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环境工程生态方向

环境工程生态方向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28 17:04: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环境工程生态方向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环境工程生态方向

篇1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172-02

水利工程建设中难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虽然水利工程建设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这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1]。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水利建设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发现影响环境的因素,采取防范对策也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1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性质决定其难免会对水资源造成较大影响。一般水利工程都需要建设在天然河道上,而天然河流是在当地环境下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自然现象,自然河流已经成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水利工程的建立改变了自然河流的多种条件,也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和水温,因为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以后,水面变宽,水体增大,形成特殊的水体结构,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而水体吸收太阳辐射后热量不然容易散出,导致水体水温升高,水温的变化对水中鱼类的活动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鱼类的繁殖问题[2];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水流速减缓从而导致水质变坏,主要原因是水流速度变慢导致水中气体与大气交换的速率变慢,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也变慢,水的自净能力下降,水中金属沉降速度变快,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另外,水利工程建设会对该区域气候造成影响,工程建成以后,区域内水量剧增,水的蒸发量也增大,导致降雨量增加,与原有气候相比具有较大改变[3]。

1.2水利工程建设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会对一定区域内的植被、土壤以及水源等自然环境等造成破坏。例如,工程施工要占用大面积土地,需要清除一定范围内的植被等,这就对陆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了破坏,影响陆生动物的正常生活。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和污水,这些有害水如果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自然河流中,会导致河流水质恶化,影响周边植物的生长,动物在饮用这些水源之后也会造成健康危害[4];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区域植被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到植被种类的多样性,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也会相应减少,动植物之间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一些陆生动物的数量会大量减少甚至灭绝。另外,水利工程在运行期间,会对一定区域内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造成影响,这对鸟类和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导致其向其他地区迁移。

1.3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也有很大影响。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占用的土地,包括农田、居民区、厂房等,甚至是文物建筑,这些区域的建筑都需要拆除或者迁移,而居住人员也需要进行转移,可见,为了建设水利工程需要牺牲该区域的建筑、森林、工厂以及古建筑,这给当地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文化损失。在水利工程建成以后,区域水位都会上升,进而改变周围的土壤环境,使土壤盐碱化,甚至变成沼泽地,难以用作农业生产和居住。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水的分布,导致局域内气候出现变化,生物和非生物疾病的传播,进而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2针对水利工程影响的防范对策

2.1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有效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某一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要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或者工程建成之后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和措施。通过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可以为工程选址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由于选址和布局不科学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障碍或者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之前要对建设环境进行充分调查,包括地理、水文、气候、植被、居住情况等。综合这些条件,估计工程可能会造成的影响,然后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要素,对环境和社会的改变以及改变程度进行预测,最后综合这些评价结果对建设方案进行合理调整或者制定应对方案。

2.2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水利建设工程各个环节

水利建设中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才能达到对环境的真正保护。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要以和谐发展为理念,保护环境,为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具体来说就是保护鸟类的栖息地和陆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以及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水环境等。具体做法为,在建设工程中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施工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对于建筑中产生的废弃材料和废水进行有效处理等。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要建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环境变化,对发现不良影响的,要及时采取改善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2.3建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程度。生态补偿机制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进行补偿。例如,由于在工程建设中对植被进行了大量砍伐,在工程建设完成以后就需要对植被进行补偿,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对植被的破坏程度进行植树、植草;工程建设中对水源造成污染进而造成鱼类的大量减少,也需要对其进行补偿,如放入一定数量的鱼苗,为鱼类的繁殖创造条件等。应注意的是在进行补偿时,采取的措施要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生态补偿机制要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和补偿范围,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预留出一定的资金用于生态补偿。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维持当地生态平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3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改变了生态环境,对原有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主要包括对河流生态环境、陆生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针对水利工程影响的防范对策主要有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建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等。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让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具有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黎汉进.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5,(9):246-246.

篇2

导言

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因为人类对自然环境剧烈而又频繁的开发活动,而导致的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造成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使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下降。例如,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和位于甘肃省中部的黄土沟壑地区,在这些地区内人类开发活动的力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使环境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其中,道路建设这一开发活动,有时甚至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永久性的影响。

一、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人类的开发活动是造成环境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我国农业部门统计,我国的盐碱土地在不包括沿海滩涂的情况下,已经多达5.2亿亩,除此之外,还有2.6亿亩潜在盐碱化土地,如果不对这类土地进行妥善利用,将会导致土地盐碱化大规模扩散。

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在山东省聊城、德州至淄博一带广泛分布,尤其在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地区分布最多,这些盐碱不但生态环境脆弱,生产能力也十分低下,在这些地区内有些土地甚至出现了退化现象。而导致这些现象出现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黄河沿岸的公路建设,近几年山东省的交通发展神速,但与此对应的便是土地局部地貌的破坏、土地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出现,在公路建成时还会对动物的迁徙造成影响。

(二)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中上游地区,海拔超过2500m,由于重力和水力的双重侵蚀下,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加上土质疏松,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00~500mm,而年均水分的蒸发量则多达1400~2000mm,属于严重缺水区,气候干旱,环境恶劣。

国家为了打通华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线,建设青藏公路,决定对黄土高坡进行交通开发,导致当地本就不多的水土资源进一步流失,植被草地面积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得不到有效地控制,河流泥沙增多,滑坡很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粮食减产现象严重,在多达20余次重度干旱中,连年累计受旱面积以达到13000万亩,粮食减产累计600余万吨;由于降水稀少,城镇农村用水紧张,且水质卫生条件差。道路交通的建设在某种程度来说反而阻碍了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由于施工造成的环境问题,导致当地餐饮、旅游业发展缓慢;由于土地利用率低下,也严重阻了当地的招商和引资。

二、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方法

(一)3S技术的使用

3S技术,也就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在3S对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研究的资料库和信息来源,遥感技术负责搜索和更新环境空间的数据,而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有效地取得目标研究位置的精确地理坐标,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最新的定位信息。在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支持下,而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作为研究的资料库,还可以对环境的空间各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采集,可以用于环境监测管理等抖个方面。

3S技术的应用给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为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了实际的参考依据。

(二)景观生态学的使用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景观生态学是与生态学有着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学科,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景观的结构、景观的功能与景观的动态,景观的结构同时也是景观的整体格局,是景观动态过程中的一种体现,整体格局和过程相互联系,景观的空间结构能影响生态学的研究过程,同时景观的结构也比景观的功能容易研究,所以在实际的研究中以景观的结构特征为主进行推测论断。

