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9 10:30: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2007年5月30日我国亿万学生在这一时刻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和突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这一活动的开展也对高校体育的发展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体育竞赛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的体育知识,丰富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能够培养健康的体质,目前高校的校内体育竞赛的娱乐性、健身性、教育性都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这也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个小时,并每一位学生要掌握两项基本技能的目标。
一、“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现状
(一)大学生对校内体育竞赛的认知现状
通过对当地不同类型的高校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神对体育竞赛并没有整体上的了解,甚至有50%的学生对这个概念还是模糊的状态。学生一般只是知道省级大学生运动会、学校的运动会,但是都无法准确的说出这些竞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所以说校内体育竞赛只是单一的通过学校运动会这种传统的形式在发挥作用,一些其它形式的体育竞赛项目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完善。在调查中还发现所有学生都认为校内体育能够强健身体,加强自己的健身意识,而有较多的男生想利用体育竞赛的平台获得很多人际交往的体验和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由此看出高校的男生比女生要重视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的功能性和教育性。
(二)老师和学校管理者对校内体育竞赛的认识现状
高校的老师和管理者一般都能够认识到校内体育竞赛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但是还有部分的管理者不是很认同体育竞赛能够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健身意识和树立终生健身的思想。再就是高校目前的体育竞赛的管理上缺乏连续性,管理是不能脱节,不能中断的,但是现在一些高校都是依靠行政命令临时的进行管理,在管理工作上也没有及时的反馈,在任务的完成上都是仅限于书面表达上,没有在实际中贯彻落实,这也使得高校校内体育竞技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
(三)大学生参与体育竞技的现状
很多学生都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但是参与的意愿和实际行动时存在矛盾的。高校一般都是每年两次田径运动会,一般很少组织其他的运动项目。学生们喜欢的足球、健美操、网球等学校一般都没有组织体育竞赛,而且一般参加竞赛都是代表班级和系部参加的,很少以个人的名义参加。所以目前学校组织的校内体育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的。
二、“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对策
(一)首先高校的老师和管理者需要转变一些观念,对校内体育竞赛的功能力和价值意义有全新的认识,在思想上彻底的认可这种方式,促进校内体育竞赛能够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条件和教育特点进一步的得到发展。要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大力的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能够对体育竞赛有更深入的了解,加强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在大学校园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在形式上要突破原来的竞赛项目的限制,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有不失趣味性的、健身性和娱乐性的竞赛活动。学校组织的竞赛不能只是田径运动会和一些篮球比赛,该可以普遍受到学生喜爱的足球比赛、健美操比赛等,创造一些科学有效的大众化竞赛项目。
(三)可以尝试着将校内体育竞赛和体育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讲解一些和体育竞赛有关的方法、技巧,以及以体育竞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让体育教学能够为校内体育竞赛起到服务作用。
(四)加大体育竞赛的拨款力度,重视校内体育竞赛的市场化运行,学校的社团和运动体育协会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可以让学校周围的商业团体获得竞赛的冠名权,然后在比赛场地入驻,学校和商业团体相互合作,创建浓厚的体育竞赛氛围。以"阳光体育工程!的实施为契机,以同一地市的高校联合,在学校和学校之间构建内容丰富的"阳光体育联赛!活动。
三、结束语
高校校内体育竞赛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乐趣和价值,高校要突破传统的竞赛模式,不能每年的校内体育竞赛内容都是一层不变的,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发展学生喜爱的竞赛内容,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将体育竞赛作为一个平台,传播体育文化,展现学生的风采,丰富学生的校园精神生活。
本文为塔里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从‘健康第一’的角度出发,关于塔里木大学大学生球类竞赛实施‘联赛制’的可行性研究,研究成果。批准号:TDSKZD1306。
现有管理组织机构为构建区域高校体育竞赛联盟提供组织保证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管理者行使管理职权,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来实现的,所以,管理机构是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依托和组织保证。同时,管理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精干,对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是十分重要的。[8]目前,主管我国高校体育竞赛的主要有国家、省市教委,各单位体协以及院校等职能部门,虽然各级机构层次分明,任务明确,分工合理,但在具体负责指导与管理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时,其组织成员兼职的多,专家少,工作自主性和独立性欠缺,管理混乱、不到位。因此,采用聘任专职人员的办法,加强基础管理层次的机构建设,能够保证竞赛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现有的体育法规为构建区域高校体育竞赛联盟提供制度保障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以及《关于在新学年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等法规、政策都要求开展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等体育课程,加强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合作,努力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要。[9]另外,还有各省市教委、各体育协会等都建立了相应的体育竞赛法规,这都为构建区域高校体育竞赛联盟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在细化法规方面不够系统和科学,没有定量的标准,甚至模糊不清,因此,要建立健全适合我国高校体育竞赛的法规。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体育设施为构建区域高校体育竞赛联盟提供了条件雄厚的教师资源高校体育人才资源密集,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较高。高校体育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所占比例较高。另外,高校体育教师学历较高,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所占比例已超过半数。现阶段我国无职业裁判员,其中高校教师裁判员中教师比例较大,整体文化水平较高,裁判员执法年限长、国内比赛场数较多,但国际比赛的场数较少,缺少执法大型国际比赛的经验,但执行国内比赛具有一定的水平。[10]先进和完备的体育设施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大学城的快速建设,高校的体育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需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众多高校体育场地和场馆建设也是为该地区的举行大型运动会而修建的。所以,这些场地和场馆都具有较高的标准,能够为体育竞赛。
构建区域高校体育竞赛联盟的意义
目前部分高校校内体育竞赛模式所存在的陈旧单一,新的竞赛管理理念与现状构成的矛盾都要求体育工作者在遵循高校校园体育竞赛模式的原则基础上,构建新时期高校校园体育竞赛新模式,既填补该研究的空白,也可以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高等学校的体育竞赛是大学体育工作和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最为热闹和亮丽的风景,对推动高校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有重大意义。三位一体的教学――训练――科研都可以在体育竞赛上充分表现。它凝聚运动员、教练员和许多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运动员精湛的技艺和场上妙趣横生的较量,场上队员与场下观众的互动场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教育价值。
一、管理模式的定义
管理模式的定义是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可以用公式表述为: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校内体育竞赛管理理念应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的素质教育为出发点, 以优化校园体育竞赛环境。而构建高校校园体育竞赛的新模式必须对现存在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扬弃发展。纵观体育校内竞赛管理模式发展大多经历了俱乐部管理模式,体育协会管理模式,各赛季单项比赛管理模式和混合型管理模式。分析各模式的利与弊,总结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构建校内体育竞赛的管理模式。在改革、开放更加深入的形势下,一些围绕学校体育竞赛的具体办法与措施是能够得到解决的。各种体育竞赛反映出几种管理模式。
1.俱乐部管理模式
