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过度包装的措施

过度包装的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2 14:47: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过度包装的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过度包装的措施

篇1

Abstract: excessive commodity packaging of the economy is not normal phenomenon, has worsened to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social problem, however, our country's existing laws regulating the governance excessive packing problem exists unilateralism and not integrity. So from the legal manage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e economy of legislation, perfecting enforce standards, to adjust the packing buil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of the complete legal sanctions and right relief system.

Keywords: commodity excessive packing; Countermeasure; suggest

中图分类号:F0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按照我国《2008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规则》的规定,过度包装是指超出商品方便运输、介绍或说明商品功能需求的,即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2010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对其作了修改,过度包装是指超出正常的包装功能需求,其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国际上的一般规定是包装成本超过产品出厂价格的15%就属于“过度包装” [1]。也有观点认为,包装物的价值超过被包装产品价值的1至2倍,就称为过度包装。

一、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分析

1.从监督管理体制上说,是监管不力的结果。一方面,在过度包装的萌芽阶段,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无法可依。根据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人员介绍,商品过度包装屡禁不止,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标准缺失的问题[2],而标准缺失导致难以从源头上治理过度包装。

2.从市场机制来看,是市场过度竞争的结果。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失灵导致包装的实际价格很难等于最优价格,物美价不廉。而且我国的包装行业发展过程中,很少或不计环境成本,并以此为代价,形成较低的生产成本,获得一定的价格优势。

3.从企业方面分析,既有企业自身发展的合理需要,更是商家贪财图利的结果。经营者因受利益驱使而过分夸大包装的促销功能,商品越来越多的换上精美“糖衣”,争相以豪华包装提高商品的价格。加上市场监管主体在执法力度不够,行业缺乏自律[3],助长了企业的失信行为。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然而在经济利益诱惑下,更多的企业宁愿选择短期获利行为,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超限度包装,这种美其外表空其内容、质量的行为使部分生产商和销售商迅速致富,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4.从消费者层面讲,是公众盲目攀比心理的结果。买方的非理性消费观念,是造成过度包装的又一个诱因。产品的质量、数量、价格、功能等本应作为消费者考虑的第一因素,但是,由于畸形的消费观念影响,取舍的决定因素反倒成了商品的外在美观。这固然是国民的面子心理在作祟。而且政府实行“限塑令”前,商场免费供应顾客塑料包装袋,也刺激了消费者的不理性消费行为。

二、商品过度包装引发的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商品的过度包装,首先带来的问题就是包装废弃物对自然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污染环境。可用于商品包装的材料类型多样,由于没有建立起或切实执行有效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再利用制度,变废为宝,产生了大量的包装废弃物。这些被丢弃的包装废弃物与其他类型的垃圾一起被送往填埋场进行填埋或者燃烧。被填埋的废弃物,有些不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分解,更为严重的是,许多包装废弃物的材料中含有化学成分或重金属成分,处理不当的后果是对土壤以及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而采用燃烧的方式,所释放、泄露出的烟气对周围的空气质量也是巨大的破坏。

2.资源浪费问题。过度包装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外,还直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过度包装是对资源和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或再生周期较长的资源的严重浪费,加速了资源和能源总量不合理减少。显然,过度包装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与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倡导大相径庭,也与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宗旨相背离。

3.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品由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部分构成,而包装并没有也不可能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创造除商品本身之外新的功用。对于过度包装的商品,是一颗被“糖衣” 包裹着的“炮弹”,顾客并非受益人,而是受害者。过度包装的商品不仅价格高昂,还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过度包装只会误导消费者的判断和选择,做出非理性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流行。所以,经营者出售的过度包装商品已侵犯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不必要地加重购买人的经济负担,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部分商品过度包装的规制与不足

针对部分商品的过度包装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了3项国家强制性标准,分别是《2005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2008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和《2010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这是由国家质检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单独或联合制定的几个约束特殊行业包装问题的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月饼、茶叶、酒类、食品、化妆品等包装问题突出的商品已进入由法律规制、政府治理的范围,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过度包装商品的泛滥,缩减了生存空间。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的《2010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它扩大了强制实行国标的商品范围,对于治理食品和化妆品领域的包装过度化发挥了积极功效。然而,原则性的规定和零散的标准,难以对当前严重的包装问题进行及时且有效地整治。

四、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首先,制定出台《包装法》或者《包装条例》。国家应当制定调整包装法律问题的基本法,《包装法》或者《产品包装法》是高位阶的法律文件,具有更强法律效力。它不仅可以对包装的法律问题进行统一规范、集中调整,又是制定单行包装行政法规的基本依据[4],也为部门规章制定更具体的治理包装对策提供依据。在立法上应当明确规定过度包装属于违法行为,对生产企业或销售者的过度包装行为予以责令改正、罚款甚至暂扣、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或强制关闭等制裁措施。其次,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完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体系。除了月饼、食品和化妆品等的包装要有可依据执行的国家标准外,更多的事关公众生命、健康的食品也应当出台国标。对商品进行细化分类,对同一种类型的商品实行统一的国家标准,明确国标是产品出厂的依据,否则产品不能出厂。没有国标的,应当制定地方标准;如果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暂时没有国标和地方标准,可以制定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作为其组织生产的依据,为更好地执行,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等应当报国家或省级卫生部门备案,在本行业或本企业内部通用。生产企业不得生产违反强制标准的包装产品,同时还可以明确规定国内经营者不得进口或使用违反国标或行业标准要求的商品或商品包装。

2.大力推行“绿色采购”制度。依据《循环经济促进法》第47条之规定,国家机关及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国家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结合政府采购法的要求,政府集中采购时,都应当依据集中采购计划列出采购项目清单。如果政府层面通过“绿色采购”行动推动环境保护、减少污染,节约资源,那么,必将对公众消费心理和行为模式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抵制经营者的过度包装商品。

3.加大商品过度包装的处罚力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包装法》规定,过度包装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可以对其进行惩处。同理,分销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在不改变商品性能的基础上,对其商品进行外部包装,以提高售价,对这种变相的重复包装行为,也应当认定为违反强制性标准,依法对其进行惩处,而且能起到与双倍赔偿和假一赔十等救济措施所不同的效果。

4.加强环保宣传工作。治理过度包装,光靠法律还不行,还需要扩大宣传与加强教育。这是我国在特殊国情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得出的宝贵经验,是我国一个特色方式。我国早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其宣传普及到国家的每个角落,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为实现控制人口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还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宣传标语、国家形象宣传片、生态城市宣传片,通过公益广告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实现了立法的目的。同理,通过切实的宣传和教育配合其他治理措施,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鼓励人民养成良好生活消费方式。

参考文献:

[1]金明华.企业过度包装的综合治理[J].商场现代化,2007,(09Z)

[2]吕庆华.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及其防治[J].当代财经,2006,(2).