各种景观类型和各种空间配置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中,以空间格局指数为最基本的研究手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扩展生态空间格局的动态评估深度和广度。景观生态学把环境格局的分析方法和生态系统的实际监测相结合,研究空间环境演变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四、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一)环境的脆弱性分析

对当地环境的脆弱性进行特征上的分析,对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客观评价,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或恢复措施。生态环境的脆弱特征有: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地石砾化以及水土流失等,这些特征会造成土地的生产力和自我恢复力的下降,自然灾害的频度和强度增加等。

不同的地区内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来进行环境脆弱性的分析,自然造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地质、气候、植被、外来物种等;人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过度地开垦、放牧和打渔,对农作物进行不合理种植,污染物排放以及人口的增长等。

(二)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和环境的恢复,涉及到的环境空间很广,例如湿地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高原区域和干旱区域等。

有关生态环境的评价方法有很多,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大部分源于这个评价方法,而且这种方法目前还没形成统一的规范。评价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建立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第二个步骤,确定评价体系里指标所占的权重;第三个步骤;建立计算模型,采用综合分析法、环境格局指数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对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

结束语

随着外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未来交通密度的进一步地增大,施工方在进行交通的基础工程建设时,越来越注意由于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公路交通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评价一般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个方法一般分为三个的步骤进行:第一步,运用3S技术等方法,进行环境现场的调查,建立环境评价体系;第二步,确定人类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里各指标的权重;第三步,建立影响评价模型,利用数学原理进行计算。在研究研究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的研究上,各国的研究人员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但无论研究人员运用哪一种方法,都对生态环境有着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郝连娟,姚占勇.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方法评价[J].公路,2013,06:187-192.

[2]郝连娟. 公路建设对黄河冲积平原盐碱地脆弱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保护[D].山东大学,2012.

[3]温r.生态脆弱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绿化模式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篇3

1973年,国务院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的专业和课程,培养技术人才”,我国高校从1977年开始设立环境类本科专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在高校扩招大背景下,结合目前国内外广泛存在的环境问题,社会对环境类本科专业的需求增加,造成许多高校纷纷开设环境类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尤其典型)。随着竞争加剧、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出现,一些学校开设紧缩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甚至出现了部分高校环境类专业一度停止招生的现象。因此,结合传统优势和行业特色对进行专业定位是关系到专业发展水平和前途的关键。而特色专业课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内涵,充分发挥其在构建专业特色、明确主攻和服务方向上的作用,必将对专业的发展将直至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普遍致力于培养可从事企事业、城乡、区域及全球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可在各级政府机关环境保护部门、规划部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等从事环境管理、教育、环境监测与评价、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环境工程本科生专业课设置一般分三部分,即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综合不同高校的课程开设情况,总体有代表性课程设置见下表(化学类、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公共性专业基础课除外)。

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三大部分中,专业基础课重点介绍主要的环境学原理、环境与生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知识,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专业必修课则基本上各高校均为围绕水、气、固等环境工程重点方向设置专业主干课程,并结合环境监测和微生物学等基础测试评价体系和微生物学知识,对本科生在重点方向上的基本专业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培养与训练;专业选修课则囊括了环境评价、质量分析、环境信息系统等现行的环境工程主要内容、方法和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研究领域以及手段。以上三个部分由基础带动专业,基于原理和方法论来解决环境工程的主要分支方向具体问题,从问题的产生到新技术、新思维支持下的环境与生态相关问题的解决与处置。再辅以相关教学实践环节如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全面培养本科生的素质和技能,以达到培养计划的要求。

分析我国高校现行的环境工程本科生教学体系,大体能满足本科生教学的基本要求。但纵观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基本上以共性为主,虽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与学校传统优势或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如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农业生态工程课程),但总体说来,全国高校依旧普遍缺乏在主干课程体系支撑下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调查与沟通发现矿业类高校大部分学生对矿山、煤矿利用加工企业等存在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等普遍缺乏基本知识和认识,不清楚本校环境工程专业与其他学校相比优势与特色所在,定位不明,这对于行业特色明显的高校而言,无法突出其为行业服务,有目的、有方向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人才的特点和优势。

2 特色专业课开设的必要性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重共性的特点,应有计划、按办学重点和侧重点逐步开设相关的特色专业课程,增强学生在相关行业和部门工作中的能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

众所周知,特色决定优势,这一点在本科生教育中也有明确的实例体现。如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作为矿业类大学(学院)的特色专业,经历了数次辉煌与沿革,其本科生招生分数近5年屡创新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100%,居学院几大专业中就业率之首,甚至出现其他专业本科生考研不少同学转考矿物加工工程的情况。环境工程专业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壮大的过程,部分教师和人员转自传统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因此开设基于传统优势学科的特色专业课程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借鉴矿物加工工程等成熟、高水平的传统特色专业的发展模式,环境工程专业也应着力发展特色,如矿业类高校应着眼行业特点,立足厂矿及相关研究院所、教育机构等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特殊要求,以特色专业课的开设为契机,结合与相关厂矿企业的交流、实践,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水平,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可为行业服务,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突出专业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尤其在我国高校环境相关专业本科生招生数量高居不下的客观形势下,找准特色、突出优势、明确定位必将对不同行业、不同优势学科高校环境工程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积极推进特色专业课建设,全面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水平

基于现行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主干课程体系,在完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和基本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有目的、有方向性的在矿业类高校环境工程本科生教学环节开设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或矿业环境保护)、煤化学、矿山环境问题及实用修复技术类讲座,结合与矿区相关的社会实践环节,同时改革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优先开展与矿区生态和环境问题相关的设计与实验研究工作,如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开发与设备研制、焦化废水处理技术与工程设计、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与工程设计等,全方位开设立体、有侧重点的特色专业课带动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培养体系。

各高校从2005、2006年开始分批按专业大类招收本科生,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按环境大类招生,入学前2年修同一课程,从第3年开始自主选择专业。这就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也开始有针对性地相应调整、完善各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以特色突出优势、以优势体现水平,为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在专业技能、社会竞争力、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4

