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管理系统分析

企业管理系统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2 14:58: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管理系统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管理系统分析

篇1

0 引言

在现代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环境下,大量高新技术的引入、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竞争的激烈化和全球化,使得企业的环境变得复杂多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一次次的严峻考验。在这样一种生产环境下,企业对环境地变化能够做出有效反应的能力,即柔性,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企业管理的柔性能够缩短企业生产周期,节省劳动力并增强制造能力,还可弥补规模经济的不足,有效的防止决策中的随意性,防止陈旧的管理。具有高水平管理柔性的企业的确在瞬息万变和激烈波动的市场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柔性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企业管理的柔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1,2]。这标志着企业竞争的重点已逐步从成本、质量转移到柔性上。当今世界企业经营管理将逐步进入以柔性为中心,成本、质量和服务等战略要素多位一体的时代。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企业管理柔性的因素,建立了企业管理柔性的递阶层次结构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分析评价,为企业提高其管理柔性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

1 企业管理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是个由多要素、多层次所构成的具有经营过程和管理过程的人造微观经济系统,而企业的管理系统则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经营方式、生产技术等多方面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柔性就是要使企业管理各要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按照企业管理内部运动的规律,进行有效组合,从有利于发挥这些要素的功能及提高系统整体管理的柔性。这里为了方便下面的讨论,将企业管理系统抽象为:企业再造、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四个部分[3]。

1.1 企业再造 企业再造的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这为企业实现柔性管理提供了机会。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以重整业务流程为突破口,以完整性为出发点,将原来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再合理地“组装”回去,通过业务流程重组,过去僵化的管理体制被打破,组织内部的冲突和扯皮现象减少,员工拥有了自主权,积极性极大提高。即企业再造是在更高层次上确定企业如何对市场做出反应,如何识别潜在市场与创新市场,并在这种识别与创造中重新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企业再造的目的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从员工个人到整个组织对瞬息万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4,5]。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的柔性、组织结构再造的柔性、制度创新的柔性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

1.1.1 企业战略的柔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商海中,企业需要从战略目标制定、规则调整到战略实施都贯彻柔性化的理念,才能在运营中表现出很强的应变弹性。柔性的战略观念能使人们以一种更能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管理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这种新的战略观念主要是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要真正以满足消费者(客户)的需要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增强组织利用新技术的弹性;加快新产品开发迅速进入新的生产活动领域,抓住有利时机,抢占新的市场等[6]。

1.1.2 组织结构的柔性。由于传统组织管理模式决策周期长,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不能灵活多变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柔性管理组织结构势在必行[6]。近年来,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工作团队、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扁平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比层次结构更具有柔性,它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同时,这种组织结构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组织的运行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1.1.3 制度创新的柔性[3]。制度创新在于以充分的产权和制度设计来降低交易费用。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看,制度创新所导致的产权重新安置和制度设计的效率要通过企业柔性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展现。企业要不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这样才能使更新、更完备的企业制度和体制继续被创造出来,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现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运作的要求。

1.1.4 业务流程再造的柔性。所谓业务流程是指一组逻辑上相关联的业务活动,企业依靠这些关联活动来实现预定的目标。重整业务流程,就是要从整体流程出发,先考虑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总过程,找出目标,然后重新分析不同业务流程以及同一业务流程中的各环节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企业管理的最大柔性。

1.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是指某项新产品从设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以及销售一系列技术活动的综合。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的柔性,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提高技术的柔性,才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从总体来说,企业技术柔性主要包括自动加工系统柔性,物流系统柔性、信息系统柔性和软件系统柔性[7]。

1.2.1 自动加工系统柔性是指当作业发生变化时,加工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整能完成多种操作的能力。还可分为设备柔性、工艺柔性、作业柔性、路径柔性等。

1.2.2 物流系统柔性是指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不同手段将多种物料在设备之间转移的能力。它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在制品库存,并缩短生产周期。

1.2.3 信息系统柔性是指对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所需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并通过计算机及其它控制装置对设备实现分级控制的能力。

1.2.4 软件系统柔性是指企业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包括设计、规划、生产控制和系统监督等软件的柔性。

1.3 市场营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越来越注重市场营销,促使企业提高市场的柔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3]。市场营销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总体效益的高低,只有搞好市场营销,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柔性,从而加速商品的周转和销售,减少产品积压以及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回笼,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中去。其中主要包括绿色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的柔性与文化营销的柔性[8]。

1.3.1 绿色营销的柔性。绿色营销的基本含义是企业通过营销活动,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环节都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环境及社会的利益。绿色营销是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要适应绿色大趋势,以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

1.3.2 服务营销的柔性。服务营销是指通过取得顾客满意和忠诚来促进买卖双方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获得适当的利润和公司长远发展。实施服务营销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和适应力的现实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与经营方式纷纷被仿效的今天,服务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更是有着独特的作用。

1.3.3 知识营销的柔性。知识营销代表了一种先进的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产品推销的同时,向社会传播与产品有关的知识、技能,让公众不但从直接的物品使用中受益,还从企业那里得到文化、知识等熏陶。它提倡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向顾客传播知识与技能,变潜在的消费群体为现实的顾客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利润。知识营销将会为企业带来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1.3.4 网络营销的柔性。网络营销是因特网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构,是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它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商务模式,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对现代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网络营销对企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机会,努力开创营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1.3.5 文化营销的柔性[8]。文化营销是通过有意识地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的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是站在主动利用文化环境因素的角度,把文化与营销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使文化渗透到产品、品牌及企业形象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

1.4 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工作业绩和效率与企业文化紧密相关。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又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同时,它又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致胜的手段。企业文化柔性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念及经营理念在动态环境下的不断创新,企业中各利益主体的观念和利益也相应经历调整过程,以期形成相应的企业使命和有利于柔性管理的氛围,即企业文化的柔性越强,就越有利于柔性管理的实现[5]。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的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9]。

1.4.1 精神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它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等。

1.4.2 制度文化的柔性。企业的制度文化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实际上是对企业职工和企业本身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影响的部分,主要包括企业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特殊制度三方面。

1.4.3 物质文化的柔性。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生产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主要包括企业的厂房、工艺装备和产品等,它们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2 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评价——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将复杂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逐步分析,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也可以防止对某类问题出现前后矛盾的主观判断[10]。几十年来,它成功地运用于社会、政治、技术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成果,它也适用于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分析评价。

使用层次分析法首先要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称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再把这些元素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处于最上层的通常只有一个元素,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称为目标层。中间的层次包括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称为准则层。最低一层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方案或体现各准则要素变化的指标,称为措施方案层或指标层。在我们这个问题中,目标层为评价企业管理系统柔性,准则层则B表示影响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因素,每个要素的变化又可以用若干项指标来反映,即准则层C,方案层D为不同企业的管理系统。根据我们对企业管理系统的分析,建立其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据。

为了避免决策受个人业务水平的限制,常使用专家评比法或德尔菲法等建立判断矩阵中的相对权重。对两两比较构造出的判断矩阵,要检验其一致性,若不满足一致性条件,则要修改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为止。另外,在不同时期应根据当时情况重新判断,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首先利用专家评比法建立准则层B各元素对目标层A的相对权重,得到的判断矩阵为4×4阶矩阵。根据算术平均法得到准则层B的层次单排序,即单一权重向量,同时这一权重向量也是准则层B的组合权重向量,记作W′=(W1,W2,W3,W4)T。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准则层C各元素对准则层B各元素的重要程度,得到的判断矩阵均为16×4阶矩阵,其单一权重向量分别记作:

W12=(W11,W12,…,W116)T

W22=(W21,W22,…,W216)T

W32=(W31,W32,…,W316)T

W42=(W41,W42,…,W416)T。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准则层C的组合权重,令组合权重向量为C:C=(W12,W22,W23,W24)TxW′

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方案层D对于目标层A的数值,即对各企业管理系统柔性的评价,并得到一个评价值。令企业管理系统i的16种柔性类型值为一个向量:

Ai=(ai1,ai2,…,ai16)T

上式中qik为第i个企管系统k元素的评价值,Vj为第j元素的综合评价值。

从上可以看出,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进行评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主观性[11]。这是因为,对不同的柔性目标,不同的管理决策者以及不同的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类型的相对权重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构成的判断矩阵就各异,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或专家的经验、主观判断以及特定的环境。因此,即使对同一企业生产系统,其柔性评价可能也会不同。其次,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是否科学和切合实际,对其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有极大影响。企业生产系统柔性递阶层结构的建立一是要考虑问题求解的需要,不同问题其递阶层次结构也将有别;二是取决于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企业生产系统柔性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

3 结语

柔性作为管理系统所应具有的重要特征,它是作为应付动态多变的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与以往对管理系统柔性的概念性、框架性的研究相比,本文研究的结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使对企业管理系统柔性构成要素和整体柔性的评价更加切实可行,为评价管理系统基于柔性的竞争力、分析和改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提供了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旭,武振业.面向敏捷制造的可视化柔性决策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IS.2000.6(6):41-45.

[2]庞庆华,潘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环境下柔性调度的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5-70.

[3]陈晓慧.现代企业系统柔性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武汉:武汉工业大学.1999.5.

[4]时间,雷鸣.柔性管理及其对我国企业界的影响[J].经济师.2002.6:163-164.

篇2

人才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逐渐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无疑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人事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企业中员工的基本信息。由于人员众多、数据源复杂、统计工作困难等问题,每做一项处理都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本设计的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旨在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将人力资源工作者从繁重的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管理和管理决策,保证企业的高效持续运营。

1.2功能分析

本系统的最终面向的用户是企业的所有员工,他们是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系统维护人员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熟悉Web编程和数据库。公司的人员类型有系统用户、部门领导、普通员工几个不同的角色,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系统信息的管理,其中系统信息包括职工情况、职工调入调出情况、职工工资,还有对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统计,和系统管理员设置密码、对系统的功能和开发信息进行介绍的功能。大部分涉及敏感数据修改的工作仅由系统管理人员完成,如计算工资、修改调入调出情况、指定部门、指定员工的基本薪资等,普通员工可以通过此系统浏览自己的基本资料、调入调出情况、薪资信息等,部门领导可以查看本部门所有普通员工的个人信息、调入调出情况、薪资信息,以便调整预算和安排岗位。

1.3数据分析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其中包括了用户表,部门表,职工表,职工工资表,职工调动表,考勤表,考勤对照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E-R图来表示。数据的相关存储都是利用Oracle10g数据库存储数据的,各数据库表结构这里不再详述。

2系统设计

2.1功能划分

2.1.1职工个人情况管理职工个人情况管理是将当前登录用户权限下的职工个人情况表中的数据显示出来,系统管理员可以操作所有的职工信息,部门领导可以操作本部门所有职工的信息,普通职工只可以查看本人的信息。

2.1.2职工的调入调出职工调入调出是统计本公司职工在部门间的调动,用于记录员工的调动信息,不同的权限下显示的内容不同,系统管理员可以操作所有的调动信息,部门领导可以操作所有调入部门或调出部门为本部门的调动信息,普通员工可以显示所有的职工号为当前登录用户的调入调出的信息。

2.1.3职工工资管理职工工资管理统计了职工的工资信息,每一个月一条记录统计当月的基本工资、请假费用、加班费用以及小计。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所有职工的工资信息进行操作,部门领导可以对本部门的所有工资信息进行操作,普通职工只能查看自己的所有工资信息。

2.1.4部门管理部门管理主要是对于企业内部部门的维护,只有管理员有此权限,可以增加部门信息,修改部门信息,删除已经不存在的部门。

2.1.5考勤管理考勤管理主要是为了计算职工每个月工资而存在的表格。

2.1.6考勤对照管理这个主要是对应考勤表中不同考勤种类的奖惩情况的具体信息,也是计算工资的重要内容,也便于以后其他考勤种类的维护。

2.1.7统计报表模块在该模块用于对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统计后显示,并且可以进行导出和打印。

2.1.8系统服务模块该模块用于系统管理人员设密码、对系统的功能和开发信息进行介绍。

2.2层次模块图

人事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从图中可以反应出系统各个模块及其子模块。

2.3功能描述

功能描述主要是通过用户的一系列动作将系统的前端页面,中间控制和后台的数据处理连接到一起,可以很直观的看出系统运行时的操作步骤和业务流程。一部分实际内容相似,只包含了出现次数较多的内容。管理员登录时序图,其他时序图不再详述。

3系统实现

3.1系统整体架构

系统的实现采用经典的MVC设计模式。视图层采用JSP+JQueryEasyUI,控制层采用SpringMVC,模型层采用MyBatis。这些J2EE技术的整合使用,为系统在安全性、健壮性、可移植性等方面提供了保障。

3.2系统实现

3.2.1数据库设计数据库采用oracle10g数据库,为了更好地查看数据库中的内容,使用PL\SQLdevoloper进行操作,首先创建一个表空间名为system,之后创建用户名为user01的用户,密码是u01,之后在该用户下建表。使用数据库框架(这里用的是MyBatis)对数据库中的表进行操作。为了避免导入jar包可能导致的错误,使用maven工程进行项目的整理,在maven工程的配置文件pom.xml中配置需要的jar。

3.2.2创建数据库操作层首先定义一个dao层接口,定义好所有操作数据的方法;然后定义一个serive和serviceImpl类,实现dao中定义的方法,并且通过MyBatis对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操作。

3.2.3创建控制层(controller)之前在SpringMVC的配置文件中对于controller的调用进行了明确的配置,客户通过页面提交请求,controller接收到请求,调用需要的方法进行处理,之后将得到的各种结果处理后返回给用户。控制层在整个MVC系统中起着连接的作用。

3.2.4创建视图层视图层主要用到的是jsp和javascript,为了更好地展示效果和方便地调用使用了JQueryEasyUI,能够展现统一的页面风格。

3.2.5创建配置文件配置文件主要有四种:pom.xml,springmvc-servlet.xml,web.xml,mybatis-config.xml。pom.xml主要是对于maven工程使用的jar包进行声明。springmvc-servlet.xml主要是对于springmvc的一些配置信息。web.xml配置了整个工程都要涉及到的内容。mybatis-config.xml是对多个sqlmap通过sqlsessionfactory创建实例。

3.2.6配置运行环境在maven中配置工程,点击工程右键->RunAs->MavenBuild->jetty:run,运行工程,通过将访问路径输入浏览器地址栏进行访问。