篇2

对于何为过度包装,目前业界尚无特别确切的标准,但从包装的本身定义看,最根本有两大功能:一是保护商品,二是促进销售。因此评判包装是否过度,首先,功能要适度;其次,是促销的手段也要考虑综合的社会责任,即也要适度。虽然对于过度包装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人们对于过度包装的理解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商品包装之后,使其售价大大提升,但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提升,即如果包装后的商品的价格远高于该商品的价值,就可以认为是一种过度包装。

过度包装至少有以下危害:占据并消耗了过多的资源,产生了过多的垃圾,并增加了垃圾处理的成本,造成环境污染等。根据环境保护专家的测算,商品的包装物一次性使用就成为废弃物的大概占到包装产量的70%。以2005年为例,我国包装产品生产总值为4100亿元,其中有70%价值2800多亿元人民币的包装物一次性使用掉,而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过度包装造成的。

过度的名实不符的商品包装,首先,增加了消费者负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有的包装豪华的商品不准消费者在购买时打开,消费者付款后才发现其购买的商品质量与包装严重不成比例,这是一种变相的欺诈行为。商品的过度包装违反了市场交易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商品的过度包装鼓励了企业的不正当竞争,使得个别厂商大量的精力不是花在提高产品质量上,而是一味地追逐“上档次”的包装。这种行为不仅使消费者的利益受损,也使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大打折扣。

事实上,在保证外包装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其包装物的成本越低,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消费者就越少花冤枉钱。商品包装的最高境界和理想状态,应该是商品到了消费者手里以后,包装损毁而商品完好无损。从纯理论的角度讲,所有厂商都应追求这种境界,因为最终要销售的不是包装而是产品或服务,所以如果适度包装,既降低了包装的成本,提升了厂商的利润,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二、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措施与可资借鉴的外国经验

造成过度包装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某些商家利润驱动、部分消费者消费理念不成熟等。专家指出,要杜绝过度包装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各个行业协会应制定相应的包装标准,生产企业应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消费者更应该理性消费、适度消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过度包装造成的危害。

商品过度包装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已经引起很多国家的重视。在遏制过度包装方面,日本、法国等国采取的一些做法和措施,值得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借鉴。针对过度包装,国外的控制手段主要有三类:一是标准控制,二是经济手段控制,三是加大生产者责任。

在日本,过度包装问题一度很普遍,经过多年的治理,过度包装现象已大为改观。日本在1995年颁布了《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其中规定:容器及包装品的生产企业和利用企业,按照产量和销售量进行折算后,要向日本容器包装循环利用协会缴纳处理费。协会利用这笔费用委托废弃物处理企业对容器和包装废弃物进行分解还原,使之成为工业原料,重新进入经济循环过程中。企业的包装物排出量越大,它所需要支付的费用就越多。这也间接制约了企业过度包装行为。日本还有一些法规对商品标准特别是礼品盒包装做出了限制性规定。如日本东京都制定的《商品礼盒包装适当化细要》中规定,包装容器中的间隙原则上不可超过整个容器的20%,商品与商品之间的间隙必须保持在5毫米以下,包装费用必须在整个产品价格的15%以下等等。法国等一些国家也纷纷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征收税费、制定标准等措施遏制过度包装这种美丽的垃圾。

实际上许多国家也曾经走过一条整顿、治理,再整顿、再治理的道路,最终使他们的企业逐渐接受了减量包装、节约资源、促进环保的观念。多年前,我国的商品在国际上的印象是质量不错、包装跟不上,近年在某些商品的包装上却走向了另一端――过度包装,天价月饼等就是明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外的做法和理念,我们可以少走弯路。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商品通过适当的包装自我美化无可厚非,但消费者需要的是产品本身而不是过度包装,遏制过度包装是节约资源的题中之意。要遏制过度包装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节约资源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的风尚,最大限度地减少过度包装造成的危害。

参考资料:

[1]过度包装该“瘦身”了――节能降耗减排系列报道(央视国际,焦点访谈,2007年4月25日播出)

[2]新华时评:商品过度包装已成公害.须引起重视,2007年02月13日,20:31:29 新华网

篇3

谈到商品包装,大家太熟悉了。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充斥着商品,而商品包装是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的无比激烈、售货方式的变化,使得商品包装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保护、容纳和宣传产品,更重要的是借助包装来提升商品的附加值,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因此,商品包装已经成为企业、商家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包装的功能

查阅了数本教科书及相关书籍资料,现将商品包装的功能较为完整的归纳如下:一是保护功能,这是商品包装最基本的功能。二是容纳和成组化功能。所谓成组化功能就是把许多个体或个别的包装物统一加以包装。比如,一些瓶装的饮料商品24瓶为一箱。成组的容纳有利于商品运输、保管和销售并能减少商品流通的费用。三是便利和复用功能。四是卫生与环保功能。五是传递信息功能。尤其是在百货广场、超级市场中,商品包装已起到了无声推销员的作用。六是提高商品附加值功能。包装不仅能保护商品体,而且通过优美的造型、色彩、图案和合理的定位来美化商品,把物质的东西和精神、文化的内涵结合起来并借助包装表现出来,这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要,同时能满足其精神需求。

二、过度包装的内涵、表现及危害

1.过度包装的内涵

从以上商品包装的数种功能可以看出,它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并且它是作为商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而目前的问题是为数不少的企业、商家过分看重、突出商品包装的某些功能,甚至走向极端。换句话说就是将商品包装过度化,异化了商品包装的某些功能。那什么是“过度包装”呢?最新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商品和化妆品》将“过度包装”一词定义为“超出适度的包装需求,其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其限量要求:饮料、酒、糕点、粮食、保健食品、化妆品、其他食品包装层数3层以下;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60%(当内装产品所有单件净含量均不大于30毫升或30克,其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75%);除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的总和不应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国家出台这一行业规定,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遏制生产企业或商家的过度包装行为。

2.过度包装的表现

目前,市场上过度包装的商品主要体现在以下类别:一是补品,如虫草、燕窝、海参等;二是中高档酒、茶叶;三是传统习俗的商品,如礼盒粽子、礼盒月饼等;四是中高档化妆品、高档服饰鞋类、奢侈品;五是药品、保健品、电子产品、玩具、书籍等。从商家的市场行为来看,过度包装表现为:药品包装加码,充“虚胖”,加重消费者负担;礼盒粽子、月饼搞“混搭”,价格名不副实;包装精美的茶叶价格甚至标出了天价。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法规的逐渐完善,媒体的频繁公开曝光,越来越突显出过度包装这一问题。对消费者来说,过度包装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笔者总结了几点:一是它过分美化了商品的外表,就如商品房的豪华装潢一般,大大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二是某些商品的过度包装极具审美价值,带来了消费者视觉上的享受;三是某些过度包装满足了消费者的虚荣心理。不可否认,过度包装极大地美化了商品的外表,但它造成的负面影响远大于它带来的正面效果。

3.过度包装的危害

从直接层面说,过度包装大大提高了商品的生产成本,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厂家或商家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过度增加包装成本,夸大包装功能,把巨额包装费用转化为产品附加值,转嫁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为质量相同包装有所不同的商品付出更多的价值,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最显现、直接的表现为经济损失。

笔者纵览数类资料,现从间接层面将过度包装的危害综述如下。

一是违背了商业伦理道德,体现在违反了诚信原则。为何下此结论呢?众所周知,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使用,首先看重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古有郑人“买椟还珠”,笔者以为,从表面上看,这类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首要目的是欣赏、玩乐或是收藏。但是,从现代市场营销学的角度进行深层次分析不难发现,这类商家有“以过度包装转移消费者购买目标”之嫌。因此,过度包装容易迷惑消费者,使其迷失真正的消费需求,引起消费冲动,最终导致其经济损失。若商品质量一般而外在包装却豪华高档,消费者钱包里大部分的钱恐怕是花在了这些精美的“华丽外衣” 上。