高校体育俱乐部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条件,自由选择和确定参加俱乐部活动的项目的一种组织。它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紧密联系本校实际。学校体育俱乐部由学校主管校长、体育教学院系和学生会共同负责,组成俱乐部领导核心,下分设若干专项俱乐部。体育俱乐部中所有职位全部由学生骨干担任,通过学生选举产生。运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俱乐部会员交纳的会费,俱乐部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大学里的竞技体育的组织主要依靠学生体育会和俱乐部这些民间组织来进行,学生几乎都参加这些民间组织,比如足球、排球、棒球等俱乐部,各类俱乐部每学期都制定有详细的活动和训练计划,并在实际中付诸实施。每周至少有4至5次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教练由体育会负责聘请。绝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俱乐部,定期训练和比赛。这一组织的存在,对提高学生专项技术水平和促进体育社会化方面均有积极作用。业余体育俱乐部并不只存在于大学,而是贯穿从小学――中学――大学的整个体育教育过程。学校运动员的培养独具特色,学校未设专门的校运动队。学校成立俱乐部,俱乐部中最优秀的运动员代表学校参加各项和各级比赛,学生为了学校的荣誉和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刻苦训练。
2.体育协会管理模式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FUSC)成立于1975年,现总部设于北京市。该会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下辖的单项运动协会之一;是中国大学生运动的唯一全国性群众组织。1975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正式加入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宗旨是:在全国高等院校学生中,宣传、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大力支持和关心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审核、批准和单项协会的成立及有关事宜,审定各单项协会的活动计划,定期检查其工作情况;协助国家教委及各单项协会举办各类全国性大学生体育比赛和其他体育活动;促进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组织的交流;参加国际大学生的各种体育比赛和体育交流活动。体育协会经费的主要来源:学校体育经费、会员费和社会赞助。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组织能力特点,大学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应采取大学自治的方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管理的基本形式应以各单项俱乐部为基本管理单位,进行体育竞赛和余暇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应是独立的、自治形式的,由体育骨干、体育专业学生或体育特长生组织建立的课外体育辅导站能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为学生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健康、和谐的平台。
3.课外体育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高校体育体系模式都是以课程为中心而构建的,它主要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来实现与完成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以课程为中心的高校体育体系模式,强调课程的“中心环节”、“基本途径”的作用,因而在课程建设中投入很大,并初步建立了较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然而,课外体育的发展水平与体育课差距较大,“课内外一体化”在实践中难于落实。当然体育课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最好的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对大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应在更为丰富的、交互性的、真实的课外体育活动中获得体育运动的直接经验并感悟体育运动的真谛。
课外比赛集中体现了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乐趣,以组织好学校的各类竞赛作为龙头和杠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活跃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搞活大学课外体育的核心和关键。大学课外体育的比赛组织有别于普通的竞技体育比赛,应采取固定赛季时间和比赛项目的方法,每月举办2~3项比赛。这样既便于学生有目的地围绕比赛进行准备性训练,以赛促练,调动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也有利于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在比赛级别方面应考虑到使不同层次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学生均有参赛的机会,都有在赛场上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在比赛的组织管理方面应充分发挥单项体育俱乐部的作用,不同级别比赛由不同的部门(人)组织。
二、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表现在课外体育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外体育疏于组织与管理,严重落后于体育课程;二是体育俱乐部管理职责不清,体系混乱;三是课外锻炼呈个人、分散、自由的无序状态;四是课余比赛、课外训练的组织与管理没有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体育积极性。经费来源单一,缺乏完善的竞赛场地,经费不足,缺乏专业的竞赛组织管理人才,缺乏安全防范制度,参赛学生对裁判争执很大,政策性支持不够,参赛范围大,组织管理难度大,竞赛时间难以协调确定,管理条例不够全面合理。部分研究学者调查表明,表现在课外体育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外体育疏于组织与管理,严重落后于体育课程;二是体育俱乐部管理职责不清,体系混乱;三是课外锻炼呈个人、分散、自由的无序状态;四是课余比赛、课外训练的组织与管理没有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体育积极性。
三、对策研究
1.要将大学校际体育竞赛纳入学校教育之中,使竞赛为教育服务,教育促进竞赛的发展
大学校际体育竞赛活动之所以得以发展与完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学校际体育竞赛已被纳人学校教育之中,学校把开展校际体育竞赛看作是向学生以及教职工提供参与和观赏体育竞赛的一种文化娱乐途径。同时,学校也把校际体育竞赛当作提高学校声誉,吸引学生与资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美国各大学均设置了综合性的校际体育竞赛项目,为保证运动员在竞赛中创造优异成绩,学校对运动训练的组织、控制与管理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对训练与竞赛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的研究,也自然促进了有关体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可见,校际体育竞赛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教育的发展也必将促进校际体育竞赛的发展。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明确分工是大学校际体育竞赛管理的必要组织措施
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管理者行使管理职权,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来实现的,所以,管理机构是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依托和组织保证。同时,管理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精干,对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是十分重要的闹。大学校际体育竞赛的管理组织机构,从全国大学体育协会,到地区联合会,乃至学校,级机构层次分明,任务明确,分工合理。高层次机构的成员直接由各级学校的行政长官以及学者、专家组成,作为低层次的基础管理机构的各学校体育运动部或办公室则由专职人员组成,专门对校际体育竞赛活动进行管理与监督。
3.加强与社会联系,多方面筹措体育经费,建立体育运动后备人才
高校竞技体育体系应是一个开放系统,注重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使其商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高。我国高等院校的运动训练和竞赛应与地方、体委、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争取更多的体育经费,也可走联合办队的路子,提高社会化的程度。政府职能部门应从具体的校际竞技体育管理中退出,而只从宏观上进行监督。加强对招收活动的过程进行管理,建立全面的招收活动管理条例,使招收工作有法可依。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自身体育人才库的建立。吸收美国成功的商业运作经验,建立健全的资助奖励制度和法规。吸取美国成功的商业运作经验,建立健全的资助奖励制度和法规。
随着全民健身和体育教育改革步伐的发展,让更多的高校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这应是学校体育竞赛改革前进的指导理念。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组织不同条件和特长的学生,运用不同方式,参与到学校体育竞赛及体育活动中来,满足学生群体的多元需求。
参考文献:
[1]华凤岩,范鹏,张庆春.对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工作现状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1):93-95
[2]裴立新.全面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92
[3]钟天朗,于洁.上海社区公共运动场运作管理模式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5:14-19
[4]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2-71
[5]骆积强,方熙嫦.台湾社区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1-134