篇3

自从有了人的出现,管理一词就随之出现了,有了人的出现就形成了社会,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是在集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就出现了相应的管理。管理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课题,在现在的社会管理是无处不在的,它体现在人们生活的社会的各个部门中。管理的文化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在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管理活动在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中都是可以见到的,在管理活动中,人的管理是非常的重要的,随着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不断得到重视,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正在不断的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发展是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进行的。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一词来源于美国的管理学专家的书中,在书中管理学家对于企业文化给予了一个广大的管理学者都认同的概念。那就是企业文化就是一个组织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判断标准、文化观念和生活的观念。企业的文化将企业中的各种力量特别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使用在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中,进而使企业的员工有一个共同的前进方向,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且完成企业的奋斗目标。在进行企业文化的建立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做到以下的原则:首先,企业的文化一定是可以督促企业的员工乐于采取行动去完成自己的工作的,并且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是乐于与顾客进行接近的;其次,企业的员工要具有自主和企业家的精神,在企业中企业的管理人员要积极发挥企业员工的作用才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不一定只是需要人,但是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再次,企业的领导要根据制定好的企业文化要求自己,做到身先力行给员工做出表率,而且要以企业文化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最后,在制定企业的文化的时候要做到发挥企业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而且要使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尽量的简单,这样不但可以使得员工的工作氛围好,而且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

二、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

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将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主要影响,只有对人力资源实施有效管理的企业,才能获得稳定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员工的工资和其它报酬应同其对企业的贡献直接挂钩;员工所受的奖酬应与其劳动生产率挂钩;强调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对企业的经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把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考核经理人员的标准;定期向员工介绍有关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设想和实施方案,并使员工参与制定更进一步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关心员工的需要是获得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在任何企业内,对人的管理都应重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管理,应当得到极大的首要的关注。虽然各个企业对各自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愈来愈多的大公司日益重视建设符合企业经营哲学和经营战略的“企业文化”,以不断加强和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三、企业文化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是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提炼和总结的。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人们把它作为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出来,其目的是要有意识地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以此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领导者要做的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企业文化的能力和创造企业文化能力。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团体改善它的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和决策的制定,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新的气氛,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企业环境,形成高度灵活的应变能力。企业文化在一定的企业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它是影响自己的成员思考、体验和行为的主要方式。现代世界知名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应该如何建立企业的文化可以通过借鉴其他公司的经验进行本公司的企业文化的建立。现在国内外的很多企业都具有自己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有些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一些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通过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约束和激励,继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各个企业有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其不同的文化理念,例如竞争的理念、激励的理念、创新的理念。但是无论企业的文化理念是什么都离不开尊重人才的理念,尊重人才的理念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本的文化理念。企业的这些基本理念都是贯穿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中,企业可以积极探索本企业的文化建设。

四、结束语

企业的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企业的管理工作是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前景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企业进行管理的时候对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根本,主要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是对企业中每一个成员都要使得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得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为了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就一定要使企业的员工在观念上发生改变,能使得员工的观念发生改变的力量就来自于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文化将企业中的各种力量特别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使用在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中,进而使企业的员工有一个共同的前进方向,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且完成企业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2生产统计系统

经过调查发展,目前仍然有很多煤炭企业生产统计管理利用excel制表、填写数据、打印输出,生成报表,工作效率低,并且效果并不理想,管理质量和有效性很难得到保障。煤炭企业生产统计管理涉及生产信息的管理和查询,这些信息包括月基础数据、月累计数据、年度累计数据等等,这些信息处理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传统生产统计管理具有滞后性,不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并且也无法有效处理如此庞大的信息量。生产统计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必然影响煤炭企业正常运营,使生产出现混乱现象,煤炭企业加强对生产统计管理系统的应用势在必行。生产统计管理系统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完美融合的产物,以数据库和专业的生产统计管理软件为基础来实现生产统计数据的实时统计、分析、整理、整合、共享。生产统计管理系统融入煤炭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炭企业生产统计管理走向了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规范化阶段。生产统计管理系统下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信息管理更高效。生产统计管理系统是企业生产统计管理工作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必然趋势。

3煤炭企业生产统计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企业生产统计管理系统有:foxtable生产统计管理系统、金石生产统计管理系统、SPC生产统计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均针对企业生产应用开发,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个规范精确即时的生产数据库,实现轻松、规范、细致的生产统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帮助管理者及时、准确、全面的了解生产动态。这些系生产统计管理系统多以c/s和b/s为基础。

3.1c/s模式下的系统结构

目前多数煤炭企业生产统计管理系统采用c/s结构模式,整个系统体系结构模块功能,由client来完成,数据集中在server中。这种结构的生产统计管理系统,可均匀分配服务器负荷减少数据传输量和客户机处理任务,只有任务调取时才进行分析。保证了系统的性能和运行速度。目前这种系统服务器端运行环境是WindowsNT操作系统,支持tcp/ip、ipx/SPX网络协议,采用sql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服务区,使用Activexdataobject连接数据库提供对数据库的访问。客户端基于VB6.0开发,客户端操作环境为Win-dows2000/xp,通过access建立数据进行操作。该系统包含:矿级统计子系统和公司级统计子系统。

3.2三层b/s模式下的体系结构

以B/S为框架的生产统计管理系统,强化了对互联网的应用,可通过系统浏览器直接对系统进行访问和操作。资料和数据都储存在网络服务器中,数据的处理也由服务器来完成,这种模式的生产统计管理系统简化了客户机工作,减轻了客户机负荷,客户机仅需要安装配套客户端软件即可,客户机通过客户端软件访问服务器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管理,服务器分担了多数工作。这种结构的生产统计管理系统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易管理、信息共享度高、对客户机配置要求低、可通过网络进行操作和访问。缺点是:如服务器瘫痪出现,将导致数据库无法访问,甚至导致数据信息丢失或损坏,并且这种体系结构的生产统计系统基于http协议实现,因此会受到网络传输速率限制,所以有着一定局限性。

篇5

(一)“直接绩效”的有限性ERP系统“直接绩效”有限性,由信息系统本质决定。企业的信息系统可以从信息的使用成本和系统的最终“产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信息使用成本的角度分析,由于ERP系统的技术集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前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间的“异构”问题,使相关子系统间实现了“无缝”衔接,解决了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数据冗余”和“信息孤岛”问题,可在多方面使信息系统的效率提高,降低了信息的使用成本。在数据采集环节,改变了以前“异构”系统环境中,各个子系统分别手工录人数据的状况,实现了数据一次录入,相关系统共享。这在一定程度,克服了企业原有的数据“重复采集”的弊端。在ERP环境中,由于“数据统一存储”,不仅有效地节约了存储资源,而且简化了相关部门的档案管理程序,减少相应的劳动消耗。由于相关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衔接,数据、信息可以通过电子方式传递,从而省去了以前“纸质”数据环境中人工传递文档的劳动。这些是企业应用ERP系统的“直接绩效”。但这部分“绩效”在应用ERP系统绩效的总体中所占比重较小,与企业的预期的信息化目标相距甚远。

从“信息”的视角分析,高质量的信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显而易见:有助于科学决策,增进企业规划的合理性;信息质量提高意味着经营活动信息反馈及时、精确,便于控制和协调,使企业经营目标更容易实现;有利企业的事后评价,增进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但从企业实际情况分析:首先,由于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系统。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采集数据,“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左右相应“产品”的质量。所以信息质量的高低,除了受制于信息技术进步和信息系统水平的高低外,还取决企业的管理水平。其次,由于“信息”的最终“使用”,在某种意义上相对独立于“信息系统”,而是企业经营管理,可见,ERP系统,仅为企业信息质量提高创造了条件,如果企业管理没有在“数据源”方面提供保证或者没有使用“高质量信息”的“能力”,就没有相应的系统绩效。所以ERP系统在信息方面的“直接绩效”有限。

