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铁路工程概论

铁路工程概论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31 10:49: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铁路工程概论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铁路工程概论

篇1

中国高铁工程举世瞩目。自2004年国务院正式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全国高铁施工建设突飞猛进,在纵横交错的铁路网建设中,有许多地方要钻越高压输电线路,至此揭开了输电线路改造的宏伟壮观一幕。据截止到一零年五月底统计,保定地区因高铁工程需要改造的线路共计34条,共计79基杆塔,涉及保定地区共计六个县市,地域之广、范围之大、设备之多都绝无仅有。根据改造工程进度,线路工区先后组织质检验收工作不下一百多人次。为严把质量关,工区领导对此召开多次专题会议一再三令五申,强调三级负责制(个人向班组负责,班长向工区负责,主任向公司负责),实行验收档本文由收集整理案管理终身制,明确验收人员职责,结合在以往线路验收发现的常见问题为培训素材,加大对验收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多措并举确保跨越高铁线路设备验收全面合格。

1 跨越高铁线路杆塔型式选择

高铁输电线路区段改造和以往新架线路工程不同,它的各方面设计指标均高出于常规许多,不仅在杆塔基础、杆塔本体用材、电气部分、附属设施方面都相应高出一个等级。并且要求跨越高铁杆塔必须采用独立耐张段形式,即直线塔-耐张塔-耐张塔-直线塔(z-n-n-z形式),跨越高铁两侧都是承力铁塔,能够承受不平衡张力,可以有效的防止临档断线时输电线路对高铁网线的影响。如下图1跨越高铁铁塔型式照片。

2 线路杆塔基础检查验收重点

线路基础是杆塔根本,杆塔在运行中完全依托地面以下基础对其的支撑固定作用,防止发生上拔下陷、倾覆不稳的倒塔(杆)事故。根据规定杆塔基础、接地装置、导地线接续等属于隐蔽工程范畴,在施工时由工程监理人员负责质检验收,但根据以往经验,运行管理单位切莫一味完全依赖竣工交接资料中隐蔽工程记录,应采用隐蔽工程验收在隐蔽前进行的全程跟踪方式,或采用抽查开挖隐蔽部分逐步核实的方法,确保杆塔基础、接地装置等符合规定要求。跨越高铁两侧铁塔基本上都是采用灌注桩式基础,其施工工艺和质量有严格要求,要求基础养护完成后必须采用回弹仪对其强度进行检查测试。根据《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2.0.19条中第2款“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不得有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的宽度不得超过0.05mm”的规定,在以往线路验收时,曾经发现过灌注桩基础不合格的严重缺陷,灌注桩桩体沿面部分出现蜂窝、麻面形状,对缝开裂、横向裂纹等,如下照片2,基础表面浇筑不合格照片。

照片3,杆身出现裂缝。

3 线路杆塔防盗防松检查验收重点

为防止发生因外力破坏倒塔事故,公司规定跨越高铁两侧铁塔必须采取全塔防盗(防松)措施,其相邻杆塔均采用不低于9至12米防盗(防松)措施,但在以往验收时曾发现施工单位不按照公司规定施工的严重问题,施工单位为节约成本(防盗螺母成本高于普通螺母很多倍)或便于安装,采取防盗高度不足或部分防盗。铁塔螺栓紧固一定要满足规程要求,现在跨越高铁输电线路杆塔螺栓使用强度不应低于6.8级,紧固要求为m16螺栓扭矩值应高于80n.m;m20螺栓扭矩值应高于100n.m等,在对螺栓紧固检查时,应采用登塔抽测的方法,抽测数量不得低于总数的25%,并且当发现不合格数量超过5%时,应令其返工复紧。更有甚者,施工人员责任心缺失,为便于塔材安装将防盗螺母中钢珠抠出丢弃,验收人员如不登塔打开螺栓检查,根本就不能发现此类严重安全隐患。如下照片4,被扣掉钢珠的防盗螺母。

4 线路杆塔电气部分检查验收重点

电气部分是线路组成的重中之重,它是整个线路核心组成。跨越高铁杆塔停电检修计划在今后高铁投入运行后将是难上加难,这就要求我们验收人员一定要心细如丝明察秋毫。其验收重点为电气绝缘连接固定等金具的完整可靠情况,如引流线压接板、开口销、弹簧销、平垫、弹簧垫,铝包带缠绕情况,导地线连接固定后有无松股、灯笼状隆起、压接管抽头等不可恢复缺陷,另外电气部分的螺栓穿向、防震锤、均压环的安装方向也应作为特别关注项目,下图5为防震锤安装缺陷。