激励机制与学生的行为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能够激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是一种能够正确揭示个的方式。首先,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体育竞赛,有积极的影响,能够让参与者有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也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自觉性和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种激励机制在大学生体育竞赛中的应用能够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建设,避免一些消极的影响因素。
一、通过激励学生,端正学生的态度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的所有聚集成生活教育,站在生活教育的方向上看,生活能够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生活,站在效力方面来讲,教育要借助生活才能发散其能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体育竞赛也是如此,其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就竞赛项目来看,主要包含的基础动作有蹲、起、跳、走、跑、投掷、支撑、攀登、悬垂、爬越、平衡等,在竞赛过程中加强锻炼,可以提升大学生身体的灵活性,提升学生各种技能的掌握,在日常生活中,从简单的动作汇集成一种技能,学生在体育竞赛中指导者正确的激励方式,不但愉悦学生运动的心理,还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提升学生对竞赛角色的认识
大学生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项目就是体育文化功能,在大学生激励机制的构建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竞赛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学生各种竞赛项目中,体育竞赛能够更好的表现学生之间的团结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所以,组织大学生体育竞赛能够有效培养和激励大学生的团结意识。但是若在竞赛中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竞赛中的角色,也会起到消极的作用,过于激烈的竞赛,能够激励学生的技能水平,也会给学生之间带来一种浮躁的气氛,影响学生正确面对竞赛的心态,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也会造成参赛人员丧失竞赛的信心。所以说,在大学生体育竞赛中,采用正确的激励方式能够和谐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在比赛中的角色,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体育比赛,缓解因比赛而造成的自私现象。
三、科学合理的对竞赛进行奖罚
奖励主要是指学生在体育比赛过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班级以及学校在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激励方式,惩罚是指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学者及时进行批评指正,但是这样的方式易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科学合理的对学生在竞赛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奖惩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程中要有效控制奖惩次数,奖励的次数大于惩罚的次数。首先在比赛过程中,指导者无论在言语或者物质上,奖励都要及时,这样能够有效激励参赛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参赛的自信心,或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得到教育者的认可。其次,在奖励过程中,也要注意奖励方式,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对学生有一个合理的奖励,过于平淡的激励,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力,也达不到鼓励的效果,但是过高的奖励,也起不到激励的效果,会膨胀学生的心理,也增加了学生参与比赛的压力。最后,教学指导者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表现优异的时候进行过程奖励,但是不能一味的激励那些优秀的表现着,对于积极努力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这样能够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通过激励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在大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若是在与人沟通过程中不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就会给参与体育竞赛的人员形成一种心理压力,影响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的练习以及最终的比赛结果,在体育比赛中,教育指导者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有效愉悦学生的情绪,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让学生在运动和竞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竞赛带来的乐趣。
结束语:高校的体育竞赛是一项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项目,也是促进大学生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在实际体育竞赛过程中,教育指导者采用正确的激励机制进行指导,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感受体育竞赛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关键词:中小学校;体育竞赛;教育价值;实现
中图分类号:G80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20
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开展的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 根据规则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的比赛, 可分为校内和校际两种方式。[1]从教育实施的参与性出发,校内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竞赛的主体,主要包括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球类项目(及其他单项)竞赛、趣味项目比赛,以及年级组内、班级内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对于中小学校而言,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积极因素,更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有力手段,为促进学生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 中小学校体育竞赛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表现
(一)中小学校体育竞赛的特点
中小学校体育竞赛一般以班级为参赛单位,同年龄段的学生同场竞技,加上学校场地条件和组织结构的影响,表现出参与面广积极性高,竞技水平低竞争激烈,组织灵活变通性强,精神性奖励为主等特点。首先,在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大班额授课的现状下,课堂教学极大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体育竞赛是少有的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舞台,对于缓解和释放日常积累的学习压力、消极情绪具有较好的效果,因而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竞赛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其次,普通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差异不大而展示欲望强烈,加上运动学习经历相似,使得比赛竞技水平不高但竞争性却很强。第三,中小学生运动技能发展的规律和中小学校运动设施的条件限制,往往不能完全按照大型体育赛事的操作办法实施中小学体育竞赛,增加了比赛组织方式的灵活性和竞赛规则的可变通性。第四,中小学校体育竞赛一般以奖状、奖牌或低价实物(学习用品为主)对获胜选手(或集体)给予奖励,重点强调其纪念意义和精神性鼓励。
(二)中小学校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表现
在学校教育氛围下,学校体育竞赛不仅能够体现出运动健身和竞技观赏的属性价值,更能体现出与教育相关的衍生价值,产生激励、凝聚、规范、意志强化等积极效果和促进学生沟通、组织能力的提升。
1.激发潜力,提升技能
我们往往能够看到中小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取得比以往练习中更好的运动成绩(跑的项目最为明显),这说明热烈氛围、激烈的竞争,能够极大提高参赛运动员的神经核肌肉兴奋度,充分激发参赛者的运动潜能,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和理解运动技术的要领,以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另外,在长跑类项目中,老师、同学的及时鼓励,能够帮助参赛者突破生理极限,结合赛后的强化训练,能够很大提高参赛者的运动水平。
2.懂得释放, 学会欣赏
绝大多数学校体育竞赛的参赛者和观众都是在校园共同学习、生活的同学,学校体育竞赛就成为一部分学生在老师、同学前展示自我的最大舞台,奔跑、跳跃、呼喊、挑战、鼓励等各种让人心潮澎湃的情节都能在体育竞赛中得以实现,有着极好的情绪释放空间;同时学校体育竞赛还是更多学生近距离观看体育竞技,融入体育竞赛氛围的主要机会,既能欣赏到运动本身的美,又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落寞,在真实场景中学会祝贺成功和鼓励失败。
3.激励个人,凝聚集体
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是由体育的竞争性所决定的,体育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学校体育竞赛中比赛获胜或是自我超越的成功体验能够帮助参赛者建立自信,通过参赛让同学和老师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或优势,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学习帮助。体育竞赛活动还能通过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团队意识将集体内的学生凝集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矫正不良习气,形成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