(二)“间接绩效”的集成协同性集成协同,在系统科学中是指系统中诸多子系统或要素之间交互作用而形成有序的统一整体的过程。无论是简单系统,还是复杂系统,只要在各个子系统之间、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连接、合作、集成协同与同步行为,便存在着集成协同。“间接绩效”集成协同性在于表明:ERP系统的绩效,是由于信息系统变革而推动企业整体机制、机能“升华”,而最终形成的“产物”。这种“间接绩效”是企业各个子系统、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环节共同“升级”,集成“协作”的产物,即管理层次、管理职能、管理风范、管理文化、管理方法等必须改进以适应先进的信息系统,达到企业管理与ERP集成协同,才能充分发挥出ERP系统的“间接绩效”。

信息系统的变革之所以推动企业整体机制、机能的进步,是因为它具有“神经网络”的机能。在技术条件具备的条件下,可以借助于修正“信源”、“信宿”、“信道”,以及信息传递、反馈方式,消除企业内部子系统、部门及业务环节间的“重复”和“冲突”,从而使企业在整体上得以优化。

二、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的集成协同

依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和系统环境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当系统和环境集成协同一致时,系统的职能作用才能有效发挥,系统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反之,不仅系统的职能作用受限,而且给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的集成协同'可以从其静态和发展动态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理解。

(一)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静态集成协同所谓静态集成集成协同,指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水平在特定历史期间,两者相对稳定而无显著变化。立足特定时点分析,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的集成协同,表现为两者全方位的同步和协调。对两者的这种集成集成协同,可以从结构形式、管理层次、管理职能、管理风范的方面进行认识。

从结构形式上分析,信息系统由许多子系统组成,企业是一个众多部门的集合;而企业的组织结构,核心是部门结构,但由于部门结构又是以业务流程为基础的,所以,企业组织结构,包含部门结构和业务流程结构。信息系统和企业各部门以及业务流程各环节之间存在着集成协同关系。信息系统结构与组织结构之间的集成协同,是企业信息系统成功的重要标志。从管理层次分析,企业存在高层、中层、业务管理三个垂直的管理层面。企业高层管理,首先着眼企业的战略管理,就此而言,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集成协同主要是考虑关于使命、范围、治理和核心竞争力,包括这些要素在不同领域之间的集成协同,以及这些要素与结构政策(垂直)的集成协同。其次致力于当前经营活动,在企业的整体视角确立发展规划目标,通过必要的控制、协调确保既定目标实现,以及透过事后的分析评价来总结经验。这需要信息系统在相应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各环节在功能上集成协同。企业中层部门管理的期望,是借助信息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理解企业的目标和本部门任务;能够和其他部门顺利交换信息;对本部门业务活动计划,控制和评价。业务管理层面的集成协同表在,业务操作人员,借助于信息系统,记录业务活动,了解相关业务环节的业务进程,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本部门的使命和任务。

(二)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动态集成协同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来分析,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之间的集成协同具有动态协性。这种动态性,是指若将两者之间的集成协同视为一种“均衡”状态,它具有“时间性”,即两者“均衡”会随着时间的产生冲突,通过解决冲突又取得新的“均衡”。如果将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之间关系的视为一种矛盾,则两者之间的集成协同,是一种对立的统一。这一矛盾,就特定经济组织而言,企业管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信息系统是矛盾次要方面。信息系统整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服务,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企业管理。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的出现和技术的发展都会引起信息系统发展或变更。随着企业体制改革,企业相继引进了先进的制造思想、制造工艺,这就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系统的产生。

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具有反作用。首先,就特定企业而言,当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之间相互协调,则信息系统可以促进管理效率提高,反之,如果信息系统落后或者超过了企业管理平台,会阻碍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甚至使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陷入困境。其次,从宏观分析,信息系统的发展变化,并非仅仅局限单个特定经济组织的管理水平的影响,它也会随着管理思想、管理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当一个企业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时,它就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创造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管理变革。ERP系统,是对MR睬统完善和发展;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先进信息系统模式。这―信息系统模式先进性,不仅在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系统功能的完善,而且更在于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企业在准备实施ERP,系统时,首先要充分认识这一系统先进性;并以此为基础准确把握这一系统对系统环境的要求;以便在系统实施和维护期间,不断消除系统环境中与ERP系统不相容的因素,确保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的集成协同。

篇6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09-01

目前许多单位部门所用设备的管理采用简单的电子记录方式登记存档,在设备维护上不能够及时地进行完善,新更换的设备使用信息和更换情况往往不能够及时的反应到已有的电子档案上。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每个部门并不能够及时了解部门内部或者其它部门设备维修的详细情况以及产生的相关费用与花销明细,必须亲自到电子台帐处查看才能了解,导致了不必要的人力财力的浪费。目前的这种管理现状在设备的管理上出现了盲区,为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本文研究分析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来进一步完善设备的管理。

本系统的设计包括数据库的设计,系统整体版面的设计和系统程序开发代码的编写。

程序开发的最关键,最基础的部分就是数据库的设计,一个符合标准规范的数据库在后续程序开发的过程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数据库的设计规范,首先考虑数据量的大小以及数据处理问题,在本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选择了SQL serv-er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具体表的设计时,由于系统要求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所以必须设计用户表来完成对用户权限的划分;再就是具体的设备维修,不同的设备要分别建立不同的表结构,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在遵循数据库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增加表结构以方便后台程序的设计和代码的书写。

系统整体版面的设计主要是依附方便使用的原则,在具体设计时采用了树形结构,这样以不同的用户登录时就会很明显的出现对应的不同的树形管理架构,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很方便明了的进行操作;在系统的版面美观问题上主要采用Photoshop CS4,Flash CS4来完成图片和背景的设计,从而达到整体版面美化的效果。

本系统在程序开发代码的编写上采用c#.NET进行整体的设计开发。c#.NET是技术和c#语言相结合来完成Web应用程序的开发的一种技术。各种语言只要符合通用语言标准,都可以在NET平台上运行,而是最新的Web应用程序。c#是微软公司的一种面向对象的、运行于NET Framework之上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是微软公司,NETwindows网络框架的主角。把微软正在推行的,NET技术和C#语言相结合来建立Web应用程序,其安全性和可升级性都大大胜过普通的ASP程序,并且可以花费比传统的ASP方法更少的时间去建立Web应用程序,是目前比较流行也非常实用的一种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

本系统的开发使用过程首先必须严格遵守的就是权限明确,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的使用权限,以保证透明公开管理的前提下资料维护的安全性。所以首先必须要求进入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才能正常进入系统进行具体的操作。其次就是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系统用户权限整体分为四部分:超级管理员、软件设备管理员、硬件设备管理员和部门管理员;每个用户具有什么权限由超级管理员来划分,用户的增加也有超级管理员完成。在具体各项功能的实施过程中,采用c#.NET进行整体程序的设计开发。

