实践。
1.在关注社会中提高责任认知
我国自古就有倡导社会责任感的传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需要培育关心国家、社会以及国际事务的优秀公民。为此,学校创设多种平台,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习惯,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发展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品质。
为了引导孩子们关心时事,关注社会,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孩子的成长,学校大队部在四个校区同时设立了“东风东新闻眼”。每天早晨7:30前,由当天的执勤队长把《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的头版贴在“新闻眼”上,引导学生看新闻,议新闻,评新闻,创设关注时事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真正的社会人。
2010年,学校开展了“我有社会责任,学争‘时政’章”活动,活动收到了学生的1000多份提案,涵盖城市管理、绿色环保、学校发展、少先队建设、家庭教育等方面。孩子们大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真正体现了少先队员当家作主、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例如,二年级邹文翰同学提出的《绿色环保——从用小手绢开始》,俞天同学提出的《改装嵌入式垃圾桶》,五年级王唯唯同学提出的《争当校园志愿者 携手创造新生活》等。一份份提案无不彰显出东风东学子关注时政、做社会人的热情与风采,更培养了东风东人崇高的社会责任意识。
2. 在服务社区中践行责任意识
培养责任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意志的支持和长期的实践活动。人的责任意识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在一次次训练和强化中稳定下来。为此,学校倡导孩子积极服务社区,践行责任意识,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体验“责任”,从而内化责任意识。
已经毕业的六年5班连续四年坚持去广州诗书街温良里社区探访特困低保户。四年来,每逢中秋节或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孩子们都会带上祝福和问候,来到诗书街探访80高龄身患重病的梁爷爷,患有鱼鳞病的增俊杰哥哥,大头仔傅锦堂哥哥,独自照顾精神病儿的婆婆……如今,六年5班的同学毕业了,一年6班的同学们就接过了这根爱心接力棒,与家长志愿者们继续用行动把爱留在温良里。四年之中,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学校开展的“红领巾情系温良里社区”活动。
责任并不是豪言壮语,而需在点滴的成长中慢慢感悟和实践。孩子能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他所做的事情能否回馈社会,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东风东学子的坚持所带来的正能量给社会带来了新气象。
三、责任,在和谐生态中升华
众所周知,人类以自然环境为生存、延续的物质基础。人类需要自然,自然也需要人类,人类应该爱护、维护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人类对自然应负的道德责任。为此,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通过活动感悟到世间万物的繁衍、昌盛、枯荣、衰败都与自己的言行举止息息相关,从而认识到自身对自然所担负的责任,懂得爱护环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1.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已被世界广泛认可,在我国也日益受到重视。学校积极相应《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办法》,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了东风东路小学垃圾分类行动纲要,并结合各种教育契机开展多种活动,让垃圾分类成为孩子的日常行为习惯。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例如,让孩子们了解世界各国垃圾分类的现状,了解国家垃圾分类面临的危机,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境道德意识。结合地球熄灯一小时、环保日等契机,让孩子与家长共同商讨如何参与垃圾分类,讨论的意见统一在校园网跟帖。孩子们踊跃参加活动,提交了几千份关于垃圾分类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东风东孩子高度的生态责任意识。
各中队还陆续开展了“分类垃圾桶设计活动”,孩子和家长为自己班级共同设计制作了形式各样的“分类垃圾桶”,带回学校分类收集纸类、塑料瓶、有害垃圾等等。在指定的时间,学生默契地把垃圾放到指定地点,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学校还提出“小手拉大手”,让孩子们把这种生活习惯带回家里,影响家庭,乃至社区和社会。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两年来,孩子们从态度到行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把垃圾分类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更形成了一种社会责任。
2.倡导低碳生活,对自然负责
生态环境道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外在的环境意识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品质的过程,是一个由环境道德认知上升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过程。为了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并付诸行动,学校倡导低碳生活,注重引导孩子以小主人的精神践行绿色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