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9 14:48: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鼓励式教育的弊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把思想教育与教学结合
众所周知,初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并未完全成熟,还没有完全摆脱儿童的特点,他们刚刚长大,在思想上刚刚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如同一张白纸有待培养。他们兴趣广泛,缺乏定性,然而具有很大可塑性。由于他们心智上并不成熟,还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和对老师的崇拜心理,由于初中生初次接触英语,从积极的角度而言,他们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新鲜感。从消极方面而言,他们会由于对汉语甚至方言的习惯性依赖,对英语产生排斥甚至恐惧心态。刚刚提到初中生在思想上还处在半幼稚状态,比较容易被外界或好或坏的事物影响,缺乏自己的主见,这时老师若能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适时的鼓励,用爱心和耐心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向他们灌输英汉双语同等重要的思想,就一定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生不能回答出理由时,要面带微笑鼓励其再深思深思,如果多加提示之后还是一语不发,则好言劝导其努力学习,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消极沮丧心理。
二、加强训练,让学生感受英语的实用性
英语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全世界的语言,但在我国,英语的使用还是有待提高的。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必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如果处在一个说英语的国家,他的英语水平甚至会在短时间有大幅度提升。因为英语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故而老师不能单纯从语法或是理论的角度来照本宣科,反之,应该运用发散性思维,多把课本上的单词和句型结合实际来学以致用。
举个简单例子,例如今天英语课学习的是关于购物方面的句型,例如“How much”(多少钱)或“Howmany(much)do you want”(你要多少)等句型,在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作对话的表演,为了加深学生的影响并且达到双语同时提高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先用汉语演练一遍,然后再用英语来进行对话,或以两人小组为单位,让同桌之间扮演买家和卖家,互相交替询问,以共同提高。如果学校具有相应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设施,可以在周末或周五下午给学生组织英语角活动,让学生聚集在一起,大胆开口。同时,老师也要兴致勃勃参与到其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学生大胆练习,当老师发现学生发音方面的错误和缺陷时,则可以及时纠正,并予以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当老师发现学生发音方面的错误和缺陷时,则可以及时纠正,并予以鼓励,当学生表现得十分优秀时,则尝试给予赞扬,让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这样还能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更加贴心,老师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优缺点、现存理由和潜力,并且及时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并且,在英语角活动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来与自己对话,面带微笑,语速不宜过快,当学生出现迷茫的表情或无法对答时,老师就应该用中文予以翻译和解释。树立榜样,并且号召大家向优秀生学习,起到带头作用。在英语角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可以为大家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总结,并且总结一周以来学习的知识点,也可采用半中文半英文的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多与家人、同学或朋友练习口语,让学生能够更多地熟悉,并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加强自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已经开始逐步的接受数学新课程的方式和理念,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如何才能够解决高中数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关系到了是否能够实现所预定的高中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就此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面对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的弊端
高中教学的改革对教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不明白为什么好好地教材要进行改革。对于一些优秀教师来说,其教学成果丰硕。面对我国的应试教育,面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还在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整体成绩的时候,来衡量教学水平的时候,提出了新课程的改革。其实新课程改革的提出是为了我国更加久远的发展,是从近年来无数的研究和探索中摸索出来的,是从我国近年来教育的现实问题反思中得来的,相对于世界各国的比较而提出来的,是为了我国以后的繁荣富强而改变的,其核心就是为了我国民族的振兴。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践来说,和世界各国的教育进行了比较,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培养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弊端,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主动性等方面显得不足。很多教师误把高中教育的改革认为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现代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不是说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其学习成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学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尽管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学的评价要从多元化着手,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予以改革,即便是原来优秀的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当中仍然需要进行变革,改变其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尤其要加大学生主动性、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改革的策略
对于新课程的改革问题,高中数学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加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其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说大多数高中教育已经了解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但是无论是高中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再完美,在高中教师的心中其最终的目标仍然是高考的分数,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对于高中新课程的数学来说,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精神。坚决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加扎实,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对于学习内容研究不到位的问题,可以采取每周进行一次专题模拟训练,比如说在高中人教版教学当中,对于选修系列3~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是1学分(18)学时,每两个专题可以组成1个模块。只有进行了专题模拟工作,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新课程的结构、内容、以及要求。所以说,作为新课程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深入的研究其新课程结构、内容以及要求。更新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内容,尽快地完成高中数学新课程知识结构以及内容的调整。
改变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熟知概念、结论以及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等。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努力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将行为与思想并行,既要有教师的指导以及讲授,还应该锻炼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要设立相对应的情景模式,进行情景模拟工作,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使得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内容,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比如说可以采取调查研究、阅读理解、撰写论文等方式。要求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重视在教学学习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直观的思考问题。对于高中教学新课程目标来说,将学习形式与生活实例结合在一起,比如说统计学,对于统计学的教育要通过实际的案例了解其学生思想以及方法,了解统计学的意义以及作用。在进行导数学习的时候,要理解导数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导数的概念的实际背景以及变化率,体会其中心思想以及内涵,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结语:
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最为关键的的就是教学,大幅度的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能力,全方位的提高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信心,在课程改革的能力以及教学目标中下大功夫。要接受新事物、新理念还要落实新课程目标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一、引言
小学体育对于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灌输终身体育锻炼思想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中,并没有将体育当成一个重要的事情来抓,虽然学校宣讲德智体美劳,但是体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久而久之,小学体育教学体系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些弊端,进而提出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这对于完善小学体育教学,促进教学成果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
(一)体育教学一体化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体系中,突出统一化与一体化,小学生要在体育老师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统一活动,学,学生们对体育活动没有自定义,这种方式相对呆板,进而造成很多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的下降,要知道小学生本身天生好动,如果过度的统一要求,约束他们好动天性,其教学结果就会适得其反,甚至会造成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体育教学内容竞技化程度高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中,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甚至大学,教学内容都是建立在竞技体育项目基础上,这种竞技化的教学思想受到学科中心主义思想非常明显,对于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同样也按照运动员的标准来进行考核,这样就很容易偏离促进学生生长发育的正常轨道,同样也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而且小学教育更多的凸显个人的技能水平,而对于团队合作的教学内容,却相对较少,这也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建设,这也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弊端。
(三)统一量化评价科学性不强
当前的体育教学体系在评价系统设计上,主要采用的是统一的标准,比如跑步这一体育项目,不同长度的完成时间标准设定统一,只要学生跑步时间没有达标,那么这个成绩就会判定为不合格,那么跑步时间的多少,很难能够决定一个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因为体育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让学生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才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所在,这种没有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体系,就很难从评价内容上起到激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
(四)传统教学模式属于应试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讲解、示范以及练习三个过程,这些教学方式主要服务于应试教育,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是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教学大纲上的考试内容。第二是以竞技体育运动为中心,以技评达标考核为检查教学效果。第三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重要标准。这三个方面就容易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比如学生全面锻炼身体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相对缺乏,忽视了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和健康方法的传授,更忽视对学生终身教育的启迪,这一点也是不利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的。
三、构建小学体育教学新体系的建议
(一)创设教学氛围创新互动教学模式
因为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本身处于好动,活泼的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方面,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年龄以及心理年龄进行创新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通过创设互动教学环境,体育老师要转变成学生中的一员,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方式来组织教学,甚至采用玩游戏的方式将一些体育运动的方法灌输给学生,并通过分组学习和互动的方式来不断获取体育知识,这种创新的互动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提升学习体育的兴趣,通过兴趣来不断影响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思维。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虽然小学生整体表现一种好动的特点,但是在一些班级里面,也有一些小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对于这部分的小学生就要通过引导来积极鼓励这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学习中来,而不是简单的听之任之。根据这些不乐意参与体育锻炼学生的原因和特点,然后在利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方式,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同时也可以将一些主动学习的积极分子和这些不爱运动的学生构建成互帮小组,老师从中进行协调鼓励,进而实现全员的运动,小学体育教学坚决杜绝不作为思想,更不能够有差生优等生的区别对待。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身体素质,如果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甚至采用运动员的标准,那么结果只能够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其实只要参与体育运动,就能够得到一个针对性的评价,这个评价是通过学习意识,参与精神以及成绩实效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于体质差的学生,只要努力体育锻炼,即时体育运动的标准没有身体素质好的学生高,那么只要获得进步,学习兴趣提升就应该得到较高的评价。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来挖掘和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这才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
(四)消除应试教学思想给学生自由练习空间
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应该以培育学生锻炼意识,增强学生锻炼兴趣,进而实现终身体育思想为核心,在新的体育教学体系下,要想完成这样的教学核心,就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锻炼意识,那么就要消除应试教学思想,不仅仅要在评价体系上实现个性化,同时还要在教学内容上也要个性化,甚至放开手脚,让学生实现自我锻炼,而学校所提供的就是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老师的科学引导,以及一定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可以结合老师的引导实现自我突破,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核心。这也是新体育教学体系的创新所在。
四、总结
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入门的基础教学,其核心就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体育兴趣,而本文提到的新的体育教学体系就是一种结合小学生特点,而定制科学的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完全摒弃了应试教学的思想,而是以终身锻炼为核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这才是小学体育教学体系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也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无疑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现行高师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高师院校必须深化改革,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一、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地方高师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培养模式,缺乏活力,难以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具体表现为:专业设置过窄,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及跨学科知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特别是忽视教育教学所需的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共性,忽视学生个性和特长。
2师范性不强。一些师范院校,既无综合大学的水平,又无师范特点。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分离,造成教育学科薄弱,师范生与其他院校毕业生相比在教师素质方面显示不出优势。