二是浪费了资源和能源。首先,过度包装浪费了有限而宝贵的再生资源,如木材、石油、金属等。包装用的纸盒取自于树木,据统计中国每年平均生产衬衫12亿件,包装盒用纸量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木。其次,过度包装消耗了过量的能源,如水、电等;耗费了过多其他材料,如玻璃、塑料泡沫等。

三是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包装用的塑料制品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被土壤吸收,这些化学垃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过度包装产生的过多包装垃圾不仅对当下还将对今后数代人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越来越多的环保者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四是损害经营者的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过度包装已在市场上泛滥,各行业及有关部门屡次出台措施进行解决,都无果而终。经营者通过夸大包装装饰,让消费者支付巨额包装费用,从消费者身上赚取巨大的利润。在短期内,企业的营业额和营利可能会有明显上涨,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伴随着过度包装愈演愈烈之势,市场上已出现了严重的价格扭曲现象,价格扭曲又刺激了过度包装。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过度包装强化了部分消费者的虚荣心理。另一方面,相反地又加剧了理性消费者对过度包装商品的抗拒心理。

三、遏制过度包装的对策

1.加快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与执法进程

国家立法机构要加快颁布执行有关包装的法律法规,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商品的包装标准,使包装行为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把过度包装列为商业欺诈行为,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来进行日常监管与处罚。

2.提倡适度包装、环保包装

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转变人的观念入手,解决过度包装问题。作为个体消费者应建立绿色消费的观念,如自己或是呼吁身边其他的消费者少用或不用多层包装商品。在消费中拒绝过度包装的产品,这要求广大消费者有较高的居民素质。生产者与经营者应树立绿色环保的生产或销售观念,生产、使用或销售的包装应该是可回收、可循环使用、对环境无污染和危害的绿色包装材料或包装物。

3.建立废弃包装物回收系统

从横向上,广大消费者及其家庭应自觉对废弃包装物进行分类,然后送到当地专门的回收点或是由当地专门的回收点定期定时前往各个小区轮流回收并给予消费者适当的现金或物质补贴。从纵向上,各省、市、县、乡镇各级居民区也可设置专门的包装物回收点,对包装物分别进行处理,使可回收利用的包装物能循环使用,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物不对地球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征收较大比重的包装税,将它正式纳入税法并执行到位。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020211-01

一、我国包装设计与设计师

现代社会进入新的营销时代,包装设计气象万千,不仅能更好的吸引人们的购买,实现利润,而且突出和进步了包装的功能和影响,而包装设计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

而在当代的经济社会里,越来越多商家成了经济动物,同时也越来越多包装设计师成了吹鼓手,市场经济促使商家根据市场信息来确定自己的包装风格,设计师为了生存对商家的要求言听计从,不惜放弃创意构思和艺术才华,放弃职守、导致市场、商家、设计师互相的牵制,恶性循环,恶性竞争。因此许多商品通过不合理的包装设计拉开了价格档次,也从中获取了更多的利润,导致过分华丽、超值和过渡的包装层出不穷,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问题便迎刃而生,消费者的“上当受骗”,垃圾成堆,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于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平衡受到威胁等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日益兴盛发展的包装有了反感和抵触的情绪,从而包装引发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二、我国包装设计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包装设计不仅是为了消费,而是还要坚持以美化人的生活为目的,要从长远的人类利益作打算。所以每一个作为社会精英的包装设计师要树立社会道德观念,不能为了取悦消费者、讨好老板,有可观的设计费,就不顾及社会后果,逃避自己在社会中所负的责任,最后造成不良的损害。社会越来越急切的呼吁包装设计师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一)适度包装设计

1、适度包装与过度包装。包装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按其作用、效益与包装成本则分为:适度包装、过度包装和包装欠缺。适度包装是与过度包装相对应的,它是指设计精美、使用便捷、安全卫生、成本适度的包装。然而当其超过了一定的度,那就成了过度包装,过度包装是一种功能与价值过剩的商品包装,其表现是耗用过多的材料,采用豪华的装饰等来装点被包装的产品,超出了保护商品,美化商品的功能要求,给消费者产生一种名不副实的感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财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且还严重的损失了消费者的利益,败坏了社会的风气。

近几年来,有些商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好看不好吃,中看不中用,有些看似气派,富贵体面,其实包装之“椟”更比代售之“珠”成本高。随着包装的发展,过度包装的也越来越猖獗,随之在多个方面给社会带来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也不断的扩大起来。

首先,就是造成资源大量的浪费,由于目前我国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很低,所以它就成为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其次,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和紧张的资源,与我国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旨背道而驰。第三,过度包装还助长了消费者的送礼之风,使滋生,污染了社会风气,加剧社会不和谐。这些年各地出现的天价月饼、天价洋酒、天价保健品等,诱发了社会奢侈之风,有悖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以上种种过度包装带来的危害归根到底都源于其包装自身的设计,也就是设计师的责任,若设计师持有良好的道德,进而就更加不会引发以上产生问题,所以包装设计师有义务和责任对现在的包装设计的“过度包装”进行一定的控制和治理,那么制约过度包装设计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2、积极推行“适度包装设计”。推行包装减量化,实施“适度包装”,遏制包装的“过度”,走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中减少包装材料用量、减少有限资源浪费,是最行之有效途径。所以包装设计师必须承担起适度包装设计的重任。

设计师要合理化设计包装,合理也即“适当”,一件成功的包装品,应以商品本身的价值、消费者、使用场合的不同不异。合理化设计已经成为包装设计发展的主流之一,推崇的合理的包装结构,最精练的造型,最低廉的成本,合理的包装取决于完整性和包装成本的平衡性,是为了防止贮运过程中发生意外,商品受到破坏和损伤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因此在包装设计中,应避免过大,过度和过于简单的包装,还应充分的考虑到安全性,保护性及包装废弃物的处理等因素。

(二)树立环保意识

由于大多包装设计中使用的包装材料使用寿命短,使用量大,废弃后难以降解,固体废弃物量大并难以集中,对城市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包装的生命的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几乎涉及大气、水体、土壤、海洋、森林、等几个方面。

为了确保自然界维持其正常运作免受人为的破坏,包装设计师应该开始构思对包装设计进行革命化的改良,使包装设计能融入到人与生态系统的大循环中。

包装设计师应倡导“绿色设计”保护生态平衡:

近几年来“绿色设计”的口号,在设计界变的越来越嘹亮。包装设计作为设计界的一个分支,在绿色设计的感染下,也发生了不小的变革。包装应从包装设计和包装材料选用下手,包装设计师作为包装的策划者有责任在包装设计中推行(3R)原则,在包装设计的时应该按照绿色包装设计的要求来施行。

首先包装设计应避免叠床架屋等烦琐重复的包装设计,要实行简单别致的造型,尽量做到循环使用包装,使包装的使用率增大,产品的包装实现长寿台理化,以减轻包装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篇5

这项立法选题源于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开展的专项监督。人大在调研中发现,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首先必须要源头减量。但市容环卫部门的统计显示,本市全年处理900万吨垃圾,总量减少5%,但无法回收的包装垃圾却在增长。“商品过度包装”已成为“垃圾减量”的一大源头障碍。

人大监督催生了立法动向。去年年底,市人大常委会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立法调研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然而,要把现阶段倡导性大于约束性的“限制过度包装”入法立规,是摆在立法者面前一道错综复杂的难题。比如在法律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创设有效的制度设计;如何破解过度包装“标准缺位”的难题;政府执法监管如何开展、罚则如何设定等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对此指出,推进这一符合公共需求的立法,需要抓住“关键的几条”,正视难题、找准空间,拿出智慧、魄力和韧劲。

是卖商品还是卖包装?