5 线路防雷措施测试检查验收

线路接地系统合格与否直接影响到防雷效果,因为跨越高铁基本采用的都是高跨塔,塔高一般在七八十米以上,线路平常就暴露在空旷山野之中,这些巍峨耸立的“大个子”在雷雨季节就自然而然的成为“雷神”,如果杆塔接地系统不通畅,地阻超高,绝缘配置再不足,极易发生雷击线路跳闸事故。所以在线路验收时测量手段是关键环节,高铁接地电阻测量应使用zc-8接地摇表,合理布线实际测量后乘以季节系数,方为该铁塔实际地阻值。跨越高铁杆塔一定要满足接地电阻规定数值要求,一旦发现问题,应通知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有效的科学降阻措施。另外根据输电线路等级差异不同,提出在110~500kv线路改造区段的全部杆塔安装氧化锌避雷器的建议。

篇2

2铁路工程项目变更索赔与概算清理的处理方法

铁路工程项目变更索赔与概算清理的处理方法要根据其造价成本来决定。在铁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资源浪费和造价成本提高的事情。此时,需要专业性的管理队伍,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建设过程的总体施工方案,以及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措施。减少亏损,为企业森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铁路工程项目建设前,按规定会存在原初步设计批准单位批准概算在施工项目上的预算费用和相应中标单位原拟定的降造率计算的费用汇总计列在项目中的盈利情况表;以及因不同的客户在建设问题上存在不同的建议与想法,都可按照最初在项目上的规划加以修改与完善。以保质保童的完成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

3铁路工程项目变更索赔与概算清理的实例调变

某新建城际铁路线路全长42.28km,总造价约23.3亿元,工期1年零10个月,要求开通时速为350km/h,此项工程规模大而且技术含t高,难度也非常大,工期时间尤其紧张,在艰巨的工作任务t下,本施工项目采取了特殊的施工方式,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因此概算清理和变更索赔调查也变得十分复杂。

3.1合同中条款的调整部分和不可调整的部分

1)在此工程项目中,把如下合同条款作为可调整项目:由发包人方面的重要事项的变更或调整所引起的价费变动、工期变动。比如,工程工期的缩延、建设标准的调整、建设规模的扩大等等;但不包括在工程保险范围内,并且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经济、劳务等损失按通用条款第21.3.1项办理;一些由甲方自供的工程设备或工程材料,按实际采购价格每年进行调整;经过各相关部门审核的施工图设计与招标工程f的1}差可以作为变更调整事项;在施工过程因工程建设引起的电力、通信、广播、市政设施等迁改项目的暂估费用与经四方签证确认项目的实际费用之间的差额可作为变更调整事项。2)总承包风险费,即总承包单位所支付的由主管部门签字确认或存在效力承诺的风险费用,风险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因承包人的原因初步设计招标的施工图f差、承包人原因引起的I类变更设计及全部II类变更设计引起的工程增减的费用;建设工期重大调整以外的施工组织设计调整工期造成的损失和增加的措施费;因施工费用、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方法的变更产生的费用调增;非不可抗力造成的自然灾害损失及其采取的预防措施费用。

3.2针对可调整部分所做的具体策略分析

该城际铁路因发包人原因造成技术标准的提高,由有昨轨道改成无昨轨道,施工工期由3年优化为1年9个。对于重大调整施工单位可做如下安排:首先,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与各方就技术变更或工期变更的重要调整事项所引起的成本、费用一一列入设计院将报批的总概算,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申报、报批;依据因变更确认的清单,在工程完毕后进行概算清理。另外,工程量清单是对施工范围、工作内容、技术标准的相信描述,项目部要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性文件)、(招标文件)中对合同范围及工作内容的文字描述与工程量清单进行详细的比对,对清单中有图纸中没有的,图纸中有清单中没有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留存好招标图纸、施工图纸,通过工程f清单中项目特征描述与施工图纸技术要求的比较,查找清单与图纸的不同,发现清单及图纸中的问题,为变更优化做好准备。

3.3不可调部分的策略分析

1)对不可调整的费用部分。总承包方要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涉及风险费用的II类变更。或者当产生变更费用时,要尽t不占风险包干费的份额。2)如遇工程合同中的条款变更,比如出现类似条件“按照铁道部批准复核的施工图具体的投资测算,对超出了初步设计以外的部门可以批复相应工程量”,诸如此条款便在总价条款之外,此时,施工方需要仔细研究相关文件,如报价清单和招投标文件。要从多方面分析:首先要对不在报价清单范围内的可计价项目和费用进行研究分析;然后,还要对报价清单范围内计价项目中的子项目进行研究分析等。将分析所得的增项按照正规的流程进行报批。3)虽然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的变更一般不作为变更调整事项,但对于因地质环境条件出现的施工变动而引起的索赔,成功率非常高。所以对于一些不可调整事项的变更,施工方也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争取权利。

