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

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2 10:20: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

篇1

1.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农业的产业化实质就是要农业工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加工制成品,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走向市场。农业产业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科学技术。

1.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要稳定、持续发展就要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在以农业为主和以农为本的基础上多种经营,保证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1.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从长远看有利于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农业科技进步可以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搞相关经营等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农民不需要单纯外出打工,可以在本地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和从事经营,其意义是多方面的。

2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内容

农业科学技术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就要了解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从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科技进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2.1选择和培育优良品种优良品种是稳产高产的基础,要逐步淘汰低产的品种,并打击假冒伪劣的品种。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关系到农民的基本利益,广大农民渴望好品种、好种子。所谓优良品种就是稳产、高产、抗病虫害、营养价值或有效成分高,对自然气候和条件适应性强。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后,使水稻产量大大提高,对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的贡献非常巨大,令人赞叹。

2.2设计和生产出先进的农业生产劳动工具,主要是各种农业机械设备由于农业生产手段的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研制和配置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特别要生产和销售适合山区农民使用的农用机械,并在操作使用上提供指导和培训。

2.3加快优质农药和化肥的研制和生产,为农业生产创造条件优质农药既要能杀灭病虫害,又要对农作物无影响,减少农药残留,对人体无伤害。优质化肥既可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又不影响土壤,这就必须在农业科技上下功夫,真正为发展绿色食品服务,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在农村地区,农民热切盼望好农药和化肥,并且价廉物美,这也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科技进步应发挥重要作用。

2.4培训和指导农民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尤其是要研究、试验和推广科学的栽培技术农业科技进步直接取决于农民科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要帮助农民树立农业科技意识,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学科技、爱科技、用科技,以科技促进农业发展。山东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包含着科学又实用的知识,借鉴和推广这些技术可以增加农产品产量,增加农业收益等。

2.5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农产品深加工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通过深加工可以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挖掘农产品潜力,丰富农产品市场供应的品种,制造更高的价值,满足人们生活的多种需要。农产品深加工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取决于加工技术的应用和掌握。人们消费所需的很多食品都来自于农产品的深加工。

2.6农产品贮存和保鲜技术农产品属于鲜活产品,有些农产品是季节性生产,为满足消费需要,就需要贮存、包装、运输、保管等。在农产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保鲜技术,提高农产品的消费周期和食用质量。保鲜科技进步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对策措施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只有扎扎实实,才能取得成效。

3.1大力宣传农业科技知识的重要性,树立农业科技意识农业主管部门的领导、管理人员和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带头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媒体新闻工作者要为农业科技宣传服务,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舆论氛围,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我县目前实施的农技推广建设示范县项目、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等形式,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

3.2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建立农业科技工作的组织网络主管农业、科技及其他相关方面的领导都要重视农业科技进步,建立科技工作的组织机构并形成网络。因为农业科技进步包含着广泛的内容,任务艰巨,领导重视和组织落实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保证。

3.3制订切实可行的农业科技进步战略规划通过科学的制定农业科技工作规划,有利于激励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信心和积极性,有计划地推进和实施,加快科技进步。例如我县制订的土地平整计划、培养农业种植大户计划有力地推进了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了农田抛荒现象。

3.4增加农业科技的资金投入农业科技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且时间长,有一定的风险,足够的资金投入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财力的保证。资金投入要多渠道,包括财政拨款、科技贷款、直接融资、招商引资、技术入股等。同时要加强投入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农业科技资金是关系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投资,其效益是多方面的,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3.5建立农业科技进步的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通过良性的机制和科学的政策,促进全社会关心农业科技、重视农业科技、为农业科技服务。近年来我国制定了许多农业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比如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良法补贴、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等,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6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要加快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为科技人员创造条件,按其贡献提供合理的待遇和奖励。科技人员要为农民和农业服务,深入农村,走向田间地头,科技下乡、科技上门。农业科技人员要不断学习,掌握农业科技信息和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多试验、多研究,更好地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聪明才智。

3.7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教育培训对农业管理人员和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提高农业管理人员和农民的科技素质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动和具体实施工作主要和直接的人员就是农业管理者、科技工作者和农民,多种形式的培训是提高科技素质的主要手段。例如目前实施的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对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8做好农业科技进步的配套工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做好农业科技的自身配套工作,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和农业科技的信息网络服务,为农产品的流通创造条件,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流通将更加重要,主管部门要筹划建设物流运输系统,建设销售市场,配套相关设施等。

篇2

三、 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一) 模型、数据与方法

本文利用VAR模型具体考察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借鉴总生产函数的传统分析框架,构建考虑技术进步的农业生产函数形式为:

其中Y*表示农业总产出;A*eδt表示t时期的农业科技进步水平,δ表示相对技术进步率,即农业科技进步率;L代表农业劳动力投入;K为农业总资本投入;A表示农业土地投入。鉴于中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的事实,参考Parente和Prescott[24]及温涛等[25]的研究,对农业劳动投入加一个容量限制L-,即有:

令m=(L-),表示农业经济的最大生产能力,一旦达到最大劳动力容量,农业经济就面临恒定的规模收益,农业总产出就取决于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总资本投入以及农地投入水平。(2)式即变为:

将(4)式左右两边同时除以m,即可得到人均农业产出模型:

对(5)式两边取对数,即有:

借鉴温涛等[25]的研究,如果不考虑收入分配结构、分配制度和政府政策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利用式(6)来研究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用农业科技进步率来衡量,并用JS表示)对农民农业收入(用NY表示)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以NY、JS替代模型中的Y*/m和δ,农业投入强度(即农林牧渔业物质费用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之比

此处农林牧渔业物质费用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数”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所编的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用TR表示)替代模型中的K,农地生产率逆指标(即农作物播种面积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之比,用TD表示)替代模型中的A,即可得到本文的基本计量模型:

[18]刘进宝、刘洪: 《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弱相关性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9期,第2630页。[Liu Jinbao & Liu Hong,″The Weak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gricultur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Farmers Agricultural Income Growth,″ Chinese Rural Economy, No.9(2004), pp.2630.]