“‘天价月饼’、‘天价粽子’甚至于‘天价咸菜’,当前从食品、茶叶、保健品、化妆品,到电子产品、药品、玩具,过度包装现象比比皆是。”市人大代表顾肖荣告诉记者。在今年市人代会上,顾肖荣作为领衔代表与其他九位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建议制定《上海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呼吁上海作为拥有2300万人的国际性商业大都市,应从做好城市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绿色、节约型城市的要求出发,率先通过地方性立法来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泛滥问题。这恰与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度立法任务不谋而合。

“包装物材料涉及大量的木材、丝绸、钢铁等稀缺性资源,转手就成了污染环境的废弃物。”顾代表举了几个数据,我国每年平均生产衬衫12亿件,而包装盒用纸量就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168万棵碗口粗的树。同时,全国每年的城市固体废物中包装物已占到30%,成为困扰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污染源。

过度包装令人反感,大多数消费者不愿意为过度包装埋单,但过度包装商品为何还颇有“市场”,甚至出现“吉芬现象”?有调查显示,中国的“面子文化”和“礼尚往来”的消费心理为过度包装提供了市场。“如今过年过节提着包装精美的礼品走亲访友,已成为一种中国式的送礼文化,正因为有这样的消费需求,才为这些过度包装商品打开了销路。”一位茶叶企业老总直言。“现在往往是‘买者不用、用者不买’。”一位人大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度包装其实是当今社会炫富和奢侈之风蔓延的真实写照,它迎合了部分送礼者的口味,反而让一些厂家和商家嗅到了“商机”,从包装中获利,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和社会。

对此,市发改委主任周波坦言,眼下,过度包装相对普遍,治理起来比较难,特别是对其危害性的认识不足,而现实社会中鼓励和倡导适度包装的政策力度还不够。

如何破解过度包装“标准缺位”?

记者了解到,本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地方立法已正式启动。随着立法调研的深入,立法中的重点、难点逐渐“浮出水面”。

我国法律中有关产品包装及回收利用的规定大多比较原则、笼统。现行为界定包装过度提供重要依据的,是国际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制定的,于2010年4月1日起实行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该标准针对食品和化妆品两大类,提出了“强制瘦身”的规范要求,即“包装层数”、“空隙率”、“包装成本总和”三项定量技术。

但有关专家指出,商品包装涉及的领域很广,不仅在食品、化妆品领域内存在过度包装现象,在其他领域也存在,但在国家标准中,只完善了食品和化妆品领域的相关标准,未涉及药品、保健品等其他领域。

因此,在探讨法规的适用范围时,法规规范的指向是所有商品还是部分商品,成为一大焦点。市环保局局长张全指出,商品范围过广,想通过一部法规全面规范过度包装操作难度很大,不如对不同类别的商品,先易后难,逐步规范。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员周锦尉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认为上海地方立法不宜设定“全胜”目标,而宜设定“有限”目标,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几个产品入手,如月饼、保健品、化妆品和其他若干食品等。在相关座谈会上,政府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采取目录管理的方式,对一些重点商品的包装进行重点监管。

如何界定过度包装的标准是立法避不开的另一难题。据悉,国家和本市有关部门的相关标准规定或文件,对过度包装做过一些界定,比如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售价的20%等等。但这些标准本身亦有待完善之处,有些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具体认定。

“成本标准对于月饼之类还行得通,但对有些贵重滋补品如虫草就难了,现在虫草的市场价每500克已高达十几万,弄点贵重木材做包装盒,成本不可能超过20%。”周锦尉委员举了一个现实中常见的例子。

顾肖荣代表则认为,通过地方立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问题,不仅仅是要求企业减少产品包装体量、降低成本那么简单的事,对于过度包装标准的界定,宜细不宜粗,决不能实行“一刀切”的标准,而是要按照商品的特征、属性,逐渐修正确定一个合理的区分标准,规定不同的限量指标。否则,如果限制的过紧、过快,则有可能引发产业链的连锁反应,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倡导性和约束性能否“两手抓”?

倡导有余、约束不足是限制过度包装立法亟待破解的另一个难题。要使相关制度设计真正对商品过度包装形成有效制约,约束性措施就必须“加码”。在立法调研座谈会上,政府有关部门认为,考虑到目前在上海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大多产自外省市,因此将包装物减量的制度设计重心放在销售环节似乎更加切合上海实际;建议对本地产品,地方立法要明确生产企业的责任与义务,推行包装减量化;对非本地产品,可明确销售企业的责任与义务,通过抓销售环节有效传导到生产企业。

篇6

“2015年全国快递件量达200多亿,平均一个包裹的包装箱按0.2公斤计算,产生了40万吨的包装箱,可以堆满20万个足球场。”在日前的国家邮政局工作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在他看来,快递业迅猛发展的背后,过度包装问题也需引起重视,并需要全社会共同治理。

2015年底,国家邮政局新闻宣传中心与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青岛研究院联合了中国首部《绿色快递包装报告》。报告显示,国内快递领域的包装主要集中在以下七大类:快递运单、编织袋、塑料袋、封套、包装箱(瓦楞纸箱)、胶带以及内部缓冲物(填充物)等。以国家邮政局统计的2014年全年139.6亿件的快递业务量为基数,2014年,全国共消耗约140亿张快递运单、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21亿个封套、67亿个包装箱、114.5亿米胶带、20.1亿个内部缓冲物。

根据快递企业、供应商企业提供的数据,由快递拉动的下游包装产业总体规模已经在百亿元之上,近千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共同分享这个蛋糕。如何使这块大蛋糕实现绿色发展也引起了行业管理部门的重视。早在2015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上,马军胜便指出,要将“绿色邮政”融入美丽中国建设之中,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建设绿色邮政,就是要注重促进邮政业的低碳环保。要通过减少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投递等各个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实现邮政业“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发展。

积极完善行业绿色发展体制体系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国家邮政局大力推广环保包装辅材应用,并鼓励企业技术装备改造更新,研发推广使用可降解的胶带、环保填充物、可再生纸张和环保油墨印刷的封装用品等物料辅料,引导企业推广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倡导用户适度包装,加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管理。在邮政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已经有不少快递企业开始从生产原料、包装设计和包装使用等方面进行减量化,同时严把采购关,充分考虑采购的物料环保性,选购环保的包装产品。

在“十三五”时期,邮政管理部门还将不断完善行业绿色发展体制体系。加强邮政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测算方法研究,建立相应统计监测体系,加快建立绿色邮政评估标准,营造绿色发展政策环境。2016年将开展绿色包装试点工程,试点环保包装材料应用和分类回收处理,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同时拓宽行业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范围,协调落实相关支持政策。但是,减少快递包装污染,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比如除了快递企业,商家也要尽量减少过度包装,而顾客也要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参与到整个回收体系中来。