4.规范行为、强化意志
在学校体育竞赛中,规则本身的约束性及裁判公正、公平的执裁和判罚,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进而提高遵守组织纪律的自觉性,提高自制能力。体育竞赛的竞争本质和学校教育的整体氛围,可帮助学生认识到“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内涵,以及在落后时决不放弃的意志需求,从而逐渐养成正确的胜负观和得失观。另外,体育竞赛中成功突破生理极限的体验能够极大激发参赛者战胜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勇气。
5.促进沟通、提升能力
学校体育竞赛有着全面的参与性和组织的灵活性,大多数竞赛都需要学生参与组织和管理,这给学生间的交流和共同目标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为了展示良好集体形象和获得集体荣誉,学生往往能够很好进入到集体分配或者自主选择的活动角色之中,在履行岗位职能的同时不断加强与同学、老师,甚至家长的沟通,在实践操作中提升了自己的协调、组织能力。
二 体育竞赛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
学校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实现依赖于良好的赛会组织和和谐的参赛环境,离不开赛会主办方的严明纪律、公正执裁和参赛组织者的正确引领、有效指导。
(一)做好赛前准备,落实全员参与
充分考虑参赛领队和队员的组织经验和能力水平,制定明确的参赛流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赛事,并给予参赛者足够的准备时间,是实现中小学校体育竞赛教育价值的基本要求。[2]首先,有参与才有教育,在赛会组织上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和赛会服务中。可以在赛事中增加学生服务团队,不仅增加了赛会的参与率,也加强了参与者对体育竞赛相关知识的掌握;要做好赛会宣传,通过校园广播、海报介绍比赛内容、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让全体学生在理解比赛的基础上产生合理期待。第二,有准备才有质量,主办方对于比赛的流程要了然于胸,并让各参赛单位明确各环节具体要求;要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落实好比赛场地、器材的检修、维护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对于比赛裁判员和组织经验相对缺乏的新任班主任要针对地性进行细致的规程解读和规则解释,以利各参赛队伍从容参赛。
学校体育竞赛一般以班为参赛单位,班主任是参赛的主要组织者,如果他们不了解体育竞赛赛前准备的具体工作,仅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体育竞赛,其教育价值将不可能实现。一是赛前动员要在全面了解学生运动技能状况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为激励教育做好思想准备;二是组好参赛团队,做到全员分配一个不拉,让所有学生在比赛中都有任务,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三是重点关注体育弱势学生,借助参赛服务调动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其体质健康改善;四是做好参赛队员的赛前训练,磨练技术、熟悉比赛流程,让学生在行动中懂得有付出才有回报;五是树立团队精神核心,强化集体荣誉感,以共同价值取向约束个体不当行为。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竞赛取得成果的保障条件,而体育竞赛是体育教学的成果展示。体育教师在体育竞赛活动实施前的课堂教学上,要对竞赛相关知识、技术进行针对性传授,让学生熟悉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自主锻炼的热身方法,运动竞赛中的战术运用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更好的在比赛中发挥他们的运动能力、展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二)关注赛会细节,正确价值引导
对于学校体育竞赛组委会而言,保障比赛顺利进行和及时发现比赛过程中的亮点,并给予恰当的鼓励、宣传,是做好比赛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关键。第一,确保执裁公正和比赛公平。学校体育竞赛的裁判员一般以体育教师、其他科任教师和部分学生组成,而参赛的队员中有些是他们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或者同班同学,在执裁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并保证提前到位,做好比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二,做好赛场秩序维护和比赛服务。良好的比赛秩序是安全参赛的保障和文明礼仪的体现,全面到位的赛场服务则是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在比赛过程中,要及时对破坏比赛秩序的行为加以制止,在有序的前提下营造热烈氛围。第三,及时正确处理比赛中的突发事件。赛前应急预案是处理赛场突发事件的参照依据,尽可能按照最佳流程和方法处理问题,谨防“二次伤害”的出现。第四,把握体现体育精神的比赛瞬间,宣传具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可以充分利用全校师生手中笔和镜头,记录比赛的精彩瞬间,并及时通过校园广播、宣传窗通报全校,让体育精神的内涵以实际形象印入学生心中。
作为参赛组织者,班主任在比赛过程中要积极发动观赛学生,有效激励参赛队员;利用体育竞赛充分释放学生学习中积累的不良情绪,并通过身边的实例教育学生怎样理解体育精神。一是组织好班级拉拉队,为本班参赛队员加油鼓劲。不管获胜还是失败,都要及时肯定参赛学生的努力和付出,从而激发更多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和运动健身的兴趣。二是组织好赛场服务,落实全员参与。要创造机会让非参赛同学融入比赛氛围,比如协助参赛同学检录,为参赛的同学保管好衣物,及时送上饮水、毛巾,保持好观赛场地环境卫生等。三是记录赛场点滴,留存美好瞬间。视觉记忆不如文字和图片更加真实和久远,体育竞赛的赛场记录可以作为后续教育的良好素材。四是合理处置比赛争议,正确引导学生观赛。学校体育竞赛中的争议判罚不可避免,班主任要按照正常流程合理处置,并对学生做好解释和安抚,让学生明白尊重规则的重要性和应对争议的正确办法。
(三)及时赛后总结,发扬积极因素
赛后的总结、表彰是延续学生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的必要环节。一方面,组委会可以通过闭幕式或者其他学生集会通报、总结竞赛成绩,表扬优秀团队和个人。充分发掘比赛中的优秀典型,激励更多的同学加强自主锻炼,增强个人运动技能;合理处置比赛中出现的违规问题,诫勉全体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进取、文明守法。另一方面,可以举办学校体育竞赛主题的摄影或书画创作展览,即可延续体育竞赛的激励效果,又可将艺术教育成果加以展示。
对于班级来说,一次体育竞赛会大大增强同学间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体育竞赛所伴随的集体荣誉会对参与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积极的影响。赛后的主题班会是必不可少的,一来可以及时整理和交流比赛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转化为后续学习和锻炼的动力;二来可以通过比赛获得集体荣誉,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并加以正确引导,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三来可以避免参赛队员和其他学生产生分离现象,在强化其自我认同感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班级带动责任意识,帮助全班共同进步。
学校体育竞赛后的体育课堂,应该对比赛过程中出现的运动项目技术、战术、规则等知识进行再一次的梳理,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需要对取得突出比赛成绩和重大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并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树立全体同学体育参与的信心和决心;需要对体育竞赛中出现的有关学生体育道德修养、体育精神、思想作风、人格表现等方面的问题向正确的方向引导,以实现体育竞赛对体育教学的教育补充作用。[3]
参考文献:
[1] 李宁,闻勇.浅析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体系[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3):77-79.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4-0065-04
Abstrac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survey and documentation study, we know the fact that American Universities have achieved a lot through their sports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That is, American university sports competition has not only enriched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but also raised a huge amount of money for their sports facilities. More importantly, the athletic competi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becomes an important means of brand promotion――sports competition helps improve the universities’ popularity and reputation, and thus provide a strong support to their yearly enrollment. An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sports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motivates us college & universities educators consider a temporary issue: whether we can identify a strategy of sports development in China′s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Model” and truly make the college sports become the base of China’s sports talent? If the proposition is valuable, can it simultaneous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arrying forward the campus culture and brand building program? This essay aims to answer these very questions.