[19]松: 《农业技术进步对生产者收入影响的理论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7578页。[Wang Yisong,″The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hange on Farmers Income: A Theoretical Study Framework,″ Journa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o.3(2004), pp.7578.]

[20]俞培果、蒋葵: 《农业科技投入的价格效应和分配效应探析》,《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7期,第5462页。[Yu Peiguo & Jiang Kui,″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s Price Effect and Distributional Effect,″ Chinese Rural Economy, No.7(2006), pp.5462.]

[21]曾福生、李明贤: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科技进步方向调整的探讨》,《农业技术经济》1999年第4期,第2528页。[Zeng Fusheng & Li Mingxian,″Analysi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s Reorientation to Change the Agricultural Growth Pattern,″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No.4(1999), pp.2528.]

[22]牛若峰: 《发展模式、技术进步与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经济》1995年第5期,第611页。[Niu Ruofeng,″Development Mod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Labor Transfer,″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No.5(1995), pp.611.]

[23]朱希刚: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意见》,《农业技术经济》1997年第1期,第1723页。[Zhu Xigang,″The Suggestion on Calculation Method about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Contribution Rate,″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No.1(1997), pp.1723.]

[24]S.Parente & E.Prescott,″Technology Adoption and Growth,″ http:///papers/w3733.pdf?new_window=1,20130608.

[25]温涛、冉光和、熊德平: 《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经济研究》2005年第9期,第3043页。[Wen Tao, Ran Guanghe & Xiong Deping,″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come Growth of Farmer in China,″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No.9(2005), pp.3043.]

[26]向国成、韩绍凤: 《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8期,第49页。[Xiang Guocheng & Han Shaofeng,″Farmers of ConcurrentBusiness:An Analysis Based on Perspective from Labor Division,″ Chinese Rural Economy, No.8(2005), pp.49.]

篇3

世界各国农村发展的道路与模式各具特色。总体来看,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节约劳动型发展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节约土地型发展模式,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复合型(既节约土地又节约劳动)发展模式。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是以科技进步为第一推动力的。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要实现较快发展,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

西部地区农村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发展,还与其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密切相关。很多人认为,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源非常丰富,而实际情况却是:西部地区可耕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与全国人均数量基本持平;可利用的水资源极为匮乏,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人均数量的10%左右,在一些山区连人畜饮用水也难以得到保证。此外,西部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现象严重。鉴于此,西部地区要突破资源制约,解决人口增长与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走节约资源和提高土地生产率的道路。

西部农村科技资源供给不足的现状亟须改变

西部地区农村的科技资源供给不足,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过去,我国科技资金大多是由政府提供的,而且在较长时期内政府在科技支出方面存在着重工业、轻农业的倾向,这是导致农村科技资源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除了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把大多数农业科技资源的供给责任交给了地方政府。但由于西部地区大多数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没有好转,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导致了农村科技资源供给不足。与此同时,农村科技市场发育不够,导致很多农业科技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比如,农业科技成果评估和保护体系不够健全,反映科技成果价值的价格体系尚未确立,造成许多农业技术成果被束之高阁;农业技术市场交易不顺畅,农民和科研机构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农业技术市场交易量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农业技术的推广。

篇4

关键词:

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经济增长;影响;贡献

1引言

加强农业的建设,其必经之路是农业的转型。改变其发展的方式,摆脱粗放经营。从一开的只追求数量而放任质量的情况下,尽快转变到提高竞争力、注重产品质量、保障产品安全。在转变同时要统筹兼顾,走产出高效,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还要建立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想要人民有钱赚,就要创新发展,吸取精华摒弃糟粕。一二三产业就需要进行融合、发现创新点,让他们能够互相依存共同进步。这就需要延长产业连接,这样可以让农业有更大的空间去实现它的发展;想要乡村美,最基本的才是最实在的。最实在的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现实的是让人居住舒适。农业农村的“强、富、美”都需要有强大的科技做支撑,尤其是农业的强大和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必须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因为农业是走向机械高产而不迷失在数量上,同样注重优质,这其中最受到关注的还是安全农业。时代进步,科技创新,更要用创新发展的外部条件来强化农业、用新的管理运作方式去促进农业发展、用最新的思想当车头带动农业、用新的教育去培养新的农业人发展农业。更准确的精细的的信息提醒;思想熏陶提高了素质水平;升级结构适应新的环境;找出最适的管理经营方式。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质增效。可以让农业寻找到更合适的进步增长方式,让农业的发展不断进步更趁于集中一体的标准化;整体的大规模控制。