一、调研过程

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分别对13家环保研究院、环保企业和10所高校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1)环境工程的工作领域由传统的污染控制逐渐扩展到环境修复新方向,如广西地勘院、云南地勘院、北京建工环境修复公司等开展了土壤修复;(2)在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中,环境工程专业开设一些和行业相关的特色课,如西安石油大学开设“石油工业污染与控制技术”课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开设“矿山环境修复与治理”课程;(3)一些高校除了传统的污染控制类的课程外,逐渐开设一些相关领域的课程,如河北工业大学开设了“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开设了“环境生物修复技术”课程。

二、培养方案的框架

(一)依据与思路

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基础适度、口径适中、特色突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要求,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环境工程就业方向、学校特色和环境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具备的基础,构建思路主要有:在保留污染控制方向基础上,增加生态修复方向选修课模块;满足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课程、实践的整合与衔接;融合学校行业特色。

(二)培养体系

1.素质培养。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类课程、军事体育类课程、语言文学类课程等,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开设安全科技概论、安全法律法规、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2.知识培养。通过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四大模块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环境保护工艺及工程的设计、设施运营与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开设“环境生态学”、“环境污染修复技术”、“场地污染风险评价”、“矿山生态修复”等选修课,扩展生态修复领域的知识。3.能力培养。通过系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集中实践教学、自主开放实验、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工程设计及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及工程综合、自学能力等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理论教学包括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践教学有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践训练、科技活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其中,必修课中实验(上机)的总学分为12学分,因此,实践总学分为42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6.3%。

(四)课程与实践的设置

应用型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2]

(五)培养环节

篇5

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自2006年开设以来,已有8年的办学历史,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课程建设,都已经步入正轨,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模式,积极地向社会的需要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努力。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开设的专业课程有:①基础课为《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发电厂动力设备》、《流体力学(水力学)》、《仪器分析及实验》、《环境监测及实验》、《环境化学及实验》、《工程制图与CAD》和《化工原理及课程设计》等课程;②提高课为《环境工程CAD》、《环境给排水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电厂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火电厂脱硫脱销》、《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土壤学》、《环境专业英语》、《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影响与评价》和《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组成了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框架,我们将它与一些兄弟院校做对比后可以发现,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开设比较大众化,课程设置与大多数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差别不大。由于专业成长仅有8年时间,走“大众化”教学路线,学习众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最稳健的方法。在起步中求稳,这才是对学生负责的课程开设起步方式。但是,随着课程开设时间的加长,仅停留在旧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不可取的。但新的方案来之不易,不仅需要向其他院校学习,同时也要更多的考虑学生本身的需求。所以,进行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和期望度调查十分必要。

2调查情况

2.1调查表设置调查以网络调查表的形式展开,请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07级(已毕业),08级(毕业班)及09级(即将进入毕业班)三个阶段的大部分同学参与调查。调查表(见图1)分为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让同学们对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和提高课)进行评分,测评学生对已开设课程的满意程度;第二个板块为未开设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和选修课),测评学生对这些课程的期望程度。每个课程设置最高分为6分,按照“满意(期望)”到“不满意(期望)”的次序,分数依次为6分、4分、3分、2分和0分。我们不妨认定高于65%的分数(3.9分)才可被认为达到满意(期望)程度。

2.2调查表数据分析07级参与调查的人数为15人,由于他们刚走出校园,与社会、工作接轨,他们会在课程开设的意义和有效性上比未毕业同学具有更强的把握性。08级参与调查的人数为48,部分参与考研,部分参与找工作和实习,对社会的要求有了初步的接触,但考研的同学对相应报考高校考研要求专业课的重要性有深入了解。09级参与调查的人数为32人,他们对社会需求的认识不是很强,但对许多没学过的课程充满向往,对研究学生的期望度有很深刻的意义。

2.3调查结果

2.3.1已开设专业基础课满意度

课程的满意度参差不齐,但是有的学科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或劣势。我们可以从图中明显地找到如下结论:①《发电厂动力设备》课程学生打分普遍不高,评分最低,满意度低于3.9;②《环境监测》课程学生打分普遍很高,满意度在5.0以上,优势明显;③《物理化学》、《仪器分析》两门课程满意度差异性大;④《发电厂动力设备》和《流体(水力)学》两门课程满意度差异性很小;⑤《环境监测》和《工程制图与CAD》两门课程与培养方案相呼应;⑥《发电厂动力设备》课程与培养方案有明显的差距。

2.3.2已开设专业提高课满意度

课程的满意度差异也较大,有的学科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或劣势。我们可以从图中明显地找到如下结论:①《环境专业英语》和《环境管理与规划》两门课程学生评分最低,满意度低于3.9;②《水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影响与评价》两门课满意度均在5.0以上,优势明显;③《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环境规划与管理》两门课程满意度差异性大;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两门课程满意度差异性很小;⑤《水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影响与评价》两门课程与培养方案相呼应;⑥《环境专业英语》和《环境管理与规划》两门课程与培养方案有明显的差距。

2.3.3未开设专业基础课期望度

课程的期望度尽管差异比较大,但并未出现明显的优势或劣势。我们可以从图中明显地找到如下结论:①《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和《电工学》三门课程学生评分最低,期望度低于3.9;②没有课程期望度达到5.0以上,学科无优势,仅《环境生态学》期望度4.5分,为最高;③《普通化学》、《环境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和《环境生态学》五门课程期望度差异性大;④《生物化学》、《工程力学》和《环境工程原理》三门课程满意度差异性很小;⑤《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和《电工学》三门课程与培养方案有明显的差距。

2.3.4未开设专业提高课期望度

课程的期望度变化幅度比较大,单课程的差异性也较大,却并没有学科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或劣势。我们可以从图中明显地找到如下结论:①《环境统计学》、《垃圾填埋场设计》和《环境机械与设备》三门课程学生评分最低,期望度低于3.9;②没有课期望度在5.0以上,学科优势不明显;③《泵与泵站》、《清洁生产》和《环境经济/社会学》三门课程满意度差异性大;④《环境监测系统管理》、《环境监察》、《环境调控学》和《环境机械与设备》四门课程满意度差异性很小;⑤《环境统计学》、《垃圾填埋场设计》和《环境机械与设备》三门课程与培养方案有明显的差距。

3建议

通过学生对专业课满意度和期望度的调查可以发现很多问题,针对与培养方案有较大差距的相关课程,要分析其功能,对其进行适当删减或改进;对满意度、期望度不高的学科进行适当改动;并建议加入“专业方向选择性”教学。