为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国家、地方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然而相关政策“叫好却不叫座”。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一是垃圾收费缺乏强制性。按照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要求,环卫企业收取的生活垃圾处理费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体现商品买卖交换关系,削弱了垃圾收费应有的强制性。同时,相关公告和行业标准属于建议性政策,缺乏强制性,容易造成政策无效。二是垃圾收费与垃圾排放量缺乏相关性。目前国内多以按户收费的方式收缴生活垃圾处理费,无法反映垃圾处置的边际成本,不利于实现垃圾减量。三是对过度包装处罚不力。现有过度包装的政策约束对象主要是生产者,尚未延伸至消费者,无法对奢侈浪费之风产生威慑。此外,限制过度包装的罚款措施属于末端收费,存在收缴率低、收缴成本高等问题。

但国外政府针对包装垃圾各显身手的做法,却很值得我们借鉴。如德国、瑞典、荷兰等国家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瑞士、美国等国家的抵押金制或有偿回收。由于我国存在大量分、散、小的生产者,这些政策在我国推广复制具有一定局限性。从经济理论上讲,过度包装属于奢侈品,具有较高的需求价格弹性,对价格较为敏感。为此笔者认为,对快递领域的过度包装,除了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之外,征税应是减少过度包装的一剂良药。

税收是减少过度包装的一剂良药

每逢网购高峰,快递增多,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纸盒、塑料袋、废纸,如同“俄罗斯套娃”般的过度包装,不仅浪费,造成的污染也令人担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包装废弃物大约已占到城市固体废弃物的33%,并以超过12%的速度逐年递增,包装废弃物中50%以上属于豪华过度包装。过度包装多为一次性产品或短期消费品,对自然资源消耗和固体垃圾产生造成双重压力。

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税收或许是减少过度包装的一剂良药。在对过度包装进行征税时,具体征收方式建议采取零售附加费,即在零售环节对需求侧征收额外费用。零售附加费作为一种上游收费方式,可以影响消费者决策,通过需求侧影响供给侧,使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同主体共同承担包装减量以及资源节约的责任。收缴方式以政府为载体,引入税务机构的收缴责任,增添了无可替代的权威性,管理成本可以大大降低,收缴率可以得到保障。此外,对过度包装征收零售附加费体现了“谁污染谁付费”的补偿性公平原则,政策公平程度较高。

为进一步提升零售附加费的有效性和公平性,还需以零售附加费为切入点推行税制改革,在改变污染者行为的同时,实现保护环境和改善税收结构的目的,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三赢”。

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如完善《包装法》,使过度包装的约束与监管行为有法可依。

篇7

绿色包装系统的发展趋势

1.合理化包装,高效利用资源

由于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趋势所带来的资源枯竭,合理化包装成为目前包装工业的首要目标。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绿色原材料的角度,避免滥用材料和过度包装是合理化的根本。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技术,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真正切实可行的法律,或者施行税收调控来加强监督,打击生产过度包装产品的企业,同时进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教育,宣传倡导合理化包装的重要意义。合理化包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①避免过度包装和包装不足

随着商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针对不同商品、不同需求、不同流通环境的现代化包装也越来越多,高档的奢侈品有精美的内衬和造型,包装成本较高,而有些产品的包装质量较差,最基本的保护功能都没有实现,在流通过程中极易变形损坏,这就是过度包装和包装不足所呈现出来的弊端。合理化就是要做到用最合适的用量来尽量权衡包装的美观性和基本性能。

②生产过程与其他环节协调

产品生产环节完成后,就要进入机械运输等环节,设计师不但需要考虑产品包装的功能性,而且要与之后运输产品的机械装备相结合,设计出生产效率最高,并且能快速装卸运输的产品包装。

2.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投入大量的精力研发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的技术和机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现代化处理方式远远优于我国的处理方式,而我国对于废弃物处理没有准确的分类标准,回收方式也不固定,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包装废弃物常常和其他生活垃圾一起被焚烧掩埋,可以再利用的资源也因无法分离出来而浪费。

包装废弃物会对环境也造成严重影响,堆积的废弃物会污染大气、水源、土壤,甚至传染病毒,所以建立科学完整的回收利用体系,实行减量化包装是包装工业的当务之急。对于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①从包装结构设计出发

包装结构设计影响着整个包装的生命周期,在为产品做包装设计时就要考虑包装的利用效率,以及使用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做到不过度包装,用最少的材料实现包装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改善产品结构强度,从而减少材料使用量即减量化生产。

②从包装原材料出发

尽可能多使用无毒无害可再生可降解材料,保证生产出的包装能够再利用,同时产生的包装废弃物可以降解腐化,真正做到绿色包装。此外使用单一材料包装,如纸包装,可以避免制造过程中不同材料间进行化学处理造成的污染。

③从回收利用出发

针对包装废弃物回收的法律不可缺少,所以制定一套完善的可施行的法律是关键,除了要有相关法规的约束,回收包装废弃物的技术也需要提高,所以包装企业需要加快研发速度。

3.企业转型成为现代化高水平绿色包装企业

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全球公认的一大理念,包装企业要想走出国门,低水平、高能耗的产业结构是不会得到认可的,所以使经济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发展成为现代化高水平绿色包装企业是冲破绿色壁垒的最佳方法。对于企业来说,想要转型首先就需要聘用高水平包装领域人才,升级企业的生产结构,填补企业的技术欠缺,从而生产出符合绿色标准的包装产品。对于政府来说,帮助包装企业转型也是一项可持续发展计划,国家制定相关规定督促企业转型,一方面提高了我国进口产品的绿色标准,利于保护我国自身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国产品包装环境性能,增强了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国每年因包装造成的外贸损失高达200亿元人民币,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出口产品包装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造成了成本的超额和资源的浪费。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绿色环境,加快企业转型成高水平的绿色企业是必须要努力实现的。转型包括彻底的丢弃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加强企业绿色水平监管,增加对外交流,了解各国的绿色标准等。

想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绿色包装体系就要求各个企业都做到严格遵守绿色标准,大力支持绿色包装理念的普及,不再以小规模生产盈利为最终目的,而是把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规避绿色壁垒为最终目标。

篇8

食品过度包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本身质量的鉴别,不易发现食品的腐败变质情况。一些劣质食品往往利用各种花样的包装来欺骗消费者。二是影响人体健康,有些食品在包装内附加玩具等产品,这些产品往往与食品直接接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食品质量安全。一些劣质包装经回收长期反复,有毒有害物质逐渐迁移到食品中,影响食品质量安全。三是影响环境。过度包装物废弃焚烧后加重环境污染。同时,过度包装是一种逃避监管的行为,如一些企业在包装内(外)附带其他产品,而这些产品往往没有获得生产许可证。 可以预见,随着《食品包装规范》的出台,天价豪华包装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包装产生的许多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即将出台的规范规定了食品包装的设计生产原则,以及标识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包装的设计、生产及商业企业进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管理。

规范对食品包装、初始包装、预包装、过度包装、包装层数、包装空隙率、包装废弃物等有明确的定义,为设计、生产、宣传以及执法提供了依据。比如,对“过度包装”的定义是:超出正常的包装功能需求,其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等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

按照规范的规定,饮料、酒的包装空隙率不高于55%,包装层数3层及以下,糕点(月饼除外)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55%,包装层数3层及以下;保健食品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50%,包装层数3层及以下;休闲食品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50%,包装层数2层以下,茶叶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25%,包装层数3层及以To而内装产品净含量等于或小于30ml或30g,可以免除包装空隙率和包装层数的要求。当内装产品净含量均大于30ml或30g,并等于或小于50ml或50g,可以放宽包装空隙率的要求,其最大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60%。