Key words: American;University;Sports;Marketing;Communications
美国大学一向非常重视校级之间的体育竞赛。球队既关系到一所大学的荣誉,也是吸引生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往往越是有名的大学,对自己球队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越高。美国大学对体育竞赛的重视,是与大学体育竞赛良好的传播效果分不开的。NCAA篮球最后的四强战(FINAL FOUR)比NBA总决赛更加红火热闹。因此,体育竞赛成为美国大学进行品牌传播的重要手段。如今我国大学不断扩招,使中国成了世界大学生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大学体育市场,其市场开发状况却不尽人意,大学体育传播对于大学品牌塑造的重要作用远未体现。对美国大学体育传播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大学体育运动发展以及大学品牌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美国大学体育竞赛组织机制简述
NCAA(美国大学体育联盟),全名National Committee Association America。它是由全美国千百所大专院校所参与结盟的一个协会。其前身创建于1906年3月,当时的名称叫“美国校际体育协会”。现如今,NCAA已经发展为联合1281个大学以及项目协会的全国性庞大组织,影响力遍及美国。它的建立彻底奠定了美国业余体育的基石,美国体育名将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从大学生体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NCAA总部设于印地安纳波里斯,其主管学校以四年制大学为主。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或二年制专科学院(Junior College) 由NJCAA(National Junior College Athletic Association)主管,四年制小型学院(Small College)则由NAIA(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主管。
NCAA的会员分为三个等级,分别叫Division I, II 和 III,其中一、二级的学校可以发放体育奖学金,三级学校则不能发放体育奖学金。相应的,各种比赛也分为三个级。一般所谓的NCAA,通常都是指第一区实力较强的300多所院校,如我们平常说的NCAA篮球,就是指美国第一区大学篮球赛而言。NCAA第一级(Division I)辖下300多所大学又各自组成不同的联盟(Conference),共有30个联盟左右,再加上几所未结盟学校 (Independents)。联盟的组成大部分都以地域性为主要区分标志,如太平洋十校联盟(Pacific10)大都位在西海岸,大西洋海岸联盟(Atlantic Coast)的9校都位于东南海岸,顾名思义,中西部校际联盟 (Midwest Collegiate)由几所中西部学校组成。每个联盟各自组成委员会,安排赛程、场地及各种事宜,联盟的成员也偶有变化,进进出出。这种现象在近年来渐成风气,实力不错的小学校都希望加入竞争力较强的联盟,以争取更多的转播费和吸引更好的球员。比较著名的联盟有大东联盟(Big East)、大西洋海岸联盟(ACC)、十大联盟 (Big 10)、12大联盟(Big 12),东南联盟(SEC)和太平洋十校(Pac 10)等。
2 美国大学体育赛事财务状况
美国的很多大学校长之所以青睐自己的球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体育是大学稳定的收益来源(见表1)。NCAA签订了天文数字的超级合同,随后按照一份异常复杂的分配公式,将美元分配给各个积极参与美国大学生体育赛事的大学和学院(见表2)。这种市场价值的转换成功地保障了美国体育基础的坚实持久发展, NCAA在分配巨额收入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规定,要求大学至少要全面开展14个项目才能有资格分得奖金,否则就要大打折扣,这也督促大学均衡发展各个项目,以避免“偏项”。美国大学联赛财务状况非常好,整个联赛和高校体育竞赛部门运作处于一种良性循环中。
3 美国大学体育赛事传播概况
3.1 大众传媒对美国大学体育竞赛报道情况
NCAA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电视转播权销售收入。以篮球为例,NCAA至今仍保持着美国篮球史上电视收视率和上座人数两项最高记录。电视台如ESPN等全天跟踪放送各分区决赛及特别报道,收视率总是居高不下。除此外最好的例子,便是在一九九三年,曾任阿肯色州州长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当年的最后四强赛时公开表态支持阿肯色大学,冠军赛甚至还亲临现场观战。这种特殊现象,反映了美国人特有的精神文化和讲究地缘的传统,堪称美国文化的又一面镜子。根据统计,在1996-97学年起的5个年度里,除了1998-9年电视转播权利金占当学年总收入的61.6%外,另外四学年均超过77%。像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和NCAA签下电视转播(含网络)合约为11年60亿美元,CBS2003年要付给NCAA电视转播权利金为3.64亿美元,到2013年则为7.64亿美元(逐年递增);其中2002年NCAA从转播权利金中,分给第一级320所学校共1亿8700万美元,平均每所学校约58.5万美元;2003年则每一所学校在锦标赛赢一场,平均可分到13万美元。
3.2 CBS转播的体育赛事情况
2001年NCAA联盟和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签下一笔巨额电视转播合同:CBS用创纪录的62亿美元,买下从2003年起的11年间转播NCAA美国大学生联赛权力。这个合同相当于CBS每年要花费5.46亿美元购买NCAA的电视转播权,这比CBS和NCAA此前执行的7年合同中的每年金额高出两倍还多。这个天价是几家电视网络互相竞争的结果,CBS是在击败了有迪斯尼公司背景的ABC、ESPN和FOX电视网之后才得到的这个11年长约。CBS的新合同权利包括电视实况、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直播,以及国际互联网、电台和其他场合的播出和使用权利。CBS还历史上第一次将“三月疯狂”的视频送上了苹果手机上,只要在itunes上花4.99美元就可以看到流畅的比赛集锦画面,这让广告主非常满意,因为CBS又为他们开拓了一个崭新的传播平台。通过这个合同,CBS取得了包括NCAA男子篮球在内的共66项锦标赛的转播权(见表3)。
3.3 ESPN转播的体育赛事
11个赛季,CBS要向NCAA支付近60亿美元的报道权费用,CBS这份“疯狂合同”逼着ABC/ESPN只得破釜沉舟竞得了 NCAA的橄榄球赛事版权。目前,ESPN拥有NCAA联赛共22项赛事转播权。(见表4)
4 美国大学体育竞赛营销传播的成功经验
4.1 体育竞赛成为学校和校友之间联系的纽带