篇6

前言

做好环境治理构建生态城市是现今我国城市建设中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近些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极为严重,以“雾霾”为例,雾霾所影响的范围及持续的时间在逐年增加,对于民众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做好环境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是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将环境工程的建设并应用与城市中对于推进城市生态建设进程、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用现状

构建生态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求,生态城市建设指的是通过利用生态学原理构建出一个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工程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工程通过对城市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和治理从而实现环境改善的一项技术项目,从而将城市生产生活中对周边环境所造成污染的影响降至最低。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环境工程的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各项设施的建设及相关政策都急需完善。在环境工程的应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1)污水处理技术及设施急需升级,民众在生产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我国在世界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处于末位,因此,做好城市污水的处理,减少其对于水资源的污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环境工程中对于污水的处理主要是通过降解、处理等一系列工序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出来并将处理后的中水排放出去从而实现了污水的循环利用。但是此项技术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处理技术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此外,环境工程中的污水处理覆盖率不高从而使得各地都存在着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问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2)对于城市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处理是环境工程建设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且垃圾产生量仍然在以每年约9%的增速在增长,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此外,在城市垃圾的处理过程中由于环境工程建设不到位极易导致垃圾产生二次污染,从而对城市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造成了极大的阻碍。(3)城市绿化面积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方向,做好城市绿化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城市的绿化面积,以城市公园为例,城市公园被称之为“城市之肺”,其能够对城市的气候、空气质量进行明显的改善,同时绿化面积的提升还能够为民众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氛围。做好环境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环境工程的建设总是进展缓慢,因此,今后应当对环境工程的建设及应用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做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环境工程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城市中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污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废气等几个方面,做好城市的环境治理应当积极做好环境工程的建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以污水为例,现今在城市中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分为: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两个主要方面,其中对于民众生活污水可以通过在污水厂对这一部分污水进行处理,待到其达到排放标准后再作为中水再次进行循环利用,但是现实是很多城市并未采用污水处理而是直接排放,因此,应当加强对于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通过资金、技术方面的投入加强对于污水的处理避免将其直接排放。此外,工业废水是城市污水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腐蚀性、难降解的物质,针对这些废水应当积极在各生产企业中建立专业化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将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予以去除,此外,应当加强对于工业废水处理的资金与技术的投入,推动对于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此外,对于环境工程中的水处理设施应当加强,提高水处理的效率确保污水达标排放。环境工程中的水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应当加强对于水处理技术的资金投入,通过技术的创新在提高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并降低城市污水处理的成本。除污水之外,废气是城市污染的重要一项,以现今我国常见的“雾霾”为例,其主要是由于非法排放废气导致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多所造成的,在环境工程的建设及应用过程中应当积极加强在废气污染中的投入,对工业生产中所排放的废气进行过滤处理避免有害物质直接排放进空气中。

做好对于环境工程的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做好对于环境工程的宣传是提高环境工程建设及应用的重要举措,一般来说,民众对于环境工程的认识极为陌生与遥远,需要加强对于环境工程的宣传使得民众对于环境工程的建设从了解到支持从而积极的参与到环境工程的建设中,团结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的参与到环境工程的建设中。(2)做好环境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应当加强对于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环境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资金量巨大,单一依靠政府的投入来进行环境工程的建设与应用投入少、见效慢,为做好环境工程的建设与应用除了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外还应当积极的引入多元投资力量参与到环境工程的建设与应用中,通过构建规范的社会体系鼓励更多的资金参与到环境工程的建设与应用。(3)加强对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做好城市污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需要依靠科学的技术予以处理,相较于国外,我国在环境工程技术的研究投入较少致使我国的环境工程技术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距,为做好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应当加强对于环境工程技术的资金及人才的投入,提高环境工程技术水平,从而能够更好的构建生态城市。(4)环境工程包含城市环保建设中的诸多方面,其中做好城市规划也是环境工程建设与应用的重要一环,做好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绿化面积是现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通过在城市中加强对于城市绿化的建设及环境工程的建设从而使得城市生态建设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从原先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中脱离出来,确保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环境工程的建设与应用从而实现环境优化。(5)积极推进各种节能降耗设备在环境工程及民众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我国是能耗大国而不是能源利用强国,新时期,国家积极推进节能、增效的发展战略,应当积极坚持能源开发与节能并重,在全社会积极推进能源节约战略,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坚持石化能源的清洁、高效的利用,加强对于煤炭的绿色利用,加快煤层气产业规模化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大对于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合理利用,构建绿色生态城市。

3 结束语

环境工程的建设与应用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新时期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尤为严重,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当积极做好环境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做好环境治理、构建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篇7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077601 环境科学 环境化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生物学

环境与健康

环境水质学

大气环境

土壤和土壤污染修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④838环境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④846普通生物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④851微生物学/824生物化学(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④838环境化学/824生物化学(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④838环境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④838环境化学/821分析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④842土壤学/851微生物学 083002 环境工程 水质、水环境与污染控

大气污染化学与控制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

环境生物技术

环境材料与减排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④927环境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④927环境工程 /825物理化学(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④818化工原理/823普通化学(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④851微生物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④818化工原理/819无机化学

071300 生态学 系统生态

城市生态学

产业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生态风险评价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41生态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41生态学/840环境科学基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41生态学/840环境科学基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621植物学 ④841生态学/835自然地理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61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④841生态学

070302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9物理化学(甲) ④821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9物理化学(甲) ④820有机化学 0776Z1 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④928环境管理学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业硕士招生专业及初试科目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085238 生物工程 系统生产业生态

生态工程

环境生物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1生态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1生态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1生态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8生物化学④851微生物学/838环境化学

085229 环境工程 水污染控

大气污染控制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

环境材料与减排技术

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④927环境工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④927环境工程 /825物理化学(乙)

篇8

1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基本内容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撑和保障。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趋势下,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促使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开展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就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对目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治理以及预防,进而打造美好的明天。环境工程,也离不开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约束与保障,这样才能促使环境工程井然有序开展。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实质上就是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书面文字资料,它是一种对环境工作中内容的整理归纳,是开展环境工作应当遵循的规章制度以及解决对策,更是环境工程开展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以及推行,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经济下的产物之一,更是衡量环境工程开展的重要尺度,能够进一步提高环境工程中的技术水平和含量,从而能够应对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促使环境工作高效平稳开展。在开展环境工作中,高效灵活运用环境工程技术,就可以促使环境工作更加具有规范性、可靠性、严格性,进而取得显著的成效。