2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述

2.1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的基本理论

科技进步的研究源于约瑟夫•熊彼特(1912)提出的“创新”概念。把“创新”作为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成,将产品、工业组织、来源、生产方法、市场五个方面。什么是农业科技进步,是将研究创新中的新技术发明结合到实际中去,利用到农业生产里,让生活中的投入能与产出有更高的收益。讲的就是使用少量的或者同等的去得到高的产出。朱希刚(1997)概括农业科技包括很多,它并不是单一的意思,其中有字面解释的农业生产技术;还有的就是如何去综合管理控制;及决策科学等。那科技进步就不可以从单方面看待了,从自然的角度去看,还要从社会的角度。

2.2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王膑(2011)在研究农业经济增长中,针对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的看法。科技创新是每个国家在世界寻求发展的动力,是增加生产动力的最基本方法,是让其动态发展的手段。孙联合、赵慧雁(2011)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的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增加劳动效率,改善基本参与者的素质、优化管理对策等。DouglasA,Irwina,MarkoTervio(2002)。使农业经济增长,是通过对基层生产者、参与人、发展中各要素等让它们相互作用。H.P.Binswanger,M.R.Rosenzweig(1986)指出想要农村发展,经济提升,最基本的是要提高农村的生产力。要想提高生产力具有决定性作用之一的便是发展科技。用先进的技术和进步的思想来强化生产者的素养,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有用的经验。科技进步还可以重新认识、深入了解存在的规律,在新的认识上发展。Devarajan,S.Swaroop,V.&Zou(1996)在农业发展中,农业经济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巨大,并且作用越来越明显。可以使的资源利用更加合理。

2.3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

在研究统计中得出对国家的贡献值。董运来(2008)等采用索洛生产函数模型对辽宁省的经济增长进行的计算,发现1991年起15年贡献最大达到66.77%。郝利等(2010)对于北京市1999年起17年中农业科技进步所占份额为78.32%,己经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农业技术进步是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可以使农业经济得到发展。

3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3.1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技术科技的进步带来的直观影响就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使其达到高效、高产、高收益,最大限度的解放农民劳动力,增加农业收入,提高了农业经济的增长。

3.2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正确知识,提高素质科技的进步会使农民学习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大了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从而能从各方面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3.3农业科技进步还能管理决策服务水平高科技的发展能让上层在决策上达到最小失误,科技进步能使其更好的健全机制、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提高决策效率。

篇5

本文研究的是宏观层面上(从整个国家的角度)的农业科技进步问题,构建的农业科技进步系统由研究与开发、推广服务、农业技术应用、市场和宏观调控五个子系统构成,根据“创新”的概念界定,该系统其实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系统中每一个子系统都是多因素、多结构、多变量的系统,都包含着具有复杂关系的要素。农业科技进步系统的运行展开为研究与开发过程、农业技术推广过程、农业技术应用过程、农产品价值实现过程、宏观调控过程和市场调节过程,这六个过程相互衔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使农业科技进步过程顺利地运行,必须保证每个子过程运行良好,必须使各子过程依次递进,有机衔接,协调配合。任何一个子过程内部运行不良,任何两个子过程之间衔接递进发生阻滞和断裂,都会导致整个农业科技进步过程的中断,从而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速度和质量。宏观调控过程和市场调节过程是农业科技进步总过程中的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但它们不是农业科技进步顺序递进的第五、第六个过程,而是贯穿于农业科技进步全过程之中,是对农业科技进步全过程的系统调控。农业科技进步系统的环境因素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人口、资源、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等。其中,经济因素包括经济体制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状况;资源包括劳动力、资金及自然资源,现代农业发展也受到上述九个因素共同影响。

二、农业科技进步系统运行过程解析

农业科技进步系统中五个子系统都可分为输入模块、运作模块和输出模块,三个模块相互作用。输入(运筹决策)模块主要由目标、计划、方案、决策等要素构成。在目标指引下,制定周密的计划,包括客观约束条件、资源配置、排序等,再做出决策。运作模块按可实施操作的规则,通过指令集,实现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经客体状态发生变化、转换的过程。输出模块最终实现人的目的,达到了目标,导致人化产物。人化产物为人所用,其功能、效果、价值等是否真正符合预计目的,将反馈至运筹决策模块,若不能达到预计目的,则反映系统存在功能障碍,需找出原因加以改进,使系统得到优化,导致系统的演进。

1.研究与开发子系统运行过程解析研究与开发是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活动,研究与开发各阶段的相互关系是科学与技术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

(1)研究与开发子系统的输入模块研究与开发的基本功能就是增加知识总量及创造新技术,是科技成果的供给方。因此,笔者认为研究与开发子系统的目标就是产出农业科技成果。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由备子系统输入的要素包括资金、设备、研究选题、与研发相关的法规政策等,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选题、论证、立项并实施投入。提出研发选题的主体可能包括农业生产者、农业科研机构、教育部门、农业推广及中介机构、企业及政府等,不同的主体提出的研究课题是有差异的,不同时期研发的重点也会不同的。在一定时期,经济系统对科技的有效需求则是研发的根本动力,会促成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开展。