3脱离基础教育实际。主要是在办学思想及教学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与基础教育脱节,忽视教师职业信念和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其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成才观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这些弊端的长期存在,使学生人文素养不高,思想底蕴不丰厚,学生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受到影响[2],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高师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它决定着高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地方师范院校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从社会需求以及基础教育发展实际考虑,其人才培养模式都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一方面为培养基础教育所需的人才奠定基础,对基础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有利于对现行师范教育进行反思,推动教育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地方师范院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既要传承长期以来师范教育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还要充分认识高师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正视它、研究它、改革它。总体应把握以开放、竞争、合作为主导,以创新为特色的发展思路。社会发展与基础教育需求为师范院校培养人才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师范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力和依据。
1以基础教育改革为契机,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
地方高师院校主要承担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任务,因此就必须了解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明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未来基础教育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方面,一定要以基础教育实际为导向,专业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并随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调整专业结构,重建适应课程综合化和多样化的专业。专业建设要本着“改老、扶新、扬优、支重”原则,处理好一般与重点、普通与特色的关系,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面向基础教育为主的基础上,本着灵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拓宽专业设置,开办一些走在社会和科技发展前沿的专业,逐步由单一师范专业向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同时并举过渡。为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应横向拓宽专业口径,纵向拓展专业内涵。总之,要将现有的基础专业、学科与今后发展的专业相结合,将学术评价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将传统学科、专业与特色专业相结合,要有长远教育眼光,不仅重视现在热门的学科,更应关注一门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从而搞好学科建设及专业调整。要使教育真正成为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成为培育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2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地方师范院校必须改变沿袭多年的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从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入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是大学生最基本的两种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专业素质在学生素质结构中居核心地位,是学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本领所在;一定要克服重专业轻思想道德教育的倾向,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首位,并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其次,由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这种模式虽能在较段时间内传授较多的知识,便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如教学整齐划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单方面强调教师作用,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要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外结合的教学体系,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与课堂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唯一的渠道,许多新知识、新理论是学生在课外获得的,课外活动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不可缺少的渠道。再次,破除用统一模式培养学生的方式。人才培养有一个基本模式是必要的,这便于人们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把握与驾驭,但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性情各异的学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改变单一模式格局,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为此,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并构建师范院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构建复合式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深厚、学科宽广、了解社会、懂得人生,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为基本特征的复合型人才;倡导启发式、个性化培养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开放式培养模式,将单一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学生课外活动中,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实践环节,给学生更多实践和创造的机会;构建终身化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尤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以使学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多层次、多规格模式的建立,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课程结构。改革现行“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化、轻综合”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打实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创新、注重综合”为指导思想的新课程体系。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课程设置的目标,把课程体系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的整体发展为本,把文化科学知识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大功能的协调融合。调整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者的比例,强调按一级学科设立学科基础课,构建专业大类共同的知识和技能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把创新教育的思想和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之中,并依据当代科技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紧密结合专业调整、学科优化,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综合化。课程设置可采取多种方式,如一些公共课可采用分层次设置,即开出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课程,让学生选择,即使对同一门课程,也可按低、中、高几个层次设置,使课程由单一化变为短程化、综合化、多效化。总之,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构建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平台,让学生接受多学科的熏陶和感染,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既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又具有持续发展的后劲,从而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2)优化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更新要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拓宽专业口径和知识面等方面综合考虑。注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特色,应反映人类最新的科学成就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鼓励学生以批判及发展的眼光观察世界,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已被认识的科学真理,而且要启发、鼓励学生致力于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为此,教育内容的改革一定要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入手,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培养,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加强在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与教材教法、教育科学、教育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学习、研究和训练。要注意构建学生创新的知识结构,打破课程的封闭性,实现基础学科课程与现代媒体传输的科学文化内容的整合,注重开设创新类课程,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并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改进教育方法。