该系统满足的要求和实现的功能有:收集、储存、分析与设备相关的数据,建立设备信息数据库;正确、合理选择设备。为企业提供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技术装备;正确安装、调整和验收工作;用户根据不同权限对信息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维护,包括添加、修改、删除;能够快速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直观形象的以各种列表、图表等形式显示处理结果;用户可以对设备信息数据库进行有效地维护,保护各类数据表的添加、删除、修改等,使数据库可以随着设备的增加不断的得到扩充;根据需要及时地、有计划地改造与更新设备,以不断改善和提高设备素质;统计分析结果要求形成报表的形式,保存重要的工程资料,推动其信息的共享和再利用。

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结构化编程方式、ODBC数据库访问技术、SQL语言来实现数据访问以及模块化设计的方法。进行面向对象风格编程时,把一个问题分解成有关部件的子组,用这些子组来考虑有关的代码和数据,再把这些白组组织为一个层次化的结构。最后,把这些子组翻译成称作对象的自主式单元。关系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是当今计算机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各种数据库产品形形,各有千秋;这种情况一方面给用户带来好处,另一方面又给应用程序的移植带来困难。微软公司的ODBC技术解决了这些难题,它可以用来在相关或不相关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存取数据提供应用程序设计接口,是目前数据库应用方面很多问题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和标准接口。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访问数据库的标准语言模块化设计方法将整个系统划分为相互独立的若干个功能模块,通过内存公用区、临时文件两种方法,实现各个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使得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既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又具有良好的人际交互性能。需要满足数据创建、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功能。

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开发要根据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开发,通过此系统的使用可以使各项设备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同时也实现了一些管理资源的共享,为以后的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把设备进行信息化的管理适应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适应当前国家提出的节约成本的管理要求,真正实现科学化的管理,科学化的办公。

参考文献:

[1]安家明,浅谈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的再造,锅炉制造。2010,3

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choose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for reference and analysis, the article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broad, management system,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国外一些比较发达国家水利公司对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已经达到非常科学化的水平,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特别在水资源管理体制上面更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将择优选择部分发达国家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借鉴分析。

二、 分析英国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英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以英格兰和威尔士两地区为代表的水管理体制。分为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这三个级别。

1、国家级机构:英国没有专管水利的国家级行政部门,水利由环境、运输与区域等有关部门进行分管,主要部门有环境、运输及区域部、国家环境署、水服务办公室。

2、区域级机构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自1970年开始,水管理体制发生了两次变革。第一次是根据1973年议会通过的水法,实行按流域分区域管理,合并、整顿,改组原来1000多个大小水管理机构,成立了10个水务局。流域内不再按过去的行政划分和受其管辖权的限制,每个水务局对本流域与水有关的事务全面负责、统一管理。水务局不是政府机构,而是由法律授权的具有很大自、自负盈亏的公用事业单位。第二次大的变革是八十年代中期,英国政府大力推行私有化政策。顺应这一政策的要求,1989年水务局实现私有化,改为水公司。英国的水工业私有化目前仅限于英格兰和威尔士,而在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至今供水管理部门还是国营公共事业机构。

3、地方级机构

郡、区、乡镇地方级不设水管理机构,只有地方议会负责管理排水及污水管道。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英国农村地区成立内地排水区。该排水区由农业土地和建筑物使用者(即交纳排水税者)成立用水用户协会,选举一个董事会进行管理。

三、分析日本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1、在管理体制上日本国家属于“多龙治水,多龙管水”的管理模式,水资源开发管理分别由建设省、国土厅、通商产业省、农林水产省、厚生省按准公益性政府赋予的职能进行管理

2、依法治水管水的鲜明特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1949年开始日本相继制订了有关促进水资源管理的法律,如:国土综合开发法、水资源开发促进法、自然环境保护法、水防法、下水道法、工业用水法等。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日本开始编制全国综合开发、规划,陆续指定里簧川、淀川、吉野川、丰川、根川、筑后川、木曾川等七大水系作为水资源开发的水系。其范围覆盖了大半个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程建设。到了八十年代水资源工作继续深入,《21世纪水的供求》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制订和发表,标志着日本水资源开发、管理达到了新的高度。

3、日本水资源开发公团的作用

根据1961年制订的《水资源开发公团法》,于1962年创建了水资源开发公团。公团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的各项长期规划和地方政府的远景规划,对日本的七大水系统一进行开发、治理,调整各方面的关系、筹集资金、统筹全国的水资源开发事业。

四、分析美国田纳西流域开发管理模式

通过资料了解得知,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条件、流域经济运行、开发模式等,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美国流域管理的政策与法规及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的先进经验,能有效促进我国长江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并形成可行的流域管理建设系统。

1、TVA的机构组成

TVA是根据TVA法案成立的,制定TVA法案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田纳西河及其支流的航运与治理水灾、促进田纳西流域的植树造林和流域内贫瘩土地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从而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目的需成立一个单一的政府机构来进行管理,对整个流域内所有的资源起到管理监督作用,同时将政府权利及服务与社会动机与营利的私有企业灵活性与主动性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农业地区的迅猛发展。TVA的组织结构,由董事会按照明确职责和提高效率的原则自主设置。

2、 TVA的职能

根据TVA的法案,TVA拥有主要职能如下:独立的人事权、TVA有权在田纳西河及其支流上进行建设、对土地具有征用权、 TVA有权生产新的农用肥料、TVA有权生产并销售电力。

TVA用美国政府名义行使用和征用土地,并以征用或购买方式占用不动产。TVA可以在田纳西河及其支流上建设水库、大坝,在田纳西河上形成水深2.7米的河渠,维持供水,改善田纳西河和密西西比河发生破坏性洪水,TVA在田纳西河及其支流上兴建电站、动力设施、输电线、通航工程以及附属设施,并通过输电线将各种发电设备联网成为一个或若干个电力系统。TVA还可以生产新的农用肥料,并进行推广促进当地经济飞速发展。TVA所辖的水坝主要是促进航运和防洪,其次是发电。

五、结束语

研究表明,国外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启示与借鉴之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的流域管理依法治水

国外流域管理的模式属于多样化的管理,建议加强对国外流域管理和我国流域管理体制的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符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求的流域管理体制。

3、创新多种融资方式

水利事业是全国人民的事业,水利资金的筹集需要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其数量才有保证。积极动员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是加快水利行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国外较早对水利资金的融资开辟可间接融资的方式,允许水利项目开发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债券以及政府出面发行水利建设债券,并以其收益、收费、政府财政性补助资金还本付息。我国只有采用这样的多种融资渠道保证水利资金有足额配置量,才能有力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软资源,它与物资和能量并称为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审时度势,及时将各种有用的信息用于发展生产,用于指导经营与管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下面是我在为长春市企业家协会发展策划中心设计企业家协会信息管理系统前的系统分析过程。

1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阶段工作。该阶段的工作为系统分析与系统实施提供从分得依据,对系统开发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2系统调查

系统开发的基础是要对系统有全面的了解,对系统赖以建立的组织要有充分的了解,这就依赖详细调查的结果。

2.1长春市企业家协会企业发展策划中心概况

长春市企业家协会企业发展策划中心是隶属于长春市企业家协会的中介组织和咨询服务机构,以服务于长春市企业与企业家为宗旨,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家之间的沟通提供无偿服务;为企业开展资本运营、企业诊断、形象设计、新产品开发等有明显效益的活动,提供低收费服务。

长春市企业家协会企业发展策划中心业务范围1)提供企业形象设计;

2)提供企业资本运营、企业改组改制的方案设计;

3)提供企业诊断和改善经营的方略;

4)提业前景分析、产品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论证,提供新产品开发的建议;