篇3

所谓行业影响的认知,有3层意思需要认真把握:一是学校与铁路行业的历史渊源深厚,行业的晴雨表唾手可得,挖掘职业岗位的优势得天独厚;二是师资及相关教学资源具有明显的铁路行业背景,绝大多数教师来自铁路院校,专业之间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必将事半功倍;三是学生就业指向性背后隐含的从众心理不可忽视,这一点也正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毕业生拓展出口的最原始的动力。

职业发展的认识

随着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新的职业(岗位)也应运而生。以CPI、CPII为代表的精密控制测量体系的建立和以无砟轨道精调与检测为标志的铁路工程测量新技术,使传统铁路测量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往只要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便能胜任铁路测量工作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伴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建设和陆续投入运营,既懂铁路基本知识,又精通测绘技术的新的职业岗位日益凸显出来,就业出口覆盖铁路、水电、工交等工程局及铁路运输局,需求量则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对这一形势的正确研判和反应,无疑能为铁路院校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办活、办出特色锦上添花。

方案优化

1.优化思路

由于我院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多为铁路工程局和铁路工务站段,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体系侧重于测绘行业,显然难以满足铁路施工和运营管理的需求。首先,缺乏对铁路基本常识的了解是行车安全的大忌;其次,缺乏轨道、线路及其结构原理,无法适应铁路工程施工或线路养护的需求;最后,更为重要的是缺乏铁路测量的关键技术,不利于学生面对迅速发展的铁路新形势和对自身职业生涯的不断拓展。因此,优化的原则是在保留该专业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调研铁路行业对测绘类人才的需求,准确界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进而明确相应的学习任务,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2.岗位群分析

一般通用的高职高专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传统学科体系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测绘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和关键岗位的能力要求,由校企联合开发而成的。分析“以往”的岗位群状况(如表1中的岗位群1),该岗位群具有普适性,但缺乏针对性和行业特色。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我院该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就业于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企业,为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很快适应铁路行业的岗位需求,需要对岗位群进行重新分析和确认(如表1中岗位群2)。

优化后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总学时数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既满足测绘企业的基本需求,又兼顾铁路行业对学生的综合要求。

对比优化前后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区别是在保持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共性要求的同时,后者突出了铁路行业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技术,增加了“铁道概论”、“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与检测技术”及“线、桥、隧施工测量”3门课程。而这3门课程足以支撑本专业毕业生从事铁路施工及养护等方面的岗位素质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学习“无砟轨道施工测量与检测技术”课程,毕业生能肩负起无砟轨道精调与检测和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以应对铁路工务系统对测量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

3.优化条件

优化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非凭空杜撰,必须建立在如下几个关键层面之上。

1)企业调研的支撑。笔者先后调研了中铁十九局集团、中铁七局集团、郑州铁路局洛阳工务段、郑州工务机械段、西安铁路局西安工务段、西安大地测绘责任有限公司、水电工程局、南方测绘及其高铁公司等不同类型的企业,为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2)教学实践的支撑。结合本专业毕业生大多流向铁路行业的实际,笔者在近两届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逐年修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逐渐提高了铁路相关知识的比重,收效比较明显,毕业生很受企业的青睐。

篇4

2课程结构实施安排

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实现的根本是依靠课程教学,其中合理、科学的课程结构是目前专业标准制定的核心,这一核心也是保证质量的标准,第一步就是对高铁专业的岗位群进行全面的调研,并针对高铁专业比较重要部门的职业能力要求,进一步分析岗位的工作特性以及工作任务,确定职业教育的领域范围,分析出相对应的应知领域,从这些方面分析出教育的大体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的设置,以此在学习领域实施安排,体现高速铁道技术专业的特色。对于学习领域的课程结构设置,我们分为三个方面: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素质拓展。其中能够突出专业学习针对性的是专业拓展学习领域。

2.1公共学习领域

第一,公共学习领域包括的课程范围是比较广的,主要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文写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第二,专项素质学习领域主要是针对宏观的方面进行的学习,它所包含的课程有入学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毕业教育以及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2.2专业学习领域

第一,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包括工程力学应用、工程测量技术、工程识图与CAD、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高速铁路精密测量、工程土质与土工试验。第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包括专业英语、工务模块、高速铁路工务维护、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实务、工务安全应急管理、工务管理、铁路施工临时结构检算。第三,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包括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路基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预算、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第四,专业实训学习领域包括高速铁路施工实训、铁道概论、土工实训、概预算实训、毕业设计、高速铁路工务实训、新技术新工艺讲座。