(2)研究与开发子系统的运作模块运作模块是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个阶段组成的统一过程,备阶段之间是相互传递与联系的,从基础研究到试验发展包含了如下几个科学和技术之间相互关系的中间环节:①科学原理的证实;②技术可能性的发现;③技术原理的提出与完善;④工程技术的设计和试验;⑤技术手段的研制。总之,在研究与开发子系统的运作模块中,科学要经过中间环节与技术联系起来,技术需要经过中介因素作用于科学,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在时代的、社会的环境中进行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思想的因素影响着科学和技术,科学和技术叉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研究与开发子系统的输出模块经过运作模块,预计目的包括产出科学论文、技术专利、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农业科技成果及一些间接的收益,如技术贸易额的变动率、技术贸易收支比、科研人员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及质量的提高等。产出的科研成果进入推广服务子系统待推广,成果的相关信息也会反馈到宏观调控子系统、市场子系统和农业技术应用子系统,受信息传播途径、渠道及备主体对信息接收能力的影响,备子系统接收到的成果信息量会存在差别。另一类产出(包括该子系统运行的功能、效果、价值与预计的差距等信息)将反馈至运筹决策(输入)模块,作为系统下一轮运行的决策依据。

2.推广服务子系统的运行过程解析推广服务子系统的目标是将研究与开发子系统输出的具有潜在生产力的农业科技成果传递给需求方。输入模块中由各子系统输入的要素包括农业科技成果、资金、设施、信息、潜在的技术采用者、与推广服务相关的政策法规等。推广眼务的运作过程包括沟通、创新扩散、培训、咨询等,推广服务过程结束,预计目的是农户等成果需求方获得知识、信息、生产技能,而且其观念、行为发生改变等。达到预计目的的产出进入农业技术应用子系统,其他相关信息分别反馈到本子系统的决策模块(即输入模块)及其宏观调控子系统、市场子系统和研究与开发子系统。推广服务子系统的主体主要是农业推广与中介服务机构。

3.农业技术应用子系统运行过程解析农业技术应用的主体主要有农户、农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作为技术需求方,农业技术应用主体的行为受至4许多主客观因素}臼影响,因此,分析农业技术应用子系统的运行过程,需先了解农业技术应用的主体及影响因素。农业技术应用子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农业技术在生产中的大面积应用。由备子系统输入的要素包括农业技术、资金、农业生产组织体系、与农业技术应用相关的法规政策等,运作过程即农业生产过程,预计目的是产出有技术含量I初级农产品,间接产出是农业劳动者人力资本存量增加,素质得到提高。产出的初级农产品进入市场子系统,其他相关信息反馈到本子系统的决策模块及宏观调控子系统、研究与开发子系统和推广服务子系统,作为各子系统下一轮决策的依据。

4.市场子系统运行过程解析市场子系统的目标是将农业技术应用子系统产出的初级农产品投入市场流通,走产业化经营道路。由各子系统输入的要素包括技术、初级农产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关的法规政策等,经过流通过程,预计目的是实现农产品的价值,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效益),产出结果反馈到宏观调控子系统,其他相关信息反馈至0本子系统的决策模块及研究与开发子系统、推广服务子系统和农业技术应用子系统,作为各子系统下一轮决策的依据,通过系统的不断优化,最终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目的,市场子系统的主体是涉农企业。

5.宏观调控子系统运行过程解析宏观调控子系统作用于整个农业科技进步系统的全过程,鉴于农业科技进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经济现象,农业科技进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运行过程,农业科技进步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经济系统,诸多因素对农业科技进步产生影响,因此,农业科技进步的宏观调控必须使用多种政策手段,采用多种调控方式来完成。因此,农业科技进步的宏观调控,就是要制定农业科技政策,运用各种政策手段,作用于农业科技进步系统的各个要素和各个过程,使其与农业科技进步系统运行的整体要求和整体目标相适应,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系统的有序度和运行质量,从而达到促使农业科技进步系统有序运行,有效地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农业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自适应控制过程。设有w、Y、E、P、I、F、D、G、V、0等变量。农业科技政策系统的目标是w,实际产出是Y,两者之差为E。R是调节器,即政府行政当局,P是农业科技进步系统。I是系统辨识器,包括各种各样的统计、调查和软科学研究。I将收集到的各种参量,经过系统辨识,把重要参量F送给决策机构D,决策者将决策结果送给调节器R,对旧的政策进行修正或制定新的政策。调节器R根据决策者的指令G和政策执行误差E来制定或修正政策,产出是V,V与外界(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来的干扰O一起加在农业科技进步系统P上。这里包含一个农业科技政策的制订、实施和评估的负反馈回路(w—E—R—V—岬一Y)(w属于输入模块、E、R、V、P属于运作模块,Y属于输出模块)和一个自适应校正回路(Y—I—F一[>_卜_+R)。这样一种自适应控制系统正在我国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逐步完善。

6.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系统实际运行结果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果是,据统计,“十一五”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S2%,而发达国家在2O世纪8O年代就已达到80%左右,表明我国现行农业科技进步系统是存在功能障碍的。

电子系统的运行结果分别是:

篇6

农业科技只有为农业生产实践服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建设现代农业的支撑保障作用。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生产实践,要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抓住创新成果的适用性、推广方式的有效性和技术应用的主动性三个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把科技人员引入生产第一线,把科学技术引入农村第一线,为现代农业提供持久强大的发展动力。