5)提供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创新设计思想的信息服务;

6)提供保护企业权益的中介服务;7)提供人才、自尽、物质资源交流的信息服务;8)有关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其他专题咨询服务。

2.2可行性研究

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是根据用户提出的项目申请和系统初步调查所确定的方向,对所申请的开发项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它的中心是在对现有系统或组织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用户需求作出分析,同时注意项目开发所受到的各种制约条件,研究开发项目的意义和可行性,以下就重点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2.3技术上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评价主要是分析系统开发的技术力量和计算机等条件。其核心就是评价现有能力及设计达到的水平是否有效的为不同的专家提供信息。就是根据协会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要求能否达到。信息管理系统技术上的可行性可以从硬件(包括设备)的性能要求,软件的性能要求(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包、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各种软件工具),能源及环境条件,辅助设备及备品配件条件等几个方面去考虑。要说明的一点是,技术的可行性应在已经普遍使用、已成为商品的技术基础之上,不能以刚出现的甚至正在研究中的技术为依据。

2.4经济上的可行性

经济上的可行性主要是对开发项目的成本与效益作出评估,及新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超过开发和维护所需要的费用,判断一下开发这样的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合算。这包括费用和收益两个方面。

企业家协会企业发展策划中心成立不久,所以目前中心的主要工作是由外聘专家来完成的,而信息的收集主要是靠外聘专家通过自己的手工作业或其他手段及中心提供的一部分国家政策和法规等信息,再加上各个专家是由不同公司及学校聘来的,这样就使得专家之间信息交流及传递速度慢,成效低,使信息不能及时的传递,无法进行适时的决策,从而对下步工作形成制约,影响策划的执行速度。所以建立一套符合中心实际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迫在眉捷,一旦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成后,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2.4.1费用

费用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设备费用。它包括公司购买计算机硬件、软件、输入输出设备、空调、电源及其它机房设施的费用,还有设备的安装及调试费用。2)开发费用。公司进行系统开发所需要的劳务费及其它有关开支。

3)运行费用。它包括运行所需的各种材料费用,如电、纸张等费用,以及设备的维护费用。其他与运行有关的费用开支也包括在内。

4)培训费用。公司培训用户管理人员、操作售货员和维护人员等需要一笔费用。

在费用估计上,维护费用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问题,公司必须考虑购买设备的费用。如果一次性投资审批可以通过,但每年的维护费用却没有预算,出现买的起,用不起的局面,是不允许的。2.4.2受益

受益的估计不象费用估计那样具体,因为应用系统的收益往往不以定量计算,收益估计可以从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方面考虑。

直接效益:实指系统音交付使用后,在某一时期能产生的明显经济效益,例如加强库存管理减少流动资金积压,加强财务核算减少成本开支,优化高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值等。

间接效益:信息管理系统所产生的间接效益是不能忽略的,大量从事数据处理的信息系统,目前主要表现出的是间接的经接效益,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节省了人力,减轻了有关业务人员手工处理的工作负担。

及时给企业领导提供决策信息。

提高公司人员的素质,如培训科人员,促进业务的规范化、程序化。进下可导致有关管理方式与体制的合理改革。

2.5管理上可行性

管理上可行性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件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提。中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秩序、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程序,以及完整、准确的原始数据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2)社会不幸因素变化对管理现代化的要求颇有影响。其考虑方面较广,一般涉及科学技术、经济体制、法律法规、市场竞争、与世界经济接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信息高速公路、无纸化办公等等。目前这些因素常常促使用户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学习使用计算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2.6操作可行性

操作可行性又叫运行可行性,主要测试系统开发成功后,能否工作,对实有多大障碍。首先中心的负责人对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而且提出提供微机,以使设计尽快完成。使用该系统的工作人员及外聘专家都能十分熟练的使用微机,只需稍加讲解,他们就会掌握该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而且,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按负责人的要求尽量使系统操作简单,再加上中心的微机与外聘专家的微机都已上了网。所以说,中心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在操作上是可行的。

通过可行性分析,企业家协会认为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收益很大。综上所述,在企业家协会企业中心建立信息系统是可行的。

3信息收集渠道及中心信息管理现状

资料收集的主要来源是来自查阅资料,在长春市企业家协会企业发展策划中心我收集到了该公司的运营资料。

通过与策划中心负责人的交谈,了解了中心需要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以便更快节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在微机室使用的微机配置都不错,但策划中收使用的信息管理软件并不能很好的为中心提供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人工处理再输入微机,信息工件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中心的外聘专家对此也有同感。

4系统功能

本企业家协会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六项功能。分别为浏览信息、添加信息、删除信息、打印信息、进入系统和退出系统。下面是企业家协会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如图1。

5数据流程调查

管理业务流程调查之后,各个组织的业务及组织的输入,输出信息已基本清楚了。但是,管理业务流程图主要强调的是各组织间的数据流动及变化。而系统开发需要了解的详细信息流动、变化。管理业务流程图就无法表述了。因此,还要引入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G),即信息流程图,是当前系统分析和构造新系统模块的最主要工具.它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概括和抽象的过程,它能精确地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存贮及数据处理等功能。

5.1数据流程图的符号

数据流程图的符号如图2:

图2

实体:系统之外的部门或人员。

处理:包括手工处理和计算机处理。

数据存贮:表示数据存贮的地方,条件框内写该存贮的名字。数据流:指数据、报表的流动或数据存贮操作。

5.2数据流程图的画法

画数据流程图可以分为三步,下面以企业家协会的信息管理为例,说明绘制数据流程图的过程。第一步:绘制调入的最初流程图。第二步:把调入处理进一步细化。

第三步:考虑各种特殊情况,增加出错处理和检验功能。

篇9

一、引言

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今时代,随着国有企业的规模逐步发展,员工个人信息管理也变得日益复杂,信息、技术之间的交流,人员之间的交流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是不能实现精确管理,远到不到企业管理的需求。要管理好内部员工的信息,也成为了国有企业管理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个企业的整体人员开发一个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将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的网络技术相结合是管理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结合当今社会比较现代化的企业的发展人们可以发现,技术人员通过使用电脑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管理上可以将各种信息和数据统计在一起,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就能从烦琐、复杂的信息中解脱出来。他们只需要对数据和内容进行对比检查,而不必要处理每一个数据上的细节,也可以做到了如指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人员对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数据交互的准确性。

二、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必要性

第一,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资料量大。一个企业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与该企业的经营方式的说明和管理有关再一个企业中,其组织构架、运行方法、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员工从事工作的熟练程度等一定要有仔细的说明以及记载,最后还要整合分类、计算,得到结果。因为企业内员工的人数较多,员工进出,工资结算,工作调整,奖金和其他福利等,这样的计算方法是很繁杂的,需要一个较长的停留时间在机器中,而且数据量较大,有必要的还要有备份防止丢失。第二,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复杂。对每一个企业来说,其员工的个人信息,数据量较大,数据结构层次很多,而且其互相还有紧密的关联,不论其纵向还是横向,之间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处理该数据更为复杂。一个企业的员工个人信息是不是准确的,不只反映了公司现有的,可以运用以及调配的员工资源,也体现了该企业的将来的发展前景、发展空间、发展方向和该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的业务运行,更甚是与其他外部企业的关系问题。所以,一个企业对员工信息以及数据处理的结论的正确性,准确性都有较高要求,员工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要有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还要有严谨的内部控制能力。为达到可以第一时间体现偏离计划、工资结算、定额等状况的发生,预防特殊事件、差错的发生,必须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依据内部控制规定的各种原则,采取多种方法去提高内部控制,确保员工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经济活动的正确运行。第三,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要具有可验证性。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而且之后可以在任何条件下,对资料进行检验和验证。因此,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方面,人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为后续可用来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个人信息是对外进行各个方面关系联系的重要基础,对于加强经济管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绝不允许随意泄露、破坏和损失。人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以确保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些特性,是需要多年来在企业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员,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中逐步获得形成的,在人力资源的手动操作过程中沿袭了下来,保持不变。