2.3素质拓展领域

我们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科技技能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交流创新能力、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素质拓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视野开阔、脚踏实地的人。

篇5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29-02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是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题组一直非常重视该课程的改革与教材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改革,积极探索适合于中职教学的教育教材模式,在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编写依据

(一)课程定位

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课程是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的基本知识;掌握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文件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掌握施工排序的方法并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施工组织方案,合理制定进度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施工组织技术措施;掌握预算定额的正确含义和查用的方法,正确划分计价项目并计算工程量,掌握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为将来从事工程管理及编审概(预)算、报价、估价等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开设在地质与路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桥涵施工、铁路轨道、隧道工程等专业课程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并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为生产实习等后续教学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的课程教学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以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31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为依据,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的教学大纲,再以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以“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学生实际”为原则;以从业岗位需要;行业、职业标准为依据,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标准。

做到:

①课程教学项目化,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并更加强调课程的实践性。

②实践教学项目案例化。课程重点难点内容采用项目专题案例,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工程施工方法与环境条件关系的思考,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新技术介绍适时化。利用课堂互动项目案例平台,适时介绍工程建设中涌现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使教学内容始终与工程建设新技术同步,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工程施工新的技术成果的发展方向。

④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展示明朗化。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⑴掌握项目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熟悉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了解建设项目的分类。

⑵掌握工程施工组织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熟悉路基、桥涵、轨道工程建设的内容及特点,熟悉原始资料调查的内容;了解施工程序。

⑶掌握施工过程的组织原则及施工过程的时间排序的方法,掌握流水施工原理及流水施工类型和总工期确定方法。

⑷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任务、作用与分类,工程项目控制的概念;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制方法及步骤;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内容及选择方法,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及施工平面图的编制方法;了解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及编制方法。

⑸掌握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时差的概念及应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计算与应用,网络计划优化的概念、工期优化、费用优化的方法与应用。

第二部分概预算

⑴熟悉基本建设程序及概预算分类;掌握工程造价的概念及其计价特征及构成。

⑵掌握工程定额的概念及作用;掌握铁路工程定额的组成及应用。

⑶熟悉铁路工程概预算各种费用的计算办法、熟练掌握个别概预算的编制方法、了解综合概预算的编制程序;

⑷掌握工程量清单的定义与作用;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构成;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依据;掌握工程量清单与清单计价的编制方法。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组织施工和管理能力;

⑵培养学生具备制定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质量技术措施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编制工程预算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⑵培养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⑷培养诚信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和措施

按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求,结合我校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3122”教学模式,《土木工程概(预)算》与《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学;注重教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编写理念,按照岗位需求、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广泛吸收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着重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创新性。使之具有结构新颖、图文并茂、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案例丰富的特点。体现“简明扼要、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强调行业特色”的宗旨,实现必需和够用,对接职业标准,易学易懂的目的。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与企业技术骨干密切合作,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共同编写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教材,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法进行课程内容重组,突出实践,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课程教材。以解决以往教材“脱离实际、内容陈旧、工艺落后”的缺点,突出职教特色。

三、教材编写结构

《土木工程概(预)算》和《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是基本建设计划、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等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基本建设投资、拨款、贷款,银行监督,实行投资包干、工程招标、投标,签订承发包合同的主要依据。因此,它是基本建设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随着我国铁路、公路工程新一轮概预算编制办法的颁布以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全国的推行,铁路、公路建设领域以市场自主定价为导向的工程造价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这在客观上要求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者必须紧跟目前的改革趋势,更新观念,掌握和理解铁路、公路工程施工概(预)算编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新知识、新方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教材的编写结构如下;

1.《土木工程概(预)算》本书共设六个项目,二十七个任务,即项目一工程造价基础知识;项目二定额;项目三铁路工程概(预)算编制;项目四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项目五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六工程计量与价款结算,二十七个任务,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基本建设、定额及铁路、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原理、程序和方法。铁路工程概(预)算部分详细介绍了铁道部铁建设[2006]113号文公布的《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的相关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示例介绍了具体的使用方法;依据铁道部颁布的《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南》,介绍了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应用原理,对铁路拆迁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及明洞工程、轨道工程、站后工程及大临工程的构造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公路工程概预算部分以交通部2007年第33号文公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为依据,全面介绍了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原理和各分类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与方法。

2.《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本书共分五个教学项目,二十个任务,即项目一工程施工组织概论;项目二施工过程组织原理;项目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四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五网络计划技术,二十个任务,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施工组织设计的程序和编制的方法、施工过程组织原理、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和网络计划技术。

四、教材建设成果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中职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中职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密切合作,共同参加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使改革后的教材具备了以下特点:

1.新颖性:无论在教材的内容上还是在教材的编排上,都突出了“新”字,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2.适应性:教材即适应现在学生的接受能力,又适应社会对这一岗位群的需要;

3.实践性:即教材对理论知识的编排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更注重对岗位职业群实践环节的指导,实践针对性强,真正做到“实际、实用、实效”,紧跟本专业、本行业的发展需要。

所编写的教材已在全国中职学校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相信在广大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积极参与教材改革和“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注重专业配套,促进推广运用”这一方针指导下,教材建设会更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五、下一步教材建设措施

1.加强教材建设,大力开展教材研究。教材建设要跟踪教育发展和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着眼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探索学科体系与教学体系间的关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等之间的关系。注重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教材内容更新的研讨,对教材的规划、选题、编审、出版、选用、推荐、质量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等环节全面质量管理。

2.落实教材选用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就是要杜绝教材选用中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的现象,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加强教材的“精品意识”,为所开设课程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处理好选用国家推荐教材与学校自编教材的关系。二是严格选用程序,教研室要把好教材选用的审核与质量关。

篇6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土木工程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非常明显和重要。土木工程密切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四大基本要素:衣、食、住、行,为人类提供住宅、宾馆、公寓、公路、机场、铁路、港口、码头、厂房、实验室等现代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必要场所空间。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

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回顾20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结构工程方面: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大陆建造了许多高层建筑,目前我国最高的建筑是世界排名第4的上海金茂大厦。在特种结构方面,我国有4所电视塔排在世界前十位。另外还有鸟巢、水立方等。我国结构工程目前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桥梁工程方面: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桥3座、800m以上大桥8座、600m以上大桥15座、400m以上大桥40座,重庆万县单孔跨度达420m的钢筋混凝上拱桥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兴趣。铁路工程方面:截至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87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面发展。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公路建设方面:到2000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0万公里,20年内增加了35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336公里,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水利建设方面: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m3,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我国还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乌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水电工程,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820万千瓦,已超过目前世界上发电量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50%而跃居世界第一。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三)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

(四)建筑工业化 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六)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土木工程未来可利用的资源

地球上可以居住、生活和耕种的土地和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因此,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土木工程要开创新的未来。1、高空资源

现在人工建筑物最高的为646m的波兰Gabin227kHz长波台钢塔,由15根钢纤绳锚拉。日本拟在东京建造800.7m高的千年塔,它在距海约1.25英里的大海中,将工作、休闲、娱乐、商业、购物等融于一体的抗震竖向城市中,居民可达5万人。中国拟在上海附近的1.6公里宽,200m深的人工岛上建造一栋高1250m的仿生大厦,居民可达10万。

2、 地下资源

建造地下建筑将有效改善城市拥挤、节能和减少噪声污染等优点。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大规模开发利用浅层地下空间。目前世界上共修建水电站地下厂房约350座,最大的为加拿大的格朗德高级水电站。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3、 海洋资源

为了防止机场噪声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也为了节约使用陆地,2000年8月4日,日本大阪利用18亿立方围海建造的1000m长的关西国际机场试飞成功。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迪拜的七星大酒店也建在海上。近些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也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如上海南汇滩围垦成功和崇明东滩围垦成功。4、沙漠资源 全世界约有1/3陆地为沙漠,每年约有600万公顷的耕地被侵蚀,这将影响上亿人口的生活。世界未来学会对下世纪初世界十大工程设想之一是将西亚和非洲的沙漠改造成绿洲。

5、太空资源

篇7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017-01

1 SDH技术概论

SDH同步数字体系是一种可以实现信息同步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功能,标准化的数字信号同步传输系统。

我国SDH技术体制规定以2048Kbps、34368Kbps、139264Kbps三种速率作为有效负载,在工程应用中广泛采用2048kbps速率。数字信号业务经码速调整后通过映射、定位、复用三个阶段转换为光信号后发送到传输线路上。映射过程中将支路信号装入标准容器C,再加上通道开销POH,装入虚容器VC;定位过程将VC附加上支路单元指针TU-PTR或管理单元指针AU-PTR后装入支路单元或管理单元;复用是以字节间插的方式把TU复用到高阶VC或把AU复用到STM-N的过程。

STM-N数据帧为9×270*N字节矩阵型结构,由信息净负荷区、段开销、管理单元指针三部分组成。信息净负荷包含业务信息和通道开销POH,POH可实现VC12、VC4通道级别的监测。段开销为信令信息,是保证信息正常传输必须附加的字节。管理单元指针能指示信息净负荷在STM-N中的起始位置,从而实现低速支路信号与STM-N之间的高速分插复用。SDH设备将数据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个比特、逐个字节、逐个帧传送到下一网元。