另外规范对选择的包装材料也做了规定,要求使用可降解或易回收的包装材料,符合环保要求。同时对材料的安全卫生性能,也提出了要符合相关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卫生标准的要求。

《食品包装规范》正式出台后,将会对食品包装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以及监管者带来深刻的影响。

首先规范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然举措。为了保障百姓餐桌食品的安全,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国家质检总局对小麦粉、大米等5类食品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监管管理。

2006年底,国家质检总局为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监管体系,又继续将28大类525种食品的所有品种全部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管理。从2008年1月起,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市场准入考核方能生产,所有产品必须有明显的QS及许可证编号方可出厂。

2007,明23日,针对食品包装市场混乱之势,国家质检总局重拳出击,下发了《关于开展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证无证查处工作的公告》,决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查处未获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销售行为,在食品包装行业大力推行生产许可证制度。自2008年1月1日起,未获得列入第一批目录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共三大类,39种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该产品。销售单位不得销售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否则,将面临最少10万元的罚款。

食品及包装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比实施前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确实起到了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为消费者提供了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的作用。规范一旦实施后,相关部门将有章可依,对违规商人进行查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规范是企业清洁生产’商家绿色营销的指南。我国正在制定的《循环经济法》规定,单位和个人在设计产品包装物时,必须执行产品包装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产品包装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相关标准如《食品包装用的复合膜、袋通则》正式标准目前已经通过国家标准委的审核,将在近期出台并实施。

即将出台的规范也规定从事工艺、设备、产品及包装物设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节能降耗和削减污染物的要求,优先选择易降解、易回收、易拆解、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材料和设计方案。

这就要求生产者在保证包装基本功能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少包装物的使用和包装废物的产生,真正从设计上就考虑材料的消耗问题。这方面还需要有关部门根据具体的包装物,进一步制定明确的包装物设计及生产的标准,从包装材料使用的减量化以及对包装物使用过了以后回收再利用资源化方面,对生产者提出非常明确的要求。标准的实施将对没有环保理念、没有设计能力的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食品包装行业又是一次新的洗牌。

规范还要求企业,应在每个包装件上标示包装回收标志,并建立健全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加强对负责废弃物回收的机构和人员的培训,以保障回收标志被有效识别。此外,还规定所使用的初始包装材料应选择可降解或易回收、符合安全卫生及环保要求的材料,提供的购物袋应选择可降解材料,且厚度大于0.025mm。

对于商家一定要紧跟国家的政策和标准的变化,在采购食品时一定要用新的观念筛选和确定合作企业,不要只为了产品好卖能赚钱就行,更多的承担起经营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相信有远见的商家在新一轮的食品包装大战中一定会取得理想的业绩,绿色营销的理念会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篇9

循环经济是21世纪最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它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绿色包装,是指在产品包装的全生命周期内,既能经济地满足包装的功能要求,同时又对生态环境不产生污染,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能够回收和再利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包装要求实现包装减量化(Reduce)、重复利用化(Reuse)、循环利用再生化(Recycle),Degradable(可以降解腐化原则),即通常的3R1D原则,它充分考虑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资源、能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着力降低包装材料的环境负载,实现包装功能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平衡和统一。

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显得十分重要、迫切。现在我国每年包装产量约3000多万吨,除纸箱啤酒瓶和塑料周转箱回收较好外,其它回收率相当低,达不到总产量的20%,每年产生的包装废弃物就有2500多万吨,废弃包装物占到垃圾总量的30%。因此,发展绿色包装,走循环经济之路,成为节约资源浪费、消除污染的必要而有效途径。

二、我国发展绿色包装的障碍

(一)绿色包装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也制订一系列包装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如《清洁生产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对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减少及合理利用固体废物、过度包装、废气物回收等作了规定。但上述规定仅立足于传统经济,没有将商品过度包装、有害包装材料、包装废弃物的管理等从产生的源头一直到最终的处理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对包装废弃物的规范也只是针对生产―消费―回收―再生―利用的环节中的一个或几个来进行,没有对其进行全程管理,违背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

(二)绿色包装产业缺乏政策支持绿色包装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技术引进和开发,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受到企业生产规模的限制等原因,绿色包装产品往往比传统的包装产品成本高,因此在与传统包装产品竞争时,不具备价格优势,这直接导致了绿色包装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而我国现在没有明确的绿色包装产业扶持政策。

(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的包装行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整体水平上要落后20年,如环保型聚乳酸在包装中的应用,发达国家自1992年申请了第1件专利起到2005年底,共公开了121个专利族,衍生出246个专利。而我国仅申请了12项专利,国内申请人到2005年底也只申请了4项专利,仅占3%。科技投入是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工业强国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投资占销售额的1%企业难以生存,占2%可勉强维持,占5%才有竞争力,而我国包装企业的研发投入平均水平不足1%。因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研发投入势在必行。

(四)绿色消费观念缺乏制度推动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等一些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涉及到对消费的节制和对绿色消费的倡导,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规范消费活动和行为的法规。绿色消费是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消费行为规范。而我国的绿色消费起步较晚,远未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据调查,有72%的人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状况有益,有54%的人愿意使用绿色产品,还有38%的人表示购买过绿色产品。从调查数字看,我国消费者对绿色消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绿色消费观念开始形成,但真正付诸实施的人并不多,绿色消费观念需要制度推动。

三、完善绿色包装制度,实现循环经济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使包装绿色化,最有效的办法是实行立法,用强制性的手段对包装资源进行管理。从长远看,我国应制订《循环经济法》,作为过度,当前我国应抓紧制订《包装法》,解决过度包装包装废弃物等问题,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包装法》,实现绿色包装的全程控制1、强化清洁生产,实行源头控制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清洁生产其根本目的是进行无废、少废生产,实现生产过程污染的“零排放”和制造产品的绿色化。就包装领域而言,要求生产者在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经济活动行为原则,使包装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包装法》中,应明确生产包装产品要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以立法的形式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如含有铅、汞等成分的包装材料;没有达到再循环比例的或不能再利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明确禁止过度包装或一次性使用的包装,尽快制定出过度包装的“度”量化标准,在经济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2、促进包装废弃物的避免、减少和再利用,实现包装废弃物生态化循环为促进包装物的再循环,许多国家制定了再利用法律,如日本的《新废弃物处理法》,德国的《循环经济法》和《避免包装废弃物法》,要求在包装上印有回收再利用标志。借鉴他国立法经验,在《包装法》中应明确包装废弃物的避免、减少和再利用原则,并贯彻“谁污染谁负责、谁开发利用废弃物谁将得到鼓励和支持”的原则。首先《包装法》要规定避免产生废弃物,特别是减少其数量和毒性;其次企业必须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或作为可用能源;剩下的包装废弃物以环境相容的方式填埋。要规定包装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包装物,其废弃时有正确的回收利用或合适处置的保证,当产品有毒成分过高,难以处理,不能保证与环境相容,就不许进入市场流通。再则,扩大生产者责任,生产者不仅对产品的性能负责,而且负有对包装物整个生命周期负责的责任和义务;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还应承担回收的有关费用。