美国人对NCAA的狂热很大程度来自自身的大学情结。64强锦标赛几乎涵盖了美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大学,各自都是美国主力消费人群的母校。球迷一般为在校学生、毕业生及其亲友,也有因地缘关系入迷的。体育竞赛和训练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校友(个人)、公司、团体、社会资助和赞助及电视转播、广告、门票、纪念品等的收入,来支付教练员的工资、运动员的奖学金和联赛的所有费用及平时训练的消耗。大部分的资金是来源于校友和社会团体的资助。学校的直接收入有巨额电视转播费和票房收入以及纪念品销售;间接的有因知名度提高而生源扩大。美国是个大学教育非常普及的移民国度,许多美国人的青春岁月都是在大学中度过,在大学里他们完成从少年到成人的蜕变,可以说,大学是除家庭外最能让人产生归属感的地方。由于NCAA历史悠久,许多人早在大学期间就一直为本校球队加油助威,而成年之后,每年花上几百美元买张球票,开车奔回大学,边喝啤酒边为母校加油,已经成为他们每年一次的例行怀旧功课。这一点,很类似于英国各级别联赛中支持当地球队的忠实球迷。对观众,NCAA比赛是一场融合了怀旧、悬念、刺激的大舞会;对球员,它是一段包含勇气、智谋、情谊的奋斗历程。正是有了体育竞赛这一纽带,校友和学校之间的情感就有了一个最好的载体,为自己母校的运动队献上一份爱成为众多校友的选择。
4.2 保证参赛运动员的纯洁性
要让NCAA重新赢得美国公众的真正尊重,让每一个在大学生赛场上拼搏竞技的运动员首先要扮演好自己最根本的角色――大学生,为此NCAA执委会历史性地通过实施了《学位改进报告》,进一步敦促大学生运动员认真完成学业,细致的惩戒条款让那些只把大学当成是职业体育跳板的年轻人老老实实地回到了课堂之中,学校也不再纵容运动员只是作为学校荣誉和财富的创造者。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特别强调:不允许把运动员视为获利的工具,必须保证运动员的学业,保证运动员的身心健康。运动员的毕业率必须与全校学生毕业率一致;运动员的学习统一由学校的学业管理部门来管理,与体育管理部门无关;运动员的课程选择权由专职指导教师负责,运动员必须选修有关写作、辩论、数学、艺术等课程。美国实行的是真正的学分制,较多的运动员采用延长学习年限来缓解学习与训练的矛盾,学校没有降低学业标准和要求,运动员的毕业率大约为60%左右,大致与普通大学生毕业率相当。
这种在学术管理上的严格,保证了学生运动员不致沦为不学无术的“运动机器”,NCAA的大多数运动员都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4.3 防止赛事过度商业化
尽管NCAA赛事创造了巨额的收入,但球员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挣钱的,只有奖学金。NCAA的球队一般有10名球员的名额可以从学校领到奖学金――也就是免除学费的待遇,而这10个名额则是由主教练来决定的。尽管这一点受到了一些专家的非议,认为学生运动员遭到了剥削。如有专家指出:俄亥俄州立大学每年能通过门票、电视转播权、特许权、停车费、标志销售等赚到差不多一亿一千万美元,但每名队员却仅得到二万九千五百美元的奖学金。但这一条规则实际上维护了该项运动的业余性,让NCAA和职业赛事区分开来。此外,NCAA对大学的篮球队,有着严格的训练时间规定:只能在季赛前的6周中进行整体(全队)训练;并且每周不能超过10小时!这就要求在主教练领导下的教练组,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非常严格、紧凑安排训练计划和内容。在假期之间是不能训练的,如果要训练,教练员所指导队员的人数不能超过4人;所以在假期训练主要是练习个人技术或是2-3人的小配合。其规定的目的是学生还要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并且,有专门的老师来检查运动员的学习和完成情况,如果运动员没有完成规定的课程,他将不能参加联赛。NCAA只有和职业赛事保持一定的差异化竞争,它的独特魅力才能显现。
4.4 维护竞争力平衡的机制
NCAA采取了电视转播权整体销售、统一分配的经营模式,保证了各学校之间经济收入差距不大。此外,NCAA的会员分为三个等级,分别叫Division I, II 和 III,其中一、二级的学校可以发放体育奖学金,三级学校则不能发放体育奖学金。相应的,各种比赛也分为三个等级。同一级别的比赛在招生政策、奖学金发放以及训练时间上保持统一标准,有力地保证了同级会员之间运动实力的均衡性。此外,为了避免大学之间在招生方面产生恶性竞争,NCAA规定了运动员奖学金的标准是统一的,也就遏制了有经济实力的大学在招生方面的优势。和NBA比较起来,NCAA的流动率更大,因为每年都有球员毕业、提早毕业,或转学、甚至被退学等等,实力很不容易维持。所以每年各校的实力消长都会有变化, 每年都带给球迷们又新鲜、又刺激的感受与期待。
在赛制上,NCAA也充分考虑到竞争力平衡的因素。以篮球为例,NCAA锦标赛采用最简单也最残忍的单败淘汰制,输了一场就得回家,所以第一轮打完有三十二队晋级,等到第二轮结束就只剩十六队了,如此类推,淘汰速度之快非常吓人。因此三月份的淘汰赛也被称为March Madness――疯狂三月。从揭幕战到最后的决赛日,只有短短的二十天时间。全美国最优秀的大学篮球运动员全部聚集于此,在二十天里用最惨烈的方式去争夺最后的胜利。6轮比赛即可决出冠军――就是那支整个三月到四月初都保持全胜的球队。因此NCAA黑马奔腾、冷门迭爆的情况比比皆是,残酷是残酷,但这正是其刺激之处。紧张刺激的赛制导致冷门迭爆,最大限度上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
4.5 利用赛事募集大学体育设施建设资金
大学体育赛事不仅为学校奉献了精彩的赛事,而且为大学募集了巨额的建设基金。据了解,大学校际竞赛使用场地设施根本不需要大学投入建设资金,大部分的体育设施都由校友捐赠或校际体育竞赛管理部门筹集资金建设。大学不仅不需要大笔投入体育设施建设资金,而且可以享受体育竞赛带来的优良体育设施,这也是各个大学不遗余力发展大学校际体育竞赛的重要原因。
5 结束语
美国的高等教育发达,大学生群体人数众多,主力消费人群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大学母校,因此NCAA的比赛深深地根植于美国公众之中。美国大学对体育竞赛的重视,是与大学体育竞赛良好的传播效果分不开的。美国大学体育竞赛不仅带动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体育设施建设募集了巨额资金。更重要的是,体育竞赛成为美国大学进行品牌传播的重要手段,体育竞赛提高了大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大学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今我国成了世界大学生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大学体育市场,其市场开发状况却不尽人意,大学体育传播对于大学品牌塑造的重要作用远未体现。对美国大学体育营销传播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促进我国大学体育运动发展的针对性策略,使高校体育真正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库,并在高校校园文化和品牌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时代课题。
参考文献:
[1] 池建.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2003.