三、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一,系统流程图处理问题要点。系统处理的过程是事务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的先后顺序的表达,事务要根据数据进行处理,这也是事务的处理结果,所以可以依据处理以及数据两种角度出发,对系统的流程图进行了解和问题的解决。依据处理在流程图中起到的功效以及位置,通常把处理分成系统目标处理以及基本处理两大方向。系统目标处理:在系统流程图中通常要把系统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文字性的定义与叙述,所以在系统流程图之中要有一个与之相关的处理,这个处理要包含系统给定的那个目标。基本处理:处理系统流程图包含的系统目标以外,还要有一些服务于系统目标的基本处理,基本包含两种方式:其一是为正确地处理,计划一下处理,以便检测输入的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类型以及数据值域,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同性等;其二是为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达到快速处理,降低数据的冗杂度等引进新一批的处理。第二,系统详细设计。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来看,人机界面已经逐渐趋向于合理美观的方向发展,其设计是否满足所需的要求也成为了重要的指标。总体而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和接口设计主要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是基于计算机和人的互动,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考虑的原则是,当人们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当中时,应当尽可能的采取直观易懂的表达方式。其次,计算机同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时应该反映出准确度和精确度,不能产生逻辑混乱或者存在有常识性错误发生的情况。第三,系统测试计划和设计。每一个软件项目的确立,该软件项目的负责人员都要将这个项目的启动状况告诉测试的组长,在有测试组长委派测试工程的人员跟进和监国有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蔺一梅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在不断地改变着现代人的意识形态。办公自动化系统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机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典型的例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变得频繁,资源共享也成了当今世界关于大数据的一个主题。该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为人们的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轻松地创建工作项目,提高办公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们就可以避免做过多的烦琐的工作,重复做相同的事情也不再发生。目前,仍有一些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单位还在使用纸质作为媒介进行工作办公,这样的机制最终总会影响到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进行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探讨,对管理系统从设计到实现这一过程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关键词:国有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分析70管这个项目的系统测试。测试工程师要先加入前期的要求分析活动、前景评审以及业务培训。为了了解这个系统的业务以及范围、分析软件要求和范围,检测要求可测性。并且把全部获取到的测试要求整合并且输入《测试要求监管表》当中。测试组长要循环性的依据项目的测试情况,进行整体的测试工作数量总结和进行测试工作的分配。测试工程人员定义系统测试过程,并更改《系统测试用例》。测试工程人员检测测试执行的入口要求,在受控库中得到测试样板,运行系统测试并记载测试结论。

四、结束语

在这个经济危机的时代里,各个国家的金融、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竞争逐渐激烈,在当前这个状况之下,各企业的发展一定要紧跟生存的核心要素,将信息治理、资源等要素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将危及转化为契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要素,人们所认为的标志性的要点就是做好员工管理问题,这主要在于人,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财务的增长,逐渐实现企业的提高,进一步实现企业发展扩大是最终目标。因此,确立一个适合企业实际的员工管理系统是特别重要的。经由本文对员工管理进行的了解与阐述,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有用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超,张莉著.可视化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标准建模语言UML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篇1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带来诸多便利,但是也为企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现代企业管理中由于很多管理理论已然不能与财务管理理念两者相统一,所以就让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凸显出来,如管理中出现资金短缺,财务系统不健全的情况,这些漏洞均会给人财务人员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一、大数据背景概述

第一,大数据背景的优势。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带来很多优势,使企业在深层次的发展中获取高效的数据信息,并能深层次的对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当前我国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我国的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更要对国外企业的市场抢占等因素充分考虑清楚。由于发展中国内市场涌入大批量的信息数据,导致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与市场发展相适应,所以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高效、精准的对信息能力进行处理,要根据现有的数据情况进行系统化反应,最终估算企业的未来发展新模式,在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态势的同时,选择合理的路径,以让企业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下去。第二,大数据背景的劣势。大数据时代不但能带来机遇同时也能带来挑战。由于数据信息的快捷与便利,就会为获取信息侵犯到他人隐私,最为典型的是私人电话或者住宅信息的泄露,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其实在这个时代中人们的隐私会经常受到侵犯,部分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时都不是人们知道的,甚至很多人为了获取暴利,直接出售手中的信息,侵害他人的隐私;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在信息数据量缺失的情况下,能看到到数据信息存有虚假的信息状况,导致信息片面性较大,甚至很多信息具有虚假性质,最终引导人们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存有的问题

(一)数据分析实效性不足。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能让企业的数据进入到海量增长的态势,财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分析、预测日常管理中控制不足的地方,所以就要提高人员数据的分析能力,以让数据的分析率提高。由于全面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计算和核对变得更为简单,进而以减少会计人员的编制,人员说数量开始减少,但是经营管理中由于财务信息量大幅度提升,加之计算机处理能力有限度的情况下,会计人员需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完成初始经济活动,如信息的录入,让会计人员将主要的时间全部花费到繁琐的核算上,因而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将工作的重点集中到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预测、分析和管理上更是精力严重欠缺。(二)功能模块应用不足。功能模块应用就以拥有和金蝶为例,对其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部分企业购买软件时,不能全面的使用财务软件上的每一项功能,只能在总账系统里面进行记账功能,忽略财务软件的整体性效能发挥。一个企业在购买ETP软件的时候,使用最多的功能和项目仅为销之类的软件,不能更好的应用其中的总账系统,还有部分财务部门使用的系统是与总账系统不相关的电算总账软件,所以这种不科学的管理方式让整个财务电算化资源浪费,也很难使软件的作用更好的凸显出来。(三)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缺失。发展软件技术的同时,管理人员的职能与业务能力也要进行大幅度的转变。我们知道一点既财务软件信息录用时,不仅是为了在总账中获得更多的凭证信息,更需要在财务表报中进行数据挖掘。系统化财务信息管理的建设,能让部分岗位素质偏低,数据能力不足的人员,在信息化数据的使用中以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新趋势,同时由于大的数据信息开始在企业中海量存有,所以就要及时的找到和挖掘对应的数据信息为企业所使用。当前,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壮大,财务管理不能单纯发挥其自身的核算职能,其中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重要性也开始日益凸显,可以这样说在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其成功与否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结合运用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就建立大数据和云计算机环境下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三、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系统的优化