(二)、强化鼓励与限制相结合政策导向,促进绿色包装的发展 政府应制定产业、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绿色包装。具体措施有:(1)采取排污收费、排污许可权交易、环境税收等手段,提高环境污染成本,使环境成本内部化。(2)大力推行环境资源和对资源进行补偿的税收政策,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采取收取资源税的税收措施;对节约资源、污染少的企业,可适当减免资源税。(3)对运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和少污染、无污染的产品要以经济政策进行扶持,如通过政府的采购政策,采购环境行为良好的企业的产品。(4)通过信贷政策导向,增加对企业的信贷规模,给予贴息优惠,使环境行为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5)通过减免税优惠政策,对原材料和成品的进出口,给予关税和配额方面的优惠,尽量降低其产品的成本,促进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三)、通过行业自律,倡导企业实施绿色包装行业自律是倡导绿色包装不可或缺的环节。任何制度的作用,都只有在人们自觉遵守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澳大利亚的油漆涂料公司为了缓解社会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共同签署了一个行业自律协议。根据协议规定,油漆涂料的包装容器将更好地加以重复使用,减少包装原材料的消耗,从而减少包装废弃物。这个协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赞扬。我国包装联合会循环经济委员会的目标就是在包装行业内建立一个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的绿色包装生产、消费和循环再生利用系统,促进包装行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包装行业协会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制定行业规范,要求企业执行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从而实现绿色包装。

(四)包装企业要强化绿色管理理念,积极参与国际认证包装企业应将绿色观念贯彻到全部管理活动中,首先要积极开展有关的绿色认证工作,推行ISO14000国际标准。实施该系列标准具有保护环境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双重作用。通过建立、实施认证体系,实现绿色生产,既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其次要积极实施环境标志产品制度,环境标志被称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目前,世界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这一制度,标志涉及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发达国家都建立环境标志,并趋向协调一致,相互承认。我国包装企业要在开展环境标准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志,获得国际产品出口的通行证,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

(五)、加强绿色消费制度建设,培养绿色消费观念在现代“经济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模式影响下,攀比、奢糜、浪费的消费观念在社会上还是相当严重地存在。对待消费者购买绿色包装产品方面,政府做得较多的是宣传,但仅靠人们的自觉还不足以推广绿色产品的消费,还要靠制度的约束。可以借鉴日本的《环保商品购买法》,先从政府消费这一个侧面进行,各级政府应率先提倡购买和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绿色包装商品,以向社会提供环保信息,支持环保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同时利用税收政策对存在比较严重污染的消费进行制约,把环境的代价纳入消费者的决策范围,以强制性手段规范消费者的行为,比如对使用不可回收的瓶子征税,开征塑料购物袋使用税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环保消费基金,把有关在消费中所征的环境税款作为消费基金,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与此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教育力度,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运动,使循环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总结

篇10

[中图分类号]F2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036-03

现代物流被称为继自然资源、劳动力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保证这一利润源泉实现的关键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包装属于物流系统,这是现代物流的新理念。作为生产的终点,即最后一道工序,包装标志着生产的完成;作为物流的始点,包装完成后便具有物流的能力,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包装发挥了对产品的保护功能。

包装作为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物流活动的基础,而且贯穿于整个物流过程的始终,其成本也成为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包装对物流成本的影响

企业的物流成本包括:运输费用、储存费用、装卸搬运费用、配送费用、包装费用和流通加工费用等。作为物流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包装几乎影响着供应链中所有的成本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系统运作的成本。包装作为企业生产的终点和物流的起点,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多数产品只有经过包装才能进入流通。据估计,包装费用约占到流通费用的10%乃至50%。

包装费用一般包括:

(1)人工费用:从事包装工作的工人与其他有关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奖金、津贴、保险和补贴。

(2)材料费用:包装的材料费用。

(3)能源费用:包装过程耗费的水、电力、燃料、油料等。

(4)机械费用:包装设备的购置费、折旧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维修费等。

(5)技术费用:为达到最佳包装效果而实施的缓冲包装、防潮包装、防霉包装等技术而耗用的费用。

(6)辅助费用:包装标记、标志的设计费用、印刷费用、辅助材料费用、赠品费用等。

在物流成本构成的统计中,包装费用与运输费用所占比重最高,各占物流成本总额的35%左右。因此,包装成本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整体物流成本的下降,将对企业物流进一步降低成本产生深远影响。

2 物流包装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物流包装的发展,凸显出较多的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包装不足与包装过剩

包装不足与包装过剩是物流包装不合理的两个极端,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不重视,都会引起经济上的损失。

包装不足是指包装强度不足、包装材料水平不足、包装容器的层次及容积不足、包装成本过低、不能保证有效包装等几种情况,包装不足就不能在物流过程中有效地保护商品,会产生更多商品损耗,增加成本支出。

包装过剩是指由于包装物强度设计过高、包装材料选择不当而造成包装过度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包装设计复杂、材料种类多、包装效率低下;②过于保护产品;③包装体积大,导致物流费用的浪费;④集装箱空间利用率低。包装过剩的直接结果就是包装费用过高,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2.2 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物流包装的需求量增长迅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的森林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矿产等,使用后则形成大量的废弃物。据有关调查资料,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里有1/3属于包装垃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豪华包装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包装废弃物体积占固体废弃物一半,每年废弃价值高达4000亿元。目前,我国暂无完善的物流包装回收体系,未经处理的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我国包装行业呈现粗放性、非可持续性的发展特征,这使得物流包装对资源的消耗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有效地对物流包装进行回收处理,降低物流包装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已成为企业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3 物流包装的标准化未达到要求

我国物流包装的标准化建设有了一定的成绩,制定了不少相关标准。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和物流设施标准两者缺乏有效衔接,未能形成必要的行业规范和标准。物流包装的不统一和非标准化,导致了物流无效作业的增多,物流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物流服务质量落后。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货物物流包装的不规范,引发很多国际商务纠纷,造成的损失较大。如使用的包装材料违反进口国法规,导致货物在入关时被查扣;易碎商品的包装不够坚固,导致进出口商品在运输流通途中破碎损坏;贵重商品因包装过于简易或封口不严受损或丢失;危险品包装容器结构薄弱与密封不良,造成危害环境与人身的严重后果等。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归因于我国涉及物流包装的法律法规非常少,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甚至政府条例。

2.4 物流包装在供应链中的衔接不畅

供应链上的制造业生产提前期越来越短,物流包装仍是“从交货到使用、回收、加工,最后到再利用”的运营模式,跟不上现代供应链的节奏,导致往返作业多、交货期滞后、流转效率低,延误对供应链上制造业的服务。对于传统的物流包装而言,不同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群之间,往往针对产品使用不同规格的物流包装,这样每个环节都将产生大量废弃的包装物。在缺乏有效的回收合作体系与高效的回收流程支撑的情况下,必然造成物流活动其他环节作业量的增加,以及空间、时间、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占用,从而降低物流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加物流成本。

3 物流包装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包装合理化

包装与物流各环节都有密切的联系。包装合理化是物流合理化的组成部分,从物流的角度看,包装合理化不仅仅是包装本身合理化与否的问题,而是寻求在整个物流大环境下的包装合理化。目的是做到轻薄化、单纯化、作业简单、集装化和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其他环节的配合以及有利环保等,从而确定最优包装以及防止包装不足和包装过剩,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1)改善包装设计。包装设计看似简单,却与印刷工艺、印刷成本、产品包装成本以及运输成本息息相关。在设计包装时,应充分考虑后端物流的成本。对包装外箱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利用空间,降低物流仓储成本。在设计包装时,还可以通过优化装箱方式、增加装箱数量,优化包装结构、减少包装尺寸,从而减少货物的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