现代教育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求索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必须要改变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考试检查等传统教育方式,要采取自学、课堂辅导、实验及课题研究、论文及设计、社会实践等新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接受多元共存的观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同时,要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更新教学设计的观念、思想和方法,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中去,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近年来,尤其是课改之后,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探讨,教师辅助引导的双向反馈的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当中,合作学习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表现。另一方面由于主观因素的阻挠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教师片面强调学生自主性,对课堂探讨放任自流,又如形似神灭的合作学习等都制约了合作学习发挥其优越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避开这些弊端,积极挖掘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因素。
1.合作探究学习准备阶段
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孤立的,首先需要学生和教师在合作探讨之前做相应准备。具有充分的准备可以有效控制教学进程,避免和减少不可控制的意外发生,有足够的机动与时间解决可能的阻碍。
1.1课前预习和准备
学生要先预习课文,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也需要在课前为学生寻找探讨的支撑材料,预先准备有力的观点为学生答疑解惑。以《怀素写字》为例:“怀素写字非常认真。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他写呀写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现在的孩子很少使用毛笔,从字面上很难理解怀素写字时的艰辛和努力,因此,除了要求学生在课前熟读课文以外,还可以建议学生准备毛笔和纸张模拟怀素练字时的情景,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家长合作,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又可以加深怀素坚韧不拔的印象,并且了解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1.2合理分组,制定评分标准
相对于教师说教式的教学,学生更倾向同伴学习,在相近的心智下更容易产生思辨的火花。对于我国大班式的教学,分组是有一定困难的。一般分组人数以4―6人为宜,可根据不同的性格、成绩、家庭背景、性别等作参考进行分组,这样有利于各同学间的优势互补。当然,在特定的环境下,根据实际内容的安排,同质的组合也能发挥优势。小组之间可以选择小组长,也可以无领导小组讨论,激发头脑风暴。合理分组不仅能减轻教师管理的负担,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友谊。
2.合作探究学习实施阶段
上述准备阶段由教师和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而实施阶段则是二者融合,在合作探究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配角成为学生的辅助者,但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一味放任,而是有的放矢,有伸有缩,进行必要干涉。
2.1主持现场,来回监督
此时教师由幕后走向前台,主持全场控制小组进度,把握学生讨论的内容和方向。教师要随时走动关注学生的动向,善于观察学生的各种行为状态和预估心理状态,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注意力也不十分稳固,因此需要随时引他们进入正轨。同时,小组之间的协作性是十分关注的对象,学生能力强弱和性格等因素,有可能出现个人专断和组内分群的现象。这些都要做好记录,并在结束讨论时做简要总结,让学生理解自己的优点和失误。
2.2自由辩论,角色扮演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合作探讨学习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小组成员之间有合作关系,组别之间又有竞争关系。由于我国现有的国情,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集宠爱于一身,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意识为半径画一个圆框住自己,自我意识强烈,他人意识较为薄弱。开展自由辩论能使学生接触不同观点和个性,有助于学生开始反思自己的观点是否有误。
教师要舍得给予学生时间,而不是提出问题然后草草了事,通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不仅可以让学生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而且能增强自我表现力。以《狐狸和乌鸦》为例,扮演狐狸的同学会竭尽所能让扮演乌鸦的同学开口,扮演乌鸦的同学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下去。扮演狐狸的同学如果不站在乌鸦的立场想问题,也就不能成功,扮演乌鸦的同学也不能感受“狐狸”到底有多狡猾。
3.合作探究学习反馈阶段
上述阶段完成后,将进入最后一个评价阶段。教师要鼓励发言,善于倾听,将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比较,总结此次合作探讨学习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再接再厉。
3.1评价机制多样化
评价贯彻始终,评价不仅来自于教师的评价,而且要来自学生自我的评价,以及组员和组别间的评价。必要时还可以引入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鼓励和建议也是学生最为看重的部分。
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自我,发现自我,并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同学的长处,取长补短,学会寻求帮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2实行积极的鼓励政策
笔者认为积极的鼓励是一剂量良药,传统的家庭教育中,认为“不打不成器”,遇事严厉才能使孩子不犯错、少犯错。虽然现在不体罚孩子、鼓励孩子的观念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但也较为吝啬于对孩子的鼓励甚至不会鼓励。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学生更多鼓励和关注,需要注意的是,鼓励不仅由上而下,而且要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鼓励,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学生在阳光下思考和成长。犯错时仍需要对学生的大胆回答而进行鼓励,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在犯错中思考和改正也是普通和普遍的一种进步方法。
合作是多样化的,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合作,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在这一张庞大的关系网里,始终都要以学生为本。教育工作要不断实践才能不断进步,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仍需要需更多探讨和研究,但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值得推广和发扬。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日益增多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巩固和加强。但是,由于英语自身教育教学改革观念滞后及文化背景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教学工作的现状与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当前,包括中等专业学校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英语教学均普遍存在“聋哑状”英语、“中国式”英语、“应试型”英语的三大弊端。这些弊端若不尽快得到克服,必将给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造成严重障碍。
一、“聋哑状”英语及其破除对策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会读不等于会说,学生能写不一定能听。许多学生除课堂上老师的要求外,恐怕极少主动地开口讲英语。目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无论从习惯还是从能力上,都不具备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素质。当前,英语教学所培养出的学生多半是只能看看写写,他们不善于开口说、张耳听,虽然学过英语,但却象英语方面的“聋哑”人。
要克服“聋哑”状英语,首先必须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改原则,克服传统英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弊端,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切实和充足地开展听说方面的教学活动。其次,要营造英语听说教学的良好环境,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要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实行英语的听说交流;课外则要鼓励学生开口说,明确告诉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要怕语音不准、语法不熟而羞于开口,鼓励他们通过大胆的语言实践而逐渐克服“听说”不足。当然,还可组织一些“英语会话园”、英语听说“Party”等方面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结对在课余用英语谈当天的所见所闻。
再者,加强听说训练,教师要善于及时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一些语言基础知识问题及听力障碍。以语言基础知识的“语音”为例,它常涉及辨音、重音和语调及英美语音差异等,其中,辨音训练在听力教学中是为提高学生听力而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有些学生听力差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这方面的能力训练。他们易将汉语中的某些音素与英语音素等同,加之地方音干扰,不能准确地发出某些元音和辅音音素,因此在听力理解中自然形成障碍。如:
[u] [u:]Ι’mfull. Ι’m fool.