2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定位以及作用

2.1定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高速发展时期,要想成为发达国家,还需要不断建设努力。而社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现如今,我国到处可见一些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现象,严重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从各大城市、各个行业带头出发,为环境工作的开展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与财力,才能实现环境工作的全面保护与治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随着我国环境工程的高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其中,各种资金管理模式也实现了全范围应用,这为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促使我国环境工程朝着更加科学化、高速化方向发展。然而我国环境工程的起步较晚,现阶段还处于一个发展缓慢的局势,因此环境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就相对低下,再加上缺乏规范性技术指导,严重阻碍着环境工程的技术发展速度。如今我国开展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在相关技术的高效灵活运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导致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在建设中受到了制约。当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不够健全完善,就无法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无法发挥其巨大作用与价值,使得环境工程开展中投入的资金与技术,无法取得相应的成效。现阶段,就需要高度重视我国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健全和完善工作,才能促使环境工程技术得到科学合理运用,为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对于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来讲,它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技术措施,里面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与繁多,对于整个环境工程工作的开展都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与保护。环境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在开展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技术措施,展开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此外,对于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环节、各项业务的发生环节都进行了高效监管与控制,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与预防方法。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需要在整个环境工作的开展中进行全面落实与贯穿,还要对于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与效率等进行高效指导,这样才能为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了促使我国环境工程高效稳定开展,环保部门在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制定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就是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其对环境工程的开展有着建设性意义。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对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每一项细节内容都制定出了详细具体的标准,而且必须严格遵循。可见,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在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发展建设以及后期监管中,都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指导思想,属于环境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依据。由于环境工程的种类较多,因此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针对性就存在相应的差异。不够规范内容可以根据环境实际情况、工程发展要求等做适当的调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科学性。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出台运行,属于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开展的一种行为要求,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类型的环境工程中。

2.2作用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治理与保护生态环境更是人类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现如今,很多人们都认识到了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并且积极主动参与到了环境工程中。通过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应用,能够不断提高我国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技术水平,为各种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促使我国朝着可持续方向不断迈进。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的日益健全与完善,还加快了我国环境工程的发展步伐,是规范工程行为的坚实力量。

3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中重点内容分析

篇9

1专业学科群

高等学校的专业是一种传承知识、培养人才的组织方式,主要指学术和人才培养的人为分类,起着目录性的指导作用,规定着师生探索的方向和范围,也起着范型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的范式。从知识角度讲,专业也是实现知识领域专门化的一种方式,是知识、学科及学科群的一种组织形式,既是具有一定共性和内在联系的学科群的集合体。

专业学科群包括基础学科、带头学科和外延学科三个层次。学科群建设就是要加强基础学科的理论源头作用,发挥带头学科的牵引作用,使多形态的学科结构产生协同效应,紧密联系交融形成一个学科整体是学科发展的一个新模式。学科群必须有带头学科。带头学科领域内的知识内容必须是学科群中心任务所涉猎的内容的大部和关键所在,是众多学科之中的核心学科和首席学科,担负起领导和组织的功能,连通、协调着各个学科、各层次学科,起着牵引作用。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传统特色,环境科学是其带头学科,也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群的主干课程。基础学科是学科群的理论源头,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为地学、化学。

2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群分析

2.1环境科学专业渊源

环境科学就是研究人及其生存环境间关系的一门学科。环境科学学科都是在传统学科中衍生、发展、壮大起来的,在环境科学的初级阶段,与环境科学的相关学科分别从解决环境问题的不同角度出发,形成了具有各自学科特点的环境类专业,如环境化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地质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等,形成了各类环境科学分门别类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样环境科学学科都以二级学科的形式附属在传统学科内。例如,综合性和师范型大学的环境科学体系主要起源于地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农业大学的环境科学体系主要起步于土壤农化和农业环境保护,海洋大学的环境科学体系主要侧重于海洋环境科学等。随着环境科学进入综合发展阶段,由于实际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前述学科通过相互联系、联合、融入和融合,并逐渐综合、归并为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1998年国家对学科设置体系进行了调整,新设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其下包括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其中环境科学所涵盖了原来的环境地理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海洋学等多个二级学科,成为一个覆盖面非常广的一个新的二级学科。

2.2带头学科的演变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科学,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研究对象是人地系统,是指环境与人类活动两个子系统相互作用,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机制的复杂巨系统。按照研究人地关系系统相互关系的课程设计,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是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一门年轻的交叉科学,环境问题是环境科学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环境科学发展以环境问题为导向。20世纪50年代初,环境科学是在人类认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而在国外被提出,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关注的不断加强而得到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门具有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的独立新兴学科。

环境科学是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性科学,不过主要是移植其他众多自然科学学科如生物学、地学、化学、气象学、经济学、工程学、规划学等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及相关学科分化,并随着科学和技术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从地球科学分化出的环境地学包括环境地理学、环境地质学、环境海洋学、环境地球化学以及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和环境大气学等。生物学分化出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医学包括环境生态学、环境水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等。由化学学科分化而来的环境化学包括环境分折化学和环境工程化学、环境有机分析化学、卫生工程化学、用水废水化学、大气污染化学、土壤污染化学和海洋化学等。环境物理学,包括辐射生物学和辐射医学以及环境声学、环境空气动力学等。工程类的环境工程学包括给水排水工程、给水及污水处理工程、供热工程、空气调节技术、除尘技术、冷冻技术、“三废”综合利用等。环境社会科学是从社会学科发展而来的,包括环境发展史、环境污染史、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学等。90年代前后,才开始注意到社会科学在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环境哲学、环境社会学、环境伦理学以及环境法学等学科才逐渐形成。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人与生物圈”的研究列为全球性课题,强调从宏观上研究人与环境的规律。人类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环境、健康等重大问题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既要从广义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角度解决,更是从生物认)与环境角度来解决。这样,“环境科学”以其与时倶进的强大生命力,不断地扩充其学科视野,扩展其理论视界,扩张其应用视域,直到全面关注并深层关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生态文明前景。这样不仅形成了众多的环境科学分支,还与其他一些应用学科甚至社会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了许多应用科学。人类环境学基础理论包括环境动力学、环境控制论和环境系统学;从应用上分有环境工程学、环境规划学和环境管理学;从层次等级分有个体环境、家庭环境、企业环境、社区环境;从系统类型分,有农村环境、城市环境、工矿环境、交通环境;从学科领域分,有经济环境学、文化环境学、社会环境学、行为环境学、环境伦理学、医学环境学、教育环境学和技术环境学等。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围绕生物界泡括人类)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环境科学的主体是人,人的活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产生出一些新的东西再返回给自然。环境科学的目的就在于弄清人类和环境之间各种各样的演化规律,包括人和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人类活动,使我们能够控制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它的任务就是要揭示人和环境的这种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以及运用这个规律来保护和改善环境。环境科学的研究从宏观上讲,研究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由此揭示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微观上讲,环境科学要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变、积累、归宿等过程及其运动规律。还要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寻求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消除的途径和方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学科内容进一步细化、深化,分支成环境科学学科群。环境科学学科群包括生态环境学科集、环境学学科集和应用环境学学科集。