促进农业科技服务生产实践,要多出农业生产真正实用、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自主创新成果。农业科技创新要紧扣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面向农业生产和农民实际需求,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带有全局性、前沿性、方向性的重大科技问题,深入开展综合研究和协同攻关。不断推动科研单位与成果应用主体之间建立起内在的有机联系,促进农业科技上中下游的紧密对接,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使科研课题切实来源于实践、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集中力量创造出更多有用的科技成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千万家”,促进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促进农业科技服务生产实践,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既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又是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现行的农技推广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难以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机制不活、手段单一、投入不足、科技与生产脱节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科技成果就难以更好地转化和应用,农业科技就难以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必须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加快科技成果推广的新模式,加快适用科技成果组装配套和推广示范,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水平。

促进农业科技服务生产实践,要大力增强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吸纳能力。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最终要靠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他们理解、掌握、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近几年来,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特别是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农民队伍结构急剧变化,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农业劳动者素质呈现出结构性下降趋势。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显得更为紧迫。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加培训投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接纳和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应心系农民,强化服务意识,带头深入农村,切实解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实际问题。要树立贴近生产、贴近农民的良好风气,在政策、信息、技术等服务方面,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良好作风,力戒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解决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问题,为农业农村发展多办实事。

篇7

二、数据选取与处理

本文采用2005-2012年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渭南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说明如下:1.农业总产值(Y)。本文以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数据表示农业总产值。为剔除物价因素对测算结果的影响,根据统计公报中所列举的现行价格以及各年度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增长率,通过逐次求出相邻年份的价格因素,再把每一年的现行价格根据各年份的价格因素逐次调整,还原为2005年的农业总产值。2.农业物资消耗(K)。由于可查的年鉴中只有以当年价格计算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涵了价格因素,因此根据上述1中所计算的价格调整系数把所有数据还原为2005年。3.农业劳动投入(L)。本文以农村中有劳动能力、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适龄劳动力为统计对象,采用统计年鉴中现有的统计数据。4.耕地面积(M)。本文直接采用统计年鉴中现有的年末耕地面积(主要指可用来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

三、数值测算

1.渭南市农业科技进步率测算将数据输入spss,对渭南市农业物资消耗、劳动力投入和耕地面积农业总产值的LS回归分析结果如下: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看到,各变量的t检验值很小,L1的t检验值最小,变量的可信度不高,需要对模型进行处理,剔除变量L1,重新对模型进行分析,模型调整如下:从表可知,各变量的t检验值均大于2,说明变量的显著性较好;调整后的R2值为1.000,表明调整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非常好,说明劳动力投入不是农业总产值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得到如下方程:五、结果分析从上述分析可知,渭南市农业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资本、耕地以及科技进步等,为了综合分析,现将各相关要素增长率和贡献率做一比较分析:1.物资消耗在农业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测算渭南市农业物资消耗的弹性系数为0.676,其贡献份额为41%。从理论上推断,渭南市农业总产值增加一个单位,其中0.676个单位是由物资消耗引起的。这说明渭南市农业产值的增长依然离不开物质资料的大力投入,从2005年—2012年农业物资消耗增长的情况来看,渭南市农业物资投入依然徘徊在4.4%左右,低水平的农业物质投入必然是制约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2.土地是制约渭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由上述测算可知,渭南农业产出的土地的弹性系数较大,为0.324,其理论意义是耕地面积每减少1千公顷,则会引起农业总产值下降0.324亿元。从统计数据可知,2005-2012期间渭南市的耕地面积平均下降速度为-0.87%,这对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紧缺的渭南来说,农业经济发展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应当加大对土地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篇8

科学技术是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也是建立在农业科技革命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振兴我国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科技活动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整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我国农业科技投入长期落后于国际水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国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应该引起更加广泛的重视。

1.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但对农业科技投入却长期不足,导致农业科技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也是我国农业科技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加入wio以后,我国农业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如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调整农业科技投入结构,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显得尤为迫切。

1)农业科技投入总量长期偏低。

1985-1999年,农业科技总投入(包括政府财政支出和研究机构的开发创收)从13.55增加到了63.68亿元。但是如果按不变价计算,1985-1999年间只有4.0%,大大低于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在1985-1999年间,政府对农业科研的财政支出在扣除物价增长因素之后实际上是下降了,每年增长率是-1.3%。1996-1999年间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加快,达到了7.4%,但由于前期政府农业科技投入太少,从1985-1999年,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严重不足可见一斑。

2)农业科技投入强度显著低于国际水平。

在国际上农业科研投入强度(即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经常被用来衡量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水平。按政府对农业科研拨款额计算(不包括科研单位创收),我国农业科研政府投资强度从1985年的0.4%下降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0.20%-0.23%。这一水平还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37%)的1/10,仅为80年代30个最低收入国家平均投资强度(0.65%)的1/3。即使包括科研单位开发创收以及外国及民营企业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在内,1999年我国的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也仅为0.44%。这一水平也仅占30个低收入国家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平均强度的2/3左右。

发达国家的农业科研强度普遍大于非农业部门。例如90年代中期日本的总科研公共(政府)投资强度保持在2.8%-2.9%,农业科技的公共投资强度则高达3.4%;英国的农业科技公共投资强度在1995年(私有化改革之后)为2.29%,也高于它的科技总投资强度2.05%;法国、德国和美国两者则基本相当,都保持在2%-2.5%左右。而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科研公共(政府拨款)投资强度只为0.20%,远远低于非农业部门,仅为总的科研投资强度(0.60%)的1/3。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强度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1996年我国农业科研强度为0.36%,而同期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农业科研强度为1.4%、1.6%、0.52%和0.47%,均高于我国水平。