SDH传输网通过基本拓扑结构混合使用,构成复杂安全的网络。根据原铁道部制定的《技术装备标准》要求,SDH传输网络采用三级组网模式,核心层网元设置在原铁道部,汇聚层网元设置在各个铁路局,接入层网元设置在铁路沿线的各个车站[1]。

2 SDH传输网组网方案

(1)拓扑结构。在本次枢纽改造过渡工程中,利旧传输网既有汇聚层、核心层、南宁东网管,新建传输网接入层。本工程在峰前场、峰前场列检所、南场、通信站、峰尾、北场、驼峰7个站设置ADM设备,构建622Mbps接入层环网,通过南场ADM设备与汇聚层网元进行连接。接入层采用四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在网管设备上根据预先规划好的传输路径、分插复用结构进行配置,对数据业务进行保护,当STM-N中的某个VC传输质量变差时即发生主备用通道倒换。最大业务容量为622Mbps*7。

网元配置OL4*4单板,站间通过4根纤芯进行连接,一对纤芯构成主光纤,一对纤芯构成备用光纤。正常情况下网元通过主用光纤进行数据交换。当一对主用光纤受损时,业务产生跨段倒换;当四根纤芯同时受损时,发生跨环倒换,可保证数据传输安全。如图1所示。

(2)SDH承载业务。传输网为枢纽铁路沿线站场货运系统、办公系统、数据通信网业务、GSM-R业务、电话交换网、数字调度通信系统、TDCS等提供传输通道。本过渡工程电话交换网中,在7个站场设置有接入网用户端ONU设备,南场同时设置局端OLT设备。各站ONU通过ODTI单板接入相应传输网设备预先规划的第2、3槽位EPE1*63第2对E1口,将数据传输到南场STM-4ADM,再从指定E1分插出来。峰尾ONU数据传输到南场第2、3槽位EPE1*63的第11对E1口,然后通过2M线接入OLT第3、4槽ODT的DT6,实现ONU与OLT的连接。为实现OLT接入铁通程控交换机ZXJ10,现将OLT第3、4、5、6、11、12槽ODT的DT1、DT2与STM-4 ADM连接,通过传输网与衡阳路铁通程控交换机通信。各站场的ONU直接无连接关系,ONU与南场OLT设备呈星型结构[2]。

(3)本工程传输设备采用中兴ZXMP S385,最高传输速率9953.280Mbps,最大接入能力180Gbps,空分交叉能力240Gbps(1536×1536 VC-4),时分交叉能力40Gbps(256×256VC-4)支持ASON功能,业务接口非常丰富;同时能够实现设备级和网络级保护。SDH传输网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网络同步,即要保证发送方发送到特定时隙的脉冲信号在接收端也能在特定时隙接收到,网同步就为达到这个目的。本工程采用线路同步方式,利旧既有LPR,不新设时钟设备。同步采用主备用双链路,链路不能构成环路,防止一个网元时钟劣化导致环网的时钟连锁性劣化。

3 结语

SDH作为一种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在铁路传输网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南宁枢纽改造工程中,采用SDH技术大大提升了铁路系统的通信可靠性和高效性,有效地解决了铁路运输信息实时传输问题,实现和保障了铁路调度通信系统高效运行,并且大大的提高了铁路通信水平。

篇8

作者简介:鲍学英(1974-),女,宁夏中卫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教授,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恩茂(1968-),男,甘肃庆阳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甘肃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12097)、兰州交通大学校教改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GSGXG110)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025-03

一、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开展特色专业点建设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1],其主旨在于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支持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2]兰州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于2010年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教育评估,2011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铁路高校和较早设置的工科大学,我校从建校之初就肩负着西部铁路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任;着眼于铁路大发展的人才和科技需求,实施铁路特色专业行动计划。

2001年6月,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建设。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西部特别是西北路网规模加快扩充,敦煌、嘉蒙、西延、神延、太中银、哈木、精伊霍、兰渝、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青藏铁路延伸线等相继建成或在建,交通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有力支撑条件。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西部“筑路期”的背景下,为了发挥区域行业高校特色专业的比较优势,面向西部艰苦地区铁路建设的人才需求,确定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尤其是西部铁路建设中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3]

二、规划及实施

1.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最具魅力的地方在于,能建立起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到反馈、改进,形成自成一体的管理体系[4],这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设与管理来说,是科学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运用“PDCA”循环进行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如下:

(1)计划(P)——调查社会行业需求,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详细的教学计划。

(2)实施(D)——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并付诸实施。

(3)检查(C)——评价实施的结果,可通过社会反馈、企业调查、学生考核等手段,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处理改善(A)——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于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纳入人才培养标准;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