2.2.1生态环境学科集

生态环境科学学科集包括基础环境因子学科子集和生态环境学科子集。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基础环境因子学科子集细分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水文学、土壤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环境因子,每个环境因子都包括一个系列学科,如土壤学系列学科包括基础土壤学、土壤地理学、土壤资源学、环境土壤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土地评价、土壤改良治理工程与技术、水土保持、土壤社会学等课程;同时包括地质环境学、地貌环境学、大气环境学、水文环境学、水资源环境、土壤环境学、生物环境学、植物环境学、动物环境学、微生物环境学等环境因子系列学科。

生态环境学科子集细分为海洋、河流、沙漠、草原、森林、农田、湖泊、沼泽、平原、山区、高原、丘陵、盆地等类型,包括海洋学、流域学、草原学、森林学、农田学、湖泊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学科;海洋环境学、流域环境学、沙漠环境学、草原环境学、森林环境学、园林环境学、农田环境学、湖泊环境学、河流环境学、城市环境学、聚落环境学等系列课程;同时包括生态系统工程学、海洋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学、沙漠环境工程、草原环境工程、森林环境工程、园林环境工程、农田环境工程、湖泊环境工程等系列学科。

2.2.2环境学学科集

环境学学科集包括基础环境学学科子集、社会环境学学科子集和环境工程学科子集。

基础环境学学科子集包括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海洋学、环境土壤学、污染气象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数学环境学、化学环境学、环境医学、环境毒理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监测、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仪器分析等系列学科。

社会环境学学科子集包括环境哲学、环境科学方法论、环境统计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社会学、自然环境保护学、清洁生产概论、环境信息系统、环境保护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美学、景观环境学、环境政治学等系列学科。

环境工程学科子集包括环境规划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工程学、环境保护工程学、环境系统工程学、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学、水污染防治工程学、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学、固体污染防治工程学、噪声控制工程学、环境材料等系列学科。

2.2.3应用环境学学科集

应用环境学科是飞速成长的环境科学学科群中另一个重要学科子集。环境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环境学,同理如农业环境学、资源环境学、城市环境学、产业环境学、家庭环境学、工程环境学、环境教育、放射性环境学、农村环境学、区域环境学、全球环境学和宇宙环境学等都是环境科学应用的重要研究领域。出现了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科双向同步发展的景象,如与前述应用环境科学学科相对应的农业环境工程、资源环境工程、城市环境工程、产业环境工程、家庭环境工程、环境教育工程、放射性环境工程、农村环境工程、区域环境工程、全球环境工程和宇宙环境工程等学科纷纷出现,这样就逐渐形成了飞速成长的应用环境学学科集。

2.3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群的外延发展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与人类及生物生存息息相关的前沿学科集其知识体系涉及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浪费、污染及控制、生态与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人和环境科学集向外延拓展:(1)人一方面外延发展成人、生物科学与技术进而发展成包含现代生物认肢术与工程的生物(人)科学集;另一方面人口资源外延发展成自然资源,发展成以人口资源为主体的自然资源调查与保护、管理,进而发展成为资源科学学科集;(2)环境科学由人类生存环境发展成为生物(人)环境系列课程,外延发展成社会环境、人类环境系列课程,进而发展成为包括自然环境学科、社会环境学科、人类环境学科的环境科学学科集。

2.4农业大学环境类特色学科

农业大学最大的特色学科是农业学科群属于生命科学群的重要组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农业己经形成了许多传统学科,与环境科学专业有关的课程有:普通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农业概论、作物栽培学、园艺学概论、生物保护学、设施园艺环境调控工程、养殖环境工程、农业生态学、农业病理学、植物保护学、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农业仪器分析;农业气象学、农田水利学、土壤肥料学、农业环境学、园林环境学、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绿色(有机)食品工程、建筑环境学、环境景观设计等。

2.5地方环境特色学科

青岛农业大学位于美丽滨海城市一青岛市的腹地城阳区,濒临黄海,东接崂山、西邻胶州湾,湿地广布,水域(湿地)环境研究方便。学校具有强大的农业技术背景,依托这一背景,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将在农业环境保护、湿地(尤其是海洋)环境保护、区域环境规划、农业环境工程等方面独具一格。

3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高等学校的“专业”指的就是一个系列、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课程组织151。因此,专业就是培育学科群的组织保证,是围绕社会需要,尤其是人才培养的需要,组织多学科协同攻关,形成一些由若个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分支学科构成的学科群体和人才培养的范式。

