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外教育管理史知识点

中外教育管理史知识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1 15:36: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外教育管理史知识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外教育管理史知识点

篇1

十几年以来,令基层一线教师觉得颇有困惑的概念莫过于“教学主体”。对于“教学主体”这个概念,“学生主体”被强调了十余年,几乎成了各种教育教学会议、乃至文件和官方论述的“口头禅”。然而,人人挂在嘴边,却未必人人懂得,更有甚者,各种对于这个概念说得“玄而又玄”的背后,其实于鞭辟入里无关。譬如,学生如果是“教学主体”,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是什么?“主体”在具体教学行为中意味着什么?教学中的“主体”和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否意味着近似的学习状态……诚然,以“主体”这个概念为“源”,引发出的问题颇多,我尝试对这个概念做简单梳理,期望有助于一线老师对“教学主体”这一概念有更新、更系统的认识。

一、“教学主体”概念的由来

当我们问“谁是教学主体”这一问题时,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这个概念的由来。

在大陆地区,“主体”一词以哲学定义进入教育理论大致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换言之,无论是中外教育家,在此以前都没有直接在教育理论中使用过这一概念,更不会有围绕这一概念的系统教育理论。继80年代中学教育界引入这一概念之后,其实争议不断,有主张学生或教师单一主体论的,有主张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的,也有主张应该把教学环境引入与学生教师三足鼎立成为三主体的……而我们发现在大部分论述中,尤其是教育管理部门的文件与基层教师的经验阐述中,大多避开对“主体”的定义记述,直接论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应当如何。

在以上各方对“主体”一词的运用中,既有根据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经典定义:即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①。又有沿用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习惯用法:即事物的主要部分。因此,谁是教学“主体”,就带有两重含义。

谁在认识和实践教学?或者谁才是教学的主要部分?这是一线教师对这一问题的第一问。而这一问对于具体教学行为殊为珍贵。

二、从一个案例多角度看“主体”或“非主体”

案例1:

某日,一位美丽的女研究生到苏州一所学校应聘,在文科班上了人教版必修三的《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课。课后,学生以随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在这一节课中的所思所感。

一位同学写道:“今天,上课时,面对应聘的新老师,我竟然睡着了,曾多次勉强抬头继续听,但是……我深感抱歉。”

另一位同学写道:“今天一位来应聘的女老师给我们班上了一节历史课,一节我觉得有些闷又有点好笑的课。

刚开始看到她,我们都在评论:“嗯,她的形象不错哦……”但随着她开讲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那些美感消失殆尽了,看来,靠外表混饭吃是行不通的,这句话还真有点道理。幸好,东华老师虽然打扮不在行,但讲起课来却胜其无数倍。

……

她紧张得一直在压书本掀开的部分,一下又一下,我在想:好好一本历史书,咋就这么毁在你手上呢?你讲课这么温柔,对它却这么狠心,它真无辜!

(以上纯粹是上课上得太轻松,在瞎想。)

她就是一直在念课本上的话而已,带我们复述了一次课本。唯一的收获就是以前忘记的一些知识点又记起来了,但这怎么满足得了历史专业班的学生呢?”②

还有学生说:面试就是为了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考官看,求受雇佣,这是一般职业的面试。我觉得老师的面试,不仅要求考官满意,更重要的是令坐在下面听课的学生满意,如果只顾展示自己的知识、才能而忽略下面的学生,倒不如参加“录像展示”。

今天这位面试老师的“底”的确很厚,但是没有经验,除去我们状态不佳(刚睡醒)外,整堂课死气沉沉,老师与学生完全脱节,她讲她的课,我们干我们的事,整堂课是熬过去的。

在学生的记录里,我们可以看到该教师的教学实践,虽然不知道她具体的课堂表达,却可以知道她“一直在念课本上的话而已”。

她对历史教学的认识,我们不得而知,只能从她的实践中做出推想。学生觉得她的“‘底’的确很厚”,想来她对教材涉及的历史是有一定认识程度的。但是照本宣科的行为使人有充足的理由觉得她对历史的认识是很僵硬的,是不懂得灵活运用的。

这位老师“形象不错”,却“忽略下面的学生”,“紧张得一直在压书本掀开的部分,一下又一下”,确实显露出她教育实践能力有限,乃至于对教育的认识有限。大概她知道一个教师应当在学生面前显得庄重,却不晓得或害怕得忘记了要想一些办法令学生在课堂中快速记忆历史知识,思考历史问题,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由这个案例,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从“认识和实践”这个角度,即使在最“无效”的课堂中,教师也符合“主体”的定义。学生同样如此,他们在历史课堂中的认识和实践既可能是积极的,又可能是消极的;学生既可能把历史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当做值得学习的东西而产生进一步思考,又可能将历史课堂从内容到形式都视做无聊而予以否定。

篇2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管理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1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我国和国外的交流越来越深入,并且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开始来华求学,其中医学留学生占有较大比例。现今,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高校应注重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提高管理水平,以此促进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来华医学留学生的特点及高校管理特点