2.实施措施

(1)教学计划。在深入中国中铁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勘察院、铁道部第一设计院、中铁七局等企业单位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修订完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反映特色,努力汲取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将其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安排上既要体现大土木工程技术背景,又要体现西部地区和铁路建设的特色,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作为甘肃省特色专业,教学计划在特色人才培养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着眼于铁路大发展的人才和科技需求,实施铁路特色专业行动计划,设置了“铁道概论”、“交通土建工程结构”、“交通工程概预算”、“交通工程施工与组织”等特色课程,体现了铁路特色和优势。同时,着眼于向公路、建筑工程、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与项目管理方向拓展,保障学生在较宽的领域中领悟到大工程项目管理的本质,向社会输送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2)师资队伍。目前校内在册的专业教师人数共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 9人,助教1人。工程管理专业教师有35人次取得了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律师等执业资格,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概预算、可行性研究等方面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结合青藏铁路、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公路的建设,有80%以上教师参加了相关科研项目,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更好地适应了高等工程教育对师资培养的要求。还有教师走出国门承担了刚果(金)国家一号公路的改建设计、中石油土库曼斯坦专用铁路设计工作。专任教师大都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善于按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用工程质量事关重大的切身体会教育学生树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聘请20余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扎根西部、胜任工程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课程建设。课程安排侧重于“铁路技术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对铁路技术类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学生对所学工程技术类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管理、经济、法律类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有效融合。按照“精简必修、增加选修、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践环节”的原则重构课程体系,单门课程建设转向重点课程群建设,“工程经济学”、“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被列为校级重点课程群,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立项方式开展系统改革与研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从事国内外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基本能力和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着重将学生综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

教学内容注重删繁减旧,充实新理论、新技术,反映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普遍采用基于工程案例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学习性教学方法。“工程经济学”、“工程测量”、“交通土建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4门课程成为甘肃省精品课程。

教师在教材编写、专著出版、毕业设计、教案讲稿、学生实验等方面注重铁路特色。王恩茂、鲍学英、顾伟红、祝连波等教师编写出版了《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安装工程概预算》、《铁路工程计价》等30余部特色教材,其中《铁道线路工程施工》、《桥梁施工》、《交通土建工程概论》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创新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教学、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第二课堂等模块构成。

1)设立“创新教育”必修环节。学生需在四年大学期间完成32个标准学时的相关学习内容,通过相关考核且成绩合格后,获得“创新教育”两个学分。创新教育课由多个独立板块组成,借助开放式教学管理平台,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分析、制作、操作、发明等方式,完成创新教育课程的学习。学院制定了创新教育实施办法,从管理机构、竞赛组织、创新实验、论文撰写、学分认定等方面设有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障了创新实践的全过程实施。

2)开展创新性实验,建有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和铁道部“结构试验中心”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另建有甘肃省“土木工程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以及工程管理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0000多平方米,各类实验设备1500多台(套),总价值3000余万元,必修实验课程开出率达到100%。以教师教改基金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保障,以全国、省、校三级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平台,组织学生申请创新实验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拟定实验方案、撰写科学总结报告,由教师根据实验及报告情况给出评分并推荐优秀报告发表到相应科技期刊上。其中,2011年王恩茂老师指导的“秸秆复合式保温墙体材料在农村地区的推广”项目获得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三等奖。2011年鲍学英老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验”顺利通过验收,和课题组学生李信一起撰写的论文《论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在教学中的推广》发表在《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期上。2011年靳春玲、鲍学英老师指导的“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分别获得甘肃省二、三等奖。

3)校企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先后与中国中铁、中铁二十一局、中铁西北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一局、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68011部队等单位签订共建实习基地协议,已建成1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4个校内实习基地,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课程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技术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科研实践等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

4)组织开展专业交流及各类竞赛活动。2012年组织举办了首届甘肃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交流会,有来自8所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参加了交流。连续多年举办算量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作品竞赛并取得包括国家铜奖在内的多项奖项。

(5)教学管理。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重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重视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土木工程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院级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实践教学评估、新办专业评估、重点课程群达标评估和教学督导等一系列举措,保证了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与效果。

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教学督导体系,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学督导委员会在教学改革研究及校内各项评估、课堂教学调研、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教学文档的规范管理等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院对实习、毕业设计、创新教育等实践环节的管理制定有详细的管理办法。以制度的形式确保教授和副教授登讲台为本科生上课;严格执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究会议,开展教学经验交流;长期坚持学生评教与领导及同行专家评教相结合的评教办法。建立院、系领导听课制度。院、系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三次,对每位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予以分析和指导。完善考试制度和考试管理。考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为此学校制定了一套完备的考试制度,制度覆盖试题(必修课建立试题库)、考场布置、监考、阅卷、存档的各个环节。