环境科学着重研究区域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和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工作重点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努力提高环境容量,注重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保证区域环境健康和优质农产品生产,确保生物认)生存的环境质量,是人们生活、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也迫切要求用较为完善的理论去对许多应用性问题提供专门指导。“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161中指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合理的农林牧副渔复合生态体系。发展生态建设工程,开展温室效应、酸雨及臭氧层机理,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影响的研究。是中国21世纪初环境科学研究发展的前沿和核心领域。由于环境问题涉及面广、性质复杂,其解决需要各相关学科的知识,环境科学专业也就需要同时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迫切性,要求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地掌握相应的技术手段。针对环境科学涵盖面的广泛性和所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客观上需要专业方向各有所侧重的人才多样化,需要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的综合能力和适应性强的专业人才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同时通过学科交叉、渗透,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专业基本技能、基本实践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系统扎实地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能力,具备区域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利用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质量保障方法和可持续发展方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成为基础扎实、适应性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区域环境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技术人才,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高等学校应在教育部颁布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框架下,根据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群发展的要求,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原则,结合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从有利于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两方面着手构建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学科群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的细化、交叉融合形成的系列课程的集合,以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系列课程为核心,以专业主干课程的外延课程系列为支撑,加上这些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群,形成金字塔型学科群。地方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群包括化学科学学科集、生物浓业)科学学科集、生态环境科学学科集、环境科学学科集和环境工程科学学科集。青岛农业大学将前述的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群分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层次,形成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针对庞大的课程体系,特别是众多的选修课,学生们往往很迷茫。为了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很好地在环境科学领域定位自己、发展自己,在宽口径的基础上,能有一技之长,毕业后成为能在产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循环生产、污染监测及控制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我们结合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中国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与社会需求,尤其是“三农”领域的广泛需求,考虑到农业院校的基础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特色,根据市场的需要考虑设立多个专业方向,来培养多层次、多样化、适应性强的各类人才。按照“基础+模块”模式设置了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将环境科学专业选修课程分设三个方向,每个学生至少选修一个方向的课程、至少选修8个学分人文社科类课程和一定任选课。湿地晦洋)环境科学方向:主要选修课程有水生生物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海洋学导论、自然资源学、水域生态学、水污染与控制、水污染治理、海洋环保技术、水土保持、环境生态工程学等;

篇10

关键词:

环境工程建设;问题;对策

0引言

环境工程建设(EnvironmentalEngineering)指的是从事研究如何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环境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建设项目包含众多方面的内容,如环境医学、环境卫生学以及生态学方面的知识等,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从多个方面入手,准确把握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向和准则。其主要起源于19世纪末期,因上世纪中旬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环境污染现象的家中而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就我国而言,我国环境工程建设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在各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必须要求相关科研人员能够根据当前我国环境工程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及时地应对。以下本文就环境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简要的探讨。

1环境工程建设发展概述

十九世纪末期,英国发生了一场霍乱,经过调查后发现,产生该疫情的主要原因是水井内的水受到了污染。为了解决这场疫情,当时的研究人员对饮用水进行了消毒和过滤处理,为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环境工程建设概念的提出需要追溯到上世纪中旬,该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提出了环境工程建设的概念,要求不仅要重视社会卫生问题,更要重视环境污染问题[1]。因此,环境工程建设实际上指的就是以提高环境质量和加强环境污染防治的信息技术,其主要的内容为环境系统工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水污染防治工程以及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等方面,在维护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环境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依然较为不足

从当前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环境工程建设工作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宣传、实施以及管理等方面均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导致知道、了解或者参与环境工程建设项目的人员仍然较少,社会环境工程建设意识依然较为薄弱。我们知道,环境工程建设是影响到社会以及世界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做好环境工程建设工作不仅要求研究人员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更加要重视其他人员和企业的相互配合,要保证所有的人均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是就我国公民的思想现状来看,虽然不少人已经意识到随着社会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大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是依然有不少人为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而忽略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导致环境安全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于加强和实施环境工程建设并不利,自然无法达到加强环境建设的作用和目的。

2.2污水处理难度较大

污水处理是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目前我国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污水处理的难度却较大,成为了环境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2]。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为径流污水、工业排放的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三个方面。就径流污水的处理来看。城市径流污水的成分较为复杂,要有效处理这部分的污水必须要求能够采用相对先进的技术和处理方式。而就工业废水的处理来看。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排出的废水量也在不断加大,工业的废水中包含着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对于实现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但是要进行工业污水的处理需要从源头着手,工作量较大,并且政府监管也十分不利,因此难以着手。最后从生活污水来看,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城市卫生公共区、商业区以及居民生活区等方面,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污水从排水管进入城市地下水道,要做好这部分的污水处理工作要求政府能够从水的净化着手。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污水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处理技术有待提高,另一点为工作量较大,人们的自觉意识不强。

2.3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要做好环境工程建设必须要求能够加强管理,但是就目前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环境工程建设管理方式仍然较为落后,从而影响了整体环境工程建设取得的效果。环境工程建设管理方法不当主要有多个方面原因构成,如环境工程建设意识较为薄弱,在宣传和推广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强以及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这些都导致环境工程建设工作无法得到落实,自然会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效果。此外,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还较为缺乏,这也是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专业人才是保障环境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力量,只有配置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环境工程建设工作才能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

2.4垃圾分类问题突出

环境工程建设要求能够对固体废进行有效的处理,但是就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视觉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垃圾产生的数量之间增多,但是人们却无法对生活垃圾进行准确地分类,这给我国环境工程建设中固体垃圾的处理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制约了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就目前人们在生活固体垃圾处理的方式方法上来看,大部分城市采用的依然是焚烧处理或者掩埋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影响环境的质量,因此并不可取。

2.5废气处理问题多

环境工程建设中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分别是固体废弃物、废水以及大气污染。相对于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处理,废气问题显然是环境工程建设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也是环境工程建设中较难解决的一项问题。总的来说,环境工程建设中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们对废气处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工作人员认为废气处理难度大且大气污染的可见性不高,因此在生产、发展和治理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废气防治的重要性,导致废气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第二,废气处理技术有待提高。废气处理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国采用的废气处理技术仍然为过去的废气过滤技术、高空排放技术等,并不能真正提高废气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也无法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和作用,需要引起重点关注;第三,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技术人员的专业处理能力不高,也是限制当前废气处理效率的重要原因。

3环境工程建设对策探析

3.1做好环境工程建设宣传工作

就目前环境工程建设的现状来看,人们的环境保护以及环境工程建设意识不强是限制环境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环境工程建设必须要从环境意识方面着手,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少工程人员在工作中并没有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过于重视这方面问题,这才导致我国环境工程建设工作无法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因此,项目单位以及相关单位领导可以采取加强培训、组织讲座等宣传方式对团队成员进行环境工程建设意识的宣传,让成员切实认识到实施环境工程建设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2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