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要从树立起其体育意识开始,加大宣传体育意识,强化体育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并有利于实现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体育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了加强体育意识的宣传和教育,高校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做:其一是有效利用广播站、黑板报、网站等媒介,拓宽学生认知体育的途径,开阔学生体育知识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学生体育锻炼欲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其二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知识讲座,并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同时为了扩大体育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可邀请家长或社会及企业中知名人士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其三是转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加强体育创新,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激情,促进学生体育观念的转变,并重视体育教育。
(二)确定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
中专生的自我身体锻炼目标的确定受其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对于身体素质较差及体育运动能力薄弱者,在确定自我身体锻炼目标要注重提高自身机体抵抗力和满足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基本运动量,促进其身体各机能的正常发展;对于身体素质及体育能力一般者,要以国家制定的健康体质标准为准则来确定其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最少要达到及格及以上;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好且体育运动能力较强,只不过缺少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和经验的中专生时,要以国家制定的健康体质标准的优秀级别来要求其自我身体锻炼目标的确定;而对于那些拥有良好体质和运动能力并具有一定体育运动基础和经验者,则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对此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其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除了要达到国家级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的标准还要在各项校内外体育竞赛中斩获佳绩。
(三)展开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
学生都具有好胜心理,准确把握好学生心理,积极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来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在设计体育竞赛活动时,首先要避免活动对象的局限性,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扩大竞赛活动的影响力,从而树立起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其次要避免体育项目的传统性及乏味性,这导致学生对体育竞赛活动的参与度不高,达不到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目的。为此体育竞赛的内容及形式要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使得学生在紧张又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其体育技能,并逐步确立起终身体育意识;最后要避免体育竞赛活动过于正规化,学校体育教育其重点是培养学生体育技能,锻炼学生体魄,并非真正的国家级体育运动者的培养场地,如果以国家级、世界级标准来要求学生,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达不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目标。因此要合理设计体育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终身提议意识的养成。
(四)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要培养中专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其生理上的动力定型和生物钟节奏,促进其终身体育锻炼的养成。在校期间,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一旦学生毕业之后其进行有益体育锻炼活动会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只有在学校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后,体育锻炼才能在以后学生生活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的关键在于其自身体育素养,而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所谓体育素养其实际就是体育水平能力,学校体育教育要从基本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身体娱乐及欣赏体育赛事能力等方面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使其在长期学校体育教育影响下,逐步树立体育意识,加强体育锻炼,进而养成体育习惯。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实际体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高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作用。校园体育文化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形成一种有意义的高校活动氛围。高校体育文化不仅是传授体育知识、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体育文化的目的是通过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的内涵。提升学生体育文化修养,以发挥体育文化多功能的特点,在高校中树立起“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观念。用一种浓厚的体育氛围教育、引导和感化学生,使得学生达到通过体育活动的种种表现形式,展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和提高自我。
1 群众体育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群众体育是高校体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群体组织工作是目前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各高校虽然认识到群体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充分重视起来。
1.1 打造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节
结合本校特色,定期举办体育文化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融校园传统项目、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游戏、体育征文等多种体育相关活动为一体的活动。体育节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为师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以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公平竞争为宗旨,来培养全校师生的体育素养。通过体育文化活动,在校内营造一种健康、快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体育运动,并最终参与到体育锻炼的活动中来。通过体育知识讲座让师生们更多地了解体育知识。树立新的体育理念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最终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体育成为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举办体育文化节的宗旨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分享的是成为特定参赛队伍的支持者。这对于丰富校园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易于形成团结进取的校园风貌。
1.2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社团作用。加大群众性体育活动及比赛的力度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总是要通过某种载体表现出来,我们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来体现。体育社团就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结成的,有规范章程的组织机构。目前,各高校都有众多的学生体育社团,并且有种类齐全、人员广泛的特点。学生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社团的力量,大胆放手地让学生组织、策划、实施多种多样的对抗赛、友谊赛、体育知识竞赛等体育活动。通过体育竞赛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使更多的人由观赏竞赛人群发展到亲身参与到体育竞赛中来,成为真正的体育人口,从而带动校园乃至全社会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1.3 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体育氛围
体育的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体育在改造人或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为,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的认识[1]。在所有的社会活动中,体育活动最能打破阶层的限制,任何人在体育面前都是平等的,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人们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平、法治等概念的深刻含义,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同时,通过参与和观赏体育比赛,还能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样的体育教育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吻合的。
1.2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
2002年开始在我国所有普通高校实施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教学、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该纲要明确规定,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既要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同时也要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课程之中。学生要通过公共体育课的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纲要》明确规定要通过大学体育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精神,为通过公共体育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堂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路径是通过隐蔽课程来实现的。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3]。体育隐蔽课程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情意目标,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寓于课堂之中,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使隐蔽课程发挥应有的价值,应当对以下要素进行安排和设计。
2.1重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功能和地位
要通过公共体育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高校首先应当重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功能和地位,严格按照《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执行公共体育课的课程教学,保证公共体育课的课时,真正实行“三自主”的选课模式。同时,注重对体育场地的环境进行美化,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以标语或者宣传画的形式在体育建筑和场地中进行布置,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陶冶,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
2.2尊重大学生在公共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地位和功能认识模糊,他们认为公共体育课不重要或者处于次要地位。而教师对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也不充分,部分高校一直未实行“三自主”的选课模式,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上公共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高校应当加大对公共体育课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公共体育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公共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中的积极主动性。学校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等渠道加强对公共体育课的宣传教育,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运动技能的教授,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兴趣。
2.3发挥体育教师在公共体育课中的主导性
体育教师是公共体育课的主导者,只有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性,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体育教师不但要对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要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体育教师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体育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体育教师应当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自己的岗位,尊重并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再次,体育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不但要具有良好的体育教学能力,同时,还应当认识到体育的教育价值对于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真正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发挥体育隐蔽课程的功能。
2.4适当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内容
学校应当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中国体育文化注重强调整体,把整体放在首位,培养人的民族气节与伦理道德的理念[4]。民族传统体育内涵丰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传统意识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因此,高校应当根据地域和民族的特点适当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舆论宣传,鼓励学生选择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校运会等体育赛事和活动中给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定的展示和发展空间。大学体育教师应当具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能力,除了让学生掌握技能,同时也应当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其中蕴含的道德修养、伦理规范进行深入理解,深刻领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5注重发挥课外体育竞赛的积极作用