[n] [l] Ι want your knife.Ι want your life.
二、“中国式”英语及其破除对策
所谓“中国式”英语是指用中国人的思维所表达出的英语,如把“我身体很好”写成“My body is healthy”,乍看起来译句并无语法之误,细加比较则不符合英语规范。正确表达应是“I’m healthy”,究其原因,正是母语定势作怪。因此,破除“中国式”英语的弊端,关键在于培养语感,把英语当作思维工具,即用英语学英语、用英语思考英语。而要自觉地作到这一点,首先要多读、多背、多听,不但要读精炼短小的名篇,而且要泛读较浅的读物。有的名篇佳句必须背诵、默记,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逐渐形成英语思维,增强语感。
第二,弄懂、弄透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不能一知半解和想当然。英语虽有同义词,但它们不会绝对同义,有不同的用途和与其它词语的搭配方式。如:big和 great 皆为“大”;strong 与 powerful 都是“强”,但一个人可以 big (个子大),却不见得 great(伟大);可能 strong(身体强壮),则不一定 powerful(能力强,有权势)。汉语中的浓茶、浓墨、浓烟的“浓”别无二样,英译则大不相同,该分别译成 strong tea , thick ink , dense smoke.
第三,熟练掌握英语句子的结构规律。英语句子可层层相套,可以不必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道理来安排,一般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常用非生物事物作主语。英语的时间短语状语、地点短语状语之间的排列,一般都是从小到大,地点状语一般在时间状语之前,而汉语通常正好相反。按汉语习惯有时用几个词就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英语不能只拼几个单词就了事,必须遵循特定的句式,如“这就是去年我们在校学习的教室”,不可说“This is we studied classroom last year at the school”。而应说:“This is the classroom where we studied at school last year”。此外,还需多掌握一些英语的习惯用法,注意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力争把英语学得地地道道。
三、“应试型”英语及其破除对策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将英语教学仅看作是语言能力的学习过程,将通过各类英语考试作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实际上这远不是英语教学的全部目标和作用。英语教学究其实质,不仅是接受英语语言知识输入的过程,而且也是接收外来文化和重构民族文化的过程。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文化,它涉及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制度、文学、艺术、音乐及生活方式的学习,同时它也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等的学习。通过外语学习,不仅学会语言本身,而且开阔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遗憾的是,在传统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以及现行的外语教学评价制度的影响下,就连不少外语教育工作者也自觉和不自觉地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技能,使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教学材料,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语言点,以便通过各级各类教学评价考试。所以,切实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刻不容缓!
开展素质教育,一方面要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不能仅仅把英语过关考试作为毕业升学的铺路石,而是把英语学习真正当作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必须从主体性出发,从学生长远发展的智能与品德素质需要出发,实现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
具体以中专英语教学而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当前需着重解决两大方面的教育难题:(一)充分调动中专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中专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好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一定的过程,这一过程甚至是漫长的,只有兴趣才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内在和持久的动力。纠正中专生认为英语没有专业课重要的错误观点,提高他们对学习英语的认识,是培养中专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思想保证。具体而言,可以联系社会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时势”教育,强调“不懂英语、不会电脑”某种程度上说将成为新世纪的“文盲”。知识经济的兴起、地球村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社会的形成,无一不对外语要求越来越深刻、广泛和迫切。同时,更要联系中专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发展实际,让他们“超前”地深刻体会到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可以解决工作中一些实际问题,加快外国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此外,今后晋升职称、进修学习、对外交流或经商谋职等,都需要良好的外语基础。
(二)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当前,中专英语的教学内容,除了在旅游、商贸、民航、航运等少数专业中与专业教育有些联系外,绝大多数情况是远离专业。眼下农校的一个学生毕业后,若看不懂进口农药、化肥的使用说明,读不懂初、中级专业英文资料,写不出英文求职信,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平时可能丝毫未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因此,教学内容改革一定要处理好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关系,要创造条件积极开设各专业的专业英语选修课或必修专题,基础英语也要突出交际性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要特别着眼和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教师要关心学生,循循善诱,激趣导学,多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要千方百计加强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要课内外相结合,还要改革考试考查方式与评价标准,如改百分制为素质等级制,改传统的一张试卷“见高低”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笔头、轻听说的弊端为既重考试,又重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课外活动表现等,做到既考核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又考核专业英语常识及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测试的形式也宜多样化,即笔试、口试和听力测试相结合。总之,要通过不懈努力,促使中专英语教学“脱胎换骨”,迈上培养中专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改革新轨道。
参考文献:
[1]刘华蓉.“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当休矣――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N].中国教育报,1999年5月4日第2版.
[2]宋更宇.从文化视角看中国式英语[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3):53~56.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14~62.