1.人数增长快速。现今,来华留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据有关调查统计,2016年来我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同2015年比增加了5.77%,且生源国家数量也明显增加[1]。

2.宽进难出。来华留学生的入学门槛比较低,不需要参加我国统一考试,只要向高校申请入学,获得OFFER即可入学。来华留学生的申请签证通常不会被拒,在入学之后,经常因为语言障碍,无法适应教学,再加上生活不习惯,导致其学习难度非常大,进而影响了正常毕业。

3.结构不佳。来华医学留学生结构不佳主要体现为学历生与非学历生比例不佳。据有关调查统计,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占有比例约为40%,非学历生占有比例约为60%,二者具有很大的差距。

4.管理难度大。首先,来华留学生的流动性较大,致使管理难度加大。现阶段,来华留学生发展迅速,致使后续管理及硬件设施达不到工作要求,再加上来华留学生流动性较大、在华时间较短,致使安保工作压力较大。其次,教学管理途径不畅,导致管理难度较大。在留学生教学管理中,高校和外事处之间的衔接不良,导致教学管理途径不畅,使得管理难度加大。最后,管理模式落后,使得管理难度较大。多数留学生毕业后均选择回国工作,需在当地进行执业医师考试,然而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模式多沿用我国标准与特色,和国际医学标准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留学生毕业后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本国考试模式,经常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准备考试。

二、来华医学留学生的管理对策

1.正确看待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背景及文化差异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时了解留学生的教育背景、民族文化,以此消除各种文化矛盾,全面落实留学生管理工作。为此,要想有效开展留学生管理工作,就要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知识水平,拓宽知识面,了解各国习俗与文化,进而解决各种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与误解[2]。与此同时,加强对来华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介绍中国风土人情、思想文化及行为习惯等,使来华留学生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引导其走进中国社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结识一些中国朋友,从而减轻或是消除留学生的排斥心理,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灿烂文明,提高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留学生环境适应能力,以此消除文化差异导致的思想困惑与矛盾。

因为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导致来华留学生很难真正体验与理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式。所以,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组织留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拓展留学生和中国社会的接触平台,以此提高留学生跨越文化的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成绩。

除此之外,应组织体育比赛、汉语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校园活动,丰富留学生的业余生活,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让留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并促进留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增进中外学生之间的了解,消除隔阂,建立友谊,最后实现思想与文化认可度的提高。

2.加强“制度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的结合。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可使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进而更好地适应中国的生活方式。有关研究调查显示,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是构建良好学习、生活氛围的重要保障,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以此实现管理的规范化,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加强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还可以促使教学顺利完成,进而提高教学质量[3]。在留学生入学之后,应指导其认真阅读《来华医学留学本科生学生守则》;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应制定相应的奖金机制,以此激励学生;还要制定有关费用收缴、宿舍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以此全面指导留学生学习与生活,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在来华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中,还要注重“人性化”。留学生均是来自异国他乡,对中国生活与学习环境较为陌生,为此,在制度管理模式下,还要加强人性化管理,及时解决留学生遇到的生活、学习问题。在留学生入学的时候,应做好留学生接机、体检、食宿等工作,让留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及时将生活指南与留学生手册发到留学生手中,让留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进而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与此同时,对各国留学生的、风俗习惯予以充分尊重,及时解决因为风俗、信仰而导致的冲突。通常情况下,来华留学生均来自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需管理者因人制宜,给予恰当管理。比如,在留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及时了解留学生的,安排宿舍的时候,尽量将相同信仰的留学生安排在一个宿舍,以此减少矛盾。

3.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留学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来自不同国家,现有知识水平与结构各不相同,多数留学生来华之前并未接受严格的入学考试与筛选,因此,留学生的能力各不相同。多数留学生均不习惯中国的教学模式,在求学中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4]。所以,在医学留学生培养中,应保持传授传统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弹性、柔性课程的设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因为医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教学中,通常根据“知识本位”原则设置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医学知识点,之后由教师进行讲授,学生听讲[5]。尽管“知识本位”课程教学效率较高,逻辑性较强,但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是注重知识传授,易使留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应积极改革教学模式,提倡“兴趣本位”课程设置的融入,即根据留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此调动留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加快知识内容吸收与理解,从而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成绩[6]。由此可以看出,在医学课程设置中,应加强“知识本位”与“兴趣本位”的融合,以此在实现传授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模式,提高留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来华留学生越来越多。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成长成才,成为了世界认识与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对建立我国国际形象及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构建有着十分e极的意义。所以,一定要加强来华留学生管理,在实现留学生教育和国际接轨同时,增添本土特色,以此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家麟.医学来华留学生的管理特点及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193-194.

[2]张磊,罗丽娟,韦玉敏,等.海南高校留学生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建议――基于对海南省三所高校留学生情况的调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8):37-38.

[3]万文慧,翟兴,郑玉等.医学留学生毕业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9):1593-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