(一)获取企业财务数据。传统的数据信息获取多来源于企业的内部经济数据,要求从不同的系统中录入原始的凭证,直接生成总账形成新的记账凭证,但是使用这种记账模式却会忽略掉部分与经济业务联系较少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经济状况反应不足。受到数据和云计算的影响,财务信息管理中可以直接把企业的历史数据和现阶段数据全部集中到大数据中心,使数据的资源更为广泛,同时也能为下一阶段的数据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具体的实施措施如图一所示。图一大数据下财务管理信息化运行框架(二)数据处理存储。企业可以将各类数据进行整理,其中包括结构化数据以及一些并不具有明确结构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处理。财务数据加工存储层的工作可以通过ODS、等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分析后得到的数据更加准确、可靠,之后再将这些数据输送到下一个处理过程当中,通过报表工具和玩具工具向管理者进行展示。图1所示的加工存储层当中,云计算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企业的全面工作,使得企业财务运营的全过程都能够有效的使用云服务。云服务当中包括很多种,譬如资金服务与核算服务等等。通过这些服务的有效共享,使得企业的内外部信息沟通以及企业资源的重新整合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三)数据输出。会计数据在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之后便可以开始挖掘分析工作,这一环节完成之后所得到的数据便要进入方法库以及模型库,从而使得信息进入报表系统,再通过报表工具等进行展示。这些经过一系列分析后所得到的数据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进行预算管理工作,以及投资管理工具等等。企业的财务数据对于企业当中的各个部门来说都非常的重要,行业与行业间也需要进行相关财务数据的准确共享,从而实现财务工作的有效传递和汇总、发放工作。财务管理制度在建立时就需要对大数据时代所特有的优点进行针对性的动态财务查询系统。这种系统能够提供远程查询和远程信息交换,在进行行业和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时,能够提供具有很高精度的财务信息。通过对此信息进行分析便可以明确行业间的财务关系,并对子公司在母公司决定扩张。此外,对于伙伴的财务信息合作商可以通过查询系统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得到更加详细和准确的合作商资料,从而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能够更好的准备。在设计这类系统时,为了保证系统数据库当中的信息能够与现实当中的实际信息进行匹配,系统的程序还需要连接网络进行更新。但是动态查询过程对于财务安全有一定的威胁,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对物理性质的数据存储库进行一定的优化。(四)统一机制。统一的资金管理体制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统一的资金体制能够使得企业的资金被企业进行更加合理的利用,并且对资金运行当中所必然存在的风险进行减弱,同时对于企业的监管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并创建结算部门。使得企业能够直接与银行之间进行相互连接,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从而加强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结束语

大数据潮流发展态势已经锐不可当。受到当前社会发展影响,新的有效财务管理体制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效益,尤其是现代企业为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提升企业自身的运行机制和创新模式,在紧跟时代与市场发展态势的同时,要改革管理体制。在所有的工作中,财务管理才是管理的核心要素,所以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否直接与企业形象有着本质联系。故此,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制度更新,能取得新的进展与突破。

作者:戴迎迎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欧阳君媛,聂永红.数据挖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成本及财务指标分析系统的设计[J].广西工学院学报.2015(06):14-15.

[2]丁钢.大数据背景下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思考[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11):12-13.

篇11

2产品包装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包装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遵循信息系统开发原则进行,如创新原则、整体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产品描述、包装说明以及客户资料等基础数据的编码上要遵循这些原则;系统设计按照自顶向下规划和自底向上设计的结构化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C#、等开发工具,在SQLServer数据库支持下,建立基于B/S模式的企业内部Web平台,在Web平台上进行包装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该系统可供财务、销售、仓储以及客户在企业内部Intranet上使用。

2.1功能设计

包装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客户档案建立、包装的发出、回收和统计查询等功能,还应该能对包装押金和信用进行管理。在此,以某国际品牌生产厂的瓶箱包装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说明系统的功能。该包装管理信息系统由系统管理、客户管理、包装设置、包装业务和报表输出5大部分组成:

(1)系统管理主要完成系统的用户管理、产品设定、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以及打印机设置等。系统按照岗位即角色对用户进行授权,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可监控;系统对公司、产品和仓库进行设定,完成系统初始化工作;系统数据还可进行年、月、周和日备份,并进行数据恢复工作。

(2)客户管理模块可完成客户的开户、销户、信息变更和统计查询等任务,进行客户资料的基本管理,还能根据销售分析的要求,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这样有助于将包装管理与销售订单处理、财务分析等结合,形成几大系统的有机整合,事实证明对客户进行分类后,包装管理更容易,销售分析更有效,财务结算更方便。

(3)包装设置是为包装业务管理做准备,对包装的类别进行设定有助于仓库安排库位,系统还可以对包装进行增补、作废和变更处理,为后面的包装业务处理打下基础。

(4)包装业务管理(如图1所示)是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完成对客户包装进行借用、抵押的发出操作和回收工作,并且具备对包装单据的冲红作废能力。如瓶箱处理比较复杂,系统需要时刻跟踪瓶箱的借用情况,每天客户所持瓶箱信用状况(借用数量)都在变化,所以企业每天营业结束时都要进行客户瓶箱的结算,以便计算出客户第二天瓶箱可借用数。除了这些基本的业务操作之外,其还应该具备瓶箱单据的查询功能,如押金单、借据、回收单和可借用数、已使用数的查询等。

(5)报表输出是包装业务管理的延伸,需要打印瓶箱发出、回收业务票据,还有一些统计分析报表,这些报表不仅物流仓储、市场营销部门要看,财务部和公司领导也需要查看,以便掌握客户和公司的销售和包装状况,为公司业务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2.2数据库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数据库,数据库的设计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来确定,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还要考虑未来3-5年的需求,能根据环境和业务流程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改变。在数据库系统中,SQLServer数据库由于与微软软件的无缝结合、价格低,得到很多企业的选用。本文以SQLServer数据库为例,说明相关数据表的设计。包装管理系统需要多个数据表,主要有:

(1)客户基本情况表。客户基本情况表储存的是客户开户、建立客户档案的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客户的基本状况,是包装管理系统建立客户档案的基础,在实际过程中,可与产品销售系统共享同一客户数据。在该数据表中,对客户进行了销售区域的划定,这种划分根据公司业务管理要求设定,满足按区域进行的销售分析要求。

(2)包装种类表。包装种类表用于对包装进行品牌、规格和单价等的说明,相当于建立包装档案,其中字段“每箱玻璃瓶数”用于表示每箱的瓶数,该字段在瓶箱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瓶箱数量的转换,非常有用。

(3)包装发出表。包装发出表记录包装借用和包装押出的数量、单价、金额等重要信息,其中的付款方式为“借用”和“现金”,用于区分该单据的种类;回收单号是当回收包装时,记录在原客户借据或押金单上的信息。

(4)包装回收表。包装回收表记录包装回收的数量、发出的单价、回收的金额等重要信息,回收方式对应发出方式,为“借用”和“现金”,用于区分回收业务的种类;发出单号是当回收包装时,记录在回收单据上的原客户借据或押金单上的号码。发出单号与回收单号的关联使得对包装和包装单据的跟踪变得方便和容易。

(5)包装结算表。客户包装结算表用于记录每天进行包装结算的结果,主要通过对发出单据和回收单据的计算得到每个客户从公司借出包装和退回包装的数量,通过这2个数据可以确定客户的级别;还可以得到客户“借用”和“押金”方式下在手中没有退回的包装数量和金额以及可借用包装数量,利用可借用包装数量实现对客户包装信用的控制,这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最重要的作用,它能避免人工错误,防止出现“人情”包装。

3包装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流程

在包装管理信息系统5大功能中,包装业务管理是包装系统的核心,其它4大功能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设计的,为包装业务管理提供配套支持。在包装业务管理中,包装发出和包装回收是其中心模块,发挥着包装管理的关键作用。