(2)防止过度包装。包装是物流的始点,其目的是保护产品质量,便于装卸搬运,促进和扩大商品的销售。其重要特点是在满足物流要求的基础上使包装费用越低越好。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随机调查显示,91%的人认为可以接受的是包装成本占总销售额10%以内的简单包装,只有9%的人认为可以接受包装成本为20%以内的比较精美的包装。成本超过20%以上的过度包装,就没有人愿意真正去付钱。这表明即使是送礼,大多数人也愿意把送礼送在实处,而不是把钱花在包装上面。

目前,对商品进行过度包装的现象日趋严重,不少包装已经背离了其应有的功能。商品过度包装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礼品中,目前药品和化妆品中也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例如在药店买一盒药,通常都是包装挺精美的,不仅外面有纸盒,里面还有塑料膜包装,然后才是锡箔板包装的8片药。可能这一袋药售价20元,但真正买药没花多少钱。买一眼霜,25毫升的小瓶外包装可能看似200多毫升。相关资料显示,每年中秋节礼盒包装上的费用就达20多亿元,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解决过度包装的关键在于给产品包装定规矩。目前,我国限制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还不够完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应尽快弥补相关的漏洞。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制订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鼓励商品的简约包装;企业如果过度包装,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如果企业对商品进行了有关法律法规认定的过度包装,就要缴纳额外的废品回收费或者更高的包装税。

3.2 包装绿色化

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称为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最重要的含义是保护环境,同时兼具资源再生的意义,应具备“4R1D”的含义:实行包装减量化(Reduce);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Reuse),或易于回收再生(Recycle);包装废弃物可以降解腐化(Degradable);包装材料对人体和生物应无毒无害;包装制品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到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均不应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前面四点应是绿色包装必须具备的要求。最后一点是依据生命周期分析法,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绿色包装提出的理想的最高要求。

在包装管理上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即包装废弃物并不是废物,而是有待开发的第二资源。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综合利用,既是对资源的节约,也是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只有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也只有这样,我国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才能有望实现。对于商品包装回收的问题,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随机调查显示,37%的人表示,如果商场、超市设立回收设施,自己愿意配合商家并把包装带回到商场,另外37%的人表示会考虑配合商家的这种回收办法。

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待加强:①建立健全回收体制。许多商品包装如纸箱、铁桶、玻璃瓶等,用后经过适当处理清洗可再用,但回收它首先要建立健全回收体制和回收机构。②提高废包装物收购价。目前什么东西都涨价,而废包装物回收价却一降再降,不利于回收。③原制品的再生。重视建立和扶持这样的企业,将回收的包装物还原成原料,再重新制造商品包装。④改制其他产品。比如,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可制成公园的长椅、餐桌、栏杆,或将混合的塑料垃圾转化为“塑料合金”,用于生产辅助材料;废玻璃可粉碎成一定粒度,用于建材;铝制品废弃物可制作铝合金工艺品、酒精炉等。⑤能量回收。部分包装废弃物,可以能量回收,指包装废弃物焚化产生的能量,可以用来做电厂燃料。

3.3 包装系统化

包装作为物流的一个部分,必须把包装置于物流系统加以研究。如果只片面强调节省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虽然包装费用降低了,但由于包装质量低,在运输和装卸搬运等物流过程中造成破损,物流大系统及其他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所以,只有把作为物流基础的包装子系统与它们紧密衔接、密切配合,从物流总体角度出发,用科学方法确定最优包装,才能为物流大系统的经济效益创造最佳条件。

在物流系统中,对包装发生影响的第一因素是装卸,不同装卸方法决定着包装选择。目前我国的运输方式,特别是汽车运输,还大多采用手工装卸,因此,包装的外形和尺寸就要适合于人工操作。由于装卸人员素质低,作业不规范也会直接引发商品损失。某企业案例:从香港报关进口的一件大木箱,内装精密设备,要求运输途中不能倾斜。当木箱运至客户手中时,货主肯定地认为货物已被倾斜了,因为木箱外包装上有一个标识变成了红色――原来该货物倾斜45度时,外包装上的标识就会变色。因此,引进装卸技术,提高装卸人员素质,规范装卸作业标准等都会相应地促进包装、物流的合理化。

对包装有影响的第二个因素是保管。在确定包装时,应根据不同的保管条件和方式而采用与之相适合的包装强度。

对包装有影响的第三个因素是运输。运送工具类型、输送距离长短、道路情况等对包装都有影响。我国现阶段存在很多种不同类型的运输方式:航空的直航与中转,铁路快运集装箱、包裹快件、行包专列等,汽车的蓬布车、密封厢车,等等,以上不同的运送方式对包装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影响。

3.4 包装标准化

在生产技术活动中,对所有制作的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的品种、规格、尺寸、参数、工艺、成分、性能等所做的统一规定,称为产品包装标准。产品包装标准是包装设计、生产、制造和检验包装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据。商品包装标准化主要内容是使商品包装适用、牢固、美观,达到定型化、规格化和系列化。对同类或同种商品包装,需执行“七个统一”,即:统一材料、统一规格、统一容量、统一标记、统一结构、统一封装方法和统一捆扎方法等。

3.5 包装智能化

物流信息化发展和管理的一个基础条件就是包装的智能化。因为在物流活动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大部分是由包装来携带的。也就是说,如果包装上信息量不足或错误,将会直接影响物流活动的进行。随着物流信息化程度提高,包装上除了标明内装物的数量、重量、品名、生产厂家、保质期及搬运储存所需条件等信息外,还应粘贴商品条码、物流条码等,以便实现电子数据交换(EDI)。智能化的信息包装是形成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有利媒介,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篇11

2016年6月13日,菜鸟网络宣布联合32家中国及全球合作伙伴启动菜鸟绿色联盟 “绿动计划”,承诺到2020年替换50%的包装材料,填充物为100%可降解绿色材料。绿动计划宣布后,“绿色包裹”商品专区已经在淘宝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这些“绿色包裹”使用完之后可以在自然界中完全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此外,菜鸟网络还推出校园绿色行动,在高校菜鸟驿站设立“绿色行动包材回收区”,计划在1000所高校实现纸箱的循环利用。

2016年,京东与东港股份联合打造了“京东包装实验室”,致力于绿色物流包装产品的研发和使用。3月,京东上线自主研发的电子签收系统,消费者在取快递时只需在POS机上签名即可,此举将节约上千吨物流小票和POS小票产生的物料。9月,京东推出“绿色物流”新举措―“纸箱回收,绿色环保”计划,自9月20日起,在京东商城购物的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如有闲置纸箱可交给京东配送员回收再利用。

与此同时,电商包装企业也在积极行动,跟随电商巨头的_步,为其提供绿色包装服务,推动电商包装的绿色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根据商品的特性,综合外包装瓦楞纸箱以及内部缓冲填充物的保护性能及其成本,优化包装结构,推出高强度轻型瓦楞纸箱,制定最合理的电商包装解决方案,避免过度包装;二是,减少电商包装辅助材料的使用,如一撕得环保纸箱无需使用打包胶带,电子运单代替纸质运单等;三是,推广环保材料的应用,如广东天元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可降解快递袋,京东应用的“防撕袋-全降解包装袋”,广东振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生物基快递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