(6)社会服务。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从设立之初,就积极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1995年开始,工程管理系承担了“甘肃省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培训”、“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培训”、“注册建造师培训”、“甘肃省建筑与房地产企业领导干部培训”等培训任务,为提高甘肃省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对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甘肃水利水电设计院、兰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兰州铁路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及技术干部进行了工程管理知识轮训,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同时,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地方重大重点项目的前期决策论证、招投标评标、技术咨询等工作,对甘肃省的经济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7)思想及身体素质培养。开展爱国爱路主题教育,激励学生投身到祖国的铁路建设尤其是西部铁路建设中。校园建成置有詹天佑塑像、青龙桥车站的“天佑园”主题教育公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肩负历史新使命”被评为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精彩一课”。在每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生恳谈会上,老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在黄土高原安身立命无悔追求的动情讲述,新一代青年校友扎根西部铁路建设的突出成就,中青年教授、博士科研足迹遍布黄土沟壑、高原冻土、西部荒漠乃至无人区域的现身说法,感人至深,教育和激励着一届届毕业生,循着中国铁路建设先驱者的足迹,并以学校教师和优秀校友为榜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创业。

开展篮球、足球、排球、拔河、越野跑等各类体育比赛,开展以“了解西部、关爱西部、建设西部”为目的的兰州徒步行,开展“增强体质、锻炼意志”的野营远足活动。公共体育教学专门设立了“野外生存训练课”,教学内容包括山地定向越野、远足、沙漠旅行、高原野营等内容,每年至少举行两次穿越山地和荒原的长距离定向比赛,学生学会了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身心素质、合作能力和环保意识。学生毕业时体育达标率为100%。这一专项选修课目为学生未来岗位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实施效果

1.专业办学水平得到广泛认可

2010年,工程管理专业顺利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业教育水平评估,是全国第27个、甘肃省第1个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专业。2011年6月被评为甘肃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我校是省内首家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在甘肃省按照一本进行招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许多“985”、“211”高校的认可,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均接收我校推免的硕士研究生。学科水平和专业排名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2.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具备了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各类竞赛和各种考评中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历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6%以上。根据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是“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很多单位都愿意吸纳我校毕业生,并采取“3+1”资助培养模式,使双方受益。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铁路局、铁路勘察设计院、中国中铁公司、中国铁建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管理者、业务骨干和技术负责人,专业毕业生在全国行业高校中自愿服务西部的比例最高。广大毕业生以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勤朴笃行,艰苦创业,在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太中银、精伊霍、兰渝铁路、玉树抗震救灾道路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勇挑重担,建功立业,为我国铁路特别是西北铁路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3.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及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达到60%以上,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1人入选“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1 人获“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我最喜爱的教师”荣誉称号,3人获得教学优秀奖,4人获得青年教师教学奖。

4.学科学位建设迈上新台阶

1997年,在“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点下设置了“建设项目管理”方向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2年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下设置“工程与项目管理”方向并招生,2008年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自主设置了“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开始单独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取得“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并于2011年开始单独招生。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EB/OL].http://,2007:1-26.

篇9

引言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截止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桥3座、800m以上大桥8座、600m以上大桥15座、400m以上大桥40座,重庆万县单孔跨度达420m的钢筋混凝上拱桥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兴趣。在水利建设方面,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立方米。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鸟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三)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建筑工业化

建筑长期以来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五)空间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随着地上空间的减少,人类把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包括海底的世界。实际上东京地铁已达地下三层: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设置了车站外,还建设了博物馆。

(六)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参考文献:

篇10

引言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截止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桥3座、800m以上大桥8座、600m以上大桥15座、400m以上大桥40座,重庆万县单孔跨度达420m的钢筋混凝上拱桥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兴趣。在水利建设方面,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立方米。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鸟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三)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建筑工业化

建筑长期以来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五)空间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随着地上空间的减少,人类把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包括海底的世界。实际上东京地铁已达地下三层: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设置了车站外,还建设了博物馆。

(六)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参考文献:

篇11

引言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截止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桥3座、800m以上大桥8座、600m以上大桥15座、400m以上大桥40座,重庆万县单孔跨度达420m的钢筋混凝上拱桥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兴趣。在水利建设方面,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立方米。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鸟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二)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三)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建筑工业化

建筑长期以来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五)空间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随着地上空间的减少,人类把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包括海底的世界。实际上东京地铁已达地下三层: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设置了车站外,还建设了博物馆。

(六)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