[4]舒白梅.现代英语教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23~7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93-01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就是一般语言与数学术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使用口头语言.不同的教育观念会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一、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是衡量教育观念的重要指标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是信息传输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思想的表达。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则是衡量教学观念是否转变、教学质量高与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如,在教学“倍的认识”的巩固性练习中有这样一道看图说意的题目:
在不同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师将可能采用不同的语言模式或不同的设问方式。
教师A直接告之:“的个数是的2倍。”
教师B用判断式:“的个数是的2倍,这句话对吗?”待肯定后再问为什么。
教师C用疑问式:“的个数是的几倍?为什么?”
教师D这样问:“和的有倍数关系吗?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教师E则问:“比较和的个数,你能说出哪些关系,为什么?”
从几位教师的教学可知,教师A是单调灌输,他只提供了一个信息,且直接表达了教者认定的态度,客观上导致学生不再去思考、质疑,被动接受结论即可。教师B有了让学生思考、判断和说理的余地,这是一大进步,然而这余地很小,由于设问含有暗示性的判断,使学生略做思索甚至不加思索也能回答“对”。教师C、D在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养成有理有据思考和表达习惯创设了较好的问题情景,教师D则更丰富了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的训练功能。教师E的设问显然是想带领学生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在知识积累进程中不断帮助学生构造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也给了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上述关系的机会。
二、用现代教育观看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主要弊端
现代教育观要求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其核心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以及发展性。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语言存在以下弊端:
(一)师生课堂语言量悬殊过大。虽然过去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被现在有学生参与的师生活动所代替,但调查表明,现在学生课堂上参加活动的语言量还是显得较少,一些教师在数学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只是将一些容易思考的、回答简短的让学生作补充式答话,当学生正在努力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教师则往往急于包办完成之。这就造成了课堂上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懒散的局面。如果没有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思考、发言的机会,就不可能体现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全面性。
(二)课堂上学生自主发言的机会过少。教师的角色确定了他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作用是主导而决不是主宰.然而在课堂教学的语言活动中则往往由教师作绝对支配,教师可以按预定计划甚至是随心所欲地提出若干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去完成,而学生的发言该什么时候说、说什么、怎样说、说多少都得按教师的意愿去进行。当学生发表了超出教师预料的见解时,又常常未等其说完,便被强行终止:“谁来帮助他”――回到教师所希望的思路上。学生的课堂语言很难按自己的意愿充分发表。如果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性和发展性。
三、使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体现时代特征的几点思考
教学观念的转变必须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上,要使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体现时代特征,针对上述弊端,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初浅的认识:
目前的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讲堂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座位上却昏昏欲睡。“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出题考试,你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传播知识,注重的是讲课最后所落在的结论上。却轻视了教授的方法。对学生,只要求他们死记硬背,乖乖听话。却并不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长此以往,语文课堂慢慢沦为了学生最不愿意上的课。故此,我们教师要汲取经验和教训,敢于大胆创新打破传统旧有的授课体系。在教学中应该敞开心扉,多多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更多的倾听他们对学习语文的意见。只有走进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知其所思,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欣赏的。
二、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创新的意见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问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达到推行创新性教育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允许学生产生和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允许学生对教授的内容产生合理的质疑。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异想天开”。鼓励学生大胆的突破陈规、敢于摆脱对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式的禁锢。结合自己实际,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重新的组合安排,在打破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束缚的基础上,创新出新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新的教育改革中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教师的工作不再仅仅是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刺激学生加深学习的欲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只有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往教师绝对化的课堂模式,逐渐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各种形式启发和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考、引导深入,循序渐进的实现教师“教师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各具特色,与众不同。因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也应该有针对性,因材施教。综合考量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自身的教育经历状况,旨在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该打破常规,不要在把学生看做被动的“接收器”。而是应该明晰学生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次,教师的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应该充分的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学习习惯等。有针对性的教学,因势利导,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发现每个学生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有效引导配合才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三)发展激励式教育
从目前情况分析,新时期对美术教育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以往的教育壁垒,从多个层面积极推进美术教育实现新的突破与进展,帮助学生能够构建良好的美术学习体系,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美术教育相较于以往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重构美术教育认知