随着环境质量问题的不断突出,我国对此提出了新的环境保护理念,如循环经济理念,强调环境工程建设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加强对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再利用,也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变废为宝”,实现“废物的资源化”,提高环境工程建设效率、改善环境质量。因此,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要求能够加强对各项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生态资源。例如,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中,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对这些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然后要求对净化之后的水进行循环利用,这样可以帮助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在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中,可以先将能够回收的物品进行回收,经过二次开发之后投入使用,这样对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表面出现更多的环境污染,有助于实现生态的平衡。当然,在大气污染的治理中,相关技术人员也需要加强对其重视,并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气体资源的循环利用,以便提大气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3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

环境工程建设要求能够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以更加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以及废气、废水处理技术进行清洁处理,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和目的。就目前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投入的技术和资金较为不足,其在实际效果方面还未达到理想成绩,因此新时期要做好环境工程建设工作必须要求能够进一步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配置完善的基础设备,做好环境保护给你做。此外,就企业本身而言,企业也需要加强对技术和资金的投入,以便在生产中减少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循环经济中提出要实现废物的能源和资源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从技术方面着手,采用更加有效、科学和合理的技术对固体废物、废水以及废气等进行能源和物质的提炼,实现资源和资源的再次利用,从而进一步改善废物的利用率,提高环境保护效果,促进环境工程建设的更好发展。

3.4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加强环境工程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求有关部门能够从当前环境工程建设的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更加科学的环境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提高环境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求政府能够加强对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能够鼓励环境工程建设,帮助推进环境工程建设,提升环境保护和环境工程建设效果。例如,政府可以加强对环境工程建设的人力支持和财政支持,可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和管理制度,可以建立完善的环境引导机制,并利用政府的力量进行环境工程建设知识和内容的宣传和推广等;其次,要求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工程建设流程,并且要求能够落实该流程。环境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能够从生态多样性的保护方面着手,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改善生态的结构,并减少各项生态污染,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效果。要做到这点实际上很简单,但是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处理流程。如要求先从源头控制,然后再进行废水废弃物等的处理,最后进行生态建设。按照这样的流程进行环境工程建设必然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能够从这些方面进行完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制定流程之后还要求部门和单位能够重视落实,切实发挥环境工程建设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环境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管理制度问题、具体实施问题以及环境工程建设意识问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环境工程建设效果和质量必须要求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可,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投入工作,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TD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6-0134-02

煤矿规模的扩大和生产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按照初步设计中的各项环保规定和考虑必要的环保措施,在采取环保措施后,可以达到环境标准的要求,同时通过煤矿技改也使原有污染源得到有效地治理。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加强矿区环境保护的投资,从长期来看,会促进矿区内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这对环境是有利的。煤矿技术改造势必产生环境经济损益的影响,因此对技改工程的环境经济损益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针对韩家湾煤矿技改工程的环境经济损益进行了评价,以期对煤矿技改工程的合理实施提供文献参考。

一、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韩家湾煤矿技改工程总投资为23105.84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0.76%,全部投资回收期为5.9年,投资利润率为15.48%,投资利税率为34.5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煤矿技改工程完成后,将促进商业、服务业、加工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对改变当地产业结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助于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地方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煤矿技改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良好的。

表1 经济评价指标汇总

二、环境代价的分析与计算

煤矿技改项目的环境代价(Hd)包括直接环境代价和间接环境代价。直接环境代价包括了技改活动造成的环境危害所付出的代价,以及为消除或减少环境影响付出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代价。在直接环境代价的评价中,技改活动造成的环境危害所付出的代价主要有由地表沉陷引起生态破坏而采取的生态恢复补偿费用、水土流失整治费用和“三废”排污费用,这一部分费用总计为79.5万元,占了技改工程总投资的0.3%,在煤矿技改投资费用消耗的合理范围之内;消除或减轻环境影响所付出的代价主要是环境工程运行费,环境工程运行废按生产要素法估算,由电费、材料消耗费、人工工资、基本折旧费、大修理基金和管理费等组成,除了水土保持外,运行成本费按10%计算,其费用为92.01万元/a。综上则直接环境代价为171.51万元。

间接环境代价为技改项目影响的区域内,各受影响的部门因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所受到的损失和消除这些影响付出的代价。技改项目间接环境代价包括农业减产损失费、人体健康损失费、生态损失费和水资源损失费等。其中,对生态和绿化等造成的损失费单独另外计算,农业减产损失和人体健康损失可以忽略不计,水资源损失费约为9.84万元。

总环境代价是直接环境代价和间接环境代价的和。通过以上直接和间接环境代价的估算,总环境代价(Hd)为181.35万元/a,为治理投资的0.20倍,由此可见韩家湾煤矿技改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会太大。

三、环境成本及环境系数分析

环境成本为单位产品的环境代价,即: ;

式中:Hb――环境成本;Hd――环境代价;M――与Hd同时取得的产品生产能力,技改后生产能力为1.5Mt/a。

经计算环境成本为1.209元/t,即煤矿每生产1t煤付出的环境代价为1.209元。

环境系数为环境代价与同时段产品产值之比,表示单位产值的环境代价,即:

式中:Hx――环境系数,元/元;Cx――与环境代价同时段的产品产值。

根据当时初设产品煤的价格150元/t,经计算环境系数为0.008元/元(按矿井规模计算),即该煤矿每创造一元的产值需付出0.008元的环境代价。

四、环境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在技改项目环境污染治理中,既要考虑环境效益又要考虑经济效益。选择经济合理的有效措施和防治污染的可行性途径,将环境污染尽量控制在工艺过程中。环境工程经济效益一般以环境经济效益系数(Jx)表示,系数越大,表示环境工程更趋有效和合理。

环境经济效益系数为环境工程挽回的经济总值与环境保护费之比,即:

环境经济效益系数

式中:Jx――环境工程经济效益系数;Si――环境工程挽回的经济价值(万元/a);Hn――环境保护费用(万元/a);i――挽回经济损失的项目。

经计算,环境经济效益系数为0.76。即在付出1元的环境治理费后,同时又挽回了约0.76元的经济效益,这表明了所采取的环境治理工程既优化了环境,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结论

对煤矿技改的环境经济损益评价有利于技改工程的合理实施以及提供合理的环境治理措施,既能优化环境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韩家湾煤矿技改工程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从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看,韩家湾煤矿技改后的经济效益是良好的。

2.从环境代价的分析结果看,韩家湾煤矿技改对环境的影响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