3)农业科技投入分散。

由于部门条块分割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加之我国财政预算科目设置不尽合理,导致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十分分散,造成了重复浪费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从管理部门来看,在国家层面上有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安排农业科技资金,由于渠道分散,无法实行统筹安排,从科研体系来看,学科设置大量重复,地方与地方之间农业科研内容重复,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现实需求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劳动力数量充裕,但劳动者的文化与科技水平普遍较低;农业资源总量虽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农业自身积累能力小,而国家的支持能力又有限;工业化程度较低,在短期内,工业难以向农业提供大量的价廉物美的技术装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别悬殊,且总体水平较低;社会人均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较少,而社会对农产品需要的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因地制宜地优化资源配置,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可以增强农业自身积累能力。

目前,我国农业自我积累的能力很低,自我积累的机制还不健全,农民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较差,农产品竞争优势不强。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国家为了优先发展工业,曾利用行政力量通过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从农业中抽取工业化原始积累,导致农业资源向非农产品转移,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科技装备落后,经营规模较小,生产成本较高,农民收入较低,农业的自身积累能力十分低下,因此,今后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支持农业,保护农民,帮助农民提高自我积累能力。

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从我国的国情来看,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无一例外地把农业科技放在首位。在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应该大力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因此,要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农业科技进步使农业生产设备不断得到改进,农业生产工艺更加先进,各种资源利用更加合理,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必然要在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加速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生产力质的飞跃。而要实现我国农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需要相应地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民经济较长时期地持续增长,促使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过去的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不复存在,而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供大于求的现象经常出现,这表明农业生产实际上存在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农产品过剩除了农业生产缺乏计划性因素外,与农产品质量不高、加工性能差有直接关系,因此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非常重要。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调整的关键时期,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仅需要加深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力度。依靠科技,启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重点引进科研和生产急需的动植物种质资源及关键技术,改善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促进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转化,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业带的形成提供科技支撑,因地因时制宜地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农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的健康协调发展。因此要以市场、资源、政策为导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3.增加国家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理论依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即使是在工业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农业无论是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的稳定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运用公共财政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是维持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

1)农业科研的福利分配理论。

    农业科研的福利及其分配产生影响。对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来说,政府通常尽量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对市民予以消费补助,同时大力促进以提高产量为目的的科研活动。由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其结果是人均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带来的增加越来越快,其结果是人均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增长缓慢,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带来的福利增加在分配时有别于自由市场条件下的分配,生产者的剩余被缩减,而消费者的剩余得以增加。生产者的福利有相当的数量被政府用于消费者的补贴。其它部分则用于降低工业原料的成本。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在统购统销制度下,当农民生产状态良好时政府不太注重对农业的投入,而只有在农业生产状况恶化并影响到工业化进程时,政府才注意加大对农业和农业科研的投入。以缓解农业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之间的矛盾。中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地位更加突出,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更应该加强农业科技的投入。

2)农业科技投入促进技术进步理论。

    农业科技进步是一个不断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并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进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态发展过程。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的结果,表现为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要保持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最终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在理论上可以通过考察科技进步前后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变化来衡量。一般来讲,科技进步能够使原有的生产要素组合生产出比没有科技进步以前更多的产品,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测定,分为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两个层次,国内测定科技进步率最常用的是是增长速度测定模型,通常用的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农业科技进步率在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中所占的比重。据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建国初期的19.92%上升到“八五”期间的40.7%。

3)农业科技投入的政府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财政存在的前提是当市场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是失灵的,需要公共财政加以干预,而大部分农业科技产品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特征;农业生产过程的非排他性,大多农业生产技术具有的非竞争性和外部性。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必然会出现“搭便车”现象,而技术“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意味着若该产品的市场供给不足,其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农业是具有广泛外部性的产业,但其生产的特殊决定了它又是比较利益较低和承担风险较大的产业。农业科技存在明显的外溢现象。即某地对农业科研投资产生的技术,往往被其他地区推广使用,从而收益外溢,因此地方政府缺乏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加上大量农业技术成果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如种质资源、病虫害防治、栽培养殖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等等,因此农业科技需要国家给予更大的支持。

农业的弱质性和风险性决定了农业投入比较效益低、投入回收具有较长的滞后性,因此,容易导致农业生产中的资金、土地、技术以及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向效益高、见效快的非农产业转移,最终导致农业萎缩。农业单凭自身的积累无法满足其资金的需要,农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外力予以推动。农业技术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征,也必须主要由政府来支持才能发展。政府进行农业投资的行业动机是谋求宏观及长远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保障人民生产需要及政府的长远目标。政府在农业投入目标政策选择上,既要考虑农业自身的发展,又要考虑农业对社会稳定国民经济及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既要考虑农业的积累水平,又要考虑农业的产出贡献。

    中国目前的农业科技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落后甚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国家财政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4.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政策建议

    1) 利用“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改善投入结构。

    1993年,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签署了《农业协议》,对关税、农产品补贴等做出了详细规定。在《农业协议》中,对各成员国用于农产品和农户的直接补贴有明确的限制,但其中的“绿箱政策”对农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的投入是鼓励的。在11项主要“绿箱政策”中,我国只用了政府一般、粮食安全储备补贴及粮食援助补贴等少数几种,在所实施的“绿箱”政策中,政府一般安全储备补贴数额最高,但转嫁给农业生产者的比例和对农业生产能力的推动作用却比较小。特别是在对农业产值增长和生产成本降低作用比较明显的农业科技投入方面,显得很不够。建议通过立法保证农业科教投入的适度增长,鼓励和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确保在农业科技、农村教育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分配比例和优先序,在稳定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优先增加农业科技和农村教育的投资。