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之所以无法突破以往的限制,究其原因在于对美术教育未能提出有效的质疑,而且对其存在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认知,教学体系僵化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教学的弊端,则必须要从整体上认知美术的本真,回溯历史,了解到美术教育的历史形态的多元化,并且清楚认知到发展轨迹。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其本质上具有广泛的指向性,重新解读美术教育的内涵,打破美术教育的限制,如此能够为教师提供比较全面的教学思想,从而碰撞出我国美术教育的新纪元。与此同时,还需注意的是,我们需要重新评估美术教育,考察教学内容,构建更为科学合理化的教学体系。不断丰富美术教育的元素,挖掘美术教育的本质意义,将复杂、宏阔、细微等特征的美术教育予以重组,不再是简单的归纳与简单的判断。教师能够将美术教育内容予以结构重组,进行分门别类,予以强行推广,形成条理清晰的美术教育。
二、丰富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重构美术教育,可以打破其教学体系的局限,开展积极有效的反思及批评,从而可以让教学体系更为活络,让教师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以往有很大的进步。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当前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在构建新的教学体系过程中,必须要在自主、局部的尝试之中,通过逐级形成不断整合,这样的美术教育改革才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而且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开放与全面的美术教育具有极为现实的教育意义,真正打破教条主义,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搭建实践性的选择,从而促使差异化教学路径的形成,重组美术教育教学新体系。一般情况下,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学校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自信与胆识,继而推动教学课程改革取得极好的成效,增加美术教学内容及门类,让美术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与多元化。例如:以绘画为主,除去绘画为主的教学内容之外,还需要适当增加雕塑、工艺美术等等比重,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让学生对美术认知能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绘画训练存在不同的方法及方式,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态度,以包容与开化的态度,保障学生绘画基础训练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表达方式及语言上突破现状,追求个性化,在师生平等交流之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因材施教,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避免给予学生单一的绘画技能教学,这会限制学生思维的扩散与发展。教师在展开因材施教过程中,需要将美术传统的丰富形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此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自由表达,进一步促使美术教育教学体系重组能够真正得以有效的落实。
三、贴近现实,创新美术教育
一、引言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英语教学均普遍存在“聋哑状”英语、“中国式”英语、“应试型”英语的三大弊端。这些弊端若不尽快得到克服,必将给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造成严重障碍。
二、“聋哑状”英语及其破解对策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会读不等于会说,学生能写不一定能听。中国学生由于语言环境的关系,许多学生除课堂上老师的要求外,恐怕极少主动地开口讲英语。目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无论从习惯还是从能力上,都不具备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素质。当前,英语教学所培养出的学生多半是只能看看写写,他们不善于开口说、张耳听,虽然学过英语,但却像英语方面的“聋哑”人。
(一)开展听说方面的教学活动
要克服“聋哑”状英语,必须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课程改革原则,克服传统英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弊端,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切实和充分地开展听说方面的教学活动。
(二)营造英语听说教学的良好环境
要营造英语听说教学的良好环境,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要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实行英语的听说交流;课外则要鼓励学生开口说,鼓励他们通过大胆的语言实践而逐渐克服“听说”不足。当然,还可组织一些“英语角”、英语听说“Party”等方面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余用英语谈当天的所见所闻。
(三)加强听说训练
加强听说训练,教师要善于及时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一些语言基础知识问题及听力障碍。以语言基础知识的“语音”为例,它常涉及辨音、重音和语调及英美语音差异等,其中,辨音训练在听力教学中是为提高学生听力而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有些学生听力差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三、“中国式”英语及其破解对策
因此,破除“中国式”英语的弊端,关键在于培养语感,把英语当作思维工具,即用英语学英语、用英语思考英语,而要自觉地做到这一点。
(一)多读、多背、多听
不但要读精炼短小的名篇,而且要泛读较浅的读物,有的名篇佳句必须背诵、默记,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逐渐形成英语思维,增强语感。
(二)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要弄懂、弄透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不能一知半解和想当然。英语虽有同义词,但它们不会绝对同义,有不
同的用途和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方式。如:big和great皆为“大”;stnong与powerful都是“强”,但一个人可以big(个子大),却不见得great(伟大);可能strong(身体强壮),则不一定.powerful(能力强,有权势)。汉语中的浓茶、浓墨、浓烟的“浓”别无二样,英译则大不相同,该分别译成strong tea,thick ink,dense smoke.
(三)掌握英语句子的结构规律
英语句子可层层相套,可以不必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道理来安排,一般先说结果再说原因,常用非生物事物作主语。英语的时间短语状语、地点短语状语之间的排列,一般都是从小到大,地点状语一般在时间状语之前,而汉语通常正好相反。按汉语习惯有时用几个词就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英语不能只拼几十单词就了事,必须遵循特定的句式,如“这就是去年我们在校学习的教室”,不可说“This is we studied classroom last year at the school”。而应说;“This is the classroom where we studied at the scthool last year”。此外,还需多掌握一些英语的习惯用法,注意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力争把英语学得地地道道。
四、“应试型”英语及其破解对策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将英语教学仅看做是语言能力的学习过程,将通过各类英语考试作为英语教学的旨的。实际上这远不是英语教学的全部目标和作用。英语教学究其实质,不仅是接受英语语言知识输入的过程,而且也是接收外来文化和重构民族文化的过程。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文化,它涉及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制度、文学、艺术、音乐及生活方式的学习,同时它也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的学习。通过外语学习,不仅学会语言本身,而且开阔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见识才干,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遗憾的是,在传统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以及现行的外语教学评价制度的影响下,就连不少外语教育工作者也自觉和不自觉地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技能,使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教学材料,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语言点,以便通过各种各类教学评价考试。所以,切实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刻不容缓!