以课外体育竞赛为核心的课余体育也是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竞赛是竞技体育的一种组织形式。竞技体育是法治的,其规则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竞技体育又是德治的,参与者必须自律,要以既合理又合法的方式取得胜利[5]。课余体育竞赛蕴含着深刻的人文价值,因此,通过大学体育课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重视课外体育竞赛的地位和作用,而课外体育竞赛因其时间和内容选择的灵活性、多样性,深受学生欢迎。通过组织各种课外体育竞赛等活动,大学生无论是直接参与还是间接地观看比赛,都能直观地感受到体育竞赛中的拼搏精神,通过体育比赛规则的理解,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平、法治的含义,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特别是集体类的体育竞赛,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2.6注重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作用
要使大学体育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手段。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评价不但要重视对大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评价,也要加强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品质、组织性、纪律性等情意目标进行评价。由于这一类目标大都无法用量化的指标来体现,这就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当在平时的课堂中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除此之外,还要针对此类教学目标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此类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重视,从而发挥教学评价在促进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导作用。
3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课具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各类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体育课堂中。要真正发挥公共体育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既需要高等学校提高对公共体育课的重视,也需要发挥公共体育隐蔽课程的优势,优化课程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作者:李理 蒋宏宇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细谦,陈琦.体育的教育价值观与体育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67-69.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9-0832-02
【关键词】 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学生保健服务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他们的心理健康及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 界的广泛关注。许多资料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己到了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 的时候。在高校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深 化了体育教育的文化内涵,也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讨寻找一种新 的途径。
1 高校体育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要,而且也是大学生发展健康心 理、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大学生们可以在各种 体育活动的人 际交往中和体育课、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参与过程中,心理素质得到充分的培养和 锻炼。体育竞赛的竞争不仅是身体机能、运动技术水平的抗衡,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 量。在比赛的环境中,如何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如何及时摆脱焦虑、急躁不安 的情感,如何调整自己的情感,不受来自对方、裁判员、观众等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是取得 胜利的关键。学生在体育锻炼和竞争实践的体验中,不仅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且有助 于大学生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发展情感、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从而形成健 全的心理品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愉快情感体验对提高大学生情商水平有着非常直接而深 刻的影响。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些学生因趣味性强,对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感到愉快,还有 的 因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而感到愉快,这些都为大学生优良心理品质 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的途径与方法
2.1 通过艰苦性的运动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个体意 志行动中稳定的、各种具体的品质特点,是人们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要的心理 条件。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如中长跑教学,由 于枯燥单调,且十分艰苦,故大部分大学生对这项运动教学十分畏惧,甚至找理由逃避练 习。但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中长跑运动最能磨练人的意志和毅力,是培养大学生 吃苦耐劳品德的最佳手段。因此,在进行中长跑教学前,体育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锻炼 的目的、意义、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解除其思想顾虑。当练习中出现呼吸不畅或“极点” 时要及时鼓励,使其坚持下来,直至跑到终点。
2.2 通过体育教学外显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情感动力与情绪自控能力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具有年轻人共有的情绪和情感特征,情感丰富、幼稚、复杂、 不稳定,对人、事、社会现象十分敏感和关注,对友谊、美、爱情、正义等的追求十分 执着,情感体验深刻、强烈,感情容易外露,喜怒哀乐常形于表面,在外界刺激下易 冲动,凭感情用事,过后又后悔不已,情绪起伏波动较大。
体育教学活动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竞赛过程中的胜利与失败、欢呼与沮丧等都可在瞬间 转换,情绪体验十分强烈,因此,体育 教学具有外显性的特点。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来培养和 提 高学生的情感动力和情绪自控能力。如在篮球比赛过程中,当比分处于落后局面时,难免情 绪急躁,思想压力大,完成动作的质量不高,甚至动作变形,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保持冷静 和自信,消除沮丧和畏难情绪,争取把不利局面扭转过来。又如在比赛过程中,当裁判出现 误判或有意偏护一方时,很多学生会情绪激动,甚至出现一些失去理智的行为,这时体育教 师应要求学生克制自己的冲动,通过正常的渠道提出抗议,解决问题。这些都可以 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2.3 通过体育教学竞赛的竞争性特点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挫折承受力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生活中处处充满激烈竞争,每 个人都在承受竞争和经历挫折与失败。竞争意识和挫折承受力是现代 人事业成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体育教学具有促进大学生竞争意识和挫折承受力的功能 。由于体育教学中的竞赛充满乐趣,从而使学生乐而不疲地参与竞争,并通过自己能力的发挥 ,通过和同学的比较,通过胜负感受刺激并鼓舞自己的斗志。胜利的欢乐能增强信心,激励 勇气;失败的痛苦能培养挫折的承受力,驱使他们奋发努力,争取转败 为胜。竞争行为就是建立在不甘心服输的共同心理之上,同时胜负的转换又是竞争长期存在 的现实土壤。体育竞争是在共同的规则下进行的,在竞争中,既能使学生学到在平等条件下 超越别人,学到在规则的约束下去满足自己的好胜心,又能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公平竞 争体验到追求成功的乐趣。由于体育竞赛的胜负既是体力的竞争又是智力的竞争,既是体 力的较量又是智慧的较量,从而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 、挫折承受力和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
前言
本人从事体育工作多年来,发现校园里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或各种比赛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和运动员出现了多例运动损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也给体育教学、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比赛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在近几年里,全国几例大学生在运动会中赛跑比赛时发生猝死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极大地引起了教育部门领导的高度关注,更引起了学校体育教师对此问题的重视与研究。
一、运动创伤的起因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伤害事故,运动损伤的例子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其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上的错误动作;运动负荷过大;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组织方法不当;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场地设备有问题;集体活动中的冲撞、推绊、击打等;以及不良气象的影响等。根据以上诸多原因,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滑囊炎、腱鞘炎、骨骺损伤、髌骨劳损、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关节脱臼、骨折等。在各种体育教学与运动中,这些都充分说明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运动中预防伤害事故是责无旁贷的。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开展体育运动,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振奋民族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如果高校体育在运动中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不遵循体育运动中的基本原则,不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就有可能经常发生各类运动中的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生学习,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个人、家庭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和损失,甚至妨碍学校体育运动地正常开展和学生运动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学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运动训练和各种各样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在学校各种体育运动中,体育教师始终处在主导地位,除了自己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采取有效措施外,应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坚决做到“安全第一”,克服任何麻痹思想,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扬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
2.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以及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的合理安排相关内容,动作由易到难,练习次数由少到多,运动量逐步加大,运动负荷由弱到强,逐步激发学生的活动激情。对个别体弱或有慢性疾病的学生应减少运动量或进行“保健体育”。要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的掌握跑、跳、掷、篮、排、足等动作要领,防止错误动作的出现而发生伤害事故。
3.“准备活动”原则。任何体育运动项目活动前,都应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前要认真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根据场地、气候与相关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有专项准备活动,对运动量大和运动强度又大的项目准备活动要做到充分、到位。准备活动的量要因人而异,做到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兴奋情绪开始引发时为宜。准备活动时间应恰到好处,最后放松休息3-5分钟后再投入比赛或活动为最佳状态。如比赛或活动间歇时间太长,要补做有关准备活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4.易伤部位的强化练习原则。在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对易伤部位的强化练习是防止损伤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专门安排针对性地准备练习,如集体对抗性强的竞赛项目,对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强化赛前练习,并对小腿、大腿、腰、背、肩等韧带进行伸展与放松练习。强化练习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不要超过15分钟。
5.场地器材等设备的维检原则。大多数普通高校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跑步、健身健美等活动的场地、设备应定期(每学期2次,1次在开学前另一次在各学期的第十六、十七周)进行维护与修理,并有固定的部门(后勤部、体育部、学生会等)与专人负责操作全过程,做到万无一失,不因器材与设备的原因而发生一起伤害事故,真正地完全彻底地为学生活动做周到细致的服务。
6.加强保护与保健原则。爱好体育运动的人要学会相互保护与自我保护,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事故的发生。根据不同项目活动的技术特点与运动前一般的生理特点,采用不同的相互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对足球飞快推进时的铲球与蹬踏动作判断后的保护,篮球快攻时突破与阻挡判断后的保护。跌倒摔跤时顺势滚动,缓和冲力,千万不要撑顶撞击。如器械练习时,要有人保护,以防不测。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类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保健”。如何做好保健工作?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听取保健医生的指导意见,量力而行,由易到难,全面练身,选好器材与保护用具、合适的运动鞋服,定量定时地展开本人喜欢的运动项目活动。身体状况不佳时暂停或减量活动,必要时请医生做医学检查。
四、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
1.学生健康卡制。高校新生进校时要参加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学校要对新生的血液、心肺、肝、血压等主要器官与有关部位的检查情况记入健康卡片,对慢性疾病和有关缺陷等也列入内容之一,以便进行人体健康跟踪调查与跟踪服务。跟踪调查的卡片制作与统计由学工处负责,跟踪服务由医务室、体育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