2)加大对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的支持度。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财政支持力度。在“绿箱政策”的范围内,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及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保障公益性推广体系的事业费,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的投入,并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重大农业技术,标准化完全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同时,推进国家各项农技推广投入向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集中,试点启动优势农产品良种补贴和优势地区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

    对农业科研单位通过农业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等方式的经营性活动和农业科技型企业予以免税、信贷担保等政策优惠;对个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让合法收入降低,所得税税率或提高纳税额度的政策优惠等。

篇9

[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077-01

1 发展农业的科技的重要性和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

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良好的农业发展情况是国家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全球粮食危机后,农业发展已成为全球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我国是农业大国,有超过8亿的农业人口,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促进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出路,是农I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是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是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所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尤为重要,不可马虎。

然而,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虽然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整体上偏低,还处于初级水平,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贡献率低、农业科技水平的转化率较低,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较低等等,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2 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简要概述其中几点。

2.1 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研发力度供不应求

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大了“三农”问题上的资金投入,但是和我国农业人口和农民的比重相比,资金投入还是严重不足,而且投入的资金中,用于农业科技研发的部分很少,导致科技研发没有充足的保障,研发缺乏后劲,阻碍了农产品品种优化改良。

2.2 农村教育水平落后,阻碍了机械化和农业科技的大力运用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农业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和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水平较高,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农民的综合素食也较高。但是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偏远的西部山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的观念十分落后,而且不善于吸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农业机械化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一方面受限于地形条件,一方面农民的素质跟不上没法进行机械化操作和农业科技运用,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十分不利。

2.3 农业科技体制不健全,推广水平低

农业科技运用于农业发展需要健全的制度支持和制度保障,然而很多地区的农业科技发展没有强有力的奖励制度、科研体系、推广规范等制度支撑。另外,农业科技的推广队伍水平也很不足,比如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推广的内容和方式有待创新和丰富,推广的地区和领域需要更深入等等,这些都限制了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造成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文章只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进行分析,要想发展我国的农业科技,最根本的还是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

3 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有效措施

发展农业科技,走科技兴农之路是推动我国农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3.1 增加资金投入,建立新型农业创新体系

要加大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使得农业的科技研发获得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投入最大时间精力进行农业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优化农产品品种、改良种植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促进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同时强大的资金 保障也是促进农业机械化、专业化、产业化种植的有力保障。

3.2 将科技创新与教育相结合,推动科技的运用和农业机械化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推动科技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科技创新不应是单独的埋头研发,而是应和高校、优秀企业、优秀的农业生产实践人才相结合,产学研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面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另外,教育是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唯一出路,只有发展教育,改变农民陈旧的思想观念,提高其文化程度,才能正确认识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力量,并懂得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生产和生活,运用先进设备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反之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3.3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提高农业推广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健全的制度体系保障。我国应加强农业的科学研究与开发体系,鼓励全国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为典型农业科技创新或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技术发明提供给予一定的奖励。建立专业的与农民科技相结合的农业推广队伍和服务体系,增强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积极进行推广内容、方式的创新和推广领域的推展与深化。另外,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建立农业科技信息网、信息交流平台等,促进农业科技的信息共享和成果转化。

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稳定至关重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促进农业发展是我国的重大使命。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兴农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途径。然而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虽有进步还十分不足,文章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文章的研究具有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一、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一个国家要想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使其人力资源适应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能够对新趋势、新机遇做出灵活地反应和判断。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公告》指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中国农民的数量为世界各国之最,农民状况制约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只有广大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人力资源得到开发,潜能被充分激发,中国的现代化宏伟目标才能实现;只有实现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整个中国的现代化。

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和产业非均衡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

以城乡居民社会地位和城乡社会环境的悬殊差距为突出标志的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多、素质低,长期以来没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得以充分开发利用、并及时转化和提升现实的高水平人力资本,致使农业难以实现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及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整体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也受到人力资本瓶颈约束而不能顺利推进。撇开历史的、制度的根源不谈,仅由于大量低素质农村人力资源没得到充分开发,中国二元经济格局还将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在传统体制下,中国工农业之间一直未能建立一种均衡增长的良性循环关系,导致二元经济结构凝固化,工农业没有走上协调发展的轨道。究其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贫乏的束缚,产业间的均衡发展失去了应有的农业基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农业结构调整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单一的高产型农业向多元化的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型农业转变过程,也是一个由低素质的体力型农业向高素质的智力型农业转变过程,更是一个由传统的资源型农业向现代的高科技知识型农业转变的过程。在这些转变过程中,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即农业生产主体――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作为市场主体,要有较好的文化知识基础,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生产技术与技能。低素质的劳动者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高要求不相适应,必然阻碍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进程。

可以说,产业结构能否升级,并向现代化推进,形成良性循环,人力资本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条件。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不仅表现为静态上的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保持协调一致和相对平衡,而且表现为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因而没有相应素质的人力资本和具有一定弹性的人力资本结构,产业结构演进速度必将受到制约。