(一)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
开展素质教育,要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不能仅仅把英语过关考试作为终极目标,而是把英语学习真正当作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选径。同时,教师的教学必须从主体性出发,从学生长远发展的智能与品德素质需要出发,实现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具体以高职英语教学而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当前需着重解决两大方面的教育难题。
(二)创新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是判断教学改革尝试成功的关键。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应针对不同学期的教学目的、学生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等教学目的。大学一年级的教学尝试, 应针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读写能力为辅的目的, 设置会话表演、短剧大赛等教学活动;大学二年级的教学尝试,应针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目的, 设置难点讨论、角色互换、读书发表会、时事进课堂等教学活动。
(三)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当前,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除了在旅游、商贸等少数专业与专业教育有些联系外,多数情况是远离专业。眼下一些学生毕业后,若看不懂进口药品、机电设备的使用说明,读不懂初、中级专业英文资料,写不出英文求职信,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平时可能丝毫未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因此,教学内容改革一定要处理好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关系,要创造条件积极开设各专业的专业英语选修课或必修专题,基础英语也要突出交际性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要特别着眼和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教师要关心学生,循循善诱,激趣导学,多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要千方百计加强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如采用会话表演的形式以丰富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 需要各种大大小小的社会环境。在传统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下, 学生大都单独完成查记单词、朗读课文、背诵单词和课文、做练习等各种学习任务, 很少会尝试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会话表演恰恰是顺应了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在重视个体学习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作用, 使学生在一个模拟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学习英语。会话表演, 即是将整个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形式仿照课文编写并上台表演会话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编写与课文中会话形式相似、内容不同的会话, 达到巩固新单词和新句型,熟悉与会话主题相关说法的目的。学生在编写、排练会话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减少了平时死记硬背的痛苦, 增加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可以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课内外相结合,还要改革考试考查方式与评价标准,如改百分制为素质等级制,改传统的一张试卷“见高低”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笔头、轻听说的弊端为既重考试,又重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课外活动表现等,做到既考核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又考核专业英语常识及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测试的形式也宜多样化,即笔试、口试和听力测试相结合。
五、结束语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要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跨文化意识,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总之,要通过不懈努力,促使高职英语教学“脱胎换骨”,迈上培养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改革新轨道。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182-01
1 高中化学教育的现状和弊端
当前高中化学教育的问题总结为如下几点:课堂社会丰富性缺乏、真实性缺乏。表现为课堂教学活动少、交往单一。教学背景常套、静态、虚假,多数时候远离化学实验,远离真实化学实际。创造性缺失,表现为重视双基知识教学,教学思维形式单一。大部分学生仅仅将化学作为一种拿分的“手段”,而没有将其作为一门可以锻炼自己、开发自己的课程。许多高中生对待化学却背上了分数的包袱,不能主动、自主地学习化学。强烈地暗示模仿和放弃新意的寻求和异议的表达,创造性因得不到接触创造的机会而萎缩。由于单纯传授某种解题技巧而造成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毛病。
2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1)要更新观念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被动学习,是大部分高中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之所以能够努力学习,很大原因是来源于家长的逼迫、老师的督促。教育改革提了很多年但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应试教育仍然是主流。在课堂上授课的主要形式主要还是教师备课讲授、学生听课记录,教师按大纲要求一丝不苟的讲,而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被动填鸭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禁锢,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资料显示历年的高考状元却鲜有人做出重大成果,而那些有所作为的人却多是成绩并不绝对突出而有特长的的人。因此,上课时教师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当“主角”,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对于一些创新的新路子,一些不完整但却显露可贵苗头的见解,要给予肯定,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问题与想发,质疑是求异的开始,是探索真理的火花,教师一定要抓时机,给予保护,给予鼓励,决不能因为问题新奇或意外,而给予训斥或置之不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所谓,“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更新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发散思维进行授课,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老师不能采取过于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应当与先进的教学理念接轨,运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小组教学的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们学习的注意力。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让他们从简单的知识学起,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化学的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是什么,也不是把书本知识教授完就可以了,而是要培养学的学习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当“主角”,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用爱的目光赏识每个学生,用爱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对于一些创新的新路子,一些不完整但却显露可贵苗头的见解,要给予肯定,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问题与想发,质疑是求异的开始,是探索真理的火花,教师一定要抓时机,给予保护,给予鼓励,决不能因为问题新奇或意外,而给予训斥或置之不理。
(4)开展课外化学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化学实践。在美国的高中一般会有企业赞助的一些项目鼓励高中生参与其中,国内虽然没有这样的条件,但可以让学生在课余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勤读书,多搜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多角度分析、判断;运用集体和小组的讨论,寻求多方面的考虑;培养求知欲和败不馁的勇气与毅力。课堂教学上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爱的语言鼓励每个学生。注意情商培养,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总之,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化学不仅影响着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更是可以作为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要注重学生们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塑造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正所谓,用爱的细节感动每个学生,“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