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走产业化之路,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都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人才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比较普遍地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才能科学而及时、准确地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才能为农业产业链条的每一环节提供高素质的初级产品生产者,加工产品制造者,销售环节经营者,提供技术、物资、信息保障的高素质服务者。因此,实现产业化的基本前提是,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村城镇化发展对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要求:第一,城镇化既是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也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产业结构演进、生产布局更加合理、经济发展形成新的格局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离不开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赖于各级各类人才的支撑。第二,人力资源开发是支撑城镇经济的重要基础。城镇化需要生产要素的集聚,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可以使生产诸要素产生最大效益。城镇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支撑。农村劳动力素质不仅决定了中国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规模与进程,而且还直接关系城市管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对加快城镇化进程及城镇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

以增收为核心的农民问题的解决最终依靠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开发、能否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必将有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要有效实现这种转移,就要依赖于对农村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不论是对哪一种转移,包括乡镇企业、从事服务业以及进入城市各行业,都对农村现有劳动力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如果没有素质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就无法适应转移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社会适应的能力。实践证明,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与其就业机会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劳动者具有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劳动技能,可以稳定其就业拓展空间。

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素质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密切的正比关系。⑴农民身体素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身体健康的农民人均年收入比整体人均收入2353元高4.2%,而身体状况一般、差和残的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低整体人均年收入的16.6%,21.6%,39.6%。⑵农民文化素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民文化素质愈高,则其家庭收入愈高。⑶农民科技素质(含劳动技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调查表明,经过自学、拜师和培训,以及掌握2门以上技能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为4758元,比未经拜师和培训的一般农民人均年收入2353元增加2405元,各专业户、私营企业主、车主、店主以及手工业人员,就业再教育程度高,其收入也高于其他农民收入。

篇11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37-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重大。“三农”问题包括农业问题,而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科技创新。农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快速发展与科技创新更是密不可分。

1 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1.1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新发展的需要

新农村的农业,应当是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农业。应当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展理念指导农业,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速度,才能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动力。

1.2 农业科技创新是增加农产品有效市场需求的需要

我国现在的人口对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对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农产品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改变农产品供求上存在的矛盾,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增加农产品的数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来满足市场需求。

1.3 农业科技创新是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由于耕地的人均占有率低,农业生产规模小,导致了农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偏高,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从而增大了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市场风险,同时也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依靠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重视发展绿色农业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农产品成本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1.4 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的需要

要想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只有实现农业科技的创新突破,取得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核心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一大批先进实用重大科技成果,构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长效机制,才能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也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持续增长、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村的持续发展。

2 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例子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他们通过建设农业经济区,采取多元化投入、加大农业科技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1 建立多元化机制,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近年来,于洪区采取强有力措施,以招商为主要形式,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资等资本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仅一年多时间,就吸引各类投资8.17亿元,新上现代农业组团项目19个,现代高科技设施农业2.4万亩。沈阳西部富民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建设的新科技农业园区,亩效益达2万多元;沈阳北科奥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800亩的沈阳陆家高新技术园区,亩产值可达35万元,亩利润达15万元。

2.2 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发展高科技农业

在已建成的19个现代农业项目中,于洪区注重强化了科技支撑作用,通过农业研发基地、农业科技示范户及免费培训班等形式,重点推广了日光温室高效节能、畜禽规范化养殖等十大农业先进技术,发展了知识密集型产业,使更多的农民成为高新技术的受益者和实践者。沈阳新北浅食品有限公司的现代化PC温室和工厂化育苗室,配备了世界先进的滴喷系统和现代化设备,发展了5万亩农产品深加工原料基地,每年给200多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3 采取“联姻”方式,促进规模经营

目前,全区共有3个近郊街道的7个村与远郊乡镇的9个村进行合作:设了11个农业园区、养殖园区和深加工企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规模集约发展。

2.4 强化服务,创新产业经营机制

于洪区在引进和扶植企业的同时,发挥企业的经营优势,以全方位服务为中心,带动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实现了由企业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服务体系,创新了产业经营机制。沈阳环际精品蔬菜公司的深池浮板菜,亩效益达到10万元以上;阚千代生物食用菌有限公司生产的冬虫夏草,亩效益达到30万元以上。

2.5 强化龙头牵动作用,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为了形成完善的市场购销体系,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于洪区大力引进和扶植龙头企业发展,最大限度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衔接起来,实现了从科研、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一体的产业链条。

3 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增加科技投入用于农业领域的比重,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状况。构建以农业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解决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市场化程度。特别是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作为实施物质生产、流通和交换等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单元,是农业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将知识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2 注重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农科教相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努力提高农民的素质,使科技成果能够尽快转移。加强农业专业队伍人员的继续培训工作,加强不同类型农业技术人才的教育,不断完善农业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技术创新的需要。通过专业培训、讲座、网络学习、科技入户等多种教育方式,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技术队伍、经纪人队伍。

3.3 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能力建设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以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为方向,以结构调整为核心,发展优质高产专用良种创新,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农业新品种选(繁)育人才、技术集中的优势,加强作物优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配套集成技术的攻关,提高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

3.4 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开展合作研究,联合开发和合作经营以及创办高新技术产业等形式的国际合作,推进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努力扩大省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以及民间科技组织的对外交流,鼓励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往来。强调软件和关键技术的引进,做好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

总之,我们深刻认识到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农村科技的根本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循环农业技术发展,显著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技术问题,需要农业科技的创新突破和强大的技术支撑,以从容应对新一轮世界农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挑战,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